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信企业信息化

电信企业信息化

时间:2022-12-25 05:08:41

电信企业信息化

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1

关键词 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资源规划(ERP)

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也成为各个企业与消费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企业究竟该如何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如何利用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以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并不断发展企业和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明确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并正确处理这种关系。

一、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概述

1.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贸易伙伴间商业运作效率为目标,将一次交易全过程中的数据和资料用电子方式实现,在商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实现交易无纸化、直接化。电子商务可以使贸易环节中各个商家和厂家更紧密地联系,更快地满足需求,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贸易伙伴,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

电子商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商务活动,再具体一点,它是将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手段,通过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方式。说得通俗一点,电子商务一般就是指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的一种方式,例如:网上营销、网上客户服务、以及网上做广告、网上调查等。

电子商务是Internet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Internet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并使得电子商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会改变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

2.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实质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二、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电子商务有着巨大的生命力,无论社会、国家还是企业对其都有着广泛的需求,并有着直接的利益体现,在企业开展并推广电子商务必须了解电子商务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

企业要促进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问题。要想使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正常工作和高效率运行,真正实现网上交易。就必须在硬件、软件上加大投入,搞好系统的规划和计划工作,提高系统的标准化程度。同时加大信息基础建设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改变网络通讯方面的落后面貌,促进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企业要真正实现自身的信息化,才能有能力介入到电子商务市场环境中。因此,我们说企业信息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础。发展电子商务一定要与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相结合,统一规划。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本身就是企业信息化在企业与企业外部关系方面的一种应用。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是基础,供应链是纽带,企业信息化的更高阶段,必定是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与内部ERP等管理系统相集成,同时支撑企业对外的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商务运作、商务需求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子商务系统的特征是以网络为基础的。网络是电子商务的硬件基础设施,是信息传输系统,是电子商务的平台,包括因特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和商业增殖网(VAN)等。将企业内联网(Intranet)与企业外联网(Extranet)相连,并与Internet互连互通,共同构成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环境,这既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商务活动信息与企业信息系统相互融合沟通的需要。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实际上就是从事商务活动的各方利用计算机系统在企业内连网、外连网和Internet环境下,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企业商务活动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从销售、市场到商业信息管理的全过程,它需要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企业信息系统与各个商用服务资源的应用,实现企业各个系统的一体融合,最终实现真正意义的企业电子商务。

综上所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思路是:在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逐步实现企业内的应用集成;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逐步整合,再建立起企业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进而实现区域内和行业内的信息共享和集成。电子商务其实就是企业商务活动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它取决于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发展程度。特别是企业内联网、外联网、网际网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利用网络环境开发各类应用软件系统,是实现技术(设计、制造)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办公信息化、企业商务活动信息化(电子商务)统等各项信息化的过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整合,可以把信息化建设与工业化建设紧密结合,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工业化建设,实现产业结构与产业素质的整体提高,这也正是电子商务能够大力推广的原因所在。也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及其应用》王世杰 广东省经济出版社 2004年11月第1版.

[2]《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导论》齐从谦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3年2月第1版.

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2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电子商务 信息化 企业网站 Abstract: Faced 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by China's enterprises,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at how to apply the Intel network to promote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Nowadays, although many enterprises have their own websites, mostly of poor quality can not really play the role of external window. If the attention can not be payed to the information update of website and the advice of experts, the website is merely in its table. Based on the general presentation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and and e-commerce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commerce in China, the issue that why we use the e-commerce as a primary mea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is discussed. Finally the suggestions that how to build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are proposed briefly: first, attaching attention to the data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second, attaching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the expert.

Key words: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e-commerce; informatization; enterprise website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如何提高国内企业的竟争力已经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很多企业都已经认识到,选择信息化是必由之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因特网作为工具被引入到商业活动中,产生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崭新的商务运作模式,无疑给我们的企业带来了“福音”。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电子商务是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因特网)所进行的各类商业活动,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

一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对策

据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存在地区不平衡,还较多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企业信息化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存在的两大难题。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资金短缺;市场信息识别不准;信息记录不健全;利用网络开展信息服务的层次低;国产信息技术的支持能力弱,建设成本高;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法律法规不完善。

对策:(1)加强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入了解,结合国外典型案例,同时通过政府出台的鼓励优惠政策,促进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建设与发展。(2)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3)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的有关政策尽快出台,以保障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 关于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立

1创立企业主页,设计企业产品或服务数据库

创建企业主页有助于外界了解企业及产品的窗口。传统企业树立的是品牌,未来企业树立的是域名。将域名与企业品牌相互结合,就可树立企业产品、服务和整体形象。一个好的域名可以更好地带动消费者浏览企业主页,了解企业产品,对产品品牌的宣传、企业形象的建立以及企业对外界的沟通与联系的加强起到必要的作用。

2创立Intranet/Extranet

创建Intranet可实时连通企业内部各组织,保证各组织间的联系,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信息反馈的速率,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创建Extranet可对外宣传企业产品品牌、企业形象、企业服务内容,加强与外界商贸的的沟通联系,保证企业对外服务质量。

3创立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办公的效率,进而实现办公的自动化处理系统。创建办公自动化系统可解决企业的日常管理规范化、增加企业的可控性、提高企业运转的效率基本问题,范围涉及日常行政管理、各种事项的审批、办公资源的管理、多人多部门的协同办公、以及各种信息的沟通和传递。

4创立事务处理系统(TPS)

事务处理系统是进行日常业务处理,记录,汇总,综合,分类,并为组织的操作层次服务的基本商务系统。TPS是企业联系客户的纽带也是其他信息系统的基础,存在于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

5创立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MIS)

