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时间:2023-08-21 17:24:56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范文1

高职《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理论实践一体化一、引言

借鉴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力争做到把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实训课项目相结合、相渗透,采取“强化基础、服务后续课程、注重应用和实践、融电路理论知识到电路实践操作技能之中”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手段、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设计落实,并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高效、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成熟的课程教学模式,于2011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电路》是电气类、电子类、机电类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关联的后续课程多,与实训项目、考电工证、生产实践紧密相关,涉及面广,学科作用大。主要基础课程为《应用数学》《物理》,后续课程有《电机学》《电子技术》《电气设备》《继电保护》《电气检修实训》等。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基础能力,掌握电工的技术通识和通用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学习理论知识与培养实践技能并重,并养成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科学分析、安全第一等职业素养,所培养的目标人才为现场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术工人。

三、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1)具备对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包括非正弦交流电路和线性电路的过渡过程)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能力。

(2)具备将实际电路抽象为电路模型的能力,以及电气识图和仪器、设备选型能力,能根据电气图连接实际电路并实现其功能的能力。

(3)具备对电气设备和实际电路进行测试的能力,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判断、排故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具备岗位所需的基本电路知识;具备岗位所需的电气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的电工基础操作技能;具有应用电路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编写出版配套的教学改革教材

编写配套的《电路基础》教材,2010年7月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该教材在理论上以“适度、够用”为原则,不刻意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着重概念的阐述,把基本定律和定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作为主要内容,同时加大电路理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力求做到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建立概念、掌握方法、联系实际。每章由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小结和习题构成;每节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自测题,让学生及时思考、巩固和考核,达到讲、练紧密结合。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该教材对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根本目标。邀请电力企业的技术专家参与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构建并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即企业的认识实习《电路基础》理论课电工工艺实训电能计量、电力拖动、电气设备控制实训“维修电工”“进网电工”考证。

利用学校的仿真设备,尤其是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安排学生到企业认识实习,教师结合设备、现场进行教学,学生在这种现场讲解、工学交替的教学中,认识到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是如何相结合的,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理解各仪器、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更加促进了学习热情。

改进、完善电工实验室,除开设验证性实验外,还增加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将“电工工艺”“电力拖动”“电气设备控制”等实训项目纳入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范畴,将“维修电工”“进网电工”鉴定项目引入实训课程体系,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考证的通过率。

六、教学内容和方法

1.教学理念

侧重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的理解及应用,略去过深、过严谨内容,淡化抽象的逻辑推理、数学推导和理论演绎,重点放在对结论的理解和方法的应用上。

尽量结合工程实际来讲解电路知识,如讲授功率因数概念时,介绍相应的在工程上的应用,并带学生参观无功补偿的实际装置;学习三相电路时,结合校内各教学楼、实验楼和实训中心的用电情况,介绍三相电源及负载的连接方法。

合理选择实验、实训和实习内容,既考虑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又考虑相关知识向课外延伸及拓展,开拓视野,为今后的职业岗位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

(1)理论部分。掌握电流、电压、功率的物理概念,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掌握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掌握电磁感应原理及储能元件电感、电容的特点、电路描述,掌握三种功率的意义及计算,掌握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法及相量图,并对电路进行分析计算;掌握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特征,并能分析计算简单的三相电路。

了解谐波分析法,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和电压有效值、平均值及平均功率的意义和求解。掌握简单的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

了解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作为主要内容,再针对具体专业选取后续课程所需的知识进行教学,掌握与实践、实训、考证相关的理论知识。

(2)电工实验,自编《电工基础实验指导书》教材,精选基础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探索性实验,指导学生在电工实验室设计、操作,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范文2

关键词: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同构关系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的存在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源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又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践对理论起决定作用;理论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接受实践的检验,为实践服务,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既要有用社会实践指导的理论功底,又要有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理论知识的能力。因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同组成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实现不同的教育功能。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一个整体中的两个方面。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具有其组成分子所不具有的新的综合质,这种综合质就是系统的整体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同组成教学体系的整体,是教学体系不可分割的两个组分,在一个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大系统内,彼此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保持相互开放、信息互动。教学体系本身不是封闭系统,是一种面向社会的开放系统,以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是开放性子系统。开放性系统的外部特征是存在输入和输出,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内部特点是不断破坏自身旧的组分和不断组建新的组分,这两个方面互为条件。在功能的意义上,教学体系与社会经济系统相互联系,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联系,使体系内部组分变化与信息的输入、输出统一起来;在结构的意义上,开放性是在有保障的基础上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加强的体系,真正实现分工协作。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协调、互动发展。教学体系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条件的改变,呈现动态性变化,即要随人才培养需求、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变化进行动态性调整,在不断变化中整体优化和持续发展。同时,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服从整体教学体系目标,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实现互动发展。而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信息交换是对等的和映射的,其有效运作和有序运行源于内部多个因素的协调互动及整合,用同构一词能够贴切地说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共时性同构和历时性同构。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时性同构 

 

在教学实践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无时无刻不保持彼此间的信息交换——共时性同构。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时性同构首先表现为“互释”。实践验证理论。实践教学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和应用所学理论,体现为实践可以解释理论。但是,并不是所有理论都要通过实践教学验证或解释,只有那些不能清晰解释或有必要感性体验的理论知识,才需要实验教学验证,以提升教学效率。 

实践解释理论,同时理论也解释实践。首先,实践教学不是盲目的,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在实践之前,需用相关理论加以审视,检验是否科学、合理、可行。其次,与理论教学比,实践教学活动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在实践活动之间,需要用相关理论对其进行权衡或评价,以确定实践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是可行的、合理的。最后,对于实践教学的结果和成果,即是否达到了实践目的、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结论等,需要以理论教学进行审视和解释。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时性同构还表现为“互融”。理论教学中必然存在实践教学因素,而实践教学中必然存在理论教学因素,它们在教学中表现为“互融”的关系,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容比较贴切。 

在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相互融通的。首先,从内容上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一定有对实践或现实情况的阐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理论背景的描述。其次,从教学形式和方法上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既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不可避免地利用演示、观察或体验等教学手段,又需要学生通过操作、作业等实践环节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实践教学中,实验前实验规程、方法等要依据理论来拟定,实验中学生要依据相关理论处理遇到的问题,实验后学生要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结果,这一系列实践环节都离不开理论教学的指导。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历时性同构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时性同构,表

