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标准农业灌溉

高标准农业灌溉

时间:2023-08-24 17:26:57

高标准农业灌溉

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1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水利;供需平衡;总体规划

1引言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和山东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的需要,山东省委把实现水利现代化和构建现代水网作为目前最大目标,把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灌排工程作为构建现代水网的基础,摆在突出位置,这为新时期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指明了方向。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要求,根据灌区现有灌溉格局及实际情况,把整个项目分为3个灌区:胜利渠灌区、运南灌区、南部井灌区[2]。

2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2.1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及问题

a.长期以来,重建轻管的思想比较严重,农田水利的投入体制是制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根本因素。b.小型水利工程多为农业基础设施,易发生抗旱防洪等水事纠纷,影响投资者的收入和农村稳定。工程建设中没有明确的建后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资金保障,造成建后无人管理,无法发挥应有效益。c.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技术素质较差,管理技术设备落后,离规范化的灌区管理相差甚远。有工程无人管,有人管无管理经费这是工程管理的最致命的弱点[3]。

2.2灌溉用水供需平衡分析

2.2.1现状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通过对台儿庄的用水情况进行调查,现状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120L/(人•d),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60L/(人•d);牛马猪等大牲畜用水定额为40L/(头•d),鸡、狗等小牲畜用水定额为20L/(只•d);工业万元增加值耗水量60m3/万元。农业实际灌溉面积21万亩,平均灌水2次,灌溉定额143.4m3/亩[4]。生态与环境用水主要是城镇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见表1。2.2.2农业灌溉可供水总量预测根据台儿庄区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台儿庄区规划水平年分别在P=50%、P=75%、P=90%时的水资源可供水量预测见表2.2.2.3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预测根据台儿庄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参照相关专项规划成果,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制度,预测规划水平年灌溉保证率P=50%、P=75%、P=90%时的农业灌溉需水量预测见表3。

3总体规划

3.1规划目标

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要求,根据山东省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结合本市水资源状况和土地开发潜力,合理确定全市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比例。枣庄市规划“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为37.04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87.05%。规划到2015年枣庄市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30.17万亩,2020年年底全部完成。枣庄市“旱能浇、涝能排”面积规划汇总见表4。

3.2建设内容及主要工程量

3.2.1规划布局与建设内容根据胜利渠灌区(台儿庄区)布局实际情况,按照行政区划共分为4个片区,分别是泥沟片区、马兰屯片区、邳庄片区和运办片区。灌溉形式分别采用提水泵站衬砌渠道灌溉、机井低压管道灌溉和提水泵站低压管道灌溉三种形式。运南灌区按行政区划,划分为两个片区,分别是涧头集片区和张山子片区。灌溉形式根据当地的现状、水源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提水泵站衬砌渠道、提水泵站低压管道两种方式灌溉。南部井灌区按行政区划。划分为二个片区,分别是涧头集片区和张山子片区。根据南部井灌区地形地貌、水源实际情况,灌溉方式全部采用机井低压管道灌溉的方式。各区建设内容见表5。3.2.2主要工程量根据各灌区的设计,估算主要工程量汇总见表6.

4效益分析

项目完成后,将原有的地面沟畦粗放式灌溉改为较高标准、标准化畦田的节水灌溉形式,农田质量、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也将随之提高,种植结构更加优化、合理[5],产量、产值大幅度提高。项目效益主要体现在灌溉增产、节能、省工等方面,具体效益如下:a.增产效益:粮田渠道防渗每亩年均增产约100kg。b.节能效益:实施渠道防渗项目后,由于灌溉用水量减少,用电量相应降低,亩均节能10kW•h。c.省工效益:项目建成后,灌溉用水量、灌水时间减少,灌溉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降低了劳动强度,灌溉用工量减少,农民有更多时间外出务工,增加收入。d.节水效益:项目全部实施渠道防渗节水灌溉后,与土渠灌溉相比,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0提高到0.66,每亩节水约162m3。

5结论

该项目的实施,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旱作物节水科技水平明显提高,通过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有效缓解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农业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灌溉用水的零增长,节约水资源,对枣庄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技术保证。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而且能为项目区内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6],采用新的节水灌溉方式和种植结构,充分利用项目区的有限水资源增加灌溉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TD/T1033—2012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S].

[2]郭力方.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N].中国证券报,2011-11-09.

[3]李坤英.辽宁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1(12):36-37.

[4]DB44/T505—2008.农田林网建设技术规范[S].

[5]刘向阳.关于南县农田水利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2):70-72.

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2

【关键词】农田;灌溉;工程;合理;规划

【 abstract 】 developing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irrigation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guarantee the effec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e must always will give top priority t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farmers, and farmers' vital interests, especially in crop production is the most crucial. ,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reasonable planning for farmland irrigation project, to ensure high yield and stable yield of crops, to solve "three agriculture" problem, for our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service.

【 key words 】 farmland; Irrigation; Engineering; Reasonable;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S2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搞好农业发展,也就是保证了我国的社会发展基础,为其他的国民经济部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源的灌溉,而我国大部分耕地,都需要水利工程的配合,尤其是近年来,世界气候变化所产生的降水带和降水量的变化,都对于农业的灌溉,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而,必须做好农田灌溉工程的合理规划,进而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水源保证[1]。

农田水利灌溉与规划,是农作物产量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 在新农村建设工程中,要大力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出高效、合理、科学的水利灌溉工程。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以总体规划设计原则为准, 把握工程的总建设方向,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地形,选择较为合适的取水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一、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标准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标准,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农作物的种类、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河流的径流量而定的。而河流的径流量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不同的年份,所种植的农作物种类、面积也是不同的,因而,农田灌溉的设计,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达到最大的工程效益。

农田灌溉工程的建设,要以一定的灌溉设计标准为依据,以保证所得出的设计方案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通常情况下,农田灌溉工程的设计,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农业发展要求、现行的水利工程应用状况、灌溉区的水源情况等综合的情况而定。

灌溉设计标准是依据灌溉水源能够保证灌溉用水的程度,若灌溉区的农业用水量较高,则灌溉的设计标准也相应提高,因而,灌溉标准的选定,直接决定了灌溉工程的规模的大小。灌溉标准的设计,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抗旱天数,灌溉设计保证率。

1、抗旱天数

抗旱天数就是在连续无雨的期间内,灌溉工程所能够提供的用于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水量的天数。这里的连续无雨,并不是绝对的滴水不降,而是在抗旱期内,日蒸发量连续大于日降雨量的情况。例如,若灌溉工程能够满足作物连续70天的生长用水需求,则该灌溉工程的灌溉设计标准为抗旱70天。抗旱天数的确定,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在设计时,要“因地制宜”。

2、灌溉设计保证率

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某一灌溉工程所能够提供的灌溉用水,在长期的使用期间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比,通常用符号P来表示,若P=75℅,则表示该工程在长期的灌溉工程利用期间,其所能够提供全灌溉区的灌溉用水中,有75℅的时间是能够得到满足的,则P=75℅就代表了该灌溉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

在实际的灌溉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综合考量灌溉施工工程所在地的情况,想要达到的灌溉规模,当地的灌溉引水源状况及农作物的种植规模和种植种类。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丘陵、平原、旱地和水地的作物需水量不尽相同,因而,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设计出较为切合实际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例如,在水源丰富的地方,灌溉设计保证率可以设定在70℅—95℅之间,而在旱地,则灌溉设计保证率可以设定在50℅—80℅之间。

二、农田灌溉工程的灌溉渠系布置设计原则

1、总体规划设计原则

在农田灌溉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量各种影响因素,包括国家的交通道路规划、森林自然资源的保护、湖泊的综合利用、国土的整治等,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农田灌溉工程的设计质量。在进行灌溉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兼顾到人畜的引水需要、航运、发电等部门对于水源的需求性,从而全面安排、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当地的水土资源,扩大灌溉面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3]。

在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2、综合利用的原则

山丘地区的灌工程,应该应用地势间的落差优势,并结合水力、水电加工,开展一水多用,达到充分应用水土资源的目的,还要结合水库、水渠、水塘等多种优势资源,实现灌溉工程的利益最大化。平原地区要采用井水灌溉、地下水、地表水相结合的灌溉模式,加强该地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3、以安全为主的设计原则

在灌溉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工程的安全性,在渠道设计及路线选定时,要避开你难竣工、高填方、深挖方的地段,以减少施工难度系数和危险系数。山区地带的灌溉工程设计,要避免溪流、河流位置的选定,以防工程受到山洪的威胁。干渠路线的选择,要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尽量避免节理发育的破碎地带、风化岩层地带、透水性强的土质地带,沿渠应该设计有泄洪、排洪设施,如泄洪闸、溢洪堰的设计等,从而增加工程的防洪、排洪量,提高其使用标准。

4、充分利用地形的原则

灌溉工程的设计,其渠道应该布局在高处,而排水沟则要布局在低处,以实现排水、自流灌溉,形成各自独立的灌排系统。在不影响全局灌溉工程的前提下,可以对局部的洼地或者高地,采取小片提灌的方式,以照顾到局部的利益。在渠道线路的布置方面,要考量到工程的成本,渠道的布置尽可能的实现整齐、顺畅、直通的效果,避开交叉建筑、民房,少占良田,实现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取水方式的设计

