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安信息化调研报告

公安信息化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17 19:46:23

公安信息化调研报告

公安信息化调研报告范文1

__部长指出,在新形势下,信息化已经成为推进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推进“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新一轮“三基”工程建设中,逐步把“三基”工程建设的重点从“硬件”建设转移到“软件”建设上来,而“软件”建设的重点是抓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进一步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首先要全面分析当前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不断探索信息化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一、当前__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观念滞后,民警思想根基差。在日常的工作中,部分民警认为,只要懂法并按照规定执法就足以胜任公安工作,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仅限于在电脑上打几个字、在网上看看东西,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范围、意义认识不足。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花钱买设备、比投入、比装备,不重视信息化应用和投入产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公安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出现了新知识不愿学、信息系统不愿用等问题,也就谈不上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公安工作中、促进公安工作发展。这已成为推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的瓶颈。

(二)资金不足,基础设施配备不齐。进行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必备的硬件设备,经过三年的基层基础建设,虽然我们的信息化建设硬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与上级提出新要求相比,我们仍有很大的差距。目前__公安局共有电脑174台,其中14台由于配置低无法使用;县局服务器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公安网运行速度有待提高;三年前建立的网上办公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急需改版重建。

(三)起步较晚,系统应用程度不高。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灵魂,是信息化工作的核心,没有应用的带动和依托,建了也没效益。通过对我局信息化建设情况来看,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严重存在。仅限于人口信息系统、网上办公系统和执法监督系统,并且整个系统仅由内勤或某位民警一人固定时间使用,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干、一群人看”,信息系统应用难以深入。经调查,我局内勤民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达标占86%,公文处理达标占93%,网络基础知识达标占79%,电子邮箱使用达标占98.6%,各类查询系统及相关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达标占76.8%,而一般民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达标占38%,公文处理达标占38.4%,网络基础知识达标占50.6%,电子邮箱使用达标占60.9%,各类查询系统及相关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达标占52.6%。

( 四)缺乏人才,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目前__公安局信息通讯部门有人员3人,其中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只有1人,同时还要负责网监、机要等工作,从而导致了新技术没人会用,难以适应今后信息网络建设和应用管理工作需要。在民警中随着民警年龄的递增,一些年龄偏大的民警“怕上机、记不住、掌握不牢”的现象极其严重,计算机水平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据统计,__公安局45岁以下民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达标占80%,公文处理达标占65.4%,网络基础知识达标占87.5%,而45-50岁民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达标占40%,公文处理达标占46.8%,网络基础知识达标占50.5%。

二、通过对__公安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的分析认为,公安信息化既是在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公安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区别于传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必须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理念,以信息化有效提升公安战斗力,提高执法办案和行政管理效率,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正规化。为全面做好公安信息化建设。如何破解当前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难题,全面提高公安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一把手”面前的首要问题。就__公安局而言,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是牵动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纽带。因此要积极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坚定不移走科技强警之路,向科技要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把信息化打造成为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重要支柱。要深刻理解信息化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已经带来和将要引起的发展变化,从全面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信息化建设对于全面推进公安工作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要在全局上下形成“不会用计算机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计算机的民警将失去工作权”的观念,要切实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基层公安机关领导的日事议程,注重整合系统资源、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力争早日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现代化的目标。

(二)争取支持,加大投入。公安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成本投入大的工程,作为一个山区县、部级重点扶贫县,经济总量小,仅依靠政府财力投入不现实的。要突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常规思维,超前消费,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首先公安机关领导要主动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争取财力的支持;其次,公安机关要在节减经费上做文章,压缩或减少经费支出,将节约的经费用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上;再次,可采取“先建后还”和“以租代建”等多种办法,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在建设350兆无线通讯系统的时候,由于我们是山区,建立自己的基站条件不允许,因此我们通过与移动、网通、联通等部门协商租借他们的通讯塔,及时的解决了问题。总之,妥善解决资金制约问题,信息化建设工程才有保障,才能实现最佳工作目标。

(三)强化培训,普及应用。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要着力解决普及应用难题,才能使信息化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因此,要改变重建设,轻普及应用的倾向,通过“送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地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把各警种各部门和基层所队民警培养成懂应用,会管理维护信息网络的能手。一是加大培训力度,使在岗每位民警熟悉掌握计算机使用技能,扫除“机盲”“ 网盲”现象;二是强化民警应用信息,提高网上实战能力,通过实战激发民警学习热情;三是培养技术骨干,开发利用信息,将信息化工作与日常工作机制结合起来,强势推进以办公自动化、综合执法办案系统和信息采集室为龙头的信息化建设。四是通过争取编制,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

毕业生中招收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了信息化人才培养与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公安信息化调研报告范文2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安信息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7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从覆盖的地理范围来说,“城市公安综合信息系统”属于

A.局域网B.城域网

C.广域网D.有线网

2.下列不属于数据处理系统的是

A.户证信息系统B.电子会议系统

C.人事档案信息系统D.工资发放信息系统

3.通过公安专用网络和业务应用信息系统,系统内部成员间在网上开展警务活动的电子警务工作模式是

A.P-P模式B.P-C模式

C.P-G模式D.P-B模式

4.系统分析阶段的技术文档叫做

A.系统方案B.系统日志

C.系统说明书D.系统调查报告

5.在现代化组织中,首席信息官的缩写为

A.CEOB.CNO

C.CFOD.CIO

6.信息收集人员将信息调查的事项,以面谈、电话或网络在线交流的形式,向被调查者询问,以获得所需信息的方法称为

A.问卷法B.观察法

C.访问法D.调查法

7.信息系统安全包括信息系统实体安全、软件安全、运行安全和

A.技术安全B.数据安全

C.人员安全D.环境安全

8.我国公安领域的电子政务,即电子警务启动于

A.2002年B.2003年

C.2004年D.2005年

9.数字通信系统中,通常用来衡量其可靠性指标的是

A.信息速率B.波特率

C.信道容量D.误码率

10.通过公安计算机网络,人们能够共享的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

A.人力资源B.操作系统资源

C.数据资源D.传输介质资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1.属于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公众服务领域的信息系统有

A.户证管理信息系统B.情报管理信息系统

C.驾驶员管理信息系统D.旅店业管理信息系统

E.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12.公安信息分析与研判过程中,编写的研究报告类型有

A.供专业人员参考的研究报告

B.供领导参考的研究报告

C.供将来使用的研究报告

D.供公安业务人员参考的研究报告

E.供多类用户参考的研究报告

13.信息检索方法中的常规方法包括

A.按文献检索B.按作者名检索

C.按类别检索D.按数据检索

E.按主题词检索

14.公安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有

A.关键成功因素法B.公安信息需求分析法

C.战略目标集转化法D.企业系统规划法

E.可行性分析法

15.属于公安业务信息系统的有

A.地理管理信息系统B.交通管理信息系统

C.人口管理信息系统D.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系统

E.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16.信息分析的基础性功能包括

A.预测B.整理

C.反馈D.追踪

E.评价

17.关于公安信息的分析与研判说法正确的有

A.以公安主体为用户服务对象

B.以公安信息为分析、研究对象

C.以公安内部管理和公安业务为课题

D.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

E.以为公安机关制定出决策的直接依据为结果

18.从所传递信息的形式看,通信系统分为

A.有线传输系统B.语音传输系统

C.图像传输系统D.无线传输系统

E.数据传输系统

19.公安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的原则有

A.自顶向下全面展开B.客观审视系统

C.自底向上分层解析D.工程化的工作方法

E.全面铺开与重点调查相结合

20.按承载信息的载体分类整理时可使用的载体包括

A.纸张B.磁盘

C.光盘D.视听材料

E.实物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把经过描述、定义和揭示后的公安信息按照顺序和格式要求进行存放、保管的过程称作______。

22.对外保密的那部分公安信息称为______。

23.按照通常的分类,被认为是EDP、MIS、DSS的一种具体应用形式的系统类型是______。

24.信息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能被非法地篡改、破坏,也不能被偶然、无意地修改就是信息的______。

25.公安机关最主要的资源分为三大类,即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______。

26.公安信息检索大体经历的三个阶段是手工检索、机械检索和______。

27.经过分析和优化后,新系统拟采用的管理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法是______。

28.对DBMS引擎存取信息的情况进行连续统计记录的文件叫做______。

29.公安信息管理的目的是使用或利用______。

30.将信息分析研究成果提交给用户的书面或电子文档材料称为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信息分析

32.电子警务(狭义)

33.语义信息

34.网络通信协议

35.追踪决策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简述常见的公安信息检索的方法。

37.简述解决公安内部专网与公众通过Internet获取公安机关服务之间矛盾的途径。

38.简述公安信息基础结构的内容。

39.简述公安信息系统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

40.简述我国公安机关信息安全监察的概念和原则。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公安信息化调研报告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报告披露调查

一、导言

1993年以来,随着互联网(Internet)商务性应用的急剧高涨,Internet的用户呈几何级数迅速膨胀。1998年初Internet用户突破1亿,1995年5拢澜缟贤耸汛?.7亿多。1999年12月31日,中国上网用户达890万,WWW站点数约15153个……不久前,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财富》论坛第六届会议将2000年的会议主题聚焦于“网络经济”,与会的500强企业巨子们纷纷表示要把整个企业都搬到网上,有些还拟出了精确的时间表。许多国际企业开始对自己在线和非在线客户有所区别,对前者实行各种优惠倾斜政策。这些制定未来市场游戏规则的巨头们的行动,以及各国政府加速出台的网络化进程计划预示着网络经济的全面启动。使用Internet为工具来交流公司信息正变得越来越普及。Internet的迅速发展对会计也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让信息使用者们感受到的影响和变革之一是财务信息披露方式的改变。

在国外,1995年美国证监会(SEC)就要求上市公司用磁盘、光盘或计算机网络接口向SEC的EDGAR系统(电子数据收集、分析与检查系统)提交通用财务报告。EDGAR系统与Internet连接,为进入Internet的用户能便捷地获取信息创造条件。之后许多国家也先后采取措施加快这方面的动作。网上披露财务信息发展很快。一项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之托进行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在检验了欧洲、亚太地区、北美和南美22个国家,660个公司在Internet上的企业报告后证实有86%的企业上网,近三分之二的公司在他们的网站上以某种形式其财务报告。为能很好地适应网上报告的发展和实施必要的监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高度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动态,它委托有关学术团体专门进行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及其的研究报告,被认为是IASC进行网上财务报告准则研究的先导。

在中国,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网上财务披露的工作始于2000年。中国证监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互联网上公开披露其1999年度的财务报告。据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已在2000年4月30日首次成功地实现了959家上市公司1999年报的网上披露……,上网浏览1999年报的投资者达9000万人次,累计下载年报共566万份,平均每家年报下载5000次。2000年6月27日,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又联合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全文上网。这一切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应用Internet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另外,沪深两所网站的访问人次和年报的点击数激增,也反映了信息使用者对网上披露方式的关注和认可。可以预见,通过Internet披露财务信息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和技术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影响企业提供信息的能力,也影响用户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目前,中国企业需要加快发展和进一步完善使用Internet提供信息,以此吸引投资,拓展业务和改进经营;信息使用者急需更及时、便捷地获取企业信息,支持其决策。因而,了解网上财务信息披露现状,查明已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技术进步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乃至财务会计发生怎样变化的任务已现实而急迫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我国上市公司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的调查结果,并作分析。我们希望通过网上典型调查,对目前中国企业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希望能够揭示当前网上财务披露存在的问题,也力求能为未来会计的相关研究和财务报告的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调查对象、调查问题和数据收集

(一)调查对象

为使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我们选择在有关上市公司排行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调查对象,按网上搜索与观测渠道的不同分为三组:

1.上海证券交易所2000年6月27日公布的上交所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以下简称“沪市最佳”。

2.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公司,简称“上证30指”。

3.中国大陆上市公司100强,简称“大陆百强”。

(二)调查问题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六个方面:

1.使用条件与水平。了解调查对象中有多少公司已经具备使用互联网披露财务信息的基本条件及其使用水平。

2.重视程度。了解调查对象对在各自网站中披露财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3.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公司利用各自网站以何种方式、披露哪些财务信息和相关信息。

4.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及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

5.审计信息的披露。了解调查对象如何进行审计信息的披露,财务信息的可信性。

6.信息利用。主要调查利用网上财务信息的便捷程度。

(三)数据收集方法

主要采用网上测试和观察方法进行。

1.分别采用搜索引擎Sohu、YahooChina和《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速查手册》提供的网址,对调查对象在线网站进行检测。

