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在线补习教育

在线补习教育

时间:2024-02-06 14:46:01

在线补习教育

第1篇

关键词:“线上、线下,互助、互补”;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特别是2013年以来,微课概念和实践迅速升温,被广大一线教师接受和认可。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途径。就学校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我校始建于1946年,已有70年的悠久办学历史,是玉门教育的发祥地,曾是玉门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但是在经历了2004年高中部搬迁、2010年三中建校分流这两大事件之后,师生数减少了三分之二,并且因为地处老城区,所以生源质量也急剧下降。因此,如何提高成绩、如何办出学校特色、如何以质量立校,成为全校教职工面临的重大考验。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我校数学组率先大胆实验,在2015年4月申报省级课题《初中数学微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并获立项。该课题研究为我校改革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做出了积极的探索。经过两年的研究、探索,初步形成了符合当我校校情的“线上、线下,互助、互补”的教学模式,并初见成效。在2017年中考中,课题组李冬老师所带的初三(4)班数学平均分达到94分(满分130分),课题组组长张云飞老师所教的初三(2)班数学平均分达100分(满分130分),名列全市第一。

二、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也并不是本课题组独创的,它是现在比较成熟和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起源应该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目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但经过1~2年的实践,发现翻转课堂存在许多的不足:

1.在用翻转课堂时,需要人手一个手持设备,如平板、智能手机等,而且还要有较好的网络环境。就算这些都能解决,但学生人手一部手机,上课看视频学习,下课发微信聊天,高兴了学生,也愁坏了老师和家长。

2.有些学校在用翻转课堂时,教师在课堂上授课,学生在低头盯着屏幕,老师面对的不再是一群鲜活的小生命,而是一部部机器。因为没有了“面对面”、“眼对眼”、“心与心”的交流,这样的课堂师生的情感交流大大减少,老师很容易丧失激情,这样的课堂真的变成了“纯粹的知识的殿堂”,教学目标中的三维目标无从谈起。

3.严格的翻转课堂,是要做到“先学后教”的,就是要求学生课前看视频,课上做练习、质疑、讨论。可是课前具体是什么时间呢?显然最好是在前一天晚上。那么谁能保证学生前一天晚上能认真看视频,而且一遍一遍看,直到学会为止呢?谁能保证学生前一天晚上学会了,第二天课堂上就能会做老师出的各层次练习呢?这样长期以往,学生的学习会不会出现许多夹生饭呢?

4.翻转课堂并不是真的“先学后教”,其实仍是“先教后学”,只是由传统的面对面教,变成了在网络上用视频教。并且老师为了赶时间,在10分钟的微课中是能多讲就多讲,一切结论与答案都是出自师口,成了典型的“一言堂”和“填鸭式”,这样怎能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在发现到了这么许多的问题之后,人们在翻转课堂的基础上又变化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就比翻转课堂显得更加灵活、易于变通和转换,被老师们广泛接受。而我们则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总结出了“线上、线下,互助、互补”的教学方法。

三、什么是“线上、线下,互助、互补”的教学方法?它的基本内容与流程是什么?

本课题在课题研究期间依托“能力天空”创建了“玉门二中云飞工作室”(网址:http://)做为课题研究平台和载体。该网络工作室按北师大版七―九年级数学教材设置章节目录树,课题组成员所搜集、制作的微视频均上传到平台。该平台向学生公开网址,免费开放,注册帐户之后可在电脑或手持设备上观学习,从而实现“线上学习”。但是该工作室平台功能只限于给学生布置视频作业,并不能给学生布置练习作业,于是课题组又与“北大未名课堂”(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北大未名集团,网址:http://)签定协议,为本课题组开通了“实证云课堂”网络试用平台(http:///index.php?r=login),课题组成员可以在通过“实证云课堂”在自己班内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在“实证云课堂”平台上,有大量的微课视频和练习题,老师自己的微课视频可顺利上传,形成“我的资源库”。老师可将微课和习题布置成课前预习作业,也可以布置成家庭复习作业,并设定完成时间。从而形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模式。但是运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线上”作业的完成率并不高,经过调查,发现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学生其他各科面作业较多,甚至数学当天既有书面作业,又有“线上”作业,学生在往往是完成书面作业后就没有时间了;二是很多孩子家里没有电脑、没有网络;三是有一总分家长电脑安全防护做的不好,老是有弹窗,对学生干扰严重,甚至有不良影响,因此禁止学生用电脑上网;四是有的孩子一旦上网之后自觉性就变得很差,难以自控,严重影响各科作业的完成。为破解难题,我们经过研究调查,采取了两个做法,首先对书面作业和“线上作业”做统筹安排,以减轻学生作业量;其次是将学生按家庭区域结成两人以上的互助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人,并于家长做好沟通,这个小组内的成员晚饭后集中到组长家里一同完成一份“线上作业”即可。我们把它总结为“线上、线下,互助、互补”的教学方法或学习方式:

1.线上:是指学生借助于互联网和电脑及手持设备,在家里或在学校进和网上在线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2.线下:是指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集中在教室里,教师按班级授课方式跟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或直接交流,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

3.互助:是指学生以家庭区域结成互助组,互助组成员需集中在组长家里一起观看视频完成“线上作业”,学生可以相互帮助、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互补: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硬件条件上的互惠互补,也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优势互补,以弥补学生学习上的缺漏。

四、“线上、线下,互助、互补”教学方法的优势

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量删减了数学配套练习册及其他数学书面作业,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感觉到:自从有了“线上作业”后书面作业就没有或很少了,整体做作业的时间缩短了,从而消除了学生的抵触情绪;

2.破解了部分孩子家里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难题,满足了学生“线上”学习的需求,与体现了一定的公平;

3.老师给同学们传授几招对付广告弹窗、游戏弹窗的办法,几个孩子共同完成“线上作业”可以形成一种监督氛围,遇到广告、游戏等弹窗会快速关闭或修改防护等级,从而尽量避免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解除了家长对电脑安全防护上的担心。

4.在这种小组学习的监督氛围下,不仅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利用网络学习的自觉性、自制力,几个孩子在一块也形成了一种合作学习的的氛围,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五、成效与反思

第2篇

学科知识内容的衔接,是学生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为做到延期开学期间的学习和正常开学后的教学有效衔接,确保课程教学质量,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小学特制定以下教学衔接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帮助学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后教育教学衔接,保障春季学期教学时间,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

二、工作任务

1.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自觉、主动地从疫情防控的角度看待和进行教学衔接,尊重学生认知水平,低起点、缓坡度,实现平稳过渡。

2.学习比较中学课程标准,对照教材,梳理归纳教学中缺漏或薄弱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找出内容的衔接点,形成衔接过渡并实施教学。

3.教师研究探讨各科教学中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行为特点和心理状态,寻找最佳的结合点,制定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让学生尽快适应正常的学校生活,消除心理障碍和畏

惧情绪,平稳顺利渡过衔接期,学习不掉队,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而努力奋斗。

三、工作内容

1.做好开学准备。提前告知家长开学时间,家长和同学们要调整家庭生活节奏,向学校生活节奏靠拢。为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家长们可以在开学前一周参照学校作息时间和课程表,模拟学校生活场景,安排孩子起床、运动、学习、就餐、休闲和睡眠的时间,营造收心环境。

2.摸清底细。教师要提前梳理线上学习期间每节课的学习笔记,找出教师线上讲课疏漏的地方,了解每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否掌握,查查学生是否有缺课情况。理科类课程可以组织一次综合性摸底检测,文科类课程可以通过现场抽查,通过听、说、读、写等分组互动办法,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

3.找出问题。摸清了底细后,要对全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化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复习、检测等手段,找出个人线上学习的失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中小学疫情后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2020

一、寒假延期网课已经取得的成果:

1、完成了部分教学内容:

寒假中已经安排学生复习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在已经过去的5周的寒假延期网课的时间内,学生已经一共上了25节网课,每天一节课的时间学习新课或者上复习课,已经完成了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六章《实数》,本周正在进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章节测试、第六章《实数》的章节测试和第五章第六章的综合测试。

2、形成了每天的线上教学的总体思路:

(1)上课前5分钟预习当天学习的内容

(2)观看学习视频、做笔记

(3)背诵课程中涉及的概念

(4)整理自己的听课笔记,教师解惑答疑,学生完成基础训练作业

(5)根据作业批改情况,对于练习题中出错较多的或者较为重要的教师进行讲解,学生或者家长对改作业。

3.学生所获

学生根据网上学习形成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间观念更强烈,也更加自律,同时也学习了一些信息技术。