取水方式的设计,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的灌溉水源,决定其取水方式,它是农田灌溉工程的重要设计环节。通常情况下,农田灌溉水源可以分为提水取水灌溉和自流水灌溉两种。本文主要讨论自留取水灌溉方案。

在灌溉工程设计时,要保证自流水位的高程,必须将开渠建闸饮水点定在河流上游水位高点。由于饮水口的不同,决定了工程沿线的水量损失、土石方工程量、需要修建的水渠长度不同,直接决定了工程成本,因而,必须对于取水口进行慎重的选择,以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益。

1、无坝取水

在设计无坝取水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种。但是,在洪水期,有建闸 的引水口能够有效的控制洪水流量,河道不易被洪水冲垮,保证基本农田不被淹没,因而,成为设计时的首选方案。将进水闸的中心线设计成与河道水流方向呈的锐角,能够有效的减轻洪水对于引水口下层的冲击力度,提高引水量,保证入渠的水流平稳。

2、有坝取水

有坝取水的工程设计,适用于灌溉工程所在地的水源丰富,但受限于地势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自流灌溉引水难以成行。因而,在设计时,要在河干道上修建堑水建筑物,以提高水位,保证实施自流引水灌溉。这种取水方式由于引水口距离灌溉区较近,可以大大减少交叉建筑物的数量和土石方工程量,缩短引水干渠[4]。

在农田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量工程的设计标准、灌溉渠系布置设计原则及取水方式的设计,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水文地理条件,在满足基本的抗旱天数和灌溉设计保证率的基础上,遵循设计原则,确定综合效益最大的取水方式。

结语

总之,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仍然占有重要比重,农业仍然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是我国的立国根本,农业发展的好坏,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它是农业增产、稳产的重要保障,是粮食丰收的重要基础性要素。在全球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下,必须大力发展农田灌溉技术,以保证农作物的收成的稳定性,相关的农业部门要加大对于农田灌溉工程的管理、研发,使得我国的农业建设更加的科学、合理,促进我国农业向着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司效英. 对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思索[J]. 内蒙古水利. 2006(04).

[2] 常国祝,陈海燕.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与质量监督[J]. 吉林水利. 2007(04).

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3

关键词 污水灌溉;农产品;措施

中图分类号S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4-0162-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的紧张和水污染的加剧,世界各国都普遍采用污水农业灌溉的措施来开辟一条城市和工业污水的处理途径,我国也十分重视污水的农业灌溉,尤其北方缺水地区,污灌较为普遍。

污水灌溉是综合利用水肥资源的一项有效措施,它在促进农业生产,降低农业成本上起着良好的作用。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开发的快速发展,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污水排放超标排放,致使大部分农业灌溉的地表水不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农产品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解决污水灌溉对农产品的危害问题迫在眉睫。

1 污水灌溉对农产品的影响

1.1 污水灌溉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污水中尤其是某些工业废水常含有大量的有毒污染物,如汞、镉等有毒重金属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使农产品不符合食用和饲料卫生标准,若未经处理和处理不当灌入农田,必然会伤害农作物,影响作物产量,直接造成农业生产的经济损失。

1.2 污水灌溉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1.2.1污灌区与清灌区大米营养品质比较

通过从不同的清灌区和污灌区采样分析调查,其中大米中的淀粉、粗蛋白和粗脂肪等含量如表1所示。

表1 污灌区与清灌区大米营养品质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各类污水灌溉对大米中的淀粉含量略有降低,粗蛋白与粗脂肪略有增加的趋势,对赖氨酸、吸水率、膨胀硬度无明显影响,但对大米的粘度有明显的降低。

1.2.2 污灌区与清灌区苹果品质比较

从不同灌区采样,分析测定其中重金属如表2。

表2 清灌区与污灌区苹果品质比较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污水灌溉对苹果的重金属含量具有明显增加,直接影响苹果品质。

2 解决农田污水灌溉危害的措施

利用处理后的污水代替清水进行农田灌溉,节约了水资源,问题是如何保证污灌区饮水及农作物安全饮用,如何兴利去弊,科学地、适度地利用污水农田灌溉。为了减轻并逐步解决污水农田灌溉对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真正做到可持续、科学的利用污水灌溉农田,提出如下建议和措施。

2.1 加强管理提高环境意识

各级人民政府应充分重视污水灌溉,设立污水灌溉管理机构,对各区的污水灌区要认真地进行全面规划,灌溉要有防渗措施,各灌区要设立水质监测站。同时要求排污单位,尤其是工矿企业,要重视污水的达标排放,采取先进的工艺,更换淘汰落后的设备,提高水的重复使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从而减少污水中污染物的排放量。

2.2 全面调查、科学管理

根据农作物清水、污水灌溉的情况,首先要对污灌面积、水源、水质、灌溉作物及污水灌溉方式进行现场勘察,在此勘察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化管理,从全面上保证污灌区的水土环境平衡。同时,要严格控制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禁止不达标排放和偷排,严格执行国家、省级、地级颁布的《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2.3 积极处理、清污分流

防治灌溉区污染的根本在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规,严格管理和限制排污,有关的排污部门要认真处理好各种污水,使灌溉农田的污水符合农田水质标准,如在污水灌溉之前,先通过氧化塘(氧化沟)处理或污水土地处理、污水生态处理等,使污染物明显低于不经处理的同类污水。

2.4 加强污灌水质监测

污灌水质监测,是掌握水污染和预防水污染的根本依据,对灌区的水质要进行定期监测,超过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污水要限制灌溉,各级环保监测应经常重点厂矿排放至灌渠的水质,杜绝污染源。

2.5 污水灌溉要科学进行

用行污水灌溉的时候,要做到合理使用污水,加强污灌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量控制,对不同的土壤污灌要加以区别,如对沙质漏水地要严禁污灌;对污染严重的耕地,适当采用清污轮灌;污灌应以大田作物为主,在作物扬花期,果树结果期要停止浇灌污水,对污水敏感的蔬菜,要禁止或少用污水灌溉,以防影响品质。

2.6 加强污水灌溉的科学研究

污水灌溉对环境的影响是积累型的,污染物对土壤的影响是长时间的,污染物的迁移、积累和转化的机理非常复杂,不同的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周期对污水中的有用物质的吸收情况也不都是一样的,这样就给污水灌溉标准、规范化带来难度。因此,应加强污水灌溉的研究,开展污水对农作物生理周期、土壤的肥力、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影响研究,研究不同类型的污水水质,在不同条件下土壤肥力的周期变化、作物生长发育情况、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变化。

2.7 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

要加强管理现有检验检测资源,优化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资源配置,规划好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做到明确职责,分工合理,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3 结论

中国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探索污水灌溉的新技术和污水处理与利用新系统,科学地进行农田污水灌溉,对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书运.我国污水灌溉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7).

[2]张乃英.鞍山宋三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3).

[3]袁伟,郭宗楼,袁华.污水灌溉的研究现状及利用前景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6).

[4]孙宝华.关于污水灌溉问题的探讨[J].环境科学动态,2005(2).

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4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资深院士张光斗教授,最近看了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撰写的《当前发展节水灌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章,认为内容“十分重要,讲得深刻透彻,必须很好学习”。下面是66文章网所选取的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的战略性地位日渐重要。发展节水灌溉,已经成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矛盾的战略选择。面对新的形势,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紧完善节水灌溉规划和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尽快制定有关技术标准并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服务体系。

一、发展节水灌溉事业,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战略选择当前,节水灌溉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节水灌溉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还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乃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首先,发展节水灌溉,是保障国家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发展节水灌溉,是提高用水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需要。我国水资源紧缺,同时,农业用水浪费十分严重。一是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二是灌溉定额普遍偏高。三是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四是农业用水效率不高。五是用水效率在地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六是初步改造的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仅占全国灌溉面积的31%。农业节水潜力巨大。

第三,发展节水灌溉,是恢复和建设良好生态系统的需要。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发展,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节约农业用水量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用水。二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从源头节水,严格控制上游用水,可以缓解下游用水紧张矛盾,遏制下游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逐步恢复和保护生态提供支持。三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草原生态建设的根本保障。四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减少灌溉用水量,有利于水环境改善,有利于遏制地下水进一步超采和减少地质灾害。