2.通过28项指标对上述六方面调查内容进行分项检测,指标设计见文中调查表。

3.本次调查网上测试时间截至2000年7月25日,之后的情况可能发生变化。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将调查结果汇总于“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调查表”,并分析如下:

(一)基本条件

在网络环境下,网址是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联接、沟通最基本的前提。所以,我们首先通过“网址”与“进入网站”两项指标的测试,说明公司使用互联网的条件与水平。

1.网址。采用中国证券报《2000年上市公司速查手册》中提供的网址,发现沪市最佳36家信息披露公司中,有同址的公司仅为30家,占83.33%;通过Sohu进入“中国上市公司”网站,发现上证30指网页中有网址公司仅11家,占36.67%;通过YahooChina进入大陆百强网页,有网址公司仅24家,占24%。从总体上说,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水平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前23年的水平。如美国95%(Delletal,1998)、英国92%(Lymer,1997),除沪市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外,其他两组调查对象还低于爱尔兰37%(NianihBrennan,1998)。

2.进入网址。根据调查对象网址,测试能否顺利进入各公司网站。结果发现:部分公司有网址,但无法进入;部分公司有网址,却无法找到公司网站(可能网址有错);能够顺利进入的比例三组分别是:沪市最佳组75%;上证30指组33.33%;大陆百强组20%。

(二)重视程度

我们通过设置“网上信息的主要类型”、“财务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两类指标,目的是要了解调查对象在自己的网站中主要披露了哪些信息?财务信息居于何地位?以反映公司对在互联网上自愿披露财务信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

1.各公司网站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如公司简介。产品与服务、新闻、股票与投资、电子商务、市场动态、信息反馈、企业文化、人才招聘、网站图、娱乐天地等等。比例最高的是公司背景(或简介)、产品或服务介绍,位居第三或第四位的网上信息即为财务信息。已有半数以上的公司披露了财务信息,具体比例是:沪市最佳组55.56%,上证30指组80%,大陆百强组50%。

2.财务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网络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在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情况下,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因而,醒目程度关系财务信息在“争夺眼球”之战中,能否有效地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关键之一。本次调查将在公司网站首页中有独立财务信息链接或经1-2次点击即可发现财务信息标识的列为醒目。结果发现:沪市最佳组为29.63%,上证30指组为30%,大陆百强组为30%。而不易发现或很难查找的多为网页中没有单独体现财务链接,如海尔公司将所提供的有关财务指标放在股票信息栏中,还有的公司包含在投资栏或新闻栏中。

(三)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

我们发现三组调查对象中,部分公司按现行会计规范要求全文披露财务报告,全文披露的比例:沪市最佳组7家,占46.67%;上证30指组4家,占50%;大陆百强组5家,占50%。其他公司则大大缩减披露信息的数量,对信息披露形式也进行了重新选择:一部分公司采用文字形式摘要说明财务状况(多为原报载摘要文字部分的拷贝);有的公司则重新选取部分主要财务指标进行披露,如前述海尔公司仅在股票信息区列出主要财务指标表,报告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股东权益”“股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虽以往的研究均说明财务报表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但本次调查未见有公司单独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来反映公司财务情况。许多采取摘要披露策略的公司反将报表略去,仅以文字摘要形式披露公司财务信息。这种在无强制要求和监控状况下进行的网上报露,反映了企业披露财务信息的“自然心态”,但大大简化或省略的做法究竟出于避免导致竞争劣势的考虑,或单纯简化或便于下载之目的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还有不少公司同时提供中英文两种版本的财务报告。

(四)网上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对现有网上财务信息的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我们主要通过“披露是否充分”、“有否披露审计信息”、“有无信息安全说明”。“是否可比”等指标进行检测。首先,披露信息的充分程度以会计规范要求为准,我们认为,大大简化和省略的财务披露将有可能对用户准确理解和分析利用财务信息形成阻碍,导致理解上的误差,或发生潜在问题。第二,“有否披露审计信息”和“有无信息安全说明”主要针对网上信息的可靠性而言。检测结果,渡蠹菩畔⒌墓驹?3%以上,其中:沪市最佳组11家,占73.33%;上证30指组6家,占75%;大陆百强组8家,占80%。信息安全说明在三组调查对象中均为零。这说明网上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仍无保障,存在应用财务信息的风险。第三,有些公司提供了往年的财务信息,有的则没有提供。总的看来,前者提供信息的口径基本一致,后者则部分地出于各公司建网时间不一之故,新建网站公司有些没有以前年度信息。

(五)审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本项检测旨在了解公司提供审计信息的形式。分“全文披露审计报告”、“简要说明”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多数公司采用全文披露审计报告的方式来披露审计信息,其中:沪市最佳组有7家,占63.64%;上证30指组有4家,占66.67%;大陆百强组有7家,占87.5%。其余公司则采用简要说明或提示的方式说明所被露信息已经经过审计。另外,各组均未见有任何提示提请读者关注信息传送安全问题。

(六)利用情况

网上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察。在此主要从用户能否方便地利用信息的角度考察。我们采用“便于浏览”、“便于分析”、“便于下载”、“便于反馈”等指标进行检测:1.便于浏览。主要观察财务信息有无明显标识、必要的链接、是否能在网上打开浏览等。从实际观测看,三组中有60%-75%的公司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基本便于浏览,但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技术性问题,如无醒目的路标或网站图;许多公司报告中缺乏必要的链接,因而在浏览报表时可能发生不便察看有关报表附注的情况;不能灵活地链接到相关站点;还有一些公司的财务报告须下载后方可打开阅读等。2.便于分析。主要观察信息披露的充分程度、有无在线分析工具、能否下载等。调查结果各组的比例是:沪市最佳组为40%;上证30指组为50%;大陆百强组为50%。那些不完整或经过大量简化的财务信息加上没有提供任何在线分析工具,或不便下载,这样的信息对使用者有多少价值值得探讨。3.方便下载。我们发现调查对象的财务披露一般均能较方便地下载,只是全文披露公司的财务报告文件较大时,若不采用pdf文件,则须花费较长下载时间。4.便于反馈。沪市最佳组为60%,上证30指为62.5%,大陆百强组为90%。

四、总结、启示与建议

本研究提供了中国部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网上披露现状的实地研究结果。文中就调查内容所实施的检测揽括了财务信息网上披露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表明:

1.目前许多中国上市公司已经积极、大胆地在自己的网站中自愿披露财务信息。这使财务信息跨越地理限制,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中得以更迅捷、广泛地传播,使公司财务信息真正成为全球范围的公共产品。Internet上的财务披露对改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加强公司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改变传统纸质报告仅限于在已要求和被要求收到财务信息各方中流动的状况,进一步拓宽财务信息的披露面,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大大降低财务信息的传播成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从调查总体看,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比例仍然偏低。

2.互联网的特性导致网上财务报告产生了许多在传统传播媒体(印刷媒体)下不可能产生的问题,如网上财务信息的有用性不仅受所披露会计信息质量本身的影响,还受到发现网址和进入难易、披露信息的数量、信息传送安全,以及使用者能否下载和分析数据等因素的制约。当然,也受信息消费者“网上冲浪”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影响(此项暂未列入本次调查)。据观察,各调查对象的网站状况、披露策略和披露结果很不一致。鉴于目前尚缺乏网上报告准则,我们应该提醒信息提供者,他们的网上仍应遵守现存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免误导读者或发生潜在问题。同时,在衡量和评判网上报告优劣之时还应结合考虑网上报告的特殊性,对此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投资者事务协会的《“最佳互联网年度报告”指南及简要说明》中列示的最佳实务要求值得借鉴。这份最佳实务的要点包括:(1)年度报告要能独立且巧妙地集成于公司网站。(2)提供及时的信息。(3)能发挥电子媒体的杠杆作用,而不仅仅是复制报告的印刷版本。(4)应考虑电脑的屏面效果,而非页面效果。(5)灵活地使用pdf文件,使报告易于下载。(6)规定醒目的标志(路标)和网站图。(7)适当的提示能有效地导航。(8)保存历史记录,增加透明度,便于使用者对财务数据进行纵向对比。(9)具有反馈机制。(10)与其他相关领域相结合,如投资者协会。(11)使用多币种和多语言,增加财务信息的使用价值。(12)提供价格信息,反映当前和过去的趋势。(13)灵活地链接到相关站点。另外,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公司的网上报告实践也为我们作了较好的示范:英特尔、微软等在网站中留给使用者公司财务部分的清晰的提示;他们的网址中提供各种可下载的格式、采用各种不同语言的报告、反映以不同国家公认会计准则表述的财务报表,并均给予明示;还有丰富的在线分析工具üチ岣卟莆裥畔⑾喙匦缘呐Φ龋庑┚橹档梦颐茄啊O啾戎拢颐堑耐媳ǜ嬖谂都际鹾捅ǜ婺谌莸确矫娑蓟褂写慕?br>3.关于网上财务信息的完整与安全。由于目前网上财务信息的本实施管制者监控,且网址中的内容又可以经常变换。信息提供者似有可能偏离会计准则要求的信息,或增减原按法定要求进行的披露。因而,对信息者应进一步明确其提供信息的责任;使用者应关注所读信息的可靠性;监管者应考虑可能的控制措施,如开展网上审计;建立一个可在监管部门控制下的服务性财务报告网站,这是一个带有强制性质的存档性财务信息网点,以牵制公司网站中的财务披露。我们的目的是要使信息使用者在分享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时不致于承担太大的牺牲财务信息可靠性的风险。

4.关于网络会计研究。网上财务报告实践发展很快,已经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看来网络会计的研究和对网上财务披露管理的研究已滞后于实务,现应大力鼓励开展相关研究,以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实务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0年

2《电子发展与决策》第1期第5页

3JFigg.StudyUrgesOnlineReportingStandards,TheInternalAnditor,Feb.2000

4中国证监会.关于做好上市公司1999年年度报告的通告.1999.12.28

5上海证券报.2000.6.29

公安信息化调研报告范文4

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信息质量

一、公司治理内涵的界定

(一)国外研究由于公司治理研究复杂性,目前理论界对公司治理概念的界定也存在较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治理的中心在于确保股东的利益,确保资本供给者可以得到其理应得到的投资回报(Fama Jensen,1983;林毅夫,1995;Shleifer and Vishny,1997)。根据法马和詹森(Fama and Jensen,1983)的论述,公司治理研究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情况下的“人问题”。早期的有关公司的文献,包括伯利和米恩斯(Bede and means,1932),以及詹森和梅克林(Jensen and Meckling,1976)的论述,主要地致力于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公司治理的焦点在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一致。林毅夫等(1995)则指出,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安排。他们认为通常人们所关注的公司治理结构,实际指的是公司的直接控制或内部治理结构。对公司而言,更重要的应该是通过竞争的市场所实现的间接控制或外部治理。因而他们是从内、外两个角度来界定公司治理,同时内外两个角度的中心是所有者对经营管理与绩效的监督与控制。而斯雷佛和维什尼(ShleiferandVishny,1997)则认为公司治理要处理的是公司的资本供给者确保自己可以得到投资回报的途径问题。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把股东利益置于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借款人、国家、董事会、经理、工人等)相同的位置上,因此,公司治理研究的是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以及规定他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CochranandWartick,1988;布莱尔,1995;费方域,1996a;张维迎,1998a)。科克伦和沃提克(Cochran and Wartick,1998)认为,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是高级管理人员、股东、董事会和公司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产生的诸多特定的问题。布莱尔(1995)则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探讨公司治理的含义。狭义地说,公司治理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则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或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的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企业不同的成员之间分配这样一系列问题。

(二)国内研究费方域(1996)认为,公司治理是一种关系合同,是一套制度安排,其给出公司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框架,对公司目标、总的原则、遇到情况时的决策方法、谁拥有剩余决策权和剩余索取权等定下规则,用于代表和服务于出资者(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其主要内容是设计控制内部人控制的机制。张维迎(1998)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这样一种解决股份公司内部各种问题的机制。它规定着企业内部不同要素所有者的关系,特别是通过显性和隐性的合同对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进行分配,从而影响企业家和资本家的关系。由此可知,第一种观点注重于所有者(一般情况下即为股东)的利益,重点解决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问题;第二种观点把股东放在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相同的位置上来探讨公司治理。笔者认为,资本的存在是公司建立与生存的首要前提,让资本、资源以公司的形式积聚运作,是经济发展的必要保证。而且股东在公司治理中有独特的作用,如股东的监督作用对公司治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对公司治理内涵的界定应首先对SiT,的利益给予特别关注,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股东,确立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相对中心或相对主导地位,另外也应考虑到股东、债权人、董事会、管理层、国家法律、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这样一种关系,兼顾到各方利益。所以笔者认为,公司治理的内涵应是在保护好股东利益的基础上,兼顾与股东相互联系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二、会计信息质量内涵的界定

