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专科医学影像技术前景

专科医学影像技术前景

时间:2023-08-10 17:24:35

专科医学影像技术前景

专科医学影像技术前景范文1

【摘 要】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得出目前影像专科生的就业前景良好,就业压力相对较小,为了更好的就业,毕业的影像专科生要看准医院的发展前景及给予你的发展空间,不要盲目的提高自己的就业要求,一味的追求效益及医院规模,更要不断的完善自我,提高业务水平,为更好的就业做好准备。

【关键词】 就业;发展空间;前景;对策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加大;我国目前正处在医疗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的前景还不明朗,医疗体制政策还不完善,较多医疗卫生单位严重差人也不愿或不能进人,导致医护人员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医疗事故频发,同时,部分专业的医学毕业生明显供过于求,导致大多数用人单位纷纷提高进人门槛;在这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专科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1 就业情况的随访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31 个医学影像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研究,其中男生9 人,占35.8%,女生22 人,占64.2%,已工作或已签约县级、区级及市级医院或同等级医院的共19 人,占61.3%,其中女生13 人,男生6 人,县级以下医院7 人,占22.6%,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 人,占16.1%,;其中从事超声工作的14 人,占45.2%,从事放射技术工作的8 人,占25.8%,同时从事放射诊断及技术工作的4 人,占12.9%,均在县级以下医院工作;通过以上调查,得出影像专科生近几年的就业率达到83.9%,加上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 人,就业率达到100%。

2 就业前景分析

2.1 医学影像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医学影像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放射医学、包括传统的x 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②超声医学(us),包括b 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③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pet)和介入核医学。

2.2 医疗技术及医疗事业的发展

1970 年代,电子计算机x 线断层扫描仪(简称ct)和核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 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就,随着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越来越强,能够对大量的来自高度检测仪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迅速成像;20 世纪后期,世界上掀起了以微创手术为主的医疗技术革命,出现了许多以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的介入技术学,通过最新影像诊断技术,可以检测出早期肿瘤和其他许多早期病变,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医生越来越倚重仪器设备的检查,另一方面在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下,各项仪器检查结果成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有无过错的重要法律依据,此仪器检查使用率必然提高,导致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医学影像科室的迅速扩张,出现医学影像人才短时间内的相对匮乏。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个人医疗服务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同时国家也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各地政府纷纷提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如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政府提出在2015 年前重庆区域内三级综合医院将达到30 所,以上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高端影像设备不断普及到县及县级以下医院,导致目前中国较多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西部医疗卫生单位对影像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增大;在目前这种医疗体制下,医疗卫生单位需要影像专业人才,但又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员编制,很多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不以招聘影像专科生来解决这种矛盾。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影像专业也越分越细,主要分为影像诊断及影像技术两个专业,目前设有影像技术专业的医学院校相对较少,毕业生也较少,特别在西部省份的毕业生就更少,那么他们的就业情况就相对较好。

2.3 医院自身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都靠自我创收维持发展,床位越多,病人越多,设备越先进,创收就越多。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同级及同区域医院还互相开展“军备竞赛”,不断要在医院规模上压倒对方,同时还在先进仪器设备数量上压倒对方,先进仪器设备中大部分为影像设备;同时,部分区县级医院没有专门的影像技术人员,为了医院的发展,必须新招收专业的影像技术人才;以上几方面也是导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3 就业对策

3.1 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搞好实习的信心。充分估计实习中的困难,并作好应对措施。在医学知识方面,实习生在实习前有必要重温与影像学密切相关的临床知识和基础知识,尽快了解和熟悉所到影像科室的有关医疗制度,为今后圆满实习做好准备。在实习过程中,要善于学习、思考、提问、总结,尽量将所学书本知识与临床实习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有意去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3.2 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着重提高实习生的实践技能

影像实习带教中,教师应注重如何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影像检查手段,知道何种疾病应首选何种检查方法,如何识别疾病的基本影像学表现;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反复让学生将学到的影像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病例中来,围绕问题、病例进行影像实习带教,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日常的工作、读片和病例讨论,为学生提供参与、相互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环境,同时带教老师要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更多的典型临床病例,设置更多形式的自我测试、教学考试等形式,多渠道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学会将人体解剖、病理生理、临床检查资料等与影像学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尽力教会学生如何去书写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影像报告。总之,带教老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

专科医学影像技术前景范文2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比较影像学;重要性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也从传统X线诊断逐渐发展成为当今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CT)、B型超声波、磁共振(MRI)以及核医学影像四大影像技术为基础的医学影像学综合学科。在该种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影响专业教学需求,比较影像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开始在临床教学中逐渐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该种背景,从比较影像学的相关理论入手,仔细对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其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二、比较影像学的相关理论

1.比较影像学概念。比较影像学是近些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影像诊断模式,其临床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医学影像学基础上,在临床应用的角度之下,将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临床各个学科以及医学影像技术学等多个学科结合在一起,使多种学科以医学影像学为中心组成一个有机的“生物链”进行综合教学的方法。

2.比较影像学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CT)、B型超声波、磁共振(MRI)以及核医学影像一起组成了当今医学四大影像手段,它们在功能性成像以及形态学检查方面的应用相对已经十分成熟,而且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目前各类新的医学功能分子影像层出不穷,如各类组合型一体化设备SPECT/CT、PET/CT、CAT等广泛应用,逐渐体现出了生物医学影像开始出现由分散逐渐走向融合的主流趋势。在该种背景下,比较影像学的出现及其发展开始成为了必然。

3.比较影像学教学法的必要性。在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往往在讲授某种影像学技术时,总是放大该种技术的优势而忽视其他技术的特长,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疑惑,或者造成学生的片面之感。因此,教师在讲授医学影像学课程时,需要注意对比较教学法的应用,向学生讲清各种诊治方法的不足和优势,这也是比较影像学教学法应用的必然和必要性。

4.比较影像学的应用模式。在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比较影像学教学模式中,首先应该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真正明白和理解比较影像学的基本方法和概念,然后以多组病例为切入点对具体的方法进行讲授,最后在实际的工作中,尽量多和学生一起应用比较影像学的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断。

三、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1.满足了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需求。在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依次对各个组织系统的成像原理、成像方法、正常和异常影像的表现等进行讲解,而对于其他影像学的表现很少涉及,显然学生很难从整体上对疾病的认识进行把握,同时对各种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手法也缺乏系统的认知。目前,随着各种成像设备的横空出世,比如三维后处理软件工作站等,使得影响图像质量和检查范围不断得到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在未来的临床工作需求。因此,在授课中加入其它医学影像学的表现,并对图像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能够显著提升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效果,满足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需求。

2.疾病的全面、多角度分析。应用比较影像学可以向学生更加全面以及多角度地对疾病进行了解,一般情况下在对某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时,适当地结合其他影像学技术进行展现,能够通过比较来找出该种疾病在不同影像表现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从而在各种影像表现所反映的解剖、病理、生化等信息间的联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解析为什么会出现该种影像,比较适合于学生在本质上对疾病的成因、发展和预后进行了解。可以说,每种医学影像学在疾病的诊断中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同,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同一种疾病的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下的图像特征,有利于从全面和多角度下对疾病进行分析。

3.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随着现代化医学影像学学科的发展,学生在实习时面对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是非常多的,其往往在面对CT、MRI、普通X射线以及超声等各种影像学诊断手段时显得无从下手,即使当时掌握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仍然被遗忘,从而不得不回到岗位后再重新学习。而比较影像学将从根本上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良好思路,学生在比较影像学的教学手段之下,可以对各种不同医学影像手段进行横向的比较,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有效提升了临床教学的效果,从而建立起了影像专业整体框架,能够认识到影像专业的发展方向,使其对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充满信心。

4.比较影像学的具体应用内容。一般情况喜爱,比较影像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各种医学影像学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1)影像设备的进步、更新和与之相联系的新技术的采用,这些进步给临床带来的益处;(2)显像剂的发展史及与之相联系的新技术的采用;(3)介入显像的发展史以及有针对性地解决的临床问题;(4)从各影像学各自的纵向发展史中找出共性和规律,以预测今后的发展。

其二是对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横向比较:(1)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原理、方法、适应疾病、诊断效能以及优缺点等;(2)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性;(3)同一患者各病程的影像学比较;(4)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性能及成本比较;(5)创伤性及其不良反应;(6)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在疾病决策方面的比较,通过比较提出对某一疾病检查的优选方案。

四、结语

总之,医学影像学作为当今发展迅速的一门医学学科,分散和融合必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这也是比较影像学教学方法应用的必然性,从而为未来培养出高素质医学影像综合人才的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芳,王志强,罗红缨,李涛,张盛甫,刘晨. 比较影像学结合CTM在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01:71-73.

