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新企业财务培训

高新企业财务培训

时间:2023-08-23 16:59:15

高新企业财务培训

高新企业财务培训范文1

在市场激烈竞争新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在电力行业的竞争中,除了市场、价格、服务方面的竞争,重要的还有财务人才方面的培养。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电力企业的财务员工培训制度仍然存在着许多缺陷,仍然采取旧的培训模式,培训效果不显著等。下面主要对电力企业的财务人员培训方式进行研究,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浅议现代电力企业财务人员培训机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培训形式单一落后。

现代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一般都是采取集中形式的培训,虽然集体形式的部门培训,有利于使培训课时和内容都达到相同的进度,也实现了考核的标准,但是其中的弊端也显而易见的,因为每个工作人员之间都存在相应的差异性,所以在培训之间难免会造成培训层次不同矛盾现象,不利于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培训方法不够新颖灵活。

当今企业财务人员教育的培训模式还是坚持“填鸭式”和“满堂灌”的传授方法。一般都是组织工作人员到集中的培训地方,然后教授在滔滔不绝地讲授理论,学员在安静地听讲和做笔记,根本不存在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模式。学员不能达到主动的学习状态,也发挥不了培训中的主体作用。这个培训班也就只有黑板和粉笔的学习工具,也没有时效性的现代技术来辅助教学,所以培训效果总不如人意。

第三,没有形成培训机构考核与评价方面的优化系统。

在培训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检查、考核、评价等关键的工作环节,才能保证各培训机构保持井然有序的工作程序,以提高财务人员教育培训质量。目前企业的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还有待加强。由于企业财务的培训工作具有规模大、范围广、班次多等特征,所以在培训的时候容易出现人手不足和对培训机构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二、现代电力企业财务人员培训机制建立的有效途径

第一,建立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工作的时效性。

为了加强培训工作的时效性,我们首先可以制定培训制度、财务法规制度以及财务职业道德规范等。让财务人员在培训的时候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结合近年来相关计划指标的实现情况,对政府的政策和税收制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调查财务员工培训需求的时候,负责培训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先确定好调查主题、对象、方法等三方面内容,然后根据不同人群确定调查的方法,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私下聊天等方式了解财务员工的培训需求等。

第二,确定培训的计划和目标,使财务考核更具有执行力。

电力企业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企业,企业员工流动量不高。因此,电力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和安排,这样才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帮助。所以,电力企业员工培训计划的制定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它包括企业在未来几年内的整体培训规划,企业年度培训计划,月度培训计划等。具体包括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对象、授课老师、方式、注意事项等,在具体培训方案中可以制定一个大致的提纲。在财务培训计划和考核方面的工作,我们可以把财务培训计划指标纳入长期目标考核中。对财务培训的执行情况进行固定检查,使财务计划更科学严谨。制定和完善财务培训工作计划和目标,势在必行。

第三,建立学习型团体,促进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财务部门中建立AB角轮岗培训,每个岗位都有机会担任A角、B角,这样可以锻炼一个人能胜任多个岗位的工作能力,有利于财务人培养,特别是能给新进人快速掌握业务的机会,打造一支一岗多能的财务队伍。在这个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发展时代,各个领域和行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得到覆盖式的应用。所以我们可以全面结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和多媒体技术,使财务人员能够在网上获取知识,时刻掌握财经信息、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这将有利于财务人员积极学习,提升自身的能力,为企业的经营情况提供及时的信息,充分发挥财务作用。

高新企业财务培训范文2

关键词 财会人员 工作 实践

一、财会人员培训的重要性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内部对财务管理和素质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规模不断扩大。适应公司上市后财务工作量的增加和工作范围的扩大,这就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产增值迅速。由于资产增加后如何实现保值增值,给财务管理及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经营范围扩张。随着分公司相继成立,公司经营范围也从原来的经营模式不断扩张。随之而来的财务业务量增加、结算方式改变,对财务管理及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风险加大。由于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怎样战胜这样的困难,给财务管理及财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公司的财会队伍会出现了“三多三少”的变化:首先是新手多,老手少。分配来的大学生占一半以上,虽然学习的是财会专业,但是没有实际工作经历,是财会新手。与此同时,一些从事财会工作多年的老财务人员相继退休,财会老手日渐减少。其次,不熟习业务的多,业务能力强的少。现有的财会人员大都习惯于老国企财务管理,对上市公司财会操作不熟悉。再者,现有财会人员构成,一般工作人员多,具有财务负责人经历的少,实行“委派制”后,财会负责人的候选人奇缺。

一方面,在公司实际需要上,对财会管理及财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财会人员的现状不管是整体、个体素质不能适应要求,强烈反差持续时间过长,对公司正常运作和长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引起公司高度重视,必须一致意见:第一,在积极引进财会人才的同时,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切实加大培训力度,用提高现有财会人员素质缓解当前不适应工作需要的矛盾。第二,创新培训工作,改变过去常规式培训模式,更快、更多地造就一支思想业务都过硬的德才兼备的财会队伍。我们在培训工作中,应该努力创新探索具有自己特点的培训路子。

二、创新财务培训的探索实践

(一)树立人本观念,强化人才强企意识。培训人员要树立科学发展以人为核心的观念,在思想上统一认识,人才竞争是企业竞争的本质特征,强化人才强企意识。我们应该随着“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教导,深刻领会“技术和资金只不过是工具,只有在能干高效的管理人员的恰当使用下才会更大发挥作用。建立这种管理人储备既是中国最大需要,也是中国最大机遇”的内涵,进一步认识到人才是企业强大兴旺的根本。管理本质是人才的管理,培育人才是管理之精义。财会人才的培训,要立足自己,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这是培训的基本出发点。而培训工作必须创新,打破常规,探索具有自己特点的培训模式。

(二)坚持创新,加快培训工作的转变。在财会人员培训实践过程中,我们既重视对过去行之有效培训方法的总结、传承,又重视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把传承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培训工作有了质的变化,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培训指导思想由传统的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把财务人员培训放在战略高度去认识,长远考虑,把人力资源开发转变成人力资本的叠加效应,通过人才培养增强企业的比较优势,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培训形式由传统注重学历培训转变为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减少外培和集中上课,增加自培和自学的比重。特别是加强自学的管理,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明确自学课程、内容,加强作业练习,严格考试,把过去放任自流的自学转变成有组织、有要求、有考核的学习形式。事实证明,这种自学方式学习有针对性,业务能力有明显提高。

3.培训内容由传统的单一专业业务培训转变为重视德育的综合培训。目的是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提高如何做人和明辩事非标准的判断能力。

(三)培训内容创新是培训工作的突破。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以财会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在增强个人的财务专业能力上下功夫。我们在培训创新上,对培训内容大胆改革,收到明显效果。培训内容创新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财会人员素质培训,既重视财会专业知识培训,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

2.增加财会前沿知识。培训中加大当今前沿财会知识比重,让财会人员了解财会发展趋势,把握市场发展规律,树立超前意识。

3.新增内容。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素质,的《实践论》、《矛盾论》以及“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经典论述作为必修课,要求学懂、学透,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这样做对财会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会正确分析事物,解决工作中的难题、难点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受到财会人员的欢迎。增加中华传统文化。为了增加财会人员文化底蕴,明白做人行事准则,汲取古代优良文化营养,促进德的修养。

三、创新财会人员培训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培训尤其培训内容创新,开创了财会人员创新的新局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首先财会人员素质特别是思想品德素养有显著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增强,业务能力提升,形成了一支思想正、道德高、业务精、作风实的财会团队和能独当一面的财会优秀人才,适应了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其次,这支队伍在日常工作中恪守诚信,一方面完成了财会管理任务;另一方面顺应时代进步从对过去“利润最大化”、“市场竞争你死我活”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树立“利润合理化”、“合作共赢”的新观念,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乃至企业管理沿着正确轨道健康运行,增强了企业软实力。

参考文献:

高新企业财务培训范文3

一、企业财务管理人才需求分析

财务管理人才需求现状的调查结果指出,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需求数量一般,但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更倾向于有丰富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不热衷于投入过多的资源培训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企业需要的财务人员除了能够处理报税、会计核算等业务外,还要能够结合财务专业知识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服务。当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存在诸多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因此,为了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在学习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学习综合的经管类专业知识,以便于使自己能够站在经营管理的角度,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从而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

