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

时间:2023-02-24 21:29:35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园林 高职 教学改革

0 引言

2002年、2004年和2005年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随着职业教育规模持续扩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逐渐深化。本文拟就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设计与实现提出建设性意见。

1 职业目标设计

就业是职业教育的最大目标。园林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具备园林专业职业能力、符合用人单位需求、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园林市场需要、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毕业生为目标,并以此作为教学改革设计的基础。

1.1 职业目标分解 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工程造价、园林工程监理等,因此高职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可分解为园林景观设计员、二级建造师、园林工程造价员、园林工程监理员等。应针对各个培养目标的要求分别设计教学目标。

1.2 职业生涯设计 我国的执业考试对工作年限有严格的规定,学生必须在取得毕业证后从事一定时间的专业技术工作方能报考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园林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各职业标准和执业考试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手段使其确定职业兴趣、明确职业发展前景,为其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2 教学目标设计

2.1 确定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应根据园林专业职业培养目标,结合自身办学条件,确定一个或多个教学目标,并按照职业要求进行教学方案设计。以培养园林景观设计员为职业培养目标的院校,教学目标应按照园林景观设计员的要求,从业务接待、咨询和洽谈、现场勘测、规划和设计、模型制作以及设计协调等方面制定;以培养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人员为职业目标的院校,应从园林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园林建筑工程经济、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等方面制定。

2.2 基本教学目标与拓展教学目标 园林专业教学,须从园林专业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出发,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技能,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即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需指出的是,高职教育应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学生向更高层次专业技术能力发展的能力,拓展其专业发展空间,这是职业教育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高职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确定,应贯彻实现这两个教学目标。

3 教学计划设计

教学计划的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各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合理设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拓展技能三部分专业技能结构的课程类型和结构方式,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构形式,简化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操作技能教学。以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类为例:

3.1 基础技能课程 《园林景观工程制图与识图》、《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建设材料》、《园林工程测量与放线》、《Auto CAD》、《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应用》、《商务礼仪》等。

3.2 专业技能课程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建筑构造》、《园林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园林工程法规》、《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工程经济》等。

3.3 拓展技能课程 《中外园林史》、《园林美学》、《景观生态学》、《环境行为学》、《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工程监理》、《园林古建施工与修复技术》等。

4 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包括教师构成、硬件设施和外部环境三个主要组成。

4.1 教师构成设计 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具备“双高”,即高学历高职称,具有丰富的园林设计或工程管理等从业经验和教学经验。每一专业课程群类的教师构成应呈金字塔形,即“1名教授(高工)+2名讲师(工程师)+3名助教(助理工程师)+3~5名中高级技工”结构。

4.2 教学硬件设计 应逐渐取缔以讲台课桌为主的传统课堂,代之以“情境化教室+模块化实训室+综合实训场+专业资料室”完整的硬件配备,通过软件和硬件的优化组合,模拟园林工程(设计)真实情境和工作流程。

4.3 外部环境设计 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搭建良好的平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业务熟练程度,进一步实现“零距离”上岗。

5 教学过程设计

5.1 情境式教学 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摆脱枯燥的说教模式,使教学过程实用化、具象化、可操作化。

5.2 模块化教学 将传统章节式教学转变为可灵活分解组合的教学模块,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以案例的形式模拟园林业务流程的全过程,突出园林专业特点和职业特点。

5.3 综合化实训 园林专业综合性较强,因此应设置综合化实训作为教学活动的后续。实训课程应最大程度的再现工程实际,以园林工程项目部或园林设计团队的形式,在“专业教师+技工”教学团队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规定量的实训任务。实训任务应在设施完备的实训场地完成。

5.4 顶岗实习 对真实工作场景的模拟无法代替真实的工程实际,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对于学生将专业技能向职业技能转化的过程十分重要,对于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教学和管理,宜采用“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的共管模式。

6 教学考评设计

6.1 考评内容 教学考评应参考园林专业相关执业考试内容制定题库,题量与难度宜适度高于最低执业技术职称标准。

6.2 考评方式 实行考教分离、“案例分析设计+答辩”、“笔试考核+技能操作考核”、“学校考核+企业考评”多种考评方式相结合的考评方式,真实客观的反映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专业技能。

6.3 考评结果 对于考评结果的处理,一方面未通过考核的学生不予以毕业或推迟毕业,通过输送优秀合格的毕业生建立院校良好声誉;一方面根据考评结果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优化教学设计,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7 结语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应坚持专业化、技能化、规范化、服务化的改革方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设计学生的发展前景为改革目标,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园林专业综合性强,且各高职院校学科背景和办学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可根据自身办学思想和办学条件,确定教学培养目标,形成不同特色的办学模式和课程组合,适当调整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蒋小军.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学问题及解决办法[J].素质教育论坛.2008.(7).

[2]王云,张凯旋.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困境与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6).

[3]蓑茂寿太郎,李玉红.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关于造园学的研究机构[J].中国园林.2003.(10).19—22.

[4]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王竹,董芦笛.面向21世纪的建筑学教育体系架构与人才培养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1).29-32.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园林;本科教育;植物类课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3-0004-04

自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即以专业课程的形式陆续出现在近代高校中[1]。目前,全国已有220多个院校开设园林、风景园林及相关本科专业,每年招收各类型各层次风景园林学生超过50 000人,显示着中国风景园林教育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1]。风景园林的目标是“改善自然和人工环境的质量,建立和协调风景与建筑、基础设施的关联以及对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尊重等”[2],因此培养该专业人才的目标是“为人类和其他栖息者提供良好的生活质量”和“应用生态平衡的方法保证已建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等。当前形势下,探索改革中国现行园林教育体制,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时期的学科发展需要已刻不容缓,许多学者从课程改革、教学体系构建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改革探索[3-6]。

华南农业大学(下简称“华农”)自1985年起开设园林本科专业,是全国较早开设该专业的大学,经过30年的努力,学校园林专业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已位居全国前列;2014年新开设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是体现园林自然性、生命性、地方性最重要的要素之一[7],植物类课程也因此成为园林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及时了解他们对于专业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课题通过对华农在读和毕业的园林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植物类课程设置及教学组织的态度和看法;尝试结合园林植物的教学特点及园林专业的教学成功经验,对植物类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途径,同时为今后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从而使该类课程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贴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1园林专业学生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1.1问卷设计和数据采集

针对华农园林专业在校及毕业的学生2类不同群体,分别设计关于植物类课程在“课程设置与内容”“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考核”“课程安排”“教学成果”5个方面共20条选择题作为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09份(男生171份,女生238份),其中在校生224份(四年级63份,三年级90份,二年级71份,一年级80份),毕业学生105份(分别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类工作60.2%、管理类工作12.5%、施工类工作10.2%、预算与招投标工作17.1%)。

1.2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

在目前的《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植物学》《园林植物概论》5门植物类核心课程中,毕业学生赞成应为核心课程的分别占84%、77%、48%、42%和18%;其中作为双语课的《园林植物概论》所占比例最低,对学生来说可能学习难度较大,实用性不足。另一方面,有高达63%的学生赞成将《植物造景》设置为核心课程,显示其对综合应用植物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较大。大四和大三学生分别有40%、48%满意目前植物类课程的上课顺序。大四到大二的学生中,只有17%的同学认为课程内容无重复或不知道,显示多数学生认为个别植物类课程存在内容重复现象;同时,这三个年级的学生分别有25.4%、21.1%、38.0%认为《园林植物概论》与《植物学》组合是最为突出的“课程内容明显重复”,其次是《园林植物概论》与《园林树木学》组合,分别占19.0%、21.1%和15.5%。