二、开学后将要采取的教学措施和方法:

1、返校后先进行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的掌握情况

如果开学再次重新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会造成已经掌握会的同学感觉是“吃剩饭”——没有学习兴趣,造成了他们学习时间浪费,从而可能出现两极同学的严重分化。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回到学校的第一步,先组织同学们进行测试,针对线上授课内容的测试,以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的掌握情况。测试内容分为两大板块:章节测试和综合测试,这样既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也可以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

2、查漏补缺,因材施教

老师会针对摸底测试情况,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决定接下来的教学进度。也会对掌握不熟练的同学进行课后查漏补缺,以便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我们会将开学前学习的知识点进行串讲,网课习题不再重复处理,学习内容不像正常上课时重新上,否则既浪费时间,又是对已经掌握的同学的不尊重,因此不会一刀切。根据作业批改情况来看,部分学生通过网课和自学已经学会,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家学习偷懒耍滑,知识点掌握的迷迷糊糊,所以开学复习期间会根据开学测试分层布置作业,保证没学会的的学生有再学的机会,也给学会的学生提供进步的空间。

中小学疫情后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2020

为了做好开学后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衔接,进一步巩固线上教学成果,确保实现本学期课程教学目标,制定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如下:

一、教研层面

1.通过课堂检测、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及时了解本校教师线上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线上教学进度,指导本学科教师做好线下线上教学的衔接工作,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衔接等。

2.整合线上学习资源,并对其进行精选(主要为省平台上的资源),提供给本学科教师使用,以便学生结合实际选择性回看,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温故知新。

二、学校管理层面

1.对本校的线上教学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以准确把握线上教学的目标达成情况,及时了解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师生解决问题,巩固和提升线上教学效果。

2.结合各学科线上教学的进度和各单元的教学效果,调整线下教学计划,做好线下教学计划与线上教学计划的有效衔接,线下教学内容、方法与线上教学的衔接。

3.做好九年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消除对中考复习的焦虑。加强对九年级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不过度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提升教学效果。

4.针对学情做好集体补学和个体补学计划。准确了解未参与线上学习的学生情况,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补学方案。准确了解线上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情况,采取适当的补助措施。

5.指导各学科教研组开展线下线上教学衔接研讨活动,总结线上教研的经验并将其融入线下教研活动,建构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学科教研活动。

三、教师教学层面

1.对本学科线上教学情况进行悉心小结,对线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要及时完善,为不适应线上学习的学生设计针对性的补助措施。

2.结合学情和时间分配,调整好线下教学计划,线下计划与线上计划进行有效对接的同时,要确保线下计划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九年级的教师,更要结合线上教学实际和中考实际,精心设计好复习计划。

3.在线下教学的起始几周,适当放缓教学进度,并抽出时间对线上学xxx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4.关注本学科线上学习情况异常的学生,关注学习异常学生的心理状况,并能及时对其开展心理疏导,使其尽快适应线下学习。

5.做好各类资源的有效统整,使之成为资源库,并将其提供给班级学生,助力学生的线下学习。

四、家长层面

1.引导孩子合理调整作息时间,让孩子的作息时间尽快与线下学习对接。

2.引导孩子减少对电脑、手机以及电视等电子产品的依赖。

3.在线下学习的起始几周,要充分关注孩子在校的学习与交往情况,充分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充分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做好与老师的沟通,以便各类问题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2019-2020年春季第二学期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落实学校确定的2017年德育工作目标,树立“育人为首,德育先行”的育人理念,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及“书香校园”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坚持整体优化班风、校风、教风、学风思想建设,强化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构建平安、和谐、文明校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工作目标:

一、更新一个理念:用魏书生的新理念管理班级,探索并改进班级管理。

二、树立两个意识:

1、牢固树立“生本意识”,形成德育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2、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深入开展校园综治安全工作和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师生健康与安全。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三、优化三个建设。

1、优化班级管理及德育管理科学化建设。

2、优化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走廊文化建设。

3、优化校园环保建设。

四、开展四个活动:

1、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及“书香校园”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2、开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3、开展春季体育运动会暨“第七届体育节活动”活动开展庆“三八妇女节”,庆“五一”,庆“六一”等其他活动。

五、实现五个提高。

1、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特别是学习行为习惯有较大的提高。

2、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有较大的提高。

3、活动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有较大的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良好风气有有较大的提高。

4、班级的科学化管理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工作要点:

(一)实施一个发展。落实一个基地。发挥德育处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各项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意识,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教育水平。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发展。

*、少先队大队部在继续开展少先队常规活动的同时,要组织好各中队落实一个活动基地,每月一次主题会等少先队活动。

(二)搞好两个工作。安全卫生工作牢固树立“安全至上、健康第一”的意识,深入开展以学生“做操、升旗、就餐、放学、课间”为主阵地、以“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楼道安全、消防安全、汛期安全、活动安全”为重点的安全教育与演练活动。加强学生在校时间的安全管理,特别是午休或午餐、放学期间的安全管理,营造“德育处精心组织、全体教师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三)落实三个学习、开展三个建设、实施三个节约。

1、落实三个学习。全面学习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和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4、全面系统地学习魏书生班级管理思想,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和德育管理水平。

(3)精心组织教师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教师政治素质。

2、开展三个建设。

(1)尽快落实走廊文化建设。

(2)对班级文化和办公室文化及校园橱窗进行不断更新和建设。

(3)鼓励创办班级博客并鼓励学生参与班级博客人文交流,对办起了班级博客和积极开展班级博客交流活动的班级将给与奖励加分。

3、实施三个节约。加强学生勤俭节约品德教育,教育学生爱护校园,爱护公物,爱护花草,从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和节约一粒粮食做起,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水关,不泼洒和倒掉一粒粮食。上午730(夏)或上午8:00(冬)钟前、做课间操及其他班外活动时,教室里不开灯(特殊天气除外)。对班级浪费水电、不节约粮食行为及无故损坏公务现象将在全校通报,并纳入班级量化考核管理。

(四)开展四项活动。

(1)开展“两操”活动。开展学生体育卫生活动和健康教育,加强“两操”活动的督查。

(2)开展“四节”活动。开展“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师生“阳光体育运动”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参加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艺术节。继续开展“文明礼仪、书香童年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氛围,打造“书香校园”。

(3)开展“十星学生”评价激励活动。

(4)开展四个纪念庆祝活动。开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及庆“三八妇女节”,庆“五一”,庆“六一”等庆祝活动。

(五)组织五项值日。

(1)精心组织学生“五值日”巡查教室楼道值日、校园清洁区域值日、小卖部值日、校门口值日、食堂值日;

(2)精心组织教师“五值日”楼道值日、行政值日、行政值周巡查、食堂值日、午餐送学生;加强门卫工作,努力做好校园封闭管理;成立学校护校队,确保师生校内安全;严格实行学生放学路队站队、护送制度,确保学生出校安全;加强中午离校学生的管理,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关注食堂、餐厅、超市的保洁工作,做好厕所的除臭工作;加强安全健康教育,搞好“四个第一”(上好一堂课、写好一封信、办好一期专刊、开好一次家长会)的活动。

活动安排:

2月开展“我安全、我健康”主题月活动

1、组织开学工作,上好安全第一课主题班会。举行第一次以安全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2、下发致家长一封信,签订中午离校学生家长协议书和教师安全工作责任状。

3、举办开学典礼

4、拟写、检查班主任、辅导员计划

3月开展“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月活动

1、召开中午离校学生家长会,再次签订中午离校学生家长协议书

2、开展庆“三·八”活动,召开“忠、孝、雅、诚”主题教育主题班会及主题教育活动。

3、继续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

4月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月活动

1、开展“第七届体育节活动”

2、开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爱国主义主题班会及主题读书教育活动

5月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教育月活动

1、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班会及主题训练活动。

2、庆“五·一”

3、筹备“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暨艺术展演活动

4、召开六年级毕业班家长会

5、评比十星学生

6月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展演月活动

1、庆“六·一”暨艺术展演活动

2、组织期末复习

3、组织小学毕业年级水平检测

7月

第3篇

为配合国家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政策执行,科学有序安排教育教学活动衔接,保障学生学习效果。我校将按照以下计划认真落实:

(一) 居家网课教学(教学计划、具体安排、实施情况)

一.教学形式。线上教学采取本校任课教师开展网上直播互动的教学方式,并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多媒体视频互补实施教学。课后做好线上答疑、作业布置批改和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等工作。

