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政工师论文

政工师论文

时间:2022-07-19 16:56:57

政工师论文

第1篇

(一)政治素养

作为一个优秀的政工师,一定要具有卓越的政治素养,要能够高效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并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员工的政治信仰,使企业员工都能够拥有正确而坚定的政治立场。而要想拥有卓越的政治素养,政工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该坚定自身的政治信念,并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以自身为榜样去影响企业员工;第二,应该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只有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够支撑政工工作的高效进行;第三,应该拥有足够强的实践能力,要在政工工作中将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进行有效结合,进而达到不断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同时,也应该具备足够强的自我总结能力,要能够对政工工作情况进行有效总结,寻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的对自身工作方式进行调整,有效解决存在问题,从根本上提升政工工作效率。

(二)道德素养

在企业政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政工师就是员工们的领航者,是员工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政工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在政工工作进行过程中以身作则[1]。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使得企业政工工作的顺利开展难度变得更大,因此,作为企业政工工作的领航者,政工师必须在政工工作开展过程中以自身为榜样,谨守道德底线,为员工们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升自身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员工从心理上信服和崇尚政工师所描述和构造的思想正式信仰,进而不断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

(三)知识素养

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即使拥有卓越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政工师的政工工作也很难顺利开展,极为容易在政工工作进行中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情况,因此,政工师一定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为了有效推动企业政工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政工师应该具备丰富、先进的知识,并拥有超前的意识和独到的见地,如此一来,在政工工作进行的过程汇中,政工师才能够游刃有余的应付各种工作难题和直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员工,从细节上入手做好企业政工工作。

二、培养政工师素养的有效措施

(一)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

要想对自身政治素养进行培养,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在日常政工工作进行过程中,政工师除了要对员工的政治信仰进行提升之外,也应该对自身的政治信仰进行升华[2]。作为政工师,要明确自身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通过加强学习和自我完善等方式不断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行巩固,使其深入到自己的灵魂中,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除此之外,政工师也应该加强与其他政工师之间的交流,通过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水平,进而对政治素养进行培养的目的。

(二)端正工作态度,进行自我约束

道德素养培养应该落实到工作的点点滴滴中,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来对自身道德素养进行培养。在企业政工工作中,企业的政工工作人员应该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工作,杜绝应付工作等问题的发生。在企业政工工作中,政工师应该贯彻落实升级所下达的工作任务,不能存在所谓的有用和无用之说,政工工作本就需要通过平常工作来逐渐对员工形成影响,助其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和立场。因此,在日常政工工作中,政工师决不能将工作流于形式,而应该认真执行上级决定,做好政工工作。同时,在政工工作中,政工师也应该谨守道德底线,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坚决杜绝徇私、舞弊、受贿以及污蔑他人等问题的出现。在工作中,政工师还应该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并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做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加强自身学习

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是培养政工师知识素养的最佳方式。在日常的政工工作中,除了要做好政工工作之外,政工师还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对自身知识储量进行积累,并对最新知识理论进行学习,保持所拥有理论知识的先进性和超前性,为政工工作的高效、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支持[3]。同时,作为企业也应该对政工师的工作提供足够支持,帮助政工师对自身知识素养进行培养,比如,企业可以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组织政工师参加培训,通过培训来不断加强对政工师知识素养的培养。除上述之外,还应该提升政工师的沟通能力,政工工作本就需要与人进行沟通,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即使拥有过硬的专业素养也很难将之有效落实到工作中,同样会对政工工作的有效进行造成影响。因此,作为政工师也应该加强对自身沟通能力的培养,为有效落实政工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三、结束语

第2篇

1、推动国有企业员工的工作觉悟提升

政工师在国有企业中是负责着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动态的,是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责任的,同时还需要积极的贯彻落实党的政治思想和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政工师同时还通过各种的教育培训、文化构建等丰富的活动来提高企业员工的内在觉悟,同时挖掘企业员工的内在潜力,激发出企业员工的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从而通过企业员工的内在觉悟来提高和推动整个国有企业工作的蓬勃发展。

2、增强国有企业凝聚力

国有企业中的政工师可以通过自身的工作来增强国有企业的凝聚力。政工师的工作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与人打交道的,是给企业员工做思想工作的,是单位的协调和纽带,通过政工师的工作可以充分的调动本部门和相应部门的力量,协调员工彼此之间的恭喜,并且通过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来最大限度的调动国有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激发国有企业员工的潜能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给国有企业员工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相互尊重和积极沟通的良好工作氛围。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出来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状态,增加国有企业的凝聚力,促进国有企业的蓬勃发展。

3、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是可以推动着国有企业迅速发展的内在源泉和不竭动力,是通过调动国有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和创造性的精神动力源泉,而国有企业的文化就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力量源泉,因此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国有企业的政工师是通过自身的工作来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服务的,是可以帮助国有企业进行夯实文化建设的基础和骨干,通过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国有企业的各种积极向上的活动来不断的将国有企业文化理念进行宣传和贯彻,并最后落实于各项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去,把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有企业的发展中来。

4、宣扬以人为本思想

在国有企业中,当前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只有充分的发挥和利用人的作用,才能够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向上发展。国有企业的政工师要时刻的宣传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时刻谨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虽然科学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但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变化,依然是国有企业的重中之重。国有企业政工师要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要把国有企业员工的利益当成政工师的言论行为的最高标准。在国有企业中,要根据自身及其企业的发展,来不断的培养企业员工并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素养。在政工师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形象和修养,以较高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国有企业员工,在国有企业内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要仅今年牢记时刻帮助企业员工解决困难,宣扬以人为本理念,让企业员工对我党的政治思想、路线和方针有着明确的认识。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保持原则

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文化背景和工作水平的不同,必然会造成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工作分配问题的出现。如很多人是只挂虚名不工作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国有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来积极的处理这些问题。首先要有着工作原则,解决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政工师要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认清事实,敢于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其次还需要讲究务实性。对于在国有企业中此类问题所涉及的人员要积极的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以此来确保国有企业改革的务实性,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招贤纳才

国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各样人才的共同努力,而人才素质的高低也是影响着国有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于人才的吸收引进和培养。国有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状况进行编制相应的人才引进方案和机制,来为国有企业引进人才,同时根据引进人才的经验来不断的完善人才引进方案。对于吸收引进的人才,要根据相应的培养方案来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不断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还需要加大对于人才的管理,要把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岗位上来,让他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长处,来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加大创新力度

国有企业只有时刻保持着创新的力度和热情,才能够紧跟时代潮流,赶上时代步伐。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要加大对于改革内容的创新,要在保持着思想政治原则的情况下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应用,从而避免了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发生。要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宣传,使国有企业员工都能够充分的了解改革的内容,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政工师要在改革的过程中勇于冲锋,要充分的发挥自身优秀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的对改革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通过采用新载体来进行宣传,引导着改革朝着健康的方向前进。

4、不断的学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环境。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必须要不断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国有企业的政工师面对的环境比较复杂,企业员工的思想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想彻底的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要不断的学习,学习他人的先进工作经验和工作方式,来为我所用。同时,还需要虚心向他人请教学习,要向书本和实践多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够提升自身能力。政工师通过不断的学习,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增加了知识,丰富了经验,极大的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教师; 职业发展; 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1-0092-0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系列青年教师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支队伍中的青年教师,包括青年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青年教师、青年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据教育部2009年统计,全国普通高校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6.85%,[1]并考虑到因本科教学评估和思政专项评估,各高校思政教师持续增加以及高校辅导员多为青年教师的情况,青年教师在高校思政教师队伍中所占比重应远超50%,是我国高校思政工作的主力军。对教师个体而言自身努力是职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但就教师群体论,外因则不可忽视,探讨思政教师职业发展外部环境问题更具操作意义。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管理者,其主要职责不在于干涉具体而微的教师个体职业发展,而在于为其发展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

