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学导论论文

化学导论论文

时间:2022-04-15 16:03:32

化学导论论文

第1篇

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为此,笔者在此谈几点自己指导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做法,仅供同行们参考、补充和指正。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

3.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4.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记笔记的类型有:

(1)补充笔记。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2)实验笔记。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3)改错笔记。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见脖和“多发脖,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眉批”或“注释”。

(4)系统笔记。复习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习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习。笔记的形式有:①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②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③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

5.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81个演示实验、1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9个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13个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6.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

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矗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7.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练习的极好机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8.学会阅读课本

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用于预习,通过粗读,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精读,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

精读是认真地读懂并理解及记忆重点内容和定义,把这些内容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精读主要用于课后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使知识系统化。

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例如电解质的定义:“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关键性字词是“化合物”和“或”字。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关键字词是“和”字和“都”字。对这些关键字词要认真思考,并把它标出记号或作眉批,以备以后再次复习时注意。

对于比较深刻的材料、重要的段落内容,要逐字逐句地反复读。认真地思考、分析、整理、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把重要内容、关键词句记在笔记本上,还可写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想法和认识,或记下不懂的问题,以备查问。

9.读化学课外读物

学好化学,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杂志和科普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配合教学进度,指导解析疑难,注意智力开发,重视能力培养;它们的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透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它们是学生的好朋友。

第2篇

摘 要:学习一种外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了解及掌握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实践中的文化导入对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与文化;文化导入

作者简介:鲍莹,女(1982-),山东菏泽人,菏泽学院外国语系助教。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6-0085-01

一.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三个层次

文化是一个庞大的范畴,长期以来,文化被认为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和行为的总体。面对蕴涵极为丰富的文化,大学英语的文化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着手:

第一层次为表层,指的是英语词汇、句子以及篇章结构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汉英中的所谓对应词,由于种种不同的社会、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产生不同的文化内涵,导入这些隐含在语言中文化因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语用能力。

第二层次为中层,着重导入目的语的文化准则,它包括:(1)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与特有的概念在词汇与语义上的呈现;(2)不同语言中指称意义或语面意义相同的词语在文化上可能有不同的内涵意义;(3)词语在文化含义上的不等值性;(4)不同文化对同一现象所作的观念划分的差别在词语及语义上的显示;(5)体现一定文化内容的习语。

第三层次为深层,着重导入目的语的核心文化准则。文化的导入可以从特定的、具有约束性的行为规则或文化准则上升到更一般、更抽象的价值观或核心文化。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与词语有关的文化

由于人们的主观认识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在各自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了各自的心理联想习惯。文化给词汇涂上了一层社会文化色彩,使词语除了字面意义还有引申意义。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中,unit 7 “ should I have a gun” 文中一词 “Negro”,意思为:“黑人”。在英美国家, 对黑人的称谓是比较敏感的,由此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这个词所包含的种族色彩:Negro, when used today, sounds offensive. Today, people prefer to use the term “Black”. There is a debate among people in America whether Black people in the US should be called “African Americans”.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this term is more respectful than other options, while many other people believe that this term is too complex and is not inclusive enough. When speaking to members of an ethnic group other than your own, it is best to call them what they like to be called. 教材中像 “Negro” 一样具有文化特色的词汇还有:individualism; politics; peasant; cowboy; senior citizen等,在讲解课文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这些词汇,以便学生理解词汇本身的文化内涵。

2.与篇章有关的文化

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对篇章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比如 《大学英语精读2》 “Lessons from Jefferson”中有这样一段话 “Were it left to me to decide whether we should have a government without newspapers or newspapers without a government, I should not hesitate a moment to prefer the latter.”倘若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我们是应该有一个政府而不要报纸,还是有报纸而不要政府?”,这种说法不免令人费解。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一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真正意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标榜新闻言论自由,报纸、广播、电视这三大传播媒介常常成了“言论自由”的代名词。所以这里“报纸”“政府”和相提并论,实际上讲的是“自由”和“统治”的问题。了解到这样的背景知识后,文章的不妨译为:“如果让我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政府,还是要一个有言论自由而无政府的国家,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3.与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

由于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中西方在日常谈话的内容与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生活交际的细枝末节,是造成跨文化交流失误最常见的原因。例如:在英汉两种文化中,人们在公开场合对某些概念或事物总是委婉提及或避免提及。英语中的禁忌主要有:年龄,尤其是女士的年龄; 工资收入以及花销;婚姻状况等。

4.与非语言交际有关的文化

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一样,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文化对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解释,往往会产生误解。身势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一样有着强烈的民族性,它还具有地区性、行业性等多层次的差异特点。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跨文化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使学生更生层次的理解不同的文化,从而减少因不了解文化差异导致的交际尴尬或失败。

参考文献:

[1]陈申. 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2]杜学增. 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胡文仲. 外语教学与文化[M]. 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 2000.

第3篇

化学论文的参考文献:

[1]刘宇.高级氧化-生物活性炭-膜滤优化组合除有机物中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刘起峰.密云水库水的预氧化及强化混凝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3]韩宏大.安全饮用水保障集成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

[4]赵建伟.富营养化原水中微囊藻毒素分析与去除方法及氧化降解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5]刘起峰.密云水库水的预氧化及强化混凝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6]程庆锋.高铁锰氨氮地下水净化工艺优化及菌群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7]苗杰.电化学无氯预氧化安全净水新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

[8]王娜.腐殖质在混凝与预氧化工艺中的特性及对水处理效能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9]唐阳.功能导向的电化学体系建立与碳基复合电极的设计和制备[D].北京化工大学2013

[10]王琼杰.基于新型磁性强碱离子交换树脂净化的水源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4

[11]周娟.负载型Pd基催化剂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催化加氢还原[D].南京大学2014

[12]张怡然.预臭氧化消毒副产物生成特性和控制技术研究[D].南开大学2014

[13]吴云.澄清池膜过滤用于饮用水处理的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09

[14]李金成.负载锰氧化物滤料对高锰地下水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15]刘志泉.水中铜绿微囊藻与硝基苯复合污染的特征和作用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16]JiajiaFan,RobertDaly,PeterHobson,LionelHo,JustinBrookes.Impactofpotassiumpermanganateoncyanobacterialcellintegrityandtoxinreleaseanddegradation[J].Chemosphere.2013(5)

化学论文的参考文献:

[1]侯妙乐,吴育华,张玉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震后铁旗杆保护中的应用[J].系统仿真学报.2009(S1)

[2]曹资,薛素铎着.空间结构抗震理论与设计[M].科学出版社,2005[3]王勖成编着.有限单元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解则晓,徐尚,李绪勇.逆向工程中三维点云数据精确拼接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9(13)

[4]王蔚波.河南古代镇河铁犀牛考略[J].文博.2009(03)

[5]陈俊旗.自立式输电塔线体系关键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6]王福谆.“我国古代大型铁铸文物”系列文章之十一--古代大铁炮[J].铸造设备研究.2008(03)

[7]赵威.结构可靠度分析代理模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8]张双寅.永乐大钟梯形木架稳定性初探[J].力学与实践.2008(06)

[9]王玉芳.沧州铁狮历次维修保护概述[J].文物春秋.2008(03)

[10]A.Smith,H.Botha,F.C.deBeer,E.Ferg.Theexamination,analysisandconservationofabronzeEgyptianHorusstatuette[J].NuclearInst.andMethodsinPhysicsResearch,A.2011(1)

[11]AlbertoTaliercio,LuigiaBinda.TheBasilicaofSanVitaleinRavenna:Investigationonthecurrentstructuralfaultsandtheirmid-termevolution[J].JournalofCulturalHeritage.2007(2)

