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

时间:2023-08-23 17:00:03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二次供水;管理模式;特许经营

中图分类号:TU731.5 文献标识码:A

二次供水是指集中式供水在入户之前经过再度储存、加压和消毒或深度处理,经过管道或容器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随着城市建筑高度不断增加,二次供水要求也不断提高。长期以来,全国许多城市二次供水市场由供水企业以外的建设单位、房产单位、物业单位等自行管理,存在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不规范、设施保养维护不合理、水质水压不达标等诸多问题。而现有的二次供水设施质量、施工质量、水质检测等技术手段都完全可以满足实际要求,因此二次供水问题表明上看是水质水压不合格、服务不到位、设备管理不善,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二次供水市场制度空缺、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经费无法落实等运行管理机制没有理顺,探寻一种合理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对于解决二次供水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二次供水市场管理现状

(一)缺乏二次供水管理办法

目前全国没有二次供水管理的统一法规,尽管个别城市出台了规范二次供水市场的地方法规,但大部分城市仍存在制度缺失。由于二次供水设施管理责任、运行维护等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二次供水服务企业没有政策依据而无法实施正常的管理及合理收费。

(二)产权不清、责权不明

除了一些新建小区外,一些城市二次供水设施因为历史原因没有明确的产权主体,进而使责任不确定,规范管理的不到位。且大部分城市供水企业只服务到二次供水用户前的总表,二次供水设施则由物业公司建设和管理,二次供水水质水压与市政管网水质水压密切相关,出现问题时往往导致供水企业和二次供水服务单位的互相推诿。

(三)没有统一的定价标准

二次供水设施的运行维护需要的足量可持续的资金,而目前二次供水市场未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定价,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二次供水价格成本难以监管,居民认为出了高价,而用不到清洁的自来水,引起的用户投诉日益增多。

(四)水质监管难度大

水质检测以定时检测为主,而二次供水设施点多面广,城市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人力物力有限,不能保证及时发现水质问题。且即使检测发现水质异常往往可能不合格的水已经供应出去,应急措施带有必然的滞后性,水质风险依然存在。

二、特许经营模式

法国的公用事业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前国内城市水业正在快速推进市场化改革,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引入特许经营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公用事业资产由政府或社区拥有,专业化的公用事业企业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特许经营权,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向政府或社区租赁资产用于经营,在经营期内负责维护该类资产并向区域内用户提供服务,通过向用户收取服务费来覆盖提供服务所需成本并获取合理利润。

要解决二次供水存在的问题,就应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在二次供水服务中,房产业主既是二次供水设施的所有者,又是二次供水的服务对象。专业化公司在资产与经营分离的制度设计下,将公用设施的设计、施工、经营和维护等环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经营者为了保证项目的持久运作是能够有效进行二次供水服务的,因而特许经营的模式理论上也同样适用于二次供水市场化改革。

三、二次供水特许经营模式

根据特许经营模式的特点,设计二次供水管理模式如下:

(一)产权所有者

产权应归业主所有,这也是特许经营模式的前提。二次供水设施、小区供排水设施、电梯楼道、道路绿化景观等应视为业主的共有财产,其收益者是特定物业的所有人,专有和共有财产权的同一性确保了业主房屋权利的完整性。对于由二次供水企业出资建设改造的设施或产权不明经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许可转移的设施,产权归二次供水企业所有。

(二)设施建设维护主体

二次供水企业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从社区获得二次供水设施的特许经营权,并承担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安装及日常维护,对二次供水业务负总责。二次供水公司可以为供水企业下属全资或控股公司,也可以是社会资本企业。市场择优选择的竞争机制促进二次供水公司的提高专业化水平,降低运行成本。

(三)资金来源

二次供水设施需要的资金包括设计安装费用、电能消耗费用、日常检修维护、设备更新费用、清洗消毒和水质检测费用等。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安装费用应在房地产开发成本中给予考虑,而电能消耗、日常检修、设备更新、清洗消毒和水质检测费用等,应通过物价部门确定,在二次供水价格中体现。在利润的约定上,政府应控制二次供水公司盈利稳定,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

(四)行业监管和制度建设

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的二次供水监管职能。行业主管部门对二次供水服务企业从立项设计、建设安装、验收及运行维护整个过程达到的标准提出约束性要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二次供水的水质应进行监督抽检,并保证频率的合理性,水质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应责令其限期清洗、消毒。经过清洗、消毒水质仍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应停止使用,情节严重的应给与必要的处罚。

四、结论与建议

二次供水问题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为确保城市供水正常有序进行,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妥善解决二次加压供水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

(一)明确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制度建设。地方政府需要深化对于城市二次供水的市场化改革及特许经营管理模式的认识,逐步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积累城市二次供水市场化改革的经验。行业主管部门、卫生监督部门应配合尽快出台《城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明确二次供水的行业主管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职责。

(二)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从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尽力保障公平竞争。一方面保障经营者能公平参与二次供水事业特许经营权的竞争;另一方面在经营过程中要培育市场竞争机制,尽量避免产生新的垄断。

(三)加强成本监管,建立统一的二次供水服务价格。由物价部门对二次供水成本进行核算,二次供水服务企业应建立设施资产台账和二次供水成本账务,便于物价管理部门的监督审查。

参考文献:

[1]赵旭.求解重庆二次供水难题[J].水务世界,2012(5):29-34.

[2]傅涛,范晓军.澳门供水特许经营的启示[J].中国给水排水,2010(10):1-8.

[3]韩静,张雪.国内典型城市二次供水管理模式研究[J].供水技术,2011(4):57-61.

作者简介: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二次供水;卫生管理;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R1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b)-0149-03

高层建筑的二次供水又称高层建筑二次加压供水,是指供水单位将来自集中式供水或自备水源的生活饮用水,贮存于水箱或贮水池中,再通过机械加压或凭借高层建筑形成的自然压差,二次输送至水站或用户的供水系统[1]。近几年,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迅速加快,高层建筑不断增多,二次供水已成为城市供水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二次供水的监管,全国各地的管理模式各有不同,管理水平差别较大,普遍存在监管职责不明晰、供水服务不规范、防护设施不完善、运行维护责任不到位的问题,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用水质量[2]。因此,加强对二次供水卫生的监督管理,落实二次供水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迫在眉睫。为掌握北票市二次供水卫生管理现状,对我市二次供水卫生进行摸底调查,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1我市二次供水现状

我市高层建筑基本为高层或小高层楼房。目前投入使用的高层共有16处,二次供水单位16家,供水人口约2.5万人。其中宾馆饭店1处、医院1处、商务写字楼4处、居民住宅10处。我市二次供水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①将市政供水储存到地下蓄水池,然后再将地下蓄水池的水输送至楼顶的水箱供到用户,共涉及高层2处;②将市政供水储存到地下蓄水池加压后直接供到用户,共涉及高层10处;③采用无负压的供水设备,直接从自来水管道加压将水送至用户,共涉及高层4处。我市二次供水设施产权管理主要有两种形式:①由二次供水设施产权单位自行管理,共涉及高层4处;②二次供水设施产权由用户共同拥有,委托物业公司管理,共涉及高层10处。

2二次供水水质检测情况

对我市16家二次供水单位进行了水质采样检测,每处分别采集了出水和末梢水。水质检测标准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3]执行。

2.1水质检测情况

共采32份水样,合格8份,合格率为25%。不合格项目为: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余氯、浑浊度、铁和氨氮。其余项目均合格。不合格的微生物指标和余氯占不合格项目总数的100%(24/24),浑浊度、铁和氨氮分别占不合格项目总数的16.7%(4/24)、8.3%(2/24)和20.8%(5/24)。

2.2不合格项目超标原因分析

①贮水箱(池)设计不合理。一般情况下,自来水在水箱中储存6 h余氯量已极低,储存12 h后余氯含量即为0[4],倘若二次供水水箱的供水过程设计不合理或水箱容量大、用水量少、储留时间长,导致余氯浓度下降[5],造成微生物繁殖,导致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余氯项目不合格。②浑浊度和铁项目超标可能与二次供水设施的选材不恰当有关。配水管网材料种类、溶出、腐蚀、脱落及末梢水的滞留时间、温度等也影响饮用水浑浊度和铁的含量[6]。③卫生管理不到位。二次供水单位管理体系不健全,运行机制不规范,对供水水箱卫生管理工作缺失,且无专职人员,不掌握清池消毒的技术,存在二次供水水质污染隐患。氨氮项目超标说明水质新近受到污染所致。

调查发现,有2处二次供水设施选址不当,设在生活居住区附近,周围有污水沟及生活垃圾等污染源;有1处二次供水设施卫生防护不当,适逢雨季,雨水会灌入水池;有3处二次供水设施日常维护不到位,导致二次供水水箱长期使用后密封性能下降、池壁脱落严重且未能及时维修。甚至有高位水箱箱盖破损,水质长期暴露在外,造成灰尘和雨水侵入,青苔滋生,水箱内沉淀物较多。以上这些情况,是造成二次供水水质污染、水质合格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3我市二次供水卫生存在的问题

3.1供水设施、设计不合理

目前我市的二次供水设施普遍存在设计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问题。我市现有的二次供水单位在新建、扩建、改建供水设施时,均未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预防性卫生审查,且均未取得卫生许可。涉水产品均不能出示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行政许可批件。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二次供水蓄水池的选址、供水设备的设置、设施的材质等方面不符合卫生要求,致使竣工使用后,进行技术改造的难度加大。

3.2二次供水设施陈旧老化,维修改造及设备更新不到位

大多数二次供水单位由于缺少资金,引起供水设施老化、设备更新不及时、供水技术落后的严重问题。有的二次供水设施多年不维修改造,锈蚀情况达到一触即漏;有的水泵年久失修,时好时坏,导致供水不及时,影响居民正常供水。

3.3供水设施卫生管理不当

我市所有二次供水的水箱(池)均不按要求定期进行清洗消毒,有的从使用至今从未清洗过。其中有2处二次供水蓄水池水都是停水时才用,水质难以保证,存在污染隐患。另外,二次供水单位供水人员大多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对卫生法律法规、供水卫生知识了解较少,在日常管理和维修中不遵守行业标准,如不按规定对水池(箱)进行清洗消毒、不能对水质进行自检和不按时参加健康体检等。这些都不利于二次供水的卫生管理。

