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法务就业前景

法务就业前景

时间:2023-11-25 09:52:20

法务就业前景

法务就业前景范文1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实景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4-0048-05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能力,目前职业院校普遍实施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企业根据岗位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

一、“工学结合”模式在服务产业

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现状

(一)工学结合背景下服务产业教学现状

多年来,大多数承担服务业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在实施工学结合模式时都采用校内理论学习、模拟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等三段结合形式。目前,这种三段结合形式已经演化为理实一体化学习、顶岗实习两个阶段。当然,职业院校因学制不同而实施过程也有一定差异,中职和高中后高职大都采用“2+1”模式,五年制高职则采用“4+1”模式,即2年或4年时间在学校学习,1年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

大部分职业院校在实施工学结合时之所以采用“X+1”模式,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便于学校教学安排,无论是教室配置,还是教师授课都能按学年度统筹安排;二是便于企业岗位工作安排和提高效益,实习生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完全可以从不熟悉到熟悉工作岗位,成为企业熟练工,同时,在用工荒时期,企业支付给实习生的报酬远低于正式员工,性价比高,起到了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的作用;三是便于学生成长,学生因实习时间长而固定,容易获得一线工作经验,有利于其毕业后就业。

在“X+1”的工学结合模式中,学校和企业之间往往形成两种人才培养方式:一是“订单式”,有时也称“冠名班式”,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岗位用工需求,直接与职业院校签订用工订单,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选中的订单班级也直接冠以企业的名称。在校企联手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向学校提供企业文化、岗位需求等信息,并与学校组成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学生不仅要在该企业顶岗实习,而且毕业后也在该企业就业。“订单式”培养往往取决于企业用工情况,即当该行业出现用工紧张时,企业则愿意采取“订单式”。二是“协议式”,即校企双方通过签订松散式合作协议,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这种方式比较普遍,对于学校来说,实习点比较分散;对于企业来说,实习生多少不影响企业用工;对于学生来说,实习结束后不一定留用。

(二)传统工学结合背景下服务产业人才培养的弊端

传统的工学结合模式对于制造业规模化的人才培养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在服务产业领域内虽然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效果不太明显,而且违背了该产业的人才培养规律。制造业用工特点是大规模的工厂车间化,劳动对象是无生命、无意识的物,因此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按照工厂车间化构建场景化实训基地,或将教学场地直接搬到工厂内进行,但以人为工作对象的服务业沿袭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则存在一些弊端。

弊端之一:忽略了服务业岗位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长期以来,以旅游管理专业等为代表的服务业教学模式一般和制造业一样,往往分为理实一体化教学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然而,实际上服务业职业教育和制造业职业教育有着根本不同的特性,制造业的学生未来工作对象是物,而服务业的学生未来职业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在理实一体化教学阶段,服务业职业教育的学生接触到的仅仅是模仿性的职业对象,而不是真实的职业对象。当理实一体化教学结束后,学生顶岗实习很长一阶段无法适应岗位工作要求。酒店反馈信息最多的是“学生服务的主动性不高”,“服务呆板,不灵活”,而学生反映最多的则是“我一直都站着,客人有需要都会叫我”,“我有点无所适从”等。[1]其实学生在实习中涉及的动手操作技能是完全合格的,甚至要比饭店正式员工更加专业,所缺乏的就是情感服务能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虽然也经过了学校的仿真实训等技能训练,但由于缺少真正的服务客体,学生不可能找到真实服务的感觉,顶岗实习当然就不能适应服务业的工作现场了。因此,忽视服务业人才培养规律,忽视情感服务能力的培养是传统工学结合模式在服务产业人才培养中的最大弊端。

弊端之二:无法做到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服务业大部分岗位的生产和销售是一体化的,学生在生产服务的过程中也就直接将服务产品卖给了工作对象——客户,但由于学生在理实一体化学习结束后不能马上胜任企业实习岗位,缺乏实际的对客经验,容易影响企业的经营形象和效益。因此,只有当服务行业劳动力短缺时,学生才会受到“青睐”;当服务行业劳动力剩余时,校企合作也会立刻发生危机和动摇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笔者认为解决上述弊端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加强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的情感服务能力的培养,并且这种情感服务能力在一种独特的“实景化”教学模式下才能实现。

二、实景化教学模式探索和实施

(一)培养学生情感服务能力是实施实景化教学模式的主要动因

情感服务是现代服务业提供给消费者的独特产品,这与其他类型产业的产品有着本质区别,情感服务能力也应该是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核心能力。

有人列举了七种客人最反感的服务行为:表情冷漠、应付顾客、冷淡顾客、傲慢待客、支使顾客、机械待客以及墨守成规对待客人等。[2]这些机械呆板、例行公事式的服务行为归结起来就是情感服务能力的外在负面表现,它们足以使一个企业蒙受经济损失,说得严重些,可以使一个企业衰落最终倒闭。因此,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情感服务能力,让顾客真正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是当前行业紧迫的任务,这就需要为服务业提供人才支撑的职业院校将培养学生的情感服务能力设定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提高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理论学习以及模拟实训来实现,但情感服务能力只有在真实的待客实景服务中才能习得。笔者所在学校几年前探索了实景化教学模式,其中旅游管理专业实施最早,取得的效果也最好。

(二)实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1.实景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实景化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从校内学习到服务企业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间,增加一个对客服务的过渡性教学环节,让学生有一个真实职业体验的机会以提升情感服务能力,确保学生实习后能立即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这个过渡性教学环节就是实景化教学,而且这个过渡性教学环节往往只能在学校自有或自较大的实体中进行才有好的效果。笔者所在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从2009年开始,由原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企业顶岗实习”全面演化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景化教学+企业顶岗实习”(见图1)。

如果说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实行模拟服务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那么实景化教学则在真实的对客服务中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服务能力,进而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了人才培养的新跨越(见图2)。

2.实景化实训教学三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开展实景化教学基地建设。服务产业的特性决定了不能像制造业那样可以把车间搬入学校,因此,服务业类职业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时必须有意识地将校内部分仿真的实训场所改变成学校拥有自的经营实体,或者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设学校拥有自的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本位的经营实体。近几年,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就对原有的教学酒店进行了改造升级,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实景化教学环境;注册成立财务咨询公司,将财务咨询公司与财经类实训基地捆绑在一起;与苏州文化国旅合作,成立由学校导游专业师生自主经营的文化国旅营业部。这些实体性的实景化教学基地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而是将如何提升学生职业适应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根本性目标。

第二步:开展实景化教学。学生在完成理实一体化学习后,分批进入学校的实体内进行一阶段职业体验,以此感受在真实环境中如何恰如其分地开展对客服务。当然,实景化教学环节的中心还是体现在教学上,即教师转换为职业经理角色并根据事前编制的《实景化教学方案》《实景化教学手册》等指导学生如何开展对客服务,学生则按照要求记录每天的工作情况。如果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实景化教学一般安排在四年级某个阶段,时间相对长些;如果是中职学生,一般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时间相对短些。为了将学生情感服务能力培养落到实处,教师一般会把情感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作为考核重点,从四方面给每位学生评价打分:一是学生本人记录的《实景化教学手册》,即要求学生将自己每天的学习内容、主动为客人服务的做法和体会等如实记载;二是专业指导教师给每个学生写的服务评语;三是酒店有关部门给学生写的鉴定意见;四是客人的反馈意见。

第三步:因材施教与综合提升。实景化教学结束后,学生回到课堂后,不同课程的教师会诊学生《实景化教学手册》记录内容,根据在实景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集体纠偏和集中训练,并对每个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化教学指导,实行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提升学生整体水平。

3.实景化教学的成效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构建并实施实景化教学模式后,基本实现预期的目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效果之一:初步实现了人才培养和企业岗位能力要求零距离对接。通过实景化教学,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是情感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服务理念和意识也明显得到增强。经过实景化学习的学生在定岗实习一开始就能完全适应岗位,主动为客人服务,如当客人在寻找包厢时,学生从原来的视而不见变为主动上前提供引导;当看到旅游团队中有游客购物较多时,能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忙。实景化教学使学生的社会阅历变得丰富,更加注重仪容仪表,与人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迅速提升。很多企业之所以愿意出较高的实习报酬和学校合作,并不仅仅是看中实习生能够给他们节约成本,更是看中了高素质的学生能够给他们带来更高的利润。

效果之二:实景化教学带动学生技能水平普遍提高。学校自2009年提出并开展实景化教学实践以来,学生技能水平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升得很快,尤其是全面性推进实景化教学后带来了学校各个专业的平衡发展。学生技能得到整体提升,主要反映在各级技能大赛上。2009、2010年学校在各级技能大赛排名积分主要依靠旅游类,总成绩不是很理想;2011年获得省赛金牌17枚、国赛金牌5枚,总积分全省第三,其中国赛金牌占苏州总数的一半,而且各个专业开始出现均衡发展态势;2012年获得省赛金牌24枚、国赛金牌7枚,总积分全省第二,尤其是各个专业已经完全呈现均衡局面,只要参赛就能获得奖牌。

效果之三:实景化教学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可能,从源头上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专业教师在校属实体中指导学生的过程,也是了解企业、实践岗位的过程。他们担任企业管理者,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并能自觉地观察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程度,制订出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由他们推进的课程改革完全能够贴近企业岗位的实际,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效果之四:实景化教学加速了学生职业成长过程,为就业、创业打下了深厚基础。在实景化教学模式下,学生职业体验式的学习过程就是真实的企业管理经营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积累工作经验,让学生得到快速成长,进而增强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学生在校内实体不同岗位进行职业体验学习、见习过程中,对企业的整个运行模式非常熟悉,一旦他们拥有一笔启动资金,可能就会创办出一个新的企业,由此,他们的创业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4.开展实景化教学的反思