一、营造舆论环境

环境指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狭义指具体的个人、群体周围的社会生活境况。[2]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环境主要包括舆论环境、制度环境、业务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其中,舆论环境指教师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接触和感受到的学生、同事、领导以及一般公众和媒体对思政教师及其职业的一种主观看法和态度。它体现人们对思政工作的一种主观支持。首先,这种支持是对思政工作表现出关注、理解、同情和谅解等善意,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克服孤立感和挫败感,提升职业认同,进而对其职业发展提供软性支持。其次,这种支持也是一切客观支持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思政工作的理解和善意,也就很难有有形的制度政策和物质资源的支持。目前,思政工作舆论环境有待加强,主要体现在四个反差上:一、中央对思政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部分地方领导的相对忽视;二、绝大部分高校对思政工作的重视和一般社会舆论的普遍忽视;三、高校内各思政工作职能部门对思政工作的敬业奉献精神和其他专业系部的相对忽视;四、大部分高校教师对思政工作的重视和部分大学生的消极应付甚至逆反心理。为此,须多方思考办法,营造有利于思政教师职业发展的积极舆论环境。

1.全面、持久、深入学习和宣传中央16号文件等系列文件精神,将大学生思政工作变为全社会的共同关切

2004年中央16号文件起,中共中央和教育部、宣传部等相关部委先后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专题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体现出中央对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高度重视。但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市场取向、信息时代网络普及以及文化领域西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强势侵略,我国高校思政工作的大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央精神的贯彻遇到了不小的阻力。目前,就整个国家、社会、高校甚至党内的一般舆论环境而言,大学生思政工作还未引起充分实质性的重视。应对这一情况,除继续发挥各级党委及其宣传部门的领导和宣传职能外,广大思政教师可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对中央16号文件等系列文件精神展开多种形式的宣传,积极争取舆论优势。

2.各党政相关部门尤其各高校党委切实担当责任,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政工作

大学生思政工作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工作。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尤其各高校党委作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统一领导机构,应切实担当责任,把大学生思政工作重视起来,抓起来。要把思政工作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应坚决防止对思政工作的各种轻视态度蔓延,防止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态度和倾向。

3.正确引导校园舆论,推动全体高校师生正确看待思政工作

其一,广大思政教师准确自我定位。不期待思政工作独力解决大学生价值建构的全部问题,也不应低估其积极作用。应塑造积极向上的内部舆论氛围,杜绝各种消极主义情绪在教师圈子内蔓延。其二,部分高校领导克服实用主义取向。部分高校尤其是专门院校和高职院校存在重实践轻理论、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对此,须将其上升至一定政治高度,明确相关领导的政治责任,予以改进。其三,部分大学生改变消极应付态度。大学生是高校思政工作的客体,其反馈意见是思政教师接触最多的一种舆论。思政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高校思政工作,一是明确展示自身马克思主义信仰,杜绝各种模糊态度;二是追求理论的彻底性和说服力,用雄辩的理论征服学生;三是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努力找到有亲和力的工作方法,拉近师生距离。

4.倡导大德育观念,推动媒体、网络、文化机构、家庭等共同同关注和支持思政工作

其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媒体领域的指导地位。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继续坚持正面引导公众舆论;网络新媒体承担主流价值的传承任务,使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得力助手。其二,各类文化传播机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公益性文化机构应担负政治责任,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应同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商业性文化机构应担当社会责任,尽力提供政治导向正确并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文化产品,积极推动雅文化进校园。其三,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家庭教育的联动,学校、社会和学生家庭三位一体,共同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

二、完善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是指由国家、地方和高校各相关部门制定的与思政教师职业发展有关的各种成文和不成文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习惯性做法的总和。制度环境是思政系列青年教师面临的最重要的职业发展环境之一,对其职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1.领导体制

现行思政工作领导体制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各级党政部门对思政工作的指导。包括上至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中至各省市区、地州市党委和政府,下至各省市区教育工委、教育厅等在内的各级党政部门承担思政工作的宏观指导责任。二是各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和全面规划本校思政工作。三是各高校思政工作职能部门如思政部、宣传部、学工部、团委、心理咨询部门以及各基层党团组织等负责思政工作的具体实施。各高校思政工作职能部门是与广大思政教师联系最密切的部门,除对青年教师进行日常业务安排、指导和管理之外,也要关注其职业发展,为其创造有利的职业发展条件。各高校党委居于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实质领导地位,各高校思政工作立场是否坚定,效果是否明显,关键看党委。思政系列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尤其离不开高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其一,高校党委应该成为青年教师信仰的灯塔。思政工作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青年教师需要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高校党委责无旁贷,不仅需要在信仰问题上给思政系列青年教师提供有力指导,而且需要以身作则,以自身坚定的信仰给青年教师提供示范和导引。其二,高校党委应该成为青年教师日常工作的后盾。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和市场经济进程的推进,使得高校内部尤其是行政部门中出现对思政工作的某种消极态度,这种态度在某些情况下会发展成为思政工作的阻力,高校党委应当注意协调高校内部的这种复杂关系,并在必要时成为广大思政教师的坚强后盾。此外,关系思政系列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许多重大问题已超出高校本身能力范围之外,需要各级党政相关部门的协助。

2.管理制度

高校思政教师管理制度是指主要由各高校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包括准入、评价、考核、激励、分配、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职务晋升等一系列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需克服现行管理制度的各种弊端,尤其需要解决行政强势、管理粗放以及教师主体地位不够突出等问题,创造有利于青年教师充分发挥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制度环境。准入制度方面,须严格思政教师准入管理,纯洁教师队伍。为此须认真学习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办法。考核制度方面,须从考核主体、考核程序、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和考核结果反馈等方面进行完善。高校人事部门、思政课教学部门以及各系部负责思政教师考核工作,相关部门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本着对党、对学校和对教师负责的态度,做好思政教师考核工作。须严格考核程序,杜绝各种暗箱操作、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的考核方式,尤其应审慎对待部分高校采用的投票评优的考核方式。应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不仅能全面反映思政教师的工作实绩,而且应该相对稳定、可预期且具备导引性,能够为思政教师指明努力方向。应注意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如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组织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等。应追求考核结果的公开公正,并形成制度化的考核结果反馈机制,以发挥考核制度的鞭策和激励作用。岗位聘任、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制度方面,须克服各种论资排辈弊端。须建立公平竞争、择优聘任、优胜劣汰的聘任制度,通过流动开放的竞争性用人制度,使优秀青年教师能够脱颖而出。须认真审视现行高校职称评审制度,努力克服现行职称评审过程中的各种消极现象,营造一个相对纯净的职称评审环境。尤其要使现行职称评审制度向一线教师倾斜,让真正做出实绩的思政教师职称能够上得去。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选用标准,坚决克服各种拉关系、走后门等不良作风的影响。分配制度方面,须克服各种“和谐”旗号下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的影响,适当拉大教师收入差距,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量计算办法,大力提高一线教师的收入水平。须加大对优秀教师的物质奖励力度,扩大优秀教师收入水平;须解决部分高校行政人员与一线教师的收入倒挂现象,真正突出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主体地位。

三、改善业务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业务主要包括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实践四端,业务环境则是指为保证思政教师上述业务高效开展而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条件的总和。

1.教学环境

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培训、教学监督和教学评价工作有待改进。教学培训方面,各高校尚无针对思政新教师的专门培训,全校性的高校新教师培训和部分省份的全省性思政新教师上岗培训均存在针对性不足的问题,而针对全体思政教师的各种培训和进修则往往成为稀缺资源,青年教师没有竞争优势;教学监督方面,各高校思政课教学管理部门除在新引进教师时会关注其教学水平外,尚无专门针对新教师引进之后的日常教学监督,特别是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在许多高校未能落实;教学评价方面,部分高校过于依赖学生评课而忽视同行评价,教师听评课制度流于形势。鉴于此,可采取两项措施:其一,落实思政课青年教师导师制。青年教师导师是思政教师行列中的前辈,这些将人生精华甚至是毕生精力献给思政事业的人是敬业精神的最好注脚。应引导青年教师自觉主动地从他们身上学习做人和为师的道理,为自己的职业和人生成长添助力;其二,加强内部教学交流。思政课教师长期以来习惯于个体户式的工作方式,教师成长过程因此相对延长。应采取多种措施引导青年教师向同事学习:可组织青年教师内部教学竞赛并进行评议,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可提倡团队合作和集体备课,使青年教师与同事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可请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组成内部教学督导组随堂听课,并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和公开课,做到老中青传帮带。