[12]MicheleBetti,AndreaVignoli.ModellingandanalysisofaRomanesquechurchunderearthquakeloading:Assessmentofseismicresistance[J].EngineeringStructures.2007(2)

[13]MicheleBetti,AndreaVignoli.NumericalassessmentofthestaticandseismicbehaviourofthebasilicaofSantaMariaall'Impruneta(Italy)[J].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2010(12)

化学论文的参考文献:

[1]姜再兴,黄玉东,刘丽.粗糙度对碳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J].化学与粘合.2007(05)

[2]张国权,杨凤林.蒽醌/聚吡咯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催化活性[J].催化学报.2007(06)

[3]范新庄.石墨电极的电化学改性制备方法与准电容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4]杨旭,孙承林,谢茂松,杜远华,王贤高.用电-多相催化技术处理油田废水[J].工业水处理.2002(12)

[5]陶龙骧,谢茂松.电催化和粒子群电极用于处理有机工业污水[J].工业水处理.2000(09)

[6]吴庆,陈惠芳,潘鼎.炭纤维表面处理综述[J].炭素.2000(03)

[7]杨旭,孙承林,谢茂松,杜远华,王贤高.用电-多相催化技术处理油田废水[J].工业水处理.2002(12)

[8]吴海燕.单线态氧与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及其过氧化产物的化学发光研究[D].江南大学2012

[9]陶龙骧,谢茂松.电催化和粒子群电极用于处理有机工业污水[J].工业水处理.2000(09)

[10]吴庆,陈惠芳,潘鼎.炭纤维表面处理综述[J].炭素.2000(03)

第4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原则;策略;方法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依据、原则、策略及方法

(一)文化导入的依据

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依存性决定了语言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语言承载着文化,文化靠语言传承和传播。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导入和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开阔学生视野,使他们掌握跨文化交际策略,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二)文化导入的原则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相互尊重是基础。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的,它们各自代表了在渊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以比较客观的、无偏见的态度来审视异族文化,以平和的心态去吸收异国民族文化的精华,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

2求同存异是关键。“存异”相对“求同”来说不太好把握,对待与我们本族文化的不同之处,我们需仔细认知,提高鉴别能力。比如,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而在西方文化中更加强调的是个人的独立性。又如,“龙”在我国文化中是吉祥富贵的象征,而西方人却认为它是邪恶的象征。这两种价值观念就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

3去粗取精是途径。在中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必然有部分文化内容具有时代局限性,教师就要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摒弃落后的、不健康的文化信息,重视正面的、积极的文化信息的引导。

(三)文化导入的策略

1从词汇的角度入手,挖掘词语的意义及内涵,有利于正确理解词义,避免望“词”生义。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上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以单词“white”为例。英语学习者对“whitelie”就容易产生误解。难道谎言是白色的?显然说不通,正确意思是“善意的谎言”。同样道理,许多西方人对汉语中的“红白喜事”中的“白”字也感到费解。此外,汉语中的““(idiot);“白费事”(allinvain,awasteoftimeandenergy),其对应的英语词汇都与“white”无关。

2从习语的角度进行文化教学,能帮助学生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看到英汉两种语言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特征,从而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比如,我们用成语“味同嚼蜡”表达“对事物了无兴趣或文章(讲话)枯燥”的意思,而在英语中用“asdryassawdust”(像锯末儿干巴巴的)。教师平时就要指导学生多收集素材,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理解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3从风俗习惯角度进行文化教学,可帮助学生增加对中西方人行为习惯差异的理解,从而减少交际障碍。比如:有人打了个喷嚏,中国人的反应是“有人想(说)你了”或开玩笑地说“谁在骂你呀”,西方人则说“Godblessyou”。很多人认为汉语中的“请”相当于英语中的“please”,事实上在某些场合并不适用。如在餐桌上请客人吃饭喝酒一般都用“Helpyourself”;让别人先上车或先进门时应说“Afteryou”。西方人也很少用“please”表示礼貌的请求,一般只在“Couldyouplease…?”句型中使用。

(四)文化导入的方法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在教学实践中适时介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并有意识地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并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邀请外籍教师到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和互动,这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真正体验到中西文化差异。

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作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报刊、影像、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语言习惯和风土人情等以及语言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同时还可给他们布置任务,比如写影评或者从电影中找出NativeSpeaker对话中的用词习惯和表达特点。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因特网获取更多的英语文化信息,与NativeSpeaker面对面交谈,突破跨文化交际障碍。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西方文化的资料,如报刊、图片或影视等,鼓励他们自编自演英语小品,制作英文名片;还可以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陶冶情操。课外活动是课堂活动的有效延伸,是英语常规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精读或者泛读英语教师应该多找一些原版文章。近些年,英语教育界不断提倡运用真文教学。原汁原味的AuthenticText有利于学生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选择真文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英文原版小说、国外的英文报刊等以及网络上的电子原版文章。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面分析一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导入内容不够丰富

由于受教材中文化内容含量和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课堂输入的文化内容十分有限。有些教师仅在导入环节依照教参进行一点文化背景介绍,之后又回到传统教学模式中,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和语法的讲解。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语言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因素。因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内容是文化导入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化输入成败的关键是确定内容及其与教材的有机结合。仔细挖掘教材,发现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主要从两方面着手:①词汇的文化内涵。②结合语篇有关内容引出相应的文化信息。教师要善于灵活取舍或不断补充、更新教学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文化气息浓厚、反映社会发展和我国文明进步的语言材料,突出语言的时代感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手段单一

多数教师在文化教学中采取“旁白”的方式,学生缺乏自我体验,尤其缺乏对诸如心理状态、价值取向、社会关系等深层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而这些恰是导致语用失误,致使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对文化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适当关注学生在文化输入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和参与程度。可在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其相关内容的介绍与训练,同时将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训练有机地融合在围绕主题展开的交际活动中,并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巩固和提高。同时还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与语言教学相脱节

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不难,在教学实践中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却不简单。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均有所涉及,却未将二者有机结合,甚至可能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是语言知识的简单传承,失去了语言学习的意义;要么是脱离异国语言的文化知识堆砌,偏离了语言学习的基本目标。文化和语言在学生的思维中多为孤立的现象,学生很难体会到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和作用,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交际活动了。

现代课堂英语教学倡导互动模式(Interactiveteaching),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要给学生全方位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运用的机会。教师应注意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比较、讨论、辩论等开放式课堂活动,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进行文化知识渗透,也就是使整个语言教学过程变成是对中英文化不断加深理解和认同的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结束语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文化导入需要教学体系中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需要硬件设施与教师文化素养的共同提高。本文所述原则、策略及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符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5篇

学习动机理论是课堂导入的主要理论基础。Williams和Burden认为动机是一种认知和情感动力,可以使人有意识地决定做出行动,并努力维持以便达到预期目标。英语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愿望和求知欲。C.Turney认为导入的主要作用是:引起学生注意,激起学生学习动机,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以及建立相互间的联系。上个世纪80年代RogerGower认为在课堂导入时应采取多种方法,应注意将要学习的内容,用简单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C.Turney和RogerGower等学者的研究都注重在新课开始时,应使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其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进入良好的课堂心理准备状态。在西方学者对课堂导入艺术进行研究的同时,国内学者和教育家对此也从诸多方面撰文进行研究。胡淑珍认为课堂导入可以是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并对课堂导入的功能、类型和基本要求作了分析。阎承利分析阐释了课堂教学最优化导入艺术,提出课堂导入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一些学科教学最优化的课堂导入方法。李如密认为课堂导入要做到“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吸引住。