学校之所有选择在自建实体或自占绝对优势的实体中开展实景化教学,主要是基于人才培养的根本性目标。社会性企业根本目标是现实经济利益最大化,企业接受实习生是因为低端劳动力短缺,用实习生可以一举两得:一是缓解用工压力,二是可以降低成本。校属实体完全可以根据学校教学需要设定根本目标是社会效益最大化,而不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即校属实体主要任务是承担学生见习活动、辅以追求经济利润,再以获取的经济利润反哺教育教学,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活水,这是任何合作企业都不可能做到的。在当前倡导产教结合,五年制高职实行“4.5+0.5”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实行“2.5+0.5”人才培养模式下,自办实体或与企业合作举办拥有自的经营体尤为重要。[3]

三、推进实景化教学需要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一)对职业院校成立实景化教学实体给予相应的政策性支持

1.职业院校创办实体性的实景化教学基地应该得到政府许可支持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所有类型的教育都开展了勤工俭学,举办了校办工厂。历经改革开放30年后,几乎所有的校办工厂都政策性地转制了。最近国家出台了有关规定,事业单位不得用预算内资金举办企业。这是好事,尤其对基础教育而言,更体现出国家的责任。但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应该有别于普通教育,职业院校本身就与企业生产直接关联,其功能和职责具有交叉性——训练一流的职业人。但又由于企业的根本目标和职业院校的根本目标没有交集,在国家没有相关强制性法规出台情况下,通过没有交集的校企合作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往往会成为泡影。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的各类教育校办工厂是为了弥补教育投入不足,那么今天由职业院校尤其是服务业类职业院校创办实体的根本性目的则是为了提升职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前店后场”“产教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因此,职业教育能不能举办企业关系到当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2.职业院校的实景化教学基地在营运时应该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

苏州市人民政府为了推进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曾于2007年正式行文支持地方服务业类职业院校举办企业,并给予工商、税务、资金、土地等相关优惠。但时间已经过了5年,这样好的政策并没有得到落实,原因还是体制性问题,地方文件和上位法规、文件不相符,部门不肯执行。

3.主动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应该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

上面提到开展实景化教学的两个重要平台就是自建的实体以及与企业合作。当国家政策规定不允许自建实体时,学校必须选择企业进行合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问题是国家目前仍然没有对与职业院校合作的企业给予税收等优惠政策,企业为了取得经济效益,不可能义务性与学校合作。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导游专业实体旅行社是学校与苏州文化国旅合作的,除第一年因相互人情关系合作方没有收取费用,此后每年都要收取2万元左右的挂靠费。如果国家能给予学校合作企业适当税收优惠的话,企业也就不收或少收这笔费用了。因此,国家应该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宽松的贷款政策和财税方面的减免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使之能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4]

(二)法律保障,确保校企合作过程中实景化教学顺利实施

实际上,“工学结合”实景化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还是校企合作,而合作双方的行为规则和利益诉求却又各不相同。职业院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从事的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提供的是教育公共产品,其以服务为宗旨,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提供的是商品和服务,是以营利为目的,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它们能否进行合作,取决于是否具有确保它们实现共赢的制度和法律保障,而法律保障尤为重要。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丰硕成果,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建立了相应的法律体系。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由国家立法支持的校企合作职业技术教育制度,一系列的法规明确了企业应承担实践教学义务,要求企业必须配备实践训练师等专职人员。美国也是积极倡导社区学院与当地企业“合作教育”,并制定一系列法规,推动校企合作。

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明确界定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体系,更没有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与指导手册在内的合作机制与体系。在法律缺失的情况下,校企双方利益都很难得到应有的保障,从而限制了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开展。目前,在国家立法层面上对校企合作做出规定的只有1996年的《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对企业参与支持职业教育只是概括性、原则性地规定了企业、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的义务,没有强制性责任规定,其效力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所起的作用很有限。[5]

当然,国家也看到了这个校企合作的法律层面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已经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法规,推进校企合作的制度化。”这标志着职业教育领域校企合作立法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已经行动起来,不少地区启动了地方立法程序,有的地方如宁波开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保护与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联姻”。因此,笔者建议国家在制定校企合作法规时,必须广泛吸收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实践的成功经验,充分考虑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正确处理校企合作关系中多重利益主体的不同诉求以及相互关系,明确校企合作关系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完善校企合作中的经费制度,明确政府、企业、学校以及学生个人作为职业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各自所应承担的义务,以及不承担法律义务所应负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黄利.对“服务意识”下实景教学模式的探索[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3).

[2]李晴.论旅游业中的情感化服务[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

[3]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EB/OL][2012-12-26]..

法务就业前景范文2

关键词:社区工作者;工作困境;社区工作专业化

近年来,在北京市政府的推行下,社区工作者群体已朝专业化方向发展。但在社区工作者群体中,还存在大量的、未接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工作者。这些“非社工背景”的社区工作者因没有接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所以对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技能了解较少。同时,这一群体对于自己原有服务、工作方式的习惯,也使其很难接受并掌握专业化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在加上一些其他因素,导致“非社工背景”的社区工作者在专业化的转变过程中陷入一定的困境。基于此背景,笔者通过对五名“非社工背景”社区工作者的访谈,总结并归纳导致“非社工背景”社区工作者专业化的困境的因素,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非社工背景”社区工作者界定

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是指能够运用专业知识,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作为工作对象,组织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协调利用社区资源,预防和解决社区问题,增强社区的自治水平和管理水平,增进社区福利,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1。而在我国,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党组织、社区服务站以及社区居委会专职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和街道或乡镇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作人员2。从这一概念中可以看出,目前社区工作者的概念是指工作在社区的党组织、社区服务站及社区居委会中的工作人员,并未对工作者是否接受过社工专业培训等条件提出要求。这就导致目前社区工作者中有部分工作者在就职前既没有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也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教育。在本研究中,笔者将就职前未接受过社会工作专业相关服务、理论等知识培训的且在社区居委会、服务站以及党委工作的工作者界定为“非社工背景”社区工作者。

2 北京市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背景

为了推进社区建设,使社区工作更加专业化,让社区工作者更加职业化,2002年8月北京市政府《北京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意见》,明确提出社区工作者必须具备社工专业理论和方法,并具备一定程度的社工基本能力与技术以及相关的知识,之后,在2006年北京市政府又推出了《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以及《社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两项法规,以推进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进程3。不仅如此,北京市政府为了更好的拉动社区工作专业化发展,从2009年开始发动了连续三年的“大学生社工计划”,向全市范围内选聘了5000名首都高校应届毕业生到城市社区工作4。对于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大有助益。

3 “非社工背景”社区工作者专业化困境

(一)低效的专业化培训

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目前访谈对象会定期的获得街道等相关部门提供的专业培训。但是,部分培训对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推进效果呈无效或者低效状况。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专业培训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性和趣味性

访谈对象提出,目前接触到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大部分以讲授型的授课方式为主,这样的授课方式加之部分培训老师讲课过程中缺乏沟通、互动、照本宣科,导致培训十分的枯燥和乏味。对社会工作专业了解较少的“非社工背景”社区工作者中,大部分成员已经长时间脱离了课堂,枯燥的授课方式对他们毫无吸引力,无法给予他们专业上的帮助,同时也浪费了他们的工作时间。另外,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很难仅通过讲授式的方式展现给专业知识的薄弱的“非社工背景”的社区工作者,让他们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掌握并能应用专业知识、技巧的培训目的和预期效果较难达成。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非社工背景”社区工作者来说,多设定参与式的课程可以让其更加直观的了解社工专业服务,并形成社工专业服务方法的概念,了解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技巧的魅力,更有使用专业技巧的期望。

2、专业培训内容脱离实际

笔者通过访谈发现,接受访谈的“非社工背景”社区工作者认为社工的专业培训应该与自身实际的工作相结合的,应教授可以直接在工作中应用的专业技巧和理论。而他们接受到的培训则大多是给他们灌输宏观的、知识体系堆积的培训内容,不仅很难理解,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使用的机会。除此之外,部分专业培训授课者没有在社区工作的经历,对于社区工作者的实际工作内容、困难等情况十分的不了解。这导致在提供培训时他们无法辨析社区工作者真正需要的知识,使培训内容脱离实际,无法产生高效的授课效果,也会丧失培训者的威信,使授课效果大打折扣。

(二)缺乏使用专业服务方法的动力

1、行业规范守则不完善

目前,对于社区工作者的行业规范守则中没有十分明确的指明社区工作者需要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对于“非社工背景”社区工作者来说,缺乏一个具体的、有指导性意见的行业规范或者守则给他们提供引导,明确的告知他们必须使用专业技能或理论提供服务。同时,社区工作者的考核评议中也没有明确说明社区工作者需要使用专业方法提供服务。这就导致“非社工背景”社区工作者没有感受到必须要使用专业技巧、方法的压迫感。因此,“非社工背景”的社区工作者,在提供服务时仍习惯于采取“传统”的服务方法提供服务。在需要开展服务时仍会将晚会、运动会、组织参观等形式作为主要的服务方法。对于“非社工背景”社区工作者来说,这样的服务组织简单,居民的参与效果较好,能够较为容易的完成工作“任务”。

