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学困生

小学语文学困生

时间:2022-05-16 23:26: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学困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学困生

第1篇

不厌其烦,用爱唤起希望之心

陶行知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学生学习困难只是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是心理上对学习缺乏信心。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困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而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一些学困生的头脑反应稍慢,有时一个简单的时态讲几遍还不理解,教师就要不厌其烦地再多讲几遍,或者想办法编成顺口溜,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直至他们听懂为止。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更要付出真诚的爱,只有给他们以无私的、真诚的爱,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从而使学困生由“厌学”逐步转变为“愿学”。

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

大多数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不佳、兴趣不浓,其主要原因是自信心不足。笔者相信:只要多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和尝试成功的机会,只要在课堂上表现好就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获得喜悦,使之感受到自己也是有能力的,也可以获得成功,就一定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挑选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也可以通过生动、活泼、形象的教学形式,让学困生动手操作;还可以在学生的试卷、作业本上写几句勉励的话语。有了多次成功体验,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学习兴趣也会提高。学生一旦有了学习欲望,何愁他们不主动学习呢?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材特点,采用愉快的教学方法,比如有趣的游戏、动态的图像、生动的语言和教学内容穿插在故事情节中,使枯燥的课文变成戏剧般的情节,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感知、探究,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促进学生自身语文能力的发展。例如:执教《海上日出》一文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海上日出的画面,让学生体会茫茫大海和奇妙的日出,巧妙地使学生初步熟悉了课文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找出文中第三自然太阳升起的主要动词,并根据本自然段的内容画出“日出图”;与此同时,用多媒体播放优美的配乐朗读,学生边画边欣赏“日出”“上升”“跳跃”,再播放太阳的形态、色彩和亮度。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因感受到了海上日出的奇观而惊喜。通过画图和欣赏朗读,学生已经身临其境,于是,笔者安排学生深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陶醉在海上日出的美景中,很自然地读出了文意,读出了感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用宽容去对待学困生的错误

教育学生,要注意扬长避短。其实,学困生犯错误时自己常常不知道原因或者说是无意识的。对待这些学困生,教师要用春风细雨般的情怀,润物无声地熏陶,切不可鲁莽行事。不能一发现他们的错误,就指责,而应该平心静气地帮他查明错误原因,让他明白错误,改正错误。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耐心、宽容,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信任、关爱和帮助,就会心悦诚服。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更深刻,才能强烈引发学生心灵的震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班级中多树立典型,让学困生自己选择榜样,争取别人的理解和重新认识自我;多开展一些主题班会,以学生中某些好的事件和不良的现象作为专题;注意教育班干部和其他同学,对学困生不应疏远嫌弃,而应当和他们交朋友,给予热情的关怀和真诚的帮助。只有使学困生明辨是非,自发地纠正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才能让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纪律有着不同程度的进步。

给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懂得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让学生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让学生把有价值的材料背下来,对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成绩很有帮助。传授预习方法、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有目的的复习等,学困生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有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习成功的喜悦也就随之而来,学习兴趣也就悄然而生。这样,教师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否则,欲速则不达,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

总之,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困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才能发现学困生的长处。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体验操作,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教育,才能使他们尽快地变学困生为优等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钟日祥.教师转化后进生的九大技巧[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第2篇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策略

任何一所学校都会有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被称之为“学困生”。一般说来,他们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由于受社会或家庭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的某种弊端及周边不良环境的熏染,或自身的弱点等多种而复杂的原因,使他们学习效果低下,不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要求,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但小学生可塑性强,只要教育得法、学困生,特别是语文科中的“学困生”是完全能够转化的。

一、语文学困生的主要表现

由于语言学习的特点之一实践性的优点,语文学困生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相对少些。就目前我所遇到的语文学困生语文学习现状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前。课前不预习是语文学困生的普遍表现,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老师今天要上什么课或者把老师之前对他们的课前安排忘得一干二净。

2、课中。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涣散,部分学生只是表面上在听,事实上根本不知道老师在教授什么内容,同时也不会及时做笔记或在课本里作注释。只要仔细观察他们上课时的神态,就可以发现他们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大多数的语文学困生上课时学习态度不认真,身姿不直,低头私语等等。最终,他们成为了课堂的附属品。他们出工不出力,人在而"神"不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反观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上课认真听讲,笔记做得仔细;学过的课文,批注详细,注释清楚;个别认真的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批注与老师授课时的批注进行对比,从而和老师的笔记找出差距,补上自己课堂没有听到或没有理解的内容。

3、课后。这部分学生课后作业潦草,能拖则拖,能糊则糊,有的甚至经常不做。根本不把课后作业当回事,从而打破了老师精心安排的学习巩固体系。课堂和课后是学习的两个最基本的环节。听课是接受、探究知识的过程,而做作业则是巩固知识的过程,如果不及时认真地完成课后相应的复习、练习、背诵等,那么所学知识的巩固率就会大打折扣。

4、课外。课外用于语文的学习时间甚少,课外阅读量少之又少,也是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语文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触而就的,除了课堂教学外,主要的还是依靠学生的课外阅读。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强化或专项训练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对比阅读、信息筛选等手段来实现;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除了指导学生构思、立意外,可以通过大量阅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充实文章的血肉。

二、转变态度

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及不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的影响,不少教师为了眼前的利益和荣誉,把毕生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都倾注在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忽视了对学困生的关爱与帮助,个别教师甚至采取歧视的态度。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应首先转变对学困生的态度,把更多的爱转移到学困生身上,做到“五多、四少”,即多接触、多关心、多帮助、多理解、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贵、少讥讽、少告状。与他们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合作学习。如:我对现任班级的几名学困生,在上课时有意将期望、关怀、爱护的目光投向他们,课后谈心,与他们交朋友,两个学期后,这几个学困生语文成绩明显提高,有的作文成为班上可借鉴的范文。