[2]王少雁,王辉,李佳宁,冯方,陈素芸,吴书其,傅宏亮. 比较影像学与PBL教学模式改革在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 教育生物学杂志,2013,04:294-297.

[3]杨欣,孙鹏,李丹,潘宁,王薇,卢晓潇,郑春梅,曹霞. 比较影像学在超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05:20.

专科医学影像技术前景范文3

医学成像原理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介绍典型医学成像设备的基本原理、构造、临床应用、最新技术动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X线、CT、MRI和核医学成像的原理和图像重建方法,熟悉各种类型医学图像特点,[1]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科研技能,为今后从事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相关工作奠定基础。然而,该课程在理工科院校开展效果一般,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多学科交叉、理论性强,课时相对较少

医学成像原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课程,涉及物理、机械、医学、电子、计算机技术等,专业性很强。[2]理工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的医学基础薄弱,使教学难度加大。同时没有足够的课时安排,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很多环节无法深入讲解,致使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停留在表面。

2.偏重理论讲解,忽略实验教学

目前工科学校由于缺少医学仪器设备,针对各类成像技术大多是理论讲解,基本不开设实验教学,学生很难进行相关成像技术的实验操作。[3]而且对于学生机械结构分析、光路设计和电子学设计与调试、计算机软件编程能力的培养不够,针对成像设备的操作训练较少,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训练。

3.教学方法单一、呆板、不够灵活

课堂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授课,比较直观且信息量丰富。但就课程特点而言,仅仅多媒体教学是不够的。单纯的多媒体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偷懒情绪,不记笔记,幻灯片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1.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

笔者在实际调研和参考其他院校教学方法基础上,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根据理工科背景下学生对医学成像原理的实际需求,重新调整了教学内容,在遵守原有教学大纲基础上进行了适当删减。比如在讲解DR成像原理时,由于前面章节已讲述了X线机的具体原理,而DR是数字化的X线机,所以在机械构造上讲述的内容较少,但是对DR探测器的内容增加了授课内容,其一将原来的4学时教学内容减少到2学时,其二有部分学生毕业进入DR设备公司从事探测器的电路设计工作,便于学生与将来的工作接轨。

2.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

笔者在多媒体课件中尽量多地采用动画和图片,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增强内容的丰富程度和可观赏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同时在缺乏实际设备学生无法亲身感受设备运行和操作的条件下,笔者尽可能地增加读片视频教学环节。另外,笔者会布置对每一种成像设备研究进展的综述类题目作业,引导学生利用和整合网络资源,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3.充分发挥实习实践教学环节作用

由于工科院校条件有限,大多院校没有开设实验室,这对教学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5]笔者将长春市前卫医院作为学生认识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医院科室参观影像设备,由各科室技术人员向学生讲解各种设备的操作方法,个别科室还设置了实验环节,使学生能够对医疗设备进行一些基本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改革成果

对长春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连续两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到11级学生有效问卷52份,12级学生有效问卷51份,问卷调查内容和结果如表所示。从调查表中可看出,11级学生对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满意度较高。总体上看,12级学生满意度较11级高,说明随着改革的不断完善与深入,学生对本课程讲授方法和内容是满意和认可的。

参考文献:

[1][3]梁高峰,景爱华,宋卫东,等. 现代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4):76―78.

专科医学影像技术前景范文4

1.1工作人员队伍质量不高现在在基层医院中从事放射科工作的医生大部分为非专业学校毕业,有一部分甚至是退伍军人。低学历是普遍存在现象,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中专学历为主,同时具有放射专业技术资格者更是在少数,这也使得大部分工作人员无法取得编制。影像学的发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医学的方方面面,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影像工作者,我们不单是要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而是要不断努力探索和发展自己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当今世界影像学的发展趋势,并能不断的努力自学,去了解和掌握一些影像学的前沿技术和新的理论知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不单是要有广泛的医学知识,更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对工作中所遇到的情况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每一种技术操作不但要做好而且也要做的规范,出现问题要能及时恰当地处理,提高我们放射科的工作质量。

1.2放射设备落后在二级乙等以下医院的放射科中,普遍存在设备陈旧、简陋、档次低下等现象,所摄片的清晰度、对比度、黑化度、灰质度等都比较差,从而导致误诊、漏诊的病例较多;大量胶片的储存需要很大的空间,不便于我们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学习,给病人去不同医院就诊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尤其是基层医院,很少有CT、MRI、DSA等大型现代化医疗设备,工作人员所从事的也基本上都是应用常规X线检查,这些问题就表现的更加明显。

1.3放射技术水平与临床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区县的乡镇基层工作的放射专业技术人员少,据了解区县的乡镇基层医院放射室以一名放射工作者,又投照,又作诊断报告医师,因为工作的需要而不便于外出进修学习。这样我们的工作人员长期得不到培训和学习,知识老化,跟不上现代医学发展的步伐,便不能很好地为临床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对物质等个方面的也有了新的要求,然而部分基层医院的经济效益不好,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甚至低于人民平均生活水平,与他们心目中的期望相甚远,因此导致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低下,不能更好的努力学习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也就不能与临床科室配合开展新的技术合作。

1.4部分医院对影像科室发展的重视不足自20世纪80年代起,数字化X线摄影成像系统缔造了X时代的巅峰之作,现代医学影像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医学影像学科室是现代化医院的支柱之一,医学影像学是临床医学的主要研究手段和推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动力。随着医疗行业数字化进程的不段深入,医疗影像的数字化发展也越来越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

2就业前景分析

2.1医学影像学就业范围医学影像学发展迅速,涉及面广,是一门新兴的而又成熟的学科,医学影像毕业生就业范围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①超声医学,包括胎儿超声、腹部超声、泌尿系统超声、血管超声等;②影像诊断,包括传统的X线诊断、计算机断层成像(CT)诊断、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③介入放射学,包括穿刺引流、灌注栓塞、成形术、取出异物;④核医学,包括全身骨成像、甲状腺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等;⑤影像技术,包括X线检查技术、DSA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核医学检查技术等。

2.2医学影像学的发展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为医学影像拉开了序幕,20世纪50~60年代被称为电子时代,影像增强器、超声成像等出现,成就了放射诊断学,20世纪70~80年代被誉为电子计算机时代,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DSA)的发明与应用,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就,随后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的应用让放射诊断学过渡到了影像诊断学,另外20世纪70年代迅速兴起的介入放射学,取得了令人触目的进展,目前介入放射学以其独特、简易、准确的方法和较好的疗效,成为了一项同内科、外科治疗并行的第三种独特的治疗体系,影像诊断学与介入放射学两大组成部分形成了这门新的临床学科———医学影像学。目前医学影像学仍在不断的发展、成熟与进步中。