MIS的开发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工作基础。只有在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生产秩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准确的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才能进行MIS的开发。因此,为适应MIS的开发需求,企业管理工作必须逐步完善以下工作: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各部门都有相应的作业流程;管理业务的标准化,各部门都有相应的作业规范;报表文件的统一化,固定的内容、周期、格式;数据资料的完善化和代码化。

6创立企业决策支持系统(DSS)

企业决策支持系统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7创立专家系统(ES)

专家系统是运用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通过推理来模拟通常由人类专家才能解决的各种复杂具体的问题,达到与专家具有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智能程序系统。

8创立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

资源规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9创立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SCM)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将其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并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10创立企业客户管理系管理系统(CRM)

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企业信息化 企业管理 联系 发展

一、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会计软件将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是用电子计算机对传统的人工记账以及算账、报账等工作进行代替,会计电算化的目的是要在实现企业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基础上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首先是能使企业会计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及时,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用能减少企业会计工作中记错、算错会计数据情况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企业会计结算的周期。其次会计电算化的运用给企业会计带来了数据处理流程上的变化以及全新的会计档案、会计资料的形式。另外电子计算机及电算化会计软件的运用,使得会计信息在可靠性、时效性、可比性、相关性等方面得到了提高,进而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企业信息化

简单的说,企业信息化就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在企业产品研发、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等环节的应用,是促使企业信息流通的及时及高效以促使企业电子商务及全过程信息管理的实现,它不仅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需要重视的是对企业管理的促进。

企业实现企业信息化最主要是为了提供一个好的平台来提高企业经营以及企业管理的效率,一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通常是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电子商务网站,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通常是通过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以及对企业技术管理的规范来促使企业信息化,另外还需要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使用信息手段对企业业务模式进行改进重组,进一步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从而确保企业信息化的成功。

二、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1、企业信息化会对会计数据的输入形式产生影响

传统的会计数据输入形式通常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而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这一输入形式通常被电子数据所取代,比如通过超市收款机所采集到的销售方面的凭证、通过电子商务交易产生的交易凭证等等都是电子数据。另外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中,原始会计数据输入的地点也从财务部门扩展到产生数据的部门,比如采购、销售等部门。其次一些凭证将不需要输入而由软件自动产生。以上改变将对企业设置会计岗位及会计处理流程等带来变化。

2、企业信息化会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内容及处理流程产生影响

传统的会计数据处理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统一而事先确定的,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来说没有不同,都是综合性而单一计量的。而在企业信息化的环境之下,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够共享整个数据库信息,在这一环境下,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够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加强其在整个企业治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远程处理、实时监控等等也扩大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间及空间范畴。另外,会计数据处理的流程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也有很大的改变,其流程起点即凭证输入点被扩大至企业业务的源头,其部分日常数据处理由计算机软件自动完成,在输入正确的情况下,其处理、输出正确就几乎有保证,省去了部分的核对及试算平衡处理工作。

3、企业信息化会对会计数据的生成与治理及会计数据处理组织产生影响

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记账凭证的数量可能因为信息系统以最基本的交易事项为处理单位而有所增加,记账凭证跟原始凭证也可能难以保证完全的书面匹配,另外在传统的书面资料会计数据的基础上对应产生的生成与治理办法,会慢慢过渡到在电子信息会计数据基础上产生的生成与治理办法。另一方面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数据处理组织也会产生变化,在电子信息系统中,很多由人工完成的工作会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必然使得人员配备、组织形式发生相应变化,特别是会计信息化系统慢慢融合进企业整个信息系统过程中,数据处理职能界限愈加模糊,进而使企业会计甚至整个企业的部分岗位不得不产生相应变化。

4、企业信息化会对会计内部控制产生影响

日常业务及其治理工作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流程变得更加规范。在这一环境下,会计数据表现的多为电子数据,且以部门控制为主的传统的控制模式不再那么有效,因此,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必须过渡到以保证电子信息安全为重要目标。为此必须建立新的凭证传递制度、凭证审核制度、软件治理制度、硬件治理制度以及新的岗位职责分工制度,且内部控制措施也必须慢慢过渡到更多地采用计算机技术来实施。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现在在很多企业,会计电算化都走在了整个企业信息化的前面,而且会计电算化本身也是企业信息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先行者,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成功无疑会给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以及启示。会计电算化过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如下启示:

1、必须重新构建企业整体数据库

类比会计电算化成功的关键,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要建立全面共享的数据模型,必须在对整个企业采购及运输、库存及生产、财务及人事等各方面需求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各部分信息资源进行完善及重组。这种整体数据库的构建不是原有模块的简单堆砌,也不仅仅是数据简单的传递或者简单的系统转换,重新构建企业数据库必须是以数据为中心建立起全局共享的整体数据库,以此来提升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内外部之间的良好的信息交流。

2、应促使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的繁荣

会计软件市场的繁荣对会计电算化的成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开发适合我国文化及使用习惯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必须注重建设一个完善而成熟的信息管理软件市场,使其能够给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技术、管理、培训等全方位的支持,以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3、应注重培养企业信息化方面的人才

从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财政部从1994年就开始全面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通过会计电算化培训,而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无疑更加复杂,更需要具有较高素质及创新思维的技术人才,因此要确保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必须加强企业员工电子信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培训。

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及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现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未来要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及适应新的环境,要使会计电算化能融入企业整体信息化中,就必须使其做出一定的改变:

(一)应渐渐扩展为财务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要求的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会计电算化,更要求必须达到整合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因此会计电算化必须扩大其功能,渐渐扩展至财务信息化,应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企业整体的财务信息中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体制,使企业的整体财务信息得到充分开发及利用,服务于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及企业发展目标。

(二)应加强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应用会计软件改变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模式,主要的需求是对技术的需求,因此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一直较为落后。而会计电算化要扩展为财务信息化,技术与信息、管理的结合非常关键,这也是财务信息化甚至整个企业信息化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因此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必须加快加强。

