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药原料药的行业前景

医药原料药的行业前景

时间:2023-08-31 16:07:53

医药原料药的行业前景

医药原料药的行业前景范文1

近来一段时间市场反反复复,热点一茬接一茬,就连深谙轮换之道的基金经理也大呼看不懂。但千万别被表象迷惑,从资金的流入来看,金融、医药仍然是目前市场的最爱,而与之对应的板块也表现稳定。从“今日投资”5月的《基金经理调查》也可以看出,金融(银行业、证券等)、医药类股票成为最受基金经理青睐的行业板块。所以,面对短期的市场波动基金经理不会真看不懂,其实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

一提到医药行业很多投资者自然会联想到“医改”,但事实上除了“医改”医药行业还有更多的故事可以讲。至少,在平安证券的杜冬松看来,除了有良好预期的医疗制度改革,医药行业目前最好的消息是原料药价格的上涨。或许这才是医药被市场一致看好的原因。

我们注意到,作为医药行业分析师的杜冬松一直以来对医疗体制改革颇有研究。在07年之初,杜冬松发表的第一则行业研究报告就是关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内容。在该文中杜冬松对目前我国医疗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做了深入详尽地分析。这立刻掀起了“医改”的研究热潮,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在此后,杜冬松又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医改”可能给带来的行业影响。在公司研究上他推荐了片仔癀、紫鑫药业、国药股份、华兰生物等个股,深受投资者喜爱。但目前杜冬松为什么提示投资者要关注原料药呢?这又意味着什么?

多种因素促成原料药价格上涨

原料药行业在经历了05、06年的低潮后,07年开始迅速进入景气周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迅速上升,销售净利率也重回03年高点。在医药六大子行业07年的全面复苏中,原料药行业的增长是最为实在的,其投资收益占比虽然也稳步提升,但07年仅为6%,远低于全行业27%的水平。

在谈到目前原料药价格上涨这一现象时,杜冬松认为这至少透露两个市场信息:首先,原料药价格上涨价至少表明行业景气度是上升的,否则会是相反的效果。其次,原料药生产企业会直接受益。这一点对于我们投资者寻求市场投资机会而言更具实际意义。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杜冬松认为原料药涨价行情远远没有结束。从市场表现来看,涨价最先启动的是鑫富药业(002019)和广济药业(000952)泛酸钙、核黄素等小型原料药,后续启动的是浙江医药(600216)和新合成(002001)VE、VA等中型原料药,目前已经延伸至VC、青霉素工业盐等大型原料药。

其实在杜冬松上月发表的一则行业研究报告《医药行业08年中期策略》中杜冬松就已经对上述医药公司做过推荐。就中期而言,杜冬松仍坚持看好作为医药行业产业链上游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他认为,CPI以及PPI的高企对这些上游企业有利,企业能够自主定价通过涨价顺利将成本增加的因素传导到下游企业。由于需求增加、寡头垄断形成、企业间的竞争成熟,该行业将维持持续的景气周期。

杜冬松认为,由于地震的偶然事件,导致原料药需求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原本形成的涨价势头。大地震对原料药行业的影响:抗生素、皮质激素、解热阵痛类产品需求快速放大,不会出现公益性的捐赠。原料药企业的下游为制剂药生产企业,而不是直接针对伤病员,因此不会出现公益性的捐赠。但该类产品的需求急速放大,目前全球的青霉素工业盐的产能为3.7万吨,中国为2.2万吨,2.2万吨中的7000吨为国内自用,有关部门统计地震大地震将会使国内的需求快速放大到2万吨以上,这造成了全球市场的一个巨大的缺口。

灾后救助对抗生素类的药品需求大大增加,目前紧缺的有青霉素,头孢胶囊,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抗生素药品。对于成品药,企业以捐赠和国家采购为主,都不以赢利为目的。短期内大量的赈灾药品将拉动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解热镇痛类医药原料的需求。所以杜冬松相信国内制剂药企业对糖皮质激素、解热阵痛药物等的需求也会快速放大。

再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杜冬松指出,中国的低油价、低粮价是对全球制药业的补贴:未来原料药出口价量齐增的趋势中短期会继续存在。中国的低油价、低粮价是对全球制药业的补贴,原料药的生产成本继续保持全球的竞争优势,相信在这种状况下该类产品的出口量将会继续放大,产品价格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青霉素工业盐的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主要为:玉米、苯酚、丙酮、丁醇等。

再看原料药行业的市场表现。经过对比分析,杜冬松认为原料药出现了类似有色金属的板块轮动趋势。他注意到,目前相关公司的股价表现已经明显反映出产品的价格。

但杜冬松也提醒,由于鑫富药业和广济药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很容易被新增的产能冲击。因此这些企业产品的价格相对波动很大。而对于大宗的原料药,受到市场的冲击将会很小,未来产品价格的稳定性会非常强。

杜冬松认为,造成这种类似有色金属类板块轮动的原因是:1、需求稳定增长,灾情、疫情等造成的需求放大引发的缺口,地震联邦彭州抗生素厂停产等均对该市场的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2、原料药产业格局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持续存在。3、环保壁垒和产业政策等因素导致没有新增产能。竞争者相对成熟了,重在追求稳定的毛利,放弃通过价格战来扩大市场。小型原料药最先启动主要是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产能相对较小,需求的稳定增长导致产品价格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大,从而导致产品的价格波动大。4、由于需求的稳定增长和缺口的出现,这种产品涨价的趋势将会向青霉素工业盐、糖皮质激素、解热阵痛原料药等扩展。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大宗原料药的涨价刚刚开始,杜冬松相信未来还会有100%以上的涨幅。目前青霉素工业盐、皮质激素、解热阵痛类药物的价格涨了不到一倍。正如前文所分析:中国的低油价、低粮价是对全球制药业的补贴,原料药的生产成本继续保持全球的竞

争优势,相信在这种状况下该类产品的出口量将会继续放大;加之地震造成的需求缺口会在08年全年发生持续的效用,导致产品的价格稳定上涨;大宗原料药生产的进入壁垒极高,目前已经形成的寡头垄断格局很难打破;通过与钾肥、草苷磷等农药以及VE/VC,核黄素,泛酸钙等产品价格的涨幅的比较,所以杜冬松认为未来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解热阵痛类药物等具备较大的价格上涨空间。

紧跟受益企业 力争上游

再谈到目前医药行业的投资策略时,杜冬松认为,就中短期来看投资者应积极关注作为医药行业产业链上游的原料药生产企业。因为,在杜冬松看来,在目前CPI、PPI高企的经济环境下,对这些处于上游的企业更有利。道理显而易见,上游企业能够自主定价通过涨价顺利将成本增加的因素传导到下游企业。

由于需求增加、寡头垄断形成、企业间的竞争成熟,该行业将维持持续的景气周期。杜冬松认为08年原料药行情将会持续。所以相关企业仍会存在不错的投资机会。通过比较产品涨价对业绩提升的敏感性分析,杜冬松认为:东北制药、华北制药、天药股份、新华制药、康美药业、鲁抗医药和海正药业存在极大的盈利提升空间。

杜冬松对医药类上市公司进行了市销率的比较,看到原料药企业的市销率是相对非常低的,这些企业的行业龙头地位,较高的市场覆盖率和未来巨大的可改善空间等,说明这些企业蕴含较高的投资价值。

东北制药(000597):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之一,是以化学原料药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制药企业,在我国主要原料药出口排名中,公司生产的维生素B1和氯霉素的出口规模位居首位。公司生产治疗爱滋病的药品原料“齐多夫定”,具有比同类进口药物价格便宜的优势。考虑到成熟原料药产品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保守按板块估值的一半15倍来估值的话,东北制药的合理股价为17.55元,此外VC的价格上涨仍在延续,因而给予东北制药“推荐”评级。

华北制药(600812):公司是前国内最大的抗生素类医药产品生产基地,抗生素原料药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左右,粉针制剂的年生产能力达22亿支,居全国第一位,具有行业的龙头效应。由于VC涨价,预计2008年平均成交价格将不低于8美元/千克,根据2008年-2010年8美元计算,公司EPS分别为0.35元、0.48元、0.66元。目前价格低估,而且VC上涨趋势建立,上涨持续时间将不低于6个月,给予“推荐”评级。

新华制药(000756):公司是中国及亚洲地区最大的解热镇痛类药物生产与出口基地,也是国内抗感染类、心脑血管类、中枢神经类等多类药物重要生产企业,年产化学原料药2万吨,片剂60亿片,针剂2亿支。公司拥有乙氧苯柳胺、马蔺子素、吡哌酸、巴比妥、斯锑黑克等多个国内独家品种,“两氨”、咖啡因、阿司匹林、布洛芬、TMP、吡哌酸等主导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居第一位。预计2008年公司主营业务应有20%以上增长,财务费用的降低使公司净利润增长在30%以上,如果不考虑投资收益,EPS为0.09元左右。给予“推荐”评级。

医药原料药的行业前景范文2

扩展氨基酸原料的应用领域促进氨基酸产业的发展张思忠武履青(4)

解热镇痛药现状与发展张伦(9)

协会动态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五届二次、六届一次会员大会在北京召开协秘(11)

2004年全国医药工业技术工作年会在并召开协秘(12)

药事与管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8月批准的新药(化学药品)(一)(13)

工艺与设备

分散片的研究开发应用概况继成(16)

氨系统爆炸浅究田铁军(20)

新药与临床

多汗症治疗及其进展马培奇(22)

卵巢癌药物治疗进展张骁(24)

环球药讯

国外新批准上市的药物新制剂新剂型(82)黄胜炎(26)

2004年8月~12月FDA批准的新药(三)俞莲娣(28)

2003年回顾和2004年预测化学医药工业信息 袁松范(32)

拜耳一艘在海浪中颠簸前行的船鲍光龙丁鼎乐(35)

阿斯利康寻找Nexium新的适应证(37)

servier公司的双重作用骨质疏松药——硬脂酸锶(37)

S12911:—有效骨质疏松治疗剂(37)

根治幽门螺杆菌使GERD更难控制王志娅(38)

Crestor对代谢综合征有益(38)

Zetia/辛伐他汀复方在美国提交申请(39)

双嘧达莫+阿司匹林预防继发性中风有效(39)

洛沙坦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记忆功能崔成红(39)

抗高血压药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39)

泮托拉唑专利战即将打响郝文德丁鼎乐(40)

世界肽类药物研究开发最新进展齐继成(译)(1)

我国医药原料和中间体研究开发新动向齐继成(5)

新药与临床

“鼠神经生长因子”新药进入快速成长期蔡德山(10)

环球药讯

国外新批准上市的药物新制剂新剂型(129)黄胜炎(摘)(12)

国外新近批准主要新药(二十四)马培奇(15)

2008年2月份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和通用名药齐继成(译)(23)

市场

药用辅料市场前景广阔——我国辅料生产与国外差距甚大徐铮奎(31)

其它

近年来我国大宗植物提取物出口情况徐铮奎(34)

植物抗痨药国内外开发现状与前景展望徐铮奎(37)

头孢硫脒的开发与转化蔡德山(1)

工艺与设备

活性药物成分合成中的手性催化王普善(编译)(3)

环球药讯

国外新批准上市的药物新制剂新剂型(127)黄胜炎(摘)(10)

国外新近批准主要新药(二十二)马培奇(13)

2007年12月份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和通用名药齐继成(译)(21)

市场

我国抗真菌药物市场前景分析——老品种继续畅销,新品种异军突起徐铮奎(28)

其它

“抗前列腺增生药物”市场唤呼天然制剂回归徐铮奎(31)

国内外医药信息集粹张骁(33)

水,需要高度关注的资源俞观文(1)

科研与开发

抗肿瘤生物响应调节剂的研究进展马培奇(译)(4)

2006年新作用机制药品黄胜炎(10)

冬凌草有望成为“紫杉醇第二”徐铮奎(14)

大制药公司加强抗体药物的研究和开发黄菊红卢作勇(17)

世界肠易激综合征(IBS)治疗药物研究开发最新进展齐继成(译)(19)

工艺与设备HttP://

塑料药包材及制造设备的市场有待进一步发展戴梦戴伟国(20)

环球药讯

国外新批准上市的药物新制剂新剂型(112)黄胜炎(摘)(23)

印度制药工业开始向西方公司挑战王普善(24)

2006年1~12月份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和生物制品齐继成(译)(26)

浅谈沙坦类抗高血压新药市场蔡德山(29)

开发天然眼保健食品市场“钱景”广阔徐铮奎(33)

吡喹酮市场新态势张伦(35)

2005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生物医药类部分)(续)张骁(37)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夺取2008年新胜利——新年致辞(1)

科研与开发

化学医药工业信息 世界抗银屑病药物研究开发最新进展齐继成(译)(3)

国外微囊剂研究与开发应用新进展徐铮奎(6)

鼻腔给药途径研究与新剂型开发前景徐铮奎(8)

新药与临床

HIV/AIDS药物治疗最新进展束梅英(10)

环球药讯

国外新批准上市的药物新制剂新剂型(121)黄胜炎(摘)(13)

国外新近批准主要新药(十六)马培奇杜蕾(16)

2007年8月份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和通用名药齐继成(译)(24)

市场

剖析国内城市医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药杨增泉(33)

其它

“海藻多糖”将成为21世纪的新药原料徐铮奎(38)

透明质酸在生殖医学领域的应用

加速改变低水平重复现状俞观文(1)

企业园地

鲁抗公司开发新型除草剂马敬勇(3)

鲁抗“1228”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马敬勇(4)