二.教学时间安排。严格控制线上教学时间,每次连续学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

三.作业安排。各年级根据线上学习实际,科学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布置弹性作业和分层作业。要统筹学生作业量,不安排过多、过难和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作业。作业时间每天不超过半小时。

四.重视教学指导。注重线上教学的效果跟进和分类指导,切实提高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实效。各科任课教师要提前将电子教材推送给每一位学生及家长,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线上学习。

五.统筹线上线下。统筹做好线上线下教学管理工作,认真研究和制订疫情解除后返校教育教学工作方案,做好居家线上教学与学校课堂教学有效衔接。及时精准分析学情,对学生居家线上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对学习质量进行诊断评估,根据学情调整新学期教育教学计划,及时查缺补漏,

六.特殊及学困生教育指导。对特殊、学习困难以及因故没有参加线上学习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解答疑惑,尽可能排除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保障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返校后实施个别辅导。线上教学以教授课本新知为主,返校开学以复习旧知、个别辅导为主。

第4篇

——关于后疫情时代“课堂回归”的思考

湖北省枣阳市太平镇三中李义唐刘霞

各地学校都在准备复课,如火如荼的线上教学将从云端下线。摆在教师面前的,是疫情后课堂如何回归的问题。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将课堂搬回学校教室,而是关系到教师和学生如何完美“下线”,并重新回归各自角色的问题。那么,教师应如何做好线上线下的教学衔接呢?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返校心理调适。

长期居家在线学习突然回归学校线下学习,学生心理难免有所不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长期居家线上“盯屏幕”,缺乏同学、师生间的交流,学生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对外界的好奇心削弱,养成了“孤僻好静”的习惯,进入正常线下学习后,会因为环境变化而心态不稳。二是返校后突然脱离手机等电子产品,不少学生的“娱乐”机会锐减,课外活动受限,会感到不适。三是自律性差的学生,因居家学习时落下了课程,返校前后会焦虑,影响返校后正常学习。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也许是必然出现的这些心理状况,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心理应对策略来帮其调适。如:正式复学返校之前,网上学科授课内容减量,有预设地在网课上向学生渗透“断奶教育”,暗示和提醒学生尽早做好结束网课、返校复学的思想准备,正视课堂学习及要求,及时转换学习方式,尽快转变各自角色。

用好返校第一周的心理调适时机,帮助学生身心“复位”。在符合安全防疫的条件下,多组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和各类活动;借助抗疫过程中各条战线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引导,促进学生尽快进入正常的校园学习状态。

其次,教师要在返校后做好学情诊断。

学生居家学习环境、习惯和自律性各不一样,线上学习状态千差万别,效果参差不齐。学生居家学习的效果如何,需要有效的评测,这关系到复课后如何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落实教学效果。

学生返校前,梳理居家学习的“难题”或“易错题”并推荐给学习小组,学习小组集中讨论后精选题源推荐给科任教师,科任教师与命题教师根据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从题源中选题,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组卷,适当进行“变式”或“再创作”。整个过程是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去,可以较好地实现“以考促学”和“学业诊断”目的。

学生返校后,全校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情检测,并组织教师以班为单位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总结网课期间的成绩并能认真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补救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补交补学活动,促进线下教学平稳、有序、高效地恢复正常状态。

第三,再次精心订计划、调进度,实施教学。

学生返校复学后,为保障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前后知识的衔接,不至于在学习中“欠下账”、“补不起”、“填不上”,从而影响今后的学习,教师要根据实情,有针对性地再次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以期做到“培优补差、查漏补缺”,确保线上教学平稳“下线”,教学早入正规。

第5篇

本刊讯 (通讯员 张恩卫) 近日,西畴县精准扶贫教育脱贫助学补助资金发放仪式在西畴县第一中学进行,仪式现场向30名西畴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读子女代表发放教育脱贫补助资金6万余元。

为做好全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教育帮扶工作,自去年8月以来,该县由县教育局牵头,按照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中教育扶贫兜底一批的要求,对全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读大学、中学及学前教育子女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统计,力求不漏登记一人,不错帮扶一人,做到有的放矢,帮扶见成效。经反复筛选、汇总、复核,确定了首批符合补助条件的普高、职高受助学生243人、大专以上受助学生56人、学前教育阶段受助学生383人。按照在县内园(班)就读幼儿每人每年补助100元,在县内就读高中或公办、民办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每人每年补助2 000元,在县内就读县一中、二中和职业高级中学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每人每年补助2 000元的补助标准,将向首批精准扶贫户在读子女682人发放补助资金6 363万元。除现场发放外,其余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读子女补助金县,教育局将通过直接发放、打卡到账等方式及时将扶贫资金兑现到贫困学生手中。

元谋县教育局组织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

本刊讯 为进一步增强全县教育系统校长队伍廉洁从教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尊崇、遵守党纪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4月7日,元谋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局机关股室负责人及局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共计50余人,走进云南省楚雄监狱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

活动中,大家参观了监狱场所建设,听取了监狱相关负责人关于监狱基本建设及发展历程的介绍,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在警示教育活动上,两名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两人过去都曾身居要位,曾有良好的工作环境、较高的收入、幸福的家庭,也曾为国家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在金钱利益的诱惑下迈出了罪恶的一步,把自己送入高墙之内。服刑人员对社会、家庭的深深忏悔,给在场的每一名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走进监狱接受廉政警示教育,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剖析其犯罪心理和过程,多角度接受廉政警示教育,进一步强化了自身廉洁自律意识。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要时刻做到自警自重自励,时刻牢记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经得起考验、守得住底线,把握好人生航向,真正成为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好党员、好干部。

云天化中学传经送宝 大关县教师如沐春风

本刊讯 (通讯员 蒙世清) 为全面实施“教育兴县”战略,使高三复习教学更扎实,更高效,4月17日,大关县邀请云天化中学高三把关教师为大关高中师生传经送宝。县教育局主要领导,全县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高中教师80余人参加活动。

云天化中学高三语文、英语、数学、地理把关教师通过上示范课、座谈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分别具体介绍了他们高三教学中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指出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课堂、注重学性、注重训练,使高三复习教学更加高效,更贴近学生的实情。云天化中学领导介绍了高考形势和发展方向,介绍了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分析及针对薄弱环节强化教学的相关情况。大关的老师们分别向云天化中学的老师们请教了与高考复习相关的一些问题,并表示这样的活动多多益善,不仅解决了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提升复习的教学质量,有帮助,收获大,效果好。

研讨会强调,高考备考工作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全县上下要更加统一思想,细化措施,靠实责任,优化服务,合力推动高考备考工作有序开展,确保实现2016年高考顺利进行,再上台阶。

第6篇

――干部受教育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通过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和修养,更加牢固地把握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更加自觉地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加紧密地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胡琦今年38岁,在市司法局一家下属单位工作。

2013年8月28日,胡琦正在外办事,手机突然响起。

“市司法局将举办三天脱产政治学习。请交接好部门工作。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林育均将亲自上课……”

“政治学习?”放下电话,胡琦纳闷了。

从源头抓起

“一些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眼睛向上的情况――对领导指示比较重视,对基层意见不够上心;一些领导干部出主意、作决策,有时凭主观愿望和经验主义,没有充分考虑到基层和群众的实际情况……”2013年8月初的一天,在林育均参加的一场意见征求会上,基层干部、群众踊跃发言。

“干部习惯于‘眼睛向上’的根源是什么?”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是什么?”

“我们干部最欠缺的是什么?”

仔细消化众多意见后,林育均脑中产生了三个疑问。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后,市司法局展开了多次调研,收集到基层意见建议855条。

深入分析意见建议后,局党委班子发现:这些问题,直指党员干部的“心”。

“司法行政机关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政府职能部门。”林育均说,“只有党员干部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如何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局党委班子的答案是:从源头抓起――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

但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和司法行政业务工作不同,思想政治建设不容易量化为硬指标。

如何让“软指标”也能“硬”起来?