(三)应加大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

这一点很多的财务软件公司已经开始注重,使其会计软件工作模块渐渐覆盖到企业采购、固定资产、库存、销售、往来账款等更多的工作领域,并且添加了很多管理上的功能。会计软件在为企业财务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必须加大对其信息及管理方面的开发研究。

(四)会计电算化如何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首先是通过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实现,使会计电算化覆盖企业整个业务流程,使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够满足企业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促进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其次通过加强会计电算化对信息的处理,使财务信息全面满足真实性、充分性、及时性、主动性的“四性”要求,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另外企业信息化涉及到企业各部门的信息,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取得整个企业的信息,包括财务方面的信息,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能使财务信息与其他各部门信息保持一致,实现无缝连接,共同构建整个企业完整的信息系统,使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服务于整个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华丽.浅析网络环境下的电算化会计[J].中国会计电算化,2010

[2]张凌云.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方向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

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4

一、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会计的简称。它是一个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全过程。基于它本身的特点,与手工会计相比,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高度数据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制作报告容易,数据分析准确等特点,它的使用,可以节约会计人员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二、企业信息化

企业是国家经济运行的主体,企业总体经营水平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实施国家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基础,是核心。那么,如何理解企业信息化的含义及内容呢?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支持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最终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的延伸,更重要的应该是企业管理与组织管理的延伸,它已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社会这一职业的传统,并且重新定义着社会会计工作,同时各种新思想和新技术出现也在改变着会计管理的内容和会计人员的工作。会计人员的工作正在由会计核算转向为企业管理提供更专业化,更有效的咨询服务,以及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通过会计电算化许多企业第一次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管理且从中获益,企业也培养了一大批既精通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的人才。一是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重要组成部;二是企业信息化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三是会计电算化要跟上时展的要求,是企业信息化全面实现的保障。

四、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启示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先行者,是拓荒者,它的成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1.重新构建企业全局的数据库。通过对企业采购、设备、生产、库存、运输、财务、人事等需求作全面分析,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建立全局共享数据模型。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石和关键成功因素。系统集成不是模块的堆砌,也不能靠数据传递和系统之间的转换来实现。而是以数据为中心,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同外部的信息交流,都应该以设计良好的全局共享数据为基础。

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企业信息 管理

企业信息的处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能够对于信息进行高效率以及高质量的处理。由于其优势所以在企业的应用中比较实用,能够将企业信息处理的比较好,并且可以节省人力资源,分析的计算结果比较准确,人力计算容易出现问题。所以电算化的模式比较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有非常好的启发与推动的作用。

一、会计电算化

电算化在会计中的应用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记账、算账以及报账,还可以对信息进行分析以及预测,可以对决策提出参考依据。由于是运用计算机进行处理,所以计算的速度比较快,并且可以进行电子版存储,存储量比较大,容易保存,并且可以进行快速的信息检索,信息报告比较容易制作,分析数据的结果也比较的准确。

二、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就是运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技术来进行企业的项目的开发、生产、销售。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于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管理的一体化。实现信息的迅速流通,对于信息实行全面的管理。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对于信息进行处理,并且是对企业进行更好的组织管理。企业实现信息化,更好的进行经营管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实现国家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可以衡量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

三、信息化与电算化的联系

信息技术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会计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会计管理的内容有着很大的变化,并且也改变着会计工作人员。会计的工作内容以前是进行核算,随着信息化的处理,会计逐渐转变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咨询服务,并且进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提供。企业进行信息化的过程中,培养了一批进行会计电算化的人才,既可以进行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又懂得会计知识。信息化和电算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的信息化促进了会计的现代模式的发展,会计现代的发展模式又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部分,电算化促进企业现代化的发展。这两种模式互相促进,互相适应现代的发展模式,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发挥着作用。

四、会计电算化促进信息化管理

(一)对于企业的数据库进行网络电子管理

运用了会计电算化的方式,对于企业的采购以及生产、运输、财务等等方面进行信息的系统总结,然后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原来的信息进行重新梳理和综合,建立一个数据的全面的系统。信息的综合分析是企业建设的基础,掌握足够的信息,并且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审视现在的管理模式,才能股将企业更好的进行管理。进行信息综合的时候,不是将信息进行简单的集成,而是根据数据来调节各个部门的信息的交流,进行数据模式的共享。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或者网络的服务模式,广告可以使用电子广告的形式,支付进行网上支付,咨询进行在线网上咨询。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交易方式,更加的方便用户的购买和消费。多个支付方式,可以大大节省用户的人力与时间,并且更加全面的网络服务可以更加直接的对用户进行服务。会计电算化要对网络实现充分的利用,对于企业需要的信息数据进行不同渠道的采集,来产生会计数据和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以及存储等等。并且运用网络将信息实现流通,让管理者可以根据信息来进行财务的决策以及经济活动的策划。在当今的互联网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会计电算化在进行基础数据计算后,向网络化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实现网络会计的发展模式,更好的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企业信息话也在朝向网络化的发展模式,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

(二)促进管理咨询的市场发展

电算化运用的时候,有一系列的软件可以进行应用。进行软件的设计的时候,必然要根据企业的现实状况进行设计,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我国的文化与企业工作人员的使用习惯,以及经济发展的状况,市场的需求,这样才能够使得市场健康发展。来促进企业管理技术等各方面的发展,使得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前景更加的明确。

(三)促进了人才的培养

相对于会计电算化,企业信息化比较复杂,所以能够进行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员工的素质要求就比较高,有创新思维的员工能够更好的进行企业信息的操作,并且要掌握二次开发技术的专业人才,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员工的素质相应的比较高,所以需要对全体员工进行计算机知识还有电子商务的知识以及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要重点进行培训,对于企业的一把手而言,要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五、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改革,企业之间信息竞争也在日益加剧着,企业需要进行改革才能够进行更好的发展,信息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的趋势。进行信息化的发展,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关键之处。会计电算化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将经营的能力有效的提高,并且可以对于财务实现更加好的管理,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秦萍.信息化背景下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

