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品管圈护理论文

品管圈护理论文

时间:2022-10-08 23:33:48

品管圈护理论文

品管圈护理论文范文1

全体c20法则,80分以上为实施对策,但本圈希望有较高达标率,全体圈员决定60分以上为实施对策,共圈出10条对策,依据对策共性,合并为4条。根据这4个问题点逐步设计PDCA计划进行对策实施。重点从优化工作流程、加强法律意识培训、合理排班、互相监督等方面进行改善。

2结果

2.1有形成果改善值为23.1%,与改善前的8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目标达成率=108%,进步率=72.6%,有明显进步。

2.2无形成果用本圈圈员设计的评估问卷10分量表,从品管手法应用、责任感、沟通能力、团队精神、护理品质改善、积极性6个方面对无形成果进行评估,取得显著的无形成果。

3讨论

3.1保证医疗护理安全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目前,手术病人不断增加,连台时因忙于清点、整理、检查工作,常疏忽了护理记录的及时性。工作流程不合理,人员分工不清,因忙乱极易造成代签名、记录错误现象发生,从而引起差错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品管圈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原因分析,找出最根本原因,针对要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通过效果确认、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规范了手术护理记录的工作程序,有效规避了医疗风险。

3.2提高手术护理记录单病历质量强化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的法规条例,进行案例分析及手术护理记录单书写规范化培训。实施中通过交班、检查、考核等形式反复强化手术护理记录单书写的内容与要求,保证护士的执行力。改善前文书不规范发生率为84.4%,改善后为23.1%,此次品管圈活动取得明显效果。

3.3促进标准化的建立将手术护理记录流程列入科室质量管理体系,纳入洁净手术部护士各班岗位职责与护士量化考核细则中,从而形成标准化作业规则,护士长以此为依据对全体护士进行检查、监督、评价,通过项目标准化而达到巩固成果和持续改进。

3.4提高护士团队精神及综合能力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但提高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与安全意识,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更能发扬团队精神并带来工作满足感。同时圈员们还学会使用品管工具来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科研思维能力,运用统计方法和图表有效地分析并解决问题。

品管圈护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神经外科;新入科护士;护理文书;记录质量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to raise the new division of neurosurgery nurses the role of the quality of nursing records and its influence,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nursing papers and materials, summarizes the effective conclusion.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selecting a hospital neurosurgery since 2013 new nurses 20, according to the time sequence, nursing medical records can be divided into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before, namely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activity, the research team, comparing two phases of the same nurses the quality records of nursing documents. Results: the team record nursing document quality is very good, LaShiLv was 97.34%, the observation record in detail, the medicine nursing related performance consistent with real patient extremely, the situation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75.44%, and record more loopholes, is not very consistent with the real condition,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to exercise the new division of neurosurgery nurses nursing documents writing experience and ability are of great help, can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ursing records departmen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Neurosurgery; New families and nurses; Nursing documents; Record the quality

品管圈也称“质量管理小组”,它是指在医疗护理机制中,围绕医院拟定的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及指标,以改进质量和降低消耗为原则,组织起来的活动团队[1]。品管圈活动在我国医院工作机制中的应用时间并不长,自2013年开始,我院便开始引入品管圈活动机制,专门针对神经外科新入科护士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遗漏不足、内容不真实等问题,展开的工作改革活动,收到了显著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某院2013年开始神经外科新入科护士20名,检索他们在工作期间针对于看护的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病历,根据时间顺序,将护理病历资料分为品管圈活动之前,即对照组,护理文书记录78份,活动之后,即研究组,护理文书102份。

1.2研究方法

把神经外科新入科的20名护士所写的护理文书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同位护士在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品管圈活动的方式和规则如下:

首先,针对神经外科科室的护士组成立品管圈,推选圈长,圈长由护士长、护龄长有经验的护士担任,把神经外科新入科的20名护士全部纳入品管圈,作为种子圈,对其进行专业培训[2]。

其次,对新入科的20名护士进行集中培训,内容有:①向其发放护理文书的写作规范及标准手册,并熟悉有关护理文书法律责任的文献资料和法律法规,以从态度上端正护理文书书写的态度,使他们拥有正确的法律意识,面对护理文书记录工作;②监督、观察每位新入科护士的护理工作态度及表现,向他们看护的患者及家属询问护士的服务表现,再对照护理文书中的记录内容,对比评价护士存在哪些态度及能力问题,及时纠正、整理;③定期组织学术交流,对品管圈的活动要求和目标任务展开细致的分工和讨论,根据具体的病案实例,讨论品管圈下一阶段的工作细则,同时围绕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类型患者的护理文书记录基础要求,出示模板,以便其他护士竞相效仿[3]。

最后,关注品管圈活动在护士护理文书记录表现的影响作用,如:重点护理问题的记录落实率、用药后观察记录落实率、护理记录内容与病情的相符性,品管圈圈长负责记录每位新入科护士的护理文书记录表现,并把相关护理文书资料复印、收编,作为最终评价依据[4]。如果在护理文书质量检查中发现问题,圈长必须马上与书写该护理文书的护士进行详细沟通,指出他在工作中存在的意识、思想,亦或是专业能力上的问题,拟定对策,给出建议,以有效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加强质量监控保证护理记录的质量。

经过品管圈活动之后,对比神经外科20名新入科护士在护理文书记录质量方面的差异变化,总结品管圈活动的应用价值。

1.3评价标准

对收集到的180份护理文书(研究组102份、对照组78分)护理文书进行统一的质量评估,标准为:护理文书的格式内容是否正确、标准,如: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等类型文书的书写差异是否体现了出来;护理文书中所呈现的内容是否与现实护理工作表现相符,与患者其他病案资料做对比,以及询问患者主治医生等;考核调查护士对护理文书记录方面的认知及了解程度,总分100分,记录考核分数,与上述了解情况,统一评价得出结论[5]。①优秀:X≥90分;②良好:80分≤X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研究组记录护理文书质量非常好,落实率为97.34%,用药后观察记录详细、护理相关表现与患者现实病情极为相符,各项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75.44%,记录漏洞多、与现实病情不是很相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护理文书记录质量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

3 讨论

本组研究证明,品管圈活动对神经外科新入科护士护理文书记录质量的影响是显著且有利的,它的应用价值很高。本文所选择的20名神经外科新入科护士,都是刚入科室工作不到1年的护士,他们在护理文书书写方面的经验、能力,甚至于法律意识和职业思想都相对薄弱、不正规。护理文书书写经常会出现一些格式错误、内容漏洞,甚至于严重不符合病案现实,导致不良事件的产生。对照组中78份护理文书中,仅有54份完全合格,其余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相比之下,经品管圈活动后,研究组多获得的102份护理文书,质量水平普遍都非常高,完全合格99份,仅有3份护理文书不合格,且问题都比较小。可见,品管圈活动在提升护士护理文书质量方面的应用影响是很大的,之所以有这样的优势。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品管圈活动能够针对神经外科患者的疾病表现,给予新入科护士最符合护理工作真实情况的建议和指导,便于护士理解,并将学到的内容运用到真实的记录工作中,不像一般新入科护士护理文书工作培训,只针对基础性的知识内容展开培训,无法让护士更加深刻理解到护理文书书写的类型差异和实践影响[6]。

总而言之,未来几年,品管圈活动在医院工作机制中的普及范围会越来越大,它的应用价值也会被深层次的挖掘展现出来,对于本次对神经外科新入科护士护理文书记录质量的研究,是临床工作资料最有价值的积累与丰富,应当多开展、多普及。

参考文献:

[1] 汤玉琴. 品管圈活动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21):97-100.

