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论文

语文论文

时间:2022-11-16 05:00:57

语文论文

语文论文范文1

1.1.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阅读是语文学习水平升华的基础,因此,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读,并且在读中能够体会文中的情感,能够通过审美能力的提高,来把握好文章的主体,明白创作者的写作意图。但是,现阶段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怕哪一个知识点没有讲到,而整堂课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造成学生朗读能力不高,无法通过自己的阅读来熟练掌握字词句的内涵。

1.2.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能与生活相联系

我们知道,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存在不同,其与生活息息相关,即在生活中对语文学科知识的应用最为广泛,同时,在新课标中也有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打破传统与生活隔阂的模式,将生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纵观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知识的融入非常有限,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效,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一些语文学科知识无法深刻的理解,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而由于小学生具有浓厚的好奇心,且对生活中的人和物非常感兴趣,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融入生活常识,就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小学生对课文知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学习。与此同时教材的内容与中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果不一致的话,很容易造成中小学生认知上的分裂,进而对其人格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1.3.第三,教学方式过于枯燥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同时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又增加了教学课堂的枯燥无味感,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导致小型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迟迟得不到提高。

2.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2.1.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做到理论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互为印证。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寻找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语文课有这样一个课文《小马过河》,讲述的是一匹小马要渡过一条小河,但是却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于是就问松鼠和老牛河水有多深,结果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使得小马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没办法就去问自己的母亲,母亲告诉它要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必须自己去尝试。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生活化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亲身体会小马所悟出的道理,从而使得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2.2.语文教学手段多元化趋势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小学生天生好奇,种特性我们不应该抹杀,而是要善于引导和利用,通过对小学生的引导来让他们可以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中我们除了简单的板书外,使用图片、表格、影音都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要增加对他们的感官刺激,让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他们的头脑中。

2.3.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唱读的现象,这不仅破坏了原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也影响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课文朗读教学过于随意性,且教师还不能及时予以学生更正。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问题重视起来,同时教师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进行范读,让学生从中发现自身阅读时与教师范读时存在的不同,并从中找出差距,同时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注意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阅读技巧,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得到升华,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结语

语文论文范文2

中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有一条“合体”的要求,就是指作文既要合文体,又要合语体。可是,对贯彻这一要求,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却是重文体而轻语体,甚至有的老师对语体还有些陌生。因此,有作文指导中,对文体总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但是对语体则大都忽略,极少提及。这样,在学生作文中,我们就常会发现一些虽合文体,但不合语体的文章。

如:一学生在记叙文《变迁》中这样写:……阿婆笑着对我说:“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家的生活日益美满。我虽年高体弱,不再从事田间劳动了,然而干些家务还精神抖擞的。”

这几句话中的“日益美满”、“年高体弱”、“从事田间劳动”、“虽……然而”、“精神抖擞”等词语,用得不妥,不合乎老阿婆的身份口吻,这里将谈话的口语体,误用正规的书面语体。

再看学生以《道路》为题写的议论文其中一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我国几十年来的革命和建设得出的真理。现在,我国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无限生机。

从文体看,我们没有理由说它不是议论文,但从语言材料看,满篇政治术语,像报刊上的大社论,不合作文语体。

从以上两个例子看,证明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对“合体”的理解还存在问题。为克服这一弊端,我们必须重视作文的语体教学。

“语体”,简言之,就是语言运用的风格。作文语体是文章中体现出来的话语风格,它的形式取决于语境。平时我们在工作、学生、生活中用笔“说话”时,总会考虑对象是谁,目的是什么,从而选用与之相适应的词语、句式、语气,修辞手法等等。而不会不管什么情境,都用一个腔调说话,这种在具体的语言活动中,由于场合、条件、交际对象、目的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采取不同的语言组织方式,就形成了不同的作文语体。从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原则出发,我们把社会上常用的书面表述语言,根据自身特色,暂且将它划分为三种作文语体,口语体,正语体和雅语休。

这三种语体的特点是:口语体多用日常语言(包括方言,俗语、工语),句子可能不合语法规范,但灵活自由,亲切易懂,正语体使用普通话规范语言,还有专门用语、术语,表达规范,严谨,给人以严肃感。雅语体多用古今中外形象性。情感性词语、富于文采和感染力,遣词造句常常突破语言规范。

下面举例说明:如果我们以《路在脚下》为题,表达对挫折的看法:口语体:地上的路多着呢,哪一条不是坑坑洼洼的?人一辈子也难老是顺当啊,摔倒了爬起来就是了。

正语体:社会生活充满了矛盾,因而我们在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也是必然的。只有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才能有所进步。

雅语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管人生道路上布满荆棘,我们也要披荆崭棘追求真理。

表达同一个意思,但各具不同的语体特点,这些语体又适合于不同的文体,中学阶段主要训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种实用文体和散文这种审美文体,在进行作文语体教学中,必须搞清文体与语体的关系。一般来说,文体如语体并不完全是一一对应关系,但以一种语体为主。

如:记叙文--口语体为主,略带雅语体。

说明文--正语体。

议论文--正语体为主,略带雅语体。

应用文--正语体。

散文--雅语体为主,略带口语体。

语文论文范文3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孔子和《论语》,研读有关学习的内容。

教学设计

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①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a.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不知为(wéi)不知是知(zhì)也

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出加点的词这样读的理由。

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c.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

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探究的词句摘要:

朋三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a.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b.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作业

①必作:“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②选作: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小结全文,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探究学习后五则

①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②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③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层含义。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诗句。

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学生观点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请同学介绍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要求点到为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师小结]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积累、拓展

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作归结并板书:死而后已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背诵课文

语文论文范文4

一、饶舌、摇滚、爵士与气息、连读、节奏

气息训练在语音教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甚至应贯穿始终。平稳的气息是流畅言语的保障。借助英语绕口令训练气息仍然是很有效的办法,但难免有点单调枯燥。而Rap(饶舌)以动感的节奏为背景快速念诵连串押韵的词句,音乐旋律简单、低音线条和有力的节奏、词句质朴易懂、重复性强易记等特色成为气息、连音练习有效又有趣的良方。“AlphabetInsanity”是一首风靡全球的饶舌摇滚,整首歌曲涵盖四百二十多个单词,经全球第一快嘴、绕口令饶舌大师MacLethal一分五十秒左右的精彩视频演绎,震惊世界。将其作为教学内容,坚持不断模仿,气息应用、连音规则轻松掌握。Jazz有着Blues诗歌一样的语言、动感十足的切分节奏、个性十足的和声、不是章法的即兴演奏代表英美流行音乐更具广泛性。爵士乐的核心是节奏。而英语是以重音计时的语言,而重音又是英语节奏的基础,英语的活力在于节奏、而欧美人活力迸发在爵士乐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加拿大著名流行爵士乐歌手MichaelBuble的经典“Home”:‘A/nothersummer/dayhas/comeand/gonea/wayin/Parisor/Rome/butIwanna/go/home/’在醉人的爵士旋律中英语节奏与节奏模式的特征展露无遗。

二、流行影视片段与音感和语调

英语音感是指言语者对语音片段如音标、音际关系、音韵要素等的感知。“语音感知领先于英语语音生成,音感的准确性是发音准确性的前提。”各类经典英美影视流行甚广,享誉全球,其优秀精彩片段是培养良好音感的最佳语料。从‘WaterlooBridge’、到‘PrideandPrejudice’、从TrueLies到HomeFront;再从PrettyLittleLiars、WhiteCollar到DowntonAbbey、Sherlock等电影、电视剧中都能获取美妙的片段,展示角色所赋予声音特质、让学生真正领会美式或英式口音的无穷魅力。英语语调是其‘语言的灵魂’,‘语音的旋律’。通过特高、高、平、低四级调的抑扬变化,英语语调独特的传情达意的语用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MariahCarey5个八度音域现场展示的视频无疑是英语调高最形象的素材。人类的情感千奇百怪、语意表达更是变化万千。一般而论,英语语调在静调与动调间视其句法结构而成较为规则的升降变化。但基于情感,认知,语境等因素,英语语调随意性的特点较汉语语调更为明显,与其用若干篇幅进行分析讲解,倒不如选用一些视听说三位一体的动态视频,为学生营造真实语境,感受英语语调表达喜怒哀乐等自然情感的魅力所在。著名电视节目TheOprahWinfreyShow、TED等都能提供大量妙趣横生的现实生活语境片段,值得作为语料帮助学生提高有效应用英语语调的能力。