2.3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迅猛发展毕业生就业机会大大增多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并建立起了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迅猛发展。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患者对于医院医疗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较多的患者会选择相对医疗技术较好的医疗卫生单位,迫使同级同区域的医疗机构竞争加大,医疗机构不得不通过“扩大医院规模”、“增加床位”及“争创三甲医院”等方式来取得优势,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而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特别是大型的医学影像设备,就成为相对重要的手段,因此,医疗卫生单位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大大增加。于此同时,纵观目前的医疗体制,医疗卫生单位非常需要影像专业人才,但是又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员编制,致使很多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不通过招聘来解决问题,这就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契机。

2.4医学院校影像专业技术学生较少毕业生就业情况较乐观近几年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较多医学院校把重心放到了培养医学影像诊断医师上,而忽视了影像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致使影像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匮乏;然而影像检查技术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对于这部分人才需求相对较大,所以他们的就业情况相对较好。

2.5医疗卫生单位对影像技术专业人员学历要求相对较低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小随着医疗事业的迅猛发展,医疗卫生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单位都需要学历在本科以上的医疗一线人员,但是县及县级以下卫生单位对于影像技术专业人员的学历要求并不高,因此医学影像学专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小,就业前景相对较好。

3就业策略

3.1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进大学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好好学习的信心,杜绝进入大学就能放松的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应提高自己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要善于思考、提问和总结,努力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临床相关知识,尤其是影像学知识,为以后的实习和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3.2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影像专业学生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也需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包括外语能力、电脑操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这些素质需要长期积累磨练,为以后应聘增加一定的优势。

3.3把握实习机会提高实践技能进入实习之前,实习生应尽量了解和熟悉自己所到医院及影像科室的相关制度,并复习巩固与所实习内容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临床知识和影像学知识,为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实习过程中,要提高自己的主动性,多看、多问、多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病例相结合,理论知识指导实习工作,实习工作巩固理论知识。应学习如何运用影像检查方法,知道何种疾病应首选何种检查方法,应熟练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技术,能够生成质量好的影像图像,也要尽力学习如何书写各系统的影像报告,学习如何把影像学资料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分析解决问题。尽量提高巩固自己的知识,累积一定的工作经验。

专科医学影像技术前景范文5

摘 要: 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方向成为专业建设中的重要问题,通过组建生物、医学、物理、化学、实践方向的兴趣小组,本专业学科建设和学生能力都得到极大提高,对新专业学科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新专业建设 学科发展 兴趣小组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综合生物学、工程学和医学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生物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临床医学中的关键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宽广而扎实的电子学、生物学、医学理论基础,能在理、工、生、医等学科高度交叉中进行前沿科学研究、知识创新,产学研结合,并推动相关科学技术发展,以满足我国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高级人才的需求。生物医学工程属于工学门类,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一级学科。

本学科是利用生命科学、医学、电子信息科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用于生物信息工程、生物电子工程、大型医疗仪器系统、现代医疗监护系统等领域的科研工作。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生物医学信息检测、医用仪器、医学影像、生物电子学、生物医用材料等方面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检测与控制、管理与维修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研究和人才培养侧重于生命科学、电子信息科学、医学等的交叉和渗透。该领域是生物医学信息、医学影像技术、基因芯片、纳米技术、新材料等技术的学术研究和创新基地,是与21世纪生物技术产业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工程领域,是关系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和人类自身健康的重要工程领域。

天津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一个年轻的、处于高速发展中的理、工、生、医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作为电信学院的新兴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专业下设5个实验室,医学仪器及设备实验室、医学成像及光谱成分分析实验室、生物医学电子学实验室、医学建模与仿真实验室、膜片钳实验室,拥有一批踏实肯干、敢于创新、勇于攻关的年轻科研人员,并将不断吸引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进行学科交叉的研究工作。科研方面利用人体信息检测技术与智能服装相结合,设计出检测、监控、调节人体状态的一体化智能服装;膜片钳方向主要进行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方向研究,同时与天津大学和天津各大医院开展密切合作,在医疗仪器研制和临床实验等方面积累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大学物理、分析化学、高频电子技术、医学基础、工程光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及DSP技术、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医学光子学、医学成像新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生物医学仪器设计基础等。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国家机关、医院、国防、科研机构、学校、工厂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医疗产品设计、研发和管理工作,服务于天津医疗产业联盟的发展需求。本专业学制四年,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在本科生人才培养方面,本专业也是广开思路,在大一刚入学就进行思想教育,根据学生兴趣对其未来发展进行规划,由于本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因此学生喜欢的专业方向也不一样,有生物、医学、电子等设计物理、化学等不同方向的需求,学生提出的就业方向也不完全一致,区别于传统的专业学生,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虽然兴趣不统一,在专业方向上容易把握,而生物、医学、物理、化学等涉及的学科更多,对新专业教学提出新挑战。如何适应不同学生不同需求,我们系的老师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建立新专业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组建没有按照传统电子通信方式,而是从生物、医学、物理、化学几个方面引进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教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具有海外研究背景,更了解各个方向的国内外发展方向,因此最终我们决定由具有生物背景的老师建立生物组,具有医学背景的老师建立医学组,具有物理背景的老师建立物理组,具有化学背景的老师建立化学组,实践能力强的老师建立实践组,一届共招收50人左右,这样每个组的人数定在10人左右,实践组人稍多,这样可以弥补生物、医学组由于设备仪器不足带来的问题,这两个组规模稍小,大约5~7人左右,在大一下学期进行兴趣小组分组,根据不同需求,各个小组配备了不同老师和学生,这样学生由于兴趣不同在学习上的态度问题就解决了,老师可以有更好的学生资源,学生也愿意学,老师也愿意带,新专业组建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专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由于老师有人,学生愿意学,设备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以前用得少的设备得到了极大的利用,在最近1年多时间中,老师在科研上取得了很多成绩,拿到了部级、省部级项目5项,30余篇,学生在各类不同类型竞赛上获奖10余项,在教改立项、师生合作教学资源建设、师生合作项目、全国大创上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并且与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所拿到天津市医学电子诊疗技术工程中心,为本专业建设提供一个更高的平台。

因此,本文认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专业跨度大,学生带着更多方向学习这个专业,老师方向更为广泛,我们通过兴趣引导学生,结合教师的专业特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大一就进入实验组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能力,而且促进整个学科发展。因此从兴趣出发组建不同兴趣小组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的更好思路。

专科医学影像技术前景范文6

他与显微镜的亲密接触,已将近30年。透过这种科学仪器,他开始了解人体组织、细胞的显微结构特点及其在疾病时的变化规律,之后很长的学习和工作中,他常常注意到这些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形态、色彩和光影的微妙变化。对于当年的经历,李铁军打趣地说道:“这种‘美丽的邂逅’常常是偶然的、零星的、一过性的。虽然很早以前我就掌握了医学显微摄影的技术,但很少去拍摄科学目的以外的显微图像,当然这与当时还要使用较为昂贵的胶片拍摄也有关系。”显微摄影这种拍摄方式,是他近三、四年的新发现,他把自己的这一业余爱好称作“寻美”。

而李铁军对自己这种“寻美”过程的阐释,让我产生一种错觉:他像在讲述某个由医学科学延伸而来的文艺理论,从审美心理到创作感悟,从传统路径到观念突破,无不体现出一位文论家的素养。他说:“显微摄影对于我而言,具有很强的内悟外化、内外通达的实验性,一方面绘画之于我的审美定式,帮我按下游动于显微影像之间的快门,同时生命微像的巧夺天工、出其不意,也帮我尝试在审美传统路径上的突围,让我体悟‘美无止境’的无上妙趣。”

学习绘画的经历,以及对印象派和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作品的兴趣,使他的“寻美”作品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画意效果。他对写实的、具象的绘画作品不太有感觉,而中外艺术家所创造出来的抽象的、意象的画面则让他浮想联翩。“这种审美倾向明显影响到我的摄影和显微摄影实践,如风光摄影中我喜欢拍云雾,人文摄影中我喜欢拍夜景和慢门拍摄,显微摄影中喜欢富于画意的影像,我感觉摄影拍下的是心像,心中有什么样的风花雪月,摄影作品中才有什么样的诗情画意。”