药事与管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10月批准的新药(化学药品)(4)

科研与开发

避孕药研究进展马培奇(5)

不对称全合成技术(二)——甲酰化的不对称合成卢作勇(15)

片剂用赋形剂研究开发新动向徐铮奎(18)

生物粘附凝胶剂的研究进展化学医药工业信息 张骁(20)

从“重磅炸弹”药物的繁荣与衰落看世界顶级制药公司所面临的挑战王普善(21)

国外新批准上市的药物新制剂新剂型(86)黄胜炎(27)

减肥药一座潜在的金山胡凯丁鼎乐(29)

短信息张孝仁(31)

咖啡因产销旺出口火市场看好张伦(35)

我国医药原辅料和中间体市场部分产品近期价格行情继成(37)

《中国制药信息》2004年20卷总目录(41)

研究新情况把握机遇夺取1998年医药生产新胜利俞观文(1)

生物技术制药工业25年郭丰文(3)

对红霉素发展的建议石兰珍(9)

解热镇痛类药竞争促调整调整保发展汪恒(11)

专利名药公司为自己的利益而战齐继成(24)

辉瑞公司将进入新产品上市的旺期叶维文(27)

美国国家产品公司研究开发的新产品(29)

双膦酸盐药物市场概述张伦(31)

1996年全球销售额领先的前百名药品马培奇杜蕾(33)

默克公司的发展道路王普善(39)

世界抗银屑病药物研究开发最新进展齐继成(译)(3)

国外微囊剂研究与开发应用新进展徐铮奎(6)

鼻腔给药途径研究与新剂型开发前景徐铮奎(8)

新药与临床

HIV/AIDS药物治疗最新进展束梅英(10)

环球药讯

国外新批准上市的药物新制剂新剂型(121)黄胜炎(摘)(13)

化学医药工业信息 国外新近批准主要新药(十六)马培奇杜蕾(16)

2007年8月份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和通用名药齐继成(译)(24)

市场

剖析国内城市医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药杨增泉(33)

其它

医药原料药的行业前景范文3

我国医药企业的成长异常茁壮,随着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的大量涌入,我国的医药企业获得了发展的新鲜血液,在此基础之上,技术的研发等进程顺理成章地次第展开,我国的医药企业目前已经走在超百亿企业的道路上,超百亿销售额的企业已经多达十余家。

1.1高科技区域也同时是医药的优势发展区域。我国的“两角一环”区域既是我国的高新技术发展的拓源地,也是我国的医药发展的聚集区,在这三大区域之中我国的医药工业呈现出了大量聚集、集中发展的良好发展势头,以高科技带动医药产业的发展卓见成效。

1.2我国的医药工业正在抢占国际市场。在国家大力提倡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的医药产业不但大量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的医药学人才,而且生产的产品大量输出到国外,目前我国的医药产品的输出量已经数以面亿美元计,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我国的医药工业仍能以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速度迅猛发展,而且我国的医药产品在国外的许多市场上已经占据了竞争的优势。随着我国医药工业的持续增温,这种优势还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得以保持。

1.3数以千计的医药企业成为国家的应急医药库。我国的数以千计的较大型医药工业企业目前已经成为国家医药事业的中坚力量,无论是“非典”还是“禽流感”,我国的医药工业企业都当仁不让地冲在了最前列,并以最快速度应对突发事件,以世界领先的速度研制出了疫苗,并成功地为我国的广大居民进行了免疫接种,这种快速应变、快速研发、快速应用的反应速度得到了外界舆论的一致赞扬。

2我国医药工业经济问题突显

在我国的医药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医药体系逐渐成型的关键性发展时期,我国的医药产业之中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比如,科技创新虽然一直是我国医药企业的主旋律,但是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力度不足。此外,随着医药产品的销售看好,我国的医药企业过多地把投资的重点放在了销售以及拓展市场的环节,相应地医药的研发投入较低。而且后结的高素质人才不足,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产品结构亟待升级,一些重大、多发性疾病药物和高端诊疗设备依赖进口,生物技术药物规模小,药物制剂发展水平低,药用辅料和包装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不足;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多、小、散的问题依然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造成过度竞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有待提高,企业质量责任意识亟待加强。其突出表现为:

2.1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问题突出,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全国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其中大型企业423家,只占总数的11.7%。多数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品种。

2.2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新药创新基础薄弱,医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医药科技投入不足,缺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化学原料药中97%的品种是“仿制”产品。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次与低附加值产品多、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

2.3医药流通体系尚不健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三级批发格局基本打破以后,有效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非法药品集贸市场屡禁不止。加上生产领域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致使多数品种严重供大于求,流通秩序混乱。

2.4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性能较差。我国自己能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大多数是附加值较低的常规中低档产品,而临床上所需的高、精、尖医疗器械与新型实用医疗设备多数需进口。常规医疗器械产品的更新换代慢、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医疗卫生高质量的要求,产品返修率与停机率高于国外同类产品,产品的可靠性不稳定。

2.5制剂品种与原料药品种不相匹配。我国已是国际上原料药生产大国,但对药物制剂技术开发研究不够,制剂水平低,大多数制剂产品质量不高,难以进入国际市场;我国平均一种原料药只能做成三种制剂,而国外一种原料药能做成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制剂;制剂技术落后,制剂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

2.6医药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我国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出口附加值较低、污染较重的化学原料药及常规手术器械、卫生材料、中药材,而进口价格昂贵的制剂及大型、高档医疗设备的进出口模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低。

3结束语

我国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从战术竞争,转为战略竞争,整个行业的发展目前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低成本竞争常态化、长期化;二是“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现象更加明显;三是产业并购重组浪潮此起彼伏,高潮叠起。

a.大力发展生物医学行业,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生物制药(bio-pharmaceutical)是近二十年兴起的,以基因重组、单克隆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制药技术。与传统化学药产业由大型药企所垄断不同,生物制药领域内的创业型企业借助技术优势异军突起。

医药原料药的行业前景范文4

[关键词]中药产业;旅游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R-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8-0071-03

一、贵州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一)贵州中药资源概况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其地势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独特的地形地貌,再加上省内独特的自然资源、优越的气候条件,孕育了贵州省品种繁多且各具特色的中药资源。据贵阳中医学院何顺志教授等统计,贵州全省中药资源共有4802种,其中植物药4419种,动物药301种,矿物药82种。其具体分布见表1:

表1 贵州中药资源分布

区域

地形

主要品名

黔东北

低山丘陵

吴茱萸、朱砂、金银花、五倍子、枳壳、栀子等

黔东南

低中山丘陵

茯苓、山药、穿山甲、桔梗、黄柏等

黔南

山原山地河谷

石斛、三七、通草、乌梅、砂仁等

黔西

高原山地

厚朴、半夏、党参、龙胆、乌梅、枳壳、黄芩等

黔西北

中山山地丘陵

天麻、杜仲、半夏、龙胆、猪苓等

黔北

山原山地

杜仲、黄柏、厚朴、天麻、金银花、桔梗、五倍子等

黔中

山原山地

麝香、天麻、山药、鱼腥草

(二)贵州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广义的中药产业,不仅包括中药工业,还包括中药农业、中药商业、中药食品业、中药养生保健业和中药美容业等相关产业,即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体、以商业为枢纽、以知识产业为动力的新型产业。

近年来,贵州中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贵州省的支柱产业。“十一五”以来,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引导与支持下,贵州省加大了对中药材种植、研发的投入力度,贵州省级以上投入的财政扶持资金达25亿元以上,扶持了近千个中药研发及中药产业化项目。2006—2010年,贵州中药材种植基地的面积不断扩大,呈现出规范化和规模化的趋势,如赤水的金钗石斛种植已达29万亩;施秉三个中药材品种——太子参、头花蓼和何首乌通过了国家的GAP认证。截至2010年底,贵州省的中药材种植面积接近200万亩,其中金钗石斛、半夏和太子参等几个品种的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已居全国首位。“十一五”期间,贵州制药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也得到了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2007年,贵州同济堂在美国成功上市,利润大幅提高;贵州威门药业通过将产、学、研良好结合,对苗药头花蓼野生变家种与规范化种植进行了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填补了该课题的国内空白,在实践上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2010年,贵州省中医药制造业的总产值已达180亿元,“十一五”期间,贵州省的医药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平均每年以195%的速度增长。

二、贵州中药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实选择

(一)贵州中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贵州中药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起点较晚、基础较差、资金不足,缺乏政策、技术支持等问题。具体表现在:药材种植达不到GAP标准,由于种植、采摘、加工不科学,导致药材品质下降,进而导致药效下降;药物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人们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没有对一些珍稀物种进行合理的人工培育,致使一些道地药材濒临绝迹;缺乏政府统一规划,药民们盲目种植,跟风现象严重,如1995年出现的“银杏热”、“杜仲热”,银杏和杜仲产量的增幅与当地加工产业的滞后极不协调,最终出现“药贱伤农”的悲剧;种植基地比较分散,影响规范化和标准化实施,难以形成集群效益;中药产品开发比较单一,目前开发的中药产品大多局限于治疗性产品,而对于依靠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品”和药用食品的开发重视程度不够,失去了很多创收机会;宣传方式单一,中医药产品除了医院、网络、广告宣传之外,贵州作为一个旅游大省,没有有效利用旅游经济的优势扩大宣传,如可利用来黔游客观光之际,引导其寻医治病,养生保健,通过游客口碑进行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缺乏产业链的整体协调机制,药材种植企业与加工企业的联系不够密切,导致药卖不出去,加工企业还从外地采购原料等,这种低效合作不利于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贵州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且分布广泛,风格各异。如贵阳市的息烽温泉、天河潭、红枫湖、黔灵公园等;六盘水市的四格坡上草原景区、大洞风景名胜区、碧云溶洞、杜鹃林等;遵义市的赤水丹霞胜景、四洞沟、凤凰山公园、遵义会议会址等;安顺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风景区等;铜仁地区的梵净山、九龙洞、夜郎谷等;毕节的织金洞、安底温泉等;黔西南的马岭河峡谷飞瀑、马岭河峡谷漂流、鲁布革风景名胜区等;黔东南的雷公山、西江千户苗寨等;黔南的平塘、瑶人山、猴子沟等。

2000年以来,贵州省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旅游总收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0年,贵州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到106123亿元,同比增长3179%。2011年,贵州省旅游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旅游总收入142948亿元,同比增长347%;接待旅游总人数17亿人次,同比增长318%,彰显了旅游产业作为贵州省支柱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胡期丽 刘维蓉:贵州中药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探析

胡期丽 刘维蓉:贵州中药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探析

(三)贵州中药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近年来,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贵州,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正在发挥着积极的带动作用。从贵州中药资源的分布和贵州旅游景点分布的对比来看,贵州很多旅游景点所在区域也分布着丰富的中药资源。如部级旅游风景区赤水,旅游资源包括瀑布、竹海、湖泊、森林、桫椤等,同时也种植着大量的具有观赏、食用、药用价值的石斛药材;将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很好结合的旅游服务城施秉也种植了大面积的太子参等。如今,像贵州赤水、施秉等地作为旅游胜地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创造了一定的效益。旅游业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增加新亮点;同时,虽然近些年贵州中药产业的发展速度有所提高,但仍需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开辟新的发展渠道。因此,贵州省有必要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将中药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为一种特色产业,促进贵州旅游业由单一的观光型发展向综合型发展转变,让游客在观光的同时能够进行食补和神补,进行养生保健,顺道求医治病,学习中医中药知识,采购中药产品等等,以便更好地推动贵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如果将贵州中药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将能够实现“双赢”的效果。近年来,贵州省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收入也得到大幅提高,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联动效应,拉动了农业、工业的发展。但是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产品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游客的人均消费水平不高,从而限制了全省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中药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可以促进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中药产业和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三、实现贵州中药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推动,科学规划

贵州省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中药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促进贵州经济发展和农民治山致富的有效途径,进行合理的规划,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为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制定规划时,注意资源整合,考虑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退耕还林等方面需要,在适当的区域可以建立“药材种植+景点”生态园试点,加强中药产品的宣传和利用。

(二)规范科学种植

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选择基地,规范建立种植园;运用现代技术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验收、统一生产,按照GAP的要求发展无公害生态优质产品。通过与旅游景点的合作,使中药产品得到更有效的宣传,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综合效益。

(三)提升中药加工企业创新力度,大力开发旅游相关中药产品

如贵州百灵、神奇药业等知名企业应进一步开发推广游客便于携带的中药胶囊、中药口服液、保健品、美容护肤品等;生产酒的企业可以与药企合作开发出具有不同功效的比较容易携带的药酒;手工艺品制造商可利用当地的中药原料设计制造出一些特色、美观、实用的小饰品;食品开发商可以开发中药材零食小吃、药膳调料、汤料等,并加上具有旅游特色的包装;此外,也可以添加一些种植园观赏、采摘、简单加工等小的旅游体验活动,刺激游客的好奇心,拉动需求。在中药材的规范种植基础上,通过对中药原料的深加工,可以开发出更多的具有贵州特色的中药产品,比如调料、口服液、药酒、药膳、保健品、保养品和护肤品等,这些产品还可以发展成为当地的特色旅游产品;可以在旅游景点建立“药材观赏园”,通过观赏使游客心旷神怡,达到神补的功效;在景区加入一些药膳,让顾客神补与食补共同进行,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景区开发养生保健、中药按摩、在温泉泡药浴等产品,全方位吸引游客。

