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的探究

生物的探究

时间:2023-12-07 11:40:21

生物的探究

生物的探究范文1

【关键词】植物生长素;探究和建构;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0.引言

中学生物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探究――建构”型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产物,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构建一种教师为主导,学生学的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探究――建构型教学设计展开研究。

1.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在人教版教材中所需要的教学课时数是1课时。课文的情况介绍大概如下:

第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这主要是介绍生长素被人类发现的历史和科学家对生长素的发现所作的贡献,这其中介绍了很多科学家的科学实验,如十九世纪,达尔文父子的金丝雀旖草的实验等。这一方面的介绍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情感、对生长素的认识和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素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和科学家的努力。

第二,植物生长素被发现的探究过程。这一模块主要是介绍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科学实验和探究过程。

第三,取材的重要性。这一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清楚实验取材对实验研究的重要性。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了解,我们可知:对本节知识内容的教学,适合采用“探究――建构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1]。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节课的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第三章,学生已经对动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知识有过学习和了解,学生这方面的知识积累是“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的基础。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植物的向光性和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进行过学习。这些知识的掌握为学生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门课打下了基础。

针对容易被学生忽视和步受重视的地方,教师要在本节课中做出明确的指导[2]。

3.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和价值目标。下面对这三个方面的目标展开具体说明。

3.1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向光性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通过实验间的对照,了解向光性的外界因素。

第三,设计向光性的内因,体验科学探索的方法和思维。

第四,对胚芽鞘进行了解。

第五,能做出实验图形。

3.2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为:

第一,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第二.探究思维的生成。

第三,对科学史的合理认识

3.3情感和价值目标

情感和价值目标主要包括:

第一,理解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第二,理解科学探索过程的艰辛和不易。

第三,知道植物生长受多种激素的影响[3]。

4.教学程序

4.1提前准备

提前一个星期让玉米发芽,准备玉米胚芽鞘,对胚芽鞘进行拍照。所有上课要涉及的事情都提前安排好。例如:学生的分组、分工和合作等。

4.2探究与建构

探究与建构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方式引入新课。这一步骤可以通过播放幻灯片的形式实现,目的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让学生观看达尔文的胚芽鞘向光性实验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达尔文的胚芽鞘向光性实验示意图

第二,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进行讲解,让学生参与探究。这一步骤的措施有:观察玉米胚芽鞘的图片,并进行对比,进行试验并作图。目的: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让学生掌握试验技巧。学生设计实验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学生设计实验示意图

第三,对科学史进行合理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第四,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构建概念图。

第五,理解和应用知识。对新知识的构建和深化理解[4]。

5.《生长素的发现》教学案例分析(人教版)

教学案例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中“生长素的发现”。

(2)教学目标:上文已进行详细阐述。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有一个了解。难点是通过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对知识的建构能力,让学生掌握试验设计的原则。

(4)教学准备:已发芽的玉米种子,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等。

(5)教学过程:第一,让学生观察已发芽的玉米种子。第二,引导学生探究。第三,让学生进行试验,并作图。第四,对实验进行分析。第五,教师总结评价。

(6)教学效果评价:“探究――建构”型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这种方法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透彻。

6.结语

“探究――建构”型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从而更好地了解书本知识的内容。探究学习的成败不是取决于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在进行“探究――建构”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探究的问题情境和学生的探究体验。探究的问题情境和探究体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在探究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这种知识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苏少华.“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探究――建构型教学设计[N].生物学通报,2011(9).

[2]李慧敏.“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0(35).

生物的探究范文2

    1.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本课例中,实验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的能力。如何做实验,实验会得到什么结果事先完全是未知数,主要靠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想象力,去探索、去发现,从而创造出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现象或规律,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的能力有较大的作用。

    2.在课题探究中,学生从自己承担责任,到对整个小组的素质,增加了责任感,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有着丰富的真实的过程体验,这种体验也转化成无穷的动力——这种动力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所以在生物教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中,教师不要把探究结论水平高低作为唯一目标,重视情感、兴趣、意志、毅力、科学精神等情感因素的深化,要与学生一起体验探究中科学的精彩与丰富,生命的领悟与感动。

    3.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创造力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外部条件,其中最关键的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此首先必须创设一种宽容、和谐的气氛,使每个学生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这种探究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引导参与,教师首先要通过亲身参与体验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且在师生关系平等、信任的基础上让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勇于发挥想象,勇于走向社会实践。