关于生命,李铁军谈了很多,谈得很深,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段让我“消化”起来破费劲的生命感怀,仅下面这三个自然段,便完全可以单独成文,其中包含了关于生物医学,关于中国传统哲学贯通,以及关于宇宙、自然的宏大认知。面对这一切,我完全丧失了解读的勇气,也深知自己不具备这样的智慧,不如完整呈现出来,我们各自品鉴其中陌生或熟悉的生命况味。

“谈到生命,我的理解和感悟更多来自学医和从医的经历。作为一名病理医生,我的日常工作就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变化,辅助对疾病的诊断。这项工作重要而富于责任,常常经历‘生’与‘死’的判断和考量,在感叹生命脆弱、世事无常的同时,又更多地遇到那些面对挑战、不屈不挠的顽强人生。生命之所以伟大、美丽,不仅仅体现在花前月下、顺风顺水之时,更体现在天灾人祸、厄运临头时的坦然面对和坚强。

生活中不乏对生命的赞誉,大多是对人性、人格、人体或是大自然的讴歌、推崇,对人类情感和灵性的剖析、弘扬。文学也好、影像也好,由于作品触及灵魂、直指人心,有不少名作被奉为经典。但世界本是混沌的,有时我们甚至看不清我们自己。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是一部试图捕捉真相的历史,科学也好,艺术也罢,好像都是在无休止地寻找、发现真相。显微镜这种神奇的科学仪器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构成我们血肉之躯的基本单位,让我们审视生命物质本原的微细结构:细胞和组织。

显微摄影以其特殊的微观视角,展现了人体中隐藏着大量与我们生存的这方大天地十分神似的大观和景致:有日月星辰、春夏秋冬、有荒漠大川、花草树影……无论呈现出的是什么影像,这都是真实而震撼的生命之美。这些生命微像是对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完美诠释,中国传统哲学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天地,人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万事万物的发展都要顺应自然规律,人作为生命个体有生、老、病、死的生命过程,自然界也有沧海桑田的变迁过程。这种对大、小宇宙之关联的哲学思考,不禁让人对生命产生恻隐、敬畏、悲悯之心。”

显微摄影

“显微镜的发明无疑给生物医学带来一场革命,人们第一次观察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结构和生命。经过显微镜这个‘科学过滤器’,肉眼看不到的能看到了,肉眼看得到的却变得陌生了。如果利用科学手段开阔视野,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重构内心感知,以获取区别于肉眼所见的生命微像,这正是我目前从事显微摄影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从混沌中寻找细节,又如何让具象的细节升华到大象无形,如何从科学的写实中探索艺术的写意,这对于像我这样学习科学(病理学)的人来说是尤为重要和困难的,因为要拆掉一些固有的知识或技术框框,去重新搭建一个可以拓展多重思维、多重语境的创作平台,拍摄时进行所谓‘见山不是山,又是山;见水不是水,又是水’的思考和联想。因此,显微镜下这些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结构,在我眼前渐渐浮现出自然之灵秀、水墨之韵致、风骨之傲然……也许,这便是我在拍摄显微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追求和技术把握吧。”

从显微镜下所拍摄的影像是具体的、具象的,如细胞、组织、血管、神经等等都是真实的存在,凡是学过生物学、医学的人都能大致识别。之所以看上去比较抽象,是因为对没有生物医学知识背景的人来说显微影像具有其固有的陌生感。换句话说,一般人的照相机没有可放大几十、几百倍的显微镜头,因此显微摄影更容易把观者带入一个陌生的、抽象的世界。

拍摄设备

显微摄影的器材主要由显微镜和相机两部分组成,用于显微拍摄的相机一般是专业CCD,它直接接在显微镜的照相目镜上,通过电脑专用软件采图,这种器材的使用是相对简单的,只是如实记录抓拍显微镜下所见而已,因为专业关系,我的显微相机是与Olympus显微镜配套的DP73,最高像素达1800万,应用起来很方便,不像有些影友要用普通单反相机或卡片机在显微镜目镜后拍摄,后者还需要装配专门的接口,比较麻烦。

显微摄影技巧

显微拍摄成像的主要变化和技巧更多地取决于不同显微镜的使用和切片标本的制作,如显微镜的类型有普通光学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倒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等,显示方法包括:明视野、暗视野、偏振光、荧光、相差干涉、微分干涉等等,组织切片的制作和染色方法就更多了,可能是个人偏好,我比较喜欢厚片制作(如骨组织和牙齿的不脱钙磨片等),容易在镜下营造虚实变化。另外,我使用偏振光拍摄较多,因为偏振镜可360度任意旋转,变化丰富。我的PS技术是基本入门级的,只是调整一下对比度、饱和度、色温等,没有什么特殊的技巧。总之,我目前的显微摄影主要变在拍摄前,选取经特殊制作和染色的切片进行拍摄,拍摄中主要通过调整入射光来寻求影像的变化。如有可能,今后我还希望能尝试更多类型显微成像的拍摄。但无论采用什么技术,显微摄影对我而言,是一种“画境”和“诗意”的诱惑。

专科医学影像技术前景范文7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4-0493-03 中图分类号:G 43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4.064

医学课堂教学录像片是指医学专业课程中利用录像、录音、合成编辑技术制作的课堂教学实况影像资料。课堂教学录像片多用于推广优秀课堂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建立教学资料档案和精品课程申报、远程教学等方面[1]。其涵盖极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各种教学资源如:音视频、图像、动画、文字几乎都可以通过投影屏幕、音响设备投射,突出医学教育中生理、病理、病变过程的演示,加上教师现场讲解,讲课的效率高、教学进度快。医学课堂教学录像的制作理念、制作思维相对其他学科也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拍摄之时就要结合预期完成最终效果,把握好每个镜头画面的取舍。这一过程值得我们去认真探讨。

一、前期制作设计

1.明确制作目的 拍摄课堂教学录像上网主要有三个目标:一是教师参考学习,通过观看教学录像相互借鉴教学方法,使优秀教学经验得到推广;二是学生选择听课,特别是为远程教育的学生提供课堂教学氛围,使学习者打破时空的限制,达到自主学习、随堂听课的效果。三是建设教学资源库,课堂教学录像是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中重要的一项指标,也是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

2.拍摄提纲编制简单的拍摄提纲非常必要,拍摄前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必不可少。拍摄前向教研室的老师了解教学内容、讲课风格特点、学科特点等,与任课教师一起制定拍摄计划,让所有参加拍摄的人员了解所拍摄主题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使用的教材、教具、教学媒体,编制成拍摄提纲。让团队中每个人做到心中有数,顾及整体,突出重点,胸有成竹。

3.掌握受众观看心理 电视是一种单向传播介质,通过画面和声音传达给受众,即:播放什么才能看到什么,观众只能通过摄像机的镜头获得视觉、听觉信息。教学录像所起的作用就是充当远程学习者的眼睛和耳朵,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学习者也是单向接受的受众。优秀的教学录像,应当使远程学习者获得更多的视觉、听觉刺激,以达到视听兴奋,注意力进一步集中,更好的捕捉教学信息,从而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