第四,发展节水灌溉,是调整农业与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水利现代化的需要。节水灌溉,说到底就是科学灌溉、现代灌溉。推行节水灌溉的过程,就是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建立面向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的节水型种植业结构,优化各有关生产要素的时空配置,最大限度地挖掘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是持续增进我国农业生产力、保障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推动农业节水工作,也是服务于农业和农村中心工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措施。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对灌溉排水和耕作栽培技术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实行适时适量灌溉,还要保证作物的水、肥、气、热的综合要求,不仅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要保证作物的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设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发展节水灌溉在全局上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国民经济的很多行业和部门。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必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经济、宣传教育和管理等各种手段,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研究节水灌溉工作,关键是要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农业节水技术体系,研究如何调动广大农民节水的积极性。首先,节水灌溉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代表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把发展节水灌溉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的政策体系是大力推进节水灌溉的保障。当前首先要制定科学的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做到计划用水、计量收费、超定额累进加价,节约奖励,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水情的农业用水分配和管理机制。其次是建立稳定的节水灌溉投入机制。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应列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规划,并优先安排。第三是制定鼓励节水的优惠政策和补偿政策。进一步调动灌区和农民对节水的积极性。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大的节水工程,如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的节水改造、为解决流域上下游用水矛盾采取的工程措施、重点严重缺水地区的节水工程等,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以国家投入为主,因水费减少造成的管养费用不足由财政补贴。对经济效益较好的节水工程,如采用滴、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蔬菜、花卉等经济效益突出的“三高”农业、“特色”农业等,实行免征农林特产税的鼓励节水政策,并按“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确定产权,充分调动农民兴建节水灌溉工程的积极性。第四是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实施办法,逐步理顺水价,分步到位。第五是完善水费计收和管理办法,逐步引入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形式,做到水价和水费的公开透明。对一些高扬程提水灌区(特别是高扬程的引黄灌区)、机电井灌区,给予优惠电价或电费补贴政策,以降低运行成本,保障这些地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第六是加强对灌溉水源和灌排工程设施的管理和保护,落实占用补偿政策,以保障灌排面积的稳定和发展,维护国家、集体和农民管理经营灌排设施的合法权益。第七是深化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改革。在灌区支渠以下推广以用水户参与为主的改革,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要明确所有权,探索建立以各种形式农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的管理体制,因地制宜,采用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灌区斗渠以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政府管又管不好以及建设维修养护职责不明确、资金无来源、水费不公开透明、层层搭车、用水矛盾多等问题。其次,以提高用水效率和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和建立强制节水、效益节水两套指标为手段,建立科学的节水灌溉规划体系。规划是工作的基础,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发展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各级政府应从战略的高度认识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把节水灌溉作为水利建设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列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节水灌溉规划应充分考虑各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以供定需、以水定种植结构、以水定发展规模、以水定经济布局,统筹考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积极推进强制节水、效益节水两套指标体系建设;节水灌溉规划应与水资源规划、农业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相协调,以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目的,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雨水、灌溉回归水和城市污水等多种水源的综合利用;要充分考虑加入WTO农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大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推广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带动农田水利和农业现代化;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自然和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科学确定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的布局和模式;要突出重点,确定节水灌溉工程和旱作农业的重点发展区域以及节水技术研发的重点领域和生产的重点区域布局。规划还应充分体现节水灌溉的系统性,既要统筹考虑农业生产发展布局和水资源配置,工程节水和非工程节水,先进技术和常规技术,技术研发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效益节水和强制节水,建设和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还要明确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调,特别是提出系统性的政策保障措施。

第三,大力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开展节水灌溉技术、设备设施研究,建立完善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产品推广体系。一是加强节水灌溉基础研究,特别是节水管理和节水经济的研究;加强作物需水规律、灌溉用水定额、评价指标等基础研究工作;积极开展雨水资源、劣质水资源、旱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研究等工作。二是加强实用技术研究。在总结各地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应用推广的基础上,组织技术人员研制适合我国发展的各种节水灌溉设备设施,通过改进和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三是加速节水灌溉科研成果的转化。积极推动科研院所和设备生产企业的联合,加速节水灌溉设备技术科研成果的转化。

第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引进市场竞争机制,规范节水灌溉技术标准体系,健全节水灌溉市场。一是完善适应节水灌溉发展新形势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标准体系,促进节水灌溉技术运用和节水产品设备生产的标准化。二是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国家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制度和国外节水灌溉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大产品设备的质量监督和检查力度,实行节水灌溉产品质量定期监测制度,及时抽查结果,严厉打击伪劣产品进入市场。建立国家节水灌溉技术、设备产品信息库,实现信息共享。建立节水灌溉工程设备的集中采购制、招标投标制和监理制,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保证工程质量,维护市场秩序。第五,突出农民在节水灌溉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水利技术人员在节水灌溉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服务体系。广泛调动科研院校、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建立以各级水利服务组织为主体,科研、高校、企业、管理单位广泛参与的推广服务体系。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全国旱情预报和灌溉信息服务系统,定期信息;充分发挥近4万个乡镇水利站、13万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的主力军作用,全面开展以技术推广和生产示范为重点的基层培训,普及节水灌溉知识,让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和部分农民切实掌握节水灌溉知识和技能,形成一支能带动和影响广大农民把发展节水灌溉和增加收入结合起来的骨干队伍;组织科研人员开展节水灌溉规划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人员培训等服务,鼓励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让、承包经营等活动中参与效益分配。三、当前节水灌溉应着力抓好的几项工作“九五”以来节水灌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发展规模、速度、节水产生的效果都还不适应客观形势的要求,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要使节水灌溉有一个更快地发展,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抓紧制定和完善节水灌溉规划。节水灌溉虽然在我国已开展多年,但目前有的地方仍存在概念不清、认识不到位、标准不具体、措施单打一等问题,非常有必要针对节水灌溉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科学规划,以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地区节水的指导思想、原则以及工作的总体部署、具体的目标任务要求、可操作性强的行动计划。二是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推进节水灌溉发展的政策和办法。近年来,国家已出台了一些促进节水的政策措施,但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和客观形势需求比力度不够大、成效不够显著,有些政策亟待完善配套。如,中央早已明确“开源与节流并重,把节水放到优先位置”原则,但节水至今尚无稳定的投资渠道,现行投资政策仍是向“开源”倾斜;又如,一些靠灌溉水费维持运转的灌区积极节水,水费收入随着供水量减少而减少,社会效益非常显著,但管理单位的财务出现困难。目前缺乏能持久调动管水单位节水积极性的经济补偿政策。三是加强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推行节水灌溉,无论是实施用水总量控制、田间用水定额管理,还是采用其他管理措施、农艺节水措施都要有必要的物质基础条件,如完善的渠系工程,配套齐全的水量水位控制建筑物和监测设施等。近几年国家通过发行国债,增加了灌区节水改造投资,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灌区硬件设施历史欠账太多,已有的投入和客观需求差距很大。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灌区改造要大力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四是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和实用新技术开发。推行节水灌溉,涉及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许多深层次相互关系问题,如河流上游节水对下游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地下水超采地区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什么影响,节水会对农产品品质产生什么影响等,需要从各方面加强研究。再如,目前提倡的许多节水方法、技术、标准和设备还很不完善,缺乏系统的组合集成配套,农民在使用中反映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从科技方面继续做工作。科技部门最近已经把节水作为“十五”重大科技项目列入计划。五是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大量节水灌溉措施要通过农民实施,面对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掌握节水方法和技术能力较弱的现实,必须进一步加强各种节水示范区建设,编印散发节水科技宣传材料,举办灵活多样、农民喜闻乐见的节水培训班。这些工作需要有健全的基层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应当注意不要削弱而应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服务组织。六是加强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既要重视硬件建设,还要重视加强管理,通过科学管理出效益。一方面要加强工程管理,以确保工程效益发挥;另一方面要抓灌溉管理,按流域统一管理水资源,做到保护与合理配置相结合,上中下游均衡发展。制定和推动合理的水价政策和水费计收机制。要利用各种媒体,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引导农民投入发展节水灌溉,使节水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5

1.灌溉用水定额的内涵

灌溉技术中原本就有定额的概念,即灌溉定额,且有净灌溉定额和毛灌溉定额之分。灌溉用水定额和灌溉定额有密切联系,但又有根本区别。净灌溉定额是依据农作物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地下水利用量确定的,是满足作物对补充土壤水分要求的科学依据,显然它注重的是灌溉的科学性。毛灌溉定额是以净灌溉定额为基础,考虑输水损失和田间灌水损失后,折算到渠首的亩均灌溉需水量,显然它还考虑了灌溉用水在输送、分配过程中发生损失的规律。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灌溉定额更多的是注重灌溉本身的规律性、科学性,并不针对灌溉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往往也不具有广泛、客观的可比性。例如同一作物有的品种喜肥喜水,灌溉定额高,有的品种耐干旱,灌溉定额低。灌溉定额的本意只涉及其是否符合各自作物的需水规律,无意评价哪一个合理、先进。再如针对具体渠道给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注重采用的数值是否科学,并不涉及技术经济上是否合理,是否先进的问题。原因在于灌溉定额仅仅是一个设计参数,不具有比较标准的属性和支撑体系,如果要进行比较,只能通过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灌溉用水定额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和客观性的比较标准,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九五”以来为适应节水灌溉的发展,提出了采用节水灌溉制度的要求,也规定了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比较标准的作用,但仅适用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不是普遍的标准,也不是一个综合性指标。

灌溉用水定额和灌溉定额的另一个区别是,灌溉定额是规划设计的依据,而灌溉用水定额是农业用水管理的考核指标。在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中,为了考虑是否满足作物需水要求,使用净灌溉定额,为了进行渠首、泵站设计,需要毛灌溉定额,可见赋予灌溉定额的作用是为了满足规划设计的需要。但是净灌溉定额无法直接测定,毛灌溉定额又无法用于一个一个灌溉单元的用水管理,从农业用水管理功能看灌溉定额的管理并不具有可操作性。灌溉用水定额是在规定考核位置上的单位用水指标,可以直接测定、可以客观考核是对其基本要求之一。

综上所述,灌溉用水定额是衡量灌溉用水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且具有可比性的准则,是农业用水管理的微观指标。灌溉用水的科学性表现为水的输送、分配符合渠道特征,补充土壤水分符合作物需水要求,强调灌溉用水要符合客观规律;合理性表现为技术、经济的可行性,强调灌溉用水要符合现有的技术水平、经济条件,要立足工程现状;先进性表现为技术和管理的前瞻性,强调灌溉水的高效利用;可比性表现为灌溉用水定额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客观的比较标准。显然灌溉用水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可比性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不同侧面。有时强调科学性,但又有悖合理性;有时强调合理性,但又有悖先进性;有时强调先进性,但又有悖可比性。因此,灌溉用水定额应该在灌溉用水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可比性中寻求一个平衡点,成为客观评价灌溉用水的准则。

