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职能

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职能

时间:2023-09-22 17:05:57

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职能

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职能范文1

关键词:电网 培训项目 五位一体 管理模式 自我融合

中图分类号:F406.15 文献标识码:A

从国家电网公司在2014年提出“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五位一体协同的宏观战略部署,到2016年提出“‘十三五’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机制”应用的目标定位,到国网湖北省公司提出推进“五位一体”自融合以及与信息系统、生产实践和绩效考核融合的微观实施探索,“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必将成为国网湖北省公司管理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强化培训项目管理的方向。中心自成立以来,逐步承担起国网省公司管理人员的各项培训工作,培训项目、人次、培训实施天数不断攀升,培训业绩不断突破,并在培训项目管理中培育了许多亮点,形成了以工作流程及工具包为基础的项目管理模式。培训项目体现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准,强调过程的标准化管理。但是,流程的精细化程度相对比较欠缺,标准流程体系尚未成形。因此,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迫切需要促进“五位一体”管理理念与培训管理实践深度融合。

1.培训项目“五位一体” 管理模式的内涵

国内培训中心对构建培训项目管理体系存在不同的理解。其中,杭州市干部培训中心的培训项目管理体系包括培训需求确定、培训计划与设计、培训组织与实施、管理控制、培训评估。[1]马钢教育培训中心的培训项目管理体系包括培训项目的组织管理、流程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评价与激励等。[2]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校的培训项目管理体系就是管理流程的体系化。[3]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的培训开发项目管理体系包括:开发指导和管理机构、开发管理制度、队伍建设、项目开发流程、监督机制及过程管控、开发方式。[4]归纳起来,上述培训项目管理体系的提法强调:在培训体系中导入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将项目管理体系与培训管理体系进行融合,具体包括:培训项目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培训项目效果评价、培训成果转化。[5][6]因此,综合而言,培训项目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在于:在培训管理体系中导入项目管理的理念,将项目管理体系与培训管理体系进行融合。

目前,培训领域存在“五位一体”的类似提法。其中山西电力公司管理培训中心的“五位一体”培训学习体系包括胜任力标准体系、课程开发体系、培训管理体系、领导力开发体系、教育培训体系。[7]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的“四位一体”的培训组织模式,即培训管理部、培训业务部门、培训服务中心、相关科室的“四位一体”。[8]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提出的“五位一体”培训管理模式,是强调作风建设、考核、诊断、督查、创新奖励的一体化。[9]福建省电力公司管培中心的“调查(评价)、分析、反馈、整改、提升”五位一体培训服务评价体系。[10]广东红海湾发电有限公司的培训规划、培训运营、培训资源、制度保障“四位一体”培训管理体系。[11]上述培训领域的“五位一体”或“四位一体”的提法仅仅从培训管理体系来诠释,与国家电网公司的“五位一体”的管理理念并非一脉相承。

鉴于国家电网公司的“五位一体”是指以流程为基础,职责、制度、标准、考核等与流程相关管理要素的一体化整合,本文结合中心的实际情况,借鉴“五位一体”的理念,将培训项目 “五位一体” 管理模式定义为:以培训项目为对象,融合项目管理体系和培训管理体系的理念,围绕项目决策、组织、实施、监控和评估,以培训项目管理过程为基础,将流程、工作说明、工作职责、制度标准(工作依据)、工具等要素进行一体化整合,旨在明确做什么(流程、工作说明)、由谁做(职责)、如何做和达到什么效果(工作依据、工具包),提高培训服务质量。

2.管培中心培训项目管理的现状

国家电网各省公司的培训中心由于历史沿革和资源情况存在差异,从而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管理培训中心按照“内涵提升、质量优先”的原则,依循“队伍精干、管理精益、服务精细、品牌优(三精一优)”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流程梳理和再造,强化培训过程管控,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培训项目涉及培训管理部、管理培训部(培训实施一部)、质量评价部(培训实施二部)、后勤保障部、资产财务部5个部门。从目前架构来说,培训管理部既是业务部门,也是职能部门。其中,作为职能部门,培训管理部的职责包括:培训统计、培训规划(目前,中心基本上没有开展培训规划,主要是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项目储备、科研项目的管理(策划、督促、申报等);作为业务部门,培训管理部的职责则包括培训项目策划、u估。项目的培训策划、评估由培训管理部负责,培训实施由管理培训部(培训实施一部)和质量评价部(培训实施二部)负责,其中管理培训部(培训实施一部)主要实施省公司人力资源部下达的培训项目,质量评价部(培训实施二部)实施非人力资源部下达的培训项目。培训管理部、质量评价部(培训实施二部)和管理培训部(培训实施一部)三个部门的人员相对比较多,能够进行专业化分工,从而能够实施规范化的流程和标准化的文本来达成培训环节之间的协调,以此提高培训项目实施的工作效率(即采用标准化协调方式)。

在培训项目管理中,流程是所有培训业务运转的“脉络”和连接其他管理体系的主线。目前培训项目的流程见表1,中心共制订了23项流程,涉及一级流程1项、二级流程5项和三级流程17项。所涉及的制度规定是:《国家电网公司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和《国家电网公司教育培训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公司培训班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电网公司保密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公司财务管理通则》,输入输出文本工具有35个。

总体而言,参考CMMI的流程能力分级标准,中心对培训项目管理的流程能力已经基本进入流程成熟度模型中的规范级能力水平,也就是说,流程已经规范化,拥有严格的管理措施,保障资源能够得到保障,权限结构清晰,员工可以参考流程执行任务。具体到中心的培训项目管理流程来说,中心培训项目的一级、二级、三级流程都已经被形成规范化的文本,并且编制规范的流程指引,尤其是中心的培训项目正在按照流程进行操作。但是,有些环节流程不够细化(例如培训项目需求调查与分析、培训策划),没有体现现实操作流程;流程存在一些细节性的问题,例如有些环节流程比较细(例如培训实施),但是实际并没有按流程来操作。中心在培训项目管理实际中积累了一系列好的文本模板,但是有些模板需要进一步改进和细化(如培训需求调查、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培训效果评估报告),有些需要增加文本(如开/结班主持词、培训调研访谈提纲)。并且,项目管理流程优化工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新的流程实行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又出现一些新的情况、新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培训项目“五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构建重在总结中心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细化流程和工作节点,改进和补充工具文本,并将这些要素体系化,实现流程从隐性到显性,从无形到有形。

3.培训项目“五位一体” 管理模式的构建

鉴于培训项目实施工作繁杂且细致,通常容易将培训实施各个环节视为多个独立的活动节点,本研究按照“整体构思,模块化研究”的思路,采用 “工作分解结构法”,对中心现行的培训项目实施流程、制度标准、表单文本进行全面梳理。首先构建流程全貌(即培训项目的一级流程环节),然后按照“工作分解结构法”层层分解到二级流程和三级流程(如图2所示),形成流程工作说明,将制度标准嵌入流程之中,优化和完善表单文本等工具包,并将制度标准、表单文本与管理流程环节进行匹配,导出关键节点的流程职责清单。基于工作流程、流程工作说明、制度标准、工具包、职责清单等管理要素,最终形成“以流程为主线,以流程工作说明和职责清单为两翼,以工作依据(制度、标准)为准则,以文本表格工具为监控手段”的培训项目“五位一体”管理模式。

培训项目流程体系设计以培训实施价值链的基本活动为基础,系统梳理并设计培训项目实施的一级流程,并将细分的二级或三级流程逐层套进。其中,在一级流程中由培训项目需求调查与分析、培训项目策划、培训项目招标与外委合同管理、培训项目实施、培训项目评估、培训项目收尾6个前后衔接的环节组成完整过程,推动培训项目的实施。根据访谈内容,将中心已有具体操作的经验和做法融入二级流程,对二级流程中的关键节点细化形成三级流程,并对三级流程图各个节点中的工作任务进行解释说明,形成工作任务清单。

在培训项目管理流程的梳理过程中,逐步确定培训项目管理所涉及岗位的工作职责。该方法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以培训项目需求调查与分析环节的流程职责为例加以说明),横行表示具体职位,纵向表示流程中各个职位所涉及的具体职责,对每个流程进行分解,按流程时间或空间上发生的先后次序和所涉及的各职位依次填入表格中。然后,按照导出各职位的流程职责,并通过职责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4.中心培训项目“五位一体”管理模式的“六化”特色

遵循国家电网公司“五位一体”的核心理念,结合培训管理的内在规律,国网湖北省公司管培中心提出的基于“流程、工作说明、工作依据、培训职责、工具包”五位一体培训项目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色:

4.1管理流程化,流程清单化。培训项目“五位一体”管理模式强调培训项目是管理的对象,一切以培训项目为中心,梳理管理流程,形成流程图,并对关键节点按“工作分解结构法”的思路细化主要任务,形成主要任务清单,方便培训项目管理者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监控。

4.2工作制度化,表单规范化。培训项目“五位一体”管理模式以中心的培训项目为对象,梳理国家电网公司出台的相关管理制度、规定及办法,并按照一级流程环节列出本环节所涉及的具体规定,实现工作制度化。并且,采用“里程碑”方法规定各阶段的工作目标,优化、编制在流程的节点所用到的重要工作表单(以输出的表单作为里程碑),统一规范工具格式。

4.3职责边界化,工作指南化。培训项目“五位一体”管理模式将培训项目管理中流程各环节的职责整理提炼,动态导出以项目为导向的职位流程职责,实现中心的培训项目参与相关人员的职责与责任明确化,划清各参与人员的项目与非项目的职责边界。并且,最终以工作职责、工作依据、流程图、流程节点任务清单和输入输出工具包为基本元素,形成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项目管理工作指南》。

通过以上“六化”,中心培训项目的“流程、工作说明、工作依据、培训职责、工具包”五大管理元素实现了有效的自我融合,必将为中心的管理升级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姜伊翌.基于TQM 的培训项目管理体系构建[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0):146- 147.

[2] 凌允辉,牛树刚,王小平. 培训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2(3):49- 52.