4.把握制作中的听、视觉元素

(1)听觉设计:在传统教学活动中,课堂上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包括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甚至眼神交流。而通过远程学习(特别是通过观看课堂录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者,仅仅凭视频提供的画面、声音来参与课堂,是一种单向接受,受到设备和技术的限制,无法完全参与整个互动过程。比如:在拍摄过程中。教师在讲述教学内容时,因某些原因的停顿(开启数据量大的多媒体课件或因其他停顿造成意外),现场参与学习的学生视线不受任何限制,很容易通过视觉、听觉来感知课堂上发生的一切,这一意外过程不足以影响到学生听课的连贯性。而在课堂录像中,学习者仅依靠课堂录像的画面和声音延续来判别教师在做什么、同学在做什么、课程讲到什么地方。由于拍摄的技术和画面逻辑关联所局限,不可能像现场的学生那样做出现场还原,往往只看到视频播放窗口场景的画面。在没有及时得到声音、画面因素呼应、补充的情况下,静止的画面、声音配合不形成有序变化,甚至会引起怀疑:是否录像播放的过程中设备或者网络出了故障?录像内容信息为什么停顿、缺失?如此一来势必造成注意力的分散,影响学习的效果。如何满足人们看到文字想听到声音,听到声音又想看见形象的观看心理,有效增强录像观看者对课程的认同感,激发学习动机,在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中就要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让课堂教学录像更有趣。

(2)视觉设计:画面具有美感可引起视觉的愉悦,适当的画面切换可引起视觉注意,受众的关注度提高,可提高受众兴趣[2]。反之,如果长时间的单镜头拍摄,得到一个缺少视觉变化的长镜头,容易产生厌烦。由于教学场所环境的限制,课堂往往在一个标准教室中进行,时间、空间受到限制,可以拍摄的画面场景极为有限,场景中人物无变化或少变化的画面,容易使人产生视觉信息冗余,要减少厌烦感。创造出丰富多变的画面,需要我们去发现并捕捉:一些教学讲解过程中老师丰富的表情特写画面、学生专心听课的特写画面、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画面、多媒体动画和视频演示、老师学生之间的精彩互动等等;但是要注意避免拍摄与教学无关的画面,因为这些画面同样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因此,我们在拍摄时可以设计一些能进行相互切换的景别和场景画面来拍摄。

1.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进行拍摄设计 医学教学课堂上,运用大量的视频、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演示内容,拍摄之时就要对将要进行的编辑做好统筹。在老师演示视频、动画等需要运用一个过程来表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可以拍摄学生聚精会神听课的画面,也可以展示多媒体文件和整个课堂场景的全景画面,因为我们后期编辑的时候,可将视频、动画这些演示媒体文件通过转换软件从原始文件单独提取作为视频素材,而一些表述作用的演示文图,可通过捉屏软件提取成图像文件,作为插入的图形素材,结合所拍摄的实景画面作相应调整,灵活处理。因此,在拍摄时以捕捉师生在课堂上的神情为主,课堂环境、课堂氛围为辅。

2.拍摄技巧

(1)机位的选择:根据教室的环境和编辑所需要的画面,共架设三台摄像机:A负责拍摄以面向教师为主的教室全景及投影、讲台等中景,主要用于开始、结束等画面的拍摄;B负责拍摄教师特写和局部场景,以捕捉神态为主;C负责拍摄以学生正面为主的教室全景、教师讲课、学生认真听课及师生互动[3]。三位摄像人员明确各自职责,要求摄像人员反应迅速,专心捕捉精彩画面。三台摄像机位置示意图见图1。

(2)景别调度:拍摄的画面一般包括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景别,这些画面在切换台的显示器上显示,由切换导播进行调度和选择;切换导播还要通过会话系统,对摄像发出推、拉、摇、移、跟等指令,以取得真实自然的课堂教学画面:教师讲课的神态、动作、教学演示和学生认真听课、回答、提出问题及师生互动、讨论、参与教学的全过程[4]。运用视觉、听觉结合拍摄主题,追求视听美感,体现学科专业特点,让视觉、听觉有适当变化,用推、拉、切换等组合画面,突出知识重点、难点,引起受众对主题内容注意为原则去调度画面。

(3)使用VGA转AV获取PPT同步画面:拍摄时,从设于讲台的中央控制器输出端中,将教师机输出的电脑信号,通过VGA转AV视频转换器把数字信号转换成视频同步信号接入切换台,代替专门拍摄PPT演示专用摄像机,在减少一个摄像人员和拍摄机位的同时,取得的视频画面比用摄像机直接拍摄的画面质量要高。

(4)声音的录制:课堂上需要录制的声音有:教师讲课声、学生回答问题声、演示媒体声等。为了获得清晰的声音,通过教师佩带无线话筒、把另一个无线话筒放在学生席间,学生回答问题时传递话筒的方式,把声音输出到中央控制器,而演示媒体的声音也通过教师机输出到中央控制器,用连线将这些声音输到切换台,合成后经录像机录制。如果有特别的课程需要很强的现场同期声,可以断掉中央控制器到切换台的连线,改用摄像机自带的话筒,通过音频线直接输到切换台,经录像机录音。

(1)视频按标清技术要求采集,通过镜头画面长度的设计,进行镜头的组接调整:编辑的过程中利用好手中的素材,课堂场景等交待镜头与老师特写镜头切换,师生互动镜头切换,演示媒体与实景镜头切换,做到适时、适度、准确、合理,去除停顿过短、切换过繁、零乱、削弱课堂效果的画面[5]。镜头的组接是一种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应配合要表达的内容,按逻辑思维、发生时间先后顺序、表达所需时间长短交待清楚,让学习者容易理解课堂上教师想要展现的内容。

(2)视频特技的应用:一般课堂教学录像后期编辑并不需要做太多的特技处理,尽可能保持课堂的原貌。但是,有时候由于拍摄过程中失误操作,造成某个画面的长度不能满足配合声音的长度,此时使用非线性编辑来制作延长画面,作为补救手段,利用从演示媒体文件提取的文图、图像文件导入时间线,再进行划像或切入处理;另外还可以使用全景视频画面素材,由于其宽大的场景、教师所处位置较远,输出后形象体量小,细节不易被察觉的特性,将素材进行倒放或者慢放特技,结合淡入淡出特技处理,把素材调整成为合乎需要的长度,进行特殊应用。

(3)声音的处理:课堂上,在拍摄过程中都是自始至终不间断拍摄,声音也是从头到尾被录音,存在有杂音或者静音等不利的情形。在演示多媒体课件过程中,电脑故障有可能造成停顿意外造成者静音,另外,老师有时候要运用模型、模具来辅助讲解,在摆弄这些物件时难免有发生碰撞、学生在传递话筒时也会造成杂音。因此我们在声音处理时,结合连贯的画面,将不需要的杂音或者静音从声音所在位置进行降噪处理,补上有效的课堂讲解声音,也可在片头片尾字幕出现的地方添加些背景音乐以增加美感。

(4)输出与:完成编辑并给影片加上字幕后,按“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在非线性编辑软件中进行合成,输出符合要求的流媒体文件如:WMV、RMVB、ASF格式文件,总比特率为512 kbps。系统应符合国际标准,支持RTP、RTCP、UDP、MMS、RTSP、HTTP等流媒体协议,编码方式采用MPEG4标准,客户端可支持Windows Media Player或者Real One Player等常见媒体播放器,用户可自由选择流媒体文件,并实现播放、暂停、停止、跳转等互动播放[6]。最终输出的结果应该在拍摄前就做好设计,

总之,医学课堂录像的拍摄,首先是先解决使用医学教学网站的学习者想看什么,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什么的问题。把一个完整的医学课堂用录像片的形式以视听的形式来满足学习者的要求。这涉及到教育、艺术等学科知识,并通过影像技术得以展现;这就要求摄制人员遵循教学规律、掌握艺术表达的技巧,把电视技术的特性,突出强化医学教学特点。在每一个环节上认真设计,灵活运用拍摄、编辑技巧,方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医学课堂教学录像片。

参考文献

[1]张 晗,彭才洪,医学课堂教学录像片的摄制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821-822.

[2]段晓明.影视编辑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21-122.

[3]舒 辉,陈 俊.谈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制作[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1(5):406-409.

[4]李燕临,陈 旭.谈精品课程课堂教学录像的摄制技巧[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5):62-63.