2.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

灌溉用水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果不加区分,针对每一种情况确定灌溉用水定额,尽管可以做到很科学、很合理,但不具备可比性,因而失去意义。笔者建议把灌溉用水量的影响因素区分为基本因素、硬影响因素以及软影响因素。基本因素是固有的影响因素,基本上没有选择或改变的余地。例如作物种类,在制定灌溉用水定额时不能因灌溉用水量的差别把小麦改换为玉米,因此作物种类是一个基本因素,应该针对每一种作物(但不是针对每一个品种)制订灌溉用水定额。地域也是一个基本因素,因为各地的降水条件不同、水资源基本条件也不同,而且无法改变。硬影响因素和软影响因素一般是可以选择、可以改变的影响因素,它们的区别并不在于影响程度的大小。改变硬影响因素需要较大的投入,改变软影响因素一般不需要投入,或虽需一定投入但用水户能够自行解决。例如灌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灌溉用水量,但如果为各种灌溉方式分别制定灌溉用水定额,实际上和促进节水的目的相悖。另一方面,发展节水灌溉需要投入,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也不能无视各种灌溉方式的存在,故把灌溉方式列为硬性影响因素,通过调节系数适当考虑其影响。管理水平同样影响灌溉用水量,但改善管理的投入不大,而且管理水平上也不应该有大的差异,故列入软影响因素,即在统一的管理水平上考虑其影响。

(1)基本因素

作物种类农产品是农业活动的产物,为了得到某种农产品人们进行某种特定的农业活动。农产品的这种客观地位以及不同作物有不同作物需水量,决定了作物种类是制定灌溉用水定额的基本因素。尽管因为某种原因可以放弃种植某种作物而改种其他作物,但只要对这种作物的需求存在,就应该为它制订灌溉用水定额。考虑到作物种类多,建议首先选择播种面积大的作物制订灌溉用水定额,其他作物可以参照执行。

地域是制定灌溉用水定额的另一个基本因素,但地域的情况较为复杂。一般而言,省的范围太大,制订的灌溉用水定额难以具有普遍性;用水农户的生产规模又太小,为不同用水农户制订不同的灌溉用水定额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县的范围较为合适,尽管县域内降水量、水资源基本条件仍有差异,但编制工作和监督工作可以依托水利局,较为理想。县域内自然条件等差异过大时,也可以进一步细化地域因素。

(2)硬影响因素水资源条件

水资源基本条件具有不可选择的特点,但水资源利用条件又具有可以改善的一面,例如通过发展节水灌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等。节水需要一定的投入,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投入和效益是不同的。水资源紧缺但经济条件较好地区可以采用较低的灌溉用水定额,以利于现状农业用水适当转移到用水效益高的行业和部门;相反,水资源丰富但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可以在一定时期内采用较高的灌溉用水定额,逐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以减轻当前发展农业的经济压力。

现状灌溉方式各种灌溉方式的灌溉水利用率是不同的,目前全国仍以灌溉水利用率低的土渠输水灌溉方式为主,在近期内全部改造为管道输水灌溉或喷灌、微灌既不可能,也不必要。但是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又要因地制宜地发展节水灌溉,故在制定灌溉用水定额时应以现状灌溉方式作为硬影响因素予以考虑,同时又要视需要和可能,适度超前,制定有利于引导节水灌溉健康发展的用水定额。

灌区规模和水源类型尽管灌区规模无法任意选择,具有基本因素的属性,但如果合理确定灌溉用水定额的考核位置,灌区规模的影响可以降低和控制。井灌、渠灌也因考核位置到田间距离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灌溉用水量,但区别不应太大。综合以上分析,灌区规模和水源类型的影响应列入硬影响因素,以调整系数的方法予以适当考虑。

附加用水灌溉用水除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作物需水外,有时还应考虑附加用水需求,例如耕地盐碱化或有盐碱化威胁时,需要定期增加灌溉水量淋洗盐分。故附加用水也作为硬影响因素予以考虑。

(3)软影响因素

灌区运行管理、农艺措施、作物品种、田间水土管理、传统灌溉习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灌溉用水量,但是消除、控制这些影响一般不需要大的投入,同时也属于生产、管理的正常工作,故制订灌溉用水定额时要求把这些影响控制在统一且相对合理的范围内,不再单独考虑其影响。

3.有关灌溉用水定额几个概念的界定

(1)灌溉用水定额是净定额还是毛定额

如前所述,灌溉用水定额本质上是毛定额,它不是农业生产某一环节的用水标准,而是包括各个环节的用水标准。实际上制订生活用水定额时并不区分使用的是普通器具还是节水器具,也不区分通过水表的水是否重复使用;工业用水定额更明确指生产单位产品从水源地取的新水量。可见用水定额包容了用水的主要过程(即生产流程),制订灌溉用水定额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

(2)灌溉用水定额是综合定额还是单项定额

讨论灌溉用水定额是综合定额还是单项定额,应与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的最终目标结合考虑,制订用水定额仅仅是提供一个科学依据。实现灌溉用水总量控制,除灌溉用水定额外,还取决于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规模。如果采用综合灌溉用水定额的概念,实际上在灌溉用水定额中包含了种植结构的影响,评价灌溉用水总量较为方便。但是,种植结构随着市场变化会不断调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灌溉用水综合定额实难确定;另一方面,种植结构和灌溉规模互相影响,相关性很强,宜放在同一个层次上考虑。因此建议灌溉用水定额不采取综合定额的形式,还是以单项定额的形式编制为宜。

(3)灌溉用水定额是动态指标还是静态指标

在灌溉系统实际运行中,丰水年的灌溉定额小(一般减少灌溉次数),枯水年的灌溉定额大(一般增加灌溉次数),即实际灌溉定额随水文年的不同而变化。编制灌溉用水定额面临的问题则更为复杂,从灌溉需水的角度考虑,丰水年的灌溉用水定额可以减小,枯水年的灌溉用水定额应该加大;但从可供水量的角度考虑,丰水年灌溉用水定额可以上浮,枯水年灌溉用水定额只能下浮。相互矛盾的影响,使得灌溉用水定额作为动态指标相当困难。另一方面,灌溉用水定额的作用一是为科学分配水资源提供依据,二是在灌溉用水总量控制下合理确定种植结构和灌溉规模,它的实时性并不突出,因此原则上可以作为静态指标。静态指标的缺点可以通过定期(3~5年)修订灌溉用水定额(更直接原因是灌溉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或按照水文年适当浮动等办法弥补。因此,笔者认为灌溉用水定额原则上是一个多年平均意义上的静态指标。

(4)灌溉用水定额是否因灌溉设计保证率而异

灌溉设计保证率是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指标,灌溉设计保证率高,则设计灌溉定额大;灌溉设计保证率低,则设计灌溉定额小。如果把灌溉用水定额看成是衡量设计灌溉定额的标准,那么灌溉用水定额也应按灌溉设计保证率提出不同的数值。灌溉设计保证率又是计算可供水量的依据,灌溉设计保证率高,可供水量小;灌溉设计保证率低,可供水量大,又影响灌溉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由此可见,考虑灌溉设计保证率对灌溉用水定额和灌溉用水总量指标的影响,不仅使问题更加复杂,而且也使定额、指标的汇总、平衡失去了统一的基准。如果从科学分配水资源的目的出发,灌溉用水定额可以定位在“多年平均”的概念上,没有必要与灌溉设计保证率联系起来。但设计灌溉规模和依据灌溉用水总量指标、灌溉用水定额确定的灌溉规模可能有较大出入,这个问题的解决只能留待规划设计方法的改进和提高。

(5)考核灌溉用水定额的位置是渠首还是田间

灌溉用水定额本质上是毛定额,是包括作物种植各个环节的用水标准,但是从便于考核的要求考虑,考核位置又不宜统一定为渠首。根据目前灌溉管理的实际情况,建议井灌区以井为单位,灌溉用水定额核算到井口;渠灌区以斗渠为单位,灌溉用水定额核算到斗口。

4.关于编制灌溉用水定额方法的建议

制订生活用水定额、工业用水定额都高度重视实际用水过程的调查,其原因并非这些领域的试验资料不充分,理论分析方法不完备,而是基于用水定额是一个考核指标,只有符合当地的实际条件,才能顺利执行。同样原因,制订灌溉用水定额也应该把灌溉用水普查和典型抽样调查作为主要手段,并以当地现状调查资料作为分析和确定灌溉用水定额的基点。1980年以来全国粮食、蔬菜、水果总产量大幅度增加,但农田灌溉用水总量并没有增加。这个事实不但证实了节水灌溉技术的进步和普及,而且说明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作物需水量和水分生产函数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基于过去的灌溉试验资料分析计算灌溉用水定额,难免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不少地区的实际净灌溉水量已经明显低于传统的作物需水量,而且由于抗逆品种的推广,提高了降水实际利用率,由于覆盖技术的推广以及不少地区减少灌水次数,降低了棵间蒸发等等,这些因素目前尚难以用普遍适用的定量关系描述。再者,全国符合《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要求的节水灌溉面积已达2.5亿亩,占有效灌溉面积31%,这个比例在北方缺水省市更高些。其中不乏措施配套、管理科学、节水增产效益显著的工程,它们提供的灌溉用水实践符合科学、合理、先进的要求,不但应该学,而且学得了,具有可比性。总之,尽管灌溉用水有长期的试验资料,有《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等作为计算依据,但仍应高度重视现状用水情况调查,并把它作为制订灌溉用水定额的出发点,否则难免脱离实际。

