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老龄化发展

老龄化发展

时间:2024-03-04 14:33:44

老龄化发展

老龄化发展范文1

[关键词]老龄化 经济增长 储蓄 储蓄率 劳动力

一、人口老龄化的状况

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的过程。人口年龄类型有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种类型。1956年联合国发表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社会含义》提出了划分人口年龄类型的标准,如表1-1所示。

表1―1 联合国颁布的人口年龄类型划分标准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 4%以下 4%―7% 7%及以上

0―14岁少年儿童比重 40%及以上 30%―40% 30%以下

老少比(老年人口/少年儿童人口) 15%以下 15%―30% 30%以上

年龄中位数 20岁以下 20―30岁 30岁及以上

资料来源: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2002年出版,第12页。

在表1-1所列的四种划分标准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是划分人口年龄类型最常用的一个指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及以上的人口,属于老年型人口;老年型人口的国家和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和地区。

从1950年至1970年20年中,全世界65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口仅占5%左右。可从1980年起老年人口开始加速增长见表1-2。1990年为6.2%,2000年将达到6.8%,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025年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9.7%。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

对经济的影响因素除了有国际环境、社会安定、体制效率等必要的宏观条件,以及诸如公共卫生事业的实质进步、有效的计划生育政策、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口因素也是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人口老龄化不直接作用与经济发展,它一般通过一些中间变量劳动力供给、储蓄和技术进步等渠道来对经济增长施加直接或间接影响。

1.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劳动力资源的影响,二是对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三是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

(1)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必然出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从而影响到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发达国家在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已经明显出现了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的趋势,在一些高度老龄化的国家和地区,甚至已经发生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估计,由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出生率降低,到2010 年欧盟的就业人口将明显减少,欧盟25 国在2010 年至2025 年间的就业人口将减少约1800 万人。欧盟80%以上的地区将出现劳动力人口下降的趋势。欧盟人口老龄化明显,劳动力严重短缺。

(2)人口老龄化的另一个后果是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劳动力中年轻人的比重会降低,而年长者的比重会上升。我国虽然在21 世纪中叶之前一直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的这种变化已经出现,并且呈加速趋势。如劳动年龄人口中45 岁以上的年长者比重从1990 年的19 %上升到1999 年的24 % ,据预测,到2040 年将上升到37 %左右,成为劳动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3)人口老龄化是引起我国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我国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但近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1990年16 岁以上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为79.8 % ,到1995年缓慢下降为78.7 % ,下降了1.1个百分点。

2. 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储蓄仍是积累和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例如,中国1992年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额为11646亿元人民币,人均存款1000多元人民币(《中国统计年鉴》,1993年)。这笔巨大的积累和投资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的人口老化将对储蓄产生消极的影响,因为中国老年人口的储蓄水平相对较低,老年人口的增加会带来总储蓄水平的降低。来自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数据汇编,1992年,在城市,有42.8%的老年人口有储蓄存款,57.2%的老年人口无任何存款;在农村,只有14% 的老年人口有存款,而另外的86%的老年人口则无存款。从老年人在1992年所得的利息数量上,我们可以判断,城镇老年人人均存款大概在1100元左右,农村老年人人均存款大概在70元左右。而1992年末,我国城镇居民(包括老年人口在内)储蓄存款余款为8778.1亿元人民币,人均为2500元人民币,比老年人的存款高1400元左右; 农村居民(包括老年人口在内) 储蓄存款余款为2867.4亿元人民币,人均为350元人民币,比老年人的存款高280元左右(《中国统计年鉴》,1993年)。

3. 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通过技术进步影响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从人口老龄化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影响来看,它确实对长期增长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根据欧盟的预测,劳动力供给冲击和公共财政冲击对欧盟和日本的未来经济增长率影响大约在0.5个百分点,对美国未来经济增长大约在0.25个百分点(Pench,2000) 。

三、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我国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应对。

1. 适当快速的发展经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前。国际经验证明,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结果认为,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所出现的“社会保障危机”,主要原因并不是领取养老金人数的增加,而是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和失业率的居高不下。

2.加快我过经济结构转型,促进经济增长。资本投资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在经济增长所有的要素中,它最容易量化,也最容易分析。但是,它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3. 积累和投资政策要多元化。过去,我国的资本积累多来自政府,政府的积累和投资要占到70% 以上,而企业和家庭的积累只占总积累的不到30%。这样的投资结构当然会给政府带来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人口老化使消费基金的比例日益增大的情况下,政府更是难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进行积累和投资。改变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局面,使积累和投资结构逐渐过度到以企业和家庭为主的多元化体系。

4. 通过提高科技水平和人口素质,增大其对生产要素中劳动力数量的替代作用,以科技带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削弱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和劳动供给的负面影响。

5.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充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老龄人口特别是低龄老年人口中仍有一部分人在文化科学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和能力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社会财富。

参考文献:

[1] 于学军:《中国人口老化与储蓄》[J].《人口与经济》,1996年第3期

[2] [41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J].《经济研究》,2000年第11期

[3] 张再生:《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及其社会和经济后果》[J].《南开学报》,2000年第l期

老龄化发展范文2

人口老龄化,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我国也步入老龄化阶段,现在“空巢”老人、“失独”家庭增多,及时开放“二胎政策”也抵挡不住老龄化的脚步。

一、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一)子女养老问题压力大。

独生子女这一代的夫妻家庭组成是: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一个孩子,形成“421”结构的家庭。这种模式的家庭面临的压力,比“70”“60”后要打很多。现今经济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各个方面的花销较之往年成本要高出来很多。经济实力、人力或者是精力上都是很重的负担。大多数的“80后”表示生活压力让他们力不从心,想把父母接来养老,可是四位老人不太实际;高额的房价无法购置另外的房子;医疗保险不同城市没法使用,不敢生病;养老院等地方无法让人放心,自己又无暇照顾,无法兼顾,陷入两难。

(二)“空巢老人”的需求带来的机遇。

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80后”的父母通常都是独自生活,儿女只有假期才来看望,平时缺乏关爱成为空巢老人。因此在物质生活上,这些老人可能不太追求,在精神层面上更需要关爱。单纯的伺候和活着已经不能让老龄化的问题得以缓解,从经营、服务上应该去满足老人的需求。

二、老年消费市场有活力

(一)老年人消费潜力大。

老年人的收入分为四个部分:退休金、积蓄、子女供给、工作所得。很多老年人会在退休后找工作,在固定的收入来源上加上其他的收入,大多数的老年人有很强的购买力,老年人中城市老年人占大多数,在拿着退休金的同时还有子女的补贴,乡镇中的老年人还会自己做生意赚取生活费。

