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如何写观后感

如何写观后感

时间:2022-11-28 10:53:13

如何写观后感范文1

吃过年夜,分完压岁钱,我们早早的守在了电视机的面前,等待《春节联欢晚会》的到来。“来了”,妹妹大声地叫道,大家的目光瞬间转向了电视。【开头直接、响亮,让人耳目一新】

春晚的主持人有六位:朱军、李咏、董卿、毕福剑、撒贝宁和李思思,这次春晚比以往所有的春晚都要好。开场节目是由48位主持人联唱《欢歌贺新春》,紧接着就是一个个有趣的节目,有歌曲:凤凰传奇唱的《中国味道》,王力宏唱的《十二生肖》,孙楠唱的《净土》等;有相声:《这事儿不赖我》,《败家子》,《东西南北大拜年》等;有小品:《今年的幸福2》,《大城小事》,《我要上春晚》……【观的有滋有味,内容丰富】

我最喜欢的就要数秦海璐、王茜华、孙涛、方清平表演的小品《你摊上事了》,写了孙涛扮演的保安和秦海璐扮演的公司赵总经理,因为一张进门证件,发生了冲突的故事。保安始终坚持原则——没有牌不让进,连公司的赵总理也不让进,后来,来了一个讨债人,却把自己的牌给了她,让她进去等等。我相信,小品《你摊上事儿了》会真的摊上事儿的,摊上大事儿的,摊上最受全国观众喜爱春晚节目评选中奖的大事!【自己的感想】

这件事使我想起了以前,我当组长的时候,大家都到我这来背书,我经常给男同学宽一点,给女生严厉一些,所以傍晚留下来的都是女生,后来老师在抽查中发现了这种情况把我这个组长给撤了,看见这个小品想起这件事,真觉得后悔,要是当时我对每一个同学都严格要求,那现在我就还是一个组长。所以我想对每个人说:“做事要认真,要称职,不能有一点马虎。”【联系实际,最是容易忘记】

时间就像流水,眨眼就过去了,我耳边响起了最后一场表演《难忘今宵》的歌声,新的一天开始了,新的一年开始了,新的一个学期开始了,在新的一年里我又长了一岁,所以在新的学期里我一定会更努力的,争取考出好成绩。【结尾很棒,积极且有感想】

【点评】本文语言流畅,层次分明,虽然是写往年的春晚,依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如何写观后感范文2

一、饱读诗书――感悟乐趣

写是不能与读分开的,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肯定不会提高。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教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要让孩子学写作,首先要让孩子爱上语文,并积累好词好句。这就要求教师一步一步引领他们去阅读优美文章,感悟精彩语言,体会思想内涵。

例如,在低年段,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分类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如:描写人物外貌的、心理的、动作的;描写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描写景物的、动物的等。让这些好词佳句在无形之中变成自己的语言。再通过课堂上的共同学习和课外的自由阅读,逐步领悟语文学习的乐趣。每个年段根据学生实际,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目,让孩子浸润在浓浓的书香中,养成爱阅读会阅读的好习惯。每个年段教师有意识地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为孩子写好作文进行铺垫。比如,一年级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孩子们讲故事,让孩子们用耳朵倾听,然后要求孩子们进行信息提取:如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经过。再要求孩子同桌间讲述。孩子由听故事内化为讲故事,再可延伸为写故事。无论故事写成怎样,提笔写的劲头教师需大加赞赏,保护激发学生最初写作的热情。

二、大胆表达――增进信心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素材的积累需要训练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学生学会了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

写作的起步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例如,通过写日记,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孩子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让他们去说自己想说的话,自己的真实感受。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孩子平日里善于发现,做个有心人,认真观察体悟生活。也可让家长配合引导孩子参与生活观察,和孩子一起做些有趣的事,如和孩子一起发黄豆芽,写豆芽生长记。和孩子骑车远行,感受一路的风土人情,记录旅行的点滴。最简单的可留意四季变化和晨起夕落等自然变化,让孩子及时把发现的美,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下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积累素材很好的途径。教师再可通过各种表扬方式,增进孩子写作的自信心,让孩子体会到相应的写作成就感。

三、增强实力――以情造文

自信心的增进,让孩子不再怕写作文。如何引导孩子增强自己的写作实力呢?在写作手法上,教师应该提出新要求:能不能在写作时用上成语用上修辞手法让你想表达的内容更生动。孩子写完,只要有好词好句用于文中,教师应该圈出并批注此处用得好。能不能在作文中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情感,让作文富有生活气息,表扬会将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地方,让孩子体会为何精妙。教师可以通过榜样渲染,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有目标可寻,再结合自身特点,增强写作的实力。

四、追求优秀――享受自豪

写作文想要有突破,要学会构思。有了随意作文作铺垫,才能写好命题作文。给出作文命题,要求孩子动笔之前想一想:根据题意,整理回忆脑中的材料,决定写哪些内容;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哪些最能表达你内心的感受,必须详写,哪些只要略写;怎样抓住特点细致描写,哪里只要一笔带过,景如何烘托情,如何写出心理变化的曲折度,如何立意新颖,如何取别致的题目等。当然,这些指导虽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却容易使孩子的思维束缚。但孩子若有生活素材和语言知识的积累,有随意作文的铺垫,就会有个性思维表达的需要,写出来的作文自然而然就不同了。

另外,也要了解一些常用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如何写人、如何记事、如何写好景物等。掌握这些常用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对于我们写好作文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高年段可以由家长共同配合,孩子归类自己写的作文,策划设计出属于自己的书,在班上展示交流,寻找亮点的同时享受写作带来的自豪。

如何写观后感范文3

绘画如此,写作亦然。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即是生活。”写作要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真实的人、事、物、景来表现真情实感。但是,如果要使作文达到出神入化的绝妙佳境,除了具有扎扎实实的记叙、描写、说明的能力外,还要善于虚写。所谓虚写,就是通过议论、抒情、想像等方式,从“虚”的方面来表现“实”的一种写作技巧。

那么,在写作中我们该如何恰到好处地虚写呢?