3.4二次供水卫生监管缺乏法律依据

目前,辽宁省朝阳市及北票市尚未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致使卫生监督部门在对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管中缺乏操作性强的规范文件,处罚力度不够,影响了执法效果。为此,在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许可、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卫生许可、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等方面,尽快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是非常必要的[7]。

4建议

4.1建立完善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相关的规章和办法

借鉴其他城市对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管理先进经验,完善辽宁省朝阳市及北票市二次供水的相关法规,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建立并完善二次供水管理体制,理顺管理环节、规范行业管理,以消除现有模式中职权不清、责任不明等现象,使预防性卫生审查工作落在实处[8]。严格执行建设施工“三同时”,卫生行政部门参与并规范二次供水设计、施工审查,确保二次供水设施设计合理。另外,国家对二次供水水箱、水池的材料缺乏硬性规定,给水质卫生监管留下死角。

4.2二次供水单位加强二次供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建议二次供水单位严格按照《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年久失修的蓄水池、水箱和供水管道进行更新改造维修,选用无毒、无害、高强度、抗老化的新型材料,确保水质卫生[9]。卫生部门加强参与和监管力度[10],尤其对二次供水单位存在无消毒设施、对水质不进行消毒处理、不定期对供水水箱(蓄水池)进行清洗消毒的单位要采取增加监督频次、增大监管力度的方式进行严格管理。

4.3成立二次供水管理机构

二次供水设施应由政府设立统一的部门进行管理,明确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和资金渠道,规范供水项目建设和维护管理标准,统一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改造等备案制度。新、改、扩建居民住宅的二次供水设施,应与小区房屋建设同步规划设计、同步组织建设、同步维护管理,纳入房建验收程序,通过二次供水工程达标来保障二次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及辖区居民的安居乐业。

4.4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全面监测[11]

建议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和卫生监测人员的培训和业务考核,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购置并及时更新水质检测设备,增强检验、检测能力,使水质检测数据更加精准,更具说服力。加强二次供水的日常水质监测,以便早发现问题,早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污染隐患。

4.5积极推行二次供水的公示制度[12]

通过对二次供水的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定期公示二次供水卫生质量状况,对二次供水不合格单位予以曝光,促进二次供水单位日常管理走向规范,落实相关制度和安全措施,使二次供水卫生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积极推行二次供水公示制度,有利于二次供水单位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自觉履行相应的法律责任及社会责任,同时又尊重用户的知情权,让用户放心使用。

4.6规范清洗消毒机构,强化清洗队伍培训[13]

规范管理清洗消毒机构,对二次供水的卫生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4]。行政审批部门严把清洗消毒机构的市场准入,相关部门加强日常监管,规范行业行为。卫生部门加强清洗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清洗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对二次供水清洗队伍进行评选,实行优胜略汰制度,以提高服务质量。

4.7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二次供水的科学性监管[15]

为实现生活饮用水的监督预警和科学管理,建议我市建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预警控制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生活饮用水监督检测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利用,及时发现水质变化规律和异常情况,及时提出预警信息,最终达到科学监管的目的。同时对提高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处置效率、建立科学处置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16]。

4.8做好生活饮用水卫生宣传和培训

卫生监督部门要利用电视媒体、广播、报纸、手机等途径广泛宣传饮用水卫生安全知识,加强做好对社区、住宅物业小区居民、工作人员以及二次供水相关人员等人群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提升饮用水卫生安全意识,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4.9设立二次供水水质卫生问题投诉电话

业主或居民发现二次供水单位存在卫生问题时可拨打投诉电话举报。住建、卫生和水务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及时查处。

4.10开展综合卫生监督干预[17]

建立卫生监督、地产监管、地方政府三方联动机制,拓展监管手段,加强监管力度,切实做好二次供水综合监督执法,保障居民生活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克敌.环境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8.

[2]于欣.积极推进居民二次供水统一管理新模式全面提高二次供水管理水平[J].城镇供水,2011,(6):14-15.

[3] 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4]张智超,邵瑞娟.贵阳市二次供水的卫生学问题评价[J].卫生管理,2008,5(8):1389-1390.

[5]甘日华.广东省生活饮用水二次污染及防治措施的探讨[J].中国供水卫生,2000,8(3):35-41.

[6]武景福,武和平,刘楠.三门峡市区生活饮用水浑浊度五年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1):159-160.

[7]董淑爱.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J].实用医技杂志,2008,1(15):244-245.

[8]赵惠玲,孟柯,潘峰.北京市大兴区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安全现状[J].职业与健康,2012,28(3):354-356.

[9]宋克蕾,徐冰.通化市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现状调查[J].求医问药,2011,9(3):37.

[10]黄怡,周文琪,陶诚.城市二次供水系统水质管理模式浅析[J].净水技术,2012,31(4):24-26.

[11]陈惠中,祝军,师秀艳,等.浅谈二次供水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1,17(1):41.

[12]吴玉珍,徐贻萍,钱婕.二次供水卫生现状与监管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2,19(1):38-40.

[13]顾俊,镇银.二次供水卫生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2):191-192.

[14]缪勇战,韩宁,朱发考.二次供水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成效与探讨[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4,21(4):392-396.

[15]陈嘉,毛洁,应亮,等.上海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督监测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3,25(8):455-457.

[16]应亮,毛洁,王懿霖,等.浅谈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预警控制平台在突发饮水污染事件处置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11,18(6):533-536.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 饮用水;水质管理;在线预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21. 116

[中图分类号] X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21- 0217- 02

1 加强水质全程管理的重要意义

饮用水从源头到龙头的全程管理包含以下5个环节:水源水质管理、出厂水水质管理、管网水水质管理、二次供水水质管理、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对饮用水实行全过程无缝隙的管理,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 水质全程管理现状

2.1 水源水质情况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水资源充足,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严重不均。饮用水水源分为地表水型水源和地下水型水源。地表水型水源受上游污水直排、生活垃圾和农业污染的影响,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加上季节性的藻类污染等因素整体导致了水质安全的不稳定性。地下水型水源容易受到地质结构性影响和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导致水源总硬度、硫酸盐、硝酸盐、氨氮等超标问题。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源水质恶化形势日趋严峻。

2.2 出厂水水质情况

目前,我国的水处理工艺仍是以常规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为主导。常规处理工艺的优势在于对浊度和细菌的去除,而对于病原微生物、重金属污染物或者具有溶解性的有机物的去除却收效甚微。目前,供水企业大部分都采用液氯消毒,水在氯化消毒时,其含有的有机污染物与氯相作用,既增加了氯耗,又影响了消毒效果,而且还生成了多种氯化消毒副产物,这些产物影响人体健康。从2007年7月1日开始,我国采用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测项目由原来的 35项增至现在的 106 项,主要是增加了消毒副产物和微量有机物等毒理性指标,因此仅仅依靠现有的水质检测技术,已经难以保证高标准的供水安全的要求。

2.3 管网水水质情况

饮用水经供水企业处理后,还要流经数十公里乃至数百公里的供水管网,饮用水在管网内的流动时间一般要经过数小时,有的可能要经过数天,这期间水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余氯等与管壁作用,可以引起管壁锈蚀,管材自身释放的有机物也会促进微生物的生长。我国供水管网主要使用的是金属管材和非金属管材,如铸铁管、球铁管、钢管、混凝土管、塑料管,普遍存在管网老化、管道安装工艺和材质不达标的情况,导致供水管网抗冲击和抗腐蚀能力变弱;供水管网锈蚀严重,黄水、浑水现象时有发生;维修、抢修不规范,管道施工不按规定清洗消毒,管网水质存在突发性的浊度升高、余氯迅速衰减等问题。

2.4 二次供水水质情况

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日渐增多,二次供水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二次供水屋顶水箱、蓄水池和泵房的设计标准和要求并没有与时俱进,很多地区和城市都没有出台二次供水管理办法,二次供水管理无章可循。目前,我国二次供水设施很多都存在蓄水池密闭不严的问题,二次供水管理机构、管理职责不清,不按时对蓄水池进行冲洗消毒,蓄水池中细菌、病毒、原生动物、藻类等超标,影响了居民的饮用水水质。

2.5 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情况

我国水质预警技术起步较晚,初步在水质自动监测、快速分析等预警体系指标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现有的供水水质在线监测体系对于在线监测和自动评价分析相当匮乏,对于水质的监测依然以实验室化验为主,大多都停滞在数据收集和管理的层次,不能充分的发挥出应有的监测预警作用。再者,上到国家、省局再到城市监管部门,各级的信息报送体系还不完善,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的两级网、三级站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水质基础信息均来源于一个个的水源监测站,其信息琐碎散乱,难以集成和共享,而且水质信息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环保、水利水文、地矿、城建、卫生防疫、技术监督等部门,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信息共享的水平比较低。

3 构建水质全程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做好水源保护

应加强对水源地及原水流经地区的保护。尤其要注重对水源全流域的保护,通过跨省市跨部门的协同合作,减少对水源的污染排放。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应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开采深层承压水。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鼓励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养殖业污染,保证水源水质达标。

3.2 提高水质检测水平

改进水处理工艺,采用检测新技术。由于水质检测工作专业性强,检测技术更新快,需要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加大对检测实验室硬件的投入,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推进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完善水质上报、分析、评价机制。做好水质检测数据的采集、制表、加工、分析、存档和上报工作,在对数据进行及时、准确加工的基础上,结合报表、曲线或者图表等对水质数据进行统计,通过对比分析,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数据,并对技术参数和水质工艺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出厂水水质达标。

3.3 加强供水管网管理

不论是金属管材还是非金属管材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因此在进行管材的选择时,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水质的特点和施工的标准要求,加强供水管网施工管理,严格供水管网的安装和维护,保障好市政给水管道的施工质量,减少管网水质受污染的几率。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逐步对老旧管网进行改造,更换新型材质的供水管网。建立供水管网管理制度,内容涵盖管网三定冲洗制度、管网阀门开启制度和管网爆管恢复冲洗制度等,保证管网水质达标。