综上所述,英语语音作为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侧重点应从语音理论知识转向其语用功能,突显语音技能在英语语言文化习得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作为促进英语语音实用化的有效催化剂,多元的英美流行音乐、影视文化最能激发认知方式迥异个体的乐学、善学潜能,有效提高语音技能。当然,专业语音课教师从‘理论讲师’到‘技术教练’的角色转换也在所难免。换言之,相关教师必须学会与时俱进,融会贯通中西流行文化,以期实现语音在语言文化中的实用价值。

作者:王玉 单位:宜宾学院

语文论文范文5

(一)网络语言的界定

一般认为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与网络相关的一些用语,一种是与网络相关的一些专业术语,如软件、宽带、鼠标、浏览器等,另外一种是与网络相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黑客等。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民在网络上(如QQ、电子邮件、BBS等)交流与沟通时所使用的文字、符号、数字、图形等语言形式,是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及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产生的一种语言变异。本文所研究的网络语言指的是狭义的网络语言。

(二)网络语言的分类

1.谐音型。

谐音型网络语言是网络语言中重要的一类,主要有数字谐音型、字母谐音型和汉字谐音型三种。其中数字谐音型,主要是取数字的发音与汉语中词语发音的相似点,如“1314表示一生一世”。字母谐音型一般是先将汉语翻译成英语,再选取与英语发音相似的字母,如U(You)表示“你”。汉字谐音型一般是谐音的错别字,如“神马”表示“什么”。

2.符号型。

符号型的网络词语一般是利用键盘上的字母、数字、标点以及一些特殊符号进行排列组合而形成的丰富的符号图形。如:(^o^)表示哈哈大笑。

3.缩略型。

缩略型可以分为英文缩略和中文缩略两种。英文缩略是取单词的首字母,如“BF(boyfriend,男朋友)”;中文缩略是取汉语的声母,如,LG(laogong,老公)。

4.词义变化型

词义变化型的网络词语或是改变旧有的词义,如,“菜鸟”是指那些在某些方面不是很擅长的人;或是增加新的义项,如,“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网络词语大概可以分为以上四种,它们有不同于现代汉语原有词汇的特点。

(三)网络词语的特点

1.创新性。

网络词语中谐音型、符号型和缩略型都是新创造的词语,创新性明显。词义变化型的词形虽然是旧有的,但其词义也是随着网络环境改造的,也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2.简洁性。

大部分网络词语都是用简短的形式表达复杂的内容。如,CU(seeyou)表示“再见”。

3.形象性。

网络词语中符号型的那部分具有明显的形象性。词义变化型也具有形象性,因为网民一般将表示具体的事物的词语的语义进行隐喻引申。如,经验丰富的网民叫“飞鸟”。

二、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由于中学生自身的特点,他们更愿意创造和使用网络语言。再加上教学手段的改进,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堂外都能接触到网络语言。这就使网络语言影响了中学语文教学。网络语言产生在自由、无拘束的网络环境下,不仅能够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

1.促进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网络词语是网民根据特殊的情况创造出来的,创造这些词语需要大量的思考。在网络这种自由、无约束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很少受到课堂上的约束,从而能够创造出简洁、新奇的词语。学生在创造网络词语的时候,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创造力的提升。词语创造力是中学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词语创造力的提升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提升。

2.促进中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词语运用和创新是中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体现。网络词语大部分是新创造的,即使是旧词,词义也进行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大部分是学生在网络这种虚拟的、自由的、无拘束的环境下,根据自身表达需要创造的。这种创造无疑提升了中学生创造词语的能力。提升了词语的创造能力也能进一步提升词语的使用能力。因为新创造的词语更难使用,在使用这些网络词语的时候也就提升了词语运用的能力。因此,网络语言可以促进中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二)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消极影响

1.阻碍中学生形成规范的语言。

网络环境自由、无拘束,所以学生创造出来大网络词语多不符合语言规范。然而随着网络词语使用的频繁,这些不规范的网络词语也会进入中学语文的教学,这就使中学语文教学的语言不规范,也会使中学生使用不规范的语言。因此,网络词语会阻碍中学生形成规范的语言。

2.阻碍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网络环境自由、无拘束,网络词语也就不受太多的限制,因此很容易产生一些低俗的词汇。但学生的好奇心和使用的频率很容易使他们习惯这种低俗词汇。经常使用低俗的词汇会影响学生的审美观,会让他们认为一些低俗的现象也是美的。语文课堂的一大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网络语言有可能会阻碍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

三、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网络语言凭借自身的新颖性、简便性吸引着中学生,因此我们应该针对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正确应对网络语言

教师要应对网络语言,首先应遵循正确的原则。

1.不盲从的原则。

网络语言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教师应当发挥网络语言的优势进行教学,不能盲从的批判所有的网络语言。由于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非常大,网络语言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应肯定网络语言的优势。但网络语言也存在缺点,网络语言影响学生审美能力和规范语言的形成,所以教师应当限制低俗网络语言的使用,纠正一些不规范的网络语言,让学生既能受到网络语言的启发又不让网络语言阻碍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和规范语言的形成。

2.文明的原则。

由于网络环境的特点,有一部分网络语言是低俗、不文明的。教师在使网络语言进行教学时,应遵循文明的原则。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文明的网络语言,在指导学生摒弃不文明的网络词语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创造文明的网络语言,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

3.扬弃的原则。

网络语言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网络语言的特点和正确的语言规范、审美观进行扬弃。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和创造网络语言时,也应同时传播语言规范的知识和正确的审美价值体系。这样学生就会自动的学会使用和创造规范的网络语言,就会自主的进行扬弃。

(二)提升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网络语言有着优点和缺点,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说,中学语文课堂应该提升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中学语文教学语言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语言,而且是传承母语知识及人文性的重要载体,这一点已得到广大研究者和教学人员的共识,这对于教师自觉加强语文教学语言素质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加强中学生对汉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基本汉语知识的学习,以提高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三)优化教学方式

网络语言是互联网的产物,它是伴随互联网兴起的一种新生物,求新、求异、求变是网络语言区别于传统语言的一大特点。当网络语言走进校园冲击语文教学时,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改变过去由教师满堂灌输的方法,通过探索研究找到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计划。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笔者在教学实践及与一线教师的交流讨论中,得知学生对辩论赛、课本剧、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讨论质疑等方法普遍持欢迎态度。这些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应当引入课堂教学。

四、结语

语文论文范文6

关键词:语文训练;语文水平和能力;训练的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2-0064-02

一、必须大力倡导语文训练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曾明确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如果说读书偏重于知识,那么使用则偏重于实践和训练。读了书不进行训练,不能运用于实践,即使书读得再多,也无异于“两脚书橱”,对他人及社会都是毫无裨益的。

任何学科的学习均离不开实践训练,相比较而言,语文学科显得尤为突出。数学中的许多公式,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你记住了就能解决一些问题。比如二元一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等,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这些公式、定律来解题。语文学科则不同,仅以作文而论,老师讲文章结构要“凤头、猪肚、豹尾”,“题材要新,挖掘要深”,“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明、朴实、生动”等,学生记住了这些之后难道就能执笔为文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语文能力的达成和语文素养的提高,自始至终都离不开训练。国家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一封教育书简中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他还多次警示广大青少年学生,千万不要去相信所谓“语文学习百日通”、“速成作文秘诀”之类的书籍,因为那里面说的几乎全是骗人的鬼话。语文的教与学应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按规律办事,任何花拳绣腿、空头说教都是绝对不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

按照叶圣陶的观点,阅读教学再也不要搞什么“逐句讲解”了!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认真预习并置疑;课上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位,教师只组织讨论并在必要时进行点拨和答疑;课后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优秀读物。《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并规定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必须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特别强调了语文训练。这些都继承和发扬了叶圣陶的阅读教育思想,堪称英明之举。

至于写作教学,叶圣陶历来反对那种“学生写、教师改”,而且还要“精批细改”的做法,主张让学生“多写、自改”。他说过,写作是一项技能,凡是技能,唯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学生一定“要多写,越写越熟,熟极了才能从心所欲。多写,还要多改。文章不好,原因之一就是自己不改或者少改”。这里的多写和自改都强调了训练对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古今中外没有一位写作高手是未经多写、自改而成就功业的。《新课标》也倡导要“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相当比例的语文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训练,阅读教学中汗流浃背地搞“逐句讲解”,写作教学中疲于奔命地搞“精批细改”,害得学生形成了一切依赖教师的不良习惯:即不会自觉、主动、大量地去阅读,读了也不能真正读懂;又不会自觉、主动、大量地去写作,写了也不能自行修改,致使语文水平和能力普遍低下。难怪吕叔湘撰文大声责问:“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二、语文训练的基本原则