一、议论抒情法

在记叙性作文中,为了表达作者受人、事、物、景等外物触动而生的主观情感和想法,就要借助议论和抒情了。记叙性文章中最常用的虚写方法,就是巧妙穿插议论和抒情。但是,无论是议论还是抒情,都要水到渠成,贴切生动,做到感悟独特,情真意切,切忌无病,空洞说教。

在记叙性文章中穿插的议论,就是在记叙、描写、说明的过程中,插入作者的认识评价,对形象的特征和事件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或开篇明旨,或承转过渡,或前后照应,或卒章显志。

文中插入议论的方式一般有3种: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如有位考生写《尝试》一文时,开头写尝试养花,中间写尝试过程,结尾写道:“尝试失败了,心里顿时产生一种失落感,我后悔莫及。可事后又想,我本非养花专家,况且茶花本就娇贵,一次失败,应在情理之中,何苦自寻烦恼,耿耿于怀?尝试本来有得有失,有成功有失败,这次失败了,还有下一次。人生如养花,尝试何其多。倘无失败之苦涩,哪来成功之甘果?”这段议论就是先叙后议,可谓一箭双雕,既照应了开头,又升华了主题。

写作中的抒情,有时是直抒胸臆,有时是间接抒情。直抒胸臆,就是直接抒发主观感受和想法;间接抒情则是将主观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之中,使写人、叙事、状物带上鲜明的感彩。无论是直抒胸臆还是间接抒情,如能借助反复、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则可以加浓抒彩,增强艺术感染力。

写作中议论方法运用较多的是寓情于理的写法。寓情于理,就是将感情融合在议论中,构成一种富有情感色彩的议论,既从情感上打动读者,又在内容上深化主旨。这种议论抒情法启人心智,耐人寻味,能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如鲁迅《故乡》一文的结尾:优美的景色、充沛的感情、富有哲理的启示,议论抒情水到渠成,主题思想跃然纸上。

二、移情想像法

高尔基说:“联想和想像是创造文字形象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联想和想像也是写作中一种重要的虚段。大胆合理的移情想像,会使文章陡然生姿。

所谓移情想像,就是充分调动联想、想像和生活积累,把主观感情、想法等移到客观外物上,通过其他人或物来表现自己的情意,从而达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的目的。如寓言故事《一只木船》,文中将船拟人化,作者把自己的情感、想法等转移到船的身上,借船因为追求不受约束的自由而最终受挫的经历,联想到人类生活也是如此,感悟独到新颖。这实际上是作者的移情想像,也是写作中相关角度的相似想像的巧妙运用。又如《我的欢乐》一文,作者运用变换角度的求异想像,从“物”的角度,虚拟“我是一只鸽,一只传递快乐的和平鸽”。文章想像奇特,巧借和平鸽写出了祖国的变化,诠释了文章的崇高内涵。

文章中插入的梦境,以及人在特定情境中的幻觉,也是一种巧妙的移情想像。不过,幻化的形象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服从中心的需要,要水到渠成而又富有感情。如杨朔《荔枝蜜》一文的结尾:“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个梦富于想像,移情巧妙,极具画龙点睛之妙。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小姑娘擦亮一根火柴,眼前就出现一种美妙的幻觉: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鸭、慈祥的奶奶……如此虚写,对比鲜明,主旨突出,强化了作品的感染力。

三、运实入虚法

如何写观后感范文4

1.培养学生敏感的新视觉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许多学生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熟悉的人物没什么可写的。去年冬天的雾天特别多,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一个雾色朦胧的早上,我向同学们提问:“今天你们感到天气与往日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今天下雾了”。“你们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雾中的景色很美”。“怎么美?”“谁来说给大家听听?”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抓住时机,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生活就像万花筒,绚丽多姿。只有仔细观察的人才能发现事物与众不同的美。下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转转,看看雾中校园那独特的美,好不好?”同学们在我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在校园里漫步,认真地观察着,伸出手想抓住从身边飘过的雾,还不时地发出赞叹声:“太美了!像小精灵调皮地在我身边跑来跑去。”“像妈妈的手在抚摸我。”“像走进仙境一般。”……我也被雾中的美景陶醉了。这时不知谁惊叫一声:“看,那是什么?”这不由地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啊!每个教室在雾的笼罩下都发出耀眼的光芒,使你的眼睛不由得一亮。琅琅的读书声由远而近,声声入耳。这美丽的景象没有哪位画家能够描绘出来。再看看同学们好像已经忘记了自己身在何方,张大嘴巴。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喜欢眼前的景物,对熟悉的事物有了新的视觉。

2.通过学生的口头禅,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俗话说:“多说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为给学生写作积累素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我让每个学生把一天当中看到、听到的事,用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的句式,大家感觉很容易,这样就大大调动了他们观察的积极性。这时我要求小组长把同学们说的最新鲜的事记下来在中队交流。推荐出最好的,把它当作当天的“新闻”播出一次,当听到自己的“新闻”时。个个高兴得眼睛眯成一条缝,高兴地不停地拍手。看到别人的成功,其他同学也都跃跃欲试。有的同学为收集到比别人更好的“新闻”,回到家中,看电视、听广播、阅课外读物,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小事,养成了留心观察的习惯,自然也有了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尽”。这段话概括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作文之本。只有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大环境中观察、认识、体验,才能在写作时下笔如有神。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每天5分钟演讲,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任务明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所以,在观察前,需要我们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如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参观敬老院,参观前先给学生讲明这次观察的重点,如:敬老院有哪些建筑设施?敬老院里的工作人员待老人如何?参观时你听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带着这些问题去参观,学生有了明确的目的任务,他们像小记者一样边走边看,边问边记,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在观察敬老院后,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到:“走进敬老院,一座高楼映入我的眼帘,墙上贴着白瓷砖,显得庄重大方。再看院内专为老人娱乐的乒乓球台、各种健身器材,应有尽有。老人们在这里生活的快乐无比,一个个神采奕奕,精神焕发。”还有的在作文中写到:“再看看那些工作人员,一个个比亲人还亲,来回穿梭,帮着为老人倒茶、按摩,忙的不亦乐乎,老人们高兴得脸上乐开了花。”由于此次活动同学们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文章也写得有声有色。