5.灌溉用水总量和用水定额的关系

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6

作物在生育期内吸收的水量主要来自降水和灌溉,故灌溉定额可用作物需水量与有效降雨量之差来计算,单产单产指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可由作物总产量和作物总种植面积的比值确定。影响作物单产高低的因素很多,如灌溉、复播、良种、化肥、农药等。灌区总经济效益灌区总经济效益指标可用灌区获得的净收益或益本比来表示。该指标适应于干旱缺水灌区,由于水资源量有限,不可能对灌区作物全部实行丰产灌溉,部分作物面积只能供给少量的水以维持非充分灌溉或只灌“关键水”。

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又称水分生产率,是指作物每消耗1m3水而生产的经济产品的数量。它是评价一个地区农业水管理水平和节水灌溉技术效果的重要指标。作物吸收利用的水分可以是降水、灌溉水、地下水或储存在土壤中的水分。经济产品因作物种类而变化,可能是块茎或块根(薯类等)、籽实(小麦等),也可能是果实(果树等)或整个地上部分(蔬菜等)。同一面积上收获的经济产品总量与消耗的总水量的比值即为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因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消耗的总水量有多种计算方法。水分利用效率分为灌溉水利用效率、降水利用效率、农田总供水利用效率和田间水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是指因灌溉而增加的经济产品数量与调用的灌溉水量之比,即单位灌溉水量所增加的经济产品的数量。降水利用效率是单位降水量所产出的经济产品的数量,主要适用于旱地,用来表示水分转化利用效率的高低。降水量可根据气象部门的规范测定,作物产量在收获时实测。农田总供水利用效率通常认为消耗的总水量为调用的灌溉水量与生育期降水量之和。降水的测量按气象部门的规定进行,灌水量按渠首的引水量计算,两者之和为农田总供水量。

农田总供水利用效率一般不考虑地下水补给量和土壤储水的影响。田间水利用效率是作物实际消耗单位水量所产出的经济产品数量。在灌溉水利用效率和农田总供水利用效率中,不考虑土壤储水和地下水补给的作用,这在地下水位较高以及土壤储水对当季作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消耗的总水量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输水过程中的渗漏、配水过程中的地面径流或深层渗漏的方式损失掉。因此,田间水利用效率能真正反映一个地区作物生产过程对有效水源的转化利用效率。环境质量指标环境质量指标用来衡量灌溉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严重程度,如地下水超采引起地下水位大面积大幅下降、地面下沉、泉水量减少、水质变差、水环境恶化等,污水和咸水灌溉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土壤次生盐碱化,灌水超量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的程度等。

节水农业技术与过去的单项节水灌溉技术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了农业节水技术的重要性。它是将节水灌溉技术、节水农业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有机组合而成的一项综合技术体系。因此,作为与之相对应的节水农业技术评价标准的一个指标体系,反映了上述技术体系在组合运用中的综合节水程度,节水农业技术评价的四个层次指标为一整体,不能只用一个指标来衡量。本文提出的节水农业技术评价标准仅是一个相对标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和人民群众对节水农业投入的增加,节水农业的技术评价标准也必将提高。

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7

对于农田生产来说,最不能缺少的也是最重要莫过于水资源。这意思农田水利灌溉设计的意义以及作用。在对农田水利灌溉设计时,必须要根据具体的地区所处的水资源分布情况进行设计,从而决定农田灌溉的取水方法。正常的情况下,分为两大方法。第一个是自取流水灌溉设计,就是要按照农田的分布情况以及农田周围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就近取水,通过管道或者渠道进行引流,对农田进行灌溉,这个方法的重点在意农田的附近必须要有水资源。第二个就是提水取水灌溉,这一个方法主要是由于农田灌溉附近缺少水资源,需要从比较远的地方引流或者提水进行灌溉。一般来说,农田水利灌溉设计就这两个设计标准了。

1.自流取水灌溉方法

如果所要灌溉的农田,它的周围有河流或者湖泊的话,就可以将它们当作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而且为了确保灌溉水位的高度,在对农田水利灌溉设计的时候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河流上游或者或者湖泊的某一个较高水位上,从而进行引水灌溉,引水灌溉的地点十分重要,因为这不仅从根本上引水水流的长度以及速度,还决定了引水渠道的建设以及经济投入成本。如果农田水利灌溉的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就会导致建设的经济投入成本过高,增加农业生产发展的经济负担。但是如果引水的水流过长,导致出现断流、截流的机率也大大的增加。

(一)无坝取水设计

在农田水利灌溉的设计过程中,如果打算采取在无坝取水,就必须要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从而分为建设闸门以及不建设闸门两种设计方案。并且还要将这两种设计方案分析调查,再进行探讨,得出如果不建设闸门,当遇到洪水或者暴雨等天灾时,可能降雨量以及洪水的侵袭就可以一下子把农田所有的庄稼毁坏。所以,在进行无坝取水的设计过程中,切记要考虑可能会发生的天灾因素,尽早采取合适的方案,将有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排除掉。还要将渠道的角度也设计下,尽量避免出现较大的弯度,这样才能保证引水的水流平稳并且充足。在有条件的情况,还可以减轻或者避免水资源对引水口的冲蚀,否则一旦发生引水口的坍塌现象,将造成无法估算的造成的损失。

2.提取提水灌溉方法

(一)有坝取水设计

在农田水利灌溉的设计过程中,如果采取有坝取水设计,那么农田所在地区就必须是靠近水资源的,或者农田所在的地区就有河流以及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区域。但是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导致水资源没有办法满足自流水灌溉,就必须在河道上设计修筑堤坝或者水闸,这样才可以提高水位,进一步引导水流灌溉。虽然这种建筑经济投入成本会比较高,但是却少了引水渠道的铺设,所以说,这种方案还是有利于引水灌溉,也避免了日常维护的资金花费。

二、有关农田灌溉水利节水管理方面的标准

对于农田灌溉水利节水管理方面的标准是要以农田所在的水源以及灌溉设计、对农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当地的经济实力和地形地势进行综合的考虑。农田水利灌溉节水管理设计的越好,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水资源就越少,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经济的投入,还可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如果农田灌溉水利对于节水这方面的管理做的比较好,那么接下来的农田用水就可以得到保障。在通常情况下,管理标准可以直接影响到农田灌溉的范围和规模大小。按照管理标准来说,一般都跟以下这两个方面相关:

1.水利节水设计的保证百分率。

通俗点讲就是说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在整一个工作过程中,农田的需求用水量满足的年份占总年份的百分之几。若得到百分数值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证明这个农田灌溉水利项目在一百年内时间里有七十到八十年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保障,但是剩下这二十到三十年内,无法确保是否继续有水提供使用,很有可能会出现断流缺水等问题。一般来说,如果得到的百分数在百分之八十左右,那么就道标这个歌灌溉节水工程范围对水利节水设计的保证百分率。

2.在旱季里农田生产的时间,一般来说,在旱季里,农田得不到雨水的滋润,所以只能凭借现阶段的引水进行灌溉。

例如农田所在地不远的水库,湖泊,河流等等的供应水量进行一个借鉴,在出现无雨或者降雨量极少的情况下,当地的水资源丰富区域能够满足农田生产需要灌溉的时间,作为标准。例如,如果当地的引水只能满足农田灌溉生产七十到八十天的用水需求量,那么意思就是说,在旱季的情况下,农田还可以凭借水利设备挨过旱季的七十到八十天。

三、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目前对于农田节水灌溉的先进技术以及现今设备的推广力度不够。

导致现阶段的喷、滴灌等等的具有高效节水灌溉性能的技术只用在经济作物上,没有真正的用在农田的生产上,只是作为一个示范版本,这是不利于农田的节水设计以及农业的发展,有待农业对其重视以及提高和在更广大的范围内推广实行。

2.农田灌溉区域以及节水灌溉的工程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产权关系不明确

这种不明确的产权关系直接影响到了管理和生产方面,导致管理权利以及职责不明朗,对生产不重视,对农田的生产安排不合理不科学,缺乏一个优秀的监督管理制度。

3.由于受到经济利润带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农田所在地的水资源相对较多,那么当地的种植户或者农民们对于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就不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4.经济投入资金不够,还有已经建设的节水灌溉工程没有充足的维护包养资金

导致节水灌溉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老化以及损坏,这样就导致农田的灌溉面积以及灌溉效率逐日降低,尤其是后续资金的不到位,导致农田的发展规模以及发展道路收到了阻碍,没有办法实现预期的发展高度。

5.现阶段,我国很多地方对那些先进的节水技术推广应用的过程中

没有考察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一些具体的环境因素,导致设计出来的规划没有因地制宜,可行性不够。这样就会使得一些节水工程没办法正常进行工作,更加别说得到什么经济效益了。

6.因为我国是农业发展大国,所以农业市场上的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那么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农田节水灌溉设备

