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铁学习计划

高铁学习计划

时间:2022-02-27 21:06:17

高铁学习计划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铁道通信信号;高等职业教育;动态教学计划

一、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其必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政府的政策性支持也没有完全到位,存在着“政府在喊,企业在看,学校和学生努力办”的现状。面对这种状况,各职业院校积极谋划,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平台——职业教育集团,在集团的框架下寻找广泛的合作,但是在合作中还是遇到如下突出问题。

1.校企合作机制上缺少保障与制约,大多数的校企合作协议只是一纸空文。校企合作协议在制定过程中,一般是校方一头热的行为,企业在没有利益驱动机制的保障下并不热心。

2.学生的认识实习、现场实习和顶岗实习受企业生产、经营或者制度上的制约。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受市场或者企业理念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涉及到企业生产安全、学生人身安全的时候,企业不愿意承担责任。这使得我们的静态教学计划受到影响,有时因企业的变化不得不取消学生的实习。

3.就业形势的变化影响学生的顶岗实习。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在这一导向下,就业单位的需求影响到我们教学计划的执行,而就业单位用人的不确定性使得很难建立起一种长效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二、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铁道通信信号专业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借助与企业合作的校企工作委员会,通过企业现场研讨,提出相对动态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相对动态的教学计划是适应当前高职发展趋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而采取的灵活的教学计划,以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现,内容上体现为教学培养目标的相对动态、教学运行上的相对动态和教学内容的相对动态。

(一)适应就业需求,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作用,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调整

通过铁道通信信号的专业实践,不断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相对动态的教学计划,并形成信息反馈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专业建设与调整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由教研室专任教师组成,教研室搜集有关专业办学能力、毕业生信息反馈、企业信息反馈并对在校生学情进行分析,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依据我院各阶段规划和专业本身发展规划,向学院提出专业建设与调整的意见与建议。通过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决定进行专业调整。

图1 专业建设与调整的基本框架图

2009年,根据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就业形势,调整第五、六学期专业课程为信号施工实习,实习地点为中铁九局,实习时间为一年,为2010届毕业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使得大部分毕业生很快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力量。2010年,为适应工程局、轻轨、地铁和信号设备生产企业等的就业形势,将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的课程整合为四个专业选修模块,即信号设备维修方向、信号设备组调方向、城市轨道设备维护方向和铁路信号施工方向,起到了适应岗位需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2011年,根据行指委对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适应学生大规模铁路局就业的形势,结合专业现状,调整为以铁路信号设备维护和高速铁路信号设备维护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计划。

(二)适应企业生产变化,发挥铁道职教集团作用,实现教学运行的动态调整

在职教集团的框架之下,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利用前期与企业发展的良好关系,在铁路电务工程单位、维护单位和生产单位共建了校外学生实训基地,作为实现学生实践环节的重要保障。同时,由于铁路企业的生产计划性较强,专业根据铁路电务部门的生产计划,灵活地调整实践环节,主要措施如下:

由于企业的生产计划,不能完全根据专业已定的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和实训指导教师时,可灵活调整实训时间,实施“小学期制”,即整个实习环节为一“小学期”,根据企业能够接纳的人数,轮换各个班级或者实习小组到现场实习,围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保证学生实做技能的培养和岗位职业素质的提高。

专业实习环节由现场的能工巧匠指导,既能提高学生技能,确保实习效果,又能向学生传递企业文化,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时间不能完全按照教学计划执行,为此我们灵活地调整讲座的时间、地点,采用“假期班”“周末班”“晚课班”等保质保量开出实训模块。

(三)紧跟铁路技术发展,校企合作调整教学内容,培养适用技能型人才。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使得铁路所需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对象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专业实时地按照岗位变化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比如,随着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发展,在车站联锁设备维护课程中,逐渐加大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内容,培养学生微机联锁设备维护与检修的能力。随着中国列车控制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专业将列车控制系统设备维护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铁道通信信号的发展方向为通信、信号、信息一体化,在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中增加铁路通信技术和铁路信息技术的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使专业的发展具有前瞻性。

三、意义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动态教学计划的研究与实践,对当前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保证了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确保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实施相对动态的教学计划,灵活地调整专业实施性计划,保证了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根据学生就业情况,前移部分专业核心课程,保证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提升了学生质量,获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

相对动态的教学计划,能增强专业的针对性,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教学、项目教学、实践教学,可调整组合的课程模块,为学生设置了与市场紧贴的专业方向,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岗位需求完全对路。动态计划灵活的管理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矛盾,教学质量不断上升。

(三)充分利用合作单位资源,创新学生培养方式。

相对动态的教学计划,既能适应多变的就业市场,也能适应校企合作单位不断变化的生产情况,使得专业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比如在校外实训基地使用上,能避开企业生产和培训高峰期,充分借助现场的师资、实训设备、现场管理、公寓等资源,形成了“厂中校”的培养方式,完成学生认识实习、现场实习、技能鉴定和顶岗实习。

相对动态的教学计划是在不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下校企双方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一种有益探索,解决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依靠校企深度合作。

参考文献:

1.杨竣辉、罗家国,《学分制下动态教学计划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04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2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make teaching reform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based o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methods capacity, social capacity that the post demands after graduation. We should develop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English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use "Six Steps" method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in teaching organizations, and implement the teaching of Task-Driven to train their self-study. We should develop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build network courses, provide an op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ensure an open study time, study sit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learning resources, and comprehensively develop quality of students in English to improve post skills.

关键词: 工作过程;高职英语;学习情境;改革

Key words: working process;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learning environment; 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218-02

0引言

高职英语教学仍然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延续,学生入学后继续学习公共英语,在第五学期开设一学期的专业英语,介绍课文,力求掌握课文翻译。这样的英语教学效果,极不适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岗位技能训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笔者在职工培训中发现,分配到西安火车站、西安地铁的高职学院毕业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与社会招工的铁路列车员、地铁站务员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结合工作过程,解决“怎么做”、“怎么做更好”的问题,在提高职业素养方面全面发挥英语教学的作用。

1英语教师应参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严格执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按照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划分、学习领域转化的过程,形成结合岗位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个过程主要形成的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能够把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不足之处是开发团队缺乏基础课程的教师,对基础学习领域的设置以及课程标准制订往往依靠经验,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相距甚远。

英语教师应该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团队成员,参加企业调研,了解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学生在学校应该掌握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确定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制订符合岗位技能的课程标准。例如,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铁路客运、铁路货运和铁路行车组织领域的工作,就业的岗位有车站客运员、列车员、铁路货运员等。铁路客运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有组织旅客进站、候车、上车,西安作为旅游城市,随着高速铁路网的发展,乘坐动车组到西安旅游的外宾越来越多,要求铁路客运员必须提高为外宾的服务能力,发挥铁路窗口的作用,为宣传西安城市服务。英语课程标准应符合岗位的专业技能,满足客运服务的能力,发挥英语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满足岗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

2人才培养方案应重视基础学习领域的开发

目前,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在由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时,主要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关注的重点放在专业学习领域的教学安排、课时分配、资源利用等方面,对于基础学习领域仍然按照习惯,沿袭旧的教学计划,没有把基础学习领域与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同等对待,这样编写的基础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不能从根本上进行工学结合,教学内容仍然是高中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

在进行企业调研阶段,对于就业于客运员和站务员工种的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必定有客运英语能力要求,应该认真研究客运英语的教学内容,在确定行动领域时,渗透英语能力的培养,在设计学习情境时,才能够工学结合,切实体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例如,铁道运营管理专业英语学习领域教学情境的设计可以按照旅客售票、进站、候车、上车的过程,设计为:学习情境1:售票工作;学习情境2:行包托运工作;学习情境3:车站旅客服务工作;学习情境4:列车旅客服务工作。把知识结构下的教学内容重构为工学结合的学习型学习任务,完成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

3采用“任务驱动”形式,按照工作过程“六步法”组织英语教学

在教学组织上,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骤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使学生有计划的学习,有目的的学习,有评价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咨询环节:对学习任务进行消化,通过团队协作,学习并掌握完成本任务的相关知识。教师主要将教学任务交待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资料、观看视频,完成一个实景,并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计划环节:是学生以班组为单位,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包括工作内容及其分工、使用方法,采用的组织方式等。

决策环节: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优化工作计划,确定可行计划和方案。各组简要汇报工作计划和分工要求,教师组织各组学生互相指出计划的优缺点,各组进行优化,确定实施方案。

实施环节:主要是分组完成工作任务。按计划流程及分工进行角色扮演,及时填写检查单,老师通过观察各组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评价。

检查环节:该环节分两块,其中自查环节一般与上述实施环节共同进行,完成后的最终评价可单独进行。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自查、小组互查,填写检查单,教师在各组完成任务过程中不断进行过程检查,任务完成后,由教师对结果进行检查。

评价环节:是对整体任务完成情况作总结,一方面得出各组评价成绩,另一方面总结任务完成的情况,找出不足,为下一次任务的完成积累经验。

通过模拟车站售票、组织旅客进站、组织旅客候车、组织旅客上车;帮助地铁旅客自动售票、组织地铁旅客通过闸机进站、组织地铁大客流、地铁突发事故组织旅客疏散等情境,以小组为单位,采取较色扮演,按照“任务驱动”发挥团队作用,采取“六步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4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建立开放的学习环境

为配合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实施,需要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例如:工作任务单、引导文、学生手册、教师手册、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视频素材、工学结合教材等。同时开发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平台,在网络课程中提供学生互动资源,能够是学生进入互动平台后,进入模拟的工作环境,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学习,提高岗位技能。例如,设计外宾问询、旅客进站、旅客候车、旅客行包托运、列车旅客补票等工种环境,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英语会话。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环境。

学习内容开放:在完成学习型工作任务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团队集体完成学习情境的学习,将封闭的被动学习变为开放的主动学习。

学习时间开放:根据学习型工作任务大小,采取柔性的教学安排,每个学习任务的学习时间更灵活,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工作任务的资讯、计划,形成开放性学习时间。

