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康复护理的意义

康复护理的意义

时间:2023-12-17 15:22:53

康复护理的意义

第1篇

【关键词】 骨科; 专科护士; 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7-0107-0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pecialized nurse in improving the nursing quality and rehabilitation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Method:To establish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nursing team in charge of the nursing personnels guidance and training in the department,and made the rounds and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the results of after implement were compared with before.Result:The ability of nursing staff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pecialized nurse post sett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efore(P

【Key words】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pecialized nurse; Nursing qua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aoguan City,Shaoguan 512000,China

近年来,护理的专科化发展已成为临床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1]。卫生部“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指导意见”中提出,专科护士是方向,专业护士是过程,并阐明了护理专业化发展的必然性和阶段性[2]。在国外,专科护士的首要任务是临床护理实践,为患者提供直接的高水平的护理,使患者直接受益,同时对其他护理人员提供业务指导[3]。骨科患者的康复与临床护理及自我护理的能力密切相关。为了全面提高本院骨科康复护理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本院于2011年12月成立了骨科专科小组,广泛开展骨科临床与康复护理,使全院骨科康复及处理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是三级甲等医院,骨科及临床护理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病源丰富。对本院实施专科护理前(2009年1月-2011年11月)的骨科1390例住院患者及2012年12月实施专科护理后115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

1.2 实施方法

1.2.1 成立骨专科小组 由医院护理部领导下成立成立骨专科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及组员组成,负责全院骨科专科护理及会诊工作。专科护士的任职基础:由广东省卫生厅选派香港培训的骨专科护士及高年资熟练掌握骨专科理论和能解决骨科复杂疑难护理问题的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担任。

1.2.2 制定骨科专科护理规范 骨专科小组负责全院骨科护理指引的制定与落实。制定与控制骨科疑难危重病例的查房与会诊制度、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及骨科各项质量指标的等,并参照广东省护理规范制定的包括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等专科护理单。

1.2.3 查房方法及时间 由护士长组织专科护士、责任护士每天对骨科病房查房;其他科室在关骨专科护理方面疑难问题,先由需要科室申请,由专科护士到申请科室会诊,先由责任护士汇报病情,现阶段的护理措施及需要专科护士解决的问题,后由专科护士与责任护士一起对患者进行查体,询问有关专科问题。查房结束后到一起讨论,由专科护士对病例进行整体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及康复计划。并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解答其他科护士提出的问题。

1.2.4 做好健康教育的宣教工作 骨科专科护士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如制定如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须知、深静脉血栓防护,弹力袜、肌肉泵等的护理使用指引方等宣传卡,或以讲课形式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骨科专科知识及康复知识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康复能力。

1.2.5 组织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通过专科护士外出培训学习,学习回院后向本院护士授课、床边示范等,对包括专科护理、用具使用及功能锻炼等进行培训。提高骨科护士的临床护理与康复护理的能力,有利于降低患者如压疮、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等的术后并发症,减少了患者的卧床时间,加快了患者康复时间。

1.2.6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专科护士每天进行护理查房,对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实施评估,根据当前存在问题,制定适当及预见性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总结分析缺陷与不足,并进行质量持续改进。

1.2.7 护理能力考核方法 理论部分:以广东省卫生厅[4]编写的《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及贺爱兰等[5]编写的《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为教材,培训前建立培训考核题库,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卷对实施专科护理前后进行考核。试卷的平均难度系数为0.51,平均区分度为0.36;技能考核标准统一使用2007年卫生部管理年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使用的《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考核评分细则》的考核标准。心肺复苏必考,包括手卫生,无菌技术等50项。两项总分均为100分,≥80分为优秀,60~79分为良好,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骨科护理人员护理能力比较

实施专科护理后骨科护理人员专科护理知识优良率和专科技能考核优良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实施后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实施前后康复效果比较

骨科功能恢复情况依据《骨科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第3版)》分为优、良、差。实施后的优良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4 实施前后康复效果比较 例(%)

时间 优 良 差 优良

实施前(n=1390) 467(33.60) 239(17.19) 684(49.21) 706(50.79)

实施后(n=1150) 730(63.48) 386(33.57) 34(2.95) 1116(97.05)

3 讨论

3.1 成立骨科专科小组有益于提高骨科护士的护理能力

本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高年资护士虽然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及专科知识,但有些操作流程欠规范,专科管理能力还处于初始阶段,许多教学、带教都是粗放型感性教育。成立骨专科小组,由于其成员为受过专科培训的专科护士及高年资护士,而专科护士是有高等教育的背景,在其护理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护理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其在临床一线起咨询指导作用,其权威定位得到认可[6]。有研究结果显示:专科护理提供高素质和成本效益护理服务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7]。骨科专科护士利用在骨科护理领域的知识制定骨科护理操作规程及指引,通过外出学习培训和教育,丰富了骨专科的护理及康复知识,帮助和提高本院护理人员的骨科专科护理知识。提高了本院护士的整体水平,如对疾病的整体评估能力、专科指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等。表1示,本院实施骨专科护理后,骨科护士专科护理知识、专科护理技能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

3.2 推广骨专科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随着综合性医院分科越来越细,临床及患者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也需要高水平的专科护士参与其中。传统的常规护理主要是凭经验对骨科患者进行感性评估,而专科护理有统一的系统评估体系及各种指引,明显增强了评估的科学性,并能较好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通过评估,制订方案、组织实施、反馈监督、加强了护理过程的系统性、有效监督和不断强化。同时,骨专科小组利用较专业的骨专科知识对骨科患者在治护过程中所遇问题如:髋关节置换、假体脱位等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能有效解决骨科患者面临的各种疑难问题。并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并防护,为骨科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表2和表3示,实施骨专科护理后,骨科护理质量有所提高,压疮、跌倒、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

3.3 骨专科护士参与康复护理,有益于增强康复效果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而由于骨科疾病的特殊性,其预后与康复密切相关[8],但是综合医院的护理人员大多数都未经过专业系统的康复知识的培训,对不同病种的康复护理知识掌握难以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要,因而常让患者自己或家属帮助做康复训练。而骨专科护士多经过系统的骨科专科及骨科康复学习,系统掌握了各种骨科康复知识及科学的功能锻炼方法,能熟练使用各种功能康复的辅助工具,并能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早期康复计划并参与其中,并能解决康复过程中各种疑难问题。出院后能跟踪指导评估康复效果。表4示,实施骨专科护理后,患者康复效果优于实施前(P

综上所述,骨专科护士对在提高骨科专科临床护理与康复护理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应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的指引下,结合本地区的特点,积极探索培训及造就我国骨专科护士人员的培养。但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专科护士的使用和管理尚未规范,专科护理在提高骨科专科临床护理与康复护理方面的作用还需更进一步发挥。专科护士的成长还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及自身不断努力。专科护士如何取得最佳的工作效果,如何推动专科护理的发展,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 of Nursing.The essentials of master’s education for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M].Washington DC:AACN Publishing,1996:5.