在植物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期望的契合度方面,显示除大四学生有34%外,大三、大二学生中仅有16%和14%认为相契合,契合度偏低。明显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各年级学生在入学初对专业的定位、开学前对课程内容的猜想以及生活中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不同而造成的。课程内容与学生期望不符并不能说明课程本身存在问题,但会使其学习热情下降,厌倦、不满甚至排斥课程,滋生敷衍练习、逃课等影响学习效果的行为。

在大四、大三学生中,分别仅有10%、7%没有逃过植物类课程,而有46%、64%逃过1-3次课。在逃课次数最多的课程统计中,《园林植物概论》所占比例最大,大四、大三和大二学生分别为30%、21%和32%;其次是《植物学》,依次为24%、20%和17%。大二和大三学年是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或社会短期实践的黄金时期,因此持“有其他事情要办”为由而逃课的学生比例近半,分别为48%和50%。特别是大三的同学,此时没有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也没有毕业班的就业压力,比低年级学生有更多的欲望、精力和机会去参与课外实践,获取他们认为的课外知识和经验。同时,对校园生活的了解和熟悉也使大三学生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专业教育的敬畏,例如,大二学生有23%“觉得那堂课内容不学也行”、10%认为“内容太无聊不想听”,而大三学生在这两点理由上分别是19%和22%,大二学生在决定是否去上课时还会多考虑判断学习内容,但大三学生逃课更多是出于对课程本身的倦怠。

1.3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

植物类课程中,均按一定比例设置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而从问卷看,大四到大二的同学中仅有11%~16%认为各门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合适;高达37%的大二学生认为《园林植物概论》的比例不合适;21%的大四学生和28%的大三同学认为《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的比例不合适。这可能是因为这两门课所教授的知识远离学生日常接触面,除了实习课外,学生无法在生活中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感可看的实物。

问卷结果显示从大四到大三每个年级都有超过80%的同学认为要增大实践教学。对于如何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方面,大四到大二的同学中有49%~56%赞成在理论教学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有28%~40%认为要减少理论教学学时,这显示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对于理论与实践重要性的认识有反向变化的趋势,即理论重要性降低,实践重要性提升。实践及实习的上课环境相对轻松,在实物面前更有利于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因此比理论课更受学生欢迎。然而,实践教学的实施受到植物生长季节、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可通过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之余,多参加社会实践工作,把实践活动从课堂扩展到课外、校外,提升学习效果。

毕业学生分别有45%和56%认为植物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安排应根据“植物生长时序与季节”和“实践―理论―实践”的原则。教学实践把植物生长时序与季节考虑在内,可充分把握植物这种活标本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方式,既可在理论教学之前提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对植物有生动形象的初步印象,更容易地理解理论课中的教学内容,最后通过再次实践的检验,让理论内容更好地融合在实践当中。有学生在问卷中提出植物类课程的实践课多集中在期末,使实践课也成为填鸭式教育的问题值得思考。实践环节这样设置的初衷是希望通过高强度的实践学习,学生能加深理解和记忆。而分散实习是否效果更好?可以在日后的教学中尝试。

1.4课程考核与教学效果

植物类课程不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课程考核基本都是采用期末闭卷考的形式,考核方式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问卷结果显示,45%的毕业学生认为课程考核应着重于“基础理论的掌握”,其次才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贯通”。然而,在校学生中仅有19%的同学认为课程总评成绩可以真实反映学习情况,59%的同学觉得总评成绩与自己的预想有差距,但能接受。对于不能真实反映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所占比例太重”,从大四到大二分别占47.6%、61.1%和57.7%。在课程期末考试试题设置上,大三和大二学生中分别有29%、23%和27%、21%认为存在“客观题考察的知识点过于细小”和“主观题考察的知识点过泛,缺乏针对性”的问题。

问卷结果显示,四年级到二年级分别有87%、83%和73%的同学认为可以将植物类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设计实践,但有局限;仅3%、0%和3%认为能得心应手地应用。有些知识无处应用、有些知识不知在哪应用、有些知识不知何时要用、有些知识不知竟然能用、有些知识要用时才发现没学到等都可能是造成局限性的原因。其本质是不知这些在植物类课程中学到的东西该如何与设计联系。

68%的毕业学生认为“对于新招的从事园林植物方面工作的园林应届毕业生,能应付工作所需,但有局限”。“有局限”主要因“对植物生态习性不熟悉”和“对植物人文内涵缺乏了解”等,表明了对于园林工作者来说,扎实的植物基础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对植物更深层的了解和融会贯通的综合应用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2植物类课程整合与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2.1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设置的思考

教学计划对于人才培养具有指向性的作用。在编制教学计划时,要处理好植物类课程与设计类、工程类课程的关系,自然观、生命观的培养熏陶应落实在园林专业整个教育、各门课程的各个环节[7]。在进行园林专业培养计划修订时,不宜仅侧重在设计能力的培养方面,而应该继续保持我校在园林植物方面的传统优势,加强植物类课程的改革,加强学生在园林中应用植物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社会上形成竞争优势。

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环境等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点,客观上就要求与园林植物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都应该与这种动态变化相结合。因此,植物类课程设置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相互承接、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并主要与园林行业的有关实践相契合,同时兼顾学生升学与多方拓展知识面的需要。植物类课程共11门,其中必修课7门,选修课4门(表1)。植物类课程从第一个学期开始设置,让学生在接触园林专业之初,就认识到植物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植物类课程要贯穿于本科学习的每一个学期;良好的延续性,是学生从“生”到“熟”,再到“巧”所必不可少的环节。课题组认为,由于植物类课程彼此之间联系较多,故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方法、资源等应该统筹处理[7] ,编写相关指引,以解决课程衔接问题,使不同教师在讲授同一门课程时,都可以保证水平较一致,清楚所教授的课程在学生4年学业中的位置,把握讲授的重点,有效避免与其他课程的内容相重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2课程考核与学习效果的评价改革实践

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在课程总评成绩中通常分别占30%和70%,其中,期末成绩所占比例过大,与现行教学改革所提倡的学习过程评价相矛盾,因此把比例调整为平时成绩50%~60%和期末成绩40%~5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实习报告、课堂讨论、每周一花或物候观察等等细项,涵盖课程的学习过程。尝试改变期末考试试题的设置,添加一道综合性主观题,以参考与课程相对应的实际工作为主,按情景设置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考察学生应用知识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大题下以递进串联或平行并联的逻辑关系设若干小问题,每个小问题重点考查针对整个课程中某个重要章节里知识的运用而非罗列。这样的调整可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在这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投入和收获,避免随机性和投机取巧情况的发生。当然,这种分值比例调整是基于教师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了解的前提下,否则容易变成不公平不客观。

植物类课程作为一个体系,还可从以下四个能力指标去验收整体效果:1)识别与鉴定常用园林植物的能力;2)恰当应用植物材料进行园林规划设计的能力;3)完成园林植物栽植、养护管理实践操作的能力;4)实践调查、撰写报告的能力。根据这些指标对教学做出相应的改革并推广应用,打破以往农林本科院校园林植物类课程之间自成体系、脱节的关系,使得学生对园林植物类课程融会贯通,活学活用;革新园林植物类学科的综合评定考查方式,合理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践调研,撰写报告,从而使从事园林植物方面工作的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更全面,更适应社会的需要,获得社会的认可。

对于植物类课程的整合与创新将随着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古言之“教无定法”,但笔者认为,“定法”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其贯穿于课程始终的教学热情和专业素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能促进学生对课程及专业的热爱和自主学习。长期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刻地认识到,沟通与授课的技巧、课堂节奏的把握、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的频率和深度等都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探索的过程永无止境。当然,不同年龄的教师,授课的特点和风格会有所不同,年轻的师者,可能更多以热情打动学生,年长的师者,则更多以睿智和对学科理论的融会贯通和对专业的前瞻性吸引学生。

本文数据采集过程得到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教师、园林专业在校学生以及毕业校友的支持,谨表谢忱!

