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专科护士培训总结

专科护士培训总结

时间:2022-11-29 22:24:20

专科护士培训总结

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培训;专科护士基础护理能力;护理管理

手术室护士的专科化培训是科学发展的需求,也是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随着外科学术思想和诊疗观念的更新,新的医疗设备及器械不断涌现,器官移植、腔镜技术等新的治疗手段逐渐普及,为适应多学科、多层次的手术医生,对低年资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从2009年5月~2010年8月对13名护士进行15项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培训。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1~5年护龄护士13名,培训过程中1名护士调离,有效考核12名,女10名,男2名,全日制大专5名,中专6名,本科1名。年龄18~26岁。

1·2 方法:科室派1名高年资护士对12名护士按护龄分3个批次统一培训,包括穿针引线、外科刷手等15项基础护理操作,每月底由培训老师和护士长考核。以陕西省《医院护理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要求》为依据,结合医院护理规范化专科培训标准综合形成。项目分值为5~65分,总分与单项相加为实际总分,测评项目包括静脉输液、静脉输血、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采血、换药技术、氧气吸入疗法、导尿术、套管针静脉穿刺、外科刷手、穿针引线、无菌技术操作、戴脱无菌手套、穿脱无菌手术衣等15项。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总人数:12人,批次:1批次

2·2 考核项目平均分值结果:总平均分为

2·3 3年、1年、5年资护士15项操作平均分:分别为90·93

3 讨论

护士对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的认识和态度,决定了护理人员参与培训的热情度,由于个人的文化程度、毕业院校、专科知识能力和对护理专业所持的态度信念、临床思维、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也有较大差异,也影响培训的效果。

1年资护士对自己在专科理论基础和操作上的不足和欠缺认识到位,非常重视科室组织的统一培训,认为培训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考核不合格将被医院辞退也给新入科护士的压力很大,这种压力迫使她们对培训的理解和参与非常支持[1-2]。工作表现为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加班加点训练、提问积极、考核准时。

3年资护士通过临床工作,工作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从事的护理专业认识也发生了改变,自认为能完全胜任岗位工作,对忙碌的工作之余参与培训多有怨言,仅应付考核者甚多,工作表现培训缺席、经常迟到早退、不积极训练、敷衍考核[2]。

5年资护士经过多年工作实践,对自身价值,护理专业的认识,角色的认可及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使她们对培训计划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工作表现为认真遵守培训纪律,善于对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及训练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对考核毫无怨言,重视培训老师及护士长的每次点评,考核结果其态度、纪律性、护理基础知识能力、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均高于其他两组。

规范培训方式单一也影响培训效果,从最初的带教老师示教的单一培训方式到最后示教、观看录像、上课、参观、理论提问等综合带教方式、被培训者更喜欢接受多样化的带教方式。

实际工作中与示教、训练、考核用物准备不一致,导致操作程序混乱,操作程序与医院培训与考核有误,增加了培训护士的不理解,缺乏应对能力和工作技巧,5年资护士的应对能力比1年资和3年资护士强。

考核项目扣分较为突出是患者准备中“关心病员”项和“隐私保护”项,说明大多数低年资护士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与病员有效沟通技巧[3]。1~3年护士在操作中无菌观念扣分比例也很高,在下一步培训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无菌观念”应贯穿于整个培训计划中。

4 小结

操作技能从培训时的言传身教,到熟练后的习惯性动作,都需要一个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和反复的训练过程。对低年资护士坚持长期、持续、反复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及相关理论知识培训,是提高专科手术室护士的关键。

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 护士; 分层次培训; 护理人才; 护理管理

    当今社会,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护理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人们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对护士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严峻考验,对在职护士进行有效培训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紧迫任务[1].1990年8月至2004年8月,我院对在职护士的培训中,瞄准学科发展前沿,从管理创新出发,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在职护士系列化培训机制,较好地促进了护士知识技能更新和人才的成长,对提高我院护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1 分层次在职护士培训机制的建立

    1.1 进行严谨扎实的岗前培训,促进新护士角色转换多年来,一直坚持严格扎实的新护士岗前培训,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及时增加培训内容,完善培训制度。岗前培训包括基本素质教育、规章制度学习、护理理论学习和护理技能训练4项内容,融汇职业道德教育、优质服务教育和计算机护士工作站学习等。培训时间3周,由护理部专人负责组织培训工作的实施和岗前训练管理,培训结束前进行护理基础理论、护理管理制度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培训结束后召开“迎新大会”,并举行授帽仪式。

    1.2 进行严格规范的见习期培训,培养临床合格护士

    1.2.1 选用优秀教员临床带教,发挥传帮带作用:护理部规定,新护士分配到科室后,护士长应安排服务优良、技术过硬、具有良好教学素质的护师以上人员进行3个月临床带教,便于新护士熟悉各班工作程序、学习和掌握专科技能、了解抢救工作的组织。见习期由教师跟班带教并安排专题讲课,进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指导,3个月到期时进行专科基本理论和技术考核,护理部进行护理基础理论和规章制度考核,两轮考核合格者可作为见习期护士进行辅助临床工作,不合格者则继续带教1个月,再经考核后视成绩确认其资格。

    1.2.2 建立基本护理技术考证制度,促进护理技能熟练规范:从1998年开始建立“见习期护士基本护理技术考证制”,规定新护士在到院后的第1年见习期内,必须通过无菌技术、输液法等15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考核。专门安排一位护士长负责此项工作,每年对近100名见习期护士进行逐项训练与考核。年底汇总个人15项基本技术的操作考核成绩,各项操作成绩均在90分以上者为合格,由护理部颁发合格证书。当年未合格的项目,第2年安排1次补考机会,护士必须在第2年内争取通过所有操作项目的考核,否则,合同护士失去聘用机会。为促进此项工作的规范化进行,护理部结合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器材新产品的应用,编写出版《基本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图解》[2].该书以图为主,辅以文字,介绍26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理技术操作重点测试题及护理操作质量评分标准,使学习者和主考者均有可靠的参考依据。

    1.3 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方位在职培训,提高护士专业技能

    1.3.1 严格“三基”培训,巩固专业基础:①坚持常规基础理论培训制度,促进学习培训经常化。每年对全院护士、护师、主管护师进行不同专业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护理基础理论和外语考试,并把考试成绩折算为继续教育学分作为任期考核与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②建立基础理论计算机考试制度,促进培训管理网络化。为进一步满足护士“三基”训练和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达到培训与考核相结合,便于随时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和考核的目的,从1998年开始历时4年研究开发出“护士在职在线基础理论培训系统”[3].组织护理人员编写涵盖《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课程全部112章内容的试题库和与之相对应的知识背景,使护士在考试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随时查看知识背景,进行知识的巩固与更新。我院于2002年3月正式应用本系统进行在职护士基础理论培训和考试,分别对护士、护师、主管护师2 000 余人次护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考试。命题30余套,在近100台计算机上考试和学习,共计2 000多小时,运行状况良好。考试情况从各部门、各职称等多维度约20项指标进行汇总,实现了统计数据及时、准确、全面。③坚持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年度考核制度,促进技术操作规范化。多年来,一直坚持“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年度考核制度”,考试当月由科室护士长组织护士进行15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训练,考试时以随机抽签方式确定考试的项目与参加人员,统一分组进行,由全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院护士长2人1组组成监考小组,考试结束后,组织监考护士长汇总分析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护理部组织讲评并将考试结果纳入科室目标考评予以适当奖惩。④建立护士长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制度,促进管理者更新和规范护理技术。2003年开始组织全院护士长基本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与考核,由护理部专人负责组织,每月第1周为护士长培训时间,第2~4周为考试时间,每月完成1项护理技术操作循环,每年进行6项操作的培训与考核。