(四)加强中药企业与旅行社的合作

若想在旅游景区销售中药产品,除经过主管部门批准外,旅行社起到关键的作用,旅行社可在游客线路选择、产品宣传推广上做工作,而中药产品需求旺盛也会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达到双赢的结果。

(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要在政府引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多方联动合作,积极做好贵州中药产业和旅游业的宣传促销工作。针对不同的旅游景点,不同的中药产品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加大宣传力度,创造品牌效益,2008年,大方县获得“中国天麻之乡”的美誉和品牌效益;2009年,贵州恒霸药业斥资500多万创建了清镇“药王谷”,通过品牌的创新提升了知名度,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实现中药产品的宣传与旅游产品的宣传的有机结合,促进中药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贵州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贵州省中药研究所贵州中药资源[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

[2]汪娇柳贵州中药产业发展分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J]2004(2):59-62

医药原料药的行业前景范文5

药物制剂专业课程

药物制剂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生物药剂学、工业药剂学、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物制剂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生产技术改造及质量控制的基本能力。

药物制剂专业学习课程:药物制剂技术、药物检验技术、药事管理实务、药物制剂设备使用与维护技术、实用药物学(含药化、药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技术、生物化学、制药卫生、中药调剂与中成药等。

药物制剂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制药、新能源、医疗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制药/生物工程;

2 新能源;

3 医疗/护理/卫生;

4 学术/科研;

5 医疗设备/器械。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药物制剂研究员、分析研究员、制剂研发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药物制剂研究员;

2 分析研究员;

3 制剂研发工程师。

药物制剂专业就业前景

制药企业从事药剂生产工艺操作、原材料及产品质量监控测试、生产技术管理、药品营销、药事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可观,毕业生可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药剂专业在平时的学习中专业课程主要是学习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物理药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工业药剂学等这些,通过几年的学习后毕业生主要是从事药剂师工作的居多,也可以从事药品销售,研发等这些职业。

医药原料药的行业前景范文6

关键词: 医药物流;市场竞争;风险;信息技术

0引言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所在,特别是在日趋同质化竞争的市场情形下,发挥企业的市场优势,准确定位目标市场,科学细分市场,实现医药物流的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是医药物流企业的切入点,也是医药制造商的关注所在。

1国际国内市场现状是医药物流业建设的基础条件

世界药品市场正在以强劲的势头不断增长。据美国权威部门核算,世界药品市场到2004年已达到5060亿美元,到2010年达到7600亿美元。近年来,药品市场走势良好,呈稳定增长态势。专家认为:一方面,世界医药行业尤其是美国医药行业,已完成兼并整合,市场规模扩大;另一方面,随着未来的药品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人口的增长及保健意识的强化,给药品市场带来广泛的发展空间。未来几年世界人口将以1.5%的年率增长,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8亿。于此同时,目前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的药品只占世界药品市场的20%左右,但随着这部分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消费将逐步增长。到2004年已占到总量的30%以上。其三:世界发达国家医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整合内外部资源,并建立了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扩大全球市场占有份额。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6%左右。我国医药制药业总体规模在国民经济36个行业中排在18位——20位,属于中等水平。2002年,我国医药工业总值为3300亿元,同期增长19.1%,占我国GDP的3.2%左右,医药行业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5146家,其中包括1700多家“三资”企业(世界跨国医药公司前20名都已在我国合资办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1100家左右。按产值计算,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目前的33.2%,“三资”经济从15%上升到18.8%,而国有经济比重则从55%下降到36.1%。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从我国医药企业的市场行为和品牌发展情况看,由于企业过度发展,数量众多,基本药物严重过剩,产品总量供过于求,而且著名药品品牌多数为境外品牌和三资企业产品,其市场占有率高于国产品牌。据统计,2002年,在我国药品零售终端市场中,医院销售与药店销售所占比例分别为80%和20%,医院销售仍占主导地位。

2国内外药品市场变化趋势是建设医药物流中心的起点

伴随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医药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未来医药药品市场需求将出现以下几个方面新的发展趋势。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将促进了药品的需求。我国已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预计未来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左右的幅度增长,2005年我国老龄人口(60岁以上)的总数已达到1.6亿,占总人口数的11.52%;2025年将增加到2.8亿,占总人口的17%;到2050年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27%,并达到顶峰。目前老龄人口消费的药品占药品消费的50%以上,按现行老年人的人均用药水平385元/年计算,2005年,其用药总额达到616亿元,比2000年的500.5亿元净增115.5亿元。目前,我国的药品消费水平还很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消费市场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十五”期间,农村药品消费需求达到15%的增长幅度,由人均12.5元增加到2005年的25.30元左右。2005年人均药品消费水平比“九五”期末增长1倍,消费总额增加约110亿元。根据上述资料2005年,全国药品需求达到2180亿元。比2000年净增940亿元,药品需求年平均递增幅度有可能达到12%。农村市场将成为医药行业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几十年来,医药市场份额绝大部分在城市,农村只占了一小部分。目前我国有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而占药品消费的比重约为12—14%,农村与城市人口人均享用药品医疗器械金额之比为1:9,其医疗水平与用药水平相差悬殊,还有部分地区缺医少药,农村这个庞大的医药消费群体及巨大的潜在市场亟待开发,这既是我国能否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实际需要,也是各级医药工商企业通过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来扩大国内需求,保证医药经济稳定增长的需要。

非处方药品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药品消费结构和价格渐趋合理,非处方药品、防治新传染病和常见流行病的药物及消毒药品将大量增加,保健品消费持续增长,将有效地拉动药品需求的增长。随着新的医改方案出台,药品消耗过快增长的势头将得到控制,有效利用药品资源将成为百姓的自觉行动。疗效好、价格低廉将是患者用药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其销售量将会增加。新疾病谱的出现带来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这主要是新的致病菌、病毒不断出现,危害人类的生命。21世纪医学模式将从治疗向预防型转变,抑制新的传染病和常见流行病将成为医疗的重点。因此,用于治疗、预防新的传染病和常见流行的药物及消费用药的需求会大量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将会全面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保健品年销售额已接近500亿元,并以15%——30%的幅度增长,高于医药各大类的增幅,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保健品13%的增长幅度。

药品分类管理带来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全球非处方药发展很快。美国现有处方药仅5500多家,而非处方药房多达75万家。美国是目前人均消费非处方药品金额最高的国家(人均消费非处方药为70美元);丹麦居第二(人均69美元);德国居第三(人均65美元)。虽然目前我国人均非处方药消费低于全球人均水平(9.1美元),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额增长却十分可观,据初步统计从1990年到2001年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额从19.1亿到240亿人民币,占药品销售总额的20%,是年增长最快的国家。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人们自我医疗意识的不断增长和广大农村市场的开拓,以及药品管理制度的实施,我国非处方药市场将呈现更强劲的发展势头。所以,我国非处方药市场潜力很大,前景光明。天然药物开发迅速崛起正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点。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就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为12807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中药类销售额占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虽然呈稳步上升之势,但仅占33%左右,化学药品仍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随着近年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使得天然药物获得更为快速的增长。天然药物作为来自植物的“绿色药品”已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全球崇尚自然热潮的兴起,天然药物必将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药物之一。

医药市场全方位竞争格局正在形成。我国医药业长期被企业多、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等顽疾所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竞争加剧,一些企业被兼并、重组,一些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中国医药市场“版图”也将重新划分。这种优胜劣汰的结果使医药企业数量逐年减少。2001年、2002年已连续两年淘汰10%左右的小型制药厂。据统计“十五”以后,中国医药企业减少25—35%。国家对医药行业结构目标调整为:在现有大型企业集团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育10个左右销售额达5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其占全国销售总额的30%以上,其主要产品具有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抗衡的能力;培育5——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占销售总额的70%以上;建立一批区域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100个左右。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行业结构的调整,今后几年,一大批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大公司、大集团将逐步出现。它们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实现超常的资源汇聚、资产增值和资本扩张,形成强大的实力,可望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立足。西部将成为医药原料的生产基地,由于东部医药企业面临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压力,不得不把部分医药原料生产迁往西部省份。此外,西部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等,都将积极地吸引东部医药企业去开发利用,这就更需要物流公司进行资源流动。

调查统计,2003年连云港市医药保健品支出,人均用药平均每年以12%速度增长,年药品需求量在35亿左右,每年约增长2亿元。 近年来。连云港市药品零售市场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网点数量增加较快,药品零售网点也有所发展,但大都各自为战,分割了市场。连云港是港口城市,交通发达,货物流通较快,市场潜力很大。另外,连云港市与欧亚各国家有铁路联系,在中国具有的道地中药材中,欧亚各国也有大量的蕴藏,是今后能够开发的潜在优势。可以预见,在整个医药行业的良好发展形势下,连云港的医药连锁网络项目有很好的基础,如果运作得当必定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市场预测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

项目实施后,随着传统批发业务向总、总经销、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逐步转型,采购能力和配送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销售额较过去将有较大幅度上升,销售利润率可增加2个百分点。利用总部物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和26个中心药店,既为自己的连锁药店服务,又开展低价现款销售业务,预计两年左右时间可运用低价现款模式使销售额增加1.5亿元,销售毛利控制在15%左右,可实现利润率10%。加快零售网点建设,项目期内力争完成300个零售药店的建设,覆盖面达到连云港市、江苏省70%以上地市,利用医药物流中心的销售网络,完成医院门诊药店的流通改造任务,采取联营、收购、招标中标、承包等多种形式将医院门诊药房纳入本项目技改之中,力争在项目完成之时,将原有医院销售网络门诊药房改造50个左右,销售收入可增加1.5亿元。为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医药物流中心子公司不设销售机构,其医药产品全部由本项目销售,根据其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独有性特点及子公司生产情况,预计销售额可增至2亿元以上,毛利率和利润率也将大幅提高。开展医药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配送连云港卫生系统组织的招标品种,配送适合于药店销售的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等商品,可增至销售额0.5亿元。增加生物制品销售业务,利用现有的网络和冷藏设备积极开展生物制剂的销售业务,预计销售收入0.5亿元。销售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可达9.5亿元,力争到10亿元以上。发挥现金流的再投资作用,可使本项目的销售利润有大幅度上升。地道中药材的种植、加工、精深加工等业务,预计新增销售收入0.5亿元。

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后,在新的管理理念指导下,依靠产业链资源整合,总、总经销品牌商品的管理,现金流再投及资本运作物流配送、信息网络技术和零售连锁网络建设等技改项目支持,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4建设医药物流中心的风险主要是市场和技术风险

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为公司信息技术的采用、计算机网络运行维护和必要的信息化装备的运行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存在的风险为当前网络设备更新换代快,因此在设备选购时要有超前性,否则运行一段时间后软硬件跟不上网络的发展,再更新会造成很大的浪费,网络匹配不协调也会给工作造成影响;车辆购置要适合项目经营的需要。

随着全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领域的市场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未来也必受到周边同行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新的物流业务能否顺利发展,对企业生存至关重要。风险控制:搞好现代物流知识培训,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提高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开拓新业务,提高增值服务和第三方服务的水平和规模,满足不同层次和各种用户对物流信息的要求,提高运输和仓储服务质量,积极扩大货源,扩大规模,降低服务成本。

5医药物流中心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根据连云港医药市场目前的状况,公司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竞争。一是来自连云港医药商业企业的竞争。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就有江苏恒瑞、江苏豪森、正大天晴、连云港康缘等大型医药集团,医药商业批发、零售网点都已初具规模。但这些集团在商业经营中,基本为松散的,各自为阵的经营模式。二是来自连锁公司、超市和国内及流通企业的竞争,江苏省内医药零售连锁公司和规模较大的医药超市,占零售市场份额较大,药品价格较低,但大多数企业资本实力较强,配送能力差,有近一半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配送系统,这些企业即是竞争对手,也是整合对象。

我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集中优势:原药材、医药生产、销售内部整合,管理自成体系,具有集中力量的组织优势,这对利用现有资源引进先进物流手段,统一配送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经营优势:公司将集中成药、西药、中药材生产、加工、批发、仓储配送、零售及道地中药材研发、种植和加工于一体,将是国家批准的全国首批甘草、麻黄草专营企业。部级首批GSP认证验收;公司药品零售子公司将是获批的医药零售连锁经营企业。经过发展,将建立起一定规模的营销队伍和遍布国内各地的商业网络,形成比较稳定的客户群。

医药物流中心经营既有批发、调拨的医院,又有零售的连锁网络,是整合原始、低效物流转为现代物流配送的最好基础,通过项目推广促进,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国家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中明确提出医药分开经营,医院门诊药房纳入医药流通行业管理,如果恒康医药公司利用统一策划、连锁经营、现代配送、集中购进等方式,千方百计降低经营成本,做好企业品牌,整合此次变革动荡中的医院门诊药房是完全有可能的,并且也具备网络等基础条件。

可见,我们建设医药物流中心的市场环境是可行的。也有利于发展经济、意义重大,符合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符合目前总体发展需要,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同时,信息网络系统将为现代医药物流提供全方面的信息支持,是经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网络系统及设备功能全面、先进、合理,信息处理量满足未来业务发展需求,现代物流仓储设备等硬件设施完全符合GSP要求,是物流现代化的支撑,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惠珍等.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1.

[2]美保罗·A·萨缪尔森 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12.

[3]李扬,王国刚.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5.