二、立体化教学模式下课堂导入策略实践研究

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即便相同,班级和学生不同,也应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不同,其导入方式都应该有所侧重。我们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常用的导入策略进行了分类整理,按照呈现给学生的方式分为两类:以“视听”为主和以“说”为主的课堂导入方法。

(一)以“视听”为主的课堂导入策略

近10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中广泛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这使大学英语教学不再完全依靠传统单调的“黑板+粉笔”授课模式,图片、录音、各式视频等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激活课堂语言氛围。所以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视听”课堂导入。当然,视听导入法也包括使用一些传统的实物教具。

1.视频导入

视频导入利用视听影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节选视频往往和文章主题密切相关。视频观看前,教师可提示关键词,特别是课文和视频中都将出现的新词汇和表达法。例如,讲解《新视野大学英语II》AGoodHearttoLeanon《善心可依》时,以影片《阿甘正传》ForrestGump年幼腿瘸母亲送其就学视频片段作为导入。学生观看视频,同时习得单词crip-ple;Forrest因腿部缺陷而遭受歧视时,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就为课文中“我”父亲的遭遇做了铺垫,更能分析他乐观善良的品质,直逼主题。

2.图片导入

图片教学直观、形象。《新视野大学英语III》FiveFamousSymbolsofAmericanCulture《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新课导入时,教师可先展示若干世界各地著名文化标志,然后过渡到美国文化的五大标志。学生在看图中学习世界文化知识,同时又能提高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3.音乐导入

教师可根据课文需要,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英语歌曲视频,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作者、创作背景等。例如《21世纪大学英语I》StevieWonder:SunshineintheShadow《墙角的阳光》,可采用StevieWonder的名曲IJustCalledtoSayILoveyou《电话诉衷情》导入,聆听着优美的旋律,学生们也想知道StevieWonder的传奇一生。

4.故事、笑话导入

讲故事、笑话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很多人都喜欢听故事、笑话,有趣的故事、笑话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新视野大学英语IV》CharlieChaplin《卓别林》,本课内容主要为卓别林的生平和职业生涯;课文导入时,先讲解西方喜剧发展史,再引入伟大的喜剧家卓别林的故事。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可以调动课堂的气氛。

5.名言佳句导入

名言佳句是浓缩的精华,闪烁着智慧的灵光。英语名言佳句是纯正地道的英语表达,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可以把英语名言佳句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因势利导地进行课堂教学。如《新视野大学英语II》TimeconsciousAmericans《时间观念强的美国人》课堂导入时,可先导入几个关于时间的英语名言佳句:(1)Timeismoney(时间就是金钱).———BenjaminFrankin,AmericanPresident.(2)Timedropsindelay,likeacandleburntout(时间点点滴滴地消失,犹如蜡烛慢慢燃尽).———WilliamButlerYeats,Irishplaywright.(3)Tochoosetimeistosavetime(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FrancisBacon,Britishphilosopher.值得一提的是,“时间就是金钱”正出自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美国人惜时如金,这也应和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6.文化背景知识导入

语言和文化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学好英语必须了解说英语国家的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必要介绍西方文化知识和中西文化差异,这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在英语学习中,因为缺乏文化背景知识或文化差异,学生经常无法理解英语课文。因此,教师在呈现新材料前,导课时有必要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如《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上)YogainAmerica《瑜伽在美国》,可从当前流行、学生熟悉的瑜伽入手,介绍瑜伽的来源、流派、发展传播等,继而引出本课主题。

(二)以“说”为主的课堂导入策略

1.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法就是教师提前准备一些学生熟悉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交谈话题,课上通过看似随意的交谈(谈生活、谈学习、谈思想)将学生逐步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把握机会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和价值观教育。利用国内外大事,或大学生自身关心的话题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如《新视野大学英语II》MarriageacrosstheNations《跨国婚姻》新课导入时,可可以谈如下问题如:“Whatqualitiesshouldyourlife-longpartnerhave?”、“Marriage,forloveorformoney?”、“Doyouprefercross-nationalmarriage?”等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比较感兴趣,自然会积极参与讨论,学生也想知道老师的观点。此时应抓住时机,在恋爱观和择偶标准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2.演讲导入

讲台不仅是教师的舞台,更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3分钟演讲。通过演讲学生可以锻炼口语,还能培养自己大胆发言的自信心。如《新视野大学英语II》EnvironmentalProtectionThroughouttheWorld《世界各地的环境保护》课文导入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演讲,题目可以自拟。聆听同学的演讲,学生各受启发,这为课文讲解做了很好的铺垫。

3.角色扮演导入

角色表演是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扮演其定角色,根据自己构思的内容,组织语言进行表演。例如《大学英语听力III》TheBusinessWorld,导入时教师可让学生模拟一个场景表演:Ifyouareareceptionist,whatshouldyoudotomakeyourvisitorsfeelcomfortableandhaveagoodimpressionofyourcompany?学生们一边构思如何才能使顾客feelcomfort-able,一边观看其他同学现场表演。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急切想知道课文对话人如何做才使得顾客舒服,这样他们便会认真听,进入了良好的听力状态,为学习PartB:Wel-comingVisitors做好了铺垫。

4.疑问导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此可见“疑”的重要性。要使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产生兴趣,课堂导入问题要精心设置。要注意的是,问题要选准切入点,不能随便问,要仔细推敲和琢磨。切入点要选得好、选的准,设置一些巧妙并富有启发思考的问题,紧扣学生的心弦,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如《新视野大学英语I》TheWidow《寡妇》,可用这样一个悬念来导入的:Awidow,whoisalonenow,writesapainfulquota-tioninanotebook.Whyissheinpain?

5.竞赛导入

简单的游戏、竞赛等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课文快速阅读时,可采用竞赛法。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比赛抢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问题最多的小组获胜,最后失败的小组需接受惩罚如表演节目。为获胜,学生们会积极快速地阅读课文,并回答或抢答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享受竞赛快乐的同时,同学们已掌握了课文的主要情节。然而,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形式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来选择导入方式,例如本文中没有提到的:复习导入法、分组讨论导入法、任务导入法、想象导入法等。英语教师要不断探索发现更多更好的课堂导入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课堂导入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应具备趣味性、任务性、知识性等功能。课堂导入设计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导入设计应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导入要与课堂教学内容保持统一性和连贯性,为顺势进入新内容的教学内容服务;(2)导入设计应由浅入深,具备可性行和可操作性。导入内容应该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尽量选择他们熟知的、感兴趣的人和事;(3)导入设计还需具有可控制性。教师要对学生可能互动的内容有前瞻性,精心设计好导入步骤,考虑好各种情况的应对措施;(4)课堂导入一般以3~5分钟为宜,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最简洁有效的导入内容和方式使学生进入最佳听课状态;(5)课堂教学的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尾五者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所以,新课一开始就应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抓住时机,逐步形成教学高潮,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四、结论

第6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文化,文化导入,内容,方法

一、引言

提到英语学习,很多人头脑中想到的就是听说读写译。这些技能固然重要,但绝不是英语学习的全部。语言学习及运用都不可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实际上,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在学习一种文化。

众所周知,中西方文化有着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想要流利地交流,只懂得对方的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对方的文化。然而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忽略了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渗透,致使学生掌握的英语知识局限于语言知识这一层面上,这无疑限制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二、文化导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任何一种语言都深深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其语音、句法、语义以及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运用都带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文化散布于语言系统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甚至制约着语言的结构、修辞、交际模式等。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说:"语言是任何一种文化的最重要的宝库。在学得它们的语汇的过程中,我们也被迫思考它们的思维方式,它们的主要观念和它们与我们自己思考习惯的距离。"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得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学生在交际中所犯的文化错误往往是因为缺乏文化意识。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首先是因为外语教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理论语言学发展的制约,致使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没有把教授语言知识和教授文化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其次目前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很少利用课余时间读有关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书籍,大部分时间用于记单词、做练习上。Brown(1987)认为语言学习者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能把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

