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意识

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意识

时间:2023-10-24 11:00:40

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意识

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意识范文1

关键词:法治意识;政治教学;高中生;培养;核心素养

引言: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治国守家的重中之重,对于我国青少年的培养来说更是基本常识。而高中是青少年成长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对于其法治意识观的教育必不可少。在政治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真正明白法治社会下的法律理念,更是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环节之一。

1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的客观需求

1.1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想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律法规,大力推广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就一定要先从教育领域开始,在教育中加入民主法治理念,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奠定一定的教育基础。法治国家的主要人物就是公民,应该从小养成法治的理念,不仅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还要不断完善自家的行为举止,完善法律的行为。而且人生发展最重要的阶段就是高中阶段,高中生作为我国建设民主法治国家的未来栋梁,最应该关注的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加入民主法治的理念[1]。

1.2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

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一个教学目标就是给高中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想要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就需要在进行日常的教学时,增加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重视起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把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而且在做课堂的教学设计时,也要紧紧围绕法治意识的理念,科学合理的把法治意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达到树立高中生的法治意识,最终为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任务而努力。分析其他角度,大多数教材上都有法律知识,要想让学生理解这些法律法规,就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2]。

1.3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自学习高中政治课时,可以加入法治意识的学习,在日常中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使学生能够不断了解现代的社会,在法治的社会下学习和成长。在高中生树立法治意识后,也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当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如果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也能拿起法律的武器。

2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的策略

2.1求真求实,在生活中渗透

当学生在学习法治课堂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生活进行法治内容的讲解,这样学生也能理解。例如,当讲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自己身边人的消费观念,根据学生的讨论在引出应该倡导的消费行为。最后做出正确的结论。教师也可以延伸课程,给学生讲解一些因过度消费而触犯法律的行为,树立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的理念。让学生从感性升级到理性的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容易理解,还能认同法律[3]。

2.2教师努力提升自身法律素养

教师作为政治课堂上法治意识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先要保证自身法律知识的渊博,其次把握好整个课堂的走向。对于教师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最重要的就是打好基础,比如,通过培训和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学习重温基础法律知识。由于教师作为法律和高中青少年二者之间的衔接者,所以必须做到对法律知识的熟悉和掌握,为学生树立榜样。此外,教师还要熟悉了解我国最基本的法律———《宪法》,以及其他基本法律。只有教师的基础扎实、法律素养足够浓厚,才有能力给学生解答关于法律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延伸,比如,在高中政治必修一的“经济生活”教学中,在讲解纸币知识时,就应该延伸涉及相关知识的基本法律[4]。在《刑法》当中就有对制作和贩卖假币的违法人员的处罚规定,数额大的按照伪造货币罪论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法律素养,才能在恰当的时候将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讲给学生,为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2.3合理运用多媒体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很多教师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高中政治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必然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法律的基本概念,了解宪法和有关部门法的基本规定。而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不仅可以图文并茂地向学生介绍更多的法律内容,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学生主动吸收法律知识,为提升其法治意识奠定了基础[5]。比如,教师上课之前给学生放映电影《秋菊打官司》,影片围绕20世纪90年代善良淳朴的农村妇女秋菊为了给丈夫讨回公道,在乡里、县里、市里层层上访,最后都失败转而去法院打官司的事情,在这过程中,秋菊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还是坚持到最后,用法律手段讨回了公道。由此可以看出20世纪我国基层法律的状况,教师上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借助多媒体的影音功能,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法律法规内化感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法治意识。

结束语:法治知识、法治修养是每个公民都应该拥有的,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只有知法、懂法、守法,才能成长为国之栋梁。总之,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政治教师的重要任务,政治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加了解法律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法治知识,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庆录.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5):65-66.

[2]孙耀华.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15):130.

[3]舒畅.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之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6):37-38.

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意识范文2

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抑制,教学互动难以实现,政治学习流于一种僵硬的“死记硬背”式的模式。这一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能力难以提高,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背离。作为初中政治教师而言,有必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优化初中政治教学。

二、优化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方案

(一)构建初中政治教学新理念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政治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以分数评价学生的观念,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评价,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另外,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还要积极转变老师自身的角色意识以及学生观、教学过程观,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政治学习的主体,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对话交流过程,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正确进行自身角色定位,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思想、知识与情感交流,优化初中政治教学。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为践行新课程思想理念,初中政治教学中应实现教学方法的更新,注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1.实践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指出,初中政治教学要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渗透理论教育,获取知识,并能透过生活的具体实例,加强学生对相关概念与内涵的深化理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用实践教学法,使初中政治课堂理论教学走入具体生活之中,通过模仿现实生活情景,为学生理论学习营造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思考相应的问题。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个“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的主体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分层教学法

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意识范文3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0.D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4-0099-05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看,表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表现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表现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密切的联系。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情况下,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自觉抵制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面临的十分重要的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课教师需要认真领会其精神,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全过程。