(一)国外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是对经济组织利益冲突的一种回应。理论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关注与会计规范的产生如影相随,两者之间还存在着相互推进的情形。国外关于会计信息质量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很多,但以美国的会计学家和会计职业团体的成果更为突出。美国对财务会计信息特征的系统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美国会计学会出版的《论会计原则》(A Statement of Accounting Principles,ASOAP)。其后,有1940年Paton和Littleton所著的《公司会计准则导论》(An Introductionto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发表的《会计基本理论说明书》(A Statement of Accounting Theory,ASOBAT),1970年AIC-PA发表的《企业财务报表所依据的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Basic Concepts and Accounting Principles Underly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APB StatementsNO.4)以及1973年Tmeblood Committee发表的《会计的目标》(The Objective of Accounting,Trueblood Report)等重要成果相继问世。这些都就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1994年AICPA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发表的《论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和2003年SEC发表的《员工报告》则是FASB《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之后两个最新的研究报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代表了新时代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的发展方向,特别是SEC的《员工报告2003》。2001年11月,安然事件等系列财务丑闻的集中爆发导致了2002年7月《200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出台。根据该法案第108条第4小节的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美国财务报告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体系进行了研究,发表了SEC《员工报告2003》。在梳理美国会计准则的现状后,该报告提出会计准则制定的目标导向。在“目标导向准则制定的组成部分”中指出,准则制定者面临的挑战并非在会计信息应当相关、可靠和可比上达成一致,而是如何在这三者之间进行权衡。该报告还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这个目标既包括对交易要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也包括披露要清晰、透明。因此,这也构成了对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

美国也有大量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调查研究成果。典型的有:Morton(1974)主要就APB第4号所提出的首要目标――相关性与可理解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相关性与可理解性之间存在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于有用性而言二者均不可或缺。因此,不管会计信息对决策模型如何相关,财务披露可理解性的任何障碍都会降低APB第4号公告的效用目标。最早对FASB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的则数Joyce等(1982),他们邀请APB和FASB的26名前成员就SFAS No.2进行评估,其研究重点是评估政策制定者向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分配适当措施的能力。结果表明,在特定的会计政策问题当中,这些富有经验的政策制定者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意味着什么上存在较大分歧。不仅如此,他们在质量特征的相对重要性上同样存在明显差异。由于Joyce等忽视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层次结构的重要性,而将所有的质量特征罗列在一起,让被调查者进行重要性排序,难免其结论会受到被调查者固有偏见的影响。Hudack和McAllister(1994)通过观察FASB第117号准则公告涉及首要质量特征的相对重要性。研究发现,FASB并非总能一致地强调(牺牲)某一质量属性。但将准则分类之后,再就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考察后发现,FASB在披露准则中倾向于更多地提及相关性。针对美国FASB《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所列示的会计质量层次结构及不同决策用户集团各质量特征的相对重要性必然存在差异的声明,Kennedy等(1995)同时对报表编制者、审计师和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了分析性层次结构程序问卷调查,结果证实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因不同决策用户集团而呈现差异的结论。不仅如此,针对不同的会计信息质量层次,同一用户集团内部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对重要性也存在差异。

(二)国内研究 国内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研究会计信息质量为中心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以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主的阶段。本文主要针对第二阶段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进行梳理。方红星(1994)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会计规范体系的核心环节。在论述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欧盟“第4号令”、德国、日本的有关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内容,他提出了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技术性等具体特征。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研究中倾注了大量心血。1996年葛家澍教授在其主笔的《市场经济下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一书中指出,公开、公正和平等是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则,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信息。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对财务会计实行规范的必要性和所依据的真实与公正的基本观点,是建立在一系列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的”。因此,他尤其推崇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展开研究,并试图建立起“来自于财务会计实务,高于会计实务,反过来又可指导会计实务的一套规范性的概念框架”,而且它必须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因此,葛家澍教授对作为概念框架枢纽的会计信息特征也给予了充分关注。他从财务会计的目标出发,探讨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并指出,决策有用性是财务报表的首要目标,可靠性与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可靠性意味着:有原始凭证作为依据;有科学的程序作为运算标准。可靠性接近真实性,但要达到完全的真实和绝对的客观,事实上不可能,而且,可靠性还包含公允性,即不偏不倚。相关性则是与决策相关的属性。相关性是财务会计信息至关重要的质量。如果对决策无关或对决策不能有所帮助,这种信息也是无用的。所谓相关性,通常是指“信息具有反馈价值、预测价值,并保证及时提供”。此外,他认为,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除可靠性和相关性两个主要质量外还有可比性、一致性、可理解性和效益成本(提供会计信息的约束条件)以及重要性等质量要求。此外,他还强调了充分披露的重要性。在分析了我国的具体国情后,葛家澍教授认为,试图模仿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用“决策有用性”的思路来确立我国财务会计的目标未必恰当。原因在于,在资本市场尚未充分形成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并不是完全以资本市场为导向,同样,企业的财务会计也不是以不知名的各类投资者为服务对象。

葛家澍(1997)在论述其对基本会计准则总体框架的看法时提出,“信息质量特征”一词不如“一般原则”通俗易懂,建议用“一般原则”代替国外通行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论及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取舍时,葛家澍认为,“可靠性应当最受报表编制者和准则制定机构关注”。而可靠性应包括可核实、如实反映、公允和充分披露待具体特征。“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缺一不可,可靠性是基础,是核心(葛家澍,1999),可靠性的全部内容应包括可核实、如实反映、公允和充分披露。此外,还提到了财务报告的可比性、透明度等质量特性。葛家澍与刘峰(2003)在分析推理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了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理论构建。

葛家澍与刘峰的观点与葛家澍(1996)的观点及主要质量属性的内涵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这里可靠性作为最主要的质量特征,公允性的重要性被可靠性所替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框架图也进行了优化和调整,这使其结论更为合理,并显示出相当的动态性特征。魏涛和陆正飞(2003)提出,应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他们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的逐步走向成熟,我们必须在可靠性得到保障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个人投资者专业判断能力较弱,外部保障机制比较乏力的现实情况下,整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并强调对中小投资者进行保护,进而以此为基础设计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尤其以美国为甚。特别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上的实证研究成果。Bushman and Smith(2001)对2000年以前的财务会计信息和公司治理关系的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上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很好评述。Bushman and Smith(2001)从传统的视角出发,认为公司控制机制是使管理者行为符合股东利益的方式。控制机制包括内部机制,如管理者激励计划,董事会监督和内部劳动市场,和外部机制,如外部股东或债权人监督,公司控制权市场,产品市场的竞争,外部管理者劳动力市场和保护外部股东被公司内部人侵害的证券法法律。他们认为,财务会计信息是公司会计的产品,是经审计过后外部报告系统,是关于公开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的数量化数据。财务会计系统提供了公司控制机制的直接输入,且通过传递包括在股价中的信息提供了对公司控制机制的间接输入。在会计上的治理

研究的一个根本目标就是:为财务会计系统缓和由于管理者与外部投资者分离所导致的问题、减轻为确保投资机会实现而导致的稀缺人力和财力资本的大幅度波动而提供证据。Bushman and Smith发现,美国在研究公司治理过程中公开报告的财务会计信息角色时,大量的研究集中在管理激励契约上,对管理者报酬的强调导致了财务会计信息在公开上市公司中报酬契约中的大面积应用,且运用股东――模型对可得到的业绩评价和最优报酬契约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和预测取得成功。

美国有关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文献,特别是自“安然”事件发生以来,这个领域的研究首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关注宏观环境中的治理角色等,研究主要是调查治理是否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率相关,总的来说证据是相互矛盾的。如Beasley(1996)和Dechow,Sloan和Sweeney(2000)发现董事会中外部董事比例较高与会计舞弊发生率较低是相关的,但AgrawalandChad-ha(2003)没有发现证据支持这种猜测。Agrawal and Chadha(2003)进一步表明在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中有财务专家的公司中盈余重述的可能性较低。第二类研究关注治理的单方面与公司的更多常规财务报告实践之间的关系,如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倾向。如有证据表明非正常应计制和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之间负相关(Klein,2002)及有财务背景董事的出席和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Xie,Davidson andDadlt,2001).Felo,Krishnamurthyand SoHefi(2003)检验了两个审计委员会特征(审计委员会的构成和规模)与AIMR分数(他们用它作为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代替)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审计委员的规模和委员会中财务专家的存在与AIMR分数之间正相关。第三类论文关注公司治理的特别方面与盈余的市场反应两者之间的关系。Vafeas(2000)检验了盈余信息,用盈余一回报联系代替,是否随着服务于董事会的外部董事比例及董事会规模而变化。他发现小规模董事会公司的盈余被市场参与者期望提供更多信息量,然而没发现有证据表明董事会中外部董事比例与盈余信息含量是相关的。Teoh and Wong(1993)发现证据表明被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的公司的盈余反应系数高于那些被非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他们解释这种证据表明高质量审计人员与更可靠财务报告是相关的(就如投资者所期望的)。

(二)国内研究国内关于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类是从理论上阐述公司治理与会计角色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入分析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互关系。如石本仁(2002)认为,会计在公司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一方面,财务会计和审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在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管理会计与内部审计为监督合约条款的实施,保障合约的有效运行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潘琰和辛清泉(2004)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本质上是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契约,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对称性分配是企业治理的效率所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在利益相关者关于企业治理结构的产权博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会计信息质量本身又受到了这种产权博弈结果的影响。然后以契约理论为基础,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并结合我国转轨经济的特点进行分析,为治理结构优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提供建议。林钟高和吴利娟(2004)认为会计信息系统是为公司治理提供重要信息的来源,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使得公司治理能够有效运作;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制约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完善公司治理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才能解决我国会计信息市场上存在的各种问题。

第二类是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检验公司治理的各个方面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期找到解决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路和方法。如:刘立国和杜莹(2003)选取了因财务报告舞弊而被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两方面对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法人股比例、执行董事比例、内部人控制度、监事会的规模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正相关,流通股比例则与之负相关。此外,如果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国资局,公司更可能发生财务舞弊。因此要解决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应该从完善公司治理入手。杜兴强和温日光(2007)以盈余管理程度的反向作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志,构建了一个会计信息质量的综合指数,采纳“泊松回归”分析方法,对公司治理的六个层面(包括股权集中度、高层管理当局薪酬、最终控制人性质、高层管理人员数量、高层管理当局持股比例、公司治理中的会议频次等)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相应的经验研究。作者发现,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越高、独立董事越多、监事会会议开得越多,其会计信息质量越好;领取报酬的董事越多、董事会会议开得越多却会导致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变差;国家控股的公司其会计信息较非国家控股的公司要好。此研究发现对于理解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提供了证据:股权集中并不一定是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加强董事会的工作效率可能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独立董事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者还发现,涉及监事会方面的统计结果均不显著,这可能意味着公司治理中监事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建议应加强监事会机制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

公安信息化调研报告范文5

在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中,通过加强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以下简称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工作,及时开展风险预警和处置,努力做到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着力提高风险监控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力争避免出现区域性、行业性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或力争减轻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造成的危害。

二、工作要求

(一)风险信息收集

1、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加强风险信息收集工作。一要明确各级质监部门和技术机构收集风险信息工作的要求和职责;二要建立相关业务部门风险信息沟通协调机制;三要积极探索与现有监管制度的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监督抽查、生产许可、区域监管、缺陷产品召回等现有监管措施收集风险信息;四要及时处理风险信息,需要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要同时实施,以防止和控制事态进一步扩大。

2、结合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实际,风险信息来源主要有:各级质监部门组织开展的监督抽查过程及结果信息;生产许可现场审查、产品检验和证后监管工作信息;各级检验机构日常检验工作信息;各级质监部门开展的年审、巡查、回访和执法打假等日常监管信息;有关部门、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消费者等反映的信息;消费者和行业内人士的投诉举报信息;企业质量信用不良记录信息;涉及产品质量问题的事故调查结论等相关信息;各类媒体网络有关产品质量的负面报导信息。