3.4 加强二次供水管理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二次供水管理工作的重视,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和《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技术标准》,规范二次供水的管理,明确二次供水设施责任主体,明确和提高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标准和要求,明确二次供水设施的产权和监管责任,保障居民最后一公里用水安全,保证管网末梢水质达标。

3.5 构建水质监测预警体系

从水源水到龙头水的全过程管理,需要构建由水利水文、建设、卫生防疫等部门组成的水质信息横向沟通网络平台,实现水质管理渠道畅通、水质信息数据共享。建立水质在线预警监测系统,涵盖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水质数据采集与集成、信息展示、预警分析和应急决策等功能,为防止因突发性水源污染引起的重大供水事故,保障供水安全,做到对突发性水质事故的提前和及时报警,构建起企业自检、强制抽检、在线预警监测和应急流动检测的四级水质监测工作架构,真正搭建起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全程管理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海亮,周云,孙坚伟,等.二次供水常见水质问题及防治技术[J]. 净水技术,2010,29(4):71-74.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二次污染原因管理监督 防治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规模的扩大,建筑物越来越高。供水企业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给水系统压力的需求。二次供水设施相继出现,同时人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卫生意识不断增强,有关水质的话题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备受关注。

通常,二次供水设施包括高、低位水箱、水泵、输水管道等设施。自来水首先进入低位水箱,然后通过水泵输送到高位水箱,再通过重力作用供给高层的各住户或者由水泵变频加压直接供给用户。由于管理不善,存放水时间长等,造成饮用水二次污染的情况普遍存在。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直接结果是影响用户感官,使饮用者感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严重的甚至发病,危害人体健康。

二次供水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水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又与同水接触的截面性质有关,也与外界许多条件相联系。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造成二次供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

1.1微生物繁殖对水质的污染

水输送到末端后,消毒剂基本消耗殆尽。微生物开始再度繁殖,除了直接造成细菌学指标的下降外,还会加速管道的锈蚀、结垢。

1.2管道腐蚀、结垢对水质的污染

水在流经未经涂衬的金属管道、配件、水箱的过程中,由于pH值、溶解氧等作用,会对管道内壁造成较严重的腐蚀,产生大量的金属锈蚀物。其次,生活饮用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金属离子,如钙离子、镁离子、铁离子等,这些金属离子在供水管网内达到一定浓度后,随着水的pH值、余氯量等因素的变化,沉积在管道内壁上,造成管道内壁结垢。管道内壁的锈蚀、结垢必将导致水中余氯量迅速减少,色度、浊度等指标明显增大。当管道内水流速度、水压突然变大或方向突然改变时,就会造成短时间的水质恶化,甚至出现“红水”“黑水”等水质事故。

1.3余氯消毒副产物对水质的污染

余氯具有很好消毒效果,但同时又会产生消毒副产物,如氯仿、四氯化碳等,这些副产物对人体也是有害的。

1.4二次加压供水设施出现的污染

加压水箱容积设计不合理,使水在设备中的停留时间过长,影响饮用水水质,泄水管与下水管连接不合理,溢、泄水管与下水或雨水管线直接联通;水设备的位置选择不合适,周围环境脏、乱、差;贮水设备的配套不完善,如通气孔无防污染措施、盖板密封不严密、埋地部分无防渗漏措施,溢泄水管出口无网罩等;给二次污染留下安全隐患。

1.5供水卫生管理上的原因

水质二次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卫生管理不当造成的,主要表现在:(1) 管理不善,产权单位未定期进行水质检验,按规范进行清洗、消毒,有的水池水面上还漂浮着杂质,有的水池内壁长满青苔,池底积满厚厚的淤泥,致使水质逐步恶化。(2) 未履行建设程序,主要是二次加压供水系统建设中的设计、选材、施工、验收往往不经卫生管理部门审查。 (3) 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与监督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监督管理机制不合理,自备水

2 生活饮用水二次污染的防治措施

2.1 采用优质新型管材

积极推广使用新型给水管材。目前新型给水管材有钢管、塑料管(如UPVC管、PE管)、耐腐蚀金属管(如球墨铸铁管、钢筒混凝土管、铜管、不锈钢管)、复合管(如铝塑复合管)等几类。基于新型给水管材各自不同的特点,建议建筑物内供水管道采用塑料管或复合管。居住区内DN300以下供水管道采用塑料管,DN300以上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大口径管材使用钢筒混凝土管,

2.2 对水池(箱)采取有效的水质污染防治措施

2.2.1 水池(箱)材料严格采用防污染卫生材质

地下贮水池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需内衬处理,以防止水泥中有害成分溶出;地面水箱可以采用卫生级玻璃钢、搪瓷钢板、热浸锌钢板或卫生级环氧树脂涂衬处理钢板等具有较好防污染效果的材料。

2.2.2 确保消毒效果的持续性

生活用水长期滞留,导致水质恶化,可采取生活用水从水池(箱)底部虹吸出流,或池(箱)内设溢流墙(板)等措施,使生活用水不断更新。也可采用简易加氯消毒法进行二次加氯消毒。用铜管制作加药管,管内加入含氯缓释剂,管周边均匀分布若干直经为3~5mm的小孔,加药管设置于进水孔处,利用水流的冲击,使药物慢慢渗析开来。

2.2.3 水池(箱)的位置要合理

设立在室外的蓄水池,不要布置在易受污染处,应尽量保证其与化粪池之间不小于10m的净距,当净距不能保证时,可采取提高饮用水池标高或化粪池采用防渗漏材料等措施。入孔应高出地面5cm,防止污水流入水池。

2.2.4 合理设置水池(箱)的管、孔

进、出水管的设置要避免短路,出水管应设在最低处,进水管出口要设置水位控制阀,如液压阀、浮球阀等,并在进水端设检修用的阀门。溢流管上应设存水弯,用水封防止污物进入。水池(箱)底部要有一定的坡度,并装有排水清洗管,溢流管、排水管不能与污水管直接连接,均应有空气隔断装置。水池(箱)顶部应设两个以上通气管,以使水池(箱)空气流通,并在管口处设置既能防虫、鼠、尘埃进入,又能使空气流通的装置。

2.3供水系统之间采取适当的连接措施

分质供水系统、不同供水系统的管道不能直接连接,当必须用饮用水作为工业备用水源时,应在两种管道连接处控制阀门之间增设防污隔断阀,以防非饮用水水压过高时对饮用水造成回流污染。

2.4 加强管网的管理工作

建议在管网管理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和制度:加强防护,对设施进行必要的检修,蓄水池(水箱)、管道不得渗漏。管内死水区和管线终端等部位的定期放水、冲洗制度;新管线投产和旧管线检修或换管后的冲洗、消毒制度;管线全面巡查和管道检漏及修理工作;定期进行清管、刮管、除垢、涂衬的制度;对老住宅的老管应进行全面检查和更新改造工作,更新时应采用新型、高质量的管材。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范文5

一、相关机构管理状况

市政现行的供水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即供水单位负责水厂、路面管线的设施和水质。二次供水使用单位负责从管网引入后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由于二次供水没有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始终是供水单位和产权单位自我建设、自我完善。特别是近几年物业小区不断增加,供水管理模式呈多样化,这一问题更加显得突出。

1 应当引起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行政规章明确规定城市供水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水质监督管理工作。由于市供水部门(市自来水总公司)与市政委(市政委管网处下设机构:二次供水管理办公室)同属一个大的行业部门,而在具体职能划分上则分属两个部门,因此在管、供职责上出现严重不协调的问题,导致管理职能置后和部门监管缺位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在:

(1)由于自来水总公司属于企业性质,按照企业编制规程,“申请用水流程”受理用户报装业务,而在受理接水、通水报装中没能将市政委二次供水行政审核程序纳入申报前置范围。

(2)市二次供水管理办公室属于市政管理委员会管网处下设机构,职能上行使国家行政法规、规章所赋予的行政管理权,在人员编制上则大多来自市自来水总公司,由于行业内部职能划分不尽合理,导致二次供水行业管理缺少强制手段,力度相对弱化。极大地降低了行业管理的社会影响力。

2 卫生监督部门目前执法依据仍然是1997年1月1日施行的建设部、卫生部令第1号《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属国务院部门规章),卫生部法监司以卫法监食便函[2002]141号文件征求对《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卫生规范》(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其规范至今未发出,由于上述行政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操作性差、力度相对薄弱,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卫生许可管理前置的问题,直接影响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目前二次供水管理工作大多是以清洗服务业务展开,而其它行政管理和业务尚未到位,与法律法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2 由于管理力度不够,二次供水行业设施硬件投入大多不足,总体设施比较落后,消毒装置使用率不足1%一2%,基本还停留在人工投放消毒药物阶段,而倒流防止器等其它专项器件更少有使用。其相当部分脱管户未列入统计之内。

据有关专业机构对某市二次供水进行检测,由于无消毒设施的供水单位不能定期人工投放消毒药,水质合格率不高。调查还发现:在被调查的102家单位中只有20%坚持消毒。

3 由于卫生监管职能未理顺,造成底数不清,各级卫生监督部门仅对全市已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宾馆、饭店、机关、学校以及部分企事业单位的二次供水设施进行监督管理。其监管覆盖率不足50%。

三、改进建议

1 建议加快城市专门立法的步伐,以法律的形式对二次供水监督管理作出详细规定,进一步明确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和落实措施,增加可操作性和强制力。

2 建议各级主管机关应积极进行部门会商和职能协调,理顺职责,切实履行部门职责。防止因职能不顺而出现被动管理状态,以减小事后管理的行政成本。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二次供水;水质保证;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水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是经过一定的处理工艺,使出厂水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然后经过配送管网输送至各户。在城市供水过程中,出厂水要经过数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的距离才能到达用户,水在管网中流动数小时甚至数天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水质往往会受到管网、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备和周边环境的影响,造成二次污染。