参考文献:

[1] 李雄,刘尧.中国风景园林教育30年回顾与展望[J]. 中国园林,2015,31(10):20-23.

[2] 高翅译.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风景园林教育[J]. 中国园林,2008,24(1):29.

[3] 丁绍刚. 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现状与教育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园林,2001,17(4):15-17.

[4] 高琦,杨西阁,王昊,等.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5):46-48.

[5] 李春梅. 21世纪园林专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园林,2001,17(4):13-14.

[6] 张璐,刘威,陈雅君,等.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生态学相关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4):62-65.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范文3

摘要:在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把培养学生的园林景观设计技能作为中心,从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构建、课程衔接以及完善实践教学等方面对玉林师范学院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和改革,着重突出对学生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期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切实提高园林专业的人才质量。

关键词:园林;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072-02

@林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对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和实际应用技能要求很高[1,2]。在国家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对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改革,不仅顺应历史潮流,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园林应用型人才,是园林专业教师所必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要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没有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行不通的。因此,对园林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一、玉林师范学院现行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玉林师范学院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有公共必修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公共体育等)、学科基础课(园林绘画、园林史、植物学、园林艺术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园林制图、园林测量学、园林生态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设计基础)、专业选修课(园林效果图3DS MAX、园林效果图Photoshop、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筑环境设计、园林工程概预算等)。虽然园林专业课程的涵盖了园林植物繁育与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内容,但整个课程体系中还存在亟需改进的一些问题。

1.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方向不够突出。目前,玉林师范学院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只设置了园林植物与园林规划两个方向,这与园林行业就业方向的人才需求相距甚远,不能完全满足园林行业的岗位需求。在实际的岗位需求中,园林行业不仅需要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繁育与养护方向的人才,还需要概预算、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因此,应根据实际的社会需要来突出专业的培养方向,让学生有更加明确的技能学习目标,让老师有更加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各学期课程安排不够合理,专业课程衔接不畅。在园林专业现有的课程安排中,有些专业课程的设置顺序比较混乱,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安排,使得有些课程前后衔接不畅。主要表现在有些专业基础课程开在了拓展课程之后;有的课程如植物学、园林花卉学与植物生长物候期不相吻合;第7学期课时安排较少,毕业设计没有及早布置,致使学生清闲,第8学期安排毕业设计与学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相冲突。

3.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偏低,实践体系不够完善。园林专业是一门注重实践,强调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学科。因此,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玉林师范学院现有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实践部分所占比例不到总学分的30%。因此,实践部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现行的实践课程体系中,仅有第5学期的综合性专业见习1次,第8学期的专业见习12周,以及第8学期的毕业论文12周。单个课程如植物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学、园林工程等课程的教学实习均未有设置,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二、改革措施

1.根据人才需求状况突出培养目标,增设专业培养方向。从毕业生就业去向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看,目前就业岗位多集中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绿地养护管理这几个方向,其中又以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的岗位为主。因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将培养目标修订为“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城市建设、园林、农林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城镇园林绿地、风景区、森林公园等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有较强的自主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在专业培养方向上,重新修订并设置了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管理三个方向,以满足社会对园林人才的需求。

2.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中心构建课程模块。从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不管是园林景观设计岗位还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位,这些岗位对园林人才最核心的能力要求其实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能力,即使是从事园林工程的毕业生也要具有扎实的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能力必须作为专业核心能力来培养。

在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重特色课程设置原则指导下,课程体系设置的总体框架是:以园林设计理论教学为龙头,构建以生态学为重点的园林设计理论课程模块;始终贯穿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条主线,构建以园林植物为重点的植物学课程模块和以园林美学为重点的园林艺术类课程模块;以实践技能培养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两大支撑,构建以园林设计与效果图表现为重点的技能培养课程模块和以表达、沟通、协调为重点的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模块;以园林综合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园林景观设计实践课程模块。

3.通过园林专业课程的整合和渗透,解决课程衔接问题。园林专业无论是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施工与管理类课程还是植物栽培养护类课程,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前后衔接都非常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次的调整中,将《园林史》从第2学期调整至第1学期,将《园林艺术原理》从第三学期调整至第2学期;将《园林测量学》从第3学期调整至第5学期,以便为第6学期的《园林工程》做好衔接;将《园林树木学》从第5学期调整至第4学期,以便能更好地与树木的物候期吻合,利于学生对园林树木的识别和掌握;将《园林工程概预算》从第7学期调整至第6学期,以便能更好地与《园林工程》课程互相渗透结合。

4.增加强化相关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完善实践体系。园林专业的教学实习分为单一课程实习和综合实习两个方面。单一课程教学实习主要是解决各单一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深化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理解和掌握;而综合性教学实习主要是解决各相关课程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全面理解掌握。为了提高实践课程的综合效果,采取以下相应措施:一是将相关课程的课内实验独立出来,单列成为一门实验课程,并适当增加实验学时;二是增加综合性教学实习的次数。原来的综合性教学实习仅有1次,对于学生来说,在没有见习基础的情况下突然进行大型的综合实习会让他们措手不及,不敢动手,也不会思考相关的专业问题。因此,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于第2学期和第4学期各增加了一次综合性教学实习,并将第7学期的综合实习调整到第6学期,加上第8学期的毕业实习,这样就可保证学生每年都能有综合性实习,并且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而循序渐进,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将有很大的帮助。三是适当增加教学实习的时间,由原来的2周增加到4周;对于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的比例达2∶1,专业见习达到4周,毕业实习达到24周。

三、小结

玉林师范学院园林专业经过5年的积累和探索,以社会对园林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特点逐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逐步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也需要不断完善[3]。我们会通过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导向,从教学和课程体系方面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切实提高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俊英,王刚,金煜,王楠.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2,(02):4-6.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范文4

风景园林专业简介

风景园林专业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设计学科,是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市政工程设计、动植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其宗旨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设计美好的室外生活环境。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文化景观与遗产保护设计、绿地公园规划设计、园林古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在校期间,学生可获得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及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绘画技法、制图方法、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规划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具有运用所学艺术理论、设计理论,进行风景园林艺术设计及表达、园林施工与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风景园林专业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主要就业单位包括园林局、设计院、苗圃、园林设计公司、旅游规划设计公司、风景旅游区、房地产公司、大中专院校教师以及其他建筑与环境工程、市政园林、公用事业、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的行业、部门机构。本科毕业生也可继续攻读园林、景观、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艺术专业类的硕士学位。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建筑、房地产、广告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建筑/建材/工程;

2 房地产;

3 广告;

4 环保;

5 农/林/牧/渔;

6 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7 其他行业;

8 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风景园林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政治信念坚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具备的能力:

(1) 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具有较高的图面表现能力、规划设计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2) 掌握观赏植物学、园林树木、花卉方面的知识,熟练运用园林植物进行植物造景;

(3) 熟悉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环境保护、城市绿化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5) 具有较宽广的相关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能力;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范文5

风景园林O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由于诸多教师是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教书,缺少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多是纸上谈兵,所以课程教学往往具有“重理论、轻实践”的色彩。现阶段来看,采取实践性和多维性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动手能力。但由于受到作业条框的限制和理论的约束,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一、风景园林工程教育教学

风景园林初步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中的一项必修课程。举例来说,某学院的风景园林工程总共有120个课时,分2个学期完成。按照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类型,依次从简单到复杂来完成相关园林规划学习工作。在总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需要不断缩短理论知识,增加课程实践内容,强化师生之间的课程探讨,从多个角度来学习风景园林初步课程。理论课程以《风景园林工程》为教材,实验课则主要培养学生回执施工图的能力。毕业后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学生,必须掌握好基础知识,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所学,将设计图纸转变为实物,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课程的主要目标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必须掌握好实用性与操作性技能。在教育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是其主要目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知识,进而提高其创新发展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要整合植物领域和艺术领域相关的知识,不断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要重点解决好“人与环境”的命题,进而有效解决“什么是设计”以及“为什么而设计”的问题。