二、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现状调查结果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财务管理就是会计,没有正确地区分会计与财务管理两门学科的异同。调查显示,认为财务管理的培养目标就是会计核算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是51.32%,不清楚培养目标的占20.43%。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目标过于抽象化,大多数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不能很好地规划在大学期间的专业课程学习,无法真正实现财务管理培养目标,更不能满足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

(2)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相脱节。调查发现,认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与社会岗位需求相脱节的学生占54.44%,认为学习的专业知识技能不能满足企业工作实际工作需要的学生占65.01%。由此可见,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繁杂,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不强,与实际岗位需求严重脱节。同时,很多学生认为学校的实践课程效果不好,学习的技能不能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究其原因,学生认为主要在于学校实践课程的环境不好,很多实习课程没有真正接触到企业的工作任务和环境,只是停留在理论实习阶段,导致自己不能掌握真正的专业技能。

(3)教学模式单一死板。调查发现,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学校的教学模式与效果不满意,尤其是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死板,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实际操作的积极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根据企业对相关岗位的需求调整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运用实际教学资源,结合实际工作环境,通过仿真模拟教学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学校学习与未来工作的衔接。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定期安排教师去企业培训和锻炼,熟悉企业最新的岗位需求,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基于就业视角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对策

(1)科学定位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即学生在大学学习财务管理要达到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既要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交际能力、团队的合作能力,还要掌握其他企业相关知识。例如,财务管理人员要了解企业的工艺和技术,能够根据企业的工艺技术来分析企业成本,进行财务成本管理。据调查发现,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专才+通才”的综合素质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财务分析、会计核算、利用财务知识服务于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等专业技能,还要使其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操守、人文素养和法律知识。

(2)树立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新理念。调查显示,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既要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技术和方法、拥有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还要懂得其他行业的相关知识,能够完成企业要求的财务规划和税收筹划等业务。所以,学校要以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新理念,围绕着企业实际工作需要来制定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并对相关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市场需求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在“专才+通才”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引导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编排要体现“基础为先、能力为重、实践为终”的企业需求。“基础为先”指的是学校开设的基础课程内容要丰富,涉及的知识范围要广,完成学生的基本能力素养的培养;“能力为重、实践为终”是指在设计学生培养方案时要加强实际训练体系的构建,使得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优化教学内容及手段。教学改革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此,学校应安排教师不定期到企业进行调研和培训,让教师了解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将企业的要求编排在教学在内容中,这不仅能够锻炼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加有利于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使学校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去改变教学模式,采用应用型教学手段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5)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学校专业仿真模拟实训室的建立和完善是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重要标志。调查显示,很多企业从保护商业秘密的角度出发,不能接受财务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在本单位实习,也不愿意使在校生真正接触到实际的财务操作任务。因此,为了使财务管理专业在校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学校必须建立仿真模拟实训室。具体地说,专业仿真模拟实训室包括财务信息化实训室、会计操作实训室、财务管理实训室和财务综合应用实训室等,通过建立仿真的实训环境,让学生在实训教学中逐步掌握财务管理相关的技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财务分析技能、会计核算技能、会计监督能力和利用财务管理知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同时,仿真实训教学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创新能力。

四、结语

高新企业财务培训范文4

【关键词】供电企业;财务调考;培训

一、引言

财务调考与培训不仅是提升公司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适应国网公司系统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的必然选择。各单位、各部门应相互合作,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加强全员培训,使每个人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培训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实现自我超越,并以考试检验培训效果。同时,以发展的眼光管理人才,由经济效益观转向人才价值观,逐步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风险防范观念、知识化理财观念、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提高财务队伍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迅速建立一支作风优良、纪律严明、能力突出的财务人员队伍,为公司“三集五大”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财务人员保障,使公司在未来发展中不断创造辉煌。

二、财务调考与培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队伍年龄、学历结构

表1按专业职称分析

目前,由于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压力,不少财务人员对调考培训持消极懈怠的心理,不能完全意识到财务调考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对这种盲目性的心态应坚决抵制和消除。如果财务人员意识到参加培训是实现其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他则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与培训,加强学习和运用知识、技能的积极性。财务人员参与培训的心态应该是:以空杯心态接受培训,积极参与,取长补短,认识到参加培训是能够果敢应对不同复杂财务情形的锻炼机会。这种良好的心态不是通过自觉和自律就能具备的,需要培训管理者和培训师的有效引导,除此也需要相应的行动促成这种培训文化的形成。

(三)岗位压力与困惑

财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会计人员面临着知识更新、转变思维的紧迫压力。目前,电网企业财务人员工作繁琐、业务量大、报表和财务指标时间节点要求强,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水平,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岗位专业需求。除此之外,财务人员还要面临系统内专业调考、会计职称、继续教育等考试,工学矛盾尖锐,给工作增添了额外压力。这样,财务人员就很难兼顾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协调性,如此相互交织、相互关联的主客观因素就会造成会计人员工作重压局面的出现。

三、财务调考与培训管理改进建议

(一)固化人才引进机制和后续培训教育

坚持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工作,周密部署,精心准备,抢占人才资源的至高点,并切实提高员工的整体业务水平,这也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不竭源泉。财务调考培训属于会计职业后续教育的范畴,它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职业会计人员知识面与提高财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不断固化后续培训教育机制,学以致用,同时还要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与会计人员的职称评定、技术资格考试和上岗证相结合,激发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使其树立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

(二)建立财务调考工作的奖惩机制

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提升财务人员的思想认识,使其从本质上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把财务调考工作视为自身的需要以及自我价值的体现。另外,建立和完善财务调考工作的奖惩机制,使其与财务工作评价、财务人员职业发展联系起来,提高财务人员学习与考试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能更好地学习和把握国家新政策、新法规,持续更新、不断优化知识结构,进而在各自岗位上成为领导决策的好助手、企业资本的好管家,为公司“三集五大”建设的贯彻落实以及财务集约化进程的推进深入提供坚实的基础。

高新企业财务培训范文5

【关键词】实施 小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创新 影响 研究

为了调查研究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对本市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本课题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政府有关小企业管理部门、徐汇区漕河泾企业孵化平台及科技型、现代服务型、出口贸易型、物流型、制造型小企业进行座谈和走访。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课题组于2012年7―9月以参加上海市财政局举办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的上海市部分区(徐汇、浦东、黄浦、闵行等)属小企业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采取每个企业一份问卷,由企业主要管理者和参加培训的会计人员填写,调查工作得到了上海市各区财政部门的协助。课题组发放问卷1 570份,回收1 431份,选取没有信息缺失的问卷1 342份作为样本,有效率为93.78%。调查涉及有:工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住宿业、建筑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业、农林牧渔业、物业管理业等十多行业。

二、制约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小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压力

调查表明,有68.78%的小企业认为产品或服务创新的压力是小企业所面临的最重要的压力。有398家企业认为自身的创新人才不足,占样本数的29.66%。这表明创新已经是小企业面对的最大问题,只有持续创新才能促进小企业的发展。

样本中将资金压力看成其当前所面临的主要压力的小企业数为667家,占被调研企业总数的57.15%,这表明融资难问题依然是当前小企业的最主要的障碍之一。有368家企业认为成本压力很大的,占样本数的27.42%,这表明当前小企业尚未建立健全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小企业在成本管理能力方面还需大幅提升。另外,也有部分小企业面临着企业发展战略不清晰或无法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发展等众多压力。课题组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到,小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资金压力也不同:在扩张阶段,小企业的资金压力最大;而创业起步阶段和成熟阶段,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相对较小。

在受访对象中,只有9.2%的小企业接受过本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资助;约有81.7%的小企业表达了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各项资助的意愿;有18.3%的小企业申请意愿不强或不打算申请的主要原因,是小企业与政府政策信息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小企业没有领会政府的资助扶持政策意图,对获取资助的企业资质、申报条件等规定不理解,难以获得直接帮助,从而失去了获得资助扶持的信心。