叶圣陶历来强调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他的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都体现在这十个字上:“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语文教学要做的工作多得不得了,用“千头万绪”来形容一点也不算过分,但是我们认为,其中头等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启发、诱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实践训练。倘若丢掉了这一项,那就是丢掉了根本,语文教学将永远跳不出少、慢、差、费的泥潭。

进行科学、有效的语文实践训练,至少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主动性原则

恩格斯认为,人的认识“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和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语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教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应始终处在这个认知活动的主体地位。从哲学的常识来分析,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想不想学、肯不肯努力学是内因;学生听、说、读、写水平的提高,主要应靠他们自己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来完成,任何人包括教师、父母等都是无法替代的。这正如大人导幼儿学步,总得逐渐去其扶携,鼓励幼儿自己举足,才能最终达到“步步能稳践”,“独行颇利便”的效果。而我们原先那种“逐句讲解”和“精批细改”等做法,就同大人始终不肯放手地扶着幼儿学步一样笨拙可笑。其结果是幼儿自己的腿力得不到锻炼,一旦离开大人,当然就举步维艰、踉踉跄跄了。事实证明,凡是在老师和家长逼迫下的被动学习,其效果总好不到哪里去;而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启发、诱导,学生和子女自觉意识到提高听、说、读、写水平不但对自己、对家人、对现在有利,而且对集体、对社会、对将来都有利,从而积极主动学,长期坚持学,久而久之,语文程度就会得到明显提高。

2.渐进性原则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一般都是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因此,教师要善于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学生在某一学段应该掌握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梳理成系列的有规律可循的若干步骤,然后反复训练,各个击破,力求真正理解、消化、巩固。上海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的教学就非常成功地体现了这一点。他在学生进入初中后的第一次作文时,只对学生提出了一个极其简单的要求:“文章的每一个字都要横平竖直,易于辨认,而且任何一笔都别写到方格外面去。”按照他的要求,学生写作时特别留意,不少人真的做到了字迹端正,一笔都没有超出格外,为此,他们的作文得了100分。其中有的学生是从小学开始写作文以来第一次得100分,而且这个100分还是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大名鼎鼎的钱老师给的,这对学生及其家长的激励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当然,钱老师在此后的每一次作文中又都会提出其他一个个看似简单的要求。他同时告诉学生,任何一个写作要求都不是只管一次作文,而是终身管用,只要一拿起笔写作都应该做到的。就这样,通过钱老师的一步步悉心引导和热情鼓励,学生们自始至终兴致盎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然地进行着实践训练,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三年下来,语文的实际水平都有了明显的长进。

3.趣味性原则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老夫子主张,教育不但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求知的途径,而且要培育他们好学的兴趣,常常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状态,这样,他们就可以从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进而能够自觉地、热心地、专心致志地、念念不忘地去学习、训练。正如他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无独有偶,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持完全相同的观点,他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认为浓厚的兴趣足以对付实践训练中遇到的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反观当今不少教师和家长,他们期盼学生和子女“成龙、成风”的愿望是好的,但常常有意无意地背离了学习和训练中的趣味性原则。尤其是个别家长,全然不顾子女的内心需求,强制规定他们今天学这,明天学那,到头来却往往适得其反,既没有学好这,也没有学好那,弄得双方满肚子的怨气,形成深深的代沟,这是何苦呢!

4.质疑性原则

要启发并鼓励学生进行语文训练时学会从现象上的无疑之处找出疑来,从一般人的思维定式中提出不同的观点。比如,读陆游的绝笔诗《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全诗总共二十八个字,写得通俗浅近,即使让初中一年级甚至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读下来也不会有什么疑难。但是,假若能够引导学生往深处想一想:这首短诗的第一句和第四句哪句是唯物的,哪句是唯心的?既然第一句和第四句相互矛盾,为什么800多年来不但没有遭到诟病,反而好评不绝,代代传颂?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们一定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正是第一句的唯物、第四句的唯心这种现象上的矛盾碰撞,闪射出了作者极其难能可贵的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又比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留给人们诸多哲理性的思考。小孩掉到水缸里去了,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必须从上面把小孩拉出来,或者把盛满水的大缸推倒,但这些都是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小孩子力所不能及的;回去叫大人来,时间肯定不允许。正在大家束手无策时,聪明的司马光却想到,用石头完全可以把水缸打破,水缸打破水一定会流出来,水流出来同伴马上就能得救。据说这个故事曾让不少来华的外国教育参观团代表叹为观止。大量事实证明,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育,值得大力倡导。

5.课内外结合原则

这个原则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指学生课内外都要进行实践训练;二是指实践训练的内容既有课内的,更有大干世界的万事万物。哲人说得好,语文学科的外延与整个人类社会相吻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无论从事什么活动都是在进行语文实践;哪怕您此刻没有在听、说、读、写,但您总得思考吧,而思考不靠别的,全靠语言;我们语文学科正是以学好、用好语言为己任的。由此看来,教师应启发和鼓励学生时时处处都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近几年全国青年歌手(包括专业组和业余组)大奖赛的综合素质题笔者认为普遍都出得较好,曾吸引过无数大中小学的师生。据命题者北京大学中文系孔庆东教授说,他严格按主办单位的要求,把所有题目的难度都控制在初中毕业生的水平以内。可是,许多唱歌的佼佼者(他们中绝大多数都具有大学学历)却被这样一些题目给难住了。比如,有一道题来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问第四句“遍插茱萸少一人”,究竟是少了一个什么人?对这类问题,学生如果平时在课内学得认真,课外又会反复历练思考,那么看了题目后立刻就可以回答;否则,唐代有无数的人,只少了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要说出是准自然就变成难题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要理直气壮地大力加强实践训练,按照语文学科的自身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工作,就一定能逐步改变语文教学的落后面貌,开创出语文教学多快好省的一片新天地来。

收稿日期:2006-04-04

作者简介:徐龙年(944-),男,浙江龙泉人,教授,从事语文教育理论研究。

语文论文范文7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二语与外语克拉申理论习得与学得

现阶段英语教学涉及面很广,反映在外语学习或教学上就存在着许多看法和观点。由于语言的习得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语言习得的机制对于我们显得既异常又熟悉,同时又是那么陌生。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学工作者,本人一直希望能探索一条适合国人学习英语的捷径,但又始终有不尽人意之处。究其原因现阶段的英语教学,就自然会出现不同的着重点。本文就英语教学现阶段的语言“习得”和“学得”展开一些探讨。

一、现阶段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

现阶段的英语教学究竟是二语还是外语,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二者的差异问题。目前大家对此的看法比较一致(Stern,1999:16)。“二语”常常指两种情况:第一,任何一门晚于母语而被习得的语言;第二,从掌握语言水平的角度看,指的是一个人所讲的‘弱式’语言和“次要”语言。所以“二语”指的是在本国内,人们学习并使用的某个非自己母语的语言;第二语言一般指在本国与母语有着同等地位的一种通用语。“外语”指本国语言以外的语言,自己国家以外的某个言语社区所讲的、非自己母语的语言。因此,英语在我国不是第二语言,而是外语。在我国环境里进行的不是第二语言习得而是外语学习。或者说,中国的英语教学至少在目前仍属外语教学。

二、语言“习得”和“学得”理论

“习得”和“学得”是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20世纪80年代初Krashen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监控模式,是目前大家引用最多且建树最大的第二语言习得模式。大家引用“习得”和“学得”时,其内在含义大多是按照Krashen对两术语的界定标准。但是由于Krashen的理论由五部分组成,人们对其理论或假说往往也有侧重,对其理论有不同的叫法。“习得”指学习者在自然语言环境中,无意识地将隐性知识内化。他认为,在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不注意话语的形式,只注意他们所要表达或理解的意义。“习得”是一个下意识的过程。“学得”是指(通常是在正式的教室环境中)有意识的学习语言规则的过程。这种学习是系统的、正规的。学习者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自己对语法书的阅读而了解到一些语法规则,并且能感悟和谈论这些规则。有意识学得的知识只能起到“监察”作用,即在说或写的前后监察言语输出是否合乎语法。他认为,只有潜意识“习得”的知识(隐性知识)才能使言语的输入和输出达到自动化,即能自然地运用语言;在使用第二语言时,“习得”看上去要比“学得”更重要。而“学得”的显性规则(语法知识)的作用不大。也就是说,一个已经习得语言的人在交际时,他可以对书本上的语法知识一无所知,但却能毫无障碍地进行交际。