现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时点”意义上的映射关系,即“互释、互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具有内在的相关性。还表现在“时段”意义上的映射关系——历时性同构。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历时性同构首先表现为“互动”。教学体系应遵循黑格尔所说的螺旋上升的永续循环发展的原则,是社会与教学互动发展的结果。在这种互动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发展表现为历时性同构,即表现为教学实践中意义关系、权重关系和规则关系。意义关系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共同基础和最终指向——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分享时间和空间资源,因此需要合理分配其内容比例和权重关系;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决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不可分裂的,这就需要一种规则,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任何关系都不是强加的,而是在一种统一的互为基础的规则上建立起来的。这三个关系决定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互动”发展的关系。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历时性同构还表现为“互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补”是由他们有共同指向、功能部分交叉的性质决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在完成总体目标的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现各自的功能,但功能不是通过排他性方式实现的,而是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交叉互补的方式实现的。首先,理论教学需要通过实践教学验证来强化对理论知识的有效掌握,其中有些是理论教学能够自身解决的,也有些是些理论教学本身做不到的,所以理论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实践教学的补充;实践教学本身就是“认识一实践一再认识”的过程,实践过程需要理论进行补充,也需要通过再认识的过程去补充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补”是以“互释”作为前提的,“互补”与“互释”都要遵循经济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在教学功能交叉的部分中合理取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合理配备比例,充分利用教学的空间和时间资源。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历时性同构也表现为“同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释”、“互融”和“互补”的关系,决定他们历时需要“同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具有内容、层次和进度属性,这三个方面在实施或变化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需要同步和相互依赖。修改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要修订实践教学内容。改变理论教学层次的同时也要改变实践、实验的层次,理论教学进度决定实践教学进度,反之亦然。否则,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的验证、融合和补充,理论知识容易成为脱离实际的“教条”,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亦是如此。 

 

四、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特征,两者构成高等教育完整的教学体系。他们具有同构关系,这种同构关系决定了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有整体观、组合观和经济观。 

整体观是指不能孤立看待和处理实践教学或理论教学,在教学改革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发生变化,都是相互影响的,孤立地看待和处理各自的问题,会破坏教学体系的整体性,使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受到影响。例如,理论教学计划的修订,应该同时修订实践教学计划。 

组合观是指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过程中,追求期望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在设计教学计划,建设师资队伍,编写大纲、教材和编制实验项目等工作中,要有一揽子组合方案,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各种优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理论课教师要同时兼任“互释性”实验课程实验教师;教学计划安排时。考虑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同步”对应关系等。事实上,不能单独评价和分析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因为教学效果是一种综合体。 

经济观是指配置理论教学的比例或权重考虑成本效益原则,追求效果和效率时考虑合理配置时间和空间资源。首先,学生在本科学习过程中学时和学分是有限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是一种排他性安排,又由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具有交叉互补性,在课程安排时要有一定的取舍,不能为了强调实践教学而加大学生的学时和学分的总量,避免内容重复。另外,实验课程需要实验条件和实验室资源,而且实验手段多种多样,实验室也有各种类型,如分为模拟实验室和场景实验室等等。进行现实场景的模拟一般要有较大的投入,所以要避免形式上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使实验室建设真正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追求整体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范文3

【关键词】数控铣技术;一体化教学;实践教学

一、数控铣教学理论基础

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增高,同时对教育的要求也逐渐加大重视,因此人们对教育的方式及对学生的期望也在提高,那就要求我们,作为教师,对我们的教育的方式方法有所改进。首先,我们需要改进我们的教学模式,以前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我们必须摒弃它,“填鸭式”课堂模式不仅使老师疲于滔滔不绝的讲授知识,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令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效果并不明显,且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其次我们必须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使学生“动”起来,思维动起来,手也动起来,在技能训练中体会理论的涵义,在理论学习中提高自我的操作技能,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更好的学习他们所需要的技能训练。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融为一体,在一个课堂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传授。即:在真实或模拟的生产工作环境中,学生首先完成理论基础的学习,然后进行实际操作认识和训练。一体化教学实现了多个一体化,其中包括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一体,教师、车间为一体;教师、师傅为一体;学生、徒弟为一体。那么我们重点说一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是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的操作能力训练。举个例子,当教师完成了一堂理论课的教学后,在学生基本掌握的情况下,再进行一堂实践演练,让学生亲自动手从而结合理论,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论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且提高操作技能。这一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都知道过去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严重脱节,现在得到了解决,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缩短理论知识向时间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真正的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以致用,将理论与时间更好的结合。

二、数控铣教学的实践内容

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的一种教学模式。

要想把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我们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点就是要有可以操作的硬件设备和车间环境,且车间配备了理论教学所涉及到的所有设备和足够的理论教学知识。

二是管理模式的改变。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也就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的分离,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的分离,所以要解决学生只懂理论而不懂得如何动手操作,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

三是有与实践相关且相适应的教材。因为教学随时有可能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学校建议教材由本校老师编写,由专业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知识点穿插到一个一个的实践课题中去,这样可以与教学活动进行进度相适应,同时教师也可以选用一些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并以之为主的新式教材。这样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并大大减轻其负担,也可以让学生在专门的技能训练中掌握技能和理论知识。

三、数控铣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知道,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在数控铣教学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师需要准备的教学内容很多,因此工作量也很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的状况也比较多。二是将理论结合到实践的过程中,有些理论与实践不容易很好的结合,使学生更加难以吃透知识,同时又耗费了时间和人力。

对于这两个问题,我们来讨论一下影响及相关的解决办法。一是工作量大的问题。第一点因为工作量偏大,情况又难以控制,那么我们建议减少每个班级的人数,在每个老师的能力范围内,给其相应的学生数。因为每位教师对课程的理解都有不同,在制定授课计划和重难点时也不同,所以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类,再根据老师的特点,和其擅长与什么样的学生打交道,分配到他的班级去。第二点我们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并有积极上进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教育方式。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过硬的知识基础,且其本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要相当的熟练;对本专业的发展有深切地了解,懂得如何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展有效教学及教研的能力。

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存在的困难。因为有些理论是很抽象的,很难通过现实操作的方法实现。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办呢?那么就要求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加大工作量,且细心。时刻关注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时的给学生解决疑难,增补知识,使学生学得更有效更扎实。

参考文献:

[1]贺应根,夏金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413.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范文4

摘要:金属工艺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工程实践性,为培养实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中职教育要加强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环节的更好融合,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中职 金属工艺学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融合

金属工艺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强调了学生知识的综合性和实用性,教学的实践性及操作的熟练性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但其课程内容庞杂,知识面广、概念多,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学生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学会分析、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理念及工程实践的意识,这是中职金工教学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一、抓好理论教学环节

课程内容的改革,是金工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提。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要考虑专业面的拓展,其次,要放在专业改革的系统中来加以统筹、规划。因为中职教育一般时间较短,总学时是一定的,学时的分配,各学科课程内容的分工、配合和衔接,必须全面进行考虑,最大限度的在短暂的教学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金属工艺学这门课,也存在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分工和配合。中职课堂教学时间紧迫,因此在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内容的选讲等方面,都必须认真对待。在教材的编写上,应删除陈旧过时的内容,减少重复的内容,重视应用性,增加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内容。同时,各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教学要求,能进行内容的选择和装配,以适应社会多变化、多学科的要求。另外,改革课堂教学手段。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大量的幻灯片、录像片和部分自制的投影片,这不仅大大减少了书写和画图的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的CAI教学手段也得到了进步。

二、抓好实践教学环节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实用性人才,因而实践环节相当重要。金属工艺学实践性环节,主要包括金工实验和金工实习。这是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的重点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并能正确使用。

(一)实验环节

实验环节是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但传统的实验目的在于对理论的验证,将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标准化、理论化,这种实验方法扼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不利于学生在实验中主动思考和创新。为此应改革实验环节,使学生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要求的基础上,自行确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实验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计划进行实验,并且允许实验失败,允许重新实验,大大地解放了思想,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强的独立操作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实习环节