(二)小企业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薄弱

1.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调查显示,目前使用计算机记账的小企业仅为52.20%,47.80%的企业仍采用手工记账;会计主管人员拥有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企业仅为31.53%,尚有2.71%的企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有3.39%的企业会计、出纳由一人承担,严重违反财务工作对岗位分离的要求。显示了小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急需得到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的指导。

2.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有待改善。从内部控制设计及执行情况来看,仅有29.15%的小企业认为内部控制设计完善且执行有效;有31.87%的小企业内控执行效果不佳;内控设计有明显缺陷或基本无内控的分别占28.47%和10.51%。在改善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六种方式中,“加深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提高监督和检查水平”、“加快培养管理团队,加强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将内部控制制度纳入企业总体战略”这三种方式最受企业支持,此外,“依靠政府扶持”、“聘请相关的专业咨询公司,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向大企业学习成功案例”的方式也受到许多小企业的青睐。

3.财务人员接受财务知识培训的情况不理想。调查结果显示,在29.83%的小企业中,管理者会经常接受财务知识培训;在61.36%的小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很少接受或从不接受财务知识的培训,而46.78%的小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从来没有接受过或只是接受过简单的专业财务知识培训。

4.现有的会计服务难以满足小企业的需求。目前会计服务的供给方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外资所和国内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为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服务,无暇顾及小企业的需要(向兆礼,2006)。小企业会计服务需求总量虽然大,但因其服务内容不尽相同,单笔业务量小而分散且收费低、业务成本高,业务量难以形成规模,加之小企业承担不起较高的服务费用,这些事务所将小企业的会计服务视为“鸡肋”,自然就不愿意为其增加服务。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因其规模小,业务水平较低,人才结构不合理,无力经营较大服务项目,其业务主要集中于传统的会计报表审计和验资方面(吴彤,2005)。虽然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也在开展管理咨询业务,但业务类型狭窄、层次低,主要局限于记账、税务、资产评估等,咨询服务的比重不到25%,会计服务整体水平较为低下。

我市中小企业的咨询服务存在着一定的供需矛盾,主要表现在:(1)从会计咨询机构的供给角度看,供给量不足。由于缺乏利益的驱动,针对小企业的咨询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外部经营环境剧烈变动,而小企业会计基础较差,除了传统的记账、审计会计业务外,小企业在公司治理、资产评估、税收筹划、内部控制等方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为小企业提供会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小,提供的服务品种单一,不能满足需要。(2)从小企业咨询服务的需求角度看,会计咨询成本负担重。对小规模企业而言,咨询费用是一笔较大的开支,许多企业有心治病却无力求医。此外,对会计咨询机构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水平不信任。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行为损害了会计中介机构的形象,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素质、能力、发挥的作用仍持怀疑态度,加之担心咨询服务人员泄漏企业的商业和技术秘密,导致小企业对社会服务机构的咨询服务需求持有迟疑态度。

因此,完全市场化运作很难弥补小企业发展中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纳税管理等方面咨询的巨大需求与市场供给的不足之间的差距,建立和完善小企业会计服务体系,由政府部门组织建立小企业专家队伍、开展专家咨询服务,不仅充分体现财政服务公共性、非盈利性和法制性的特点,弥补市场化运作中的种种不足,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服务方式,建立小企业健康成长长效机制的客观要求。

三、以准则推广为契机,服务于小企业创新需求的对策

创新是小企业生存的根本,也是小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历史经验和其他国家的实践表明,小企业创新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尽管政府不提供创新产品,但却是创新环境的主要推动者,要通过机制设计、制度创新,来推动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1.以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为契机,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一是,认真组织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及财务会计人员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通过培训,提高他们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认识,完善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会计工作的组织架构,使财务会计工作依法开展,有序进行。通过培训,推动小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深入理解和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一步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严格和规范地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二是,财政部门对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应给予及时解答和指导,使小企业顺利实现从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向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过渡。

2.改善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小企业的资信度。财务信息及相关服务,是小企业确定发展方向及寻求市场机遇的重要基础。由于小企业的财务会计体制不健全,难以实施有效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增加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使小企业难以获得创新资源。因此,促进小企业“建账,有报表,能够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就成为推动小企业创新的落脚点,也是推动小企业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这又需要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参与。

3.建立政府主导的小企业财务会计服务机构。为了发挥《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创新的助推作用,结合本市小企业的财务会计的现状和迫切需要,政府需要更新观念、开阔思路,建立“小企业财务会计服务中心”,以向小企业提供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服务为重点和特色,为小企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财务会计管理服务。同时,适应小企业发展要求,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提升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在公司治理、发展战略、公司金融、资本运作、纳税管理、审计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等方面为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把“小企业财务会计服务中心”打造成小企业管理服务的“娘家”。

“小企业财务会计服务中心”的建设需着力解决以下几项工作:(1)组建一支多层次、高水平且指导实践能力强的专家队伍,为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管理服务,包括为小企业提供从组织机构设计、管理制度设计及运营管理等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2)设立“小企业财务管理咨询服务站”,将服务站作为开展咨询服务的重要平台,小企业财务管理咨询专家队伍可以通过定期的“企业财务管理门诊”、“财务管理面对面咨询”等多种形式为小企业提供服务。(3)建立各区县的财务会计中心子网站,通过开设专栏,采取网上课堂、专家坐堂、培训园地、在线咨询等方式进行远程培训和咨询。通过合理设置子网站栏目,开辟在线财务咨询等功能,为小企业管理人员搭建一个学习和交流平台,同时,进一步丰富各栏目的内容,加快更新速度,充分发挥网站在会计管理、会计教育、专题培训、政策解析、财务咨询等方面的作用,提高专业咨询和培训服务的效率。(4)建设一批培训基地,为小企业提供多层次、专业化的培训服务。调查显示,小企业不愿意接受专业的财务管理培训的原因是,有32.20%是因为“市场上培训机构众多,无从选择”,有25.42%是因为“效果不好或基本没有效果”。鉴于此,“小企业财务会计服务中心”要不断地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企业需求,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培训的质量,采用自主培训与委托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建立起多层次、专业化的财会培训服务体系。(5)编写一套小企业创业发展财务管理系列教材,从根本上提升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针对小企业,特别是一些创新创业类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财务管理能力较为薄弱,“小企业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可组织专家编写一系列适用于小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和管理层,内容涵盖帮助小企业创业发展的、具有新颖性和使用价值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知识的教材。(6)进一步完善小企业会计核算软件,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统一的小企业会计核算软件,是“小企业财务会计服务中心”规范小企业财务核算管理的重要工具,对降低小企业会计核算软件投资成本、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加强小企业信用管理和提升小企业融资能力都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开发一套适合小企业会计核算特点、简便实用、核算规范的“傻瓜”型电算化软件,可以帮助企业规范会计核算行为。

4.引导市场力量参与小企业财务会计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面临生存压力,绝大多数小企业主动优化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内生动力不足,急需政府推动社会力量向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指导和综合服务。

《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一种降低交易费用、优化资源配置、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制度安排,对小企业创新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建立小企业财务信息综合服务体系,有利于规范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会计核算与外部沟通,保护产权;有利于提高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解决融资难。建立小企业财务信息综合服务体系,要立足于小企业的现实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为小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会计服务,推动小企业的管理现代化,促进小企业的企业信用建设。

建立小企业财务会计综合服务体系,除了以政府部门主导外,还要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多元、良性互动的服务新格局:(1)发挥政府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建立小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库。政府部门是财务会计规范的者,是宏观政策的制定者,也是与各类服务机构间的协调者,更应发挥优化资源、推动小企业会计服务的作用。政府有关部门还可以组织、采集、加工、传递小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形成小企业的职工薪酬数据库、成本数据库、资金统计库等,为政府财政补助资金的投向提供决策依据,也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数据。(2)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公益与商业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小企业财务会计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应由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和商业性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共同参与。公益性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和高等院校等,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小企业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会计服务,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联系、功能互补的格局,形成服务品牌,起到示范作用。商业性社会中介机构,按市场化运作,为小企业提供专业化、规范化且又具有竞争性的服务。