2.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

如何写观后感范文5

【关键词】静物写生;观察;明暗;整体

静物写生是学习基础素描的重要内容之一。素描静物写生是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深入和发展,是石膏像写生训练的基础。它写生的内容包括:水果、蔬菜、花卉?、瓶子、罐子、衬布等。

素描静物写生训练主要是提高我们的构图能力、造型能力、观察力及审美能力。对初学学生来说,一方面通过由简到繁的静物组合写生,掌握构图规律,做到画面对象大小比例安排得当,视点高低适宜;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己布置静物作画,从中学习构图的基本知识(如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安定与比例等等),进一步掌握构图能力,在静物写生中要恰当的运用几何化归纳法把静物概括成简单的几何形体,但它比石膏几何形体更不规则、更复杂。这样我们在静物写生中,更应该强调对形体组合关系和结构关系的理解。

静物写生中要正确运用构图原理,处理好空旷、单调;闷塞;呆滞、刻板、完全对称;“聚”、“散”;重心偏移失去均衡;画面零散缺少联系等构图的缺点。

静物较之几何形体变化多样,表现的内容也更丰富,如从形体特征到明暗色调,从体积塑到色感、质感、量感的表现等等。因此在方法步骤上更要强调作画的整体观念,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作画步骤,只要我们树立整体的观察方法,通过不断的写生实践,就一定能逐步掌握素描静物写生的能力和技巧。

一、构图起稿

这一步骤应注意三点,即观察、构图、落幅。

1.观察。在画一张画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观察,实践教学证明很多同学喜欢看到对象,拿起笔就画,边画边看,心中没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往往容易导致画出来的画要么画物体着不开,要么太散,要么物体之间孤立没有联系等问题。要摆脱这样的局面,作画者必须在画之前整体了解观察对象。可以如图1做一个观察框,把物体括进来后确定物体的大致位置。也可以在动笔之前,用足够的时间观察、研究、分析物体的形象、形体特征,要形成完整的印象。坚持多看、多分析,达到深化认识和理解的程度。

①整体地观察:整体地观察是科学观察方法的核心,整体观察就是要从整体着眼,从整体着手。

②比较地观察:比较观察一是要整体比较,二是要全面地比较,三是要反复比较。

③本质地观察:牢固树立结构与形体的概念,紧紧把握结构与形体这一本质不变的因素去观察、分析反映于物象外部的各种关系,这就是本质观察。从整体而不是局部的、比较而不是孤立的、本质而不是表面的去观察,才能获得对客观物象的正确认识,这是素描造型的前提,是准确地再现客观物象的基础。

2.构图。根据写生的角度,在小纸上做几幅小的构图。安排好物象的大小远近关系。注意形体的大小、曲直、明暗的表现。使画面在变化统一中给人以美感。

3.落幅。将小构图确定的画面结构和形式特征在正式的画面上表现出来,这就是落幅。绘画中注意对称物体辅助线的运用。

运用几何化归纳法画出对象的形体特征、结构、比例和透视。用长直线简单的勾勒物体的形体变化。注意用线的变化。如图2。

二、画大色调

进一步塑造物象的形体,一边画大形一边铺大色调。这一步骤要从整体着手,从物体的明暗交界线入手画调子,大体分出画面的黑、白、灰三个层次,再画出各个明暗层次(高光、亮部、中间色、暗部,投影以及明暗交接线)。进一步调整形体的准确性注意静物与衬布的前后关系。如图3。

三、深入刻画

注意暗面的层次变化,明确明暗交界线的位置,结合写生物体整体观察,尽量表现出静物的空间虚实关系。如图4。

四、调整统一

在大体色调关系协调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入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同时加强各自的分量感。背景台布要处理得概括,比实际看到的要虚一些,以免往前跳,影响整体关系。最前面的台应表现得具体一些,增强画面的整体表现力。此时物体应该体积感充分,空间等各方面素描同德同心都完整了。注意深入细节时要对比整体关系检查,不符合之处哪怕很精彩都要减弱,细节要为表现整体主次关系服务,而不能喧宾夺主。如图5。

参考文献:

[1]魏诗国.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8.

如何写观后感范文6

在我记忆里,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到电影院里去观看一场电影。那时候最让人兴奋的是去看电影之前采购零食,家长们会难得大方一次,给出超过平时好几倍的零花钱。相比而言,看电影本身就显得不那么惬意了,一是因为学校通常安排老旧题材的电影给我们看,二是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写“观后感”。

我想那些“观后感”之所以让人痛不欲生,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我们多把它当作业;二是观看的电影大多是老师安排,不一定为自己所爱。所以本期同题我们没有规定你一定写哪部电影,你甚至可以写电视剧的观后感。可是,很遗憾,我们收到的稿件却大多是应付式的“观后感”:

比如,有人写《椿与报恩》便将《大鱼海棠》的主人公椿如何报恩的故事复述了一遍,结尾生硬地套上“我要报答父母”的主题;有人看了电影《美丽心灵》,恨不得将主人公的美好品德都一一提炼出来歌颂一番;甚至有人正儿八经地围绕电影写了“诚实篇”“勇敢篇”……当然,还有一些来稿让人惋惜,比如有同学抓住电视剧《麻辣女兵》中汤小米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点,拟题“瞧她那张毒舌嘴”,哇,够劲爆。可再一看,作者并没有抓住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来写,而是把她在剧中的麻辣话语拿出来空洞地分析……

下面以火爆荧屏的《芈月传》为例,讲讲我们应该如何去写观后感。

首先,不要对“观”的内容进行简单粗暴的复制。你写芈月,是想写她治世的抱负,还是她伶俐剔透的心思,还是优柔寡断的妇人之仁?表达的主题不一样,描述的剧情当然不一样,你要对“观”的内容进行筛选、剪接。

其次,写“感”切记生硬牵强、空洞无物、随波逐流。可以我手写我心,以那个让你或捶胸顿足,或泪流满面,或捧腹大笑,或吹胡子瞪眼的情节或人物为对象畅所欲言,比如写写《芈月传》中让你吹胡子瞪眼的芈姝,写写世间那些迷途而不返的人背后的无奈与可怜。你也可以另辟蹊径,以新视角夺人眼球:挖掘别人未发现的隐藏主题,比如以“难”为主线,写写《芈月传》中的“难”,如女人为政之难,七王夺位之难,儿女情长之难等等;以丰富的知识储备取胜(可搜索相关知识),写写《芈月传》中的华丽服饰、诗词歌赋、音乐运用等等。