[3] 李翠屏,陈亮宏,申邵文,齐晓宇.电力企业培训项目管理流程优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11):122- 124.

[4] 高天山,房晓云.电力企业培训项目开发管理解析[J].科技资讯,2014(28):113- 114.

[5] 钟玲.运输公司培训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4(1):108.

[6] 张力凡,杨洋.浅谈油田企业培训项目管理体系建设[J].科技与企业,2015(18):30.

[7] 马云风,张宏杰,王宇琦. 建设“五位一体”的培训学习体系[J].现代商业,2015(24):218- 219.

[8] 谢雯,杨小君,王涛,郭辉.开展创新管理,提升培训服务效能[J].中国电力教育, 2013(36):67- 70.

[9] 胡静.国网浙江电力培训中心:构建“五位一体”培训管理新模式[J].中国电力教育,2013(30):59- 61.

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职能范文2

关键词:专业教学设计;项目课程设计;校企合作平台;实训教学体系

一、把握专业职业能力的“四个特征”

1、“动手”与“动脑”。在“动手”与“动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面,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多的表现在应具备“动脑”能力。即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所具有的分析、思辨、判断决策以及各种方案和策划的制订、改善、调整、实施的能力。

2、“管物”与“管人”。如果说工程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大多面对的是材料和设备等有形物品,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更多的是与“人”打交道。因此,勾通、协调、组织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不管是在什么职业岗位上,其所处的环境都是千变万化的。即使是按照固定的管理流程、标准和程序实施管理过程,但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管理点都会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随时变化而产生许多变量。这就需要管理作业人员具有随时适应环境,调整策略和方法的能力。

4、“单体”与“协同”。从管理的组织原理看,绝大多数的管理项目不可能是“单体”作战,管理的层级组织注重的是协同效率。因此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在组织环境和系统内的合作、服从、交流和领导的职业素质。

二、抓好课程体系开发的三个环节

1、界定行动领域。行动是指职业人在特定职业岗位上根据职业行动目标所进行的职业活动。行动领域是一系列职业行动的集合,其载体是来自企业的工作项目(任务)。界定行动领域是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开发的基础,需要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织研究小组,在企业第一线进行深入调研。确定行动领域应重点考虑业务范围的一致性、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信息传输的便捷性、业务流程的范例性、经营目标的统一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职业能力的聚合性和产品流动的增值性等原则。

2、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学习领域是经过教学论加工的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即是课程。在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中,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也可以不是。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应保证教学实施的可行性、行动过程的连续性、行动目标的指向性、行动内容的多维性、工作过程的典型性、知识和能力的相关性以及教学方法的普适性。

3、学习情景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并不排斥职业能力分析,而是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学习情境设计原则包括七个方面:知识和能力的相容性、能力目标的特殊性、能力结构的层次性、职业行动的针对性、学习和考核方法的多样性、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适应性以及职业领域的拓展性。

三、正确处理项目课程教学的“五个关系”

(一)工作过程、工作项目与职业岗位分析的关系

通常,只做职业岗位分析所带来的问题是,大多数职业岗位因其所具有的多变性和复合性的特征,而不具有同一性和代表性。同是物流企业,不同规模和经营范围其职业岗位设置的差异是很大的,因此,单纯建立在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的课程体系构建就缺乏充分的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项目分析并不排斥职业岗位分析,而是二者应做到有机结合。它的具体表述应是:一个具备职业能力的职业人在特定的职业岗位上,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而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项目。这样职业人通过完成具体工作项目所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就具有了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工作过程与工作项目的关系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项目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工作过程与工作项目的关系是链条与结点的关系。工作项目体现在工作过程之中,而工作过程和其过程目标的实现则要求具体工作项目的实施,二者的有机合成构成一条完整的“工作链”。

(三)工作项目中“大项目”与“小项目”的关系

在高职经管类专业中,有的专业,从专业整体看工作过程比较明显,如会计、市场营销专业等,由此,应首先明确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确定工作项目;而有的专业,如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等专业,从专业整体看工作过程不明显,则首先应确定工作项目,以工作项目的实施排列工作过程,而一个具体工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又要通过“小工作项目”(工作任务)的完成才能实现其项目目标,这就出现了在课程开发中“大项目”和“小项目”的关系。

(四)工作项目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在课程开发中,工作项目与课程体系是对应关系。其中,应把握的要点是,在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工作任务应和课程相对应,有时一门课程可以对应多项工作任务,但不允许一项工作任务对应多门课程。如果出现此情况,就意味着应对该课程进行解构和重构。如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仓储设备操作(工作任务)和运输设备操作(工作任务)分别体现在仓储业务操作和运输业务操作两门课程中,出现这种情况就应经过整合独立开设“物流设备操作”课程,从而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要与工作任务相对应,同时应明确完成该任务,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点,能力点和职业素质,从而为制订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发奠立基础。

(五)课程教学中专、兼职教师的关系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应以兼职教师为主”,这样的要求无疑是经过认真调研,是科学、可行的。但是,应注意的问题是,在课程教学中,专、兼职教师同讲一门课程,依据同一个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因此,专、兼职教师必须彼此熟悉,相互沟通,双方的合作应作到“零缝隙”,否则专、兼职教师虽然在课程教学中发挥了各自的专长,但偏离了课程标准,则不可能真正体现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其教学效率也将大打折扣。

四、构建校企合作的“六个平台”

1、专业建设平台。在专业建设平台上的合作项目应包括: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开发、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论证、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和论证、专业教学评估、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实施等。对此院校应充分利用企业优势,依据行业标准,聘请企业领导和专家实实在在参与上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2、课程开发平台。在课程开发平台上的合作项目重点应围绕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是示范专业的主要建设项目,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上述项目的建设必需有企业深度参与。

对此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选择并深入典型合作企业,与企业共同开发。其中包括: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共同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依托企业选择真实的工作场景、开发企业管理案例、广泛汇集企业真实的制度等有关资料等。实践证明,离开了企业的支撑和帮助,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也很难做出示范。

3、实训教学平台。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应占实训教学时数的80%以上”。根据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的特点,生产性实训应体现在生产过程、生产场景、生产对象、生产方法等方面。在实训教学平台上,校企可以通过课程内实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场景和职业岗位上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逐渐做到校内教学与企业真实的职业岗位“无缝对接”,并逐渐过度到“订单培养”,同时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4、项目研究平台。项目研究对于校企双方是双向的。一方面,在示范院校和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有大量的教学研究项目,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和课程标准、教学管理及其运行机制等。上述教学研究项目只有借助于校企合作平台,请企业专家深度参与,研究成果才能具有真实性、科学性、代表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大量的需要研究的项目,企业可以充分借助院校教师所具有的科研能力优势,结合企业需要,真题真做,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5、专任教师培养平台。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普遍缺少企业经历,从而不具备“双师素质”和“双教能力”,这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瓶颈。在专任教师平台上,院校的青年教师可以有目的、带项目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这是教师团队建设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6、培训与服务平台。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收益往往包括需要院校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支持和服务以及项目咨询等。在培训与服务平台上,校企双方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共同开发员工培训和服务项目,共同制订培训大纲和实施方案,通过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一方面可以全方位地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是院校教师接触企业实际,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极好机会。

五、实施“五个环节”,建立点、线、面一体化的实训教学系统

点、线、面一体化的实训教学系统是指:根据认知规律,构建以“单项能力、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即“点——线——面”为一体的技能训练系统。

其中,“点”是指岗位单项能力,即在职业岗位完成某一工作任务应具备的单项操作技能,其载体是工作任务链的节点,单项能力尚不能完成该工作任务的全部技能操作。“线”是岗位能力,即在特定岗位上,履行职责,根据工作过程,完成全部工作所具备的技能,是单一工作任务链上相关技能的集合。 “面”是指专业综合能力,即适应轮岗、转岗需要的工作技能,是多工作任务链相关技能的集合,也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点、线、面实训教学系统的实现方式为:

岗位单项能力=课程实训+综合实训

岗位能力=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专业综合能力=顶岗实习

六、建设具有“七个结合”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

1、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内的实训是指,在该课程中的学时范围内,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应安排的实训环节。其形式为企业参观+校内计算机软件模拟+沙盘模拟演练+相关设备操作;综合实训是指,学生在已经完成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所进行的综合训练,其实现方式应是在真实场景下的生产实训。在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中,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力求符合生产性实训,学时应占总实训学时的60%-70%的基本要求。

2、仿真模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仿真模拟实训是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主要形式之一。从目前看,仿真模拟实训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模拟实训和沙盘演练模拟实训。仿真模拟实训利用其理念和方法虚拟了企业真实的经营环境、条件、流程、数据和管理,符合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中关于“建立虚拟工厂和虚拟车间”的基本精神。由于仿真模拟的实训过程体现了企业的真实场景和真实的经营过程,尤其是符合经管类专业“实训应设置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基本要求,因此仿真模拟实训应视为生产型实训。但是在高职经管类有的专业中,实训过程只依靠仿真模拟是不够的,应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中进行设备操作,接触到真实的合同、凭证和单据。在项目课程教学中应围绕一个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将仿真模拟和实际操作训练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训练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

3、“动手”与“动脑”训练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的能力培养体现了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特征。在这里尤其要强调注重学生“动脑” 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国内有的公司开发的“沙盘模拟演练”以及课程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与研讨,典型案例分析等应当在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中给予充分考虑。

4、课程教学与技能取证相结合。“双证融通”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已经成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在经管类专业中,许多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充分体现了行业标准,因此双证书教育既是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在实践中,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取证在学生的知识和素质培养以及技能训练中,其内容和方式具有一致性。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基地所具备的实训功能和开出的实训项目也应当与专业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相吻合。

5、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由于条件所限,经管类专业有的实训项目在校内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两个基地”在实训教学中各自发挥优势,开发不同的实训项目,并且互为补充,以满足实训教学的要求。