5.完善配套制度和协作机制,发挥整体功能。小企业创新对全社会意义深远。推动小企业创新,需要财政、税务、工商、科技、经委等政府管理部门的通力协作。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为契机,建立市财政、税务、工商、科技等政府管理部门的联席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及时研究和解决小企业创新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1)各政府管理部门,应将贯彻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本部门开展小企业管理及资助、扶持等政策相结合,积极引导小企业执行好《小企业会计准则》。(2)税务管理部门应当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积极推进。税务部门也要组织税收征管人员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使其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熟悉和掌握小型微利企业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小企业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建账立制,对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小企业实行查账征收;根据本市小企业的情况制定具体的税收征管配套制度。(3)工商管理部门要结合年检,掌握本市小企业数量、行业分布等基本情况,并逐步推进、积极引导小企业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提供管理所需的财务报表。同时,结合本市小企业的情况制定小企业注册、年检等优惠政策。(4)在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财政部门与税务部门可以定期共同举办针对小企业的纳税指导,加强小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应用,使小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依法纳税,不断提高企业的对外融资资质和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5)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人员和风险管控人员应该重视和加强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全面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能够理解和使用小企业财务报表,进一步提升贷款业务人员和风险管控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对小企业的信贷风险管控,对会计核算健全、具有良好会计信用的小企业,应优先提供信贷支持,引导和强化《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小企业贷款过程中的应用。

6.建立市区联动的推进机制,共同助推小企业创新。市财政局建立“推进小企业创新”领导小组,由市局领导和区县财政局领导组成,定期研究促进我市小企业创新的重大决策的创新机制,解决创新过程中的发展瓶颈问题等。建立市区联动机制,发挥市领导小组的指挥作用,调动各区县的力量,形成良好互动的氛围;通过合力,促进各项小企业创新政策、措施的落实,稳步推进小企业创新的探索和实践。结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各区县要对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进行跟踪,开展专项检查或调研,关注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推进本市小企业全面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7.加大小企业创新研究的投入,促进小企业创新发展。2012年4月,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国家依法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未来5年每年投入30亿元,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的预计,2012年全年GDP的增长率为7.7%,那么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投入将占2012年的GDP的比例0.059‰①。而2012年8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新一期6年的“小企业创新研究项目”(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SBIR)和“小企业科技转化项目”(Small Business Technology Transfer,STTR),每年将有25亿美元用于促进小企业研发,SBIR项目和STTR项目的投入占美国GDP的比例大约是0.328‰,为我国的 5.6倍。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建立公益性的“中国创业合作基金会”,为小企业的发展助力。引导小企业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性研究,设立“小企业国家创新研究计划”,定期创新性研究项目,鼓励小企业积极参与申报,每年评选百项小企业国家创新研究成果奖项,推动小企业形成自主研发品牌。

8.完善小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小企业发展输送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为本。然而,由于固有的观念,我国大学生主动创业的比例很低,成功率也不高,因此急需完善小企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小企业发展输送血液。(1)建立校园企业家培养计划。完善从校园到社会的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方面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与专业教育类课程相结合,要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另外一方面,建立以学校科研院所、实验室为基础的校园创新创业基地,推动师生联合创业,共同创新。(2)完善小企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纽带作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知识服务社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通过各方合作,共同开展面向小企业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①政府部门应及时社会人才需求信息,正确引导人才发展方向。建立多层次人才资源库,实行分级管理。依据现有人才行业分类、技能技术等级、工作经历、创新成果、业绩贡献等因素,建立多层次人才库――基础人才库、提高人才库和优秀人才库,为小企业人才需求提供参考。②中介机构或者通过政府有关部门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培养小企业人才的技术转化和创新能力;为大中型企业与小企业搭建协作互补的桥梁,以大中型企业的供应链为基础,为小企业提供合作空间,通过大中型企业的指导,提升小企业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③建立小微企业财务会计培训咨询基地,对小企业的经营者、财务会计人员开展培训,提升小微企业的运营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④开展面向小企业的技能、技术竞赛,为推动小企业创新成果转换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高新企业财务培训范文6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企业的财务管理指的是企业在进行一切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的过程中,由专门的财务部门对所产生的所有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提高其财务运行能力,促进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1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长期以来,企业的管理体制仍比较落后,虽然我国已经逐步对企业进行改革和改制,财务管理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企业的内控机制仍然是非常薄弱的环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领导者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形成强效的财务监督机制,使得其内控机制难以实现对财务管理的监督效果。此外,在财务管理相关部门,也没有认识到财务内控监督机制的重要性,这也制约了财务内控监督功能的发挥。

1.2 财务管理建设落后。长期以来,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进行的都比较缓慢,这对于企业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是极为不利的。本文认为,企业信息化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各部门的相关信息相互独立,未能真正实现信息的相互贯通,这不仅对本单位的信息整理工作不利,而且也对财务部门的信息处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对信息化的整体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次,就目前而言,ERP建设已经成为财务工作的主要形式,对于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企业中,并没有形成全面的ERP信息管理系统,由于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不同步,影响了企业财务信息集约化的整体推进速度。

1.3 人员因素。在企业的发展中,人作为企业运行和管理中的能动因素,是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企业对于人力资源部分提高重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但是,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财务管理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的情况,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直接限制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2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2.1 知识培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知识培训工作,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特别是对于企业投资者而言,只有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深刻的意识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另外,做好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工作,还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并利用当前媒介和网络手段,举办各种企业家(投资者)财务管理知识自觉学习企业财务管理知识,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只有企业投资者树立了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提升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才能够将企业的资产和投资者的家庭财产区分开来。

2.2 人员培养。对于企业中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的解决方向就是人员的培训,人员的素质提高对于财务管理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具体的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公费课程等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还可以通过管理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提高对财务管理的理解,结合企业中财务管理的经验,通过工作会议或课堂讲授的形式为员工培训。通过培训使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创新思维,有效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从主观意识上促进业务人员积极工作,为有效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提供支持。

2.3 强化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信息化操作技能培训。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就必须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操作能力,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采购、销售以及财务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为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和懂得信息技术操作,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转,为企业及时提供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

2.4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防范系统。为了全方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就需要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防范系统,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减少企业财务信息泄露和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崩溃。完善企业财务管理防范系统首先需要企业能够针对财务管理

信息系统各模块的业务不同,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这样的方式能够大大降低企业财务信息的泄露。其次就是要做好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企业软件和硬件的维护和更新工作,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系统感染病毒的风险。

2.5 建立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和成本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要加强管理细分,即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和财务成本管理。

2.5.1 风险管理。所谓的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控制,这种风险是多方面的其中既包括经营风险也包括安全风险,如何完善风险管理,首先对于风险要有充分的认识,对于风险的产生和预测能够客观判断,根据判断进行风险的规避和分散,对于风险不能选择忽视,必须正确面对,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渗透风险防范的意识,作为企业整体的层面上来说,企业要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减小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2.5.2 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效益,其中成本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其中有劳动力成本管理和公司消耗成本管理,对于这两个方面管理形式也有所不同,劳动力的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就是对人力资源的安排科学有效,避免人力的浪费和不必要的劳动输出,提高工作效率,也就是说人力成本管理的核心是人力的合理分配,企业的消耗管理是对企业的整个进程进行规范,对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制定严格的制度,对企业的运行要加强监督和考核,形成系统规范体系,促进过程成本控制有效性的提高。

3 结语

企业的财务资金来源于相关部门的拨款,来自于民众赋税的支持,民众有权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情况,而目前企业的财务运作出现了很多问题,为了彻底改变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国家制定了新的会计制度,这种新的会计制度将全面的改变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参考文献:

高新企业财务培训范文7

关键词:财会人员;素质;素质建设

一、企业财会人员素质因素分析

素质是提高人的价值、修养以及使用和衡量人才的重要概念。它是指一个人在政治、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学习所达到的一定水平。

1、影响企业财会人员素质因素。财会人员素质对于企业生产活动需要有多方面的因素和要求。影响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因素包括以下内容:政治、思想、道德、能力、学习以及凝聚力等因素。