一、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础》课中的地位与内容

《基础》课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先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础》课章节中的地位与内容以及《基础》课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第一部分:第一章到第三章,讲的是提高思想认识的问题,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是一个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正确的人生目的、端正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人生价值标准为基本理论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体系。第二部分:第四章讲的是培养道德品质的问题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阐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理论和价值导向,及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行为的具体要求,集中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观的教育。第五章、第六章的部分内容主要论述了社会主义道德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社会主要生活领域中的要求。第三部分:第五章、第六章的部分内容和第七章、第八章的内容,是关于增强法律意识的问题。第五章、第六章的部分内容主要论述了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在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帮助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第七章的内容是帮助我们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培养依法办事、依法治国的理念和法律思维方式。第八章是帮助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制度,明确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引导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法律素养,对大学生进行法治观念的教育。“在以上三个部分中,第一部分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主体价值取向,为第二、第三部分的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提供了思想基础。”[1]在每一部分中,都涉及到价值观教育,如第一部分涉及到是否“爱国”,是否做一名坚定、忠诚的爱国者,是否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第二、三部分涉及到“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核心价值观。

二、促进《基础》课相关内容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及实行启发式、研讨式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担负的任务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要完成《基础》课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把教学大纲、教材等体现出来的理论体系转变成由教师设计、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蓝本的课程教案体系,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向《基础》课教学内容的转化,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现实性、灵活性,实现与时俱进。

在教学实践中,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教师就要考虑大学生的接受情况,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促进《基础》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寻人生的意义。大学生的心智生命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与完善,有良好的知性能力和活跃的思维,而且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等问题也具有强烈的思考欲望。因此,教学体系可考虑让学生直接从问题切入点进行自主性思考,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重点和范围,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结论,比直接给予的说教、结论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思考本身也锻炼了学生理解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这种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是大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当然,教师要能把握和掌控正确的研讨方向。《中长期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基础》课在价值观教育中实行以“启发式、研讨式”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也符合《纲要》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要求。因此,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需要教师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梳理总结出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思想疑点问题”。[2]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学生的接受状况及疑问,灵活地讲读教材,将教材内容主体化、情景化、信息化,开拓和发展教材内容,以教材体系思维逻辑、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教学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进行“启发式”教学,突出启发式对话语境下的交互模式,教育和启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解决有关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价值观侵袭的能力,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价值观教育,教师也可以在对各章节内容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进行专题教学或专题讲座,以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着力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帮助学生从国家层面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

《基础》课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基础》课绪论第三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讲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时,专门提到“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奋力前行的向导,……到二十一世纪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取向。在第一章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中专门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为什么这个共同理想能成为核心价值观?因为“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代表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内容性。这个共同理想,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国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人民要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共同为之奋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在当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民主、社会和谐、文明昌盛,符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

(二)帮助学生从社会层面树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观

《基础》课第七章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专门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精神内涵进行了阐述,是集中进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章节。在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对这些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解读和讲解,以期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观念。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法律准则上的规定,是从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大学生只有认真领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1. 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念。《基础》课教学要使学生明白: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同时要使学生明白:自由与责任密切相关,有相关之自由即应负相关之责任。自由是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自由也是一种社会概念。自由是社会人的权利。孙中山多次在演讲指出,一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范围,才是真自由。如果侵犯他人的范围,便是不自由。麦奇生说:“自由不仅为滥用权力而失去,也为滥用自由而失去”。西奥多·罗斯福说:“没有自由的秩序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华盛顿说:“如果自由流于放纵,专制的魔鬼就乘机侵入”。孟德斯鸠说:“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

2. 树立正确的平等观念。《基础》课教学要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想奠定了现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不仅被社会主义法制所承认,而且得到充分体现,成为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平等地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在社会主义国家,不承认有任何享受特权的公民,也不承认任何免除法律义务的公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时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任何公民,不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社会地位、居住期限等有何差别,都要给予平等对待,从而保证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

3. 树立正确的公正观念。《基础》课教学要使大学生在政治、经济、法治三个层面上正确理解公正的内涵与要求,树立起公正观念。使大学生懂得:从政治层面上,“社会公正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设计的理念、立足点和出发点。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在于在制度设计上切实维护社会的平等和公正,消灭剥削和压迫,消除资本主义形式公平掩盖下的实质不公平,达到以人的解放为最终目标的和谐发展,开拓了人间正道。公正、平等和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说到底是为了建立能实现这些理想的社会制度。”[3]从经济层面上,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从法治层面上,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重要内容,追求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主要价值目标。要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重,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促进司法公正。

4. 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作用等问题的系统化认识和看法。法治观念是依靠法律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治理社会的观念,它对法治实践起着指导和推动作用。法治观念的实质是指法律至上、以法治国的理念、意识与精神。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指导法治运行和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基础》课教学教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是贯彻落实“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荣辱观的内在要求,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内在要求。加强法治观念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自觉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帮助学生从个人层面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

从个人层面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是贯彻落实第四章第四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在要求。从逻辑结构上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教材体系中都有对应的章节,“爱国”是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敬业”主要体现在第六章第一节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诚信”主要体现在第四章第四节“大学生与诚信道德”,“友善”既是第五章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的内在要求,也是第六章家庭美德“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内在要求。树立“诚信”的核心价值观,是贯彻落实“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荣辱观的内在要求。教育大学生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立人之本、成事之基,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中自觉做到坚守诚信,抵制和反对唯利是图、弄虚作假、背信弃义、不讲信誉等思想和行为。树立“爱国”核心价值观是贯彻落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荣辱观的内在要求。

价值观包含有关人生中最重要、最值得自己去追求从而也使自己的人生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观念。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最应当追求什么,才会在自己拥有它的时候,感到满足、幸福。《基础》课既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又包括法制观教育。《基础》课是提高人的素质、塑造人的灵魂、促进国家认同的核心课程,其中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1991年,新加坡代表国家意志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 “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五大共同价值观,提高了公民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道德秩序的确立有效提升了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4]。