(二)风险信息分级规范

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一级风险信息

已经造成人员伤亡的违法添加物、不明化学物质、危险零部件或其他物质、特殊工艺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危及公众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

危害特别严重的突发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没有人员伤亡,但影响地域广泛,波及范围超出省级行政区域,受到境内外广泛关注的;

可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产业发展安全,甚至危及经济社会发展安全或社会安定的;

社会敏感,引发政治关注或外交事件的;

需要总局或者省级政府统一协调组织处置的。

2、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确定为二级风险信息

发现有违法添加物、不明化学物质、危险零部件或其他物质、特殊工艺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危及公众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

地域性突发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并呈扩大态势的;

可能对产业安全和发展造成影响的;

社会关注,有可能引发政治关注或政治事件的;

需要总局或省级政府关注的。

3、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确定为三级风险信息

有可能引发二级风险信息所列情形的;

尚不构成一、二级风险信息的;

属于局部、区域性,需要进一步研判的风险信息;

需要引起质监部门关注的信息。

(三)风险信息筛查和报送

对发现的风险信息要做好核准信息、分析原因、确定等级、及时报送等工作。

属于一般性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按照工作职能依法处理;属于重要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应开展研判分析并上报;属于食品(包括食品相关产品、化妆品)、特种设备、计量器具等情况的风险信息,要及时转相关科室处理。

1、核准风险信息。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确定信息来源、主要内容、危害对象、产生原因、风险危害程度、社会影响等相关信息。

2、分析风险原因。结合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际,风险产生原因主要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标准规定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原材料质量问题、企业偷工减料、生产技术和工艺缺陷等。

3、确定风险信息等级。根据掌握的相关情况,及时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做出分析筛查结论,提出风险信息分级等初步处理意见。

4、及时报送风险信息。各级监督部门负责将本辖区内发现并核准、筛查的风险信息和相关处理情况及时上报(附件1)市局监督科。

一、二级风险信息,以书面、电话等方式立即报送市局监督科。对三级风险信息,要在24小时内通过书面、电话等方式报送。需要保密或暂时不宜公开的,要遵守保密规定。

(四)风险监测

结合监督抽查、证后监管等日常监管工作和本辖区内的实际情况,积极建立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制度。根据风险隐患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年度或季度需要重点监测的产品、区域、行业,针对潜在的风险问题开展主动监测,尽可能提前发现和预防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在风险监测过程中,发现重大变化或重要情况导致风险信息等级上升时,各级监督部门和技术机构要以书面、电话等方式立即报送市局监督科。

(五)风险信息研判

各级监督部门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应及时研判,分析风险的类型、程度、发生的概率、可能的危害等,形成书面研判结论并提出处置意见,及时上报市局监督科。

市局监督科对二级及以上风险信息,应及时上报省局。

(六)风险信息处置

各级监督部门要及时对风险信息进行处置。原则上,能处理的要立即处理,并及时上报处理结果。风险处置工作中,需要请示地方政府的,要及时报告,并积极建议政府采取相应措施。需要商请有关部门共同处置的,要及时协调,沟通一致后再作处置。

依据风险信息研判结果,区分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1)对明确的风险对象,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封存、召回有风险隐患的产品,并通报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

(2)对确认有风险的涉及面较广的重点产品和相关领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并及时报告地方政府,建议政府采取相应措施。

(七)风险信息管理工作报告与公布

1、各级监督部门要及时向市局监督科报送《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工作报告》(附件2),主要包括:风险信息收集、研判、处置工作情况。并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5日前,报送上一季度工作情况;每年12月10日前,报送全年工作总结。

2、需要对外公布风险信息研判、处置情况的,应按照相关规定程序公布,不得擅自对外风险信息及处置情况。

公安信息化调研报告范文6

(一)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卫生政策研究中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各方面学术专家在全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为全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进一步完善*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确定了9名学者为2010~2011年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学术咨询专家库成员,进一步扩大专家学者参与卫生政策研究和制定的工作领域,提高卫生政策的科学性。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吸纳卫生政策研究所的专家参与20*年的政策调研工作,既发挥了专家学术上的作用,也促进了卫生政策研究所工作的开展。20*年,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共申报卫生政策研究课题?项,其中全区卫生服务总费用核算课题已经正式启动,自治区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等课题也已完成前期论证工作。

(二)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大工作部署开展调研督查。20*年,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了为民办“十件实事”的工作目标。其中,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是“十件实事”中的具体工作内容。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参合率按常住人口达95%以上;参合农牧民住院报销比例在去年基础上在提高5~10%个百分点;适当提高封顶线、降低起付线的要求,采取专项督查、书面督查、电话督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紧密结合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先后组织开展综合性政策调研,形成全区卫生事业发展等综合性调研报告3篇。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保增长、惠民生,进百县、促落实”及厅局对口支援的有关要求,对赤峰市巴林左旗、区域重点帮扶鄂伦春旗、莫力达瓦旗及兴安盟等地卫生工作开展专项调研工作,形成专项调研报告3篇。

(三)围绕卫生系统的重点工作开展调研督查。为贯彻落实20*年全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将20*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为115条,涉及机关14个处室,明确具体责任人,并按季度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督查工作。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总体工作要求,今年年初,卫生厅提出全区卫生系统在扩大投资领域、拉动国内需求、改善消费预期、促进安全消费四个环节的十个方面有所作为的工作目标,重点围绕十个方面工作开展督查调研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20*年,自治区卫生厅与12个盟市卫生局签订卫生工作目标责任状,涉及12方面工作、31项具体工作目标。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公正评价各盟市卫生工作情况,调动各级部门领导抓卫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采取跟踪督查措施,定期公布各盟市工作进展情况,推动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督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始终是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卫生系统关注的焦点问题。一年来,紧紧围绕群众“看病难”难在什么地方、“看病贵”贵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调研,形成了专题建议报自治区党委、政府,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同时,把工作作为联系群众民意的一条重要渠道,指定专人,认真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并坚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处理各种问题。对自治区人大、政协交办的建议、提案开展专项督查工作,做到全部按时、按要求完成,全年共计答复104件,年度到期办结率达100%。

二、以机关效能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政务运行与政务公开工作的信息化

(一)建立健全政务运行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成立了以厅长为组长,各位副厅长、副巡视员为副组长,厅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卫生厅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确定政务公开工作专职人员,明确政务公开、行政监察及机关网络、网站维护工作职能。相继建立了卫生厅卫生政策信息联络工作机制、厅机关新闻信息通讯员工作机制、政务运行办公自动化联络员及卫生厅网站维护网络等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人员职责,确保各种信息运行的公开、畅通。为进一步规范厅机关和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政务公开工作,制定出台了《*自治区卫生厅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政务公开各项工作任务,健全各项政务公开工作制度。

(二)进一步升级完善厅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20*年,对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整体性升级,在实现盟市、厅直属单位文件通过自动化系统直接上传厅机关运行的功能的基础上又开通了档案系统、值班系统、会议系统三大模块,优化了原有的功能模块,进一步提高了基层与机关沟通效率,完善了机关内部和各盟市、直属单位无纸化办公流程。为提高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水平,在厅机关举办了2期新版OA系统应用培训班,采取通讯的方式指导盟市及厅直属单位OA系统的安装和使用,确保了新版OA系统的正常使用。升级后的系统增加了庞大的档案、资料信息库,通过该数据库全厅工作人员可以查阅到20*年以来卫生厅办公自动化系统中运行的27000多条信息。20*年12月-20*年11月通过OA系统运行各类文件13377份,其中办理来文7656件,发文1783件,运转并督办会议通知、电话通知180余件,无一错漏。同时,进一步加强密级文件运行工作,共运转纸质文件289份。

(三)强化政府信息公开载体建设。改版*自治区卫生厅门户网站,升级*自治区卫生厅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卫生厅政务公开触摸屏系统,设立卫生厅政务公开办公室信息查阅室,编制印发《*卫生》、《卫生专报信息》、《卫生应急工作快报》、《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专报》、《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报信息》,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全面公开相关政府信息。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卫生厅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了《*自治区卫生厅2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编印了《*卫生·政府信息公开专刊》,负责卫生厅网站维护,利用现有的卫生厅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实现了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时监控。对网站公开内容和目录及时进行指导更新。截至20*年11月底,通过卫生厅办公自动化系统共传输文件27000余份,收文16052份,全部按照文件公开要求在厅机关内部公开,卫生厅发文3734份及其它专报信息类文件则全部向机关内部工作人员公开。卫生厅网站公开卫生厅发文件2880余条,年内产生的公文类政府信息1750条,其中,主动公开的公文类信息1304条,文件的公开比例为74.51%。网上公开行政审批结果204件,公开回复群众投诉、120余件;网上咨询、办事920余件,新闻信息2026条。

(四)不断创新机关政务服务工作新途径。组织开发厅机关政务公开触摸屏系统应用软件,在厅机关大厅建立起供来机关办事人员使用的触摸屏系统,方便群众办事。卫生厅政务公开触摸屏系统与卫生厅新版OA系统、门户网站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数据共享,卫生厅机构设置、工作职责、领导介绍、卫生业务、办事流程、相关处室信息、联系电话、责任人等具体事项全部公开。通过触摸屏系统,使来机关办事的公众能够清楚地了解机关每个工作人员的在位情况,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公众。11月5日上午,卫生部尹力副部长、国务院纠风办机关组白岩凌副组长一行7人来*检查督导有关工作,期间在卫生厅机关视察了卫生厅触摸屏系统。白岩凌副组长评价:“*卫生厅是名副其实的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尹力副部长评价:“*卫生厅政务公开工作搞得很有特点”。

三、紧扣卫生改革发展主题,加强卫生新闻宣传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卫生新闻宣传工作机制。制定印发了《20*年全区卫生新闻宣传工作要点》,对全区卫生系统新闻宣传工作进行了部署。在已建立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新闻宣传工作机制,建立了重要会议活动的重点报道、突发事件及时、典型事例集中采访、失实信息主动澄清等工作机制,优化了工作流程。特别是加强了对社会舆情的监测,将每月主要媒体刊发涉及医疗卫生的媒体报道稿件进行了汇总,并进行监测和分析,做好舆情研判,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卫生新闻宣传。同时,紧密结合建国六十周年,配合自治区各大新闻媒体,就*自治区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甲型H1N1流感防控等重点工作进行重点宣传报道。

(二)加强新闻宣传,扩大卫生工作影响。一年来,卫生新闻宣传工作围绕重要会议和活动的举办、重大政策和措施的实施,进行精心的组织和策划,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拉动内需十项民生工程、甲型H1N1流感防控以及提高农牧区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公共卫生和蒙中医药服务水平等重点工作,进行了重点宣传报道。先后组织召开四次新闻会、新闻媒体沟通会和媒体座谈会。同时,借助先进的网络手段,在门户网站开辟新闻栏目,及时向媒体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以及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中的新举措、新经验、新典型。全年共卫生新闻通稿146条次。成功策划了“走进三少民族,见证卫生事业发展”的采访活动。与新华社手机短新闻密切合作,年播发有关卫生新闻信息50余条次。初步统计,全年共接待媒体采访140余次,对厅领导现场采访20余次,组织开展医改政策解读和卫生专访等活动12次。与*电视台、*广播电台合作开办《健康热线》、《百姓热线》、《新闻观察》、《行风热线》栏目,录制专题节目6期。完成全年《*卫生》12期、《*卫生年鉴》20*卷和20*卷的编纂出版工作,并编辑制作政务公开、新闻宣传专刊2期。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宣传能力。举办了全区卫生新闻宣传暨卫生应急媒体沟通培训班,对全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新闻宣传负责人、新闻信息通讯员80余人进行了培训,促进了各盟市和直属单位卫生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一年中,以盟市为单位召开新闻会5次。为了畅通新闻信息报送渠道,卫生厅启动实施了卫生新闻政务信息报送系统建设,实现了机关处室、直属单位、盟市卫生局新闻信息和政务信息的即时报送,大大缩短了新闻及政务信息报送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一年中,共编发《卫生专报信息》145期,编发学习时间科学发展观专报60期,编发甲型H1N1流感快报430期,编发机关、盟市和厅直单位信息1350条次,共在卫生厅网站、卫生专报和杂志信息2620条次,向卫生部、自治区党委信息处和政府信息处报送信息450余条次,在今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20*年前三季度卫生政务信息工作评分结果中,*排名在第五位。