医药原料药的行业前景范文7

医药行业在投资界拥有“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的美誉,20**年英国《金融时报》500强企业所属行业中,制药业是仅次于银行业的全球最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医药行业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组成部分,其中医药工业包括化学制药工业(包括化学原料药业和化学制剂业)、中成药工业、中药饮片工业、生物制药工业、医疗器械工业、制药机械工业、医用材料及医疗用品制造工业、其他工业八个子行业。

一、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一)医药行业的特点

1、高技术医药制造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扩大了疑难病症的研究领域,为寻找医治危及人类疾病的药物和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医药产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2、高投入医药产品的早期研究和生产过程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以及最终产品上市的市场开发,都需要资本的高投入。尤其是新药研究开发(R&D)过程,耗资大、耗时长、难度不断加大。目前世界上每种药物从开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5年的时间,耗费8-10亿美元左右。美国制药界在过去的20年间,每隔5年研究开发费用就增加1倍。20**年,世界制药业的“三巨头”——美国辉瑞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和诺华制药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分别达71亿美元、46亿美元和35.5亿美元,研究开发费用占全年销售额的比例均在15~16%之间。

3、高风险从实验室研究到新药上市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要经过合成提取、生物筛选、药理、毒理等临床前试验、制剂处方及稳定性试验、生物利用度测试和放大试验等一系列过程,还需要经历人体临床试验、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等诸多复杂环节,且各环节都有很大风险。一个大型制药公司每年会合成上万种化合物,其中只有十几、二十种化合物通过实验室测试,而最终也可能只有一种候选开发品能够通过无数次严格的检测和试验而成为真正的可用于临床的新药。目前,新药研究开发的成功率还比较低,美国为1/5000,日本为1/4000。即使新药研发成功、注册上市后,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一旦被检测到有不良反应,或发现其他国家同类产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也可能随时被中止应用。

4、高附加值药品实行专利保护,药品研究开发企业在专利期内享有市场独占权。由于药品研究开发的高额投入,制药公司一旦获得新药上市批准,其新产品的高昂售价将为其获得高额利润回报。生物工程药物的利润回报率也非常高,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回报利润能达十倍以上。5、相对垄断医药制造业从根本上说,是被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大制药公司所垄断,并且这种垄断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20**年,世界前10家跨国制药公司占全球药品市场的份额为43%,前20家占有率已经达到60%以上。我国制药业长期以来以仿制药物为主,自主研发实力不强,R&D投入较少,利润回报、风险性等产业特征也相应表现得不如世界发达国家制药业那样突出。但随着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医药制造业在自主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道路上,对产业特性的感受将会越来越强烈。

(二)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自20**年以来,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以资产为主的规模比重仅为2%-3%,效益指标相对高一些也仅为3%-4%,是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来源产业之一,但并未进入支柱产业之列。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

(三)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目前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制药大国,可生产化学原料药1300多种,总产量80余万吨,其中有60多个品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化学药品制剂30多种剂型、4500余个品种;在全球已经研究成功的40余种生物工程药品中,我国已能生产18种,其中部分药品具有一定产业化规模;中成药产量60余万吨,中成药品种、规格达8000多种;可生产医疗器械近50个门类、30**多个品种、110**余个规格的产品。

1、近6年医药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产量稳步增长,连年创出新高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由20**年的1712.8亿元增长至20**年的3876.5亿元,年均增长17.75%;工业增加值由20**年的468.3亿元增长至20**年的1133.2亿元,年均增长19.33%。20**年医药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962.1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第18位;实现利润273.95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第11位。

2、重点子行业中的化学制药业成为医药工业的主要支柱,中药工业稳步发展,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我国医药工业的重点子行业主要包括化学制药、中药工业、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业。

(1)化学制药业成为医药工业的主要支柱,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年,我国化学制药业共完成总产值2383.76亿元,完成增加值607.4亿元,完成的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医药工业的50%以上。化学制药业中的化学原料药业和化学制剂业两个门类增长速度不一,化学原料药业增长势头好于化学制剂业。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化学原料药生产国和主要化学原料药出口国,化学原料药已经成为医药工业的支柱,产值约占整个医药工业的1/3,原料药生产量约占世界化学原料药市场份额的22%,原料药产量约有50%出口。受跨国公司“转移生产”等因素影响,未来3-5年,我国化学原料药业将保持较好增长趋势,化学制剂业随着我国医药健康防疫体系的完善、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农村医疗扩大等也将平稳增长。

(2)中药行业是医药工业的第二大支柱中药行业包括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两大门类。20**年中药工业完成总产值800.9亿元,完成增加值294.9亿元。20**-20**年间,我国中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54%,销售产值年均增长18.8%。从整体状况看,目前我国中药行业装备水平和工艺水平还不高,缺乏行业技术质量标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较难保证。20**年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将推动中药、生化药出口列为科技兴贸的基本战略之一,这对中药行业持续稳定增长将起到积极作用。

(3)生物制药近年来发展迅速生物制药业是我国受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推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20**年,生物制药业工业总产值194.9亿元,增加值72.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6.3%、10.05%,其中基因和疫苗生产发展很快,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20**年国家加强卫生防疫机构建设和紧急防御体系,启动了十余亿元的疫苗计划,列出了今后几年将重点发展的6类生物医药项目,这些举措将带动我国生物制药业的高速发展。

(4)医疗器械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主要由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垄断。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较低,但我国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十大新兴市场之一,是除日本以外亚洲最大的市场。20**年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188.7亿元,增加值72.9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04%、16.27%。目前我国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主要为常规、普及型产品,高精尖产品数量少,缺少能拉动产业整体升级发展的核心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自我保健需求的增加,医疗器械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3、医院下游市场发展趋于完善我国医药商品的销售,以委托医药商业贸易公司和企业自销为主。目前我国已有药品批发企业7486家,药品零售企业151760家。医药物流作为医药产业中的全新领域得到了飞速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较为完善的网络结构和现代管理水平的现代医药物流企业脱颖而出,一大批医药商业企业正在向着医药物流企业转变。

4、重点医药生产区域已经形成从地域效益分布程度来看,20**年医药行业效益聚集的前10省市分别占全行业销售收入总额的70.03%、实现利润的73.12%。在华北、华东、华南及四川等具有医药工业基础,有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将医药工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发展的地区,成为医药工业产业聚集、实现效益相对集中的区域格局基本形成。

(四)医药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20**年以前,我国医药产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很低,导致企业规模较小,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20**年以来,国家提高了医药产业的进入壁垒,在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中强制实施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AP(药材生产管理规范)等;对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分别实行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制度,对医药产品制订了药品注册制度,对中药、医疗器械等各子行业制定了不同的市场准入条件。这一系列制度的推广与实施,保障了我国医药行业的有序发展,医药行业已形成了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与医药行业有密切关系的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GMP认证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药品降价、降低出口退税率等。

1、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将促进一些国产普药生产企业的发展20**年底,国务院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式实施。对于医药制造业而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对药品需求结构调整的引导。20**年6月,国家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规定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用药范围主要确定于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基本治疗用药。一些疗效好、价格低、质量可靠的普药、国产药生产企业将会扩大在医疗保险用药中的比重,扩大市场份额。

2、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将使我国非处方药发展进入黄金时期20**年,我国颁布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并正式启动了药品分类管理工作。截止到20**年底,国家已正式公布了非处方药物(OTC)目录共六批。OTC药物可以进行广告宣传并无需医生处方即可购买,在宣传和流通方式上有较大的优势。我国OTC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1990年OTC销售额为19亿元,20**年达320亿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群体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自我药疗市场发展潜力巨大,OTC市场将出现发展的黄金时期。

3、GMP认证制度的实施淘汰了近千家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的医药小企业,提高了我国医药生产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20**年,国家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在医药行业推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AP(药材生产管理规范)认证制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针对医药生产企业的GMP认证制度。GMP的中心内容是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行全面质量保证,确保产品质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所有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生产企业必须在20**年7月1日前通过GMP认证,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停止生产。据统计,截至到20**年6月31日,全国累计有3101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占全国药品生产企业的60%,有1970家药品生产企业和884家药品生产车间未通过认证。

4、药品降价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实施使强势医药生产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药品定价采取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三种定价方式,其中: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的10**多种药品与医保药品目录以外具有垄断性生产、经营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和指导价;其他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20**年以来,国家先后10多次降低中央管理药品价格,降价金额累计达160亿元,平均降价幅度在15%以上。从20**年起,国家有关部门决定扩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在全国重点城市的试行范围,要求医疗单位在采购临床上应用普遍、用量较大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药品时必须进行集中招标,以进一步降低基本药品价格。国家根据市场和医疗消费情况实施药品降价政策已成必然的发展趋势。药品降价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有利于降低药品的“虚高”利润,促使药品利润在生产、流通、使用环节合理分配,而强势医药生产企业可以借助价格、成本、品牌上的优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5、降低出口退税率将使一些中小原料药生产企业面临淘汰,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的集中度将得到加强我国将从20**年1月1日起,降低出口退税率。这项政策的实施,将对化学原料药业产生了一定冲击和影响。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和出口的大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在国内原料药生产能力过剩,销售价格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再受到降低出口退税率的影响,其盈利空间将日趋狭窄。大型原料药生产企业由于拥有规模化生产效益,产品成本较低,在降税后仍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而一些中小型原料药生产企业将被迫退出这一行业。

(五)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3-5年,我国医药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化学原料药、中药、生物制药成为发展重点,医药生产企业的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加快,大批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的小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将不断出现。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将不断加大,成为医药生产企业中一支骨干力量。

1、《医药行业十五规划》明确了医药行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及结构调整方向重点发展领域包括:发展优势原料药业,继续发挥化学原料药方面的优胜,分层次发展化学原料药,重点突破一批大宗原料药的关键生产技术,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国内短缺的产品及具有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充分发挥石家庄、哈尔滨、沈阳和重庆等老医药工业基地的作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竞争力,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国际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促进中药现代化,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积极推进中药材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推广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加强重点中药企业技术改造;在现代生物制药方面,重点研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好产业化前景、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物工程技术药物,加快研发关系国计民生的防治严重传染疾病的基因工程、微生物载体、核酸等新型疫苗,以及针对病毒性疾病的新型治疗性疫苗。在医药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方面,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及时淘汰落后产品及生产工艺,严格控制新开办企业数量;仿制产品的生产审批将考虑市场供需情况和技术水平状况;制假售假、污染严重、扭亏无望、达不到GMP要求的企业,依法关闭、破产;鼓励中小企业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与大型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协作与联合,实现优势互补。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20**年4月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制定了《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要求对其中的禁止类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对已建成的项目要坚决限期淘汰、依法关闭;对限制类项目中的拟建项目停止建设,在建项目暂停建设并进行清理整顿。其中涉及医药行业的目录如下:禁止类限制类手工胶囊填充维生素C原料项目软木塞烫腊包装药品工艺青霉素原料药项目塔式重蒸馏水器劳动保护、三废治理不能达到国家标准的原料药项目无净化设施的热风干燥箱一次性注射器、输血器、输液器项目安瓿拉丝灌封机药用丁基橡胶塞项目铅锡软膏管无新药、新技术应用的各种剂型扩大加工能力的项目(填充液体的硬胶囊除外)粉针剂包装用安瓿原料为濒危、紧缺动植物药材,且尚未规模化种植或养殖的产品生产能力扩大项目药用天然胶塞直颈安瓿项目

3、外商投资指导政策20**年,国务院修订颁布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其中对外商投资医药制造业的指导政策:传统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产品鼓励类我国专利或行政保护的原料药及需进口的化学原料药生产维生素类:烟酸生产氨基酸类:丝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等生产采用新技术设备生产解热镇痛药新型抗癌药物及新型心脑血管药生产新型、高效、经济的避孕药具生产采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新型药物生产基因工程疫苗生产(艾滋病疫苗、丙肝疫苗、避孕疫苗等)海洋药物开发与生产艾滋病及放射免疫类等诊断试剂生产药品制剂:采用缓释、控释、靶向、透皮吸收等新技术的新剂型、新产品生产新型药用佐剂的开发应用中药材、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加工及生产(中药饮片传统炮制工艺技术除外)生物医学材料及制品生产兽用抗菌原料药生产(包括抗生素、化学合成类)兽用抗菌药、驱虫药、杀虫药、抗球虫药新产品及新剂型开发与生产

(六)医药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药工业企业集中度不高20**年,世界前20家医药公司在全球药品市场份额的占有率达60%以上。20**年,我国医药行业前20名企业(以销售收入排序)的资产总额占全行业的16.5%,销售收入占20.3%,实现利润占21.2%。前60强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占全行业的比重也只有30%-40%。我国医药工业企业过于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从数量上来看,20**年全国医药工业企业共有4600家左右,其中小型企业占79.1%,中型企业占13.9%,大型企业仅占7%。从效益情况看,20**年4600多家企业中微利和亏损企业占全部医药工业企业的85%以上。中小企业数量过多,不利于发挥规模效益和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也难以适应医药行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相对垄断的行业特性。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生产技术水平有待改善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药”政策的实施,医药行业总体技术实力得到了提高,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科研开发投入不足。跨国制药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投入一般都占销售总额的15%以上,而在我国不足2%。科研投入的不足使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较少,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化学原料药中97%的品种是“仿制”产品;二是装备水平亟待提高。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的装备还以机械化为主,距发达国已进入以计算机控制为主的自动化装备生产阶段还有较大差距;三是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我国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8%左右,真正形成产业化生产只有2-3%。

3、产品质量、性能有待提高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产量已居世界第二,但药物制剂研发水平低,多数制剂产品质量不高,稳定性差,难以进入国际市场。现阶段我国平均一种原料药只能做成三种制剂产品,而国外一种原料药能做十几甚至几十种制剂产品。国产医疗器械产品大多是附加值较低的常规中低档产品,产品返修率和停机率高,产品性能不稳定,造成临床上所需的高、精、尖医疗器械与新型实用医疗设备多数依赖进口。