三、在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中采用实践性和多维性教育教学方法

(一)实践性

首先,在教育组织方面进行分组教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教育教学需要有真实的设计环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成为设计者或评审者。在完成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方案汇报能力。同时,明确专业评审的基础过程,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分组教育教学模式,将每一个小组划分成2~3人,让小组成员既成为设计者,又成为评审者。在方案完成过程中,根据教育教学任务来自行设计方案流程并定期进行交流和汇报,重视对学生设计思维表达能力的培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总共分为三个层次:1.目标层;2.准则层;3.指标层。在准则层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体布局――Overall layout;2.景观空间――Landscape space;3.植物景观――Plant landscape;4.水系景观――River landscape;5.道路景观――Road landscape;6.景观构筑物――Landscape architecture.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景观要素设计,而应该也充分强调系统方面的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在功能方面和空间方面逐渐养成综合设计能力,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要重点解决好“人与环境”之间的重要课题,既要着力解决好“设计是什么”的问题,又要解决“怎样设计”的问题。某学院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行业发展中的实用性作为课程实践训练的重点,将理论知识充分融入到实践教育教学环节中。

(二)多维性

多维性,即采用多种试验方法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利来履行相应的社会职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维性安排实训课程,让学生适应其中的多维角色,继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在未来的职业规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基于此,产生职业期望。在现实的景观规划和设计项目中,存在各种不同的角色,各个角色可从不同的角度对相关项目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风景园林设计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点,所以风景园林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定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教师应按照课程的基本设计要求学生进行图文制作,例如,风景园林设计对公园的规划设计有具体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当地公园的人文特色及整个行业的整体需求,科学地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中,应适当引入实践性和多维性的概念,采用实践的和多维的教学方法,以有效解决教学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范文6

调查目的: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一直都是各个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了园林行业的人才需求特点,人才的能力要求,人才的素质要求等,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行业定位逐步清晰和具体起来,为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课程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提供了第一手宝贵资料和调整依据。使我系园林专业学生能够适应所学专业的人才职业需求,毕业后尽量进入职业角色,胜任岗位职责,更好的实现零距离就业。

调查内容:

园林行业岗位人群应具备的能力、现阶段从业人员的现状、湖南及周边省市园林及相关行业人才需求等。

调查方法: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资源搜集等

调查时间:

调查整理:王xx

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走访了湖南xx生态科技园、xx三雄园林公司、xx中青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xx世纪枫园林公司,发放了20份调查问卷,收回20份;与广东巨杨园艺公司、广东维生种苗公司、广东怡华园艺公司、上海棕榈园林公司、广东广和园艺公司、广东旺林园艺公司、广东鸿瑞园艺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或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电话访问;结合对网络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得出了以下结果:

1、园林行业技术人才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特别是园林科研、生产技术推广、苗木养护、绿化工程、工程管理、预算和规划的技术人才更为急需。

2、现阶段园林行业从业者特别是技术人员水平良莠不齐:兼职和跨行业技术人员占40%;本专业(中专或普通大专、本科毕业)真正接受过高职专业训练的人员占30%;而擅长苗木养护、工程管理和预算、规划的岗位型技术人才仅占10%。

3、年轻的从业者普遍存在实际操作能力欠缺的问题。

4、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不高。

5、应届毕业生就业率高,但是不稳定,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又爱又怕。

结果分析:

(一)随着城市建设加快步伐,在众多的城市改造、道路拓宽、广场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绿化景观设计,因而对此类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化及生态环境成为新追求,不仅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竞相打起了绿化牌、景观牌、生态环境牌,甚至一些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使之既要与城市环境协调,又要让员工和客户舒畅。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由于园林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园林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逐渐规范化,园林工程实行公开招标,园林公司要想拿到工程,企业在具备资质的情况下,拥有多名复合型的园林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园林工程的竞争背后,实际上是园林人才的竞争。

园林学是一门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人文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涵盖面极其广泛,几乎包括了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农学、林学、美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大部分内容,从业者对某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及运用程度因人而异。由于工程管理、预决算、规划设计等内容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更高,这几个方面的人才必然相对紧缺。

(二)我国园林行业历史悠久,但真正以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确是1951年,他又是年轻的。在这之前,早一辈的园林工作者多是通过相关经验积累,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所以出现了兼职和跨行业技术人员众多的现象。园林专业起步不久,社会影响不大,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园林还被农学二字掩盖,在人人都想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的现实下,选择本专业的人并不多,现在还有不少的人这么认为。

一个合格的园林人才要同时具备植物环境生态,建筑规划设计、艺术美学欣赏能力,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是根据自己的办学优势侧重于以上三种能力的其中之一或之二,缺乏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工科院校的园林专业往往是在建筑学专业基础上向园林方向的适当偏移; 毕业生对植物知识了解不够;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的毕业生侧重于园林绿化,缺乏建筑设计能力;综合性大学的园林专业则偏重于区域规划或是对景观地理学的深化和延伸;艺术院校毕业生更偏重于视觉的感受,对园林的工程技术知识了解甚少,所以目前许多园林专业人才相关知识欠缺,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造成了我国园林工程实践上的很多混乱。而且,大多数学校都有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那么,擅长苗木养护、工程管理和预算、规划的岗位型技术人才缺乏也就是很容易理解的了。

网络数据仅仅只能作为参考,根据从事工作性质的不同,工作年限及能力的不同,薪资水平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不可否认,很多的毕业生都是十分优秀而且具有活力的,但很多的毕业生却以网络数据作为标准,一味的好高骛远,高不成低不就;或者,谋到一份工作却随时想着跳槽;或者吃不了苦,觉得工作太累又乏味这些都是造成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又爱又怕的原因。

我校园林专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存在的问题

①在教学体系中,重视理论知识,而对工程技术课程的实践重视不够,园林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强、重实践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的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

②我校园林专业虽重视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开发的研究不够深人,停留于表面形式的现象较为普遍。例如许多教师把园林简单地看成是城市规划、建筑学的一种附庸,是两者的一种补充或延续。事实上,现代意义的园林学是与城市规划,建筑学相辅相成并列为三姐妹的,它们既紧密相联又彼此独立,不可取代。

③教学规模的扩大和随之而来的办学条件相对不足。最近2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对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较大,为满足社会需求,我校也扩大了招生规模,从而导致了师资的严重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

2 .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要办好我校园林专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具创新精神的高级园林规划设计人才,需要优先解决如下问题;

1、明确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

根据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我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备风景园林方面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及其相关知识,具有从事风景园林方面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初步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改革现有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各院校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对此,有些人认为是不同院校的各自特色。但笔者以为,无论哪类性质的院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 ,只有这样,毕业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需求。至于特色应是在达到园林专业基本标准的前提下才能具有的,当然,园林专业由于是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科学的一门极其综合的边缘学科,完全一致没有必要,也是十分困难的,可设置核心课程体系,根据我校自身特点扩大高年级自选课题的范围,并提高此类课程的学分数。这不仅能保证标准的统一实施,突出我校的特色,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3 、调整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时数,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设计类专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学生的技能(绘图,模型制作)的要求很高, 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我校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为提高改变现状,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必须调整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时数,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应坚持产学研结合,并将生产和科研融入到实践教学之中,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4、 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早已被国内外同行所公认的。我们必须将进行实践教学基本训练的重点放在校内,花大力气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证明,搞好校内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一些项目的基本操作等必须在校内完成,为满足这些要求,可开办校内模拟公司,加强校内实验、实习设备及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备的实验室。目前我院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园林专业实验室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保障。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范文7