生物的探究范文3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占有重要的地位,体现在如下方面:把“突出科学探究”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科学探究被列入课程的重要目标;明确的提出了科学探究的目标和要求,并且在各分科领域的内容目标中提出了探究活动的建议;在课程实施的建议中,科学探究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上述内容都为科学探究性作业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一、中学生物教学中布置探究性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是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范围小、形式单一,作业过程与评价比较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性,轻视学生的主观作用,缺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更谈不上较高层次的教育意义了。

与传统作业相比,科学探究性作业的特点有自身的优越性,如作业要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作业过程中的主观生成性问题,多元的发展性评价等。由此可以看出探究性作业是科学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对学生而言,探究作业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生命的发展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而言,则是学生对教学的深化而非强化的过程。

据一项调查统计表明,受学业压力的影响,尽管有部分学生仍然选择了同步练习,但是实验操作、科学实践以及读科普读物等具有探究性特点的作业最受学生欢迎。由此可见,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在中学生物教学中逐渐增大探究性作业的比重势在必行。

二、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作业布置的实践

下面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对布置探究性作业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 坚持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性原则

科学探究是一个探索真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布置的作业题目中绝对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这是科学探究性作业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

(二)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我们不得不承认“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探究作业布置之前,如果能有很好的情境创设,一上来就能吸引学生的眼光,学生很自然的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后面的探究活动中去,好的学习效果就相对比较容易取得。

(三)重视探究作业中的生成性

首先,探究性作业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必须经过科学探究后才能生成一定的探究结果,随着探究的不断进行,产生的“果实”也越来越丰硕。因此一个真正的探究性问题必须同时具有这种“生成性”,否则就不能成为探究性作业。

其次,学生在完成探究性作业过程中往往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也会在自己的作业中表达出来。对于这些在过程中生成出来的细节,教师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抓住其中的“闪光”点,深入拓展,达到课堂教学延伸的目的。

(四)加强适度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较传统教学中的已不再那么明显,这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原因,但我们切不可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无足轻重,相反这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注重多元化评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指导我们,学习与成绩之间有时可能存在不一致性,因此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各方面进行评价才能符合新课标中“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的要求。在我已经布置的探究性作业的评价过程中,我力求做到对学生评价的多元化,如我会从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研究方法的合理性、活动的有效性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客观的过程性评价,决不单看探究结果。

例如在完成探究性作业《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之后,有一名同学又提出作业要求之外的假设,他认为除了光等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之外,鼠妇生活环境中其他动物也会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并利用自己的课外时间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探究计划,最后把他所做的探究及得到的结论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我认为对这名同学作评价时就不能仅仅看他完成本次作业的好坏,而更应侧重于他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新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正体现了运用探究式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

(六)重视信息反馈,巩固学生的探究效果。

对于学生在完成探究性作业过程中或活动结束之后的一些生成性的信息和发现的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教育心理学的专家研究表明,反馈越及时,教学效果越好,同时教师若能让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为什么对时,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当然,我们给予学生的反馈信息还要精确,要力求完整,任何模棱两可的信息或错误的信息,都会干扰学生的学习。

三、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作业布置的几点思考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作业的布置已经成为新课标下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环视目前课改环境下中学生物作业布置的现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1.从学科整体性发展方面来看,当前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性作业的布置还缺乏系统性;2.学生在完成有些探究性作业时还缺乏一定的知识储备,以至无法很好完成探究作业;3.有些学生在完成探究性作业时,注意力只停留在探究活动本身,不能从探究活动中学会如何去学习,达不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当上述三种情况存在时,探究性作业较之传统作业的优越性就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因此,我认为在中学生物探究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还因注意以下方面:

(一)强化备课过程,注重整体性设计。只有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在备课过程中多做准备、多做思考,才能从学科整体性角度出发,设计出具有系统性的探究性作业。

(二)注重探究的实效性,谨慎选题。在布置探究性作业之前,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学生去探究,注意学习任务的落实,防止探究性作业成为开空头支票,学生无法深入下去。

(三)发挥教师的指导性,防止学生失控。进行开放的、探究性学习,不等于放羊,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如果游离于探究活动,其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能力的提升,更不利于科学探究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在整个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照顾到每个学生、每个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

参考文献:

1.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施良方著

2.科学课程探究性作业体系的建构研究.裘志平宋清儿

生物的探究范文4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教学,亦称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获得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彻底的改革,学生将从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进行科学探究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具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这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于探究式学习我做了如下尝试: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通过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动参与探究和讨论,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

1.1设计实验或多媒体课件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如在讲“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时,运用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和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并讨论实验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发言,思维就更加广阔,能联想到了生活中生物都在不断地消耗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能维持相对的平衡,就是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缘故。在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时,设计一个小实验:一个小烧杯装有热水,另一个小烧杯装有自来水;然后分别向两个小烧杯加入一朵新鲜的大红花;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然后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有的同学说是:热水使细胞破裂,从而使里面的物质流出来;有的同学说是:细胞被热水烫死了,里面的物质就流出来了,而自来水中的花的细胞还是活的,物质就不能流出来。通过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调动出来了,充满探究激情。

1.2设计情境式问题、探究式问题等方法,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认知需要,主动参与探究

如:讲“遗传的基本规律”时采用提问式导入课题,“为什么有的同学是双眼皮,有的是单眼皮?”“为什么有的同学父母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为什么有的同学是双眼皮,而他们的姐妹却是单眼呢?”通过探究性的提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学习过程。

在这些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起组织者的作用,不断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提高自身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2.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索

2.1教师可根据当前社会发生的生物事件或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观点,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想要了解的某一事件或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体验事件或问题的性质或规律

例如,结合社会上发生过的SARS和禽流感事件,让学生讨论和探索。通过讨论,有些学生结合所学的生物知识提出了许多问题:如SARS、禽流感、口蹄疫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它们的寄主有哪些?这些病毒的生存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病毒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的?人体会产生免疫功能吗?应该怎样去预防这些病毒?为了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就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确定调查项目,然后利用各种媒体如报刊、杂志或Internet等,查阅和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在这一过程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使学生懂得如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归纳资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观,懂得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社会的某些事件。

2.2利用课文的“资料分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如在学习“免疫调节”时,以课文的“资料分析”为基础,开展“关注艾滋病”专题讨论,让学生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发表自己对艾滋病的认识,以及如何运用生物学知识原理去预防和治疗艾滋病。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3.探究性实验教学,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

实验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也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所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独立操作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获取知识的最好方法,而且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预测——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实验数据。

4.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生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主探究,养成探究的习惯,使探究式学习成为学生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方式。在学生的课余时间,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本地工厂、阅读科普知识图书、调查本地生物现象的多样性、利用家庭常用品进行家庭小实验及小制作等,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总之,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在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现代教学思想理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黄燕.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

[2]王小波.高中生物教学实施科学教育的策略.新课程(教师版),2007.

生物的探究范文5

1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1.1可以明显使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探究性学习最显著的方式就是以小组的方式来进行探究学习,经过学生之间研究、分析、交流来得出一定的结论,进而把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团队协作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教师只需要告诉学生学习目标,然后通过他们自己探索和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沟通,体现出头脑风暴法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到分享、合作的快乐,体会到什么是团队精神。1.2可以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有很多弊端,不仅教师的教学任务重,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多,而且教学时间有限,导致师生之间的沟通很少,这使得生物教师压力较大。如果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势必讲的很快,这样就照顾不到个别学生的感受,如果从全局考虑,就会落下讲课进程,这两者的矛盾比较突出,进而导致师生关系不融洽,降低了教学效率。而探究式学习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两者间的矛盾,它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当中,能够自己主动研究生物问题,很好的缓解了教师的压力,能够很好的提高讲课效率,同时师生关系和教学效果都有所改善。1.3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生物的态度。以往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学的节奏通常是由教师掌控,学生只能根据教师讲的内容被动的接受,这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形成阻碍。而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恰好和传统方式相反,它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时间、有兴趣、有能力去观察和探索生命的本质和现象,同时,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生物概念,提高自己的探索精神,改变过去厌学生物的态度。