4、医药流通体系不健全我国前三大医药商业企业占国内医药市场份额的比例为17%,而美国前三大医药商业企业占全美市场份额的60%,我国医药商业集中度较低。医药流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批发格局被打破以后,新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目前我国医药流通的批发环节以委托医药商业公司销售和企业自销为主。近年来,医药生产企业出于对产品价格加以控制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加强了自营自销力量。

二、我行医药行业业务发展现况分析

(一)我行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1、近三年我行医药行业信贷业务发展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根据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提取的数据,截止20**年底,全行公司类医药行业客户1200户,信贷业务余额181.91亿元,较20**年底增加35.3亿元,增长24.1%,其中:贷款余额168.3亿元(含票据贴现10.21亿元),占92.5%;票据承兑余额11.57亿元,占6.4%;贸易融资业务余额1.19亿元,占0.7%;保证及信贷证明余额0.85亿元,占0.8%。医药行业贷款余额近三年增长较快,20**年底医药行业贷款余额为168.3亿元,比20**年底增加29.5亿元,增长21.2%,与同期全行公司类贷款15.2%的增长速度相比,高出6个百分点。医药行业贷款余额占全行公司类贷款余额的比重由20**年底的1.13%上升到20**年底的1.28%。

2、医药行业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资产质量仍不容乐观截止20**年底,我行医药行业不良贷款客户389户,占医药行业客户总数的32.42%;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余额29.5亿元,比20**年底减少4.2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55%,较20**年底下降6.8个百分点;“一逾两呆”口径不良贷款余额22.35亿元,比20**年底减少3.5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28%,较20**年底下降5.4个百分点;欠息户409家(其中有息无本户20家),占客户总数的34.1%,欠息额7.33亿元,比20**年底减少2.62亿元,其中催收利息7.26亿元,比20**年减少2.2亿元。从不良贷款形成时间来看,20**年以前发生的信贷业务形成的不良贷款(五级分类口径)余额为19.95亿元,占20**年底不良贷款总额的67.6%;欠息额6.3亿元,占欠息额的85.9%。受医药行业客户结构调整以及剥离因素的影响,20**年6月底,医药行业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额下降为12.0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7.61%;一逾两呆口径不良贷款余额10.2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虽然医药行业不良贷款额及不良贷款率不断下降,但医药行业资产质量依然不容乐观。医药行业的不良客户数、欠息户比例较高,进行结构调整势在必行。20**年底、20**年6月底我行前十大不良客户贷款余额分别为16.1亿元、9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54.5%、74.5%,不良贷款客户集中度很高。

3、医药行业客户总数减少,户均信贷余额有所提高与20**年相比,20**年底医药行业客户总数有所减少,其中商业客户减少了近一半。工业客户信贷余额有所增加,占医药行业信贷业务的比重有所提高。20**年底,我行医药行业客户1200户,比20**年减少170户,其中:工业客户1095户,比20**年减少41户,信贷余额173.05亿元,比20**年增加40.78亿元,占医药行业客户信贷余额的比重由20**年的90.2%提高到95.1%;商业客户105户,比20**年减少129户,信贷余额为8.86亿元,比20**年减少5.44亿元,占医药行业客户信贷余额的比重由20**年的9.8%下降到4.9%。20**年底,我行医药行业客户户均信贷余额为1516万元,比20**年提高446万元,其中:工业客户户均余额1580万元,比20**年提高416万元;商业客户户均余额844万元,比20**年提高233万元。

4、区域分布分析医药行业在我行地区分布广且较为分散,与医药行业自身的地域发展分布不相匹配。截止20**年底,全行有39个分行(含总行公司业务部)有医药行业信贷资产,其中上海、河北、浙江、深圳、陕西、山东、广东、四川等前八位分行信贷余额91.96亿元,占医药行业信贷资产总额的50.55%,其余约50%的信贷资产分布在全国其他的31个省、区的医药企业中。从不良资产分布来看,除宁波、厦门、海南、、三峡等五家分行无不良贷款外,其余34个分行均有不良贷款,其中总行公司业务部、河南、吉林、河北、深圳前五位分行不良贷款余额合计17.51亿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59.30%,不良贷款分布区域较集中。从不良贷款率来看,总行公司业务部、河南、新疆、吉林、甘肃五个分行的不良率最高。

(二)我行在医药行业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客户结构不合理,客户规模偏小截止20**年末,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共1200户,其中:信贷余额10**万元及以上的403户,占医药客户总数的33.58%,不良户56家,不良率15.61%;信贷余额1000万元以下的797户,占总客户数的66.42%,不良户412家,不良率34.89%。我行对医药行业的信贷支持重点不够突出,信贷余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89户,仅占总客户数的7.41%,贷款投放多数集中在医药行业的中小客户上,而中小客户集中体现了不良户数、不良贷款率双高的特点。医药行业客户结构不尽合理,在医药行业的营销工作中,应加强对医药行业客户结构的调整,加大对国内优势医药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信贷投放,逐步退出小规模医药企业。

2、我行医药行业存量信贷资产的区域分布与医药行业区域发展结构不相匹配我行医药行业信贷资产分布与医药行业地区发展结构不相匹配,在部分医药行业实力较强、发展较快的区域,我行信贷市场份额较低

3、我行与医药行业客户关系紧密程度不高由于历史原因,医药行业客户多在工行、农行开户,是工行、农行的传统客户,企业基本结算户主要开立在工行和农行,在我行基本户开户率较低,资金结算量较小,我行对其资金回流及信贷资金风险的控制力度较弱。我行与医药行业客户关系紧密程度不高,深层次的营销难度较大。

4、竞争产品无特色,缺乏个性化服务医药行业是比较特殊的一个行业,呈现出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的基本特征。医药行业受国家管制较严,在审批、生产、销售环节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多级审批,国家配套政策的变化对医药企业和产品有着直接的影响。

此外,医药行业技术专业性强,产品分类细,种类繁多,需要对医药行业技术、产品、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目前我行对医药行业客户提供的产品比较单一,主要以资产业务中的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贷款为主,在资产业务以外缺少与医药行业特点相配套的服务模式,不能有效满足医药行业多层次的市场需求。营销过程中缺乏对不同类型医药客户的市场细分以及需求特点的研究,针对不同类型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三、医药行业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分析

1、融资业务需求(1)固定资产贷款需求。20**年后国家提高了医药产业的进入门槛,与此相关带来的固定资产贷款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设符合GMP要求的生产厂房和生产线的资金需求;二是医药企业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的资金需求;三是为实现医药产业化,建设新医药生产基地和老医药工业基地技术改造的资金需求。(2)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医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耗用或销售而储存的各类存货、季节性物资储备等生产经营周转性或临时性的资金需要。(3)其他融资需求。一是医药企业进出口业务所产生的贸易融资需求;二是由于医疗器械行业大型设备采用租赁或分期付款方式所产生的融资租赁、买方信贷和保理业务需求;三是医药企业由于支付及结算需要所产生的法人帐户透支等临时性融资需求。

2、资金归集及电子化产品需求(1)资金归集需求。医药工业类客户和医药商业类客户具有各地分支机构较多、资金结算量小但频繁等特点,下游客户(包括各地商、经销商以及医院和药店等)相对稳定但数量较多。为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对加强资金归集提出了要求,可通过网上银行、重客服务系统等为医药客户组建资金结算网络。(2)电子化结算产品需求。药品、设备招标采购网上信息平台以及医药经销商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需要银行提供相配套的移动POS、金融IC卡等电子化结算产品。

3、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需求医药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将推进医药流通及生产企业的重组,由此产生资产评估、财务咨询等业务需求。同时由于医药行业风险基金制度的建立和筹资的多元化,可向企业提供资产管理和投资顾问服务。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医疗及保险业与每个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可办理银行卡、代收费、保险等中间业务服务。

四、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发展定位

近两年,我行在医药行业的信贷投放增长较快,信贷余额年均增长超过20%,在全行信贷余额中的占比逐年提高。同时,医药行业客户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逐年降低,年均下降幅度超过25%,信贷资产质量有所好转。但是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发展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客户结构不合理、信贷资产分布与医药行业区域发展结构不匹配、优质客户不多等。针对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发展现状,确定未来3-5年内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发展的思路是:优化医药行业客户地域结构,加大对医药行业重点发展地区的营销力度,提高我行在医药行业发展较好地区的市场份额;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重点支持优势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退出医药行业中效益及发展前景不佳的企业。

(一)优化医药行业客户地域结构,确定医药行业重点发展地区从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来看,在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总量较大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医药行业有着良好的市场基础,发展较快、较稳定。该区域医药行业的销售收入达到全国医药行业销售收入的70%以上,已成为医药行业产业聚集、实现效益相对集中的区域,医药行业中的重点优势企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也集中在这些地区。根据医药行业发展的地域结构,结合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发展现状,将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上海、河北、天津、北京、吉林、四川、黑龙江和陕西等十二个省(市)作为我行医药行业发展的重点地区。

(二)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医药行业客户结构

1、重点支持类客户各分行应视本地区医药企业的发展状况,选择本地区的重点支持类客户。重点支持类客户应符合以下标准: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②有发展潜力、市场竞争力强,财务指标在同行业中保持先进水平;③我行信用评级在AA级及以上。十二个医药行业重点发展地区所在地分行可选择1-5家医药企业作为分行重点发展的客户,其他地区的分行可选择1-2家医药行企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对象。各分行应根据企业发展状况以及与我行合作情况等,及时对重点支持类客户进行动态调整。对分行确定的重点支持类客户,应根据医药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通过提供授信、组建资金结算网络、提供保理、投资理财、财务顾问、个人金融服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增加我行在医药行业优质客户市场的业务份额。各分行在确定重点支持类客户时应注意:①企业所处的子行业。我国医药行业重点发展的子行业是化学制药业、中药业和生物制药业,其中:化学原料药业具有较大优势,预计未来3-5年内,受跨国公司“转移生产”等因素影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趋势,营销中应重点关注具规模、有成本优势的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生产药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以及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中药行业营销中应重点关注已实现规模化生产、有传统品牌优势、拳头产品突出、拥有中药材生产基地和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销售网络畅通的大型中药生产企业;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尚处于初创阶段,表现出典型的高风险、高收益特点,目前不宜进行大规模信贷投入,营销中重点关注疫苗和生物工程技术药物生产企业。②企业产品的特点。将医药企业产品列入医保目录的销售额占企业销售总额的比重作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一项指标;对仿制尚在专利保护期的国外新特药的国内生产企业应持谨慎态度;关注非处方药市场的发展,支持具有明显品牌优势、强大营销能力的非处方药生产企业;对主导产品品种相对单一的化学制剂药生产企业的支持要慎重。

2、维持类客户对目前在我行有存量信贷业务但未列入分行重点支持类的医药企业,密切关注企业发展动向并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对其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管理规范、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进入规模化生产、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及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可根据企业发展状况维持现有的市场份额,但原则上不增加新的信贷投放。对维持类客户应注重产品结构的调整,努力拓展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增加存款收益、中间业务收益,减少信贷风险。新晨

3、退出类客户目前,中小型医药企业客户数在我行医药行业客户中占较大比重,这部分客户集中表现出客户数量多、户均余额低、不良户数及不良贷款率双高的特点。各分行应把医药行业客户结构调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根据本地区医药企业发展状况及与我行的合作关系等,制定本地区医药行业客户退出标准和退出名单。退出类客户应包括:①未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通过GMP、GSP、GCP、GAP认证的医药企业;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产品列入国家20**年《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中禁止类和限制类产品的医药企业,列入20**年《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的禁止类和限制类产品的医药企业;③产品无特色、竞争能力不强、发展前景不明朗,年主营业务收入3000万元以下、资产总额4000万元以下的小型医药企业;④贷款余额在200万元以下的小型医药企业及在我行有不良贷款记录的医药企业。对退出类客户应制定具体的退出计划,同时注意保全我行债权,以免债权被悬空或各种逃废债行为的发生。

五、医药行业客户营销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医药行业是受政府管制较多的行业,医药产业结构的调整、药品降价、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国家环保标准的变化以及出口退税等与医药行业相关的政策变化都会对医药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表现为对医药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及药品供求结构的引导,国家政策最终将影响企业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因此必须积极关注医药行业相关政策的变化以及对医药企业带来的影响,在确定医药企业项目成本和收益时,也必须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二)关注市场变化由于地方保护的普遍存在以及所有者缺位等原因使制药企业重复投资过多,整个市场呈现出过度竞争的状态,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科技含量高、企业实力雄厚的大型医药企业逐渐会形成垄断态势,那些科技含量较低,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的小企业将会逐渐被淘汰。关注医药企业的市场变化,一是要关注产品的市场特征,如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的替代性;二是产品的发展前景,产品的市场潜力及潜力的持续时间;三是关注产品价格波动对市场的影响。

(三)关注医药行业技术风险医药行业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相对垄断,对技术要求较高,一旦技术失败,整个项目的投资将不能收回,因此技术风险是制药项目的首要风险。对于新药项目来说,技术风险包括新药是否能够研发成功、是否能够通过国家临床研究和生产上市的审批,以及取得生产批文后在工艺和技术上是否存在问题等。对于仿制药来说,主要是生产的工艺路线是否成熟和稳定。