(四)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完善新闻信息平台。继20*年对门户网站改版后,今年9月,又对网站进行大幅度改版,增设了领导主页、每月疫情、突发事件、视频点播、公众参与、先进典型展示、*卫生图书资源库等栏目,并根据年度重点工作,对卫生专题进行了调整,丰富了网站的内容,扩大了网站的信息量,完善了网站的各项功能。按照卫生厅门户网站的信息维护和管理职责,强化了网站信息的上传和更新,做到每日要做维护,天天都有新信息。网站改版后,公众浏览量大幅度提升。根据9月份的统计,卫生厅门户网站页面浏览量首次突破100万次,达到1,052,784次。页面浏览量是指实际被点击的网页数量,页面浏览量往往被用来衡量网站内容的受欢迎程度和被访问情况。20*年9月份,门户网站点击次数达到6,054,454次。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平台,强化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管理。年内,组织开展了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专项整治行动,并配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开展了“全区网络执法百日行动”,重点加强了对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医疗卫生网站的设置审批,尤其是加强了医疗卫生网站涉及性知识、性用品的内容的监督和管理。同时,针对自治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实际,研发了“*互联网医疗保健服务信息管理平台”,按照开办网站单位所属行政区域划分,对医疗卫生机构网站,预防保健知识网站和设立预防保健类栏目、频道的网站,进行了备案和前置审批管理。20*年12月,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对12各盟市、满洲里市二连市以及45个自治区委办厅局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网站进行了绩效评估,卫生厅门户网站被评为优秀网站。自治区政府那炜清副秘书长在全区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总结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评价:卫生厅门户网站的“在线咨询卫生信息服务”不但提供了便捷的在线服务方式,而且建立了良好的回复机制,网站的办事大厅为用户提供了一体化服务方式,初步实现了网上办事功能。

四、以平安医院建设为载体,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方面,稳步推进平安医院创建活动。自治区综治办、党委宣传部、卫生厅、公安厅、民政厅、工商管理局共同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区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将各盟市平安医院的创建达标率在纳入全区卫生工作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与其他卫生工作任务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截至目前,全区80%以上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达到平安医院建设目标。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矛盾排查和纠纷调处工作。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对排查出的问题落实领导责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排查到的越级上访滋事的苗头性问题,坚持重心下移、责任下移,巩固好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第一道防线,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发时期,最大限度地控制了集体、越级、重复上访和上访老户。全年共处理件129件,网上办理咨询投诉836件,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回复,社会反映效果较好。

五、发挥综合协调指挥作用,努力做好卫生应急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推动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一是认真组织学习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工作,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以迎接《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实施情况检查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全区卫生系统《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实施情况自查工作,认真总结各地在贯彻实施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并从根本上查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明确下一阶段卫生应急工作重点。同时,按照应对法的要求,起草了《自治区突发事件心理干预应急预案》、《自治区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制度,不断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使卫生应急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管理轨道。二是大力开展培训评估工作,提升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和处置能力。按照《20*~2010年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的要求,今年9月,结合自治区实际和近年来卫生应急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组织专人制定了中期评估评分标准,组织开展了《培训规划》中期评估工作。通过评估,及时掌握了全区各级卫生应急专业人员参加培训工作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评估显示,自20*年以来,全区共开展自治区级、盟市级、旗县级卫生应急综合管理和专项处置培训875次,参加培训人员115*7人次。全区83.3%盟市的《培训规划》中期评估自查评分达90分以上。三是加强卫生应急基础建设,提高卫生应急反应能力。在规范卫生应急处置方面,卫生厅编发了《*自治区卫生应急工作规范(20*年版)》、《20*年*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组织专家对每一起突发事件的处置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并作为培训教材发送到全区各地,指导各地开展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在信息报送工作方面,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及时通报全区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工作制度,在卫生厅门户网站建立“卫生应急专栏”、印发《卫生应急快报》、开通网上公众举报等载体,确保各方面信息沟通顺畅,保证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置。

(二)加强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信息化。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全区开展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建设,并组织专人赴卫生部应急办和其它先进省市学习系统建设,通过广泛的信息收集和数据的资源整合,完成了以办公自动化为基础的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建设任务,整合了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系统、甲型H1N1流感等专项疾病信息系统、卫生统计信息系统,实现卫生应急和日常工作的有机结合。系统还增设了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自动预测预警功能,以及地理信息和典型案例等数据,并借助视讯通等移动设备将事发现场的图像传到指挥中心,及时提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事态和处理效果,供决策者进行直观立体的事件分析。系统试运行结束后,自治区将对12个盟市进行开放,各地可以利用本系统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决策,同时通过本系统将有关信息直接传送到卫生厅应急指挥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提高应急决策效能。为使自治区的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平台延伸到旗县,提高基层卫生应急能力,经过多方努力,卫生厅今年7月启动了盟市旗县视频会议系统建设项目,计划在年底完成设备招标采购工作。明年将在各盟市卫生局建立中继平台,将视频会议和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开通到79个农村牧区旗县,实现与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的四级联动,提高突发事件报告处置的效率和水平。

公安信息化调研报告范文7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配套指引的要求,结合北京**实业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采取自查和专项检查的方式,我们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一、公司经理层声明

公司经理层及全体成员保证本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故仅对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

公司经理办公会授权综合管理部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对纳入评价范围的业务和事项进行评价。成立组织机构,建立**及****两公司内部控制实施与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内部控制实施与评价工作办公室,负责内控实施与评价工作,其成员由公司资产运营部、综合办公室、财务审计部、人力资源部、安全保卫部共同参与组成。公司综合管理部(综合办公室)为内控实施与评价工作牵头单位。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

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涵盖了公司的主要业务和事项,评价范围占公司总资产100%,纳入评价范围的业务和事项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资金活动、资产管理、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等;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主要包括:安全生产、重大投资等事项。

(一)纳入评价范围的业务和事项包括

1、组织架构 

公司建立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设立了经理办公会和高级管理层为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等制度,确保了公司经理办公会操作规范、运作有效。公司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了与公司生产经营和规模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分层级管理的内控组织架构体系。各职能机构根据管理职责制定了的工作制度,形成了一整套完整、合规、有效运行的制度体系。

2、发展战略

认真贯彻两公司依据“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的发展方向,继续落实“两个一体化”战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公司下一步的工作:

启动沿海战略:继黄骅实现实际推动和宁波合作调查工作的全面启动,我们的设想是:2017年沧州**参股,完善调研浙江***项目,2018年争取实现入股浙江***;2019年争取实现天津基地合资,总体要求是每个项目年产值不少于10亿元,并具备上市条件。

和谐、合理地安置好职工:因为停产造成公司冗员,将在2017年彻底得到合理、人性化的安置,我们将比照**化工厂的相关条件把职工的未来安排好。我们将严格按照《劳动法》及相关规定办事。

打造**的工匠精神:继续大力宣传公司里埋头苦干的一大批优秀优秀职工,“让好人不吃亏,让老实人不吃亏,让努力工作的人不吃亏”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

继续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及6s管理工作:继续进行企业内控体系管理升级工作,通过贯彻6s管理体系,达到为公司转型升级和异地建设、京外布局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继续加大科研体系建设:借助于****中央研究院的平台,积极开展对外技术合作,不断开发新产品、拓展新业务;加快新产品的投放速度,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继续巩固“三个中心一个盘活”战略:继续做好资产盘活与利用工作,巩固成果,为公司发展、职工队伍稳定添砖加瓦。

    3、人力资源

公司建立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员工培训、考核、薪酬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公司制订了《劳动管理制度》、《劳动合同管理规定》、《薪酬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通过人力资源的调配管理办法,充分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公司运营水平。在员工招聘、管理、使用、辞退与辞职等方面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与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严格按劳动合同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在培训方面,制定了相关管理规定,在每年年初制定当年培训计划,按培训计划实施各项培训。在薪酬、考核、晋升等各方面,设置了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结构工资制,员工工资由基础工资、岗位工资、 年功工资、月奖和年度奖励等部分构成。检查中发现员工培训记录不够及时准确,提出口头整改。

4、资金活动 

公司对货币资金的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了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严格按照《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和资金收付。严格执行对款项收付的稽核及审查,货款的支付均需填制付款申请单报批后支付。同时注重对票据、印章等和货币资金有关事项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货币资金进行盘点和银行对账,确保货币资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报告期内公司没有违反相关规定的事项发生。 

5、财务报告 

为了规范财务报告,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合法,公司制定了《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制度,明确了财务报告的编制与报送处理等流程。公司健全了财务报告编制、对外披露和分析利用各环节的授权批准制度,通过制度进一步规范了会计记录的编制以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同时从根本上防范了编造虚假交易,虚构收入、费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工作程序,对公司的财务活动实施管理和控制,规范会计核算,保证了公司财务活动按章有序地进行,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也为公司进行重大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6、全面预算 

公司制定了《预算管理办法》、《预算审计制度》、《预算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明确公司预算管理机构、职责、编制依据、审批程序、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方面管理内容。在预算编制方面,公司组织各职能部门和子公司编制年度预算,结合公司业务发展战略情况,综合考虑预算期内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市场环境、行业趋势、公司竞争能力变化等因素对生产经营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上期预算执行情况,充分预计预算期内公司资源状况、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等自身环境的变化,以历史资料、定额制定与管理及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作为预算编制依据来编制年度预算方案。同时根据经营业务的具体实施情况,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适当调整, 以使预算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通过预算管理,对各职能部门和子公司的资源进行分配、考核和控制,减少预算的盲目性,增强预算的可行性,使公司预算更符合战略发展的需要,更能有效保证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 

    7、资产管理

公司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各类固定资产的新增、日常购置、内部调拨、维修保养、处置等工作流程和授权审批事宜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规定固定资产实行由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归口分级管理的原则,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负责实物的直接管理责任,财务部门负核算和监督、检查的管理责任。 通过采取职责分工、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实物资产的失窃、毁损和重大流失。 

    8、合同管理 

    公司制定了《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和《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规定了合同管理的机构和职能,合同的审批、签订及履行、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纠纷处理等管理内容。 公司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法律事务工作人员负责法律事务工作,形成了上下一体相互配合的法律工作组织体系。为促进公司依法依规运行、有效防范法律风险奠定了基础。

9、内部信息的传递 

公司建立了内部信息传递的相关管理制度,规范生产经营信息传递、公文信息传递、财务信息传递、会议信息传递等业务操作。强化内部报告信息集成和共享,确保内部信息传递及时、渠道通畅。公司定期召开经理办公会、调度会研究、总结和部署重点工作,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党群系统定期召开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工会研讨会,推动信息交流。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信息系统人员(包括财务会计人员)恪尽职守、勤勉工作,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公司管理层提供了适当的人力、财力以保障整个信息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

公司制定了《保密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信息披露的原则、内容、程序、保密机制等,并明确了责任追究机制,以确保公司信息披露符合监管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报告期内,公司及时、准确、完整、公平地对外披露各种信息,未发生违反规定的事项。 

10、企业文化     

公司制定了《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公司经理办公会是公司企业文化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审议确定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审批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对涉及企业文化的各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公司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逐步形成了“团结、关爱、进取、拼搏”的企业文化体系。公司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文化学习、宣传、培训等活动,让企业文化理念扎根在基层,在公司内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开拓创新的工作氛围。公司领导班子带领干部职工凝神聚力坚守企业生存发展的阵地,攻坚克难不断提高科技驱动和产业调整升级,精心筹划实施未来发展前景,为企业生存发展和集团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公司参与编辑**化工厂建设发展的《往事并不如烟》画册和文集,共同追忆创业拼搏的岁月,激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正能量。

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在改革调整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职工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保证了队伍的稳定。**两公司领导班子及成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调研企业发展大计,从《涅槃》、《重生》、《坚守》、《突围》、《腾飞》到《轻资产化京外布局在企业合作中的探索与尝试》,为公司生存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公司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担当负责的真实写照,是我们企业文化不断升华的硕果,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根植于大家内心的宝贵精神财富。

2016年5月集团公司工会对**公司的“职工之家”进行了验收和现场授牌。**两公司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在拼搏中坚守,在创新中坚守,在阳光中坚守,紧紧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狠抓工会组织建设,以“职工之家”的形式不断增添文化阵地。