2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2.1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认可探究性学习。教师作为高中生物课堂的指路人,要从自身意识到教学观念的重要性,也只有改变自己落后的教学观念,充分认可探究性学习,才能更好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鉴于此,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更要改变他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始终处在科学教学的前沿,切实做到与时俱进。例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目标相统一的方式提出问题,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确保他们能够参与到课堂中,和教师形成共鸣,促进课堂效率提高。2.2完善高中生物课程体系。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比较侧重理论,而轻实践,但是作为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只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显然还是不够的,这种方式太过枯燥乏味,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生物的心理。高中生相对初中生来说已经具备了做实验的能力,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试试,所以,高中生物课堂系统要完善,不要只包括理论知识,要适当引入实验课堂,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引入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验的同时总结经验,体会探究生物知识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除了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外,剩下的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需要适当指导即可。2.3优化生物实验基础设施。这里主要是指改善学习的硬件条件,这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比如生物有很多章节实践性强,而这需要通过生物实验来完成,但是受学校条件所限,很多学校不能提供完整的实验器材,这会极大的降低探究性学习的效果,也影响学校教学质量。所以,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来优化基础设施,加大对生物实验的投入,同时安排多点类似的课程,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进而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实现。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效率提高,又能够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真正掌握所学的生物知识,不仅如此,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好的探究习惯。这里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的同时也要完善课堂体系,另外,还要和学校沟通好优化生物实验基础设施的问题,以此发挥探究式学习的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赵立兵.刍议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绥化学院学报,2012,32(04):184-185.

[2]刘漾华.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106-107.

生物的探究范文6

关键词:提高;生物实验探究;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04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029

一切发明创造都是在实践探究中获得,而实验探究则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最好、最有效的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有效性,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主演”而是“导演”。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品质和习惯,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提高生物实验探究有效性的方法,让尽量多的学生用主动、积极、愉悦的情绪来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一、创设实验探究情境,简化重难点,提高探究性实验的可操作性

重难点是一堂课的核心、精华,但是又比较枯燥难懂,此处创设实验探究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发散思维,集中注意力进行攻关,把难点攻破、重点深化,有效提高实验探究的可操作性。

例如,我在“传染病的预防”教学中,举例说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本课的重难点。讲到这里,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准备了一个小实验,先摆上一些面粉,问学生:“假如这是病原体,你想什么办法把它弄到别人身上呢?”“用嘴吹到空气中。”“手上沾上面粉,与周围同学握手,这些学生再与其他同学握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主动要求实验。学生七嘴八舌,讨论面粉的传播过程,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总结叙述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我借机进一步提问:“很多国家流行的‘H1N1甲型流感’是怎么传到中国的?它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怎么预防?”学生个个兴奋不已,纷纷发言,并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感觉到实验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合作探究很容易克服难点、深化重点,有效提高实验探究的可操作性。

再如,教学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咽部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时,我让学生进行探究,做吸气和吞咽动作,体会吸气与吞咽是否能同时进行;探究会厌软骨和悬雍垂在呼吸与吞咽时所起的作用。可是,学生不能见到实物,体会起来非常困难,不知道究竟怎么回事。还有的学生提出饭粒吃到鼻子里是不是也跟咽部有关系呢?针对这些问题,我制作了“呼吸与吞咽过程演示器”进行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通过情境创设,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呼吸与吞咽生理过程,以实验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利用“咽部活动演示器”把悬雍垂、会厌软骨的活动情况模拟演示出来,能把抽象的咽部活动知识立体直观体现出来,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使难点变得简单、容易,提高了实验探究的效果。

二、通过拓展实验探究空间,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生物教学注重实验探究,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实验探究的场所并不是一定在实验室,可以在野外也可以在家里进行。有的实验让学生在家里做学生会更感兴趣、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种子萌发的条件”一课时,在实验课的前几天,我就把实验的具体方案、实验步骤发给学生,并把学生平均分成八组。前三组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氧气这三个外界条件),四至七组探究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发育完好、结构完整、已过休眠期、在寿限之内四个内部条件),最后一组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与光照、土壤有关,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方案。同时,我向学生下了一张挑战书“这些条件老师也要做,咱们比一下谁做得好,看谁能做得更好”。结果,在上这一节课时,太让我感动了,学生做得非常好,他们不但把我预设的做得很好。出乎意料的是,有的学生在探究种子的结构是否完整与种子萌发的关系时,针对不同情况做了多组实验(胚不完整、子叶不完整、没有种皮等多种情况)。这太让我惊喜了,连我自己都没想到,结果学生做到了。

通过这一节课,我明白一个道理,只要在教师正确引导下放手让学生去做,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求异思维,充分证明了实验探究是发明创造的根本。这样,既缩短了实验时间,又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实验探究教学效果。