2、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现状。(1)人员素质的劣势分析。第一,理论基础薄弱。企业财会人员缺乏系统、理论、专业的学习和培训。部分人员没有经过规范、严格的专业教育,对财会业务知识无法达到前后联系、融会贯通,有时完全凭经验干活。第二,处理财会业务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账务处理差错、报表混乱、预测能力低、信息质量差等情况与财会岗位要求还有一定差距。(2)企业财会人员素质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企业在引进财会人员时会加强专业素质的提高,招聘财会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这将很大程度上提高财会队伍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企业为了提高财会队伍的素质建设,将会加强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培养高技能财会人员。

二、企业财会人员素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提高财会人员素质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会计信息如果失真,就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同时会给企业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

三、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体系建设

1、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第一,需要强化服务观念。财会人员应摆正自身位置,明确自身职责,树立以服务为根本的思想观念。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财会人员工作的崇高职责,只有不断强化服务理念,才能实现科学管理和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增收节支,从而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第二,要加强政治教育,就是要帮助企业财会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从思想上引导广大财会人员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解决责任心和事业心问题,使广大财会人员树立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2、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它是指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及强化服务。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的各项内容中,财会主管领导应严格把关,针对每一项内容建设相应的制度、机制,切实贯彻执行。此外,企业可以帮助财会人员树立事业心、敬业心、责任心。通过多种方式教育财会人员热爱会计事业,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增强竞争意识,严于律已、廉洁奉公,树立职业责任感,增强爱岗敬业观念,提高“免疫力”,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增强风险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从而规范自身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3、企业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素质建设。一方面要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是进行财务工作的根本,企业要引导财会人员了解一些会计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培训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开展会计理论研究工作,以充实和完善财会人员的会计理论知识。财会人员通过研究学习,能够从较高的视角上把握财会工作的运行规律,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从而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更有有价值的建议。另一方面还要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是财会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更加要求财会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企业应加强对财会人员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并要求财会人员熟练应用财务核算软件,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业务核算能力,进而强化会计电算化工作。

4、企业财会人员的学习素质建设。第一,树立财会人员终身学习创新意识。企业应对财会人员加强学习意识,教育、引导工作,使财会人员深刻认识到学习对他们的益处。企业财会人员也应自觉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应清楚地认识到树立学习意识是财会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只有这样财会人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企业财会人员要学习和创新并举,从而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理论和实践结合是汲取知识的“法宝”,财会人员应及时汲取新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第二,提高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学习质量继续教育学习是提高财会人员学习素质的主要途径。对于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不能流于形式,应注重培训过程,以提高财会人员学习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切实做好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升继续教育学习质量。第三,提供多种途径的学习方式。企业财会人员的学习素质建设,应加强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向财会人员提供多种途径的学习方式。企业必须不断探索适合财会人员特点的模式和培训方法,改变一贯的讲座方式,可以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演练、案例分析、现场模拟、研讨交流等多种培训、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分层施教,力求以企业财会人员易于接受的培训方式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全面增强培训效果和提高培训质量。

四、结束语

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繁重的工作,需要企业决策层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企业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财会队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有力保障,做好财会人员的素质体系建设工作,必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决策能力,并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参考文献:

1、谢剑平.财务管理:新概念与本土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华,论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6(4).

高新企业财务培训范文8

一、问卷调查总体情况

问卷发放方面,以城市为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抽样方式进行问卷的发放。对珠三角城市群10个市的小企业共发出25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共216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6.4%。在有效问卷中,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占51.9%,而未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占48.1%。整体来说,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仅占一半,执行力弱,执行效果不及预期。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112家企业中,领导十分重视、重视、比较重视占89.28%;组织参加培训的占94.64%;参加培训的企业中,由文件和财政部门渠道了解新准则的占91.51%;培训时间3-15天的占72.32%。执行准则的企业中,会计人员的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51.78%,资产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占72.32%;广州、深圳、东莞和中山四市新准则的执行率分别为63.64%、60%、58.62%和57.69%,而珠海、惠州、阳江和肇庆四市执行率分别为37.5%、38.46%、37.5%和36.84%,江门和佛山的执行率分别为52.63%和52.17%。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原因中,债权人要求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83.5%和85.71%。然而在未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104家企业中,领导十分重视、重视、比较重视仅占18.75%;组织培训的占40.38%;通过文件和财政部门渠道了解新准则的占76.92%;培训时间3天以下的占87.8%;会计人员学历低于本科的占81.73%;资产规模500元万以下的占88.46%。综合分析,《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力不尽人意的原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小企业内部制度不完善;财会人员素质较低;领导经营理念滞后,重视程度不够,执行意愿低;企业所属行业、企业资产规模等对《小企业会计准则》适应性不足。外部因素包括: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培训等配套服务措施不完善;税局和债权人等外部监督力度不足。

二、执行前影响执行力的因素分析

(一)领导重视程度、企业内部制度对新准则实施的影响 从表1可知,执行新准则的企业,领导重视程度高,组织参加培训的比重高,而且培训时间更长。而未执行新准则的企业中,这些比例都明显低。这说明领导重视程度高的企业,组织培训和执行新准则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可将领导重视程度作为企业执行新准则与否的重要因素。可采用独立性卡方分析来验证这一假设。

根据独立性卡方检验得出?字2=107.1841,有99.9%的把握说明企业执行新准则与否和领导重视程度有关。同样得出结论:领导重视程度越高,企业执行新准则的概率越大。

根据独立性卡方检验得出:?字2=95.3618,则有99.9%的把握说明企业执行新准则与否和是否参加培训有重要关系。自变量是参加培训,而执行新准则的企业数量是因变量,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参加培训的企业执行新准则的概率大。

根据独立性卡方检验得出?字2=82.9501,则有99.9%的把握说明领导重视程度和企业参加培训有重要关系。在企业中,领导的重视程度是自变量,而参加培训是因变量,进而得出结论:领导重视程度越高,企业组织培训的概率越大。

由上述独立性卡方检验对数据的分析可知,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参加培训与否对新准则的执行与否有直接影响。而参加培训还是由领导重视程度决定的。那么,新准则的执行与否最后是由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这种关系不可思议,但也有其存在的理由。小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制度不完善,领导意志引领企业走向。在这种环境下,领导替代制度,领导的重视程度对企业的走向和政策的取向起决定性作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小企业的内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领导的个人行为对小企业政策取向起决定性作用。企业的内部制度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

(二)政府宣传力度对新准则执行力的影响 在所有参加培训的企业中,执行新准则的企业通过文件和财政部门的培训这一途径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占91.51%,而未执行新准则的企业中通过文件和财政部门培训这一途径了解此准则的占76.92%。从而可以得出,不论企业是否执行新准则,文件和财政部门的培训对企业认识和接受《小企业会计准则》存在重要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文件和财政部门的培训的覆盖面广,企业都会收到政府关于新政策下发的文件,因此绝大多数小企业通过这一途径了解新准则。文件和财政部门的培训主要由政府部门主导,因而政府部门在新准则的执行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凸显政府部门的宣传以及准则实施的配套措施对准则的实施有重要影响。但由于时间仓促,政府部门的宣传途径简单、创新不够、宣传的力度不足导致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并不理想,而且财政部门并没有强制要求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因此在不强制执行的情况下,宣传力度不足进一步导致了执行力弱化。

(三)新旧准则衔接工作对执行力的影响 关于“您认为《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分工与衔接有无必要?”的被调查问题的回答中,有95.37%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但通过实地访谈得知,仅有14.56%的被调查者表示两者衔接工作开展的较好,而高达73%的被访谈者表示没有开展两个准则的衔接工作。访谈数据显示,执行新准则的企业高达94.64%都开展了衔接工作,而且表示开展衔接工作有利于新旧准则的过渡和会计人员对新准则的接受,从而对新准则的执行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数据也表明,《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衔接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企业自身特点对新准则执行力影响分析

(一)资产规模对新准则执行力的影响 由表5数据进行资产规模和执行新准则与否的卡方检验,得出卡方值?字2=81.2608,表示有99.9%的把握说明资产规模和企业执行新准则与否存在重要关系,资产规模越大,企业执行新准则的概率越大。在执行准则的企业中,资产规模大于500万元的占比重大,而未执行准则的企业中资产规模小于500万元的占得比重大。由此可知,资产规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企业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一般而言,资产规模越大,业务越复杂,这对会计信息质量、财务报告要求高。这种潜在需求促使企业采取最新、最合适的准则来规范会计工作,而专门为小企业打造的《小企业会计准则》恰恰满足了这部分企业的需求。