11、社会责任

    本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环保和职业健康工作,2016年度,公司深入贯彻落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安全管理的总体目标,强化精益管理,通过加强培训、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提高执行力等手段,有效预防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年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安全与生产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了安全隐患的排查和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确保了公司的安全稳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提出我公司环境保护宗旨:推行清洁生产、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狠抓安全、环保、消防、为调整转型和异地建设提供保障:面对**化工厂区域搬迁工作的迫近,政府对我们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我们唯有不断加强安全、环保、治安的管理,全力确保各项安全,才能为企业的生存赢得话语权。

本公司以确保员工职业健康安全、创造和谐的劳工关系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积极维护员工的权益和职业安全和健康。

 (二)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主要包括: 

1、安全生产 

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落实安全责任制,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为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和近几年来国家和行业颁发的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党政同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2、重大投资 

     公司制订了《对外投资管理办法》和《“三重一大”制度管理办法》以规范公司的重大投资行为,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制度明确了公司各职能部门分工、投资行为的决策程序、审批程序、执行程序及投资行为的监督检查,规范子公司对外投资行为。公司经理办公会作为公司对外投资的决策机构,在其权限范围内,对公司的对外投资做出决策。公司对外投资领导小组负责对公司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投资风险、投资回报等事宜进行专门研究和评估,为决策提供建议,公司资产运营部是公司投资事务的主管部门,负责日常投资工作的管理,收集、整理对外投资材料的申报材料,完成论证前的准备工作。公司对重大投资决策规定了严格的审查和决策程序,确定了具体的审批权限。上述程序的执行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预期的投资回报起到了保障作用。 

上述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涵盖了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不存在重大遗漏。 

四、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严格遵循基本规范、评价指引及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规定的程序执行, 评价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个别访谈、审阅制度和流程文档、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并结合内控自检的结果,广泛收集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如实填写评价工作底稿,分析、识别内部控制缺陷,出具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五、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

公司确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如下: 

  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1) 具有以下特征的缺陷,应认定为重大缺陷: 

  ①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舞弊;

② 企业更正已公布的财务报告;

③  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

④  企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 

  (2) 具有以下特征的缺陷,应认定为重要缺陷: 

    ① 未按公认会计准则选择和应用会计政策; 

  ② 财务报告过程控制存在一项或多项缺陷,虽未达到重大缺 

陷标准,但影响财务报告达到合理、准确的目标。 

    (3) 财务报告一般缺陷是指除上述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内部控制缺陷。 

  2、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认定标准 

(1)具有以下特征的缺陷,应认定为重大缺陷: 

  ①  国有企业缺乏民主决策程序,如缺乏“三重一大”决策程序;

②  企业决策程序不科学,如决策失误,导致并购不成功;

③  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如环境污染;

④  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纷纷流失;

⑤  媒体负面新闻频现;

⑥  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特别是重大或重要缺陷未得到整改。

⑦  重要业务缺乏制度控制或制度系统性失效。 

(2)具有以下特征的缺陷,应认定为重要缺陷: 

    ① 关键岗位业务人员流失严重; 

② 重要业务制度或系统存在重要缺陷; 

   ③内部控制重要缺陷未得到整改; 

   ④其他对公司有重要影响的情形。 

   (3)非财务报告一般缺陷是指除上述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 

外的其他控制缺陷。 

六、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

公司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指引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内部控制制度,年度内部控制检查、评价过程中发现的一般控制缺陷均按期整改,报告期内未发现公司存在内部控制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针对上个报告期内发现的内部控制一般缺陷,公司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对于“相关制度不存在”和“相关制度不完整”类缺陷,责任部门已编写完善的相关制度,明确组织职责和操作流程;对于“相关制度不符合业务实际情况”类缺陷,责任部门已修订更新相关制度及管理办法,确保相应制度流程满足实际开展需要。

七、整改措施

(一)内部评价提示的缺陷整改

1财务管理方面

(1)我公司内控流程规定每日库存现金的限额不超过5000元,出纳人员对库存现金日清月结,编制《现金盘点表》并签字。现已整改完毕。

(2)我公司根据内控流程的规定,每月各部门根据工作计划填制《部门资金计划表》,部门审核后报总会计师符合并提交总经理审批,财务部门严格按照资金计划使用资金,对于超出资金计划外的支出,根据实际情况报总经理批准。此项整改方案我公司已经在2016年5月开始实施。

(3)根据公司档案管理的要求,我单位已将一部分财务档案归档至专门的财务室保管,此项整改完毕。

2、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人才资源需求之前是文字版的申请,现改成人力资源需求申请

表。《公司岗位描述及人员编制调整表》没合并,为分开表,填写的是调动通知单和岗位职责说明书,现将两表合并成《公司岗位描述及人员编制调整表》

3、资产管理方面

(1)完善资产管理流程图,固定资产的取得增加了两个表:《固定资产领用表》,《固定资产登记表》。

(2)通过自检,我们发现应该补充完善和明确资产鉴定小组人员,明确责任。我们相应做出补充完善两公司资产鉴定小组的决定。

4、内控自查发现的缺陷

(1)针对检查中发现的我公司内控制度中缺少企业文化评估制度、对外捐赠管理规定、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的问题,检查结束后,我公司立即制定了《企业文化评估制度》、《对外捐赠管理办法》并将其充实到制度汇编中。

(2)内控检查中揭示的企业没有配备专职审计人员,根据公司的现状,目前处于调整转型时期,人员变动很大,暂时不具备配备专职审计人员的条件。

八、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

整体而言,公司已经建立起规范、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各项内控制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可以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本公司认为,截止2016年12月31日,本公司内部控制度是健全的,内部控制运行阶段的执行是有效的。

报告期内,公司对纳入评价范围的业务与事项均已建立了内部控制,并得以有效执行,达到了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不存在重大缺陷。

      九、其他内部控制相关重大事项说明 

  无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没有发生对评价结论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内部控制的重大变化。

我们注意到,内部控制应当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未来期间,公司将继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强化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公安信息化调研报告范文8

一、职责调整

(一)划入的职责

将原工作办公室职责整合划入。

(二)划出的职责

将金融管理职责整合划入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三)强化的职责

强化调查研究和综合协调职责,加强应急值守、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督查工作,进一步发挥参谋助手和运转枢纽作用。增加指导、监督全政府电子政务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职责。

二、主要职责

(一)负责政府重要情况通报、汇报和政府领导的讲话、报告等文字综合材料的起草,围绕政府重点工作和政府领导的指示组织专题调查研究,为政府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负责政府会议和政府重要活动的组织安排,协助政府领导组织会议决定事项的实施,参与或负责上级领导、各地领导以及外宾来我视察、参观、考察的活动安排工作。

(三)负责组织起草和审核以政府、政府办公室名义的公文,指导全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办理省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门及各方面的来文来电,对政府各部门和各县区政府请示、报告政府事项进行登记,并报政府领导审批。

(四)负责采集、编发和传递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围绕政府的重要决策和工作部署,跟踪收集贯彻落实过程中的有关信息。

(五)负责督促检查政府各部门和各县区政府对政府工作部署、会议决定事项及政府领导有关指示的执行落实情况,并跟踪调研,及时向政府领导报告。

(六)负责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和督促检查落实以及信息反馈。负责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日常工作联系。

(七)负责民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收集、整理、转办、督办,并向委、政府提供社情民意和民投诉动态。

(八)负责组织实施政务公开工作,协调、指导和推进全政务事务及时公开。

(九)代管海防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海防委日常工作,协助做好全海防工作。

(十)负责政府总值班和公务接洽、接待联系工作,及时向政府领导报告重要情况,协助政府领导做好组织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十一)负责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组织建设和管理,指导政府系统的信息工作,指导、监督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十二)负责联系新闻单位,对政府有关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十三)负责办理政府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十四)负责地工作的统筹协调、地信息交流与反馈,指导、监督有关部门和县区的地协调工作。

(十五)负责地联席会议日常工作。

(十六)负责区各企业生产经营和勘探开发的协调服务工作。

(十七)负责地经济融合、城共建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协调服务工作。

(十八)负责直机关公共机构节约能源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直机关节约能源规划、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直机关能耗统计、监测和评价考核工作。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政府办公室设23个内设机构:

(一)秘书科

负责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长办公会议和政府重要会议、活动的筹备、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负责政府领导同志公务活动安排;负责上级机关领导来盘考察活动安排;负责政府公务接洽、政务接待工作;负责编辑《人民政府大事记》。

(二)文电科

负责政府和政府办公室发文起草、审核、印发工作;负责政府及办公室来文来电登记、分办、拟办、送阅、转办、催办和反馈工作;负责政府及办公室档案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负责政府印鉴管理和政府各部门印鉴制发工作;负责《人民政府公报》编纂工作;负责政府和办公室机要传输工作;负责指导全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三)综合调研室

负责组织起草《政府工作报告》;负责撰写政府主要领导在重要会议上的讲话、报告和政府重要情况通报、汇报等有关综合文字材料;负责全经济社会发展有关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收集和分析全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动态,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咨询;负责编印《政务通报》。

(四)综合一科

负责发展改革、体制改革、财税、监察、审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综合、调研和协调督办;办理政府分管领导会议的会务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综合二科

负责农业和农村经济、旅游等方面和城规划外土地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综合调研和协调督办;负责工业及信息化、科技、金融、安全生产、环保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综合、调研和协调督办;办理政府分管领导会议的会务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综合三科

负责政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政、民族宗教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综合调研和协调督办;负责交通、港口与口岸、住房和城乡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综合、调研和协调督办;办理政府分管领导会议的会务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综合四科

负责外经外贸、服务业、外事、工商等方面工作进行综合调研和协调督办;负责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综合、调研和协调督办;办理政府分管领导会议的会务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八)政府督察室

负责对省政府及政府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负责政府全体会议、政府常务会议、长办公会议、政府业务会议和政府其他重要会议议定事项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负责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督促检查任务;负责省、政府领导批示及交办事项的督促检查、反馈工作;负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承办与人大、政协日常联系工作。

(九)应急值守科

负责政府值班工作,指导、检查全政府系统值班工作;负责政府重要会议、活动通知下达和来电来访接洽工作;负责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和工作;协助政府领导同志做好相关应急处置工作;承办政府应急管理会议会务、文电。

(十)应急保障科

负责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和指导、考核工作;负责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指导应急演练;负责组织规划应急信息系统建设,负责应急平台的管理、运行和维护;负责协调应急物资保障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宣传与培训及应急专业队伍建设;负责组织协调应急专家组工作。

(十一)民投诉中心

负责民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的收集、整理和呈报;负责向委、政府提供民反映的社情民意和投诉动态;负责领导对投诉情况批示的转办、督办和信息反馈;经政府领导授权,代表政府协调处理跨地区、跨部门的投诉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负责对各县区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民投诉工作的指导、检查和考核。

(十二)受诉科

负责受理民对县区及其工作部门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受理对政府公务员工作质量、工作作风、违法违纪问题的投诉、举报、批评和建议;受理对实行公示制、承诺制的政府机关和社会公益服务行业和单位违示、违诺的批评和意见。

(十三)督办科

负责对有关部门办理民投诉事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负责向投诉人反馈投诉事项处理意见。

(十四)信息科

负责全政府系统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信息搜集和处理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负责向省政府办公厅传报信息;负责指导考核全政府系统信息工作。

(十五)电子政务科

负责全政府系统电子政务规划、建设、技术和安全保障工作;负责政府门户网站和网站群的建设、运行管理及内容保障工作;负责政府电子政务内网建设与管理,协调指导政府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十六)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

负责组织编制全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负责推进、指导、监督和考评全政务公开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十七)行政科

负责政府机关办公设施管理,负责办公用品、备品购置、发放,负责机关食堂管理及政府办公楼内环境卫生及楼前绿化工作;负责政府机关车队管理工作;负责机关的安全保卫、综合治理、事务接待工作;负责政府和以政府名义召开的各种会议会务服务的保障工作。

(十八)地综合协调科

负责统筹协调地工作;负责区企业生产运行协调服务工作;负责与中石及全国城的沟通、联络;负责会务、文秘、统计、综合、、督查、档案、保密、财务、机关建设。

(十九)勘探开发协调科

负责贯彻落实气勘探开发政策法规;负责协调处理勘探开发相关事项;协助开展安全隐患治理工作;负责勘探开发过程中突发性事件和矛盾纠纷的协调处理;指导、协助县区开展地工作。

(二十)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科

负责地经济交流与合作;负责地社会资源融合,公共事项共享的推进工作;负责区各企业产业项目发展中的协调服务工作;负责多种经营、石装备及新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负责招商引资项目的推进、协调服务工作。