    1.3.2 组织严格的专科培训,提高护士专科技能:①实施专科理论和专科技术考核制度,强化专科培训。由临床部总护士长负责、各病室护士长组成的专科理论和专科技术考核小组,每年完成1次专科考核,考核内容和考核成绩报护理部备案,并计入学分。为实施体现专科特色的护理技术和理论培训,护理部拟定“全院护士专科护理技术考核参考项目”,规划专科的必须考核项目。同时,编写并出版《专科护理技术培训教材》[4],下发各科室,录制发行《常用专科护理技术》录像片,以临床实地操作的方式演示心肺复苏、直接动脉压监测等26项专科护理技术的操作方法、术后护理等,规范了专科技术培训与考核。②坚持护理查房制度,提高临床护理能力。从1992年试行开展整体护理之初,即制订每周1次护理查房制度,由护士长制订具体的护理查房计划,并组织查房。护理部专门制作下发护理查房记录本,要求科室对查房情况进行记录,护理部在每月质量检查中对此进行检查,对护理病历的选择、护理诊断的应用、护理措施的制订进行指导。③建立护师轮转监护室制度,培养专科护理骨干。从2001年开始建立“护师轮转监护室制度”,规定护师在晋升主管护师之前必须经过4个月以上的监护室轮转学习,掌握重症监护基本技能。护师如未参加监护室轮转,任职期间学分考核视为不达标,不能参加职称晋升评审。

    1.3.3 规范继续教育工作,促进护士掌握“四新”:为促使临床护士知识、技术、方法和理论的不断更新,保证其在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继续护理教育,护理部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更新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由护理中心专门承担继续教育的组织保障工作,制订有针对性的年度继续教育计划,固定每月安排2次讲课,并特别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讲授。多年来,连续举行护理科研选题、科研方法、统计应用等系列讲座,举办护理质量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健康教育的方法、护理记录书写、临床路径、循证护理及内科护理、外科护理、老年病护理进展和趋势讲座。

    1.3.4 重视临床应用,提高实践能力:护理人员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增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护士培训中特别重视临床应用培训。首先,坚持病区业务学习制度,由护士长组织病区护士进行业务学习和训练,内容主要是围绕专科新业务、新技术组织练兵活动,围绕新理论、新知识进行讲座,围绕疑难护理问题举行读书报告会。要求业务学习每月进行2次,记录在护理部统一制作下发的业务学习训练记录本上,护理部每月检查。2000年开始,在“三基”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临床实际操作考核,在每月护理质量检查的同时,护理部专人负责检查各级护士在临床中的护理技术操作情况,检查结果纳入质量考核。

    1.4 积极进行专科护士培训,培养临床护理专家为适应现代医学护理学的发展,提高护士解决复杂疑难护理问题的能力,为患者提供较高水平的专科护理服务,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改变传统的方式,采用新的培养思路和培训程序。对学科特色突出、发展较快、护理技能和经验有特殊要求的专科,制订专科护士(CNS)培养计划,对专科护士选拔条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考核标准进行明确规定,使专科护士的培养形成制度。

    2 效果评价

    2.1 岗前培训使新护士顺利走上临床工作岗位3周的岗前培训,使新护士进一步明确护士职业道德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明确各项护理工作制度,熟悉沟通交流技巧,了解我院的护理文书书写规定和要求,熟练掌握常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由于加强了基本理论教育,使新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护士在进入医院时从理论到技术都得到了训练,为新护士了解医院文化,熟悉医院环境,尽快实现从学生到护士的转变做好了准备。每年新护士均在100名左右,在结束培训时的技术操作考核中,80%以上人员成绩在90分以上;基础理论考试合格者超过90%.

    2.2 见习期培训为护士临床生涯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培训,见习期护士98%通过基本护理理论、专科基本知识和护理基本技能考试,达到岗位要求。

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口腔修复;专科护理操作;规范化培训;方法

和其他口腔二级学科相比,口腔修复学和新材料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在口腔修复材料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过程中,新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不仅需要临床医生掌握新技术和新材料,护理工作也应及时提高。现阶段口腔科护士基本上都毕业于普护理院校,护士掌握的口腔医学知识并没有完全覆盖新技术和新材料。让护士及时有效地掌握新技术和新材料,是口腔修复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我院于2010年1月开始对口腔修复科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具体情况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修复科是我院重点科室,共有综合治疗牙椅20台,护士9名,全护士均为女性。全部4名护士为聘用制人员,年龄21~27岁,平均年龄(24.6±1.5)岁;学历:大专3名,本科1名;4名护士的修复科工作时间不超过5年,工作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口腔专业培养和教育,欠缺综合的专科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正式编制护士5名,护士工作时间均超过10年,年龄30~47岁,平均年龄(40.8±7.1)岁;学历:大专4名,本科1名;职称:护师3名,主管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护士的工作时间长,口腔修复专业的临床护理经验丰富、操作技能娴熟。

1.2方法

1.2.1组建规范化操作指导组 规范化操作组的组成包括2名护理骨干,护理骨干应该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考核组的组成则包括1名主管护师和1名护士长。统筹安排工作应该由护士长负责,小组成员则应负责计划制定,规范操作指导的编写,并实施培训,让培训工作能有计划、有目标、有序地开展。

1.2.2对规范化操作指导进行编写 口腔修复材料比较复杂,因此应按照专业特点将相应的护理操作分成印模类和粘结水门汀类的调制。每类材料应选择典型的商品化产品,对操作指南和说明书进行认真阅读,参考国外相关资料,并总结护理实践经验,在经过指导组的反复修改和讨论后,来对规范化操作指导进行制定,最后应将规范化操作指导编辑成册,并发放到每名护士手中。

1.2.3培训方法 ①首先指导组成员应结合规范化操作指导来进行练习,当操作方法充分掌握后,考核组应对每位指导组成员进行操作质量评估,之后在分组护士的训练中进行标准化操作示教。②将全体护士分成不同小组,并由指导组成员来进行指导培训,每组应包括2名护士,并轮流进行操作练习。定期重点培训一项操作内容,2w培训1次,30min/次。并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小讲座。小讲座后应积极开展讨论和分析,以此来对培训效果进行强化。针对临床工作存在的问题,护士长应加以点评,以此来对规划化操作的效果进行强化。③新护士的培训重点为讲授;高年资护士则应采用标准示教的培训方法。在实际的培训中应以典型材料为重点,对新型材料和传统材料之间的护理异同点进行总结,进而来开展个性化的培训。对典型商品化的产品特点进行分析,从材料的适应证、性能、组成成分入手,对护理配合要点以及使用技巧进行总结。

1.3科学的考核评价 ①患者的反馈意见:对科室的复诊患者进行不定期调查,调查内容为护士的操作满意度;对培训前后3个季度(共20份)患者的护士操作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②利用自制调查问卷来对医生对护士的护理配合满意度进行调查,站在医生的角度来对意见进行反馈,让护理培训的临床实用性得以有效强化。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

2 结果

培训前医生对护士的配合满意度为77.8%(7/9),患者对护士的操作满意度为80.0%(16/20);培训后医生对护士的配合满意度为100.0%(9/9),患者对护士的操作满意度为100.0%(20/20)。培训后医生对护士的配合满意度、患者对护士的操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培训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中口腔治疗都是经过医护之间的相互合作来完成的,医生能对护士的配合操作效果进行有效评价。传统护士带教方法主要为高年资护士口口相传的方式来完成的,缺乏标准。所以医生会觉得护士的配合比较生涩,护士的护理水平参差不齐。本研究结果显示,规范化的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的业务技能,让医护之间的合作默契度和工作效率提高,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最终提高医生对护士的配合满意度。