[2]吴志萍.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护士护理评估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9(102):114-115.

[3]张群花,严小芳.品管圈在提高神经外科低年资护士吸痰有效性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4,11(122):3466-3467.

[4]刘利,李灵,李晗.品管圈活动对眼科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10(106):286-288.

品管圈护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 临床护理; 人性化服务; 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3-0111-01

品管圈(简称QCC),是指小组是指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组成一个团队,按照一定的程序,围绕医院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解决问题,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1]。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于各类服务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不再是仅为患者打针、发药,更是一种服务,一种“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理念。为了更好地分析评价品管圈活动用于临床护理人性化服务的效果,本文选取本院在2011年1-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服务满意度、护士综合素质、人性化护理服务病区的护理质量的效果做评价分析。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中,包括女32例,男28例,年龄19~60岁,平均(35.5±8.6)岁,患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包括:发热、胸痛、便秘以及消化道出血、头晕、呼吸急促等。住院时间均≥15 d。临床护理中的护士有140名,年龄21~48岁,平均(26.5±7.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100名,中专学历40名;护士的工龄在2~22年。

1.2 方法

首先,对在本院选取的2011年1-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患者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反应情况以及患者对临床中护理中人性化服务的效果评价,通过患者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评分,来分析品管圈活动实施的效果以及质量;其次,综合患者的反应情况以及评价对各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最后,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对品管圈活动用于临床护理人性化服务的效果归纳总结,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护士综合素质,改善患者满意度情况。

2 结果

患者对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满意度由80.00%上升到了98.33%,见表1。临床护理中,品管圈活动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对本院140名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人性化护理服务病区的护理质量进行调查发现,护士综合素质从91.7%提高到96.5%;人性化护理服务病区护理质量由90.5%提高至98.7%。

表1 患者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满意度统计

时间 对服务满意人数(例) 满意度(%)

品管圈活动前(n=60) 48 80.00

品管圈活动后(n=60) 59 98.33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病区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人性化护理服务病区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提高病区护士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意识和工作积极性[2-3],“以人为本”是临床护理管理的基本原则,无论是传统的护理管理制度还是人性化护理管理制度,都是以调动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临床护理人性化服务有效地融洽了护患关系,避免了临床护理中的缺陷。有调查显示:临床护理中的人性化服务,能够降低医院风险事件、差错、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是临床值得推广的办法[4]。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用于临床人性化服务的效果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患者需求,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护士自身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徐海鸥.QCC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5(12):121-128.

[2]王秀芳.品管圈活动对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12):1089-1090.

[3]袁琦,黄燕.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管理理论水平[J].护理研究,2010,24(7A):1761-1762.

品管圈护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品管圈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164-01

品管圈为一种全员参与的工作方法,立足于尊重人性角度,运用愉快、轻松的管理方式,有效改善工作场所,提升护理质量[1]。笔者对我院产科实施的品管圈活动的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共有30名护理人员,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3.3±1.7)岁;职称:10名护士,5名护师,14名主管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工作年限:8名1~5年,6名5~10年,9名11~20年,7名20年以上;学历:3名中专,12名大专,15名本科。本组研究孕产妇共500人。

1.2 方法

1.2.1 建立品管圈小组 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品管圈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品管圈的特点、原则、方法等,使护理人员熟悉品管圈的应用;然后建立品管圈小组,将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十人,主要包括孕产妇护理品管圈、新生儿护理品管圈和健康教育品管圈。

1.2.2 品管圈活动 ①孕产妇护理品管圈:制定严格的巡视制度,有效解决孕产妇在医院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护士、助产士在待产过程中及时将患者情况告知主治医生,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注重患者隐私,由于孕产妇情况比较特殊,避免随意将产妇躯体暴露出来,如有需要,护士和助产士要和孕产妇及家属加强沟通,有效防止侵犯患者隐私权[2]。②新生儿护理品管圈:由于新生儿易出现胸牌、手圈脱落的情况,因此,要集中讨论整改措施,讨论结果表明,发生风险缺陷的关键原因在于孕产妇和家属不够重视手圈、胸牌,护士没有系紧手圈等,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整改方案:第一,将存在的情况告知医院采购科,购买质量好的手圈、胸牌;第二,对护士进行集中培训,培养其运用标准、规范的手法将胸牌、手圈系到新生儿手部;第三,嘱咐孕产妇、家属平时多加注意新生儿的手圈和胸牌,避免发生脱落。

1.2.3 健康教育品管圈护理 加强产科的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措施:①制定健康路径表:护理人员通过运用查阅资料、专家指导等方式,为产科孕产妇编写出健康教育资料,将其交到护理部门,经护理部负责人员审定后,编制为健康教育路径表;②有计划性的对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确保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健康教育路径的内容和方法;另外,注意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③为孕产妇讲解健康教育路径表中的内容、作用,取得孕产妇的配合;责任护士严格根据路径表要求,对孕产妇和家属进行分期、分段以及计划性的教育和评价[3]。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4] 对实施前后的新生儿护理缺陷发生率、知识掌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其中,新生儿护理缺陷主要指的是胸牌、手圈丢失等;孕产妇知识掌握率以超过80%为基准;护理满意度将孕产妇填写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为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的新生儿护理缺陷率对比 实施后,新生儿护理缺陷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

2.2 实施前、后的知识掌握率和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施后,知识掌握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

3 讨论

产科是医院中的高风险科室,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发生护理纠纷、医疗事故等。因此,为有效降低风险率,保证医疗护理安全,需要有效加强产科风险管理。本组研究中,通过对我院产科护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通过建立新生儿护理、孕产妇护理、健康教育等品管圈小组,确保使科室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品管圈活动中,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进而推进管理,保证工作场所的规范化,进而不仅使工作人员获得成就感,而且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率[5]。结果表明,实施后,新生儿护理缺陷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

综上所述,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进行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孕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和知识掌握率,并能够降低护理缺陷率。

参考文献

[1]贾慧琴.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9):163-164.