1)课程教学

风景园林专业是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涉及面极其广泛,如规划、建筑、环境、心理、艺术等学科,有很多课程需要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突出教学效果,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重点把握这些内容并使之融会贯通。比如《植物造景》《园林工程和技术》《设计表达》等课程,应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实践教学。其方法是首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等,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是案例教学,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接触设计流程和设计程度;第三是现场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亲身体验设计与土地的关系;第四是课堂讨论,结合理论来强化课程内容,总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第五是课程反馈,主要由教师主持,以批改后的作业为内容来进行,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并让学生提交书面改进报告。

2)实践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只看不做是行不通的,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尤其在《园林工程》《植物造景》等实践性质比较强的课程中,这一环节更是不可缺少,与上面的现场教学不同,它不只是“观”和“看”那么简单,要学生亲自动手去做才有成效。纵观国际的风景园林教学,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亲自参与施工和设计,没有条件的也要尽可能的创造以校外实践基地或者校内教学园地来进行真题假做[3]。锻炼学生认识场地、场地平整、放线、堆山、理水以及铺路等等施工的全过程,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的整体操控能力;在《植物造景》课程中,要领学生到植物园中认识更多的植物并通过不同时期进行记录植物的形态、颜色、习性等,然后通过实践进行造景的运用,为完成植物应用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设计课程

在风景园林教学中设计课程的比重非常大,贯穿整个5年的学习,从《园林建筑》开始到后期的《园林绿地设计》,这期间包括课程设计在内要进行很多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设计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建设要求、使用功能、地理特征、植物应用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学习和锻炼。教学中应贯穿两种方式进行,其一是真题真做。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实际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也可以与开发商共同完成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其二是真题假做。利用已经完成的项目来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基地现状下达任务书,鼓励学生进行现场勘查以及完成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是全面系统的学结,是提高学习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键。

1)毕业设计选题。由于学生最后一年是在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因此毕业设计选题应尽量选择“真题真做”的形式进行。一方面有利于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最重要的是能够同时得到学习实践锻炼能力,一举两得。

2)毕业设计教学。针对5年制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计划,“4+1”的教育模式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即4年时间在校学习,1年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让学生有一个充分与社会接触的衔接阶段,也为最后就业奠定基础。实践证明,这是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但是缺点是在这1年期间,学生与教师的联系不够,教师不能及时的检验学生的实践效果。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监控学习效果,建立双导师制度是必要的手段,即让学生在所实习的单位确定一位副导师,实习效果由副导师进行监控,学生定时向学校汇报,教师不定时进行检验的方式进行。这种三级监控的形式能够有效的做到有的放矢。

3)建立“双导师”制度。由学校或者学生自行联系,聘请校外(最好是学生实习单位)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来担任指导教师,沿袭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能够很好的把握和锻炼学生的实践经验。校内教师控制毕业设计的进程,校外教师负责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和深度。内外把关严格对学生进行监控,加强学生毕业设计深度。

师资队伍建设

任何一个专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过硬的师资结构,因为它是保障专业发展的必要推动力,风景园林专业的建设更是要有过硬的师资力量才能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1)师资引进和师资水平更新

应用型人才培养一定要有具备理论和实践双向能力的师资队伍,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不能一味的要求高学历,应注重学历的同时也注重实践经历,这样的队伍才能解决学生理论+实践的培养要求[4]。比如“双师型”就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应该提倡。对于已经在岗的教师,要定时通过职业锻炼来进行知识更新和与实践接轨,可以通过学校把教师送到指定的风景园林设计院或者设计公司参与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管理以及运营等过程并及时反馈学校。

2)聘请制度的建立

这是一个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的方式,学校的教师不可能完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要通过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人员来辅助教学,尤其是《园林工程施工》等实践课程。时刻保持与时代接轨,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

素质教育

风景园林专业需要学生不仅具备本专业的知识,还应该具有比如文学、艺术、地理、生态学等的多元化知识。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应该鼓励学生学习专业以外的相关课程,增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土地上的设施。具体做法是首先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社团活动,增加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第二开设专业讲座,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进行学术报告,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前沿动态;第三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这一部分是通过自愿或者学校指派的方式进行。在这个活动中通过记录、图片等形式来了解生态、植物、气候等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独立的实践体验;第四带领学生参加国内外的专业竞赛,建立相关的奖励机制用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参与热情,用以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

建立校企合作制度

对于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目标的风景园林专业,单凭建立双导师制还是不够的,适当的与企业建立相关的联合制度也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与企业共同商定人才培养计划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建立一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在这些企业中得到最直接的实践锻炼,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p#分页标题#e#

结语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范文8

(合肥工业大学;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园艺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摘要: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实现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必修课程.本文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入手,通过分析工作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探讨如何将实际工作任务引入到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兴趣、改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就业岗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48-02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开设于2002年,最早叫城市园林专业,现每年招生人数在150人左右,毕业生就业形式较好.学院每年均对往届毕业生做就业情况跟踪调查,通过毕业生的反馈,我们了解学生在工作中真正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具体是什么,为我们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据此,结合我十年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经验,对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定位

1.1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事业需要,具备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与管理、园林植物栽培和养护能力和相关工种基本操作能力等生产第一线技能型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自主创业或在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技术工作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2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定位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中重要的必修专业课,课程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和技术,学会从功能、技术、形式、环境诸方面综合考虑园林设计,并能正确表达和表现设计内容,提高绘图技能、技巧,为今后参加园林设计与施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分析

2.1 园林工程专业主要就业岗位

通过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分析,可以将其培养目标概括为三个就业岗位方向群:工程施工管理及相关工作、设计及相关工作、植物栽培养护及相关工作.设计及相关工作作为专业方向,其课程构成主要包括专业核心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等,专业基础课:园林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2.2 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情况分析

通过对2008~2014届近800名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分析,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初始就业各岗位方向群占比如图1.

可见,在毕业生初次就业中,从事设计及相关工作的毕业生只占毕业生总数的10.3%,也就是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就业之初并未从事此项工作.这是和当前就业的大环境紧密相关的,由于设计工作相对属于知识密集型的工作岗位,因此企业在选人用人上优先选择学历更高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而高职学生大多在一些较小的设计公司从事设计工作,或者在一些工程公司从事小型的景观设计工作,这类岗位的社会需求量相对较少,也就造成了设计及相关工作的初始就业占比较少的情况.

2.3 毕业生工作3年后的岗位情况分析

在对毕业生初始就业情况分析同时,我们也对往届毕业生在工作3年以后的工作方向进行了统计,如下图:

通过对2008~2010届279名毕业生3年后工作岗位分布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从事施工、养护、设计这三个方向的人员占比均有所减少,但施工工作相对较为稳定,设计工作减少最为明显.原因包括:一、大多是小公司,业务少,待遇低;二、很多时候没有真正的设计工作,经常忙于画施工图、效果图等操作性工作,工作强度大且很难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三、知识储备要求较高,一旦没有从事设计工作,很多知识和技能要重新掌握非常困难;四、设计工作竞争压力大.这四点是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事设计工作的人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

3 就业岗位能力需求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关系

我们通过分析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发现,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均对园林规划设计能力有所需求,即使不从事设计工作也需要一定的设计知识与能力,只是在设计能力的需求程度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通过归纳总结,我将设计能力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读图识图、按图施工的能力.这是设计的基础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园林景观设计图与施工图,在从事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中,能够将图纸上的设计内容准确的在现场表现出来.这是一个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

第二层次:现场设计的能力.园林工程场地复杂,情况多变,设计图纸不可能将现场的所有情况都表现出来,难免出现一些设计偏差甚至遗漏,因此,作为一个具有专业素养、懂知识、有技能的园林工程技术人员,仅仅掌握按图施工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需要能够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沟通、分析,能够对图纸上的问题提出修改、变更的意见.我们把这方面的能力称作现场设计的能力,这是我们要求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之时索要掌握的基本设计能力,也是课程教学中对要求学生普遍掌握的设计能力.