看,我们可以把“观后感”比作一道佳肴,如果说“观”的内容是时蔬鲜材,那么“感”就是你为这道菜调配的味道,可清新,可酸爽,可麻辣,可香甜……总之,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味道。

如何写观后感范文7

【关键词】小学作文 方法指导 观察与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92-01

谈及小学生习作,大部分教师认为教起来费时费力且收效甚微,大部分学生觉得写起来无从下笔且毫无兴趣。“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既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习作提出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在写作训练中一定要注重观察与积累。

观察是写作的第一步,眼睛看到了,在心里留下了印象,才能诉诸于语言文字。所以,观察是写作的前提。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我们就是要让学生从对所见的事物的描述练起,慢慢要求他们会抓特征,写出详略,写出生动性来。所以,从写话训练过渡到习作时,练习写观察性的小文章是个很好的过渡性训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呢,不妨采用以下方法循序渐进地去做:

1.课上写作,引发观察:先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写一个熟悉的事物,可以写小动物,如自家养的小猫、小金鱼或是小乌龟等,也可以写自家养的小花小草等植物,总之是身边常见的比较熟悉的动植物才好。在写的过程中许多同学才发现,自己那么熟悉的事物怎么现在想来印象却如此地模糊呢?他们慢慢明白,这是由于平时只是“看”,而称不上是“观察”。这样,使学生们懂得了,想把事物写出来,必须用眼睛仔细地去看,看过之后在心灵上留下深刻印象的才称得上是观察后的所得。有这样的两三次训练后,就会启迪起学生的观察欲望,为写作做好准备。

2.课下对比,观察修改:写成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拿回家去,边读作文边与实物相比较,做进一步的删改与补充。这次的看,更加贴近“观察”了。例如,写小猫的同学有好几个,他们在课堂上只写出了“小猫的眼睛很大,圆圆的……”等较抽象的小猫的特点,等再次观察小猫后,许多同学就补充上了小猫的眼睛到底有多大、是什么颜色的,还有的同学加入了不同时间小猫眼睛的变化,这就是学生在不断地通过观察提升自己的观察力。这样一番改动后,学生们的作文更加贴近事实了。

3.学习佳作,写出特色:然而,习作可不同于摄像,不只是白描一番,不只是客观反映事物,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我们看到事物后,就会在内心形成一定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所以写文章时还要在描述中体现出小作者对它的情感。我们还可以写小猫为例,教给学生如何通过观察别人的好文章,再在自己的文章中加入自己的爱憎去形成文章。在课堂上,我以老舍先生的文章《猫》为例子来给大家详细讲解的。老舍先生在写刚满月的小猫时,就抓住了小猫淘气爱玩、不怕摔跟头的特点: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这样,就把小猫的特征很好地突出出来,才使小猫的样子形象生动,历历如在眼前。

4.为了让观察到的事物更好地呈现于读者面前,我们还要要求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观察到的是相同的事物,为什么写出来效果却不同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同的学生在遣词造句上的功底不一样。还是以写小猫的习作为例,写小猫的学生形成的作文有明显的优劣之别,就一处细节来分析,有的同学写小猫的眼睛只写出了“晚上,小猫的眼睛睁得很大很圆,白天就小得很多了。”而有的同学则能写出“晚上,小猫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好像一盏小探照灯在扫瞄老鼠的行踪;白天时,由于光照强烈,小猫的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儿了。”同样的观察,由于表达的生动性不同而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生动的好文章呢,这就要从积累做起。文学创作上讲究“厚积而薄发”,对于小学生而言,也就是多积累,才会有好的习作生成。在实践中我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生做起:

1.口头积累,及早入手:从小学三年级起,我们才会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专项的习作训练,但是,作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语文教师,当从低年级阶段的说话、写话做起,使写作训练及早实施。如在学拼音、组词时就开始教学生把学到的字词放到句子中去说;然后学词语时遇到几个相关联的词语,就教学生说一段话将词语连缀起来,这就是口头作文的雏形了。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班上有什么新鲜事发生或是有什么突发事件时,如给灾区捐款,学校举办趣味运动会等,教师可让学生对这样的事件说一说,议一议……这样,由口头到书面的过渡就悄然萌芽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有及早入手的意识,从口头说话做起,就能轻松带领学生跨入写作的门槛。

如何写观后感范文8

一、用心观察,处处都有情感

情感的引发,首先来自于仔观察,良好的观察能够打好写作的根基,只有用心观察,才能够在文字当中描绘的细致,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仔细的观察,训练学生的眼力,让学生拥有一双能够看到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眼睛,去观察人生百态,走进社会生活。

对于小孩子来说,这样的要求显然过高了,但是,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观察的视角,通过观察视角的引入,带领学生切入要写作的文章,这是一个基本的准则。比如,在进行日常写作训练的时候,我让学生先写观察日记,不管是生活中见到的人事物,都是值得仔细观察体会的有力素材,像火红的太阳,天空中飞翔的小鸟,脚下绿油油的草地,青石板路,下着雨的早晨,等等。这些司空见惯的日常现象,都是学生可以信手拈来写在笔下的。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也会凝注自己的感情在里边,从而提高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能力,为写作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进行观察?观察要遵从什么样的顺序,观察的视角又如何把握呢?这就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比如,学生要写荷花,有的认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散发着浓郁的香味,实在是太美了;也有的学生认为荷花长得太张扬,有点像搔首弄姿的女孩,没有品位;还有的学生认为荷花不但能够开花,而且还能结出果实,具有非常深厚的内涵。不管是哪一种感受,都没有任何高下之分,只要学生能够紧扣自己的感受,分清不同的侧重点,也就能够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来。与此同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认知,写出来的文章也就避免了雷同性,就有了创新和独特性。

由此,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展开独立观察,也就在内心深处获得了独特的心灵感受,无形中训练了自己的思维,从而让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和发展。