6、校内实训与对外开放相结合。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示范专业在建设中必须发挥其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实训基地建成后应做到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一方面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向社会开放也可以进一步搞活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7、政府投资与企业共建相结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融入企业资金,做到校企共建将会改变实训基地的性质,使其具有双重属性和不同的服务功能,这对校企双方是双赢的。经管类专业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积极寻找与企业合作的机会,积极吸收企业资金,逐渐使实训基地和企业环境做到“零距离”,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参考文献:

[1]黄克孝.“中等职业教育多元整合式课程模式的开发”研究报告[g].教育部面向21世纪职教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项目成果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职能范文3

一、项目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的工作,它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明确的目标和可利用资源的约束下,由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完成。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ProjectManagementInstiute)对项目的定义是摘要:将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结合成一个短期组织以达到一个非凡目的。

项目管理这一概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如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二战后,美国海军在探究开发北极星号潜水艇的导弹系统时创造出项目时间管理工具——一计划评审技术PERT(ProgramEvaluationandReviewTechnique)。后来,美国国防部又创造出项目范围管理工具——工作分解结构法WBS(WorkBreak-downStructures)来处理复杂的大型项目。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期间,项目管理主要应用于军事和建筑领域。这一时期,项目管理被看作是致力于预算、规划和达到特定目标的小范围内的活动。项目经理仅是一个执行部,他的工作单纯是完成既定的任务——去执行由其他人(如设计师、工程师和建筑师)制定的方案。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4个方面摘要:

(l)范围管理(ScopeManagement)——根据项目的目的,界定项目所必须完成的工作范围并对它进行管理,包括立项、项目范围的计划和定义、范围确认、范围变更控制。

(2)时间管理(TimeManagement)——给出项目活动的定义、布置和时间估计,制定进度计划并行控制。

(3)费用管理(CostManagement)——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之内的管理过程,包括资源和费用的规划、费用预算和控制。

(4)人力资源管理(HumanResourceManagement)——确保项目团队成员发挥最佳效能的管理过程,包括组织规划、人员招聘和项目团队的组建。

项目管理专家把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项目管理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80年代之后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以后,项目管理的应用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电信业、软件开发业、制药业、金融业。国外一些大公司,如AT&T、NCR、IBM、MOTOROLA、MORGANSTANLEY,也开始投入大量时间、资金和进行培训来提高项目管理能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向和竞争的日趋激烈、项目日益复杂和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降低运行成本的压力,迫使项目管理组织赋予项目经理更大的责权。这给项目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进了现代项目管理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项目经理不再单纯是任务执行者,而要胜任更为广泛的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经营技巧。他们不仅要实施方案,还要管理合同、熟悉财务并和客户一起工作。在传统项目管理的基础上,现代项目管理的内容也有了较大的扩展,增加了以下几点摘要:

(5)质量管理(QualityManagement)——确保项目满足客户需要的质量,主要包括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6)沟通管理(CommunicationManagement)——确保项目相关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处理,包括沟通计划的制定、信。息传递、过程实施报告和评估报告。

(7)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确保项目能够成功实现,需进行风险的识别、度量、响应和控制。

(8)采购管理(ProcurementManagement)——确保项目所需的外界资源得到满足,包括采购计划、询价、资源选择、合同的管理和终结。

(9)综合管理(IntegrationManagement)——确保项目各要素的协调工作,包括项目计划的制定和执行、项目整体变化控制。

现代项目管理所包含的9个内容,构成了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所指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目前,PMBOK已被世界项目管理界公认为一个全球性标准。

二、项目经理职责的变化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功能,他是一个项目全面管理的核心和焦点。随着全球性竞争的加强和客户发展战略性合作需求的增长,对项目经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那些注重选拔、培养优秀项目经理的公司才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传统的项目经理通常只是一个技术方面的专家和任务执行者。而现代项目经理不仅要有运用各种管理工具来进行计划和控制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经营管理等其他多方面能力,对项目团队成员的激励以及和客户的策略保持一致的能力。项目经理必须通过人的因素来熟练运用技术因素,以达到其项目目标。也就是说,他必须使项目团队成为一个配合默契、具有积极性和责任和动的高效率群体。

三、项目经理的职业特征及所需技能

项目经理的职责和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必须具有一定的个人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工程经验、协调和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判定力。实践证实,任何一种能力的欠缺都会给项目带来影响,甚至导致项目的失败。探索项目经理的职业特征及其技能对于选拔和培训优秀的项目经理具有重要意义。

1.项目经理的职业特征

职业是个体因工作时间的积累和工作态度的好坏而不断发展的工作活动和职位。职业包含着3层含义摘要:随着时间积累而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途径;个人和组织间的相互功能和影响;提供了和职业相关的身份。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职业作以下分类摘要:常规型和交际型,线型和螺旋型、长期型和短期型。下面通过和部门经理的比较来说明项目经理的职业特征。

(l)从个性因素来看,部门经理(如财务经理、销售经理、人事经理)属于常规型职业。他们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里,依照明确的工作程序,精确地组织和评价大量的信息。部门经理通常是顺从、有序、讲究效率和不易变通的。项目经理属于交际型职业。他们集中精力指导、帮助和带领他人去实现项目目标,不喜欢非常有序的工作环境。他们通常是随和、友善、机智、善解人意和乐于助人的。自信、奋进、精力充沛和善于沟通是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应有的品质。

(2)从职业发展方向来看,部门经理属干线型发展的职业。理想的线型职业包含着一系列随着责权增加而不断上升的职位级别。部门经理有着强烈的线形的职业发展方向意识。他们受到工作中各种机遇的激励,不断追寻着更大的权力和工作业绩。

项目经理属于螺旋型发展的职业。理想的螺旋型职业是指从一个专业领域(如工程)转向相关的专业领域(如产品开发)。新领域吸取了旧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会给另一个全新领域的发展开启一扇大门。螺旋型职业的从业者关注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和提高,追求个人及其创造力的发展。

(3)从职业的持续状态来看,部门经理通常是一种相对固定的长期职位。而项目经理受单个项目周期的限制,通常是一种短期性职位,也更具流动性和不稳定性。

由此可见,项目经理和部门经理在个性、职业发展方向和途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这也对项目经理的素质手口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项目经理的能力要求

项目经理的能力要求既包括“软”的方面——个性因素,也包括“硬”的方面——管理技能和技术技能。

(1)个性因素。项目经理个性方面的素质通常体现在他和组织中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力和行为方式上。素质优秀的项目经理能够有效理解项目中其他人的需求和动机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具体内容包括摘要:号召力——调动下属工作积极性的能力;交流能力——有效倾听、劝告和理解他人行为的能力;应变能力——灵活、耐心和耐力;对政策高度敏感;自尊;热情。

(2)管理技能。管理技能首先要求项目经理把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熟悉到项目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以及单个项目和母体组织之间的关系。只有对总体环境和整个项目有清楚的熟悉,项目经理才能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计划。具体包括摘要:计划;组织;目标定位;对项目的整体意识;处理项目和外界之间关系的能力;以新问题为导向的意识;授权能力——使项目团队成员共同参和决策。

(3)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理解并能熟练从事某项具体活动,非凡是包含了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活动。优秀的项目经理应具有该项目所要求的相关技术经验或知识。技术技能包括在具体情况下运用管理工具和技巧的专门知识和分析能力。具体包括;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和技巧的非凡知识;项目知识;理解项目的方法、过程和程序;相关的专业技术;计算机应用能力。

根据对来自各个领域的85位项目经理的问卷调查,美国学者对这三大类能力的相对重要性作了比较。调查方法为摘要:要求85位项目经理给三大类共18项技能分别打分,每项分数为l~7分。7分代表最重要的技能,l分为最不重要的技能。然后,再将各类得分换算为百分比。

个性因素所占百分比为39.6%,它是项目经理最重要的能力;管理技能的百分比为36.9%,处于次重要的地位;技术技能的百分比为23.5%,是相对最不重要的技能。这说明项目经理的技术技能强调的是通才,而不是单一学科的专家。这种技术技能是使项目经理有能力了解项目主要专业的技术新问题。实际上,项目经理为了协调各专业间的工作,必须有足够宽的专业知识结构,才能了解项目中各专业工作的内容,才能和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新问题的交流。

四、项目经理的策略选择

项目的运作技巧因国家和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因此,项目经理们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他们的策略作相应的调整。在所需的技巧难度较高或其价值被低估时,公司也应给予项目经理正确的评价。以下是项目经理一些较为通用的策略摘要:

1.客户至上的原则

项目经理不应仅关注项目组织的发展,还应关心为个别客户提供服务。客户至上的原则应体现在项目的设计、发展和执行等各阶段。一个公司应通过借助干项目管理而形成的明确的并已达成共识的总体目标、有效的资源部署以及明确的团队手四个人目标,和客户发展长期合作关系。为了平衡市场需求,公司应以客户为中心,运用现有的技术能力为客户提供有益的、可产生附加值的服务。

2.转变观念

现代项目管理已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和客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处于全球性竞争的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项目经理应该转变观念,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实际需要,削减初始说明书中不必要的部分。在实践中,由于许多客户并不真正了解自身的需求,这使削减工作困难重重。因此,项目经理应该有能力理解并说明客户的需求。

3.明确的项目目标

无论项目规模的大小,项目经理都应有明确的项目目标,了解项目的时间和资源约束。为了评价项目是否成功,还应该能度量项目的产出。在技术项目中,项目经理应保持技术的完整性并尽可能避免费用超支。项目经理的任务就是借助于合同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的目标。完整性并尽可能避免费用超支。项目经理的任务就是借助于合同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客户的要求,还要考虑其他组织和个人的需要。

4.最坏情境法

项目团队中的意见分歧会影响工作效率,项目经理应该了解每个人的优缺点并使大家向同一个方向努力。假如项目经理可以自己挑选项目团队的成员,团队管理工作会相对简单。然而,项目团队是事先既定的。因此,项目经理应该事先设想到最坏的情景并积极预防它的发生。

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职能范文4

―、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特性

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作为管理目标的系统管理手段,通过临时性的专门组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用系统的观点、方法与理论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管理与控制,从而实现以项目的投资决策出发到项目完结的全过程的动态管理。项目管理的内容还包括对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项目的优化,即项目管理也就是对与项目密切相关的绩效(P)、时间进度(T)、费用成本(C)、范围(S)进行管理控制的过程。