(二十一)地联席会议协调科(公共节能科)

负责地联席会议议题的搜集、调研,地联席会议确定事项的督办及地联席会议有关文字材料的起草和会务工作;负责推进地城区矿区共建;负责地工作宣传及地工作信息的交流、反馈;负责组织地融合相关问题的调研;负责公共机构节能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组织开展能耗监测、统计和考核评价工作;开展节能宣传工作。

(二十二)财务科

负责政府机关财务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工作;负责协调指导所属单位经费管理和财务核算工作。

(二十三)人事监察科

负责办公室机关及所属单位机构编制和人事管理工作;负责政府驻北京联络处人员管理和有关联络工作;负责机关党务和群团工作;负责纪检和行政监察工作。

公安信息化调研报告范文9

这份政府文告包含了“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概况、经济领域信息化、社会领域信息化、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信息化环境、2006年我国信息化展望共10个部分。报告分析了中国信息化的战略框架和路径选择。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信息化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我国信息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国信息化工作将紧紧围绕服务现代化建设全局,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完善措施,示范引导,落实责任,持续推进,为“十一五”国家信息化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别对以下11个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具体的描述,成为2006年中国信息化建设中的看点。

1 教育信息化

报告摘要:2006年我国将大力发展各级、各类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遴选、集成、整合与共享保障机制,提高资源开发质量与共享服务水平;继续普及和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着力抓好下一代互联网、教育科研网络、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化国家标准体系,规范教育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和推广行为;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师资培训,探索教育信息化集成服务模式。

2.文化产业信息化

报告摘要:2006年,我国将加快推进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充实网站内容;加大电子图书的整合和利用力度;强化国家数字图书馆的项目管理、技术试验、数字资源和标准规范建设。

3.公共卫生事业信息化

报告摘要:2006年我国将继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响应能力建设,全面启动全国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指挥决策平台建设,建立省会城市和地市级医疗救治数据中心,逐步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医疗救治信息系统。支持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将居民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工作落到实处,使常住人口的预防保健主要指标处于良好水平;努力为居民,特别是长期联系治疗的慢性病患者,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4.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

报告摘要: 2006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将以示范城市为龙头,全面促进城市系统建设;以提高数据质量为重点,切实抓好数据中心建设;以推广统一软件为切入点,加强业务系统建设;以提高联网应用为目标,促进全国联网建设;以贴近服务为宗旨,加快公共服务系统建设。同时抓好标准规范、资金筹集和队伍建设等基础工作。

5.环境保护和灾害预警信息化

报告摘要: 2006年我国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日常管理、运行与维护;加强资源整合,提高信息共享程度;继续开展环境信息应用标准研究。2006年,灾害预警与救灾领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对现有的全国灾害信息网络系统进改造,建立高效、综合的灾情信息平台,定期对灾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业务化的、稳定运行的全国灾害信息收集、处理、系统。

6.电子政务

报告摘要: 2006年,我国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推动重点业务系统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和管理。围绕综合治税、企业和个人征信、农村信息服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业务,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深入开展信息资源调查,扩大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原型试点,推动相关标准的应用,探索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建设的途径和模式。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研究,在政府网站领域进行实战。不断增强电子政务相关基础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重点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应用集成、基于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架构的仿真验评平台系统、基于国产软硬件产品的电子政务开发集成环境等方面积极开展有关研究。

7.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报告摘要: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2006年我国将研究制定鼓励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政策;健全信息资源市场监管制度,完善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提高审批效率,扩大登记备案和事后监督的范围;研究制定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的财政政策和信息资产管理办法;制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标准体系表,优先制定并大力宣传贯彻信息资源分类、共享、基础编码等国家标准;推进公共文献基础数据库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

8.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

报告摘要: 200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将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转变产业增长方式;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夯实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继续推进国际化战略,提高主动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2006年我国将继续加强对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和攻关项目的统筹规划,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展和技术发明,大力促进各种相关技术在有机融合基础上的集成、创新,进一步完善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加大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资”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9.信息基础设施

报告摘要:2006年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根据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网络。继续增强电信网络综合通信能力,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务实地推动第三代移动通信和下一代网络的发展;进一步加大宽带通信网和宽带用户接入网建设力度,加强宽带网络应用平台建设,着力推进网络资源整合。在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我国将实施安全播出工程,建立广播影视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广播影视建设,完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10.信息化的人才环境

报告摘要:2006年我国将继续强化信息化知识普及和人才培训,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抓好落实“信息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职业教育、加强软件和集成电路重点领域人才培养。

11.信息化的标准化体系

报告摘要:2006年我国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继续完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一批基础、关键性的标准,重点开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电子商务、社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急用标准、网络等标准规范的研制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对已经的重要标准的宣传、培训等工作。软件标准化领域要不断完善和适时重要基础国家标准,并争取将我国自主制定的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中。

公安信息化调研报告范文10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伴随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与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有着很大的联系。于是人们在关注企业盈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企业自身也采取了很多方式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披露。然而,缺乏规范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并不能传递给人们公正的信息,有时反成了企业用于标榜自我的工具。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会计信息因为确定性、可验证性等质量特征,无疑能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做出贡献,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纳入会计核算和考核体系已经成为未来会计学发展的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同时,社会责任会计的出现也极大地推动了企业从微观利益目标向宏观利益目标的转移,这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美国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发祥地,一直走在研究和实践的前沿。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林诺维斯在《社会经济会计》一文中首创“社会责任会计”一词,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在社会学、政治科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之后,美国会计学教授Sylil Mobley对社会责任会计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整理、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和经济结果。南卡罗纳州立大学的杰佛里和瑞德堡教授1981年在他们合著的《国际会计与跨国公司》一书中,对社会责任会计的主要内容、计量问题、各国报告形式的差别等作了详细阐述。美国专业会计机构也一直致力于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70年专门成立了“生态环境委员会”和“社会计量委员会”着手社会责任会计方面的研究;1977年社会计量委员会发表了“企业社会业绩计量”的研究报告,报告建议建立一个具有实用性、可发展性的初步计量系统,该系统可用于对企业一些重大社会业绩的反映,如环境、非再生资源、人力资源、商品和劳务的提供和消费。美国会计学会为了加速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先后成立了社会方案绩效衡量委员会、组织行为环境影响委员会、社会成本计量委员会、社会成本委员会和社会业绩会计委员会五个专门组织对社会责任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研究并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报告。

在法国,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作为其主要会计报表之一,其规定是世界上最完整,也是最有特色的。早在1975年,法国在《关于公司法改革的报告》中就建议各家公司每年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即“社会报告”。1977年法国政府正式颁布法律,要求雇员超过750人的组织(1982年扩大到300人)必须编报年度社会资产负债表,用货币金额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揭示的信息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工资、健康和安全保护、其他工作条件、职员培训、行业关系、雇员及其家庭的生活条件等内容,从1984年起,该表必须列示3年的数据,按整个公司和所属行业分别编制,以上各项内容还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报表指标,这在发达国家也处于领先地位。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SC)1980年出版了《公司报告》一书,鼓励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在传统财务报表之外,另外编制增值报告、就业报告、公司前景表、公司目标表等一系列社会报告,以满足股东以外的关心企业的社会各界的信息需要。英国政府颁布法规规定:职工人数达到10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报告工资数据,25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在向公司董事会提供的年度报告中报告有关职工雇佣和培训方面的数据。

德国有20家最大的公司定期公布社会报告,100家公司撰写社会报告供内部经营管理使用。典例之一就是德意志壳牌石油公司发表的“年度社会报告”中将经济和社会数据结合在一起,为公司规定了具体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福利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经费。

加拿大管理会计协会(SMA)创造了一种能更全面地报告社会责任信息的综合方法,它运用目标定位计量法表述企业经营计划中的每一个目标,记录每个目标的具体业绩,尽可能将所有数字信息包含其中以提高报告力度,并提供相关年度的对比分析图,阐述以后年度的规划。多数信息都是以图形或表格的形式列示的,包括详细的培训信息,如课程数、参加人数、人均培训天数;关于职工的升职、调动和招聘的信息;将整个组织劳动力按性别分类的信息;对环境保护组织的资助等有关的财务信息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及其信息报告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直至八十年代末,学术界才对我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稍许研究。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推行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各种约束企业行为、规范产品社会质量的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必然会影响到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此时,社会责任会计与信息报告的研究才真正被重视,主要表现在会计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1990年“社会责任会计”第一次出现在常勋教授编写的《国际会计学》教材中,其中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经济活动对于社会方面所带来影响的计量和报告。之后,宋献中教授于1992年出版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一书,系统地研究了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结构、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报告模式及建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总体构想。

阳秋林教授在社会责任会计领域也是研究比较多的,在她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主要对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1)从不同角度,譬如“企业新概念”、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等概念和标准的出台,分析了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必然性与紧迫性;(2)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进行了研究。依据社会责任会计划分的四个主要核算内容,即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研究了它们的计量方法;(3)对中国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新框架进行了构建。

黄珍文与李云才在《从西部开发谈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依据》一文中及王莉华在《论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会计》一文中强调了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会计的密切关系,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推动力,我国建立并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具有重要意义。

刘建红与杨亚娥在《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介绍了国际组织、国际政府及会计职业团体在近三十年间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报告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研究和尝试,并指出这些研究和实践对建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机制及提高报告水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实务领域,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情况研究的文章主要有以下三篇,我们可以借此了解我国的实务现状。

阳秋林、黄珍文、曹钻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会计势在必行――关于我国现行企业实行社会责任会计情况的调查报告》一文中选取了宁波君子兰文具有限公司、衡阳南岳油泵油嘴有限公司、台州飞球缝纫机有限公司、衡阳市金果实业及衡阳市钢管集团五家公司分析它们2000年的年报,分别从人力资源责任(工资水平和培训支出)、职工保障措施(养老金和工会经费的提取)、企业对社会贡献的调查分析(上交所得税)和企业对社区贡献的调查分析(环保支出和公益捐赠)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水平不高,各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日而语;总的来说,经营效益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要好于效益差的企业,国有企业及集体企业要好于私营企业。

黎精明在《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一文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六家公司,主要从报告工具和报告形式两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分析,用案例说明了公司可以通过诸如公司网站、定期报告、招股说明书等形式的报告载体报告会计基础型和非会计基础型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结论指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的内容很不全面,零星的散布在会计信息中,缺乏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独立报告的意识,在日常的会计处理过程中,与社会责任有关的问题通常是作为财务会计问题处理,几乎没有企业设置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没有企业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陈玉清等于2005年选择了发展迅速、科技含量大、易接受新思想和新理念的电子通讯行业78家上市公司,查阅了这些公司2003年公开报告的季报、半年报和年报。结果显示,无一家自愿报告定量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报告定性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情况也甚少。

目前国内研究状况表明,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仍处于认识和探索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及其信息报告仍处于学者的研究中,无论政府还是会计职业团体都未对社会责任会计产生多大的兴趣。正因为如此,会计学者的研究得不到政府的支持,进展也较缓慢,仅局限于介绍国外社会责任会计和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分析及一些简单的设想,没有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并非企业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的表现,而是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福利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任务就是核算反映这项义务的履行情况。该反映应从行为和结果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首先以企业为会计主体,反映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所做的努力;其次以整个社会为虚拟的会计主体,反映企业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作者单位:山东高速建设材料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玉清,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5.11.

[2]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3]郭丽娜.关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C].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0.

[4]黄珍文,李云才.从西部开发谈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依据[J].企业经济,2001.3.

[5]黎精明.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C].武汉理工大学,2003.

[6]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及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07.7.

[7]刘长翠,孔晓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2002年~2004年度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06.10.