为寻找答案,从7月下旬开始,局党委班子接连召开了26个调研座谈会或片区会。

针对各方意见建议,局党委班子提出应对之策:覆盖基本面,保障困难点。

“三全保障”覆盖基本面

2013年7月20日,局机关礼堂。

来自局机关、直属单位和老干部党支部的党员干部们,都在全神贯注地听课。

一堂题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弘扬优良作风》的党课正在进行,主讲人是林育均。

一连四天,党员干部们集中参加了四个专题讲座。

这次集中学习,仅仅是市司法局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阶段的一个场景。

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启动后,市司法局对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进行了全面创新,重中之重就是做到全覆盖。“提升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首先要保障对基本面的覆盖――帮助全体党员干部深刻理解群众路线的内涵,教会他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市司法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蒋继华说。

为此,局党委班子提出了群众路线学习教育“三全”保障制度。一是全脱产集中学习。为党员干部配发了中央指定的五本书、编发了一套自编学习资料,组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集中脱产学习。其中,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13次。二是全过程集中辅导。组织举办了四次专题讲座,邀请市委党校、西南大学的三名教授授课。林育均先后六次为机关干部、离退休老同志和基层监所民警职工上党课。三是全方位专题讨论。通过四个半天的专题讨论,党员干部在党性修养、理想信念、政治纪律、宗旨意识等方面有了更高认识,形成了以强化“五有”群众观、推广“五情”工作法、建立“五主动”群众工作机制、创建“五好”监所、迈好“五道坎”、照好“五面镜”等“六个五”为主线的群众工作思路。

在“三全”制度保障下,一套覆盖全市司法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逐渐形成。

“学习补课”突破困难点

2013年8月29日下午,九龙监狱。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心里对群众的感情没了,金钱欲、权力欲却膨胀了……”一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正向13名领导干部讲述自己的堕落之路。

胡琦站在人群中,心灵被深深震撼。

不久前,胡琦所在的工作的单位由于“教育实践活动走过场、思想政治建设不力”,被局党委列为“工作困难点”。

困难点如何突破?

针对一些基层单位“走过场”问题,市司法局推出“补课”制度――林育均亲自拟定补课方案。

很快,胡琦接到学习通知――和其他12名干部一起参加历时三天的“回炉学习”。

第一天是反面教育――在九龙监狱,听五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接受廉政教育。

第二天是正面教育――在红岩村、渣滓洞等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先烈事迹教育。

第三天是理论教育――集中学习中央和市委领导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系列重要讲话和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

8月31日下午4点,市司法局大会议室。

胡琦有些紧张――三天“补课”结束,他和“同学们”即将进行思想汇报。

面对局党委领导,“同学们”一一上台。

轮到胡琦了。他捏着汇报稿,站起身。

“三天思想政治学习,让我的心灵被深深震撼……偏离群众路线,就是堕落贪腐之路的开端!”

“补课”之后,广大党员干部也深受触动,开始了从“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的升华。

“三引领”推动政治教育“外化于行”

2013年8月6日,市司法局针对少数群众反映的律师公证行业收费不规范的问题,开展了全市律师公证行业专项治理工作。对违法违规的个别律师事务所和执业律师,分别给予停止执业、警告并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并启动了立案调查。

2013年8月19日,市司法局出台了《关于建立“五主动”群众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40多项为民服务工作举措,着力解决群众意见反映难、群众纠纷化解难、群众权益维护难、特殊人群回归难等问题。

2013年9月的一天,渝州监狱一名民警用警车截住了一辆即将闯入闹市区的失控车辆。渝西监狱自发组织30多名民警,帮助驻地附近的农户收割稻谷。西山坪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汪志胜,从人贩子手中救回一个小女孩……

一系列变化,在司法行政系统悄然发生。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阵风,必须持续发力方能见到长效。为此,市司法局出台了“三引领”制度。

一是领导干部引领。局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参加专题讲座和学习,形成“上级带下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是先进典型引领。以刘玉美同志为榜样,大力推广“五情工作法”,不断提升司法行政干部服务基层群众的意识和能力。

第7篇

【关键词】MOOC;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学;教学评估;学习效果

1 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的数据分析报告

2015年我校针对参加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试点的班级进行了数据分析总结。学生的在线成绩通过率达到90%,综合成绩通过率达到95%。其中优秀和良好以上成绩占到71%以上,表现均优于传统教学班级。并且通过问卷对全体参加试点的同学进行了测评。从基于MOOC混合式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93%的学生支持MOOC混合式教学方式课程改革,85%的学生总体对于这门课改革的评价较好,但师生互动和线上交流尚需进一步加强。学生拓展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积极性方面提升状况较好;课程教学内容总体难易程度适中较为合理。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学生认为MOOC混合式教学方式能更好地运用了网络、新媒体等工具,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的时间安排更加自由,增加了学生学习时间的投入,有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方式;但亟待加强的是课堂互动,线上交流、学习问题的反馈、教师提供的学习帮助、考核方式、大规模开放在线交互学习网络的支持等。

从选课动机和学习方式上来看,学生选择MOOC的主要原因是对MOOC学习模式的认可,认为MOOC学习和传统课堂学习两者相比,学习自由度高、名校资源、碎片化时间的充分利用、互动合作等学习方式的运用。学生认为选择MOOC混合式教学方式以后,扩展了知识,增加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了本校相应课程的学分,增加了学习兴趣。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学习方式上更建议学习环境中应用互联网打破时空的局限,学习行为上适应个性化、碎片化、快餐式变化,教学模式上翻转课堂互动合作等方法的运用等等。

从学生的学习行为上来看,以下几方面表现较好。首先,学生在课程学习开始前会先确认上课时间是否与学校课程学习时间冲突,为完成考试和作业,会主动寻找或学习其他学习资料,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和复习,会有计划的安排每门课的学习时间,总是第一时间内完成任务和课后作业,在观看和阅读学习资料时会做笔记,并标记重点。但在以下几方面还有待提高,学习前下载课程视频和资料还有待加强,讨论区提问或解答问题积极度不够,教师推荐的课外阅读资料阅读较少等。

从学生得到的学习支持上来看,在课程平台,教师和学习伙伴会及时的解决所遇到的知识性问题和技术性问题,学生在非课程平台获得的学习帮助较多。学生建议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网上交流讨论,形成更加活跃的网上学习环境。

从学生的学习体会上来看,86.8%的人群认为MOOC是一个很好的网络选择,操作过程很容易,很乐意将MOOC推荐给他人,对自己有帮助,决定继续使用。84%的人群认为MOOC提供的课程质量都比较高,平台使用很容易学习掌握,MOOC课程考核方式很合理。

从学习预期和教学效果上来看,在对课程的看法,课程的有用程度、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上,学生多选择看法发生了改变,并且有积极影响,较之前更认为这不仅是一门思政课,而且有严密的理论体系,从侧面说明了学生对教学改革和课程价值的认可。

从课程内容评价来看,课程教学内容总体难易程度适中较为合理。线下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线上教学内容进度配合的较好,认为线下老师的课堂教学对线上MOOC教学内容构成了不可替代的补充知识。但授课内容有待改进,学生认为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内容存在部分重复,建议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两个课堂内容要有一定关联性,相互联系更为紧密,进度配合更好,提供更有效的知识补充。

从教学方法分析来看,81%的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MOOC学习模式,93%的学生接受目前这种基于在线教育的MOOC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更好地运用了网络、新媒体等工具,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的时间安排更加自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时间投入,有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方式;学生认为这种基于在线教育的MOOC混合式教学方式对自己有帮助,扩展了知识,增加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获得了本校相应课程的学分,还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86.5%的人群认为线下教学对他的帮助重要,线下老师的课堂教学对线上MOOC教学内容构成了不可替代的补充知识。获得了扩展性的知识和自主表达的机会,80.4%的人群认为积极性有较大提高。84.6%的人群认为课程改革较为满意,其中21.2%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

从教学建议上来看,93%的学生支持MOOC混合式教学方式课程改革,学生对教学方面的改进建议主要是“增加师生互动”、“线上交流”、“加大教师提供学习帮助的力度”、“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材料”、“增加讨论课数量”。在教学方式改革中,建议支持MOOC混合式教学,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工具进行大型开放式在线课程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和兴趣,既非完全线上自主学习,更非传统教学,仅4.7%的学生支持传统教学方式。

2 慕课混合式教学的亮点

首先,三亚学院大胆探索校内校外联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MOOC教学手段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普及。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作为地处边陲的三亚学院学生要想分享到清华大学的一流教学资源几乎不可能的,即便有机会邀请相关专家讲学成本较高且收益学生规模有限。但通过MOOC平台的学习实现了在不占用现有有限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大规模的学生收益。

其次,线上线下有机衔接和补充。我们形式上既要完成了教学任务,实质上还完成了教学目标。言教和身教融合,从教学走向教育,三亚学院一直在思考怎么能够在做的过程中达到育人的目标。

最后,教学改革发挥了两个积极性,体现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解放和增加我们教师的发展交流,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学生的能力。海大教务处处长张云阁说:“三亚学院改革为海大改革做了探索”,并表示线下教学更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首先,线上线下精神塑造和价值引导的关系。老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学生学习评价公正性的关系。教材和理论知识点总体关系。

第8篇

访谈嘉宾:

余胜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

陈玉琨 C20慕课联盟发起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黄 波 弘成教育董事长

在线教育对学校教育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记 者:中小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在线教育能否代替学校教育?