1污染缘由

1.1管理因素

(1)二次供水的管理者很多,他们之间管理水平存在着差异性。例如在某个居民小区内供水管理首要由小区的物业担任。可是物业管理公司大都状况下都缺少专职人员,因而供水的使命实践由小区修理人员兼任。可是他们通常缺少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不具备管理供水的能力。再加上缺少职责意识,致使在平常管理中没有依照标准操作。因而他们通常会忽略水池水箱的收拾消毒等作业,或许收拾不及时,致使水质出现问题。而当居民向其反映状况的时分,他们情绪唐塞,不情愿处理问题,更不情愿自动改善作业。

(2)一些居民小区内二次供水的设备因为运用时刻过长,致使设备老旧,难以正常的作业,这是居民结尾水质出现问题的直接缘由。据调查显现,在一些居民区内出现二次供水污染是因为其二次供水的水箱设备出现问题。因为一般供水的水箱运用期限较长,所以材料老化严峻,乃至出现了严峻破损等状况。水箱一旦不能正常作业,必然会形成二次供水出现二次污染的现象。一起伴跟着的是居民结尾水质污浊不清、微生物很多的繁殖,各项目标超支。

(3)小区内的二次供水的总表用水量显现的数值与小区用户水表上显现的数值存在着较大的间隔。这是因为在计量的进程中存在着必定的差错,再加上水池管网发作漏损等问题,致使某些小区供水损失较大,而且还会引发居民与物业之间的对立。因为二次供水首要职责在于物业管理公司,因而小区居民假如发现水表用水量与实践用水量不符,通常会找物业处理问题。可是当前一些物业公司并没有将二次供水本钱分隔核算,而是与其他物业管理的本钱混合在一起,因而居民无法了解二次用水的详细信息,这样会致使居民与物业的对立进一步激化。

(4)在中国法律法规中,政府应当对二次供水进行管理和监督。但是实践状况是政府无法严厉控制二次供水水质安全问题,形成供水问题频出。政府管理不到位,存在两个缘由。其一,二次供水问题突出,控制的规模太大,政府监管力量薄弱,这样一来致使政府在平常的管理中常常会顾此失彼;其二,政府本身的监管手法十分有限,方式单一。在监管进程当中,即便及时的发现二次供水出现了问题,也无法及时有用的作出回答。且即便发现物业公司效劳不到位,也无法在短时刻内更换新的物业公司,因而当前很多供水问题得不到政府部门的有用处理。

1.2设计因素

二次供水的水质简单出现污染与储水池设计息息相关。因为在建造储水池时,设计人员本身不注重二次供水水质安全问题,一起关于一些国家二次供水标准不甚了解,因而在设计进程中常常会忽略形成水质安全隐患的要素。例如其对水池容积的核算进程中,通常不行慎重和细心,而是凭仗自个经历来断定水池的容积巨细。这样一来致使水池容积不合理,出现偏大或许偏小状况。假如容积偏大,则水在储水池中停留时刻会拉长,水中的氧气也将跟着时刻渐渐耗尽,储水池中微生物开端繁殖生长,二次供水水质降低。

储水池水质降低还有另一个缘由,储水池的方位设计不合理。依照国家法律标准,规则了二次供水储水池在建造中其方位有必要与厕所、粪池等污染源相隔一段间隔,这是为了避免二次供水的水质遭到污染源损坏。可是在工程设计中因为一些开发商自己需求,设计人员在设计储水池地点方位时分不能保证其与污染源的间隔满足国家标准,,因而污染源的污水很简单与储水池中的民用水发作融合,形成了储水池中的水遭到严峻污染。

2措施

2.1改进二次供水的管理模式,实施专业化的统一管理

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对二次供水设施实施专业化的统一管理,建议由自来水公司担当统一维护管理的重任,具备以下优点:

a能够合理调配城市公共供水资源,优化管网,使管网经济有效运行。

b可以针对性地安排、控制二次供水水池、水箱的进水时间,防止因水箱频繁进水引起的压力波动等问题,在保证加压用户水量及水压的同时,保障低区市政直供用户的水量及水压。

c可以保证水池、水箱的清洗频率及清洗效果,保障加压用户水质安全。

d可以及时维护保养二次供水设施、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减少管网漏损等问题,使用户用水无忧。5、可以实行统一水表抄收,尽快实现抄表到户,使用户明明白白用水。

2.2细化技术标准,提升设计水平

设计人员在设计储水池等基础设备时,要先了解城市供水的一些基本信息,然后依照标准合理设计。在设计进程中首要思考怎么避免水质遭到二次污染问题。因而设计人员在设计前也要了解市民用水量状况,这一点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储水池、水箱的容积巨细的核算。水池、水箱的巨细有必要与二次供水的用水量相契合,过大过小都有可能形成供水的二次污染。

为了避免供水二次污染,在进水管的方位可以设置一个水位控制阀。其次在溢流管中设置存水弯,它可以有用避免外面的污水流入水箱、水池当中,坚持二次供水水质的安全。关于蓄水设备的底部,在设计进程中,设计人员应当让其尽量呈漏斗状,而且在其底部加上一个泄水管。最终在水池的上方设置多个通气管,让空气顺畅流转,需求留意的是在管口处需求加网罩,意图在于避免尘埃、虫子进入,影响水质。

2.3改进二次供水监管模式

实施专业化的统一管理二次供水存在诸多问题,根本原因是二次供水设施产权单位和管理单位(房地产公司或物业公司)不愿意管,管理会产生大量运行、维修维护、清洗、人工费用、水质检测等各项费用,即便是有些物业公司管理起来了,他们往往选择收费较低的非专业队伍,清洗效果难以保证。

二次供水的监管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卫生部门、供水管理部门逐步加大对其的监管力度。各个部门在履行职责时,应该建立合作机制,通过这种相互协助的方式,能够加强二次供水水质管理力度。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二次供水的监督管理主要由城市中供水主管部门负责,其对二次供水的选址、设计以及扩建等方面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干涉,加强对于每个工序的监管力度,从而保证二次供水的设施能够真正符合国家卫生部门要求。二次供水水质监管不仅需要政府的参与,还需要市民从中发挥作用。因此应该通过多方面的渠道对于二次供水相关知识进行广泛宣传,例如利用媒体加强宣传力度,在报刊或者电视媒体中向社会公众宣传二次供水的法律法规以及二次供水水质污染后的后果。通过以上的一系列宣传工作,可以呼吁社会公众引起对于二次供水卫生安全的重视,让其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二次供水水质安全与每个人的健康都息息相关。这样做的目的非常明确。它让市民了解了二次供水污染的危害性,从而加强对于二次供水的认识,提高了公民饮用水安全意识。不仅如此,它在无形中对于公众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的存在时时刻刻监管着公众的行为,引导他们建立自我监督管理制度。

2.4实行水质分区,加大对水质指标的细化

对于部分城市反映出的水质问题表现为局部小区水质浑浊颜色偏黄,有黑色悬浮物的水质问题,化验各水厂的总出口水质各项指标均为合格的这一现实,提出实行水质分区,加大对水质指标的细化。这是因为对于多水源供水系统,合理划分各水厂的供水区域,这对于全面掌握系统的供水状态、合理调度、保障供水系统水力、水质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供水系统的分区主要是建立在水力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对水流方向等水力要素综合分析确定的,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水质研究或优化调度。然而,目前供水企业对用户用水量等方面的资料正在逐步累积和整理,所以建立在大量、准确的管网资料基础上的水力分区在许多供水系统中难以实施。

2.5规范新建工程的二次供水设施建设

新建二次供水设施的用户,要求在申办工程临时用水时,先将有关工程的设计图纸和资料送达供水企业的二次供水部门商议审批后开工建设。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时,按地方标准、规范或技术导则设计施工。设施竣工后,城市供水主管部门、供水企业必须参与二次供水设施验收。

结束语

二次供水是中国城市配水管网供水的一个重要环节,施行低能耗供水和安全供水将契合低碳环保的战略开展需求。但这些年因为修建形式的改动、管理的多样化,二次供水环节存在的水质威胁,急需处理,而且要从国家方针层面来处理这个问题。这些年各级地方政府围绕城市供水安全和水质合格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二次供水保证与管理方面获得一些可喜的效果和经历。

参考文献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范文7

1、传染病防控工作

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控制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督促学校健全传染病防治预案,落实晨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健康体检制度;传染病防治及预防接种:各校要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必须建立健全重大疫情报告制度和入学入托疫苗接种证查验登记制度;

2、学校教学环境、生活设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查

重点加强学校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学生校舍、生活设施、公共场所的配备等基本卫生条件的建设管理。对学校内影响学生健康的学校教室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和黑板、课桌椅等教学环境及学生宿舍、学校厕所等生活设施卫生条件等开展监督检查,特别是加强农村学校及寄宿制学校卫生方面的监管力度,确保学生能有更好的就学环境。

3、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

开展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摸清全市学校饮用水卫生现状,重点监测学校自建设施供水、二次供水、分散式供水、开水、分质供水和桶装饮用水以及直饮水机的水质质量,规范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消除饮用水卫生安全隐患。

4、校医室的监管

在寄宿制学校或600名以上学生的非寄宿制学校应按600:1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时,医生必须持有《医师执业证书》、护士必须持有《护士执业证书》,建筑面积应大于40平方米,并且三室独立(诊室、处置室、治疗室)。不足600名学生的非寄宿制学校应设立保健室,保健老师由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建筑面积应大于15平方米。

第二、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水质监测和涉水产品卫生监督

1、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

对供水单位的水源防护情况、制水工艺、水处理设施清洗消毒、水质自检和涉水产品认真检查;对所有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的出厂水和末稍水的水质进行一次抽样监测。此次重点检查内容是供水单位是否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建立卫生管理组织和制度、供管水人员健康体检情况、水质检验情况、水质净化消毒、水污染事件报告处置程序、饮用水源卫生防护情况等。对检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现场提出书面整改意见,限时整改,并通知我局验收。

2、二次供水监督

二次供水单位实施“四必须”即:必须对水箱盖加锁、必须建立水箱管理档案、 “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必须上墙,做到机构健全、专人管理,责任到位,证件到位,必须消毒措施到位,消毒记录清楚,每年对水箱进行二次清洗和消毒并经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涉水产品卫生监督

重点检查供水单位使用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索取卫生部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涉水产品卫生行政许可批件和产品检验报告;涉水产品标签及说明书是否符合规范;供水单位是否使用文件中规定的禁止使用的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类消毒剂;涉水产品是否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与验收等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等。