[2]刘苏君.“专业护士”是护理学科内涵建设的重要阶段[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04.

[3]乔晓斐,宋瑰琦,秦玉霞,等.安徽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4):67-69.

[4]广东省卫生厅.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M].第2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98.

[5]贺爱兰,张明学.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87.

[6]曹轶.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发展[J].护理研究,2007,21(2B):385-387.

[7]乔安花,席淑华.临床专科护士胜任力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80-181.

第2篇

关键词:结直肠癌;围术期护理;快速康复外科;指导意义

快速康复外科指的是用循证医学证据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的进一步优化,可更好地降低或减少患者围术期生理、心理等问题,促使他们更快康复[1]。本文探讨了结直肠癌围术期护理中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的指导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本次研究的对象共有4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入选时间2013年2月~2015年10月。入选患者均有完整临床资料,确诊符合结直肠癌诊断标准及手术指征。按照随机数字法将他们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40~74岁,均值(55.5±2.7)岁;结肠癌8例、直肠癌12例。研究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0~72岁,均值(55.1±2.8)岁;结肠癌9例、直肠癌11例。在前述一般资料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围术期护理按照传统外科护理处理,而研究组则采取快速康复外科处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①对照组:按照常规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处理;术前常规禁饮4 h、禁食24 h;术前按照传统3 d肠道准备法处理。②研究组:入院后详细解释快速康复各个阶段时间,告知促进康复的建议、围术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尽量消除他们入院后的紧张、陌生及恐惧等,促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指导患者术前2 h饮用糖类饮品。术前不按照全肠道清洗处理,或者仅仅采取1次灌肠。

1.2.2术中护理 ①对照组:术中按照常规方案补充液体3000~4000 ml,但不限制液体量,未重视保温措施。②研究组:术中严格控制液体与生理盐水输入量,并维持室内温度22~25℃、湿度50~60%;必要时可加用输液加热装置,采取床垫保暖与加热腹腔冲洗液等保温方案处理;间隔1 h监测患者的血压与体温等,出现异常及时上报与处理。

1.2.3术后护理 ①对照组: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待排气后予以流食,之后逐渐过渡到半流食与普食;患者在护理人员协同下实施被动或主动锻炼;术后采取止痛药物或止痛剂等处理,缓解疼痛。②研究组:术后无需留置胃管或者术后麻醉清醒后可拔除,而尿管则在术后1 d拔除(低位直肠癌患者可延长至术后2~3 d拔除);术后患者可耐受情况下,可于24 h饮蛋白质营养液,48 h后则进食半流食,72 h后可逐渐恢复普食;术后当日可指导患者做床上翻身等简单活动,术后1~2d则进行床边活动,3d则自行翻身与下床活动,4 d可恢复正常活动[2];术后患者疼痛严重,可于术后36 h内应用镇痛泵持续泵注,药物包括曲马多、强痛定等,同时利用分散注意力、暗示及音乐疗法等缓解他们的疼痛。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 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将P

2结果

2.1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则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与1例腹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则发生2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及3例腹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结直肠癌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中老年人多伴有各类基础性疾病,尽管手术治疗有一定效果,但风险较大、并发症较多,加上患者对手术存在焦虑、恐惧等不良反应,导致围术期应激反应增多,对术后康复不利[3]。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处理,不仅可提高患者满意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同时缩短康复时间,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胡爱书,焦玉荣,马红霞,等.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指导意义[J].医药杂志,2013,25(5):100-102.

[2]丁瑛,方琦,袁援,等.腹腔镜结直肠癌快速康复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J].护理学报,2013,15(18):48-49.

[3]韩崇真,任红,曲砚青,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高龄患者结直肠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114-116.

第3篇

1 生理舒适

生理舒适主要是指身体的感觉舒适,包括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线及音响等带给人的舒适感。

1.1 营造一个舒适的疗养环境。对于一个以保健疗养和康复疗养为主的疗养院来说,营造一个舒适的疗养环境尤为重要。首先,疗养院选址应选择一个气候适宜,有丰富疗养因子的地方,注重营院内的绿化、美化。在科学的绿化基础上加以喷泉、假山、回廊、休闲广场、凉亭等建筑,配以优美音乐,让疗养员在优美的环境中,尽情享受舒适的感觉刺激。

1.2 疗养房间设施的舒适度。疗养房间是疗养员疗养之家,怎样才能给疗养员营造出一个温馨舒适的家?除了卫生、光线好、通风好以外,加强疗养设施的改进,尤其是当今社会,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地提高,对住房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在房间摆放一些书画或一些花卉,使疗养房间从视觉上感到舒适、温馨,改变过去宾馆房间模式。另外,尤其注重疗养房间床的舒适度,因疗养员一天有1/3的时间在床上度过,床铺的舒适程度直接影响到疗养效果,应选择质量较好的席梦思床垫,枕头柔软,厚度恰当,软硬适宜。护理人员及时与疗养员沟通,了解疗养员的感觉和需要,尽快给予调整、满足,以达到睡眠和休息的舒适。

1.3注重护士仪表。

1.4服饰美。疗养院不同于医院,对于医护人员服饰要求美观大方,颜色清新素雅,舒适整洁,便于活动。

1.5 形态仪表。疗养护士应给人以亲切、随和、端庄、文明的印象,温柔言谈,轻盈步伐,敏捷的动作和自然的表情,以诚待人的态度,都可以给疗养员感觉上的舒适。

2 心理舒适

心理舒适指疗养员在入院―出院的过程中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乐观进取,心情舒畅,神经放松,最大限度获得心理上舒适感,以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2.1 疗养程序化使疗养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2.2 从接站,门诊护士的热情微笑到疗养科室医护人员认真细致的查房;从外出游玩中护士导游风趣幽默细致的讲解到门球场上激烈的竞争;从营养师耐心的营养咨询到食堂美味可口的饭菜;从其乐融融的工休联欢会到疗养科护士的亲自送站,一系列有计划性、程序性的安排,使疗养员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克服疗养区自身弱点,开展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特色活动,使疗养员心理上感觉舒适。