四、加强《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实践的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基础》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知与行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实践教学,精心安排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将学习知识与社会实践、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加深理解理论,在实践中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质,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例如,培育大学生“法治”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学可以采取模拟法庭、到庭审现场旁听、面向社会进行法律咨询服务、案例分析等形式在学法用法中增进大学生的“法治”观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指出: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教育,推动学雷锋活动机制化、常态化。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基础》课的宗旨就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实践教学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人生,提高和完善思想道德法律修养水平,最终内化为学生的个人素质并外化为积极的人生行为,在实践中成长。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增长见识、面对现实、锻炼毅力,增强集体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会做人做事。

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础》课教师必须真正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所奉行的行为准则。为此,必须注重《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注重内容方面的有机联系,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活动形成统一的整体。例如,进行“爱国”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如下四种途径:(1)利用重大节假日,参加升国旗、唱国歌仪式,进行宣誓,强化大学生的爱国意识。(2)利用暑期,带领大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观看古代文物,领略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中国历史文化,激发爱国情怀。(3)建立大学“军事俱乐部”,研讨国内外兵器装备、我军发展历程、国内外重大战役、世界军事变革和我国安全形势,增强大学生国防责任感。(4)组织观看爱国主义电影作品并进行专题讨论。

诚实守信,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规范,也是建设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所以教材专门就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这样的优良品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诚信意识教育方面,可以开展以“诚信、责任”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主题班会、“感动中国”诚信模范报告会。敬业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如下四种形式展开:(1)建立校园与社区、街道联系渠道,利用周日、暑期让学生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2)利用校园BBS平台,使学生参与校园事务的管理。(3)邀请学生代表参与后勤管理与服务。(4)组织学生参与学生会、社团成员选举,当选后为同学服务、为社团服务等,锻炼其敬业意识。

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当事人在进行道德抉择时,有较强的、正确的价值行为选择能力。因此,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做一些相关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感知、体验、反省、提升。这种感知、体验、反省、提升所生成的价值观,就更能够直接扎根于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德性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只是道德知识。其实,教育与价值是连同一体的。“价值充满教育的每一个地方,散布于学校教育实践的每个方面。运用价值观,教师评价学生以及学生评价教师。社会用价值观评价学习课程、教育计划和教师的能力。社会本身也被教育工作者用一定的价值观来评价”。[5]因此,《基础》实践教学要坚持以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为载体,以暑期社会实践和日常社会活动为依托,以传统优良道德的学习与领会为契机,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去践行核心价值观,以提升道德认知和抉择的能力,同时全面提升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潜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逻辑结构与主线[J].教学与研究,2006,(8).

[2]胡菊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实现策略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4).

[3]孙寅生.论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内容[J].探索,2011,(3).

[4]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莫尼卡·泰勒.价值观教育与教育中的价值观(上)[J]. 教育研究,2003,(5).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by Implemen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Foundation" Class

Qiu Lin

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意识范文4

【关键词】企业管理;法治;法治理念

企业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一系列职能总称,具体包括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计划与指挥、监督、调节等。企业的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企业员工对与本企业生产经营及自身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本质认识及理性应用从而形成的一系列理性的基本法治观念。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经营环境及经营策略的瞬息万变,使得法治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法治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法治环境对于法治化进程加快的我国企业来讲是一不可避免的问题,可这种内在的趋势并非是任何人都能看到的,同时也并非是任何人都予以理解的,所有说在这种社会变化的大环境中,现代企业必须树立并提倡法治理念,而这种理念的树立可以起到如下几点作用:

首先,法治理念的树立可以提升全员法律素质。只有加强法治理念的培养,才能内铸精神,外塑形象,用趋同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团队精神把干部员工整合起来,将全体干部员工的智慧、力量、情感和行为凝聚到企业的战略目标上来,积极化解各种消极和不利因素,达到内部物质、精神、制度的最佳组合和动态平衡,实现全员法律素质的提升,促进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

其次,法治理念的树立可以全面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在当今的法治化社会,无论国内国外经营环境,对企业而言都存在大量的法律风险。如果企业的管理者及员工法治意识不强,这些风险就会变成现实的危害,轻则给企业带来财产或商誉损失,重则给企业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带来灭顶之灾。先进形态的企业,应该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指导。从国外先进企业和国内一些成功企业的做法来看,完善企业的法律风险防控,不仅需要内容量化、体系完备的规章制度和高效的执行力,而且需要与现代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相适应的企业法治理念,需要全体员工的法治精神和法律信仰。

再次,法治理念的树立可以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而提高全员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从而在整个企业的内部形成共同的法治气氛,共同推进企业不断走向行业前沿。它在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的同时也给员工提供了一条维护企业及自身权益的途径,进而促进企业员工更加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发挥企业员工尤其是优秀员工对企业的一些建设性经营管理建议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员工民主管理的作用,它还会真正的把企业的民主监督落到实处,员工能够监督企业经营方针、经营政策的执行情况,能够监督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领导人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而避免企业因为少数人的独断与不负责任等行为而产生对企业整体利益不可恢复的损害,从而为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稳定的力量源泉。

二、如何将法治理念融入企业管理

1、要营造“四种氛围”