学习场地开放:建立校内英语语音室、理实一体化教室,制定开放性管理制度,实现校内学习场地开放。同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依靠旅游城市铁路客运站、地铁等运营单位,聘请现场客运服务人员为兼职教师,利用接待外宾的机会,安排学生参与接待服务工作,在开放的、真实的环境,通过真实的服务,锻炼学生职业技能。

学习方式的开放:课堂学习方式多种多样,进行讨论式学习、研究学习、集体开发等学习。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采取专家讲座、网络课程等方式为辅的开放的学习方式。

教学资源的开放: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教师手册、学生手册、教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参考教师的教案、电子教案、课件等,实现资源的开放。

5加强过程考核

改革原有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试成绩评定方式,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在考核形式上采取学生自评、团队互评相结合,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注重学习过程的质量评价,发挥评价促学习、评价促提高的正面激励作用,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6结语

高职英语教学应全面进行改革,结合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建设校内具有能拟真实语言环境、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网络课程,实行学习资源、实训场地开放,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创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3

(一)教学内容与学时量存在的问题

目前尚未有针对研究生的铁路运输组织理论的课堂教学优化的研究。铁路运输组织理论的课堂教学特点是时间紧、任务重。相对于讲解车站作业组织、车流组织、运行图、通过能力加强等相关内容,40个学时的量十分紧张。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加强组织课堂教学,优化教学内容,高效地完成每一节的教学任务。

(二)课堂教学内容甄选研究不够

铁路运输组织涵盖了铁路行车、铁路货运及铁路客运中与运输组织密切相关的核心内容,而目前缺乏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甄选的研究。针对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繁重,而教学学时量少的特点,对铁路运输组织理论中的关键内容进行甄别,选择适合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并加以整理是当务之急。

(三)教学班中研究生对铁路运输组织相关知识掌握参差不齐,课堂教学内容设计难度大

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两个专业的研究生的生源分布广泛。大致可以分为本科即为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研究生、本科为我校非交通运输专业研究生以及外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非相关专业研究生,对于铁路运输组织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对教学进度安排、理论讲解深度、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严峻挑战。

(四)采用的教学手段单一,没有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

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研究生被动接收教师讲解的内容,没有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应结合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设计,合理安排,选出其中的模块,让研究生讲解,并做相关的文献综述,充分锻炼研究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及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形式创新与研究生积极性调动

(一)我的课堂我做主———研究生参与教学活动模式设计

主动地学习应该是研究生能做到的事,那么教育就要回归到教育的原点。把课堂真正还给研究生,使研究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在设计研究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模式时,采取两种方式。一种为研究生独立承担三次主讲任务,另一种为对运输组织的经典理论做文献综述。第一种方式,选取三项内容相对独立的知识点模块,鼓励学生以自愿报名的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分别独立讲解该三项主要的教学内容。第二种方式,由教师甄选铁路运输组织理论中15-20个经典的研究题目,将研究生分为十个组,抽签决定这10个组分别做哪个课题的文献综述。每个组选择一名同学做组长,选择另一名同学做最后的文献综述的汇报者。所有组员必须认真积极地参与到文献资料的查找和汇总及分析工作中。第一种方式中研究生讲课直接安排到教学日历中,与教师教授的内容直接对接。在讲课前、课堂上、讲课完毕,教师全程指导与点评。本次实践中选取了车站阶段计划、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绝对计算法及列车运行调整三项知识模块。第二种方式是做文献综述。在计划外的课时安排之外,我们另找时间,完成各组的文献综述教学活动环节,使得学生对本专业的经典问题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文献综述设计的题目有取送车问题研究列车运行图编制、空车调整计划编制、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编制、乘务计划编制、列车运行调整、铁路区段通过能力计算、编组站阶段计划编制、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编制、动车组运行计划编制等题目。

(二)研究生主讲与做文献综述的课的几个核心

经过一年多的艰辛探索,研究生主讲课堂模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优化。

1预习、培训是前提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写适用于研究生备课用的预习提纲,给全体研究生、尤其是主讲研究生以供其备课提供参考。研究生在自主预习(独学)过程中能够解决一半以上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讨论解决百分之30%左右的问题;剩余的难点由教师帮助其理解。主讲研究生在走上讲台前,基本能够做到心中有比较清晰的授课思路,基本能脱稿主讲所承包的知识点或知识模块,对其提高自身的自信也有很大帮助。

2激励评价是动力教师和同学们的肯定是研究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催化剂,在研究生主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激励方式调动研究生学习和展示的积极性,教师及时捕捉课堂上呈现的精彩,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这种及时的激励会使主讲研究生信心百倍,对其将来从事科研工作也大有裨益。

3展示、质疑是亮点主讲研究生的精彩展示体现了研究生的成熟和睿智,展示、质疑能够带给研究生极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彰显了“让每一个研究生都能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的核心诉求。主讲研究生展示出了精彩,质疑研究生更是课堂形成“正反交锋”、“思维碰撞”的主角。一个好的质疑能够让全体研究生主动参与进来,在争论中生成知识、产生原生态的生本资源为大家共享,使研究生从知识走向智慧这正是高效课堂之所在。

(三)课堂上教师角色的定位

教师不仅要关注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研究生的个性发展和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把研究生课堂上的表现、表演和表达当作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根本标准,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在课堂上,教师把时间还给研究生、把能力还给研究生,把主动性还给研究生。在由研究生主讲的课堂上,教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是和谐平等的,研究生的心态是开放、安全和自由的。其思维过程的训练得到充分体现,发自内心地娴熟讲解和交流互动应该成为研究生自主学习的常态。这就要求教师把“说”和“做”的机会还给研究生,体现研究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在研究生学习主体地位被体现出来的同时,教师并非是旁观者,而是共同进行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和“引导者”。如果离开了教师的引导、纠错、补漏、点拨、拓展和提升,课堂效率也会低下来,毕竟研究生讲不如教师讲得深入、全面、到位。研究生主讲的真正目的不是把讲课的任务交给研究生,而是教师站在审视的角度去关注每一个研究生的学习状态,积累和研究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研究营造适宜研究生发展之生态课堂的方式和方法。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课堂调控,使课堂朝着轻松、愉快、高效的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4

2010年起,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按照卓越工程师专业标准进行培养,国家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随着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从事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运营管理方面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既要全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主干课,该课程涉及铁路工程与运输组织学两门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侧重于技能训练,要求加强课程的实验与实践环节。《站场课程设计》正是继《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理论课程之后的实践性环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站场与枢纽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的实践训练,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换。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课程设计环节教学的改革,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站场的设计和分析过程中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掌握站场规划与设计的新技术、新方法。

二、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站场课程设计》已经形成了双线、单线枢纽区段站设计的不同情景设置。区段站课程设计的教学基本要求是:(1)根据给定的资料,选定站型,确定主要设备的位置;(2)计算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机走线及中间站台等设备的数量;(3)设计车站两端咽喉,绘制非比例尺详图;(4)计算坐标,推算到发线、调车线有效长;(5)绘制1∶1000比例尺详图;(6)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到发线、咽喉及车站最终通过能力)。以上课程设计内容的覆盖面较广,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发现仍存在如下问题。1.对铁路运输组织的作业流程掌握不全面。车站咽喉设计是车站设计的关键,由于对车站的主要作业流程没有深入理解,造成车站咽喉设计中存在较多的不足,对平行进路的设置不够合理、灵活。2.对铁路站场设计规范和标准的理解不深。铁路站场与枢纽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是站场设计的主要依据,部分同学由于没有深入理解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确定的方法,缺乏对相关标准说明的深入解读,导致站场设计坐标计算以及车站能力计算时,相关参数的选用不准确,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3.对现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不了解。长期以来,铁路区段站课程设计都是学生在计算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运用CAD画出设计方案图。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铁路站场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已广泛运用到铁路勘测设计部门的站场设计工作中,铁路站场计算机辅助设计CASD系统可用于普速、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各种速度目标值铁路站场设计。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铁路站场规划及设计的内涵及方法,掌握该学科的最新技术规范以及专业技能,快速适应今后相关工作岗位的要求,需要基于CASD系统对站场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进行重新整合,使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练运用铁路站场计算机辅助设计CASD系统快速解决站场设计难点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全方位地提升教学质量。4.教学时间的安排上理论课程的教学与课程设计教学同步。由于《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理论课程与《站场课程设计》安排在同一学期同时开始,因为没有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无法进行课程设计,因此,通常是把前6周的站场课程设计的课时安排上理论课,随后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后再布置区段站的课程设计。同时,课程设计的教学安排一周2学时,不具有连贯性,理论课程经常会占用课程设计的时间,影响了课程设计的效果。5.成绩评定的手段和方法单一。长期以来,站场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最主要的依据就是提交的设计报告和图纸。这种以“终稿”来确定成绩的做法,使得学生不知道课程设计的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及如何改进。而区段站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车站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有必要通过讲评与交流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设计水平。

三、《站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

1.增加本专业知识的扩展以及课程的实验内容。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道部修编和新颁布了《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铁路20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理论课程及课程设计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通过教师在课外查阅大量的资料,将当前轨道交通站场设计的新情况和新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去,扩展学生的视野与知识结构。增加高铁车站行车组织和相关动力学知识的扩展,扩充了车站各类作业车的运行径路和作业流程,以及车辆行驶轨迹等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技术标准的确定原因。为了配合站场课程设计的顺利完成,在学习完铁路站场技术条件后,布置中间站设计的实验,重点训练学生中间站平面设计的过程,车站设计各环节应该考虑的重点,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设计的重点与难点,使其牢固地掌握车站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后期的区段站课程设计打下基础。