(二)老年人的消费比重不断扩大。

老人年消费快速上升,现在的年轻人十分会享受生活,购买力很强,今日的年轻人是未来的老年人。所以未来的消费市场一部分会被老年人占据。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自己的父母不同,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未来的老年人市场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都会比较旺盛。老年人的消费和其他人也会有区别,老年人上了年纪,在听力、视力、活动能力各方面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因此他们会需要一些仪器来帮助自己,比如助听器、轮椅、纸尿裤等。市场可以根据高龄老人的需求研制一些辅助工具等。例如一些报警工具,自救工具,帮助老年人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十分注重食品卫生,老年人由于独特的体质,对油腻、辛辣、甜咸的食物比较回避,因此餐饮业也可以迎合老人胃口开发新的菜品。老年人对于医疗卫生保健的要求也比较高。老年人上了岁数需要身体保养好维护。可以引导老年人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和定期的体检。社区可以推出一些保健服务,比如为老人提供一些交通工具,一些人工服务等,例如陪同看病,满足一些空巢老人的需求。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老人无人长期看管的问题。我国老年人的衣食起居、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尚待开启。社区服务也只是简单的打针和护理。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攀升,社区应该开展上门医疗服务。医院的床位问题要增加基础服务设置。让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顾,同时要增设社会福利机构的数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去甚远,一些临终关怀机构也很少,发展比较滞后、迟缓。

(三)老年文化娱乐的相关需求。

我国大多数娱乐场所不是收费比较高昂,就是不太适合老年人娱乐。比如密室逃脱就适合二十五岁以内的年轻人。这几年老年人旅游业发展起来了,老年人喜欢那种休闲度假式的旅游项目。退休后时间充足,外出旅游变得十分方便,他们会选择这种休闲方式来放松心情。开展境外旅游的潜力也很大,因为这一代老年人一直在奋斗,退休后有时间多看看世界各地的风情。

三、养老业发展的现状与不足

我国养老业发展存在养老企业不正规、实力弱的问题:我国企业中,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企业很少,一些产品都是衍生的产品和业务。有的还是为了诈骗,因此社会中不仅种类少,可信度也小。难以适应老年人比重越来越高的社会,也不能满足日益破却需要来年人产品的需求。老年人的市场十分狭窄,包括饮食。服装、生活用品等休闲项目。服装方面,没有真正为老年人量身打造和研发的品牌,大多数老年人会选择运动服或者其他年龄段的衣服来替代。饮食也是会选择其他年龄段喜欢的餐厅。我们整个国家和社区都应有这种养老模式,让社会都有这种养老的责任感,让更多企业参与到位老年人服务中来。

四、养老业的建议

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来说不仅有挑战还有很多机遇,会创造很多新兴产业和很多工作机会。而且还可以雇佣老年人,根据他们的需求设计出来更符合实际的产品。

(一)推出相关政策扶持发展,健全法律法规保护相关权益。

政策引导产业发展,将养老产业纳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之中,明确发展规划的方向。鼓励社会创立为老年人服务的平台和业务。为了产业布局,在条件好、环境好需求大的地区先开展试点,政策倾斜,大力发展。成功以后大力发展全国范围的养老行业,让老有所依,老年人得到关爱。

(二)加大政策扶持,健全法度法规。

呼吁政府颁布相关法规,确保养老这个行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让养老业在发展中可以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据可查。在现行的法律和法规上,根据我国的综合国情和老年人口数量和现状,明确规定让养老的产品和服务,资金和人力,开发和建设等方面的产业链健康发展,形成一整套养老的法律体系。

(三)加强服务人员的培养,提高专业化、提升服务质量。

政府应该把服务人员的素质作为一个一个企业的衡量标准,如果专业素质不过硬,不能让这个服务团队达标和进入社会为老年人服务。从业人员应该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比如护理学、心理学、营养配餐等,外加考察服务人员的人品,配置一套行之有效的岗前培训,设立资格认证考试。另外,还要大力发展义工和志愿者的团队,完善义工注册制度,不仅在社会范围中招收服务人员,也要在全社会中感召所有人尊敬老人。同时,提高舆论氛围,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地位,规范社区人员的职业道德等。

五、结语

老龄化发展范文3

【关键字】 人口老龄化 可持续发展 养老保障

一、引言

20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迅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其人口、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不仅将是持续的,同时也将是全方位的,其中既包括人口老龄化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持续压力和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暗含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制度变革等方面带来的良好历史机遇。事实上,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老龄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之一,是涉及国家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性社会问题。因此,正确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趋利避害,实现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口老龄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教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取决于出生、死亡和迁移三个因素。决定人口老龄化最主要的因素是生育率下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也不例外,它也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生育率下降的情况下出现的。到1999年,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行列。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整个人类社会能在资源保证、环境良性状态下持续、健康发展,而人口老龄化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会对我国人口、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带来不可回避且深层次的突出矛盾。使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就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

总体来看,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2006年统计数据表明,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是1490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1.3%,65岁以上的人口是10419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7.9%。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有如下特点。

1、纯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一对夫妇同时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的家庭逐渐增多。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纯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

2、高龄老年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1520万,高龄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本世纪前半叶,我国高龄老年人平均增长率超过4%,是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的1.7倍。

3、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倒置。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我国的情况则相反。2000年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为10.9%,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我国农村2006年老年人口为8557万人,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可见,中国未来老龄化对中国的挑战重点在农村。

4、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而发达国家的情况则相反。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100013美元以上。

以现在这种发展趋势,中国老龄人口到了2010年将增加到1.12亿,2020年将达到2.48亿,2051—2100年将稳定在3—4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

四、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1、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根据人口学的基本规律,老龄化使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比重下降和劳动力年龄老化,导致劳动力供给的缩减以及劳动生产率的下降。2045年劳动力老化程度可能升至32.14%。近年我国依靠供应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进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然而老龄化将会弱化这种优势。一方面,老龄化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的下降,从劳动力价格上升,产品的成本增加,导致商品价格优势丧失。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劳动者年龄的增长使得身体机能也会随着退化,体力和脑力都处于衰退状态,降低了劳动生产率。

2、人口老龄化使企业和政府的养老支出受到影响。对政府来说,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养老金、退休金,医疗保障的需求自然会扩大,引起老年退休金、养老金、医疗卫生支出、老年福利设施和老年服务等国家支出上升,也就意味着政府消费基金的增加。对企业来说,企业也要负担一部分离退休金、医疗费用和社会养老基金。另一方面,国家为了缓解养老支出的财政压力,会加大税收,这就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打击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投资。

3、我国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老年人是特殊生活用品、住房、医疗保健以及护理服务等产品的主要消费者。特别是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现代社会,老年人在满足了物质消费的前提下,也会追求家庭服务、心理咨询、休闲旅游等非物质消费,老年人由于心理、生理上的差异,衍生出了特殊的市场需求。随着老年人占的比例不断上升,社会对老年消费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消费正作用于现存的消费结构,促使其发生改变。

4、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压力增大。中国老年人口的近60%分布在农村。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有待加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

5、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资金需求影响。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资金需求压力急速膨胀。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料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医疗保障制度的重点对象。国际资料表明,老年人的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是在职人员的3—5倍。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占gdp的0.48%。预计到2010年将占到1.11%,2020年将达到3.06%。同期的老年人口将增加1倍,医疗费用将增长5倍。2030年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将占gdp的8%~9%。老年人口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gdp的增长速度。老年人口数量的急速增长加剧社会医疗保障费用支出规模的压力。