2.科研环境

为给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多出科研成果,促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手段,解决科研意识、科研资料、科研经费、科研团队、科研项目等问题。其一,正确认识和处理科研与教学、管理的关系,澄清长期以来对思政学科科学性的偏见,树立明确的学科与科研意识。其二,置备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料,配备适当的办公设备,创造适宜的办公环境。其三,从思政专项经费和其他经费渠道预留充足的科研经费,并主要以科研奖励的形式资助青年教师出版论著。其四,利用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注意科研梯队和团队的组成。其五,带头争取并积极推动全体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申报各级科研项目,以项目带科研,以项目带队伍。

3.管理环境和实践环境

管理方面,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各院系党委(支部)领导下参与管理工作,各院系应为其创造自由、宽松和有前景的环境;应逐步推进思政课教师兼职学生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实践方面,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愈多、社会实践能力愈强,课堂教学的素材越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煊染力、吸引力与说服力就越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越好。[3]

四、优化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主要指以高校各相关职能部门为主体并包括学校和社会各界对作为年轻生命个体的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身心状态和生存发展状态的一种关爱。人文环境强调有关各方对人的一种尊重、理解、关心和发展。人文环境的提升需要有关各方的真心、热心、细心和耐心,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1.关心青年教师的精神情感

其一,情感上受尊重,感觉到尊严。要维护青年教师的人格尊严,尊重青年教师主体地位。多了解青年教师工作、家庭和生活状况,多与之进行情感沟通,避免简单命令和粗暴呵斥的工作方式。其二,心理上受爱护,感觉到温暖。要把握青年教师群体中富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并结合其个性特点进行分析并协助解决。如青年教师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质,可能会遇到所谓双重人格的问题,即由于长期从事思政工作,可能会因为在学生面前的言论、行为与其本身真实的想法和判断之间的冲突而导致心理上的困扰;又如部分青年教师不能正确看待思政工作的特殊性质,不能正确化解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压力,产生某种职业倦怠心理。其三,精神上受引导,感觉到充实。应批评那种认为青年教师作为大学生的精神导师,已能分辨大是大非的观点。一方面,青年教师在精神上的积极追求仍然具备可塑性,另一方面,青年教师也存在被各种低级趣味迷惑和拉拢的危险。为此,应引导青年教师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反对青年教师的各种低级趣味和媚俗倾向。应当有意识地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服务学生的同时也服务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在和谐的氛围中净化自我心灵,进而开展净化他人心灵的工作。

2.缓解青年教师的生活压力

高校青年教师正处在人生关键期。工作上,青年教师正处于教学技能的培养期、理论水平的提高期、同事和领导以及各种人际关系的形成期,从收入方面来讲,青年教师收入低,房价高,更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需要压力,适当的压力有助于青年教师更快成长,过重的压力却使许多青年教师疲于应付,不仅谈不上敬业精神的培养,甚至产生一定的职业倦怠心理。为此,高校党委和思政主管部门尤其高校后勤部门和工会应该切实行动,思考办法。其一,用足现有政策空间,解决青年教师住房问题。用高校自身力量和资源解决教师住房问题,实现居者有其屋。同时,高校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对高校教师住房困难问题的关注,帮助青年教师利用好各类保障政策。其二,千方百计扩大青年教师收入。课酬方面,科学考虑思政课程教学工作量计算问题,切实提高思政教师课酬收入;科研经费方面,可在安排思政专项课题时考虑设立青年课题,在科研经费方面对青年教师适当倾斜和帮扶,也可考虑设立思政系列青年教师的科研启动基金,并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工资和津贴分配改革方面,须注意当前高校分配中过分倚重职称和资历的按“资”分配现象,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保护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

3.助力青年教师的人生成长

其一,加强思政系列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须从青年教师终生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职业规划,尤其需要加强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教育,并在认真了解和分析教师个性特征和其他各方面条件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其二,加强对思政系列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引导和监督。青年教师尚处于发展定型期,并不能排除其在政治上发生偏差的可能性。为此,各相关部门应关注青年教师的党性修养状况,随时纠正青年教师在政治信仰方面出现的偏差。同时,在业务方面,作为青年教师业务主管部门的各院系党委(支部)和思政课教学部门也应了解和掌握其业务状况,随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其三,注意克服思政系列青年教师成长环境中的消极因素。部分高校青年教师一进入工作岗位,没有经过过渡期,便马上面临与其身份和能力不相符的繁重教学任务,出现高职称和高行政级别教师上熟课、少上课甚至不上课,而由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低职称教师多上课、上新课的情况,不仅加重青年教师教学负担,更有可能降低教学效果。部分高校在课酬、津贴和住房等校内资源的分配上,青年教师较少受到关照,同时在行政和教学科研部门之间有所偏颇等。[4]这都会影响到青年教师的工作状态。

参考文献

[1].

[2]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中国百科大辞典(五)[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第4篇

关键词: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023-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各地方及高校结合自身特点,根据《意见》制定了相关实施细则,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本课题以上海市高校为例进行调研,探究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成长支撑体系建设状况,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状况概述

课题组在对上海市10所高校的调查中,主要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群体,范围包括年龄在40岁以下的专职和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深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面上调研主要对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商学院等10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学历层次、职称分布等情况,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规模比例和基本结构特征,对其中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队伍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深度调研主要针对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商学院、上海建桥学院等6所高校年龄在40岁以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群体,内容涉及基本情况、工作经历、工作时间、职业压力、生活压力、对学校的认同、状态满意度等方面。

1.队伍规模比例和结构特征。在规模比例方面,截至2014年12月,上海10所高校共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358名,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28名,青年教师的比例为35.75%。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教师总人数为1496865名,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866880名,青年教师的比例为57.91%。由此可见,与全国层面上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队伍总体情况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总体比例低于其他学科的总体水平,需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加大吸收、培养、凝聚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力度。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比应为1∶350~400,在调查的上海10所高校中,共有本专科学生总数约138202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本专科学生的师生比例为1∶386.04。但是各高校之间存在不平衡,不同高校的情况差异很大,有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人数较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与学生的人数比例甚至达到1∶1000,专任教师教学任务量非常大,依靠机关管理干部和辅导员来兼课现象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在结构特征方面,本次调查10所高校的358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博士205人,硕士124人,本科及以下29人;128名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中,博士70人,硕士56人,本科及以下2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比例为57.26%;青年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比例为54.69%。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教师中,博士285353人,硕士535784人,本科675728人,拥有博士学位比例为19.06%。在全国层面上与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队伍总体情况进行比较,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层次高于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的平均水平。本次调查的10所高校的358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76人,副高148人,中级及以下134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62.57%;128名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2人,副高33人,中级及以下93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27.34%。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181501人,副高432356人,中级及以下883008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41.01%;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青年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9597人,副高122225人,中级及以下735058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15.2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与全国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队伍总体情况相比,一方面,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高于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的平均水平;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职务结构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青年教师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方面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教学科研和思想观念状况。在教学科研方面,我们发现,高校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在科研经费、学校对教师学术工作的支撑保障、教学管理制度的满意度较低,这反映了多数青年教师在事业起步阶段急需资源投入予以支持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也提醒学校在设计教学科研的管理制度时需要更加注重青年教师的特殊情况。在调查指标中,“我的科研经费充足”的标准差也相对较高,表明青年教师拥有科研经费的情况有一定的差异性。而青年教师最认同的表述为“教学工作能够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表明他们主观上比较普遍地具有投身于教学工作的愿望和理想,这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学校应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在思想观念方面,青年教师对于“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感到很自豪”的表述比较认可。这体现出他们大都对自身的工作具有认同感。学校若能以此作为开展青年教师师风师德建设的切入点,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引导,激发青年教师的内在活力,将自身的主观体验转化为投身于科研攻关和教书育人的热情,将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3.培养培训、成长支撑环境和工作文化氛围状况。在培养培训方面,青年教师对于学校所开展的培养培训工作还有着更高的期待。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思政理论课青年教师对“我能够获得较多的进修机会”、“我觉得学校对青年教师培养成效明显”这两项评价不高,反映了青年教师需要学校给自己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并从中得到成长和收获的合理需求,学校需要加强对于支持青年教师发展的各项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在成长支撑环境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学院的环境影响。在这部分调查中,青年教师对其中四项指标评价都较低,分别是“我对目前的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感到满意”、“我所在学院(系)帮助我制定了清晰的生涯规划”、“我觉得我的工作量是科学、合理的”、“我对学校的职称晋升和考核评定制度满意”,反映了青年教师对学校进一步改进相关政策和制度的诉求和期待。