因为我们如果用Krashen的观点,那么我们也应该知道其他相应的条件背景,做到前后一致,不歪曲别人,不能给别人的术语增添一些你自己强加的内容。但这并不是说,别人的理论和学说就不能进一步的发展。学术讨论必须有一个前提,你所用的术语是你自己创造的?还是引用他人的?如果使用某个术语时,加入了新的内容,就应该有所说明,或改换一种称呼。三、讨论与启发

根据以上的讨论,我们就我国国情下大学生对英语学得和习得过程的理解谈以下几点。

1.Krashen的习得或学得理论是在美国的教育环境中产生的

应该吸收其中的合理且能适合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的那部分,不能照搬照抄。但也不能用中国的标准对其理论狂轰乱炸。比如,不少学者对Krashen的习得/学得区分学持批评态度,称他的这一区分缺乏科学依据。但如果我们按照Krashen思路理解其思想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语言习得过程和儿童习得L1和L2时的过程相似”(Krashen,1981:1);“正式的学习环境对书面测试最好……有的研究显示非正式环境对促进真实语言的使用有优势,对习得有用。”这一点我相信有不少人都有体会。但Krashen还说,“正式环境既对习得又对学得有促进的潜势”等(Krashen,1981:6)。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如何促进那种潜势?如何解决外语习得中的“僵化现象”或“高原现象”?这些都是我国外语教学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Krashen语言习得经验迁移到外语教学活动中,改良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形成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尽管母语已足以帮他们解决在一般社会活动中所谓遇到的种种困难。但随着社会活动空间的扩大,异族文化的交流,学生有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的需要。由此,我们外语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外语做事的能力。

(2)建立愉快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教师在言语、表情。姿态等方面都应表现出关怀、欣赏、肯定、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减少学习压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3)模拟真实的语言情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基础阶段的外语学习往往远离现实生活,难以创造真实的生活情景。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不是没有真实性情景可依。一切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因素都是体现真实情景的语料库。可是,这个“语境库”毕竟有极大的局限性。教师必须在“真实性”,与“无真实性”之间作出选择,模拟真实程度不一的情况情景,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上述“语境库”的局限性,形成多层次情景。

(4)运用综合的信息源和媒体。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单一媒体传递单源信息,结果学生难以提高各种语用能力,获得真正的语言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语言软件的开发,我们完全有条件为学生创立一个多媒体,多信息源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仿真的语言习得环境中学习外语。

(5)提高语言的接触频率。外语学习同母语习得一样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不但需要真实程度很高的活动空间,也需要一定量的活动时间。从某种角度来说,外语学习活动经历三个阶段:理解语言材料(信息输入);丰富语言认知结构(知识积累);运用语言实践(加工输出)。外语教学的成功与否是以前两阶段为基础,以学生语用能力的形成或提高为标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保证信息输入的密度、语言操练的密度、实践活动的密度。

本文从“学得”和“习得”两个方面探讨了外语教学的中心应放在学生如何学方面,教师的“教”也要以学生如何学为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优势,提高语言刺激质量,避免语言僵化。我国的英语教学不是Krashen式的二语习得,中国没有二语习得的环境。所以,我国的外语教学不能完全照搬外国的第二语言习得/学得理论,而应该在借鉴的基础上逐步摸索一条适合我国特点的大学英语教学路子和习得模式。

参考文献:

[1]Hawkins,R.SecondLanguageSyntax:agenerativeintroduction[M].Blackwell.

[2]Skehan,P.ACognitiveApproachtoLanguageLearning[M].OUP,1998.

语文论文范文8

感悟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产生的感想与体悟。在阅读教学中,感悟相对于感知,在文本方面,包容了内容理解,情境体验,情感体会,表达方法、语言特点,节奏韵律的领悟等。从阅读主体上看感悟会因为学生个性,经历的不同而产生更加自我和个性。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期望学生感悟得更加深入,却又常常陷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境地。此时,朗读便会显现出神奇而独特的作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中“未晓处”的重点,难点,节点,基本上都可以采用联系全文反复朗读涵咏去突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鸟的天堂》)“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鱼游到了纸上》“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少年闰土》)《草船借箭》中诸葛与周瑜暗藏玄机,刀光剑影的对话……诸如此类含义深刻,“有言下之意”,“言外之意”的语句,只有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学生才会产生顿悟的兴奋,阅读水平的提升。

“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采其深远之韵。”(曾国藩语)——对于感情充沛或幽微,情境强,意境浓的段落,文章非朗读,能得其精妙。《观潮》中潮来时的片段,若不高声朗读,如何“身历其境”,睹其奔腾雄壮之势,闻其震天撼地之声。《去年的树》人物对白神情,若不轻声吟咏,如何能“推心置腹”,真真切切地体会人物心境心情。《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描写爬山虎的片段,若不反复诵读,如何能从其间读出叶圣陶先生之平静而又深邃的境界,真诚而又仁爱的人格。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忘情地朗读,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与文章的“契合”,才能找到“忘我”陶醉的感觉,才能更深刻的感受到语文魅力。教学十余年来,本文“焕发”出强大的感发力量,学生或泪不自已,或手舞足蹈,或“流连忘返”,均是在一遍遍的吟咏,朗读实现的。“情动语中而形言”——朗读既是学生体会情感,获得感动的方法,又是学生倾诉感动的方式。

“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解闷》)——当年贾岛骑在驴上“推敲”的时候,也是一边捋须,一边忘我的吟诵。只有在对文章一遍遍的出声朗读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的文章的结构法度,行文气韵,遣词造句,语言风格等这些表达上“说不清,道不明”奥妙,并且在悄无声息之中得以内化,迁移,最终化为己出,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不经朗读不知《长城》简约背后的严整,大气;不经朗读不知《白鹅》幽默背后的平和冲淡;不经朗读,不知《桥》语言节奏,故事情节、人物心情三者的内在契合;不经朗读不知老舍之亲和,鲁迅之深邃,冰心之清新,巴金之真挚;不经朗读不知说明文之严谨,不知散文之自在,议论文之逻辑。

二、积淀、内化作用

“熟读成诵”是传统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热爱朗读,背诵的学生比不太愿意出声读课文的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都要强。我想这得益于朗读,吟咏在积累,内化层面的优越性。

首先,朗读吟诵中,能更好的积累好词佳句,语言材料。这种积累不同机械的抄写和简单的训练。在朗读中好词佳句,以整体的语言情境出现,便于学生理解其意思,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运用之法。

其次,朗读吟诵有利于学生将文章之情境,阅读文章的感受在头脑中形成“固化”,这种潜在的“人生经验”往往会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也会成为表达的素材和灵感。

再次,在朗读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和提升。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作为一种经验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在朗读最容易得到提升。这正是由朗读的多功能性所决定的。

三、提升默读品质

我常常把默读当做阅读水平提高的标志,当做高年级阅读训练的一个重点。从教学实践来看,朗读对学生默读品质的提高,也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语感强,对语言更加捻熟,在默读中往往速度更快,注意力更集中,感受更加深入、细腻。

语文论文范文9

一、哲学观念与广告语言

曹志耘(1992:130)认为,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对世界的认识和表达,有自己的哲学观念。哲学观念深刻地影响着有关语言的结构和运用,当然也影响着广告语言的应用。例如,天人合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最基本的哲学观念。在我国的一些广告中,天人合一观念对语言表达和接受的影响显而易见。如长虹牌电视机广告词“天上彩虹,人间长虹”,通过天上彩虹对人间“长虹”的映衬、比喻,给人一种天上人间一体,彩虹“长虹”一物的感受。通过这样的广告宣传,“长虹”彩电的美好形象栩栩如生地长驻于人们的脑际。“长虹”彩电驰名全国,颇受青睐,销售量跃居国产彩电之首,这固然与其质量息息相关,但无疑也与其广告词所创造的美好形象不无联系。

扬子电气的电视广告则由人群在大地上组合成多姿多彩的扬子电气商标图案和“扬子电气”四个大字,在此场景里,人和文字融为一体。同时,该广告仅有的两句话“扬子天地,扬子电气”将商品与天地相提并论。这样,整个广告形成了一种十分强烈的天人合一的和谐气氛,非常引人入胜。再举数例:

①与书为友,天地长久。(某丛书广告)

②皮革天地,迷人世界。(皮货商场)

③得之于莺飞草长的天时,得之于土厚天高的地利!(房地产)

以上广告词都含有天地一体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深植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的自然流露,都能引起我国受众特有的感受和共鸣,容易激发人们的消费欲。

强调群体、贬抑个体是中国哲学观念的另一重要特征。如汉语包括广告语言从大到小的表达顺序正是这一哲学观念的体现。又如我国的大多广告词十分精辟,往往以寥寥数语勾画商品或服务的特征、特点和优势,注重创造其总体形象,一般不很注重产品或服务的特点、优点的重墨细腻的描述。我国广告存在不突出个性的现象,这似乎也与中华文化中追求群体一致性,反对个体特殊性的传统思想有所联系。

与此相反,突出个体和个性是西方哲学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包括广告英语从小到大的表达顺序则是这一哲学观念的具体反映。如,英语广告特别注重对产品或服务的特性、特征进行缜密入微的重墨描述,特别突出其个性与众的不同之处。广告语篇,与形象优美的插图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把商品的个性和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巧妙而自然地将商品的价值转移到商品购买者身上,着力创造美满理想的生活氛围,把受众诱入引人入胜的境界,让消费的念头油然而生。这样的广告在西方处处可见,在我国则较为罕见。这种差异同中西各自的哲学观念和物质文明程度紧密相联。

整齐、对称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正确认识形成的一个哲学观念。我们知道,许多客观事物都具有整齐对称特征。人类各门学科包括建筑、美术都反映出这一特征。语言,包括广告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当然也表现出这个特征。中文广告中应用频繁的对偶式四字句就是整齐、对称的范例。如“质量第一,信誉至上”这样的四字句构成的对偶句非常整齐对称,符合中国人的表达和欣赏习惯。此外,中文广告中的许多广告词都是文字工整、结构匀称、琅琅上口的广告金句。如:

④甜甜大白兔,宝宝心爱物!(白兔糖);

⑤追逐美丽画面,留下永恒回忆!(照像机)

英语广告篇章也讲究整齐、对称。为数不少的广告标题和广告口号都是整齐、对称的句子。试看一例:

⑥Abusinessinmillons,aprofitinpennies.

众所周知,英语广告篇章中的排比句俯拾即是,其中有些音节大约相等、结构颇为工整。如:

⑦EarthisapersontobecaredforEarthisahometobemanaged…

另外,英语各类广告中时尔可见短语排列式语篇。英国语言学家G.N.Leech(1966:95)称之为blocklanguage(块式语言)。短语排列式广告篇章文字整齐,结构匀称,意思清楚,一目了然,给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短语排列式语篇在中文广告中也屡见不鲜,可能是受西方广告的影响吧。

整齐、对称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正确认识,它反映在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整齐、对称也是广告修辞特点之一。中文广告最讲究整齐对称,很少运用参差、错落、残缺等艺术手法,这大概是因为我国人民对整齐、对称的偏爱吧。西方广告既采用整齐对称的结构,又好用参差、错落、残缺等艺术手法,具有多姿多彩、含蓄隽永的效果。显然,中西广告的艺术手法与各自的文化传统包括哲学观念息息相关。

二、思维模式与广告语言

思维模式与语言之间存在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思维模式自然而然对广告语言的运用和接受产生影响。广告语言必然反映和影响思维模式。

具象性是世界各民族的思维特点。人们习惯于形象思维,喜欢具体、形象、直观的语言。广告语言充满修辞格,通常非常生动形象。如:

⑧停电24小时!依旧冷若冰霜。(上海航天电冰箱广告)

⑨书为山谷,笔为径。(某彩色笔广告)

⑩把柔媚浇在身上。(香浴乳广告)

以上第⑧例含有明喻辞格,产品的特性和功能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了。第⑨句包含两个暗喻,书比作山谷,笔被喻为山径,清楚易懂。从暗喻可知,笔是通向知识殿堂的小路,是摘取知识之果的必备工具。第⑩例巧妙地将产品形象化为“柔媚”,制造了极柔极媚的体验,浪漫娇妩,极富诱惑力。

英语广告措词也讲究生动形象。例如:

(11)Breakfastwithoutorangejuiceislikeadaywithoutsunshine.

(12)Goldstaristhebrighteststarinelectronics.

上面第(11)句是个典型的明喻句式,第(12)句是个典型的暗喻句式。语言生动,意境鲜明,产品功能、公司形象具体生动地呈现于读者眼前,令人怦然心动。

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特点之一。英汉广告大量使用比喻比拟等辞格来创造鲜明的意境和生动的形象,以便富有感染力地宣传商品或服务的特性,从而大大增强英汉广告功能。

人类思维模式的另一特点是模糊性。所谓“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等正是中国人对语言文字的特殊体验。尽管广告语言首先要求简明易懂,但恰到好处的模糊性、意会性,可使广告语言富于联想,回味无穷,大大增加广告的艺术感染力。汉语广告的模糊性常常在于运用精辟的言词巧妙的表达法或恰当的修辞,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地创造商品或服务的整体形象。例如在杉杉牌西服的电视广告里,一位男士身上所穿的漂亮潇洒、楚楚动人的西服引起了众人的羡慕。一对情侣在喝饮料,小伙子羡慕地盯着这身西服,惊异地说:“杉杉牌西服!”他的女友立即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不要太潇洒!”言外之意丰富而生动,十分耐人寻味。

西方民族的思维模糊性在英语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这种模糊性似乎跟汉语广告一样常见。英语广告的模糊性表现在好些方面,但主要在于利用双关(pun)、含蓄比较(impliedcomparison)等修辞手段或使用别出心裁的表达法来描述商品或服务的具体特性、特征和优点。如:

(13)You''''llgonutsforthenutsyougetinNux.Itfillsyouupandgivesyoulotsofgo.(Leech,1966:185)

该广告词包含双关语:gonuts(=becomecrazy)中的nuts与其前面的thenuts(坚果)均构成语义双关。显然,双关语表里双涉,一举两得,富于联想,灵活机动,深刻而生动地揭示广告产品的特性与功能。可见,广告语言的模糊性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生花妙笔。

语言的模糊性存在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系统之中。广告的模糊性不但存在于广告文字中,而且存在于广告图像中。模糊的广告语言和插图给受众提供广阔的想像余地,诱发人们的想像思维,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联想,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

西方人喜欢幽默,说话风趣好笑,这种性格特点与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密不可分。西方人的浓浓的幽默感在英语广告中可见一斑。试举数例:

(14)MANwantedtowashdishes,andtwowaitresses.

(15)ACCOMMODATION,suittwogirlswillingtoshareroomoryoungman.

(16)ACCOMMODATION:Honeymoonsuite,sleepsthree.

(17)PHOTOGRAPHERsettingupownbusinessneedsmodel,assleepingoractivepartner.

(18)如果您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不必刹车。(国外交通安全广告)

幽默虽然是一种令人开心颇为有效的艺术手段,但在我国广告中,幽默诙谐的语言也越来越多。请欣赏一则广告联和一则幽默电视广告。

(19)上联:白玉犹有瑕,求人十全十美哪里遇?

下联:青春岂无限,择偶千挑百拣几时休?

横联:看剩下谁?