[2]周美珍,吴秀芳,周春霞.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25-826.

[3]李凤琴.品质管理圈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4,14(6):265-266.

[4]闵丽华,温贤秀,李蓉,等.品质管理圈在妇产科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护理杂志,2014,1(4):69-72.

品管圈护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品管圈; 产妇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6-0079-02

doi:10.14033/ki.cfmr.2016.16.039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s,QCC)为品质质量持续改进小组,简称QCC小组,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团队[1]。近年来,品管圈活动逐渐被应用到医院护理工作的许多环节,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护理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教育。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一部分,贯穿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是检验整体护理效果和评价整体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3]。健康教育是“知、信、行”的统一,其中“知”是基础,因此,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可作为临床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之一[4]。优质护理要求健康教育覆盖率为100%,健康教育知晓率在95%以上。笔者所在科室于2014年3-10月开展以“提高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品管圈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室共有护理人员9人,均为女性,年龄24~42岁,平均31岁;职称: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5人;学历:本科6人,大专3人;护士长1人。

1.2 品管圈活动实施方法

1.2.1 圈组成及主题选定 护士长组织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全面学习品管圈相关理论知识和品管手法,科室购买相关书籍以供圈员学习,护理部举办品管圈相关讲座,并安排专家以便咨询。遵循自发自愿原则于2014年2月份组成QCC小组,圈员9人,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圈长1名由圈员推举产生。在第一次圈会上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提出众多备选圈名圈徽,再采用无记名投票法选定圈名圈徽。圈员先采用头脑风暴法根据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提出多项备选主题,然后采用优先次序矩阵法根据“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上级重视程度”4个方面,采用1、3、5打分标准取总分选取总分最高者,最终选定“提高产妇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为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

1.2.2 活动计划拟定 在第二次圈会上依据品管圈十大活动步骤和“5W”原则拟定出具体的活动计划甘特图。计划活动起止时间为2014年3-10月,3-4月为实施前,5-8月为实施中,9-10月为标准化与检讨改进。

1.2.3 现状把握 首先圈员根据本次活动主题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经过讨论,设计出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问卷,问卷包括12个项目。对出院当天产妇进行调查,每个项目均设有“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三种选项,分别予1、0.5、0分,每个项目满分1分,健康教育知晓率=问卷知识调查得分/问卷知识满分×100%,调查时间为2周。统计出健康教育知晓率的现况值为83.33%。将回答未得满分的题目汇总分析制作查检表、柏拉图,根据“80/20原则”确定改善重点为提高产妇婴儿抚触方法、黄疸观察、筛查内容的知晓率,改善重点值为78.75%。

1.2.4 目标设定及要因分析 圈员们依据1、3、5打分法得出圈能力为80.0%,根据公式“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计算得出目标值为93.85%。全体圈员运用鱼骨图并通过头脑风暴法从“孕产妇、护士、资料、方法和环境”五大方面分析为什么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低,查找出要因并进行真因验证,确定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真因为:资料内容简单、护士缺乏宣教技巧、无统一宣教流程,见图1。

1.2.5 对策拟定及实施 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提出备选对策方案,然后每一位圈员对每个对策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进行打分,8名圈员参加,总分120分,根据“80/20原则”,96分以上为可行对策,拟定对策一为制作内容详细、完整的健康教育台历,对策二为制订标准健康教育流程,对策三为进行相关护理查房。

1.2.5.1 制作内容详细、完整的健康教育台历 实施对策一前,本病区的健康教育资料内容简单,不够详细。根据改善重点结合本病区的特点,全体圈员讨论决定制作出一份内容完整、详细、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手册,并将健康教育手册创造性地设计成台历样式,以便于孕产妇及家属随时可以查阅。台历内容包括:出入院宣教、术后/产后当天宣教、产后第一天宣教、产后第二天宣教及产后第三天宣教等。并分别在产后第一天、第二天和第三天的宣教内容中重点介绍婴儿抚触方法、黄疸观察及筛查内容,在出院宣教内容中再次强化婴儿抚触方法、黄疸观察及筛查内容。台历编写制作完成后,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台历内容,规范宣教内容。入院时在每个病房的床头柜上放置一本健康教育台历,入院宣教时进行介绍,指导孕产妇及其家属经常翻阅,以后每日按照台历内容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

1.2.5.2 制订标准健康教育流程 改进前没有统一规范的健康教育流程,改进后制定标准健康教育流程:确定孕产妇的教育需求建立教育目标进行教育计划实施教育方法进行效果评价孕产妇掌握;若孕产妇未掌握,再次进行计划实施评价,直至孕产妇掌握[5]。

1.2.5.3 组织科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有关健康教育的护理工作查房 根据护士存在的问题定时组织病例讨论、护理查房;模拟住院场景,请健康宣教优秀的护士示范如何有效地宣教、与产妇沟通;根据存在的问题组织讲座、小讲课,圈员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弥补各自在健康教育上的不足。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结合临床实践,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的健康教育的能力。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从83.33%提高到93.96%,目标达成率=(93.96%-83.33%)/(93.85%-83.33%)×100%=101.05%。

2.2 无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结束后,每一位圈员对活动前后进行自我评分,每项最高5分,最低1分,结果显示全体圈员的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和谐度等均明显提高,见表1。

3 讨论

3.1 品管圈活动可提高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

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6]。如果产妇在住院期间受到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促进产妇尽快地康复,提高产妇及家属科学育儿的能力。由于护理人员、患者、资料等多种原因导致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低下,已成为临床上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开展整体护理所面临的一项挑战[7]。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所在科室开展了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使产妇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从83.33%提高到93.96%,目标达成率为101.05%,实现了品管圈活动与护理健康教育的完美结合,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3.2 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士解决问题能力

品管圈是由日本石川馨于1962年所创,在国内多被称为质量管理小组。品管圈是一种运用群体智慧、集体力量、团队精神的改进程序,是从尊重人性、以人为本出发,通过轻松愉悦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而提升护理品质[8]。品管圈改变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它是一种自下而上,强调人人参与的一种管理模式,它重视并鼓励每一个圈员的管理意识,不批评和惩罚任何一名圈员,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以往的被动执行变身为主动参与管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9]。在本期品管圈活动中,科室全体护理人员能够克服倒夜班、占用休息时间等困难,每次品管圈会议到会率均为100%,会上大家能够积极思考,运用头脑风暴法寻找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会后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设计出健康教育调查表,分析出真因所在后又创造性地制作出健康宣教台历放于醒目位置以便孕产妇随时翻阅,这是本次品管圈活动一项很重要的有形成果。并且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将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运用到健康教育中来,规范了健康教育流程,有效地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更学会了使用品管圈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本期品管圈活动过程中,笔者所在科室护理人员学会了众多的品管手法和品管工具如头脑风暴法、甘特图、鱼骨图、柏拉图等的绘制,大大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3.3 存在的不足

由于第一次开展品管圈活动,圈员对品管圈运作手法、工具使用欠熟练,以后应组织圈员加强学习。笔者所在科室最终选定的圈名为“爱婴圈”,圈名缺少创意。解析层面也不够深入,还需进一步进行解析,还需深入确认效果是否真正维持,计划性不够,下一轮品管圈主题未选定。开圈会占用休息时间,影响积极性和思维,部分轮转护士离开病区,考虑组圈时圈员不宜过多,少占用休息时间。

参考文献

[1]张幸国,王临润,刘勇.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8.