6、人口老龄化对长期照料服务需求的压力增加。长期照料服务是指面向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和临终关怀等综合服务。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解决起来难度最大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据推算,全国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数量在2020年将超过2000万人,2050年达到3800万人。目前,我国各类为老服务的机构能够提供的床位却很少,其中的长期照料服务床位更是少的可怜。此外,长期照料服务专业性较强,涉及到医疗、康复、护理、心理、临终关怀以及管理等多学科内容,仅靠家庭和政府是解决不了的,因此要大力发展长期照料服务机构。

五、促进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高度重视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社区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功能。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各级政府应该整合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各种资源,构建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区服务筹资体系,并从政策优惠、服务机构设置、人员职业化建设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以便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2、大力发展银色产业。老龄产业还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全国老龄消费者中每年有100亿的购买力得不到实现。换句话说,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的养老金、退休金提高了,他们的收入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老年市场商机无限,购买力非常可观。特别是中国作为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如果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前景广阔的市场,将给我国人们创造许多新的工作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给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因此,企业开发产品时要针对老年人的需要为,根据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喜好,研制适合他们的产品。还要重点发展老年服务业,兴建养老机构,包括医疗服务机构、保健机构、增加老年服务项目等。

3、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虽然人口老龄化,使得青年劳动力数量下降,老年人体力上的衰退,但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在实现了老年人的价值,增加了他们收入的同时,也有效地弥补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缺口,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可以返聘老龄高级人才,如高校和研究所中许多老龄人,仍然能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可发展老年教育,出于经济的困难或排除空虚的需要,一些低龄老年人就业的愿望非常激烈,发展老年教育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

4、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入城镇就业,大量老年人依然留守在农村,造成了农村老年人比例的上升,导致农村养老问题突出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因此,加快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并且根据农村老年人的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服务,兴建老年人服务设施。

5、增强老年保健知识宣传,提高老年人的独立性。这就是要帮助老年人提高自立、自理、自助的能力。老年人从保持身心健康做起,提高实现健康老龄化的自觉性,减少病理性衰老,使各种器官及功能尽可能地延长,使生活自理时间延长,尽可能减少对社会和别人生活上的依赖程度。

总之,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中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正确对待老龄化现象,必须集中力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与此同时,要转变观念,建立、健全养老机制,充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解决养老问题的同时发挥老年人的作用,使得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相协调,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亚兰:浅析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商场现代化,2008(4).

[2] 周战超: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1).

[3] 刘建峰: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老龄化发展范文4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提高人口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本世纪将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世纪,在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给各国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广泛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构成了新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我国作为当今世界上,人口数量和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生育率下降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发展中国家,因而也将是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老龄化问题在我国更值得关注。我国老龄人口数量迅速增长,社会保障体系落后,“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已成未来30年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经济能否可持续性发展?谁来养活中国的老人?无疑需要在新的人口结构和经济背景下重新思考。能否解决好全体公民的养老问题,并保障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做出正确的战略性选择,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使我国经济保持稳健发展,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准备。

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原因

全国老龄办在2010年9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有1.7亿人。从2011年至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8亿人增加到2.2亿人,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到2015年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个百分点。未来3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到204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扩大一倍,达到3.6亿人。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37亿人。届时将占我国人口总数的34%左右。到2050年,我国将成为金砖四国中人口结构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且老龄人口数量巨大。

人口老龄化不是偶然的现象,也无法避免。人口老龄化进程同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联系。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同时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死亡率和出生率的下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产品的丰富,人体营养的完善以及医疗健康水平的提高,使人口死亡率下降。而人们生活方式和生育观念的改变,不愿意多生小孩,人口出生率下降的一个结果,就是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提高。纵观世界各国,凡是经济文化越发达的地方,人类的平均寿命就越高,出生率反而越低,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就越显著。所以人口老龄化几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随着出生率、死亡率的下降,人均寿命的延长而不断增长,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趋势。

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显著的特点。一个是,中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加速入老龄化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1000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因此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二是,我国的老龄化问题表现出“又大又快”的特点,“大”是指老年人数量规模巨大,几乎和整个欧洲的老年人数量接近;“快”是指我国老龄化发展速度非常快。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也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然而造成我国人口迅速老龄化的原因确实是我国所特有的。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较低的出生率,持续时间较长,必然促使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特别是由于近20多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贯彻实施,出生率又大幅度降低,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基本原因。再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城市中住房、教育、婚嫁等儿童抚养成本迅速升高,使生育的愿望迅速降低。还有,就是现在受教育的时间普遍增加,推迟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以上几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在我国人口中,工作年龄人口(18岁~59岁)比重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60岁以上)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体现为全社会总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快速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

3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阶段的加速到来,对我国各个领域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这里首先讨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以及工作人口比重的降低,老龄人口比例的扩大,不但增加了社会的经济负担,而且对经济发展具有阻碍作用。特别是快速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其影响来得更为显著和猛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供给不足

老龄化发展范文5

依据国际通行的标准,将60岁以上人口算作老龄人口,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的地区,即可看作是进入了老年型地区。2000年,我国步入老年型国家,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同世界其他国家大致相同,同时也呈现出自己的一些特点,如老龄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地域分布不平衡、高龄化趋势明显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本国家或地区完成工业化后,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情况下到来的,因此,其对老龄化的承受力强。而我国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出现的,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发达国家是“先富后老”,而我国是“未富先老”。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必然会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导致老年抚养系数上升。人口老龄化意味着退出劳动岗位的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减少,老年抚养系数上升,即被赡养的人口增加。人口年龄结构预测表明,老年抚养系数从1970年起一直上升:1975年为12.9%,1999年为13.5%,2010年为17.4%,2030年为37%,到2050年则进一步上升为47.5%,劳动年龄人口与老年人口之比接近于2:1。(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5页)尽管少儿抚养比有下降趋势,但由于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大大快于少儿抚养比的下降,老年人口赡养费用也要比少年儿童抚养费用多得多,因此,劳动力成本会大大提高,这会降低产品的竞争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

2.影响劳动力的供给结构和数量。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人口的老龄化最终将导致劳动力不足和劳动力年龄结构高龄化。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靠的是科学技术,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的不利影响较小。而我国属发展中国家,多是以体力要求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不同年龄劳动力在体力、精力和适应力等方面的差异,我国劳动力供给结构和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影响扩大再生产。国民收入在分配使用额时分为积累和消费两大部分,积累资金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积累基金的增长,意味着必须压缩消费基金。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国民收入中用于老年人口的退休金、医疗费用和福利费用等消费基金的压缩极为困难,这不但消耗大量经济增长的成果、加重国家财政的负担,而且导致积累基金减少,特别是生产性基金减少,影响扩大再生产,降低经济增长率。

4.引起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有着许多同青壮年不同的特点。老年消费群体的日益扩大,直接会引起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第三产业尤其是生活消费服务业的水平比较落后,远远不能满足老龄人口的物质文化和生活的特殊需要。