3 护士自身素质提高

3.1 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实施者多数为护士,这就要求护士的整体素质一定要提高。作为疗养院的一名护士:①要熟练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②有健康的心态。③要做一名疗养员与医师之间的联络员。④有一定的聆听技巧。⑤善于做健康教育,提供健康信息。⑥具有一定导游能力(外出游玩双重角色)。只有素质高、业务好、有能力、有耐心、有爱心的全方位护士,才能给疗养员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3.2 灵活巧妙的应用沟通技巧,满足疗养员的尊重需要。心理学提出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对于疗养员(尤其是一些离退休老干部)灵活巧妙的应用沟通技巧尤为重要,沟通多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

3.3 语言性沟通。首先,称呼一定得体,一个得体的称呼给人以亲切、自然(受欢迎)的感觉,尤其是刚到一个陌生环境的疗养员。其次,护士所叙述的内容清楚具体,切合实际,要掌握好语调,语调平和谦逊。在与疗养员沟通交流时,要掌握聆听技巧,表情自然,平视对方,并适时对交流话题给予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对疗养员提出的意见及问题,要尽快给予改进和解决,切勿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所答非所问。

3.4 非语言性沟通。指借助非语言符号(如姿势、动作、表情)实现沟通,在与疗养员接触、交往之中,善于运用非语言沟通,亲切的表情,谦逊的姿态,热情的态度。在护士中开展“微笑工程”,给疗养员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亲切的话语,使每一位入院的疗养员满足尊重的需要,得到心理舒适。

第4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43-01

1我国健康教育的形势

护理学科领域的扩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建立和发展护理健康教育学科则是当务之急。护理健康教育几乎在全国所有的医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展,一批护理健康教育专著相继问世,广大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护理健康教育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护士掌握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犹如掌握注射、穿刺、换药等基本护理操作技术一样娴熟和得心应手。

2健康教育的内容

2.1入院教育

2.1.1目标熟悉病区管理规定,适应病区环境,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

2.1.2教育内容1.病区环境介绍:病室、医护办公室、治疗室、辅助设施(食堂、卫生间、浴室、电话间)等,2.科室相关人员介绍:科主任、经治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及病友,3.住院须知:作息时间、查房时间、发药时间、就餐时间等,4.等级护理要求,5.陪护要求,6.病区安全:妥善保管贵重物品,外出请销假,病房设施按规定使用(呼叫系统、空调等)。7.常规检查意义及标本留取方法:清晨及时留取大小便标本,交代放置位置。讲述做好各项常规辅助检查的意义8.病人的权利与义务:

2.1.3教育效果1.复述入院须知有关规定。2.了解病人享有的权利、义务,表示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3.演示病房设施的使用方法。4.完成入院常规检查及留取化验标本。

2.4住院教育

2.4.1目标提高病人住院适应能力,减轻心理负担。

2.4.2教育内容1.所患疾病主要病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2.目前治疗方法及配合要点。3.目前医嘱用药主要作用,用法及可能出现的副反应。4.各种检查的意义及配合要点。5.放松技巧。6.饮食与活动要求。7.疾病治疗进展。8.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的概念。

2.4.3教育效果1.复述疾病相关知识2.演示行为训练内容。

2.7特殊检查与治疗教育

2.7.1目标提高病人配合检查和治疗能力。

2.7.2教育内容1.检查的方法及意义2.常见病并发症的预防知识。3.检查前准备项目及配合要点。4.检查后可能出现的反应、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

2.7.3教育效果1.正确复述检查意义、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2.主动配合检查治疗。

2.8术前教育

2.8.1目标提高病人手术适应能力,减轻术前焦虑。

2.8.2教育内容

2.8.2.1知识灌输(1)手术麻醉相关知识。(2)术前准备项目、意义及配合要点。(3)疼痛评估与止痛知识。(4)戒烟意义与戒烟方法。

2.8.2.2行为训练(1)睡眠调节方法。(2)心理调节技巧。(3)呼吸功能训练。(4)有效咳痰训练。(5)放松训练。(6)上呼吸机手语训练。(7)床上排泄训练。(8)肢体功能锻炼。(9)适应训练。(10)康复操作训练。(11)术前戒烟训练。(12)疼痛评估训练。

2.8.3教育效果1.能正确复述术前准备相关知识和要点。2.正确演示行为训练技巧。3.观察情绪稳定、焦虑减轻和消除。

2.9术后教育

2.9.1目标提高病人术后配合能力,减少并发症。

2.9.2教育内容1.告知病人所处环境。2.安全防范措施。3各种生命管道的意义。4.各种卧位的意义。5.吸氧的注意事项。6.表述疼痛的方法。7.早期活动的意义及方法。8.饮食要求。9.伤口换药常识及保护方法。10.康复锻炼方法11.自我护理方法。

2.9.3教育效果1.正确复述相关知识和要点。2.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10出院教育

2.10.1目标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建立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功能康复。

2.10.2教育内容1.术后活动、休息与睡眠要求。2.正确用药知识。3.饮食营养要求。4.自我护理知识。5.康复知识。6.功能锻炼方法。7.随诊与定期复查要求。

2.10.3教育效果1.复述与康复相关知识要点。2.理解提高生活质量的意义与方法。3.愿意纠正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4.运用自我护理和功能锻炼方法。

3健康教育的方法

3.1护理健康教育包括了以下5个基本步骤评估:收集病人需求的资料和信息。诊断:对病人及家属所需健康知识和帮助的判断。计划:对健康教育活动做出安排。实施:将各项教育措施落到实处。评价:对教育效果做出判断,必要时进行重新评估。

3.2具体方法1.讲解有关知识2.演示行为训练3.推荐有关资料。4.播放专题影视录像。5.病人现身说法。6.参观监护病房。7.专题讲座。

4目前我国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4.1问题①对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②健康教育的工作程序不规范,方法不当,流于形式,内容泛化,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③护士缺乏专业知识;④缺乏有效沟通技巧及方法;⑤缺乏进行教育的时间。⑥管理相对滞后,由于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较短,尚未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⑦出院后病人健康教育薄弱,缺乏连续性。目前,健康教育多局限于住院教育,门诊及出院后教育不够,缺乏督导,病人出院后随意性大,复诊、就诊多凭自己的主观愿望。要真正实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仅靠院内教育是难以完成的。只有通过建立院内外一体化连续性健康教育服务,才能实现。

4.2对策1.加强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3.健康教育制度化。4.健康教育规范化。5.加强沟通技巧训练,主动与病人进行交流。

5开展健康教育对护士的要求

5.1主动性应积极主动向病人宣教有关知识,如疾病预防、用药作用及副作用、饮食等,目的使病人对自已的疾病有所认识,更好配合治疗护理。

5.2针对性护士要根据病人病情缓急、病人及家属的文化程度、年龄、职业等,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采取灵活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方法。如口头讲解、图文宣传、演示训练,个人宣教、小组宣教、座谈会等。