[2]蔡贤黎,王萍,徐健鸣,等.品管圈活动减少患者内镜等候时间[J].护理学杂志,2013,28(13):1-4.

[3]杜心平.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J].护理研究,2009,23(1):13-14.

[4]张振路,郑淑君,谢文,等.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实践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66-768.

[5]张锦玉.我国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护理杂志,2009,26(1A):32-33.

[6]田淳,杨辉.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9,23(6C):1610-1611.

[7]于水,顾岩,赵晓d,等.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589-4591.

[8]王爱娣.“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品质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73-74.

品管圈护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品管圈;留置尿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在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留置尿管可引起尿路感染、尿管脱出、疼痛、血尿、引流不畅等并发症。提高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我科在2015年8月~2016年2月开展第一期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选取2015年8月~11月在我病区留置尿管的325例病人为对照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2月在我病区留置尿管的325例病人为观察组。对活动前后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1.2.1培训与组圈 品管圈于2015年8月成立,由8名成员自愿加入,由护士长担任圈长,设7名圈员。通过投票法选定圈名、圈徽。圈名为"管管圈",寓意:"我们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留置尿管患者细致入微的健康教育,确保管管畅通,共享安全。"

1.2.2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1]及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急迫性、圈能力[1]确定"提高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1.2.3拟定活动计划 预估各步骤所需时间,确定活动计划表,由圈长控管活动进度。

1.2.4现状把握 ①通过小组讨论制定留置尿管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导尿管基本知识、留置尿管目的、适应症、自我护理知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五个项目(见表1)。②制定留置尿管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查检表。表格内容包括查检日期、患者床号、姓名、疾病诊断、未知晓原因及宣教内容。宣教内容包括导尿管基本知识、留置尿管目的、适应症、自我护理知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五个项目。每个项目均设有"不了解(0分)"、"基本了解(2分)"、"熟悉(4分)"三种选项,满分20分。由患者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前进行问答计分,得分≥18分为达标。2015年8月~11月,对我病区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查检,查检结果留置尿管患者共计325例,健康教育平均知晓率为70.8%。制成柏拉图,以找到改善重点。

1.2.5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品管小组经过讨论,根据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设定目标值为90.0%。

1.2.6解析 通过头脑风暴,找出原因,制作鱼骨图,并把要因重新查检,找出真因。总结出主要原因如下。①护士方面因素。?宣教不到位:护士评估能力差、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不足、用词专业化、一次性宣教。?管理者监督不力。?缺乏奖惩机制。②患者方面因素。?患者不配合:个别患者对于健康宣教的内容不重视。?患者接受能力低:年迈或年幼、意识未清醒或半清醒、生理或疾病因素、文化程度低等。③家属方面因素。?家属不配合:个别家属对于健康宣教的内容不重视。?家属接受能力低:年迈或年幼、文化程度低、家属表达能力差等。?家属更换频繁。

1.2.7对策拟定 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圈员之间进行讨论,针对真因制定对策;全体圈员就每一评价项目,依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等指标进行对策拟定。

1.2.8对策实施与检讨 ①减少护士方面因素的措施:宣教前认真评估;管理者规范宣教内容,将导尿管相关护理知识整理编印,装订成小册子,作为留置尿管患者专门的健康宣教资料;管理者加强督促,每周抽查一次健康教育落实情况;专业知识欠缺者,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并指定专人负责留置尿管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多次宣教。②减少患者方面因素的措施:宣教前认真评估;言语通俗,关心体贴患者,增加信任;责任护士针对不同的个体,灵活运用宣教方法,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分发宣教资料;多次宣教。③减少家属方面因素的措施:分发宣教资料;多次宣教。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病区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标准化流程 ①责任护士于留置尿管前一日、当日及留置尿管后1日,分别通过评估问卷,查检患者对留置尿管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②对未掌握的患者分析原因,找出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标准化健康教育。③评价患者留置尿管健康教育的效果。④多次宣教,健康宣教贯穿整个留置尿管期间。

3讨论

3.1品管圈活动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企业,品管圈活动在日本及美国等各大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2]。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医院管理领域,近几年已经逐渐被国内医院引入护理管理领域。我院于2012年把品管圈工具应用到护理管理中,并取得了较好效果。2013年我科"畅畅圈"在全国品管圈大赛中获得三等奖。护理人员有一定的参与管理意识和欲望,通过共同参与管理从而形成良好的上下一体统一的系统,护理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从基层而来有利于执行和提高效果[3]。通过品管圈活动,品质管理的概念已经深刻印在每个圈员心中,对它的理解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我们学习了各种品管手法,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此项活动不仅获得了有形成果-提高留置尿管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同时获得了许多无形成果,如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积极性,协调性等。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力量,寻找日常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个人价值得到体现,工作效率工作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从而也提高了患者、医院、员工等多方面的满意度。

3.2品管圈运用到医疗护理服务行业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4]。在未增加人力的情况下,对住院留置尿管患者的健康教育更专业、更规范、更系统,并制定了标准化的教育流程,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庭芳.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付文焕,王晓舜,施孝金,等.品管圈活动在药科制剂部门的应用与成效[J].中国药事,2009,23(10):91-94.