在工作文化氛围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最认同“我和同事们能够愉快共事”,并且这一指标的差异性也最小,表明青年教师大都能够与身边同事进行较好地沟通和相处。对学校和学院来说,创造良好的团队氛围,使青年教师能够在工作环境中保持愉快的工作心情,也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和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仍然存在缺编现象,150~200人的课堂规模在高校中成为常态,部分高职院校和独立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与学生的人数比例甚至达到1∶1000。水平不一的兼职教师过多,教学过程和效果不佳,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取科研项目的渠道少,科研经费也比较紧张,使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优秀教师流失。从学历和职称结构上看,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缺乏高学历高职称的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从学缘结构上看,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源单一,“近亲繁殖”现象严重。此外,部分教师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背景,理论功底不扎实,知识结构不完善,不能完全承担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的教学和科研职责。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对共产主义认识存在偏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缺乏自信,在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下,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不强,甚至在授课时误导学生,影响和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发挥。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至上,缺乏奉献精神和责任感,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尚未完善。教育部的5号文件虽然已经从宏观设计到具体操作层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理念、思路、政策和措施,但由于各地方和高校在执行时重视程度不够,使现有政策大打折扣,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部分高校在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上不够重视,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经费投入不足,青年教师地位和待遇偏低;部分高校缺乏公平合理的聘任制度和人才引进渠道,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缺乏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部分高校的考核评价体系标准单一,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不够完善,青年教师缺少科研创新动力。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第一,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和培养培训制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聘任方面,一是应按照、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的要求,以不低于1∶350~400的师生比例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解决专任教师课时重、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等问题。二是高校应秉承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人才招聘模式,避免来源单一和“近亲繁殖”现象,从而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促进学术创新。三是高校聘任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背景、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知识结构,能够承担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的教学和科研职责。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方面,一是要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社会实践、学习考察等活动使青年教师进一步了解国情,开阔视野,丰富教学素材,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二是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通过在职或脱产培训、教学竞赛等增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三是要注重青年教师政治素养和师德师风的提高,通过政治学习、师德培训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

第二,改革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首先,要加大课题申报、科研基金方面的经费支持,起到利益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利用公平、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激发青年教师的内在创新和科研动力。其次,高校还应当进一步推动科研管理和教师评价机制改革,改变单一的科研评价体系、人才评价和晋升制度,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全面考核机制,真正建立起以能力、贡献、标志性成果为基础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发青年教师投入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再次,应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全面考核机制,包括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师德、科研成果等,作为教师职务聘任、晋级、奖惩的依据,避免出现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同时,对青年教师建立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第三,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和学科创新环境。一是要引导和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激发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其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使命,提高其职业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二是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心理和思想予以关心,不仅在客观条件上提供支撑,更在主观思想、情绪上进行引导、疏导,在有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注重充分沟通,营造人文关怀和人性尊重的文化氛围。三是要把学术研究无落到实处,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大胆创新,探讨和研究社会现实的前沿问题,激发青年教师学科创新的内在动力,营造良好的学科创新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教社科[2008]5号.2008-09-25.

[2]陈萌,姚小玲.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12):84-87.

[3]陈雪斌,秦敬德,李月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以广西为例[J].高教论坛,2012,(8):10-12.

第5篇

关键词:课堂,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指出,大学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要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大学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已不言而喻,因此,探索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教育效果最大化是高校思政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工科院校的思政工作者,深深的感到工科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所以在新形势下深入的探索工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有重大的意义。《意见》针对大学生品德形成的实际,提出了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相结合等原则。笔者结合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认为在工科院校贯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途径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1、课堂教学在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工科院校的专业特点决定了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搞好了,通过其他途径的教育就顺利得多;而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出了问题,靠其他途径的教育来弥补就很困难,甚至会扰乱其他途径的教育活动。

课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部分是高校的各门课程。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新生迎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是:之前的7门课程被调整为4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新课程教材被纳入到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改革的不仅仅是课程名称或学分设置上的技术调整,更是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课程,真正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使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其次,《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免费论文,主阵地。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免费论文,主阵地。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纪律,切实加强教材管理,在讲台上和教材中不得散布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

2.当前工科院校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2.1课堂教学的教育主导者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收到实效,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这都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来体现。现阶段,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工科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专职思想政治教师少,兼职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和理论功底,讲课内容空洞,方式单一,敷衍了事。

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正确的政治素质,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讲马列必须自己信马列,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政治热情;还有部分教师缺乏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言传不如身教,不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榜样,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反感而失去了对该课程的兴趣;有的教师存在着教学能力和方式上的不足,虽然工作刻苦,但不能驾驭课堂气氛。免费论文,主阵地。

2.2 课堂教学的教育客体存在的问题

由于工科院校大部分学生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持一种应付的态度,。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他们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认为没有必要学习政治思想理论。社会上反政治化的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也存在反感心理,加上在信息化的今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不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了学生补习外语和休息的地方,逃课现象严重。

2.3 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存在的问题

今天的大学生思想非常活跃,信息渠道也很发达,对于能够指导实践和解释实际问题的理论需求很高,反感形式主义的说教。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也存在不少问题,有的理论性太强,有的内容太松散。在内容设计上几门课有很多重复,没有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作用,脱离大学生实际。在教育方法上,大部分教师仍采用单方面的灌输方法即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至于效果如何只以考试成绩定高下。

3.如何充分发挥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3.1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中队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华中科技大学杨一平老师认为,对于大学生,让他们少吃“定制餐”,多吃“自助餐”,使他们感受到思想政治课是有“营养”的,不仅对自身成长有益,而且非常必要,使学生把功利性需求真正转化为自我成长性需求,他们才能真懂、真信。

3.2调整教学机制,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方面,工科院校要全面重视思想政治课程,优化教师结构,选拔聘用专职的思想政治教师,提高学历和学位层次,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加强师资培训,组织学术交流,促进思想政治学科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社会地位,保证教师的福利待遇。免费论文,主阵地。另一方面,工科院校要加强所有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确实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

3.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进一步加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单方面灌输方式,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利用网络和科技,采用多媒体教学,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采用专题讲座法、案例分析法等等,增强教学的时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每一位教师应率先垂范,“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人格的力量感染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生动的形式吸引人”,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各门专业课程中,寓情于景,把大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3.4 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各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领导部门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大问题研究列入规划。免费论文,主阵地。各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等学术研究机构和团体要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工作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工科院校要积极组织专家学者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免费论文,主阵地。

在华中科大,学校进一步加大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基金的投入。2005年至今,学校平均每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费投入达到50万元。并初步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使教学工作有的放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不能仅仅以某一门课程论教学,而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度去思考教学。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宽厚,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只有拿自己研究的成果去向学生讲授,自己才能自信、自如、自由,学生听起来也才能有兴趣、有深度、有提高。

3.5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与优越性是不能够单单通过课本上的知识与课堂上的教学来深入贯彻的。首先,我们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依托学生社团,以主题教育、舆论宣传、人文讲座、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建立起宽松、活跃、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情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坚实阵地。

其次,要努力营造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全社会都来关心大学生的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共同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许华.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研究,2009,(3)

[2]杨泽军.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J].天府新论,2007,(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4]曲建武、张贵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体系研究》[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