而这些设备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以及管理,再加上有些商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利润,粗造制造。致使这些节水灌溉设备的质量高低不一,还有设备的配套不足、更别谈售后服务以及维修包养服务。很多节水灌溉设备都是由于质量问题或者维修问题没有得到几十的解决和处理,导致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幅度缩减,并且极其容易损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以及应用。

四、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1.必须要站在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上思考以及分析,这样才能对农业节水有一个正确而又清晰的认知。

对于目前的农业节水方式,根本就没有办法从基础上解决缺水问题,所以就需要有关部门密切联系配合,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有效的农业节水体系。

2.要不断的加大农业节水的经济投资力度。

目前我国农业节水工程,主要的投资来源还是依靠集体出资,农民筹资以及国家补助建设。所以说,有关政府部门必须要要重视农业节水的重要性以及意义,这样才能在最大城市引导全社会的人们都来关注这个节水灌溉的问题。

3.不断的提高农民节水灌溉的想法,农业是由农民组成的,也是由农民发展的。

农民是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者和得意者。所以说,有关政府部门必须从思想上就重视这个问题,不断的加强农民们对节水灌溉观念的重视,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节水灌溉的发展问题。不仅可以有利于农业生产,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

五、结束语

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8

1国内外研究成果

由于受用水户承受能力的影响,世界各国农业水费标准普遍较低,例如印度规定灌溉水费不应超过农民增加净收入的50%,一般控制在5%~12%;世界一些国家也以灌溉水费占灌溉增产效益的比重作为灌溉水费现实可行的标准。表1给出了亚洲一些国家农业水费标准[1]。

国内对灌区的分析研究表明:农业水费占农业生产成本的比重以20~30为宜;占产值的比重以5~15%较合理;占灌溉增产效益的比重以30~40%较合理;占净收益的比重以10~20%较适宜。以上指标是从水费占生产成本、灌溉增产效益、产值及净效益四个方面给出了各适宜标准值,但同一指标的具体取值标准却有较大差异,最大的相差3倍。

2本项目分析方法

本文认为衡量灌溉用水户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应首先看农户的农业纯收益的高低,也就是说首先要考虑农户的实际支付能力。“九五”以来[2],由于粮价稳中有降,而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如种子、农药、化肥、机耕费等价格呈上涨趋势,农户农业收入有限,而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过快,入不敷出,致使大部分地区农民农业收入增长缓慢,有地区还是负增长,因此农户对水价的实际承受能力较差。为此,本项目首先从农户农业纯收入(净效益)的角度分析农业用水户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并进一步分析水费占农业生产各指标的适宜比重值。

3农业用水户对水价承受能力分析

根据河北省范围内灌区灌溉的实际情况,本次选择石津灌区对农业用水户进行调查、分析。

石津灌区是目前河北省规模最大、经营管理和灌溉效益最好的灌区,控制灌溉范围多分布于我省地下水资源贫乏的地区,也是河北省最缺水的地区。本次选取灌溉管理水平比较高的位桥和王家井两个灌溉管理所、以2001年为现状年进行了调查。据调查,2001年灌区灌溉以小麦为主,两个所的亩次灌溉面积和斗口水量占灌区总亩次灌溉面积和斗口水量的比重较大,接近或达到60%,其中亩次灌溉面积(825712亩次)占总亩次灌溉面积(1399347亩次)的59.00%,斗口水量占总水量的60.59%,因此其代表性很强。同时,为了更真实的反映灌区农户农业生产的实际,避免调查数据的片面性,我们通过走访座谈、电话通讯等方式,向石津灌区管理局灌溉科及下设各个闸所的管理人员、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等,多方了解各地农业生产的灌溉及投入产出情况,并对所收集的资料和所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作为整个石津灌区农户现状灌溉、生产投入及产出的平均情况,与位桥和王家井两个灌溉管理所的调查资料一并进行分析。

3.1农业生产成本调查

依据对石津灌区两个灌溉管理所的调查及走访座谈取得的资料,分析灌区农业生产成本,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位桥、王家井两个管理所水费支出占总成本的比重较高,为11.77~12.91%,灌区平均水平是9.38%;肥料支出占总成本的31.99%~32.59%,灌区平均为32.58%。水、肥都是作物正常生长不可缺少的投入物,而肥料投入占总成本的比重比水费占总成本的比重高3倍之多,因此,在灌区严重缺水的情况下,水费占农业生产的比重与对农业生产的作用相比,其比值较低。

3.2灌溉效益分析

对灌区农户灌溉用水及作物产出等进行分析,即对灌区灌溉效益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的分析可知,在不计农户人工费用的前提下,灌区农户农业生产(小麦)平均净效益为1811.10元·hm-2,位桥平均净效益为1893.3元·hm-2,与灌区平均水平基本相当,王家井净效益较高,对农户和村的调查分析结果基本相同,分别为2217.60和2190.75元·hm-2,比位桥和灌区平均水平都高。比较对王家井村的调查分析结果和灌区平均情况可知,在总成本投入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王家井的净效益比灌区平均高379.65元·hm-2,究其原因,主要是王家井的产量、产值较高。

3.3灌区农户水价承受能力分析

由以上对灌区成本效益的分析可知,灌区平均净收益仅为1800元·hm-2,如果计入人工费用,灌区农户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结余,因此,可以说,灌区现状平均净收益是灌区农户承受能力的最低限,此时农户所缴纳的水价水平为0.163元/m3;这一结果比较符合灌区实际。据调查,石津灌区以斗口为计量点,按方收费,目前灌区水价包括两部分:一是按水费计收标准上交国家的综合水价,为0.11元/m3;另一部分是村级水利经费,包括工程修缮、用水管理及提浇附加费用等,按规定可收取上交国家水费的20~30%。据此计算,灌区水价应为0.1322~0.143元/m3,与此相比较,灌区现状平均水价(0.163元/m3)略高。事实上,由于各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收费搭车现象,使得农户实际所承担的水价普遍较高。由表6-3可知,位桥现状平均水价0.205元/m3,王家井为0.249元/m3和0.175元/m3。由此可见,村经费是影响农户灌溉用水单方水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

综合以上分析,以顾全大局,兼顾中、低生产管理水平的用水户的承受能力为原则,本项目取以上分析结果中灌区平均水平作为灌区现状可承受水价的下限值,取位桥、王家井(户和村)现状所支付水价水平的平均值作为灌区农户所能承受水价的上限。经计算,灌区对水价承受能力的上、下限为0.163~0.210元/m3。此时,水费占净效益的比重为22.78~27.18%,水费占总成本的比重为9.38~12.41%,水费占总产值的比重为6.64~8.51%。

综合以上分析,灌区农户水费支出占净效益的适宜比重为22.78~27.18%,与国内“水费支出占净收益的比重以10~20%较适宜”的研究成果相比,此值明显偏高;水费占总成本的比重(9.38~12.41%)与国内研究成果“农业水费占农业生产成本的比重以20~30%为宜”的水平相比明显偏低;水费占总产值的比重(6.64~8.51%)在国内灌区研究成果“水费占产值的比重以5~15%较合理”的标准的范围之内。

影响水费占农业生产各指标比重高低的因素很多,一是各地灌溉效率不同,灌水效率高,则灌溉用水量少,同一水价水平下水费支出就少,反之,则水费支出就高;二是各地水价水平不同,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同一灌区、不同灌溉管理所水价水平尚且有很大差别,毋宁说全国范围内各个灌区间了;三是各地物价水平不同,即使是同样量的投入,而成本水平却不同,同样量的产出,产值水平也有差别……以上种种,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灌区水费承受能力的不同。然而,据对河北省沿线农业生产状况的调查分析,河北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本次所得上述比重值是以灌区农户的实际调查资料为基础计算、分析而来,可以说是比较真实的反映了灌区成本、收益的实际情况,是合理、可行的。

3.4提高农户水价承受能力的对策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就现状用水状况和水价水平而言,农业用水户对水价的承受能力是很低的,虽对现状水价水平可以承受,但提价空间已不大。然而,据调查,目前灌区渠系多为土质渠道,根据近年来灌区实测资料,现状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8左右,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38(田间水利用系数0.8),农户用水普遍是大水漫灌,水的浪费很大。据“2001年灌溉分析报告[3]”石津灌区2001年灌水定额1965m3·hm-2·次(斗口),水的利用率低,一方面加重了水资源的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农户的灌溉费用,降低了农户用水的实际承受能力。因此,在加大灌区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抓好输水渠道的防渗处理,积极推广平整土地、小畦灌溉等节水措施,深化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加快水价进入成本的速度,利用价格这一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促使农民进一步惜水、节水,逐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灌区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文等.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南水北调工程水价分析研究[R].

[2]惠纪祥.水利工程农业供水价格管理[C].中国水价改革研讨会会议材料,2002.4.

[3]河北省石津灌区管理局.2001年灌溉用水汇编分析报告[R].2001.12.