因此,“非社工背景”社区工作者更加倾向于使用更加得心应手的“传统”服务方法,而对于专业的社工服务方法则抛之脑后。

2、专业服务缺乏指导

对于“非社工背景”社区工作者来说,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方法是较为新颖的服务方式,与其之前的服务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别。在学习后的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专业方法应用不当、与服务对象互动中出现问题、在实施专业服务时产生疑惑等情况发生时。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专业的督导或有经验的工作者为其提供指导,帮助其进行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服务方法。但在社区工作者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基本并没有相应的指导者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引导。这样就导致“非社工背景”社区工作者在应用专业服务方法时产生“我根本就用不了那种(服务方法)”或者“我试过了,可是居民不买账”的结果,逐渐使这一群体丧失使用专业服务方法的动力。

4 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相应机制,鼓励应用专业服务方法

针对“非社工背景”社区工作者仍使用“传统”工作方法提供服务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机制,促进全体社区工作者应用专业的服务方法提供服务。

首先,笔者认为可以建立“强制”机制。所谓“强制”机制是指以工作指标的形式规定每个社区或者具体到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完成相应数量的、符合标准的专业服务;

其次,笔者认为可以建立激励机制。所谓的激励机制是将专业服务数量、质量以及专业研究与晋升机制或者其他奖励机制进行链接。社区工作者完成一定数量的、符合标准的专业化服务以及专业研究,即可获得晋升机会或者其他物质、精神奖励。

(二)完善行业规范和伦理守则

完善社会工作行业规范以及伦理守则是R祷发展的必备前提,也能对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产生极大的帮助,因此,尽快完善社区工作者行业规范和伦理守则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可以对社区工作者形成约束。通过完善行业规范和伦理守则的内容,使社区工作者明确工作时必须有的以及工作时禁止有的行为,使社区工作者提供的服务更加的规范、合理、高质量;

第二、可以对社区工作者提供引导。因为有了行业规范和伦理守则,社区工作者的所有行为都有所依据,使社区工作者可以在行业规范和伦理守则的允许下,最大限度的自由化开展服务;

第三、可以为社区工作者提供保障。在社区工作者符合行业规范和伦理守则的前提下,提供服务时被居民无理指责或投诉,则社区工作者可以通过明确的行业规范和伦理守则为依据进行解释,保障合格的社区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三)提供符合需求的专业培训

首先,增加专业培训中参与式培训的比例。让“非社工背景”社区工作者通过参与式培训,更加直观、清晰的了解专业服务的理论和服务方式,提升学习效果;

其次,增加有社区工作相关经验的授课者比例。有社区工作相关经验的授课者讲述的内容更加的充实、实用性较高,因此可以为社区工作者提供更加切合自身工作内容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服务方法、技巧;

最后,建立授课者评估机制。由参与培训的社区工作者在培训后对授课者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可以综合考量授课者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等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判定授课者是否适合继续为社区工作者提供培训。

参考文献

[1]向征.目前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现状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009,17.

[2]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京办发[2008]20号)[Z].2008.

法务就业前景范文3

摘 要:推行旅游标准化工作对促进我国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探讨了我国旅游景区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已的与旅游景区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情况,旅游景区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等,并给出了对策建议,以期能进一步加快我国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的研究和实施工作。

关键词:旅游标准化;旅游景区;标准体系

一、引言

在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康庄大道”中,标准化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且必可不少的。一方面,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实行标准化管理能够增强核心竞争力,便于行业监督管理,能够明显的提高国内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实行标准化管理有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国于1987年开始实施旅游行业中的旅游标准化。旅游业标准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目前已基本覆盖了食品、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诸多要素,覆盖领域包括旅游饭店、景区、公共服务以及旅行社等,国内的旅游业标准化发展进程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体系和框架,这一成效是十分可喜的。

同时,旅游景区是表现自然环境、文化历史和社会经济统一的旅游地域单元,一般包含许多旅游点,由旅游线连接而成。旅游景区作为吸引旅游者前往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的核心吸引物,在旅游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实施和促进旅游景区标准化,能够保障旅游景区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景区转型升级,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实现景区和旅游者的双赢。

二、推行旅游景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1.为旅游景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谈到旅游景区标准化,就不得不从标准化管理的来源说起。根据有关资料,标准化管理最初是应用于自工业化生产过程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应用标准化管理,自工业化生产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生产升本得到明显降低。再将事业回归到旅游业,从本质上来说,旅游行业是一种服务行业,各个旅游景区之间的竞争就是“服务质量”的竞争。那么,就可以通过实施服务质量标准化这一渠道来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例如,确立旅游景区服务等级形象,并依据标准建立系统的管理、评价、监控体系,以此来实现旅游景区的科学化管理,从而为旅游企业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发展空间。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旅游标准化利于旅游景区增加旅游竞争力

旅游服务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旅游行为、加强旅游行业管理等成为旅游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通过发展旅游标准化,旅游景区通过提升服务和标准化来拓展市场,旅游行业才能从“价格竞争”逐布过渡到“品牌竞争”。通过旅游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能规范旅游行为,优化服务产品,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竞争力,更加有利于旅游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有利于塑造企业品牌,促进旅游服务行业转型升级,更加与众不同。

3.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早在本世纪开始的头十年,我国就相继出台了若干关于发展旅游业的规定和政策,其中明确的指出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有关规定中着重的强调了要健全旅游业的标准体系,重点保障餐饮、食宿等旅游公共卫生质量,确保安全、卫生、绿色、低碳等标准。可见,旅游景区的标准化是旅游业发展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共同决策,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三、我国旅游景区标准化应用现状

我国目前与旅游景区相关的国家标准有:《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旅游景区服务指南》、《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场所燃香安全规范》、《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9部分:旅游景区》等等。行业标准有:《旅游景区旅游者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绿色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规范》等等(详见下表)。

表 已的与旅游景区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上述的这些与旅游景区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从不同的标准和规范的角度对涉及旅游景区不同方面的问题做出了要求和规定。分析如下:

1.《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国家标准《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将旅游景区景点划分为五个等级,每一等级对应于各自所应达到的要求,通过对比旅游景区的实际状况、确定其所在的等级水平,从而督促旅游景区(点)加强景区管理,提高景区服务质量,维护旅游景区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2.《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是为规范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所制定的一项基本规划标准。该标准包括了旅游规划通则的使用范围、引用文件、基本的术语与定义、旅游规划编制的要求、程序、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区规划以及旅游规划的评审、报批和修编等内容。该标准为旅游规划的编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依据,是当前旅游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指南。

法务就业前景范文4

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也开始步入了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随之我国各种企业在其经营活动等诸多方面也产生了非常巨大的改变。这些都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企业想要使得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能够赢得好的未来,就必须要对财务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本篇文章通过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下现代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创新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知识经济;财务管理;创新;现代企业

现阶段世界正在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体以及知识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使得企业管理和运营外部环境产生巨大的改变,同时也对居于企业管理核心位置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较多的创新需求。我们国家的大中小企业如果想要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获得长足的发展就需要对本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开展相应的创新。财务管理工作能够获得较好的进步,从而企业也就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社会收益。所以,怎么才能够使得居于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业已成为现代各种企业正在面对的难题。

一、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一)职责混淆现阶段有一些企业存在法人管理运行缺乏规范性,没有做到权责到位,更是对企业的投资方案和收益分配办法等重大方面没有取得股东大会批准就进行实施;一些股东随便涉足企业决策;董事长存在独裁专制,决断轻率;财务管理人没有由董事会决定,却是由企业总经理聘任;企业投资方面完全由领导进行决定,企业财务管理人没有全力参与其中。以上存在的诸多职责混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弱化。

(二)核算粗放在一些企业内部,存在如下问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有步骤被刻意的精简,会计科目肆意滥用;个别人员私自设立小金库;没有定期对企业财产物资以及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和清理,没有及时进行核对债权债务与银行存款,导致了企业账簿所记录不能和实款、实物相符;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收益的具体情况,盲目地实行保底分红等类似举措。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现在我国的各种企业均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这就要求各个企业的所有与经济相关的活动都要以时事的信息作为重要的决策因素。现代企业在其财务管理方面的最佳设置是减少管理层次或者中间管理人员的数量,这样能够做到高效快速的作出决断。然而我国目前的大多数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机构是金字塔类型,表现为中间层次繁杂,办事效率非常的低,而且非常的缺少灵活和创新;很多财务管理工作者的理财思路非常落后,缺少理财知识,没有主动学习的热情,没有工作创新能力,这些都将会严重的阻碍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二、财务管理创新分析

(一)目标创新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最终要实现的目的,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目标无疑是企业财务管理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在以前的工业经济背景下,使得股东们获得最多的财富通常是众多企业所追逐的财务管理目标,由于物力资本的投入人作为传统企业的仅有的唯一投资者,只要能够使得投资者获得最多的财富,也就能够使得企业获得最佳的前进。然而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各种企业中的知识投资在企业所有投资中的位置与作用愈来愈重要,随着知识将会更加深入的渗入到企业经营生产和管理生活的诸多方面,这就使得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逐渐的发生变化,不只是需要顾及到股东以及资本投入人员,还要考虑到来自社会的支持等诸多方面。