[5]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6]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第6篇

关论文键词: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

在高校设置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有的叫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社会科学教研部、马列部等,为行文方便,本文一律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国家宣传部、教育部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是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表现,是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建设好,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使命。

一、教书育人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立院之本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职责,《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该机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其职责是: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由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水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也由于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因而归根到底,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好、讲授好,切实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学生,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才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置的根本目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神圣岗位职责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根本任务。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为加强科学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宣部、教育部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广泛开展社会调研、深入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方科学论证,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等文件,部署了一个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案,即“05方案”。该方案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根本宗旨,立意高远,总揽全局,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中共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的编写工作高度重视,把它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的重点。中宣部、教育部按照“定向申报、择优遴选、集中编写”的方针,汇集全国高校和和社科界知名专家集中精力编写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部教材。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亲自审定了教材的编写提纲和书稿。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是国家政权与专家学者互动的产物,具有极高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

与原有课程体系相比,新课程体系具有鲜明的综合性、整体性、时代性、创新性的特点和优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维护中央权威,克服种种困难,协调各方力量,确保“05方案”在本单位的贯彻落实,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创造坚实、有力的条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认真研读中央文件和举全国之力、集中各方面智慧、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成果的新教材,吃准吃透新方案精神和新教材精髓,围绕教学目标,拓展知识领域,深化教学改革,丰富教学环节,坚持正确方向,力求把每堂课都讲成精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就是讲授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教书育人始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职责,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中心工作。

二、科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强院之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保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供支撑,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提供动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不搞科研,马克思主义学院不能不重视科研。没有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就难以发展壮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大学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能不搞科学研究,不搞科学研究的大学教师不是合格的大学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其他任何课程一样,教学与科研相互支持、相互推动,因此,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支撑教学,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有创新有发展,科研也才有现实针对性和现实题材。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存在不重视科学研究的现象,这直接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低水平上徘徊,导致教学缺乏科研含量,囿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不能以“抓住根本”的理论说服人、感染人,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研不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不佳的重要原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努力加强课程所涉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用深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去支撑高水平的教学,用自己深刻理解和真正把握了的科学理论去讲解,说服学生、打动学生,真正实现科学理论进学生头脑的目的。同时由于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前提与坚强动力,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搞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也无从谈起。

“05方案”所设计的每一门课程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涉及的知识面都非常宽广,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涉及哲学、经济学、社会主义学、政治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涉及哲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等。要讲授好这些课程,把教材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思维、理想、信念,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教材及其涉及的知识点,以增强学术魅力;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并深入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尤其是学生的接受心理,以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深入研究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社会热点问题,以增强教育教学的时代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的身份和“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要求,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其科研应当主要是教学研究、应用研究,是为了搞清楚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进行的科研,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研究,是以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正确方向的研究。教育教学效果是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水平的最终归依和最佳判断标准。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的科研既要讲学术水平,更要讲政治方向。

由工作性质、学科特点所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完全像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开展科学研究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与综合院校相关学科的人文社会科学教师、与理工农医院校的专业课教师相比,国家以至学校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的科研条件都比较差,无论在科研课题的申报、科研经费的支持还是其他科研条件方面多数高校都难以与专业课教师相提并论。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像专业课教师那样可以自编教材、教学任务普遍很重、主要任务为教育宣传、时政宣讲等临时性任务较多,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搞科学研究不但受到诸多限制而且时间也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提出过高的要求,或者说与专业课教师一样的要求,既不公平,也不现实,而且在职称评聘竞争激烈的现实中,由于与课题、论文、著作等科研成果相比,教学效果难以科学评价,非常容易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成为“科研祭坛上的牺牲品”。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要求也要准确定位,考虑特点,把握分寸。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搞科研的难度,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搞科研应有的特色,努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创造条件,同时加强管理,科学引导广大政治理论课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坚持科学研究的正确政治方向和服务目标。 转贴于

三、学科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平台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但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职责,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的坚实平台。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有利于稳定和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有利于巩固和扩大高校马克思主义阵地。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人数众多,素质较高,他们兢兢业业,过去和现在都为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巨大贡献。但是由于许多现实的问题和困难,长期存在队伍不稳定和人才流失的现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有工作责任感和学科归属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这支队伍。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生不断被培养出来之后,会不断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使之不断壮大,那时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马克思主义阵地就会进一步扩大和巩固。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能够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在马克思主义学科设立之前,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的教师数量尽管不少,但由于大都分散于各个二级学科,缺乏明确的学科方向进行引导,从而难以形成合力。同时,由于缺乏学科方向的规范,一些教师还有偏离研究方向的倾向,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难以深入、持续的局面。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有利于引导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的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整合科研力量,凝练科研方向,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在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的同时,增强教师自身学术修养和学术魅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置的目的和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特点。我国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既具有一般学科的普遍性质,又具有学科自身的特殊性质。必须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学性和学术性,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共同理论基础和强大思想武器。在学科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进一步落实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创新,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指导地位的高度,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服务、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重要目标,着力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争上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所属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遴选导师、配齐配强任课教师,按照学位[2005]64号等文件的指导科学设置课程,严格课堂教学、读书指导、教育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开题与答辩等培养环节,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成视野开阔、学贯中西、基础扎实、功底深厚、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发自内心地信仰马克思主义、能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研究和解决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者,乐于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教育,甘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奋斗终生的高素质人才。

四、师资队伍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关键

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发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致使教师教学任务过重,单个教学班规模过大,客观上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要解决这一问题,各相关高校要科学谋划,循序渐进,认真解决。可以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加大新进教师的引进力度,每年都有计划地从博士毕业生中择优引进新教师。要本着宁缺勿乱的原则,坚持标准,精挑细选,确保新进教师为中共党员、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学历中至少有两个学历属于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学上能够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研上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第二,遴选部分政治辅导员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逐步实现政治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两支队伍合一及身份双重管理。政治辅导员在经过一定培训后,以30%的时间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以70%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学生党团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以70%的时间从事理论教学,以30%的时间从事辅导员工作。无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政治辅导员,都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又是学生政治辅导员;既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又是一定学院的政工干部。这一举措能够使政治辅导员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更好地从思想政治上辅导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生工作实践中切实了解学生和有效教育学生,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在不断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同时,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对于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顺利实现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目标,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责的准确定位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和地位从根本上讲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与职能决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由此所决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者,承担着向青年学生阐释、宣传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重大使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授者,承担着对青年学生进行科学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指导者,肩负着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完善人格全面提高的历史使命;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肩负着转化青年学生思想观念的庄严职责。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搞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要切实履行好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如下素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高度的政治觉悟;严明的组织纪律;相对完善并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第7篇

摘要:一名优秀的政工师不仅要在单位内部树立好的形象,而且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单位内部形成强大的感召力,做到以理服人,并且能将思想政治宣传落到实处,特别是在新时期,政工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发挥正能量。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对于政工师提出的新要求,讨论了新时期政工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 :政工师 正能量 新时期

一、新时期对政工师的新要求

1.多元化的思想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多元化,人们的价值观、利益观以有所改变,更倾向现实的角度。例如每个人都很崇尚舍己为人,崇尚生活中的公私分明、先公后私。但是,人们在现实中却也接受公私兼顾、自我利益等观念。商品经济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各种各样的利益选择也左右着人们的思想,例如大多数敬佩焦裕禄的无私奉献、艰苦朴素的精神,但是很少有人愿意去过那样的生活。由此可见,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2.利用好信息网络资源。随着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被更加高速便捷的互联网替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便捷,信息流通的加快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这对于政工师的工作以及社会主流思想的传播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新时期下,政工师需要利用好信息网络资源,更好地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

二、新时期政工师需要具备的素质

1.牢固的理论知识基础。新时期的政工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以牢固的知识基础来做好政工工作,这也是做好一名政工师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政工师要熟练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能够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理解这些理论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政工师才能凭借自己的知识去教育人、感动人。现在企业中的政工师素质参差不齐,理论水平也有高有低,个别职业水平低的政工师影响了这个职业在人们心中的形象。由此可见,政工师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全新的管理理念,更要将理论知识掌握牢固,为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保障。