1、知识文化的导入

知识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缺乏这些知识会导致阅读困难或理解偏差。授课中教师应适当的导入知识文化,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以及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如在教授Holidays and Festivals这一单元时,可以给学生介绍西方的重要节日及过节的风俗习惯,并将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之对比。

2、词汇文化的导入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的工具。词汇的文化内涵一般指其感彩和比喻意义。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赋予事物的情感不同,相同的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意义。例如, "狗"这个词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表义都是一样的,但中国人常用"狗眼看人"、"狼心狗肺"之类贬义词语,而英语中那个"a lucky dog"(幸运儿)习语却表明狗在英语国家的身价百倍。透过同一个词的不同联想意义,窥见出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的心态和习惯。

3、交际文化的导入

交际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它包括问候、致谢、称呼等习语和委婉语、禁忌语等。比如在我国,人们见面打招呼往往互问"吃了吗"或"去哪儿啊"。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方式与外国人打招呼"Have you eaten"或"Where are you going",会让他们觉得莫名其妙,甚至觉得你是在干扰他们的私事,从而引起不愉快。

四、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与途径

1、课前讲坛法。教师可利用课前的几分钟举行值日生报告活动,为学生真实运用英语提供一个练习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然有效地导入文化的渠道。例如在学有关礼仪的课文时,教师设计西方礼仪的专题,组织学生广泛收集礼仪的相关知识。在课前讲坛时间由值日生口头汇报给大家。

2、课堂融入法。现今的高职英语教材被赋予了许多文化因素,内容涉及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课文信息量大,可读性强。课堂上可紧扣课文内容,借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学作品等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也可挖掘课文蕴含的文化元素,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例如在学到"Decorating Your Christmas Tree"这篇课文时,就可给学生介绍圣诞节的来历、耶稣的故事以及一些西方。这些知识学生会相当感兴趣,非常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这样的教学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和文化知识,要求高职英语课不仅是单纯的语言课,还是具有较高欣赏品位的文化赏析课。同时教师还可以赋予学生在教育观、价值观及文学修养等方面的跨文化意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开设讲座法。教师可利用《英美概况》、《语言与文化》、《西方文化背景知识选讲》等材料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系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情况。运用电影、电视、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接触英美社会丰富的文化材料,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4、开辟第二课堂法。教师应尽力帮助学生创设英语学习情境,开设英语学习第二课堂,促进英语校园文化活动,如定期定时开展英语沙龙、英语角,举办各种比赛,如话剧节、微电影比赛、电影配音比赛等,同时将西方文化知识巧妙地融于各种活动和竞赛当中。此外,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英语文学原著、英文报刊、杂志等、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材料,不断拓展视野。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力会更成熟、更全面。

五 、结语

新修订的教学大纲进一步强调了语言的本质功能是交际功能,从高职英语教学的整体要求来看,文化导入对听说读写译的教学是一种有机的补充和促进,不会冲淡对语言基本知识的传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既要注重对具体的文化事件的解释,又要考虑到宏观的文化背景,还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使自己具备较高的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应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感悟力,使学生接受文化浸染,领会这种语言文化,吸收其营养与精华。并且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到英语文化导入与学生兴趣的结合点,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总之,我们应使文化导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得以真正实施,并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及教学内容上作出相应调整,培养出真正合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红英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的构建" 《教学与管理》,2009(27)

第7篇

论文关键词:文化导入;文化比较;文化词汇教学法 

随着汉语在世界上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加入到汉语学习的队伍中来,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也变得越来越重大。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者自身的汉语基础参差不齐,对他们使用的教学方法就也要因人而异。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全世界和我国的众多学者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研究成果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促进了了我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过程,它还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潜在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继续进行探索的。在诸多的问题当中,如何高效、快速地进行词汇教学时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一、词汇在语言中的重要作用呼唤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理念的改变 

作为语言三大构成要素之一的词汇是语言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构成一种语言的基础,词汇教学应该贯穿语言教学的始终。词汇教学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学习者语言水平的高低。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大多数的学者都看到了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与此同时,由于汉语词汇系统本身数量的庞大、系统的复杂和用法上的交叉,导致了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又普遍认为它也是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薄弱点。 

在语言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快速而又牢固地记住词语、准确掌握词的意义与用法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众多的学者在过去的许多年间在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研究的速度却远远跟不上现实的需要,尤其是在现今社会,国际间的交往日益增多,不同语言、不同文化间的人群的交流日益频繁,如何使更多的学习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尽可能高效地学习汉语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词汇是语言中对社会外界变化最为敏感的一个因素,也是一种语言中最能够反映其文化特征的一个因素,注意到文化因素对词汇教学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手段可以帮助减少这种差异对语言学习的负面影响,这需要我们对传统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做出相应的转变。 

二、从隔离到融合,形成对外汉语文化词汇教学法 

对传统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转变不是简单的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或者简单的增加文化课的比重,表面上的变化并不能真正彻底解决在词汇教学上的困境,我们需要从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进行重新思考。 

(一)教学思路的转变——从词汇与文化隔离到词汇与文化相融合 

过去,学者多注意到对汉语的实际有用性的探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精读、阅读、听力、写作等课程,词汇教学渗透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没有单独开课。这样让词语在不同的课程中反复出现,让学生在重复中加深记忆、学会词语的用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值得肯定的且经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学生可以较快记住某个词汇并掌握课本示例中给出的用法。但问题是学生对记住的词只是掌握了读音和最浅显、最基本的含义,一旦语境有变化或某个语素被替换,这个词就又成了陌生的新词,在交流时往往存在词语的误用。 

经分析,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只是字面的理解,大多数课堂上在讲授新词汇时所进行的词汇释义只是就词论词,并没有达到词义内涵的高度。因此不少学校开设了针对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中国文化课程,力求通过文化的普及来提高汉语的学习效率。这种思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社会的变迁、习俗的传承都会在文化中得到体现,固态的、凝滞的文化是死的文化,是对语言学习没有帮助的,只有让文化动起来、活起来才是有意义的。词汇作为语言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最能够体现文化的传承性和活力,如果把文化和词汇割裂开来进行教学,无疑是拿死的文化进行教条式的灌输,对词汇学习、语言学习是无益的,自然也就不可能达到预想的目标。 

    针对这样的情况,对教学思路进行改革是迫切的要求。从语言与词汇、文化与词汇的关系来看,过去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的不佳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把语言和文化、词汇和文化割裂开来进行教学,没有考虑文化因素对词汇发展和使用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动态的词汇使文化更好、更迅速地深入人心,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词汇和文化的关系,改变词汇与文化割裂的局面,利用词汇进行适当的文化导入,利用文化导入提高词汇学习效果,使词汇与文化相融合,彼此促进、彼此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注重文化导入,在词汇教学中融入文化的因素,形成独特的文化词汇教学方法 

在意识到教学思路的转变之后,更重要在于根据新的教学思路设计词汇教学新方法。既然把词汇融合如其他课程和单独开设文化课对词汇教学和语言学习的作用不明显,那么我们可以把词汇课与文化课融合,即把那些具有明显民族文化色彩和地域特征、容易被学习者误解误用的文化词汇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结合具体词语,向学习者传授其文化根源,利用中西方文化间的异同之处,帮助学习者深刻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内部的文化因素,彻底掌握这些文化词汇的使用方法。 