“四种氛围”包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氛围。法律是规范人们社会行为的强制性制度、限制性制度,其本质上与人的自由行为与个性发展是相互冲突的,人们接受法律规范是一种理性选择、利益选择及社会性选择,并不是社会成员个体与个性化自觉的选择,所以说,着力营造“四种氛围”是将法治理念融入企业管理的必由之路和必要条件,在法治理念树立进程中,进一步加强对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的宣传,培养员工对国家法律的认知,提高管理人员对法律的认同,使之“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氛围蔚然成风,逐步成为管理者生产经营中的强烈主观需求。广大干部员工若能明辨是非、崇礼守法,法治理念才能逐步内化为员工的基本行为准则。

2、要树立“六个理念”

“六个理念”包括法律至上理念、权责对等理念、遵守程序理念、诚实守信理念、公平公正理念、依法维权理念。法律至上理念即崇尚法律,依法办事;不恶意规避法律和监管,不违反法律和制度为公司或个人谋利,违法办事受到谴责和相应处理。权责对等理念即享有权利,应当履行相应义务;行使权力,必须承担相应责任。遵守程序理念即既重视实体规范,又重视程序规范,严格按程序办事;违反程序做事,即使结果有利,也从制度和价值导向上予以否定。诚实守信理念即信守合同,履行承诺,树立负责任的大公司形象。公平公正理念即公平公正处理与政府、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关系,反对商业贿赂;尊重和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引导员工通过法律和制度的途径表达诉求,维护企业和谐稳定。依法维权理念即对来自外部的违约和侵权,依法寻求有效救济,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3、要规范“三种行为”

一是注重源头预防,规范抽象管理行为。强化制度体制的约束,建立健全涵盖生产经营各个方面的制度体系,强化关键部位的防范,对关键岗位和关键岗位员工通过制度约束的同时,建立完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二是嵌入生产经营,规范具体管理行为。在目前持续推动依法以规治企,确保依法诚信合规经营的发展理念下,继续夯实各项法律管理工作基础,深入实践法治文化理念对企业发展总基调的支持与保障作用,不断注重从理念到机制的落实,加强各方面问题的研究论证,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及企业发展质量。同时注重以制度贯彻为核心,打破固有的管理思维定势,突破原有的管理框架,用法治理念指导规章制度建设,用先进的制度保障法治文化建设进程。

三是强化过程监管,规范监督管理行为。从管理学角度看,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具有两面性,贯彻制度、文化不仅靠觉悟和自我约束,还要依靠监督和纪律约束。而监督管理行为的依法合规性、科学性直接决定监督的作用和意义,监督管理应在阳光下满足公正公平、符合群众根本利益、满足法治文化最基本理念这些需求,因此规范监督管理行为对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尤为重要。

总之,将法治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既可以预防可能出现的各种法律风险,又可以确保企业在管理创新中稳定发展,对企业而言,是其立足于强势的市场竞争中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明德,马小红.中国古代法律的社会特征,1993

[2]姚建宗.法治的生意环境,2003

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意识范文5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是加强检察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推进各项检察工作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前期开展教育活动中,龙江县院通过采取“严把四个环节”、“坚持四个推进”、“做好八项自查”的措施,形成了全员参与、注重实效的良好氛围。

“严把四个环节”。一是“寓于思”。通过开展动员会、座谈会等形式,组织全体干警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5月22日,县院召开全院干警大会进行动员,会上强调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到检察执法活动中去。特别是与上级院提出的“提升队伍素质、提升执法水平”的具体要求结合,与落实省院下发的规范化建设分类考核标准结合起来,全面更新干警执法理念,提升执水水平。二是“始于教”。围绕“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专题确定每个班子成员做专题辅导一次,同时根据中央政法委编发的“教育读本”,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在网上开辟了专题栏版权所有目,做为学习交流的平台。三是“重于行”。要求干警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在社会生活中严格自律、严格要求,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做出榜样。如控申科干警结合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提出了“四心五要”的新的工作思路,不断丰富接待艺术,得到了来访者的好评。四是“成于风”。通过开展法治理念教育、检察官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提高广大干警的综合素质,在龙江县院营造了“讲正气”的浓厚氛围。

“坚持四个推进”。一是用法治理念的更新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引导广大检察干警通过端正执法理念,树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弘扬“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职业道德,坚决克服和有效防止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西化主义等不良倾向。对此,我院向广大干警家属印发了公开信,号召干警家属发挥“廉内助”、“贤内助”的作用,督促检察干警树立良好形象。二是用教育活动推进规范执法行为专项活动整改措施的进一步落实。针对在规范执法行为专项整改活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抓住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岗位和环节,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督促全体干警进一步筑牢规范执法、公正执法的思想根基,推进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把各项执法活动纳入规范有序的轨道。三是用教育活动推进县院以“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主人翁教育活动的开展。号召干警在经费紧张、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强化自身“造血”功能,用一流的干劲去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四是用教育活动推进省院下达的年度工作目标推进落实。通过理念的更新促进执法质量、效率、效益的同步提升。并力争使县院达到“一个争创、三个实现、五个杜绝”的工作目标,“一个争创”即争创先进检察院;“三个实现”即实现办案工作安全无事故、队伍素质提升无掉队、规章制度落实有成效;“五个杜绝”即杜绝撤案、错捕、漏捕、错诉、无罪判决,力争使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的提高。

“搞好八项自查”。对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具体要求县院提出要深入进行“八查”:一查法律监督意识强不强;二查执法宗旨意识强不强;三查法制观念强不强;四查服务大局的意识强不强;五查党性观念强不强;六查工作责任心强不强;七查工作作风和执法作风端正不端正;八查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通过边学边查,为县院教育活动向深层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意识范文6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是加强检察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推进各项检察工作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前期开展教育活动中,龙江县院通过采取“严把四个环节”、“坚持四个推进”、“做好八项自查”的措施,形成了全员参与、注重实效的良好氛围。