金工实习包含铸、锻、焊、钳、机加工等五大工种的内容,为在较短的实习期内完成诸多实习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方法上要下一番功夫。在实习前通过录像的方式对实习内容加以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对各工种的实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设备的操作及安全注意事项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也调动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在实习时采取学生分组、工程轮换的方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

三、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更好融合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要求在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因此教师讲课时,必须采取相关有效措施,努力将二者很好的融合起来,将感性的东西通过慎密的分析与思考上升到理性,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教学内容,而且能逐步掌握实践学习和做学问的方法。

(一)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即在金工课与金工实习相互穿插中,教师仅起提示和引导作用,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交给学生。并通过让学生预习教材,掌握必要的知识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工艺图,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完成实习操作,掌握内容后,教师再进行下一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这种模式下学生是主体,如果学生不认真听讲,不动脑筋安排操作步骤,不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掌握完整的工艺知识,是很难达到规定要求的。这样促使学生必须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技能,此外,让学生制定加工工艺,自己完成实习操作,顺应了青年人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要求,符合激励原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知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个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循环上升过程,通过对该课程再认识可以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改革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造条件

合理的金工实习教学管理体制,是保证金工实习以实践教学为主、提高金工实习教学的质量的关键。可以将教学和生产分开,成立专门从事实习任务的车间一金工实习基地。并成立了由教务处、实习工厂、金工教研室联台组成的金工实习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金工实习教学工作会,组织、实施金工实习教学计划和任务检查教学质量,研究和落实金工实习教学改革和指导人员的培训、实习基地建设等工作。这种管理体制,除了有助于金工实习基地实习条件的改善和教学术平的提高外,最重要的是还能够使学生在这种条件下获得更多的能力培养的机会。

(三)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手段,拓宽视野

传统的金工实习教学模式无论在内容和教学手段上都存在着不足,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在设备补充方面,实习基地在保证传统设备充足的前提下,还要添置数控车床、数控线切割机等现代化机床。这样学生在掌握传统的加工方法、工艺(如钳、车、钻、铣等)之后还能了解到当今较为先进的机械加工技术,这些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对各工种、工件的了解。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实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能力培养自然随之加强。学生能力的提高可以从金工实作考核看出,许多以前实习过的同学看到现在的考核件,都说比以前难多了,而现在考核的成绩比以前普遍有了较大的进步。

(四)课程设计与实习的整合

《金属工艺学》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工程材料及其强化改性,包括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材料的强化改性以及材料的选择:第二部分是材料的成形工艺方法,包括铸、锻、焊、冲压、粘接及车、铣、刨、磨等机械加工方法。其内容的广泛,内在联系的不明显增加了学生学习和掌握运用知识的难度。为此,我们除利用电化教学介绍新工艺外,还应把铸、锻、焊和部分机械加工内容放到热加工及轮换工种实训中进行现场教学,现场操作,现场考核。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工程材料及其强化改性与材料成形工艺之间缺少一种整体性,学生们不能灵活运用材料的强化改性与表面技术。为将这两大部分知识融会贯通,在课程结束后,宜安排适量时间做课程设计。拟将课程设计内容与轮换工种实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校办工厂、到当地工厂实地考察,归纳总结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设计内容。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范文5

关键词:医用物理学;MOOC;Moodle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2-0032-03

一、引言

医用物理学是一门将物理学应用于医学诊断与治疗的学科,是医药院校本科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之一[1],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将物理学的概念、原理、规律在医学上进行应用[2]。

2012年以来,以Coursera、Udacity和edX等为先驱和代表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开放式互联网教学平台教学模式迅速发展起来[3]。MOOC的兴起为医用物理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借鉴。

本文在对医用物理学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尝试运用MOOC教学模式提高医用物理学教学质量。

二、医用物理学教学现存的问题

医用物理学是一门医学与物理学的交叉学科,在医用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学时少,教学内容分散,扩展知识点不易展开

医用物理学的内容覆盖了物理学中力学、电磁学、流体力学、振动学及光学等内容,教学内容较为分散,章与章之间的关联性较低。这些教学内容在工科院校的课时一般在108学时以上,并分两个学期进行教学。然而,在医药院校,医用物理学的理论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据调查统计,在全国近105所医药院校内,72%被调查院校的医用物理学理论课学时数不足60学时[4-6],而我校的医用物理学理论教学学时数仅为40学时。在这样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很难在课堂上对医用物理学应用方面扩展知识做详细的讲解,更不能安排课时对教授的知识做总结与复习及习题的讲解。如何在较少的课时内完成繁重的教学内容成为医用物理学课程教学的难题。

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不够

医用物理学课程在医药院校中一般为必修考查类课程,知识点与医学主干课较远,学生通常不能对此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对医用物理学课程课前不预习,课后很少复习,对课程的理解慢且掌握不够。同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学生被动听课,教师与学生缺少有效的互动。很多学生对医用物理学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课堂上教师的授课内容,学生很难将医用物理学应用于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之中。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时间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各学生的作息时间不同,学生很难自主选择自己效率较高的时间来学习课程。

3.实验课时紧张,实验条件有限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医用物理学教学的基础。合理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医用物理学的积极性。然而,在医药院校,医用物理学实验的课时却严重不足。据调查,在全国近105所医药院校内,70%被调查院校的医用物理学实验课学时数低于30学时[7],我校医用物理学实验课时仅为16学时。同时,医用物理学实验的经费投入有限,实验设备相对陈旧,严重地制约了实验内容的更新。由于实验课时及设备的限制,很多与理论教学相关的实验很难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完成,因而缺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影响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4.教学反馈形式匮乏,周期长

课堂效果应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医用物理学的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反馈却仅仅停留在课后作业、期中、期末测试等反馈形式,反馈形式严重不足。由于医用物理学是医药院校几乎所有专业的必修课,课程学生人数多,教师很难及时的对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即使在得到反馈后也很难再对教学进行及时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另外,由于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间的互动,同时也缺少针对重点、难点的讨论等内容,影响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三、医用物理学MOOC教学实践

1.医用物理学MOOC教学的先备条件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我校完成了校园网的拓扑建设,建成了一个覆盖整个主校区和分校区呈星形结构的千兆校园网络,实现百兆带宽到桌面。2013年,实现校园Wi-Fi全覆盖。校园网建设方便了学生访问MOOC服务器,满足了多媒体上传及下载的需要,为医用物理学MOOC教学提供了网络条件。

(2)硬件环境保障

学校网络中心提供了服务器,采用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以及PHP +MySQL的运行环境,可以满足安装课程平台服务的需要,为医用物理学MOOC教学提供了硬件保障。同时,学校建设专门的视频录制教室,为视频录制及制作提供硬件保障。

(3)软件环境支持

本课程采用课程管理平台Moodle作为MOOC课程平台。Moodle提供了如课件、练习、测验、作业、考试等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也支持论坛、投票等教学反馈形式,Moodle还支持一部分学生管理的功能,如选课、成绩管理等,其功能可以满足MOOC教学模式的需要。Moodle是一个免费的开源课程管理系统,因此使用其不需支付版权费用。

(4)人力资源支持

学校组织多次MOOC相关内容的培训,通过培训教师对MOOC的教学模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以MOOC的方式来安排课程。同时,学校现代教育中心配备专职人员对视频进行后期加工处理,为MOOC课程提供服务。