品管圈护理论文范文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普外科护理教学管理中的运用。方法选取我校的100名护理学生以及10名带教老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一个学期后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学生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品管圈可以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保证了为社会和医院输送优秀的人才,值得推广。

关键词:

品管圈;普外科;护理教学

0引言

什么叫品管圈?品管圈是指在工作中为了解决问题并提高工作的效率而成立的小组,主要有相同、相近或互补的人群自发组成的数人一圈的小团体,目的是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的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是一种较为活泼的品管形式[1]。我校承担着为社会和医院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但是在普外科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操作不规范、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等原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且理论与临床并不能很好的结合。因此,我校临床普外科护理教学管理中应用品管圈并由高年资教师带教,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我校的100名护理学生以及10名带教老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其中工作15年以上者6名,11-15年2名,5-10年2名。两组学生上学期成绩并无显著差异(P<0.05)。1.2成立品管圈小组。实验组由5名带教老师和50名学生共同组成品管圈小组,首先确定组名并设计圈徽。推选年资最高的2名带教老师作为组长和辅导员。活动主题为增强带教意识,提高带教质量。整个活动流程按照PDCA循环实施。具体为:P阶段:选定主题、拟定计划书、设定目标;D阶段:对策实施与检讨;C阶段:效果确认;A阶段:检讨改进。具体的方法(圈名、主题选定、现状调查)如在急性阑尾炎的讲解中,首先确定小组名为成长圈,圈徽设计为一双手捧着一颗嫩绿的小苗,意味着呵护学生茁壮成长。活动主题为增强带教意识,提升学生兴趣、在讲解完后总结经验与教训,通过课堂提问和小测验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总结完成后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改进。1.3分析影响因素。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以鱼骨图法找出影响因素。具体为:①带教老师影响因素:基础知识不扎实、操作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对带教工作不重视、缺乏相应的临床工作经验;②学生影响因素:对自己不够自信、主动学习意愿不足;接受能力较差。③硬件因素:多媒体设备不完善。1.4实施方法。针对以上分析出的影响因素采用“5WH”模式进行实施,即做什么,为什么做,谁来做,在哪儿做怎样做来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法[2]。1.4.1加强教师的知识培训:学校在假期组织带教老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并去相关医院进行见习培训,培训完成后由组长检查笔记的完成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考核。1.4.2规范操作流程:教师认真学习操作流程后督促学生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每个学期末对学生进行操作项目考核,并将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对于操作不熟练的学生有带教老师单独指导,通过此法提高操作技能[3]。1.4.3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对于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应当更加重视实际的临床教学。对于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刚开始不要给过于繁重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可以慢慢适应,增强信心。1.4.5讨论与总结:在模拟训练完成后进行有关的讨论,从而让学生可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掌握训练时首优、次优的护理问题排序原则,指导学生明确在抢救的过程中不同角色所承担的职责,从而找到最佳合作方法[4]。

2结果

2.1理论成绩考核。学期末进行理论成绩考核,内容为外科中常见的疾病以及相关知识,考核后发现,实验组平均分为85.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技能考核。学期末对学生开展技能考核,实验组平均分为94.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对学生的调查。经过研究后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从国内外的文献中可以看出,品管圈活动在护理教学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组会上,组员和组长在轻松愉快的分为中交谈,使得思考能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5]。从此次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和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在活动中组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工作的过程中建立的身后的友谊从而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对今后的工作也有着促进的作用。在此次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应用品管圈活动后学生的理论考核、技能考核等均有了显著的提高,说明品管圈活动可以使临床教学得到显著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和带教老师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使得学生在就业后的操作更加的规范和熟练,提升了学生的信心,增强了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优化我校的教学质量,保证了为社会和医院输送优秀人才的目标。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品管圈活动对普外科护理教学是十分有利的,今后可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各个科目的教学中。综上所述,通过对品管圈在普外科护理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分析中可以发现,品管圈活动可以显著提高教学的质量,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仍有熟练度不够、资料不全面等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改进,以期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董建芬.品管圈在双向考评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33):351-351.

[2]向泉.品管圈策略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5):217-218.

[3]孙竞楠,刘爱君.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7):1619-1619,1625.

[4]郭文,廖容,吴修建等.品管圈活动在耳鼻咽喉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3):59-62,67.

品管圈护理论文范文8

【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提高PCI术后护理完整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心血管内科目前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确定提高PCI术后护理的完整率为活动主题,按品管圈的十大步骤来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品管圈活动后,PCI术后护理完整率由原来的70.2%上升到97.8%。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调动科内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相互间的沟通合作,加强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PCI术后护理完整率,最终提升病人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PCI;术后护理;完整率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缩写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开展了以“护心圈”为圈名,以“提高PCI术后护理完整率”为主题的QCC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活动报告如下:

1基本资料

我院为一家三级乙类综合性教学医院,2010年3月正式开始QCC活动,各科护士均为自愿踊跃参加,在QCC开展前曾先后多次请了台湾康程医院管理的老师来院培训相关知识,第一、二期QCC活动开展中康程老师也予以相应指导,本次活动为心血管内科第三期活动。圈名:护心圈,圈长1名,辅导员1名,圈员6名,经头脑风暴法选定活动主题:提高PCI术后护理的完整率。

2活动过程

2.1组圈:大家在学习品管圈的相关知识后自动自发地组圈来参加品管活动,并在小组中选出一名圈长,辅导员由院部指定品管圈资深人员来担任,每次会议均参加协助指导。

2.2选定主题:通过护理质量检查反馈、和医生讨论及圈员头脑风暴法,提出须改进的问题:减少护士拖班时间,提高体温单的完整率,提高病房整洁度,提高PCI术后护理完整率,最后根据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上级政策选定主题:提高PCI术后护理完整率。并定义PCI术后病人护理完整率是指PCI术后6小时内各项护理措施到位。其计算方式=完整项目数累加/每个项目×病例数。

2.3活动计划拟订:活动期间为2011年9月至 2012 年 4 月,小组暂定为2周一次会议,绘制甘特图,同时列出会议主持人和记录人。

2.4现况把握:绘制PCI术后护理流程图,查检12.9-12.29日25位PCI术后病人的护理情况,每个病人查检11项护理内容,总共275项,其中完整项目数193项,计算出改善前完整率为70.2%。针对82项不完整内容,通过运用柏拉图描绘并根据八二原则呈现出改善重点为90.30%,具体项目分别为:手臂肿胀程度未测量,饮水量及小便次数未记录,疼痛未评分。

2.5目标设定:根据圈能力和改善重点,目标值设定:在2012年4月底前,将PCI术后护理完整率从70.2%上升到90.0%。

2.6解析:对柏拉图中的三项主要问题从人员、设备、流程、其他四项进行了解析,经圈员讨论,选出7个主要要因,分别为:无测量标尺、无测量时间和测量方法、护士未培训、护士宣教不够、护士不了解碘剂、疼痛评分工具不统一、未规定评估时间。

2.7对策拟定与实施

2.7.1为何不测量前臂周长的措施:

2.7.1.1科内每辆护理车上放置标尺。

2.7.1.2规定具体测量前臂周长时间为术前、术毕返回时、术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和4小时。要求测量部位为桡骨茎突到肘关节的零点、1/3处、2/3处,测量时标尺放置在标记的下方。