口腔修复科主要是为牙列缺失、牙列缺失和牙体缺损患者提供有效的修复治疗[1],让患者的口腔美观、发音、咀嚼等功能得以恢复[2]。在实际的护理操作中,粘结水门汀类和印模类的调制技术会直接影响修复的最终质量,所以规范护理操作就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规范化的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的自身操作技术水平,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操作满意度。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所以对护理操作进行规范,建立完善的操作流程,有效避免护理操作中只重视步骤、不重视质量,只重视技术内容、不重视患者需求等不足,让护理工作的质量得以有效保证,最终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3~10]。

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进展比较快,因此探寻以护理技术规范为基础的培训模式就显得尤为关键。针对口腔修复新技术和新材料,选择"短、平、快"的培训模式,及时更新、即学即用、让护士对新技术、新材料的掌握效率提高。同时还应重视提高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让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有效激发,最终提高全科的护理水平。

总之,规范化培训能加快年轻技术骨干的成长,初步完成梯队建设。护理服务水平和护理质量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规范化护理服务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应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通过紧抓不懈、经常督导和检查,让护理服务实现真正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最终来有效满足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洁英,杨晓晖,董臀岩.口腔牙体牙髓专科护理操作规范化培训的实践[J].当代医学,2013,19(7):161-162.

[2]林满秋,叶雪珍,陈娇.护理操作规范化培训效果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2):2242-2243.

[3]王少海,汪大林,邱小倩.提高口腔修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2):421-422.

[4]林满秋,叶雪珍,陈娇.护理操作规范化培训效果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2):2242-2243.

[5]高晓明,高晓宇,高珩,等.民营医院临床护理操作规范化培训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07):274-275.

[6]古仁惠.中医适宜技术八项护理操作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04):2412-2413.

[7]傅建英.我院3a内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分析及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09):1392-1393.

[8]何莉,张凤兰,奚淑平,等.基础护理规范化培训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0):96-98.

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方法

随着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使一些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护理工作对护士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的专科化程度不断增强。手术室工作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环境,其护士需要面临如日常工作节奏快、强度大、随机性强的特点,要与医疗、麻醉、护理、技师、工程师、保洁工等协作,与多等级人员共存的复杂人际冲突等等问题。本文针对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方法的研究进展,探讨如何为我国手术室护理开展高效的培养活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1 转变培养的理念框架

理念框架可以为专科护士培养的发展及知识更新提供指导及依据,使护士最大程度发挥其潜在能力及心理韧性,从而遴选适应、胜任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护士,在复杂的工作环境及人际关系能增强应变及适应能力,促进手术室团队建设。

1.1建构主义观培养理念 周琳瑛等[1]变革了培养理念,更新培养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三种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即交互式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方法、随机访问式教学方法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同时也提出在培养的实践中,需要创新教学资源,完善培训内容,改革培养和考核方式,才能获得更好的培养效果。

1.2自我效能感提升培养理念 翁留宁等[2]针对手术室专科护士能力要求,将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来提高专科护士的培养,从临床、教育、咨询及研究方面激发人的潜能入手来达到行为目标。

1.3评判性思维培养法 翁留宁等[2]再次将评判性思维应用于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中,利用组织讨论形式、角色扮演法、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反思日记法等方法,促进了专科护士对知识的整合、连接、迁移,培养其在工作中求难、求异、求新、前瞻的意识。

1.4基于JCI人力资源理念培养法 阎振华[3]通过借鉴JCI人力资源理念和方法,制定适合手术室护士专业化发展的培训体系,充分发挥了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特点。

2 改变多层级管理面

现阶段我国注册护士学历层次偏低,专科护士的培养基础比较薄弱,准入标准也不统一。但可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临床能力等综合因素,确定层级划分标准,将护士分为四个层级,即N0~N4级。分别制定标准,确定晋级条件,确立培训要点,实施绩效考试方法,结果考核达标率及医生满意度效果明显[4]。也可根据医院二级分科,设立专科组后,专科组固定专科护士,根据工作特点,进行3个层级培训,反映不同等级的护士在同一工作领域中不同的发展阶段,使其发挥自己最大潜能,培养也可根据其等级设置为初、中、高级等阶段。

3 结合多样化临床培养方式

由于没有统一的培训标准,各地实习基地水平参差不齐,实习带教方式,考核认定法,甚至对培训宗旨理解等方面的差异,成为专科护士培训质量的影响因素,结合多样化临床培养才能因地制宜。

3.1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培训效果评价法 杨玉美等[5]按照手术室工作流程设为"四站式",由具体的手术情景将4站有机的联系起来,各站主考老师对专科护士进行评估打分,各站分数之和即为总分,使评价更加准确、客观、公平、真实。OSCE有效地考查了专科护士培训效果。

3.2多媒体结合传统培训方式培养 周先翠[6]采用多媒体结合传统方法针对过去通科配合手术护士所在的问题,结合手术室专业特性重点各专科组以组长为主,根据培训计划将培训内容分到个人,大家应用多媒体查资料制作课件互动、讨论,同时聘请相关专业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的医学知识,采取理论讲座和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技能培训。结果有效地提高了科室专科技术整体水平。

3.3 PDCA循环培养 沈慧莉等[7]通过PDCA循环法的应用,从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处理阶段的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将发现的不足及时给予指出和纠正,把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作为推动下一个阶段的动力和依据,制定下一循环计划,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发现培训时间较长、范围较局限等不足之处。

3.4经验学习圈理论技能培训培养 魏春苗等[8]在专科护士技能培训中,按照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念、积极实践四个循环过程实施,并将培训效果与传统教学法进行纵向比较,结果以经验学习圈理论为支持的技能培训模式效果满意,能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技能操作水平。

3.5标准化手术配合路径培养 陈锐[9]在培训中不断探索,通过将不同手术、不同医生的手术配合方法制定成标准化的手术配合路径,在有效的时间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及时接受新的专科知识,使重大手术及新业务、新技术的配合水平提高等满意效果。

4 小结与展望

手术室专科护士在护理实践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已成为护理工作者管理和研究的热点及未来发展的一项趋势。在选择方式时,不仅应考虑培养内容与目的是否相符,还应注意培养对象的层次,需求,适应能力等等。在现有培养基础之上,下步有必要借鉴和融入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实际,建立和发展手术室专科护士在职培训制度和标准,是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和促进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和方向。以期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必将会从无到有,手术室专科护士将会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所发挥的作用定会愈加显著。

参考文献:

[1]周琳瑛,张丽娜.建构主义观下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方法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1,9(27):2530.

[2]翁留宁,陆云.自我效能理论对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的启迪[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2):91-92.

[3]阎振华.基于JCI标准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2,31(29):58.

[4]王悦,宋辉.分级管理在手术室护士专科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2):2036-2037.

[5]杨玉美,赵术菊,马秀娥,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管理理论与实践,2012,12(4):286-287.

[6]周先翠.多媒体结合传统培训方式在手术室护士专科培训中的探讨[J].临床医院,2014,27(5):422.

[7]沈慧莉,杜天莺,庄敏,等.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13,30(19):55-57.