三、利用实物制造矛盾,提高生物实验探究的有效性

实物以它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它是学生克服困难、变苦为乐的内驱力,是进行探究的源泉。青少年天生就有受外部特征吸引而产生的好奇心,但是这种好奇心自发、幼稚、短暂、易消失。要使其长久,这需要教师故意制造矛盾,让学生在矛盾中维持好奇心,激活探究欲望,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例如,我在进行“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的实验教学时,不是进行简单的知识灌溉,而是从实物入手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巧妙设疑制造矛盾,激发学生产生矛盾心理,产生探究的欲望。举例来说:在学生探究完根系后,我摆出萝卜、白薯这些块根的同时故意放进去一块姜、马铃薯,借机制造矛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我问:“你能找出哪些属于根吗?”这时学生感到茫然,开始议论“姜有一圈一圈的线,还有芽,马铃薯也长芽了,但它们都长在地下不都是根吗?”我说“姜属于茎”并及时亮出自己的观点。学生都瞪大了眼睛,问:“姜为什么是茎呢?”这引发了学生的矛盾心理。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很想知道怎么回事,我们师生围绕这个问题对“茎”的特征进行了探究。学生知道了块根与块茎的区别,顿时茅塞顿开。由迷惑不解到恍然醒悟,学生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在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中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创新的意识和潜能,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成功感。作为生物教师,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我们应成为学生智慧的启发者,成为课堂探究的“导演”,做学生前进道路上的“灯塔”。面对信息的时代,面对视野开阔的学生,教师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探究方法,应该不断进取寻找新的探究思路,为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插上翱翔的翅膀。

参考文献:

生物的探究范文7

关键词:探究式 有效性 自主学习

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是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及全新的教学模式出现的,它的意义在于学生可以从探究过程中找到乐趣,既学到知识,又能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自主建构知识,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从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的落实情况来看,要将探究式教学模式真正渗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甚至有人认为探究式教学模式只适合上公开课、观摩课使用。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仍然主要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对这种状况,作为一线的生物教师,我不得不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突破探究式教学的种种困难,使探究式教学真正应用到生物新课程改革中?

一、探究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之所以还不能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教学中,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主观方面:在我们的教学中,高考是第一指挥棒,为了在高考中能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和教师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教师在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认为还是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更有效,因此就没有采用探究式教学。另外,由于探究式教学本身比较费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效果,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信心等待学生的成长,那么其应有的效果就不会得到体现,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得不到培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是设置了问题的,学生也在积极地分组讨论,看似很热闹地合作学习着,但实际上根本无法获得思维的发展。忽略了探究方法的教师常会准备一些问题供学生探究,但他们却忽略了指导学生对待不同问题应选择的正确的探究方法,这样学生依然不能脱离教师的指导。二是客观方面:我们的教学资源比较落后,有些知识尤其是生物学知识,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才能得出结论,可是我们的教学设备有限,学生没法自己操作,再加上有些学生基础太差,即使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比较简单,但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也是很不容易的,并且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这样的话,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很难完成,就大大限制了教学的进行。另外教学班级班额过大也限制着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迫使我们不得不沿袭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得探究式教学很难运用到生物教学中。

二、探究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简要阐述如何突破探究式教学的困难。

(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设计探究问题

在探究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探究,而是要探究生物教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重点知识。像一些基本的概念、生理过程、规律、原理、技能等,可以用来设计探究问题,但是对于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就能理解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就没有必要再进行探究了。此外,如果设计的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目前的接受能力,那么学生即使在课前做了预习,课堂上也进行了探究,也还是无从着手,找不到问题的答案,那么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探究的必要。我们应该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让学生通过思考、小组讨论,或者合作探究把问题解决,或者通过独立思考把问题解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选择探究内容时,我们既要考虑探究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科知识、体系的要求,又要考虑符合学生能力的逻辑发展,以及教学计划的安排。

(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探究性,这一特性要求学生要积极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挖掘自主学习的潜力,发挥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以终身受益。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探究的内容、方法、要求和时间,要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给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

(三)教师要对探究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总结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是对学生参与探究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又要根据教学目标得出科学的结论,对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矫正,从而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指明道路。这是影响探究式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其作用一方面在于能够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探究学习变成自己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对于知识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并且在运用时避免出现一些错误。

(四)指导学生进行反馈训练,强化记忆

通过当堂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活化并及时反馈知识、及时调控教学;要求学生独立、快速、准确地完成教师设计的问题,教师通过巡视或当堂批改及时发现学生具有的共性问题,并当堂解决;加强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记忆理解,提高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郑春和.改变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J].生物学通报,2002(1).