余胜泉:在线教育对学校教育有很好的补充作用,尤其是知识的传递和简单技能的训练。知识的获取、简单技能的训练,这些慢慢会被在线教育所替代。但是教育除了教学,还有育人功能、人的社会能力的提升、思维的深化以及其他能力的成长,这些方面不太可能被在线教育替代。尤其在中小学阶段,在线教育和常规的学校教育是优势互补的,应该是混合式的形态,在线教育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一些问题。

陈玉琨:华东师大慕课中心牵头的C20慕课联盟从来都没有认为学生的在线学习能够替代学校的教育重任,所以我们一直主张中小学的慕课学习和翻转课堂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实践中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学生课前学习教学微视频和其他学习资料,完成进阶作业;翻转后的课堂上,师生一起共同完成作业,解决疑难,深化探究。

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各有优势,课前在线学习的主要优势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个性化,这是缩小学生与学生之间差距的过程。就达到教学基本目标而言,能力强的学生学得快一些,能力弱的学生则需要学得时间长一些,视个人情况而定;学校课堂学习的主要优势是有师生、生生面对面交流的情境。学生个人的展示,生生、师生面对面的对话交流,教师当面及时的点拨、引导和质疑,这些都需要在课堂内才能发生,是课堂教学的优势所在。

黄 波:我认为知识传播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内容,最核心的还是学生价值观、个性的培养。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性格确立、习惯养成、社交活动才是重点,而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恰恰不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学生在向老师学习的过程中,以及与同学的互动交流中逐渐获得,因此学校教育是无法被替代的。

在这个阶段,网络将作为辅助手段使教学更加丰富。信息技术缩短了知识传递的过程,教师用我们的微课和教案可以实现知识传递的最优化,但教学还要靠老师不停地与学生沟通、互动、鼓励,以及家长的督促,这和成人学习还是有区别的。

在线教育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记 者:当前,在线教育发展的机会与挑战是什么?

陈玉琨:在线教育发展的机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时代的使然。信息化社会已经来临,互联网和移动终端逐渐覆盖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受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与制约。从学习的角度而言,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时代,学习的时空都发生了变化,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内、课堂内。事实性知识随时可以获得,网络查询和搜索方便快捷。尤其是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不能再在课堂内仅讲述一些事实性知识,一些学生课前早就知道了,甚至有的学生知道的比教师和教材上呈现的更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和功能究竟是什么、教师该如何教、学校教育的任务究竟有哪些、学校内的学习是否还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每节课是否一定是40~45分钟等都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学校形态和班级授课制度不可能不发生变革。二是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学校教育制度尤其是班级授课制为人才培养做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弊端也越来越凸现。

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社会的需要也不相同。学校教育需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需求,提供适合其个体需要的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步调。班级授课制度解决了让大部分人接受教育的问题,但是在一个班级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条件下,是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因材施教始终是教育者的梦想。在“齐步走”的教学节奏下,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跟上步调,能力强者觉得无聊,能力弱者感到困惑和迷茫。

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个体潜能不能得到有效激发和发展,学习较为被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解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发展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等提供了可能。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需要有了实现的可能。

当然,在线教育也面临着重大挑战:一是网上优质课程还不完善,无法满足师生需求;对于我们来说,调动全国的力量,建立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慕课课程体系,还是极具挑战性的一件事情。虽然这件事情的意义和价值很大,但是困难在于,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之间比拼的主要还是升学率,因此,有的学校不愿意共享优质资源。我们看耶鲁、哈佛这类名校,他们拿出了学校最优秀的课程,事实证明,这只会增加学校的声誉,提高名师的社会地位。中国的名校、名教师必须要有责任、有担当,要敢于把自己的课拿出来,让所有想学习的人来分享。二是在于一些教师的观念和能力可能会跟不上,翻转课堂之后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了,必须重新开发课堂内容,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余胜泉:从校外的在线教育来看,在线教育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保证教育的质量。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在线教育消费不是随着付款而交易结束,而是付款后真正的服务才刚刚开始,如果不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就意味着浪费青少年的生命。在线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供真正有教育营养和精神营养的高质量的教学服务产品。这个产品要经历过一个时间段,大浪淘沙,最后留下的那些人,或者是从事这个领域的有社会责任的大型机构才能担当。在线教育热潮起来后会对于普及在线教育的认识有帮助,最后会出现提供高品质的质量和服务的大企业。如何保证在线教育的高质量?有两个关键因素,在线教育的设计和运营要遵循两个基本的规律,一是遵循教育教学、学科教学的规律,无论你是搞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教学都有它的确定规律。教学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不了解教育教学规律的人,一定会被淘汰出局。二是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中小学,不能违背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强行推动和炒作在线教育,要有高水平的人员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记 者:当前的学校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在线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是怎样的?

陈玉琨: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是学术研究机构,我们提倡慕课不是要与学校教育竞争,而是要补充和完善学校教育,弥补学校教育的缺陷。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在线学习与学校教育各自有着不同的定位和功能。在线教育,即我们主张的学生课前学习教学微视频以及完成进阶作业,和学校的课堂教学,二者是优势互补的,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谁也不能取代谁,谁也不能把谁淘汰掉。之所以会在学校教育之外强调学生的在线学习,显然是当前的学校教育还存在问题,而信息技术催生的在线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予弥补和完善。

如前所言,当前的学校教育在几百年的发展中表现出了很多优势,如满足了绝大多数学生接受教育的需要等。其问题也比较明显,主要是“齐步走”的教学节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大大压缩了师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扼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动手操作能力;预设的课堂掩盖了诸多潜在的问题……

“慕课学习+翻转课堂”即我们处理在线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的一种主张。相对于学校教育,学生的慕课学习确实有很多优点。第一,慕课的一个最不寻常之处就在于,它以“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为理想,试图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全球顶尖明星教师的免费课程。第二,慕课课程讲解生动,刺激多元,视频上优秀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验证。第三,通关式的作业设计,显然让学生更喜欢。第四,反馈及时,无论是作业反馈还是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在网络背景下会变得更及时,也节省了教师大量的机械批改作业的时间;对学生而言,及时的跟踪反馈,相当于“一对一”教学,能够让老师及时解决每一个学生遇到的困难,真正实现因地制宜的教学。第五,学习自主。一个人在家里或是学校内,学会了可以快进,学不会则可以反复学,也可以在线或当面求助老师或同学,自主性大大提高。第六,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益。微视频学习完成知识的传授,翻转后的课堂完成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在线教育与常规教育的融合是今后发展的基本方向

记 者:有人说,在线教育不适合中小学,您怎么看?

余胜泉:中小学生不适合告别学校教育完全去依赖在线教育。在线教育与常规教育融合,在教室里与常规课程的融合是今后发展的基本方向。现在学生随时随地能够获得老师讲的知识,以及周边人际关系和网上专家的帮助,这个事实逼迫老师作为知识圣人的角色要发生改变。很多知识性内容的获得,简单技能的获得,这些方面一定会被互联网取代,互联网的效率会比老师高。但是老师和学生的交往、讨论,实践探究,同伴之间的交往和相互鼓励,这是在线教育不能替代的。所以,不是中小学生不适应在线教育,而是在线教育如何适应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说在线教育一定合适或者不合适是不科学的。所以要研究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味地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对的。

黄 波:相对成人来说,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自律能力差一些,所以我们在服务模式上要比成人教育更强,比如提供班主任服务、教师的实时服务等。另外,我们在中小学阶段的用户体验上做了有针对性的设置,包括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等。在答疑服务方面,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我们的在线答疑网有1万多名老师可以随时回复学生的问题,而现在的技术手段也都可以做到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中去。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在线教育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与中小学校内教育并不冲突。

记 者:您怎么看学校自己做的慕课、微视频的实践探索?