二、精读文本,汲取情感养分

曾经有人指出,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从阅读当中获得的,那么如何才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当中获得情感的滋养,最重要的是要在文本档中获得。因此教师要精读文本,致力于对文本的解析,让学生一边读文本一边进行感悟和咀嚼,从而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最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比如,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最应该体会的是文字之美,在美丽的文字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这些情感才是文字的灵魂所在。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往往忽略了文章的灵魂,只注重对文字的堆积和记忆,毫无疑问,这样并不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教师一方面要立足于文本之言,另一方面则要从文本的情感入手,让学生在理解其言语结构的同时,领会文本蕴藏的丰盛内涵。先从文本的一些重点词句抓起来,然后激发学生的情感出发点,让学生从中挖掘深刻的情感内涵,展开解读,从而积累一定的体验,就可以下笔成文了。

比如,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之后,我先让学生从课文的一段描写入手,展开解读:想一想,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内心里想到了什么?学生发现,有成百盈千的孩子从学校里跑出来,在蓝天下就像是飞翔的小鸟,仿佛是美丽的小天使,这样的场景多么让人感到快乐啊。学生由此展开写作,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当我看到那么多的孩子奔跑出来的时候,心里就像是开了花,就仿佛小鸟在振翅拍打,很快就可以飞入蓝天。还有的学生这样写道:从这些美丽的句子中我读到了冰心的慈爱。她对孩子充满了爱心,一点儿不觉得烦。如果是别的人,会觉得小孩子叽叽喳喳,惹人厌烦,可是作者冰心却丝毫不觉得烦躁,可见她也像孩子一样,有一颗美丽的童心。

以上环节,教师紧紧扣住文本中的关键词眼,并让学生在感受的同时,写下了自己的体验,情感获得升华,最终形诸于文字,大大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把握人物心理,强化情感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最喜欢的就是听故事,看人物在故事中做了什么,最终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再加上,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模仿,爱琢磨故事中人物的腔调,这就是一个非常便利的条件,教师要以此作为契机,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有效把握人物角色,强化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并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设计,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课文《半截蜡烛》时,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会,笔者特意设计了角色扮演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分别扮演伯诺德夫人、儿子和女儿,为了理解这些人物所具有的勇敢、坚毅、果敢的精神品质,我让学生先展开人物分析,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当德国军官要拿走灯台的时候,杰奎琳到底在想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吗?学生用文字表述出来:杰奎琳非常聪明机智,她内心里非常痛恨这些德国佬,但是为了顾全大局,她只能佯装尊敬,尊称对方为司令官先生,这个细节就充分表明了她的机智果敢。还有的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感受到其中蕴藏着的丰富内涵。此时我要求大家用词语表示人物的性格,并能够展开神态和动作表演。经过分析和解读之后,学生在进行表演的时候,就有了底气,并且在朗读对话的时候,表演伯诺德夫人的时候,就能够沉住气,表现出杰奎琳内心对德国军官表面恭敬实则厌恶的心理来,为深入理解课好了铺垫。

如何写观后感范文9

一眼山泉会昼夜不停地从泉眼里“突突突”地喷出清澈的泉水来。也许你会感到非常奇怪,其实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它与浩瀚的地下水紧紧相连。

那么,学生写作时又如何能做到“有米下锅”,文思泉涌呢?我认为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多练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多阅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意义。尤其是一些经典作品,从文章的文化底蕴到文章的写作技巧,再到文章的选材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获取更多的知识,丰富我们的想象,阅读更可以开启我们的心灵之窗,引导我们积极向上,体味人生,陶冶性情。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作文水平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课内外阅读,广博获取,向“书海”取宝。

首先,要重视课内阅读。能够入选课本的文章在语言表达上都是十分规范的。通过阅读学习这些文章,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词汇丰富,语感好,学生的作文自然语言流畅没有语病。再看看课本所选的文章都选取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哪些事来写的,哪些经历和学生的相似,哪些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积累写作素材,把课本上学过的内容融入自己的写作中。如学生在写《我也是只丑小鸭》这篇作文时,就可以巧妙地引用《丑小鸭》这篇课文的内容。

其次,应加强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要选好书,教材后面推荐的那些经典名著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如摘抄优美的词句,边读边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好习惯等等。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写作成为一种需求时,我们就成功地把学生引到了“写作之门”的门外。

二、多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千世界多姿多彩、纷繁复杂。学生之所以总感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认真观察,一花一草、一人一事都可以写进我们的作文。

那么,如何观察呢?首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师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把日常生活中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反复琢磨,便会独具慧眼,从中悟出一些给人以启迪的哲理。在一次以“手”为话题的作文练习中,学生们不知道写些什么,在教师的提醒下,学生们想到了手的作用,如手可以穿衣、吃饭、写作业等等。再出示不同形态的手,学生又联想到“友谊”“亲情”“和平”等等。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回家后为爸爸或妈妈洗一次手,仔细观察他们的手。由于这次作文学生们用心体会,用心观察了,所以,很多学生都写出了很感人的文章。如“妈妈有一双很灵巧的手,我穿的毛衣都是她一针一针为我织的,真是穿在身上,暖在心里。”“爸爸的手布满了老茧,但他抚摸我时却是那么的温柔。”当然仅仅用心观察是不够的,观察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和技巧,抓住事物的特征,按一定顺序去观察。如写《雨中的校园》和《雨后的校园》时,校园中的花草树木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写满是积水的操场,雨中的操场“雨点落入水面,不断地激起一朵朵水花。”雨后的操场则“像一面平滑的镜子,清风拂过,水波荡漾……”如果没有细心的观察是抓不住这些“不同”的。有的学生写《雨中的校园》,一会儿写雨点落入水面,一会儿写远处的小山,一会儿写小花,一会儿又写大树。虽然都抓住了事物的特征,但缺少一定的写作顺序,感觉很乱。如果能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来观察、描述,那么写出来的内容就条理清楚了。