2.调整《站场课程设计》的教学时间。改变一直以来理论课程与课程设计同步开始的做法,将《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的理论课程教学安排在前,同时将《站场课程设计》集中安排在2周的时间里进行,利用连续的2周时间来集中完成区段站的设计任务。调整后的安排使得理论课程和课程设计能很好地进行衔接,在有了理论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同时课程设计的时间具有连贯性,便于学生集中时间与精力完成课程设计的相关任务,避免了部分计算和设计等工作的重复,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期内较好地掌握区段站设计的各个环节。时间集中,便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面对面的沟通与指导,及时发现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解决,提高教学效果。区段站课程设计最好能在理论课结束后的小学期内进行,让学生在掌握了理论基础后开始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小学期内其他实践环节的安排,目前区段站课程设计是安排在理论课程学习后一年进行的。因此,这需要精心安排理论课程和课程设计的教学计划,在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安排课程实验和大作业,进行铁路中间站的设计和编组站初步设计,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为后期的区段站课程设计打下基础,同时在课程设计开始前,让学生提前复习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理论课程,保证课程设计的效果。

3.传统设计方法与CAS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结合。CASD(开思得)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是基于AutoCAD和Access数据库,采用面向对象的Objec-tARX、VC等开发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完成的。该系统适用性强,可适用于普速、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站场设计,可满足站场专业在预可研、可研、初步设计及施工图等设计阶段的设计工作,可用于进行复杂枢纽及各种站型车站的新建及改建设计工作。该系统将车站看成股道的集合,而股道是由线路、各种类型的道岔、信号机和车挡等实体组成的集合,即将这些实体赋予相应的专业设计信息及行为特征,对它们进行连接编辑等操作,就可以形成站场股道,最终可形成站场平面图。该系统分担了设计者站场设计过程中的大部分工作量,减少了站场设计强度,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目前铁路勘测设计部门在站场设计中已广泛采用。但是在软件的使用中发现学生过多地依靠辅助软件来完成设计,缺乏应有的思考。而区段站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全面、系统地掌握铁路车站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因此,在课程设计环节要求学生必须要勤于思考,反复计算、推敲与对比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而不能对设计理论和方法一知半解,仅仅是依靠CASD辅助设计软件来完成任务。影响铁路站场设计的相关因素诸多,站场平面布置的灵活性很大。为了既能使学生掌握铁路站场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把握设计方案的能力,又能使学生掌握站场设计领域内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本次《站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必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区段站设备设施的选型,参数的确定,车站咽喉的设计方案比选,绘制出区段站平面布置的详图,相关设备设施坐标的计算,以及线路有效长的计算,然后通过CASD辅助设计软件来验证与优化,并输出相应的成果。通过两者的紧密结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思考,同时又掌握了CAS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使用,能运用CASD辅助设计软件进行车站的设计。上述训练,增加了学生对区段站设计的探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使课程更加切合铁路站场与枢纽规划实际,增强了课程的适应性和先进性,以便快速适应今后相关工作岗位的需要。

4.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任务书和指导书。与《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理论课程相配合,按照“加强基础、提高能力、综合培养”的原则,基于铁路站场计算机辅助设计CASD系统软件,对区段站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补充与完善,增加系统软件应用,以及设计方案对比分析的内容。同时,编制区段站课程设计指导书,该课程设计指导书在最新设计规范指导下,通过广泛征求学生和教师意见,对基于铁路站场计算机辅助设计CASD系统的站场课程设计内容和方法进行重新整合与补充完善,指导书的内容全面详细,可操作性强,确实起到指导实践教学的目的。逐步完善区段站课程设计题库。课程设计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目前,站场课程设计课程已经形成了双线、单线枢纽区段站的不同情景设置,为了进一步避免抄袭现象,可以逐步完善区段站课程设计题库,确保基础数据不重复,使学生能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时加强与任课老师的交流与探讨。

5.改进课程设计考核办法。课程设计的考核采用设计过程考核与设计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设计过程部分成绩的比重为30%,设计结果考核成绩的比重为70%。设计结果的考核主要考核设计内容的完整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计算过程的准确性、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文本的规范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除了要求学生在设计报告说明书的最后做课程设计的总结与体会说明外,课程设计还应专门安排成果展示环节,从学生的课程设计报告中筛选出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在课堂上进行设计成果展示,为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其他学生对其展示的成果进行点评,最后进行任课老师的讲评,学生在成果展示中的表现也计入到最终的设计结果考核成绩当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较深刻地体会到课程设计的难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理清设计思路,掌握设计的一般方法,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5

学习型组织研究专家彼得·圣吉博士说过,未来持久的优势属于哪些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企业。21世纪是知识的世纪,企业的竞争将不再以物质和资金为中心,而是以脑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中心。作为企业“细胞”的基层班组,它们能否长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关系到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2002年,党的十六大就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的战略口号,在全国各地掀起一个创建学习型班组、团体、组织、企业的热潮。铁路作为一个国有大型企业,在全路积极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班组的活动。三年来,基层学习型班组的学习效果怎么样,现状如何,在新形势下遇到一些什么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对当前我公司部分站段基层学习型班组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基层学习型班组的实践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总的来说,通过三年不懈的努力,这个活动取得了优良的成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铁路职工的整体素质有了一个比较明显的提高,为铁路的安全运输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和思想素质保障,有力地推动了铁路的跨越式发展。调查结果显示,站段一级基本上已经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操作性强,确实可行的学习制度和评估、考核制度,力求保证了学习型班组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以及长期化,但基层学习型班组的现状并不尽善尽美,一些基层学习型班组的学习缺乏科学化,学习长期在低层次徘徊,向广度和深度更进一步深入推进乏力,与铁路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不相适应,与时代的发展潮流不相适应。归结起来,就是五个方面的“缺乏”。

一、部分职工自觉运用知识的意识缺乏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个别职工的理论水平很高,业务技术能力也强,但他们的高素质只体现在应付考试中,工作态度不好,工作责任心不强,上班吊儿郎当;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敷衍了事;遇到困难不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勇于承担责任,不是想方设法地去完成任务,而是强调客观困难,把难题、困难上交了事,把“聪明”才智用在如何推脱责任、如何减轻自己的工作上。这些职工缺乏基本的爱岗敬业精神,无正确的劳动观念,工作不积极,安全意识薄弱,尽管心智能力高、知识丰富、技术业务能力强,但缺乏自觉把知识和能力运用铁路运输生产的思想意识,不但对铁路安全生产的贡献不大,而且成为安全生产一个极为不稳定的因素。这种现象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我会做,我能够做好,但我不愿意做,不想做好。尽管只是几个别的现象,但“一颗老鼠屎搞坏一锅汤”,影响极坏,成为安全生产中极不稳定的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学习计划质量的缺乏

首先,班组学习计划不切实际,缺乏系统性,缺乏循序渐进,没有具体细化,操作性差,指导性不强。虽然制定了学习计划和措施,但只注重于形式,没有密切结合班组的实际情况。一些基层班组长时间安排《哲学原理》、《马克思哲学基础》等深奥的政治理论的学习,而不是把本岗位的《维规》、《技规》、岗位标准化作业程序、应知应会以及各种紧急情况的运用和处理作为重点,对本岗位面临的新技术、新业务、新设备以及以往工作的薄弱环节涉及也不多;学习计划重理(论)轻实(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计划毫无系统性可言,今天学习这个方面的知识,明天学习那方面的内容,东敲一锤,西打一棒,眉毛胡子一把抓;学习计划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来,不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而是想到什么就学习什么,随意性大;一些学习计划比较笼统,没有细化,只是写出一个年度学习计划,没有就某一个月、某一个星期、某一次集中学习的内容、采用什么教材、谁来主讲、达到什么效果做具体安排,操作性差,指导性不强,以至达不到真正的学习效果。其次,只有班组学习计划,没有职工个人自学计划,忽视了职工的个性差异和要求,没有及时督促职工查“漏”补“缺”,班组的学习显得活力不足,忽视了班组成员的现有素质参差不齐的客观现实,学习缺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基础,已经成为学习型班组向前推进的一个瓶颈。在调查的63个班组中,我们发现,除两个班组制定了职工个人自学计划外,其他所有班组都没有根据职工自身特点为职工量身定制的个人自学计划,而且就是两个班组的职工个人学习计划也缺乏针对性,盲目性过大。学习计划不是根据职工的缺点和薄弱点出发,而是盲目地跟随班组的集体学习计划,实际上,只是班组学习计划的一个简单复制,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复习计划。

三、集中培训之后的巩固措施缺乏

集中培训后,缺乏一个让职工把所学知识消化、吸收、提炼,把所培训内容转化为自身素质的时间和平台。不可否认,站段、车间为创建基层学习型班组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些车间为了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基层学习型班组的质量,每季都组织了一次理论、实作的集中培训学习。从试卷上来看,集中培训学习之后的考试成绩都很高,学习效果似乎不错。对此,笔者做了一个试验,到一个车间,从众多集中培训考试的试卷中,随意抽出理论、实作考试试卷各一份,交给受培训的职工再考一次,结果是理论考试的平均分数比原来低了39.8分,实作考试的平均分数比原来低了25.6分。前后两次考试成绩的反差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职工没有自觉把集中培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素质的提高,二是我们的巩固措施还没有到位,没有为职工把集中培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素质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后续服务和监督,使培训学习没有取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四、对兼职教师重要性认识上的缺乏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们对兼职教师的重要性认识上存在严重不足,兼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得不到承认,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得不到规范,兼职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得不到重视,站段一级机构基本上没有针对兼职教师进行考核、管理、培训的办法和制度。

实际上,在经济快速发展,全国物流加快,铁路减员增效以及铁路大提速的形势下,从业职工的绝对人数减少了,但生产节奏加快了,生产任务增大了,安全责任加重了,每一个职工的生产任务更重,安全压力更大,已经不大可能出现大批量职工脱产学习的情况。在目前的铁路,只能实行阶梯式传递教育,先组织一批为数不多业务尖子(兼职教师),对已投入或即将投入运用的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学习或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超前掌握新技术、新知识,为职工培训奠定基础,再由这些兼职教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这些兼职教师学得好坏,是否能真正吃透了相关的知识,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能有效的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是否达到了等力传递的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成败,关系到能否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职工队伍。因此,在不放松对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的同时,充分认识兼职教师在跨越式发展新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兼职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就显得尤为关键。根据对一个站段年终课时统计结果显示,兼职教师任课课时占整个培训课时的98.5%。