三、矫正心态

一旦成为学困生,他们常常是在消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缺乏经验,训练不足,学习失败和困难又使他们产生自卑感,丧失自信心和学习动机。因此,帮助学困生矫正心态,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和环节。

首先,要指导他们寻找自信。教育他们善待失败与挫折,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深刻含义;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己,对遭致失败的原因作认真仔细的分析,如:基础不牢还是粗心大意,是功夫不深还是方法不当?教给学生学会补偿,相信“勤能补拙”,给学生讲科学家、成功人士的典型事例。

其次,教师要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用低调期望值,以平常心看待他们的失败,应更多地看到他们的成功,肯定的评价,把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作为评价重点。例如:一些学困生短时间内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优秀学生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要同他们的过去进行纵向比较,哪怕是很小的一点进步,也应该给予肯定的评价。

四、激发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影响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所以,培养和激发学困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育学困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语文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学?”结合教学,我时常提醒学生,使他们把当前的学习与未来的理想结合起来,把学习和运用联系起来。从而对没有兴趣的任务仍然能坚持努力学习。

(二)激发学习兴趣。其具体做法如下:

1.运用新颖生动、灵活多样的求异求活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如:指导学习自读课文用点拨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上教读课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学习;上内容丰富或主题理解有分歧的课文用探讨式;有的课文可同时交叉使用多种方法。对事件的理解用点拨式,对主题的挖掘用探讨式,并组织分组竞赛,为自己的理解找到充足的理由。学生兴趣得到充分激发,竟挖掘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2.恰当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情景感染,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学一些实景的课文,可通过幻灯让学生了解景物的形态、光彩及其变化过程制作成课件,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主动积极地理解课文,轻松学会看云识天气。

3.组织引导课外阅读,激发与满足学困生的求知欲。组织阅读交流,介绍阅读方法,让学困生在文学名著的海洋中遨游,让雄伟、深厚、祟高的时代精神,高超的语言艺术魅力,感召每一位学困生,使他们走出困境,不断提高,不断超越。

(三)强化学习动机.教师可与不同层次的学困生签订相应的学习协议,督促他们学习进步。

五、教给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习“事半功倍”。

(一)不同层次的学困生,应教给分层递进、制定分段目标、小步子实施前进计划的方法。如基础太差就从拼音、字、词补起;阅读理解较差的就从课内到课外指导多读多练;写作有困难的就从观察记录身边的人事景物开始。

第3篇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特征

随着电子阅读方式的普及,当前小学生对纸质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而语文却是纸质阅读的学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基础知识较差、理解能力弱以及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两个方面。

(一)基础知识差、表达理解能力弱

小学语文需要综合具备多种能力,从目前的课堂分析来看,小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学习表现为基础知识较差,表达理解能力弱。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小学生已经逐渐脱离纸质的阅读,他们更多倾向于电子阅读,但是电子阅读是根据他们自身的兴趣进行内容的选取,不利于小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加之,脱离了课本阅读,导致他们的基础知识较差,表达和理解能力不强,很多语文书面语他们不会使用,而更多使用的是“火星语”或者是网络语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们学会用书面语进行沟通表达和理解的障碍。

(二)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学科上课需要同时具备听、说、读、写、阅读、理解、记忆和表达等多项综合能力。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很难整节课都全神贯注在听课。注意力不集中,随着课后以及放学后休闲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学生放学后做作业都是应付了事,更有甚者,很多小学生低年级放学较早,父母还没下班,会寄在托管班,托管老师代为做作业的现象极为普遍。缺乏独立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准备,导致小学语文学困生成绩不尽理想。

二、小学语文学困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重,对于书本的旧知识或许他们很久以前就听过,对于新兴的事物他们总是有着很大的兴趣。小学语文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消极的归因方式。小学语文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若遇到困难,没有正面综合的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直接把困难归因为外部因素,比如,不喜欢语文老师,考试试卷太难,自己运气太差等等。(二)意志力不强。当前的小学生由于缺乏锻炼,身体和心理素质较为脆弱,在考试中发现自己成绩不理想,则产生悲观的消极心态,没有积极正面进行分析。(三)抵抗学习。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加之家里父母亲和学校教师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导致很多小学生不适应学习环境,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因而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恶性循环。

三、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路径

每个学生并非与生俱来就会读书或者就不会读书,也不是一定是某一个学生的语文就好,某一个学生的语文就不好。掌握好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途径,对帮助小学语文学困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念

在平时的上课课堂上以及课后跟学生的交流中,可以发现,父母以及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在家里,父母通过一些教育理念和教育励志案例来正面积极鼓励自己的孩子。教育是公平的,在学校,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学困生还是尖子生,学困生只是暂时的学习落后,每个学困生通过努力都可以让自己变成一个学习成绩优秀出色的好学生。教师要改变“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多给予学困生积极向上的正面的人文关怀与鼓励,让学困生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二)教学方式灵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语文学科的人都知道,语文学科是一门趣味性比较低的学科,很多学生反映学习语文枯燥无味。其实这应该引起语文教学者的深刻反思,语文教学不是索然无味的,语文教学是充满乐趣的。现在的教学基本是借助多媒体教学,在课文的学习上,若是学习故事性的课文,语文老师可以提前准备这个故事,并制作成动画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理解并掌握这篇课文的知识点以及生字生词。针对班上的语文学困生,还可以为他们制作一张特殊辅导表格,收集他们具体的学习困难,并进行分类,然后有目的有方向地指导他们的功课。