三、多思考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思考则是写作的灵魂。面对世间万物、人生百态,如果我们的写作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面而不去思考,那么就无法明辨是非,无法区分善恶美丑,我们的写作也会缺乏深度和广度。同样是写春天破土而出的小草,有的人会细致地描绘小草的形态,有的人却能想到生命的坚毅与顽强。同样是写孩子的笑脸,有的人会注重写孩子的表情,有的人却能看到孩子世界的天真无邪。写作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述,而人的思想感情来源于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那么,怎么引导学生多思考呢?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心身边普通的人和平常的事,用细腻的心灵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要善于发现平常小事所蕴含的意义,培养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全面性。行人稀少的十字街头,面对没有交警看管,红灯亮起时,有人飞车驰过,有人耐心等待,你会想到什么?夕阳下一对相互搀扶的老夫妻向你走来,你又会有何感想?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时,学生笔下的文字自然会令人刮目相看。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生活,认真思索。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去直接感受生活,用真心真情仔细体味人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触发自己的灵感,才能形成自己真切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

四、多练笔

要想把作文写好,多练笔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人们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多练笔的重要性。多练笔就是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外,每周还要写一定数量的自由作文,要及时地把稍纵即逝的灵感写下来,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想,对事件的看法及时地整理下来,这样的作文往往是最有灵性、最真实、最有生命力的。所以,学生要养成写日记或是周记的好习惯。多练笔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清晰、更有条理;多练笔还可以训练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多练笔还能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想得多了,写得多了,创作的灵感随时都会迸发,好词、好句、好段就在练笔时喷涌而出了。

如何写观后感范文10

关键词:启动程序摄制力 表现力 捕捉感点 物我交融

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长期以来,有识之士作过努力的探索,但为什么不少学生仍视作文如畏途?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是中学作文教学偏重于文章本身的研究,极少注重学生写作心理方面的研究,违反了写作过程的自身规律。如何使学生消除对作文的厌烦,恐惧心理,轻松愉快参与写作活动? 这里,笔者以研究探索为出发点,围绕“轻松作文”问题作了一些教学尝试。

一、形成自我需要,诱发轻松愉悦的写作情感

何谓“轻松”?词典注:“不感到负担,不紧张。”学生如果贮备丰富,感觉多多,容易落笔成文,自然会化紧张,恐惧为轻松愉快;学生如果已经形成潜在的写作需求,就能充分地发挥写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就不会把作文看成是“苦差事”了。这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直接引发学生对活动本身的好奇心来唤醒其写作需要,激发他们作文兴趣的产生。

心理学研究理论认为:“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并在生活和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伍棠棣等主编《心理学》)

激励教育原理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推动的,而动机则是自需要所引起的,人的行为都是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为了达到某个目标的有目的的活动。如此周而往复,延续不断。其心理过程如下:

人有饥饿感才会有食欲;学生在学习中一旦形成需要,就会产生求知欲,进而积极愉快地学习,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现作教学理论十分重视学生写作心理,重视学生写作的起动程序(需要、兴趣、冲动),这是与传统写作教学理论最大区别之处。

回顾中学写作教学,大部分教师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评改。把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创造性劳动统一为教师控制下的单调呆滞的应试技能训练。长期以来,不少教师为了应试突击操兵,本着“怎么考怎么教”的心态,把作文教学带进了应试作文教育的怪圈里。忽视学生写作的起动程序;缺乏发现能力(感悟动情点、捕捉写作灵感、洞察深刻意义);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是“奉命作文”,缺激情、无感觉、少动力。这样的写作教学,由于违反了写作学科的自身规律,最终吃力不讨好。正如写作学家刘庆锡在《基础写作学》指出:“第一重转化极为重要的。生活单薄,思想贫弱,不善于观察,不长于想象,缺乏‘发现’的能力,这对于‘写作’来说,的确是致命的缺欠,是‘先天’的不足,是极大的不幸!” 应试教育中的教学以应试为第一需要,根本没有兴趣不兴趣可言;现作研究理论指导下的教学以认识生活,积极探索人生为出发点。有感而发,有事而叙方为乐事。

二、遵循写作规律,完成轻松作文的新旅程

写作“是一种借助语言完成观念、情感传递的复杂精神产品的制作过程。”现作研究告诉我们:任何文章的诞生都要经过从“事物”到“认识”,再从“认识”到“文章”这“双重转化”过程。写作者要能动地感知客观事物,转化为自己的意识和情感,这就是完成了第一重转化;然后是作者的意识、情感向文字表现转化,把头脑中的意识、情感转化为书面语言完成观念,这就完成了第二重转化。

(一)有目的观察积累,培养认识生活的“摄制力”

1.有意观察,丰富表象

善于观察生活,才能不断丰富头脑中的表象。表象越多,联想就越广越深;表象越少,联想就越窄越浅,质量也越差;如果没有表象,写作就根本谈不上任何联想。教师指导观察,要有长计划,短安排;还要有鲜明的指向性和体现指导生活的实用性。

不同文体、不同作文内容,其观察指向和实用性能力迁移也不同。如培养写景状物的能力,可以带学生踏青秋游,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在教师的点拨下,调动五官相通的感受,达到目迷神醉的境界,品味到“文思如泉涌”的乐趣。这样学生有意观察生活,领悟情景,感知生活的习惯渐渐形成。表象丰富了,也就能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2.有意积累,丰富贮存

人脑的“记忆器”主要起贮存作用。有意观察生活,能丰富头脑中的表象。但人脑的“记忆器”往往随着时间推移,时过境迁而出现淡忘现象。有意积累,才能使学生及时积累生活感受而不至于成为过眼云烟。下面是指导积累贮存的几点做法。

(1)写观察日记 (2)读书剪报 (3)朗读录音

3.有意发现,捕捉感点

如果说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则是写作的关键。能动地感受生活的能力越强,“物我”交融的能力就越强,“发现”就越多,写作冲动就越大。

(二)有目的指导训练,培养学生迅速成文的“表现力”

学生怕写作文,还跟“怎样写”有关。写作过程中的第二重转化必须具有布局谋篇的能力、规范用语的能力、严谨表述思维的技能和技巧的能力。这些能力愈强,成文就愈快捷,愈完美。如何指导训练?