五、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缺乏

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古板,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多年来,由于受教学习惯和管理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铁路职工教育教学模式基本沿袭了传统的理论导向型注入式模式,与现场结合不够紧密,实战性不强,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已成为制约教学质量的瓶颈。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手段,是提高教育质量,把学习型班组的创建有效向前推进,适应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当务之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基层班组的学习基本上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集中进行理论学习的单一模式,进行理论集中培训课时占总课时的82%以上,个别班组高达100%,基本上没有尝试其它的教学手法;另外,现场培训的时间不够,仅占整个课时的20%左右。

思考与建议:要提高学习型班组的学习效果,避免学习在低层次徘徊,保证基层学习型班组的学习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必须结合站段、班组、职工实际,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一些观念、方法进行积极有效的创新,提高“教”和“学”的质量,提高职工把能力应用于现场的主动性,提高把素质转化为铁路安全保障的自觉性,提高把素质能力转变为生产力的效率。简单的说,就是五个“创新”。

一、创新素质理念,拓展“学习”范畴,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把能力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

素质的提高是学习的最终目标,我们的学习始终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对它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方向。只有全面理解了素质的内涵,才能科学的定位目前职工素质,找出不足,采取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基层班组的学习,达到把基层学习型班组的学习向前推进的目的。过去,我们常常把素质等同于能力,用这样一个等式表达素质的概念:

素质=心智能力+业务技术能力

很明显,这种说法忽视了学习主体把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主动性,忽视了把学习效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自觉性,不能概括素质的全部内涵,需要加以创新。下面的公式更能准确表达素质的概念:

素质=(心智能力+业务技术能力)x(工作态度+责任心)

从这个公式中我们不难看出,两项值中的任何一个项的得分偏低都会导致素质分数不高,既突出了心智能力、业务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又强调了工作态度、责任心的作用,科学地反映了能力和工作态度、责任心在素质概念中的同等地位。基层学习型班组的学习不但要提高职工的心智能力、业务技术能力,还要提高职工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把职工的思想教育作为一个重点纳入基层班组学习的范畴。

一方面,要加强思想素质“学习”的比重,让职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帮助职工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认识到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是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认识到每项劳动都是光荣的,每个劳动者都是伟大的,每个工作岗位都是铁路安全生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要加强形势教育,增强职工的岗位责任意识。加强形势教育,让职工了解国家、社会,了解铁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铁路跨越式对职工整体素质的要求,让职工充分明白自己肩上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提高职工的紧迫感,提高职工把知识、能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自觉性。

二、创新基层班组学习计划的管理,有效提高学习计划的质量

基层班组的学习计划是基层班组学习的指导,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学习型班组学习的质量,必须加以创新,进行规范统一管理。

一是建立基层班组学习计划审批制度,提高班组学习计划的质量。每年年末,基层班组上报下一年度的学习计划后,由人力资源科(教育科)、技术科会同车间主管工程师对学习计划进行修改、审批。通过分析班组往年综合业务素质考核、考评结果,结合班组在过去工作中表现出的缺点和弱点,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达到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同步前进的效果。

二是建立基层班组职工个人学习计划审批制度,提高个人学习计划的质量。每年年末,职工个人上报下一年度的学习计划后,由车间主管工程师会同班组长对职工个人学习计划进行修改、审批。结合职工的实际,帮助、指导职工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有针对性的搞好个人自学。个人学习计划必须突出《维规》、《技规》、岗位标准化作业程序、应知应会以及各种紧急情况的运用和处理,重点在以往工作的薄弱环节以及新技术、新业务、新设备的了解和应用。督促职工按照既定的学习计划开展自学,鼓励职工不畏艰难,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循序渐进,使自己紧跟集体前进的步伐。

三、创新培训周期理念,拓展培训周期,巩固集中学习成果

我们认为,培训周期不仅仅包括坐在教室里面对面的接受老师上课或者在现场接受老师手把手的现场指导的那一阶段,还包括在面对面指导后,从理论到实际,从他人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知识,在具体的工作中得到验证,在实践中提炼和升华的过程。接受教育阶段是基础,提高和升华阶段是关键,二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我们不但要掌握集中培训阶段职工所了解、掌握的知识,还要关注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素质,并灵活运用到现场的过程。为职工提供培训、消化、提炼、升华一条龙服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消化平台,缩短学习循环周期,通过有效的监督措施促使这种提炼和升华在最短的时期内完成,使每一次培训都达到预定的目标,使学习型班组的学习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一是建立二次考试制度。短期集中培训之后的考试成绩不再作为学习效果的唯一参考,还要在这次考试之后的某一个时间用同样的试卷、考题对职工进行二次考试,把二次考试成绩作为学习效果的参考。

二是建立不定时抽考制度。用原来集中培训考试的试卷,不定期抽考接受集中培训学习的职工,把这个成绩作为职工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参考。

三是建立培训后续跟踪服务制度。一方面,职工接受培训后,针对职工培训的内容,有计划地派职工去从事与培训有关的工作,有意识地派职工完成与培训有关的任务,另一方面,规定教师有责任随时随地接受受培训职工的电话咨询,有义务回答与培训有关的知识疑难,为职工知识的消化、吸收、提炼、升华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创新兼职教师的认识,充分认识兼职教师在跨越式发展新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兼职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

在当前的形势下,工作生活在第一线,直接和设备打交道的兼职教师的作用远远高于专职教师,建立一支既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高超实践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加强对兼职教师队伍的培训、考核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基层学习型班组的学习是否能向深度和广度有效地推进。

一是优化兼职教师队伍,加速兼职教师的“新陈代谢”。兼职教师因偏重于现场实践经验,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的现象。我们要以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为标准,通过公开招聘等手段,把专业能力强、个人素质高的技术人才吸收到兼职教师队伍中来,创建一支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良好的实战能力,愿意为职工教育工作做出应有贡献的兼职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是强化对兼职教师的管理考核。通过建立兼职教师资格认证、教师教学量化考核、教学质量检查评比等管理制度和措施,来规范和约束兼职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大力推行兼职教师竞争上岗制度改革,对长期教学水平不达标,学员意见较大的兼职教师,按规定给予淘汰。同时,提高兼职教师待遇,利用经济杠杆作用,建立和完善教学激励机制,不但要给予兼职教师一定力度的津贴,还要根据考核结果和职工的评比,拉开兼职教师津贴的差距,在全体兼职教师中建立良性循环的竞争机制,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危机意识和进取意识。

三是强化对兼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兼职教师教学水平。在跨越式发展的今天,不管是专职还是兼职的教师,都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一般情况下,兼职教师熟悉管内设备、具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的,但这些兼职教师往往在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手法上有所缺乏,在这些方面必须得到加强。每年由段组织兼职教师进行一次系统培训,重点强化教学理论知识,学习授课方法,提高授课水平。新设备、新技术运用前,可以通过组织兼职教师到设备厂家学习培训的方式,尽快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在全段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质量公开讲评活动,并把讲评结果与收入挂钩,对连续二次考评为不合格的兼职教师立即“下岗”,促进教师加强自身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五、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

摈弃传统的理论导向型注入式教学模式,加强教学与现场结合的紧密程度,提高教学的实战程度,激发职工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的兴趣是提高教育质量,把学习型班组的创建有效向前推进,适应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是推进案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再拘泥于教材和讲义,而是先收集职工关心或模糊不清的问题,与现场实际结合后,设计成一系列的案例。运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摆事实讲道理,使教学活动成为老师和学员双方共同剖析案例,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最大限度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实效。

二是推进现场模拟教学改革。职工教育培训的目的在于运用,现场模拟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特意设计在模拟现场当中,引导学员探寻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这一模式使教学活动跳出了死板的课堂,给职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强化教学效果。例如,电务部门可以将现场平时容易发生的故障以及处理过程模拟录像,让学员了解故障现象的特点,掌握整个处理过程、以及相关的紧急处理方法,知道是如何通过加强维护和检测来避免下一次出现同样的故障。也可以将现场平时容易发生和忽视的违章事件进行过程模拟录像,让学员发现和指出问题的所在,了解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掌握正确处理的方法。

三是推进多媒体交互教学改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已在教育培训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它借用声光电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立体化教学,是现代教学发展的主流趋势。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在于利用信息互动的特点,使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整合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案。例如:电务部门可以制定《电务知识应知应会》、《电务系统标准化作业程序》、《6502典型故障现象及处理》等多媒体课件,组织职工学习观摩,解疑释惑,对比操作,肯定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建立段与车间、车间与车间之间的教学联网,利用局域网这一平台,实现网上教学、数据共享及远程视频监控,彻底消除日常演练走过场的现象发生,既可节约时间和人力,也能促进培训效果。

四是推进研讨比武式教学改革。利用练功比武试题库,将培训学员按工种不同分成不成的组别,就同一题目开展研讨比武活动。研讨结束后由教师根据模拟操作结果进行讲评,对完成较好的学员和组别进行表彰奖励,使职工学习更贴近实际,趣味性更强,促进职工通过实作训练,使技能水平向现场实操的高层次迈进。

五是打破狭窄教育模式,成立“讲师团”,巡回授课,提高教学质量。

打破本车间、本班组教本车间、本班组的狭窄教育模式。由站、段统一安排,成立“讲师团”,从站、段机关和基层挑选一批业务技术好、理论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维护经验丰富,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的教师队伍,轮流到各车间、各班组进行巡回授课。这样,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避免学习走过场的不良现象,真正使学习型班组活动得到系统地开展,学习效果得到良好的保证,确保整体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6

“交通运输”其实是个很笼统的说法,它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且琐碎。只要是涉及到人的出行或者货物就流动都可以成为交通运输的组成部分,最基本的例如道路规划,列车选线,车辆等交通工具的设计配置,物流计划等等都属于交通运输专业的分支。这就为我们解读交通运输学科带来了不少困难,因而我们似乎很难给交通运输专业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为了更清晰地认识交通运输学科,我们需要对它进行一个简单的划分。

学科方向“四通八达”