第三、时间安排

学校卫生的监督监测工作:xxxx年3月6日-4月20日,9月20日-10月10日;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范文8

关键词:二次供水;水质保障;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S959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和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水质的安全稳定暴露出很多薄弱环节,全社会对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体制的关注度不断升级。城市二次供水污染严重,因此如何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成了提高城市饮用水安全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以保障二次供水水质安全为导向,拟对水质保障和安全管理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一、目前二次供水的主要方式及优缺点

目前,国内外二次供水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高低位水箱。优点:水池水箱储备一定水量,停水或停电可延迟供水,供水可靠且水压稳定。缺点:设高位水箱增加结构荷载,顶层和底层设横杠管,且水箱污染严重,占地较大。2、气压给水。优点:可靠且卫生,不需设高位水箱。缺点:给水压力波动较大,能耗消耗较大。一般不宜用于供水规模大的系统。3、变频供水。优点:供水可靠,设备布置集中便于维护与管理,不占用建筑上层使用面积,能源消耗较少,缺点:将市政管网来水压力泄至水箱内,浪费了原有压力。若由于管理不善或不能及时清理水质污染严重,水箱占地大,投资大,水泵切换过程供水有波动。通过调研,笔者认为这是目前较先进、可靠的二次供水方式,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潜力。

二、二次供水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各城市公建二次供水设施都由产权单位负责;居民二次供水设施基本上是由产权单位或其委托的物业公司负责。此外,相当部分房改后的老旧住宅(包括部分困难企业的住宅小区或家属楼)二次供水设施产权转为业主共有,长期没有物业,形成无人牵头、无人管理的局面。有些城市能够做到对储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有的能做到每半年一次,有的城市每一年一次,还有一些城市几乎没有进行清洗消毒。关于二次供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经过归纳总结,主要体现如下:

(一)、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不规范

过去由于我国有关二次供水的标准还不完善,二次供水设施建设缺乏严格规范,出现了系统技术方案设计不合理、设备选型标准低、工程安装水平差等现象,使得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质量难以保证,有的设施没有运行几年就出现问题,不能满足正常供水。有不少没有申请二次供水准用证的二次供水设施与供水管网直接连通,对公共管网造成了污染,也影响到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用水。

(二)、二次供水管理难度大

由于二次供水设施点多面广,城市供水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管难度大且管理力量薄弱;物业公司等设施管理单位缺乏相关专业技术,对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老旧居民住宅的二次供水设施因产权交叉等原因出现无人管理的局面,导致设施水质污染、维护抢修不到位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二次供水设施由于密闭不严、冲洗消毒不及时等原因,很容易产生细菌、病毒、原生动物、藻类等杂物,从而影响水质。

(三)、清洗消毒措施落实不到位

由于一些设施管理单位不能严格按照规定定期对储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管理单位选择一些非专业队伍进行清洗消毒,给供水水质带来隐患。有的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选择价格较低的非专业队伍,对清洗方法是否规范,清洗人员是否符合健康要求,消毒药剂是否有卫生许可证明,清洗后是否进行水质检测等都缺乏有效监管,清洗消毒效果难以保证。

(四)、技术规范或标准执行不到位

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等标准包含对二次供水的技术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标准化协会也先后出台了《管网叠压供水技术规程》、《无负压供水设备》等有关二次供水的行业推荐性标准,特别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0年4月17日颁布了《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2010),其中有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文。但综合来看,对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的执行和监督尚不到位。

三、发展城市二次供水的建议

笔者通过国内外二次供水成功案例的调研,结合供水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二次供水设施整合及更新改造、二次供水管理模式改进等方面提出以下观点和建议:

(一)、提高设备的节能性

设计人员在设计储水池等基础设施时,要先了解城市供水的一些基本信息,然后按照规范合理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如何避免水质遭到二次污染问题。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前也要了解市民用水量情况,这一点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储水池、水箱的容积大小的计算。水池、水箱的大小必须与二次供水的用水量相符合,过大过小都有可能造成供水的二次污染。

(二)、改进二次供水监管模式

实施专业化的统一管理二次供水存在诸多问题,根本原因是二次供水设施产权单位和管理单位(房地产公司或物业公司)不愿意管,管理会产生大量运行、维修维护、清洗、人工费用、水质检测等各项费用,即便是有些物业公司管理起来了,他们往往选择收费较低的非专业队伍,清洗效果难以保证。

二次供水的监管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卫生部门、供水管理部门逐步加大对其的监管力度。各个部门在履行职责时,应该建立合作机制,通过这种相互协助的方式,能够加强二次供水水质管理力度。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二次供水的监督管理主要由城市中供水主管部门负责,其对二次供水的选址、设计以及扩建等方面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干涉,加强对于每个工序的监管力度,从而保证二次供水的设施能够真正符合国家卫生部门要求。二次供水水质监管不仅需要政府的参与,还需要市民从中发挥作用。因此应该通过多方面的渠道对于二次供水相关知识进行广泛宣传,例如利用媒体加强宣传力度,在报刊或者电视媒体中向社会公众宣传二次供水的法律法规以及二次供水水质污染后的后果。通过以上的一系列宣传工作,可以呼吁社会公众引起对于二次供水卫生安全的重视,让其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二次供水水质安全与每个人的健康都息息相关。这样做的目的非常明确。它让市民了解了二次供水污染的危害性,从而加强对于二次供水的认识,提高了公民饮用水安全意识。不仅如此,它在无形中对于公众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的存在时时刻刻监管着公众的行为,引导他们建立自我监督管理制度。

(三)、改进二次供水设施的接收与托管模式

目前很多小区二次供水主要配置的是低位水箱与高位水箱,这样的设施会造成储水时间过长,给供水水质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改进供水的方式是有必要的。现在很多水务集团推崇一户一表制,这种方式让用户水表抄表更加便捷,是一种不错的供水方式。

(四)、规范新建工程的二次供水设施建设

新建二次供水设施的用户,要求在申办工程临时用水时,先将有关工程的设计图纸和资料送达供水企业的二次供水部门商议审批后开工建设。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时,按地方标准、规范或技术导则设计施工。设施竣工后,城市供水主管部门、供水企业必须参与二次供水设施验收。

(五)、强化专业清洗消毒单位管理

建议城市供水管理部门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单位实施备案管理,进一步规范清洗消毒队伍和清洗消毒操作行为,理顺清洗消毒市场。

总之,二次供水是我国城市配水管网供水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行低能耗供水和安全供水将符合低碳环保的战略发展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建筑模式的改变、管理的多元化,二次供水环节存在的水质威胁,急需解决,并且要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围绕城市供水安全和水质达标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二次供水保障与管理方面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和经验。

参考文献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范文9

关键词:城市供水;二次污染;成因;对策;维护

城市供水安全影响着城市的各部分的正常运行,对城市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供水管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水在庞大的供水管网系统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水质二次污染,这是导致城市供水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对供水管网水质二次污染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已成为了城市供水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城市供水水质二次污染的原因

1.1管材对水质二次污染的影响

(1)金属管道

传统的供水管道大多采用铸铁管以及钢管等金属管道,虽然目前大部分已逐渐被塑料管所代替,但对于DN500以上的大口径给水管大部分依然采用的是金属管。由于水是一种弱电解液,在金属管中流动时,会引起管道发生电化学腐蚀,造成管壁的腐蚀、沉淀以及结垢,随着时间的推移,管壁上的垢层厚度会逐渐增加,从而导致管道的有效截面逐渐减小,当内部流速突然增大时,铁锈等沉积物会从管壁上脱落下来进入到水体中。这些铁锈中含有大量的铁、锰、铅及锌等金属物质以及各种细菌和藻类,会严重污染水体。

(2)塑料管材

塑料管材主要采用聚丙烯、聚乙烯或者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制成,由这些化学物质制成的管道具有质量轻且抗腐蚀性好的优点,应用较为广泛。但这类管材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浸泡出一些腐蚀性物质或者有毒有害物质,从而污染水质。

(3)复合管

复合管主要由工作层、支撑层以及保护层三个部分组成。这类管材对材料之间的亲和力要求较高,要求各材料的物理性能比较接近,且接头方式良好。

1.2管道施工对水质的污染

管道施工主要包括对管道的维护及修理、事故抢修、新安装管道的直接并网和新水管的安装施工等。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停水施工,很容易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对于新装大用水户,如果其用水和蓄水设施消毒不严,刚并网启用时会对管网内的水造成污染。在日常维护中长需要对管网的死水区以及线路终端等部位定期进行冲洗,很容易导致死水区的水体受到污染。

1.3管道中的附属设施造成的污染

管网中设置了许多控制水路的阀门以及消火栓、水表、测流测压装置等附属设施,由于这些设备长期浸泡在水中,容易腐蚀,并且在管道的穿越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管道穿孔或阀门渗漏等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地维护和管理,很容易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

1.4水体自身的物化反应造成污染

在水处理过程中,常需要添加混凝剂加速悬浮物质的凝结沉降。虽然这些絮凝体大部分会通过沉淀和过滤除去,但仍有少部分会残留在水中,从而污染水质。另外,在对水进行消毒时一般会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氯,但如果氯过量,铝会同水体的二次污染物发生反应而生成各类有机氯,部分有机氯会发生突变,有可能诱发癌症。

1.5二次供水造成污染

对二次供水的设施如蓄水池、水箱以及泵站等的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如水在水箱中停留的时间太长而导致余氯含量降低、微生物指标超标等,导致二次污染。此外,如果没有对水箱进行加盖上锁,且没有定期对其进行清洗,很容易导致管路堵塞而导致污水回灌,导致二次污染。

2.水质二次污染的防治措施

2.1提高出厂水的水质

(1)提高强化稳定性

出厂水的水质直接决定了供水水质安全。提高出产水的的稳定性,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水的二次污染。一般在水出厂前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稳定剂,以调节水体的PH在7.0-8.5,从而提高水体的化学稳定性。

(2)控制浊度

大量资料显示,当水体的浊度低至0.1NUT时,水体内部的绝大部分有机物可以被除去,一些致癌微生物和有机物的含量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在水出厂前应加强对水体浊度的控制。