首先,从项目管理自身的特性来看,它具有一定的管理目的性,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满足或者超过项目各方对项目所具有的要求与服务。其次,项目管理相对其他管理来说,有自己特有的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目的以及管理方法。第三,项目管理还具有继承性的特点,它能够以项目的不同要求或者不同专业间的配置关系为基础进行综合性的管理。第四,项目管理还具有创新性的特点,这是因为项目管理对象自身所具有的创新性决定了项目管理也应具有相应的创新性,同时对于相同或者类似的项目管理是不存在固定的管理模式与工作方法,管理创新是有效的项目管理中所包含的重要内容之一。

项目管理所具有的优势体现在项目管理所具有的过程性,也就是说项目管理所强调的是渐进性,它将项目看作是由一系列的阶段所构成的一个过程,项目管理必须分阶段进行并且要贯彻在项目的全过程中。项目管理所体现出的目的性、继承性、创新性等特点也体现在项目的全过程中,这些都是项目管理的优势所在。

二、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从我国现有的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主要体现在学生不能将各项费用、成本准确地计人到相应的成本费用科目中,进而得出错误的成本计算结果,或学生不能针对成本核算的具体业务编制出正确的会计分录。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与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有一定的联系,尤其是对文科生来说普遍存在着计算能力比较弱的现象。从整体来看,学生对成本核算过程中所涉及的单一知识点的掌握效果较好,但由于没有系统观念而导致在综合应用成本会计知识方面存在问题,直接表现为无法有效的解决企业中所存在的成本实际问题。

从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来看,该环节是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我国原有的会计成本课程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的课时较少,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导致的结果是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较差,无法达到企业对会计岗位工作所定的要求,对高职学生就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除此以外,从我国目前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教学方式来看,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与成本会计课程自身的要求之间存在着脱节的问题。这种教学手段所导致的问题较多,如在讲解成本计算方法时,有的成本计算方法需要填制十几个表格,教师很难将所有成本核算所涉及的表格进行讲解,只能对有限的表格进行分析,解释数据在各表格间的勾稽关系,这种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管理理论的必要性分析

从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看,在管理过程中更加关注人的因素,同时从项目管理工作的过程来看,通常情况下包括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控制及项目收尾五个阶段。

从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层面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的因素包括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等,其具体的流程包括:一是教学目标的确定,通常情况下高职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所具有的选择性较多,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项目启动是一致的;二是在了解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与教育教学前相关事项的必要准备,即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项目计划;三是对学生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全面了解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内容的试讲与审查,即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执行;四是明确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要求,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进行必要修正,即项目控制;五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整理,即项目收尾。

从项目管理的过程及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过程的具体分析来看,项目是作为会计成本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单元存在的,项目管理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内外部资源的优势,克服自身在会计成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劣势,提高教学水平。从目前项目管理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如何站在教师的角度对各类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项目进行管理,从而不断的提高项目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率。

三、项目管理理念下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完善策略

(一)应用的基本条件

项目管理理论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应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首先,教师自身应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并具有一定的成本核算经验,精通企业成本核算流程与相关管理要求。除此以外,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对学生完成项目情况进行引导。其次,项目管理理论还要求学校要提供较多的实训场所,满足教师与学生的教学需求。除此以外,采用项目管理理论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还要求有一定的教学管理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合理的安排课时,才能让教师能够在项目教学组织和执行等过程中,通过自身教学与管理水平的发挥’实现应有的教学目标。

(二)应用策略

1. 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结构设计。从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良好的组织结构设计,是其管理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面的组织结构。

2. 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项目经理的设置及工作模式。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项目管理应用时,应根据教学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具体教学过程中项目经理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模式进行设置,如可根据不同的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灵活设置。

3. 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项目的组织管理与实施。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教学项目的组织管理与实施的关注,对其进行必要关注的目的是实现整个项目在全过程运作过程中的互动与协调,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项目管理与实施过程中,要不断的从实际情况出发,完善教学项目的运行机制。

4. 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项目的计划方案及风险管理。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时,首先要以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为基础确定具体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项目的计划方案。在该计划方案中要明确教学要求及教学项目管理目标两者之间的一致性,从而能够实现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项目计划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对方案实施中的教学风险进行预测,并对风险处理提出可执行的预定方案。在进行教学项目的风险管理实际运作中,应对教学项目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如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实践水平进行必要的追踪,对在追踪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进行必要的教学引导。

5. 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项目的综合管理控制。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综合管理控制的关注点是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所出现的诸多种类的变更,包括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范围变更、进度变更、教学目标变更、教学内容变更及项目风险处理等几个方面。管理控制的原则是整合资源与合理投入,从而从根本上确保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能够在受控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目标。

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职能范文5

论文关键词:高职;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教学;课程整体设计

《运输管理实务》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该专业占有重要地位。自从国内高职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也得到了充分重视,对其大纲、课程结构、框架体例都有比较成熟的研究,其中主要关注的对象包括导论、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运输等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是根据德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结合我国实际,自行开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高职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课程改革所运用的工具之一。笔者对国内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整体设计模式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总结优秀经验,改进不足,更好地促进《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发展。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内涵分析

高职课程改革的总体理念是:(1)实现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的对接。打破依据知识本身的逻辑设置课程、组织内容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组织内容。(2)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打破依据知识的完整性选择课程内容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围绕着职业能力的培养选择课程内容。(3)实现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的对接。打破理论与实践分离的二元课程模式,转变为以项目为载体实现工学结合,依据工作情境建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模式是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

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是指企业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每一个工作过程都有一个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是工作过程的灵魂和主线。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 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是指把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内容,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信息收集、工作计划规定、工作任务实施、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项目课程是根据德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结合我国实际,自行开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1)按照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设置课程。(2)突出职业能力。(3)项目课程打破了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局面,以职业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更加关注工作过程与工作经验。(4)推行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成为实施项目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实施步骤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工人专家访谈会”确定某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能力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难度等级和顺序,并对其进行分析描述。

第二步,学习领域设计。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学习领域,针对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准确确定和描述所对应的学习领域,给出学习目标、内容和基准学时要求,并将学习领域按照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进行时间上的排列,得到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计划,完成学习领域设计。

第三步,开发编制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大纲。对整个专业每个学习领域课程进行开发,将学习领域变成可以教学的课程,开发编制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大纲。

四种典型的项目课程整体设计模式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设计”是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可见,设计具有预先性和目标指向性的特点,同时设计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要求。课程设计的理论及模式繁多,诸如内容模式、过程模式、目标模式等。《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在“课程卷”中认为“课程设计是课程的组织形式或组织结构”。施良方在《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一书中认为:“课程设计就是课程所采用的一种特定的组织方式,它主要涉及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丛立新在其专著《课程论问题》一书中认为:“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

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是按照先进职业教育观念提出的一个教学改革新概念。根据系统理论,一个系统的每个单元都好,其整体不一定就好。对于一门课的教学要从单元联系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的设计进行整体优化,体现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高职教育由于其鲜明的职业属性,课程教学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1)职业活动导向;(2)突出能力目标;(3)项目载体;(4)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5)以学生为主体;(6)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目前,国内教学界对课程的整体设计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典型模式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在2007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称号,是同类院校中最早成功申请的。课程的整体设计是以职业需要为导向,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邀请物流和交通行业的专家学者与企业技术人员等对物流专业相应运输岗位的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分解,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以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组织流程、单证流转、费用计算为主线,以运输组织、决策能力培养为核心,分为认知运输、公路货运组织、水路货运组织、铁路货运组织、航空货运组织、多式联运管理、货运合同管理、货运保险、运输决策等九个任务驱动项目。

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自2005年起,在学院全体教师中开展了“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项目。这项工作历时两年,从根本上改变了全院课程教学的面貌,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院以来规模最大、质量最高、影响最深、效果最明显的一次教学改革活动。《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整体设计是这项教学改革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它以宁波钢铁有限公司为背景,精心设计了一个全课程的贯穿项目,并将其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分别完成这些子任务,就最终完成了这个大的实习项目。课程内容涉及运输企业管理、运输优化选择、运输流程管理、运输软件操作等方面。

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与考证相结合的模式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整体设计是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参照,开展企业调研,组织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教师,运用“头脑风暴”式工作任务分析方法,产生能力目标和标准,构建任务驱动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证、工作岗位内容一致,将物流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将职业证书课程化。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是以物流运输组织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确定教学内容;以各种运输方式的业务流程组织为主线,按公路货物运输、铁路货物运输、水路货物运输、航空货物运输及各种多式联运等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单元;以完成每项工作任务需要的能力、以业务流程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从该项运输业务的准备或委托开始,到货物的交付结束。

以辽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新框架模式 辽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整体设计是将传统的课堂学习过程转换为工学结合的任务实施过程。课程教学开始,学生就分组成立“运输作业部”,进行岗位设置、人员分工、经营范围、口号或标识、组织制度、团队精神等的确定(情境1)。然后,依托这个虚拟的“运输作业部”(教学平台),将企业的业务流程、运输合同、流转单据等拿过来,开始“货物运输业务”运作,即陆续地完成课程后续的阶段性学习任务(情境2至情境8),课程结束时,学生就完成了管理该部门的整个工作过程(总任务),使学生全程了解、体验运输部的生产管理全过程。每一个环节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提交阶段性报告,这样就将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演变为能力训练过程。

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职能范文6

论文关键词:高职;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教学;课程整体设计

《运输管理实务》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该专业占有重要地位。自从国内高职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也得到了充分重视,对其大纲、课程结构、框架体例都有比较成熟的研究,其中主要关注的对象包括导论、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运输等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是根据德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结合我国实际,自行开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高职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课程改革所运用的工具之一。笔者对国内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整体设计模式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总结优秀经验,改进不足,更好地促进《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发展。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内涵分析