(二)方法和手段创新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类型的财务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前进的要求,因此需要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不断的朝着网络化管理迈进。作为新的财务管理方式,网络化在财务管理中能够充分的使用互联网科技,从而可以使得财务管理得到延伸拓展,进而可以有效的缩短距离。借助于电脑软件与会计财务管理的结合,可以使的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活动直接联系,使得资源得到更加优化的分配;借助于信息化财务管理使得企业能够不断的扩大资金筹备的渠道与范围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三)内容调整与拓展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资本无疑也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对象之一,因此,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首先是知识资本会成为各个企业进行投资和决策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重点因素之一。其次是风险管理也会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之一。所以,企业需要借助于现代化的管理办法进行风险管理的创新,不仅要能够准确的辨识各种各样的风险所表现的形式,锁定风险管理的目标,而且还需要及时的建立风险评估和控制系统,从而可以制定适合的风险管理办法。

(四)财务管理创新对策现代企业必须要制定出更加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使得管理程序得到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拥有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利于管理好企业的各种财务问题,从而可以改善企业整体管理水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知识经济背景下,我们国家的各个企业的市场竞争注入了新发展前景和活力,为了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获得持久的发展,各个企业必须要把知识经济管理注入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开展财务管理方面的创新。企业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进行拓展其活动空间,就必须要适时地制定适合于知识经济背景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从而顺应时代潮流,提升自身实力。

参考文献:

[1]曲辉.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的作用[J].商业经济.2013(03)

[2]王谦.刍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财会通讯(理财版).2014(01)

[3]任炳旭.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发展趋势[J].管理科学文摘.2014(04)

[4]张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刍议[J].河南税务.2013(17)

[5]刘云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初探[J].山东经济.2013(04)

[6]杨发明,马福军.企业管理的环境变迁及财务管理创新[J].兰州学刊.2013(03)

法务就业前景范文5

为宣传,展馆内外,她以“高级职称”之尊四处“散发”小广告,只为招商与引资。

为学习,一个礼拜,她以“投资人”的身份把北京18区县跑遍了,“挨个去看他们怎么弄的”。

而如今,全国排名前十的网游公司六七成都落户中关村石景山园区。“它们都是园区骄傲。”毛慧敏苦尽甘来。

“招商和企业发展必须是同步的,招商必须考虑企业的利益,只有企业发展才是园区的目的。”

一年一个台阶。“苗子在培养,企业在入住”。2009年,园区新增企业725家,完成工商注册的达1240家,而计划只是500家。2008年新增532家,远远高于2007年的205家。

因工作出色,2008年1月她被推到石景山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岗位,重任在肩,她一如既往地在引资平台搭建和招商推介这片天地纵横驰骋。

一路走来,毛慧敏心里充满感恩,这也正是她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原因所在。

1

“冲在最前面”。她认为,园区是石景山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也是石景山的窗口。

“企业是主体。”她强调,我们一站一站把工作做好,企业请进来,给你沙发做下来,所有东西都送到你手里。

谈到工作艰辛,毛慧敏潸然泪下,“付出很多,吃不下来的时候其实也有,累得挺想放弃”,但又一想,“干嘛呀,人活着就得有价值。”

“团队要是尖刀班,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准备好。”

“精气神不歇,我们往前冲。”毛的目的非常单纯,就是把园区服务好,“回首时,不后悔。”

为此,毛慧敏积劳成疾,多次被推上手术台,甚至抢救室。

“不在单位折腾,就在家折腾。”在工作上她像打了鸡血似的,因为“不这么着,就睡不着觉”,但“回到家都瘫痪了”。

牵头北京数码娱乐产业示范基地时,她一度疑惑,为什么发展网游?甚至无法告知孩子自己在忙什么。

何为幸福?她说,幸福是相对的,只要你认为活的是有价值的,你就是幸福的。“回顾这几年还是值得的,好同事、好领导、好爱人、好儿子、好婆婆是我的五福。”

石景山园区于2006年1月17日挂牌的时候,面临载体不足的困境。毛慧敏认为,载体建设是需要周期的,园区的载体建设应不压抑,不拥挤。

“我们在招商过程中,选择朝阳产业,考虑可持续性,不能有污染,不能破坏环境。”

毛慧敏强调,作为石景山区“一二三六”的产业发展格局的龙头,园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符合CRD发展定位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总部及研发企业等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

如今,留创园、青创园等一个个创业扶持机构拔地而起,而“培育、呵护、服务”就是她的六字真经。

“错过培育就留下遗憾。”毛慧敏深有体会地说,“为未来发展奠基”。

2

“拼的就是服务。”这句话不光是她的口头禅,而且是她行动的法宝。硬件和环境建设,可能暂时比不了其他园区,但软服务我们要做好。

“到下班点,大家都没这个概念。”

毛慧敏外表看起来柔弱,但她坦言给企业做服务时必须坚定自己的信念,多大的困难我们回来自己解决,要给企业吃定心丸。

即使春节期间,毛也并没有相当放松的心情,对她来说,工作永远没有止境,放假不放假完全看企业的指令。

从服务热线不间断,24小时热线电话永远有人拿着就可以看出整个园区的工作状态。

有时候工作起来24小时连轴转,毛一个礼拜没空回家吃一顿饭。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谈及石景山上上下下为什么有这么大精神头,毛说,不只是她一个人在战斗,区四套班子真抓实干团结和谐,起到表率作用。大家都在努力,目的就是把园区建设好。

人无完人。毛慧敏也坦言自己脾气特别急,出差错就翻脸,但对事不对人。

因为在她心里面企业是第一位的。如果企业和领导之间有争议,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企业这一边,在她看来,服务好了,园区就好,大家才会好。

“政策解释不清楚的,我们就杀过去,蘸上去就不走。”毛慧敏善于捕捉对方感受,满足企业需求,从而顺利引进企业。

“跟企业心贴心,把企业当亲人,心贴心地做好服务”。 非常简单的几个字诠释了毛慧敏多年的积淀和经验。

“你来了我告诉你会有什么困难,你不知道的,我帮你对上话?”

“遇到企业咨询,要说清楚,说不清楚,肯定不行,园区情况就是你的家底,一定要清楚。清楚了才不会乱说,把实力亮出来,与企业达成相互信任的基础。”

毛慧敏认识到,企业挣钱不容易,帮他们降低成本,帮其服务,这样企业落户下来发展就省事。

3

招商引资平台搭建、招商推介、“绿色通道”建设工作一直是她的拿手好戏。

2007年3月合署办公后,她仅用三个月时间就把服务大厅全部做到位,实施“绿色通道”服务。迄今为止,整合了全市81家中介服务机构,搭建中介服务平台;建立18个窗口在内的绿色通道服务体系,为企业入园、项目申报等实际问题提供“一条龙”和“一站式”的专业化、人性化服务。

毛慧敏力争用方方面面的资源为石景山园区做宣传,靠口口相传,靠优质服务,靠朋友引荐。

为了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园区打破以往以“咨询接待”为主的招商模式,主动走出去深入挖掘社会资源,多渠道开展招商工作。

“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毛慧敏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截止目前已走访了广东、福建、浙江、海南、山东、安徽等20多个省份的驻京办事处和企业商会,对园区发展情况和投资环境进行了广泛宣传,并组织驻京知名企业家到园区参观考察。

除此之外,2010年招商工作又有了新的布局和打法:今年招商窗口要在全国中心城市布点,此其一。毛说,没有世界500强企业是我们的遗憾,园区因此成立了国际招商部,此其二。

“管委会是企业的娘家,是企业的后盾,帮您出主意,有事情跟我们说,一起来解决,齐心往前走。”

企业遇到困难,毛慧敏则真情地说,“我永远跟你在一起。”

“企业原先觉得很好,做起来不是那么回事了,对自己怀疑,犹豫困惑的时候,我们要主动上前,给企业打气。”

爱拼才会赢。2010年1月,合康变频成为石景山区首家成功登陆创业板的上市企业,实现石景山区创业板企业“零突破”。往事如烟,毛慧敏还清晰地记得合康变频2003年进入园区时候的情景。

4

1996年,毛慧敏到石景山区工作,此前11年,她在北京市文教体育用品研究所任工程师,做轻工机械设计,专利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时值石景山区科技协作中心招募既懂设计又能跟企业打交道的人才,毛慧敏欣然而来,担任科技协作中心副主任。并先后任职于石景山区科技馆副馆长、石景山区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石景山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

2007年3月份,毛慧敏出任石景山园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看到东方广场,她神往地说,石景山什么时候条件这么好就行了,“这需要时间。”她相信三五年石景山就会不一样。

作为中关村“一区十园”中的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园,毛坦言,我们不能输,要奋起直追。

作为后起之秀,石景山园已获得“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中心”、“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等多个部级和市级牌子。

据统计,2009年,石景山园销售收入突破280亿元,实现税收8亿元。建园仅3年多时间,收入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已有30余家。

法务就业前景范文6

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使资产转让和资产重组等各种形式的产权交易日益频繁,资产评估行业这种为市场经济服务的中介机构因此应运而生且蓬勃发展,在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需要,我国资产评估专业人员远不能适应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因此,本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与发展前景。

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培养要求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运用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完成资产评估工作的能力;

3.具备从事产权登记、产权界定、清产核资、绩效评价等资产管理工作的能力;

4.掌握资产评估基本理论和方法;

5.掌握资产评估准则;

6.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

7.了解资产评估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8.了解机电设备、建筑工程相关技术知识。

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毕业生可参加各级政府的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资产管理部门、土地管理部门、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等从事资产管理及财务税收工作。毕业生可到各类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以及咨询机构就业,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提高,通过“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取得执业资格,就业前景较好。毕业生可到企事业单位、金融证券投资公司、房地产开发机构、典当拍卖机构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及财务税收、企业管理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贸易、房地产、其他行业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金融/投资/证券;