(二)企业所处行业对新准则执行力的影响 表6表明不同行业准则执行力度不一,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业。制造业所占的比重最大,高达三分之一,这与制造业的特点密不可分。制造业内部流程复杂,不仅运用到财务会计的相关知识,而且还应用到管理会计的理论。新准则中的新规定,如不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等,无疑对制造业产生巨大影响。制造业对会计的需求比其他行业大,而且受新准则的影响最大,这迫使制造业企业按照新准则进行会计核算。不同行业对会计信息要求不一,受新准则中调整事项影响不同,因此行业性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是否实施新准则。

(三)企业所处城市对新准则执行力的影响 根据表7可以计算出执行小企业准则的数量和符合小企业标准的数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0.9816,两者具有极强的相关关系。符合小企业标准的企业越多,一般来说执行小企业准则的企业也越多,理论上两者成正相关。但由于影响小企业执行新准则的因素众多,两者不可能成正相关,但两者会有极强的相关关系。得出的相关系数为0.9816,符合此种逻辑关系。这表明:此次调查数据真实可靠,具有代表性。由于各地区符合小企业标准的企业数量不同,基数不等,因此不采用绝对数进行此项分析,采用相对数执行率分析企业所处城市对新准则执行力的影响。

从表7的执行率可知,广州、深圳、东莞和中山四市执行率高,而珠海、肇庆、阳江和惠州四市执行率低,两者差距较大。通常,商品经济越发达、制造业越发达的地区,对制度的革新和对政府相关文件都更为重视,因此新准则的执行力也就越强。广州、深圳等经济整体较为发达,小企业分布较多,而且调查数据也表明该地区的企业资产规模也相应较大,在被调查企业中,执行新准则所占的比例也较大。 制造业对新准则适应性和需求性较大,在制造业行业所占比重较大的城市中, 新准则的执行力度较大。中山、东莞制造业发达,而且其经济也相对发达,新准则的执行率也相对较高。而珠海、肇庆、阳江、惠州四地则恰恰相反。 这种反差表明, 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城市工业结构对《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率存在影响。

四、执行后经济后果影响分析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一些会计核算进行了调整,对小企业的税收、资产以及利润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产生的一系列后果也成为小企业执行准则与否的重要考虑因素。而且执行新准则会增加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这对小企业来说也是个挑战。

(一)财会人员素质对执行力的影响 新准则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企业财会人员对新知识有较好的接受,因此财会人员的素质、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成为新准则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理论上讲,财会人员的学历越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越强,越能推动企业制度的完善、推动企业实施新准则。在执行新准则的企业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财会人员占51.78%,而在未执行准则的企业中, 此项比例仅为18.27%,可见财会人员素质和文化水平不高成为阻碍新准则实施的一个因素。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推动制度完善的先决条件。然而调查数据显示, 被调查的小企业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财会人员比重仅占35.65%,这表明我国小企业中高素质财会人员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小企业的发展和会计制度的实施。

(二)债权人对新准则实施的监督对执行力的影响 对“若您单位已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您认为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的问卷数据统计显示:债权人要求根据新准则提供更真实完整的信息占的比重高达93%。鉴于小企业不公开募集资金,其财务报告主要服务于税务部门和债权人。当下金融危机与债务危机余波未平,[专业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欢迎光临,LUNWEN.1KEJIAN .com]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和经营困难的局面,债权人在发债的同时对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怀疑。这导致债权人的警惕性提高,要求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债权人对小企业会计信息关注度的提高,加强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外部监督力量。虽然债权人的意识有所提高,但对于一部分小企业来说,资金主要来自于亲友以及员工,并以企业资产做抵押,这部分债权人对会计信息要求少,降低了外部监督力量,弱化了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力。债权人监督力量的不足,导致企业领导忽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使领导失去完善企业内部制度的内在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准则的实施。

(三)税务部门监管对执行力的影响 地方税务部门的关注力度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不少地方税务部门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之后,没有要求企业必须编制财务报表,税务部门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征收税款,关注小企业账簿是否真实,能否提供有关纳税信息,没必要关注小企业自己如何做账,依据何种会计准则。税务部门是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力量,可以加强新准则的执行力度,而目前税务部门和税务管理人员对新准则的实施缺少关注,弱化了外部监督力量,弱化了新准则的执行力。

五、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力提高建议

(一)加快会计人才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首先,强化小企业会计岗位责任制,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坚决杜绝无证上岗,做到权责利相统一。其次,企业应加大对会计人员的不断培训与教育,使会计人员不断吸收新知识、新理论,培养财会人员“活到老,学到老”的不断学习意识。再者,提高领导对会计人才的重视程度,转变领导的“会计就是记账”的落后观念,加大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引入。最后,完善高校会计课程体系和教材。目前绝大多数教材是基于旧准则编制的,有些知识已经不再符合新准则的要求。高校应不断创新,更新教材,不断让学生接受新知识、新观点、研读新准则,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也要不断提升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为企业提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会计工作 小企业人数少、资产规模小、业务简单、领导经营理念滞后导致小企业制度不完善,领导替代制度的现象普遍存在。领导的专断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企业决策的错误率,好的制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与保障。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和规范会计行为提供制度保障,为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提供合理保证,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除了有关部门的监督以外,企业自身也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提供良好的环境。再者,企业应当规范会计操作流程,重视日常财务工作,营造良好的会计环境,为编制报表创造条件。

高新企业财务培训范文9

【关键词】新常态 应用型 财会人才 培养

本文为2014年度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基于产学研战略联盟的西安地区财会行业产学研合作机制与政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JK2068。

新常态目前已经是中国经济领域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语,它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而且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新阶段演化。经济的发展必然对财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经济新常态下财会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1.财务人员应积极适应企业转型,提高企业效益,创造价值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需要满足顾客量少品质高、多样化和快速多变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具有“柔性制造系统”特点的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市场竞争也从规模化、标准化为主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积极适应新常态并引领新常态,纷纷推动财务转型以支撑其战略转型,从而对财务人员财务分析与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财务人员要积极推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结合,即产业和金融业结合

实体产业和金融业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经济效益,它们通过投资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进行内在相互结合,最终形成了产融经济实体现象。经济新常态下的这种结合对于企业的资本运营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财务人员要求设计最合理、最科学的资本结构,提高资本市场资本运营的效率,提供融资决策的有用信息,具有控制企业资产规模的能力等。

3.“一带一路”和“走出去”要求财务人员具有国际化视野,同时更加注重风险防范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和并购活动将加速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求财务人员要着重防范财务、政治和战争、征用、外汇、环保、运营、国家等风险,对各参与主体当地的政治、法律、财务制度要高度理解,熟悉境外法律体系、环保规定、劳工制度等政治经济环境,避免采用国内的经营管理习惯,盲目上马、过于乐观。

4.财务人员应适应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的影响,突出财务的服务职能

当今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发展冲击很大,同时也促进了会计的发展,会计与信息网络技术的结合就产生了财务共享中心。这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要求财务人员应转变观念,从“反映和监督”的角色向“服务”的角色转变,同时让客户满意,当然强调服务并不是放弃管控和监督,而是在服务中监督、服务中管理。综上所述,新常态经济发展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的发展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标准,因此,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适应市场需求,改革与创新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已迫在眉睫。

目前财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财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学校在培养目标上没有对自身进行准确评估,没有对培养的财会专业人才进行规划,甚至照搬照抄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导致财会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

2.课程体系不够合理。目前财会类专业课程体系大多是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三部分构成,专业课程均包含《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报表分析》等核心课程,但对于这样的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是课程之间重复的现象较多。其次,课程设置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生毕业之后不能很快适应工作。

3.实践课程平台不够完善。财会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动手能力,所以学校必须提供良好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校内实训平台满足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实训需求,校外实践平台满足学生假期实习、毕业前的岗前培训需求。然而目前大多数院校校内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实用的实训教学软件屈指可数,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少且层次低,均很难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新常态下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应用型创新财会人才培养建议