第三层次:独立设计的能力.独立设计是指学生能够在查阅有关资料和相关数据上,分析绿地的功能和景观要求的,独立完成小型绿地的设计,做到设计图纸规范,设计内容符合项目要求,或者在专业设计师指导下,完成某个大型园林绿地设计项目中一部分工作的能力.这是课堂教学的提高性要求,通过具体的设计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此方面的能力.

第四层次:创新设计的能力.创新设计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进行创新构思,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创造性、新颖性及实用成果性的设计活动.创新更多的来自设计者的知识储备、经验与阅历,不是课堂上短短几次课程能够培养的,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的能力,因此,这部分能力的学习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可以通过建立兴趣小组、组织设计竞赛等方式对感兴趣的同学进行培养.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课程设计的决定性因素.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职业实践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1].就业岗位中对于设计能力要求的四个层次是由浅入深的,因此在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我们也应从大多数岗位都需要的设计能力抓起,让学生都能达到第二层次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些具体设计任务的练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独立设计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至于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不应是课堂教学的目标.

4 课程教学方法创新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一门要求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强调实践能力的课程,相对于大多数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为目的,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设置并提出体现技能要求的工作任务,建立“课程—模块—课题—任务”的课程体系结构,按照“任务设计—任务分析—知识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的五步教学法实施教学.

4.1 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按照就业岗位实际工作内容为参照,以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为依据,选取实践性好、可操作性强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任务,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在教学中依次完成,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同时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通过学习能掌握什么样的能力,解决学生为什么学的问题.

4.2 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是通过目标分解、调查、观察等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构成岗位职责的各项任务逐一归纳与整理,使之清晰化、系统化与模块化的过程.[2]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教师组织学生共同分析,共同找出任务的目标,完成任务所需的条件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解决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4.3 知识分析

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具体的任务之中,通过分析具体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任务需要哪些的知识基础,解决单纯的理论讲解枯燥乏味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密关系,解决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4.4 任务实施

和学生一起共同完成任务,理论的部分本着“先进、精练、实用”的原则,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深奥难懂的部分,更多的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实践操作的部分,教师做好领航者的角色,把握好方向,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能一味的强调对错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应用鼓励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的完成任务,此处解决学生怎么做的问题.

4.5 任务评价

在任务完成后,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或者是具体的成果与作品,要进行合理的任务评价.在具体评价方法中,不能简单以教师点评的方式评价学生作品的优劣好坏,而应将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明确其优点,找出其不足,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后知道自己做的怎么样,又该如何改进的问题.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是学生具体学习过程的主导者,而是项目内容的设计者,项目计划的制定者,是动态教学的调控者,[3]应多与学生沟通互动,对学生的学习以鼓励引导正向激励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将岗位工作任务融入到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中,不仅能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同时能让学生提前熟悉以后的工作岗位与工作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目的与教学目标融为一体,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将就业岗位能力要求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是我院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研究的方向,希望能对其它院校相关课程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也能为其它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范文9

一、在新经济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机会与压力并存

据2008年的相关数据报道,近20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从15.3万平方米增长到121.2万平方米,增长近8倍。在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不足3平方米,增长到了7平方米。目前,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第一线的从业人员约500多万人,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3.5%,高级风景园林人才以达到极缺的程度。

另据就业市场的需求调查,没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正在逐渐趋向饱和,而最走俏的是风景园林中高级技能人才,其需求每年增加50%以上。面对着就业与教育、饱和与奇缺的压力不难看出:我国高等风景园林教育正处在一个新经济环境中,由学科型向工学结合型、由理论研究型向技能应用型转变的关键期,转型的成败取决于专业能否适应新经济的需求。

二、在新经济背景下,风景园林教育与发展

当面对单位组织形式的更新、社会生存压力的增加,以及资源整合能理念和就业与创业冲击,国家也相应出台了如《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及《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立项建设2007年部级教学团队的通知》(教高函[2007]23号)等文件,旨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统一的改革,促进新经济下新一代的快速成长。

1.专业改革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实现无缝对接

高职院校就是为了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担当着满足市场需求与专业教育、职业能力紧密衔接的大任。因此,风景园林专业设置之初,就是通过对京津塘及环渤海经济圈内,对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真实职业需求进行专家访谈,在对其进行由新手到专家职业成长历程的梳理后,开发出具有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做―讲―做的接近真实的学习性工作项目中,让学生体会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人员真实的工作过程,在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前提下,同步完善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因此,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专业不同地域制定扩招规模;严格控制专业的长线发展规模并学会跟着新经济的发展,不断的调整、配置、开设新的专业。

2.观念转变要与时俱进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从培养目标来讲,就有着本质的区别,且在培养过程中也有着从理念到行动,从形式到内涵等深层次的思考与建设。自2006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遴选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的第一批28所院校,到今天先后三批次列入计划100所,另有8所重点培育、1所重点扶持院校,共计109所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自示范校建设计划启动以来,国家、省级主管部门、院校主办单位、学院等多方面资金的大量投入,不仅显著的改善的教学条件,培养搭建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实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因此,当今年美国次贷经济危机在席卷全球的前提下,笔者学院新生报到率在95%的基础上连续两年实现1个百分点的增长,就业率稳定在98%的基础上,实现由数量到质量的深度研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必须改变对人才的观念,第一,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就是人才,人才只有在岗位、工作性质不同并无高低之分;第二,并不是社会中的人才绝对过胜,而是相对地区、岗位来讲部分、局部的过胜,只有学生在专业技术领域中达到持续的积累,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是一定会有人来为能力买单的,是可以实现社会、学院、企业、家庭、学生五位一体最终的共赢。

3.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加快校企联姻步伐,走工学结合之路,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目前每年就读于国内园林、城市规划设计、园艺等专业的大学生约3万人以上,这个数字还在逐年递增,其中35%以上就读于专科阶段。因风景园林专业的应用性、融合性,且最终成果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等特性,以及社会对具有高技能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多数本科专业在借鉴、扬弃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先进国家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教学理论及经验的基础上,与高等职业院校一起走上了工学结合的改革之路,实现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与调整也是重要工作。

其一,高职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范文10

关键词:设计序列;园林工程;授课模式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大发展,城市基础建设量的扩张使得风景园林行业正处于膨胀阶段。据调查统计,截止2015年,整个风景园林行业从业人数达到约…2…000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需求,目前社会上也存在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很多园林专业应届毕业生苦恼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通过对各个设计单位的HR进行访问,分析总结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刚毕业的学生相关软件能力不足,二是如何做一个合理的方案根本没有思路。《园林工程》作为园林专业的主干课程,与《园林设计》课程紧密联系,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其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园林工程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能正确地使用园林工程的基础知识进行合理可行、可落地可实施的设计,最终能将方案设计与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管理有机衔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及第一线的技术能力。2007年,李胜、龙松亮在《园林工程“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创新研讨》中提出“课题研讨式”教学法,主要通过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有机结合)、教师授课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教科书的及时更新和补充)、学生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考核方法的改变(考核上增加学生主动性能力的考核)[1]。2011年,李艳、聂庆娟在《园林工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中提出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人物驱动重构理论和实践、3结合以及3递进的园林工程教学方法设计理念[2]。2016年,路培在《园林工程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中提出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工程案例、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学和现场教学等方法[3]。本文以从业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园林设计序列为核心主线,通过从整体到局部,理论与实践、交叉思维、交叉联系的方法,使得学生将园林专业的所有课程有机的与《园林工程》联系起来,做好知识间的联系与推导,避免学生就业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