首先需要认识到的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交通运输专业虽然属于工程类专业,但是比起工程技术和专业技能,多数学校开设的交通运输专业更加注重培养管理型人才。在学习内容上更偏重规划和部署。拿铁路信号来说吧,我们不用去学习怎样建立信号系统,怎样编写程序或怎样架设信号装置等技术层面上的知识,我们的职责是规划和确定在哪里架设信号装置可以使线路得到最优配置,提高运行效率。交通运输专业学生除学习交通运输设备、线路基础、城市交通监控系统、交通运输智能技术等技术层面的课程外,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于是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交通运输技术管理、交通运输商务管理、交通运输企业管理、运输经济学、 交通港站与枢纽、交通运输法规等课程也摆到了前台。

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专业大致分为四类:铁路运输、道路运输、城市轨道和物流方向。所以在对大学的选择上大家要格外注意,当然对于实力强劲,能考上交通名校的考生来说,这个就不是什么问题了。诸如有“东方康奈尔”之称的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他们在课程设置上可谓面面俱到,高速铁路、城市交通监控系统、现代物流学等课程几乎覆盖整个交通运输专业。西南交大甚至还有港口工程、航空港规划与设计等一些新兴课程。

铁路交通方向,原属铁道部的兰州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等院校是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该方向主要学习列车的编组、铁路线路规划、铁路站场布置规划、铁路信号组织等课程。

像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长安大学等院校依托自己的机械和汽车专业,进而在道路交通方向比较强势,这个方向主要学习的是道路选线、道路沿线设施设计规划、道路信号配置、城市公交系统运营组织、运输需求、城市规划、交通环境、智能交通系统等课程。

而在城市轨道交通方向和物流方向,是近些年随着城市拥堵和网上购物的兴起而建立起来的,由于起步较晚,所以很少有独专的院校,大多是依托母体的铁道运输、城市规划及电子商务等专业发展起来,但由于国家大力对其进行扶持,因而该专业方向前景较为可观。

另外,除了以上介绍的四个方向,车辆设计、海运、航运组织等也都属于交通运输专业所要研究的范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就业去向“四面八方”

在就业前景方面,每当别人听说我们是学交通运输的,往往都会递来羡慕的眼神,“这个专业可真好。”不错的就业领域是大家对交通学子羡慕的根本原因。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的发展领域大致可以分为七类:

第一类:政府运输管理部门。主要包括省(市、区)、地、县交通局及其下属的公路局、运管局(所)、公路稽征处等。

第二类:汽车、摩托车行业。主要从事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生产、改装、维修、检测、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

第三类:运输企业。主要从事道路、水路等运输行业的普通客货运输、大件货物运输、集装箱运输、国际货物的运载设备管理、运输组织等技术管理工作。

第四类:院校及科研单位。主要到各省市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及其他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部分毕业生到运输行业的科研、规划、设计单位。

第五类:交通建设企业。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维护保养、运营管理等工作。

第六类:物流企业。主要在大型企业的内部物流部门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策划、线路设计、方案优化、营销等组织、管理工作。

第七类:考取研究生。可以考的研究生专业包括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车辆工程等。

第八类:其他。包括到保险公司(汽车保险理赔现场查勘定损岗位)和非交通运输行业就业,以及毕业时回生源所在地人事部门进行二次就业,毕业生到不需学校提供就业协议书的单位就业等。

工作起来要“四平八稳”

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在工作上可是要四平八稳,一丝不苟。就拿我大学实习来说吧,我是在火车货运站的编组站工作,编组站是铁路网上集中办理列车到达、解体、编组出发、直通和其他列车作业的地方。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列车编组计划的要求,办理大量货物的解体和编组作业。对货物列车中的车辆进行技术检修和货运检查整理工作,并且按照运行图规定的时刻,正点接发列车。所以,人们往往称编组站为“编组列车的工厂”。 在这个“工厂”里,细心是最主要的,检查车辆、正点接发车这类的活一个不小心造成的后果就是不可想象的了。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7

【关键词】 职业能力;校企合作;构建;运行机制

为了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达到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目的,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利用吉林铁道职业教育集团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走“依托铁路行业,校企深度合作”之路,以自愿平等、互惠互利为原则,以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为纽带,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实现合作双赢。

一、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

铁道运输系联合吉林车务段、长春车务段、长春客运段、沈阳客运段等沈阳铁路局管内运输站段,由校内专任教师、兼职教师、校企双方管理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组织领导、规划制定、计划实施和效果评价;参与专业建设规划、培养方案优化、教学改革促进与教学过程管理等工作。

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下设校企合作工作管理办公室、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二、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

由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牵头,在吉林铁道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实施办法》、《校企合作开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学院为企业培训服务实施办法》、《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学院接受企业捐赠实施办法》等十二个办法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学生顶岗实践为重点的《校内外实习安全责任制度》、《校内外实习校企双方教师职责》、《校内外实习运行制度》、《校方师资与企业方专业技术人员互兼、互派制度》、《校内外实习考核与评价方案》、《校内外实习保障制度》等管理制度,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运行机制,并在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监督下,由校企合作工作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做到办事有章可循,管理有法可依。

三、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

为了有序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校内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的基础上,重点是要搭建好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践三个阶段梯次培养平台。

1.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铁路线路及站场、铁路信号、机车车辆及牵引计算、铁路新技术)期间,在完成课内实训的基础上,要进行为期1周的集中认识实习。依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使学生对铁路运输企业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突出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铁路运输行业及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的兴趣。

2.在结束专业核心课程(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行车规章)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训之后,让学生深入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2周的生产实习。严格执行铁路现场技术作业标准,突出培养岗位能力。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教育、实习指导、成绩考核。

3.在职业拓展课程(岗位综合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学习结束后,学生将在合作企业进行为期26周的顶岗实践。学生在企业的一线岗位工作,强化职业能力,规范职业行为,塑造职业道德。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技能训练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对接。

四、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实现途径

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开发科研项目、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学院为企业培训服务、学院接受企业捐赠等方面的合作,可在双方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为了使专业建设和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践等环节取得实效,必须得到企业的强有力支持。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实现途径如下:

1.企业在技术开发与科研立项、职工培训与技能鉴定等方面,需要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和智力支持而进行合作,这是实现校企合作的根本动力源;

2.企业有人才招聘计划,学生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这也相当于企业员工的岗前实习,企业发给学生实习工资,这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基本动力源;

3.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课程设置并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在不影响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机动灵活地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这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重要动力源;

4.企业提供场地、设备、食宿条件,学院投入资金或支付实习相关费用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双方按协议共同负责管理,这是实现校企合作的主要动力源。

五、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保障

1.完善校企双方的沟通协调机制,探讨双方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商议解决办法,保障校企双方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产品研发、成果共享等方面的权益。

2.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对校企双方提供的场地、设备和实训师资均实行成本核算,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3.校企合作中,对于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兼职教师或双方管理人员将得到一定的经济奖励,并优先作为学院或企业评优推荐人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06,11

[2] 方丛蕙.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5,7

[3] 俞建伟.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

[4] 杨印山.优化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的对策.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8)

[5] 沈霞.校企合作创新机制的研究.商业经济,2010,1

[6] 吉林铁道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文件汇编,2010,12

[7] 吉林铁道职业教育集团章程,2011,3

作者简介: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8

时光飞逝,转眼***工程已进入第五个年头,期间虽然经历建设环境变化、设计变更、资金缺口、村民阻工、人员调动等重重困难,但在上级部门与指挥部的正确领导、精心组织、积极协调以及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于2015年7月1日顺利开通,***也已进入联调联试阶段。

五年来,我在指挥部及物资部长的正确领导下,能够紧紧围绕工程的施组进度和工期节点安排,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克服重重困难,急现场所急,想工程所想,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本着“依法合规,保证供应”的工作理念,积极主动做好物资招标采购供应工作,确保了施工现场所需物资设备及时、准确、保质、保量供应,为***工程建设的完成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现把几年来的收获与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汇报:

一、转变态度,积极进取。

任何人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都是他的能力能够胜任这项工作。能干是一名合格干部、合格党员最基本的标准,肯干则是一种态度,能否把工作做好,就要看是否具有踏实肯干、苦于钻研的工作态度了。墨守成规、疲于应付的状态只能使人止步不前。

2010年7月,我从一名财会人员转行到***物资部,由于以前自己岗位分工内的工作相对较少,养成了做事拖沓、得过且过、不求进取的坏习惯。到指挥部以后,工期的压力、人员少岗位任务多的压力,使我深刻认识到必须转变过去的工作态度,彻底打消过去等、靠的思想。工程建设只有质量、工期、进度、安全,做事情容不得推脱、延迟。只有自觉、积极主动、扎实的工作态度,才能做好建设项目工作。

五年来,我积极努力的做好领导交代的每一件事情,把它做好,做细,让领导放心,满意。同时团结身边的每一位同志,与人为善,互相帮助,尽职尽责,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

二、努力学习,提升自我。

1.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由于原来从事财会工作,对物资管理仅限于书本上的一些记账知识,如何采购、如何供应、如何管理一片空白。而建设单位又不同于基层单位的单一专业管理,物资管理涉及面广,包括车、机、工、电多部门多专业物资设备,专业性、政策性、协调性强,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也与站段存在很大区别。另一方面,我对招投标制度、程序更是一无所知。知识的匮乏,让我感到,只有抓紧学习,迅速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的岗位。因此,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学习。

1)书本学习,填补空缺。

到指挥部以后,我先后自学了物资采购供应的各种管理办法,包括:铁道部《铁路建设项目物资设备管理办法》(铁建设〔2006〕83号)、《铁路建设项目甲供物资设备采购供应暂行办法》(铁建设〔2006〕217号)、《铁路建设项目铁道部管理的物资采购供应实施细则》(铁建设〔2007〕219号)、《铁路建设项目物资设备管理办法》(铁建设〔2012〕216号)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办法》、《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铁道部招标文件范本等文件,使自己在物资管理方面的空缺得以填补。另外,通过自学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师职业资格,提高了自身招投标方面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为尽快的适应岗位奠定了基础。