所谓汉语文化词汇,就是在汉语的词汇系统中,能够从某一个或某几个角度反应汉民族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审美心理等方面特征的词汇。它包括如四合院、旗袍、重阳节等汉语知识文化类词汇和如汉语称呼、寒暄语等汉语交际文化词汇,以及如颜色词、动植物词汇象征意义等汉语心理文化词汇。 

继续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文化词汇教学肯定是收效甚微的,以往的教学方法侧重于词汇表层意义的传授,而新的文化词汇教学应该是独立开设的一门新课程,课程的目标应该定位在中国特色词汇文化意义的掌握。针对这个目标,编写合适的教材,在教材中不是要把所有汉语词汇中与文化有关的词语都一一列举,而是有选择地择取具备强烈中国文化特色、与学生母语国家文化具有极大差别的词语为例,比如汉语中的龙文化、红色文化和称谓文化等进行重点讲授。以往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对比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在文化词汇课中,可以先分析文化间的共同之处,唤起学习者的文化认同感,为他们较快接受中国文化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防止因民族差异引起的文化反感。在两种文化共同点的基础上,逐步展示差异之处,借助具体词语进行分析,便于学习者的理解。同时在课堂上,教学者可以辅以各种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录像片等,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模拟语言环境,让学习者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会使用这个词语,真正掌握词汇的文化含义和使用方法。 

在进行汉语文化词汇教学的过程中要掌握适度原则,即内容适度、教材适度、知识量适度和文化含量适度。汉语词汇意义丰富、包含的文化信息很多,但不是所有涉及文化的词汇都要讲,必须有所选择,要对其他课程的内容理解有帮助和对语言使用有益处的;所选取的词汇应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情况,与现实生活脱节的词语不应该在讲授的范围之内;所教授的词汇及其文化含义并不是越多越好,文化的传授应该是输入积极地正面信息,与时代精神和事物发展大趋势相违背的文化现象应该予以摒弃。 

三、利用文化词汇教学法,促进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第8篇

[关键词]短信文化;影响;剖析

短信文化是近来迅速崛起的一种新兴文化,它茁壮成长的发展态势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短信文化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催生了“拇指经济”,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一个日益庞大的“利益蛋糕”,形成了目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短信文化的市场前景诱人,利润丰厚,本文尝试对短信文化及其影响进行初步剖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对短信文化的综合考察

1.短信文化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自觉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短信文化,是在有限的字数(中文70字,英文140字)内利用现代传播技术传递信息的一种新型文化现象。短信存在字数的严格限制,但是中国传统文学文字凝练、内涵丰富的传统使得它脱颖而出。它独特的优势和无所不在的涵盖范围,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被人冠以“第五媒体”的称号。短信成为文字游戏的时尚平台,它融合了人机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种种优势,并以其特有的时尚号召力,成为维系亲情、友情、爱情的重要纽带。根据短信内容风格的不同,目前短信可分为三大类,即情意绵绵类,幽默诙谐类、哲理意蕴类[1]。

(1)短信努力挖掘传统文学中的精华,充分汲取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巧妙地利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各种文学技巧,使得短信文化呈现出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的审美效果和愉悦功能。如: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值此七夕佳节之际,谨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利用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秦观的脍炙人口的爱情名句,含蓄隽永,温情脉脉。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而且恰如其分,表达得体,令人心旷神怡,会心一笑。

笔尖耕耘桃李地,墨水浇开智慧花。桃李芬芳满园馨香,师生情长没齿不忘!值此教师节之际,祝天下所有的教师教师节快乐!

采取对联的形式,将师恩情深衬托得淋漓尽致,别出心裁。寥寥数语,充分体现了短信文化传情达意,节日祝福的表达功能。

白云从不向天空承诺去留,却朝夕相伴;

星星从不向夜晚许诺光明,却努力闪烁;

风景从不向眼睛说出永恒,却始终美丽;

我从不向你说出思念,却永远牵挂!

用排比、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娓娓道出毕业分别时的深深依恋,情意悠长。

(2)短信由于其特殊的亲和力,使得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动感,传递出了大众心态和百姓呼声,成为准确测量当今社会众生生存欲望与情感轨迹的晴雨表与体温计。如:

嫁到俺村吧,俺村条件不赖:穿衣基本靠纺,吃饭基本靠党,致富基本靠抢,娶妻基本靠想,交通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

利用排比的方式,将中国农民式的幽默表现得活灵活现,令人喷饭,读来让人拍案叫绝,个中蕴涵的无奈、渴望等心理状态由此可见一斑。

计划生育部长下乡普查,问农民:您知道近亲为什么不能结婚吗?老农憨厚的笑答:呵呵呵呵,太熟,不好下手。

采取问答的方式,将国计民生这样重大的问题用俏皮话来调侃,回答出人意外,深得相声小品个中三昧,足见短信的娱乐搞笑功夫。

2004年天气预报:你将遇到金钱雨,幸运风,友情雾,爱情露,健康云,顺利霜,美满雷,安全雹,开心闪,此天气将会持续一整年!

巧借电视节目形式,让人耳目一新,虽是祝福一类老套,却感觉不俗,没有了那种裸的铜臭宣传味道。这完全得益于作者对这则短信处理技巧的高超,令人欣赏叹服短信文化对现代文化的成功改造。

(3)短信文化作为一种雅俗皆宜的“土”文化,它集民间智慧与传统精华于一身,充分利用出奇制胜的创新策略,对传统文学进行大刀阔斧的艺术处理与文化设计,使得传统文化“柳暗花明”,枯木逢春。如:

台上讲话像孔繁森,台下做事像,见了群众像泰森,喝了酒像鲁智深,见了领导像和珅。

利用押韵的传统文学技巧,植入现代人们的情感心态,将贪官众生丑像描摹得活灵活现,实属“生吞活剥”,却“骂”出了文化,令人拍案叫绝!

生活中用纯善的心灵面对;用自我的方法支配;用皇帝的御饭养胃;用清洁的空气洗肺;用小猪的感觉去睡;用灿烂的阳光晒被,预祝元宵佳节月圆人圆事事圆!

采取了同字格的手法,体现现代人的思维,表达的是一种健康的人生姿态,不乏幽默、诙谐、机智。

生命中有你,感觉精彩;回忆中有你,感觉温馨;旅程中有你,感觉骄傲;失落中有你,感觉坚定;朋友中有你,感觉开心!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感觉”一词反复使用,分别对应于“精彩、温馨、骄傲、坚定、开心”等一组表示心理状态的词,结构整齐,排列有序。

短信文化充分利用现代的传播方式,对象不分年龄层次,不受地域限制,方便、快捷、廉价、私密性好、通俗易懂。它整合了新的人际交往模式,形成了新的人际交往圈,成为加强人际关系沟通媒介,维系亲情、友情、爱情的重要纽带。

2.短信文化的不足也日见端倪,不利短信文化的健康和长远发展

短信文化也伴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功利性太浓,疏于管理等不利因素,降低了短信文化的文化色彩和欣赏价值。无视短信文化的健康和长远发展的“杀鸡取卵”做法,为短信文化的进一步走向市场和生活埋下了隐患,无疑对短信文化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产生负面作用。

(1)短信文化成为生活在现代社会重压下的人们舒缓压力的一种渠道,使短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现代社会人们的病态宣泄,导致短信文化具有“另类文化”性质,形成对社会理性化趋势的一种反动。如:

心里测验:觉得自己智商挺高的往下按;

觉得自己还挺幽默的往下按;

觉得自己挺有魅力的往下按;

觉得自己相貌挺靓的往下按;

测验结果:非常不要脸。

这是一则典型旨在搞笑的短信,它没有积极健康价值,仅是消磨时光,打发无聊的笑谈。

考试如此多娇,引无数考生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胆子太小,

唐宗宋祖,不得不抄。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最后只把白卷交,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全部重考。