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口腔专科;护士;专业知识现状;培训需求调查

研究发现,在我国一直以来的口腔医学培养体系中,口腔护士的培养相对于口腔医师的培养一直较为落后[1]。国内各大院校对于口腔护理专业的开设也较少,因此,很多口腔专科的护士表现出缺乏专业护理知识与技能的问题。随着业内这一方面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医学模式在口腔医学中不断转变,整体护理的观念不断形成,口腔专科的护士必须具备更加专业的技能才能胜任工作。培训作为提升口腔专科护士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应当受到广泛重视,下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对特定范围内口腔专科护士接受专业培训的现状进行调查,探索有效的培训模式和培训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中主要选用某城区的口腔专科医生及护士,包括医院和私营诊所中从事口腔专业的所有人员。

1.2方法 通过发放问卷对口腔科医生和护士进行调查,并且对二者设计不同的问卷内容。总计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全部回收,问卷有效率100%。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医生和护士的个人基本情况、基本知识情况、护士的培训需求和现状、接受理论培训的方式和时间、专业知识的来源、四手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应用现状以及当前口腔专科护士对培训现状的满意度等。

2 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在接受调查的医生当中,有20%的男性和30%的女性,80%以上的医生为本科以上学历,并且50%以上的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接受调查的护士当中,98%为女性,年龄主要集中在20~35岁,其中20~25岁的护士占总数的54%,90%的护士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65%的护士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

2.2口腔专科护士培训现状调查 从调查结果来看,口腔专科护士接受的理论培训在时间上,40%的人在1个月以下,35%的人在1~3个月,15%的人在3~6个月,10%的人在6个月以上。获得相应知识的阶段在校的为15%,工作期间参加培训的为50%,还有35%是通过工作经验积累得来。口腔专科护士对于现有培训模式的满意程度上,不满意的为5%、一般的为40%、满意的为50%、非常满意的为5%。

2.3口腔专科护士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及培训需求 在调查中,有96%的护士表示自己有接受更高水平培训的需求和工作需要。而对于科学的医疗操作模式,大部分护士表示有所了解,但真正的应用较少。30%的护士接受过有关于"四手操作"的培训,但是很少有机会和平台合理运用。

3 讨论

3.1开展口腔专科护士培训的必要性 口腔专科护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熟练运用对其高质量高效率的诊疗工作是至关重要的[2]。因此,在对口腔专科护士进行培训时要重点关注其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提高其专业水平。同时,大力开展口腔专科护士的培训也势在必行,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程度。

3.2开展口腔专科护士培训的方法探讨

3.2.1导师带教制教学,双向测评制考核培训效果 从调查结果中能够清楚的看到,绝大部分的医生相对护士来说学历较高,且临床工作经验更丰富,而很多护士都是刚从学校毕业就进入护理岗位,缺乏相应的经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导师带教制度,让高学历、经验丰富的医师和护士对工作资历浅的护士进行带教,完成适当的培训。双向测评的培训机制一方面可以督促护士努力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到有经验的医护工作者完成带教工作。这项工作能够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促进新任护士的角色转变,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3.2.2同辈教育法辅助口腔专科护士培训 同辈教育法是在同辈之间互相容纳的特点上得来的,通过同辈之间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和心得告知群体中其他成员,从而产生共鸣和共同促进效果,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同辈教育法不仅能够促使同辈的施教者和受教者同时的到能力的提升,而且还能全面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减轻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压力。这就要求同辈工作者之间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在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下不断进步。

3.3开展口腔专科护士培训应重视科学操作模式 在进行口腔专科护士的培训时,要能够与时俱进,让学习者掌握最新的技术、方法和理论。要在培训的过程中推广和普及最近的科学操作模式,让口腔专科护士主动参与到诊疗过程钟来,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熟悉基本的医疗设备,规范化的完成诊疗任务,提升诊疗效率。如近些年广泛推广的四手操作模式:四手操作是指在口腔治疗过程中,每名医师均配1名护士,医护均是坐位操作,2人共四手同时进行工作,护士平稳而迅速地为医师传递各种器械、材料及其他用品,这种操作称之为四手操作[3]。它是一种高效率的牙科操作技术和现代化的服务形式。在培训中应当重视这些科学操作模式的介绍和培养。

综上所述,对口腔专科护士专业知识现状和培训需求的调查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今后还将进行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研究,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丽萍,安志洁,颜妍,等.我国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02).

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6

和其他口腔二级学科相比,口腔修复学和新材料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在口腔修复材料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过程中,新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不仅需要临床医生掌握新技术和新材料,护理工作也应及时提高。现阶段口腔科护士基本上都毕业于普护理院校,护士掌握的口腔医学知识并没有完全覆盖新技术和新材料。让护士及时有效地掌握新技术和新材料,是口腔修复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我院于2010年1月开始对口腔修复科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具体情况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修复科是我院重点科室,共有综合治疗牙椅20台,护士9名,全护士均为女性。全部4名护士为聘用制人员,年龄21~27岁,平均年龄(24.6±1.5)岁;学历:大专3名,本科1名;4名护士的修复科工作时间不超过5年,工作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口腔专业培养和教育,欠缺综合的专科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正式编制护士5名,护士工作时间均超过10年,年龄30~47岁,平均年龄(40.8±7.1)岁;学历:大专4名,本科1名;职称:护师3名,主管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护士的工作时间长,口腔修复专业的临床护理经验丰富、操作技能娴熟。

1.2方法

1.2.1组建规范化操作指导组 规范化操作组的组成包括2名护理骨干,护理骨干应该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考核组的组成则包括1名主管护师和1名护士长。统筹安排工作应该由护士长负责,小组成员则应负责计划制定,规范操作指导的编写,并实施培训,让培训工作能有计划、有目标、有序地开展。

1.2.2对规范化操作指导进行编写 口腔修复材料比较复杂,因此应按照专业特点将相应的护理操作分成印模类和粘结水门汀类的调制。每类材料应选择典型的商品化产品,对操作指南和说明书进行认真阅读,参考国外相关资料,并总结护理实践经验,在经过指导组的反复修改和讨论后,来对规范化操作指导进行制定,最后应将规范化操作指导编辑成册,并发放到每名护士手中。

1.2.3培训方法 ①首先指导组成员应结合规范化操作指导来进行练习,当操作方法充分掌握后,考核组应对每位指导组成员进行操作质量评估,之后在分组护士的训练中进行标准化操作示教。②将全体护士分成不同小组,并由指导组成员来进行指导培训,每组应包括2名护士,并轮流进行操作练习。定期重点培训一项操作内容,2w培训1次,30min/次。并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小讲座。小讲座后应积极开展讨论和分析,以此来对培训效果进行强化。针对临床工作存在的问题,护士长应加以点评,以此来对规划化操作的效果进行强化。③新护士的培训重点为讲授;高年资护士则应采用标准示教的培训方法。在实际的培训中应以典型材料为重点,对新型材料和传统材料之间的护理异同点进行总结,进而来开展个性化的培训。对典型商品化的产品特点进行分析,从材料的适应证、性能、组成成分入手,对护理配合要点以及使用技巧进行总结。

1.3科学的考核评价 ①患者的反馈意见:对科室的复诊患者进行不定期调查,调查内容为护士的操作满意度;对培训前后3个季度(共20份)患者的护士操作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②利用自制调查问卷来对医生对护士的护理配合满意度进行调查,站在医生的角度来对意见进行反馈,让护理培训的临床实用性得以有效强化。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

2 结果

培训前医生对护士的配合满意度为77.8%(7/9),患者对护士的操作满意度为80.0%(16/20);培训后医生对护士的配合满意度为100.0%(9/9),患者对护士的操作满意度为100.0%(20/20)。培训后医生对护士的配合满意度、患者对护士的操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培训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中口腔治疗都是经过医护之间的相互合作来完成的,医生能对护士的配合操作效果进行有效评价。传统护士带教方法主要为高年资护士口口相传的方式来完成的,缺乏标准。所以医生会觉得护士的配合比较生涩,护士的护理水平参差不齐。本研究结果显示,规范化的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的业务技能,让医护之间的合作默契度和工作效率提高,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最终提高医生对护士的配合满意度。

口腔修复科主要是为牙列缺失、牙列缺失和牙体缺损患者提供有效的修复治疗[1],让患者的口腔美观、发音、咀嚼等功能得以恢复[2]。在实际的护理操作中,粘结水门汀类和印模类的调制技术会直接影响修复的最终质量,所以规范护理操作就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规范化的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的自身操作技术水平,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操作满意度。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所以对护理操作进行规范,建立完善的操作流程,有效避免护理操作中只重视步骤、不重视质量,只重视技术内容、不重视患者需求等不足,让护理工作的质量得以有效保证,最终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3~10]。