2)学习交流,学以致用。

“三人行,必有我师”,王部长多年从事物资管理工作,经验丰富,而且平易近人。几年来,他就像一位老师一样,处处能给我提醒、指点,我从他那里学到了更多知识和管理经验。

2010年10月,指挥部开展“创建学习型指挥部”和开展各专业讲课交流活动,每人要针对自己职责分工讲课两小时。我充分抓住此次学习机会,大量地阅读有关物资管理、招投标法律法规、铁道部规章、办法,自己搜集资料,整理讲义,上课讲解。通过学习交流,在物资管理、招标投标方面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对其他工程建设知识的了解,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深受其益。

3)加强沟通,借鉴经验。

物资管理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对新出现问题的处理没有规律可循。比如,物资公司费结算问题,按照原铁道部文件和双方签订合同,费核算基础是概算单价,但设计院给出的材料概算单价型号与实际供应相差甚远,很多型号都没有概算。我们通过与保定站改指挥部、天津西站指挥部物资部门相互沟通交流,提出自己意见和想法,然后进行分析,通过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招投标工作法律性和政策性强,容不得半点差错。几年来,对招投标工作中出现的不能明确的问题,我们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请示,听取意见,避免了在工作中发生问题,而且招投标工作也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三、健全完善物资管理制度,优质、及时完成物资供应工作

1.建章立制,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

***的物资管理制度的制定依据主要是基于总公司铁路建设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办法。总公司陆续出台163号,216号等新的物资管理办法,按照持续改进的原则,我们对指挥部物资管理制度和标准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进一步规范。新的标准和制度,不仅与总公司各项管理办法相适应,也进一步明确了物资管理部门各级人员的职责,规范了相关程序和物资管理人员的从业行为,理顺了物资管理各个环节的关系,保证了物资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加强岗位责任意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认真落实岗位负责、专业负责制。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和标准,管理措施,我负责审核施工单位提报的申请计划,向厂家下达供应计划、并督促厂家及时供应;做好内业资料整理工作,定期深入现场检查物资管理工作,对物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2015年5月,***工程进入关键的收尾阶段,由于施工单位提报的需求计划延迟,供货厂家不能及时供货,我几次利用周六、日休息时间去道岔厂、箱变厂、隔离开关厂,到生产车间协调督促其生产进度、质量和供应,保证了施工现场的需要。

3.摸索办法,保障供应

物资设备及时供应是保障工程施工进度的前提,在日常的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中,我按照“三勤、一快”的方法要求自己,做到勤与厂家和施工单位物资部门沟通,勤翻订单台账,勤往现场跑,出现问题快速解决不拖沓,努力做到统计准确、到货及时、账目清晰,确保采购供应环节不出问题。

***共签订物资采购合同82个,供货厂家多,容易造成混乱。施工单位提报计划后,我先与厂家联系货源情况(包括能否生产、生产周期、供货时间等),向厂家下达计划后,勤打电话了解生产进度情况,提醒催促厂家生产,临近供应时间协调厂家与施工单位发货、接收等,对生产供应中出现问题与设计、专工、施工单位快速协调解决。“三勤、一快”的工作方法保证了物资设备的及时供应。

四、依法合规的完成招投标工作

2010年8月12日,我参了与***施工、监理开标工作。因为以前从没接触过招投标,对招投标程序一无所知,这是来指挥部半个月以来接手的第一项主要工作。随着开标日期的临近,我心里压力越来越大,恐怕因为自己的失误会给指挥部造成什么影响,所以我抓紧找来相关资料,了解开标、评标程序。通过学习,进一步熟悉了开评标流程。在领导精心组织,同事们的团结协作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第一次开标工作。

从2010年9月开始,我们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总公司相关文件规定上报招标计划、招标公告、售卖标书、澄清答疑、开标评标、公示、签订合同,严格履行招标程序。我们边学边干边请教,陆续完成了桩基检测、施工图审核、物资设备、北站站房等招标工作。招投标过程依法合规,未出现违法违纪问题及不良反应。

五、物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五年来,***的物资供应工作虽然没有耽误施工进度,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由于第一次从事物资管理工作,经验不足,疏于对施工单位甲供料的管理,对现场到料情况,使用情况,剩余情况底数不清。以后与施工单位共同确定物资管理台账的格式(双方采用共享文件,最好能采用物资管理软件)进行到货验收、入库、发放到结算的登记。

二是深入施工现场少,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现场存在的物资管理问题。比如材料堆码不整齐、保管保养不当,废旧物资清理不及时等问题。

三是到货验收制度执行不坚决,存在对重要物资设备能到货的同时组织施工、监理单位验收,而其他物资,由于交通不方便问题有时不能亲自到现场组织验收。

四是针对施工单位提报甲供物资的需求计划迟缓的现象未能及时予以纠正。

六、对参建各单位、部门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结合几年来的实际工作,从我个人角度认为有些方面的建设 管理程序存在问题,有待于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和完善,为下个项目管理制度的制定奠定基础,希望能与大家交流讨论:

1.设计单位

1)设计人员对新的国家标准、规范以及政策文件不掌握,概算编制粗陋。比如,甲供物资材料清单中存在很多淘汰型产品,很多不用材料设备虚摆在概算中,造成实际需求材料设备概算不足。

2)设计技术规格书挪用照搬,缺乏针对性,有些内容根本不适合于本项目,相反需要的技术条件或要求反倒没有给以明确。比如,道岔融雪技术规格书中未明确外所闭装置需加装辅助加热装置,易引起合同纠纷。

3)提供的材料设备规格型号不全,加大了签订补充协议的工作量,从而也增加了审计出现问题的风险。

2.监理单位

1)监理工程师对物资需求计划的审核作用缺失,根本不核对图纸。

2)对现场到货材料设备的验收、检验缺乏主动性。

3.施工单位

1)提报需求计划的时限性卡控不严,施工单位提报计划存在随意性,无计划。甚至有的计划生产供应周期只有5天,以至于供应商不能按时到货。

2)因工程急需,用料单位临时要料,有私下与厂家联系先供货现象。用料单位必须事先报送物资部,由物资部向供应商下达计划,不得自行与供应商联系供料,避免无计划用料。

4.指挥部

1)招标计划的提报需专业工程师审核后提交物资部,据此上报招标计划。

2)根据几年来需求计划审核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建议修改原来物资需求计划提报审核的流程以明晰各部门职责。改变过去先由物资部制表,再交专业工程师审核,工程部长审核模式。施工单位物资部将物资需求计划提报给指挥部物资部,物资部将此计划送专业工程师根据图纸对规格型号、数量进行审核, 并在3天内提出审核意见以签字确认纸质版提交工程部,工程部签字确认后交物资部,物资部据此向供货厂家下达需求供应计划。

3)因设计变更,导致物资规格型号,数量变化,应由施工单位按变更提报计划,在进行上述审核流程的同时工程部将设计变更送物资部一份,以保证向供应商下达需求供应计划准确性。

4)设备接收方(产权单位)超设计范围的“搭车”要求问题。比如有载调压器,依照设计签订合同型号为SZ9-GM-400/10,但产权单位提出要将此型号变为价位相近的变压器。经与设计咨询,原型号能满足现场需要。所以建议,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严格按照合同供应。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9

一、大力开展青年思想教育活动,提高青工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⒈把青年理论学习引向深入。各团总支、支部要把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共青团学习的重要内容,切实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到团的各项工作中去要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利用各种等学习阵地,组织团员青年系统地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的报告,教育团员青年树立起的“三个代表”的思想,在工作中扎扎实实的实践“三个代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要以饱满的热情贯彻“三个代表”的精神,用“三个代表”的精神开展铁路企业改革。

⒉继续推进“新世纪读书计划”。站团委要以“新世纪读书计划”为牵动,对青年理论新世纪读书小组进行规范,促进青年读书群体之间的交流和联谊,继续扩大书屋的藏书量,确定一批必备书目,以满足青年的求知需求。各团总、支部要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指引,深化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

⒊进一步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各团总支、支部要及时有效地做好改革过程中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以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性,宣传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意义,引导青工全力投入到跨越式发展中去。动员和引导青工积极参与到铁路跨越式的发展中来,为深化铁路企业改革出主意、想方法、献计策。要继续加强青工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增强青工保安全的自觉性。

⒋丰富青年业余文化生活。各团总支、团支部要通过开展品味高雅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满足青年对学习新知识、推崇新时尚的渴求,努力丰富具有时代特色和我站特点的青年文化内涵,丰富青年的文化生活。同时要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二、深入实施文明先锋工程,塑造新世纪车站青年新形象

⒈深化青年志愿者活动。各团总支、支部要以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动力,动员全站青年志愿者在营销宣传、防洪抢险、暑运解凉、扶贫济困、冬运安全等方面以志愿服务的方式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深层次服务,进一步做好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工作,切实发挥沈铁青年志愿者作用。

⒉强化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在抓好广泛创建、制度约束、严格考核的同时,确保青年文明号的质量和品牌效应,实行优升劣降,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强共青团优质设备(责任区)的创建和管理工作,扩大“青字号”设备(责任区)的影响。

⒊加大典型选树工作力度。要善于抓好各类典型的发掘、培植、树立和宣传工作,号召全站团员青年学习典型,以典型来带动全站共青团的整体工作。

三、深入实施岗位的成才工程,进一步优化青年成长成才环境

⒈努力提高青年技术业务素质。要根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岗位学、岗位练为主,开展班组间的竞赛,提高学技练功的实效性。要广泛开展“一帮一”、拜师学艺等活动,以全面提高青年的技术业务素质。

⒉抓好团干部队伍建设。站团委本着重在培养,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严格团干部的选拔、配备,切实把思想好、作风实、工作硬的优秀青年党团员选拔到团干部岗位上来。不断加大对专、兼团干部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团干部工作水平。与此同时,进一步落实分局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精神,以党组织建设为龙头,细化团的建设,切实发挥共青团是党组织后备军的作用。