5.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老年人口因其体力下降、智力退化,必然导致自我抚养能力的衰减,而加重对别人的依赖,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目前,我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照料老人的人力资源不足,大大弱化了家庭养老的能力。受经济基础和社会发育程度的严重制约,现阶段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完善,老年人经济自养能力不足,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基本上完全依靠子女,这将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随着老年人数的增加,给家庭经济收入和家庭消费水平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容易引起代际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二、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制定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长期人口发展规划。目前,我国总人口已达到13亿,庞大的人口基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必须认真执行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继续控制人口增长,保持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同时,在农村的总和生育率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城镇的总和生育率,使城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二胎,防止家庭结构“四、二、一”格局的出现,减缓城镇的老龄化速度,降低对老年人的供养系数。这既能控制人口增长,又可以防止老龄化速度过快,推进老龄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力。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提前到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极不协调。在2020年之前,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将始终处在60%以上,虽然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在提高,但在劳动力的总量上将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我们应充分利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黄金期”,大力发展经济,使社会财富日益丰富起来,提高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力,为适应老龄化的高速发展和高龄社会的到来奠定物质基础。为此,我们要做到:(1)加快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2)把老龄产业作为老龄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繁荣。(3)利用地域间老龄化程度的显著差异,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地域间的优势互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3.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安老体系。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应根据老年人的自身特点,逐步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老年照料服务体系、老龄政策法规体系,使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1)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健全老龄法规体系,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建立一个公平与效率兼顾、基金来源多渠道、城乡有别和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多层次的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养老保障体系,以保障老年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利。(3)发扬我国尊老、敬老、养老的优良文化传统,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在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情感维系方面的作用。(4)加快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进程。针对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特点,大力发展社区服务,补充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将社区工作的重点转向为全体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护理、文化娱乐及其他精神慰藉的服务上。

4.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提高老年人口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可以使一部分消费人口转化为生产人口,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我国以59岁为劳动年龄上限是50年代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人均预期寿命确定的。50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已大大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已延长到70岁,适时提高劳动年龄的上限,可以有效开发利用劳动资源,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供养系数保持在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水平上。(2)鼓励低龄老人再就业。一般来说,低龄老人仍具有充分的精力,可以继续工作。对老年人应进行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和适应技术发展的能力,选择适当的工作岗位继续为社会提供服务,减轻家庭、社会的经济压力,保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3)提倡健康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群体大多数健康长寿,不仅体现为寿命的延长,更重要的是寿命质量的提高。实现健康老龄化,不但可以促进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且可以减少医疗开支,减轻国家的财政压力。

老龄化发展范文6

摘要:中国人口规模大,基数大,人口老龄化来势猛,我国“未富先老”的情况必然加重国家的负担。人口老龄化还导致劳动适铃人口比重低,劳动力供应不足,进而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就需要改革与完善社会养老保阵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提倡和鼓励家庭养老,并与发展社区服务相结合;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组织老年自养。

 

关健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负担 养老保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人口增长过快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我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死亡率下降和预期寿命提高,从而导致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标志。

    一、人口老龄化的界定及特点

    (一)人口老龄化的界定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的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加的过程。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不断下降,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及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是指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价值观进步了,生育观也从强制性的控制生育到自觉控制生育,从而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青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相应的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口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提高的体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具有历史进步性。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比较快。中国人口规模大,基数大,人口老龄化过程来势猛,老龄人口规模不断增长,使得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老年人口2000年占世界的2L29%;预计到2050年人口将增加到4.23亿以上,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3%,那时世界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一名是中国人。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从国际上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由7%翻番到14%,所用的时间,法国为115年,瑞典为85年,前西德和英国为45年,美国预计要用75年,日本预计要用26年,中国预计也将用26年,成为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2.中国人口高龄化显著。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较早地出现了西方国家高度老龄化社会的所有现象,即80岁以上的老龄中后期人口的比重提高得较快。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而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又快于老年人口。1950年我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不足200万,200(〕年达到了1200万,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0.88亿。

    3.中国将在经济不发达的社会背景下进人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的发展具有时滞性。欧美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而来的,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人为的条件下,通过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出生率、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急剧下降,从而青少年人口所占的比重降低,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上升,这是一种刚性的过程。欧美一些老年型人口的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并制定了一系列较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可以说是“先富后老”;而我国进人老年型人口国家时,农村人口占64%,缺乏必要的物质、制度准备,可以说是“未富先老”。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老龄化发展范文7

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

老龄化影响经济发展,但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完全不一样。首先,老龄化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持续的,无论中国和国际人口老龄化都方兴未艾,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少要持续30年。其次,老龄化通过对社会保障和社会劳动力的影响,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可逆的影响,不因整个国内经济环境的恶化而减弱其影响。再次,老龄化会导致老年消费减少、储蓄水平下降,促使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与其他变量叠加,进而对经济产生间接和叠加的影响。最后,老龄化影响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社会劳动力、人口国际迁移、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老龄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阶段,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减缓和推迟,但难以避免。快速老龄化往往导致经济社会难以适应,形成大冲击,如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缓慢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相对小,如在法国和美国等。

老龄化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与社会、政治等紧密相连、犬牙交错的综合问题。

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间接影响

老龄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在经济发展本身,具体表现在经济发展政策、经济发展基础、经济发展宏观环境、经济发展微观环境、人力资源开发程度、科技创新程度、市场开放程度、居民消费能力、社会福利实现程度等。人口老龄化通过社会保障、劳动力供给、社会消费等,对经济发展产生潜在、持久和负面的影响。未来经济决不是简单地由人口数量、劳动力数量或老年人口比例多寡所决定的。社会消费不足、投资过剩、房地产泡沫(价格过高)、过低生育率、公共债务过高、居民储蓄过高、股市长期不振、汇市波动过大,这些都和人口老龄化有关,但实际也是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积累沉淀下来的问题,都可能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基础(包括劳动力数量、质量、资金、环境等)等要素,将决定我国未来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程度;而城市化等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技术进步,继而促进居民收入的提高,促进文教体育发展,加快社区建设,增加储蓄和投资力度,并且完善社会保障。这些要素综合促进人口年龄性别、文化素质结构的调整,加速人口老龄化发展;老龄化的发展又影响了居民收入及储蓄和投资,对文教体育事业、社区建设、社会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影响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最终影响经济发展。

应该指出,人口老龄化对于储蓄、消费的直接影响十分有限,尤其是在老龄化早期。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促使储蓄和消费迅速上升,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使老龄化加剧,表现为储蓄和消费随着老龄化发展而增加;实际上,掩盖了老龄化对于储蓄和消费的负面影响。从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发展看,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在劳动力价格上升和原材料短缺的双重影响下,制造业被迫转移到欠发达国家,新兴产业发展受阻,出现“停滞的10年”,导致居民收入增长停滞、消费降低、储蓄减少。目前,我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分析表明,社会就业率、教育发展、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居民消费、储蓄等都与人口年龄结构相关,但都和人口年龄关系不大,不是完全由年龄结构所决定的。从欧洲国家的情况来看,老龄化对于经济的直接影响小,而对经济发展的间接影响非常大。老龄化单个因素难以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而与其相关的综合因素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十分大。经济恶化不可能是老龄化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一系列经济社会综合变动导致的结果,人口老龄化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老龄化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更像一系列对经济“堤坝”反复冲击“浪潮”中的一次“浪潮”。

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间接影响

1.流动性过剩。造成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在于政府不断推升的贸易顺差和国家外汇政策,出口企业不断把收回的美元兑换给国家,国家就得不断向经济体系投放人民币,导致人民币过量发放和储蓄,这就造成了流动性过剩。