[2]刘静.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完善[J].现代商业,2012

[3]张琳.企业会计管理中的ERP[J].现代经济信息,2013

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6

    应该看到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成效比预期要小,不仅数量上真正以机代账的企业还不多,而且其中大多数企业只在账务、报表、工资等方面实现核算电算化。正是由于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往往从会计开始这样一种现实,使得我国数百家会计软件公司长期以来一心一意地独立发展会计软件,使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孤立于其他子系统的一个自我封闭式系统,限制了它的作用。

    1.未能站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高度研究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囿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模拟手工核算方法,缺少管理功能。我国数百家会计软件公司虽然不少也在不断翻新版本或转换平台,但过多倾注心血的是形式上的新颖,并没有下太多工夫去提高财务和企业管理的水平。目前流通的会计核算软件大多属于业务信息系统的范畴,只能完成事后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提供初级管理功能,不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决策等财务管理功能。近两年来虽然倡导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但一般只从财务管理的要求出发。

    2.我国绝大多数会计信息系统未能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与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子系统脱节,而且会计软件内部各子系统也只以转账凭证的方式联系,从而造成数据在内外子系统之间不能共享,信息不能通畅,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对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综合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子系统应该从其他业务子系统获取诸如成本、折旧、销售、工资等原始数据,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管理能力,各业务子系统也应从财务子系统取得支持。

    3.会计仍然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会计系统的开放性除了体现在企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之外,更应体现在会计向外界披露信息的内容和方式上。但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既不能通过Internet向股东财务报表等综合信息和明细信息,也不能通过网络直接向税务、财政、审计、银行等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更不能有选择地披露相关的人事、技术、设备以及股东所关心的其他信息。此外,普遍不能支持跨国集团的多国业务。

    4.开发技术、工具或平台落后。由于会计软件规模相对要小些,加上早期的开发者大多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士,所以一般都选择大众化的开发工具。缺乏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企业信息化

    从会计电算化中得到的启示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先行官,是拓荒者,企业信息化应该从它的成功与教训中受到启示。

    1.企业信息化需要重构企业全局共享数据库,即通过对企业财务、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需求作全面分析,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建立全局共享数据模型。这是信息化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任务。系统集成不是程序的堆砌,也不能靠数据标准、传递接口或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来实现。信息系统要以数据为中心,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或不同管理层次的联系、同外部的信息交流,都应以设计良好的全局共享数据库为基础。

    2.企业信息化需要一个繁荣的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尤其要立足国内,开发适合我国文化和习惯的制造资源规划或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不能否认,国外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也基本上适用于我国企业,但是企业管理模式受一定文化和习惯的影响,如果由国人开发出功能和性能都能与外国匹敌的系统,则将更受企业欢迎,何况进口软件的价格也绝不是国内普通企业可以问津的。

    3.要重视发展行业性管理软件。我们知道企业有千千万万,它们经营业务范围和管理模式是千差万别的,不能指望用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同样我们应该提倡分别设计适合生产企业、流通企业、金融以及其他服务性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公司应该找准一个方向,通过广泛而又深入的系统调查和分析,设计出具有行业特色的软件。

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7

1.前 言

发电厂是人才、技术和设备密集的流程型生产企业,信息化基础较好。为了实现既定的企业生产和经济目标,发电厂对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同时为满足增加效益的需求,发电企业必须优化自己的生产要素,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处于最佳结合状态。而要使管理科学化,具有可操作性,就必须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达到信息加工的自动化,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这就需要有一套符合发电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2.发电企业行业背景和生产特点

2.1.行业背景

基于电力行业对国计民生的关键作用,我国在电力发展上先后提出 “电力是先行官”,“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和电力工业要适当超前发展等指导方针。为改变电力工业在发电、输电、配电等环节的一体化垄断体制,国务院于正式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此次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为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首先要实现“厂网分开”,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力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进行划分。发电环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发电资产直接改组或重组为规模大致相当的5个全国性的独立发电公司,逐步实行“竞价上网”,开展公平竞争。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电力市场将更加开放,电力市场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发电企业也在逐渐由纯粹的生产型企业向生产经营型企业转变。通过“增产节约”满足社会需求并增加企业效益是电力生产的主要目的。由于规模经济的需求,电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日趋复杂,生产和管理的信息量剧增,管理工作量日益繁重,为满足企业增加效益的需求,必须优化企业的生产要素,使企业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处于最佳结合状态。传统的管理方式如报表处理等已日益不能适应生产的发展,而企业综合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的信息太少,信息集成度不高,成为管理的一大缺陷。因此,加快信息化建设,借鉴和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使信息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是今后发电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方向。

2.2.生产特点

发电企业的生产具有如下一些典型特征:

1) 生产工艺过程复杂;

2) 产、供、用同步完成,没有产品库存;

3) 设备可靠性要求高

4) 资产密集、多专业的集成;

5) 火力发电厂对燃煤消耗量大、煤质要求严格;

6) 水力发电厂的发电负荷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较大;

7) 体制正逐步从“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

3.中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历程-从MIS到ERP

在未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前,发电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大量数据信息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 信息收集、处理、传递以手工为主,工作效率低下;

* 管理层次多,信息反馈不及时;

* 既懂电力生产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技术人员欠缺;

* 信息纵向传递滞后,横向交换不及时;