“严把四个环节”。一是“寓于思”。通过开展动员会、座谈会等形式,组织全体干警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5月22日,县院召开全院干警大会进行动员,会上强调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到检察执法活动中去。特别是与上级院提出的“提升队伍素质、提升执法水平”的具体要求结合,与落实省院下发的规范化建设分类考核标准结合起来,全面更新干警执法理念,提升执水水平。二是“始于教”。围绕“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专题确定每个班子成员做专题辅导一次,同时根据中央政法委编发的“教育读本”,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在网上开辟了专题栏版权所有目,做为学习交流的平台。三是“重于行”。要求干警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在社会生活中严格自律、严格要求,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做出榜样。如控申科干警结合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提出了“四心五要”的新的工作思路,不断丰富接待艺术,得到了来访者的好评。四是“成于风”。通过开展法治理念教育、检察官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提高广大干警的综合素质,在龙江县院营造了“讲正气”的浓厚氛围。

“坚持四个推进”。一是用法治理念的更新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引导广大检察干警通过端正执法理念,树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弘扬“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职业道德,坚决克服和有效防止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西化主义等不良倾向。对此,我院向广大干警家属印发了公开信,号召干警家属发挥“廉内助”、“贤内助”的作用,督促检察干警树立良好形象。二是用教育活动推进规范执法行为专项活动整改措施的进一步落实。针对在规范执法行为专项整改活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抓住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岗位和环节,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督促全体干警进一步筑牢规范执法、公正执法的思想根基,推进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把各项执法活动纳入规范有序的轨道。三是用教育活动推进县院以“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主人翁教育活动的开展。号召干警在经费紧张、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强化自身“造血”功能,用一流的干劲去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四是用教育活动推进省院下达的年度工作目标推进落实。通过理念的更新促进执法质量、效率、效益的同步提升。并力争使县院达到“一个争创、三个实现、五个杜绝”的工作目标,“一个争创”即争创先进检察院;“三个实现”即实现办案工作安全无事故、队伍素质提升无掉队、规章制度落实有成效;“五个杜绝”即杜绝撤案、错捕、漏捕、错诉、无罪判决,力争使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的提高。

“搞好八项自查”。对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具体要求县院提出要深入进行“八查”:一查法律监督意识强不强;二查执法宗旨意识强不强;三查法制观念强不强;四查服务大局的意识强不强;五查党性观念强不强;六查工作责任心强不强;七查工作作风和执法作风端正不端正;八查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通过边学边查,为县院教育活动向深层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意识范文7

当前,省厅正开展加强司法行政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专项活动,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浅谈一点我的想法。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政治建所

一是提升理论水平。建设学习型司法所,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其应有的位置,教育工作人员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观点,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

二是提高思想觉悟。坚守忠诚的政治本色,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践行公正执法的价值追求,遵守清正廉洁的基本操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

三是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促进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坚持集中学习制度,注重把自学与集中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并定期开展学习讨论。

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抓好“三个结合”

一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重视工作人员务素质的提高。认真学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专业知识,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辅导,提高工作人员在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制宣传方面的专业技能。

二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干部职工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了解生活困难干部职工的实际情况,并给予及时资助。及时掌握工作人员思想动态。主动走近工作人员、贴近心灵,正确区分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善于捕捉深层次思想和心理反应,深入开展心理教育疏导,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三是将耐心说服教育与严格的组织纪律相结合。立足于说服教育,谆谆善诱,要开展广泛谈心活动,了解职工的所思所虑,并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达到凝聚人心,搞好工作的效果。

三、紧密联系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抓牢为民服务教育

一是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从具体案件入手,组织开展案件质量评查;从群众意见最大、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狠抓问题的整改,认真查找和解决司法行政队伍中存在的思想、作风和纪律问题。

四、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一是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基本国情教育。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参观学习、座谈讨论等活动。二是培养先进,树立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工作人员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在全系统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五、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提升整体素质

一是转变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坚持把为中心工作服务与为基层服务有机统一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意识范文8

为尽快实现“服务两个率先、打造平安江宁,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的目标,我院结合目前开展的“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表率作用,树立起检察工作以服务社会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思想,积极转变检察执法理念,认真履行检察职能,进一步提高检察干警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积极融入全区社会发展大局,为我区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正确把握检察机关定位,立检为公,执法为民。

法律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体现,违法犯罪行为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公然挑战,检察机关只有切实维护人民利益,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才能更好地维护党的光辉形象。我院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履行检察职能,积极投身“严打”整治斗争和综合治理工作,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从根本上消除不安定因素的产生,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注重保护合法权益,力求办一案、治一片、促一方发展,积极主动地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打击扰乱、危害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全面提升市场经济的法治水平做出贡献。