⒊搞好团员队伍建设。各团总支、团支部要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团员思想教育,努力提高团员意识,切实增强团员组织纪律观念,不断加大推优工作力度,及时向输送新鲜血液。站团委将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团员青年培养、教育、考核、推荐,保证推优工作健康发展。

⒋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切实抓好对青年职工进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其知法、懂法、守法,做“四有”新人;协助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展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和大型宣传活动,为实现我站年计划生育各项指标任务再做新贡献。

四、深入实施青年保安全、促营销活动,当好企业安全生产和营销创效的先锋队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10

关键词:考试系统;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65-0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幻灯片、视频录像、在线考试系统等多媒体正在越来越多的被用在课堂教学中。这些多媒体的大量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一些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同时,也极大的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节省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其中,在线考试系统因其能够实现自动抽题、自动组卷以及自动评分等功能,与传统的用试卷实现考试相比,显得更加的先进、高效。我们在2011年对2010级的“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考试实行了在线考试,并取得了成功,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铁路行车组织”课程的性质

“铁路行车组织”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针对制动员、连结员、信号员、车号员、列车调度员所从事的调车、车站工作统计、接发列车、列车运行调度指挥及运行调整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所需求的铁路运输系统的调车工作、接发列车工作、车站统计工作及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

本课程围绕车站行车工种及列车调度员所从事的调车工作、接发列车工作、车站统计工作及铁路行车调度指挥等工作过程,考虑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设置了铁路行车概述、调车工作、货物列车及货车技术作业过程、车站作业计划、接发列车工作、车站工作统计及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及区间通过能力、铁路运输技术计划及调度指挥等8个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学习情境,可以系统地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行车业务的能力。

通过8个学习情境的学习,让学生完整地掌握铁路行车工作应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作为工作者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并逐步熟悉从事该行业应执行的标准及作业过程。

本课程的考核除了有实作考核之外,绝大部分知识是属于记忆性的知识或者是条文的硬性规定。这部分知识用考试系统来实现考核非常恰当。

二、传统考试的缺点

高校组织一次学科考试,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教师出题、教研室审查试卷、教务处复查试卷、印制试卷、组织考场与监考教师、学生考试、教师阅卷、成绩上报教务处、成绩平估与、试卷分析等过程。在这样繁琐的过程中,且不说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最重要的是很容易在某个环节过程中出现人为的错误,而起一旦出现错误,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并开发一个功能完善的网络考试系统也就成为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在线考试系统的优点与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考试系统越来越受到企事业单位的青睐,为单位的学习、教育、考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传统的考试方式相比,在线考试系统的主要优点一方面可以动态的管理各种考试信息,只要准备好足够大的题库,就可以按要求自动生成各种试卷;另一方面,考试时间的灵活,考生可以在规定时间段内的任意时间参加考试;而且阅卷快,系统可以在考试结束时给出考试结果,计算机阅卷也可给参考人员最公平公正大的公平感;同时也节省了阅卷所需要的不少的人力资源。

1、可以实现自动抽题、自动组卷、自动评分以及考试成绩的分析等功能。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人为失误等造成的差错,极大的减轻了教师出题、批卷的负担。

2、考试系统符合“铁路行车组织”课程中有关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方式。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的考试方式一般为机试,所以,在“铁路行车组织”课程中使用考试系统,是对学生职业鉴定的一种提前练兵。

3、考试系统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线考试系统可以实现多种考试题型的考核,这些题型出现的形式以及界面都是传统的考试所不能相比的,所以,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线考试系统也可以实现练习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内容、不同难度的习题进行练习,并可以查看答案,这些功能便于学生自学。

5、在线考试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登录。这样,学生只要得到足够的权限,就能够实现远程学习。

总之,在线考试系统是教师实施考试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开发、设计一套符合课程特点的在线考试系统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进行教学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11

Abstract: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and the uncertainty distribution in the life cycle of mega infrastructure project (the paradox) is the main negative factor for the success. Based on PDCA cycle theory and project evaluation theory, the double-loop learning model of mega infrastructure project is constructed to solve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and uncertainty paradox. The double-loop learning model is also the path to promote the tactical success and strategic success of infrastructure megaproject. Taking Hongqiao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how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ath to promote the success and enhance the value of infrastructure megaproject.

关键词: 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可用信息与不确定性悖论; PDCA循环;双环学习模型;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项目

Key words: infrastructure mega project;available information and uncertainty paradox;PDCA cycle;double loop learning model; Hongqiao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project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1-0001-03

0 引言

全球城市人口每天以20万人的速度增长,所有这些城市人口都需要使用城市基础设施[1]。从2013年到2030年,全球每年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大约34000亿美元,这些支出主要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上[2]。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不确定性大、需求主体是社会公众,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政治军事都会产生影响[3],是一类完全不同的项目[4]。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成功,对促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成功促进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5],提升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价值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现有文献主要从微观的视角探讨影响实施阶段项目成功交付的因素,有必要从全寿命周期的视角宏观分析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成功的阻滞因素,并探寻促进成功的路径。

1 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可用信息与不确定性分布悖论

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可以分成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Q策阶段需要进行决策策划工作,分析社会公众的需求和优先顺序,分析对满足公众最迫切需求的基础设施项目的要求,根据对项目的要求和项目所处环境提出项目的方案构想,从技术、经济、环保可持续等角度对项目方案进行优化比选,决策确定的方案作为设计的依据,设计工作把决策想法深化表现到设计图上作为下一阶段实施的依据。实施阶段从项目实施准备开始到项目交付为止,实施阶段应进行实施策划工作,实施策划的目的是寻求更好的方案实现设计图表达的决策策划的意图,实现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实体,实施策划需要根据项目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对项目的目标进行论证分解,综合考虑参与实施阶段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构建出实施方案,在对实施方案进行优化、比选的基础上确定实施方案,确保项目成功交付,实现项目决策阶段的功能要求并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运营阶段从项目交付到项目废止,运营阶段在项目全寿命周期中的持续时间最长,也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实现公众需求和发挥投资效用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成功与否,除了受运营期间的环境影响外,主要取决于决策阶段的项目方案构想,所以运营阶段与决策阶段密切关联。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实际可用信息和不确定性分布如图1所示[6]。项目在决策策划时变更项目方案所需成本很小,随着项目的推进,投入到项目上的资源逐渐增加,变更项目方案所需代价越来越大,可变更性越来越小,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在全寿命周期中的可变更性和变更的成本情况如图2所示[6]。因此破解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可用信息和不确定性分布悖论是促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成功的路径。

2 打破可用信息与不确定性悖论的双环学习路径

由于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长时间尺度”特征,没有类似于工程实施阶段的施工单位一样的经营单位重复经营大型基础设施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业务,导致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相关经验知识和信息没有很好的总结、传承和反馈。经验实际上是未经理论化,或是难于理论化的知识和方法[7]。如果不重视总结、传承,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宝贵知识将逐渐流失。适时对大型基础设施工程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监控工程的状态、确保工程处于持续的“健康”状态[8],另一方面是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并传承、反馈到拟建类似工程中去[9]。Knut Samset从工程评价学习的视角,针对挪威政府投资工程的治理框架,提出了双循环学习构想[8]。本文在其基础上,根据中国大型基础设施工程的特点,结合PDCA循环原理,构建破解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全生命周期可用信息和不确定性分布悖论的双环学习方法模型,如图3所示。

PDCA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调整(Adjust)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PDCA循环原理首先广泛应用在工业企业质量管理中,由于它适合于任何一项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所以很快扩展到其他许多行业和领域。PDCA循环的原理为:按照计划去实施某项工作,再检查其结果,总结成功的经验,巩固成绩,改进不足的工作,再转入下次循环,逐轮改进工作质量[10]。PDCA循环的本质是一个学习环,下一个循环的提高改进是上一个循环的学习结果。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集成、建构过程是按一定的程序开展的,完全符合PDCA循环原理的适用条件。下面对实施阶段的单环模型和全生命周期的双环模型分别说明。

2.1 实施阶段单环学习过程

施工企业以承接建设工程实施阶段的施工任务为主要经营对象,施工企业会自觉地把上一个工程的施工经验和知识传递到下一个类似工程的施工任务中,以提高施工生产的效率获取更多的利润。这种仅限于实施阶段的学习模型叫单环模型。图3所示的单环学习基本过程是:分解工程的目标、分析工程实施的环境、提出工程实施的方案、工程实施方案优化和选择;根据选定的施工方案施工,完成施工图规定的工程实体;对工程实体进行竣工交付评价;总结实施阶段的经验和教训,在进行下一个工程的实施策划时,应用总结的经验知识,构造更优的实施方案。这个学习循环的本质是信息传递和反馈,把本工程实施全过程信息传递到下一个工程实施期初弥补下一个工程实施策划时可用信息不足,是同阶段(工程实施阶段)跨工程项目的学习过程,是促进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战术成功的重要路径。

2.2 全生命期双环学习过程

由于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全生命期很长,没有类似于实施阶段的施工企业一样的经营单位重复经营大型基础设施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业务,所以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学习循环并没有流畅地开展。鉴于大型基础设施工程的运营阶段时间跨度太长,有必要在运营阶段设置多个总结评价时点,分批次学习截止到运营阶段不同时间点的知识,为决策策划阶段提供可用信息。

图3所示的全生命期双环学习过程如下:根据对工程的需求分析、要求分析、资源分析、环境分析,提出工程决策策划方案,优化、比选决策策划方案;根据实施阶段的整个单环模型实施选定的决策策划方案;分别在运营期初、运营期中和工程退役三个时间点,分批次进行总结评价;把总结评价所获得的知识分别传递到下一个类似工程的决策策划阶段。这样,大循环实际上包含了传统的实施阶段的单环,把它称为双环模型。双环模型把工程全生命周期所积累的知识,传递到前期决策阶段,弥补前期决策阶段开展决策策划工作时可用信息的不足,是大型基础设施工程跨阶段(决策、实施、运营阶段)跨工程项目的学习过程,是促进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战略成功的重要路径。