1.从成功文(包括教材中的范文、古今中外名著、学生优秀作文)的具体表达中汲取“怎样写”的营养。这些作品已在作者的大脑中经过了循环往复的传输扬弃过程,它们都是作者精神劳动的结晶。利用这些作品的成功的语言、或者成功的构思,哪怕是成功的标点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来提高他们的审美格调。

2.从“格”入门,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规律,从而促进写作能力迁移,完成模仿一一借鉴一一创作这一飞跃。

任何事物都有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不仅要教会其掌握写作上的规律,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不提倡象林黛玉进贾府那样,不可多走一步路,不可多说一句话。写作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智力,使学生作文思维活跃,立意新颖,构思奇异。

三、培养评价能力,体验成功作文的喜悦

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本身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但是,长期以来,以教师为本位的传统作文教学,把学生写出的文章作为每一次作文练习的终点。由教师独自评改,忽视了学生修改这一重要环节。久之成习,苦了教师,误了学生。根据叶圣陶先生主动论的启示: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让学生考虑如何修改。近年来,我坚持变封闭式评改为开放式评改,实行老师评改和学生讨论评改相结合,使用评分表打分。意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作文全程训练缩短周期,变冷处理为热处理;还使老师既从繁重的详批细改中解放出来,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仲梁张振华《作文与思维训练》

如何写观后感范文11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风景写生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159-02

色彩是绘画中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色彩风景写生是再现自然、再现生活的真切感人的强有力的手段。在作画过程中,正确地观察和掌握客观物体的色彩规律能提高色彩的分辨能力和使用色彩造型的能力,是色彩写生的关键。因此,要提高作画者的色彩写生水平,不仅要强化色彩意识,还要掌握色彩写生的整体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近年来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色彩写生能力,进而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美术人才的呼声日益高涨。由于学生在入学前很少受过色彩写生的专业训练,加上艺术鉴赏能力不高,色彩知识欠缺,观察方法不正确,因此,在色彩写生教学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地改进与提高。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没有光就看不到色彩,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同是阳光,在不同的时辰也会有不同的变化。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莫奈,面对同一景物,每隔一段时间画一张画,生动地表现了不同时辰、不同光线下同一景物所产生的微妙变化。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印证了一般情况下,早晨和傍晚的阳光、火光为暖光;中午的阳光、天光、月光为冷光;光源的冷暖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同为暖光,傍晚的阳光就比早晨的阳光要暖;同为冷光,月光就比天光要冷。理解了光与色的关系,学生们也就能更好地理解环境色与固有色的相互关系,画色彩时不再一味从固有色出发,而是充分考虑了光源色和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例如:画绿树不再只用纯绿色去表现,而是用不同的颜料调和成不同冷暖、深浅的绿色,使它跟特定的光线、环境相协调。

其次,色彩的三要素也是理论学习的重点,它包括色相、明度、纯度。写生中学生们对原色、间色、复色的相貌较容易识别,而对混合次数增多产生的色相就难以识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去加以识别。科学实践证明,物体的色彩是因光的照射形成的,没有光就没有色彩。色彩是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光是其发生的原因,色是其感觉的结果。绘画中的色彩分为写生色彩和装饰色彩两大类。装饰色彩着重研究物象固有色的对比、协调,颜色组合、色调问题,在色彩运用上较之写生色彩注重色的单纯和大色域对比,主观性较强;而写生色彩也考虑物象固有色因素、色调的协调问题,但它更注重不同光照条件下物象的客观色彩变化以及色彩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各种色彩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还相互联系,无论是写生色彩还是装饰色彩,都各有特长又有局限性,在色彩训练中不能彼此分割,应相互渗透,才能认识色彩,体会色彩。

色彩写生技巧的训练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全面熟悉这门课的教学,掌握该课程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只把课前画好的范画、作画步骤图展示给学生,而应该在课堂上加以演示,从构图、落幅,到铺大色块,深入刻画,调整完成,都要边示范,边讲解,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些常见的技法,如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画法、刀画法,以及如何用笔、如何用色,也应该进行示范。教师的直接演示,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学生通过观看教师作画,对写生的方法步骤和表现技法一目了然,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激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具体示范时,范围要大,要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到,对重点、难点问题要反复强调。当写生过程遇到障碍时,要及时演示。例如,有的学生画面上常出现脏、灰、粉的毛病,教师就要对其进行调色和用笔的示范,并指出产生这些毛病的原因。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具备其他画种的知识,加强画种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培养创新意识风景写生艺术实践教学是艺术专业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师生到野外捕捉大自然时段性的空间关系和色彩关系,教学中学生直接面对大自然,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通过与大自然接触,学生提高了对事物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对色彩的应用能力,通过与老百姓的接触和相处,学生加深了对生活的理解。 风景写生教学可以弥补室内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学习色彩的效果,它能拓展学生的审美感受空间,通过野外写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和瞬间而得的捕捉力,从而使学生掌握色彩风景造型的基本规律,因此,它是整个色彩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感悟,发现自然之美,乡土之美,同时通过对大自然色彩的观察、取舍、组合归纳,能快速提高学生的用色彩塑造物象的技能技巧素质。十几年来,我们通过带多届学生到野外进行艺术实践教学活动,对于如何保证艺术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在风景写生实践教学中得到社会知识的增进和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一、精心选择风景写生艺术实践教学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农村体制的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艺术实践教学中选择教学点是我们首先考虑的,它涉及到食宿、交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及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所以在教学点的选择方面不舍近求远,应该就近写生,保证交通安全、食宿条件满足需要就可以了,我们学校所处河南西部,各地均有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城镇乡村、河流山脉,均是理想的风景描绘场所,再加上气候的自然变化,各种植物应有尽有,使描绘对象多姿多彩,关键是怎么去发现它们的美,怎样把它们的美很好地表现出来。从绘画角度来看,关键是怎么选择怎么取舍,从哪一个角度去表现的问题。所以在写生教学中,离开学校及所在的市区到太行山、王屋山、黟县等乡村去写生,可以刺激身心,引发表现欲望,开拓视野。同时注意对地域的风土、风貌,民族民俗的了解,让学生增加阅历。另外,教学点的选择应多考虑大学所在的区域性,大学办的艺术专业应该为当地服务,用我们的画笔去表现这个区域的山山水水,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使学生了解当地的地理风貌、民风民俗特点,也使老百姓逐渐了解当地这所大学的办学概况。最近几年,我们艺术设计系实践教学点多数选择到安徽黟县、林州石板岩、辉县郭亮、南坪等地,每到一个乡村,老百姓都喜欢我们,乡镇领导欢迎我们。合适的教学点的选择,保证了艺术实践教学的安全和质量。二、认真进行风景写生艺术实践教学的指导当今艺术发展强调区域本土化特性,趋向多元化、个性化。现代的艺术理念不由自主的影响着风景写生教学,风景写生教学必须适应现代艺术观念和审美意识。作为教师要研究新的教学指导方法,探索研究新的绘画技法和材料媒介,在写生教学中贯穿现代新的理念,新方法和新信息。