2.以活动为载体。政工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要坚持“学理论,学业务”的思想核心,并且以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为单位创造良好效益为目标。政工师要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员工的素质,活动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着眼于企业的文化,提升员工的精神面貌。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员工感受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并且能够以此为正能量不断前进。这也是增强内部凝聚力的好机会,员工们在活动中强化团队观念,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服务思想与人格魅力。在新时期下,政工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将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事业单位,还是合资企业,软实力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将基层工作做好。因此,政工师工作的核心内容给就是员工,通过多种途径、多重思维与对待员工的每件事,树立服务意识,始终坚持为员工服务。与此同时,政工师自身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首先便是诚信,通过诚信来树立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真诚的服务来取得员工的信任,这样员工才愿意接受政工师的思想指导,有利于政工师工作的顺利开展。员工遇到问题,也会与政工师进行无障碍交流,前提都是政工师取得员工的信息,并且拥有真挚的服务态度。政工师的工作既是指导,又是情感的交流,因此要时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时刻关心员工遇到的困难,及时处理问题。在严寒酷暑,能够主动提出改善工作环境;组织员工进行体检等。

4.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政工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工作内容上也要与时俱进,保证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满足企业内部的各种需求。一些政工师在工作方式上比较传统死板,无法适应目前企业新的管理模式、发展理念,这样政工师的工作很难开展,取得成效也很困难。因此,政工师要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自己过去的工作经验,灵活地应用到当下,并进行适当的变通。除此之外,还要积极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勇于突破陈规,不断探索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设定科学的工作方案。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对员工,还是对企业,都能传递正能量,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政工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牢固的理论为基础,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的宣传工作。除此之外,政工师要密切联系群众,具备服务意识,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形成一种思想感召力。最后,政工师要具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新时代的企业带来正能量。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 政治学习 变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230-01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高职院教职工政治学习是教职工接受党的理论教育,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高职院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措施。

但是,在当今社会经济背景以及高职院教师群体结构特点及新形势下教师成就归属等因素的影响下,传统的政治理论学习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比如学习方法陈旧,仍然是学文件、读报纸、传达会议精神等旧有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造成教职工被动学习的多、积极进取的少,对政治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政治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削弱了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在2010年中共中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七章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理论联系实际,紧紧围绕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密切结合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定期分析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分别不同层次,采取多种方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因此,我们结合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政治学习工作现状,就目前高职院教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的特点、教职工思想现状以及政治学习改进的有效策略作了分析与研究,希望以此推动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益开展,为学院全面发展打好政治基础。

为准确把握当前高职院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动态及学习现状,我们于2011年对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的教师来自文理兼顾的不同系部、学科,不同年龄段、性别、职称和党派、教育背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教师队伍结构和政治思想现状

我院由中职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教师队伍较过去十年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高级职称、高学历及党员教师比例都有大幅提高,说明我院教师的整体素质较高。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教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普遍认同,对现行社会体制是拥护的,能够积极投身于党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前社会形势下,教师收入普遍偏低,使一些教师在精神上有一定的失落感,难免会对教育理想产生怀疑,对自身政治素养的追求有所放松。再加上教科研工作量要求、教师年度考核、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职称晋级的评审条件和竞争,使大多数教师普遍感到现在当教师真的不容易,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以来,直接导致教师对待政治学习的态度变化:已经或多或少地逐渐放松了对自我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要求,对政治学习兴致不高,或者学习深度不够、浮于表面,或者以工作太忙为由干脆不学。

2 教师政治学习分析与思考

就目前我院教师政治学习存在的问题,结合进一步与教师之间的深度交流,笔者分析认为有如下问题。

2.1 政治学习缺乏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系部或党组织大多采用集中式政治学习,一般都是系部主任总支书记、支部书记或支委、工会小组长组织学习,多以学文件、传达会议精神为主要方式,长篇累牍,往往教师在学习中习惯于“左耳听,右耳冒”,完全没有深入内心,更谈不上思想上的一致。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够,参与度不高,久而久之使得教师对待政治学习热情不高,要求也逐渐降低,只要安静地听讲即可。

2.2 政治学习内容大多注重“理论”,忽视了“联系实际”

有些政治学道理讲得太多,给人的感觉高高在上,与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无法联系在一起,那么在教师看来,学习的只不过是一份文件,无法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

2.3 政治学习缺乏长效机制的监督

目前,教师政治学习只注重形式,或者成为一种负担,只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上级任务布置了,教师们学了做了就算完成了,学得好不好,思想有没有统一,认识有没有跟上,没有进行跟踪督促,那其实就相当于间接放纵了。

3 政治学习变革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再三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时代变了,政治学习的方式、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只有创新政治学习的方式、方法,才能提升政治学习的有效性,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快高职院的持续发展。

首先,文件、报纸可以读,但是需要增加读的趣味性。学文件不能照本宣科,被文件所累,我们要善于整合和文件相关的信息,比如文件精神的背景和政策与价值导向,引导教师全面地看待文件所涉及的内容,多在理论联系上下功夫。在学习过程中,还要能够搞活气氛,允许诙谐幽默, 允许会上争论,不搞“一言堂”,真正让教职工在活动中用心学习和思考,让教职工体会到政治学习的快乐,而不是负担。

其次,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与教职工工作的联系,能够回答教职工在工作中提出的疑问或问题,能够通过学习向教职工传达他们关注的有关信息,只要在学习内容上找到与教职工的共鸣,就一定能大大提高教职工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此外,在学习方式方法上,要注重创新。不拘泥于一种方式,可以几种方式结合,多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比如时下流行的微博、空间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平台。在组织工作上也可以创新,由员工或小组轮流组织,更能体现出主观能动性,容易产生一些新意,使思想政治学习成为一项活跃的活动。

最后,建立完善的长效的学习机制。有很多政治学习内容,不能单纯用一个会议、一份学习心得简单了事。有没有真正地学懂,不是看文章写得好不好,也不是看会议组织得好不好,而是要看真正落实得好不好。比如如何体现党员在工作中的先进性,如何用科学发展观开展学院的改革与建设,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实际工作问题,这些具体工作的实施,都能从政治学习中找到答案。领导干部要融入教职工当中去,随时发现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变革中的新问题,保持和广大教职工的联系,通过政治理论的指导帮助教职工理智、客观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职工政治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的思想不能一成不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政治素养,紧跟时代步伐,建立起一支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面,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学院的美好明天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何士荣.高校政治理论学习的实践方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6).

第9篇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作者简介]王畅(1977-),女,辽宁大石桥人,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杜秀娟(1964-),女,辽宁海城人,鞍山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辽宁 鞍山 114007)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的作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 0]128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6-0170-02

当前以及今后一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将面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基础性的战略任务。高等院校人文荟萃、知识密集,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主要阵地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的作用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研究者和探索者。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面临的一项战略任务,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建设的一项崭新事业。高校是一个传播知识、创造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场所,聚集着大量的高素质理论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般都接受过完整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他们大多具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底蕴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他们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们的理论底蕴和科研工作天然与党的理论创新伟业相契合,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和探索的中坚力量。我国有两千多所高等院校,拥有几万名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重视这支队伍的理论智慧,凝聚这支队伍的精神力量,重视发挥这支队伍的聪明才智,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财富。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宣传者和鼓动者。纵观古今中外。一切政党、组织、团体,无论是其执政地位的赢得与巩固,抑或是其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开展与任务的完成,都首先要宣传群众、鼓动民众,以获得普遍社会支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动员群众,历来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每前进一步,都要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和讲解。”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的:“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0能否把我们的党真正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同样离不开宣传鼓动工作。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所当然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宣传和鼓动的生力军。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要完成的职责就是理论宣传工作。他们的职业特点和职业本质要求。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头脑,从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无论是课程设置、课程属性,还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天然契合。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独特的理论优势和宣讲优势,决定了他们也可以面向广大社会公众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员和鼓动员。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组织者和践行者。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需要全党上下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职责,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履行和实现高校历史责任的必然要求。办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应以教师为主体。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组织者和践行者的双重身份和双重任务。他们不仅应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行动表率,自己加强理论修养,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而且更应该发挥自身的特殊优势,带头组织、指导广大青年学生强化学习意识,养成学习习惯,确定学习内容,优化学习方法,浓化学习氛围,健全学习制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善于利用高校所拥有的众多建设学习型政党所需要的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富有成效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行动和成效。