5.3科学性健康教育不是随便拉家常也不是盲目进行,它是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宣教,并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全过程,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同时还要有质量监控措施,检查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

5.4技巧性健康教育没有固定模式,但需掌握一定技巧,如安排先进行什么后进行什么,抓住重点那些内容需多说那些少说,控制时间注意效果,宣教后要询问病人接收了多少、理解了多少,语言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和医学习惯用语,同时要掌握好分寸,防止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或因我们讲解不当引发纠纷。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1~52岁,平均(37.55±5.94)岁;其中单部位骨折30例,多发性骨折1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0~53岁,平均(38.51±6.12)岁;其中单部位骨折33例,多发性骨折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环境卫生、饮食干预及生活指导,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做好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工作。观察组患者采用功能训练结合骨折康复护理,具体步骤如下:1.2.1功能锻炼:①时间:骨折部位经治疗固定后,进行功能锻炼,医护人员根据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制定功能锻炼运动量,确保患者功能锻炼连续不间断;②方法:主动练习和被动练习结合,患者主动练习为主,医护人员辅助进行被动练习;③部位:重点部位为患者骨折关节处,为提升功能锻炼效果,需对患者骨折部位临近的关节进行功能锻炼。1.2.2康复护理:①运动干预: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运动。定期进行患肢按摩;②饮食干预:制定营养膳食方案,鼓励患者补充营养物质;③出院护理:指导家属出院后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提醒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

1.3观察指标:干预2个月后,采用本院满意度调查问卷(克伦巴赫系数0.828)评估满意度,采用百分制,≥9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采用本院护理效果调查表(克伦巴赫系数0.824)评估护理效果,包括功能训练、生活质量和康复程度,每项计10分,分值越高,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处理数据,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固位加上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固位只是初步的治疗工作,为了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患者需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因此,医护人员需制定合理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计划,给予骨折患者有效的锻炼指导及康复护理干预。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是一种综合型的护理方法,近年来已在诸多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所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3]。功能锻炼是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功能锻炼方案,在骨折患者恢复过程中给予指导、监督和帮助,以促进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提升患者康复信心。骨折康复护理是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康复护理方案,包括心理干预、运动干预、饮食干预以及出院后护理等,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度及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分析其原因在于给予患者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的过程,能够缓解患者治疗中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主动性,增强患者治疗自信心,促进骨折早期愈合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综上所述,骨折患者应用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4

第6篇

关键词:康复;健康教育;延续性护理;功能锻炼;护理满意度

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的突发急症[1],手术治疗是此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然而脑外伤往往发生较为突然,病情复杂,术后易遗留后遗症[2],因此临床针对此类患者除手术治疗外往往配合长期康复、护理等,进行较为完整的综合性治疗。为配合临床治疗,针对脑外伤患者的护理工作更趋于完善,延续性护理是帮助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恢复的护理方式,其优势在于使患者从术后、住院治疗到回家康复的整个过程感受到无间隙的康复护理[3],而健康教育是根据不同类型患者进行的持续宣教过程,属于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在给予患者延续性护理外配合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术后各项功能尽快恢复,减轻心理负担,缩短恢复过程。此类联合护理方式具有针对性强、人性化力度强等优势[4],可减轻患者消极负面情绪,给予患者全面帮助。本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术后患者给予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性护理,观察对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以及心理层面等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晓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外伤术后患者120例,纳入标准[5-6]:患者均已行颅脑外科手术,既往无脑血管疾病、颅内占位、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无其他脏器严重病变。排除标准:合并骨恶性肿瘤或恶性肿瘤骨转移、血液系统疾病,长期服用镇痛药物,既往服用过抗焦虑抑郁药物或诊断为精神异常及癫痫患者,严重睡眠障碍,孕妇或处于哺乳期;配合度较低,依从性较差患者;因各种原因不配合护理工作者。120例患者按照配对设计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外伤类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干预方法

2组患者均行脑外科手术,平稳度过术后观察期,入院时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受伤史以及相关过程,了解患者相关手术类型、术后检查结果,患者入院后开始给予相应安抚、心理辅导,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功能康复锻炼;评估患者的情绪及精神状态,向患者上级医师反馈患者身体及心理情况[7]。对照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入院后逐渐进行功能锻炼,明确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让患者了解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大多数功能的恢复需要依靠自身进行系统锻炼方能恢复肢体功能,进而缩短康复过程,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在患者了解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后,再解释锻炼的过程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床上翻身过渡到坐位平衡训练,再到站立平衡,需要每日定时定量。一开始锻炼应遵循力所能及的原则,同时强调心理暗示疗法,可结合运动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的同时,重建脑功能完整。解释脑外伤康复过程的漫长,鼓励患者不要放弃,同时引导照顾者正确认识后遗症,如功能障碍,一部分功能障碍可恢复的同时,另一部分功能障碍有可能长期存在,应面对自身功能障碍所带来的不便,找到解决方法。鼓励患者社交,尽可能与人交流、聊天,培养良好心情,利于康复。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及时和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倾听患者的意见,接受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消极想法,慢慢疏导,安慰患者勇敢面对现实,配合治疗和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延续性护理[8],具体方法如下:出院前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共同制定功能锻炼目标和计划。出院前了解患者存在障碍的日常生活活动项目、家属对恢复项目认识的不足予以强化指导、纠正和练习、发放功能锻炼手册,手册分为简介功能锻炼的目的,包括锻炼的方法及锻炼恢复的表格,每日患者进行锻炼后进行勾画,告知患者其相关责任护士联系方式,从出院后开始每周进行沟通,了解患者日常生活活动情况,询问家属患者日常生活态度,保证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评价时间为干预6个月后。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2组患者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程度采用标准化神经心理学检查方法(loewensteinoccupationaltherapycognitiveassessment,LOTCA)[9],用于评价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所有项目得分共计115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恢复程度越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总分范围0~30分,正常与不正常的分界值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小学组20分、中学或以上组24分,分界值以下为有认知功能缺陷。1.3.2观察2组患者NIHSS及BI评分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评分[10],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其中NIHSS为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敏感量表,总分39分,BI指数评分评定患者自理能力,包括10部分,总分100分。1.3.3观察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干预满意度调查量表经我院护理部专家进行内容效度评阅,CVI系数为0.94,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评分满分为100分,以评分≥90分为很满意,以评分70~89分为满意,以评分60~69分为一般,以评分<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很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配对t检验,方差不齐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以率表示,进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入院时、干预6个月后LOTCA及MMSE评分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LOTCA及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LOTCA(对照组与入院相比t=8.81,P<0.01;观察组与入院相比t=15.67,P<0.01)及MMSE(对照组与入院相比t=14.72,P<0.01;观察组与入院相比t=25.45,P<0.01)评分均上升,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LOTCA及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NIHSS以及BI评分比较入院时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自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2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NIHSS(对照组与入院相比t=21.31,P<0.01;观察组与入院相比t=29.66,P<0.01)及BI(对照组与入院相比t=26.31,P<0.01);观察组与入院相比t=39.80,P<0.01)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67%(Z=-2.836,P<0.05)。