(3)处理好水源水与自来水的关系

由于水厂均是以水源水作为生产原料,因此,水源水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自来水的质量。自来水厂应控制污染源,保证水源水的质量,同时改进净水工艺,以除去水源水中的杂质。在水处理系统中,加强反渗透装置的水处理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出厂水质的质量。

此外,还可以考虑在水龙头上设置小型的净水装置进行净水处理,提高水质质量。

2.2周期性地冲洗管网

有效地冲洗管网可以提高管网的水质、保证管道输水的通畅,并对抑制电化学腐蚀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通过冲洗管道的内部,可以减少颗粒等污垢在管道内壁上的沉积量,从而控制管网内水的浊度。在冲洗水中适当地加入消毒剂可以有效地杀死一些悬浮微生物,在冲洗后加入腐蚀抑制剂还可以促进管道内表面形成保护膜,从而保证管道的有效截面积,不仅可以降低供水的成本,还能有效地防止水质污染。

2.3积极地推广新型管材,合理地施工

(1)采用合格的管材

对于供水用的管材最好采用合格的钢质管或者球墨铸铁管。对于管材的涂衬材料,应符合相关的生活饮用卫生标准;内衬用的水泥砂浆必须采用无污染的砂及合格的水泥按照合理的比例配合。至于外涂料的选择,应选合格的不引起污染的材料。在长距离输水工程中,管材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工程的规模、管道的工作压力、输水距离的长短、工期的长短、工程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以及技术、经济、安全等因素,经比较论证后再确定。

(2)加强管道的维护和检修

对于安装年代较为久远的内衬沥青涂料的金属管道尤其是冷镀钵管,很容易水质污染,及时地将其更换或改造成为符合卫生标准的管材。

(3)加强对附属管件的清洗

应定期清洗管网末端的排水阀以及消火栓,防止死水回灌导致水体二次污染。应及时清除阀门内部以及沿线的污染物及污水,尤其要将排污井中的污水及污物清除干净,防止污水回灌。

(4)推广新型管材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进程加快,道路改道、拓宽等都使得传统的管材无法满足设计的要求。随着安装技术以及新材料的不断发展,PE管以其连接可靠、质轻、安装方便、不容易发生渗漏以及卫生性能良好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在选择塑料质管材时,应选择透光性比较好管材,同时应采取埋地设计方法投入使用。

2.4消毒

传统的消毒剂通常选用的是氯气,但随着水质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发现有一些水质在经过氯气消毒以后,产生了一些致癌物质或可依法癌变的有机物,如三氯甲烷等。目前,水质消毒剂通常都采用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还有一种方法是紫外线消毒法。使用该法时应将光源设置在二次供水的出水口,杀灭率大于99.9%。

2.5合理地设计、安装和管理二次供水

对于管道的布置方面,应尽量将供水管网连成环状。应根据供水管道工程确定供水流量,并根据日最高水量合理地计算确定供水管管径。同时,管沟的开挖地点应选择地质条件较好、土质比较均匀且地下水水位较低的地段开挖,埋管深度应根据管道的强度、地基等因素决定。同时,对于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基,应采取加强措施。

应合理地设计和调整蓄水池的容量,确保水停留的时间不超过12个小时。同时,在设计和修建蓄水池时,应避免出现死水区,使水流保持一定的流速,呈推进式流动的形态。另外,水池的进出管应分开设置,不应采用单管进出。不宜将溢流管和排水管连接,如果不得不连接的,应在两者之间设置隔离装置,以防止倒流而污染水质。

应合理地设置水箱的管口及孔口位置。进出管口应尽量避免短流现象,在进水管口处应设置水位控制器,而对于溢流管,应设置存水弯进行水封,以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而污染水质。应设置两个以上的通气管,并在通气管的管口处设置防虫害以及尘埃等的装置。最后,应定期对水箱进行冲洗和消毒,一年不能少于两次,以防止微生物的繁殖而影响水质。

当二次供水的水质不合格且难以对其进行改变时,可以在加压系统中采取集中处理的措施,设置净水装置或者紫外消毒器等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水点的安全性。

2.6加大资金投入,引入市场机制

改善水质质量的途径有很多,如保护供水水源、提高水源水质量、改善供水管网系统的设备等等,这一切的关键都在于资金的投入。引入市场机制,实现供水行业的经营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可以有效地促进完善城市供水管网系统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善水质质量。

3.结束语

供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索城市供水二次污染的原因,改善供水管网的净水工艺及管理水平,可以有效地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从而保证供水安全,对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明吉.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二次污染与防治对策[A].净水技术,2008,27:(5):5-9.

[2]管颖.城市供水水质二次污染的原因及对策[A].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5):207.

[3]张岚,王惠权.城市供水中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及对策[A].科学之友,2010,(3):39-40.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范文10

关键词:二次供水设施 城市快速发展优化设计性价比评选 建设标准提高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建议

中图分类号: TV6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二次供水设施是城市供水管理内容的组成之一。近几年,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盐城,推动了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由此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层现,随之城市二次供水带来了新的问题,给供水企业迎来了新的挑战。随着《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通过,提出二次供水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为设计标准和今后管理带来了有利的条件。

一、二次供水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次供水是民用与工业建筑生活饮用水对水压、水量的要求超过城镇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管网能力时,通过储存、加压等设施经管道供给用户或自用的供水方式。盐城市区截止2011年底,市区共有133个小区和部分总表以内的宾馆、办公场所等单位采用二次供水,主要供水方式有高水箱供水、水池+变频供水、水箱+变频供水、无负压供水,甚至还存在管道泵供水。因此,存在着二次供水泵房管理不到位,地下水池水质污染严重,有的小区加价收费,业主对水价等问题引发矛盾。2011年1月前,开发商蜂涌而上的全部采用无负压供水方式,使管网水量负荷太重,在2010年6月30日出现了全城失压供水的现象,部分区域无水状况,从而引起供水部门的重视。泵房设计形式各式各样,泵的型号、设备厂家多种多样,不能保证质量。2010年年底公司决定进行二次供水统一设计方案、供水方式采用水箱+变频供水和无负压供水。当时内部部门之间也起了争论,认为水箱的设计会产生二次污染。

二、二次供水系统供水方式进行优化设计。

根据CJJ140-2010《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和现有的状况,盐城汇津水务有限公司将原有的供水方式,叠压供水、气压供水、水箱+变频调速供水,低位水箱(水池)+加压+高位水箱供水进行了优化。在2012年2月盐城汇津水务有限公司最终制定了《盐城市区二次供水技术管理规定》,选择了二种方式:一是从节能无污染不影响管网的水压角度考虑,采用(无负压叠压供水)方式,二是从管网运行的安全性考虑采用不锈钢水箱加变频调速加压供水方式。并且从泵房的安全性考虑,采用地面上泵房。

1、叠压供水方式适用条件。

利用城镇供水管网压力,直接增压的二次供水方式,该方式能利用原管网的能量,又对加压的设备密封,既节约能源,对排除水质的污染,但供水可靠性差,对周边用户和管网的影响较大,但必须满足区域内管网压力较稳定,接入点的管网压力大于0.25MPa,管道口径≥300mm,用水量不超过接入点管道流量的三分之一,小区规划总户数不超过800户。

2、低位水箱+变频供水方式的适用条件。

该方式能够不影响管网在高峰供水时的管网水压降低,保证管网的运行安全性。在错峰供水时进行水量调节,但是水箱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现象,必须后期水箱清洗管理要跟上。主要适用于供水管网压力不稳定,波动较大,用户所在区域的市政供水管网压力小于0.25MPa,管道口径小于300mm,以及特殊用户如:宾馆、洗浴中心、医疗、医药、造纸、印染、化工行业等用水量大、用水量高峰集中和可能对供水管网造成污染危害的相关行业。小区总户数超过800户的小区。

三、二次供水设备厂家进行性价比评选。

高层住宅二次供水系统主要设备是加压泵房内部的设备,也是最关键的部位,主要有水泵、电机、变频控制器、电气控制无件、自控系统和监控系统等内容。2010年,为了提高供水的安全性,保证产品质量,控制开发商低成本投入各种厂家、不同型号的设备。盐城汇津水务有限公司对二次供水设备进行评选,评选出四家厂商,主要从注册资本、设备质量、二次供水技术标准、厂家诚信、自控技术能力、售后服务等内容评选,然后上述主要设备按照要求,采用进口、外商独资或合资的知名品牌供应产品。

四、二次供水泵房的的建设标准提高。

根据盐城市区历年水位观察数据,结合近年来其它各省、市供水淹没的情况,若供水泵房设置于地下室,将危及到供水的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原因:1、泵房一旦淹没,不同于平时管网的爆裂,而是造成整个泵房全部瘫痪。2、泵房内部自身出现故障。如监控系统损坏或不到位,都不能及时发现,加之排水系统平时损坏管理不到位,导致泵房被淹没瘫痪。3、由于建设不到位等原因。传输信号输出困难,视频监控不能满足要求、无人值守、无人巡视,会给不法分子带来人为破坏等造成事故机会。以上内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不能保证安全供水。

为确保安全供水,盐城汇津水务有限公司结合当前存在的隐患,依据供水行业标准,对泵房位置设计要求二种,一是新建小区未进行公建配套审查的,居住建筑的泵房应独立设置在居住建筑之外,为进一步确保安全供水,设置在地面以上。二是已经批准公建配套审查的小区地面上设置泵房时,超出容积率,实施中有地下负二层以上的,泵房可设置在地下负一层上面。地下设有负二层的,必须设置在地面上。并且对泵房的通风、照明、排水、隔热、防洪、防冻、隔音、防噪、防雷、防破坏、防投毒、双路电源等进行严格要求。

五、二次供水系统管理的建议。

盐城市市区二次供水系统目前没有收取新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建设费和运行维护费收费标准,针对盐城汇津水务有限公司对二次供水系统管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目前环境下,二次供水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1、对已建的二次供水泵房进行全面检查,排出符合和不符合《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要求的明细表,尽快向政府申请完善和改造费用。以便二次供水系统设施改造、运行等管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2、向政府申请新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建设费和运行维护费收费标准,为后期新建住宅统一建设,保证安全供水服务。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范文11