余胜泉:这些都是技术在改变一个行业的初期行为,对于普及理念、锻炼教师的技能、培养一些先锋用户或体制内的革新者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学校里的慕课、微课并不是真正的教育服务,我认为真正的在线教育是有服务的,现在的微课设计是面向内容的设计,和以前的资源库、课件的设计没什么两样,只不过现在更简单一点,大家觉得更新奇。教育不是面向内容设计,而是面向学习过程的设计。面向学习过程的教学设计,内容只是其中一环。这个过程中有师生互动、有练习反馈,有总结提升等多个环节。教育最终还是一种服务,要从面向内容设计转变为面向教学过程设计,实现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整合。比如学习什么是建构主义,我给你三篇建构主义的文章来读,读完后过几天你可能没什么印象。但换一种方式,你读完三篇文章后,用概念图把三篇文章的主要思想画出来,再给我讲一遍,讲完之后,你可能三年也忘不了。再如翻转课堂,除了课外看视频,课堂上是一定要讨论的,一定要有练习活动的,它就是一个过程性的。知识学习要经过哪几个环节,哪些环节是更科学的,这需要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研究借鉴学习科学发展成果。在线教育不是一个技术活,有技术的成分,但还是一个教育的活,要懂教育的人来搞教育。

黄 波:学校自己做慕课或者微视频,主要还得看技术和资源。目前,人大附中、四中、101中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研发体系,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很有特点。

我们网校目前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南、四川这三个省,高清课、微课等产品一上线,就受到学校的热烈欢迎。

这说明在北京以外,不少地区的学校对优质教学资源还相对缺乏并非常渴望。这既包括对我们平台的需求,比如在线课堂、在线测试等,也包括作业和练习的部分。好的学校经过几十年形成一套体系,可以很方便地组卷和组题,但大部分学校没有这样的优势,我们有大量的题库、练习,可以随机安排组卷,也可以实现智能化的阅卷,能够帮助学校教师有效率地安排教学工作,减轻工作负担。

记 者:您对在线教育的良性发展有什么建议?

余胜泉:一是现阶段应大力发展针对大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在线教育。成年人有独立自主的决定能力,也有现实的需求,在线教育要从文凭驱动变成技能发展驱动。二是K12阶段要想办法打破学校的“围墙”,在线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融合,试图替代学校教育是不现实的。打破这堵“围墙”不仅是在线教育公司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学校心态的开放,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要改变思路,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要双向靠近,才能够真正实现融合。三是在线教育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不会长久。在线教育要对人的成长负责,教育是个良心活。在线教育要真正懂教育的人来做。教育质量很重要,做教育的人要保持自己对教育的敬畏,而不是纯粹的商业运作或互联网运作。

黄 波:在线教育的良性发展,我觉得首先还是靠个性化服务,现在的在线教育做得还不够精。未来线上教育机构会往线下走、线下教育机构会往线上走,这是必然趋势。其次,有人说未来做在线教育一定是做互联网的人,但我对这个持否定观点。我觉得在线教育核心还是教育,只是利用互联网的手段。教育产品的严肃性,对质量和准确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是互联网拼凑出一些免费的东西就可以的。对于知识的准确性、有用性,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在线教育良性发展最核心还是在教研和产品上。现在在线教育风行,数百家在线公司兴起,但再过5年,真正可以存活下来的一定是把自己的产品、教研、服务、体验做精、做到位的企业。

学校的围墙最终会被打破吗

记 者:学校教育的“围墙”能否被打破?如果能被打破,您预计需要多长时间?

余胜泉:要常态化地改变教师的行为、常态化地推进技术进入学科教学,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们从小进入学校接受的教育方式一定是根深蒂固的,就是这种满堂灌、满堂讲。现在全国总体上还是这样,全体教师的教学方式一天就转变过来是不可能的。随着学校里的先锋人物越来越多,外部的良好示范越来越多,这些教学行为会慢慢发生变化。

我的一个研究生曾经做过调查,一位教师要上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公开课,需要花30个小时备课,其中27个小时是找资源、做课件。试想:一位老师如果需要30个小时备课,那只能是在领导、专家来的时候做示范课,平时教师是不可能这样做的。我很早以前就说过:我们离教育现代化只有30分钟。如果哪天老师转变教与学方式上课,利用30分钟就能备好课,那这样的课就能做到常态化。而要做到常态化教学,需要信息技术系统、连续地支持。现在的技术和系统基本还比较初级,平板电脑和投影不通、课堂和课后不通,信息的流动还是一段一段。慢慢地,技术与技术之间会贯通,形成无缝的信息流,当教师能够自然而然地使用技术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

第9篇

不知何时,教育和教师成为整个社会瞩目的焦点,让我这个干了十几年教师的人感到莫大的欣慰。对教育的关注是我们这个社会进步的表现,无论是批评还是赞扬,都让我时时反省,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尽量少犯错误。

当然,关于教育的讨论更多地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很多观点直接冲击了目前流行的教育观。但是我发现,有些观点却显出对教育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

首先关于教育改革,很多人觉得教育改革好像触犯的是教师的利益,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当前最希望教育改革的一个是受教育者,一个就是教师群体。虽然改革可能会把教育推向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必然会加剧教师的危机意识,再想混日子恐怕是不可能了。那么为什么教师也希望改革呢?

主要是因为目前教育行业的一系列制度维护的不是一线教师的利益,而是一些教育管理部门的利益。单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每一年,学校要招很多高价生,在我们这个北京的普通中学里,中考成绩没上分数线的进来要交3万元,学校一年招新生200人左右,高价生有40人左右,光这笔收入就多达100多万。可是这笔钱究竟怎么用的?领导说教委要求大部分上缴,其余学校自己支配。交到教委的那笔钱,一般教委也会再用到学校的发展上。作为一线教师,我没有理由不相信领导的说法,但具体情况怎样,好像没有人明确告诉过我们。无论一年这笔收入有多少,我们的工资、福利是没有什么变化的。

从理论上讲,学校的主人应该是教师,因为主要是教师的劳动使这个学校得以存在和发展。但事实上,教师在学校处于一种被领导管理和监督的地位。目前中学普遍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所以校长管理和监督教师是理所当然的,关键在于这种管理和监督是通过什么方式体现出来。在学校里,教师被动地接受领导的管理,教师的意见对学校的发展影响很小,所以教师普遍对学校的“大事”反应冷淡。现在教育行业的改革其实已经使教师有了强烈的危机感,小学教师已经开始下岗,初中教师开始过剩(这只是现象,至于教师是否真的多了,是另一个问题,暂不涉及),高中教师也已经实行聘任制,聘不上的有可能去教初中,或者转岗。一个教师要想在学校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有意思的是,所有的改革都没有触及学校二线职员和领导层。相反,领导的工资大幅增长。当教学目标没有达到时,教师要被扣工资(而不是奖金,因为没有什么奖金),领导则不受任何影响。改来改去,对教师的监督加强了,可是谁来监督学校领导?学校领导向谁负责?

所以,教师是希望改革的,但希望的是公平的改革,触及问题实质的改革。而且,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把教师当成学校的主人,而不是单纯被管理的对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有利于教育的长远发展。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教师收入的问题。有一阵子,教师被列入了高收入阶层,我们私下里对这个结论颇不理解。当然教师当中是有一些人的收入很高,但主要是靠常规工作之外的额外劳动,这种额外劳动是直接面向市场的,所以当然要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所以他们的收入是正当的,合理的,应该的。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他们的高收入部分主要是非常规收入,并不能代表教师这样一个特定职业阶层的收入。我们学校是北京的一个普通学校,教师常规收入主要有这样几部分:国家财政拨款部分,包括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和职务工资,这一部分是根据职称确定的;另一部分是根据工作量确定的,就我们学校来说,一节课的课时费是12~15元(根据所教年级和职称确定),一个教案8元,一个班的作业费语文这样的主科是30元(一般一名语文教师教两个班),历史这样的科目只有10元(一名历史教师一般教四个班)。第三部分就是一些杂项,微乎其微,对工资影响很少。全校的平均工资大概是2100元左右。在北京,这恐怕刚够小康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目前完全没有福利分房,除了公积金外,每月的住房补贴从80到100多元不等。除了常规收入外,当然还有非常规收入。主要是晚自习和周末补课费,两个小时的晚自习以前是100元左右。由于教委明令禁止学校收晚自习费,可是为了保证学校成绩和在全区的排名,又必须上晚自习。所以,这笔钱现在已经改由学校出,当然发到教师手里的就很少了。周末补课目前也按要求取消,但高三和初三的学生如果不在学校补,就会到校外补,其花费更高,所以学校依然周末补课,但是必须打着校外补习学校的名义,而且学生自愿参加。周末补一节课80分钟,150元。这样算下来,这笔非常规收入有800到2000元不等。但是,能得到这笔收入的人占所有教师的比例大概只有10%,平均到所有教师身上,一个学校教师的平均月收入不会高于2500元。这样一个收入水平在北京仍然属于中等偏下。