2.医用物理学MOOC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重构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MOOC教学模式可以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在医用物理学中的MOOC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重构。首先,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划分,将预习、知识点的讲解、讨论、课后作业和测验等环节移到线上进行。在线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对重点和难点的内容进行总结与讲解,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与答疑。

在MOOC教学模式中,需要将每一知识点做成独立的教学视频,才能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在制作教学视频方面,我们首先在原有的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将每一个知识点做成独立的课件。之后我们采用录屏的方式将课件制作成视频,并用摄像头录制教师讲解的过程。最后运用视频剪辑软件将课件与教师讲解过程合并生成各个知识点独立的教学视频。

3.医用物理学MOOC教学设计

我们针对医用物理学课程的特点,采用MOOC的教学模式,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对教学设计进行重构: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在每次上课前,我们将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预习资料及每个知识点的课程视频及教学课件于课程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与理解。同时,我们还对一些课上不做重点讲解的知识点加上扩展链接,提供更丰富的网络资源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开拓视野。如针对为什么由简谐振动可以构成任何复杂的振动,并联系心电图的分析来讲解决傅立叶级数。为了督促学生进行预习与自主学习,在课程平台上布置了预习作业,并要求在上课前完成。

(2)增添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在课程平台上增加了模拟实验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针对等响曲线的理解,通过计算机模拟,来播放幅度相同,频率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对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感受到的响度不同。在流体力学中针对泊肃叶定律,将液体粘滞系数测定的实验的原理结合进行讲解,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学生可以模拟实验环境上操作由于经费限制不能真实操作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费限制对实验教学的影响。模拟实验环境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加强课程反馈,改进教学方法与策略

我们在课程平台上设置有论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知识点可以在论坛中及时反馈,教师此时的主要任务是在课程平台上回答学生的提问。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有代表性的问题及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记录下来,在线下的课程中进行统一的回答与讲解。例如在论坛中学生普遍关心心电图相关问题,我们在论坛中与学生对如导联的意义,怎样通过导联获得一个相对的零电势点,每一导联的波形代表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加深了电场、电势等医用物理学知识点的理解。

在每章的最后,在课程平台上设有针对该章的重点与难点的代表性的问题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课程平台上查看学生测验的作答及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的作答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

四、医用物理学MOOC教学效果

我们选取同年级同专业学习状况基本相同的影像1班和影像2班两个班级进行医用物理学MOOC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比。对于影像1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对于影像2班采用MOOC教学模式。这两个班的具体教学对比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课前准备阶段,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像1班的学生主要以预习为主,而采用MOOC 教学的影像2班学生课前准备的形式有视频教学、预习作业、在线的交流与讨论等,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学生参与度高。

课上教学阶段,影像2班采用MOOC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教师讲解的内容和时间大幅度压缩,而节约出来的课堂时间主要以互动提问、讨论和答疑形式来完成。由于学生课前做了充分自主学习,学生响应积极,课堂气氛较活跃。影像1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课堂气氛一般。

在课后复习阶段,采用MOOC教学模式的影像2班学生在课程平台上完成练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时间来完成作业并提交,学生对于作业中的问题可以通过课程平台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了解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后续内容的教学策略。而影像1班的学生与教师的沟通较少,教师很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

在期末课程的终结测试中,我们对两个班使用同样的试卷进行终结考试,测试的结果显示,采用MOOC教学模式的影像1班平均分、通过率、优秀率都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像1班,这说明采用MOOC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我们对参与MOOC教学模式的影像2班做了调查,80%的学生觉得MOOC这种教学形式,让他们更好利用自己的时间来学习,76%学生表示今后还希望参与其他MOOC课程的学习。

五、总结

本文利用MOOC教学模式对医用物理学教学进行改进,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供多类型的学习资源,增添模拟实验和加强课程反馈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结果表明,采用MOOC教学模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医用物理学MOOC教学还有很多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继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为医用物理学课程的学习开辟更加便捷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新珉.医用物理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王亚平. 医用物理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探析[J]. 中国医用物理学杂志,2010(1).

[3]张红光,李永涛,刘胜利等.MOOC教学模式与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有机融合[J].科教文汇,2015,(14):49-50.

[4]喀蔚波,孙大公,苑桂红,李玉梅. 医药类专业物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大学物理,2005,(11):48-51.

[5]童家明,刘成玉,周晓彬等.普通高等学校医药类专业物理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J].大学物理,2005,24(7).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范文6

关键词:作曲技术理论;艺术教学实践;歌曲钢琴伴奏

作曲技术理论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有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音乐技能的实际应用。比如在音乐课上为歌曲即兴伴奏或者进行即兴创作歌曲等。而传统高师音乐课堂因为仅仅重视学生们的音乐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们音乐技巧的实际应用,所以导致他们安排的音乐课时非常之少。因此为了有效地改变这种情况,本文结合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以及艺术教学的实践内容对高师音乐教育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此来确保高师音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作曲技术理论课与艺术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简单来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与艺术教学实践进行结合也就是在学习作曲理论的基础之上还要保证音乐技能的实际应用。此外,经过多年的调查分析,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之中最大的一个教学问题就是学生们的音乐技巧的实际应用能力非常差且完全不能满足作曲技术的理论。造成上述音乐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重理论而轻实践应用的,所以无法很好地把作曲理论与教学实践进行结合起来。其次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内容比起其他的音乐理论更为复杂难懂,所以学生们根本没有掌握其理论知识,而实践能力也就无从谈起。最后还因为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繁多,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时间非常少,所以学生们在学习理论和实践应用时往往顾此失彼。从上述分析的情况来看,造成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对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这些原因都需要引起高师音乐教师们的重点关注,以便高师音乐教师们在今后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音乐教学,然后着重培养学生们作曲技术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当学生们把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以及艺术教学实践能力进行完美的结合之后,学生们就可在逐渐提高自身作曲技术水平的同时而不断提高自己音乐技巧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此来满足当前我国对于音乐教育的需求。当然这个具体的学习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所有的学生们循序渐进的努力,然后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获得成功。

二、作曲技术理论课与艺术教学实践训练的主要内容

作曲技术理论课与艺术教学实践的训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为歌曲配置和声以及即兴钢琴版伴奏等技术的专业训练。然后就是对一些较为小型的音乐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以及对一些乐队的作品进行二次编配等。四部合唱歌曲的改编练习。最后就是对于一些钢琴的小曲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1.为歌曲编配钢琴伴奏的训练根据多年的调查分析得出为歌曲编配钢琴伴奏训练之中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首先是对于和弦的选择有些简单和随意,当学生们在进行歌曲选配和弦的时候,他们大多使用V正三和弦而基本不用副三和弦和属七和弦以及重属和弦和副属和弦等。因为缺少合适的和声语言,不仅会造成和声效果的单一性,更会严重影响整首歌曲的表现价值。除此之外,和声练习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和弦的选择不合理,当选择不合适的和弦时将会影响歌曲的完整性以及丰富性。其次就是歌曲编配钢琴伴奏训练之中的民族调式以及和声理论非常之少,同时在和声内容的教学过程之中,学生们在进行编配钢琴伴奏没有使用传统的西洋大小调功能和声而是普遍使用五声性调式风格进行编配,这就导致旋律与和声的风格有所不同。最后就是在同学们为歌曲进行伴奏的过程之中,很多学生们会对选择什么样的伴奏织体而感到迷茫,这就导致他们选择的伴奏曲会跟原来的歌曲风格相差较大。出现上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们对歌曲伴奏织体的积累量较为困乏且接触很少,这就导致学生们在选择伴奏织体时难以抉择。