3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往往较为复杂,病势较重,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是保证其生命不受威胁的有效方式[11]。对于此类患者手术是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生命或保护脑组织不受损害的主要方法,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术后伴有神经功能损伤,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认知程度下降及情绪改变等情况。因此临床应对此类患者进行全面而综合的治疗,其中包括手术治疗、术后康复、术后锻炼、健康教育、延续性护理等一系列方式[12],以降低患者致残率。认知功能是人体大脑高级机能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人的所有意识形态起源于认知功能,而脑外伤术后患者发生认知障碍概率很高[13],导致患者大脑处理、储存、回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障碍,目前为人们熟知的认知障碍有以下几种:知觉认识功能障碍、运用功能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等,相当一部分患者还可能存在肢体活动障碍,研究发现脑外伤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绝大多数是由于认知障碍所引起,因此,帮助患者术后进行恢复,提高患者认知程度,改善神经缺损是脑外伤患者最重要的治疗过程。脑外伤的康复治疗最佳时间在术后6个月内[5],为脑外伤患者搭配科学健康的教育指导,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生存能力及生活质量。目前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地位在逐步提升,已得到广大护士的充分认识,因此具有针对性、优势性的护理也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6]。健康教育主要可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同时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意识到康复锻炼的重要性,神经功能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配合科学合理的锻炼,讲授详细的方式方法,让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科学锻炼、树立康复痊愈的信心,康复时间虽漫长,但是结合最佳锻炼的方式可有助于在短时间内看到康复成果,从而增进患者康复的决心。延续性护理[14]的概念是由国外引进,指为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如从医院到社区、或同一健康康复场所,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与连续性的照护,制定一系列护理计划并予以干预。国内延续性护理通常是指从医院到社区或家庭的延续,内容包括患者入院情况、出院情况、出院计划、转诊内容、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及指导。由于国内延续性护理刚刚起步,针对脑外伤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报道较少,但肢体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工作已经处速发展阶段,因此借鉴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方式对脑外伤患者康复计划的制定也具有一定意义。关于脑外伤患者延续护理的开始时间[15],操作频率及程度、持续时间、内容形式都尚未达成一致,根据脑外伤患者最佳康复时间,本研究将延续性护理时间制定为术后6个月,具体的方案由医护人员及患者沟通决定。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认知功能改善、神经功能恢复及自理能力恢复程度上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因此,对脑外伤术后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性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神经缺损,提高自理能力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晓丽,赵江宁,胡炜,等.基于ICNSS系统的分层管理在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0):2906-2908.

第7篇

1、1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口头健康教育。观察组于围术期各分期分发健康教育卡,并根据各分期的特点实施分期健康教育,具体操作如下:①成立健康教育小组:由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师及责任护士组成健康教育小组,小组成员均进行健康知识及健康教育技能培训;②制定健康教育内容:根据病种及其围术期各阶段特点,参考相关文献,结合专科特点及护理经验,健康教育小组制定各阶段健康教育卡。健康教育卡分为住院指导卡、疾病知识卡、温馨提示卡、出院须知卡、复诊指导卡等。患者入院日分发住院指导卡,术前、术后分发温馨提示卡及疾病知识卡,出院日分发出院须知卡,复查日分发复诊指导卡;③健康教育方法:入院日主要采取口头宣教方式介绍医院环境及住院制度等;术前期采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疾病相关知识,配合以生动的图像,并采用模型示范手术方法,指导患者术中配合方法;术后期根据患者需要可一对一指导或以播放视频的方式宣教;出院日通过集体讲座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复查日通过手机通话、短信、微信等宣教或通知。

1、2质量控制由事先培训合格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面对面调查,经详细讲解后由患者自行填写,随后经2名护士统一审核、回收,问卷数据真实、可靠。

1、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数据均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108例患者中,对照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4161±529)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1296%,中学占4630%,大专及以上占4074%;手术类型:肝脏手术占2037%,胆道手术占1667%,胃、十二指肠手术占2222%,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占1481%,腹腔手术占1296%,其他占1296%。观察组54例,男31例,女23例;年龄(4214±53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1667%,中学占4074%,大专及以上占4259%;手术类型:肝脏手术占1667%,胆道手术占2222%,胃、十二指肠手术占2037%,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占1667%,腹腔手术占1481%,其他926%。2组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手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性别=035,t年龄=052,χ2文化程度=017,Z手术类型=026,P均>005)。

2、2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心境变化2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心理,2组心境状态中7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2组患者在精力与疲劳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焦虑、抑郁、愤怒、混乱、自卑5个维度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3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2组患者教育前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较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2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预防、护理、用药、并发症及疾病复发等知晓率均有所提升,但观察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4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健康行为形成率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均存在饮食、作息等方面不良生活习惯,遵医行为较差,健康行为执行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2组患者遵医行为、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合理作息等健康行为执行率均有所上升,但观察组执行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5护理满意度比较2组患者除了护理配合度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观察组对护理质量、护理态度及护理投诉事件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3讨论

普外科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部分患者因对疾病缺乏了解,健康保健知识匮乏,不仅易导致发病率上升,还会使术后疾病复发及并发症发生危险性增加。健康教育通过增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促使其培养并建立有利于疾病康复的行为。但普外科手术各个阶段注意的内容不同,因此需分阶段实施健康教育。普外科疾病是临床多发病,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心理冲击较大,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不仅不利于患者心理健康,还会影响手术疗效。王华芬等[4]研究发现,焦虑、抑郁、愤怒等负性情绪会降低手术患者的耐受性,应激激素分泌增加,不仅影响手术配合,还会延长术后康复时间。本院对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帮助其适应医院环境,消除患者陌生感及紧张感,手术前、手术后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并适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本研究中,教育后观察组在焦虑、抑郁、愤怒、混乱、自卑5个维度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心境,减少负性情绪对手术及预后的影响。