二、妥善处理“六个”关系,理清检察服务社会的思路。

一是正确处理好贯彻党的政策与严格执行法律的关系。检察工作必须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记“两个务必”,在服务大局中不断促进检察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是正确处理好大局意识和局部观念的关系。工作中,我院坚持树立“三个第一”意识,即:所有的工作都要把发展作为第一任务;所有的工作部门都要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责任;所有的工作评价都要把对发展的作用作为第一标准。既要严格依法办案,又要克服法律绝对至上主义,克服就案办案,单纯考虑法律效果的思想。三是正确处理好检察工作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始终围绕经济建设开展检察工作,把“法律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作为评价检察工作的标准;正确履行检察职能,就是服务经济建设,就会促进社会发展。四是正确处理好治标和治本之间的关系。在严厉打击职务犯罪案件的同时,坚持“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的精神,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并逐步实现由部门、行业预防向社会系统预防的转变。五是正确处理好案件质量与案件数量之间的关系。坚持在保证案件质量的基础上追求案件数量的上升。六是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检察业务建设之间的关系。我院坚持务虚和务实相结合,一方面定期组织干警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学习“三个代表”,学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以此来确立干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加强对干警业务素质的培训,不断增强整体素质,提升执法水平。结合业务开展教育,寓教于工,工中施教。近期,我院开展的“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活动就是务虚和务实有机结合的体现。

三、树立“六种”意识,营造“六个”环境,有效服务社会发展。

我院要求干警了解、熟悉和关心江宁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积极投身江宁实现“两个率先”的历史进程,不做局外人,不做旁观者,不做顺流客。及时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检察理念、调整工作思路,认识到检察工作服从、服务于江宁实现“两个率先”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化思想认识,并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其中。在实际工作中,我院结合全国检察机关开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活动,联系江宁的实际情况,树立“六种”意识,营造“六个”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保障。

“六种”意识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意识,自觉把检察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服务大局的意识,开展一切检察工作都是服务于社会发展大局;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既要严厉打击犯罪,又要切实维护人权;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识,实现案件法律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执法为民的意识,做到情为民所系,法为民所用;案件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在保证案件质量的基础上追求数量的上升。

检察机关要把服从、服务江宁“两个率先”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在服务过程中要有所作为,通过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为江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六个”环境,即: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为经济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严惩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创造诚信的市场环境;抓好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强化对行政执法和诉讼活动的监督,创造公正高效的服务环境;坚持公平、统一执法,创造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环境;改进执法作风和办案方式,平等保投资商利益,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版权所有

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意识范文9

关键词:政工干部 总支书记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

一、前言

政工干部是政治工作实践的具体组织者和操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基层政工干部的言行举止不仅直接影响广大职工的工作情绪,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党在基层的形象和威信。基层政工干部所处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对象决定了自己肩上的担子和责任。基于这一认识,基层政工干部要想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放下身段,倾听职工的心声,认真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从大局出发,强化自身素质,强化政治意识、强化学习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和强化责任意识,全面提高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二、政工干部要想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强化政治意识,维护稳定大局

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职工队伍,企业的一切技术指标、经济效益就无法实现。强化“政治意识”,服务于经济建设,这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对政工干部的新要求。基于这一认识,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政工干部必须将政治意识作为自身的主要素养,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将维护稳定大局作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从目前思想政治工作来看,政工干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政工干部应培养自身政治素质,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

政工干部在开展工作中,要想提高工作质量,就要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并努力培养自身政治素质,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锻炼自身工作能力,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有效开展,满足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达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目的。为此,政工干部应对培养自身政治素质引起足够的重视。

2、政工干部应加深对职工的了解,强化自身政治意识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职工是重要的工作对象,政工干部要想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就必须对职工有足够的了解,并不断强化自身政治意识,锻炼自身政治嗅觉,能够在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取得积极成绩。所以,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政工干部应将对职工的了解作为主要内容。

3、政工干部应树立大局观念,维护稳定大局

政工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树立大局观念,使普通职工能够认识到大局稳定的重要性,能够主动自觉的遵守工作纪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使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满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所以,政工干部应明确大局稳定的重要性,以此作为工作重点。

三、政工干部要想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强化学习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市场取向、经营方式、管理结构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政工干部适应新形势,强化“学习意识”,既要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又要努力学习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工商管理、各种法律法规等知识。从目前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来看,政工干部的水平是保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为此,我们应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出发,不断强化学习意识,全面提高政工干部的管理水平,满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政工干部要树立学习理念,努力学习新的工作方法

作为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政工干部只有树立学习理念,并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升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努力学习新的工作方法,才能保证日常工作取得实效,进而满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所以,政工干部树立学习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2、政工干部要强化学习意识,全面提升工作能力

政工干部除了要树立学习理念之外,还要不断强化学习意识,将提高工作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应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使自身的管理水平得到持续提升,满足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要,达到促进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目的。

3、政工干部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为了全面有效提高政工干部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政工干部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丰富自身知识,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经验,有效消化吸收成熟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做的更加扎实、更加到位,有效满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需要。

四、政工干部要想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奉献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每个基层政工干部时刻要做到的,我们干部的职责就是为企业职工服务。增强“服务意识”是每个基层政工干部的必修课,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以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党组织的满意和广大职工的信任。除此之外,强化“表率意识”,坚持以身作则基层政工干部要在“立行”和“立言”上下功夫,把榜样的力量和人格品德的力量统一起来,为广大职工作出表率。基层政工干部时时处处要以身作则,要求职工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言有信,行有果,表里如一。基于这一分析,政工干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政工干部应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为职工服务的能力

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来看,要想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政工干部就要明确自身责任,应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并不断提高为职工服务的能力,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满足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求,达到预期目的。

2、政工干部应树立奉献精神,努力为职工服务

在基层单位中,政工干部是党建工作的重要推动因素,同时也是为职工服务的重要力量。为了实现更好的为职工服务的目标,政工干部应该具有忘我精神和奉献精神,应在日常工作中以服务职工为基本工作目标,推动政工工作取得实效。