* 数据分散、冗余,信息共享性差。

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的电力行业信息化,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由于各省市电力企业独立规划和运作,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加之复杂的专业应用使得同一企业各职能部门只根据自身的需求单独立项,开发功能单一、开放性较差的专用系统,往往使一个电力公司内同时运行着成百上千的计算机系统。这些不同的系统功能不同,开发工具不同,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而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的不可兼容,最终形成了数量众多的“信息孤岛”。这种情况给企业领导的经营和决策造成了很大的混乱。

能够改变这一现状的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是一套统筹管理企业内部所有部门的集成式信息系统。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一出现就被称为企业竞争的“必要武器”。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全部采用ERP实现对生产经营的管理。

3.1.传统MIS系统的应用情况分析

传统的电厂MIS是根据电厂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成的一种树状结构体系,它基本上与电厂的行政管理体系结构相符合,各部门将其生产经营的各种数据通过不同的方式录入计算机(数据库),通过一定的处理,供各类人员查询和统计,把用户的工作转移到计算机上,实现了无纸(或少纸)办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传统意义和功能上的电厂MIS只能起到比较单纯的数据收集的作用,实现生产、运行、管理数据的采集、存储、展现的功能,但存在几个主要的问题:

(1)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局限性,传统的MIS系统多处于单项应用或局部集成应用阶段,一般包括物资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政务管理系统等涉及电厂生产和经营的各个方面的多种分立系统,它们形成了“信息孤岛”和数据等信息的“截流”,缺乏总体数据规划、数据(应用)整合,部分数据有冗余或二意性,不能融合到整个管理信息平台上。特别是电厂的生产实时信息,如DCS、SCADA、SIS,水调水情监控等信息,不能充分的为MIS所用,不能为决策和数据挖掘服务。

(2)数据基本上是一种相对的静态,数据分析的功能很少,缺少有效的决策支持,电厂领导在决定申报电量和电价时,不可能亲自去查阅大量基本数据,而且这些数据可能散布在电厂各个部门,于是决策多依靠经验判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3)对设备的管理通常局限在设备的台帐、检修记录、消缺记录等单一静态的记录上,设备从发现缺陷到检修消缺的管理过程缺乏科学的管理流程以及对流程的监督考核管理。

(4)功能上缺乏与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接口和相关的辅助服务功能,只实现了单一的接收信息和报价的功能。

(5)信息编码标准不统一,缺乏接口技术和手段,子系统移植性较差,局部之间的数据接口并不能实现业务整体集成,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不高,不能充分利用企业整体资源。

3.2.全局集成优化的ERP系统

在当前的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厂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充分利用电厂的生产和经营的数据,合理规划生产管理流程,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为电厂的经营目标服务”。从需求来看,要求电厂的管理信息系统以企业内部网为依托,以经济分析、成本管理和报价辅助决策为目标,在对大量生产、经营、交易实时和历史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和控制的基础上,运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电力经济分析方法和决策分析模型实现生产经营指标动态分析、投入产出比较、电价趋势分析、预报以及报价方案分析、评估等功能。这样,传统的电厂MIS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电厂需求,作为独立的发电企业,电厂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厂迫切需要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引入电厂MIS,来强化管理流程。通过数据整合的技术,将电厂生产的实时系统数据引入到MIS中,形成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同时要求在传统电厂MIS系统的基础上,能完成根据设定的条件和数学模型,对生产和运行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非线形多元矩阵、人工神经元网络、决策树等辅助决策模型对数据流进行处理。从而得出各类优化目标下的辅助决策,甚至给出推荐的上网电量和电价。减少盲目性,提高竞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

方面,能通过灵活的流程定义,将设备检修、消缺等典型工作进行规范,增加设备资产管理方面的功能,加强对设备的监测和跟踪,通过项目管理、物料管理,采购管理、人员管理,来提高设备检修的效率,减少设备检修的时间,达到对设备资产运行状态的动态考核。

ERP的概念由美国 Gartner Group于90年代初首先提出,仅经过几年的时间,ERP已由概念发展到应用,并被认为是当前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最初ERP的思想主要应用于传统的制造业,它一般分为财务、仓库、采购、分销、制造等模块。从广义来讲,电厂也是一个生产企业,它同样存在原材料的采购、存储、消耗,产品的生产销售、财务的结算。即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资流在企业的流动。将ERP的管理思想和软件结构用于电厂MIS的建设中,是解决电力市场中发电企业的新需求的可行方法。

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从技术层面上看,需要综合采用动态企业建模技术(DEM)技术、企业应用集成(EAI)技术、组件技术、工作流(Work Flow)技术、数据挖掘(Data Mining)技术,企业资产管理(EAM)技术、决策分析模型等来架构,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将发电企业的全部信息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在ERP的思想指导下,运用可定义的工作流,对生产调度、设备运行等原子的业务模块进行规划;用采用合理的决策分析模型,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设备折旧、物资消耗、报价策略进行分析,完成一个发电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此外,还需要通过信息安全技术,来保证电力市场中的对手不能了解到本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电成本、报价策略和报价信息等数据。

3.3.发电企业ERP系统的发展方向

发电企业的ERP系统实际上将信息、业务、人等全局资源进行有机集成。通过集成,使得流程得以疏通,效率得以提高,内部的各项管理控制程序得以真正贯彻。管理软件系统的技术焦点是集成,简单单一的系统容易实现,复杂系统需要解决系统内部之间、内外部之间的集成。随着应用环境的不同,需要解决异构系统间的集成,解决分布式计算环境下的集成,解决业务层面上的业务逻辑集成等。ERP是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的结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工具。随着行业环境的变化,管理思想、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发电企业管理新需求的提出,电厂新一代ERP系统具有以下几个大的发展方向。

基础业务平台:为了实现ERP系统的功能集成,应该使系统基于一个统一的业务基础平台,能够将具体业务功能与系统底层的系统服务功能(包括安全、权限、工作流、系统日志等)分离。在此基础上实现基于业务流程的功能集成。