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7

随着医学分科的细化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多样化、多层次的医学人才需求将日趋明显,医院人才规划和培养模式成为队伍建设及专科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医由于理论及方法上的独特优势,其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目前我国中医护理发展存在不足,其中人才的匮乏是阻碍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发挥的重要原因。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缩写,其实质是通过调查列举组织内外环境的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加以分析评价并制定相应对策的一种方法。近年来,SWOT分析法被较好地应用于临床教学中,获得良好反响。本院在人才培养中不断探索和实践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发挥中医人才的临床示范作用,本文以中医护理骨干培训为例,对比运用SWOT分析法后中医护理培训的质量及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2014年12月参加我院护理骨干系统培训的62名护士,均为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1人。年龄24~33岁,职称:主管护师12人,护师50人;学历:本科47人,大专15人。两组在年龄、学历、职称、工作能力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31名护士按照院内培训计划实施。干预组31名护士则在实施院内培训计划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培训模式上的探索和改进。1.2.1SWOT分析法(1)内部优势(S):工作主动性强,刻苦好学;中医基础较好,均经过医院100学时中医药知识及技能的系统培训;本科毕业占75%以上,思维活跃,具有创新能力;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能较好地理解和互动交流;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工作计划性强,示范小组开展总结汇报准备充分,课件的制作效果反响良好。(2)内部劣势(W):对中医护理方案的理解程度不同,临床应用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尚不统一,示范教学未做到专人专项;带教安排分层不清晰,缺乏系统的科研学习方法,观察数据收集不完整;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自身工作压力大,部分带教老师经验不足,互动较少。(3)外部机会(O):①政策层面:十二五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中医护理事业的文件,《中医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11-201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的意见(2013版)》等,加大了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力度,突出了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和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进一步强调了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作用。②医院发展层面:新住院综合楼的投入使用,开放床位扩增,业务范畴不断拓展;医院重视护理工作,护理部、科室重视对骨干护士职业发展的管理,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外出进修、学习、院内轮转等培训机会;分阶段有序进行护理岗位培训,使得骨干护士在不同阶段满足不同的发展需求;为骨干护士提供实践护理管理的机会,例如院内公开竞聘护士长、责任总护士岗位管理等制度的建立。③患者对中医护理的需求: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6-7]。它具有简、便、验、廉、副作用少等特点,其理论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需求,养生保健优势也迎合了人们不断提高的健康观念。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开展,辨证施膳、情志护理、八段锦、太极拳等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中医疗效愈加显著,患者对中医护理的重视不断增加,需求也越来越明显。④中医护理学科发展迅速:中医护理学科理论体系不断建立;护理重点专科建设对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梳理及应用,形成标准的中医护理模式;中医护理教育不断完善,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完整的中医护理教育体系;中医护理学术活动蓬勃发展,2013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加入国际护士会,全面促进中医护理对外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医护理走向世界[8]。(4)外部威胁(T):中医专科发展晚,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提出“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中医药学得到长足发展;中医护理学内涵模糊,学科界限不清,各级管理人员对中医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临床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受限;中医医院护理队伍中目前仍以西医院校毕业生为主,对中医护理知识掌握不到位。(5)排列因素,构建SWOT矩阵,结果见表1。

1.2.2根据SWOT分析结果制定培训对策(1)成立中医护理骨干培训管理小组,每年遴选培训专家库,参培护士可以自行选择带教老师。建立导师制管理考核方法,采取“师带徒”中医传承教学模式,实行专人专教,积极开展中医护理经验筛选、梳理与传承。(2)重点围绕开展中医护理方案和特色技术的疑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研究,组建兴趣学习小组,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开办“杏园护理讲堂”,对中医护理质量管理、中医护理方案、中医特色技术等知识和技能开展培训,参培人员定期面向全院进行汇报交流。(3)竞聘选拔中医护理专项操作示范教员,修订完善中医护理操作标准,统一录制视频。建立示范员管理考核制度,要求示范员必须在科内担任教学工作,在院内各病区开展中医护理操作示范工作,形成中医护理技术推广模式。(4)制作中医护理骨干培训专用手册,落实每次培训的细节,做到参训签到、记录、强化练习、考核一体化,将培训过程及结果与个人绩效考核相结合。利用学会平台及信息化技术手段,创建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交流群,中医护理专科建设交流群、专科小组交流群等网络交流系统,方便学员学习交流,资源共享。(5)培养护士的临床科研一体化思维,通过对中医护理方案严谨的设计、培训、实施、评价、总结、反馈、再培训实施的每个环节,将方案的临床应用转换成共同参与的方案改进,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规范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实施,建立信息化质量管理系统,完善中医护理效果评价体系[9]。

2结果

两组中医护理骨干护士的培训效果从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掌握情况,护士对中医药知识及护理技能水平得分,护士自我认同感得分,以上3项对比结果见表2~表4。

3讨论

研究证明,SWOT分析法的运用可以明显改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10]。本组试验中将62名护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培训。结果表明,采用SWOT分析法后,(1)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对护理骨干人才队伍内部优劣势、发展机会和外部困难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提供了依据,采用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培训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2)干预组护士能够克服困难,通过增强自我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她们在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掌握情况,中医药知识及护理技能水平得分,自身的自我认同感明显优于对照组护士,两组对应效果得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SWOT分析法干预后的中医护理骨干在临床开展中医护理操作的项目数量明显提升,另外多种形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其的护理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总之,把SWOT分析法应用于中医护理骨干岗位培训后取得的成果是令人惊喜的,坚持并在不同层次中医人才培养方面使用SWOT分析法是十分必要的。通过SWOT分析法的科学分析,合理对策,可有效抓住专科建设机遇,提升中医临床培训的质量和成效,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陈鸿芳 吕媛 尹薇 加莉 单位:陕西省中医医院