生物的探究范文8

关键词:生物课堂;初中;探究能力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生物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在学习中,应该引领和组织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并促使学生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主动获取科学知识的好习惯,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究创新精神。

一、精心设计探究情境,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探究实验的积极性。为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对某对象进行探究之前,应该设计一些能够使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导言引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学“光合作用”这节实验内容的时候,上课前,给学生演示光合作释放出氧气的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导管口,木条复燃,在此刻,应及时提问:这个有趣的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说明什么道理呢?通过这样的方法导入课堂,学生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会有想弄明白、想理清楚的愿望,渴望自己也能参与到实验中来。

二、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强调教学中学生得到的感受和体验。引领学生积极探讨、研究,从而获得知识、探索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开展实验探究时,我们要逐步深入,教学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互动,共同学习。例如,在教学“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每当学生看到视野中出现的细胞就会瞪大眼睛开心地说:“老师,我找到它啦!”但是一旦被问及是否看到了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的时候,学生就会一脸茫然,有时候甚至认为气泡就是细胞。因而,在教学初期,我会告知学生实验目的,然后介绍实验材料、药品、实验用具等,与学生一起制订实验方案,并展示学生观察、收集数据的方法,随着教学的慢慢深入,学生就能潜移默化地理解、掌握实验探究的过程,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后,学生就会乐于实验、勇于探究了,从而真正调动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并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培养。

三、引领学生改进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不提倡质疑实验现象、方法、材料,不管是分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几乎都是验证性实验,只需模仿,不用研究。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过程中需鼓励学生对实验的方法、步骤等进行改进、探究。如,在教学“光合作用”这节内容时,引领学生把教材上的验证实验和演示实验综合设计,改成一个多组对照的实验方案:选出两盆银边天竺葵,记为甲、乙盆,各盆选出一片叶子,用黑纸片遮住叶片上下两面的一半,使A盆放进装有NaOH溶液的水槽里,B盆放进装有等量清水的水槽里,然后分别放入两个玻璃钟罩面,再开展黑暗处理、阳光照射、脱色等实验步骤。通过这种别样的实验设计,可以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信心。

总之,探究能力是学习生物的基础,积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引领学生主动创新,是提高学生生物素养、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章国灿.论新课程下生物教学中的导[J].教学与管理,2005(28).

生物的探究范文9

1.1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少

且实验内容重复紧贴理论课本的验证性实验较多,实验内容简单,实验项目年更新率较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另外,由于生物学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知识点存在交叉,以教研室、课程组、甚至针对某一门课程制定相应实验教学大纲,导致不同实验课程的实验内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重复现象,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更限制了学生实验内容的范围,严重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最终偏离生物学实验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2学生素质有待提高

在内容上,由于不同课程间内容的相互渗透与实验课设置的相对独立性,造成课程间协调不足,缺少整体规划,出现简单实验开设过多和实验内容重复的现象.同时导致一些实验类型漏开或少开,造成学生知识面窄,某些实验能力欠缺.具体的实验课教学目标表现为主要重视实验的结果与教材上的是否相同,而对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思路和操作过程重视不够,使部分实验处于浅层次或流于形式.所以,实验课开设数量虽不少,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足.2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对策在实验药品的管理上,采用统一购置、统一管理的模式,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还要制定一套有关仪器设备和实验药品的系统而合理的管理规则.制定完善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行模式,并由专职实验管理员进行监管.杜绝以往实验室管理存在仪器设备药品乱借乱拿乱放、学生迟到早退、实验室环境卫生差等混乱现象.以充分发挥新实验教学体系的综合效率为目标,在现有实验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新实验室的组建情况及新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过程制定相应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以实验教学目的为依据制订相应评估体系,客观的检验、改进、完善实验教学体系.2.3培训实验教师,制定轮岗计划本实验改革结合本系部级生物科学专业及省级植物与分子重点实验室的优势条件,拟采用实验教师定期培训、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采用“相互帮辅制”等措施,培养教师全面的实验能力.并根据本专业整体实验教学大纲和各实验教师的实际情况拟定实验轮岗计划.从而打破以往实验教师固定制,克服虽然该教师在指导该实验系列中得心应手,也能切实地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但不利于知识面的拓展,间接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弊端.