第4篇

【关键词】引导;小学语文;学困生;手段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如果学生语文科学不好,就会影响到其他学科也学不好。近年来,由于学生自身的差异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出现了不少语文学困生。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引导那些语文学困生爱学语文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手段:

一、挖掘优生,为语文学困生树立榜样

俗话说得好:“村中有个好嫂嫂,满巷姑娘都学好。”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榜样对人的影响之大。因此,我每接手一个新班级,都会向教过该班的语文老师(或学生家长)具体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情况。筛选出几位语文优等生,通过细心对比,挖掘出每个优等生最突出的语文能力(如作文能力、朗读能力、拼音认读能力、阅读能力等),并要求他们就自己这种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在班中作经验介绍,我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方法,大力表扬他们,为学困生树立了榜样。这时,全班同学羡慕的目光齐齐投向他们,见时机已成熟,我马上引导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然后,再找那些学困生谈话,指出他们各自的不足,引导每个学困生向优等生学习。并告诉每一位学困生,老师会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进步情况。此后,我发现每到课间总有一些同学围在那些榜样学生周围,低声讨论着什么。一个月后,我抽查三个不会拼音的学困生,发现他们认读拼音的能力提高了不少,还抽查了几个连一个句子也读不通的同学,发现他们读书时会停顿了,也能读出不同语气了。这次抽查,发现每位学困生都有某些方面慢慢好转,逐渐爱学语文了,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精准帮扶,为语文学困生找到自信

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为了让学困生找到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每任教一个新班级,我都会根据该班优等生的个数和学困生的不同弱点,安排一个优等生帮助一个学困生。组成若干个一帮一小组。并告诉每个优等生,他们的帮扶对象在语文学习上有什么存在问题,使他们能准确高效地帮学困生解决问题。半个学期后,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例如:2015年任教的六(12)班,有个小梁同学擅长写作,我把班中从不写作文的学困生小伟安排给她,让她教小伟学写作文,提醒她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帮助小伟。通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小伟在采集本积累了不少优美词句,在笔记本记下了各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还写了两篇写事的作文。优等生小明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强,我就把班中阅读能力最弱,考试从不及格的子淇安排给他,让他教子淇怎样阅读、理解短文,怎样完成短文后面的习题。还有计划地安排活动课时间给他们讨论学习。刚安排好,小明在第一个课间就开始行动了,在小明的帮助下,努力了半学期后,当子淇再次面对阅读理解题时,不再害怕。子淇已经基本掌握阅读理解、分析短文的方法,考试勉强及格了。按照计划,半个学期之后,让每个学困生谈谈自己哪方面学习进步了:有的说自己以前听到作文两字就打哆嗦,现在不怕了,因为知道怎样写作文了;有的说现在不再怕做阅读题了;有的说能认出所有声韵母了。每个学困生都有不同的进步,他们脸上写满了自信,作为老师还用担心他们不爱学语文吗?

三、及时表扬,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英国作家塞尔q约翰逊曾经说过:“赞扬,像黄金钻石,只因稀少而有价值。”那些学困生之所以学困,除了自身差异外,有部分也是因为在班集体中从来没有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而破罐破摔,越来越厌学。对于这些学困生来说,能得到老师的表扬犹如久旱逢甘露。作为老师就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只要他们有一点点做得好的地方都要及时表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为此,我在班中开展“进步之星”评选活动。凡是全班同学参加的活动(上课、搞卫生、做早操、朗读比赛、写字比赛、日常行为等),有进步的就表扬,每表扬一次得一颗星,由专人记录,用表格的形式公布在教室的公布栏上,每星期统计一次,加星最多的就是本星期的“进步之星”。这样学困生有了获得成功的机会,学困生只要努力也会得到星,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慢慢地爱学语文了。

四、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有竞争就会有动力。为了刺激学困生学习语文的每一根神经,使他们坚持学好语文,我设置了一面“语文学习标兵”的流动红旗,以班内坐位的自然小组为单位,每次作业哪个小组的同学获得优等的最多,哪组同学就是“语文学习标兵”。这面“语文学习标兵”的流动红旗就插在哪组的前面。这样培养了学困生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明白作为小组的一员,如果不认真完成作业,会令到自己的小组落后,小组内的同学会埋怨自己。他们很害怕被同学埋怨,为了不拖小组的后腿,不得不努力学好语文。即使有时遇到困难,想放弃,一想到自己的处境,也不敢放弃。实行竞争“语文学习标兵”流动红旗后,这些学困生学习努力了很多,作业书写非常认真、清楚,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他学科也有很大的进步。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语文学困生成功脱困,健康成长,任重道远,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目前人类正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整体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当前应重视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研究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与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是吻合的。我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没有多少时间教育孩子,更没时间想一想怎样有效地管理孩子。即使有时间,又有多少家长有能力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和辅导呢?学困生日益增多,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不同,两级现象比较严重,若教师不对症下药,不分层次教育,满堂灌,势必会使一部分落后的学生跟不上,若教师不注意研究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那么整个班级的语文学困生一定会越来越多。

一、转化“学困生”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转化“学困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我们还要努力使中等生成为优等生,并在优等生中培养英才的苗子。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应理解为: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地或较好地达到新课标规定的要求;少数学生也能达到新课标规定的基本要求;而少数尖子学生甚至可以超过新课标的要求,超过越多越好。总之,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破除了“学困生不可避免”论,才能树立起做好转化“学困生”工作的信心,从而去研究、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使“学困生”得到转化。另一方面在抓紧学困生工作的同时,不放松对中等生、优等生的教育,使他们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如何转化小学语文学困生