3、政工干部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为职工服务的宗旨

从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来看,政工干部的地位和作用非常关键,政工干部要想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就要将为职工服务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为职工服务的宗旨,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五、政工干部要想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强化责任意识,勇挑工作重担

加强工作责任心,生产经营无不胜。这是一句老话,今天用起来还十分有效。增强“责任意识”,一是要干好本职工作,二是要克服工作失误。基层政工干部要一切从负责任出发,工作不分大小,任务不分轻重,都要认真负责、努力干好。

从提高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角度出发,政工干部应从强化责任意识入手,除了要树立为职工服务的意识之外,还要有勇挑工作重担的劲头,将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作为主要工作目标。基于这一分析,政工干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政工干部应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能力

在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政工干部应明确自身责任和重要地位,应本着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的目的,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应将提高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通过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满足基层工作需要。

2、政工干部应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够提升服务质量

考虑到政工干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政工干部应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应不断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达到提高服务技能,提升服务质量的目的,使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促进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快速发展。

3、政工干部应采取积极的行动,勇挑工作重担,更好的为职工服务

从目前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开展来看,政工干部作为主要的推动力量,要想提高工作质量,就必须培养奉献精神,应主动积极的投身到工作当中,勇挑工作重担,肩负起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全面提高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更好的为职工服务。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应对政工干部的作用有足够的重视,应发挥政工干部的积极作用,从强化政治意识、强化学习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和强化责任意识等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满足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 程绍华;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从基础抓起[J];青年记者;2011年26期

[2] 赵利宁;论思想政治工作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作用[J];党史博采(理论);2011年06期

[3] 张珲;浅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2期

[4] 申维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年07期

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意识范文10

一、用科学的理念

谋划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与职工利益是思想政治工作考虑的首要问题。思想工作人员必须明白,只有企业稳定的发展,职工的收入才能增长。同时,职工只有看见实际利益,才会发自内心的支持思想政治工作。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将企业经济建设作为工作核心,将企业稳定发展和提高职工收入放在首位。要牢固树立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服务的意识,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发展有机融合,成为一盘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将“以人为本”作为大前提,工作开展时应注重心理疏导、人文关怀,注重培养企业员工全面发展。思想工作只有将关心、理解、尊重落实,才能有效的激发企业员工创造性,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企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从该层面进行分析,员工全面发展,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目标。

二、用科学的政策保障思想政治工作

(一)进行广泛的普法宣传

企业想要发展,首先应确保企业能够稳定运行。思想政治工作应加强法制宣传力度,帮助企业高层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企业运作只有遵纪守法,企业才能正常运行,企业职工生产、生活才能得到保障。

(二)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工作核心,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引导企业职工正确认识企业目标与个人发展间的紧密联系

一是开展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明确企业职工必须坚定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信念。二是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告知企业员工应当将个人理想与人民群众共同理想向关联。三是开展企业改革发展政策教育与形式教育,让企业员工深入的了解党与国家的政策、方针,对市场环境、企业发展目标和所面对的困难进行了解,强化企业员工对企业发展的关心,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坚持以贴近思想实际、贴近生产经营、贴近员工生活为重要突破口,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应当与职工思想实际想贴近。对职工思想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准确掌握社会舆情,才能更好的分析出问题的难点、重点,事项政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二是应当与企业经济工作实际相贴近,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注重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职工在观念、信念、信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应当与职工生活实际相贴近,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从职工密切相关的问题实施,将解决职工生活实际与提高职工思想认识相结合。

(四)坚持与时俱进,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一是实现观念上的创新。破除“政工部门孤军作战”和“立足局部利益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狭隘观念,树立思想政治工作大战线和面向改革发展大趋势的新观念。二是实现方法上的创新。寻找新方法,可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学先进、学技术、学理论活动,在提升职工业务水平的同时,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强化企业凝聚力。三是实现机制创新,建立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扩大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积,切实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工作基层中,思想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链接、过程控制与超前预测。

三、用科学的方法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需注重创新,一方面需要应进行工作方法创新,在工作实践中,做好以下几点:a、管理工作方面注重服务;b、工作对象方面注重个性;c、教育培训方面注重实效;d、时空方面注重规划;e、范围方面注重整体。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运用有效的方法,才能让其从封闭向开放、从堵向疏、从管理向服务进行转变,才有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感染力、实效性、针对性不断提升。具体分析,一方面是对不同对象的特点进行掌握,实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以往进行对比,随着科技、网络的发展,如今人们思想差异性、选择性、独立性、多边形更加明显,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尊重对象间的差异,根据对象的具体特点,针对性的开展,对此可以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教育。二是选择生动活波,人们乐意接受的培训方式,将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用例举、比喻的方式变成人们所熟知的事实,正确的引导企业员工思想转变,逐步的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三是持之以恒,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见明显效果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不间断的工作。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细节入手,不放过生活、工作中额点点滴滴,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每一方面,且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深入。四是应当将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进行有效结合。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口头工作、表面工作。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能够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效益的。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深入群众,从实际出发,对员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致力于解决与企业职工利益紧密关联的问题。五是注重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首先应注重对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企业职工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其次还应该对心理疏导机制进行完善,注重培养企业职工沟通能力,鼓励企业职工多沟通,建立畅通的交流渠道,才能营造良好的企业心理环境。强化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于地位进行清除的认识,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内容与新途径,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意识范文11