关键词:城市供水 二次污染 质量

中图分类号:TU9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4-117-02

城市供水质量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水污染给城市居民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调查显示,我国供水系统中存在着水源二次供水污染的情况。二次供水是指供水单位将来自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和自建供水设施供水,经贮存、加压或经深度处理和消毒后,由供水管道或者专用管道向用户端供水。经过水厂处理以后的水资源都能达到国家水质标准,用户所用到的水经过了很长距离管道的运输,如果运输设备管网内污染严重,管道清洗不及时,就很容易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

1 供水中二次污染的原因

1.1 给水管材可能造成污染

铸铁管、钢管等金属管道,输送介质水本身即为一种电解液,其极易引起管道的电化学腐蚀,即水在管内流动过程中易形成管内腐蚀、沉淀及结垢现象,导致水质恶化。塑料管材主要包括硬聚氯乙烯管、聚乙烯管、聚丙烯管以及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塑料管等,其具有重量轻、耐腐蚀等系列优点,但该类管材在使用中可浸出化学物质而将管内水质污染。复合管要求各种材料之间的亲和力较强,但是该类管材与水接触的层面为化学类物质,易与水发生反应,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

1.2 水体自身物化反应

在对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添加混凝剂后所形成的絮凝体残留于水体内,会增加对水质的污染;管网水体内含有一定量的氯,适量的氯会起到消毒作用,但是如果氯的含量较高,那么就会和管网二次污染物作用生成各类有机氯,引发人体各种疾病;如果水体在网管内停留时间过长,也会导致细菌滋生,产生各种沉淀物,造成水体的污染。

1.3 网管附属设施造成的污染

为了正常发挥网管的功能,必须要设置一些控制水路的阀门和其它附属设施。这些网管附属物在各种条件下长时间使用,也容易发生腐蚀损坏以及滴漏现象。如果管道在地下水或污水地段如果发生泄露,就可能会导致管网失压,吸入附近污染的地下水,造成管内水污染。管路冲洗阀门接口若低于排放水体水位或直接接入下水管道内,若阀门关闭不严,则会引起污水倒灌造成管网水污染;现代高层建筑中大多设蓄水池供水,由于生活用水量有限,所以很长时间才能够将蓄水池内水更新一次,蓄水池内氯已经耗尽,往往会导致微生物滋生,造成污染。

1.4 管道施工污染

管道施工包括维护修理、事故抢修以及新铺装水管等,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要将管道停水断开,尤其是发生爆管时,会地面积水,抢修完成后,部分积水会回流到管道内,造成污染;如果不能够及时对官网内的线路死水去以及终端部分进行清理和消毒,也容易导致水体质量下降;新装用水大户的用水,以及管道修复后急于供水,而管道消毒不规范,也会导致水体污染。

1.5 二次供水设施的污染

由于供水设备选材不当,或者施工时工艺、管道布局不合理,以及运行管理不善,消毒、清理不及时,这些都可能导致微生物滋生,危害人民生命健康。

1.6 管理方面造成的污染

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水资源卫生管理制度,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水资源卫生状况进行专门的监督检查。有些单位没有专门的人负责水供应问题,水房内乱放杂物,水池无盖、无锁,排气孔和流溢口缺乏防护装置。对于水箱、水池的清理方法不当或者清洗频率不及时,都不能够保证水箱水质的安全与卫生。按照正常标准,屋顶水箱至少要半年清洗一次,可是只有极少数的楼能够做到,而大多数居民楼都是两三年才清洗一次。清洗人员也不是专业的,这些都会给污染埋下隐患。二次供水管理部门较多,有开发商、有物业公司、有房产经营公司等,管理单位不明确,管理起来非常复杂,无法实行统一管理,也给卫生监督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之处。加上目前我国对供水项目没有设立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统一的配套管理细则,所以供水质量管理监督的外部执法环境也并不理想。

2 防治污染的措施分析

2.1 提高出厂水质

在国外,很多国家都规定了出厂水中高锰酸盐、AOC以及BDOC指数的上限值,其目的就是为了有效控制管网中细菌的繁殖与污染。一般AOC在10ug/L以下时就被认为是生物稳定水。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pH值,网管中的水AOC小于50ug/L,就能够有效限制细菌的生长。为了提高出厂水的化学稳定性,应该把水的pH值控制在7~8.5,西方欧美等国家广泛采用这种方法。出厂水的pH值维持在7.0以上,可以防止管道腐蚀问题,pH值超过8.4就可以有效抑制铁、硫等细菌的滋长。长期以来,为了抑制细菌繁殖,一般是通过控制余氯的含量来进行的,但是实践研究表明,余氯并不能够完全抑制住微生物的繁殖。我们知道细菌的繁殖需要一定量的有机物,所以如果采取措施控制水中的有机物含量,也就可以有效抑制病菌的繁殖,截断微生物的能量来源。实践研究显示:当水中的浊度降至0.1NTU时,就可以去除大多数的有机物,从而降低病菌繁殖。我国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我国出厂水的浊度为1NTU,从而保证居民饮用水质量。

2.2 合理选择管材

以后的城市管网建设中,应该采用新型管材,以防止供水过程中的污染。当前,我国城市逐渐淘汰了灰铸铁管,逐步换成了球墨铸铁管。在美国和日本,这种铸铁管已经成为了城市供水的主要管材。管材选用中,如果管道径较小,那么可以采用高分子塑料管,有效防腐和防结垢。主要有:聚乙烯管、聚丙烯管、聚丁烯管以及金属复合管等。这种管材无污染,内壁光滑,施工轻便,而且强度高,街头密封性好、使用寿命长。铜管也是比较好的建筑给水管材,铜管经久耐用、安全卫生、耐热耐腐蚀性强,使用起来非常安全,一般不会对水造成二次污染。在西方发达国家,铜水管使用非常广泛,应用技术也比较成熟。我国在旧管道改造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合适、污染小、防腐强度高的管材。

2.3 应对供水中设备与施工的污染

采取有效措施,改进蓄贮水箱的工艺结构,保证水的流动性;蓄水设备的质量要过关,防锈垢,防止微生物滋生,必要时可以采取二次消毒。抬高蓄水池标高,防止地处污水浸入。

新建筑物的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要分开设置,减轻生活用水的细菌污染。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把二次供水纳入法制化轨道,对二次供水的设计、施工、管理等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每年都要对蓄水池进行清洗和消毒。建立二次供水管理体系,做到从验收到消毒的各个环节都有人负责。

2.4 实行水质分区,细化水质指标

许多城市的给水采用多水源供给系统,输水管道比较混乱,错综复杂,供水管道又是深埋在地下的,所以一旦水质污染,很难找到具体原因。水质指标是出厂水的水质指标,由于各水厂间采用的标准、工艺不同,标准也就不同,所以不同区域之间应该实行分管制度,地区之间明确划分供水区域,合理分布。对于区域内的企业要严密监控污水动向,使之远离城市生活用水,改善城市水源质量。

2.5 其他措施

科学预测网管输配水量,在保证用水量供给的同时,适当提高管道流速,减少自来水在管网中的停留时间,避免细菌滋生。加强管网侧漏的检查工作,降低漏电爆管的事故率。加强网管的科学管理工作,建立网管信息平台,为供水调度提供管网运行方案。

3 结语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民更加关注城市供水安全问题。国家应该积极改进供水方案,控制出厂水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范文12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ABC法) 供水企业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美国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科勒教授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作业、作业账户、作业会计等概念,并对水力发电生产过程的成本进行了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MRP、MIS的广泛应用,以及MRPⅡ、FMS的兴起,哈佛大学教授开普兰(Robert S.Kaplan)等编著了《推进作业基础成本管理:从分析到行动》,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打破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导致ABC法研究和应用的全面兴起。

一、ABC法概述

ABC法又叫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法,是以作业为中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1、ABC法的基本思路

在可行情况下,不能用传统的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基础的间接成本分配方法,而应该采用更为恰当的以各种产品消耗的主要支持性作业为基础对间接成本进行分配的方法。ABC法是按照产生间接生产成本(间接资源费用)的成本动因数量为基础来分配的:首先,支持性作业引起成本发生,这些作业包括订货、材料处理、加工、组装、生产调度和发货等等;其次,产品生产“消耗”这些作业;最后,将发生的成本以消耗的作业为基础分配到各作业中去计算出作业成本,再将各作业成本按各种产品消耗的成本动因数量分别分配到各产品上。

2、ABC法的基本理念

ABC的基本理念包括:作业管理(简称ABM)、成本动因及其分析(Costing Driver Analysis)、作业分析(Activity Analysis)、适时制理念(简称JIT)、供应链管理理念(简称SRM)等。

3、ABM的核心环节是成本动因及其分析

作业成本分配着眼于成本的来源,并将成本分配与成本产生的原因相结合,按成本产生的原因进行成本控制、汇集和分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分析和决策。传统的成本法以单一的人工或机器工时为分配基础,回避了成本与产生原因之间的关系,导致成本分析和控制的失效。

4、ABC法在成本管理上的优势

ABC法的基本理念决定了作业成本需要跨企业部门,强调作业成本不是部门成本,作业成本管理过程不仅强调生产领域的改善,更强调非生产领域,例如研发、营销、管理、供应等间接成本的节约。因此,在传统成本制度下许多不可控的间接成本在作业成本下都变为可控成本,大大地拓展了成本改善的空间,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的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尽可能地消除“非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使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成本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ABC法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ABC以后,会计理论界对ABC研究的兴趣持续高涨到90年代前期,ABC在实务界的应用发展也相对于理论界稳步前进。目前,ABC法的应用已由最初的美国、加拿大、英国,迅速向澳洲、亚洲及欧洲其他国家扩展。在我国,不少先进制造企业已参与国际大循环,但是与之相适应的成本管理系统尚未跟上。随着先进制造技术被列为“九五”计划和201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科技发展重点领域,ABC法的研究被提上日程。自1995年以来,国内会计类刊物、工业工程类刊物不断刊载介绍ABC法的文章,ABC法不仅在先进制造业推广应用,其在商业、金融、交通、公用事业等领域和行业的推广应用也在不断深入,可以说,现今国内关于ABC法的研究方兴未艾。