第三个问题就是教育改革究竟触犯了谁的利益。对一线教师而言,我们希望有良好的管理,有效的指导,民主的氛围,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体,应该是教育改革的受益者和主要拥护者。但目前的教育改革似乎不但没有维护教师的利益,从根本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却引起了教师的普遍反感,这不能不引起制定改革措施的人的注意。如果单纯强调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而制度不得当的话,很可能进一步助长教育向功利的方向发展,教师将沦为名副其实的“服务者”(这也正是目前很多人强调的教师应该具有的意识)。试想一下,如果教师只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自己服务的目标,这样的教育还会有什么前途?目前的状况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教育改革的政策时,很少触及教育行政部门自身的利益,教育改革总是先拿教师的利益开刀。难怪这些年教育行业年轻人流动得特别快,没干几年,就转行了。一个行业不能吸引年轻人补充新鲜血液,这个行业会快速、健康地发展吗?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为我所从事的行业而骄傲。但这些年深感教书育人越来越难。整个社会教育改革的呼声很高,但到了教育、教学的一线,却经常成了贩卖口号和新名词的虚文。一说素质教育,就是减轻课业负担,增加学生的课余活动,或者就是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关键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转贴于

第10篇

关键词:远程在线考试 顶岗实习 技工院校

一、目前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存在问题

中职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校内专业实训后、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而实施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学生将专业课程内容由理论到实践系统转化的过程,目的是使学生在求学生涯的最后阶段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体验企业的实际生产要求与过程,促使学生遵守企业规定、提高操作能力,尽快树立正确职业观、养成良好职业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为入职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以技能培养为目的的中等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对于强化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学生技术熟练程度,有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其以真实的工作环境来减小学生步入社会后的不适应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职业素质。

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管理难度较大,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补考或者校内的学科考核,必须要向实习单位请假回学校进行考试,既打乱了学生实习的整体过程,也容易导致学生无法专注于顶岗实习。在缺乏网络信息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学生想要进行考试,就必须要专程回到学校进行,否则无法通过学科考试,从而影响了其后续的毕业证书办理等工作,故校内的考核与校外的顶岗实习就成为了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二、如何解决顶岗实习学生校内考试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网络考试模式。网络考试系统作为现代网络远程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教学系统中评价和分析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进行测验练习的工具。而利用网络考试系统,可以实现电子出题、智能考务、自动评分、实时统计、异地考试、远程监控,更优化了考试的运行模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考试的技术手段和载体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得基于Web的在线考试成为现实。在线考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降低了考试的成本,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利用基于B/S架构的考试平台解决顶岗实习学生的补考问题,能够以小的投入获得理想的考试或者补考效果,学生不用为了某一次补考而专程赶回学校参加考试。借助顶岗实习远程在线考试的方式进行补考,学生就能够在顶岗实习的同时,灵活地进行相关科目的补考,为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校外顶岗实习提供便利,同时也能够按时完成学校的课程要求,从而不耽误毕业时间。

基于B/S架构的顶岗实习远程在线考试平台结构如下图所示:

顶岗实习远程在线考试平台功能分为科目管理、学生管理、题库管理、试卷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和系统管理七大模块。

1.科目管理模块

科目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为:实现在线考试的分科目进行,在科目管理里面可以添加科目,修改科目,删除科目。

2.学生管理模块

学生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为:管理需要进行考试的学生,可以在此模块添加、修改、删除学生。

3.题库管理模块

题库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为:管理员对题库中科目、系别、题型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并对科目进行分类。老师可以对题库添加、删除、修改试题,可以选中对应的系别、科目、题型,添加试题进入题库,客观题可以输入正常答案。可以删除自己对应系别,科目下的试题和答案,可以修改自己对应系别,科目下的试题、答案。题库添加可用Excel导入试题。

4.试卷管理模块

试卷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为:试卷管理是供教师管理的,教师可以在里面添加、修改、删除试卷的题型、科目以及适合哪些班级考试。

5.考试管理模块

考试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为:客观题部分,可以根据题库中的答案对比,直接算出学生得到的分数。系统对主观题有自动判分功能,但人为可以干预,在系统自动判分的基础上进行加分或减分。对一些考试主观题进行批卷而设计,在该系统主要体现在“问答题”上。只有批改权限的人员才可以查看到相关数据。

6.成绩管理模块

成绩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为:供教师查询学生成绩,教师登陆自己账号相应的班级、科目就可以清晰地查询出学生的成绩,并且以降序的形式显示出,清楚地了解到班级成绩的高低排序。

7.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功能为:提供管理员对系统管理基本功能的管理。

顶岗实习在线考试系统提高了学生考试和考核方式的灵活性,减轻了出题、组卷、阅卷、试卷统计等繁重的工作量,增强了试卷批阅及试卷数据统计的客观公平性,实现了考试信息管理以及考试流程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考试效率。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安全性,考试的形式可以分为公开考试和学生身份验证考试两种方式。采用顶岗实习远程在线考试系统进行顶岗实习的补考,将大大方便毕业生在校外顶岗实习的补考过程。

三、顶岗实习在线考试系统的优点和实现

1.优点

(1)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线考试系统减小了教师在命题、组卷、阅卷等方面繁重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提高岗实习效率。避免学生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回校补考的路上,提高顶岗实习的效率与质量。

(3)操作简单。系统对于数据的录入,提供了方便的录入模式,大大降低了客户的使用门槛。

(4)技术先进。系统采用的B/S架构模式,使系统仅仅只需要在服务器进行安装部署,可以到互联网,只要在用于网络的环境下、不论学生在何地实习,都可以进行组织考试、参与考试、管理考试、查看结果等操作。

2.实现过程

(1)建立课程。建立课程的页面设计包括所属机构、课程目录选择、所属学科、课程标题、课程代码、总学分、课程类型的选择、课程负责人、课程团队、课程缩略图、课程简介以及模板的选择。课程的建立是在线补考得以开展的基础,只有先建立了课程名称,才能够为接下来添加试卷做准备。

(2)添加试卷。在课程建立之后,教师就可以添加考试试卷,包括试卷标题、关联知识点和说明内容。例如,当创建了课程“维修电工预备技师”之后,就可以建立试卷,填写关联知识点为“维修电工预备技师相关知识”,说明可以填写“本考试为维修电工预备技师考试,适用对象为参加维修电工预备技师课程的相关补考考生”。

(3)试卷组题。建立试卷后需要录入相关的题目。在试题管理里面需要提前录入考试的题目,最好建立一个试题题库,我们在组题管理时就可以从题库里面导入所需的补考题目。组卷可以有多种设置形式,比如可以设置试卷的不同分值。试卷题目类型,根据题目的分值、类型、难度和题目的不同,可以形成多套试题。

(4)试卷。当组卷完成后就可以试卷。如果试卷没有,学生是无法进行在线补考的。该页面包括考卷标题、考卷来源、考试类型和考试方式。

(5)添加学生。学校完试卷之后,规定哪些考生可以进行在线补考,需要任课教师对补考学生进行选择,只有任课老师选择的学生才能进行补考。教师在选择补考学生时可以进行批量选择操作,也可以进行单独操作。

(6)学生登录后进行考试。选择完学生后,学生通过登录自己的平台账户就可以进行在线补考。补考过程有时间的限定,学生可以在任意联网的电脑上进行。

(7)教师可以查看、批改学生的成绩,或者发回让学生重做。当学生补考完提交试卷后,负责补考的教师就可以在后台看到学生提交的考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试卷进行查看、批改、让学生重做等操作。

四、在线考试系统实现顶岗实习远程考试需注意的问题

在线考试系统在应用到顶岗实习活动的过程中,如何能发挥其作用,而不是在学生实习时流于形式,最终形同虚设,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一是在操作过程中,要利用信息化网络的优势,保证在线考试的质量,让学生的补考与线下的考试要求一致,在缩短时空差距的同时,提高实习的效率。

二是学校方面需要实时跟进学生顶岗实习时的考试情况,积极督促学生登录系统进行考试,同时做好学生考试的分数管理,避免考试课程变得混乱。

采用顶岗实习远程在线考试系统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在线远程考试,能大大方便学生的课程补考,同时使学生专注于顶岗实习,避免学生来回赶路的时间,能够有效提高顶岗实习的|量。

参考文献:

[1]孙刚,徐兵,董小刚等.基于技术的Web应用系统的开发[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3).

[2]明仲,戚杰.基于Web的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04(2).

[3]梅晓勇,颜君彪,侯识忠等.网络环境下的考试系统应用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26).