2.7.1.3以上相关知识全科培训。

2.7.2护士不关注饮水量和尿量的措施

2.7.2.1全科护士学习碘剂说明书,将碘剂说明书放入科内《学习资料》中。

2.7.2.2查相关文献,全科护士学习相关造影剂肾病的预防知识。

2.7.2.3增加PCI术的宣教内容,科内每个护士学习,并在每个病人手术之前常规宣教,以加强病人的了解和依从性。

2.7.2.4护士长不定期对科内护士进行口头提问,以巩固相关知识。

2.7.3护士未对病人进行疼痛评分的措施

2.7.3.1全科护士统一进行Me-Gill疼痛评分法学习,并将其内容贴在每辆护理车上。

2.7.3.2规定术后4小时内每小时评估疼痛一次。

2.8效果确认

2.8.1有形成果

2.8.1.1改善中查检2012年2月9日-2012年3月13日相同25位病人其PCI术后护理完整率为97.5%,改善后查检2012年3月15日-2012年4月5日25位病人其PCI术后护理完整率为97.8%。

2.8.1.2全科护士PCI手术护理知识考核成绩由改善前的平均分52分上升到改善后的98分。

2.8.2无形成果

各圈员在积极性、责任心、沟通配合、解决问题能力、品管经验、团队凝聚力等方面在此次品管圈活动结束后均有了明显提升。平均提升1.4分。

3讨论

3.1品管圈有效提高PCI术后护理完整率,提高病人舒适度和满意度:随着心内科介入手术的开展,PCI手术病人越来越多,在冠状动脉介入领域,造影剂肾病已成为继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之后心血管医师所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1],而且由于术中的反复穿刺和抗凝治疗等原因,术后穿刺点易出血形成血肿和假性动脉瘘[2]。为了降低PCI术后病人的并发症和提高其舒适度,提高PCI术后护理完整率就成了心血管内科安全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圈员们自己寻找原因并分析,拟定对策并实施,从而提高了PCI术后护理完整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3.2品管圈有效地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凝聚力:品管圈强调的是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管理权[3],在品管圈的每个步骤中,要求充分发挥每个圈员的创造思维能力,要求圈员自己去寻找问题并分析问题原因,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对策并实施,因对策为自己所拟定故执行力度高,效果明显。整个过程中强调的是参与度和沟通协作,在提升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品质管理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侯湘岭 刘慧 王伟红等 不同水化方法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05卷13期:3968-3970.

品管圈护理论文范文9

关键词:品管圈;消化肿瘤外科;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日本石川专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也称为质量管理小组,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1-2]。近年来,品管圈活动广泛开展于国内医疗行业,在医院管理、疾病诊疗及护理工作中均取得显著效果,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益、提高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我科室是医院优质护理病房,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医护理操作,提高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于2013年07月~12月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提高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中,效果满意,现将实施效果报告如下。

1品管圈活动方法

1.1成立品管圈组织 品管圈小组由7名护士自愿组成,通过投票选举出圈长1名,负责主持整个活动的各项相关工作。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负责督促小组活动按计划进行,并对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指导。设小组秘书1名,负责小组活动会议记录及资料总结。设小组物品管理员1名,负责管理和及时补充操作所需耗材。品管圈活动历时个5个月(2013年7月~11月),活动1次/月。第1个月组圈,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第2个月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解析,对策拟定;第3~4个月对策实施;第5个月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最后进行资料整理与发表。

1.2确定品管圈主题 召开品管圈圈员会议,集体讨论,确定圈名为“向日葵圈”,喻指“向上,向阳,向着希望”,同时确定圈徽图案。经全体圈员的努力,挖掘我科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圈能力,通过头脑风暴选定其中一个,最后将"向日葵圈"的主题确定为"提高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此主题一直是科室质量控制的薄弱点,它符合中医院关于落实中医护理技能的要求,并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对医疗的多样化需求。

1.3现状把握、目标设定 按品管圈方法给出的公式计算出目标值[3],即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经调查,2013年1月~6月科室每月应完成中医技能40例,实际每月完成中医技能32例,月均完成总中医技能率为81%,缺陷率为19%;每月应完成中医项目4项,实际每月完成中医项目2项,月均完成中医项目率为63%,缺陷率为37% ;根据圈员综合水平,结合科内实际情况,将圈能力拟定为80% ;根据调查结果,改善重点为护士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及护患沟通,占80%。故月完成总中医技能目标值=100%-(19%-19%×80%×80%)=93%;月完成中医项目目标值=100%-(37%-37%×80%×80%)=87%。

1.4要因分析 全体圈员采取头脑风暴法分析中医护理技能完成率低的各种可能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绘制鱼骨图[4],见图1。

1.5对策拟定与实施 对策拟定:针对以上3类中医护理技能完成率低的主要原因,采取头脑风暴法制定一下对策。①每周对全体护士进行中医知识及技能培训,及时反馈效果;操作中遇见问题,QCC小组成员要及时解决;对西医院校毕业人员,QCC小组成员"一对一帮扶";每月开展中医护理查房、业务学习并考核记录。②查阅文献资料,用辩证的方法获取专科适宜操作项目;科研项目的临床验证:?耳穴贴压结合时间疗法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研究。?按揉背腧穴对化疗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影响。?胃癌围手术期中医临床护理方案优化研究。?国家重点专科胃癌围化疗期护理方案临床验证;制定专科中医适宜护理技术材料。③与后勤处、采购办、药剂科沟通协调,已解决大部分物品材料的申领工作。④护士长充分授权普查人员,每月上、中、下3旬分别对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公布;将中医技能执行率,列入科室绩效考核方案。⑤根据患者需要,制定简单易懂的中医技能宣传册;护士加强宣传。

2结果

2.1开展QCC活动的有形成果 通过"向日葵圈"活动,中医护理操作完成率由81%升至325%(目标设定为150%);中医项目完成率由63%升至150%(目标设定为100%)。

2.2开展QCC活动的无形成果 活动前后,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凝聚力、责任心、积极性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见图2。

3讨论

品管圈活动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发挥基层员工无限的脑力资源提出改善创意,提高品质意识、问题意识以及改善意识,使工作更到位,工作品质更高,改善现场问题的能力更高,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繁荣企业[5]。通过QCC活动来解决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低的问题,是全体圈员对新的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通过活动前后圈员的自我评价,圈员的七项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科室的中医专科小组成员配合品管圈小组检查、督促中医护理操作技能落实情况,针对问题持续改进。因此,实施QCC活动后,科室每月完成中医技能总数和中医项目总数均达到目标值,并远远超过目标值。由于我科室是首次开展品管圈活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集思广益、持续改善。

参考文献:

[1]万德森,朱建华,周志伟,等.造口康复治疗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2012-219.

[2]Ratliff,C.Early peristomai skin complications reportedby WOC nurses[J].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10,37(5):505-510.

[3]岑爱丽.品管圈活动在预防护士职业暴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8):93.