2.改编四部合唱歌曲的训练想要顺利改编四部合唱的前提就是要完全掌握四部和声以及二声部合唱的写作练习,因此一定要着重加强对于这两方面内容的专业化练习。此外在选择一些民歌等其他类型音乐的时候,务必要循序渐进,先训练四部合唱的主调写作,最后就行四部合唱的复调写作。

3.分析中小型音乐作品的训练高师院校音乐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曲式与作品分析的课程讲解时,因为教师们讲解的过于繁多,而课下为学生们留下的作业以及课外练习非常少,长此以往,这就使得学生们缺乏了自我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和方法。所以想要有效的提高高师学生们的曲式与作品分析能力,教师们就一定要加强学生们对于曲谱的分析。

4.为小型乐队编配的训练高师院校对于小型乐队编配课程的讲解与过去传统音乐学院作曲系配器的教学过程有着较大的差异。因为音乐教育专业在掌握乐器法、配器法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还应掌握最基本的完全织体等小型乐队编配技术,然后再进行对于其他织体类型的了解掌握。除此之外乐队的编制以及编配形式都要向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而编配形式也不要仅局限于对钢琴曲的改编,要着重加强对于一些流行等歌曲的改编。

5.写作钢琴小曲的训练对于目前高师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们钢琴小曲的专业化练习而言,实际上它们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钢琴作曲的创造,而是仅仅在钢琴旋律或者和声的前提之下进行的钢琴小曲的创作。写作钢琴小曲训练的真正目的就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创作能力以及作曲能力的实际应用。所以音乐教师们在具体的训练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安排一些时间为学生们进行耐心的辅导和讲解难题。

三、艺术教学实践应贯穿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

1.加强为歌曲配置和声的能力在高师音乐教师们在对学生们进行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以及和声学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对和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然后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适合学生们练习的歌曲。除此之外,学生们想要有效地掌握和声方面的知识,就一定要对弦乐知识进行全方面的了解才能进行往后的练习。学生们经过这些系统化的和声训练之后,让学生们逐渐的学会从歌曲的整体出发并把控歌曲的和声布局,除此之外学生们通过训练还掌握了一定的编配歌曲的伴奏,为今后对一些音乐进行即兴伴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编配与写作歌曲钢琴伴奏的能力在高师音乐教师们在对学生们进行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以及和声学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除了要进行必要的和声教学以外,还需要对钢琴伴奏的和声转变为钢琴伴奏织体来进行写作的练习。高师音乐教师们当对学生们进行全面的钢琴伴奏和声的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们完整的了解并掌握多种多样的织体类型。此外,教师们可以逐渐引导学生们根据和弦并结合相应的歌曲配置和声以及钢琴伴奏织体的写作练习来引导学生们进行钢琴伴奏的写作训练,然后有针对性的根据实际情况来让学生们选择不同的结构来进行写作练习。以便来不断提升学生们写作歌曲钢琴伴奏的能力以及对于和弦的运用能力。

3.增加改编四部合唱歌曲的教学内容而高师音乐教师们在对学生们进行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以及歌曲分析与写作两个科目的教学过程之中,一定要适当的添加一些关于四部合唱歌曲的改编教学。想要更好地进行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以及歌曲分析与写作的教学,音乐教师们就一定要在学生们较为全方面对四部合唱以及二部合唱的歌曲写作进行了解并掌握的基础之上,进而教导他们自我改变简单的四部合唱歌曲,以此来让他们熟悉并掌握四部合唱的主调写作方法。

4.加强分析中小型音乐作品的能力高师音乐教师们在对学生们进行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以及曲式与作品分析的教学过程之中,虽然大部分的学生们都可以完整性的学习一些较为基础的音乐作品的曲子类型以及结构,但是因为每一个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都有所不同,除了只有非常少数的学生们才能进行独立准确的分析小型音乐作品之外,其他大多数的同学们哪怕到学期结束都无法真正的掌握独立准确分析小型音乐作品的能力。造成上述原因的主要因素就是因为大多数学生们的音乐基础水平较差。所以音乐教师们要根据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而且要花大量时间为高师的学生们全面讲述一些音乐方面的基础性知识和技巧,以此来夯实他们的音乐基础。然后只要学生们可以坚持性的努力训练,他们的小型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一定会与日俱增。

5.更加注重实用性配器的练习高师音乐教师们在对学生们进行小型乐队编配以及配器法的教学过程之中,一定要着重加强学生们实用性配器的训练,比如说适当增加一些总谱改变为缩编谱的教学。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之中,音乐一定要根据总谱的一些内容来适当地选择合适学生们欣赏的管弦乐曲来进行深入的分析教学,以此来逐渐提升学生们对于音乐总谱的领悟能力。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之中还要多加强学生作曲技术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并逐渐强化艺术教学实践环节。要让学生们在掌握音乐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可以灵活的去应用。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范文7

(一)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个课程体系体现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贯穿成才教育,以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为目的,以创新教学模式、方法为手段,以完善系统课程内容为基础,以突出实践教学为特色,以创新课程管理体系为平台,通过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一条符合实际、符合学生成才规律、有实践效果、有推广价值的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

(二)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五项”原则

1.系统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目标趋同的原则;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的原则;

3.教学与管理相结合,融入管理的原则;

4.全程与阶段相结合,重视全程的原则;

5.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注重创新的原则。

(三)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运行架构

1.教学组织:成立三个教研室,开课前采取指定专人专题备课和集体观摩备课的方式,运行中结合外请专家报告做辅助教学,课程结束后加强质量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反馈教师本人,保证良性循环。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课程体系,实行学分制。教师教学效果纳入年终个人考核。

2.教学内容:从开始的松散讲稿,逐步形成系统教材,采取以教材为主体,案例根据自己所对应的学生专业特点,自行选择,有机结合,同时参照上级下发的文件政策,对时效性较强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内容与实践内容结合起来。

3.教学方法:采取案例逆向分析式、文化活动嵌入式、竞赛项目结合式、课堂教学换位式、突出教学实践式等教学方法。

4.教学运行:学工委、学工处统一管理、协调解决运行中的问题,保证正常良性运转。通过三门课程的创新性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立志成才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二、课程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基本内容

以自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为主体,参考其他相关书籍和案例。课程安排共五章和实践环节,计18学时,1个学分。本课程主要是学业规划和职业意识培养教育,实践环节突出学业规划,每个学生提交职业规划方案一份,结合测评系统给学生一个职业概念,加以引导。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基本内容

以《新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程》为主要教材。课程共分七章和实践环节,计18个学时,1个学分。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理性分析就业形势,用好各级就业政策,准确定位自己,提高就业能力,增加就业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自主创业和面向基层就业。实践环节让学生进入教学、科研与就业实践基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实践体验。

(三)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内容

主要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讲授三个专题,共计18学时。三个专题分别是我和大学,我和祖国,我和世界。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我与祖国共奋进”等各项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实践撰写调研报告,同时实行品行实践学分考核。