1.树立正确评价学生的观念

长期以来,学校评价学生时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认为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在学生集体中总是呈正态分布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必然有优、中、差的等级之分,而且中等生是大多数,有少数是优等生,同时也必然有少数学困生。因此,出现学困生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因为“正态分布”是随机现象的一种常见分布,而教学是有控制的行为,教学工作做得好不好,可以使分布曲线产生右偏或左偏。尤其要说明的是,我们学科所指的“学困生”是指不能达到新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而新课标是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性而制订的,也就是说,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也证明,他们所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优良,少数学生成绩也在及格线之上,没有“学困生”。由此可见,学困生的存在,不是必然的规律,如果我们的工作做好了,是可以不产生学困生的,即使有了学困生也是可以转化的。

2.注重学法,改进教法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困生补习功课,扫除学习障碍,更重要的是应给予他们学法上的指导。学习语文,关键要靠自己动眼、动手、动口、动脑,课前要预习,课堂应紧跟教师的思路走,并认真做好笔记,课后要及时复习,并进行归纳和总结,要多读多写,这是学好语文的最主要途径。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经验介绍、教师的学法讲座、学生自身的不断顿悟完善来达到逐步长进的目的。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大力改进教学方法,一方面力求做到备课吃透“两头”,教学兼顾学困生;另一方面要加强字、词、句的教学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帮助学困生准确地掌握字、词、句,如期实施写作计划,并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讲评,以不断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和写作水平。特别要帮助学困生过知识关、方法关,使他们尽快地跟上群体的步伐。

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学习接受能力较差,反应较慢,遗忘速度快。一直到四年级,成绩始终落在全班的最后一名。他的父母都是文盲,对于他的学习根本无能为力,只能完全靠老师的帮助。对于这样一个学生,我通过仔细观察和对他的学情进行分析,觉得他还是有进步的空间。因为他虽然学习成绩差,但是很努力、认真。我了解到,同一道题目,他要做好多遍才做对,有时还是一知半解。在基础知识方面,拼音全忘了,生字新词靠强记,时间一长就忘,作文完全不会写,只会抄作文选。对他的学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后,我就做出了如下补差计划:(1)复习拼音。先从头开始教,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干部,根据课后词语表,天天给他做10个看汉字写拼音,然后认读。(2)天天做三道基础题,而且举一反三,做与讲解交替进行。(3)利用补课班的时间,把他一周内不懂的地方进行讲解。(4)作文降低要求,只要写出一件事既可,不作选材和描写上以及字数上的要求。(5)难的作业一律不做要求。慢慢地,他的成绩提高了。通过这个事例,我总结出:对学困生应找到他们的“困”之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而且要举一反三,千万不可怕麻烦。

3.加倍关注学困生

第6篇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261-02

小学语文教育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依旧保持着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高,教学方式不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视角,是小学语文教学落后的重要体现。为此,教育工作应实现思想上的进步,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其中的不足和劣势,应利用现代化的观点,提倡以生为本,烘托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进而达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1.过度重视理论知识。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了解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将过多的精力集中在对理论知识的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效果不佳,学生吸收的内容有限,学习的兴趣不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未与现代化社会相互融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课程讲解方式上依旧保持着传统,认为灌输理论知识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方式[1]。另外,教师对课堂的主宰能力强,当提出一个问题时,给予小学生思考或探究的时间很少,未等小学生回答就进行解答,还要求小学生要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语文的学习,是教学理念落后的重要体现。

2.教学模式相对滞后。新时代背景下,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师发挥好其引导性作用即可,在提升小学生语文知识基础的同时,也要锻炼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却与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是采用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很少,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教师要求记忆或背诵的知识死记硬背下来,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教学存在滞后性。现阶段的课程教学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若始终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

3.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课程教学的开展,教师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教师资源和教师队伍的质量要求很高[3]。如今,小学语文教师存在短缺的现象,一名教师要负责几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教学不具针对性,师资力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另外,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也有待考量,部分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性、专业性的培训,在教学方面的专业性不足,对学生的了解不够,不能精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诉求,致使师生之间会产生障碍,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二、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氛围,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小学生文字能力、阅读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等,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1.开展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的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春天,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当然,教育也不例外。为了追随现代信息时代的步伐,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多媒体式教学,能唤醒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来展示相应的图片、文本、视频,也可借助其庞大的数据库和网络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是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也可将本节课语文知识点和文章结构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来,具有良好的辅助效果[4]。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松鼠找花生》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小学生来猜谜语,“红房子,麻帐子,里面有个白胖子”,让小学生打一食物,引出“花生”。然后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小松鼠找花生采用动画呈现出来,并辅以儿歌,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完善课程评价模式,提倡形成性评价。课程教学的开展都需要相应的评价方式来伴随,只有通过不断的评价与考核,才能激发小学生前进的动力,以评价的结果为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在改革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应对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和优化,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形成性评价,其评价方式更具合理性和人性化。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是在学期末对学生整个学习的表现通过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将最终成绩作为评价结果[5]。该评价方式缺乏合理性,评价过于极端,缺乏人性化。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改革,应对评价模式进行完善,实现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语文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成绩等做出的评价,是对学生行为的持续性观察,评价方式可让学生充满成就感,并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地优化和调节自身,将其应用到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正确之选。