品管圈护理论文范文10

关键词:品管圈;降低;注射项目;缺失率

品管圈(QCC)始于20世纪,是统计方法和质量管理的一种结合。早年由日本运用于企业的管理模式,并收到了卓越的成效。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更成熟。由于其具有优异的动员力量、团结模式和分析方法,于是将其引进医疗事业[1]。我院内分泌科于 2013年 11月~2014年4月运用品管圈知识降低胰岛素注射项目缺失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数据收集与活动过程

1.1数据收集 通过查检表收集活动期间2013年11月~2014年4月胰岛素注射项目缺失率数据进行分析。

1.2活动过程

1.2.1组圈方法 根据自愿参与原则,成立品管圈组织。圈员9 名,平均工作年限6年,由年资高的护士担任圈长,负责组织策划圈内的活动,并对活动内容进行效果监控及时反馈调整方案,按组织匹配要求设有会议记录员、秘书、数据统计员等相关职责。设计个性化的圈徽、"丁丁圈" 圈名、组织文化理念等。

1.2.2分阶段进行活动 圈员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选出若干主题,根据综合评定结果,确定"降低胰岛素注射项目缺失率"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拟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表,按计划进度表开展工作。

1.2.3将成果标准化、绘制图表、制作课件进行成果汇报推广。

2 结果

2.1胰岛素注射项目缺失率明显降低 经过6个月的主题品管圈改进活动,胰岛素注射项目缺失率由改善前的周平均74例下降到改善后的周平均15例,改进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我们随机选择了235例胰岛素注射操作(要求与改善前一致),对发生缺失的重要原因:连续2次以上在同一部位注射、针头留置时间不正确、进针角度不正确、重复使用针头进行评价,对比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结果发现,采取多种形式降低胰岛素注射缺失率的措施效果明显,缺失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体会

品管圈活动开展发掘了护理人员的潜能,从另一方面展示了护士的才能,设计圈徽体现了护士对美学想象的创造力,绘制图表、制作课件展示了对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的灵活运用,体现了圈员的成就感[2],在圈会上,全体成员脑力激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畅所欲言,思考能力和创作能力得到激发[3],在活动中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协调能力彰显出80、90后的团队精神,培养了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各项能力均得到明显增强,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护理人员更加有自信心、责任心、善于运用品管工具进行护理工作的改进。与袁琦等[4]研究结果一致。本次品管圈活动,通过合理选题、调查分析、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措施,使胰岛素注射项目缺失率明显降低,规范了操作,将作业进行标准化,与患者建立了长远的客服联系,为优质护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瑞荣.品质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146.

[2]肖琼芳,黄英,蒋海英,等.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西部医学,2009,21(12):2189-2190.

品管圈护理论文范文11

摘 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动脉采血穿刺点血肿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组织、运用PDCA循环,针对活动前动脉采血穿刺点发生血肿进行原因分析,制作改良实用的止血带,制定标准的操作流程并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动脉采血穿刺点血肿发生率从活动前的20%下降到活动后的6.67%,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动脉采血穿刺点血肿的发生,提高了工作质量,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和信赖,保证了医疗安全。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 动脉采血 血肿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n reducing hematoma of arterial blood puncture point

Lin Zhenning Liu Huide

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Qinzhou City,Guangxi 535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n reducing hematoma of arterial puncture point.Methods:We set up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and apply PDCA circulation.The reasons for hematoma of arterial puncture point before the activity were analyzed.We make advanced and practical practical tourniquet,formulate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and organize the implementation.The effects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the occurrence rate of hematoma of arterial puncture point decreased from 20% to 6.67%.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family had been greatly improved.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reduce the hematoma of arterial puncture point largely,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rk,enhance team cohesion,improve satisfaction and trust of patient,ensure medical safety.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Artery sampling;Hematoma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本身和患者对护理工作都有着一定的期望,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护理效果往往达不到护士和患者所期望的水平。由于各种各样“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护理质量,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信心和满意度,容易导致医患和护患矛盾的发生。对于这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医务工作人员自己以及相关学者均研究了许多的解决办法,而品管圈活动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在临床工作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1]。品管圈(QCC)是指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由从事相近或互补工作的人员,通过自发的组织来形成一个较小的团体,然后在日常的工作中,由团体中的成员主动发现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然后大家集思广益,遵照一定的程序,使用品管七大手法(QC777手法)来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更加程序化和条理化[2]。在本科,对于减少动脉采血穿刺点血肿发生率的问题,采用了品管圈的办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由内科护理人员以自愿参与的形式成立QCC小组,小组成员共8名,设定圈名与圈徽,选定圈长、辅导员、秘书各1名。组圈前后均对圈员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考核,使每位圈员均熟练掌握品管圈活动的理念、程序和方法,掌握QC七大手法的使用技巧[3],品管圈活动实施周期4个月(2013年4月1日-2013年7月31日)。会议次数达15次,会议的形式有集中开会和建立Q群讨论等多种形式。选择头脑风暴法、PDCA循环模式、鱼骨图等作为品管工具[4]。

选题及理由:应用5M选题法[5](即力所能及、有效可查、需时适中、医院赏识、圈以自豪),采用5、3、1评分方法,选定“减少动脉穿刺点血肿或皮下出血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选题理由:①内科监护病房的危重患者绝大部分需要采集动脉血进行检验以指导治疗;②目前临床各科室没有统一的动脉加压止血带,动脉采血后在按压穿刺点的同时要处理血标本,有时候无法避免血肿的发生,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内科ICU 2013年4月共收治危重患者29人次,期间进行桡动脉采血总次数90次,血肿或皮下血肿发生次数18次。根据调查结果利用二八定律将动脉采血后发生血肿的原因绘制成柏拉图,见图1。可见制作加压止血工具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标设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把握圈能力状况,圈能力定位90%。设定动脉采血后血肿的发生降低为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累计百分比×圈能力)=6.3≈6。

拟定对策及实施:全体圈员利用头脑风暴形式根据可行性、效益性、经济性的原则,对可操作性的对策组织实施[6]:①制作实用有效的加压止血带;②制定标准的工作流程;③组织全科护士培训;④临床试用,不断改善;⑤规范化使用。

定期督导、调整改善措施:活动期间,运用PDCA循环定期开展对策的有效性和执行力的分析讨论会,评价活动效果,及时调整策略。全体圈员齐心协力,不断创新改良,最后制作出了简单实用的加压止血带,无形中圈员们的品管手法,创新能力、成就感以及凝集力都有明显的提升。加压工具的设计过程如图2示:沙袋 加压止血带调整后的加压止血带。

结 果

有形成果:经过一系列的对策实施,进行中期评估改良后期效果确认,分别对患者动脉采血点血肿发生进行数据查验。活动前(2013年4月)、活动后(2013年8月)患者动脉采血点的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0%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P=0.001),见表1。

无形成果:开展QC活动以来,全科护士的品质管理手法、工作积极性、凝聚力、改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7],增强了护士的成就感及创造力,在科室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见图3。

图3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无形效果比较

标准化:通过品管圈活动完善和制定了“动脉采血标准工作流程图”,并进行QCC编号,向全院病房推广使用,弥补了护理工作缺陷,确保了医疗安全。

讨 论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品管圈活动强调让圈员自发参与活动,使其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和管理权[8,9],并且尽可能的促使员工个性张扬和发挥潜能,为提高工作质量献计献策,增加成员间的沟通和协作,在互动中提高了成员的积极性、创造力、责任感和荣誉感,加强了团队精神。同时,护理人员对自身职业的满意度也在无形中提高了,从中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和意义。

品管圈活动能降低动脉采血点血肿发生率。临床护士在进行动脉采取、处理血标本的同时要按压采血点,操作难度大,操作不慎容易造成患者采血点血肿的发生,通过品管圈活动制作和使用有效的工具,逐渐形成标准化工作流程,减少了动脉采血点血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江淀淀,王自秀,刘剑梅,等.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J].蛇志,2013,25(2):124-126.