三、课程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

历经四年的持续研究和实践检验,形成了专门围绕大学生创新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了系列成果。

(一)形成了系列教材:3人参编了山东省统编教材《新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程》,在全省推广使用;自编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获2008年山东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一等奖;自编教材《大学之路》,获2007年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参编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必读》获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自编教材《新编军事理论教程》获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二)注重理论探索,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6篇。2007年学生生涯课程作业,推荐参加山东省大学生职业生涯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三)建设了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职业认证机制,有24人获就业指导师证书,7人获心理咨询师证书,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获第二届山东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一等奖。

(四)通过“三课”教学,学生树立了远大理想,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了创业意识,提高了综合素质。2005—2008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奖励1449人,就业率平均93%以上,不及格率由2005年3.6%下降到2.8%,考取研究生人数2005年1085人、2006年1210人、2007年1521人、2008年1683人,持续增长,并且考取“211工程”院校人数持续增长,2008年达到了687人。考取国家公务员、省直机关公务员、组织部选调生、“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人数在山东省高校名列前茅,跟踪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6%以上。

(五)学校2008年成功创建首批11所“山东省创业教育示范校”、首批5所“山东省德育示范高校”。涌现了2007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谢思惠,放弃推免研究生、回家当新型农民的创业典型。2008届毕业生王风刚,结合专业成立济南地康生物肥料有限公司,带动10名毕业大学生、30名农民工,以创业拉动就业的典型。在校学生中也涌现了“大学生PC吧”、“凌云创业团队”等诸多创业典型。

四、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特色和创新点

(一)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特色,主要做到了“五个结合”

1.系统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目标趋同。三门课都有自己的课程特色要求,形势政策课,政治性、时效性、准确性要求很高;生涯规划课,全程性、可行性、前瞻性要求更强;就业指导课,针对性、阶段性、指导性要求突出,因此“三课”从形式上相对独立,但在研究主题,以生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就业观、择业观上紧密联系了起来,成为了统一体。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这三门课内容不同于大基础课和相应的自然科学专业课,它有极强的政策性和实用性,开设课程不仅仅是“授生以鱼”,更重要的是“授生以渔”,教会学生一种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性决策问题的方法,实践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注重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突出实践效果。

3.教学与管理相结合,融入管理。“三课”均由学工委、学工处负责组织教学实施,主干内容都贯穿了突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励志成才的教育,起到了通过创新教育教学理论,推动教育教学实践的改革创新,从而提升管理水平,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4.全程与阶段相结合,重视全程。根据学生特点,课程采取“三步曲”,学涯规划、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循序渐进。

5.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注重创新。从课程内容本身到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程管理体系,都做到了与时俱进。

(二)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创新教育管理体制

“三课”教学人员组成均由学校学工委、学工处负责。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课程体系,实行学分制。这种方式有利于解决第一课堂教学的理论探索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衔接,便于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

2.创新师资队伍建设

“三课”主干教师队伍通过选聘部分政工队伍处级干部和一线辅导员组成,通过资格认证制,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队伍。通过专人专题备课和集体观摩备课,辅助专家报告,提高队伍理论水平。并且采取“三位一体”(学校督导组、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听课评价、学生满意度测评、教师自我评价的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

3.创新教育模式和方式方法

(1)案例逆向分析式。突破以往正面教育的单输式,从反向思维角度进行启发式教育,增强学生用辩证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文化活动嵌入式。把学生教育管理中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实践教学镶嵌于课程之中,突破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壁垒,以活动为纽带渗透教育教学的理念,实现了教学的目标。(3)竞赛项目结合式。把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项目纳入课程,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过来通过项目评奖检验创新教育成果,突破教学直线型方式,形成了环状结构,互为依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4)课堂教学换位式。根据课程特点,通过课程作业,用一定时间设立“模拟讲台”,学生讲、老师点评,突破填鸭式模式,培养了学生表达、组织、沟通能力,引导学生理性定位自己的发展前途。(5)突出教学实践式。在“三课”教学同时,从思政教学实践5.5个学分中拿出2个学分设立“品行实践学分”,体现了培养德才兼备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宗旨,属全国首创。

4.创新教学内容

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及生源年级特点形成系列化教材,突破了以往“三课”不系统、纯理论架构的传统体系,围绕学生全面发展这个主题,统筹起来,重点突出实用性、针对性、有效性、可读性,出现明显效果。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范文8

关键词:小学科学;理论实践;探索;经验

小学科学是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基础学科。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小学生也同样对科学充满着好奇心,总是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学好小学科学这一门学科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这一门学科虽然与生活紧密相连,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神秘性,教好科学这一课是一门艺术。

一、小学科学的重要性

所谓“存在即合理。”小学科学这一门课出现在小学课程里必然有它的合理性,那么学好小学科学对小学生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1.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有人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想上天空,想潜蚁穴,往往他们思维跳跃比我们要快得多。”可见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多么的强烈。而科学这一门课恰好利用了小学生的好奇心,植物有哪些特点,我们的生物周期是什么,声音是怎么传播的,为什么一年会有四季等等。教好科学这一门课可以有效地保持小学生的好奇心。

2.科学课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小学科学这一门课的课程选择基本上都来源于生活,学好这一门课可以培养小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能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水的升华与凝华等这些都可以在科学这一门学科中学到。

二、小学科学教学实践

在认识到了小学科学这一门课的重要性之后,笔者对这一学科的教学模式也尝试了探索和改变。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客观来讲,大多数的学生都对科学这一门学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及好奇心。在教学中要有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在科学教学中同样也是如此,要引导学生发现真理,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这个真理。在《各种各样的花》这节课之前,我要求学生都要带一朵花来上课。在课堂上,笔者把学生带来的都聚在了一起,将班上的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发给他们一些花朵。做好这些准备工作以后,笔者问道:“你们眼前的花朵漂不漂亮啊?”以此来调动课堂的气氛。学生齐声回答:“漂亮!”我又问:“那你们眼前的花朵都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们沉默。我接着说道:“好,那老师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大家一起观察讨论一下,然后你们告诉我答案,咱们看一下哪个小组观察得最仔细,发现得最多好不好啊!”有了我的鼓舞,学生都在很认真地观察并进行着讨论。而这样一堂课的效果要比我单纯地告诉学生答案所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

2.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小学科学离不开生活,也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在细心的观察中可以发现更多的知识,而能够做到细心地观察科学实验,就要求学生有一个严谨的科学态度。所以将小学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小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这一课。绿豆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物。笔者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做一次发绿豆芽的实验,并将实验的过程、绿豆芽的生长条件、生长速度等仔细地记录下来。一星期之后再上这一堂课的时候,由学生自己拿着实验结果在课堂进行讲述,由其他的学生倾听并做补充,一堂课结束之后笔者再做最后的课堂总结。这样的教学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3.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探索的科学精神

笔者还记得小时候看《海尔兄弟》这部动画片时印象最深的两句歌词就是:“为什么会打雷下雨,为什么有冬天夏天。”“不知道的奥秘万万千千,智慧简单又不简单。”学问,有学有问才能被称之为学问。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只有能提出问题,才会再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一个质疑解疑的过程就是科学探索的过程。