高职课程改革的总体理念是:(1)实现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的对接。打破依据知识本身的逻辑设置课程、组织内容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组织内容。(2)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打破依据知识的完整性选择课程内容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围绕着职业能力的培养选择课程内容。(3)实现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的对接。打破理论与实践分离的二元课程模式,转变为以项目为载体实现工学结合,依据工作情境建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模式是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

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是指企业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每一个工作过程都有一个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是工作过程的灵魂和主线。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 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是指把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内容,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信息收集、工作计划规定、工作任务实施、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项目课程是根据德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结合我国实际,自行开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1)按照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设置课程。(2)突出职业能力。(3)项目课程打破了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局面,以职业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更加关注工作过程与工作经验。(4)推行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成为实施项目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实施步骤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工人专家访谈会”确定某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能力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难度等级和顺序,并对其进行分析描述。

第二步,学习领域设计。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学习领域,针对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准确确定和描述所对应的学习领域,给出学习目标、内容和基准学时要求,并将学习领域按照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进行时间上的排列,得到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计划,完成学习领域设计。

第三步,开发编制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大纲。对整个专业每个学习领域课程进行开发,将学习领域变成可以教学的课程,开发编制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大纲。

四种典型的项目课程整体设计模式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设计”是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可见,设计具有预先性和目标指向性的特点,同时设计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要求。课程设计的理论及模式繁多,诸如内容模式、过程模式、目标模式等。《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在“课程卷”中认为“课程设计是课程的组织形式或组织结构”。施良方在《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一书中认为:“课程设计就是课程所采用的一种特定的组织方式,它主要涉及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丛立新在其专著《课程论问题》一书中认为:“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

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是按照先进职业教育观念提出的一个教学改革新概念。根据系统理论,一个系统的每个单元都好,其整体不一定就好。对于一门课的教学要从单元联系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的设计进行整体优化,体现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高职教育由于其鲜明的职业属性,课程教学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1)职业活动导向;(2)突出能力目标;(3)项目载体;(4)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5)以学生为主体;(6)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目前,国内教学界对课程的整体设计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典型模式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在2007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称号,是同类院校中最早成功申请的。课程的整体设计是以职业需要为导向,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邀请物流和交通行业的专家学者与企业技术人员等对物流专业相应运输岗位的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分解,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以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组织流程、单证流转、费用计算为主线,以运输组织、决策能力培养为核心,分为认知运输、公路货运组织、水路货运组织、铁路货运组织、航空货运组织、多式联运管理、货运合同管理、货运保险、运输决策等九个任务驱动项目。

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自2005年起,在学院全体教师中开展了“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项目。这项工作历时两年,从根本上改变了全院课程教学的面貌,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院以来规模最大、质量最高、影响最深、效果最明显的一次教学改革活动。《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整体设计是这项教学改革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它以宁波钢铁有限公司为背景,精心设计了一个全课程的贯穿项目,并将其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分别完成这些子任务,就最终完成了这个大的实习项目。课程内容涉及运输企业管理、运输优化选择、运输流程管理、运输软件操作等方面。

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与考证相结合的模式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整体设计是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参照,开展企业调研,组织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教师,运用“头脑风暴”式工作任务分析方法,产生能力目标和标准,构建任务驱动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证、工作岗位内容一致,将物流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将职业证书课程化。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是以物流运输组织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确定教学内容;以各种运输方式的业务流程组织为主线,按公路货物运输、铁路货物运输、水路货物运输、航空货物运输及各种多式联运等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单元;以完成每项工作任务需要的能力、以业务流程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从该项运输业务的准备或委托开始,到货物的交付结束。

以辽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新框架模式 辽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整体设计是将传统的课堂学习过程转换为工学结合的任务实施过程。课程教学开始,学生就分组成立“运输作业部”,进行岗位设置、人员分工、经营范围、口号或标识、组织制度、团队精神等的确定(情境1)。然后,依托这个虚拟的“运输作业部”(教学平台),将企业的业务流程、运输合同、流转单据等拿过来,开始“货物运输业务”运作,即陆续地完成课程后续的阶段性学习任务(情境2至情境8),课程结束时,学生就完成了管理该部门的整个工作过程(总任务),使学生全程了解、体验运输部的生产管理全过程。每一个环节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提交阶段性报告,这样就将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演变为能力训练过程。

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职能范文7

关键词: 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项目教学法

施工组织设计是一项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综合性工作,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无论是其制度安排、机构设置、管理措施和方法,还是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工期、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等内容,都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其本身就贯穿着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造价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尤其是运用于造价工作的能力。如何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施工组织设计的运用能力,即如何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课程的教学,是高职院校值得探讨的问题。

1.充分理解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的内涵,组织项目教学

1.1从管理活动的本质出发,认识和理解把握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的内涵。

到目前为止,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的内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管理本质的认知。从某种角度来说,管理本质就是促使社会生产实践活动能够最有效地实现其目标的活动,是人们保证实现其目标的手段、措施和方法。施工组织设计是管理的组成部分,也必然符合这一本质要求。它是实现建设工程活动目标的管理活动,是对建设工程实施阶段的建设活动的总体安排和具体安排。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必须以目标为导向,设计项目教学内容和项目教学过程。如投标的目标、保证质量的目标、保证工期的目标、控制成本的目标及综合目标等,选择项目,组织教学。目标要由单一、简单到综合、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安排。

1.2从管理活动和技术活动紧密结合的特点出发,组织项目教学。

通过长期的教学工作实践和摸索,施工组织设计课程的难点之一就是学员对施工技术活动的不了解。对施工过程和施工段的划分比较难理解,不能够将其同具体的施工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虽然在教学中可以举一些实例,但学员依然难于理解为什么要如此分解,只是机械地接受。学到的知识得不到灵活的运用,也就没有学习的兴趣,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对于项目教学,高职院校有必要将其同施工过程紧密联系起来,将施工组织设计同技术活动结合起来,既让学生完成施工技术内容,又学习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即同时完成技术活动和施工组织设计项目。

2.从学生的素质和知识水平出发选择项目

任何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要从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出发,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2.1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作为项目教学的内容。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比本科学生水平要低,对纯理论的知识理解能力不强。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若只通过案例或范例进行,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只有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作为项目进行教学,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2.2以学生对工程的基本认知为基础,选择项目内容。

高职院校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理解能力差,限制了他们从理论的高度认识事物,这就决定了必须从感性认知的角度选择教学项目。教学项目的内容必须以学生对事物的基本认知为基础,循序渐进,不断加深,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达成教学目标。另外,教学项目必须具有层次性。

3.教学项目的内容选择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情境性、挑战性及启发性

3.1教学项目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情境性。

绝大多数学生升入高职院校,都是为了将来能够顺利就业,目的性明确。同时,他们对未来的工作又缺乏准确的认知,只有一些模糊的憧憬和朴素的认知。项目教学法就是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因此,在项目教学的内容上,高职院校必须将真实的工作情境融入项目教学内容当中来,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当然,如果把项目内容安排得非常程序化,便会枯燥乏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热情,甚至失去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和追求,继而影响到学生从事本专业的兴趣。

3.2教学项目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人的学习热情是在不断的挑战中保持下来的。简单的教学项目虽然能够较容易地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失去兴趣,进而失去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因此,教学项目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3.3教学项目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仅仅靠几个具体真实的工作项目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工作内容囊括的。为了避免学生学一个项目掌握一个项目,使高职教育变成职业培训,高职院校必须使教学项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可拓展性,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理论水平,为学生更好地胜任就业岗位奠定基础。

4.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构想

4.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的课程体系是有效实施项目教学法的重要条件。

高职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通过完成职业工作能力体现出来的。完成职业工作的能力只有以复合的知识和综合的工作技能为支撑才能形成。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时候,高职院校必须体现这一要求。而达成这一目标,体现在课程体系上,摒弃将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按其构成要素分解为与其一一对应的学科课程的做法,构建适应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形成的综合的课程体系,如将与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有关的施工技术、管理学、建筑构造、力学与结构、地基基础等课程打散,将与其直接有关的内容和应用的内容直接糅合在一起,形成一门新的复合型课程。以此类推,以每一项职业工作为核心构建若干门复合型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实施项目教学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4.2校本教材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必备条件。

高职教育具有区域性很强的特征。任何一所高职院校都主要是为其所在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而不同的经济区域都有各自的特色,所需的劳动力和人员的素养和技能水平都不相同。因此,每一所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必须针对该区域的社会实际需要来确定,在选择项目教学内容时,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相同外,还要选择与该区域经济特点的内容。因此,全国通用的教材已不适应教学的需要,必须开发符合教学需要的校本教材。同时,课程体系的构建不同,也决定了每个高职院校必须编制满足各自项目教学需要的校本教材。

4.3项目教学需要足够的实训资源。

实施项目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际工程项目。而建筑工程施工场所具有一次性和非重复性的特点,教学时间和施工活动内容存在不一致,以及一个建筑工地只能容纳数量不多的学生实习,受这些因素制约,如果实施以实际工作为内容的项目教学,就必须同时同大量的建筑企业和中介企业实现校企合作,以满足项目教学的需要。同时,高职院校要在校内建设能够提供感性认识的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为项目教学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4.4项目教学需要强大的图书资料的支持。

项目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是在项目和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主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解决项目所带给他们的困惑和难题,需要通过查询大量的图书电子资料,吸取更多的知识,这样才能解决和完成。没有足够的信息资源,只是依靠课本的知识,他们是不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足够的图书信息资源(包括电子信息资源),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有力信息资源保障,也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条件。

4.5项目教学需要一只优良的教师团队。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也是极高的。如果按照新课程体系设立的课程,独立由一名教师担任是十分困难的,至少在目前情况下是不现实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组建一个拥有精通各种单一专业知识的从而教学团队,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互配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如把备各种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实现优势互补,完成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独立完成的教学任务。

5.结论

项目教学法适合高职院校各门复合课程的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适合施工组织设计课程的教学,还适合其他课程的教学。只要内容确定得当,资源满足需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建立起素质和技能优良的教学团队,就能够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作用,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