2 房地产;

3 其他行业;

4 互联网/电子商务;

5 新能源;

6 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7 建筑/建材/工程;

8 贸易/进出口。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物业管理等工作,大致如下:

1 财务经理;

2 财务总监;

3 物业管理;

4 经理风控总监;

5 财务主管;

6 投资经理;

7 风控经理;

法务就业前景范文7

【关键词】TD-LTE 室内分布 业务结构 业务模型 数据吞吐量

1 前言

TD-LTE[1]网络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支持高速数据与多媒体业务,而国内外3G业务的发展规律表明,视频电话、流媒体等高速数据业务70%都发生在室内环境中。作为解决室内覆盖的主要方式,TD-LTE室内分布系统势必会成为TD-LTE网络建设的重心。

TD-LTE的室内分布技术目前已经研究得比较多,张绍伟等人[2]就TD-LTE的馈入收发分缆式室内分布干扰进行了综合分析;何红等人[3]则详细剖析了TD-LTE室内分布的架构及系统隔离需求,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设方式;笔者也从传播模型、MIMO设计及改造等角度阐述了TD-LTE的室内分布改造方法[4]。但这些研究绝大部分都是从TD-LTE室内分布建设的角度进行论证,对于发生在室内的高速数据业务类型、结构及相关模型分析得很少。笔者早在2011年就系统地介绍了TD-LTE在室内的覆盖模型、容量模型、干扰模型和组网模型等[5]。而在覆盖模型中,牵涉到的业务发生场景,对室内的业务模型分析是大有裨益的。钱振技等人[6]对GSM室分系统分场景优化作了一番探讨,借助于此,本文将给出TD-LTE不同场景下的业务模型,为运营商的室内网络规划和建设提供依据。

2 流程分析

业务模型是对用户使用业务行为的统计性表征,所表征的是用户使用业务的强度的统计量,是宏观特性的体现。TD-LTE室内业务模型首先需要根据室内分布发生的场景,确定业务可能发生的楼宇、区域。由于不同的场景内用户行为的差异性比较大,人口密度及用户密度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针对各类场景确定用户的业务行为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种业务的结构模型,计算出每种业务的平均数据流量,汇总得出各场景下的用户流量,如图1所示。

3 场景密度

按照文献[5]、[6]的结论,共有写字楼、商场超市、宾馆酒店等9种场景,基本上能够涵盖目前数据业务发生的所有区域。虽然TD-LTE采用OFDM、MIMO以及CQI等技术,导致其业务模型比2G/3G要复杂得多,但各场景内的用户模型仍然可以沿用3G模型,如式(1)所示。

室内用户总数=建筑面积×楼宇的实用面积比例×占有比例×手机拥有率 (1)

参考国外提供的资料和国内的工程经验,得出经验值,如表1所示。

4 业务种类

根据前述流程分析,需要进一步确认TD-LTE业务种类。传统的业务种类包含业务类型、业务特性参数、业务承载和业务质量目标四个方面,可以通过等效爱尔兰法(Equivalent Erlang)、后爱尔兰法(Post Erlang-B)、坎贝尔法(Campbell)和随机背包法(Stochastic Knapsack)等算法展现出来。而TD-LTE只能根据具体开展的数据业务(含VoIP)类型,确立适宜的承载方式。

TD-LTE协议定义了1―9的标准QCI(QoS Class Identifier,QoS分类指示),并规定了可扩展的128―254的QCI值,包括业务类型、优先级、时延、抖动等4项指标,如表2所示。

由此,3GPP根据业务带宽的大小对业务承载给出了相关建议,如表3所示。

5 业务模型

5.1 业务结构

在确定业务场景和种类后,需要对每一种业务进行细分,确定其业务结构及模型。每种典型业务均存在带宽需求、BHSA(忙时服务接入)要求、PPP占空比和会话时长要求。其平均流量可采用式(2)来计算:

平均业务流量=(带宽要求(kbps)×BHSA×

PPP占空比×PPP会话时长)/3600 (2)

对于其他可能存在的未知业务,以冗余系数(假设取20%)替代,由此得到表4。

此外,由于数据业务发生在手机或数据卡终端上,因此,还需要对每一类场景和业务种类确定相应的终端用户比例。考虑到存在不同场景但用户具备类似的使用习惯,如写字楼与会议中心、宾馆酒店,商场超市与娱乐场所,会展中心与体育场馆、民航机场等,以下给出用户使用模型(终端比例)建议,如表5所示。

5.2 下行业务数据量

结合表4和表5,运用式(3)计算每场景各种业务的每用户平均吞吐量:

每场景的单用户业务吞吐量=∑i 平均业务流量×终端比例(3)

其他未知业务的每用户业务吞吐量则计算如下:

未知业务的单用户吞吐量=

∑i平均业务流量×终端比例×20%

(4)

依此推算出该场景下每用户的数据吞吐量,如式(5)所示:

单用户数据量=∑i单用户业务吞吐量+未知业务的单用户吞吐量 (5)

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

5.3 总吞吐量

由于上述每用户数据量是根据业务结构中的下行带宽要求计算出来的(详见表4),因此,表6中计算的只是各场景下的综合下行业务数据量,对于上/下行汇总的,需要根据业务的承载比例来评估。表3虽然给出了TD-LTE的业务承载模式,但只是最小能力需求的表征,并不能反映实际的数据量大小。

在TD-LTE室内业务的发生过程中,由于业务的随机和综合性,很难测算其上下行的业务特征。笔者曾经研究出一种适合TD-LTE业务需求的时隙配比法TCAS[7],其中涉及各类业务的上下行比例配置,可以作为参考,如表7所示。

各类业务的上下行配置比例进行加权,得到混合业务的平均上下行比例,如式(6)所示:

(6)

各类场景下的总吞吐量则可计算如下:

(7)

结合表6的下行数据量,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

6 结语

TD-LTE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接入手段,对于承载室内的高速数据业务,尤其是非对称性业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室内数据业务特殊杂乱,相对无规则可言。因此,业务模型的建立是异常复杂的。本文从流程、场景、业务种类等几方面入手,涉及的数据业务涵盖了3GPP协议定义的所有常规业务,利用统计学分析业务行为和结构特性,建立起科学的室内业务模型,为网络规划、容量配置以及后期的优化提供了支撑。

参考文献:

[1] 胡宏林,徐景. 3GPP LTE无线链路关键技术[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2] 张绍伟,张海涛. TD-LTE馈入收发分缆室内分布系统

干扰分析[C]. 2012 TD-LTE网络创新研讨会, 2012.

[3] 何红,古庆利. 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方式[J]. 移动通信, 2013(8): 29-33.

[4] 肖清华,朱东照. TD-LTE室内分布设计改造分析[J]. 移动通信, 2011(10).

[5] 肖清华,周京胜. TD-LTE室内分布模型研究[C]. 2011 TD-LTE网络创新研讨会, 2011.

法务就业前景范文8

关键词:任务驱动;景点讲解;校本课程

“祖国山河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由此可见,导游是靠语言吃饭的,导游服务的核心在于“说”,通过导游的讲解,引导游客“进入”景中的意境。优美的语言,伶俐的口才,灵活的技巧,出色的服务,可以使简单的风景显得不同寻常。但在现今导游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景点景区导游》作为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进行纯理论教学,使用的教材为《广东景点导游词》一书,由于教材中只包含纯粹的景点知识,缺乏讲解和服务的实训,因此,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呈现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懂机械地背书,不懂如何将讲解技巧运于不同的景点导游,不会对不同的景点设计差异的服务,因此无法适应旅行社的顶岗实习需求。

一、用任务驱动法构建《景点景区导游》校本课程的优势

用任务驱动法构建《景点景区导游》的校本教程,目的在于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运用讲解技巧和服务技能完成不同的景点导游,将具体的教学目标任务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讲解和服务能力。具体的说,就是以不同类型的景点为任务,让学生将完成这些景点的导游作为学习的动力,把景点知识、讲解技巧和服务能力融为一体,创造个人讲解和服务的风格。课堂上,学生带着任务学习与训练,配合教师的指点和小结,帮助学生将已经学过的导游讲解技巧和服务技能运用于实际景点的导游,在讲解和服务过程中深化所学的技巧,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了就用。与传统的《景点景区导游》课程相比较,以任务驱动法构建的《景点景区导游》校本教程优点如下:

1、以任务驱动法构建的《景点景区导游》校本教程中,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尊重学生学习能力和掌握知识层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并根据不同的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设计,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掌握不同类型景点的讲解技巧和服务技能。

例如在讲授“山地型景观的景点导游”这个课题时,可以以广州白云山为任务载体来进行学习任务的设计,具体的设计呈现如下:

2、以任务驱动法构建的《景点景区导游》校本教程中,教学内容以任务为载体,打破专业知识的纵向联系,突破课本内容的横向限制,按照景点导游的工作逻辑设计教学任务,编排教学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二、以任务驱动法构建《景点景区导游》校本课程

1、课程构建目的

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实用型的初中级技术人才,因此所有专业课程的构建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景点景区导游》校本课程的构建就是以培养实用型的景点景区初级导游员为构建目的,在具体目的的指引下将教学目标真实化、任务化,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实用化,将教学过程实训化、模式化,将教学效果即时化、明显化,通过学习任务的设置——环境角色的转换——实训任务的开展——任务完成的考核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掌握并熟练运用景点导游技巧和服务技能,达到景点景区初级导游员的水平。