这显然是整篇模仿了的诗词《沁园春•雪》的片断。这则短信宣泄了部分大学生对考试所持有的消极态度,夹杂着调侃、诙谐、无奈等情绪。

此类短信作为真实自我的展示,向我们提供了一本全真的情感手册。它们的感性化的情感表现,调侃式的人生哲学,嬉皮士的搞笑风格,诠释了现代人生存现状和情感空间,其中蕴涵的诸多无奈、感伤、愤世嫉俗与游戏人生的态度,无疑值得我们认真面对,需要加以正确引导。

(2)短信文化与当今时尚息息相关,它避免不了时尚的前卫性和盲目性,无形中就会给短信发展的前景设置陷阱和增加不确定因素。时尚成为主流的生活节拍,引起越来越多人的仿效。不分“青红皂白”的附庸风雅无疑对短信文化的正确理解存在着片面性和狭隘性。

1)一等美女飘洋过海;

二等美女广州珠海;

三等美女留在上海;

四等美女乡下等待;

五等美女下放劳改。

2)你要钱没钱,要才无才,要貌无貌,已被本市列为三无闲杂人员。

3)从后面看我想犯罪,从侧面看我想撤退,从正面看我想自卫!

这几则短信勾画出了以貌取人的社会现实。短信文化受时尚影响较深,它的存在和发展就毫无疑问和时尚挂钩,但时尚本身带有超前性和盲目性,由于现代人对时尚和流行的追逐和亦步亦趋,使得短信文化染上了这种“富贵病”和“时尚病毒”,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被这种主观上的盲从心理所左右,最终导致对短信文化的全面了解的缺乏和隔膜,造成短信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应有形象的偏差、倾斜或倒置。

(3)短信文化中的“精英”分子——短信们受利益驱动,且缺乏必要的监督,迎合某些人的低级趣味,杜撰信息,制造文化垃圾和灾难,犹如洪水猛兽,扰人视听。这种不负责任使得短信文化环境受到污染,对短信文化的合理性和生存空间构成了严重挑战。

把六十岁的男人思想搞乱,把五十岁的男人财产霸占,让四十岁的男人妻离子散,把三十岁的男人腰杆搞断,让二十岁的男人都他妈滚蛋。

这是一则黄段子,格调不高,流传甚广。这种话语用于短信文本中,很不得体[2]。

短信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人是短信们,他们是短信文化中的活跃分子和领军人物。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如今手机短信如此疯长,是因为出现了一个庞大的专门创作短信出售的群体,而他们创作的内容是少人监管的。一位短信透露:现在的短信有两大特点——要么涉黄,要么开政治玩笑。手机短信息的发送几乎完全是个人的事,电信部门只提供技术支持,令短信息通过电信网络到达对方手中。对手机短信的内容,电信部门是不负责检查的[3]。由于存在这样一个监管真空,可想而知,一些短信为了使自己的短信赚钱,就充分利用某些人的不正常心理,使出浑身解数,大量编写一些黄色信息,吸引一部分人的眼球,这些文化垃圾,在校园和社会上造成了极不好的影响。同时,也使得短信文化的文化品味和艺术质量大打折扣,短信文化的生存地位受到质疑。

(4)短信文化伴生了新的道德伦理问题,无疑对现代人的素质提出新的考验。不良短信腐蚀着我们的精神和道德,将引发道德和信仰危机。

1)当我狠下心扭头离去的那一刻,你在我身后无助的哭泣和撕心裂肺的痛苦让我刹那间明白我是多么爱你,我猛地转身哭着把你抱紧喊:这头猪我不卖啦!

2)你走!找一个值得你爱的去爱吧……我不够了解你和你的感情。我知道有些事不能强求有些距离无法跨越,就像昨天我真的无法相信为了根骨头你就跟人走了。

利用动物来调侃戏谑人,以满足某些人的猎奇心理。诸如此类短信超出了伦理道德底线,将引发新的问题,一些短信中过分成分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一些不良短信被一些喜欢猎奇的爱好者广泛传播,严重威胁着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和道德责任感,如任其放纵自流,长此以往,会导致我们整个民族的道德精神的衰退甚至是集体滑坡,这绝非危言耸听,杞人忧天。

(5)短信文化处于一种隐性的位置,因此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将其作为实施其罪恶目的的重要场所。如:

尊敬的用户,你在我们活动中有幸获得了一等奖,请在月日之前去地领奖。

这样的诈骗信息已经屡见不鲜。不法分子利用一些人爱发横财的心理,大量发送许多虚假中奖信息,骗取巨额钱财,造成许多人被骗,家庭破裂的严重后果,同时,也引起了社会不稳定,需要引起我们高度警惕,现代技术不能成为新的犯罪工具。

(6)短信文化给整个社会现实心态、信用评判、真实尺度等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一些未经证实、别有用心的“莫须有”信息,给人们制造恐慌,弄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严重干扰社会的正常秩序和长远稳定。

如“非典”时期,就有人利用当时的特殊情况,利用短信胡乱造谣,混淆视听。2005年的禽流感期间,就有人利用当时的特殊情况,同样有些人出于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弄得人心惶惶,真假难辨。

(7)短信文化是一种快餐消费,速食文化,它的快捷与营养不良同时并存。

上联:看背影急煞千军万马。下联:转过头吓退各路诸侯。横批:我的妈呀!

短信文化众多内容经不起仔细咀嚼,它的大众化的投其所好的创作方向,一次性消费的模式,使自身误入了庸俗化的歧途。不假思索的即兴发挥,追求流行的价值取向使得它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品位流于肤浅,成为不能持久的速食文化。

(8)短信的轻易模仿和简单克隆,发送廉价的温情和空洞的问候,会导致我们思维停滞和创新的弱化,个性的消失。

1)你帅,你帅,你天下最帅,拳打地痞无赖,脚踏妖魔鬼怪,心中却是无奈。你以为是东方不败,其实你是衰神二代!

2)你帅,你帅,头发像团海带,身披一条麻袋,腰系一根鞋带,没事就爱使坏!你以为你天下最帅,其实你是神经二代!

两则短信如出一辙。一则短信流行开来,马上引起众人仿效和复制,使其欣赏价值降低,让我们的自我创新能力逐渐缺乏,这种单纯的跟风形式会导致短信文化的贫瘠与荒凉。超级秘书网

二、短信文化发展趋势及促进其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短信文化目前所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使短信文化发挥积极交流和正面教育功能,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树立新型的科学发展观,让短信文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议如下:

(1)信息提供商履行商业伦理道德规范,网站和电信部门不要唯利是图,应以诚信为本,提倡行业自律,以社会公共效益为重。

(2)提高个人文化素质,短信和手机用户增强社会公德意识。作为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在满足我们的正常交际和文化需求的同时,需要大家以身作则,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大家善意爱护,使它更具生命力。

(3)大力整顿文化市场,切实加强文化环保意识。为了让短信文化的健康发展有一个更好的环境,我们需要对文化市场进行全面整顿,树立全新的文化环保意识,促进文化的内外兼修,标本兼治。

(4)成立短信文化跟踪调查中心,随时掌握动态,及时作出正确评估。短信文化作为一种紧随时代的时尚文化,成立跟踪调查研究中心,防微杜渐,及时作出正确评估,有助于我们对短信文化作出全面评估,加强对短信文化进行指导和管理。

(5)短信文化需要社会各界积极配合,增强整体意识,形成集体优势,才能确保短信文化一方“净土”。短信文化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新型文化关系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需要群策群力,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努力,形成整体力量,使短信文化能永葆青春,茁壮成长。

(6)未雨绸缪,德法兼治,建立完善有力的社会监督机制。形成德法兼治,多管齐下,相互协调的监管局面,还短信文化一片晴空。

三、结语

短信文化必须树立新型的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更宽广的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存.试论“短信文学”[J].文艺评论,2005,(1):26-31.