2培养高素质人才

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能力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让学生逐步参与各项实验模块,并掌握相应各项实验技能、方法,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实验。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比例,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即所谓的“异常现象”,一般不采取必要的方式或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直接回答,而是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把已有的知识同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分析[2].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完善实验考核方式,督促学生提高实验能力.建立完善的实验考试体系:精选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和探索性,并且具有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题目作为考题.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已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完成整个实验考试,超时者将被扣分等方法进行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将必须重修本门实验课程.同时改进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将原来的以实验报告为主的考核方式改为综合考查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更注重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并将实验成绩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实验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提高.

3调查总结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模式

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谈话、学生测试、抽查、经验总结等形式展开调查,了解新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及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进一步总结经验,整理研究资料,形成文本成果,完善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模式,并在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进行试用推广.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审定有关研究资料.

4结语

生物的探究范文10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在强调基础教育的同时,重视智力开发,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重视课程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把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视为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会自主求知,真正感受到学习是生活的组成和需要,应通过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发现新问题,获取新知识,提高自身探究知识的能力,形成创造性思维。

就目前而言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在于改变教师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说,生物科学的发展就是“从未知到已知”“从已知到未知和新知”的研究探索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

一、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密切联系着,在学习活动中积极的情绪能使学生兴趣大为增强。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激发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最大限度的集中注意力,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这才是现代真正的教学观。这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创设宽松的教学情景,营造探究氛围。教学中巧问善诱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最好方法。

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教材从很多方面作了调整和修改。其中突出的一点是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探究性实验,取代了以前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指由教师先指导学生做实验,后讲授知识;或者在课前布置实验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实验,再用学生的实验结果来讲授新知识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多思考、勤分析,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新知识,加强实验探究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下面以教学实际为例,作一浅谈。

关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如何让学生通过观察,正确认识它的实质和发生的部位呢?我在上这一节内容的前一天,启发学生:假如植物的蒸腾作用与叶有关,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一下实验结果与假设相一致吗?上课时,学生拿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出示实验现象。然后请学生讨论回答,设计实验是否合理,并回答理由。关于实验现象,同学们都能清楚地看到并回答理由。植物的塑料袋内出现水珠,这是植物体内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但有些做法更加合理,为什么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都知道,有些装置的塑料袋内只有枝叶,观察到的只是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而有些装置中还包含有土壤蒸发出的水。有些塑料袋内壁几乎无水珠出现,因为它的植物体去掉了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可以知道,植物体的蒸腾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体的叶片部分,但植物体幼嫩部分的茎和叶柄也能少量地进行蒸腾作用。通过实验积极引导他们投身于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三、通过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中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和观察与思考,如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模拟制作、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材中编排的这些探究活动,我想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教材中的第一个调查“调查校园、社区农田的生物种类”一改从前只将学生束缚在教室中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必要时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融入自然和社会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自然,去感受,去探究。从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又在探究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

四、在问题中落实探究性学习

创造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中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探究性学习主要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直觉思维的特点是整体的、跳跃的、猜测的、非逻辑的,它是迈向创造性思维的门槛。因此教师应着力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探究能力最终升华为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好奇心表现为探究过程中的“好问”。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船在河里航行依靠浆和舵”这一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测,去伪存真,从而得出“尾鳍控制游泳的方向,胸鳍、腹鳍平衡身体”这一假设。

生物的探究范文11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使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发明与创造的基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此来诱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动机。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首先,认真研读教材。教材是重要的教学依据。现行教材与新课标同步,在编写上有了很大的改进,非常注重问题的设计。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时能灵活地处理教材。