2、任务设计原则

以任务驱动法构建《景点景区导游》校本课程过程中,任务是课程的眼睛和灵魂,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在进行课程的学习任务设计时,必须遵守下列的原则:

(1)任务设计要突出真实性和实用性。

每个学习任务必须以景点景区导游员的岗位要求和工作逻辑为设计蓝本,为学生营造仿真的学习环境或者真实的工作氛围。在任务的引领下,教师能通过课程整合实现理论与实训的统一,而学生则通过实训学习达到知识与技能的结合。

(2)任务设计要具有目的性和可行性。

因为任务是学习不同类型景点景区导游服务技能和讲解技巧的载体,这个载体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因此,任务的选择必须本着“合理而可能”的原则,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和教师授课压力,不冲击正常的教学进度。

(3)任务设计要体现实操性与延续性。

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中,学生是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来获取相应技能和积累相关的经验,因此,任务的设计必须要以实操为核心,在强调实操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知识的渗透。而且任务的设计还应围绕景点景区导游员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学生深层拓展的需求进行延伸,通过课后任务的设计将课程延续到课外,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增加经验。

3、课程教学计划

《景点景区导游》的周课时为4节,总课时为80节。整个课程结合广州市的景点景区进行任务设计,总共分为任务板块,每两个任务板块安排一个专业老师负责,担任不同学习任务的专业老师在遵守任务课时的前提下可按照专题任务的特点,结合各个任务的实训要求设置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同时可以按照事先制定的课程标准设置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整个课程的任务板块具体呈现如下:

课程的开展,首先由教师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而后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地踩点来完成任务,达到知识和技能的同步提升。

4、课程效果评价

为了全面考查该门校本课程的效果,课程的评价体包含教师、学生、景点景区和学校这四个层面。

从教师层面而言,由于每个教学任务都有具体的理论和实训要求,这就要求每个专业授课教师要“一专多能”——“一专”是指在熟练驾驭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专注于这些课程的整合提炼;“多能”是指能灵活运用景点景区的各种讲解和服务技能。因此,在任务驱动下能促使任课教师主动提升个人的综合业务水平和完善自身驾驭知识的能力。

从学生层面而言,学生通过完成每个教学任务掌握课程要求的理论知识,并能运用相应的实操技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综合探究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同时,因为所有学习任务的载体为具体的景点景区,学生的课堂学习实际上是与将来的实习岗位直接接轨,这能帮助学生真正地将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从景点景区层面而言,由于课程构建是围绕着景点景区初级讲解员的岗位要求展开,因此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学生基本上就具备了岗位初级技能,这些学生到景点景区实习,相关的企业不用再浪费时间在学生职业道德和服务技能的岗前培训上,真正实现校企合作中的“双赢无败”。

从学校层面而言,该门课程的开展能促进学校教研教改的深入开展。不同的专业教师接受不同的授课任务,在完成授课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知识的整合和技能的提炼,总能形成许多有利于实训课程开展的经验和心得体会,这不仅能丰富学校的教研教改,而且还能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示范课程和教学资源。

三、结语

以任务驱动法构建《景点景区导游》校本课程,旨在将抽象的景点景区讲解技巧和服务技能具体到每个实际的景点景区,通过实地踩点和课堂仿真实训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连接,达到“就业有门路,创业有本领”的培养目标。本人仅是作者个人的对以任务驱动法构建《景点景区导游》校本课程的一些研究和体会,旨在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同行共同关注如何实现校企无缝连接的这个课题,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周世兵,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2011(09).

[2]孙香云,任务驱动法在高职文科专业教学中实践模式的研究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04).

法务就业前景范文9

关键词:石景山区 现代服务业 发展现状

本文根据石景山区的发展定位,从分析石景山区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入手,针对石景山区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一些进一步发展石景山区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和建议。

石景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石景山区的发展定位是:坚持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的长远发展目标,把握全面转型、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大调整、大建设、大发展”的主基调,按照“首都绿色转型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以低碳、绿色的发展理念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使石景山区成为经济发展强劲、创新创意活跃、绿色生态文明、现代和谐宜居的首都新城区。要实现这一目标,不断提升石景山区的竞争能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其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

1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及类型

1.1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现代服务业又称新兴第三产业,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环境发展起来的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在国外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 KIBS)。

1.2 现代服务业的类型

目前,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现代经济中催生出来的新兴服务业,如信息服务、计算机服务于软件业、电子商务及移动商务、网络游戏产业等;二是被信息化技术改造从而具有新的核心竞争力的传统服务业,如金融、物流、教育、科学研究、各种咨询业务等。

现代服务业无论是属于上面的哪一种类型都具有如下的共同特征,即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高人力资本含量)、高度专业性、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

北京现代服务业主要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北京现代服务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北京服务业仍保持了两位数的较高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3%(按可比价计算)。2010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6年的40.9%上升到43.0%,而北京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则由71.9%上升至75.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2011年底,北京市企业户数中第三产业比重达90.01%(一产0.67%,二产9.32%,来源于北京市工商局的报告)。

石景山区作为北京市的城区之一,借助区位优势,2010年全区第三产业比重达55%,较“十五”末上升了近26个百分点。“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石景山区第三产业比重达60%(北京市为75%),比2006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尽管如此,相对北京市的整体水平而言,石景山区的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还是比较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面对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大背景,面对更为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借助首钢涉钢产业的搬迁而置换出来的城市地带,石景山区如何保持优势、抢占先机、使搬迁工业从“退二”后如何实现高质量的“进三”,进而全面提升石景山区服务业水平,成为摆在北京市和石景山区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 石景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几年来,石景山区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区域经济机构得到了较大的优化。通过不断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现代服务业企业迁入。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集聚企业超过3000家,比2005年增长了10倍。搜狐畅游、盛大无限等一批龙头企业落户,以网络游戏、影视动漫、数字媒体为特色的数值字娱乐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综合商业、特色商业和电子商务业发展迅速,现代金融企业快速发展(仅2011年新增现代金融企业就达62家),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强劲,这些都为区域经济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2011年9月末,石景山区现代服务业已达1420家,现代服务业在石景山区的经济发展中作用愈加明显,成为石景山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较好的带动了石景山区经济的良性发展。

2.1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动石景山区域经济快速提升

在产业转型中,石景山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和生产业等全新领域。目前石景山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由先导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和战略转型重点产业,带动了服务业的整体发展。2011年,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0亿元,比2007年的86.4亿元,增长了一倍还多,平均增速达到28.7%,其中现代服务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2011年全区现代服务业实现收入320亿元,与2007年相比平均增速达34.2%,实现利润总额45亿元,与2007年相比平均增速达92.2%。

2.2 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效果显著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吸纳人员就业的主渠道。截止到2011年9月末,石景山区第三产业城镇单位共1420家单位,从业人员100274人,同比增加6569人,增长7%,其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由2010年同期的57.2%提高到62.4%,比重扩大了5.2个百分点。

2.3 现代服务业单位数量稳步增加

几年来,石景山区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方针,着力改善投资环境,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和规模较大的企业,并且以良好的政策环境、外部环境吸引着这些企业安家落户。使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例不断加大,构筑石景山区经济竞争新优势。

如2011年1-10月石景山区新增统计登记单位1494家,其中法人单位1420家,占全部新增单位总量的95.1%。其中,生产业占主导,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流通、信息、商务、科技四类生产业新增企业1119家,占全部新增企业总数的78.8%,注册资金达76.5亿元,占全部新增企业注册资金的90.8%,其中新增542家科技服务企业占到全部新增法人单位的近四成。

另外,几年来,房地产管理业,文化、教育业也是石景山区现代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

3 石景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服务业总量不足,规模小,部分行业增加值偏低

首钢涉钢产业部分搬迁调整后,传统二产退出,全区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规模小,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对区域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支撑能力有限。虽然石景山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5%,成为石景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在全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仍然低于北京市的平均水平,在北京市城区中还处于较后的位置。与发达国家国际大都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差距更大(如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80%以上)。

3.2 经济结构不合理

石景山区三产比重为55%,低于北京市75.1%的平均水平。这说明服务业的结构仍然存在很多矛盾,虽然经过几年的局部调整,但是深层次的结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现代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相对较为滞后。

3.3 高素质、高技术人才匮乏

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实现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转型,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而目前相关专业的高技能人才相对较为缺乏,这必然影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程。

3.4 就业形势严峻

石景山区尚处于经济转型期,首钢涉钢产业搬迁后,有部分富余人员需要安置,一次性农转居后的社会保障不到位遗留问题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经济转型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与社会保障压力较大。

虽然石景山区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吸纳人员就业的主渠道,但服务业的就业比重与发达国家比还相差甚远(发达国家高达70%左右,中等国家为50%-60%)。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应尽可能多地创造就业机会,为石景山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3.5 高端资源要素聚集能力不足

石景山区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建设虽然取得巨大进展,但品牌形象为全社会接受尚需时日,对高端资源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与全面转型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4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建议

实现石景山区“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服务业发展目标,需要立足当前行业发展现状,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高度重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北京市和石景山区的发展功能定位,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石景山区服务经济的规模、质量、效益和国际影响力取得新的跨越。

4.1 结合石景山区功能定位和行业特征,恰当地选择服务业的若干重点部门,如重点以北京市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发展以游戏软件开发和数字影视制作为核心的数字娱乐产业;以北京信息安全产业基地为依托,发展以信息安全系统基础平台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信息安全技术为核心的信安产业;以现代制造设计技术为核心的工业设计服务业,并提出相应的产业政策及发展战略。

4.2 鼓励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服务业优先发展,避免产业空心化现象的出现。

4.3 建议区政府从发展理念着手,优化服务业基础设施和商业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的保护,进一步开放政府服务市场,形成适宜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4.4 重视加强创新人才的开发与引进,鼓励企业与在区高校共建面向需求的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具有领先的策划能力、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形成产业发展的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4.5 正确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业,依托特定区域、特别是楼宇资源,合理规划集群,发挥集群间的协同效应,彰显石景山区服务的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陈剑.首都城市功能提升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定位[J].北京社会科学.2007.4.