组件化:采用基于业务基础平台的组件化技术,实现业务功能的“封装”,建成组件库和企业业务模型库,以业务基础平台为基础,保证系统应用时可针对企业特点灵活构建,真正实现贴身化的服务。

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8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研究分析

前言: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断改变着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促使各类企业取得了经济上的进步。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是现阶段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环节,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层建筑,而电子商务又是企业信息化的推动力。一个企业运行的成功与否,决定性因素是知识成果的转化效率,不能驾驭信息技术的企业将会被竞争者的淘汰。

一、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概念

1.1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商品交易为中心的商务行为活动,是在传统商业的基础上进行电子化、信息化的革新。企业通过互联网与客户、经销商及合作伙伴取得联系,并进行商品交易。以实现客户互联网购物、商户间互联网交易、在线支付及各种形式的商务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可以促进商业更好发展。由于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信息化的推动力,在经济生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电子商务的大力推广,不仅能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解决企业问题,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降低企业经济成本,增加商品价值。

1.2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更好地利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信息,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外部信息共享,为企业决策系统提供准确企业信息的同时,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益与经营管理。

二、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2.1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在信息化技术的不断革新的今天,企业只有做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并做好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相结合的工作,才能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作为电子商务的基础,在不断改善信息系统与网络通讯的前提下,可以更好地促进电子商务应用与普及工作,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企业才能成功在电子商务市场中占得一席之位,不断支持企业对外发展。

2.2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推动力。电子商务,作为信息化发展的推动力,其信息优势为能够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争得立足之本。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与客户间进行互联网交易的一种方式,电子商务是客户关系与供给内部等管理因素的集合体,是促进企业对外发展的有效推动力[1]。

三、企业信息化适应电子商务的策略

3.1明确企业需求。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企业理应针对电子商务潜力进行探索。在遵循电子商务原则的基础上,将企业信息化系统分层次进行构建:第一层是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设施的构建工作,如电子邮件、在线支付等形式;第二层,企业要通过资源管理系统,将财务系统与电子应用系统相结合;第三部分就是在互联网的采购、沟通和交易过程中协调三者问题,通过对其他系统设置的兼容商务系统的操作,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信息化。

3.2创建良好市场环境。政府应根据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依照相应法律法规,为与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进行提供相应的市场环境,塑造市场影响力;政府要不断完善网络交易安全系数,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值得信任的交易场所;电子商务体系在我国仍然不够发达,企业间资金流动多采用支票等方式,而这种方式不够方便快捷,因此要尽快完善网上支付体系;还要促进电信行业与电子商务间关系,以改善上网速度与收费,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化的接受程度。我国应积极发展工业化与物流整体水平,以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从而加快企业信息化发展脚步[2]。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信息化建设,为员工提供相应岗位的培训,提高员工对自身岗位与职业技术的认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信息化前行脚步。

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是企业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只有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管理与市场竞争力。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要结合电子商务特点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投资成本的降低与产业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实现人力资源最优配置,增强生产、供应与销售的共同业务运行能力。

参考文献

[1]边策.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3,1:48.

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9

关键词:信息化;供电企业;信息安全

随着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供电企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在先进的信息技术之上,抓住信息化建设这一机遇,才能成为高效率、高水平的一流供电企业。

一、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1、市场化程度不高。长期以为,供电企业是我国国有垄断型企业,处于国家电力部门严格的监管之下,计划经济的氛围较浓。这就使得供电企业也具备了其它一些国有企业的特性,那就是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生产与管理,而不注重成本、销售与投资回报,这与市场经济的竞争与盈利理念不符。

2、信息化投入与总资产比重失调。据相关机构统计,在我国100多家供电企业中,超过60%的供电企业对信息化投资不足,其用于信息技术研发和设备购买的资金只占总资产的0.4%,只达到发达国家平均8%信息化投资水平的一半[1]。

3、信息化孤岛现象严重。在我国,供电企业取垂直一体化式管理,即国家——网省——地市三层管理体制,但是各网省公司之间管理模式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即使在同一个网省公司内部,各地市之间也存在差管理体制上较大的差异。这些都阻碍着我国供电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4、信息化观念相对滞后。目前,在我国供电行业仍然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企业的指导思想,重生产和重安全的观念根深蒂固。虽然供电企业逐渐加大了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但是与生产与安全比起来,还是不能相提并论。

二、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供电企业中信息化人才的短缺

激烈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供电企业要想在信息化浪潮中处于不败之地,人才是关键。但在现行的供电企业中,存在着以下一些情况阻碍着人才的培养与发挥。①供电企业在开展技术专家、技术能手、技术骨干建设时,往往只强调电力技术和技能方面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信息人才、专家的培养,这让信息人才感觉在企业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缺少更多发展的空间。②在供电企业中,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即懂业务管理的不懂信息技术,懂信息技术的又不懂业务管理,企业业务与信息技术相互不能有效的整合。③当前,供电企业中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与保持机制,人才激励扭曲,绩效考评制度不合理、不健全。

2、缺乏统一的行业信息化标准

电力信息化标准的空白是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尚未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供电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信息编码、规范也不统一;甚至一个大型的供电企业下设的十几个系统也各自拥有代码,有的连名称都不一样,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现象十分严重,与当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衷相背离[3]。一些盈利较好的供电企业,为了实现多部门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实现一站式的服务,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重新购买硬件,设计软件,整合资源方可实现目的。

3、供电企业的管理系统相对滞后

根据Charles M. Savage 在《第五代管理》一书中将企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供电企业还处于第二阶段:严格的等级制度,即金字塔式结构。虽然金字塔式结构的企业责任分工明确,便于管理,但这种互不干涉的顺序模式也存在着许多如协调性、灵活性等问题,特别是在对产品与服务都要求很高的供电企业来说已经不在适合了[4]。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对供电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和各企业、各部门的协调性要求越来越高,组织结构的变势在必行。