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定位,发展难题的破解以及发展思路的开拓,是以政府的决策为导向的。而人民群众对地区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满意程度,也与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成正相关。由此可见,政府机关的作风建设水平、依法行政水平直接决定软环境的打造,同时也影响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因此,要发挥软环境作用,实现软环境建设目标重点在于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行政效能,提升群众满意度。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和检验政府行为标准就是政府能否做到依法行政。

二、以依法行政推进软环境建设

(一)软环境建设的首要问题———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的行政权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政府对其行政行为后果也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依法行政的核心即依法控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权利,使其权利更好地为人民为社会服务。而打造良好的软环境首先要确立法治的理念,具体从两个方面着手。

1.破除“官本位”思想,树立“民本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政府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服务人民并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既是政府行政的目的,同时也是政府存在的基础。以人民的权利需要为行政的价值指向,这也符合我们党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政府要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杜绝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的现象。

2.增强法律意识,夯实依法行政的基础。法律意识一般包括法律心理、法律思想和法律知识。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是一种主观心态上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法律心理,避免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出现认知上的偏差在实践中出现违法行为的思想和行为。而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熟悉并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将直接影响其在执法行政过程中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决定其行政作为的规范与否。

(二)软环境建设的重点问题———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1.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依法作为的能力

软环境建设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更需要有素质过硬、作风够强的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来严格按照规则行事。加强和转变工作作风首先要做到准作为,即做到依法行使职权,按照规范操作,杜绝乱作为;其次要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快作为。依法行政要求之一就是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为行政相对人提供高效便民的服务,要提高效率更要注意杜绝奢侈浪费,从而达到快作为、好作为的效果;再次,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理念,做到勤作为。要树立工作纪律观念,切忌工作平庸、不作为等现象。

2.提升和优化工作能力,提高依法执行的能力

好的执行效果除了需要正确积极的执行理念和工作作风,还需要过硬的工作能力。行政机关公职人员的工作能力也是建立和完善软环境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因此要不断提升和优化行政机关公职人员的工作能力,不仅在人员的录用上把好关,更要在人才的培养上下功夫,建立人才培训和培养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和优化行政机关公职人员的岗位技能和业务素质,并辅以考核等监督手段,达到人职匹配的效果,以保证并不断提高行政机关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软环境建设的最终目的———群众满意的法治环境

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意识范文12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素养;提升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提升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种可通过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来收集、获取、选择、加工、处理、应用、整合与创新信息,是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综合素养。随着计算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己经进入到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教育领域也已被它影响,且教育信息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才可更好地推行信息化教学,才可借助信息化教学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信息素养是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的需要;是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内容特点的客观要求;是更好的实现新课改与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不少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对提升自身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识还很不到位,比如,信息意识水平参差不齐、信息知识欠缺、信息能力偏低、信息道德有待提升等问题。这可通过如下途径的改进来实现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第一,完善与提升思想政治教师信息素养相关的设施建设;第二,加强对提升政治教师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有效提升政治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第三,营造良好的教育信息化人文氛围;第四,健全和贯彻实施相关的评价考核机制。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提升理论素养

理论素养就是一名理论工作者或思想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良好的理论素养可以使人们正确把握理论、科学运用理论,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对于思想政治学科而言,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素养是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特色所在,主要包括有哲学理论素养、政治理论素养和经济文化理论素养。

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素养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全面、刻苦、终身地学习,稳固理论基础,不断更新理论知识。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思想政治教师只有不断刻苦钻研学习,加强理论修养,才能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比别人更具体、更准确、更透彻、更全面。其次,坚定理论信仰,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不只是熟知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指导实践,以此来深入理论的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最后,领悟理论精髓,培养理论品质。面对繁多的理论知识,学会领悟理论精髓,才能抓住重点深挖精华。而优秀的理论品质造就优秀的理论素养,思想政治教师理论素养的完善进步之核心要务就是理论品质的培养,主要包括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四个理论品质。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提升专业素养

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个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而不断向前的动态范畴,它不仅涵盖了知识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等几个基本要素,而且集中地表现为专业形象的优劣、专业能力的{低以及专业自觉的程度。但由于教师自身、学校以及在职培训等因素的制约,如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薄弱,教师专业知能水平偏低,部分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学校教学评价体系单一,在职培训课程设置脱离实际,导致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了一些影响。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改善教师生存的有效方法,是教师依靠此职业生存的保障,是教师获得大众及社会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职业素养认可的前提。要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基本信念。其次,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教师终身学习是专业发展的基石,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能力。第三,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开发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兴趣。第四,构建三维教学目标和三维评价目标。第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由“师本”教育向“生本”转变,树立师生互动、交往平等的师生关系。最后,提高思想政治课程决策、整合、实施、评价、开发能力。

四、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提升师德素养

“师德素养”是指教师心性的修炼和升华,是实现做一名幸福教师的必要条件,是教师幸福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作为教师幸福的心灵修炼基础,师德修养是提升教师幸福感的灵魂所在。但由于当今社会,部分老师对“俗福”的重视超过了“雅福”,弱化了内在意识作用于师德提升的驱动力。“俗福”即教师的时间、金钱等物质享受;“雅福”指社会与家长等外界力量的认可、激励、赞美等带来的精神享受。此外,一些教师不能将师德修养和教师幸福统一起来,无法体会师德修养的实在价值。这种社会代言人与自我代言人的矛盾,导致教师自主提升师德修养的积极性较低,缺乏持之以恒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