(四)加强对客户的审查

1、针对行业特点,加强对医药客户的准入审查医药行业是一个市场准入限制极严格的行业,制药企业从取得生产资格到药品上市以及最后价格制订都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管制,如果不能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产品将不能在市场销售。在客户和项目审查中应注意:(1)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审查企业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要求。目前国家对医药行业产业政策主要有医药“十五”发展规划、20**年下发的《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20**年下发的《外商投资企业目录》;(2)根据医药行业准入要求,审查企业是否具备行业准入资格:医药工业企业应通过GMP认证,具备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生产批文、医药产品注册证等;医药商业企业是应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通过GSP认证,进口药品应具有进口药品注册证等。

2、借款人应具备较好声誉医药产品事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对药品的药效和副作用缺乏了解,在选择药品时往往依赖以前的经验。因此制药企业以往的产品记录对于现有产品的销售成功与否至为重要。

医药原料药的行业前景范文8

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务院副总理也表示,要把保障性住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等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实现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双赢。

医疗投资大幅增加

在4万亿元的投资中,会有多少资金投入到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上?11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新闻会上表示目前还不确定。

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974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98倍,5年年均增长24.4%。中央财政用于医疗卫生支出664.31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7.71倍,5年年均增长79.6%。

2008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医疗卫生支出831.58亿元,同比增长25.2%,主要用于支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医疗改革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医改“征求意见稿”,提出近期工作重点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前四项已经先后开始推广,第五项公立医院改革是难点,试点反映了政府积极谨慎的态度。不过,市场对该“意见稿”意见不少,期望医改方案能够更具操作性。

专家预计,随着“征求意见稿”的完善和公布,未来几年政府将推进以全民医保为目的的新医疗体制改革,卫生费用持续快速增长将维持,并且拉动民众的医疗消费。

医疗卫生投资的增加,将带动医药行业的发展,相关上市公司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机遇。

行业景气度仍较高

从行业来看,医药行业经过2007、2008年上半年的高速增长后,增速虽有所回落,但和其他行业比较,仍然显示了较高的景气。

2008年1~9月医药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8%,9月单月增长14.6%,较8月进一步回落了1.1个百分点。但从和其他主要消费品制造业的横向比较来看,1―9月医药行业累计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在消费类制造业中排名第三,高于全部制造业2.8个百分点;从单月来看排第四位,高于全部制造业3.2个百分点。

三季报显示,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稳定较快增长。国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在扣除周期性很强的原料药子行业,以及去除个体公司对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的较大影响并扣除短期投资收益后,不考虑税率影响,2008年前三季度医药上市公司收人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1%,毛利率继续提升,期间费用率稳中有降,上市公司整体内生性增长良好。

三季报数据确立了2008年医药行业全年高增长趋势。光大证券预计,2008年医药行业收入增长18%-20%,净利润增长35%-38%。

成长性和防御性特征突出

对于2009年医药行业的盈利增长,光大证券分析师姚杰认为,有必要调整“医改”预期,从乐观偏向谨慎乐观。回顾医药行业2007年的恢复性增长,2008年维持高增长,其最大的基本因素是需求的扩容和政策的真空期。但是随着2009年“新医改”的深入,药品价格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等措施的推出,终端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很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盈利模式和盈利增长的不确定性。预计2009年医药行业盈利增速将回落,主要是2008年的高基数和行业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所致。

分析师预计,2009年医药行业收入维持18%增长,盈利增长预计在25%或略低。原料药企业盈利增速回落将会拉低2009年医药行业整体盈利增速。

国信证券认为,尽管2009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将放缓,但成长性和防御性特征仍突出。10月份医药板块指数下跌15.03%,而同期上证综指下跌21.48%,医药板块跑赢大盘6个百分点。医药行业估值显示,2008~2009年平均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6倍、20倍,部分优质股票已经具有较高安全边际,维持行业“谨慎推荐”评级。

关注龙头公司

对比1~8月各个子行业与主要上市公司的增长和盈利水平数据,可以清晰的看到,各子行业的龙头公司大多表现出超越行业平均的增长和盈利水平。

“随着行业竞争秩序趋于规范,龙头公司积累的核心优势会愈加明显。”分析师表示。

2009年市场对医药板块的投资将更倾向优质白马股。分析师建议继续持有能够超越行业平均增速、满足市场增长预期的细分医药龙头,并建议目前关注2009年稳定增长、现金流良好、估值具相对优势的品种。光大证券建议选择有确定性、可持续增长的公司,注意部分医药公司走势分化。重点推荐“医改”扩容直接受益的医药商业企业:南京医药(600713)、国药股份(600511)、一致药业(000028)、复星医药(600196);普药投资机会的华北制药(600812);增长确定性高的康缘药业(600557)、千金药业(600479);细分龙头科华生物(002022)、上海莱士(002252)。

南京医药(600713):经过多次外延式扩张,已成长为全国第五大医药商业流通企业,龙头地位日渐显现。

公司作为国内首家医药流通类上市公司、全国最大的医药商业企业之一,以及全国药房托管先行者,继续实施“调整转型,创新再造”的总体战略,已建成了跨地域、覆盖人口达2亿的市场网络平台和现代药品物流体系终端,客户覆盖率超过35%,成为华东地区最重要的医药采购供应中心。公司业务经过全面转型,依托南京模式重新改写医药产业价值链;盈利模式从获取药品差价和供应商返利的微利盈利模式转向家电连锁式具有定价能力的盈利模式,使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终端控制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康缘药业(600557):公司主业产品突出,七大临床主导产品几乎都为独家生产,精细化营销体系和独到的商业战略为产品的销售持续上量,延长产品的成长周期以及缩短未来新产品的导入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金元证券分析师分析,公司未来5年业绩的增长是很确定的。

医药原料药的行业前景范文9

以目前我国原料药产业发展现状,真正到了该转型的时期,需要从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模式转换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专访中,胡海波直言不讳的指出,我国要从原料出口转向制剂出口,变仿制药为创新药,最后真正从制药大国转化到制药强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肯定需要创新。是的,诚如他所言,唯有紧抓创新发展,原料药产业才能振兴发展。今天,以《紧抓创新发展,振兴原药产业》为话题特约专访了大连诚泰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海波,请他就原料药产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创新式发展提出他个人的真知灼见。

笔者:胡董您好,很高兴与您面对面就原料药产业的现状与创新发展为专题进行本期专访。从一些行业数据看,我国医药原料药方面的贸易顺差确实可以让人为之欣喜,但是如果从整个医药的大行业来看,您作为行业资深人士如何看待当前原料药产业的情况?

胡海波:并不乐观。我国医药原料药虽然产能巨大,出口额也年年攀高,但是目前行业最大的弊端则是低端仿制的原料药制造行业的平均利润非常低,医药产业每年巨大的利润被外国在华企业赚取。从长远来看,原料药的需求和市场潜力根本无法与制剂同日而语,低端仿制原料药也根本无法与专利药物相抗衡,我国医药产业势必很难与国外医药巨头竞争,甚至本土市场都有可能大量流失。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能为单纯的原料药进出口额表面数据而沾沾自喜,原料药产量的增高和出口量增加带来的并不是丰厚利润,而是我们处于国际医药产业链的最底层的位置,带来的是盲目的市场竞争,压缩得不能再压缩的低利润,高的能源消耗以及大范围的环境污染等负面现象。在我看来这些负面现象带来的后果远比目前获得的利润要多得多,而这需要医药企业在转型调整中不断蜕变,从原料出口转向制剂出口,变仿制药为创新药,最后真正从制药大国转化到制药强国。

笔者: 说到了目前国内原料药产业尚存的弊端,您能从最本质的根源为我们分析下问题的症结究竟出在哪些方面嘛?

胡海波:这需要从弊端主要体现的三个方面谈起,首先是国内药企多而杂、低水平重负已是不争的事实,然后又盲目的进行市场竞争,造成原料药市场价格迅速跌入谷底。一些常用的药品,如利弗杀星、环丙沙星……几十佳企业在生产,通常情况下价格成了他们竞争市场的唯一手段。这种产能过剩、品种缺乏、竞争过度的局面无可避免的搏击、扰乱、破坏了进出口经营秩序,导致了利润下滑的局面。其次是因为原料药市场的激烈竞争。许多原料药厂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总是考虑建立完善的产业链,而不是进行原料药的研发和工艺的改进创新,长此以往这些药企始终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对原料药市场造成恶性循环,只是一味的进行重复生产,却不是开发新的产品。最后就是制药企业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众所周知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属于污染大户,产生污染的原因是化学合成工艺比较长,反应步骤多,大部分转化为“三废”后对深层地下水的污染是几十年后也处理不了的,这种潜在危机相当严重。来自以上三方面的弊端需要药企从长远规划,通过创新和研发获取长远的利益回报。

笔者:作为原料药产业的一员,又是大连诚泰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集药品研发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双重重担,自是对药企改革有着深远的认识,在此请您谈谈您个人的一些远见。

胡海波:转型调整、不断蜕变是药企当前唯一的出路。调整既是形势所迫,又是自身发展的需要。面对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不调整就意味着死亡,调整就意味着生存。变则生,不变则死;变则新,不变则旧。这是我的一番肺腑之言,希望看到诚泰和行业其它药企能并肩作战,一同创新转型,从创新药物研发着手,争做创新绿色制药工业生产。

笔者:2015年,您认为我国原料药发展情况怎么样,如何走向更高的台阶?医药企业又该如何走好未来的创新之路?

胡海波:中国的原料药正处于一个发展中期,要走向更高的台阶,就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同时新药创新也是实现药企蜕变的关键环节,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新型药物制剂的积极研发。新型药物制剂已成为新药创新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环节,因为它不仅能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方便患者用药,而且能显著改善新化学实体的理化性质和生物药剂学性质,大大提高其成药性和安全性。对企业而言,新型药物制剂还能够增加附加值。在欧美发达国家,新型药物制剂产品在现有药物品种中的比重已超过20%,且成快速增长之势。所以,我认为,我国虽然已是世界制药大国,但新型制剂市场占有率还不到5%。大力发展新型药物制剂,改变制药行业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现状,已成为我国制药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我国实现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笔者:诚如您所说,创新药已然成为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在您的卓越指引下,诚泰实现了以化工原料生产为主,向药品制造和创新药研发为主的转型,是国内传统药企成功实现“主动转型”的典范。对此,您怎么看待?

医药原料药的行业前景范文10

长江证券

投资要点:1、上半年医药指数跑赢大盘,估值逐步修复;2、医改逐步深入,行业增长模式将发生变革。

2012上半年前段,医药板块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随着行业数据持续好转,市场对于行业政策预期逐步乐观,医药板块从5月开始反弹,整个上半年医药指数跑赢大盘。

自2007年新医改开始,医药行业受益医保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经历了一轮粗放式的增长,但医保的高支出使得政府开始对行业进行调控。在医保全覆盖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注重民生是下一阶段医改的主基调,改革将逐步细化,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如取消以药养医、流通环节加价率限制、医保付费方式等,必然将催生行业的增长模式的变革。

细分行业加速分化,相对优势凸显。近一年间,医药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尤其是以抗生素类产品为主的化学原料药行业净利润持续出现负增长;但中成药、生物药还能维持正常的增速。我们认为未来随着政策的逐步完善,细分行业的分化将愈演愈烈,而长期处于严格管制下的子行业如、血制品等相对优势将凸显。

我们看好下半年医药板块表现,业绩增长与估值切换是核心因素。依然遵循真实反映终端需求的行业投资逻辑,选取能够持续稳健增长的细分子行业。重点推荐血制品、、特色原料药出口及高端专科用药等行业,对应标的为华兰生物、人福医药、海翔药业和华东医药、双鹭药业等。同时,我们还建议关注基本面反转预期明朗的羚锐制药、药用辅料龙头尔康制药;品牌普药公司华润三九、华润双鹤。

军工:紧张局势升级或带来机会

东方证券

投资要点:1、中国南海深海资源勘探、利用逐步进入实质阶段;2、南海紧张局势可能升级,中国需增强海空国防力量。

南海是世界油气资源富集地区之一,石油资源总量可能达280亿桶,已探明石油储量至少为75亿桶。南海周边国家都加紧对外招标进行勘探开发,面对这些国家在南海的“疯狂”开采行为,我国也将加大深海勘探的投入力度。“十一五”我国启动了围绕“海洋深水工程重大装备及配套工程技术”的一系列科技重大专项工程,以“海洋石油981”、“海洋石油201”和“海洋石油720”为交付标志,我国基本解决了深海资源开发的装备问题。

近期一系列举措表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将采取更为主动的策略。6月21日,我国在南海设立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岛礁及海域。三沙市的设立不仅有利于我国对南海诸岛的管辖,而且可作为军事装备加油、后勤补给站,将极大提升我国在南海的军事实力。目前,我国军队在管辖海域已建立了常态化的战备巡逻制度,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制止外国在我国主张管辖海域的侵权行为。再加上此次中海油在南海9个区块的招标,表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会更加坚决,战略上也从之前的被动转为更加积极主动。

考虑下半年北斗、大飞机、航母、发动机重大专项的推进、军工产业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突破,建议投资者关注军工行业中高景气细分子行业的龙头上市公司:哈飞股份、航空动力、钢研高纳、中国卫星、中航电子、中航动控、国腾电子、中航精机、中航光电。

家电:拐点渐显 预期逐步兑现

长江证券

投资要点:1、基本面符合预期,股价表现抢眼;2、节能政策出台,加速行业出货增速拐点显现。

在政策对需求透支较为明显等因素影响下年初以来家电行业出货增速及终端销售增速均有所放缓,符合此前市场预期。“二月行情”的再度显现及新政出台背景下5 月板块走势较好是使得家电板块上半年跑赢大盘的主要原因。