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团队文化建设;急诊护士;核心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12月参加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常规培训方案进行培训的24名就职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士作为对照组,其中女性20名,男性4名;平均年龄(31.5±3.6)岁;学历:本科以上学历13名,大专学历11名;能级:N1级护士6名,N2级护士12名,N3级护士6名。将2015年1-12月对24名就职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士作为观察组,其中女性20名,男性4名;平均年龄(31.3±4.1)岁;学历:本科以上学历14名,大专学历10名;能级:N1级护士6名,N2级护士12名,N3级护士6名;采用团队文化建设融入在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方案进行培训。两组护士性别组成、年龄、学历及能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融入团队文化建设的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方法1.2.1团队文化建设方法1.2.1.1价值观的确立文化核心价值观与愿景科室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医院员工在岗工作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基础,任何组织的成功都是共同的价值观对员工的维系[3]。愿景为团队指明方向。本研究通过头脑风暴法确立了急诊护理团队的核心价值观为:团结、专业、进取、高效;愿景为:让团队更卓越,让患者更满意。强调在工作中,急诊护理团队要团结协作,共同进取,共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高效、专业的护理服务。在科室环境布置、各种会议、活动中强调,让确立的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团队价值评判标准。1.2.1.2制定硬性保障机制以培训计划为蓝本,科会为契机,完善相关硬性保障工作。(1)确立科室文化核心成员小组:以急诊科护士长为组长,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及科室带教秘书为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科室实行APN团队式排班,组长由核心小组成员担任,并且均为N3级护士,组员为N2、N1级护士,形成老、中、青梯队。(2)建立科会制度:培训模式以科会为切入点,明确硬性的“约束力”,在医院制度下制定科室科会相关制度。将护士需要共同遵守的东西明确化、有形化,让护士的行为有章可循。(3)建立并规范科会流程:明确科会培训内容,同时也凸显出团队文化氛围,具体培训形式可有:团队形式的应急预案演练、团队式床边护理查房、组长主持组员参与的团队形式疑难病例讨论等等。在流程中注重文化环节的设计,可有生日祝福、正能量传递、积极向上的工作感悟的传播,将科室文化融入到培训中去。1.2.2制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计划由核心成员小组制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计划,主要涵盖急诊护士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专科知识与技能、应急能力、教育与沟通能力、相关制度执行能力五大模块。1.2.2.1主题月学习根据急诊六大病种、常见病种、上一年的培训需要确立每月培训主题。一种形式为科会主题业务学习讲座,由组长主持,小组成员参与;另一种形式为围绕本月主题,在科室信息平台上传学习内容,每周二提问,作答方式为分层次回答,组员回答组长补充。此方案充分体现出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提高团队的知识的夯实,也培养了组长的教学能力。1.2.2.2案例讨论团队遇见疑难、少见病例,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主持,成员参与,组织全科在科会上进行疑难病例的讨论、分析及总结,将专科知识进一步拓展。遇到失败案例,与全科护士在学习中反思,同时将情感加入讨论环节,激发护士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由心灵深处得到启发。对于低年资护士,遇到典型的疾病抢救,组长组织团队内护士复习及知识延伸,以达到专科理论与实践的互相促进、提高,也进一步实现了教学相长,达到老带青团队能力提高的目标。1.2.2.3应急演练形式为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主持,成员参与,围绕培训计划实施,选择近日需求高或薄弱环节进行团队式应急演练。要求演练前组长负责分工协调,撰写剧本,分角色扮演,组长开场介绍,终场总结并汇总成文字材料。在演练结束后,由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此方案为进一步提高全科护士应急能力,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更是提高了团队内的凝聚力。1.2.2.4团队临床能力比赛以核心成员小组为策划组,以急诊六大病种、常见病种为比赛内容,定期组织团队形式的核心能力比赛。核心成员赛前进行策划并分工,将比赛策划书提前上传至信息平台,及时解疑答惑。比赛准备期积极参与并组织护士训练,给予鼓励与指导。比赛过程中,负责协调工作,汇总图文材料,发表新闻稿。比赛中以实际临床情境为背景,涉及到专科、基础知识及操作应用能力、急救护理思维、应急能力、护理文件书写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对护士个人、团队都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1.2.2.5团队式SBAR交接班模式由于急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急诊医务人员数量多,交接班频繁,然而交接班是一个高风险的沟通过程,如有疏忽威胁到患者安全[4]。同时交接班质量也是护士个人核心能力及团队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急诊交接环节涉及部门较多包括了急诊-病区、急诊内部各模块间(院前-抢救-留观-EICU-急诊病房)、抢救室内部。往往抢救室内部交接班是薄弱环节。本研究组采用团队式标准化交接班,交接班革新为小组对小组交接。组长之间互相交接抢救室概况:患者数量、病情级别及分管护士、特殊事件,接班组长根据患者病情将组员分人到床;随后,组员以标准化沟通形式及查检表交待病情,接班组员对不清楚的环节进行询问,双方组长进行补充并强调护理重点。标准化沟通形式,是指现况(Situation,S):描述当前情景,患者现在出现的问题是什么;背景(Background,B):提供一个简要的背景,患者疾病基本信息;评估(Assessment,A):采用最佳的判断,对患者做一个基本的评估(视、触、叩、听);建议(Recommendation,R):提出可以采取的行动建议,也称SBAR沟通模式。同时,也进一步厘清护理组长及组员管理患者的思路,提高了组长对组员的管理能力,体现了能级对应,增强了团队的核心能力及凝聚力。1.2.3注重文化氛围的培育1.2.3.1科室确立畅通的沟通途径文化核心小组成员定期召开会议,强调及传播科室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小组成员作为护士的代言人,及时保证信息的通畅;护士之间、护士与护士长之间保持通畅的沟通途径,有面谈、信息、网络等各种途径。1.2.3.2积极宣传,营造氛围科室内努力营造与核心价值观匹配的氛围,使得护士为充分认可,建立自己的使命感与归属感。积极加大正面人物、事件的宣传,在绩效管理中体现奖惩,优秀者推选为省级、市级专科护士人选。让护士具有紧迫感,为个人、为团队、也为责任主动去参与各种培训,不断学习与进步。1.2.3.3护士长发挥引领作用团队领导人是科室团队文化的工程师,要加强自身素养的培养,做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示范作用;倾听不一样的声音,允许“生态雨林”的存在,建立一种宽容的护理文化环境;为护士提供舒适、安全的工作硬件环境,在生活区提供便利、舒适的设施;让护士保持愉悦、阳光的心态,将护士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科室团队目标相一致,从而实现个体与团队的共同进步。1.3评价指标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护士核心能力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等工具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一般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测量,该表最早由心理学家RalfSchwarzer教授编制,目前已被翻译成至少25种语言,在国际上广泛使用,中文版由张建新翻译并使用。该量表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为1~4分,总分为40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护士核心能力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评价量表,是2005年发展的一个全方位测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量表。该量表由7个维度,55个条目组成。量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评分,总分为220分。分数越高,能力越强。护士工作满意度采用美国学者创建的卡劳斯克/米勒满意度量表(MMSSS)。该量表包括8个维度、31个条目,按Likert5级评分法评分,总分为155分,得分越高,表明护士职业价值观越好。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采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士培训前后得分比较经培训后对照组护士核心能力、一般自我效能感及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未得到明显改善,分析原因可能与传统培训模式死板,内容枯燥等原因相关。

3讨论

3.1改变了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着力点从文化建设角度考虑护士的精神层面,从马斯洛层次理论满足护士更高一级的需要,树立护士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将价值观精髓融入护士内心,让护士从“我不得不去做”转化为“我要去做”。3.2巧用“软力量”,从关注急诊护士团队着手采用多形式、多样化的团队式培训,让团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团队内部建立学习氛围,充分发挥组长的引领作用,从而带动与鞭策护士主动去学习并进步。护士在一个良性竞争的团队中,更加有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能力得到激发[5]。3.3护士长做好引领者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同时接待的患者也是病情急、危重,家属情绪波动大,护士面临的压力高、挑战大。团队支持尤为重要。护士长是科室团队文化的工程师,注重自己的言行,对护士的关心与沟通。在团队内出现有悖于团队价值观事件时,谨慎处置,刚柔并济。做好团队的引领与维护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1-98.

[2]杨亚萍.培育科室文化打造优秀团队[J].中国医院,2008,12(3):57-59.

[3]吴欣娟.护理团队文化建设与管理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6):8-9.

[4]RossCT,SeupaulRA.Minimizingmedicalerror:Standardiza-tionofpatienthandoffintheED[J].AmJEmergMed,2011,29(5):567-568.