首先:培养学生在构图上的创新意识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取景构图,如何在群山起伏、山峦重叠、宽阔而连绵不断的视野中截取最理想的部分,在繁多的房屋中如何取舍,在杂乱的森林中如何选取理想的一丛树,以及怎样进行画面的安排,使之构成一幅画的画面。当我们带领学生到称为太行大峡谷的石板岩,面对呈v字形的山谷,如何构图;到王相岩面对象屏障一样的高山,如何截取;到称为世外桃源的宏村,画什么?画房屋、石板路,还是陷河旁的洗衣亭,每一样都蕴涵着自然和人文,如何去选择角度,怎样选取组合成一幅有意境的画面来表现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是我们必须去研究探索的。写生教学中,学生最棘手的问题就是选景困难,不知从何起笔,构图不会取舍,画面主次层次不清,这就需要教师研究教学指导方法,今天的美术教育,在取景构图上并不一定让学生按照以前书本所谓的构图法则,什么视平线不能在二分之一处,采用什么三角形、s形、对角线构图等等作为风景写生的定式手段,而是让学生知道现代个性化的构图理念――创新、创奇的精神,这就是现代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风景写生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构图习惯和风格定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在取景构图方面自由创新。鼓励学生多观察和思考,多进行小构图试验,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创造性思维。风景写生的构图很难,要画出新、奇就更难了,而我们的教学是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取景构图训练时,注重对学生的绘画意识与创造意识的培养,我们鼓励学生在取与舍方面动脑筋,在现代构图美的意识方面进行研究创造,鼓励学生取景时,多寻找自然界美的元素,先从看似简凡的小而精美的角度入手,它能使我们绘画者更会倾注全身心的注意力,等有了一些写生经验之后,取景时可以逐渐放大角度,画面才不会空荡,在风景写生中,构图美是画面的生命线。

其次:色彩的选择归纳无论选择水彩、水粉还是油画进行风景写生,都是以色造型。选择色彩、归纳色彩在风景写生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写生又是理解和掌握色彩的最有效途径,写生与色彩关系十分密切,画家的想象创作,也是离不开写生而认识色彩法则的。写生作为面对野外大自然的描绘,大自然中各种物象色彩极其丰富,春天的嫩绿;夏日的翠绿;秋天的金黄;冬日的暖紫灰。风景写生过程中,如何去选择色彩?在取景构图时就应该考虑,色彩美的物象取在画面里,色彩不美的物象舍弃,同时还要考虑色彩冷暖对比组合搭配。如何归纳色彩?艺术原于自然,还要高于自然,值得注意的是,风景写生虽是面对自然的绘画,但它不只是为了使自然再现,而是重在对自然的发现和表现,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分析所取之物的空间、结构、色彩、明暗诸关系,自然本身的色彩空间层次,在自然色彩呈现的基础上,去揣摩、领悟,根据自己的审美意识,把画面中所取之物的色彩关系进行重新组合,根据自己对画面色调的追求,进行主观意识的色彩归纳和夸张强调处理。

再次:整体调整风景写生实质是情感与意境的结合,面对自然的写生,所画形象不只是客观的真实,需带有主观因素的提炼加工,侧重于把大自然中物之间色彩冷暖关系、物之间体感虚实、线面结合的交替变幻、强弱节奏等韵律感现象对人的视觉反映,充分的表现出来,追求作者情感与自然相融合的意象写生,调整阶段是最难的一个步骤,古今中外,有成就的风景(或山水)画家都有如此感叹。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加强绘画意识和创造意识,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明确自己写生的画面表现什么情感,追求什么意境,认真审视画面,减弱和加强哪些色彩对比和体感关系,注意画面的虚实、强弱等节奏韵律感,才能够在写生最后阶段把画面调整好,最终体现画面整体和谐之美。

对于初学色彩的学生来说,写生中可能还会碰到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如何写观后感范文12

1、注重阅读,培养语感

读书的孩子最美丽。让知识丰富学生内心,武装学生头脑,使学生成为有智慧的人,用这样的语言激励着孩子们,让他们爱上读书,培养良好的语感。如果孩子们能说得很流利,就不愁写不下来。为了激励他们读书,我采用了朗诵比赛的方法,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文章,诗歌也行。然后探讨交流,哪怕一句话,一个词,对学生来说都是有收获的。久而久之,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又培养了语感,为写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拓宽空间,观察体验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生活对于习作的重要性。为了拓宽学生生活的空间,让他们亲身经历,切身体会,经常布置一些要观察的事物,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大脑去思考,去想象、去体会,这样写出的作文有血有肉。有时要布置一些要做的事,比如学习爱家人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回家也学着做,然后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再写出感受,这样的作文才具体生动,有感情,读起来才会让人感动。

3、丰富语言,养成习惯

学生丰富的语言,是作文层次清楚,结构严禁,内容生动的基本条件。如果语言不丰富,写出来的文章枯燥乏味,不生动、不感人,更没有创新意识。因此必须让学生做到:多背优美词句,多看优秀范文,多写心得体会。只有这样,日积月累,作文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提高。另外,向学生推荐一些报刊和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要求他们记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真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4、传授方法,激发兴趣

指导学生怎样读题、审题、确定中心。指导学生怎样去搜集材料、选择材料。指导学生如何布局谋篇。指导学生怎样用恰当的语言去表达。指导学生如何修改文章。这些最基本的方法掌握了,就能激发其写作的兴趣。

5、诱导口述能力,提高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