针对高能效空、冰、洗、平板电视及热水器的节能补贴政策已经出台,一年内265 亿元的补贴金额超出市场此前预期。在目前行业需求亟需刺激背景下,新一轮政策有望加速行业增速拐点显现。

白电:看好政策刺激下销量及盈利双重改善。目前行业渠道库存已回归至正常水平,且随着政策透支效应的缓解及节能新政的推动,去年下半程基数较低背景下今年下半年行业增速有望迎来回升,而其中远未达到饱和销量的空调增速最为确定,我们预计空调行业全年销量增速为同比持平。

黑电:销量有望超预期,产品升级稳步推进。政策推动下城镇市场更新需求透支明显以及农村CRT 电视替换需求并未彻底释放使得1-4 月份国内彩电增速低于市场预期,而农村CRT 电视逐步进入替换高峰期仍有望使得今年彩电行业增速超预期。

节能新政出台背景下行业增速拐点或有望显现,建议关注基本面有较大改善预期的龙头上市公司,而其中具有较好产品结构及核心技术的企业或将带来惊喜;具有安全边际的低估值及确定业绩的个股依旧是我们今年下半年关注的重点;综合以上,推荐格力电器、老板电器、海信电器及三花股份。

旅游:背靠安全边际放眼长线

长江证券

投资要点:1、国内游、出境游持续景气,入境游期待突破;2、利好政策是行业发展的最大支持。

尽管行业相对估值偏高,但仍显著低于估值历史平均水平。我们认为,在即将来临的消费需求旺季,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将大幅提高,盈利改善带来的安全边际效应将逐步释放。

三游市场中,国内游市场一直保持较为强劲的需求趋势,国内游人数与收入屡创新高;而出境游市场在国内居民收入提高、人民币已确立的升值趋势以及各国签证审批程序放宽的带动下,展现出高速增长态势;而入境游则由于受到国际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始终保持小幅增长。我们预计,2012 年国内游、出境游仍将持续高景气,而入境游发展则期待寻求新的突破。

医药原料药的行业前景范文11

关键词:中药业;国际战略联盟;探讨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3

一、广西中药业实施国际战略联盟的动因

(一)实施国际战略联盟是广西中药业同我国中药业一起加快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需要

近十年来, 日本、韩国凭借科技优势,加大了汉方药创新力度,通过对由我国低价进口的中药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后高价返销我国,并抢占了国际植物药市场约90%的份额,而我国中药产品多年来却仅占到国际市场份额5%左右,这与中国作为中药生产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我国传统中药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加快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步伐成为中国中药业必然选择。毫无疑问,在经济全球化和广西中药业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脱困的背景下,国际战略联盟必将伴随这一进程逐步展开。

(二)实施国际战略联盟是广西中药业发挥地区区位优势的需要

广西临近东南亚,边境口岸颇多,外贸异常活跃,还建有国家正式批准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和中药材进出口口岸――爱店口岸。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拥有无可比拟的“中国-东盟”大市场,对外交流合作市场纵深优势突出。因为区域接近和文化相互渗透,广西与东盟文化相近,特别是在传统医药领域与东盟国家相通,交流合作源远流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广西与东盟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将更加深化和频繁,亟待形成东南亚中药进口集散地、中国-东盟的中药产业合作交流中心。另一方面,由于地理环境、自然气候相近,东南亚诸国也出产大量的优质中药原料,如金鸡那、安息香等都是我国紧缺的大宗中药原料。在中国与东盟的战略合作和经贸往来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面对国内中药产业原料不足和资源日益枯竭的窘境,从东南亚诸国进口优质中药原料将成趋势。广西毗邻东南亚,区域地位优势突出,显然是实现这一战略的最有利区域。

(三)实施国际战略联盟是广西中药业发挥后发优势,主动适应国际市场环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广西中药业具备后发资源优势和基础。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区,特殊的自然生态条件,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使之成为我国的“天然药库”、“生物资源基因库”和“中药材之乡”。 1993年由广西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编写的《广西中药资源名录》统计:广西有中草药物种4623种,其中植物药4064种、动物药509种、矿物药50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三分之一,中草药物种数量排全国第二位。广西还有近千种海洋生物品种和极具特色的壮、瑶、侗少数民族医药资源。广西不仅药材资源丰富,而且药材的人工种植也颇具规模,现有各种种植药材的药场2.8万个,其中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12个。全区种植药材面积有52万亩,约占全国栽培面积的五分之一,年收购量曾达1800万公斤,是全国四大药材产区之一。较完整产业基础并形成区域特色的种类主要有罗汉果、鸡骨草、广金钱、千斤拔、青蒿等。罗汉果、鸡血藤、广豆根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累计创造产值20亿元以上的有鸡血藤10亿元以上的有广豆根。另外,广西中药业已经具备一定的中药工业基础。目前已形成大中型中成药工业企业带动一批新兴企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批中成药产品在全国驰名。三金片、金嗓子喉宝、西瓜霜系列、花红片等药品在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资源利用方面具有优势。

但是,与中药业面临的共性的问题一样,广西中药业并没有在国际市场取得应有的市场地位,究其原因,中药行业自我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生产技术落后。二是缺少国际化的复合人才。三是缺少国际化的经营运做经验。要克服广西中药业的这些短板,依靠自身的力量显然步履蹒跚,难以适应。在国际市场寻找帮助广西中药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伙伴正是当务之急。

二、广西中药业实施国际战略联盟的方向和思路(基于文化认同和相似度考量)

(一)发挥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与东南亚、西亚国家药业结成市场联盟、供应联盟(近期国际联盟的战略核心)

在东南亚国家,中医药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与当地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结成市场联盟时机相当成熟。广西与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接近,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学也随之传入这些国家。中医药以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廉价等特点为这些国家所接受,并逐渐发展起来,或与本国医学相结合发展成为该国传统医学。并且,东南亚各国也为中东药材行业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投入,中医药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势头良好。例如,在新加坡,目前已注册的中医师近2000人,有中药店1000多家,中医诊所800多家。在泰国,二年,泰国政府官方承认中医中药,目前有300多名合格的执业中医师,针灸师640多名,中医诊所300多间。由泰国中医药界提倡,成立了泰国中医药联合总会,面向国际学术交流发挥更大作用。泰国的中药市场也是发展迅速,进口中药材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保健食品、中成药市场前景一片大好。在马来西亚,50多年前,中医药人士发起成立了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至今共有43个分会,中医药从业人员10000多名,覆盖马来西亚13个洲,在发展中医药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总会监督下,中医院校有11家,尚有10多家地方性中医院校,为培养中医人才做出贡献。目前,马来西亚有中医师7000多名,卫生部还计划为传统医药立法。在印度尼西亚,中医药传入已有数百年,拥有9个分会,各分会组织已成立近30年,各分会联合代表印尼国家而成立“印尼中医协会中央理事会”,担任国内外联络沟通任务。印尼中央医院的针灸已有30年的历史性医疗作业。印尼中医协会中央理事会及东爪哇中医协会,分别主办了第七、八届亚细安中医药学术大会,目前全国已有28万传统医疗工作者。在越南,当地民众长期以来保持着用中药材治病的习惯。据越南史料记载,隋唐时期,中国经典医药著作《黄帝内经》等相继传入越南;南宋以后,中医药已在越南民间广泛应用。近年来,越南人均医药费开支增长约10倍,中药市场也随之红火起来,商家在各地先后开设的大型中药材店铺有200多家。这些药店销售的药材除少部分为越南当地生产外,大部分都从中国进口。近些年对越南的中药出口占到了广西中药出口的70%以上。当然东南亚也存在一些不均衡性特征:中医药在缅甸、老挝、柬埔寨及文莱人才普遍短缺,尚须中医药界人士继续努力。在西亚,印度的草药发展迅猛,尽管印度的中药文化传播较少,但本国的草药文化认可度较高。据印度工商会介绍,印度市场的草药制剂大多为根据印度传统医学吠陀医学古方加工而成,其疗效不亚于中国的中成药。如在降血糖类产品中,有匙羹藤制剂、苦瓜制剂、葫芦巴制剂、大花紫薇制剂、西番莲制剂、姜黄制剂,还有积雪草制剂、柯黎勒制剂和余甘子制剂等等。2010年印度的草药出口额为7.4亿美元。

所有这些基础和条件的具备,尤其是中药文化认同,将很大幅度降低市场进入成本,借助与当地的医药公司和医疗机构的战略合作,将是一个双赢局面:广西中药企业获得市场和规模效益,东南亚医药企业获得以中医名方为基础的中药。

另一方面,东南亚、西亚地区都富有适合做中药的药材资源,特别是同处亚热带季风区且纬度相近的东南亚国家与广西中草药品种相似度达到70%,有些(如鸡血藤、安息香等)还很好的弥补了广西中药结构性的产量不足。毫无疑问,全球最富集中药的原料区域就在这一区域。与这一区域国家的医药企业和种植农场结成的供应联盟将成为广西中药企业后续发展的坚实后盾。

(二)逐步建立以美国、欧洲国家医药业为重点对象的技术联盟、市场联盟,加快桂药的国家现代化建设(鉴于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渐进性,列为中长期战略)

2001年9月,英国卫生部药品管理局和药品安全委员会专门就重要安全问题举行新闻会,通报中药毒副反应事例,指出马兜铃类中药的肾毒性和致癌性,中药用砷、汞、砒霜等入药,告诫英国公众选用中药要慎重,“即使以乐观的态度看,中药的安全性也是没有保障的”。随后,药品管理局又从英文版的《中国药典》中摘录出一长串有毒、违禁单味药和中成药名单,并将其公布在其网站上。去除中药材的毒性的难题严峻的摆在了我们面前。

将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有机融合,聚集中药创新药物研发的合力。建立现代中药创新药物研发体系,注重集成创新,尤其注重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物技术等多学科的有机融合与对接,诞生了现代植物药提取技术。近些年,一些欧洲国家和美国在植物药提取西药成分上做了很成功的尝试,技术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这一技术革新很好的去除了中药的有毒成分,无疑是积极的。给广西中药业带来了新的启示。

近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其网站上公布了《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征求意见,其中植物药包括中国植物基源的草药。该《指导原则》的面世,标志着经过多年的徘徊,美国终于承认植物药是药品,为我国中药进入美国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欧盟新出台的《欧洲传统草药法案》也为中药进入欧洲市场提供了标准。然而,我国的中药目前仅仅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完成了美国FDA(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二期临床研究,跨入欧盟门槛的目前是零。这充分说明我国在这一领域还刚刚起步。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11年前三季度,中药出口总额(含中外合资公司)的22亿美元中,提取物出口额为8.06亿美元,同比增长46.95%,占中药商品出口总额的48%,依然是中药商品出口的主力。

目前欧、美国家已建成了数十个规模较大的植物药生产企业, 这些企业拥有雄厚的开发能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在国际草药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如银杏叶产自中国,德国医药公司发现其具有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理作用后,大量从中国进口原料,经过精加工后打入国际市场,并以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方法通过质量检测,得到国际公认。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现代技术从传统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了含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从人参中分离得到抗肿瘤活性成分人参皂甙 Rg3,从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作用的丹参中提取 出丹参多酚酸盐,可用于心绞痛的治疗。广西中药业在与国际医药公司的技术联盟上已经迈开了第一步:广西民营合资中药公司科康公司,借助“外脑”从广西的金边蚂蟥中研发提取成天然水蛭素,是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优质原料,去年该公司又成功进入新加坡中国火炬(新加坡)高技术创业中心,成为我国首家进入该中心的生物医药企业。

在充分吸收国际技术之后,我们还要利用国际先进技术探询中药古方的科学机理,有继承有创新的开辟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国际先进技术为支撑的现代中药体系。

可以看出,西药的重视微观计量和中药的重视宏观求本发生了文化冲突。但对于中药和西药的毒副作用无论哪种文化都不能回避,两种文化在现代技术的革新背景下相互靠近的趋势难以阻挡,中药国际化也将伴随这一趋势艰难前行。

(三)注重品牌建设,加快推进中药成熟品种与国际化妆品业、保健业、食品业的战略联盟,曲线推广中药文化,逐步推进非洲、南美洲、澳洲国家中药企业市场联盟(中长期战略)

据中国中药报披露:世界天然药物年贸易额已高达150亿美元,药用植物及其制品、保健品、化妆品、香料等成交额也高达300亿美元以上。在中药门槛较高、中药文化渗透较少的国家利用成熟的有疗效的中药在国际化妆品业、保健业、食品业实施联盟,是目前情况下曲线推广中药文化的有效途径。

广西中药业实施国际战略联盟概略表

三、广西中药业实施国际战略联盟的自我突破

(一)管理理念国际化接轨的突破

首先是在国际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管理。

一直以来,中药的知识产权屡遭侵犯:以色列人向美国申请了“治疗消化性溃疡和痔疮的中药组方”专利,并于2002年获得授权,权利要求涉及口服给药、直肠给药的所有剂型。这意味着,我国出口的同类中药一旦在美国市场上出售就构成侵权。更可气的是申请者在专利说明书中承认组方来源于上海出版的《中华本草》英文版。日本无偿商业化开发了《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中的210个古方,并被批准为医疗用药,使日本“汉方制剂”工业蓬勃发展起来;日本的药王园还把我国的中医药知识用到了开发日本国的旅游事业上。2002年,中药青蒿素被国外一家企业根据科研论文进行结构改造并抢先申请了专利,中国因此每年至少损失2亿到3亿美元的出口。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

其次,加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提高国际业务运做能力。

再次,要建立现代的跨国公司管理体系。企业国际化战略目标明确,牢固国际联盟的根基,注重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二)实现中药与西药技术融合和创新的突破,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生产规范

中药产业要获得国际竞争力也决不是轻易能够实现的。在一个逐步开放的经济环境下,使一个古老的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型产业,这个过程中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冒巨大的风险,进行艰苦的探索。尽管如此,为了培养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这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广西中药业如果不能建立起直接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那么中国的中药业只能处于新技术大宴上的末席,陷于粗放的制造加工和原料供应基地的状态。要切实推行和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中药新药临床前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LP)、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和中药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SP),不断提高中药行业的标准化水平,与国际通用的标准和规范相接轨。

(三)中药文化与世界医药文化融合的突破

中药企业的国际联盟说到底是外国医药文化和中国中医药文化的融合过程。在联盟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双边医药文化的交流、学习。师夷所长,补己之短,切忌以我为主的文化取向。

结论:

广西中药产业从传统到现代、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现代人群对药物的需求拉动着中药产业的演化,而现代科学技术则推动着这种发展趋势。广西现代中药产业的国际化既包括广西中药业走向世界,也包括世界医药企业进入广西,共同演绎着中药业的国际化变革,而这一进程有待于在合作双方的国际联盟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有待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尊重和融合。特别是处于技术落后的广西传统中药行业在新的人类文明和技术创新背景下,也要加强国际联盟和加快国际交流学习的步伐,以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广西统计信息网,gxtj.省略/

[2]中国中药协会网,省略.省略cmhpie.省略/

[4]唐良富,等.近年中药遭遇世界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浅析[J]标准科学,2010,2.