第11篇

《地平线报告》是教育信息化的风向标

《地平线报告》是由美国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 NMC)和美国学校网络联合会(the Consortium for School Networking, CoSN)合作完成。过去十多年来,这两家机构每年邀请世界各地数十位甚至一两百位专家,开展为期近一年的研究,从未来全球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基础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以及未来将会驱动教育变革的技术三个方面展开预测。每一年,《地平线报告》所预测的六大重要趋势、六项重大挑战以及教育技术的六个重要进展,都可以说是全球学校教育研究人员、教育管理和决策者,以及中小学校长持续跟踪和关注的研究成果。

在过去的十年间,《地平线报告》影响了全球许许多多的教育政策,也改变了不少学校教育的格局。因此,《地平线报告》不仅可以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决策、软硬件采购、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参考,而且是全球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风向标,理应受到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

驱动学校应用教育技术的重要趋势

如往年一样,2015年的报告也预测了驱动学校应用教育技术的六大重要趋势。这六大趋势是由项目专家组借助一系列基于德尔菲法的循环投票认定的,每一轮投票后都紧跟着一轮圆桌会议进行研究和讨论,以进一步界定所讨论的主题。这六大趋势分为长期趋势、中期趋势以及近期趋势,每一个时间段包含两大趋势。专家组成员认为, “长期趋势”通常已经在影响决策制定,在未来5年或更多年内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中期趋势”将很可能在未来3~5年内继续成为决策制定的影响因素;而“近期趋势”当下正在推动教育技术的应用,在未来1~2年内也很可能继续保持重要影响,此后会逐渐丧失影响力。

2015年,《地平线报告》提出的长期趋势有两条,分别是:重塑学校运行机制,探索深度学习策略;中期趋势有两条,分别是: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从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近期趋势也是两条,分别是:加强混合式学习的应用,提升科技与艺术(STEAM)学习。这些趋势极有可能驱动未来五年内的技术规划和决策制定。

1.重塑学校运行机制

彻底改造传统的课堂范式,重新规划所有的学校经验,通过创新学习方法影响并驱动是大趋势。这是一项令人关注的运动, 同时也可以说是一项在人类教育史上许许多多新锐的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追求。昔日,不断涌现出来的另类理念的学校,其实就是对学校的重塑和再造。然而,许许多多的此类行动只是停留于小修小补上,鲜有真正关注学校运行机制的行动。

重塑学校运行机制是对学校的系统变革,创新学习方法的引入是教育改革永恒的话题,而学校运行机制本身涉及学校内外环境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支持与协作,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广大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运行机制的变革才是重塑学校的核心和关键。

2.探索深度学习策略

《地平线报告》引用了“卓越教育联盟”对深度学习进行的界定,即以创新方式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核心学习内容,引导他们有效学习并能将其所学付诸应用。报告指出,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基于挑战的学习和其他相似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校内外获得更多主动学习的经历。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深度学习方式,它在科学教育中被看作是弥补差距的途径。基于探究的学习使学生基于个人经验和自主探索来构建知识。这是一种做中学的方法。

其实,报告中提及的集中深度学习策略并不抽象,也绝非今天才提倡。只是,这些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基于挑战的学习和其他相似的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似乎并没有为更多的教师所采用。

3.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学习的观点,是与前述学习方式联系非常紧密的学习策略。在《地平线报告》中,合作学习被界定为学生或教师共同开展“个体对个体”或“个体对小组”的活动。报告指出,合作学习包含的活动通常围绕四个原则展开: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交互和实践;以小组方式开展学习;开发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

如同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一样,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被一些教师认为是“比较费时间”的教学策略,是“效率低下”的学习策略。然而,许多研究表明,应用合作学习可以提升阅读和写作、科学方面的概念发展、数学方面的问题解决,以及高阶思维和推理等方面的成绩。

4.学生从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

《地平线报告》指出,学习者尝试通过开展创造活动而不是消费学习内容来进行学科探索,这是全球学校教育变革的一大趋势。在开放教育世界中,在这样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时代,学生的角色正在发生着转变,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消费者,不仅如此,学生只有由过去被动的、消费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产生式学习,由过去的知识的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得以充分提高。

5.加强混合式学习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在线学习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学校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和在线学习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于是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最佳实践,包括颠倒教室/翻转课堂在内的混合学习模式在基础教育学校的应用正在不断攀升。

无论是在基础教育,还是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中,混合学习将会成为最重要的趋势之一,这一点已经越来越明显。然而,就国内的实践而言,依旧存在较多的困难和挑战。翻转课堂叫好不叫座,认同者多,真正践行者还是凤毛麟角;局部调整多,系统变革鲜有报道;校内(甚至个别年级或班级)折腾者多,校内外全局变革者尚未有报道。在笔者看来,学习分析与自适应学习技术的应用、先进翻转课堂数字学习平台、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学习空间和学习环境的再造、学校全局变革的政策安排可以说是目前混合学习普及和大面积流行的五大挑战。

6.提升科技与艺术(STEAM)学习

《地平线报告》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强调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课程和项目,这些科目被广泛认作是推动改革、支撑国民经济的手段。

第12篇

(一)深入调研,科学谋划。深入一线、深入班组,随时掌握一线培训的动态,研究解决一线职工培训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突出培训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人性化和差别化,面向基层、面向班组、面向岗位,把一线职工培训抓实抓好,让培训成为职工提素质、增本领、适应发展、丰富职业生涯的动力源泉。因此,要足5项内容,明确5个问题,即,进行需求分析,知道“缺什么”;;制定培训计划,明确“补什么”;落实培训责任,确定“怎么补”。;执行培训计划,保证“补到位”;组织验收考核,评估“补得怎么样”。

(二)创新思想,创新模式。思想上的创新永无止境,也不能停步,可以说,创新是教育培训工作的灵魂。我们必须积极引进先进的教育培训理念,调整和创新培训内容、手段、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科学制订培训标准。根据培训性质和对象的不同,按照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的原则,探索培训需求分析科学化、运作规范化、评估显性化等模式,推进培训创新。

以“立岗成才”为目标,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一)树立一线职工“立岗成才”教育培训工作总目标“工学矛盾”由来已久,是每一家重视教育培训工作的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我们要以“立岗成才”为目标,引导一线职工立足岗位、岗位成才,树立“培训不只是一种福利,更是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的学习观念,激发职工学习的内生动力,促进一线员工的职业生涯科学发展。

(二)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现场培训对提高职工技术技能水平的优势作用,调动基层单位培训的能动性,充分依靠专业部门和分场开展培训。积极推行《“师带徒”管理制度》及《“师带徒”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有计划地开展师徒培训活动,打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传统陋习,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

(三)积极运用网络教育培训平台,加强远程培训,加大一线职工培训课件和试题的开发力度。积极鼓励各单位着手组织编制培训案例,有计划地收集和积累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典型事件,制作包括机组大小修、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经营管理以及事故现场等各个方面内容的培训案例视频、图片资料,发挥内部实际案例的培训作用。

加快“培训、评价、职业发展”一体化机制建设步伐,进一步激发职工学习的内生动力

(一)加强“培训、评价、职业发展”一体化机制建设意义、目的的引导宣传。通过思想引领让各个层面的职工都懂得:学习改变观念,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全面激发职工学习的动力和毅力,引导新入厂职工、青工、老职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形成企业认证、岗变薪变、优胜劣汰、动态管理的机制,激发职工学习内生动力,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积极推进“培训、评价、职业发展”一体化机制建设工作。解决职工培训的动力问题,突出人性化,就必须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人才评价工作的实践创新,逐渐形成持续有效的激励机制。结合职工职业素质培养和上岗管理工作,建立清晰的人才素养要求与培养路径,为职工培养工作提供依据,也为一线职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保障;积极开展人才测评工作,将评价结果与职工岗位、薪酬有机结合,实现人才评价工作真正落地。

(三)使职工充分认识持证上岗工作的重要性。推行岗位认证动态管理,逐步建立企业认证制度,把“岗位证书”作为上岗的必备条件,组织继续开发、修订题库与教材,划分岗位证书级别,按岗位培训标准与模块进行培训取证,保证岗位证书的含金量。明确培训和不培训、取证和不取证就是不一样,把职工持证上岗与岗位、待遇挂钩,实现岗位证书与职工岗位、待遇有机结合。

加快生产技能实操培训基地建设,推动培训工作上层次、上水平

鼓励生产各二级单位优先利用已有资源,组织职工利用备品备件或退出生产运行的设备,就地开展小规模、多频次的技能实操轮训,形成“以企业培训基地为龙头,以分场培训实操基地为骨干,以班组实操培训室为起点”的三级培训基地网络,推动一线职工教育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