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9

关键词:ICU;专科护士;临床实践

Abstract:Through the hospital ICU specialty nurses four roles in clinical practice experience, including direct caregivers and nursing instructors, researchers, educators, collaborators and clinical adviser, the specialist nurses discusses the confusion and the experience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junior nur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Key words:ICU; Specialist nurses; Clinical practice

随着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ICU专科护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是在护理专业化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级临床护理工作者。我院综合ICU有省级危重症专科护士3名。通过实行专科护士与护理组长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护理人才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提高医院及科室危重症护理水平、规范护理人员培训、带动护理科研和创新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实践

1.1直接护理者和护理指导者 专科护士的培养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利用专科护士在某一领域的专长和技术为患者和社会人群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和护理教育。我院综合ICU实行专科护士与护理组长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专科护士亲自参与病情复杂患者的临床监护工作,如严重多发伤或多脏器功能衰竭、罕见病种、新开展的大手术等。对其他护士遇到的护理难题予以指导和解决,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充分发挥临床护理专家的优势。护理组长的身份使得专科护士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护理管理、质量控制。

1.2教育者 专科护士的教育对象不仅仅限于本科室范围,还包括全院各科临床护士乃至市级或院级专科护士。有研究表明[1]:实施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培养专科护士有帮助,其急救和重症各项理论技能综合能力、临床应变能力大为提高。在护理部的组织下,2013年ICU作为医院急诊医学中心的一份子共同参与南通市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临床教学;2014年完成第一批院级危重症专科护士的培训。科室内部实施分层培训,全科护士根据资历和学历层次、ICU工作能力分为N1-N4共5个阶段,其中N2又分为N2-1和N2-2。专科护士承担了主要的培训和考核任务。N1级护士是培训的重点,培训形式多样化、考核方式灵活化。通过培训前后的理论和操作考核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的对比,年轻护士进入工作角色的时间、掌握专科护理的程度、应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进步等方面,专科护士均显著优于普通护士培训。

1.3协作者和临床顾问 护理会诊是发挥专科护士作用的重要途径[2]。全院各科凡遇到危重疑难病例、专科不能独立解决的健康问题和需求、高难度的专科护理技术以及新型仪器的使用等均列入会诊范围。对会诊结果均书面填写护理会诊单,一式二份,其中一份留在会诊科室,一份交给护理部。目前已成功指导CCU开展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参与妇产科进行羊水栓塞的救治、协助兄弟医院及其他病区对病情危重的肾衰患者进行床边肾脏替代治疗、帮助临床科室解决机械通气方面的困惑等。

1.4研究者 专科护士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接受过护理科研知识的培训。开展专科领域的护理研究,并将研究的结果应用于本专业是专科护士必须完成也是有能力完成的一项任务。我院2010年开始实行护理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综合ICU 3名专科护士被列入首批培养对象,为专科护士进行护理科研、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平台。分别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预防、腹泻患者造口袋的应用、PiCCO导管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护理临床研究,撰写论文6篇,参与科室的市级课题申报工作。打造学习型科室、科研型科室。培养科内成员科研意识及进行科研基础知识的培训。带动护士姐妹根据个人的工作兴趣和潜能,选择某一专科作为学习和研究方向,并把学习体会和研究结果与全院护士共享。

1.5管理者 护理部成立危重症质控小组,危重症专科护士为核心成员,各临床科室选出1~2名护士为网络成员。质控小组核心成员定期对全院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指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资料汇总、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方案。护理质量管理不是指责错误,而是改进程序。针对全院护士在中心静脉导管和气管切开护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重新修订了护理质量标准、优化了工作流程,并组织网络成员学习和实施这些流程和标准,大大提高了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

2体会

2.1专科护士的作用和意义:随着护理的发展和转变,护理角色和功能性日趋复杂。专科护士的形成和确立是护理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标志。培养专科护士不仅是医学发展和患者的需求,更是落实国家卫生部"十一五"护理发展规划的要求。实践证明,专科护士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对治疗的遵从性、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2.2实践过程中的困惑

2.2.1医护人员对专科护士的认知 ICU作为一种专业在我国仅有20多年的历史,ICU专科护士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医护人员对专科护士的学历、计算机和英语水平、护理质量管理、研究课题、人员分配等方面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3]。专科护士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其专业地位的认可,所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我相信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2.2.2专科护士的实践方向 我国专科护士的培训和使用尚未规范化,大部分医院存在重培养、轻使用的现象。专科护士和其他护士一样从事常规护理工作,很少专职从事专科工作,很大程度影响了专科护理的发展。危重症患者大多数局限在监护病房和病区抢救室内,也决定了危重症专科护士不能象糖尿病、造口专科护士那样开展护理门诊和社区咨询等工作。如何在繁琐的日常工作中找准专科护士的定位?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专业活动?就成了摆在危重症专科护士目前的难题,还需要大家的努力探索。

2.2.3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目前专科护士在临床实践能力、教学指导能力、咨询能力3个方面达标率较高,科研能力水平相对较低[4-5]。导师制的实施有望弥补专科护士科研方面的薄弱点,使护理科研更具前瞻性、可行性。要转变落后观念、提高科研意识、培养科研能力,使护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3总结

专科护士的发展在中国可谓欣欣向荣,全国各地不断组织专科护士培训班,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医院护理质量的提升输送了大量护理人才。但专科护士培训完成后回到各自医疗单位,如何开展专业护理活动、如何进行护理科研,还缺乏有力的后续跟踪和支持。这有赖于医疗行政部门、专业学术部门、医疗单位、专科护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玲.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70-71.

[2]刘云,田付丽,霍孝蓉,等.专科护士的使用与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9):15-18.

[3]夏华安,黄美凌,涂红梅,等.医护人员对专科护士的认知差异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8):93-94.

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10

1.1调查问卷1978年美国Schiwrian博士编制了护理行为六维度量表(简称6-D量表),于漱1998年引进6-D量表作为校标量表发展了护理能力量表,2011年2月刘国云按照心理测量学中量表的跨文化适应程序6-D量表英文版进行跨文化调试和编译,建立6-D量表中文版,包括6个维度,52个条目,经检验,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以用来测量护理能力[5]。本研究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即5分、4分、3分、2分、1分别依次表示做得很好、做得一般、做得较差、做得很差、无此能力,满分260分,<65分为低能力水平,65分~195分为中能力水平,>195分为高等能力水平。

1.2统计学方法采用双人录入法录入所有数据,应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构成比等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一般资料

2.2不同受教育水平护士护理能力比较

2.3最高学历不同受教育形式护理能力比较

3讨论

由表2、表3可知,中专学历护士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本科及以上学历处于高等水平;得分最高的维度是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其次专业发展,得分最低的是领导能力,这与本次调查对象职务的人数构成有关,护士长人数远低于护士人数。总体来说,学历越高,护理能力越强,各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内学者研究结果一致。李洁的研究结果显示,学历对知识技能和能力有影响,学历越高,知识掌握程度越高,知识面越宽泛,技能和能力越强。就具体维度来说,中专学历护士的重症监护能力,计划与评估能力高于专科、本科以上学历护士护理能力、本科以上学历护士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专业发展能力高于专科、中专学历护士,这与我国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关。

1950年8月召开的第1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护士教育被定为中等专业护理教育,并纳入正规教育系统。中专教育是成为我国20世纪初护理教育的主要形式,在传统医学基础知识教育的前提下,中专教育突出加强护理基本技能训练和专科知识掌握。刘迪成等对2006年—2008年科室不同学制护士进行技能考核结果中专护生基础技能操作得分高于专科和本科,学历越高,接受和掌握的知识越全面,越有利于自身发展,管理层也重视对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对他们寄予厚望,提供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在领导能力、教学与合作能力方面,第1学历为专科高于第1学历为本科、中专的护士;最高学历为本科学历护士的护理能力高于最高学历为研究生、专科、中专护士的护理能力。崔晶的调查中也发现本科学历护士居于护理管理岗位高于大中专护士。这与目前护理教育学历构成有关,本科学历护士居于大多数。

由表4得知,全日制受教育形式护士的护理能力高于非全日制受教育形式护士的护理能力。接受全日制教育,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来说,都优于非全日制教育,虽然目前本科学历护士数居多,这是在职学历继续教育大力发展的成果,但是第1学历为全日制本科学历的人数仅为76人,占14.34%。

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1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骨科是部级重点专科,按专业设骨伤、脊柱骨病、骨关节等7个病区,共开放床位315张。骨科系统共有临床护士132人,均为女性,年龄20~49岁,平均34.5岁。其中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16人,护师52人,护士61人;中专8人,大专105人,本科19人。