第9篇

要弄清楚文化因素和英语教学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文化和语言的关系。语言学家L.R.帕 默尔指出:“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 、文化,忠实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可见,语言是离不开文化的,文化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文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文学艺术、风土人情等。广义的文化是人类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的总称,它涵括了人类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以及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同民族由于地理、自然环境、历史等因素的影响,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模式和行为方式,因而文化带有鲜明的民族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和工具,语言的形成、发展、变化和运用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的,不同的语言各自代表了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表达方式。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一定的语言以一定的文化为灵魂,一定的文化也以一定的语言结构为依托。在一定程度上,文化是语言深层次的内涵,蕴涵在语言的各个方面。而作为文化外在表现的语言无不折射出该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

二、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尽管文化因素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工作者所关注,但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却缺乏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教学,目前的教学似乎只限于对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作零星的介绍。这种现状给了我们一个警示:文化因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英语教学已是刻不容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贯穿文化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认为交际能力有四个重要参数,即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Canale和Swain也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其中所说的社会语言能力与Hymes的适合性和得体性有着相似的内容。由此可见,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通过语言的学习了解文化,了解文化又可加深对语言的理解。董亚芬先生指出: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在语言材料中,篇章、句子、甚至每个词无不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因此,要扫除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学习者必须深入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

的方法:教材与文化内容相结合

一套好的教材不仅要体现该目的语的语言特色,还要包含一定数量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充分体现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的特色。《大学英语》正是这样一套教材。的确,不论及语言、话语的大概念(文化背景知识),就无法解释语言。阅读研究表明,理解文章的关键在于正确使用背景知识,填补文中非连续事实的空白,使其与其他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正确的理解。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浩瀚无边,在此只能举几例以作说明。

1. 历史地理知识

历史地理给人强烈的时空感,在文化中烙印很深。如《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二课,讲的是美国南北战争中发生的一个故事。战争中的各种因素如双方力量对比(北强南弱)、经济基础(北工业南种植业)、政治主张(北主张废除奴隶制,南则极力维护奴隶制)等无一不在故事中有所体现或暗示。第五册第二课“The Fifth Freedom”(第五种自由),如果我们不了解三百多年前英国的少数拓荒者横渡大西洋到美国求生的原因,不了解1941年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D.Roosevelt)对国会致辞中提到的四种自由,我们就难以体会这“第五种自由”。第四册第九课描述的是美国西部的变迁以及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课文涉及到美国古老小镇的生活、西部拓荒者的“成就”、西部的地名和地貌(如威斯康星、明尼苏达;丘陵、峡谷、山脉等)以及气候、矿藏、动物、森林等生态资源,甚至还提到原始部落印第安人的情况。了解西方的历史地理知识将使我们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社会价值观念

美国学者认为价值观念和传统理念是文化的核心,不剖析这个核心就无法真正理解各种文化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另一方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了解是产生交际故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英语中许多典故所涉及的人和事件往往来自于圣经、英语文学宝库以及希腊罗马神话传说。“Why I Teach”一课引用了圣经里的一个典故:“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说的是上帝用黏土造人,将生气吹入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生命的活人。“clay”在这里指的就是和精神相对应的肉体,暗指上帝创造了生命,而教师却帮助铸造了人的灵魂与个性,把上帝的创造与教师的教书育人相提并论,甚至教师的作用比上帝的更神圣,更崇高。不了解这个典故,就无法理解“黏土”为什么会“呼吸”,也就无法体会到教师神圣的使命。英语谚语同样反映文化传统。寓文化于语言中,正是谚语的魅力所在。以下几个常见的西方谚语都体现了某种文化价值观:

1.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家庭观)

2.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厨师多烧坏汤(个人主义)

3.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自助)

4.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诚实是最好的策略(诚实)

5.Who loses his liberty loses all.失去自由,也就失去了一切(自由观)

6.Nothing succeeds like success.一事成功,事事成功(成就感)

7.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一个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隐私权)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文化导入 英语教学

作为我国英语教育的中坚力量,高中英语老师首先要具备相当大量的英语文化的背景学习,对于学生喜欢的俚语,习语,进行系统性的编排,在文章的内涵和外延中进行渗透。

英语教学不是简单的听说读写,更多的是建立在文化理念上的一种认同感,在对外交流中更深层次的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背景,是一种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高中英语的教学,首先要在课堂上进行语境的设计,将每节课的内容,通过一个或者几个故事进行组合并且提出适当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中西文化中,对于颜色,动物的指向性,年龄及生活化的问题的表达,都是具有明显差异的。

通过设计对话及短语的训练,将会把课堂变成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PPT,英文歌曲,联系孩子们的听力,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突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亮点。

一、作为对外交流的平台,对于文化上的学习是动态的。

除了教师扎实的备课,讲解外,还学要学生大量的进行对话,将文章中的内在关联部分进行统一,善于参与互动,往往学生由于不愿意参与,对于普通的英语语法学习,词汇记忆学习都是很排斥的,如何来引导,最关键的是得到足够文化背景知识的训练,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的扮演,真正融入课堂,并且可以带学生在课堂中多以表演情景剧的形式,通过简单的对话,将欧美最新的文化导入到知识文化理念的学习,从而提高在整个高中英语学习中的跨度学习。

二、就发展阶段来说,高中英语学习是以行为文化为主学习。

最基本的在于词汇量的扩大和语法知识的强化,那么作为英语的文化导入经常作为辅助性的内容进行学习,那么如何来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课堂上,如何通过说的过程,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显得尤为关键,文化背景的迁移,通过词语的对照翻译及图片的形式,将小狗、龙、色彩等通过不同的图片,在视觉上给予孩子冲击,从而能够真正的帮助高中学生提升自己对于简单的认知到深入学习,由兴趣激发到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样的课堂学习中,不仅仅能够通过图片,视觉上的冲击,并且能够真正的让孩子们从整个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获得新的理解。

三、通过文化知识小串烧的形式。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俚语的学习和深入的分析,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整合,比如介绍欧美比较时尚的文化都市或者风光景色时,对于相关的知识采取联想,迁移的方式,突出实现所有作品的内在联系,并且可以在高中紧张的教学中,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坚持在语法训练上。

突出欧美文化和中国文化在语义表达上的差异性,运用测试的形式,将平时课堂上或者高考试题中,具有针对性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地归纳,并作为测评,反复的让学生在习题的过程中,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在表达上的直观判断性选择。

五、通过写作中,俚语或者习语的运用。

来帮助学生提高真正的文化学习的书写,这一点,相对来说最能帮助学生在文章书写中,体会到英语文化中,最能够帮助人提升的部分,总而言之,真正的高中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保证教学质量,更要通过文化传播的多种方式,让学生真正的领悟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从而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国际化接轨的今天,提升整体的素质。

当然,在整个的学习互动中,一定要把握听,看,读,写的内容在选择点上的可控性,特别是对于学生听得音乐,歌曲,可以多选取欧美的乡村音乐或者励志音乐,在电影的节选上,多选择一些简单的动画或者获得大奖的励志影片,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文化的正向信息摄入,读书多读取最新的知识要点加以分析,层层的推进,只有真正的将英语学习中,英语的看,听,说,读,写,议论这六个方面进行文化上的针对性关注,那么高中英语教学中导入作为一个基础,会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掌握一种文化氛围和学习的动力。

结语:在现代的高中英语教学中,通过互联网将动态的文化氛围传递给学生,在提高学生面对不同学习成就的基础上,更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光. 语教学中文化导入之探析[J]. 河南科技学院报,2005