[5]李海红.浅谈程课堂教学录像的拍摄方法下技巧[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43-44.

专科医学影像技术前景范文8

关键词:大数据 医院 档案管理 发展 影响

中图分类号:R 197.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由海量信息输入与输出衍生出来的庞大数据量迎来了信息量暴涨的崭新时代,即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作为一种数据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有效方式,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与社会上高速增长的海量数据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大数据的发展现况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的内涵由过去单纯的信息逐步发展成为各种各样的数据。在信息时代逐渐转向数字时代、智能时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背景的数据成为了信息,而经过提炼的数据具有一定规律,这些规律就是知识,通过设备对数据进行分析,所得的分析结果能够运用到决策中,即可将其视作为资源。作为一个数据更加全面、信息更加丰富的时代,我们在大数据时代借助对大数据技术的掌握,能够轻松、快速地占领之前很多因数据缺乏而无法探索的领域,例如,与医院发展息息相关的档案管理领域。在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化的背景下,在云计算、云存储等新型信息技术服务模式运作过程中,其直接产生的数字信息正处于“爆炸式”增长的状态,面对数量庞大、结构异化的文档信息,加上现代人类对信息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需求,过去的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需求。

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的背景

现阶段,医院档案已经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借助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存储与查询。然而,随着技术研发工作的深入,电子化管理使得医院档案信息资源总量越来越大。随着CT检查、磁共振成像等断层影像技术以及计算机X线摄影、数字X线摄影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医学影像文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同时,医院档案存贮期限较长,通常情况下,住院病历存贮期限为30年,而门诊病历的存贮期限最少是15年以上。

当前实行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于医疗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医院近、远期规划进行分析可知,通常情况下,在医院规模、诊疗科目、医疗设施、技术水平、人员结构等方面均较为详尽。而在档案管理、档案设施投入等方面则较为粗略,导致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难以与医疗业务按照同等节奏发展,对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致使业务技术水平难以提升。一些医院甚至还沿用过去手工收集、检索信息的方式,所获得的有用信息较少,制约档案管理作用与价值的发挥。

医院档案信息资源较为丰富、种类多、数量大,囊括了病历、基础建设档案、设施设备档案、人事档案、文书档案以及科学研究成果等。并且随着医院的发展,档案信息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涉及到医院影像、B超、病历分析等业务系统中的图片、影像、文档、文本、视频、音频等,也包括医院行政办公邮件、超文本标记语言、报表、资源等数据。而大数据技术的本质就是促使数据获得集中处理,将其应用到医院档案管理中,对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现阶段,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理念急需转变

现阶段,大多数医院对自身各项业务的发展与新技术的运用较为重视,却未充分认识到档案资源管理在自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档案资源应用方面只限于浅层次的资料查阅,其他方面并未应用。与此同时,医院也没有认识到充分利用档案资源能够帮助各项工作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医院较为重视医疗主业,对自身各项管理工作较为忽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常常出现放任自流、疏于管理的问题。并且在管理人员、设备设施、经费等的限制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常常受到“冷遇”。

(二)档案管理失范

对当前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可知,医院发展档案管理通常由院办负责,而其他临床医学档案却归属于临床部门,档案管理工作较为分散,不利于医疗管理工作的综合分析与判断,常常出现失范的情况。

(三)n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对专业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还要求其拥有一定的专业能力。现阶段,国内医院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职业素质、知识水平、文化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难以很好地适应医院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工作。同时,档案管理相关专业的人才数量较少,知识结构缺乏合理性,学历有待提升,现代科学技术相关知识较为匮乏,并且高层次、高水平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较少,影响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

四、将大数据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指定专门的档案管理主管领导

在大数据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院领导的支持与各科室主管的参与对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果将产生决定性影响,特别是医院领导的思想认识对大数据应用实效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科室若是没有知识型领导带头从事相关业务工作,那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等工作均会受到严重的制约、难以顺利开展。因此,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当提高医院领导者的思想意识,选派专门的档案管理主管领导,主抓医院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工作。

(二)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

在将先进管理理念融入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当加强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建设。对现阶段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为了促进医院信息基础平台得到良好的建设和整合,除了应当保证技术、产品配备的齐全外,还应当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对其进行创新和优化。在合理核算成本、分析投入产出的前提下,可以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所需要的各类设施,加强对满足大数据管理各项要求软件的研发和应用。

(三)加强对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除了创造良好的大数据档案管理环境、强化对软硬件设施建设外,还需要加强对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缺乏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才,会导致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效果受到严重不利影响。所以,实现大数据档案管理需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具体来说,医院应当在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方面加大投入,促使医院档案管理水平获得进一步提升,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档案管理队伍,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先进的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应用,促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快速发展。

(四)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安全管理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需要大量的数据存储,若是数据设备、相关程序发生故障,会对医疗分析与疾病诊断等工作的准确性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档案存储的安全性关系着医院业务的连续性。数据系统发生故障导致数据存储、数据灾难备份、数据恢复等能力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若是数据未能及时、完全恢复,将对医院的各项业务、就医人员的满意度造成直接损害。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是医院对大数据技术的首要要求。以往的数据规模相对较小,数据备份、数据恢复较为容易,并且实时备份工作难度较小。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类信息充斥着医疗系统,临床信息逐渐向着数量大、种类多的方向发展,临床信息系统甚至会多达数十个,服务器规模较为庞大,数据备份、恢复等工作难度较大,数据安全已经成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因此,应当加强对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安全管理,促使医疗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五)加强大数据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落实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是一项较为重要的项目,在数据平台建设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为医院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提升医院医疗水平,为院领导、各临床科室进行诊断分析提供帮助。若是在完成平台构建后,未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就难以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和价值,致使医院档案管理出现发展滞后的问题。所以,加强大数据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落实、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至关重要,不仅能够提高医院医疗水平,而且还能使医院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不管大数据如何定义,其在本质上都是信息管理者借助信息技术处理海量信息。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卫生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树立了数据与服务并重的理念,改变了卫生系统管理在传统意义上的衡量标准,特别是针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医院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新的元素。

参考文献:

[1] 孙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探讨[J].速读(下旬),2014(11):250- 252.

[2] 贾方琦.新医改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的优化策略[J].黑龙江档案,2014(5):80.

[3] Z文倩.大数据时代医院档案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卷宗,2015(4):94- 95.

[4] 于海永.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及意义探寻[J].养生保健指南,2016(19):158- 158.

[5] 汤慧军.探析信息化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308- 309.

专科医学影像技术前景范文9

当一名面瘫、言语不清、有中风病史的老年患者到达急诊科时,能否在其出现永久性脑损伤前检查出问题?

当平片浏览让医师缺少诊断信心,每天大量的三维影像数据后处理又使工作堆积如山时,如何在资源与效率之间做出两难选择?

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关注如何利用海量的临床数据为患者提供更精确的诊断,如何加快从图像到诊断的全过程,如何运用“云技术”在大数据时代提供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在这一背景下,飞利浦推出了全新第二代网络工作站――IntelliSpace Portal星云三维影像诊断中心,它是由飞利浦医疗信息系统依托北美KLAS评比蝉联8年冠军的工作站技术研发和生产,可连接并处理CT、MR和核医学、超声以及DSA、iXR影像,并提供成熟的临床应用软件、工作流程和协同工具,强大的一站式应用服务器还具备零点击预处理功能,帮助减少大量耗时的后处理操作,充分利用医院设备资源,使业务量提高80%!