1园林行业大学生学情特征分析

园林工程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园林设计中5大要素(土方、水景、园路、假山、绿化)的设计内容及作图方法。其教学的难点在于园林工程更多教人以工程规范和技术标准,只有在实践中操作,并恰当的在园林方案设计阶段很好的应用,才能很好地掌握,所以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之间的孤立学习是很多学生难以掌握这门课程的关键。下面从某一高校开设的课程为例,分析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大一主要学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基础有机化学、线性代数、画法几何、测绘学、素描等;大二主要学设计的基础课程:园林初步设计1、测绘学、植物学、水彩、水粉、专业认知等;大三主要学习园林专业的基础课程: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平面、色彩、立体构成、园林工程、园林景观生态学、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史、园林苗圃学、园林艺术原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大四开始动手做园林设计:园林设计、课程毕业设计等。等到毕业求职时,学生突然发现虽然学了那么多知识,但很少能用上,知识体系乱成一团,没有任何头绪。但他们同时也发现,公司选择人才时有2个标准:要么是软件熟练,要么是通过所学知识能做出合理方案。而毕业时存在的问题是软件不熟练,由于知识体系散乱,做出的方案也不合理,因此学生在就业期间很迷茫。于是,目前有大量的培训班如火如荼的进行。据了解,有些培训班仅1年的学费就好几万,他们主要培训学生软件、方案的做法以及施工图等。为了让学生顺利过渡到行业发展的大潮中,其教学方法与行业需求的结合成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本文对学生的学情特征进行分析之后,通过《园林工程》的授课改革,梳理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顺利掌握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方案,如何将方案进行实施落地。

2园林设计序列的内涵

意格国际马晓暐先生作为意格的总裁兼首席设计师,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与从业经验,从实践的角度提出“园林设计的序列——水、场、山、筑、路、绿、园、形”,并在2014年意格国际暑期夏令营中全面开讲。在AGER总裁马晓暐先生清华景观学系LA…Friday报告纪实中[4],他也指出“竖向设计是景观设计一个最为核心的内容,竖向搞不好,设计就不可能做好!但恰恰是竖向设计,没人教,没人懂,没人会!我们现在做这个专业太浮夸了,都在做大曲线大弧线,玩大概念,而踏踏实实做项目的人太少了。”他所说的“竖向”便是他所讲的“园林设计序列”。2.1园林设计序列的定义园林设计序列即园林方案设计的节点,它指出每个节点从工程上应该如何考虑,从美学角度应该如何考虑,从而得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其具体内容如下。水的来源分为很多类别,方案设计阶段主要考虑的是降水,也就是通过场地的脊线寻找汇水面,确定水面的位置和大小,并通过地下水位标高确定场地中水的标高。场是指活动场地,其主要根据排水分区确定场地合理的功能和标高。山是指场地的相对至高点,当场地标高确定后,可依次寻找场地相对至高点,控制场地大的格局。筑即建筑,当水的标高、场地的功能、园区的控制点确定以后,建筑就可以根据其功能设置。例如建筑可临水,可以放在有功能的场地附近,可以放置在场地中相对最高点等。路是根据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及场的功能顺势而为,按最大化增强其体验性。绿是指植物,主要根据地形地貌及园路的曲径通幽营造植物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园是当场地功能确定后来塑造特色小游园。形是最终通过挖掘场地的地域文化,塑造个性、风格。2.2园林设计序列的作用此序列不仅涵盖风景园林设计的所有要素,而且也为风景园林方案设计提供一套合理可行的方法,使得风景园林的理性与感性完美地展现出来;同时也使得园林设计和园林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不仅可找到园林工程知识点所对应的缘由,也能深刻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园林工程授课思路探讨

通过上述园林设计序列,梳理园林方案设计和园林工程的知识要点。并采用理论到实践、整体到局部、交叉思维、交叉联系的方式,使得学生融会贯通,更好地达到社会第一线的要求。现以“水”为例,探索园林工程中“水景工程”和“园林给排水工程”授课…思路。3.1基于园林工程知识指导园林设计的合理性园林设计作为设计流程中最主要的内容,对于掌握其他流程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以设计序列为主线,强化园林设计的方法,同时加入园林工程知识,指导园林方案。园林工程课程最重要的3大工程是土方工程、水景工程、假山工程,其细部的规范与标准可反过来指导方案设计。例如,在土方工程中要考虑原有等高线,要考虑坡度,通过这些计算坡差及汇水量可以反过来修订方案设计中的不足。水景工程中要考虑水源,水源的确定同时也指导园林方案中水面的位置,不会增加多余不必要的管线等。下面以园林设计序列“水”为例,讲解如何基于园林工程知识指导园林方案的设计,如何通过园林工程课程学习园林设计的其他…课程。3.1.1着眼于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园林水景工程在城市水系规划要领中提出“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要求在进行城市绿地规划和有水体的公园设计时要着眼于水的来源与归宿。水的来源主要有地表水(降水、江、河、湖等)和地下水(泉水、承压水等)。降水作为设计中不可避免的因素,在方案设计时应该通过源头找到归宿,使得场地中的水面位置合情合理,能起到园林蓄水的作用,同时也起到美化景观效果。例如新加坡作为一个常年多雨的国家,其降水在景观中成为关键元素。南洋理工大学虽然整个校园位于山上,但是所有的景观湖和溪流都通过明沟排水相连,人活动的场所与宿舍之间也全部通过2层连廊连接,真正的做到生态花园城市的目标。地下水位作为园林设计的基础,对于场地标高的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要设计1个自然湖面,其水位标高一定要与地下水位一致,高了会增加城市排水管道的压力,低了会影响园区场所的安全性。因此,对于园林方案设计时,应着眼于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考虑水的源头及归宿。3.1.2着眼于水的安全性考虑从宏观层面来讲,水的安全性即是以排洪排涝为主要目的,同时营造景观效果。这也正是我国目前提出的海绵城市政策(渗、滞、蓄、净、用、排)。目的是通过园林蓄水,让其有一个很好的归宿,而不是采用地下管网排走。目前中国出现的城市怪病——有70%的城市缺水,同时也有70%的城市发生洪涝灾害。这种城市怪病的出现,也正是基于城镇化30年来城市规划的大批量复制,其未考虑基底水系廊道,使得水系规划出现严重问题。从微观层面来讲,水的安全性主要是场地排水的合理性。例如,在容易发生冰冻的地方,如果排水不畅,会发生滑倒、摔伤等安全事故。3.1.3利用排水塑造场地功能区域园林中既有坡地又有山地,地面的起伏有利于组织地面排水,而且利用地面排水也可以减少地下管道系统。坡地形成的排水分区使得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参与活动。例如,在草地上:2%~3%的场地适合各类人群活动;3%~5%活动,散步;5%~8%散步困难,造型美观;8%~12%种植植栽,可以躺卧;12%~33%种植乔木。3.1.4园林工程知识在园林方案上的落实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基于园林工程知识在方案中考虑的顺序如下:(1)寻找水的来源;(2)考虑场地的汇水面,计算汇水量,确定方案中水的位置;(3)疏通场地整个大的排水方向,营造水的体验性;(4)考虑当地的地下水位,确定水位标高;(5)划分整个场地的排水分区,梳理整个场地的竖向分布和功能分布;(6)详细推导场地的排水方式及排水坡度。3.2园林设计指导园林工程的学习了解整个园林设计8大节点的设计思路和对应的园林工程如何检验其合理性之后,园林方案的细部落地所对应的园林工程施工做法及规范便很容易理解。挖掘专业之间的联系点,从源头学习施工知识的原理,而不是简单直接去记忆这些知识。上面从园林方案设计的角度,整体分析园林工程知识点如何指导方案设计中元素水的问题,除方案中的水元素全部理好后,其已经大部分涉及到园林土方工程和园林给排水工程知识点。那么落实到施工细部,便可以着重从《园林工程》教材中讲授对应工程的知识要点及施工图做法。例如在水景工程中会重点讲:从自然地形排水不做防渗湖底的做法,对应的人工防渗水池的做法及所用到的材料;不同的设计方案所对应的不同护坡及驳岸做法等。在园林给排水工程中,针对不同功能场地的排水所对应的给排水做法。3.3现场教学及模型制作强化知识记忆前2种授课思路是从理论上讲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但对于园林工程这门实践性强的课程,还是必须落实的实践操作上。所以课程授课中另一个环节便是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现场中去,同时对于这些真实项目让学生通过现场图片绘制施工图,掌握施工图的详细做法。通过对施工环节的了解,掌握园林工程课程中的专业名词,强化记忆。此外,和园林其他设计课程结合,让学生体会园林工程课程所起的作用,通过交叉学习的方式强化各科之间的联系。因此,在课程作业中会设置园林设计与园林工程结合起来的方案模型制作作业,将局部工程做法也通过模型体现出来,真正将自己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