从学校方面,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创新财会人才应积极参与财会行业产学研战略联盟,在与企业合作中能够发现企业问题并解决,从而充实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案例,达到实践推动财会理论研究向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迈进,完成财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使命,满足协调经济新常态下财会教育与市场财会人才需求关系的需要。

1.依据市场需求确定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目标

笔者认为,专业应依据国内外教育改革现状及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财会人才培养应以当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培养职业素养好、市场规则熟悉、专业素质过硬、财会技能精通、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参与企业战略经营和管理决策、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能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和复杂经济问题的高级应用型创新财会人才。其实践思路为:推动财会专业高等教育内容、教学手段改革,全面带动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及教学管理改革,促进高级应用型创新财会人才的培养。

2.依据职业能力制订突出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

首先,基于产学战略联盟,校企协同创新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科研与教学之间、学科与专业边界的跨学科、跨专业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这些模块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化进行自由组合,从而满足新常态下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化。

其次,财会专业需要将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课程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几方面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不可分割的。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进行无缝对接,考虑课程中知识模块和职业能力的对应关系,将应用型财会人才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梳理分解,根据需要的能力落实课程,并制订能力考核标准,重视过程考核。

最后,搭建递进交互式全景实践教学体系。改变以往“实践是理论的延伸与应用,理论是实践的升华”的理念,而是按照工作过程程序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为学生提供基于企业完整工作流程的学习平台和机会。理论与实验递进交互式实践教学体系依托的是校企合作的实践基础,以教育认知规律为理论,以校企合作企业数据库为手段,以参观实习作为实践教学开端,以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企业实践工作作为实践教学末端的五层次能力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最终,形成通识课程、专业及专业实践课程、国际资质课程(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企业植入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企业公开课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3.实施产学战略联盟和“教学工厂”双轨制实践教学平台

所谓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教学工厂”是把教学和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即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校园教学中,在学校校园内建环境逼真、设备完善、技术先进的教学工厂,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转换身份,实际参与到工厂的运作中,通过参与,真正掌握专业技能。

笔者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实施产学战略联盟和“教学工厂”双轨制实践教学平台,即学校将合作企业财务部门、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或分所等搬进学校,或者成立财务公司承接合作企业财务业务的前提下,将第一和第二学年进行专业基础能力培训,包括理论、实践培训及学期项目,同时广泛应用项目教学;第三学年进行专向培训,包括专向科目培训、毕业项目(企业项目)及企业实习。切实做到三个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培养出能参与企业战略经营和管理决策、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能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和复杂经济问题的高级应用型创新财会人才。

实现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目标的条件保障

1.多元化应用型教师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师资实践能力培养,关注教师专业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培养。教学工厂理念是产学联盟、校企合作、师资能力提升的平台。财会专业要善于用合作企业的资源提升内部的师资。所以选择产学合作企业项目一定要看对教师有没有提升,对学生有没有帮助。首先,大力引进行业教师走进课堂。采取灵活多样的聘用方式,挖掘行业、企业领袖财会人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充实专业教学团队,同时把握财会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方向。其次,积极安排教师外出培训和进修,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此外,鼓励教师外出挂职,提高实践水平。

2.校企合作的无界化

产学研战略落地首先要校企双方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做到责权利明确,从而才能真正成为解决行业共性、促进行业技术发展、产业升级、多方共赢的共同体。企业方:企业领导参与校董会工作;行业信息、咨询委员会角色帮助学校教师能力提升,培养教师行业能力;与教师合作实施企业项目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投入模拟财会教学环境;为学生传授财会专业技能知识,新科技领域联合探索;提供财会行业前沿信息;提出企业财务管理需求。学校方:塑造符合企业机制的文化;提供具有市场价值的师资队伍;项目合作+外借调到企业的教师;为企业未来培养优秀财会人才,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财会毕业生;为企业提供财务教学资源与技能培训,引进行业教师;参与企业财务管理项目攻关;提供财务咨询与服务。

双方合作新科技领域联合探索、共同研发设计产品、知识产权商业化运作。最终使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价值,从而引领财会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新玲:《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研究》,《财会通讯》2014年第28期。

[2]张维宾、吴涛:《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产学研基地建设的思考》,《财会研究》2013年第9期。

[3]刘德光、姜鸿:《高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体系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30期。

高新企业财务培训范文10

一、主要工作

(1)加强对全体职工法律、法规的培训

安全是生产的前提,也是所有工作的基础。企业安全直接影响着企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根据公司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结合公司的具体实际,3月份公司自主组织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此次培训主要组织全公司人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省水利系统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石头河水库供水工程保护管理办法(草案)》、《石头河供水有限公司供水事故应急抢险预案(暂行)》进行系统详细的学习,使全体职工进一步掌握有关安全法律知识及相关业务技能,能够使全体职工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发挥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2)加强对公司各基层管理干部的培训

企业不仅仅要技术的创新,更要管理的创新。优秀的领导者是一个企业航帆远扬的掌舵手,更是企业凝聚一体和高效运作的模范者。根据公司职工培训计划安排公司经营工作负责人先后参加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培训和水利经营管理培训,学习先进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案,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规章并赴外地考察和学习。更好加强公司管理,持续推进管理创新、不断提升领导者对公司管控能力。

(3)加强对公司行政财务人员的培训

部门之间的协作使整个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成为一个高速并且稳定运转的整体,而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是企业能整体高效运转的核心。

为更好传达上级部门的计划安排,协调公司与部门、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员工之间密切的配合,更高效的完成公司目标发展任务。4月份根据公司培训计划安排行政管理部人员参加市水利局组织的公文拟制与写作培训,此次培训进一步学习公文拟制和写作的格式、行文程序;了解和熟悉公文写作的相关知识,进而提高行政人员公文处理效率和处理传达能力。能更高效和完善的使各部门配合完成公司发展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文秘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月份根据公司培训计划安排财务资产管理部人员参加市国资委组织的财务报表和管理培训,系统详细的进一步学习资产负债表及重点项目剖析、利润表及重点项目剖析、现金流量表及重点项目剖析等财务资产管理方面的知识。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全面加强公司财务管理,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目的。

(4)加强对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企业的技术人员承担着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职责,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安全运行有着重要作用。根据公司培训计划安排,5月份公司安排工程管理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市水利工作队组织的工程测量培训,主要对动态、静态gps、全站仪理论培训;野外实习、测绘软件培训及辅助作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培训提高。6月份公司安排工程管理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市水利工作队组织的工程autocad制图培训,详尽学习autocad制图基本特点、autocad制图的绘制和简单的计算方法等内容。加强技术人员工程制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7月份公司安排计划调度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市水利局组织的水量调度、计量培训,对水量调度、计量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进一步提高,对水量调度、计量的规章制度进行学习和规范。10月份根据培训计划安排公司组织工程管理部人员参加市水利局的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此次培训主要对水利水电安全运行、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培训提高。以保障工程管理部日常对管道进行检修时的质量和安全。

(5)提倡自主报名,对积极上进的员工进行培训。

企业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素质,拥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才能谈得上持续发展。通过培训,可以使新员工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之中,可以使老员工补充新知识新技能,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培训企业员工使企业人力资本整体增值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自身的价值。

根据公司职工培训计划公司在11月份安排全公司职工采取自主报名方式参加市水利设计院组织的水工技术员业务培训班,主要针对现行水利建筑及安装工程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实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预算;新材料、新工艺、水工建筑物病害修补与处理、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等知识进行进一步培训和提高。

公司在面临高 质量、高效率的工作系统挑战中,培训公司职工显得更为重要。培训使职工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明显提高与改善,由此提高公司效益和获得竞争优势。

二、存在问题

通过公司领导对职工有针对有计划的培训,公司职工在日常工作中技术性和积极性上有很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加强管理和培训力度,更高效的完成公司目标发展任务。

一是培训计划落实不到位。公司整个培训过程,对培训计划的落实不够全面,由于部分培训费用过大,很大程度上难以实施,及相关培训工作与工作发生冲突,一时难协调解决。

二是公司组织职工自主报名参加培训班,职工积极性不高。公司职工对通过培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自身素质,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重视,抱有应付心理,没有为领导排忧解难的思想高度,没有担任起自身应尽的责任。