其次,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学生是教学服务的对象与最终归宿,一切教学都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规律、接受水平与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激起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动机,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再次,注重教材与生活的联系。生物学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教师要在二者间找准结合点,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引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同时又要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解释生活现象。这样的问题情境既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真实性,增加探究的可信度,鼓励学生探究,同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有目标,学有成效。如在腌菜的过程中,坛子里会出现大量的水,这些水是哪里来的?农民在给农作物施肥时,如果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农作物萎蔫,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烧苗现象,这又如何解释?这些问题与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关注,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二、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与观察为主的学科,运用实验来探究物质的规律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对生物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运用实验,让学生发现规律与真理,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不重视实验教学的现象,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实验,亲自操作实验,通过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探究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探究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1.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这是进行实验探究的前提与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渐进的原则,逐步培养。第一,操作的定向,即学生对基本操作的了解,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这需要教师在平时让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向学生讲清基本的操作要求与要点。第二,操作的模仿,即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进行模仿,这是一个过渡阶段,既是对前面定向的检验,同时又是后面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示范与指导,精讲精练,以使学生更规范地操作。第三步,操作的熟练,即学生灵活地运用、完整与规范地操作。

2.设计探究性实验。步骤主要包括:猜想与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收集数据材料,分析论证,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教师要找准实验问题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进而进行验证,使学生在实验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当然,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时,教师要加强指导,以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鼓励学生质疑,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提问。自主提问是思维的开端、创造的基石。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思维留足空间,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质疑,使课堂真正成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课堂,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允许学生的独树一帜。其次,教师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质疑。教师要对学生思考与提问的过程加强指导,使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如教师可在新知旧识联结处、知识的重难点处设计问题,让学生真正学会提问。再次,教师要科学评价,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一味打压会打击学生提问的信心,使学生逐渐丧失问题意识。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先要鼓励学生提问的勇气,再对问题的质量进行评价。评价重在引导,好的问题要表扬,鼓励学生多提问、勤提问、会提问;错误的要加强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对问题加以修正。

生物的探究范文12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实践与探索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发挥。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知识的教授为主,而探究式教学则恰恰相反。以学生为主导,教师给予引导和辅助,学生需要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生物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日常生活中,我们呼吸的空气,看见的植物、动物等都与生物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生要能够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生物联系起来,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学习。而探究式教学正是能教会学生自主观察与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善,争取做到完善。现代的高中生物教学中逐渐开始注重教学模式的改变和革新,探究式教学也在不断地深入融合到生物课程中。探究式教学强调探索性、主体性、民主性、合作性、差异性和求异性,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然而,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还不够深入。要完善高中生物的教学体系,仍然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改革教学模式,争取将探究式教学融入课程中,让自主学习和创新成为学生的能力。笔者就目前的现状和实践的经验,对探究式教学提出一些看法。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1.探究式教学深入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式教学必须融入平时的课堂中,才能真正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在落实探究式教学时,运用现代科技,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生物的兴趣,让教学效果更好。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分为几个部分。一开始可以播放一段短片实验或是一些图片,进而提出问题,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最后进行交流。例如,在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课时,可以为学生展示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生物进化的一些图片对比。进而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有影响吗?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吗?环境对种群的出生率有影响吗?等等,然后让他们思考,最后教授正确的知识概念,进行总结,同时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和想法。通过课堂形式的改善与多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思考,加深知识点的印象。同时贯彻了探究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度和自主探索能力。

2.开设探究式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要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开设一些研究性课程,以一个月或是一个学期为期限,将实验室进行定时的开放。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适合的课题,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探索。学生需要选择课题,组成小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查找资料,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总结归纳,撰写报告等。例如,在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这部分内容之前的一个月,可以先介绍一下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背景资料和豌豆杂交实验的基本知识。然后设置一些问题,诸如孟德尔为什么要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分离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等等。让学生能自主选择和研究,进而在之后正式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进行成果的展示和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也训练了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困难、自主探索的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完善探究式教学,将理论与实际一体化

任何学习都不能纯理论化,而与生活实际脱节,因为学习的目的在于让生活更美好。在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引入生活中的现象和规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更能将理论和实际一体化。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常识,提出问题:为什么夏天时,大树底下好乘凉?为什么温室栽培时控制好昼夜温差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为什么在夏季正午的时候大多数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反而降低了?等等。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的解释和理解,能够真正落实探究式教学的应用与实践,发挥它的作用,完善高中生物教学体系。并且能够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用理论解释生活、美化生活,做到学以致用,发现生物的趣味和魅力。

探究式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度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会基本知识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索学习,并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将被动化为主动。高中生物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仍然有待提升和完善,需要学生和教师积极努力,共同探索和实践,让生物教学更健全化和完整化。

参考文献:

[1]牛晓娟.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课堂组织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赵娜.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