Theanalysisfortolerancecapacityofagriculturalwatertariff

(InstituteofWaterResourcesandWaterEnvironment

inHebeiProvincialAcademyofWaterResources,050051)

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9

关键词:节水灌溉;水资源

引言:

中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中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却养育占世界的6%,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国际上一般公认的人均水资源最低要求标准为1000立方米,我国有10个省、自治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这个标准,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缺少城市达300多个,其中严重缺少城市108个。长期以来,干旱缺少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节水灌溉是指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一种灌溉模式,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率。我国农业灌溉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旱田大水漫灌,水田串畦淹灌的传统方法,不但浪费了大量水资源,同时还严重影响着农作物a量。我国节水灌溉技术起步与20世纪60年代。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工业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工农业争水和城乡争水矛盾日益突显,农业对干旱缺少的敏感程度增加,受旱面积连年增加,节水灌溉逐渐引起重视,国家制定出多种优惠政策推动节水灌溉的发展。但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尚不成熟,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我国是世界严重干旱缺少的十三个国家之一,以占世界6%的水资源,承载世界22%的人口,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的29%,全国有43%的国土面积年降水深小于400mm。此外,我国有限的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很不均匀,年内降雨和径流量的50%-80%集中在夏秋4个月份,其他时期则经常性水量不足,降水和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剧烈,时常会出现连续枯水或连续丰水年现象。

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水资源浪费严重

水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是我国的基本水情。而且长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剧了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严重程度,也加大了这些问题的解决难度。从根本上说,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水问题,既暴露出水利不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暴露出长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适应水资源和水环境条件。

三、节水灌溉的投入不足。管理体系不健全

为了发展节水灌溉,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节水灌溉发展的要求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由于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节水灌溉一次性投入较大,所以若没有国家扶持,只靠农民投入,则节水灌溉难以快速发展。此外,有关节水灌溉政策法规不配套,群众积极性不高,农民节水意识不强,目前国家节约用水的政策不配套,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和约束机制,没有调动起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由于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对于水资源的开放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也不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发展节水灌溉不能重骨干工程。轻田间工程

国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节水灌溉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对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的投入不足。灌溉设施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少年来,政府和有关部门只重视开源和新建灌区工程的建设,而把末级渠系和田间配套设施基本上推给了农民。我国的农民还比较穷,种粮的比较效益低,农民无力购买节水灌溉设备。

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全国仍有一半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现有灌区普遍存在老化失修、配套差、标准低、效益衰减、防涝抗旱应急能力不强等问题,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比重低。目前,我国的灌区没有经营管理自,灌区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收取水费。在单方水费价格固定的条件下,灌区收取水费的多寡取决于供水量的多少。一些灌区为了自身的利益,甚至鼓励用户多用水;有的灌区节约了水,但被无偿地调给了其他部门,无利可图。另外,许多灌区按灌溉面积收取水费,农民节约用水不能在经济上得到补偿,认为购买节水灌溉设备是白花钱。这样一来,不管是管理部门还是用水户,都缺乏节约用水的积极性。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状况,包括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经济发展水平等,科学确定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节水灌溉发展模式,加快研究开发先进、实用的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与设备,培养人们节水灌溉意识。给出以下建议:

1.提高节水灌溉的认识

节水灌溉关键是如何推广应用先进灌水技术,而不是单纯谈节水灌溉。并且认为,农业用水能否节约,不只是取决于灌溉系统和设备的先进性,还取决于土壤类型、作物结构、可供水量、应用效率及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要做到“真正节水”,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减少无效蒸腾蒸发;二是减少流入海洋或其他地区不能再利用的水量;三是减少流入地下并且不能再利用的水量。这种观点同传统的工程取水节水有很大不同。例如,在美国,专家在考虑喷滴灌与传统的地面灌溉相比会节约多少水时,会通过试验对比。在沙性土地区种棉花,漫灌改成滴灌后可省水50%左右,而在粘性土地区就没有达到同样的效果。并且对地下水质也很重视。他们比较后认为,在地下水质好的区域,采取滴灌,用水效率提高,入渗量少,地下水位不提高,如果采用地面灌溉,灌溉效率较低,但地下水可得到补充,提高水位。从资源角度看,采用滴灌并不真正节水。但是如果土壤为盐碱地,浅层地下水矿化度高,则地面灌溉后入渗的地下水不能再利用。因此,这种情况下采取滴灌是真正节水的。此外,在盐碱土地区,渗入地下的水能带走盐分,改良土壤洗盐所需用水是保证作物生长所必要的,不能全算是无效用水。他们认为,只要条件适宜,管理得当,地面灌溉同样可以达到80-85%的灌溉效率。

2.改善灌区的管理

借鉴宁夏的“农民用水者协会”经验,向各个灌区推广学习。宁夏群众组织――“农民用水者协会”是经过农民代表民主选举产生的、自我管理、自主经营的群众性管水组织,负责全程管理河水渠,在支渠斗渠闸门口用仪器测量用水量,让农民用多少水交多少钱。这一农水管理新机制在宁夏引黄灌区内得到广泛推行后,农民原来淹滩漫路、纵水入沟的“大水漫灌”现象大为减少,节水幅度达11%。并且缩短了灌水周期,节省了劳力,又实现了作物适时灌溉,提高了水利用率,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10

关键词: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施工质量

渠道是农田灌溉的常见输水形式,但是频繁地使用很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使渠道出现渗漏等问题,导致水资源大量消耗。因此,为提升农田灌溉效果,做好渠道防渗衬砌施工是解决渠道渗漏问题的主要途径。通过利用合理的施工技术,确保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的质量,避免渠道渗漏问题的发生,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1灌溉渠道

灌溉渠道主要是连接灌溉水源和灌溉土地的一个渠道,将水源引取水量输送到各个农业生产区域[1]。同时,在一个灌区范围内需要按照灌溉面积的大小,将灌溉渠道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等,在地形较为复杂、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总干、分干、分支、分斗等。另外,在设计渠道纵、横断面时,渠道位置及几何尺寸要符合灌溉标准要求和灌区整体规划设计要求,并结合灌溉面积来设计灌溉流量和灌溉水位,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2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的主要技术

为了保证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的质量,明确主要的施工技术要点,并且严格的落实到位,总结了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的主要技术。

2.1渠道测量

渠道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施工技术,主要是为后续施工工序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渠道测量主要包括定线测量、放中线、渠道纵坡测量等。

2.1.1定线测量

在定线测量时应当以具体的农田灌溉要求为主,并根据现场实际需求,确定渠道的基本走向,确定渠道走向后要利用木桩标定,并对间隔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情况下间隔距离为50m[2]。但如果渠道的走向出现变化,需要加桩标注,针对变化实施测量工作,以此保证定线测量作业的准确性。

2.1.2放中线

以施工设计标准与要求为主,在渠道测量施工时将渠道中心线用木桩清晰的标注出,以确定边线,木桩间隔一般为15~20m,并且需要以纵坡大小作为主要的依据,确定最佳的桩间隔,保证良好的施工效果。在放中线时应选择各个桩的桩顶,并且利用铁钉进行固定。在确定铁钉时中心线依据高程而言,要按照铁钉进行确定。另外,选择合理的渠道转弯位置,选定合理的固定点,根据转弯半径和弧长,对上下渠道进行连接,以此保证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的质量。

2.1.3渠道纵坡测量

从土工膜的角度来说,应当开展土工膜的铺设作业,并且要满足相关的设计要求。但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在土工膜成型的基础上,以渠道纵坡为依据进行测量,并反复测量,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后续施工的需求。

2.2土膜成型施工

土膜成型施工是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中的重点技术,做好该项工作,可以有效提升灌溉渠道防渗性能,避免出现渗漏问题。在土膜成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土膜成型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及时清理现场石渣与树枝,在渠道连接确定后要对渠堤外坡脚0.2m范围内进行清理,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二是根据土方填筑的实际情况,对填筑材料进行取样试验,主要分析其含水量是否达到相关标准[3],完成取样试验以后,具体施工需要按照施工顺序开展,并且要利用碾压机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确定填筑层的厚度,一般利用220kW推土机碾压,铺土层厚度为30cm,碾压时保证其均匀性,以确保良好的施工效果。另外,在铺筑施工时应以下层土为主,分层填筑,做好刨毛、洒水,在填筑结束以后用环刀现场取样测定相对密度和含水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三是利用碾压机进行分段碾压,确定合理的碾压遍数,对两端搭接的长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在碾压过程中要人工辅以蛙式打夯机配合,避免出现局部压实度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2.3土工膜铺设施工

为了实现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的效果,一定要重视土工膜铺设施工工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在土工膜铺设施工之前,检查土工膜的质量,并根据相关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下料。同时,在土工膜施工过程中以膜料为对象,做好相应的检查,一旦发生破损问题,应当立即进行修复,主要是第一时间利用新鲜母材进行处理[4]。另外,在修补时,修补部分应该超出其10~20cm,以保证施工质量。二是在搭接膜料的过程中要根据相关施工要求以及标准进行施工。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搭接方式为上游末端起始边缘,并且严格的控制搭接长度,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应控制在20cm以上。另外,接缝部位可以采用粘结、焊接等方式,以避免出现褶皱、悬空等问题,保证土工膜表面的平整度。

2.4混凝土浇筑

在土工膜铺设完成以后要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主要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断面修整→模板安装→仓面验收→混凝土浇筑→拆模→养护。混凝土浇筑一般都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并且要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开始第二层的浇筑。在浇筑之前,要根据相关设计标准及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对各项原材料进行调配,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同时,在浇筑过程中要及时振捣,避免浇筑层出现气泡、蜂窝、麻面等问题。另外,浇筑完成后要进行混凝土养护,主要采用覆盖养护的方式,利用塑料膜、草帘等对混凝土浇筑层进行全面的覆盖,并且定期洒水,避免出现裂缝的现象[5]。在养护完成以后进行质量检验,待检验合格、准予使用后才能投入使用,以保证农田灌溉的效果。

3结束语

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作业体系,在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各项施工技术严格落实到位,例如:渠道测量、土膜成型施工、土工膜铺设施工、混凝土浇筑等,保证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的质量,避免出现渗漏问题,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降低水资源的消耗,为农业行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亚军.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9):91-92.