随处可及的影像诊断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医院的诊疗工作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现代化检查结果,CT、磁共振等医学影像检查普遍应用,随之而来的是医学影像数据海量增长,不仅给数据中心造成巨大压力,也为医师的快捷诊断带来阻力。医疗领域在大数据时代迫切需要构建实时、便捷、全方位的应用系统,帮助医师从海量数据中随时提取有用信息,提高诊断效率。而飞利浦星云三维影像数据中心结合Web Collaborator Collaboration网络协作智能工具,能将任何一台移动设备转变成一个真正的多影像医学图像浏览器,通过PACS工作站、个人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实时地执行日常工作任务;并可在任何地方随时随地浏览CT、MR及核医学图像,不必移步到专用的工作站就能够完成3D交互读片和诊断。

星云三维影像数据中心凭借飞利浦独有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通过一站式服务器提供应用软件,使用图像自动处理功能及丰富的手动操作功能简化工作流程。当面对急诊科患者的诊断时,医师不必再耗费宝贵时间查找患者以前的图像资料,星云三维影像数据中心能够预先提取所有以前的图像资料,并将它们与最新的图像资料一起传送到本地文件夹,方便进行快速比较。同时,它还可与飞利浦MDC PACS、IntelliSpace PACS以及其他品牌的PACS连接,医师无需移步即可完成整个病例的浏览、分析和诊断。在PACS上无需用户名和密码即可启动星云三维影像数据中心的应用程序软件,与他人分享和讨论和诊断结果,并通过DICOM格式轻松传输图像资料。

此外,通过增强型零点击功能选项,飞利浦星云三维影像数据中心能够自动进行图像预处理,有效简化了后处理流程、加快了后处理速度。在用户从目录中选择图像之前,它已预先自动启动繁杂的数据预处理工作,此功能可用于血管高级分析、心脏血管综合分析、结肠内窥镜图像的自动组织分割和血管提取,从而帮助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和诊断信心。

交互高效的诊疗手段

在进行诊断讨论和医疗决策时,放射科医师和临床医师一起面对面地讨论交流,无疑是最高效的临床合作方式。飞利浦星云三维影像数据中心独有的交互式诊断理念将成为了解临床实践、进行密切交流、提高诊疗水平的有力手段之一。

专科医学影像技术前景范文10

1 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主要由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或专科性大学医学影像系培养,所培?B的人才具备扎实的医学影像技术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需要熟练掌握影像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学影像学检查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然而, 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表明, 市场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既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 又具有较强临床实践技能1-2;既熟悉大型医学影像仪器设备的操作,又懂得简单医学影像仪器设备的维护。然而长期以来, 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存在诸多的弊病,一是,重理论, 轻实践;二是,实践教学的内容滞后, 仅仅停留在验证性的层面;三是,实践教学的方法只注重传授而忽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很差,难以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3-4。实践证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适应当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高等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 校院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的新探索:“2+1+1”校院合作模式

为了解决校院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尝试探索一条校院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新路径,从健全组织机构、创新育人模式和谋求共同发展等方面入手,构建“2+1+1”校院合作模式,为提升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2.1 校院合作、协同育人,搭建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平台

为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根据医学影像学专业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经过认真调研,最终选定了拥有重庆市医学影像专业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庆市医学会医学影像技术专委会、重庆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委员会会员单位、与我校同属武陵山区的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作为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合作单位,经过前期的教学准备,2014年,我校首届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在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开展了专业教学。同年,经重庆市教委、重庆市卫生计生委联合组织的专家现场评审,批准同意了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成为我校非直属附属医院,为我校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平台,开创了跨区域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先例,对于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武陵山区高素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

2.2 “2+1+1”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学校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依托地方优质卫生资源,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以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宗旨,面向社会、面向卫生机构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逐步探索形成了符合我校专业办学实际,彰显专业办学特色的“2+1+1”的医学影像学人才培养新模式。“2”是指专业学生第一、二学年教学在校内进行,完成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任务,夯实基础;第一个“1”是指第三学年专业课教学在医院进行;第二个“1”是指第四学年毕业实习在实习医院进行。实施“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以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宗旨,充分利用医院的实践教学设施条件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与沟通、交流和协作精神,实现了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

3 “2+1+1”校院协作模式的运行及保障机制

3.1 学校及学院层面:建立了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严格。专业根据“2+1+1”人才培养的分阶段特点以及“校院合作、协同育人”的办学实际,着力做好制度建设,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构建开放性的教学管理体系。第一,出台新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教学改革,强调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力度,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第二,教学管理在形式上重视新技术的应用。由于学校和医院在地理位置上相隔遥远,跨省办学,需要借助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建立的校院协作教学管理系统,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教学管理的监控质量水平。

专科医学影像技术前景范文11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 教学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5C-0071-02

随着CT、MRI、DSA及PET-CT等各种先进医学影像设备的引进,各种影像学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新的影像技术问世,医学影像学在临床疾病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医学影像学作为现代医学中新兴的、飞速发展的学科,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医学影像学教育的需要。如何使学医学生在大学教育期间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把握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方向,是目前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趋势与要求

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新的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涌现,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形成新的理论。医学影像学由X线透视、摄影等传统的放射诊断学演变成涵盖了普通放射学、CT、磁共振、超声、核医学,甚至包括介入放射学等多门学科,并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医学影像学为临床提供了大量的影像信息,不仅能提供二维的传统图像,还可以提供三维、甚至四维的影像资料,以帮助临床医师判断器官的功能改变。现代医学影像学已不再单纯通过形态学表现做出影像诊断,已能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器官的功能变化,甚至能反映分子、生物化学水平的变化;影像学也进一步从单纯的疾病影像诊断向诊断及介入治疗方向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诊断能力的提高,使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医生已经离不开医学影像设备,离不开影像科医生。医学影像学博大精深,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解剖学、病理学、物理学、计算机学等多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相关,这就对医学影像学的授课老师和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扎实的病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甚至分子生物学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知识。

二、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设备为单位的学科划分模式阻碍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目前国内很多医院,甚至包括一些著名大医院的放射科、超声科、CT室、核磁室、介入放射科都是独立的,业务上相互间的交流很少,导致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割裂开来,形成了以设备为单位的几个独立的分支,每个分支的课程教学由相应科室的老师分别承担。放射科的教师讲授普通X线部分,CT、核磁室的教师讲授CT、MRI部分,超声科的教师讲授超声诊断学部分,介入放射科的教师讲授介入放射学部分。每位教师授课均按照概述、病理与生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程序进行,造成教师间涉及到的基础知识重复多,各种影像学表现之间没有联系。近年来,随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出现,原有的一些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及方法已逐渐被淘汰、弱化,而新技术需要不断地被普及、推广、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来。同时,又有很多疾病的影像学诊断需要各种检查方法、技术及各个学科之间交流、协作才能解决,如胃肠造影和胃部CT、MRI影像互为补充,相互间的影像信息补充能大大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因此,旧的、传统的以设备为单位的学科划分模式已经不适应学前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医学影像人才培养的需要。

2.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目前国内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都是老师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讲,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内容相对陈旧,表述不详或过于简单。实习课仍然是带教老师带着一大堆典型的X线片、CT片或MRI片采用投影仪,在课堂上一份一份病例进行讲授,讲每一个病例的影像征象,诊断及鉴别诊断,显示以二维图像为主,没有立体感,学生通过死看片子来了解、认识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超声(包括心脏多普勒)检查,X线胃肠造影、全身血管造影等动态影像资料大多以静态的形式展示,不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不适合医学影像学课程,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将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用到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来。

3.考核方式单一。理论考试仍是很多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课程的唯一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多种弊端,导致学生只重视理论课,忽视实习课,理论和实践脱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学生为了考试成绩,死记硬背,忽视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不出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准确判断能力。