3.创设课程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待成熟的阶段,容易受到他人行为或语言的驱使,很容易得到满足,选择适合小学生兴趣和特点的方式开展教学更具高效性。为此,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应通过创设情境式教学来开展,将抽象的语文教学内容转化为情境演绎,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另外,创设情境式教学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之中,在欢乐的氛围中可实现对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从中获取有益的观点和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运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迎合了小学生的欣赏视角,是教学模式创新性的重要体现。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出来,然后让学生再对“亡羊补牢”、“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等成语进行情境的演绎,可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深刻体会寓言小故事的含义。

4.提倡趣味性教学,体现“以生为本”。实现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应充分遵循教学的原则,以生为本,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选用适合该年龄段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趣味性教学无疑成为最佳选择。趣味性教学模式旨在对教学氛围、环境的烘托,营造轻松、和谐、幽默的教学环境,让小学生在娱乐中实现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教学更具创新性和实效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争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自由发挥,并排有趣的情景剧,会大大获得小学生的喜爱,实现了课堂的趣味性。在参与情境演绎的同时,有利于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团结能力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5.实现小组合作帮教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困生与优等生,如何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实现其与优等生的共同进步是教师应当研究与教学的重点。对语文学困生进行干预,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帮教的模式进行学习,全面了解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困生与优等生进行交叉分组,充分发挥优等生的带动、帮扶作用,在学习中实现结对帮教,给每个小组分配一到二名优等生以及一名学困生,让优等生带动和帮助学困生,不仅在课堂讨论中,在课堂练习、作业完成中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而且利用优等生带动学困生,也有助于实现优等生的进一步提高,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困生实现良好的发展。例如在学习《葡萄沟》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文章的第23段进行合作学习,并设置以下学习目标:小组成员放声朗读课文;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学生向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请教;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给其他小伙伴朗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学困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提问给优等生,由优等生帮助解决,在与优等生的交流、互动中,使学困生能够对文章内容有所理解和感悟,在优等生的熏陶下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

6.加强语文教学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及认知水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以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方法的设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教师是那样真真切切看到了他们好奇的目光,渴求了解自己生活的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迫切心情。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教师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使教学过程“变苦为乐”。

总之,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摒弃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融入现代化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具有必要性。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关注的话题,以此为着手点,提倡多媒体式教学,利用多媒体元件对课程教学进行辅助;提倡形成性评价,彰显评价机制的人性化;创设课程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马晓宁.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4,(11):194.

[2]崔殿东.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3,(14):18.

[3]黄素芳.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78):44.

第7篇

一、以无私师爱关怀学生,拉近师生之间情感距离

世上最伟大的爱除了母爱、父爱之外就是师爱,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将每一位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只有你付出更多的爱,才能够获得丰硕的回报。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以无私的关爱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师爱的阳光普照学生的心灵,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首先,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笔者从不讽刺挖苦,而是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分析自己存在着哪些方面的薄弱环节,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改进,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亲自辅导学生巩固学习难点,动员班级语文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学困生之间结成帮扶对子,共同帮助他们迎头赶上。其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还将目光转向学生的各个方面,有学生遇到家庭困难的,笔者都和其他学生一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困难。学生遇到心理上的困惑,笔者也进行疏导,帮助学生减轻思想压力,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通过这样的无私关爱,笔者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情感,对语文学习的投入程度更高,语文学习成为了学生自觉的行为,从而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发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以分层目标指引教学,兼顾学生学习基础差异

愉快教学法的核心是让每一位学生学得愉快、学得高兴,在学习中感受到兴奋、享受到成功。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些方面的影响因素较多,有来自于智力发展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于学习基础和学习技巧方面的影响。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性,致力于为学生打造更加适合自身个性特点的教学过程。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是落实分层目标,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级,每一个层级都细化了知识、能力、情感的量化目标,保证整个教学活动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使教学活动的规划更具针对性。笔者在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中,鲜明地体现了不同层级学生的差异性处理。如课堂提问环节,一些较为深奥的问题是针对优秀生而设计的,那么针对学困生群体则相应地配备一些基础性内容的提问,保证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课堂提问的环节都有参与的机会,防止学困生群体边缘化,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成功、感受快乐,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另外,在教学目标考核方面,笔者也进行了差异化处理,单独为学困生设置了基础性知识考核试卷,防止他们始终处于班级垫底的角色。在分层考试的过程中,只要学生尽到了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学习的积极情感自然水涨船高。

三、以鼓励表扬激发动力,发挥积极情感促进作用

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非常关注教师的评价,教师一句批评的话语有时会让学生难过较长一段时间,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致力于发挥激励表扬的作用,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基础知识学得扎实,阅读分析较为深入,作文写作有所提高等等,这些时候都应该进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样的积极情感会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惯性态势,延续到下一步的学习活动之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点滴进步中发掘表扬的因素,寻找较为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多一些积极的情感,多一些快乐的因素,从而更加热爱语文学习,真正体现愉快教学法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成效方面的重要功能。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善于抓住积极情感这一切入点,以愉快教学法为契机,全面有效地开展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作者:刘萍单位:江苏省滨海县通榆镇中心小学