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职能范文8

关键词:项目管理能力;认证考试;SE-CDIO;教学改革

0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竞争的不断加剧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及组织所重视。在大量的项目中,企业决策者意识到运用项目管理知识可以大大降低项目的盲目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因此那些拥有良好项目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已成为各个公司追逐的对象。针对软件业迅速发展以及软件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供不应求的现状,我们在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利用SE—CDIO软件人才培养体系对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课程、实训和校企合作进行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了解项目管理的发展前景,并有效地运用软件项目管理知识、工具和技术来管理项目,从而减少软件工程项目中因为管理方面的失误导致的损失。

1 SE-CDIO课程改革

SE-CDIO人才培养体系能够灵活适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我国目前项目增多、规模变大的国情,该体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在航空领域最早使用CDIO方法之后,MIT将其用于机械制造领域,提出CDIOfConcel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工程教育模式。SE-CDIO实现CDIO和软件生命周期的有机结合,其中SE-C是软件需求,SE-D是软件设计,SE-I是软件实现与测试,SE-O是“软件运用+产业化+市场营销”,让学生经历“理论一技术一生产一应用”的全过程。该体系对软件工程专业创造型人才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具体目标进行了研究、探索和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

基于SE-CDIO人才培养体系,我们进行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课程改革。在保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基础上,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并重,为软件学院高年级学生开设专业选修课程“软件项目管理”。该课程以优化整合知识点的项目实例为基础,以认证考试为驱动,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其中认证考试采用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组织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格认证。

有关部门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十分紧缺。据悉,未来3年需要万名经过认证的项目管理人才,项目的规模、数量、投资额度、资金来源、资金渠道等要素的多元化及管理的复杂性,迫切需要大量与国际接轨的项目管理人才。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格认证,由项目管理领域权威认证PMI进行组织,现可用英语、德语、法语、日语、朝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中文等9种语言进行考试。1999年,PMP在所有认证考试中第一个获得ISO9006国际质量认证。目前PMP证书已成为国际通用的职业管理资格标志性证书,有一定的国际权威性。我们针对PMP认证考试进行课程内容组织,传授项目管理方面的5大过程及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即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和职业道德,通过PMP真题的考核有效地评价学生的项目管理知识技能,通过与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接轨的方式,来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项目管理人才。

以认证为驱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主要教授软件项目管理9大知识领域:综合、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采购,目的是结合软件开发过程介绍项目管理的过程(包括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及收尾)、项目管理的方法论、项目经理的职责,以及如何进行软件综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及采购管理。课程分析了很多有意义的实际案例,其中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将其中的知识应用到项目管理的合理框架中,为未来的创新者和经理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2 SE-CDIO的校内实训过程

为了强化项目管理能力,我们进行了综合实训。软件项目不同于其他项目,有其特有的产业链、项目背景、策划过程、开发过程、内容和生命周期。我们基于软件项目的特点,形成以能力结构为特征、能力培养为主的SE-CDIO的实训过程。设计SE-CDIO的实训过程使学生能够使用管理知识和技能、项目环境知识、软技能和人际关系管理、应用领域的标准和规则。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需要掌握现代工程的工程链,进行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运营等环节的管理。实训过程要求学生在必修课“专业实训(1)”“专业实训(2)”“创新设计”“软件工程”和大量选修课程中完成工程化大作业。

大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历软件生命周期,完成软件系统。大作业具体包括:(1)签署项目开发合同,完成合同文本;(2)完善系统功能的描述;(3)根据提供的系统整体要求,按系统功能制定任务分解结构;(4)采用具体的估算方法,编写项目规模估算表,并对项目进行规模成本估算;(5)采用国际先进项目管理,编制项目的进度计划表;(6)编制此项目的配置管理计划:(7)标识可能影响项目的10个风险,并提出处理每个风险的建议。学生要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软件实用项目的模拟管理,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参与项目的分析、设计、进度控制,并利用相关工具进行系统演示和讲解。

由于没有规定具体的题目,学生需要自主地进行社会调查和背景研究,从而规划项目,确定项目范围,并通过沙盘演算,制定虚拟项目的投资计划,撰写项目建议书或商业企划书。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合作、协商的教学关系,以项目为主导,教师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项目管理活动,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的教学氛围。在实训过程中提供资金资助各小组对项目开发技术进行技术研究,鼓励学生自主开发软件项目管理工具和研究项目管理技术,支持学生在此基础上申报校、省和部级的创新创业项目。在确定的项目范围内,要求学生针对项目特色进行项目三要素(时间、成本、人员)的管理。学生要有效地采用计划管理方法,熟练掌握和使用国际流行软件项目管理工具,遵循技术规范管理软件开发过程,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软件项目的目标。实训过程中,小组成员间要采用头脑风暴等方法进行沟通,定期召开会议,提交会议报告。学生在实训工作环境中将了解到风险和挫折存在的必然性,学会与不同特长、习惯和爱好的人合作,最终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把现行的结论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改革考核体系,不单纯地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综合考核学生的组织运作能力、过程的规范性和文档撰写能力,还要特别重视开发学生发展的潜能。其中,大作业中选题的意义以及采用的关键技术各占5%,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选题;项目完成的技术水平(个人)和工作量各占15%,主要考查学生的工作量以及完成的难度是否达到标准;技术路线的可行度、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及团队合作精神各占10%,要求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提出合理可行的技术路线,达到预期目标;学生报告撰写质量占30%,综合考查了报告的完整度、逻辑结构、内容、文字表达、图表制作及整体效果。

3 SE-CDIO的企业实训过程

SE-CDIO以企业产品和企业的组织结构为教育对象,把企业需求与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体系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咨询公司、金融服务公司和非营利性咨询公司等不同的职场需求,帮助学生进行未来职场规划。SE-CDIO的企业实训过程主要是学院和企业确定实训方案、实训课程计划、签订实训合同,其目标为全面提高学生在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企业派出项目经理进行指导,企业实训时间为大四上学期的第一个月,进行统一集中实训。

企业实训方案将根据企业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进行设计,按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实训内容。实训采用项目驱动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熟悉实际项目的管理流程。坚持“授人以渔”的原则,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自我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采用团队合作角色模式,学生在企业实训中按组进行管理,按照公司项目管理方式进行模拟项目的管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有机会担任项目团队大多数角色,并在企业实训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表达、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企业实训过程采用阶段模式。第一阶段进行项目过程体验与训练,通过此阶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知识和项目经理的职业特点,掌握项目管理流程;第二阶段是专业技能训练,其目的是训练学生软件项目管理的全面技能;第三阶段是综合能力训练,其目的是训练学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角色定位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企业实训成绩与小组成绩直接挂钩。实训过程中采用自荐、演讲、投票的方式评选各项目小组组长,小组长和企业项目经理签订项目开发任务书,按企业给出的需求完成相关任务,由项目经理和小组长对各组项目分别评分,并评选优秀项目小组和个人。个人最后得分为小组得分和个人得分之和。其中小组得分主要根据项目组各阶段完成工作情况、工作氛围、士气和工作纪律、采用的工具等进行评估,个人得分主要根据学生的概念掌握程度、相关技术熟练程度、分配任务的完成情况、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进行评估。

通过企业实训,我们重点培养学生适应不同企业和项目的项目管理,积累实际项目管理经验,有计划地学习和培养相关技能。同时,建立网站和数据库,有效地组织和公布各企业的职位招聘信息,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能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引用专业的性格测试如CSMP等帮助学生进行性格分析,引导学生小组有效地任务分工和小组合作。

很少有学生在企业中能直接承担项目经理工作,SE-CDIO的企业过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技能。学生将结合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职场规划,了解项目经理的职能,掌握企业使用的管理工具,进行现实生活中的资源分配、进度安排和资源平衡等。学生将利用相关知识有效地管理时间和组织活动,学会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养成要事优先等良好的习惯,而不是盲目无效率地利用时间。

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职能范文9

进一步加强总公司系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各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推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职业化进程,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xx总公司系统各级建筑施工企业及生产性单位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以下简称安全监管人员)的管理。

第三条安全监管人员指企业专职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包括各级企业的安全总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工程项目中专职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

第二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

的基本素质与岗位资格

第四条基本素质与能力要求

××忠诚、敬业,责任心强;

××具备一定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知识;

××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

××良好的身体素质。

第五条任职资格与条件

××取得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承认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证书;

××取得建筑施工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经所在单位考核具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

第三章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

第六条注册安全工程师

本条例所指注册安全工程师是系统内各级企业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的各类管理人员,在继续教育合格的基础上,经本人所在单位同意并注册在xx总公司的人员。

第七条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管理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包括初始注册、续期注册和变更注册。总公司对注册在系统内各级企业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实行统一管理,注册管理的内容包括执业资格注册的组织、审核、办理注册等。

第八条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管理程序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时,申请注册所需要的各种证明材料由各二级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统一负责收集整理,初审合格后报总公司执业资格办公室和总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审核,审核通过后,由总公司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办理相关注册手续。

注册完成后,注册安全工程师名单由总公司执业资格办公室和总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登记备案,印发文件公告。

第九条不予注册(包括初始注册、续期注册、变更注册)的情形

除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不予注册条件外,凡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总公司不予办理注册:

××在工作中因明显过错或重大失职对三级以上(含三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重要责任,给企业带来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事件;

××在工作中,或严重违反企业管理规定,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连续三年未在安全管理岗位或未从事施工管理业务的;

××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

××严重违反企业有关规定或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

第十条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相关费用

系统内各级企业中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经本人所在单位同意并注册在xx总公司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本人所在单位依据本单位相关规定对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所产生的培训、考试、初始注册、续期注册及继续教育所产生的费用予以报销。

第十一条注册安全工程师岗位补贴

为鼓励高素质、高学历的人员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并积极从事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对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并专职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安全监管人员,企业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给予一定数额的岗位补贴。