2.大量地方财政赤字。为了拉动就业、改善交通等基本设施,也为了减少流动性过剩,地方政府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务分开以后,由于地方政府事多钱少,各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为改变这种状态,各地方政府透支了多年的财政大搞基本建设。地方政府财政来源有限,于是不得不大量卖地。而居民为避免未来通货膨胀,纷纷购房避险,造成大量空关房。城市化导致乡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经济发展不良、就业率低的三线城市和小城镇成为“鬼城”。

3.社会消费不足、产能严重过剩。人口年龄增长虽然增加了医疗、社会服务、休闲消费需求,但减少了食品、衣着、娱乐、电子等消费需求,同时减少了年青人的消费冲动,综合导致社会消费不足、产能过剩、企业开工不足、社会就业困难。为促进消费、增加就业,政府不得不出台减税、增加基本建设投入等措施。为支持经济发展,须增加货物出口外销,我国汇率政策维系人民币“内贬外升”的态势,本质上货币发放过量;人们生育数量减少,劳动力紧缺,劳动成本上升,造成产业转移。

4.老人对于社会医疗和社会保健方面的需求量大;老人数量增加,老人基本收入存在差异,促使政府财政增加对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投入;同时老龄化又导致政府税源减少,公共财政、税务收入下降。为维持较高的社会保障费用和政府开支,政府对企业、家庭和个人采取加税政策(如房地产税、遗产税、消费税等),于是造成百姓与政府的对立和冲突。青年人出境出国避税和企业“合理”避税,加工业转移到越南、柬埔寨等欠发达国家,’减少了社会消费,导致劳动力外流。此外,企业利润空间下降、人民币升值、外贸订单下降、政府税收减少,导致外贸形势恶化、企业开工不足,加剧了年青人就业困难。

5.从机制上分析:消费、储蓄和社会保障密切相关,相互制约。一般认为,消费增加导致储蓄减少;同时,消费可以短时间内增加储蓄和大件物品的消费,如住房、汽车、家庭装修、出国留学等,因此,消费对于储蓄的影响是双向的。社会保障金的上缴减少了职工现金收入,从而减少消费;但是社会保障减少了老年人口晚年生活的风险,可以增加职工的即时消费,所以社会保障对于消费的影响也是双向的。社会保障对于储蓄的影响同样是双向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可以减少人们的储蓄意愿,减少社会储蓄(如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本身就是长期储蓄的替代品(替代效应);但是,当社会保障不足,人们会追加储蓄,以自我保障的形式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社会保险金进入金融领域和资本市场,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储蓄大量增加(互补效应)。社会医疗保险还将延长人们的预期寿命,进而透支社会保险。

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0—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年均分别增长了12.5%和10.6%;人均储蓄年均增长了19,7%;而社会保险基金年均增长了25.9%,与这三者同时增长的是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1990~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分别增长13.5%、11.4%。此外,近20年我国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消费收入比不断下降,从1990年的85%下降到2000年的80%及2010年71%;我国储蓄收入比同时不断上升,从1990年的49%上升到2000年的100%及2010年的149%。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收入越来越高,消费比例越来越低,储蓄比例越来越多。我国储蓄受通货膨胀和投资机会影响更大,在这种通胀预期的情况下,人们自然采用各种有效的投资手段,提高自己晚年生活保障程度。因此,储蓄增加和房地产快速发展就不难理解了。

这一切既和老龄化有关,但又不是人口老龄化单个因素所造成。人口老龄化对于储蓄、社会消费和社会保障的影响,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时候往往很小,都被经济发展所掩盖;而到经济发展呈现零增长或负增长时,社会保障的刚性日益突出,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届时欲罢不能,欲止不休。

老龄化发展范文8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体系;影响

一般来说,老年群体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弱,属于风险厌恶型的投资理财群体。随着老年人口在社会上的比重的上升,将导致全社会消费观念的改变,稳健的金融产品将会更加受到社会的追捧,一些低风险的金融机构也会发展起来。同时,老龄化的社会的养老金体系将极大带动金融体系的发展与转型。

一、老龄化社会金融市场分析

(一)老龄化社会现状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相对于2013年来说,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增加了1000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并且在可见的这几年中老龄化将加速。到20年后,老年人口到达3.5亿峰值,并在未来60年里将不会低于这个数字。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将近80年中,老年消费群体将占据中国消费群体的绝大部分。

(二)现阶段老龄化社会金融市场分析

如今,政府对老年人的保障愈加完善,老年人退休金也在呈现着逐步增长的势头,另外老年人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一般省吃俭用,这一系列原因促成了老年人储蓄充足,老年人的投资理财需求也相应的增加。基本养老需求是老年人的最基本的需求,这方面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国家补助、养老金,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无忧度过。便利结算需求集中体现了老年人由于自身随着年龄的增加智力等方面的退化,需要在结算方面尽可能的便利,使得他们能够自行完成结算操作。专属理财需求是结合老年人的个人特点为其提供专属的理财服务。金融学习需求是老年人必需的一种需求,包括上门服务、老年智能服务等。

二、人口老龄化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老年人是风险厌恶型投资者,这对于风险较低的金融机构发展将是一大契机。债券机构、保险机构、银行部门低风险金融机构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一)促进债券机构的发展

债券作为一种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符合老年人的低风险需求。人口老龄化将极大地扩大债券需求,促进债券机构的发展。如今,股票市场中的散户规模较大,随着这些散户逐渐进入老龄将不再追求高风险的股票,将追求低风险的债券。这使得债券市场得到快速的发展,融入大量资金,促进债券机构的发展。

(二)促进保险机构的发展

保险,一种规避风险的工具。对于承受风险能力的老年人来说,选择一项保险产品作为自己规避风险的工具将成为他们的选择。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加快,老年人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险需求加大,将极大的促进保险机构的发展。

(三)促进银行的发展

银行作为短期融资的主要提供者,人口老龄化将对银行产生正面的影响。老年人相对来说,更加信服银行的安全性,虽然银行的存款利率相对较低,但是他们更加愿意将存款放入银行中,而且银行完善的网点机构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更加地便捷,人口的老龄化将极大促进银行的发展。

三、人口老龄化推动金融产品的创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诸多风险也随即产生。包括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健康风险、长寿风险等。面对这些风险,老年人群必须寻求保障,这增加了年金产品、保险和反向年金抵押等产品的需求。

应对长寿风险的金融产品创新,为了规避长寿风险,老年人一般采取购买年金产品。年金产品一方面为老年人规避掉了金融风险并且提供了收入现金流,另一方面又为保险人规避长寿风险。现在,已经创新的年金产品主要年金基金池子、阶段撤回计划、阶段撤回和递延年金相结合的金融产品。由于某些原因,这些产品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未真正的推向市场。

应对健康风险的金融创新,在像美国的发达国家,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已经开始慢慢发展起来,虽然发展缓慢,但是这种金融创新产品对管理生命晚期的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老年人对这种产品的需求还是不够强烈,因为老年人群接受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意愿不是很高。但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对这种福利导向的长期护理保险可能更加愿意接受这种服务。