第8篇

现在,我国很多小学还实行大班教学,在一个班级之内有众多的学生,他们对语文学习都有着不同的认知和理解,知识的接受程度也有差异。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教师以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参照,安排统一的进度,教授统一的内容。这样的教学看似合理,却容易造成成绩较好的学生求知欲无法得到满足、成绩较差的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消化不了的状况。面对这种状况,语文教学必须改革,并且是有针对性的改革。如果说将大班教学改为小班化教学有诸多的困难,那么在大班内实行分层教学则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只有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为分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将他们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这三个等级,然后再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将其分为1组、2组、3组。这样,同一组内的都是学习程度相当的同学,这不仅减轻了他们的心理压力,还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接下来就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它对教学起着调节、指导和控制的作用。所以,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教师在课前必须仔细钻研教材,详细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备课时,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分层的教案,使学生都可以达到基础教学目标甚至超越教学目标。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教师对学困生这一组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为扫除生字障碍,对文章大概内容有初步了解,对文章重点段落和句子只需理解;而对优等生这一组,则要求能完全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并拓宽知识面。有了分层教学目标指导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避免教师因统一的教学目标而造成优等生浪费时间、学困生跟不上教师思绪的现象,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进行分层备课

实施分层教学,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在课前分层备课。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即思考如何应对多变的课堂状况、如何分层引导学生思考等。这需要教师换位思考,将学生的个性差异综合起来,考虑如何才能将不同层次学生的优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他们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从而让课堂变得生动。我们不能让学生一味跟着教师划定的线路走,必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实行互动教学

教师大多都认可分层教学,但对具体的教学模式却不太清楚。我认为分层教学更多的不是指某一种具体模式,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且无论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我们都必须首先将学生放在主置,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教学中,要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取长补短,从而实现共同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各抒己见,这样不仅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动交流,而且能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4.重视分层提问和作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所提的问题和布置的作业就要体现坡度,要让优等生吃得饱、学困生能消化。尤其要关注学困生,因为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差,成绩进步不明显,在同学之间、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帮助这些学生,教授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布置单独的作业,比如指导课外阅读,多写随笔等,从而引导他们学习。在课堂教学之外,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优势,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反过来促进课堂学习。重视分层提问和作业,可以有效树立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5.分层评价传递期望

无论是生理、心理还是文化知识等方面,每个学生都存在客观差异性,所以,我们对每一位学生的评价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标准和形式。我国的中小学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高考和中考成绩成了评价学校教育好坏的唯一指标,相应地,人们也拿分数的高低去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的成绩优秀,那么他便是好学生;相反,学生的成绩差,那么他便是坏学生。这种以偏概全、简单粗暴的“应试评价观”造成许多成绩较差的学生厌学,甚至被迫辍学,成为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应试评价观”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忽视了大多数学生成绩之外的另一面,从而造成不良后果。我们现在实施课程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与时展相悖的教育理念。因此,学生评价方法的改革,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学会科学地评价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分层评价。通过评价来激发各层次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加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在评价手段上,要将多样化和灵活性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要注意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师生互评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相结合。评价时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最后的分数。

另外,评价不是目的,目的是传递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性预言效应是确实存在的。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所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期望,从而促使学生不断进步。传递期望的途径有很多种,例如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师生交谈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将教师的期望和信任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第9篇

关键词:学困生;兴趣;素质教育;语文成绩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提及“优等生”常令老师谈论得津津乐道,提起“学困生”常令老师深恶痛绝。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班级中所有的学生个个都非常优秀,但事实上总是事与愿违,总有一些学生由于某方面的原因,如:学习习惯太差、基础知识薄弱、智力上有差异、家庭方面的问题等原因使学习成绩落后,这些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便称为“学困生”。这部分学生一旦自知被视为“学困生”,往往会产生自卑、自弃的心理定势,以至于破罐子破摔,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从此一蹶不振。“学困生”是每个教师都面临的难题,他们在班上表现为学习不认真,作业马虎应付或者不完成,学习成绩差,进而导致其思想行为的偏差,不但给班级整体成绩带来很大影响,而且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多麻烦.那么,怎样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呢?学困生形成的原因除了来自学校、家庭外,社会和自身的因素也是很重要的。而弄清学困生的成因,有利于教师做好转化工作。下面我就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形成和如何转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 在语文教学中学困生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学科中汉语拼音没过关,简单常用的汉字不会认和书写非常糟糕,一首简单的古诗今天好不容易背下来,明天就全忘了,阅读就更差,主要表现在不认真读题,读不懂题意,更没办法去理解,关于习作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学生难以适应老师课堂教学,日积月累厌学情绪有增无减。

(2)学习动机不稳定,常常被其它诱因所左右;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知难而进;学习兴趣不持久,特别是缺乏学习中的潜在兴趣;易受情感迁移;自制力不强,依赖性较大;学习无进取心,甘居下游;道德认识模糊,分不清是非等等。

(3)缺乏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对在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草率或不回答,不肯动脑筋。

(4)对布置的各类作业,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想寻根问底;遇到考试不愿认真复习,考场上胡乱答题,基本的文学常识张冠李戴,阅读题一片空白,作文写的更是一塌糊涂。

总之,在这些学困生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缺乏自信心的一面,为了要应付考试,他们只得去硬着头皮去学,往往死记硬背而不求深解,甚至有的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所以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1)语文是一门具有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很强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知识点非常多,造成了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小学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趣味性。如:用“找朋友”、“开火车”、“打电话”、“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诀”等活动进行拼音教学。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难以区分,有时默写声母把整体认读音节也默写进去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套打电话找朋友的游戏节目让学生表演,使学生在愉快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由抽象到具体,分清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这样的提问调动了同学们意入此境。……

(2)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语言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学困生他们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学困生接受教师,那就会及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学困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学困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4)对学困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对学困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5)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学困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文学知识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6)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差生,对学困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自习课不来,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总之,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加以引导,那么你的努力一定会有结果的。

参考文献:

[1]沈继芹.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3期

[2]郭正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文教资料,2009年07期

第10篇

“学困生”,顾名思义,是指在学习上遭遇困境的群体。具体到语文学科来讲,是指在学习或运用语言文字方面遇到了某些障碍,导致听、说、读、写等单方面或多方面基本能力达不到班级平均水平。这种“学困生”现象的最直接表现便是考试成绩不理想,但如果就此认为转化语文科“学困生”就是使其成绩提高便过于形式化了。语文科“学困生”与其它科目“学困生”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学困”的长期性,相对来看,学期或学年成绩的提高都只能认为是短期效果,不能视为真正的“脱困”。语文能力是靠大量的知识积累得来的。因此,语文“学困生”的根本转化途径只有一条:长期关注,增加其积累与实践的机会,有针对性地使其突破困境。下面试举两例供大家分析:

例一:小含,七年级,父母离异,各科学困,上课时目光迟滞。小学三年级起,语文成绩就一直保持在30分(百分制)左右。七年级入学第一个月,小含与其它孩子的差别并不过于明显,上课时虽然经常走神,但也曾非常积极地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不高,但还能坚持完成。第一次月考后,语文成绩26分(满分100),其它各科也是全年级的极低分。从此以后,小含的实际情况一一显现:上课基本处于自我想象之中,作业从此不交,背诵、默写一概不理。综上可得:小含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处于各科“学困”之中,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从家庭、心理、智力、习惯等各方面均可找到根由。怎样使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脱困”呢?经过师生谈心、兴趣引导、分层作业、单独辅导等环节后,小含的情况并没有出现转机,反而对老师的关怀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习情况更是每况愈下。第二学期,老师在目标与方式上做了一些调整,不催作业、不谈成绩、允许小含在课堂上看课本以外的读物。一个学期下来,小含竟然先后读了《童年》、《骆驼祥子》、《窗边的小豆豆》等5部中长篇小说,也经常翻阅《格言》、《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时,她会抄下来问老师,也会主动地摘抄自己喜欢的字词句,课间还常常同老师讨论小说情节,经常会发出“我多想一个人去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啊”之类的感叹。看着她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读书,笔者慨然:“其实孩子又何尝不喜欢读书呢?只不过是不愿意受到外界各种各样的束缚罢了。”从成绩来看,小含并没有明显好转,但如果从语文能力上来看,她未必没有收获,当她沉浸在书香之中时,她的语言文字能力与审美评价能力在无形之中得到提升,谁能否认她自我转化的成功呢?

例二:胜子,七年级,数学宠儿,见解独到,思维严谨,语文书写及写作能力有所欠缺,默写中错别字极高,阅读理解题目限制在10字以内,日记、作文篇幅只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归因:小学语文教育缺乏文字书写方面的训练,长此以往,孩子形成习惯,自我设限,一方面认为语文会背就可以,不会写也没关系,题目答对点就行,再多写就是废话;另一方面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水平,已经改不了了。对胜子的转化,只采用了一种手段,即每天至少读书半小时,选择字句摘抄,附写摘抄理由,周一至周五读散文随笔或杂志上的短篇,周末两天读中长篇小说。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为胜子注入一种力量,即“坚持”。定期与其父母沟通,询问胜子的读书情况。胜子是个乖孩子,对老师的这种安排丝毫不抗拒,对父母的教导言听计从。最初,胜子读一期《读者》只需要半小时,摘抄其中的几个短句,胡乱写一句满是错别字的摘抄理由,有时为了完成任务,眼睛就只盯着文章中的短句。后经过老师的不断鼓励与“威逼”,胜子摘抄的内容越来越完整,且摘抄质量也明显提高。一个学期下来,他仍然喜欢那些言简义丰的短句,也喜欢把这些语句按顺序排列,一眼看上去倒像诗歌的样式,有些时候,他会把自己从不同文章中摘出来的句子组成一个意义完整的段落。读书也不像之前那样囫囵吞枣。八年级以后,同样每天读书半小时,他阅读一期《读者》的时间拉长到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日常随笔与作文的写作也大有改观,已经明显带有思维的痕迹。语文学习上也变得主动积极,开始重视课文的背诵与默写,跟上了全班同学语文学习的节奏。

除小含与胜子之外,还有一些同学在语文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学困”情况,他们的“症状”不尽相同,但如果深入分析的话,可以将他们的“学困”原因分为:一、受学校教育制度的束缚,不能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语文,导致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二、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或因个人因素,长期不重视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不得当,导致理解能力降低,从而影响了其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积累,仅仅只靠课堂来转化“学困”现象实在是难之又难,所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其学习自主性,使其在课堂之外主动学习,提高积累,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另外,建议各位愿意把差异当作资源、把“学困”视作资源的广大语文老师把转化“学困”的最终评价标准从成绩转移到能力上来,如果仅仅希望从“成绩”上对其进行转化,那眼光必然受限。从能力上来讲,如果一个学期看不到所谓“学困生”的明显进步,我们不会吝啬另外一学期的时间。但如果仅仅期待他们从“成绩”上能表现出突飞猛进的势头,大概我们坚持不了一年就会产生放弃的念头。教育是个慢的过程,语文“学困”能力的转化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镇西.教有所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

[4]蔡康和.新课改中语文学困生学习自主性培策略浅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31).