[2]李志平,白庆华.大都市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形成机理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第2期.

[3]何骏.以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上海的实证研究为例[J].城市,2008.4.

[4]郑炜.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模式及约束条件分析[J].市场周刊,2007.2.

[5]赵弘,赵凯.加快中关村高技术服务业发展[J].前线,2008.6.

法务就业前景范文10

一、优化环境,服务项目招商和建设,抢抓机遇引凤筑巢

(一)开展市场营销,主动创业,扩大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龙虎山景区紧扣全市“旅游发展年”主题,以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为契机,强化管理,优化服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我们抓住创业服务这一总的目标,将2010年确定为景区的“旅游营销年”,动员景区各级干部树立全员营销、主动创业的理念,在保持原有公众媒体宣传促销的基础上,创新营销方式和手段,鼓励一批能吃苦、肯干事、会办事的年轻干部走出去迎进来,迅速撬动客源市场,推动旅游接待规模迈上新台阶。目前,景区已有20多名干部加入了营销队伍,深入全国各大城市密切联系旅行社及俱乐部等团体组织,开展拉网式的促销活动,提高全国各地对龙虎山的认知度,带动前来龙虎山旅游的热潮。

(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服务创业,旅游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省委书记苏荣指出:“抓项目是全部经济工作的载体,是全部经济工作的核心,是决定崛起的根本物质力量。”景区强化思想认识,按照市委、市政府“项目建设年”的工作要求,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重点,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旅游招商引资,做到围绕政策争项目、围绕旅游引项目、围绕项目抓服务,选准圣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大道乾坤、上清古镇开发、朋德酒店、鹰景高速龙虎山挂线等一批大项目,全力做好项目包装申报工作。目前,融风景游赏与参道养身为一体的大道乾坤项目建设已全面启动。为进一步加大对该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景区成立了由管委会主任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支持重点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项目建设工地设立了办公室,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积极协调、认真解决,对项目建设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开创了景区机关与企业“一对一”零距离配套服务的新模式,较大程度提高了大道乾坤项目建设的效率和水平。

另外,景区加快了功能服务区的招商项目建设。通过优化招商环境,提高服务企业水平,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努力营造投资成本最低、回报最快、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投资创业环境,使企业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目前,五星级朋徳酒店已在景区建成并即将投入使用。在进一步争取一批高星级酒店、宾馆落户龙虎山的同时,我们将不断完善旅游要素配套,引入一批高档旅游购物场所,大力发展旅游农家乐和旅游写生基地,提升景区综合接待能力。

二、立足民生,服务群众和企业,搭建就业创业双向平台

创业服务年开展以来,与以往相比,景区进一步加了对基层群众的创业扶持力度。为了给群众搭建创业平台,景区进一步改善投资兴业环境,广泛宣传省、市、区关于鼓励创业、优化环境等方面的政策,落实领导干部挂点督导农民创业就业工作,建立劳动力情况和农民创业意愿台帐,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培训,增强农民创业的信心和能力。今年,景区利用农民工回家过春节的大好时机,组织村组干部上门入户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知晓政策,主动到劳动部门寻求扶持和帮助。乡镇则以便民服务中心为媒介,开设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绿色通道,将小额贷款发放重点放在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身上,加大小额贷款发放范围和发放力度,形成政策落实的倒逼机制,帮助农民实现挣钱又顾家的美好愿望。年初至今,景区共审核发放了7万元小额贷款,扶持返乡农民创业2人。

在鼓励群众自主创业的同时,另一方面,景区热心为市工业园区企业提供公共就业服务,鼓励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劳动者,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创业就业双向平台,缓解企业用工难和求职者求职难的局面。春节前夕,景区举办了服务工业园区企业招工动员大会,会后组织上百名群众到市工业园区台湾光宝、日本万宝至马达等公司参观学习。截止目前,景区报名人数超过500人,已有103人进厂实现就业,实现了企业和百姓的双赢。

三、强化作风,狠抓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机关服务效能

法务就业前景范文11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the lack of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in the course teaching, and the lack of students' systematic design in teaching practice of Customs Clearance Practice,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at the curriculum reform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and the talent training goal of local applied undergraduates. The teaching mode of simulated entrepreneurship is based on the analog simulation method. It takes the local bonded places as a single scene, takes customs clearance service of startup companies as the main line, bases on the decomposition knowledge point of the work process to carry out the practice teaching which combines local practice with systematic practice, cultivate high quality applied talents with good business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to serve for the local development.

关键词:报关实务;模拟创业;地方应用型本科;情景模拟法

Key words: Customs Clearance Practice;simulated entrepreneurship;local application oriented undergraduate;scenario simula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189-03

0 引言

由于报关是进出口业务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此目前各高职院校、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都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物流、商务英语等相关专业开设了《报关实务》课程,其教学内容涵盖了进出口贸易行业的法律法规、通关业务和报关英语,重点训练学生的通关业务技能,是一门政策性、专业性、涉外性较强的综合性、应用型课程。然而,自2014年后《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中出现了学生因资格考试取消而学习积极性下降的现象,加之目前课程实践教学效果不够显著、学校面临转型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对行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等问题,《报关实务》亟需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因此,文章以红河学院为例,论述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

1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报关员资格考试的取消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报关实务》的课程教学与资格考试相结合,以学生能够通过“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为目标。这是源于《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来自报关员的日常业务工作,主要围绕报关员管理制度、对外贸易管制制度、报关流程、商品分类与编码、报关单据等内容展开的,具有内容繁杂、实务性强的特点。因此,自从2014年海关总署取消了“报关员资格考试”之后,就出现了学生对《报关实务》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急剧下降的问题,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使得课程教学效果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

事实上,国家取消报关员资格考试的目的是降低报关员行业的进入门槛、壮大外贸行业力量,但是企业对报关员的要求却没有降低,反而对新进报关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报关实务》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仍然很重要,但教学目标须从“考证导向”转变为“能力导向”,切实培养具备熟练通关业务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1.2 实践教学训练缺乏系统性设计,实践教学效果不够显著

《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内容繁杂、涉及部门多、实务性强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要熟记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类货物的通关流程,还要能够理解和填写各种中英文通关单据、厘清与各社会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然而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课时充足的条件下着重训练学生填制报关单的能力。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虽然已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但是由于实践教学任务设计缺乏系统性,学生往往在实训结束后对整个业务流程和案例背景的认识仍然比较模糊,只会做局部工作、不会全盘思考,使得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报关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改进,解决学生对报关业务系统性理解不足的问题。

2 红河学院《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向

2.1 地方应用型本科层次的学生应具备系统性理解能力与关务管理能力

《报关实务》的教学内容是国际贸易理论在实践领域的综合应用,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和经济发展思路。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层次的学生来说,《报关实务》的教学目标不应仅仅只是让学生掌握实务技能,更要能够从系统性的视角出发,理解整个海关与其特殊监管区域的设计原理、现行政策与未来发展方向,所学知识要能够与地方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其实践教学的内容应包括通关业务技能和关务管理技能[1],培养具备熟练业务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2]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2 课程教学内容应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红河学院地处云南对越边境地区――红河州蒙自市,以“国门大学”建设为推手,落实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校智库和人才培育基地。在我国经济全方位开放、“一带一路”的发展浪潮中,云南省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桥头堡,如何充分发挥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和红河综合保税区的外贸促进作用是一项重大的科研课题,但目前红河州的报关员与专业报关企业的数量严重不足,对通关业务的认识也比较缺乏或浅显,严重制约了红河州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急切的、更高的要求。

因此,红河学院的《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将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课程内容中可加强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尤其是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区)、通关制度改革(如电子报关、关务联网、单一窗口、外商投资利用、税费改革等)、保税货物通关等内容的理论教学与实训,使得教学内容与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更贴近、教学目标更具体,减少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距离感,同时也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地就业的比例,实现人才培养为地方服务的目的。

2.3 教学方法应能将教学内容生动立体地呈现给学生,切实培养应用能力

要实现上文所述的与地方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系统性理解能力和关务管理能力培养的两大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并不是仅仅通过修改教学内容就可以实现的,还需要通过课程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的综合改良才能实现。

出于该门课程综合应用性强、行业针对性强的特点,实践教学中可实现实训内容对接行业和岗位,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法给学生还原报关员的业务工作场景。同时,为了向学生更立体化地展现通关业务流程,在教学中可通过综合运用角色扮演法、项目引导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设计相应的实训任务来有机串联起通关业务中所有的理论知识点和业务技能,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践行“为应用而学,在应用中学会”的“干中学”构建主义教学思想。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训中善于发现现行通关制度存在的不足并主动思考改进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创业精神。