三、注重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仅有经验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反思。一堂课有没有达到教学效果,一种教学模式是否真正的有效,这些都需要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正视教育中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才能更好地强大自己,教出更加强大的学生。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可以说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由此可见教育的重要性。小学又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最基础的阶段,这就需要老师付出更大的辛苦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徐卫,冯浩.科学课程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初探[J].琼州学院学报,2008(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范文9

关键词:统计学;理论与实践;项目组

1研究背景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海量数据的容易获取,统计学被广泛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学到社会科学再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到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等方面.因此,国内大学的众多专业都开设有统计学这一基础课程.统计学课程要求大学生从基本的统计学原理出发,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使用各种统计学方法分析各自专业领域的案例和数据,解决各专业的数据统计问题.从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由于统计学涉及到一些高等代数和微积分等数学知识,其原理较为枯燥难学,特别是关于概率及抽样分布的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大学生们具备较高的形象思维能力,这对于文科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另外,统计学中试验设计的数据要么过于宏观,要么与本专业的联系不大,使得大学生们对相关统计技术的掌握印象不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热情以及学习效果.因此,为了使枯燥的统计学课变得生动有趣以及能用相关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本研究提出使用统计学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大学生的专业或研究兴趣,对大学生进行项目分组,指导大学生们进行实际研究,达到统计学理论与实践合、课程必需与专业方向相结合的目的.

2文献回顾

在如何使枯燥的统计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这一课题的研究上,学者们纷纷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建议.有的学者建议在统计学课堂上提供案例教学法,由教师选取一些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案例提供给大学生,让大学生使用统计学知识去思考和解决(刘海燕、龚玉荣,2003;赵彤,2008;汤静等,2008).这些研究从教师的角度去拓宽实际数据来源,代替原有教材中过于宏观的数据或与学生专业不大相关的案例.有的教师建议对大学生采取真实情景的任务驱动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吴宁,2007;马铁成,2015).这部分研究强调从学生的角度去采掘数据,从而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述已有文献对于如何上好统计学这门课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也得出了颇具意义的研究结论.但是上述研究要么只强调从教师的角度去选择数据,要么只强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发掘数据,两者都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前者要求统计学教师不仅具有坚实的统计学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来自各专业的知识背景(统计学往往是几个专业在一起上的大课),这样才能选取到适合所有专业学生的数据;后者会因千人千面、数据来源复杂、专业类型众多等问题使得教师在实践阶段指导起来力不从心.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在讲授统计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专业或研究旨趣,让他们自主选取数据,然后将其分成不同的项目小组进行综合指导,这样,既避免了统计学理论学习的枯燥,又避免了上述研究的不足,从而使学生达到更好地理解统计学原理、学以致用的目的.

3具体课程设计

根据上文提到的研究思路逻辑,本研究具体的课程教学设计如下:第一阶段:统计学理论知识学习.这一阶段主要包括统计学绪论、统计调查步骤、统计学概率基础、统计数据的描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部分,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如何进行统计调查、如何呈现统计结果等.这一阶段将占课程总课时的一半左右.与此同时,根据大学生的具体专业情况或研究旨趣帮助其确立研究题目和研究内容等、督促大学生收集相关数据以备后面的阶段使用.在这一阶段,考虑到统计学一般是大课,同时往往几个专业的学生一起上,并且有的专业人数较多,故采用按照研究内容或研究旨趣进行项目分组的方法,将所有大学生分配到不同的项目小组.另外,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充分体验调查研究的各个环节,每个项目组的人数参照5-10个进行分配.第二阶段:分析实践数据阶段.在这个阶段,在讲授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各种具体的分析技术,采用广泛使用且免费的stata统计软件,让大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第一阶段收集到的数据.具体的做法是在要求大学生学会图表的制作、三大类统计方法的操作基础上,结合各个项目的研究目的分析数据,得到相应的统计结果,并学会对数据的不同处理、图表的制作及美化、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意义及现实意义的解释等,最终撰写调查报告,完成统计调查的所有步骤.这一阶段也将占总课程总课时的一半左右.通过这两个阶段的训练,将有效地将统计学理论与大学生的专业或研究旨趣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大学生们既完成了统计学课程的学习,也学会了如何使用统计学工具解决本专业的问题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4结论

统计学的本质是一种挖掘数据的工具.如何掌握好这一工具、在各自的专业方向或者个人感兴趣的项目上游刃有余地加以运用,是各位教师绞尽脑汁想要达到的目的.本研究通过将统计学理论知识和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及他们的研究旨趣联系起来,突破了课堂与实验室的局限,将统计学的教学范围涵盖到课堂以外,将使枯燥的统计学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对统计学知识掌握的更牢、更扎实.与此同时,通过按照项目组进行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大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其日后组建项目团队、进行相关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诚如每项研究都有优缺点一样,本研究也可能存在如下不足:例如划分了项目组以后,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收集到满足研究目的的数据,如何安排和协调项目组组员之间的任务分工等问题,这些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不断的完善.但不管如何,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统计学的理论与大学生的实践联系起来、促进统计学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更新,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李春华 吴望春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海燕、龚玉荣.对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几点看法[J].统计教育,2003,(1):32G33.

[2]马铁成.探究式教学法在统计学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7):108G109.

[3]汤静,苏小东,丁威,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课程中应用的探讨[J].统计与咨询,2008,(04):54G55.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范文10

教育模式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先进性,使得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让我们看到其可喜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

1、更加注重物理实验课程,实验器材更加丰富。

随着实践教育的发展,为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多数初中学校都有了自己独立的实验室,并且不断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新的实验器材。除此之外学校还安排专门的实验课以及专门的实验老师,让学生亲身试验,体会教材上的理论:如电路电压的串联、并联;浮力;电流等。通过实验课学生还了解到了一些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如刻度尺、温度计、天平、量筒、压强计、电流表、电能表等。例如下图,学生从课本上看到的都是各种仪器的符号,根本不了解真实的仪器,而实践教学正好弥补了这种不足。

综上,初中物理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具体的可知可感的规律;对于老师来说教物理课不再是无从下手了。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教育教学中老师大多采用“满堂灌”或“一人言”的形式。也就是俗称的理论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被动的教学。学生的积极程度不高,且和老师的互动特别少,不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而实践教育改变了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大提高,教学方式也更显多样化。

综上,从理论到实践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W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理解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老师来说也有利于丰富其教学方式,提高其教学水平。

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阻碍。学生只是被教育的对象,课堂教育依然是事倍功半的效果。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考什么,学生背什么;老师只讲要考的东西,学生只学要考的东西,重理论,轻实践。对于初中物理课程来说,这种教育模式大大缩小了教育的范围,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而且这种记忆往往是短暂记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但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教育模式,彻底的改变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使得重实践、同时又不忽视理论的教育模式得到很好的推广。

综上所述,实践教育很好的避免了理论教育的弊端。同时扩大了教师传授知识的范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的兴趣。

4、针对从理论到实践的教育模式构建了新的评价体系

在实践教育的模式下,不再单纯的以书面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而是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进行全方位评价。而且校内评价也不再以理论考试为核心,而是重视学生在生活、实验、交流等各方面实践能力的考察。从而提高了学生参加物理实验的积极性,注重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发展。