三、下一步打算

企业培训尤为重要,而培训活动的成本从各个方面来讲都很巨大,所以必须精心设计与组织。

(1)全面深化培训理念,加快公司职工培训建设。强化培训对象覆盖范围,从高层管理人员到新进的普通职工都要接受培训。强化培训内容涵盖范围,多方面、多层次的培训,从法制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到公司文化建设、国家时事政要等等方面加强培训。并形成制度,贯彻到公司管理的各个方面。

(2)加强培训后的跟踪、评价、考核等制度。建立健全的培训考核制度;加强培训后的评价、跟踪,保障培训内容能及时积极的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高新企业财务培训范文11

培训工作遵循的原则是:

1.突出重点,带动全面发展。以继续举办和规范培训为重点,带动和推进各类适应性短期培训、经常性的职业培训的全面开展;以国有重点骨干企业职工培训为基础,带动中小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企业员工培训;坚持以提高能力为目的,注重素质的全面培养。

2.从严治学,确保培训质量。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职工培训体系,从严治学,加强管理,选择有资质的培训院校,强化培训措施保证,加强培训效果跟踪。要根据企业和培训对象需求,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3.深化改革,加快培训创新。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注重培训制度的完善与更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管理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手段等方面不断增强创新意识,积极探索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培训机制。 二、培训任务和要求 (一)充分发挥培训中心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适应性短期培训。

1.每年要集中力量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与世界贸易组织基本规则的培训。举办高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班,使广大企业特别是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的负责同志充分了解和掌握《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基本规则的内涵、我国的承诺和应对措施,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尽快与国际经济接轨,提高国际竞争力做好基础工作。

2.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资本运营、市场营销等适应性短期培训,认真贯彻财政部《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1]325号),并组织好培训工作。着眼于21世纪发展要求,广泛开展金融、科技、财税、法律知识以及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知识经济等内容的适应性短期培训。  (二)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重点抓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要突出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在坚持原有培训内容的基础上,还要补充国际商务、跨国经营、企业发展策略、企业发展目标与企业重组、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内容,强化案例教学,改进培训形式和方法,更新和完善培训手段。要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轮训。积极探索适合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组织方式、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短期培训。选择部分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主要经营者参加由县党校和市、县相关部分组织的培训。 (三)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培训。

自主培训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内在要求,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应根据全区有关培训的规定和要求,结合自身管理和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培训院校,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和形式,自主确定培训对象,自主安排培训时间,并在经费上给予保证。规范企业内部员工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三、政策和措施 (一)逐步建立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制度

逐步建立上岗资格证书制度。要制定人员的素质标准,建立适合考培分离的考试中心及题库。人员参加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纳入人才市场的测评、推荐范围,作为其任职、上岗的必备条件之一。

完善定期轮训制度。“十五”期间,全区机关干部、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每人累计参加业务管理培训期间应不少于3个月;技术工作每年参加脱产的各种适应性短期培训时间应不少于7天;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要求,可参加全区组织的业务培训。

(二)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十五”期间,培训基地建设要坚持深化改革、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方针。坚持突出重点、分级管理的原则,抓好开发区培训中心和企业职工培训基地建设;没有条件建设培训基地的企业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员工培训。开发区培训基地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实行优胜劣汰。到“十一五”期间,全区要建立起以企业为基础,开发区培训中心为重点,各级管理干部学院和职工培训学校为依托,形成全方位的培训网络体系。

培训内容要体现时代特色,注重吸收世界管理前沿的理论和方法,并符合企业发展需要。要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积极开展和开发案例教学,组建企业管理案例库。要借鉴、消化、吸收一批最新的国际化企业管理培训成果。  (三)保证和加大培训经费投入 全区管理人员和企业技术工人培训经费要纳入全区财政预算,并随国民经济增长逐年有所增加。按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在保证企业职工培训经费不少于工资总额1.5%的基础上,各地、各部门应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要进一步拓宽企业人员培训经费的来源,广开渠道,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和海外人士支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事业。 四、组织与分工 全区机关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作培训工作由开发区办公室管理,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级实施、分工负责的原则。开发区办公室负责全区机关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方针政策、规划的编制;指导培训计划的实施;统一监制培训证书;宣传、推广和检查全区培训工作。区直各部门负责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联系专业人员培训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全区组织、人事、教育、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共同搞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前郭尔罗斯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高新企业财务培训范文12

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为努力提高全区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服务,为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总体目标是: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业务素质高、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现代科技专业知识、经营管理能力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具有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的职业化企业家队伍;努力探索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与选拔、推荐、使用、管理和监督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以务实、创新的精神,加强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

培训工作遵循的原则是:

1.突出重点,带动全面发展。以继续举办和规范培训为重点,带动和推进各类适应性短期培训、经常性的职业培训的全面开展;以国有重点骨干企业职工培训为基础,带动中小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企业员工培训;坚持以提高能力为目的,注重素质的全面培养。

2.从严治学,确保培训质量。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职工培训体系,从严治学,加强管理,选择有资质的培训院校,强化培训措施保证,加强培训效果跟踪。要根据企业和培训对象需求,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3.深化改革,加快培训创新。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注重培训制度的完善与更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管理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手段等方面不断增强创新意识,积极探索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培训机制。

二、培训任务和要求

(一)充分发挥培训中心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适应性短期培训。

1.每年要集中力量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与世界贸易组织基本规则的培训。举办高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班,使广大企业特别是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的负责同志充分了解和掌握《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基本规则的内涵、我国的承诺和应对措施,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尽快与国际经济接轨,提高国际竞争力做好基础工作。

2.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资本运营、市场营销等适应性短期培训,认真贯彻财政部《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325号),并组织好培训工作。着眼于21世纪发展要求,广泛开展金融、科技、财税、法律知识以及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知识经济等内容的适应性短期培训。

(二)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重点抓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要突出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在坚持原有培训内容的基础上,还要补充国际商务、跨国经营、企业发展策略、企业发展目标与企业重组、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内容,强化案例教学,改进培训形式和方法,更新和完善培训手段。要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轮训。积极探索适合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组织方式、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短期培训。选择部分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主要经营者参加由县党校和市、县相关部分组织的培训。

(三)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培训。

自主培训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内在要求,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应根据全区有关培训的规定和要求,结合自身管理和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培训院校,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和形式,自主确定培训对象,自主安排培训时间,并在经费上给予保证。规范企业内部员工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三、政策和措施

(一)逐步建立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制度

逐步建立上岗资格证书制度。要制定人员的素质标准,建立适合考培分离的考试中心及题库。人员参加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纳入人才市场的测评、推荐范围,作为其任职、上岗的必备条件之一。

完善定期轮训制度。“十五”期间,全区机关干部、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每人累计参加业务管理培训期间应不少于3个月;技术工作每年参加脱产的各种适应性短期培训时间应不少于7天;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要求,可参加全区组织的业务培训。

(二)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十五”期间,培训基地建设要坚持深化改革、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方针。坚持突出重点、分级管理的原则,抓好开发区培训中心和企业职工培训基地建设;没有条件建设培训基地的企业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员工培训。开发区培训基地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实行优胜劣汰。到“十一五”期间,全区要建立起以企业为基础,开发区培训中心为重点,各级管理干部学院和职工培训学校为依托,形成全方位的培训网络体系。

培训内容要体现时代特色,注重吸收世界管理前沿的理论和方法,并符合企业发展需要。要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积极开展和开发案例教学,组建企业管理案例库。要借鉴、消化、吸收一批最新的国际化企业管理培训成果。

(三)保证和加大培训经费投入

全区管理人员和企业技术工人培训经费要纳入全区财政预算,并随国民经济增长逐年有所增加。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在保证企业职工培训经费不少于工资总额1.5%的基础上,各地、各部门应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要进一步拓宽企业人员培训经费的来源,广开渠道,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和海外人士支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事业。

四、组织与分工

全区机关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作培训工作由开发区办公室管理,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级实施、分工负责的原则。开发区办公室负责全区机关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方针政策、规划的编制;指导培训计划的实施;统一监制培训证书;宣传、推广和检查全区培训工作。区直各部门负责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联系专业人员培训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全区组织、人事、教育、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共同搞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