四、养老体系改革推动金融发展

人口老龄化推动了养老体系的改革,资本市场的发展,养老体系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养老金体系改革将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并且降低资本成本。对股市的价格波动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老龄化如欧洲,养老体系的改革使得金融体系发生转变,推动金融发展。

(一)养老体系有利于降低资本成本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政府必将实施养老金改革,这将使得家庭储蓄产生积极作用,降低了公司的资金成本。红利利益降低得益于养老金的发展,并且降低资金成本。一方面,养老金的预期投资时间相对公司和个人来说较长,这使得期限溢价降低;另一方面,养老金资产池的建立和专业化的管理使得风险溢价降低。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资本平均成本降低。另外,资本市场在养老金改革的推动下变得更加发达,证券的发行成本降低。

(二)养老体系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

养老金在进行改革之后,金融市场中养老金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养老金资产为代表的契约储蓄资产和债券市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养老资产为代表的契约储蓄资产上升将带动债券市场上升。私人债券市场和公共债券市场共同组成了总体债券市场。由于私人债券的发行是依靠于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到期时间,而公共债券的发行则大部分依赖于政府的意愿及其财政状况,契约储蓄与私人债券市场的发展更为相关。

五、养老体系影响股市的发展

目前养老体系对股市价格的影响结论并不一致,有的结论认为养老金缓和了股市的波动,还有的研究认为养老金加剧了股市价格的波动,例如Catalan et al认为养老金在推动股票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股市价格的波动。

从根本上来说,金融体系结构和羊群效应是使得养老金对股市价格产生影响的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结构与养老金对股市价格影响是有关系的,例如在日本,其金融体系结构使得股民持有更多的养老金级寿险的股票数量将导致股票的波动更加激烈。第二,羊群效应也和养老金对股市价格影响有关的。羊群效应是指人们一起购买和出售某一资产的现象。研究表明,机构相对于个人来说,他们更加倾向于一起购买和出售某一资产。机构投资者的增加,将会给股市带来巨大的动荡。羊群效应使得股市价格高于或者低于其基本价值,也有可能使得股票市场长期波动。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养老金管理者具有理性思维,不会产生羊群效应,并且他们的行为会使得股票市场价格趋于均衡价格,不会导致股市的波动。

六、养老金增长促进金融发展

养老金的增长将促进金融的发展。养老金改革有利于改善金融市场功能,另外,作为专业人士的养老金管理者,有着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能够更好地管理金融体系和规避风险。

首先,作为养老金管理者将选择金融衍生品来规避风险,降低支付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以及资金转移风险,有助于发挥支付体系清算支付功能的发挥。其次,养老基金使得资本得到积累并且使得消费变得平滑,降低了国际投资过程中的货币风险。最后,养老金体系使得养老机构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得更多的信息,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市场价格的波动。

七、结语

我国目前已经处在了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人口老龄化极大地影响了金融的发展。金融业应该积极利用现有资源,针对现如今的人口老龄化现状,设计出符合老年人消费习惯与需求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随着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也将发生转变,在此同时,应该及时调整业务流程,整合资源,推动金融发展。

参考文献:

[1]骆立云.人口老龄化下的德国金融体系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06).

[2]徐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商业银行老年金融服务的需求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05).

老龄化发展范文9

将“健康老龄化”纳入发展规划

就个体而言,健康老龄化是指人进入老年之后在身体、心理、智力、社会和生活五种功能方面能保持应具备的正常状态,使老年人能较长时期参与有价值的社会活动。在企业当中,老龄员工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公司必须寻找新的途径来鼓励年老的员工,确保他们能够传递知识,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继续工作,钟情于热爱的工作岗位。企业在老龄员工健康管理上面应当提前预防,多为他们的身体状况考虑。据任仕达中国人力资源外包事业部总监侯睿丰先生介绍,就目前企业来说,老龄员工在工作岗位分配上面呈现两种类型,两极分化较多,比如从事辅职位,如小区物业安保人员,这类职位工作简单、待遇不是很高,但不用从事过多的脑力和体力工作;另外一种就是高端老龄员工,在管理和技术层面的较多,例如管理层里面的老龄员工的前瞻性和决策性更为突出,在生产企业里面的高级工程师的技术更为过硬,等等。不管是哪一种类型,他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经验丰富、办事稳妥,长时间工作养成了一定的良好工作习惯,这些对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侯睿丰称,不管是退休员工还是非退休员工,对于企业来说,都需要一视同仁的对待,如果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以为员工多买一份商业保险,为员工提供意外风险的保障。在老龄员工健康管理上面,企业应该做到提前预防,把各种疾病放到预防的基础上进行防止。那么企业如何做到“健康老龄化”,切实保障老龄员工的健康呢,侯睿丰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衰老规律不能改变,但是可以延缓,老年人的心态最为重要,企业应该多为老龄员工进行必要的补充“能量”,多让他们参加公司活动和运动,让他们感觉和年轻人的距离差别不大;

第二,建立企业员工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依托健康体检建立企业员工个人健康档案,员工不可能不生病,更何况是老龄员工,各种疾病的发生都是有一定原因与规律的,其中有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也有后天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影响,在他们未生病之前,要把疾病放在预防的基础上,未病防病,有病早治,这样员工能够更加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健康计划,企业则可以根据员工健康预估做出合理的工作计划和调整;

第三,为老龄员工制定个人健康计划,通过个人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及指南对不同危险因素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指导,使每个人都能更有效地针对自己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个人改善其不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其危险因素,从而有效地控制疾病并改善自己的健康。这些不一定专门针对老龄员工,在企业所有员工里面都应该做到良好的健康管理,这样更能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怀,让他们更富有归属感和工作热情,这样自然就会为企业注入更多的创新思路。

企业除了在患病风险上面做到万无一失外,在工伤意外等情况上面也要做到高度警惕,老龄员工由于年龄的关系,体力和身体节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在工作岗位的设定安排上面,应该避免他们进行户外工作等一些具有一定风险的职位,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工伤意外的发生。为了让老龄员工在企业中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企业可以为其提供足够的保险保障,由于一些退休再上岗的老龄员工,必须有一份保障才能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能够赋予老龄员工一种归属感。

企业与老龄员工和谐相处之道

从HR的角度来讲,管理趋于老龄化的员工是一个难题,一些老龄员工面临着退休的问题,但返聘回来工作也时常发生,与中青年员工不同,这部分人经验丰富、资质老道,在企业当中的作用十分明显,那么,怎样才能管理好这部分员工,让其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能效?