4、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性不高

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运用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企业业务系统的运作,包涵了许多企业的商业机密。因此,安全问题是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第一个问题。若真的使企业信息化、自动化陷入瘫痪状态,其带来的损失将有可能超出企业的负荷。目前,造成我国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我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各企业使用的安全软件五花八门,甚至一些电子政务网站干脆连防火墙都没有安排,或者一些部门安全了一些杀毒软件,但只是留于形式,并没有随时的更新和升级;二是,计算机的管理人员与应用人的安全意识薄弱,殊不知竟有75%以上的安全问题是由于组织内部人员的不正常使用引起来的。

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10

关键词: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会计信息化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供电企业在会计核算上也采取了新手段,脱离了人工核算时代,同时也给会计核算到管理带来了挑战。会计信息化更新了传统会计的时空和速度观念,给会计部门的工作创造了便捷条件,适应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存在的问题

(1)管理思想落后,管理关系不顺。目前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思想落后,主要体现在现有的会计信息不能完全反应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未建立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宏观架构。供电企业会计只是简单的核算,未牵涉到管理绩效考核,使得供电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整个管理工作中也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2)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健全,缺乏系统性。就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建设来讲,会计信息管理的基础工作规范不完善,对各部门及人员的控制责任不明确,会计信息使用与管理办法缺乏安全性的严密布置,供电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引入后仍然由原班的会计人员来具体操作,没有充分考虑到新系统对人员素质与技能的高要求。会计信息化管理未建立全面动态的监控机制,虽然信息化提高了信息处理的速度,但却因不留痕而增大了会计信息被修改的可能,容易诱发信息失控危机。

(3)会计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信息化管理模式发生了变革。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手段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甚至远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需求,还停留在很原始的水平上。

(4)会计信息化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一些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存在一定的问题。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加强了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但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人员素质提升和科学管理方面的意识不强。

2.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外部存在的问题

(1)没有系统性的规划与指导。在具体实践中,供电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系统性的规划与指导,各单位在会计信息化建设方面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自身的特色。目前,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外部管理是单位自身协调进行的,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都负责相应的工作。由于各个单位和单位内部会计信息化方式不同,这给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带来了难题,资源共享程度不高,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2)信息不对称。在供电企业内部却依然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其会计信息化没有建立有效的传递与共享。从横向上来讲,一些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局限于会计部门内部,孤立于企业管理信息化体系之外,会计部门信息处理不迅速,信息披露不及时,那么企业其他部门就不能获得所关注的会计信息,而缺乏直接顺畅的交流渠道大大延滞了信息在内部循环中的传递速度,尤其是管理层次较多的企业。从纵向上来讲,一些企业下设分支机构,甚至扩地区经营,而企业不同层次的机构会计核算繁简不同,会计信息化的必要性也不同,会计信息管理的模式必然存在差异,导致企业会计软件难以保障通用性和标准性,数据库记录没有较为统一的格式,模块之间的可比性差,极大地影响会计信息在纵向上的传输速度。

(3)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不足。供电企业与一般的企业相比具有特殊性,现代社会对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未提出新的要求。供电企业对人才建设也存在不同的认识,没有提出一个具体的人才建设标准,在实践中就显示出多样化。有的供电企业在科学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指导下,其管理水平和效率逐步提升,但有的供电企业还没有建立科学的人才建设方案。

二、解决企业单位会计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1.内部对策

(1)树立科学管理理念,理顺管理关系。供电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时,要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同时根据会计信息化的要求,理顺各级管理关系,重组供电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形成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所以,供电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管理理念,结合单位实际情况,重组会计业务流程,确保会计信息管理的准确性。

(2)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建设就是要建立健全企业单位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与会计信息化要求相适应的管理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会计信息管理制度也要随之进行相应的改变。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可以分为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两部分,管理制度建设就属于软件建设部分。只有立足于健全、系统的管理制度基础上,才能保证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与技术进步、管理进步同步进行,形成相互的促进作用。用科技进步推动管理手段的进步,以管理进步推动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最终要建立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和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如果没有业务素质高的会计信息化人才,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不切实际的。

2.外部对策

(1)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套系统性的规范和要求,以协调供电企业单位上下级部门之间的管理与协调。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波及的范围比较广,因此要从全局出发,系统地规划和指导供电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这样才能解决会计信息化系统信息采集处理问题,也就是实现会计信息共享问题。

(2)会计信息化系统设计要考虑其数据的采集和系统化的建设。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要做好从上至下的系统的指导,一方面做好系统设计可以解决系统化会计信息的采集;另一方面要用系统化设计对供电企业在大的经济活动中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因此会计信息化系统设计要注重关键业务信息的采集,做到事中监督。

(3)建立与会计信息化相应的管理制度。会计信息化系统式高科技带来的成果,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软件,也就是科学的管理制度来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一些通过技术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要用制度来加以约束,所以,供电企业的主管部门要系统的设计管理制度,确保所采集信息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11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和电力企业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视,使得目前国内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无论是在认识水平上,还是应用基础的建立上,都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和进步。现如今,国内外企业面对着严峻的挑战,而信息化技术的水平直接影着企业的竞争力,尤其是电力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纷纷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然而在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中,还面对着诸多的理由和挑战。为此,本文分析了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目前状况,并提出了提高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相应倡议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目前已经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人类社会中得到越发广泛的应用。当前,信息技术已逐渐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贯穿到企业管理决策的始终。一个企业如果缺乏信息化,就意味着被时代抛弃,对其深化发展极为不利。而电力企业高端技术密集,企业对信息的运用能力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经营运作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志。许多电力企业千方百计地提高信息化水平,以扩大企业的存活、发展空间。因此,如何在当前信息化改革的严峻形势中脱颖而出,已经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1 电力企业信息化涵义