二、高校思政治课教师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平台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状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课堂是青年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以本科生人才培养为例,高校思想政治课2005年方案规定,我国普通本科高校开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总计16学分,占整个人才培养方案近1110学分(本科生一般要修180个左右学分)。可见,牢牢抓住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工作,“决不是改头换面地抄袭旧书本所能完成的工作,而是要费尽革命思想家心血的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上苦下工夫,认真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精品课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入耳入脑人心。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离不开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知识扎实、数量足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担负着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有许多教师还从事着马克思主义学位点的建设工作,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培养任务。为此,必须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政治素质高、理论方向正确、具有比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和理论功底,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现实问题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有力的人才

支持。

3 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充分的学理支撑;深入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党和政府决策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深入研究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抵制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要在联系实际上下工夫,在理论创新上下工夫,在解决疑难问题上下工夫,不断推出更多高质量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创新理论成果,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更加通俗易懂,更加亲切自然,更加深入人心。

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参与。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一项基本职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利用高校贴近群众的特点,发挥其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突出的表达能力,深人机关、农村、工厂、社区,参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讲,使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走进千家万户,普及广大群众;深入到党的一些基层组织,为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咨询、建议,帮助其规划、设计。

三、高校思政治课教师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机制

1 建立和完善动力机制;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教师职务评聘体系,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纳入考核体系,考核结果要与教师的职务聘任、晋级、奖惩等挂钩。建立和完善以注重教学能力、教学实绩、服务社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完善教师表彰奖励机制,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理论宣讲等方面的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官传和推广。

第10篇

[关键词]政工师;修养;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正走在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在这一关键性的时期,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其他领域,都处在转型的阶段。要想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要明确目标,开展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这就需要政工师充分发挥其价值所在,只有政工师具有强大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提升其自身专业素养为终身的目标,才能不断影响周围的人或事物朝着积极向上的平台发展。要想做到这点,我们首先要对政工师具有充分的了解,如何有效提高其个人修养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我们将进行具体的论述。

1、政工师自身修养的内容

政工师首先要提高的个人修养是政治素养。众所周知,我国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体系,在这一体系的引领下,才能带领国家走向繁荣与富强。因此,政工师作为引领企业或政府部门思政工作的主要人员,要充分提升其政治素养,充分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政策方针,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的发展,政府工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最终保证我国走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

政工师需要提升的另一项个人素养是素质修养。每个人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素质,从小的方面说起,这是家庭教育的体现,从大的方面说起,个人素养是一个国家的门面,因此我们要重视起来。虽然素养是先天就形成的,但是受后天的影响更大,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工师,就更加需要具有专业的素养了。只有比别人具有更高的素养,才能指导其他人员开展学习,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向外界展现出不一样的国家形象,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要想做到这点,就要将具体的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开展提高个人素养的宣传教育工作,从而实现个人素养的提升。

最后,政工师要提高的能力是业务素养。这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之中,要想做到与时俱进,就要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这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种大势所趋。政工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驱者,更应该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这样才能调动其他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同时,还要与日常的工作相结合,与实际情况相契合,这样才能够做到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提升政工师自身修养的重要性

2.1提升政工师自身修养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我国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更应该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只有保证人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才能保证国家的稳步发展。政工师作为重要的工作人员,是保证企业与政府部门正确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同时,政工师的思想导向对于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政府部门今后的工作方针的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重要性,将工作落实到位,这样才能利用舆论的导向作用,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的形成,使人人都肩负起发展建设的重要使命。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政工师的个人修养就集中的体现了出来。政工师在充分了解党的政策方针基础上,再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其转播给社会各界的人士,并且积极的开展思政方面的工作,从实际情况出发,将具体情况与政策方针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具体政策方针的落实。另一方面,政工师的个人修养还集中体现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仍能够分辨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作斗争,将不利于我国发展建设的、受西方国家影响的不适合我国发展的思想摒弃,最终保证我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提高。

2.2提升政工师自身修养是增强领导能力的关键所在

政工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要想教育其他人,自己就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也就是说政工干部在工作中一定要以身作则,在要求别人时,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而政工干部的以身作则并不是简单的概括为语言上的讲述思想政治,而是自身的内涵价值要丰富,为此政工干部要想在单位中为其他人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就必须要提升自身的修养,通过强化自己的个人修养,才能在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工作形象,才能够让其他人感觉自己的“伟大”,进而听从政工干部的领导。

2.3提升政工师自身修养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

提升政工师自身修养能够为企业或政府部门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进而促进其健康发展。一定程度上政工干部的自身修养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具有良好素养的政工干部能够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其他工作人员的素养,进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其次政工干部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政工干部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要深入基础职工群众,了解职工群众对企业发展的意见,政工干部通过自身的专业理论结合职工群众的意见,形成具有战略性的意见,帮助其进行发展决策。

思想政治工作是将党与群众、干部与职工紧密联系的重要纽带,政工干部要在工作中及时向职工宣讲国家相关政策,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意识,同时还要积极联系工会组织、职工代表等开展广泛的思想教育活动,在单位内部形成团结、向上的集体价值观,提高职工的满意感,进而职工就会为了企业的发展而积极献言献策。

3、提升政工师自身修养的措施

基于政工师自身素养的重要性,根据政工师的工作性质,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首先将政工师个人修养纳入到整体思政工作考核体系中,鼓励政工师参加企业的各项工作;其次要为政工师个人修养的提升创造各种学习平台,可以组织单位职工进行文化知识竞赛、社会道德考核评价、以及党政知识学习等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增强政工师的个人修养;最后还要积极发挥政工师的模范教育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政工师的重要作用已经不言而喻了,要想提升政工师的个人素养,就要从基础做起,同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建设,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最终保证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顺利进行,为实现国家的既定目标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解春玲.新闻行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2(3).

第11篇

关键词:

在信息时代,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做好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交流交换平台,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获取知识和海量信息的重要途径,并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网络能为高校教师查阅文献资料、各种信息提供最大方便,拓宽高校教师接受并传播信息的途径,促使高校教师角色特征的改变和平等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异质性也易使高校教师的价值观产生倾斜、容易造成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紊乱和道德判断力削弱、容易造成高校教师道德人格的缺失,也容易造成高校教师交往心理的变异。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客观上给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网络拓宽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提供了充足的可用教育资源;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及平等性等特点,有助于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说服力。现在的问题是,高校领导必须从主观上正确认识高校教师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并在实际行动上,加强把握做好高校教师网上思想政治工作规划和部署,充分利用网络,做好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创建高校教师思想工作网站

要把高校教师思想工作的载体和途径拓展到高校校园网络,通过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宽渠道的同时并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意识的新领域。

高校所建立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其首页内容的核心必须体现德育特色。包括处于灵魂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主体地位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处于实践操作地位的生活行为方式及技术、技巧教育等。为了更好地传播、渗透和贯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内容的教育,结合经典案例,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广大学生浏览的眼球,从而提高网站的访问率。将严谨的政治理论、高尚的品格修养,变成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网络表现形式,是高校教师思想工作网站首页建立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不力来丰富高校教师思想工作网站的内涵。(1)如何让网站页面"动"起来,那就是天天有新信息和新内容,如各类青年学生关心重大新闻及重要评论等,真正体现网络信息的海量和及时。因此网站首页应该建立新闻栏,尤其是重大的热点新闻栏目及多重链接,吸引高校教师前来访问。(2)要让网站首页"活"起来,即设立搜索引擎、建立多重链接,定期召开有意义的交流会和研讨会,组织各种健康娱乐活动、组织有奖竞猜、名家访谈、建立QQ群或BBS等等。以此来激发青年学生浏览者的兴趣,调动青年学生访问者参与和浏览网站的积极性,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题网页的影响深度和广度。总之,网站首页的内容必要既要主题突出、庄重严肃,又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如果就思想政治工作谈思想政治工作,那么思想政治工作一定是形式单调,范围狭窄,眼界不宽终难出成果、出成效。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