据侯睿丰表示,在一个企业中,不要去分这个员工是否退休,退休是老龄员工年龄的一个界定,与工作能力无关,既然他们能留在企业,就说明他们在某些方面是有贡献的,对未来的发展一定有所帮助。例如在任仕达也有这样的老龄员工,但是公司里面没有人会说是因为他们是退休员工而有不一样的看待方式,这些人还是在他应该待的岗位继续工作,在他们办理退休手续后,岗位、薪资待遇不发生任何变化,完全按照原来的流程进行,公司不想给员工一个概念,说他是退休员工,这样对于他们来说,工作态度和节奏会发生变化;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目的都是使员工在企业工作和生活得更开心,为企业创造利润,这种企业文化影响着每位员工,不管退休与否,每位员工要推崇这种企业文化的话也不会出现很大的矛盾;

工作流程非人为因素较多,制度化的因素会大于人为因素,企业当中要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工作流程,所有的员工,包括老龄员工,他们也会自觉地遵守这些流程;这样的话问题解决起来会方便很多;

企业的培训对于员工的作用意义重大,老龄员工也是培训的重要一环,企业也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培训,让他们在心态上面保持对工作的积极性,在一些技术和知识上充满渴望,在新鲜事物上面有创造性,并不是让他们理解为退休了就在这里混混日子,自己没用武之地了。

目前在中国企业,企业除了一定医疗保险外,还在员工福利上面为老龄员工提供足够的保障,很多老龄化较为突出的行业都在进行弹性工作制,在较为多的休息时间和陪伴家人的时间之余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工作,工作时间和地点可合理安排,假期也更长了。在国外,一些公司,特别是像咨询和能源这样的公司,已经制定了雇用退休和半退休工人的计划。退休和半退休工人可以给某个单独项目工作。例如阿斯达斯允许员工只在繁忙的时候来工作,或者让员工在冬天的时候离开几个月(称为“去贝尼多姆”的疗养)。美国雅培大型医疗保健公司允许老员工一周只工作4天,或者一年多给25天假。

关于老龄化社会的临近,还有这样一组数字可为佐证: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每100个人中就有14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国老龄化人口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的总和。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接近1.3亿,而到了205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3.32亿,超过总人口的23%。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老龄员工的管理势在必行,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能直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老龄化发展范文10

一辆汽车,开的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再好的汽车,年限一到,最终也会损坏或者是被淘汰掉。所以,宠物其实就像汽车一样,当它们进入老龄化以后,身体上的一些器官也开始逐渐的损坏、退化,而导致出现各种疾病,如:肥满、肾脏病、糖尿病、心脏病等。在这种情况下,就很有必要给它进行饮食控制了。首行,应控制饮食质量,还有盐分的摄取要减少。尤其是针对于运动量下降,也没有什么明显疾病的老狗。其次,要稍稍控制卡路里,少量的矿物质、蛋白质、脂肪和盐分的摄入,才有利于健康。

老龄化宠物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就是肾衰竭的毛病,这种病几乎所有老龄化猫咪都会患上,根本没有性别或者是种类的区分。从宠物患上肾衰竭开始,它会逐渐的减少食用粮的数量,从刚开始的多饮水少吃粮、慢慢的会出现易疲劳、不吃东西、呕吐、最终死亡。想要尽量避免宠物肾衰竭疾病的发生几率,那么给老龄化宠物使用专业的食物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因为年纪大的宠物狗牙齿不好,所以要注意给它的食物不能太硬,如果太硬的话,也可以在喂给它之前先用热水蒸一下,也可是半熟的?这些都能够纳入考虑范围内。一天的喂食次数可以分为三次或四次,这样喂食比较好。如果一次就喂给很多食物的话,也许会有困难。

宠物老龄化以后,牙结石以及牙龈炎也是困扰它的一个常见疾病,饮食习惯已经相对固定,当宠物在出现牙齿疾病的时候进食,会导致它胃口不佳,长期下来就会消瘦、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这种疾病解决的方法是要多给它吃一些高营养的食物来弥补食用数量上的不足。

猫咪年纪大以后出现肥胖是很普遍的,这也是猫咪老龄化后一种常见的疾病,因为随着年纪增大,活动量减少,食量却不减少,过多的脂肪没有办法消耗,最终淤积在身体里面,体型就会越来越肥胖。而随着身体变胖,一些肥胖引起的疾病也会随之而来。所以为了猫咪的健康,一定要让他多运动、控制饮食,不要让它过度的肥胖。

日前国外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他国,不仅人口正在老龄化,连猫狗等宠物也正在老龄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兽医医学的发展以及大多数人越来越关爱自己的宠物。

根据国外宠物食品生产商协会的调查显示,约一半的宠物狗都已经年过7岁(相当于人类的50岁)。该协会执行官望月胜尾说:“营养更为均衡的食物、更细致的卫生保健服务以及宠物主人对自己宠物的全面关爱,使得宠物越来越长寿。许多人把自己的宠物当作自己的家人……”

目前,80%以上的狗和约90%的猫都住在屋里,使得发生在猫狗身上的交通事故大幅度减少了,同时可保护它们远离细菌,更不易得病。

狗狗老了以后,内脏和牙齿就会衰弱。所以应给狗狗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对上述问题的考量,应该很好的利用那些专门为老狗而设计的狗饲料。

老龄化发展范文11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产业;实践路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072

“2016健康中国养老产业高峰论坛”上正式,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人,占到总人口的161%,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已经接近1亿人,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急需社会社会养老功能补缺。养老问题不仅是个人家庭问题而且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养老产业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还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1养老产业内涵与外延

11B老产业界定

全国第一届老龄产业座谈会正式界定老龄产业是指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产品、设施和服务,包括老年人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以及精神文化层面需求的具有相同性质的行业、企业的经济活动。王章华[1]等认为养老产业包括老年人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的经济活动与设施。麻凤利[2]从宏观上认为养老产业是涉及多种学科、多种经济门类的综合性产业。全球养老产业研究中心提出:养老产业是针对不同个体提供的生命保障产业,与个体所处的国家、地域、社会环境、年龄、亲情习惯及经济条件等有关。借鉴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养老产业是由老年人市场需求增长,主要为老年人提供、满足衣食住行及精神文化层面等各方面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的经济活动和设施的一种新兴的产业。

12养老产业与养老事业的区分

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在浙江调研时说:“养老服务业既是产业又是事业”,目前有人认为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都是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但实际上两者是有区别的,[3]从属性上看,养老产业属于营利性,而养老事业属于非营利性。[2]有学者[4]认为,要促进养老产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既要强调其福利性,又要注重其微利性。

13养老产业的分类

养老产业包含三大核心组成部分:养老服务、养老产品和养老产业链。[5]其中养老服务是核心,是保障老年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一种生活服务;养老产品是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而设计的产品的总称,涉及衣食住行、休闲、保健、养生、医疗及文化等多个行业;养老产业链是养老产业发展和繁荣的延伸产物,是养老服务和养老产品有机链接,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的特点,对上下游行业具有明显的经济驱动效应。

2比较国内外养老产业

日本的养老产业经历了初创期、扩充期和转换期三个不同时期,逐步形成了运行机制多元化、法制化、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养老模式。任建通等[6]从政府职能、行业指导、产业规划、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比较中、日两国养老产业,认为中国相对滞后于发达国家。从政府职能比较,日本政府出台了相应的养老产业扶持政策,我国政府虽然提出了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但养老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如融资政策、政府角色定位等;从行业指导比较,日本成立了专门的养老产业行业发展协会指导和培训养老从业人员,并出台养老行业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养老从业人员必须获得从业资格才能上岗,而中国没有专门的养老产业行业指导委员会、也没有出台养老法,养老产品市场也很不规范,养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数量也不足;从产业规划比较,日本有相应政策对养老产业行业进行统一的远景规划,而中国对养老产业缺乏统一的规划,完全由市场调控;从社会保障制度上比较,日本成立了世界上第5个护理社会保险制度,颁布了《生活保护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年金法》《老年人福利法》《老年人保健法》《护理保险法》等六项法律和法规保障养老产业良性发展,而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老年人消费观念较为保守。韩国是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推动、社会支持”的养老产业模式。[7]借鉴发达国家养老产业经验,杨宏等认为,我国应尽快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和发展社区养老。