电力企业信息化就是电力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创新和电子商务运营的电子化。电力企业信息化由4个部分组成:

(1)电力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电力企业工作流程信息化,其中包括信息的采集、档案的采集、文档的传递等基本工作流程;(2)电力生产制造业务的信息化,其中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以及数据管理等;(3)电力企业营销流程信息化,其中涵盖了销售、采购、库存等业务流程;(4)电力企业运作管理信息化。

2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状况分析

上世纪60年代电力生产过程就基本实现自动化。而发电厂、变电站也致力于信息化的发展,因此自动监测与监控方面自动化发展程度较高。但电力行业因为在国民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国家一直使其处于相对独立地位,而且电力行业改革较为频繁,如何贯彻体制改革和提高产能一直是改革的关注点。不断的制度体制变革使得整个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电力行业缺乏统一性标准。纵观现在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总结出建设存在几大结构性理由:

(1)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要求很高的技术性,目前来看,“重硬轻软”。现在,我国电力企业还停留在大规模的基础硬件的投入阶段,信息化建设程度建设还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同时,相对而言

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12

1.1档案工作标准不统一我国电力行业一直属于国有体制,在电力企业内部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各个电力企业自成一体,没有使电力企业档案形成统一的标准,不能适应当前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内部管理上忽视档案管理和档案建设,造成档案工作标准不统一,影响了电力企业健康发展。

1.2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在电力企业内部还存在一些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的现象,认为只要发好电、输好电就可以了,没有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对电力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迈进的重要作用,没有看到档案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收获,因此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电力企业档案建设的障碍之一。

1.3专业人员缺失电力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其主要原因是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缺失,特别是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档案管理,更是漏洞很多,由于电力项目施工时间长,区域跨度大、工程量大、缺乏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以致于具体资料收集和整理过程中,专业度不够,常出现漏登、漏收等现象,为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增加了难度,可见电力企业档案专业管理人员的缺失也是制约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2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

2.1统一思想认识在企业内部要大力宣传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让企业干部职工都能够清楚的了解到档案是为适应职能活动需要而直接产生的依法归档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与材料。档案是一种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电力企业作为大型企业每年都要产生很多档案资料,内容涉及文档、科技、合同等各种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忠实的记录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历史,对今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借鉴依据。实行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后,必将能够更好的收集和管理这种信息资源。以及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完善企业管理的手段之一,大力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培训,形成企业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同时要积极争取电力管理部门、使用单位、用电企业和居民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从而为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创造出优良的内外部环境。

2.2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电力企业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增加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从硬件设施到软件设计都要进行配置,完善档案管理存储模式、查询模式、信息检索等电子化进程,实现全文检索、在线OCR、Web查询等功能,同时要确保电力数据平台与档案信息平网,彻底解决过多的纸质信息档案的使用与保管问题,实现高效、快捷的网上数据转换和处理、档案信息检索查询、内部管理信息自动生成等功能,形成一个高效快捷的电子信息资源库,最终实现电力企业数字化虚拟档案馆,使档案信息化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

2.3培植档案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要完成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就离不开专业人才,一方面是科技发展硬件设施运转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档案专业需要有内行进行管理,因此电力企业要注重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电子信息化建设人才,为实现整个档案管理业务流程的全面信息化提供可靠的保障,通过档案管理与业务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建立起电力企业完整统一的文档信息一体化管理体系。

2.4加强业务建设和信息资源共享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加强档案业务建设,要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加大对各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督导和培训,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和专业化,同时要建立电力企业上下级、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以及相关联企业、单位、客户等网络对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电力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提供保障,如:电力施工项目单位通过档案信息化离线客户端就可以随时随地轻松的把有关施工资料进行归档上传,同时还可以及时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信息资源,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要点

3.1档案实现数字化、标准化管理,可永久保存统一建设以电力公司总部为核心,以各下属企业公司为分支的档案管理信息网络体系,按照国家电网信息化建设要求,构筑企业级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能够有效实现对历史纸质档案的有效转换、保存,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对现行文件的有效管理、实现与现有各系统的无缝接口。在电力企业内部形成标准统一的数字化档案,并能够永久保存,如:可存储的图像信息,音频、视频等音像信息都可以完整的记录在同一份文件中,比传统的音像档案存储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不但可以保证资料不失真,而且为防止丢失可以进行备份,实现永久保存。

3.2丰富数据库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后使数字档案存储空间加大,电力企业各个部门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界面查阅档案信息资源。这就要求数字化档案要更加的丰富,要将可以归档的数据存储在各个系统中,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积极挖掘信息资料、数据,而且还要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甄别,把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分类按照各自的系统进行存储,可以通过存储的分级管理,重要数据的备份管理,永久性数据的存储保护以及存储设备安全预警等主要功能的完善来完成。

3.3归档及时方便查阅在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要在档案信息化系统中对归档时间、范围必须进行固化设定,通过系统及时提醒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催交确保应按时归档的文件资料齐全完整,方便查阅,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要立足档案应用的方便快捷上来。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还要完善信息检索功能数字化,实现智能检索,对有关文件资料可以通过检索相关词组就可以对找到需要的文件资料,对同类资料可以通过检索结果进行排序,以提高检索效率,缩短检索时间。

3.4提高档案的实用性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目的就是为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为电力事业服务,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落实到实用上来,在数字化档案系统中,增加统计和分析功能,统一统计报表格式、填写方式,同时提供档案分类查询功能,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查询,由电脑提供详实的汇总报告,把数字化档案变成电力管理专家,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如在电力企业统计报表核算过程中,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智能化应用,操作人员只要点击统计功能,计算机就会自动生成对报表数据的统计,自动生成小计、合计等。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