全程分期健康教育中全程是指自患者入院登记到出院复查的全过程;分期则包括入院日、手术前、手术后、出院日、复查日5个阶段。全程分期健康教育贯穿于治疗及护理始终,并延伸到院外,使患者在各个阶段能轻易获取各种信息,满足患者对疾病知识、预防方法、自我护理及用药有关知识的需求。分发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卡,并结合多元化的宣讲方式,增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并有助于其记忆。王若[5]研究报道,对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患者实施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显著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P<005)。本研究中,教育后2组对疾病相关知识、预防、护理、用药、并发症及疾病复发等知晓率均有所提升,但观察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若[5]的研究基本相符,提示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而随着患者对健康知识了解的加深,其治疗、护理依从性及健康行为执行率随之提高。Lewallen[6]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影响普外科患者健康行为实施的因素,结果显示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对健康行为的改善有正向作用。本研究中,教育后观察组遵医行为、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合理作息等健康行为执行率高于教育前及对照组(P<005)。

第8篇

湖北省鄂州市三医院 湖北省鄂州市 436001

【摘 要】目的:本文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中采用康复护理手段的应用作出研究。方法:选自我院2013 年3 月-2015年3 月所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病患共40 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都有20 例病患,在对照组中,病患接受常规护理手段,而对试验组的病患,除了实施对照组的护理手段外,还结合了康复护理。对两组病患在接受护理前后的ADL Barthel 指数(BI)和Fugl-Meyer 运功功能评分(FMA)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中的病患在年龄、性别、基础病变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患接受了1 个月的护理后,发现试验组的BI 指数和FMA 评分都比对照组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偏瘫恢复期中运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偏瘫;恢复期

根据现代康复医学的观点,康复护理作为患者康复治疗的延续,同时也是整体康复计划的重要内容,所有成功的康复都有赖于康复护理。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部分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实施康复护理,发现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现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系我院2013 年3 月~2015 年3 月所收治的40 例脑卒中恢复期病患,对于这40 例病患来说,所有均符合2008 年第8 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有肢体功能障碍的问题;年龄介于41~80 岁之间;GCS评分超过8 分,病情没有较大的起伏,属于稳定,病程不足3 个月,患者签署的知情同意书是自愿的。根据护理方式的禅意,我们将不同患者平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有20 例,在对照组中男性病患有12 例,女性病患有8 例,平均年龄为(63.2±4.4)岁,发病情况为缺血性卒中病患有13 例,出血性卒中有7 例;在试验组中男性病患有11例,女性病患有9 例,平均年龄为(62.8±4.6)岁,发病情况为缺血性卒中病患有12 例,出血性卒中有8 例。对照组和试验组病患在年龄、性别和基础病变等方面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在对照组中,对患者实施的是常规护理:①药物方面的护理: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患者按时用药。②饮食营养方面: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营养丰富的饮水,为了排便畅通,可以让其禁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对于发生轻度吞咽问题的患者,可以让其吃半流质,在进食的时候做好呛咳的预防工作。对于存在意识障碍和吞咽困难的患者,就应该对其增加鼻饲或者中心静脉营养的支持。而对于高热或者是泌尿系统发生感染的患者,就应当鼓励他们多点喝水。

③安全护理方面:如果有偏瘫症状、意识障碍和癫痫发作的患者,就可以考虑增加床档以防止其坠床的发生。而对于认知困难、瘫痪、视力障碍的患者,就可以在烫伤、碰伤和跌伤方面的预防工作多下功夫,不能让其单独外出或者远离病房。

对于试验组的患者来说,除了接受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外,还采用了康复护理。在展开护理工作前,加强了对护理人员在康复护理方面的培训,再结合护理人员以往的实际工作经验,为患者制定出更加合适的康复护理目标和计划。笔者认为,康复护理内容应该涉及以下内容:①心理康复方面:护理人员要真诚待人,认真倾听患者的要求,做到主动关心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患者解决存在的困扰,促进患者康复治疗自信心的增加,缓解其存在的心理压力,让患者更加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②瘫痪肢体功能锻炼方面:对肢体关节进行运动的时候,可以先从近端开始,再到远端,先从小关节开始,再到大关节,锻炼的幅度由小到大,时间也应该由短逐渐到长,遵循逐渐加强的原则,为了取得最为理想的训练效果。如果发现瘫痪肢体存在随意运动的时候,护理人员就应当及时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可以进行一些床上翻身和握手等练习,通过健侧来带动患侧。③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方面:护理人员也要积极做好患者对日常生活活动的指导工作,例如洗脸、刷牙和吃饭等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可以能够充分调动起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让患者尽早回归到社会生活中去。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对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并采用X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对照组和试验组在护理前后的BI 指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接受护理1 个月后,试验组的BI 指数要比对照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对照组和试验组在护理前后的FMA评分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接受护理1个月后,试验组的FMA 评分明显要比对照组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系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发现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如果越早介入,其肢体功能就越容易得到恢复。但是受到医疗体制和经济的影响,我国仍然存在了不少没有接受过正规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功能障碍患者,当中偏瘫现象是最为常见的,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根据现代康复医学的观点,康复护理在患者解决各项功能障碍方面意义甚大,可以改善其生活的质量,让社会负担有所减轻。当然康复护理也要结合常规护理来实施,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出更加合适的护理方案,方案涉及到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心理康复和瘫痪肢体工程锻炼等方面的内容。促进患者对于康复治疗自信心的增加,让心理压力消除,更加主动地接受治疗,尽早回到社会生活中去。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脑卒中; QQ群

doi:10.14033/ki.cfmr.2016.30.0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082-02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以脑部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g的提高,脑卒中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仍很高,如运动障碍、心理障碍、智力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家庭和社会负担。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利用QQ群免费服务平台为曾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出院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服务,通过QQ群共享的康复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指导、在线回复和提醒、定期召开群内患者康复知识讲座或播放康复训练录像等服务交流和沟通,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6例,男40例,女36例,年龄40~73岁,平均(56.8±6.5)岁。入选标准:(1)初次发病,经MRI与CT检查确诊为脑卒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判定标准。(2)病情稳定,意识清楚,能够配合进行康复训练。排除标准:(1)严重认知障碍;(2)存在其他限制活动的疾病。按住院号单、双随机分为延续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变性质、病变部位、病情严重度及治疗用药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只在住院期间给予相应治疗及护理措施,给予疾病康复宣教知识;延续组在此基础上,还提供QQ群服务平台为脑卒中出院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服务。QQ群管理方法:(1)建立一个可以容纳500人的QQ群,推荐1名工作能力及责任心较强的为QQ群主,主要负责群管理工作。(2)群工作人员有科室主任、主管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及护师以上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3)群成员主要为在院和出院的愿意接受延续性护理服务的脑卒中患者及家属,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登记其QQ号、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建立患者档案,将科室的QQ群告知患者及家属,说明目的,宣传加群的意义,鼓励参与。(4)患者出院后可随时网上交流,群工作人员定期召开群内患者康复知识讲座或播放康复训练录像,及时回答和正确指导、帮助患者排忧解难。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其内容有:康复理论知识、自我护理技巧、自觉遵医行为及服药依从性等。(2)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应用Barthel指数法[2],两组患者分别在出院前及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给予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应用Barthel指数法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日程生活能力越好。其内容有: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3)满意度调查表: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在患者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康复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延续组对康复理论知识、自我护理技巧、自觉遵医行为及服药依从性等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比较