3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实践路径

31转变养老观念,加强养老工作宣传

养老是关系到一个家庭和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发展养老产业可拉动内需,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的繁荣,缓解就业压力等,政府应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阵地多途径向社会宣传多种养老模式,改变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引导老年人和老年人家庭养老消费观,指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模式,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

32政府明确定位,加大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政府开展广泛调研,收集老年群体家庭经济状态、养老消费观及养老需求等信息,制订养老产业发展规划;二是设立公益养老基金组织,吸纳社会、民间公益资金;三是建立健全养老相关制度,制定养老产业的准入制度、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第三方评价制度、养老从业人员的资格、晋升晋级制度等;四是建立区域和城乡一体的养老产业政策体系;五是探索和完善养老产业多元化投资与管理;六是建立和完善养老产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33探索“互联网+”养老模式

互联网养老项目已涵盖紧急救助、康复医疗、健康管理、远程医疗、家政服务、主动关爱等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政府牵头,联动科研部门、养老部门、医疗保健部门、金融部门等建立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信息养老服务体系,建立老年人信息档案(姓名、年龄、性别基本资料、疾病状态、生活自理情况、养老需求等)、开发养老新产品(GPS定位和活动记录器的穿戴养老产品、疾病监测仪等)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职能服务部门的有机衔接,为各类养老模式提供科学、方便、快捷、高效的互联网服务。

34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以培养、选拔、评价、聘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养老工作者相关制度;二是需要有相关资质的学校根据区域发展,调整专业结构,新增老年护理专业,培养具备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医疗护理等复合养老护理人才;三是免费岗前培训下岗职工、低保户,达到照料老年人生活起居工作要求。

35规范养老产业基地,打造系统化的养老服务产业链

当地政府部门科学规划养老产业基地,在政策扶持、税收优惠、土地开发、人才引进等方面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打造一个集养老社区、养老产业、休闲度假、高档公寓、商业商务、健身保健、康复锻炼、医养结合、老年保险、理财等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服务产业链,为老年个人、家庭量身订制集生活照料、健康养生、文化娱乐、居家养老等于一体的健康养老套餐。

参考文献:

[1]王章华我国老龄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3(1):37-39

[2]麻凤利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3]陈叔红养老服务与产业发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4]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研究”项目课题组.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研究[C].2004:154

[5]刘昌平,殷宝明发展养老产业助推老龄经济[J].学习与实践,2011(5):25-30

[6]任建通,赵晓明,冯景国内外养老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35):44-45

[7]田香兰日韩两国发展老龄产业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开日本研究,2013(2):339-352

老龄化发展范文12

关键词:重庆;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对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定义为:六十岁以上的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百分之十,或者六十五岁的老年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七以上,则说明该国家或地区属于人口老龄化。重庆作为我国的直辖市之一,经济发展比较稳定,主要源于比较稳定的消费基础;重庆市的基础投资建设广,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有出口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使得重庆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口老龄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老龄化也是一大资源群体,如何将老龄化资源合理运用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重庆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征

(一)重庆市人口老龄化比重比较大

根据重庆市的人口发展变化情况分析,重庆市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时间比较早,发展速度也比较快。从一九九四年年底以后,重庆市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每年的增长幅度都比较大,也超出了其他省、直辖市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二零一零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根据普查的数据显示,重庆市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市人口数的百分之十一点五六,位居全国第一。因此,老龄化问题也是重庆市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需要重庆市相关政府机构将老龄化资源进行转型,并让其得到合理的利用。

(二)重庆市老年人依然存在人口红利期

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占据较大,无论幼儿还是老年人的抚养率占比重小,人口结构呈现橄榄球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和地区的社会负担比较轻,最终也能保证国家经济储蓄与投资的经济现象,就是“人口红利”。根据2010年到2012年的劳动力的普查结果显示,重庆市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在百分之七十之间波动,并且人口的抚养低于百分之五十。根据相关的结果显示,重庆市的人口红利期可以延长至2028年,由于重庆市人口结构正处于人口红利期,因而也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与人口结构有很大的关系[1]。

二、重庆老龄化的原因分析

人口老龄化现象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公共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也越来越完善,疾病的治愈率不断的提升,进而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报告显示,在二零一一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年龄达到七十六岁,比同等水平国家的人口平均寿命长。

除了国家经济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之外,还源于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如今,人们的经济收入越碓娇碓#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人们从吃饱转变为吃的健康、营养,同时,人们还会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为精神享受、健康投资。再加上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疾病死亡率,延长了人们的寿命。根据2010年调查发现,重庆市人口的平均寿命在七十六岁,2013年调查结果显示,该市人口平均年龄达七十七岁[2]。

三、重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加重了养老保险的负担

养老问题是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重庆市自零九年起就开始对城乡居民实施了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在一一年就在重庆市大面积的实施,重庆市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针对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既可以直接领取国家规定的基础性的养老金,还可以选择一次性缴费,当然要在老年人自愿的前提下才能实施,缴费后一部分可以额外发到老年人个人的账户中。在该制度推行后,参保的人数剧增,而且人数增长也比较稳定。在养老问题全民展开后,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使得公共医疗卫生的消费支出压力也不断增大。

(二)导致社会服务质量急剧下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而传统的养老方式以家庭为主,但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老龄化的需求。目前,也实施了集中养老,对养老机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重庆市的养老机构有一千多所,有将近十三万床位,但根据计算结果,平均一千个老人只有二十二张床位,因此,养老的服务机构严重短缺,与养老相关的服务也严重短缺。随着老龄化的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将老龄化资源转化为有利资源,进而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

(三)社会老龄化将导致适龄劳动力人口数量大量缩减

在最近几年,重庆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也比较稳健,对于重庆市经济结构的发展情况而言,主要源于其人口结构,重庆市良好的人口结构使得人口红利期比较长,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比较快。但同时,由于重庆市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而出生率越来越低,最终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社会劳动力人数下降,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将进一步遏制重庆市经济的发展。

目前,重庆市的少儿增长率逐年下降,并且少儿增长的速度远远小于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而且适龄劳动力的人口增长比重自2000年以来持续下降,随着重庆市人口结构的变化,出现“中前段小,末段大”的人口结构,将不利于其经济的发展,因此,在适龄劳动力不断减少的情况下,需要重庆市的相关政府部门就这种情况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让人口老龄化问题得以良好的解决。

四、结束语

人口老龄化现象已成为普遍现象,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需要人们正确看待人口老龄化问题。政府的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人口结构变化的特点进行及时调整政策,根据经济的发展趋势调整产业结构,并合理利用人口老龄化资源,延长人口红利时间。使得人口老龄化现象与经济的发展能够有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丰,张海彦,徐冬.重庆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S1:426-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