(20)实不相瞒,天仙牌的名气是“吹”出来的。

三、文化心理与广告语言

曹志耘(1992:135)指出,“每个民族都拥有一些深植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也制约着人们的语言活动。”图吉利,避不祥是各个民族共有的文化心理,但在各民族有各自的内涵和表现。中国人民看重吉祥如意、发财致富、孝敬父母,尤其看重家庭子女。反映这些文化心理的广告语言颇为常见。如:

(21)三羊,三羊,给您吉祥!(三羊皮商行)

(22)幸运天天有,今天轮到您!(面霜广告)

(23)恭喜发财迎新岁,长年好运金利来。

(24)南方大厦,祝福万家。

(25)捧出一片爱心,献给千万老人,这是云南制药厂的奉献。

(26)威力洗衣机,献给母亲的爱。

(27)红棉保温瓶,温暖你家庭。

(28)为了孩子,为了未来,拥有文化,拥有明天(港台演员义演广告)

以上广告语迎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很能打动受众的心,容易引起共鸣,极具劝说功能。

西方人虽然也有上述文化观念,但与中国人相比,显得淡漠些。因此,表现上述文化心理的英语广告语篇较为少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春与美丽是相互联系的。年青人希望自己漂亮美丽,中老年人也希望自己比实际年龄年轻些,比实际相貌漂亮些。中西广告者利用人们的爱美心理,巧妙地将许多商品与“青春”、“美丽”、“潇洒”自然联系起来,赋予产品以神奇的魅力,激起消费者的强烈消费欲。例如:

(29)特别的美属于特别的您!(化妆品)

(30)美发超然,风姿翩翩!(发乳)

(31)永保青春魅力,赛如仙女下凡!(化妆品)

(32)Fineandlight,itkeepsyourskinradiant,healthyandbeautiful,andisanexcellentbaseformake-up.(Torben,1992:80)

(33)Don''''tletmotherhoodspoilyourbust-line…ThousandsofwomenhaveusedAguamaidtokeeptheirbustlinesfirmand

youthful.Whydon''''tyoujointhem?…(ibid.p.81)

在商品经济繁荣发达的当今社会,广告成了打开消费者钱包的金钥匙。化妆品和其他健美品广告数不胜数。女人是此类广告的主要受众。在当今的广告中,最受女性青睐的形象就是年轻貌美、时髦秀媚的美女形象。在西方,对美丽和时髦的追求似乎成了女性优先考虑的大事,母亲的义务已退居次要的地位。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广告者精心设计魅力非凡的化妆品和健美品广告。这样,广告化妆品和健美品成为创造青春美貌的“灵丹妙药”。

古今中外的人都喜爱物美价廉的商品。即使那些百万富翁也不例外。广告者对人们的这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心领神会,总是强调商品的优质和价格的低廉,西方广告尤其如此。如:

(34)以最低廉的价格,提供最高的男性价值!(服装)

(35)难得的缘,难得的价,更难得的情!(家具)

(36)It''''stimetomakeyourreservations.Rightaway.Becausenowyouhavethefreedom

toflycoast-to-coastforonly99eachwaywithroundtrippurchase.Also,besuretocheckoutour

lowfarestootherexcitingdestinationsforonly99orlesseachwaywith

roundtrippurchase…(USATODAY,Dec.31,1998)

(37)Greatnews.Inthesecities,there''''sanewwaytosavemoney…Nameyourownprice!(ibid.)

追求物美价廉可谓是人们的传统文化心理。广告突出物美价廉符合人们的心愿,迎合消费者的文化心理,很能激发人们的消费兴趣和消费行动。

现在我国消费者的崇洋心理虽然远不如从前那么严重,但多多少少总还有之。我国的广告者利用消费者中的心理,在许多广告中总是有意无意地特别强调“采用进口设备、引进先进技术生产的一流产品”,以便树立商品的形象,引诱潜在的消费者采取实际行动。为了迎合消费者青睐洋货的心理,许多产品说明书都使用英汉两种文字,甚至连乡镇企业、私人企业生产的国内消费品都印上醒目的英语品牌,使产品带上了洋味。为数甚多的汉语品牌采用新组成的听上去像外国品牌的译名。由于相当多的中国消费者会将这些假外国品牌与进口产品联系起来,他们就乐意购买这些带有貌似外国品牌的国内产品。目前流行的假外国品牌有:蒙妮莎(时装公司及其产品),雅丝丽(洗发精与护发素)、洁士苗条霜、爽肤露、美加净、伊思丽(化妆品)、柔美丝、丽花丝宝、芭蕾、发佳丽、爱美思(巧克力)、梦蕾娜(童装)、雪梦莱(皮装)、雅迪氏(时装)、雷特蒙(时装)、蒙雪尔(皮装)、丝华露(洗发用品)、雅戈尔(服饰)等。

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与其文化背景和文化习俗密切相关,不同民族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心理。如,我们认为违反人们文化心理的不雅之辞或不雅行为,西方人却习以为常,完全可以接受。西方提倡性解放已有悠长的时间了。性生活、的宣传散见于各类大众媒体之中。作为大众媒体之一的英语广告有时把产品的宣传同色情或性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以增加产品的诱惑力。有些广告(包括图像)露骨地推销contraceptives(避孕用品),如condoms(套),contraceptivesuppository(避孕栓),contraceptivejelly(避孕药膏),contraceptivepills(避孕丸药)等等;有些广告毫不避讳地提到“sex”,“semen”,“vaginalfluid”,“mutualmasturbation”,“fingering”,“analsex”等等(参见GregMyers,1995:177-181);偶尔还可碰到为同性恋者及其同辩护的广告,称他们的为sefersex。上述这样的广告在西方不足为奇,与西方人的文化心理没有冲突。这样的广告若在我国广而告之,无疑会超越一般人的文化心理承受能力。

四、道德观念与广告语言

传统的公认的道德观念,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广告语言的运用理应受到社会道德观念的制约。例如,不论在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哪个社会,诚实总被认为是人的基本道德品质之一。“Honestryisthebestpolicy”(诚实为上策)。广告必须以诚实为上策,实事求是,开诚相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忌胡吹海捧,欺骗愚弄。实际上,我国出现了不少以诚动人的广告词。例如:

(38)爱好写作,请读《写作》。

文理学科,不离写作。

各行各业,不离写作。

欢迎大家,订阅《写作》。(写作杂志广告词)

(39)爱吃多少就吃多少,爱吃什么就烤什么。(电烤箱广告词)(朱清阳,1993:70)

这两则广告语言朴实自然,用实实在在的词语突出了各自的主题,给人以诚实感,给人印象极深。

相比之下,也有些广告词有意无意地显得过于虚浮,令人难信。还有些广告使用明显虚夸的广告词语,如“一流”、“唯一”、“首家”、“独创”、“誉满全球”、“无与伦比”、“天下第一”、“举世无双”、“顶呱呱”、以及“包治百病”、“药到病除”等等,更是与人们的道德观念背道而驰,令人反感。

西方广告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阶段,从文字到插图都较讲究,显得较成熟了。众多的英语广告注重摆事实列数据,采用纵横比较对照等方法,以明白具体的语言描述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优点,同时注意创造商品的形象,给人一种真实可靠的感觉。当然,也有一些英语广告偶尔可见“thebest”、“thefinest”、“themostwonderful”、“theperfect”这样的浮夸之词,受到西方一些语言学家的批评。

自我谦逊、尊重他人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汉语中的谦词“奴”、“敝”、“拙”、“在下”等和尊称“您”、“君”、“贵”、“尊”、“阁下”等就是这一准则的直接体现。广告是商战中的一种重要宣传,应该使用对受众表示尊重、理解和真诚帮助的广告语言,才能唤起消费者对企业及产品的高度信任感,才具有相当强烈的号召力和说服力。事实上,尊称、谦词在我国广告语篇中使用频繁。试举数例:

(40)美化您生活的世界!(贸易公司)

(41)给您带来春天般的温暖!(空调器)

(42)欢迎来函来电联系或光临敝公司洽淡业务。(北京广告公司广告)

当然,更重要的是让受众感觉到广告主是以谦逊的态度说话,不是目中无人自吹自擂。

虽然自我谦虚不是西方民族的典型道德标准,但尊重他人、为顾客着想也是西方民族所遵守的道德原则之一。这一道德观念自然也在英语广告中反映出来。如:

(43)Theprocessbeginswithacarefulin-depthassessmentofallyourneeds.Wethenprovideacustomizedprogram

designedjustforyourcompany…(USATODAY,Jan.4,1999.p.6)

(44)Wewanttobeyourairline.(ibid.18)

(45)…soextensivephotographiccreativityisatyourcommand.(ibid.62)

(46)CleanestDishesGuaranteed.

Ifyoudon''''tagreethatthesearethecleanestdishesaround,we''''lltakebackthe

dishwasher,refundyourmoney,andgiveyou25ontopofthatforyourtrouble.(ibid.14)

这些广告词体现出广告者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表达了广告者高尚的商业道德: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尊重他们的选择。

中西文化对中西广告语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中西广告语言也在多方面反映出中西文化的种种特点。体现中西文化观念与特点的中西广告语言易为人所理解和接受,往往引起受众对商品的好感与青睐,促使广告走向成功。中西文化与广告语言是一个值得全面探讨,很有价值的重要课题,涵盖面极广,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所探讨的仅涉及到其中四个主要方面。涉及的有关内容还有:风俗习惯与广告语言、生活方式与广告语言、价值观念与广告语言、与广告语言等。这些方面有待认真研究,需要细致探讨。

【参考文献】

[1]曹志耘.广告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师大出版社,1992.