[2] 关姗. 析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第11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文化背景 文化导入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学方式普遍存在着教学模式程序化、教学思想形式化的弊病,教师只着重对单词与文本概念的灌输,以死记硬背作为主导教学模式,配合单一枯燥的口语训练,在降低高中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造就了学生呆板的学习思路。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渗透教材知识,更要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现针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的导入展开论述,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原则

1.关联原则

语言是一门艺术,在当前世界上已知的五千多种语言中,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虽然各种语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却始终保持着本质的差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限的教学时间很难将中英文化的差异全部呈现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遵循文化导入与教材之间的关联性原则,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2.适度原则

高中英语教学的任务和目标是建立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的基础上的,文化导入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导入文化背景需遵循适度原则,以确保通过教学使学生各项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3.批判原则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取材于各种英文原著,原著中的英语篇章是带有浓郁文化气息的,而编者在选择和编辑英文课文时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为导向,因此教师在导入文化背景过程中,需遵循对教材的批判性原则,使学生客观公正地对待文化差异。

二、课前营造文化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是融入人文思想,加强学生对英语背景文化认识的重要举措。首先,教师可利用固有的环境资源,如教室一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等教学场地,针对课题营造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进入课堂的那一刻即提起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

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9 Unit 1中出现单词:country,而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里,nation、state、power虽用法不同,但都具有国家的含义,因此在这一课中,教师可将这些单词在不同文本中的应用制作成标语在课室中展示出来,或以纯文本的形式展现,或配以图片,以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的认识。

此外,教师还可在课前设计对话情境,如在学习新课前,提取几分钟采用师生、生生互动的形式,对话的内容取材于上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也有利于学习氛围的形成,使学生在对话语境下感受其与母语文化的不同,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三、课中揭示文化内涵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心,而在阅读教学中,阅读与思考又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揭示英语的文化内涵需以阅读教学为切入点,主要体现在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同一个英语词汇存在着不同的含义,并由此形成认识,从而起到启发与教育的作用。

例如在新学期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课上,笔者首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句话:

Please say a few of you have learned the English words?

看到有的学生不太理解,笔者释义:请说出几个你所学过的英语单词?这时有的学生回答:White.笔者迅速抓住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引导:

师:White是什么意思?

生:白色。

师:还有其他含义吗?

学生默然。

师:在西方国家,White又是一个姓氏。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需注意这个单词的不同用法。此外,白色在我国是一种肃穆的象征,是葬礼上的主要色调,而白色在西方却代表着纯洁与坚贞,同时还是权力的象征。

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积极的引导方式。这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注意不同词汇的不同用法,培养学生在英文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不同词汇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

此外,对照学习中英语过程中的差异,从语法的角度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8 unit1的work book中首次出现了由14个字母所组成的英语单词:characteristic,结合每个汉字都有其单独音标这一特征,通过对照这一英语单词,使学生更直观、深刻的了解中、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笔者在授课时尝试采用音标法让学生记住characteristic这一单词,即:Kæ;rikt’ristik,根据音标,可帮助学生发现该单词中每个字母的发音规律,从而更牢固地记住单词的发音。

四、课后拓宽文化视野

高中英语教材并非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资料,长期而反复地在课堂上渗透文化背景是极其枯燥的,因此,教师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更多地开展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的知识。首先,教师可在课堂总结时为学生推荐一些如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习俗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并在课堂开篇让学生以此为题开展交流活动,或让学生在课余自制有关方面的幻灯片、视频等,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进一步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其次,教师还可从高中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如让学生在课后学习英文歌,看英文电影并用英文写出自己的心得,或用英文给同学、教师、远方的亲友写一封信,学习一些有关英文办公软件的基础知识,等等。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可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外文化差异,从而强化英语教学的效果。

第12篇

关键词:文化意识;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文化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35-01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能孤立在文化背景之外而进行单纯的词汇、语法等的讲解。因此,教师在提高学生词汇量、培养语法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对文化意识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仍然不够理想。本文探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一、精选信息,培养文化意识

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时候,对于文化信息要加以甄别。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思想水平对文化信息进行筛选,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首先,教材是英语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英语文化信息的源头,在进行文化意识教学的时候不能脱离教材。其次,教师要留意一些时事和生活中的文化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社会性。经过精心选择,结合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的时候,学生会更感兴趣,学习也会更积极主动。例如,教学“Earthquake、Erupt、Tsunami、Typhoon”等与自然事件相关的词语时,教师可以选择地震、火山、海啸、台风等照片展示给学生。然后解释这些自然现象的产生原因,让学生在记忆单词的同时对这些自然现象的产生和背景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探讨用法,感受文化语境

对于英语词汇学习,除了需要记忆它的写法,还需要探讨英语词汇的用法,因为不同的词所表达的含义也是有所差别的。像介词“on、at、in”一样,有些英语单词要在特定的语境下才可以使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对词汇进行深入分析与对比,分析它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在学会词汇用法的同时,感受其文化语境。例如,牛津版教材模块7中介绍了单词“command”的具体用法和文化背景。这个单词的含义是“要求、请求”,在英语中可以用于祈使句。教学这个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其引申讲解,与学生一起探讨英语文化中的“祈使语气”,建立“以点带面”的英语知识网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一些词语进行文化知识的讲解时,教师要注意语境的区分。课本内的单词一般都应用于比较大众化的语境,其针对性不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特点,对词汇的含义有选择地进行讲解。

三、追根溯源,体验文化背景

对于英语俚语、熟语和习语的教学,不能只为学生单纯地讲解单词的结构和意义,还要为学生深入讲解文化背景。这些词,与西方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以及地理位置等相关。教师要从词汇的来源入手,为学生讲解词汇的深刻含义,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例如,2016年江苏高考英语单项选择第35题:―Jack still can’t help being anxious about his job interview.―Lack of self-confidence is his( ),I am afraid:A. Achilles’heel,B. child’s play,C. green fingers,D. last straw。这是典型的对于习语的考查,答案A如果按照字面翻译是“阿基里斯的脚踵”,很显然这样的翻译与题目所给的意思不相符。事实上,这个俚语源于一个希腊神话里的典故。Achilles 是希腊联军的战将,传说他的母亲是海神的女儿,母亲生下他后,想让他健壮永生,就把他放在火里锻炼,又捏着他的脚踵在冥河圣水中浸泡。因此,Achilles身体的其他部分刀枪不入,只有母亲捏住的脚踵因为没沾到冥河圣水而变成他的唯一要害。在特洛伊战争中,Achilles 英勇无敌,而后来太阳神阿波罗把Achilles的弱点告诉特洛伊王子,Achilles就这样被杀死。了解这一词语的来源,这道题的答案就很明显。

四、比较差异,促进文化交流

学生的母语是汉语,而英语在文化背景、表达方式等很多方面与汉语是有一定差异的,这也是学生学习英语比较难以解决的一个难题。开展英语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英语交流能力,而且还要让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将中华文化传播出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单词与汉语的读写和表达方式进行比较,帮助学生从母语的角度去理解英文,进而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来说,英语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多创造交流途径,加强对英汉词语的比较学习。通过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的比较,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英语词汇学习。比如“perfect”表示“极好的”,教师可以设计多个不同的语境,将这个词应用到其中,再让学生比较“Excellent、Wonderful、Great”等,实现英语词汇的比较与理解。

五、结束语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更深入地理解英语词汇,教师要深入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从源头去学习英语,并在此基础上对英语的语言背景、语言文化和地域文化有充分了解。只有这样,学习英语才可以成竹在胸,英语教学效率才能切实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董辉.浅议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