3 双环路径模型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中的应用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是具有高速铁路、磁悬浮、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民用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集中换乘功能,设计集散客流量为110万人次/日的世界最大的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是典型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该工程项目从理念到实施,为我国及世界大型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起到了成功的示范作用。该工程的决策及实施阶段均贯彻了双环路径学习的思想,下面就该工程项目在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对其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3.1 决策阶段的应用案例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概念方案的提出者、上海机场集团刘武君高工曾经留学日本,在留学期间他就感受到日本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换乘的便捷,以及日本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空间立体综合利用的巧妙。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决策策划时,决策策划人员第一反应就是去学习世界上几个最主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是什么样的[11]。不管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对日本综合交通枢纽的切身感受,还是专门到世界上已经建成运营的几个最主要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进行考察,其主要目的都是尽可能弥补前期决策策划时可用信息的不足,是σ丫建成运营的大型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学习并应用到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决策策划中。下面仅对综合交通枢纽高铁站的决策策划的两个决策事项进行介绍。

一是轨道数决策。最初的规划高铁站轨道10股,高铁运营单位要20股,最终确定30股。最终确定的30股就是宏观学习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比如纽约、东京、巴黎、伦敦后根据所获得信息类比所做的决策。这些世界级的城市铁路站轨道总数都在80线以上,而在虹桥站之前的上海南站和上海站加起来只有26轨道,这样比较并结合虹桥高铁站的未来扩展需求,最终就决策了30股道的土地给高铁,这为未来虹桥高铁站的发展及上海高铁的发展均至关重要。

二是站前广场需求冲突。历史上,铁路站都有一个广场,以方便春运等特殊情况下组织安排旅客,在虹桥高铁站的建设中,高铁运营单位也有类似的需求,在考察了国外类似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尤其是日本工程项目的纵向空间利用后,从功能上满足了站前广场的需求,只是把室外广场变成了室内,而且地下停车场等在紧急情况下还可以利用,最终通过立体空间满足站前广场的需求,也说服了高铁运营单位,这是跨项目、跨阶段学习后对铁路站习惯性思维的一次变革,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创造了典范。

3.2 实施阶段的应用案例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决策方案确定后面临着非常复杂的界面问题,包括投资界面、运营界面、施工界面等问题,该工程采取的总体策略是界面能协调清楚的主要由各投资运营单位各自负责建造实施,分不清楚的和需要协调的都由申虹公司负责建造实施和总体协调。而申虹公司是一个新成立的投资公司,没有建设经验,所以在面临复杂的实施管理协调任务,主要通过建设市场的方式委托具有丰富经验的单位开展,借助这些单位所积累的经验圆满完成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建设任务,确保了上海世博会的交通保障。对申虹公司自己负责建造运营的交通中心部分,申虹公司委托上海机场建设指挥部作为代建单位业主行使管理权利;委托上海市政设计研究院对工程相关区域的市政配套工程进行统一设计协调、委托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对建筑设计整体进行协调;委托上海建工集团作为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对现场施工界面进行协调;委托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对工程总体进度进行协调控制。这些代建单位、设计单位、施工总包管理单位及研究咨询单位均对所承接部分管理任务具有重复多次的类似经验积累。比如上海机场建设指挥部从浦东机场一期建设开始就持续地管理大型工程建设1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再比如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承接过全国近20个大型工程的进度总控咨询工作。

4 结语

决策策划所构建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方案决定项目建成后与政府和公众需求的关联性和满足程度,合理的方案需要足够可用信息的支撑以降低项目成功的不确定性,而目前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全寿命周期中,不确定性和可用信息的分布刚好相反,成为不确定性和可用信息分布的悖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运营期长,导致项目运营阶段的知识和信息没有有效支撑类似项目的前期决策阶段的工作,把运营期分成不同的时间点进行检查评价,把PDCA循环原理与项目评价理论结合,构建信息传递反馈双环学习模型,是促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成功的路径。通过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项目的实例分析,说明双环学习路径是促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成功的有效路径。

我国大量的铁路、公路、机场、城市市政设施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建成投入使用,从全寿命期跨项目学习的角度进行顶层设计,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分类、结合后评价制度对每类基础设施进行评价时要收集的信息要求进行规范并提供共享平台,为后续建设的类似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决策提供信息支撑,是提高后续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成功的有效路径,把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信息传递到“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基础设施项目上,可以更好地推进和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WORLD ECONOMIC FORUM. Shaping the future of construction: a breakthrough in mindset and technology [EB/OL]. 2016-05-04.https:///reports/shaping-the-future-of-construction-a-breakthrough-in-mindset-and-technology.

[2]DOBBS B R, POHL H, LIN D Y, et al. Infrastructure productivity: how to save $1 trillion a year [EB/OL]. 2013-01-01. http:///industries/capital-projects-and-infrastruc

ture/our-insights/infrastructure-productivity.

[3]何清华,陈震,李永奎.基于项目组织公民行为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成功评价体系研究――以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区开发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1):62-66.

[4]FLYVBJERG B. 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megaprojects and why: an overview[J]. 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 2014, 45(2):6-19.

[5]隆国强.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合作[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6(1):19-22.

[6]Samset K, Volden G H. Front-end Definition of Projects: Ten Paradoxes and some Reflections Regarding Project Management and Project Govern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6, 34(2):297-313.

[7]殷瑞钰,傅志寰,李伯聪.工程哲学新进展――工程方法论研究[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6(5):455-471.

[8]SAMSET K. Ex ante and ex post evaluation-making use of evaluation results [EB/OL]. 2016-09-09. http://ntnu.edu/documents/1261865083/1270927367/61+Samset.pdf/b13daf63-4558

-4fad-894e-62821d15a8e4.

[9]姚光业.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价机制的构想[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3):44-47.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12

 

目前我国铁路正处于跨越式高速发展时期,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正在迅速装备生产一线,随着现代化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对职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目前职教工作现状:

 

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以后,各个片区即将合并铁路局,成立分公司,各个基层站段经过几次改组整合后,形成大站段管理格局,资源部署和管理整合的优势日益突显,适应我国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由于目前站段职教机构人员精简,而职教工作却面临机构多、人员多,管辖范围点多、线长,涵盖工种繁杂等诸多问题,如延续过去小站段时的职教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状。

 

如何解决好新时期日益凸显的矛盾,只有不断深化、升华“三级教育网络”体系,运用电子信息化等先进管理手段,形成高效的“闭环式管理”体系,才是我们新时期解决新问题的唯一途径。

 

适应新形势下铁路职教工作发展需要

 

中国铁路在近几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多项技术指标及科技含量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铁路职工的文化素质却未达到与之相对应的层次,随着各类新技术逐步应用到生产一线当中,职工队伍文化水平的“短板”就为运输生产买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培养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平稳的关键所在。

 

当前,随着新技术逐步应用到生产一线,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运输任务就必须有素质高、技术精、懂管理的管理人员和思想过硬、技术精湛、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因此适应新形势下铁路职工的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铁路部门工种繁多,行业之间业务差异较大并且实行倒班制,学习方式不可能像常规教育一样整齐划一,同时职工的学历层级、年龄分布不一样,因此职工教育必须以“干啥学啥、缺啥补啥”为原则,以自学为主导,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用以解决铁路站段不便组织集中培训的教学矛盾。

 

适应新形势职教管理工作的设想

 

我们在解决矛盾的实践中开展创新,设想当前应该建设一套能够实现三级教育联动,各级教员共同维护、共同完善的多元化职教资源库,并以此为依托,横向拓展综合一体化职教信息平台。

 

平台应具备的功能:

 

(一)实现远程培训、自助学习、在线考试、职工和教员互动交流,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教育构架。有效解决职教人员少,培训对象多,浪费时间和培训成本等诸多问题。

 

(二)实现题库多级管理,培训计划、考评、技术交流、综合培养,数据查询统计,并能通过对系统积累数据的二次挖掘,有针对性的进行梳理、分析,科学的对一段时间内职教培训工作进行数据评估,查找、总结出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下一步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三)能够自动跟踪人员信息,并根据不同工种、不同部门和实时的需要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要求自动生成试卷,完成数据归档。

 

(四)实现在不集中召集培训的情况下,将学习计划、培训资料运用网络、手机等通讯方式即时传递给职工。

 

(五)发挥系统数据共享的特性,通过各部门共同维护,融入各人资料查询及单位动态信息的,积极的将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的事物纳入到个人生活中来,从而转变职工接受职业教育的感性认识,由过去形式型、强制性培训模式转化为主动型、参与型、兴趣性的学习氛围。

 

探索与应用相结合的实践开发

 

通过对“三级教育网络”体系进一步的认识和“闭环式管理”的深入研究,我们探索性地开展了实践开发工作,基本建成了集人力资源管理、题库管理、在线培训考试、职教管理、自助学习与交流、民主测评、信息等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同时承载于办公网、互联网、手机终端等通讯方式,基本实现了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设计思路。

 

现在我们的各级教员通过客户端和网络,可实现共同建设、维护职教信息库,共享职教资源,统一部署开展培训工作,下发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多级联动培训考试,能够自动生成随机试卷或固定试卷,完成在线批阅自助考试,统计查询培训数据,调阅职工培训信息,分析梳理历史数据以及打印证照归档存储等功能。

 

现在我们的职工工作之余,可通过车间班组的触摸屏在线设备,实现培训计划查阅,自助学习,模拟考试;可通过指纹识别和语音录入技术完成远程自助考试。

 

现在我们的职工在家可通过互联网,登陆综合系统维护个人信息资料,查询会费、公积金缴纳情况,查看培训计划内容,培训历史成绩,职业技能资料,模拟测试自学效果,浏览单位工作动态,参与民主测评等厂务公开活动。

 

现在我们的职工闲暇之余,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wap方式,获取培训计划,调阅培资料,浏览单位信息。

 

现在我们的职教工作者已经从繁琐的组卷中解脱出来,克服了因机构多、人员多,管辖范围点多、线长,涵盖工种繁杂等诸多问题,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去考虑如何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率、确保培训质量的问题,从而开辟职教培训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