[2]朱清阳.广告金句7000[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1993.

[3]张东.广告妙招妙语大全[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

[4]Leech,G.N.1996.TheLanguageinAdvertising.[M].London:Longman.

语文论文范文10

一、培养阅读习惯

学生开始学习的强烈愿望来自于平时阅读书籍的量,如果识字量太低就无法满足学生阅读书籍的要求,在学生阅读书籍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太多的字不认识就会影响学生阅读的兴趣,时间一长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必须先要解决认字的问题,让学生尽可能快一些地认识一定数量的字,以达到阅读的要求,这样让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喜欢读书了,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地就会有去写去用这些汉字的愿望,主动识字的积极性也就加强了。新课标中要求在第一学段中只认识1600左右的汉字就可以了,因为认识过多的字对阅读的帮助也不是很大,这也正好符合语言文字的自身规律。这种多认少写的理念是极其鲜明的,多认汉字是为了阅读,少写是为了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字写得更好,从而真正提高学生识字和写字的效率,也提高了我们教学的效率。

二、培养写字的基本功“降低

写字量,关注写字过程,注重写字基本功的培养”是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开始练习写字的阶段,不能只要求速度,要放慢匆匆前行的脚步,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写字的基本功,指导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让他们逐步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还有要让他们认识常用的偏旁部首,能够按照笔顺规则去认真地书写汉字。更要让学生注意自己的写字的姿势以及握笔的姿势。现在的学生大都数都没有一个正确的写字姿势,歪歪扭扭的,拿笔也不会,这能写好汉字吗?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更不能有急于求成的想法,如果基础打好了,就像是建楼房时地基打牢固一个样,再往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事倍功半了。这样的安排无论对于教学识字还是写字,都不会给学生造成任何负担。另外,教学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把握应该循序渐进,不能随便拔高,拔苗助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过程。对于学生书写的漂亮的汉字可以展示给其他学生看看。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美的。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基本功,自己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会影响到学生,学生会下意识地模仿老师的字。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尽量要求学生把汉字写的行款整齐,漂亮有体,当然要结合每一个学段的不同的要求,不能想当然。

三、明确汉语拼音的“工具”性

新版课标在总目标中明确“学会汉语拼音的要求”。在阶段目标中,没有把汉语拼音和识字与写字、阅读等并列安排,而是把它放在了“识字与写字”部分,强调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和查字典,更加明确了其作为工具的使用价值。理解汉语拼音作为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也要注意一下:对于识字而言,汉语拼音仅仅是帮的工具,绝对不能代替识字。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常用的字除了要读准字音外,还要理解它的意思,同时学会书写和运用。另外汉语拼音也不是完全解决在没有学习环境的帮助下独立读出字音问题的唯一途径学生还可以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来猜测和推断字的读音,所以学生识字要紧紧围绕着汉字,尽可能地消除不必要的干扰因素。在普通话的学习中,汉语拼音的功能是正音,如果在教学中把读拼音当成教学的重点,似乎有点因小失大。所以新课标中并没有要求默写和背诵,只停留在会写和熟记上,这是一定要明确的。

四、总结

总的来说,关于识字和写字的教学虽然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是在高年级的教学中也是一样不容忽视的,应该引起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低、中、高各个年级的教师做好衔接,各施其职,千万不要低年级欠的高年级补,让学生的知识出现断条的现象。为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大家一起努力吧!

作者:高崇蛟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总校

语文论文范文11

迈入新世纪的大门,面对五彩缤纷的信息,人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交流。在这个信息时代,失去交流,就意味着落后。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所谓信息化社会,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工具对语言文字信息进行各种处理,目的是建立现代化语言信息系统,使语言文字得到最佳利用,使凝聚在语言文字中的知识信息发挥最大效能。所以我们说信息社会的信息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载体,而这个载体根本离不开汉语拼音这个标音工具。高度发达的社会需要流动,而流动的信息急切需要一个通用的语言文字环境。目前已经广为国际采用的汉语拼音显然最有资格承担这项传播任务。可见,汉语拼音是未来一代步入信息社会必备的基本工具。

语文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语文现代化的首要而迫切的任务是推广普通话。我国宪法在总纲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国内共有几十种语言,光汉语就分十个方言区。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交际越来越广,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汉语拼音是学好普通话最好的工具。

二、理论依据

教育家认为:“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师生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能力加工情况,而且还要重视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情感状况,努力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在认知过程中体尝思维之趣,成功之乐。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如果为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璀璨所照,就能成为孩子妙趣横生和心醉神迷的乐事。”基于这种认识,针对儿童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法,寓拼音教学于儿歌、故事、音乐、游戏、表演之中,让儿童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三、研究目标

1.开放教学时空──让拼音走进生活

①走进校园,规范校园语言。学生以学校生活为主,学校的语言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习惯。如:“窗户”、“桌子”、“电视机”、“大屏幕”、“办公室”、“厕所”、“数学”、“考试”、“吃饭”、“老师”、“出去玩儿”、“洒水”、“扫地”等常用语词,使用频率高,错误率也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方言语音的影响: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分。为规范学生口语,教师和学生约法三章,养成时时处处相互纠音的习惯,有意识地学说普通话,形成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

②走进家庭,巩固生活语言。目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语言习惯不重视,家里的语言环境比较差。对此,我鼓励孩子做家里的小推普员,纠正父母的方音,同时接受家长的监督,每天说一说学校里的新鲜事,或讲一个故事,念一首儿歌、绕口令等等,并用录音机录下来,既可以反复听,进行自我纠正,又可以和同学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还可以交给老师听,以便老师及时给予指导。

③走进大自然,丰富生活语言。各种动植物的名称、旅游景点、超市、学校、幼儿园及马路、小区等名称,都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如:曲院风荷、三潭印月、城隍阁、保路、朝晖一小、江干区、十四幢等常用语,受方言的影响,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很容易读错,让学生用“这是××”、“我去过××”、“我认识××”等语句,练习说话,熟悉周围的生活环境,熟练语音,积累语言。并结合旅游城市的特点,鼓励学生外出游玩时,学做小导游,为中外游客指路,介绍景点,介绍家乡特产,做热情的小主人,在为别人服务中,锻炼自身的语言能力。

让拼音走向生活,还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查字典。这是最管用的正音工具。查字典的过程也是在复习拼音。我们班的学生学会查字典以后,学习积极性日益浓厚,自我正音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走进社会生活,培养一种良好的语言习惯,实质上是人们认识上由自然王国向必然王国迈进的过程。其过程是艰辛的。改变一种语言习惯需要经过上百次的重复练习,甚至要调动意志、热情、毅力乃至决心。

2.开放教学方法

开放教学要求学习者应当具备符合自己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万个人可能有一万种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是最好的。”根据教学“个性化”的原则,教学中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以发挥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优势、特长,以利于独立个性的发展。学生对拼音字母的形状、发音,都有自己的理解。学了书上的识记方法之后,让学生想一想: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学生热情高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等多方信息,都在五花八门、生动有趣的顺口溜中体现出来了。

引导学生自编顺口溜,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身创造才能的机会,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激发出来,把他们想象、创造等多方面的智能开发出来。我认为,学生的创作比教参上提供的内容更有童趣,更贴近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孩子们把顺口溜输入电脑,写上自己的姓名,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并欢天喜地地回家告诉家长,自己是个小作家了,还邀请家长一定要来学校看看他的作品,分享他的学习成果。

3.开放学习环境──让教室会说话

为了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欲求,形成适合不同个体的开放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优化学生的学习觉悟和学习行为。为了给学生创造强烈的学习拼音的氛围,我把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为每个孩子做一块姓名牌,给汉字注上拼音,挂在墙上,让孩子们用拼音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认识同伴。又把声母、韵母和新学的带彩图的音节贴在墙上,随时可以见到,防止遗忘;给教室里的每一件东西都贴上“拼音标签”。如:mnyǐzihēibǎnrguāngdēngzhuōzichuānghudinshjījiǎngtifěnbǐ等等;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临近之际,把祝贺语和相关的诗文如:《静夜思》等用拼音抄贴在墙上,进行学习;一些日常用语如:“lǎoshīhǎo!”、“dubuqǐ!”、“xixie!”、“zijin!”等,专门挂在“每日一句”的墙角,天天学,天天用。总之,学生一进教室,目及之处便是各种拼音语句,仿佛融进了拼音的海洋,可以自由地获取。贴满拼音的教室既使孩子们学得有趣,又不增加课业负担,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研究原则和方法