两组出院前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组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延续组出院后1周满意度97%,不满意3%,出院后1、3个月满意度100%;对照组出院后1周满意度84%,不满意16%,出院后1、3个月满意度90%,不满意10%。延续组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QQ群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有效提高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其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脑卒中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仍很高,如运动障碍、心理障碍、智力障碍等,而这些并发症在短期住院期间是不可能完全康复的,需要在出院后长期的功能训练,慢慢恢复健康。患者在出院后的长期训练过程中,需要康复指导、药物指导、心理指导、活动/锻炼指导、饮食指导及社会支持等,延续性护理服务是住院护理服务的延伸,是为有医疗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的医疗护理、康复知识、健康指导等服务,预防或减少患者因在院外接受不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护理而使得病情复发或加重[3]。笔者所在医院通过QQ群免费服务平台为脑卒中出院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服务,有效满足患者康复需求,提高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本文研究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服务,结果显示,延续组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2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的一免费服务平台,在群内可以对话聊天,在群空间中,还可以使用群BBS、群共享文件、群视频等方式进行交流,方便快捷[4]。延续性护理是医疗护理服务的延续,是在整个卫生服务系统中,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药费用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5]。笔者所在医院利用QQ群服务平台为脑卒中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帮助患者及家属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通过在线回复和提醒、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或播放康复训练录像等,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的技能,影响其对健康的态度和行为,积极参与到自我护理活动中,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研究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在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显示,延续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3 QQ群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有效提高满意度

延续性护理也是医护患关系的延续,患者在接受医护人员健康照护的同时,也保持着对医护人员的忠诚和信任。延续性护理是护理内涵的进一步完善,为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及康复指导,使护理贯穿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后的整个康复过程中,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士在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的同时,增进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加信任和理解,密切护患关系,提高对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6]。

综上所述,运用QQ群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中,可提供多元化的护理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患者的需求,有效地提高脑卒中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活动能力,提高对医护人员满意度,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雷文.奥瑞姆自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4):126-128.

[2]王秀坤,黄旭明,石艺华,等.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36(14):3172-3173.

[3]徐彩玲,刘媛媛,张文新.延伸性护理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5(1):159-160.

[4]叶彩仙.QQ群平台在鼻咽癌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2):1451-1452.

[5]黄玮.运用QQ群回访对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4):281-282.

第10篇

1完善健康教育

在患者治疗前,为患者讲解拟定的治疗方案、实施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修复过程中,告知患者取印模时会有不适,教会患者如何配合医生,以减少其不适感。在试戴期间,帮助其联系正确的咬合等。义齿修复后,指导患者如何对全口义齿进行使用和保养(。1)饮食指导:在患者进行咬合时,要帮助其练习正中咬合,练习如何进行正确的发音,喝水,以免造成义齿的脱落。当义齿在口腔内能够佩戴稳定后,再帮助其练习如何吃东西。先练习吃稀软、小块食物,咀嚼时要放慢动作,避免撕咬。一段时间后,再过度到普通食物。(2)保健:佩戴义齿期间,嘱患者不要咀嚼过硬和过粘的食物。一旦义齿损坏,要及时入院修复,防止变形。注意口腔卫生,饭后进行漱口,并对义齿进行清理。睡觉前将义齿取下,让组织得到休息。义齿用凉水浸泡,使用软毛牙刷刷洗。(3)复诊:叮嘱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并告知患者在佩戴初期出现的异物感、恶心呕吐感等是正常的现象。在复诊前,一定要坚持佩戴2~3小时,使医生通过口腔黏膜的压痕和临床症状等,判断义齿的使用情况。

每个月由护士长组织护士召开座谈会,彼此交流健康教育经验,总结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鼓励护士不断学习,并提供其学习的机会。通过查阅文献等方法,学习新的健康教育模式和内容。同时,耐心地听取患者的意见,完善健康教育措施。由护士定期开展讲座,耐心地为患者讲解有关全口义齿修复的知识,并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

2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两组患者对口腔义齿的保健知识了解程度、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如表1所示,与对照相比,试验组对保健知识了解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通过全口义齿修复,不但能够帮助患者改变外观,还能够对患者的发音、咀嚼等功能起到提高作用。但是,由于义齿不同于天然的牙齿,佩戴后患者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往往会出现唾液增加、恶心呕吐、咬字不清,甚至义齿脱落等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悲观、焦躁、失望等心理,导致其心理负担增加。我院在临床工作中,加强了健康教育,使用多种方法保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例如,给患者发放宣传册,宣传册中使用精美的图案,较大的字体,使患者能够有兴趣地认真阅读。在患者治疗后,播放DVD,并给予讲解,使患者更多地了解有关义齿修复的知识。此外,我院还注意对老年患者家属的健康指导,使家属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给患者一定的指导,避免有遗漏和疏忽。此外,我院还定期组织护士交流彼此的健康教育经验,鼓励护士不断学习新的国内外知识,使其健康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完善健康教育,患者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护理,佩戴义齿期间的舒适度提高,对全口义齿的了解程度更高,患者对我院护士的工作更加满意。总之,对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给予完善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其对义齿知识的了解,使义齿佩戴更加舒适。