第三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关键岗位序列、主

要工作职责及任职条件

第十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关键岗位及主要工作职责

××总公司所属

二、三级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总监总公司所属

二、三级施工企业应设置安全总监岗位,企业安全总监可按副总工程师或助理总经理级次定位,配合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专职负责本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安全总监的主要职责是: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本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总体策划与部署,协助企业负责人建立本企业安全生产监督保证体系并组织落实。

企业安全总监学历和工作经验应满足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10年以上或大学专科学历的应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15年以上或中等专科学历的应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20年以上,同时应具备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等项条件。

企业安全总监的聘用应上报总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核准,并报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总公司所属

二、三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总公司所属

二、三级施工企业应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并按规定足额配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是负责本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主要职责:具体负责组织开展本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业务工作,配合企业分管领导组织制定本企业各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制定相应管理对策,并通过过程控制实现安全生产。

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的任职条件按照本企业规定的部门负责人任职条件执行。

××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主任安全工程师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内可设置主任安全工程师岗位,协助企业技术负责人和部门领导进行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可按照部门副经理岗位级次定位。

主任安全工程师主要职责:配合企业技术负责人和技术部门对所属项目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组织本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和安全技术研发工作,在企业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下审核和优化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并指导实施,具体实施日常专项安全检查。主任安全工程师学历和工作经验应满足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8年以上或大学专科学历的应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12年以上或中等专科学历的应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15年以上,同时应具备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等项条件,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及丰富实践经验。

××工程项目安全总监房屋建筑工程建筑面积×××万㎡或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造价××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工程项目或省级以上重点工程项目应在项目经理部领导班子中设立安全总监,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其他项目可设项目安全负责人。

工程项目安全总监的主要职责: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负直接领导责任。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负责项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运行,负责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总体策划并组织实施。

工程项目安全总监学历和工作经验应满足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3年以上或大学专科学历的应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5年以上或中等专科学历的应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6年以上,同时应具备初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等项条件,具备相应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实践经验。

××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配备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应按照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质[**]213号)规定,足额配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对于房屋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在×××万㎡以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造价在××亿元人民币以内的项目,其安全负责人级次应不低于项目主工长。

××对于装饰等其他专业的企业和工程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岗位的设置可参照本条例第十二条1~5款执行。

××企业安全总监和项目安全总监均对工程项目施工组织全过程可行使“一票否决权”,凡在施工活动中存在严重不安全行为或重大安全隐患,安全总监均有权宣布停工整改。

第五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考核

第十三条安全监管人员的考核

系统内各二级企业应根据本《条例》的要求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监管人员考核工作细则,考核工作每年进行一次。

第六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培训与继续教育

第十四条上岗培训要求所有安全监管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有关项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业务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并取得安全员岗位证书和建筑施工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第十五条继续教育要求

××安全监管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个学时。

××安全监管人员继续教育由各二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工作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实施,可参加上级单位或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

××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学习由总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和xx管理学院统一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继续教育内容各二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本企业安全监管人员继续教育大纲,继续教育内容应包括职业道德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安全专业技术等内容。

总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要求,结合总公司的有关情况,制定年度总公司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大纲。

第七章奖罚

第十七条总公司系统内各级各类安全监管人员应恪尽职守,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对于本企业完成安全生产控制目标或在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安全监管人员,各级企业可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物质奖励,同时可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先进评比等方面适当体现。

第十八条总公司系统内各级各类安全监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重大失职或过失,导致四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安全监管人员两年内不得进行职称评定、岗位晋升或先进评比;导致三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安全监管人员三年内不得进行职称评定、岗位晋升或先进评比,三年内不得再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岗位的工作,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的安全监管人员按照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不予注册。

第十九条各二级企业应建立本企业(含下属企业)安全监管人员信用档案,记录安全监管人员优良和不良业绩,作为安全监管人员职称评定、岗位晋升或先进评比的主要依据。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条各单位可在本《条例》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对安全监管人员的职责、培训、任用、奖罚等方面的实施细则,尽可能在提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位、待遇等方面进行鼓励。

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职能范文10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国内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对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进行根本的改变,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改革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一直积极探索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根据行业和合作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整合利用合作企业资源创新教学模,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实施项目课程开发是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项目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培养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项目课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做”项目,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项目课程教学模式要求在各个环节紧紧围绕“培养职业能力”这一目标来进行,学习内容是企业或职业活动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课程的编制与教学实施必须打破学科型专业知识的纵向体系结构,实现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横向构建。并且明确指出预期学生“能够(会)做什么”,更加强调的是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2.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专业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项目课程开发会带动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一系列改革,并且项目本身意味着设计、意味着选择,意味着对特色的追求,校企合作的项目课程开发是对原有学科课程开发模式更新,根据岗位能力的需求选择理论知识的范围和难易程度,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一体化的目标,也将为形成自己特有的专业课程体系提供重要基础。

3.整合资源实现“多赢”

首先对学校而言,校企合作背景下开发项目课程,学校可以更好了解企业一线的要求,学校可以派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调研和顶岗,了解相关岗位(岗位群)需求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这样可以增强课程开发的实用性,有助于课程内容紧密与实际岗位内容相关联,同时可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摆脱教师单独开发课程脱离职业岗位需求,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成果与企业实际要求不相符的矛盾,从而降低学校课程开发成本,提高课程开发的有效性。

其次对企业而言,校企合作背景下开发项目课程,企业通过新员工培训期前置,解决了人才梯队建设脱节的问题,减少了员工在岗培训的时间和费用,降低了企业用工风险,减少人才流失比率,提高竞争力,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参与项目课程开发对其自身也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最后对学生而言,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项目课程面向行业、企业,操作性强,、注重实用性,能让学生获得他们将来从事工作所需的技术和实践经验。实践机会的增多在某种程度上能提升学生操作能力,在合作企业现场实训环境下完成真实的实践项目,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到企业中,在真实的工作环境整训练出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与素质。

4.项目课程开发有利于校企合作进入更深的层面

校企合作实施项目课程模式后,教师和学生可直接了解企业经营流程和管理规范,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真正接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能真正落实到细节,即学校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提供服务,企业获得真正需要的人才,如企业与学校教研结合,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地、指导教师和学生操作、接收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安排学生就业等。企业不仅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还为学校教师进行岗位培训,负责学生就业,学校与企业全面合作,长期而稳定,双方会签订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项目课程模式下教学场地模拟真实工作环境,指导教师专业能力等同企业能工巧匠,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符合企业实际要求,项目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技能整合学习,学生作业是完成工作任务或制作产品,这些项目课程模式的特点全部符合深层校企合作发展趋势,项目课程模式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加深。

二、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项目课程的开发以学校、企业及课程专家为主体,以教学做合一为基本理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开发流程可以概括为:教师企业顶岗或调研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开发项目单元设计。在项目课程开发实践中,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设计和项目活动设计是项目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

1.岗位工作分析

结合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在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我院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主要面向第三产业,同时瞄准商贸服务行业,职业岗位面向商贸服务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基层管理岗位,包括零售终端门店管理、营销项目策划、客户服务管理、行政人事管理等,这些都是需求量大,而且很缺乏人才的基层管理岗位。

明确产业、行业及企业岗位定位后,我院工商管理专业先后与东莞都市丽人实业有限公司、长沙通程商业公司展开全面的校企合作,签订“都市丽人店长班”、“通程商业经理班”订单班培养。针对管理职位零散性、非规模性的特点,积极深入湖南拓维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运达实业有限公司等一些的行业标杆企业调研,探索如何针对企业需求量大的某一基层管理岗位,例如客服管理岗位、市场开发与策划岗位开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已逐步形成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校企合作项目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技术型人才,因此我院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邀请了多位企业一线的运营经理、大区经理、购物中心店长针对零售终端门店管理、品类管理、楼面管理位进行岗位工作分析。同时通过走访行业协会、调查企业、回访毕业生及召开专家研讨会,共确定了零售终端品类主管、零售终端门店店长、客户主管3个典型工作岗位及相应的素质、能力要求。依据零售行业职业标准和典型的工作过程,梳理筛选出必要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系统有效的工作任务分析,统一意见后形成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并确定销售终端门店运营与管理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开店准备、货品管理、运营管理、客户管理、打烊业务管理等。

2.项目课程结构的构建

在学科性课程体系中,工商管理专业开设有《现代企业管理》、《连锁门店运营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经营管理实务》四门课时共256课时。每门课程按照各自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进行组织,学生完成每门课程的学习,掌握的是和每门课程相对应的相对独立系统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知识一般分进行,在湖南凯源珊珊便利店顶岗实习3个月时间,一般只能在普通店员岗位,学生毕业时并不具备门店运营管理的综合能力,这就和岗位工作分析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在项目课程中,为了使学生具有门店运营管理能力和楼面经营管理能力,我们按照岗位工作分析获得的工作内容来构建8个项目35个项目活动(任务),项目之间的结构根据具体课程来确定。为了便于教学实施,项目分解为若干项目活动(任务),任务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顺序设置。确定课程设置后,再按照学生学习经验的建构规律设置课程,以课程结构图的形式来表达这些课程的逻辑关系,如表1。

3.编制课程标准

确定课程的设计思路后,依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分析确定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职业能力。编制课程标准的程序是先确定技能要求,然后按照技能要求确定知识的内容及要求,再按照标准体例进行编制。依据工作任务进行知识和技能分析,以工作任务为单位分解原来的知识体系,按工作过程序化知识,把知识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工作任务中去,以各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作为项目活动的划分载体。以商品盘点作业管理课程为例,基于工作任务的分析描述,设计出召开盘点会议、商品归位与整理、库存控制与防损、损益计算、差异处理等五个项目活动情景。

4.项目活动设计

项目课程的基本构成单位,即项目活动是基于精心选择的典型产品或服务来设计的,每一个项目活动由若干工作任务构成,其特点是体现工作任务的、设计严密的、旨在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项目课程实施的具体教学载体。其特点表现在:项目活动设计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应作为引导者,并把自己和学生视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项目活动设计强调在更少的内容中达到更深的程度,根据项目课程的内在要求,项目活动设计要求用各学科间交流的方法进行教学;项目活动设计强调与实际岗位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把他们的理解运用到现实工作中。由此我们认为在实施项目活动中,应该由教师现提供框架,帮助学生学习新观点和新技能;以颁发项目任务书的方式组织、引导项目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合作,理解并解决问题;最终完成项目任务,提交以检验所学知识、技能的产品。