(一)插图提示法

汉语拼音教材中的插图具体直观、贴近生活、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编者意图,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启发学生发现插图跟字母音形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教声母k时,先让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生:图上有小蝌蚪和水草)你们喜欢小蝌蚪吗?(生:喜欢)这些可爱的小蝌蚪在那干什么?(生:小蝌蚪在水草边玩)接着板书k让学生看,这个字母像什么?(生:它像两只小蝌蚪靠在水草边玩)这样结合看图,启发学生想象,不仅增加了儿童情趣,而且能帮助学生记忆字母的音和形。

(二)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语言、插图、演示教具、表情等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从而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方法。比如我在教u的四声时,运用教具演示,边演示边模拟汽车开动的声音发u的四声,学生们看到后感到很有趣,也跟着我做手握方向盘的姿势,并且边开车边发音。随后,我就向学生总结规律:“一声道路平又直,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这样让学生的脑、眼、手、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化难为易,学生学得特别轻松愉快。

(三)趣味故事法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最容易接受一些生动具体又有趣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讲一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故事趣谈,创造一个愉快而紧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我在教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时,先讲一个故事:有一天,iu三个小孩要到公园去玩,可是他们三个年纪太小了又不认识路,怎么办呢?它们就请大y和大w带路,大y带着小i一块走了,就成音节yi,(领读)大w带着小u走了就成了音节wu,(领读)只有小没人带他,急得哭了,两滴眼泪直往外流,怎么办呢?大y听到哭声转过身来,见小哭得好伤心,于是来到他身边,摸摸它的头说:“好吧,我再带一个,可是你得把眼泪擦干净,记住不许哭。”小高兴极了,边走边唱着歌:“iu单独走,大y大w来带路,小眼泪擦干净,大家齐步向前进。”这样把知识化为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对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接受快,理解深,记忆牢,还能使学生对跟大y后面去掉两点引起注意。

(四)游戏学习法

游戏学习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达到寓教于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活动开始的,在活动中,孩子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游戏学习法,让学生在玩中思,玩中学,使认知与情感融为一体。

如: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后,我设计了如下练习(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一棵大树,树上结满苹果,苹果上写着整体认读音节)。师:秋天到了,果园丰收了,我们一起去果园帮农民伯伯摘苹果好吗?(生:好极了)农民伯伯还说了,如果你能带领全班同学读一读苹果上的音节,他就把这个大苹果送给你,你们想不想要?学生很兴奋,有的同学甚至说:“老师,我最爱吃苹果了,叫我去吧,我肯定能读对。”这样紧密结合课文,针对儿童年龄特征安排一些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到学中有趣、趣中有知,使认知活动与师生情感交织在一起。

(五)歌诀巩固法

儿童的感知具有模糊性,对音形相近的字母容易混淆,若采用编写儿歌、口诀来辨别巩固字母的音和形,学生学后会印象深刻。例如:上两点的省写规则可以编成:“小真骄傲,两眼往上翘,j、q、x,来帮助,摘掉了骄傲帽”;或者:“小见到j、q、x,擦掉眼泪笑嘻嘻”。再如:“bbb听广播,ppp把水泼,小马快跑ddd,气球上升qqq,拐棍加横fff,伞把撑开ttt,小鸽子ggg,小草蝌蚪kkk,像把椅子hhh”等。这些儿歌突出了字母形体的特点,形象生动,学生便于记忆。

(六)自主创新法

古人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方为终生受用。”因此,教学应注重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其终生受用。例如:在教学拼音c时,我问学生:“谁能想个办法记住这个字母?”有的同学弯下腰说:“同学们看我现在像不像c?”还有的伸出左手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摆成c状,说:“我这才叫像呢!”学生们兴趣高涨,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有的说:“c好像是一个月饼,被人咬了一口。”还有的用手摆成弯月状,说:“老师,这不是一个月牙吗?”同学们为了证明自己的方法与众不同,想出了许多方法,竞相发言:“老师,我有个好办法。”“老师,我想得比他的好。”“老师我这个办法最好了。”……学生的创造之门由此被打开。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4、10——2004、11)

2、实施阶段(2004、12——2005、11)

3、总结阶段(2005、12)

六、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分析现状,确立目标。

(2)学习理论,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3)全员参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素质。

(4)积极启动“名师”工程,为学校发展增强后劲。

(5)改革人事管理,优化配置人才资源。

七、成果预期

语文论文范文12

一、从语感教学中体认人文内涵

语文教材是建立在文本基础上的,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是借助于民族语言来体现和传播的。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贤惠、温柔、善良,为什么焦仲卿要休掉她呢?这显然是其背后的伦理纲常造成的,由此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批判地反思文化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文本作为文化的载体,在学生审美教育中的作用更为显著。从《兰亭集序》的阅读中,那优美的空间意识、独特的时间体验、俯仰捭阖的和谐关系、在空间中感知时间的徘徊、在时光中变换艺术空间,给人以无限的人文滋养。因此,在语感教学中要把握三点:一要强化对学生自身的言语体验,避免以讲代读,要引导学生从自身的阅读中感知文化魅力,增强语感和鉴赏力;二要强化阅读实践训练,特别是对于语言文字材料的分析,让学生从内容、形式上把握语义重点;三是要融入语言审美,要从朗读、吟诵、听读、抄写上感知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融入探究

狄尔泰曾言:“体验首先是人的生命历程、过程、动作,其次是人的内心形成。”体验式阅读是借助于对文本的体悟,从还原作者体验中唤醒自身的言语体验,达到“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教学目的。阅读兴趣的激发需要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要引导学生从探究阅读中发展思辨能力、想象力和批判精神。在阅读《听听那冷雨》时,可以让学生从多次诵读中来体味语言的味道,特别是在叠词的咏叹中,要从委曲情感的哲理思考中读出民族文化的神韵。学生要从阅读教材文本中捕捉自己的顿悟,从中体验文本内在的意蕴。陆九渊曾言“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就是要将阅读的情感与文化底蕴的挖掘融合起来,在文本体验中陶冶性情,提升境界。

三、注重师生互动与对话

教学实践中的主体既是学生,也是教师,学生作为知识的受动者,要从其个体性上加以突出,尤其是要从对话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学生参与语文教学实践的主动性。教师是学生与教材文本之间的桥梁,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文化挖掘过程中,要善于启发,激活学生的个性与创新思维。在语文教材的阅读与鉴赏环节,对话教学贯穿于教师、学生、文本教材三者之间的始终,是激发心灵交流和思想碰撞的重要任务。对话作为教学策略,利用多重观点的碰撞与转化,可以帮助学生从阅读的探究中激发生命智慧。文学家左拉曾言:“在读者面前的不是一束印着黑字的白纸,而是一个人,一个读者可以听到他的头脑和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着的人。”可见,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文本中挖掘学生的情感,积极构建学生、文本、教师三者的合作,让学生从教材文本中激感反应,与作者见面,发生灵魂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启发学生从阅读思维中涵养人文情感。在鉴赏《我不是一个好儿子》时,教师可以在文本阅读中实现角色扮演,在情境对话中升华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从中体验那份炽热的、浓浓的母子情深。

四、在教材中挖掘审美元素

文学鉴赏是提升学生审美旨趣的重要内容。新课标明确了审美教育在学生知情意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多是艺术性、文化性浓郁的精品文学,其丰富多彩的情感魅力,优美隽永的文辞修饰,以及逻辑严密的说理议论,都是增进学生情感发展,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操的重要媒介。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源自于作者对生命的追逐,对精神的超越。特别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表象与深层次的审美理解,在色彩、节奏、韵律、结构等形式美中激发着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从文字中体味韵外之致。在《再别康桥》阅读中,教师可以抓住文本对情景的审美刻画,以音乐伴奏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拓宽对美的想象,在饱含深情的美学境界中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接受、学会鉴赏。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要重视从教材中挖掘文化。语文课程的价值在于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不能片面强调知识的工具性,而忽视文本知识载体上的情感、态度、价值理念。语文教材在传递、传播文化过程中,要从文化的创新中选择、改编、整合,顺应时代和未来发展需要,这是语文教育者传承文化与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

作者:朱闵 单位: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任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