4结论

以园林设计序列为主线学习园林工程,不仅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各个专业课之间的关系,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设计行业的方法与思路,与社会行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基于行业经验的探索,总结如下授课思路,以期为高校园林工程课程的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1)以园林设计序列为核心主线,讲解此序列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基于园林工程知识指导园林设计的合理性。(2)到方案的落实,园林设计指导园林工程的学习。(3)现场教学及模型制作强化知识记忆。

参考文献:

[1]李胜,龙松亮.园林工程“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创新研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23):152-153.

[2]李艳,聂庆娟.园林工程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2):1256-1257.

[3]路培.园林工程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园艺,2016,(11):150-151.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范文11

作者:纪鹏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研究性教学不够。研究性教学是指提倡“以探究为基础,而不是以传递信息为基础的学习”,使学生从知识和文化的接受者变成探索者。我国现行的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方式多以单向传授知识的“填鸭式”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对所学过的内容重视不够,不能很好的理解专业知识。为改变现状,应该着手进行风景园林的教学变革,建构风景园林专业研究性教学体系,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采用“以实际项目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方式,强化研究性教学环境的支撑体系,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建立恰当的对基本功、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3]。农业院校课程特色不突出。目前国内开展风景园林教育的院校,主要以农林、建筑、综合类院校等为主。社会对农林院校园林毕业生的定位,也是以擅长植物造景为特色。但我国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教育虽偏重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性开发的研究不够深入,停留于表面形式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就形成了农林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色不突出、缺乏竞争力的现状。

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加强各门课程互动与交流。园林规划相关课程相对比较广泛,课程的设置时间及知识掌握程度都会对后期园林规划设计产生影响。应当通过重新修订教学大纲,以园林规划设计这门园林骨架课程为中心,把分散在各个学期的“点”(设计初步、艺术原理、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城市绿地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等)都围绕到园林规划设计这个“中心”上,加强“点”课程向“中心”课程的引入,强化教学内容、形式和组织上的各种关系,使教学目标更为清晰。通过完善教学体系,强调各门课程学习内容与教学组织的相关性,有效控制课程之间的衔接与阶段过渡,让每门课程能够准确介入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当中,提高学生后期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水平。引入设计实例,加强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际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主要强调长期的、跨学科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以创造性思维方式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各种实践问题的最佳方法。风景园林学科与项目相关的课程,应当尽量统一成为一个与某项目相关的专业课程群。如在进行某个社区公园项目的设计时,这个公园施工图的内容应成为工程类课程的一部分,效果图表现应该成为园林计算机制图课程的内容,植物景观设计应成为植物配置课程的内容,涉及的本专业不擅长的部分(如建筑结构)应联合相关专业的学生共同完成,保证学生学习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使学生在完成该课程群的课后能接触到一个完整的项目内容。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对整个项目的过程了然于心,掌握较高的工程应用技能,同时也提高他们解决项目运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的能力。加强研究性教学方式。风景园林教育采用研究性的教学方式,能最大地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风景园林学科许多问题的提出,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而是会有多种答案。但是对于问题解答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框架,使学生自然地把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研究性教学的课堂教学形式可不拘一格,如师生问答型、随堂讨论型、专题研讨型、拓展学习型、课题研究型等。风景园林学科可以采用专题研讨型、课题研究型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方式进行研究性教学;学生应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以课堂讨论或汇报的形式进行成果交流,并将好的研究成果推广到社会。教师则要从思想和知识储备方面要做好研究性教学的充分准备,做好引路人的角色[4]。突出农业院校特色。植物配置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头戏,也是农林院校毕业学生立足社会的出发点。植物知识是一个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必备的知识结构。为此,作为农林院校的园林毕业生必须加强生态学、树木学、植物学等知识的学习。根据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就业现状,建议各个学校合理进行课程设置,组织学生到现场识别植物,对植物配置优秀的案例进行剖析,并且进行徒手绘图,分析优劣,提交报告。随着社会的进步,全民生态意识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不断涌现,学习植物群落的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也越来越成为园林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的需要,使得园林植物配置真正成为农林院校的特色。

风景园林学对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与人类环境之间的矛盾起着特殊的作用,其前景十分广阔。因此,一定要深化园林学科的教学改革,促进教育符合时代潮流发展,为市场经济培养出大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范文12

现代园林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职业人才?围绕这个话题,2010年12月16日,一场以“校企合作,共谋园林事业发展”为主题的湖北首届园林职业教育发展峰会在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召开。

本次峰会由湖北省花木盆景协会和湖北省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武汉法雅园林有限公司、湖北四季青景观园林设计公司、湖北钟祥紫园园林工程公司、湖北楚林园林公司、武汉一品红园艺公司、湖北富苑科技公司、黄石市园林花木公司、江汉油田园林绿化公司等数十多家省内知名园林企业与会。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园林人才的摇篮,但长期以来,“象牙塔”里面的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较难在短期内适应工作需要,而园林绿化企业却缺乏储备人才,园林领域一将难求。

在谈到大学生作为先进劳动生产力方面,湖北钟祥紫园园林工程公司董事长李家庆等企业家表示,非常欢迎大学生进入这一领域。

说到大学生的能力,黄石市园林花木公司总经理助理魏亚虹表示,现代的一些大学生思想观念存在误区,不愿意从苗圃的生产管理的基层做起,只想做园林设计,认为这样的基层工作不体面,眼高手低,跳槽频繁。她认为,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师,与花卉苗木的近距离接触是必要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想要在这一行做出名堂,一定要沉下心来,讲求一个“专”字。江汉油田园林绿化公司的总经理王云峰,谈到一个业内同学赞不绝口。这位园林工作者20年来潜心研究皇城牡丹,心无旁骛,仅通过叶子就能分辨一千多种牡丹。  企业家与师生的座谈会上,湖北君朋园林绿化工程公司董事长尹维胜表示,园林是一项博大精深的学问,大学生们还要多多熟悉文史、风俗,有人把柏树栽门前,还有人把桃树种在屋子的正东面(寓意:“东逃西散”),这都是于我国风俗文化相悖的。

这次会议校企双方还签定了协议书。这份订单式《校企合作协议书》的签订、有目的的劳动力培养模式,整合了人力资源,节约了社会成本,使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挂钩,避免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大大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和竞争力。

学校聘请企业推荐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为客座教师,直接参与学校科研教学、实训指导、教材编写等工作。同时,学校也安排有经验的专业教师承担企业的技术开发工作,协助企业开展员工培训。企业负责为学校的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择优录用毕业生。

对企业来说,有目的的培养、挑选符合自己要求的人才,按需索取,节约了面试成本,避免了为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买单。

这种校企合作的良好模式,值得业界借鉴,我们期待着这种人才合作方式下带来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