1、网上理论研讨活动。网上理论研讨活动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网络可以使高校教师之间的同步或异步交流变得易如反掌。如,通过电子邮件,高校教师能够很容易地从其他教师那里获得个别化的帮助。通过网上聊天室,身处异地的教师可以轻松地跨越时空走到一起,共同探讨思想政治理论问题,共同分享理论研讨经验和体会。

具体做法是:一是在网上开辟理论研讨的活动空间,建立网上的理论研讨室。网上理论研讨活动可采用"聊天室"的形式进行,并按活动需要设置相关功能。比如设置组织者的基本原则、参加者的游戏规则等等。二是开展网上理论研讨活动。理论研讨活动开展之前,工作人员一定要提前登录打开网络理论研讨室,详细了解参加活动教育工作者注册登录的个人信息和报到时间等具体情况。要求所有参加理论活动的教师必须用真实姓名网上登录。在理论研讨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及时记录理论研讨活动的过程、相关信息和资料。当时因故没来参加活动的教师可以通过活动记录来重温活动内容和查阅活动总结情况。

2、网络党(团)活动。网络党(团)活动建设必须是信息公开、覆盖面大;匿名交流、思想对话;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等优势。因此,高校必须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加强网上党(团)建设。(1)开办网络业余党校。将党的基本知识和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上网发布,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分析和讲解党的政策形势和新时代的任务,组织先进党员和普通群众、教师、青年学生党员直接对话面对面交流等,将专门的党建网站或版面建设成青年党员"学习园地",扩大了业余党校的辐射面,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及时地补充养料,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2)组织开展网络党(团)支部活动。现在的高校中不少部门都已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和BBC站点,用以沟通情感、交流信息、布置工作、学习理念、开展活动。

3、网上心理咨询活动。近年来,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却忽视了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事实上,在高校教师中也同样存在着许多需要关注的心理问题,也有许多需要帮助摆脱或缓解的心理困扰。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多媒体性对高校教师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活动。网上心理咨询具有网下心理咨询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克服了实地咨询过程中存在的距离障碍,实现了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远距离咨询的梦想;它符合心理咨询的保密性和人需要宣泄性等特点;它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性特点,提高心理咨询的质量。同时,高校还要建立高校教师网上心理健康档案。及时掌握高校教师心理变化轨迹,适时跟踪心理波动,组建动态监控平台,从而有的放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12篇

论文摘要:高师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合格大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高师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静下心来,创造性地研究思想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增强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效性。

高师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开展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师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将决定着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甚至对未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产生深远影响。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正在发生着悄然变化。如何认清这些变化,研究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问题、新特点,科学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局,已经成为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这个角度来讲,高师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呼唤研究型教师。

一、研究型教师的内涵

研究型教师,并不是关起门来做学问,而是面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多种假设,寻找问题原因,提出调整方案,最终解决问题。早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英国著名课程学家斯腾豪斯(L. Stenhouse) 在他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中,就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念,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在他看来,“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研究的成员”。以此为基础,他对目标模式的课程理论进行了分析批判,提出了过程模式的课程理论。也就是说,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教师应学会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参与到研究者的队伍中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型教师并不是指专门埋头研究的教师,而是指具有较强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教师,它是教师成长的高级阶段。

二、研究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研究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应该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系统深入的政治理论水平外,还应该具备多方面素质和潜能。 第一,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并能综合有效地运用;第二,拥有个性化的实践智慧,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第三,具有创造性的反思能力,善于批判性地考察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例如,能否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有机结合,即:教学实践的理论性与理论知识的实践性相结合、兴趣的广泛性与学习的渗透性相结合、思考的独立性与思想的开放性相结合等。也就是说,善于摸索、勇于探索,善于与同事合作、联合攻关,尊重科学、坚持真理等,都是研究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具体地说,研究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善于反思教师自身或教学中的问题。包括:1)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认识是否偏颇;2)能否把常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困惑”变成问题;3)能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遇到的“问题”变成“课题”;4)知识储备是否够用;5)能否很好地利用身边的资源;6)是否具有与同事合作的意识等。

三、高师院校对研究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呼唤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基于人性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高师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象是学生,也就是说,它是一门研究和正确引导人的需求的学科,是激励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的学科,这是该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最本质的特点。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理想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简单化,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缺失。具体表现在: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只注重方向性,缺乏时代性、层次性和生动性,教育目标要求提得过高,脱离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和生活实际,以政治教育代替道德教育,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2)教学内容死板,背离学生生活的多样性,一味强调政治理论教育,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社会发展而忽视学生个人发展的多样性,过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导向作用,对其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挖掘得较深,尤其是将政治价值及政治功能放在显著的位置,缺乏对人的发展的关注;3)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比较单一,侧重于正面的、直接的、正规的教育,习惯于采用填鸭式、劝导式和讲述式等显性教育手段。这些显性教育手段具有观点鲜明、时间集中的特点。但仅仅采取这种方法,往往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单化、表面化、形式化,很难达到预期效果。[1]正是由于高师院校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高师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迫切呼唤研究性教师,使这些问题得以缓解。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新研究课题

1、 如何在思想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体地说,第一, 尊重人的主体精神,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因而也是改善人的生活、提高人的生活品质的主体。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不断发挥学生自身潜能,使学生的社会价值得以体现,实现真正的自我。如:要以学生生活为中心,从广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事事关心学生,时时依靠学生,处处发展学生。第二,尊重学生的完整性精神,即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而不仅仅是孤立的单面的物人、知识人、政治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实中的人是全面的、丰富的、完整的社会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把学生看作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有思想感情的完整的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育学生的主体精神,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第三,关心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不仅关心学生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关心学生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更要着力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第四,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当是自由、积极、主动的,而不是由外力强制的。在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较好发展的同时,还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特殊性,使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得益彰,协调发展。

2、如何在思想教育中引导个体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对人性的尊重,是建立在对教育对象自我潜能肯定的基础上的。具体来说,自我教育是教育客体在其主体意识的基础上,发挥主体性作用,根据社会及教育者的规范和要求,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内化、自我调控等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和提高自我品质的一种高度自觉、自省、自律的活动。[2]在思想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价值观念、对世界或周围事物的认知等存在着某种偏差, 这个认知的过程是漫长的,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的,毕竟人要否定自我、战胜自我是需要勇气的。所以,教师需要耐下心来,潜移默化,因势利导,学会换位思考,切忌一味唱高调,假大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得到发展,教育过程中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承认他们认知方面、能力方面、情感体验等的差异,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我教育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自我教育模式下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修复、自我完善是在主体意识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自觉的教育活动,有助于实现被教育者的地位由客体变为主体、教育目标由社会规定变为自我取向,从而最终使教育对象主动地、自觉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克服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3、如何在思想教育中注重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在加强和改进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思想政治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志着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的转变和创新。心理疏导不同于教导,也不同于指导。虽然教导和诱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但教导往往耳提面命,缺乏亲和力;而指导常常高高在上,往往不能真正解决教育对象内心的疑虑。[3]疏导是建立在对对象的尊重上,而且贴近对象的实际需求,帮助疏导对象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或者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或者在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基本的心理学常识,学会观察、倾听、询问、分析,发现问题的症结,然后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及时疏导学生心理。

五、结语

高师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宗旨是“育人”,它不等同于工匠教育。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它也是一门“人学”。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发展疏离,它就会陷入人文关怀缺失的困境,最终也达不到促进人、发展人的目的。思想理论课教师应该努力完成从传统的“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不断努力强化内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反思和总结。当然,教师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思想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也不例外。研究高师院校思想理论课的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思想理论课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是全面贯彻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德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范式建构[J].高教探索,2010,(5):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