3 红河学院《报关实务》课程基于模拟创业模式的实践教学设计

3.1 模拟创业的教学模式

模拟创业教学模式的基础是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指在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的模拟工作环境中,由学生扮演某个角色或岗位,完成教师按照真实工作场景设计的某种情景案例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学习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不匹配、课堂教学与工作需求脱节等问题,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显著作用[3]。

模拟创业的教学模式在运用情景模拟法的基础上,以地方保税场所为单一的模拟场景,以创业公司的通关业务为主线、将整个公司的业务流程还原,辅以模拟其他相关业务部门,最终形成整个行业生态。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具体业务的理解,更加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与实际业务的系统性认识,更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加深了对现实工作世界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创业活动的热情,有助于实现培养具备熟练业务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能为地方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2 模拟创业的教学模式下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3.2.1 场景、人员组织和准备

以红河综合保税区为模拟场景,以4人为一组的团队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模拟创业活动。由整个团队开办公司或扮演政府相关部门(包括工商税务总局、商务部、检验检疫局、海关、作为进出口收发货人的中国与越南的企业群、货运公司、报关行、免税商场、保税仓库等),企业内部须设立岗位(至少包括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首席营销官和报关员),明确分工与职责。

3.2.2 实践教学过程组织

以公司的发展为主线,有机串联课程教学知识点,并在讲授具体内容前通过引导问题,提高学习目的性、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如表1所示。

结合红河州进出口贸易的情况,《报关实务》课程中对于6类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程序中主要以一般进出口货物、保税货物为教学重点,其余4类为作一般了解、进行比较式学习。每一类货物都设计了一个典型案例,以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实训中掌握每一类货物对应的法律法规和单证填写,完成对单个知识点的局部性训练。然后再通过结合学生团队自己公司的业务经营范围开展自由作业,但必须分别至少完成1单一般进出口货物业务和1单保税货物业务,以此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系统性理解。

同时,为了引导学生对加强现实经济发展的关注,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了1项拓展业务,主要介绍当前外贸领域、通关业务领域内的最新商业模式与政策,形成课程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机制。要求学生围绕其中1个话题、结合实训体会,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撰写课程小论文,达到加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2.3 教学过程调整与控制

在模拟创业的教学模式下,实训内容不仅可以模拟单个公司的通关业务,还可以通过各个公司基于产业链的联系自动模拟出一个产业生态圈。因此,若学生的新创公司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在这个产业生态圈中,公司主营业务的错误定位问题会使其创业活动在实训一开始就面临失败。因此,实训初期常常会出现有的团队业务繁忙、有的团队却接不到订单的情况。这个时候往往需要教师在6个课时内解决这个问题,及时对接不到订单的团队进行指导,引导其尽快转型或调整创业方向,使整个模拟产业生态圈逐步进入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对实践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

模拟产业生态圈是整个《报关实务》课程实训内容最具特色的设计之一,也是教学过程中最难控制的环节。一方面,产业链的设置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学生主动去思考模拟地区当地的市场现状、市场需求与潜力、政府促进政策等相关投资环境问题,对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显著效果;同时,基于产业链形成的产业生态圈更促使了创业团队不断地去思考和调整公司定位、创新外贸商业模式,让学生逐步认识到了创业其实是一个不断修正、改进和创新的过程。但是另一方面,这样一个模拟产业生态圈的综合性、系统性、灵活性的设计也对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建议任课教师在教学控制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适当简化模拟产业生态圈的活动:教师可以在人员组织和准备阶段就向学生明确指出将要模拟的行业、明确该行业的产业链构成,但不指定每个创业公司的具体定位;实训过程中,教师只需重点指导学生完成通关业务即可。课后,建议任课教师加强自身教学能力的学习和提升,实现教师个人与课程共同发展。

3.3 课程评价机制

《报关实务》课程改革后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了多种教学方法和实训内容,因此课程的评价机制也是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秉持重质、重量的公平性原则。除了成绩构成的多元外,评价主体也呈多元化:期末总成绩分别由平时表现(30%)、期中作业(20%)、期末作业(50%)三部分构成。其中,平时表现由6大类货物报关填单作业构成,各占5%,着重考察学生对单据的理解能力,用单据的正确率来衡量;由教师进行评价。期中作业是指上文提到的课程小论文,着重考察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思考深度和写作能力;由教师进行评价。期末作业则由实训作业构成,主要包括团队的公司资料、销售业务单据、通关业务单据,用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业务量来综合考量;此部分除教师评价外,还融入了自我评价和组内相互评价,分别占50%、25%、25%的权重。

这样的评价机制下比较清晰地反应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团队学习态度,解决了团队作业中“搭便车”的问题,体现了效率与公平。

4 进一步完善课程的思路

4.1 完善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弥补课时不足导致的教学内容简略的问题

目前《报关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共72个课时。但由于课程教学内容较多,在保证实践教学充足的条件下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合理化删减,如减少了对进出口商品归类的课时,使得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够,实际操作进行商品编码时难以下手或容易出错。然而此部分内容只要通过大量的例题训练就能显著提高操作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建设课程网站、扩充课程习题库等完善网络教学资源的方式,要求学生课后自主开展学习并达到一定的训练量要求,来弥补课时不足的问题。

4.2 完善课程相关视频资源或建设综合模拟实验室,弥补无法开展实地见习活动造成的教学效果损失

尽管采用了对现实工作全面模拟的方法,学生对真实工作场景的认识仍停留在想象和模拟的层面上,感性认识不足。因此,若能在课时充足的条件下,开展到海关或相关企业部门参观见习的教学活动,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及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实践经历,加强学生在实训中的情景带入感。然而,由于涉及学生安全和部门工作保密性的问题,校外见习活动的开展难度较大。目前解决的思路,一是通过完善课程网站内的视频资源,补充海关、外贸企业、保税区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场景视频,弥补无法开展实地见习活动造成的教学效果损失;二是建设外贸综合模拟实验室,通过沙盘模拟、场景仿真、部门模拟等方式,让课程模拟的情景更立体、更直观、更易于学生理解,从而提高模拟创业模式下《报关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向萍.基于学习情境的《报关实务》课程设计探讨――以“特定减免税货物报关”为例[J].职教通讯,2014(24):5-8.

法务就业前景范文12

《酒水知识与调酒》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中职课堂多是以理论讲授为主线的方式进行,学生普遍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技能不够扎实的窘况。实操课程作为一种亟待开展且必须开展的教学模式被提上了日程。本学期,笔者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对实操课程进行了尝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良性竞争的实践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了技能的同时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一、教学设计

《酒水知识与调酒》课程实施工作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导入工作情景,创建“边学习,边工作”的学习气氛,学生既学习理论知识又掌握实操技能,同时还能锻炼技能实际运用的能力。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突出操作性、讲究趣味性、注重实效性,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接轨、素质教育与社会需要的接轨。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将典型工作情景进行教学化处理,转化成为教学课堂上的一大教学内容。典型的工作情景来源于酒水实际工作中,而这将较好地指导学生进行酒水知识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和升华。

二、教学实施

在情景模拟教学过程中,教学与工作情景将统一逻辑,即将工作任务中可能出现的工作情景细化、深化进行教学活动,教学围绕工作情景进行展开。而这也是课程实践有序、有效进行的一大保证。

(一) 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1.重组教材

目前,中职学校所使用的教材,整体而言都是理论偏重,知识结构完整而丰富,但刚进入中职的学生通常对知识理解的能力较弱,并且课时极其有限。在这个现实背景下,完全按照课本原有结构进行教学,只会产生两个结果,一个就是知识太多,学生接受不了;第二就是书本内容讲不完,知识结构不完整。因此,结合授课班级的学生特点和层次,进行了知识结构的重组。笔者把本教材中贴近酒水行业实际,能够足以让学生初步认识酒水和酒水行业,了解酒水与酒店专业关系的知识点进行筛选、整理与深化。

2.还原“酒吧”环境

“酒吧”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情景模拟的接受程度,成功的环境,学生能快速自然地融入教学,而反之亦然。吧台、各类酒水、酒具、调酒师、音乐是构建酒吧环境的必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以经典酒吧――立式酒吧为常态课堂环境,进行一一还原。

3.设定“酒吧从业人员服务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通过设定“酒吧”制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培养酒水学习的兴趣,规范学生学习的行为,树立优秀的酒水服务意识。“酒吧”制度可从酒吧服务程序及岗位作为入手点,根据不同的酒水岗位,如调酒师、服务员、领班等,设定不同的岗位服务流程,细化管理,确立学生分岗理解酒吧职责。

(二) 实施过程――创设“酒吧服务”情景

通过教材的简化和酒吧环境的还原,“酒吧服务”情景的创设便显得水到渠成。针对每堂课知识点的不同,创设不同的服务情景,引导学生在其中扮演情景角色,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起“主人翁”意识。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三) 实施后反馈

关注学生学习反馈,实施多种考核方法,对学生酒吧服务技能和知识水平进行360度全方面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平时成绩以及期末考查成绩比例的分配,记录好每次情景模拟教学下学生的优秀表现及不足。同时,设立合理的奖惩制度,营造积极、主动、活跃的学风,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三、情景模拟教学法下的挑战

(一)酒吧仿真环境硬件要求高

仿真的酒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目前中职学校多数未能配备相关硬件,如调酒室、各种调酒器皿、杯具等。这些硬件成本如由学校单方面承担,将会对学校运营有一定的影响。最好的方式是将仿真酒吧环境进行对外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