作者:何丽萍单位:广州医学院口腔医院

第11篇

[关键词] 康复;护理延伸;护士工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1(a)-015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elf-made use of a single extend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work of nurses and patients.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from January 2014 to August 2016, 60 patients with strok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reatment method,Observation group 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reatment method, but also according to the self-made rehabilitation extension of nursing records for patients to implement the extension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Before and after 3 months of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h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self-care ability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At the same tim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survey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two groups of nurses in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with nurses to 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survey questionnaire survey, 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score. Results After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he Barthel index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67.5 ± 14.3)poi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9.7±10.3)poi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83.3%)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56.7%),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80.0%), the nur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43.3%)(P < 0.05). Conclusion The using of a Self made rehabilitation extension of nursing records can improve stroke patients with self-care abilit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nursing work, reduce the workload of nurses, this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extension; Nurse workq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寻求更有效、适用的康复护理治疗方法成为必要。病房康复延伸治疗是指患者在常规的康复治疗时间外,有护士在病房对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1]。该院的病房康复延伸训练是指除常规康复治疗外,由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主管治疗师充分沟通后)对患者在病区进行的康复训练指导,并实时记录患者训练情况和跟踪患者执行情况及效果。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各种疾病层出不穷,很多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很高。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超过150万人,脑卒中后存活者约有600~700万人。在存活的患者中,约75%~80%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重度残疾超过40%[2],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以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加快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恢复则显得极为重要。而在目前的康复治疗方案中,康复延伸训练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也能够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该次研究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并根据自制康复护理延伸单项目对其进行病房康复延伸训练指导,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患者年龄30~7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47±4.3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6±5.4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组除了给予传统治疗和护理方法,还要根据自制康复延伸护理记录单对患者实施病房康复延伸指导训练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发放自制问卷,护士在康复护理治疗后发放自制问卷,主要包括护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对工作满意度这两大板块的调查。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治疗。 观察组在治疗时间段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治疗,在非治疗时间段内由责任护士进行病房康复延伸指导,即根据患者自身病种、病情严重程度、功能障碍情况制定的病房康复护理延伸单,并用文件夹夹住放在患者床旁,每次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了相关项目的宣教和指导后及时勾选。该次研究采用的病房康复护理延伸单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房号、床号、入院日期、诊断、康复护理记录时间、病史时间、瘫痪情况;康复延伸护理项目包括:康复宣教、变更、摆放、轮椅指导、拐杖助行器指导、矫形器自助具指、ADL训练、娱乐活动、上肢运动控制练习、下肢运动控制练习、躯干控制练习、交流能力、听、阅读、朗读复述、命名。每个项目又根据病种制定相应的康复延伸训练,比如床上左平移右平移、穿衣脱裤、洗脸刷牙、下棋写字、画画刻纸、握球抓豆、编织跳绳、上肢左右摆动、屈膝下蹲练习、口语交流、阅读朗诵训练等。每个康复护理延伸项目有3个板块需要需要责任护士进行勾选,包括项目频次/强度(每天几组或每天几次)、项目指导对象(照顾者或患者)、项目效果反馈(能掌握、基本掌握、没掌握)。

1.2.3 评定标准 ①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法评定标准[3]:最高分100分。>60分:良,生活基本自理;41~60分:中度残疾,日常生活需要帮助;21~40分:重度残疾,日常生活明显依赖;≤20分:完全残疾,日常生活完全依赖。②问卷满意度评定标准:满分100分。≥8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

1.3 统计方法

该文所得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组内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对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在α=0.05的水平上进行比较,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前的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67.5±14.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9.7±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3.3%)高于对照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80.0%)高于对照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第12篇

【关键词】 健康宣教;康复;脑性瘫痪;疗效

健康宣教是通过宣传、指导等方式, 使住院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 做好自我控制和护理、保健等措施[1]。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 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 并反复强化宣教内容, 达到健康宣教的目的[2]。为探讨健康宣教在康复病房中的作用, 观察了2012年7月~2013年4月期间在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康复治疗的小儿脑性瘫痪患者, 发现给予有效的规范健康宣教, 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该院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病房中的48例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随机宣教)和观察组(规范宣教), 每组24例。24例对照组患者中, 年龄11个月~10岁, 平均年龄(2.0±0.7)岁;24例观察组患者中, 年龄1~8岁, 平均年龄(2.3±0.5)岁。

1. 2 宣教方法 对照组采用随机宣教法, 内容包括入院介绍, 介绍疾病的症状及观察要点、治疗药物的作用, 观察组给予有效的采用规范宣教法, 宣教从患儿入院即开始, 非特意地选择宣教对象和时机[3]。随机宣教即适时宣教指在患儿安静、陪护者注意力较集中时进行重点宣教。主要宣教内容是住院需了解的医院制度、周围环境等。规范宣教即按需宣教: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 护士用声、光、色来分散他的注意力, 减轻其恐惧感;对3~7岁的学龄前儿童, 用讲故事来满足其好奇心, 与其建立友好关系, 以正面鼓励和讲道理来帮助他克服对住院治疗的恐惧心理, 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对家长的宣教, 有意识地选择患儿的主要陪护者作为对象, 在其最需要的内容上作详细的介绍:①每日开窗通风, 保持环境清洁, 避免感染;②个人卫生:温水刷牙、漱口、洗脚、洗澡, 做好个人口腔、皮肤护理;③康复指导:指导患儿保持功能位、良姿位。鼓励患儿练习自理能力, 指导正确的穿脱衣服、进食的方法;④做好患者及家长心理护理, 树立康复治疗信心;⑤出院复查:出院后半月复查, 进入下一个康复疗程或坚持家庭康复训练。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房综合康复治疗后患儿接受治疗情况、心理情况、生活自理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实施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接受治疗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接受治疗率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患儿及家长心理状态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无焦虑倾向率明显升高, 焦虑倾向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生活自理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生活自理率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康复专科健康宣教能够降低小儿脑性瘫痪并发症的发病率, 有利于患儿的快速康复。一般情况下, 患儿住院30 d左右, 对患儿的接受治疗情况、心理情况、生活自理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告知综合家庭康复指导下, 坚持康复训练穿脱衣、吃饭,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可有效提高患儿生活指数。病房空气流通不畅, 造成患儿个人卫生差, 甚至出现感染, 不利于康复。通过宣教指导, 指导患儿家长合理做好个人卫生和护理, 适当进食水果和蔬菜, 保持病房适宜温湿度, 定时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患儿可适当康复活动, 有利于患儿保持功能生活自理尽快达到康复目标[4]。

护理人员通过健康宣教, 使患儿家长了解疾病相关知识, 通过沟通和交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缓解了患儿和家长的焦虑情绪, 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 增加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有助于帮助患儿及家长树立信心, 坚持康复治疗, 也相应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该研究中,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情况、心理情况、生活自理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于康复患儿, 给予有效的健康宣教, 指导患儿家长合理喂养、合理饮食、合理运动, 做好个人卫生和护理, 有利于患儿接受治疗、帮助患儿及家长树立康复治疗信心, 明显改善患儿生活自理情况,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武侠.住院患者的健康宣教及其重要性.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1, 17(2):93.

[2] 苏带兰. 健康宣教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中外健康文摘, 2013(24):293-294.

[3] 王玲.儿科病房健康教育方法的探讨.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6, 8(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