三、改革与探索

1.建立“大影像”,按解剖系统、以疾病为中心综合授课首先应打破以设备划分学科的做法,医学影像科应作为统一的“大影像”实行亚专业分组,学可根据系统分为神经、胸部、腹部、骨关节等几大亚专业组,每个亚专业组都有学术带头人及学科骨干,学术带头人及学科骨干以该领域作为研究方向,进行临床、教学及科学研究,从临床、教学到科研均突出亚专业优势,从而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师队伍及教学内容。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要全面化、专业化,广泛学习、全面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和诊断技能。最后教学实行按系统、以疾病为中心的综合授课,各学组的教师分别负责最擅长的章节进行授课,每一位教师讲述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后分别讲述该病的X线、CT表现及MRI表现、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该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这样不但提高了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各系统的教学能力,有助于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学会在临床工作中合理使用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一些逐渐被淘汰、落后的检查技术、检查方法可以作为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简单介绍;在临床工作中各种影像学的优势检查技术要作为主要内容详细讲述,使学生能掌握这些技术,应用到实践中来;一些新兴的影像学技术教师也应及时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与时俱进,紧跟影像学的发展潮流。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动画及一些高科技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动态效果、声像结合这些教学手段,学生更容易理解疾病的影像学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同时应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临床实习等环节,建立设备先进的网络教室,使影像学实习课教学逐步由胶片教学转变为网络教学,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更贴近临床工作。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既是激发创造性活动的激动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产生疑问,引发探索,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其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每个章节理论教学完成后,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可提供几个临床典型的具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的病例进行讨论,如读片会,先提供这些病例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再展示所有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由每组代表对每个病例进行分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改革考核方式突出综合技能考试的成绩是对医学影像学教学效果评价的最佳手段。理论考试不能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唯一方式,应增加平时成绩、实际阅片能力考核。因此,应尝试新的考核方法,如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而且理论考试的内容应增加病例分析和影像检查综合应用题,病例分析读片成绩可占总成绩的20%,平时小考及出勤占10%。通过增加实际分析读片能力的训练与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不断总结、创新的能力,将所学知识正确、全面地应用于临床。这种考试方式能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效果。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对从事医学影像学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努力,探索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适应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优秀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丁国旭,高杰.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6).

[2]文戈,张雪林,李颖嘉.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3).

[3]孙泓泓,白芝兰,王玲珠,等.医学影像学实习课教学改革的设想[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9,(5).

[4]刘东宇,宋玲玲.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专科医学影像技术前景范文12

关键词 医学电子学;影像专业;课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79-02

医学电子学是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电子仪器和电子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医学工作者、医学生学习一些电子学的基本知识的要求日益迫切,医学电子学作为医学院校影像专业本科生选修课或必修课的需求也成为必然。

医学电子学是学习后续医学影像设备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然而,现今医学院校的学生对本课程的地位认识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加之他们数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医学电子学课程有很大的难度,呈现出学习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的特点[1]。本文针对医学电子学课程和医学院校学生的特点,对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医学教学改革的措施和办法。

1 医学电子学的课程特点

医学电子学作为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特点,开设医学电子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在医学中应用,并能正确使用现代医用电子仪器,同时会用电子学知识和方法思考和解决仪器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医学电子学涵盖内容广泛,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电子学课程。另外,在较短的学时情况下,让数理基础较弱的医学生学习和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摒弃以往教学内容过深过广,而学生却始终没有深入到课程当中的教学模式,结合影像专业的需要,对医学电子学的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

2 医学电子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就目前全国各医学院校来看,医学电子学大多只是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各方面条件配备都相当有限[2]。本来医学生的数理基础弱,他们学习这门课程就比较困难,再加上大多数学生认为选修课没有什么用,导致课堂上认真听课的学生少之又少。即使有实验条件,目前所开设的实验项目与影像专业实际需要相差较远,很难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重视。

2)理论教学偏难。医学电子学教程内容涵盖广泛,在医学院校,教授此门课程的教师多数是物理相关专业,授课教师习惯按理工科的讲课方法,注重理论推导,但是作为医学生很难理解相关的电路理论,造成学生本来想好好学习医学电子学,却没办法听懂,久而久之失去学习兴趣。

3)实验教学与影像专业实际需要相差较远。长期以来,医学电子学的实验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多年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与当今飞速发展的前沿科学新理论、新技术严重脱节,陈旧落后的实验教学设备,沿袭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更是远远跟不上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3]。

4)多媒体课件内容陈旧,缺乏学科针对性。幻灯片上文字材料太多,公式推导复杂繁琐,信息量过大且重点不突出,即使结合几张有限的静态图像,授课也基本上是对着电子屏幕照本宣科。并且幻灯片的内容局限于教材,关于电子技术在医学上应用的内容不多,各种单元电路在现代医疗仪器中具体应用的例子较少,新技术等前沿知识涉及的更少[4]。

3 结合学生特点提出改革措施

3.1 精选教学内容

新疆医科大学民族同学较多,他们普遍数理基础差,有些学生语言还有一定困难,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弱,由于基础跟不上,因此大多数学生对医学电子学不感兴趣。针对以上情况以及医学电子学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在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

首先补充学生的电路基础知识,再介绍电子技术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强调各种单元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特性及性能指标;以分立元件电路为基础,介绍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既然学生的数理基础弱,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求复杂的数学推导,重点定性分析讲解[5]。另外,教材中包含了不少电子技术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电路,教师应该把单元电路在医疗仪器中的具体应用重点讲解。如数据转换电路,它是一种与微机直接接口的,集A/D和D/A转换、光电隔离一体的转换电路,在医学成像系统中应用广泛。

3.2 合理设置实验内容

电子技术本身是一门应用技术,医学电子学主要是将电子技术应用于医学临床诊疗,考虑到影像专业相关课程的需要,实验项目既要与医学影像相结合,又要不同于理工科的电子技术。因此,合理设置实验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很重要的。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电子元件器的认识,万用电表、双踪示波器、信号源、频率计、毫伏表等的使用。另外选取与医学专业相结合的部分实验,像多级放大器中的直接耦合放大器,这在医学信号测量与控制中是运用最多的一种放大器[6]。通过实验,要求学生能正确操作仪表,使用仪器测量电学量,判断基本元件器的好坏。当然,随着电子及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仪器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普遍较高,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介绍电子技术在医学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和电子仪器使用技巧、用电安全及其新进展。

3.3 拓展授课教师的知识面

授课教师应广泛收集素材,注意平时积累,参考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将电子学与医学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结合医学仪器介绍电子技术在生物医学信号检测、处理及仪器设备中的应用,重点讲解各种单元电路在仪器中的具体应用。如生物医学信号是属于强噪声背景下的低频微弱信号,它是由复杂的生命体发出的不稳定的自然信号,从信号本身特征、检测方式到处理技术,都不同于一般的信号。通过对生物医学信号采集系统和处理系统的介绍,使学生系统地了解采样保持电路、直流放大器和A/D与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将理论联系实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以前所学知识。将教师平时积累的信息资料,结合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编辑出一些电子学原理应用于医学和生活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医学电子学的发展趋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3.4 精心制作和设计课件

设计得是否合理是一个多媒体课件能否很好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志。一味地照抄、照搬教材和参考资料中的内容,一味地追求高科技的多媒体视听技术,把多媒体课件搞成大量素材展示会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7]。考虑到医学电子学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课件制作要注重整体框架结构,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切忌大量公式推导和满篇文字,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电路的组成、各部分的结构特点最好能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在幻灯片上。要充分利用图片、电路、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资源,形象生动地表现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好地诠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优化教学过程[4]。

4 结语

总之,医学电子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正处于教学发展的初期,课程内容结构设置比较落后,学校和学生不够重视,实验设备比较陈旧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教学思想的更新、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需要不断探索教改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立平,金成,万永刚,等.医学电子学教学改革探究[J].医学信息,2010,23(9):3090-3091.

[2]朱渊,许标.医学电子学教学探讨[J].职教探索,2010(12):216-217.

[3]陈涛,王光昶,张婷,等.医学电子学基础实验教学探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6):103-105.

[4]苗丽华,匡宝平.谈医学电子学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2009,11(1):70-71.

[5]李艳诚,刘俊杰,邢娟.医学电子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6(9):80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