第11篇

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学生正式接受语文教育的开始,是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很简单,如识字、看图说话、基本的语言表述(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等。但是因为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还无法达到理性的认识,因此再简单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和抵触心理,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失去耐心,这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教好小学语文,首先需要培养的是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逐步摆脱对语文学习的排斥心理,真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小学语文的学习之中。

那么,要想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何为兴趣。兴趣,也称兴致,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认为它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一旦具有了浓厚兴趣并积极参加所喜好的活动,时间长了可能成为生活的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具体的培养方法,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种。

一、以鼓励教学为主

此方法尤为重要。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小学生年龄都很小,想法也很单纯,往往对于美好的、正面的事物或语言有自己特殊的偏爱,反之则会让他们产生抵触的情绪。他们喜欢别人赞美、表扬自己,教师一句小小的赞美、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双抚慰的温暖的手,都能让小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护和喜爱。比如,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或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亦或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乐于助人、团结友爱,教师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表扬,也可以适当地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如文具和玩具等,这样的精神和物质双管齐下的鼓励措施是小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不竭动力。

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学困生,或者是不遵守纪律的调皮学生,教师也不要一味地进行批评打击,而要一视同仁。对于学困生,教师要积极地组织班上的同学帮助他们,并要对其予以极大的关注,留心他们的一举一动,寻找到他们学习成绩提高不上去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指导。当他们的学习取得进步时,教师一定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和鼓励,这样才能给予学生继续加油努力的动力,并促使其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对于那些不遵守纪律的顽皮学生,教师更不能用单纯的说教对其进行挖苦讽刺,而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对其进行大力的表扬和赞美,这样一来,再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会注意自己在同学、老师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不但不会再捣乱,反而会自觉遵守班级纪律,积极配合教师工作,渐渐摆脱掉学习语文的无聊厌烦情绪,为班级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以鼓励为主的方式无论对于哪一类学生,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有自信的孩子,才想把事情做好,做好了自然就会产生兴趣,有了兴趣之后就更容易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有很多学生之所以对语文产生不了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语文很难学,拼音难记、汉字难写,看图说话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生怕自己说错了被老师、同学笑话,作文更是比登天还难,怕自己写不出优美的语句……这种心理在小学生中是很常见的。正是有了这种心理障碍,学生才会对自己越来越缺乏信心。这种消极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日常的语文学习。如果总是抱着一种“反正怎么学也学不好”的心理,那么他们肯定不会付出最大的努力去学习语文,总是得过且过,得到的结果自然不理想。本来就缺乏自信,这样一来,就更提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趣了。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应专门制定一个方案来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其实,培养自信的方法有很多种,上面提到的鼓励教学的方法可以作为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一种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形式,比如课前小演讲的形式,让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勇敢地站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不管说得好不好,都要给予其热烈的掌声。这样学生们有了表现自己的勇气,不再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别人能做到的自己照样能做到,别人能学好的自己也可以学好。自信心得到了提升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运转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适当加一些课外知识,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

小学语文的课本内容一般都比较浅显易懂,形式大于内容。小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往往都比较强烈,喜欢接触新鲜有趣的事物。教师如果单纯讲授课本上的知识,每天念课本,课堂会缺乏生机与活力,会显得死气沉沉。一来有限的知识不能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望;二来会将小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课本之中,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三来课本上的死知识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所以,教师不能囿于课本上的知识,而应适当加入一些课外的知识,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比如在讲《趵突泉》一课时,学生肯定被文章中所描绘的趵突泉的景观深深吸引了,而且会十分向往那个地方。然而课本上的插图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就在上课之前多搜集一些有关趵突泉的图片,并将山东其他著名景观的图片或影像搜集到一起,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来,并要附上一定的讲解。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再如,在讲某个寓言故事时,教师不仅可以对这则故事的背景和运用进行拓展延伸,还可以为学生们再准备几则课本上没有提到的寓言故事,讲给学生听,并让学生讨论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时候,学生的情绪会非常高涨,都会积极地融入讨论的热潮中,教师可以适时叫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课堂的气氛一下子被激活了,学生们觉得学习语文原来是如此的生动有趣。

除此之外,教师的亲和力也很重要,一定要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教师带给他们的温暖与爱护。教师一定要融入学生群体中,努力成为他们心中的大朋友。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爱听这位教师的课了。此外,教师还要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办法。在这里笔者就不再一一赘述了。总之,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教师都要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笔者相信,只要我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学生一定会喜欢上我们的语文课,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也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12篇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确定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受识字量的限制,所以在对学生要求阅读的同时,要将这一点考虑进去。

高效课堂是所有教师都在追求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学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高效教学后必然会使学生获得高效率的学习。不仅是知识体系的建构效果明显,而且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具有明显的效果。怎样才能收获高效教学的硕果呢?笔者试图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与同行们商榷。

一、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确定教学方法

我们常说教师要认真备课,其实备课的内涵很丰富,不仅仅是知识和教学的准备,也是对学生认知能力进行摸底和了解的过程。教师对学生了解的渠道有很多,通过一张试卷了解、通过有针对性的谈话了解、通过课堂提问了解等,在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之后,确定一种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的保证极其重要,老师要认真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然后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就能够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

二、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受识字量的限制,所以在对学生要求阅读的同时,要将这一点考虑进去。阅读积累的多少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也影响学生的作文能力。读和写两者之间是相互伴生的关系,没有优质的读就没有优质的写,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核心和关键,老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教材的课文,这是最为直接的积累方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将课本中的知识烙印在脑海中,将文本中的经典句段烙印在脑海中。非常经典的内容要熟读成颂,内化后成为作文写作的素材。

三、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学生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因素导致个体之间是有明显差异的。作为教师恐怕对此都有明显的感受。因此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很大的差异,出现了所谓的后进生或者是学困生,那么这部分学生影响班级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使家长感到头疼。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承载着家长的希望,如果孩子学习成绩欠佳,那么一个家庭的希望就破灭了。所以教师要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使每一名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并付诸实践,从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入手,将语文教学提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田春芳.小学语文教学创设情景的方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