1.2方法

1.2.1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的组建①人员结构。根据我院学科设置,由护理部组织7个骨科病区建立骨科系统护理业务学习平台,设教学组长2名,由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护士长担任,负责制定培训计划,授课人及授课内容的审核;教学秘书1名,由护理部干事担任,负责协调安排培训时间、培训场地、教学设备的准备、资料收集及考核工作。②制定培训计划。根据院护理人员分级培训计划及专科培训的特点,由教学组长制定骨科护士分级(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小组护士、助理护士)培训计划,上报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授课人选择专科理论扎实,技术能力和表达能力强的骨科护理骨干,明确授课形式和课时,上报护理部主任核准。③组织实施。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及排班模式,做到培训工作既不影响临床工作又能保证参培率,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在16:00以后,每次培训安排3个课题,每个课题限时15~20min,要求授课人紧紧围绕课题充分准备,用简短、精炼的语言,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大家传授丰富而先进的知识,授课内容具体、实用性强、有针对性。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每月开展培训1~2次,每季度对培训内容进行1次考核,由护理部的教学秘书汇总成绩,教学组长根据存在的问题及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及时修订培训计划,不断改进培训方式,保证和提高培训效果。④建立激励机制。将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培训工作纳入院护理继续教育项目,参加1次培训授予院级继续教育学分0.5分,授课老师授予2分。科室护士每季度考核平均成绩及参加培训情况列入季度临床护理管理质量考评。每名护士成绩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与护士年度考评、晋升挂钩。全年考核成绩优异者予以表彰和奖励。

1.2.2评价方法比较骨科系统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实施前(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实施后(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护士专科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三基”考核成绩,以及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学术论文撰写发表情况统计。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士考核成绩比较

2.2实施前后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护理创新及学术情况实施前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1项,护理创新3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实施后分别为5项、16项和7篇。

3、讨论

护士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对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人才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临床护士工作强度大,倒班较频繁,大部分护士需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培训,因此,时间限制是影响护士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首要障碍。我们建立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能调动护士学习兴趣,促进护士自觉参加培训。将培训时间安排在护理工作量较少的16:00以后,每次授课时间为1h左右,在保证上班人员参与培训的同时也不明显影响休息护士的生活,方便护士参加培训。授课内容贴近骨科专科临床实际,实用性强,内容高度精炼,信息量大,使护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而大量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专业知识,调动和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积极性。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的培训方式,能充分利用同学科的专科培训资源,有效提高护士专科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从而达到保障护理安全、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护理工作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服务性,与人密切接触的医疗工作。护士扎实的基础知识、精准的专科理论和操作技能,是保障护理安全,防止护理隐患及差错事故发生的前提。在专科护理质量检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要了解护士专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建立骨科专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后,护士的专科知识及技能考核成绩有了显着提高。扎实的专科知识使护士服务行为更科学、更规范,确保护理安全。尤其是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更能体现专科特色,加深了护患交流,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创新培训方式及考核方法,是提高培训效果的最有效措施。多年来护士“三基”培训、考试都采用同一时间、同一内容、同一考场,缺乏明确的针对性、专科性、灵活性、实用性和质效性。培训及考试内容与临床工作联系不紧密,对临床指导价值不直接,护士不能将所学、所考的知识联系于临床实践工作中,使学习与工作脱节,造成护士参加学习培训被动、积极性不高,“三基”培训考核成绩不理想。建立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以来,培训内容专科性、实用性强,同一知识信息量大而集中,每季度对培训内容掌握情况进行检验考核1次,对薄弱环节循环进行强化培训,直至 全面掌握,有效提高了培训效果,达到了培训的目的。成人学习需求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倾向主要表现为将学习与个人发展密切联系,重视学习内容对职业发展的关联及个人价值的实现。通过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这个载体,护理人员主动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浓厚的学习氛围不仅丰富了护士的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也激发护士在专业领域不断探索求新的热情,开展护理科研和护理创新,撰写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有了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正面的引导和激励有利于培养护士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通过授课给广大护士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使我院涌现出一批基础理论好,专科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过硬的护理骨干。总之,不断提升护理服务品质,创建特色护理服务品牌,促使护理工作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和国际化,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关键,建立专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创建学习型护理团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护士培训方法。

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12

培训内容及要求

1评判性思维能力培训

因为观察能力是护士进入临床必备的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护士素质高低的体现,要培养新护士利用与患者接触的所有机会通过看、问、查发现病情变化,要在生命体征尚属正常时,从表情、运动、进食和排泄等方面发现潜在病情变化[3];并应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病情和需求,按轻重缓急给予相应的处理。

2专科护理理论培训及要求

按培训计划分阶段培训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病情观察要点、健康教育、常规护理,使之能应用护理程序提出护理问题,实施护理计划。阶段培训后进行理论考试,使之掌握专科常见急、危重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救治原则和专科抢救用药的品种、剂量、作用、用法及注意事项。掌握常用药、专科用药、特殊治疗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用法及注意事项。掌握专科标本采集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各种侵袭性操作的告知程序。

3专科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及要求

护理工作就是护士运用各项护理技能满足患者需求,为患者服务的过程。因此,护理技能的培训要放在重要位置,首先要统一标准,强化护理技术操作,使新护士的操作从起步就走上正规化、规范化、标准化。必须掌握具有专科特色的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如头皮静脉输液、股静脉采血、吸痰、吸氧、暖箱、输液泵、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与保养等。掌握专科危重患者抢救程序(如热性惊厥、重度脱水、心搏骤停)的抢救流程。

4培训方法

自学和在实践中培训。分阶段按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效果。护士长指定学习资料,并进行必要的检查指导、考试、考核、定期讲评、总结学习、工作经验,以检验学习效果。采取晨间提问、整体护理床头交接班、医护联合护理查房等形式加强基本知识和专科知识的学习,进而提高专科护理知识水平。

一对一带教。选择热爱护理工作,要求上进,理论知识扎实、操作规范,有较好沟通技巧和授课能力,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为临床带教教师。首先对专科常用护理操作流程进行模拟训练,对操作的要点、难点从理论上给予提示和讲解。

在职培训。鼓励新护士积极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考核与管理

在入科后1、3、6个月及1年由新护士从工作中取得成绩、存在问题、下一步打算进行书面部总结,由带教教师、教学组成员、质控组成员、护士长进行评议,并提出下一步培训方案。每月由护士长从医德医风、劳动纪律、业务技能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直接与工资挂钩。如果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发生护理服务性投诉、重大护理差错或事故、违法违纪、不服从工作安排、参加护理部及科室组织的理论、操作考试不及格者实行一票否决。考核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德医风考核标准。工作积极主动,敬业精神强;与同事团结协作,服务态度好。2劳动纪律考核标准。无迟到、早退,按时参加护理部及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3日常考核标准。勤学好问,积极要求进步;工作有计划安排,行为习惯良好;熟悉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掌握生命体征的监测方法;掌握各种注射法;掌握各种标本的采集方法;掌握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实施人文关怀、沟通交流和健康教育。能够在治疗处置的同时观察、询问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规范。4核心制度考核标准。掌握核心制度,如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并能够在护理操作中合理应用。5操作考核标准。1~3个月掌握小儿雾化、药物保留灌肠、氧气吸入、肌肉注射、皮试相关理论及操作技能。4~6个月掌握头皮静脉输液、股动脉、股静脉采血、暖箱、输液泵、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流程和使用与保养等。7~12个月掌握小儿洗胃、吸痰、小儿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的护理。

结果

20名护士有16名取得大专学历,4名取得本科学历,1名在县级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名被评为区卫生局先进个人,2名成为医院护理骨干。2名被选送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取得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士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