二、从理论到实践教育教学中的“忧”

虽然实践教育拥有其非常优越的一面,但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下面我们就从初中物理教学中来谈谈其中令人忧虑的一面:

1.传统教学模式对老师、学生、社会根深蒂固的影响

虽然目前的教育模式重实践教育,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阻碍,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其一,尽管有些教师已经转变了教学理念,但仍有一些教龄长的老师无法突破其传统的教学理念,无法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引导,继续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其二,一部分学生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已经不会自主学习,习惯了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喜欢被动的学习。这都不利于由理论到实践教育教学模式的形成。例如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老师由于实践教育的进行而无法完成教学目标,也有一些学生经常感到手足无措。

2.在从理论到实践的教育过程中存在偏激现象

虽然在从理论到实践的教育模式中越来越注重物理实践,但有的老师在教学中把物理实验看作教学主题,过分看轻理论教学。也有些学生认为只要把实践做好了,理论课就不重要了。这是一种非常偏激的看法,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不重视理论,而是实践与理论同等重视。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素养。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对抽象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而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初中物理课堂中两者皆不可忽视。而且初中生学习物理并不是主要学习其技术,而是重点学习其思维方式。所以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中,要求老师不仅仅能将实验的方法教给大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到其中的思维方式。

3.旧的评价体系仍然对由理论到实践教育教学模式的推广有负面影响

根据各地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初中物理实践教育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各地初中物理教学仍然以考试来评价学生能力,分数依然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所以各地学校虽然配备了实验室,但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使其仅仅成为一种摆设。一方面是因为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加强理论教学,并不安排实验课程;另一方面是学生并不想参加实验课程,因为实验课程并不能提高其考试分数,帮助其考入理想高中。这就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仍然得不到提高。所以社会、有关部门应加速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范文11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景教学;理论与实践

初中化学主要以实验为基础,是一门抽象,复杂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景教学调节了课堂气氛,抓住课堂定向,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在化学情境教学中,教学情境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创设的,它一般能直接反映课堂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能有效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抽象化的知识点具体化,将复杂化的知识简单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通过对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探讨,阐述其对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1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对于初中学生,对于化学比较陌生,接收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从身边的事例出发,创设适合学生理解和学习的情境,以情境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有:第一,情境教学是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特征和教学内容创设的,符合学生这一时期的学习特点。在情境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的全神贯注的投入学习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第二,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具体的掌握化学概念和规律。化学是一门复杂的、抽象的学科,要是单一的按照课本教学则会使学生难以掌握学习内容,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而情境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更加真实和具体的接触到化学,了解化学的内涵,提高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第三,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并不单单只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实质和内涵,更主要的是发散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动脑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情境化教学,将知识实质化,使学生在实现知识内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2初中化学情景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初中化学情境教学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创设者结合教学内容和学习者基本特征,创设情境,使学生这进入情境中,参与学习的过程,不同的情境所展示的中心和重点都是不同的,在初中化学情境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尊重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发挥主观性,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般而言,在初中化学情景教学中,所应用的教学情境主要有:问题情境、实验情境、语言情境、等。

2.1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在学习对所学问题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具有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为题,为学生提供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学习,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如:复习引导法。教师通过对学习已学的知识点进行反问和拓展,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点的记忆,同时又能很好的延伸新的知识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2.2实验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实验情境在化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而实验的新颖性和特殊性能很好的抓准学生注意点,吸引学生更快的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在实验情境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层次化,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点的内涵和实质。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所学的知识概念用实验展示出来,提高化学学习魅力。如:在讲解一些无毒、易成功、无危险等的元素时,通过实验,边讲边实验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接受每一个元素的特征,更容易去接受和理解。

2.3语言情境。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对一门课期待值的直接表现。灵活、精准、规范、生动形象的运用语言教学,以情感带动学生去学习,将枯燥的课堂变得活泼,让学生自然的跟着教师思维去思考和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语言把握的精准、生动、形象和幽默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的效率,特别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和学习榜样,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方式对学生更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贴切的比喻,激励的言词,情感的投入,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3结束语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成为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之一。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效的推动了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实现教学的目的。

作者:刘国宏 单位:农安县第四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蔡洋;谈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才智;2009年02期.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范文12

理论力学课程是理工科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力学基础,同时与工程实际结合非常密切。通过理论力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对该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培养既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又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多年来笔者从开始协助外教,到后来承担理论力学的双语教学工作,作为学习者、授业者从理论力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师资配备、教材选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多角度反复研究、实践与探索,对理论力学双语教学的体会做一总结,提出了个人建议。

一、理论力学双语教学师资选拔

双语教学师资的教学水平严重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理论力学双语教师首先是力学专业教师,其次才要求具备熟练的英语听说能力。理论力学课程是理工科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有很强的专业性,英语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不可能跨学科担任,只能从现有专业课教师中选拔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或进修,至少在课堂上,针对本门课程的内容能够达到师生之间用英语可以交流自如。目前,理论力学双语教学还处在起步阶段,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部分是高薪聘请的国外专业教师,聘请来的教师不仅为我校本科生承担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工作,还兼顾培训我校选拔出的外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 ;另一部分是经过校内、国内及国外培训学习的英语水平比较高的专业教师。

为能够可持续发展,学校应培养并储备足够多的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笔者认为,在开展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学校应加强本校专业教师的英语培训,对于英语方面的欠缺可通过各种途径分层次加以培训,以逐步提高逐步达到要求。学校应对双语教师的培养办法和管理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体系。包括在本校定期举办不同类型的外语强化训练,聘请外籍教师授课,为双语教师提供英语口语、英语视听和英语写作等方面的培训 ;选拔双语教师到国外进行至少一个学期的培训,提高英语授课水平。同时,学校要加强监管,并制定考核制度。进行双语教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考核,做好日常检查和管理,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反馈。

二、理论力学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

教材的选择对于双语教学的效果与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现阶段,双语教材主要有原版外文、国内编写和学校自编等类型。与国内和学校编写教材相比,原版外文教材有很多优点,但其内容与国内课程标准往往不能配套,而且语言难度与我国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去甚远。外文原版教材价格昂贵,部分学生不买,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不理想。我校采取引进国外原版优秀教材,由图书馆统一管理,学生可凭借阅览证借阅,教师对照中文教材选择与学校实际吻合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比较好的做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课程的特点编写双语教材。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对原版教材进行改进创新,编写与国外教材核心内容相吻合,与国内课程相匹配,语言难度能适应学生实际外语水平的教材。

三、理论力学双语教学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学生对课程的掌握都是首要的,不顾专业知识而片面追求双语教学是一种误导。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及学生英语水平不是很好以及理论力学教学内容有一定难度的情况下,全部使用英语讲解课程内容是不可取的。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在前一学期末,将课程中涉及到的专业词汇、常用短语及句型布置下去,让学生在假期提前预习、熟悉和掌握,包括词意和语音。教师在讲课前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词语及句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听课前有所准备,在用英讲述时,尽可能少用或不用修辞语言。对于课程中的关键内容,应先用中文讲述,再讨论用英文如何表达。多用英语提问,能够锻炼学生用英语直接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并适时鼓励学生用英文交流,用英文对课堂内容(甚至是一个概念或定理)进行转述或总结,既加深内容的理解,又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