[5]王广平.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12.

[6]方鼎.广西中药资源名录[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2.

[7]东盟秘书处网站,http://省略/

医药原料药的行业前景范文12

从二季度私募的持仓情况看,部分私募机构已开始加仓生物医药板块;自今年一季度至今,券商资产配置比例最高的就是化工和生物医药两大板块;投资风格一向“最长情”的社保基金,其二季度重点关注的行业也是生物医药

健康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政府的大投入,这也将是医药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的有力支撑

医药板块内部各子行业的发展形势出现了明显分化。从各子板块中报主营收入情况看,排在前三位的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其中报营收增速中位数分别为31.79%、16.98%和16.28%

从成长性角度看,受益于子行业景气度高、业绩增长较快且具有较高确定性的公司华兰生物、恒瑞医药和长春高新值得关注;从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高和政策刺激双重催化的角度选择,九州通、上海医药和济川药业三只个股入选

《投资者报》研究员 金莉

三季度以来,A股市场在“人造慢牛”的节奏压制下沉闷异常。沉寂多日的生物医药板块却凭借超预期的业绩表现,在年中掀起了一波结构性行情,成为近期市场中少有的几个亮点之一。

Wind数据显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尤其是2015年以来受到医保控费、医院“药占比”下滑等政策性因素的影响,生物医药行业仍保持了两位数的业绩增速。在业内看来,这一业绩表现超出了市场预期,也凸显出了医药板块较强的防御性特征。

而从二季度私募持仓情况看,一些机构已经开始加仓生物医药个股。据私募人士透露,增持医药板块的依据在于,该行业基本面正在发生值得投资者关注的重大变化,部分龙头上市公司再度进入买入区间。

这或许意味着,在今年市场轮炒大消费品类的背景下,继白酒、家电之后,具备业绩支撑的生物医药板块有望接棒,成为下半年大消费概念的领涨板块。

私募重仓潜入

A股市场上,私募大佬们的持仓动向一直被视为市场炒作的“风向标”。从二季度私募的持仓情况看,部分私募机构已开始加仓生物医药板块。

私募持仓数据显示,尽管二季度其重仓板块的持股总市值有所下降,但其中集中度最高的6个行业的持股总市值却仍在逆势增加。这其中,增加最多的是房地产行业,紧随其后的就是生物医药。

格上理财指出,二季度私募机构持有的医药股总市值为458亿元,占其4709亿元持股总市值的近10%。医药板块跃升成为私募持股集中度第二的行业,相比今年一季度的第四位又上升了两个位次。

据统计,二季度中共有173家私募机构及私募基金重仓持有医药板块股票。这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私募机构。譬如,赵丹阳的“赤子之心”成长和价值两只产品,在今年一季度进入东阿阿胶前十大股东后,二季度又分别进行增持至合计持股911万股,近期其持有该股的市值已经超过5亿元;裘国根的重阳投资仍在坚守云南白药,对其持股市值达到了14.77亿元;淡水泉持有的复星医药、天士力合计持股市值达到9.91亿元;还有高瓴资本持有的恒瑞医药市值高达8亿元,星石投资持有2.35亿的华海药业,混沌投资持有的是贵州百灵,前海旗隆持有济民制药、九州药业。

此外,诸如博道投资、易鑫安资产等私募,分别都重仓持有3只医药股,其道投资旗下持有包括海王生物、南京医药、益丰药房,易鑫安资管持有的则是富祥股份、鹭燕医药、司太立三只医药次新股。

在业内人士看来,私募基金后续至少还有10%的加仓空间来增持生物医药行业个股。

看好医药板块下一阶段行情的不只是私募大佬,券商、社保等机构对该板块也是青睐有加。

自今年一季度至今,券商资产配置比例最高的就是化工和生物医药两大板块。投资风格一向“最长情”的社保基金,其二季度重点关注的行业也是生物医药。其二季度重仓持有的医药股包括了国药一致、片仔癀、通化东宝等47只个股,累计持仓高达119.69亿元。其中,社保持股时间最长的是华东医药,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该股被社保持仓时长已超过8年,个股涨幅也超过6倍。

相比之下,对医药板块热度有所降低的要数公募基金了。虽然公募基金二季度持仓中对医药行业的配置比重也达到了10%,但据业内人士分析,在2016年之前,基金对于医药行业的配置很少低于15%。当前如果剔除医药基金的持股占比,公募基金对于医药股的配置比重在7%左右,明显低于历史平均持仓水平。

对此,也有业内人士乐观预计,未来公募基金对医药股的配置有望从低配转至增配,这反而会成为市场看好生物医药板块后续走势的一项重要因素。

个股方面,根据公募基金现有持仓市值数据,该类机构重仓持有的恒瑞医药、通化东宝、乐普医疗、华东医药、康美药业和尔康制药6只个股进入了公募基金持仓市值前50的行列。

基本面企稳

在业内人士看来,生物医药板块业绩稳定且估值合理,是机构大佬们敢于潜入该行业的“底气”所在。

国家统计局的行业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医药制造业实现收入1.52万亿元,同比增长9.97%;实现利润总额1573亿元,同比增长13.81%。这是该行业收入增速自2012年出现下滑趋势后首次出现企稳回升,利润端情况略好于收入端。

相关上市公司的中报数据也印证了医药行业的这一增长态势。Wind数据显示,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有20个行业中报实现营收正增长,其中11个行业营收增速超过10%,医药生物行业以15%的增长在28个行业中排名第8位。净利润增长方面,医药板块的整体增速也达到了17%。

在券商研究人士看来,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尤其是2015年以来受到医保控费、医院“药占比”下滑等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医药行业仍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速,这一业绩表现超出了市场预期,也印证了此前市场对医药行业二季度基本面企稳回暖、行业出现供需拐点的判断。

国联证券指出,尽管在政策影响下,医药行业收入增速放缓,但其盈利能力却能保持稳定,也说明医药行业的赚钱效应还是很明显的。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近年来不少房地产业、服务行业等传统行业企业都有意转型为医药企业。

而从估值角度看,截至8月31日,医药板块估值为43倍,对比除金融板块之外的全部A股,其估值溢价率为32.57%,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业内预计,随着药审改革带来的行业阵痛逐步褪去以及后续行业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医药行业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将持续涌现,板块下半年有望迎来一波预期修复行情。

兴业证券指出,从市场横向比较角度看,今年年初以来,白酒、食品和家电等大消费类品种都出现了大幅上涨。相比之下,医药板块业绩并不逊色,且长期增长逻辑更为确定,今年以来的涨幅却远低于前述品种。在此情况下,提前跟踪布局部分优质消费属性医药股将是一种前瞻性策略。

短期看,支持刚需专科药等行业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公募基金二季度对医药板块的持仓水平较低等因素,都使得医药板块在下半年具有突出的行业比较优势。

而从“健康中国”战略升级的产业发展大背景下看,2007年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在GDP中的占比为4.3%,至2014年该比例提升至5.6%。考虑到发达国家这一占比普遍超过10%,我国医疗健康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把健康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的政策导向下,我国健康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政府的大投入,这也将是医药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的一大支撑。

子板块分化加剧

伴随着近年来行业的持续调整,医药板块内部各子行业的发展形势也出现了明显分化。眼下,这种分化已经成为研究医药行业投资机会时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考量因素。

《投资者报》研究员发现,当前无论是医药各子板块的营收、利润增速等财务指标,还是估值水平以及股价表现都反映出了这种分化加剧的局面。

从各子板块中报主营收入情况看,排在前三位的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其中报营收增速中位数分别为31.79%、16.98%和16.28%。相比之下,中药和原料药板块的营收增速则只有个位数的增长。

净利润方面,医疗服务板块的增速仍然高居榜首,其净利润增速的中位数达到24.53%。接下来依次是:化学原料药(23.97%)、生物制品(18.35%)、化学制剂(16.92%)、医疗器械(13.13%),中药和医药商业的净利润增速则分别为12.19%和11.44%。

业绩的显著分化也造成了股价涨幅的分化。在今年7、8月医药行业的这一波行情中,医疗服务、血制品、CRO、创新药等子板块明显受资金青睐。

相应地,这种分化也延续到了各子板块的市盈率水平方面。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化学原料药等的估值均高于行业平均43倍PE的水平,普遍在50倍以上。其中,医疗服务板块估值仍最高,为91倍;医疗器械板块在71 倍;生物制品板块为59倍。相比之下,中药等子板块由于受到医保控费的影响利润增速明显下滑,估值也相对较低,在30倍左右。

对于上述种种分化现象,业内分析,医疗服务板块凭借快速内生增长与频繁并购,得以延续业绩和估值的强势;化学原料药因维生素等产品提价也增长显著;生物制品中血制品因提价与投浆量上升也有较好表现;而疫苗板块因为受山东疫苗案的影响季度有较大降幅;化学制剂增长略有下降但总体稳定;而中药和医药商业板块则增长乏力,市场给予这两个子板块的估值自然也较低。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近年来国家对医药行业调控的政策思路看,调控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推动药品的“供给侧改革”。而这种改革必将带来大浪淘沙式的行业洗牌――其中落后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而受政策支持的板块和规范运营的企业将会在优化行业结构的过程中受益。

有私募人士指出,随着医药行业“供给侧改革”拉开序幕,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医药行业都会呈现强者恒强的格局,而部分龙头上市公司将再度进入买入区间。

两条主线选龙头

在经历了7月份的板块整体性反弹和8月份的中报行情之后,当前医药板块正在迎来个股分化和政策变局的新阶段。对此,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在布局医药板块时,可以从“高成长性”和“政策催化”两条主线来综合考量选股。

第一条主线,即是从成长性角度,选择受益于子行业景气度高、业绩增长较快且具有较高确定性的公司股票。该类个股具有一定的防御性,同时也具备估值切换的向上空间。

从这个维度,《投资者报》研究员筛选出了华兰生物、恒瑞医药、长春高新三只个股,这些个股也是创新药及竞争格局较好的特色药类的主要代表。

其中,华兰生物属于血液制品龙头企业。从细分板块看,其所属的血制品行业由于浆量的增长和产品提价的因素继续保持高景气度,在药品普遍降价的背景下,血制品的逆市提价为公司带来了较高的业绩增速。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其中血制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3%。业内人士预计,下半年血制品内生收入增速将高达接近50%,而华兰生物下半年业绩大概率将进一步加速,从而驱动全年扣非净利润增长达到40%。该公司当前40倍左右的PE水平尚低于行业平均估值,因而预计未来将有较大的估值提升空间。

恒瑞医药是化学制剂的龙头企业。其重磅新药上市以及国际化战略步入收获期,都将为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业绩方面,恒瑞医药在2015年度净利润增长43%后,今年中期净利润又出现了24%的增长,属于业绩稳定高增长的个股类型。当前该股估值水平为38倍PE,也低于行业平均估值水平。

长春高新是生物制药板块的龙头企业,旗下子公司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为公司未来主要高增长驱动力。公司的重组促卵泡激素2015年获批上市,相比国外进口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目前已经完成天津、上海、广东等地的招标工作,也将成为未来公司业绩增长的第二驱动力。今年中报该公司净利润增速为23%,当前市盈率为40倍左右,处于合理估值区间。

第二条主线则是从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高和政策刺激双重催化的角度选择标的个股。从这个维度,为投资者筛选出的是九州通、上海医药和济川药业三只个股。此类个股也是医疗体制改革和一致性评价等政策受益个股。

其中,九州通医药板块最大的民营商业企业,不仅业绩增长提速,业务丰富度也在提升。今年中期实现了超预期的业绩增长,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6%。

尤其是在“两票制”、“营改增”政策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中,九州通将成为流通行业整合的重要受益者。业内预计,公司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净利润为9.0亿元、11.8亿元、15.3亿元,对应PE为36倍、28倍、21倍。考虑到公司业绩有望在未来几年维持高增长,则当前股价处于上市以来的估值底部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