公安信息化调研报告范文11

关键词:惠州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1 引言

随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控制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社会组织,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和矛盾冲突也不断加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是应急管理领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需要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做支撑。科学的应急管理体系,可以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增强城市的应急管理能力。

惠州地处粤东地区,其所辖龙门县生态环境脆弱,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大亚湾作为大型的石化区,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危险源和危险因素失控,化工企业极易发生事故。因而,研究和完善惠州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进行比较及时和成功应对,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应急管理体系进展

应急管理体系是由专业技术、管理方法、行为规范、实施机构组成的有机结合体,以实施完成各种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和措施[1]。

在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真正起步是从2003年SARS之后,国务院2006年1月8日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这表明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已经跨入新的历史时期,很多省市开始逐步建立起以“一案三制”为基础的应急管理体系。目前有代表性的模式有南宁模式、郑州模式、广州模式[3],这些城市的应急管理体系有共同的特点,如注重统一应急联动系统和指挥系统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

3 惠州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应急管理现状

3.1.1 工作组织机构健全。针对城市面临的安全问题,惠州市高度重视城市的应急管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建立健全工作组织机构的文件规定。2007年9月,惠州市政府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下设市自然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市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市核电站事件应急委员会5个应急指挥机构。2007年8月,成立了市应急管理办公室。2010年5月,成立了市应急指挥中心。截止2010年底,惠州市各县(区)应急管理相关机构均已经挂牌成立,工作人员也已经到位。乡镇(街道)正按照“有人管、有人做”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值班与应急机构。以市、区(县)、乡镇组成的“三级”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初步形成,有效提高了全市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利的组织保障。

3.1.2 职能配置,规章制度及工作机制完善。职能配置方面,市委市政府总值班室履行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值守应急、发挥运转枢纽作用。规章制度方面,应急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市应急办工作职责》、《市应急办工作规则》、《市应急办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程序和规范》等内部规章制度,实现内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机制方面:一是联席会商机制。二是预测预警机制。三是军地应急协调联动机制。

3.1.3 紧急信息报送工作机制健全。总值班室和市委办信息科按照各自职能进一步强化日常值守工作,确保了通讯畅通,做到信息互通,有效联动。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紧急重大情况报告工作的暂行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紧急重大情况的报告标准、报告范围、报告方式、报告时限、报告渠道、责任主体等。

3.1.4 应急工作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建设成果明显。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场所、网络,进行科学安排,在公安110指挥中心正式建设成立了惠州市应急指挥中心,建成了与市公安局共享的大屏显示系统和多功能综合指挥室,还在市应急办配备大屏显示子系统,实现与市应急指挥中心大屏显示系统互联互通,初步具备基本的指挥调度、各种社会治安视频信息、警用地理信息和各种政法信息资源的查询等功能,并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了与省应急平台互联互通。

3.2 存在的问题

3.2.1 应急体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前,惠州市的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进一步增多,但是应急管理体系工作的工作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其体制建设还不完善,预防和响应、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构建完善的应急体系和机制,是从惠州市到下属各个区县政府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惠州市要在科学预警、快速决策、秩序恢复等方面进一步展开建设,使得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步骤更全面,步伐更快速。

3.2.2 通信调度指挥系统、紧急信息党政内网直报系统等信息化建设比较缓慢。目前,惠州市通信调度指挥系统虽然初步具备基本的指挥调度、各种社会治安视频信息、警用地理信息和各种政法信息资源的查询等功能,但是还存在指挥调度系统标准不一,设备不兼容,系统复杂,操作繁琐,容易出错,维护不便等问题,调度系统与各级指挥中心通信手段还不能够做到简化,实现联动指挥调度。同时,现场应急指挥调度能力不能够得到保障。

3.2.3 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惠州市在应急物资储备方面依然存在应急物资规模小,种类少的问题。当发生较大规模的突发事件时,其应急资源的供应要求达不到。应急避难场所只有河南岸公园、下埔滨江公园、东平公园、江北市民乐园以及江北北湖公园,虽然市区五个公园都是应急避难场所,但是相比国外应急避难场所配饮用水、食品、发电机等设备,惠州的这几个场所都还只是简单的避险功能,并无相关物资储备。目前惠州尚没有大型室内避险场所。

4 惠州市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4.1 加强应急管理的统一协调能力,完善工作运行机制

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应该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同时,需要建立合理的应急管理工作流程。

4.2 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应急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整合与对接

可以通过部署多媒体调度平台以实现对多种业务终端进行统一指挥调度,实时传输语音、视频、数据、定位、扩音广播、图像等功能,解决应急管理部门在应急指挥时信息流通不畅、获取不完备等问题。

4.3 建立健全应急保障体系,确保应急救灾需求

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库硬件建设,做好场地规划和后期建设,提升中心物资装备储备;二要进一步增强应急物资、设备装备储备能力,应用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能力,提升应急水平。

参考文献

[1]池宏,祁明亮,计雷,等.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05.

[2]邹逸江.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J].灾害学,2008.

公安信息化调研报告范文12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一般在其董事会决议报告、企业年报、季报附注中披露,或者形成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目前,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标准是GRI倡议的《可持续发展》和AccountAbility公布的《AA1000审验标准》。前者既是报告编制内容的指导标准,也是报告质量的审验标准,而后者只是评价报告质量的标准。GRI指南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当披露的信息分为三类:战略及概况、管理方针以及绩效指标,并建立三级指标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报告的内容充分体现了重要性、利益相关方参与、完整性、可比性等原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企业年报不同,年报以财务信息为中心,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则以非财务的经济、环境、社会三个领域中的企业活动为论述对象,使得企业在促进其与利益相关方的对话,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以及帮助企业对自身履行社会责任进行检测等方面形成良好的效应。

二、贵州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分析

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话题,我国政府部门也非常重视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但是,践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及其相关的活动多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欠发达西部地区,开展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知识普及和认识提高的活动则很少。众所周知,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崛起,西部地区企业在我国和国际的经济链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为了避免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东西部地区的企业再次遭遇新的失衡,企业必将应对企业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选取贵州省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贵州省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分析 本文以贵州省2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公司所属行业以证监会划分的标准分类,分布在12个行业中,各行业上市公司数量不超过3家。在这12个行业中,有一半的行业未对外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而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行业中,普遍出现一枝独秀的情形。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披露的上市公司数占上市公司总数年平均比例为21.67%,总体披露情况并不乐观。但如电力、农药化肥、化工和食品饮料等关乎民生、自然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的行业,其所属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披露,充分体现了这些上市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从2008年至2010年,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多,其占贵州省上市公司总数的比重由2008年的15%上升至2010年的30%,水电和食品饮料行业公司对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是三年连续的,但这两个行业的上市公司数各为一家,从而并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随着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日益关注,也为了更好的展示自身践行社会责任的硕果,上市公司纷纷开始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如化肥农药行业上市公司自2010年开始向社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但也有些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不够重视,导致了其社会责任报告的不规范和不连续,如电子元器件行业上市公司自2008年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后,在之后的两年中未公开对其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披露。

(二)贵州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分析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编写参照《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引》以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 1.0)》,同时还应突出各企业自身特点和行业特色。贵州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将贵州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分为五大类:

(1)公益责任,指企业维护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同行业伙伴、社区与公众、社会团体组织、政府和投资者的利益等活动。

(2)经济责任,指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质量,提升盈利能力,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打造高效率、高效益的公司等方面的活动。

(3)安全责任,指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视安全为效益、信誉和竞争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制度管理,强化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活动的活动。

(4)环境责任,指企业坚持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优化产品结构,发展高效清洁能源,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创建节约环保型企业等活动。

从表1可知,在公益责任方面,定量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只有5家,占总数的25%,而无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有9家,占比为45%,这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对其公益责任未能自愿充分的披露;在经济责任方面,定量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数量仅有4家,占比为20%,而定性信息披露的公司数占的比例达到16家,占总公司数的80%,这是由于这些上市公司在其会计报表附注或董事会决议报告中,对其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资产保值增值等的信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披露;在安全责任方面,定量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数比例为15%,其定性信息和无信息披露所占公司总数比例分别为40%和45%,这说明上市公司对其落实安全责任政策和强化日常安全管理制度等不够重视;在环境责任方面,赤天化、黔源电力、贵州茅台分别属于化工、水电、食品饮料行业,其对环境责任进行定量信息披露,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评价,从而有利于展示其积极履行环境责任的形象,亦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未实行独立第三方审计制度,因此,表1中第三方审验意见又称为第三方评论,评论可能来自有影响力的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群体或者某个在企业责任领域有声誉的专家,贵州省无一家上市公司披露利益相关者的评价。

(三)贵州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式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形成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比较少,贵州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也不例外,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大多在董事会决议报告和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方式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贵州省20家上市公司在2008年至2010年都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了披露,而公开单独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数在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为3、4和6家,这说明单独社会责任报告逐年递增,也更能得到信息使用者的认可;其他多家公司在董事会报告和会计报表附注中或多或少地对社会责任信息加以披露,以文字表述形式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加以说明,同时,这些公司也没有明确列出社会责任的具体项目,使的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及真实性受到质疑,信息使用者可能无法准确判断和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导致贵州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远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四)贵州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优点与不足 贵州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贵州上市公司对其公司经营管理关键绩效数据进行了公布,如市场绩效指标和社会绩效指标,其中对社会绩效指标中的纳税额、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覆盖率、员工培训投入、环保投入、安全事故伤亡人数等进行了详实的数据披露。第二,贵州上市公司为增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信服度和认同感,以及对企业感性印象的认识,在员工活动、培训、捐资助学、应急演练等方面在进行文字描述的同时配以了相应的照片。

贵州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形式化和简单化。很多公司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时过于形式化和简单化,大多是文字性的描述,很少提供详细的定量信息。第二,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具有选择性。贵州上市公司对其负面信息未作披露,即使是高污染行业的公司,迫于国家强制性的披露政策,在其披露的环境信息中也鲜有负面信息。第三,信息披露的连续性差,可比性不强。只有10%的样本公司连续3年披露了社会责任信息,同行业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比较基础也不一致,各项指标缺乏纵向和横向的可比性,从而降低了信息质量。

三、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2008年~2010年这三年来贵州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情况分析,可以看出贵州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总体效果不容乐观,这既有影响我国整体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共性因素,也有贵州省的个性因素。

(一)个性因素 一直以来,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贵州省上市公司身处西部不发达地区,其整体经济基础和实力不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加上贵州省上市公司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如凤毛麟角,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贵州上市公司未能很好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积极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在贵州省工业经济中,资源型产业占的比重很大,工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能源、化工、冶金等资源型产业的带动。资源型产业往往是能耗物耗高、环境污染大的产业,而贵州省污染治理水平比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贵州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积极性和自愿性。

(二)共性因素 具体包括:

(1)相关法律法规的软性规定。2006年新颁布的《公司法》中明确要求“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履行社会责任。”2006年9月深交所实施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率先将社会责任引入上市公司,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并且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深交所鼓励上市公司根据指引建立社会责任制度,定期检查和评价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形成社会责任报告,并与年度报告同时披露。对于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披露,《指引》采取了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以上这些法律法规都不足以强制和规范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2)社会责任会计体系不健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前提是要有完整而科学的会计信息和资料,而要提供完整而科学的会计信息就必须首先解决好诸如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等技术问题,在这一点上,社会责任会计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主要是因为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内容差别较大,就是具体到同一行业的不同上市公司,其社会责任项目也不尽相同。此外,传统会计计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基础之上的,而社会责任会计却无法也以此为计价原则,因为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对象有很大一部分是非交换的、非人类劳动物品。根据何种价值理论制定什么样的计价原则,从而使这类非交换、非劳动物品能够被准确、可靠地计量, 这是社会责任会计研究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

(3)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我国的上市公司比较注重内部经济效益而较少关注外部利益相关者利益,其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社会责任报告是非财务性报告,其披露是自愿的,导致很多企业披露报告意愿不强烈。目前上市公司对社会的贡献情况和公司财务表现的相关性不大,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上市公司消极对待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

四、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贵州省应走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之路,着力提高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 贵州省在两次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都是处于落后的位置,但当前,我们正处在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从工业现代化向生态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而贵州省在发展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加快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建设,在注重经济效益、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倡和鼓励绿色工业化、绿色城市化、信息化、知识化和生态化协调发展, 着力提高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鼓励上市公司积极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将社会责任履行指标纳入对企业领导的考核指标中,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完成得较好的企业,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和照顾,势必带动上市公司整体披露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相关立法工作 很多上市公司不愿意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就是因为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纵观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历程,政府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来强制性规定上市公司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有关立法机构在立法时要尽可能的使法律法规涵盖所涉及的社会问题,而且要使其具体化。只有有法可依,才能将我们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置于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之下,从而使上市公司增强社会责任感,并积极编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报告,使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建立第三方社会责任审计制度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披露时附有利益相关者的评价,但缺乏有力的第三方审计验证。众所周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不规范性,就算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存在舞弊行为也没有相关法规对其进行追究和惩罚,而社会公众和政府又要求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具有合法性、真实性、公允性等特点。因此,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应该像财务报告一样,要有独立的第三方对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监督、鉴定和评价,并出具社会责任审计报告,这是提高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质量的一项强有力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陈英:《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