2 林瑞荣.品质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146.

3 张健林.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老年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满意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10):49-50.

4 徐群英.品管圈护理小组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2013.10(6):311-312

5 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学概论[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3:3.

6 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12):1103-1104.

7 陆晨英,马绽梅,陈俊凯,等.运用品管圈缩短门诊病人候诊时间[J].现代医院管理,2011,9(5):32-36.

品管圈护理论文范文12

关键词:品管圈;产妇;延迟率

Abstract:Objective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management tools in reducing puerpera's hospital discharge delay rate .Methods Setting up a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activity group,according to the group's steps,analyzing the cause of the puerpera's hospital discharge delay rate,and pointedly to plan and implement.Results To use this QCC activity,it's more convenient for nurse to give puerpera a treatment of the hospital discharge day,and their discharging guide.It can also help maternal dependents complete the discharging formalities more simply.It makes puerpera's hospital discharge delay rate from 54.88% to 13.33%.Conclusion Using the QCC can reduce the puerpera's hospital discharge delay rate availably,improving the puerperas and dependents' satisfacation.For nurse,they increased their ability of ward management,observ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initiatively.What's more,it strengthens our nurses the sense of the professional achievement.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Puerpera;Delay rate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一种高效的品质管理形式,它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人员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或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2013年我院护理部开始在全院推行品管圈活动,目的是调动临床一线护士对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形成自下而上的管理,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我科于2013年7月~12月开展了以"降低产妇离院延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目的在于制定科学合理实用的产妇出院流程,提高出院及入科患者满意度,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是一所地市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我科是以收治产科生产后和普外科为主的综合性特需病房,病房不设加床,根据每天出院人数决定收治患者个数。患者仍由原科室医生主管,科室设一名外科住院总和一名产科住院总处理患者临时问题。我科规定出院患者每天上午11点前离开病房,而较多产妇均不能在规定时间内离院。经常出现出院产妇还没有离开病房,新订床患者手术后已送到了病房,造成暂时无床位的现象,容易引起双方患者都不满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3年7月成立"拉手圈",由1名副主任护师,4名护师,4名护士共9名护理人员组成。

2 品管圈活动实施步骤及方法

2.1 成立品管圈小组并选定主题 成立品管圈小组,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圈长1名,秘书1名,圈员中本科学历4名,大专学历5名。圈长带领小组成员通过学习培训,掌握品管圈相关知识,经过两轮投票结果,确定圈名为"拉手圈"。圈长组织1次/w圈活动,活动时间不超过1h/次。利用头脑风暴法[2]结合科室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提出需要改善的问题,按照评价法的评分标准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和达成性进行评分,最终确定总分最高者"降低产妇离院延迟率"为本次活动改善的主题。

2.2活动计划拟定 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制定包括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况把握、目标设定、问题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效果设定、标准化、检讨改进、成果发表的活动时间,拟定活动实施周期为2013年7月1日~12月27日。明确各圈员分工,并绘制甘特图。

2.3 现状把握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产妇延迟离院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查阅资料,制定了调查表,随机对出院的82名产妇进行了现状调查,延迟率为54.88%。对延迟离院发生原因进行归纳、统计,通过绘制柏拉图发现:不知道出院流程、产妇治疗时间长、确定出院人员名单晚为延迟离院的前三位原因占62.25% 。根据二八定律,改善出院流程加强宣教、提前进行治疗、医生提前查房确定出院产妇名单为本次品管圈活动改善重点。

2.6 对策拟定与实施 全体圈员针对上述要因,经过脑力激荡,就圈能力、可行性、经济性进行评价,根据评分结果确定对策[3]。

2.6.1 针对产妇及家属对出院流程不熟悉的对策 制作浅显易懂的出院须知手册交与产妇,以供阅读;在出院前及当天多次进行出院宣教;请家属指派办理出院手续的人员,对其进行专人讲解。

2.6.2 针对治疗不及时等候洗宝宝时间过长 提前告知产妇治疗时间,使其提前做好准备;合理调配治疗仪器,优先治疗出院产妇;给出院宝宝发放优先沐浴卡。

2.6.3 针对医生查房及开出院证不及时的对策与医生沟通,提前1d预计出院名单,提前做好出院宣教;若出院当天9:30医生仍未查房,责任护士应及时联系医生,尽快查房开具出院证。

2.6.4 针对未做好出院指导的对策 请高年资护师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讲解出院须知的方法和技巧;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护士进行出院宣教的情况进行抽查,将结果纳入业务绩效考核项目。

4 讨论

品管圈活动是小组成员自发组织的,通过团队合作,应用多种品质管理工具,遵循PDCA程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圈员在辅导员和圈长的指导下通过科学地运用品管工具发现问题,寻找要因,正确拟定对策并实施,以达到预期效果。国内许多文献报道,认为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4~7]。

4.1 本次活动降低了产妇离院延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针对产妇在办理出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品管圈活动小组应用品管手法,对相关流程进行了改善和优化,规范了整个出院流程,产妇离院延迟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4.2 本次活动提升了圈员的综合能力 本次活动严格按照品管圈十大步骤实施,在活动过程中,圈员自发参与、主动管理,积极寻找并讨论引起产妇延迟离院的原因,制定并实施改进方案,充分体现其自主性和决策性。在活动中,圈员的自身价值得以提高和体现[8]。

4.3 低年资护士通过培训,服务理念、沟通能力、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全体护士在工作中不断查找薄弱环节并加以改善,使自我提高、自我培养的意识不断增强。科室学习氛围、团队士气得以提升, 护理管理进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与实战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2.

[3]吴海英,韦雪虹,贾艳丽,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气动物流运送等待时间中的实践[J]. 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1):60-63.

[4]王惠琴. 应用品管圈减少护士护理站与病房的途中耗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12-15.

[5]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 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7-129.

[6]唐洪钦,赵丽,谭小云,等. 品管圈在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中的实践效果[J].杂志,2013,30(10):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