虽然国内外相当部分学者认为中国企业目前应用ABC法的条件还不成熟,或ABC法对大部分企业并不适用,但是中国会计教授会1998年年会、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适应先进制造系统的作业会计研究》及1999年财政部重点会计科研课题《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均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先后在相关典型制造业企业经过了3年的实践。研究和实践结果都表明,在中国具有较高管理素质的国有及非国有企业都具有实行ABC法的条件,可以成功应用ABC法,并可结合自身情况把ABC体系用于经营决策、成本控制等现实工作中。

目前,ABC体系在国内重型制造企业的应用较多,在电力企业、石油企业等特定制造业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入和推广,而在供水企业这类具有制造业和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应用研究尚不多见。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探析,为ABC体系在供水企业等公用事业类企业的应用抛砖引玉。

三、ABC法对于供水企业的适用性分析

1、企业生产组织条件

目前,国内多数供水企业是向用户提供制水、供水、售水服务的一体化经营实体,而少数实行厂网分离体制的供水企业则仅提供供水和售水服务,制水则由制水厂负责。不论是哪种体制的供水企业,其生产经营组织均符合JIT理念及供水链管理理念的要求,同时,在理论上,供水企业的生产是没有产品或半成品的,也不需要为生产而组织存货。因此,在采购、库存、生产安排上,供水企业更容易达到JIT的理念要求。

从生产组织制度上看,作业成本法关注“资源作业产品”的每个环节,供水企业的制水、供水、售水服务、管理等各环节较为清晰,有利于进行作业划分、作业分析、作业成本计算等作业成本管理。

2、政府对供水企业的管制要求

根据原国家发改委及建设部《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计价格[1998]1810号)第八条“输水、配水等环节的水损可合理计入成本”等相关条款的规定,表明了我国首次以行业规章的形式提出了供水企业的基本作业(环节)的理念。2002年,在首次开展全国性城市供水价格统一审价工作中,明确要求所有供水企业必须将其生产经营管理按制水、输配、销售、管理等环节划分,属于不同环节的成本应分别对号入座,列入“制水成本”、“输配成本”、“销售成本”等类别,以此计算出最终产品(自来水)的完全成本――供水总成本及单位供水成本,作为各地供水价格定价的基本依据。这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在具体管制实践上首次从作业成本核算的角度要求供水企业对供水成本按基本的作业(环节)进行成本统计。

可见,在供水行业,相关主管部门已较早地从作业及作业成本核算的角度而不是财务会计核算的角度对供水企业的定价成本及其核算问题加以管制,管制要求的完全成本与ABC法理论上的完全吸收成本是一致的。对供水成本实行作业成本核算并向主管部门报告已在事实上成为政府的管制要求,但是由于ABC法在供水企业的推广应用存在难度大、管理人才及制度跟不上、计量成本高等问题,导致ABC体系无法在供水企业较好地应用。

3、供水企业信息化及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由于ABC―ERP在电算技术及理念上的融合,以管理决策为目标的ABC和以信息流、数据流为目标的ERP系统合二为一,管理软件市场上开始出现具有ABC功能的ERP系统。这使企业各有关部门能通过ERP系统获得ABC数据,改善公司生产经营,形成整体最优化。而随着供水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内部控制的完善、国企改革与发展的深入,供水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也不断提升,管理人才不断增强,为实施ABC提供了较好的内部环境及人才保障。

4、供水企业的成本结构决定了其实行ABC体系是必要的、有利的

供水企业的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较高,直接成本占比较低,实施ABC法有利于更准确计算供水成本,进而为政府开展定价决策和企业进行成本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同时,通过作业分析区分增值作业(成本)与非增值作业(成本),通过成本动因分析揭示引发成本的根源,可最大限度地为供水企业消除损失浪费、节约成本、挖掘潜能。

四、ABC法在供水企业的实际应用

供水企业在首次应用ABC法时,应成立ABC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初次实施的组织、协调、方案规划及设计等任务。为了便于进行ABC核算和日常管理,必须结合企业实际建立较完善三大体系:第一,供水企业ABC核算体系:设计ABC凭证、ABC成本账户及其账簿、ABC报表;第二,ABC核算体系下的业务处理程序,包括凭证传递程序、成本流程设计、核算程序设计;第三,建立ABC体系下的人员机构和相关的管理制度。供水企业可利用具有ABC功能的ERP系统或一体化的FMIS管理系统,实现ABC核算的电算化,这样可大大降低实施ABC的难度。下面简要分析厂网一体化的供水企业应用ABC进行完全吸收成本核算的主要做法。

1、确认主要作业、明确作业中心,按作业中心归集成本

传统的部门成本归集方法按组织机构进行归集,而作业成本法基本上以组织机构设置为基础划分作业中心(Activity Centre),将不同的作业中心作为作业成本池(Activity Costpoo1)归集作业成本,进而计算产品成本。结合供水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特点,其组织机构设置与作业环节基本是一致的。其作业中心可按制水、输配、销售三大环节并分级划分设计如下。

(1)制水作业(水厂),可细分为:第一,取水子作业(一级取水泵房);第二,净水子作业,净水子作业又可再细分为预处理子作业(生物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子作业(过滤、消毒)、深度处理子作业等;第三,给水子作业(二级加压泵房);第四,调度子作业(中心控制室、变电站);第五,维修子作业(机修、修理);第六,后勤管理子作业(保卫、绿化、清洁、化验、技术研究等)。

(2)输配作业(管网管理、中途加压、二次供水),可细分为:第一,管网巡检子作业(值班、管网消防巡检、供水监理);第二,管网维修子作业(上门维修、抢修、日常维护等);第三,二次供水子作业(中途加压、二次供水);第四,后勤子作业(统计、技术、管理等)。

(3)销售作业,可细分为:第一,表务子作业(报装、抄表、复核、校表计量);第二,结算子作业(计费、催收、稽核);第三,咨询服务子作业(前台、呼叫、协调);第四,后勤子作业(档案、技术、管理、环卫)。

供水企业在实施ABC法时,应当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并视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要求来选择作业划分的粗细程度。一般而言,初次实施时选择一级至二级的作业划分,待成熟后再进一步细分下一级子作业,以提高实施的成功率。同时,也应当对各级作业环节逐一分析,合并、优化相关作业,对重要作业或核心作业予以细分,对辅作业、同质作业、跨部门(班组)作业予以合并,最终确立企业自身的作业中心。

在资源费用细分方面,主要包括原水、电力、人力、物力、财力等费用,其成本项目与传统的成本项目基本相同。确定作业中心、成本项目后,就可将间接资源费用分配至各作业中心进行归集,形成作业成本库。

2、分析、选择成本动因,按成本动因分配资源费用及作业成本

在每个作业中心都有一个或多个同质成本动因,供水企业应当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成本动因,以便后续计算成本动因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以及反映引发成本的根本原因。

(1)制水作业。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制水厂,制水作业最具代表性的成本动因是耗电量。而下级的取水子作业、净水子作业、给水子作业可选择耗电量作为成本动因;调度子作业、维修子作业、后勤管理子作业等可选择人工工时作为成本动因。供水企业应完善制水环节的相关统计台账,以便记录成本动因数量。根据各作业中心(班组)记录的成本动因数量计算出成本动因分配率,水厂发生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期间费用中的间接资源费用便可用耗电量或人工工时归集至作业中心形成作业成本库。由于是单一产品,对作业成本库进行分配时,不需再计算分配率进行分配,可直接归集到自来水产品上;本作业发生的直接资源费用(原水、电力、药耗等)可直接归集到自来水产品上。

(2)输配作业。输配作业最具代表性的成本动因是人工工时。而下级的管网巡检子作业、管网维修子作业、后勤子作业可选择人工工时作为成本动因,二次供水子作业可选择耗电量作为成本动因。供水企业应完善输配环节的相关统计台账,以便记录成本动因数量;本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及期间费用中的间接资源费用均应按成本动因分配率进行作业成本归集和分配;本作业发生的直接资源费用(电力、管材等)可直接归集到自来水产品上。

(3)销售作业。销售作业最具代表性的成本动因是人工工时。而下级的表务子作业的成本动因应选择抄表量作为成本动因,咨询服务子作业应选择人次作为成本动因,结算及后勤子作业应选择人工工时作为成本动因。供水企业应完善销售环节的相关统计台账,以便记录成本动因数量;本环节发生的销售费用及期间费用中的间接资源费用均应按成本动因分配率进行作业成本归集和分配,本作业发生的直接资源费用可直接归集到自来水产品上。

3、供水企业的作业成本管理

供水企业长期以来受垄断性、公益性、计划性、无竞争等体制弊端的影响,造成供水企业在传统成本核算下的间接费用比例高、不可控成本因素多,供水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内部挖潜的积极性不高。在水价偏低的情况下,造成国内供水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普遍较低。因此,要在既定的水价水平下提高赢利水平,主要途径唯有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可控成本。由于作业管理方法具有持续改善的特点和优势,对采用ABC法成本核算的供水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十分有利。

(1)利用ABC的作业分析持续改善作业,达到消除浪费的目的。按ABC理论,对供水企业的酌量性作业进行甄别,消除非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以便持续降低非增值成本。如销售作业中可替代的辅作业,撤并后可消除非增值作业,从而减少非增值成本,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2)利用ABC的成本节约手段,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如作业消除、作业选择、作业抑减、作业分享等手段,可持续地进行成本节约。

(3)利用ABC的作业成本报告、作业弹性预算,及时反馈成本信息,进行成本计划安排,便于开展完全成本控制、加强成本控制的刚性、改善传统的业绩预算报告。

五、实施ABC法对供水企业的现实意义

作为生产单一产品的供水企业,实施ABC体系的现实意义不在于更准确无误地计算产品成本,而在于通过作业成本核算、作业分析、作业管理等手段,大大地拓展供水企业的可控成本空间,持续地改善供水各作业环节,最终达到成本降低和成本节约的成本管理目标,全面提高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企业、用户和社会增加价值。

【参考文献】

[1] 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