5.项目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校企合作项目课程的教学评价以完成实际项目活动的质量为依据,采用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方式。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手段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角度多元化。实施现场评价、作品评价、仿真软件虚拟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建立企业行业共同参与的由任课教师、专业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学习小组等组成的教学评价队伍。通过完成项目活动对专业技能评价的同时,还要注重当前企业最为关注的职业素质的评价,增加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抗压能力、对待工作任务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和吃苦精神等。

三、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职能范文11

关键词:高职 学生工作 项目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51-01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项目化管理,一方面在学生活动中通过项目管理方法得以应用体现;另一方面为学生活动科学运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剂和动力源。本文通过高职学生工作项目化管理的一些内容进行探讨,着力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工作的管理,增强高职学生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适应能力。

1 项目化管理在学生工作中的目的及意义

项目化管理,一般情况下是以项目为对象,通过组成专门组织执行管理的系统工程和方法。通过PDCA模式的管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按照计划、组织、实施、纠偏等,来实现对项目进行静态和动态管理。同时,使用一定的技术、技能、知识和必要的工具,综合协调与优化达到项目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要求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要求以项目为中心导向以及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参与人力和物力要积极配合。其管理领导人员不仅要想尽办法实现项目的成本、时间、范围和质量目标,优化资源配置,而且引导整个项目的协调完整性,促进人员合作,以此来达到参与者或受其影响人群的预期目的。目前对项目化管理的运用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许多公司已经开始在本部门内部实践管理。

项目化管理在学生工作中开展实质上是把在校生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科技、就业创业、社会锻炼、政治思想教育等活动看成具体的一个个项目来管理。针对不同的活动采取针对性的项目设计,可以成立“立项指挥部”通过指挥部进行申报、审批项目内容,审批过后组织参与者进行项目运作,中间环节进行检查纠偏,最后项目结束验收、总结评比等程序,整个过程从项目规划、实施、检查、纠偏以及考核评比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也就是“项目+产品+创业成功”的项目管理模式。通过该模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出社会上需要的那些复合型大学生人才,如:具有创新精神对公司和工作责任心强、实践能力强的青年人。把项目化管理模式在学生工作中推行,其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更好的规范的组织行为,模仿逼真的市场化目标管理,强调竞争机制,强化青年人应有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他们独立设计、勤于思索、敢于担当重任,独立完善自我的能力,给他们提供更好的项目环境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进行创造性的超越自己,学校在这里需要及时搭建合适成长的平台,真正接地气的推动和加快青年人素质教育的发展,以此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青年人的需求。

2 项目化管理在学生工作中的实践过程

高职学生学习成绩低,相对本科院校学生素质较低,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课本知识外,主要让他们多参加活动,增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每一个实践都有它特定的生命周期,这个周期同项目管理基本相同。通常的项目化管理涉及五个基本管理过程即:启动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纠偏和结束项目。高职学生工作可以将组织实施与纠偏作为一个过程。

(1)启动项目:立项。由学校学生会成立项目管理委员会以某项主体立项,这个阶段要根据项目的对象、目的、经费和条件等方面做到全面考虑,首先主动考虑项目收益者的利益,任命项目责任人。

(2)计划项目:立项申报。根据立项计划项目管理部组建项目小组,通过项目组集思广益进行项目设计和策划,同时向项目管理主管部门提交本次项目立项申报书,为了保证项目的高效有序完整进行,项目书中充分考虑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以及针对突发问题的应急方案。本阶段可以参考刘易斯的16步管理模型。

(3)实施项目:项目运作。本阶段在项目申报和批准之后进行,项目经费到位后项目管理的学生成员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运作。包括实施、跟踪和监控三个项目过程。

(4)纠偏:中期检查。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偏,项目管理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假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大阻力,在综合考察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确实存在浪费物力、财力的情况,应该立刻中止该项目,事后写出中止分析报告。

(5)结束项目:结题验收评比。项目技术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好的结果可以鼓舞学生的士气,为下一个项目打好铺垫。项目完成后,该项目负责人提交本次项目的详细报告,内容涉及项目目的、意义、宣传、运作、预期目的和最终效果,同时包括项目运行中间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对其它项目借鉴的优势。由项目管理委员会审核验收,将该项目与其它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差距,及时总结反思,争取下一个项目更加优化。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工作以项目化来规范活动,彼此之间相互推进形成良性互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无形中规范管理自己的思想教育,对拓展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塑造自信、自强、自力的性格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通过项目化管理使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改变以前上课低头玩手机,宿舍玩电脑的习惯,利用项目化的优势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社会实践能力。高职学校学生工作应该提供更多的项目化管理活动,以此带动更多的学生参加到项目化管理当中来,使一批批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3 结语

高职院校整体管理过程中学生工作和学生活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与“985”“211”以及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学历层次上不占优势,高职学校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有效的帮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就业竞争中崭露头角,加快采取应对措施做出特色,通过对学生工作采取项目化管理来培养学生过硬的“项目能力”。实践证明,在学生工作活动中展开项目化管理,利用项目的学习来带动学生,利用学生的基础条件和喜欢接受新生事物心理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高职院校在学生工作中真正能够达到教书、育人、教人的目的,使学生在实践中从被动变主动,真正体会项目化管理给高职学生带来的好处,锻炼学生、培养能力,增强高职品牌学校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蔡小平,孙良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及项目化管理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01-203.

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职能范文12

[关键词] 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管理;中等职业教育

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新时期,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是发展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已经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支持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教育,动员全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鉴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我国正积极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在全国范围先建设千所有示范作用的中职学校,找出并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带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新时期的科学发展,使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但它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所以在全国建设一批中职教育改革的示范校,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质量的示范、办出学校特色的示范和改革创新的示范,引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起到辐射作用,来带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深入改革,加强中职校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项目管理体系被引入到中等职业教育中,为解决中等职业改革、发展带来的突出问题。

示范校的建设应该是大幅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培养人才的水平,进而提升我国技能型人才的整体实力,而不是学校规模的扩大、学校表面的发展繁荣,也不是片面地注重完善硬件设施,更应该重视建设师资队伍、各专业的建设、教育模式的培养、教学软件信息化的研发和校园文化的发展建设。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它的发展潜质和后劲,就必须使学校的内在与外在一起全面发展,使其各具特色,综合实力得以提升,通过示范校项目得到可以持续发展的支持。示范校应加强薄弱方面的建设,主要是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与动手的能力,实现学与做的统一,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采用多样的形式完成学习、培训与实习的过程;改革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情境、目标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用现代化数字教学环境,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教学,使教学与实习和工作实践联系在一起,以适应岗位的职业需要;改革办学模式,与行业、企业和其他学校紧密合作,借助社会力量增强办学实力;创新教育内容,采用适合的教育手段,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加强适合专业课程特点的基本教材外的教材和课件的编写。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培养行业、企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加强队伍建设,聘用有经验的与职业相关的社会专家为兼职教师,为教师的学习、完善,提高师德,提供更多的进修和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素质,应全面提高专业教学、教研合作、实践指导和德育教育等各方面的水平;完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全员的工作、行为都有法可依,改进工作流程、改变管理方法和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改革评价模式,以贡献评价学校,以能力评价学生,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实力和社会声誉,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示范校建设项目不是某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其项目建设要遵守时间限制,是需要一个项目团队的大项目,是拥有众多下级项目的庞大项目群,依其具有的创新性、规范性、限定性等的一系列特点,需要集合全校之力,采用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和工具,整合调动全校资源,让各参建单位充分做好调研、准备和项目的研究工作,协调参与人员之间、各项目之间、资源配置间的众多因素的关系,对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计划,拟出项目方案、建设任务书,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顺利地开展项目,并有过程控制,随时纠正偏差,才能保质保量地如期完成项目的预期目标。项目管理具有普遍性,项目存在于人类的各项活动中,任何项目都需要管理;目的性,为达到各关系方的目的就要对项目进行管理;独特性,随着不断发展与创新,项目管理有自己独特的管理原理和方法;集成性,项目管理有分工要求,但项目的最终完成情况由项目时间、规范和成本决定着,所以项目管理要充分强调集成性;创新性,项目的要素多元和多变,本身具有独特性,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采用完全不一致的方法,导致项目管理有创新性。

任何项目都由一系列的多个不同的项目工作过程或项目阶段构成,它们都有一个对应的项目管理过程,示范校建设项目管理也不例外,其具体过程包括:起始过程,决定示范校建设项目和项目的各阶段是否开始或继续进行下去,定义项目阶段的工作活动;计划过程,是对项目或项目阶段的工作计划、工作目标、成本预算、资源供应、应急措施等一系列内容的拟定、编制和修订;实施过程,督促示范校建设项目团队组织、协调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完成项目既定的工作计划与各项任务,生成项目产出物;控制过程,是防止由偏差积累而导致的项目失败,保障项目目标实现的管理工作与活动,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监督和测量项目工作的差异和问题,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保障项目工作顺利实施;结束过程,根据项目或项目阶段制定的移交与接受条件,完成项目的移交,使示范校建设项目顺利结束。

为实现建设成有特色和示范作用的先进的中等职业学校的目的,根据示范校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使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各阶段有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地进行工作的开展,围绕特色和创新原则,在培养模式、教育模式、教师队伍建设和信息化等方面办出特色,搞好学校的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使示范校引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教育改革创新。

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建设示范校有了创新举措,迎来了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的新机遇。在示范校的创建过程中,采用先进高效的管理方法、创新的改革意识、更适合管理和发展的模式,和学校自身的管理、建设真正融合在一起,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完善学校的自身发展,实现学校的科学课延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允修,宗刚.高等教育项目管理探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

[2]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J].教职成, 2010.

[3]杨本昭,徐伟侠.项目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

[4]陈振源.关于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思考[J].福建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