[2]张宇峰,赵彦琳.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技术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0(6):99-100.

[3]牛树田.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9(23):101-102.

[4]丁海涛.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J].现代物业,2019(7):204.

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11

关键词:水利灌溉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039

前言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较少,这对我国的水资源使用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保障农业的基本用水,我国近年来建设了很多水利工程,为了保证这些水利工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要对水利灌溉进行必要的管理。但根据我国水利灌溉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水利灌溉的效率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保障我国农业的正常发展,对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水利灌溉管理的作用

1.1 提升用水效率

在进行水利灌溉的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水资源利用收费制度,能够让农民在用水的时候树立较好的节水意识,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这样不仅能让水利工程的成本逐渐得到回收,还能让水利工程的用水效率得到较大提升。

1.2 避免出现用水纠纷

在建立完善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的情况下,能够营造良好的用水秩序,确保农业用水的顺利开展。同时,在营造了良好的用水秩序之后,为了让农业灌溉取得预期的效果,还需要相关部门对水利灌溉进行必要的规划和调整。这样既能让水利灌溉保持良好的秩序,又能让水利灌溉根据实际的情况高效开展,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1.3 提升收益

通过对水利灌溉的收费制度建立,能够让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快速回收水利工程建设成本;通过对水利灌溉的管理,能够让农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2 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政策与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对水利灌溉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灌区并没有获得经营管理的自,从而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由于水利灌溉缺少阶梯式水价,导致用水户节约水资源的行为得不到鼓励,用水户在用水量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水费标准一样让部分用水户失去节约用水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2.2 水利灌溉管理混乱

在对水利灌溉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模式导致水利灌溉管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管理部门的职能也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同时,管理过程中没有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对管理行为进行约束,导致管理工作存在很多漏洞,并且管理工作的开展也缺少必要的规划。另外,一些地区的水利灌溉管理中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并没有组建专门的水利灌溉管理队伍,导致管理制度难以形成。

2.3 水利灌溉管理缺少必要的制度

在对水利灌溉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制度的制定能够让用水户和管理人员依照制度的内容进行灌溉和管理。但目前看来很多水利工程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导致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中存在水费收取较难、灌溉水费挪用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让水利工程的建设成本得不到回收,还会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

2.4 管理费用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灌溉管理费用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水利灌溉收费标准相对较低,并且还存在很多水费拖欠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经费不能自理。同时水利工程还要进行定期的维修,这也需要一定的费用。在水利灌溉管理费用不足的情况下,管理部门势必会不断负债。而工资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会丧失,导致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3 水利灌溉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加强用水户的节水意识

在开展水利灌溉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倡导节约用水的观念,从而让用水户在长时间的用水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节水意识,并以各种方式节约水资源。其中要加强对节约用水的宣传,水利灌溉管理部门可以组织人员到用水户去进行当面宣传,从而保证宣传效果;要建立阶梯式水价,当用水量超过一定标准后,用水越多价格就越高。这样能让用水户节约用水的习惯在水费的约束下逐渐形成,从而促进其节约用水。另外,对于经常出现严重浪费水资源的用水户,要对其进行强制处罚,并禁止其在短时间内使用水利灌溉。

3.2 完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

对水利灌溉的管理而言,必须要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下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水利灌溉的管理顺利开展。其中通过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让管理人员的行为得到约束,从而避免出现盲目鼓励用水户多用水的现象。而用水户在完善的制度管理下,其用水行为能得到有效改善,制度对其的约束能避免其浪费水资源,并且严格按照制度开展节约用水活动。

3.3 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

在水利灌溉管理的过程中,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摒弃原有的经营管理理念,引进更先进的管理模式,从而让水利灌溉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水利灌溉的管理,加强对水利工程周围农户的科学灌溉和合理用水的专业知识培训,定期委派水利灌溉专家对灌溉活动进行指导,从而提高水利灌溉的质量,并最大程度的节约水资源。同时要对用水量较大的农业生产企业进行单独管理,让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水利灌溉计划,从而保证其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

3.4 完善考核机制

水利灌溉管理人员是灌溉管理中的主体,其工作素养将会对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对水利灌溉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部门应该将管理任务细分到每个管理人员身上,并且引入科学的考核机制,对管理人员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于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较好的人员,要予以相应的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惩罚,而长时间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人员,管理部门应该予以辞退。这样能让管理人员积极投入到水利灌溉的管理工作中,从而保障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 总结

水利灌溉工程是一些地区农业生产的必要设施,能够让农业生产得以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水利工程的数量已经能够基本满足我国的农业生产需求。在开展水利灌溉的过程中,还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管理,从而让农户的灌溉活动正常开展。我国水利灌溉管理目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水利灌溉极为不利,所以必须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连红波,韩绍伟.新农村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探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09):49-50.

[2]姚凌燕,高旭梅.农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城市建筑,2014(04):162.

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12

关键词 工农业用水;水质质量;现状;问题;对策;黑龙江肇源

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27-01

肇源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花江、嫩江的左岸。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肇源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73.4 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859.24 mm。区内地势较为平坦,西北部略高、东南部略低,因而形成了由西北向东南流的水系,区域内大气降水是地表径流的主要来源。大气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分为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其中降雨径流占年径流的80%以上。根据地貌的不同成因类型及形态特征,将县内地貌划分为冲积河漫滩、冰水冲积低平原和冰水洪积台地3个单元。

1 工农业用水现状

1.1 农业用水

水田灌溉用水:根据肇源县中心灌区试验结果,肇源县地表水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7,水田地表水灌溉毛定额15 645 m3/hm2,灌溉净定额值为6 645 m3/hm2。符合《黑龙江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23/T727-2010)》标准中渠灌节水灌溉净定额6 750~7 950 m3/hm2的要求,处于全省的中等水平,与全国水平相比偏低,而发达国家地表水灌溉水利用系数可达0.7~0.8,在目前分析区农业供水结构下还具有一定节水潜力[1]。

旱田灌溉用水:肇源县现有旱田主要作物为玉米,旱田喷灌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5,喷灌毛定额1 425 m3/hm2,喷灌净定额为1 065 m3/hm2;滴灌毛定额675 m3/hm2,净定额为506.25 m3/hm2,符合《黑龙江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23/T 727-2010)》标准中主要旱田作物玉米干旱年喷灌灌溉净定额940.5~1 249.5 m3/hm2,在目前分析区农业供水结构下还具有一定节水潜力。

1.2 工业用水

肇源县现状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4.36 m3/万元(不包括油田产值),低于黑龙江省现状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肇源县工业主要是食品、粮食加工、乳制品生产等企业,没有大的耗水企业,因此工业用水定额偏小。

2 水质分析

2.1 地表水

肇源县区内及过境河流主要有嫩江、松花江、安肇新河、八家河、牛毛沟等,其中嫩江、松花江为省际界河,安肇新河为人工防洪排污渠道。根据《黑龙江省地表水水功能区标准》,将各河段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即嫩江黑吉缓冲区松花江黑吉缓冲区,现状水质为Ⅲ类,达到目标水质要求[2]。

2.2 地下水

根据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成果,枯水期该区地下水矿化度566~1 480 mg/L,pH值6.7~7.4,总硬度86.3~373 mg/L;丰水期该区地下水矿化度546~1 300 mg/L,pH值7.0~7.6,总硬度104~375 mg/L。地下水一般化学指标中,除氟化物、个别地带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略有超标外,其他指标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Ⅲ类水体,毒理学指标中,氰化物、酚、六价铬、汞均未检出。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源工程基础薄弱,数量少、质量差,大多数水量均因缺少水源工程而未能加以利用,导致因水资源不足而制约工、农业大幅度发展的被动局面[3]。全县易旱面积为7.99万hm2,灌溉能力十分薄弱,造成抗旱任务十分繁重。由于旱田节水灌溉设施相对较少,致使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徘徊不前,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的被动局面一直得不到改观。同时县、乡、村和群众的资金自筹能力差,对节水灌溉项目投入程度不高。肇源县中心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47,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灌区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高产、节水的要求。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节水配套改造,采取工程措施、农业措施和管理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灌区渠道老化,工程不配套,淤积和渗漏严重,输水能力低、渠系土方不达标,田间渠系硬化不达标,并且渠系上缺少控制性工程;田间建筑物配套工程少或年久失修,严重影响正常灌溉,致使水利灌溉能力薄弱。分析区内现有机电井46 739眼,但利用率普遍不高,未达到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

4 对策

针对农业用水量占较大比例的情况,建议建立旱田试验区,进一步研究旱田灌溉制度,优化旱田高效节水方式。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农业生态规划,合理使用化肥,通过广泛施用有机肥、积极推广微生物肥料等措施,控制化肥施用总量,减少化肥对水环境的污染[4];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提高农田林网化率,营造农田优良的小气候,减轻风害影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5 参考文献

[1] 方乐润.水资源工程系统分析[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153-168.

[2] 赵旭,赵丽,刘震.嫩江流域水资源污染与保护对策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1995(4):18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