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养生食品市场分析

养生食品市场分析

时间:2023-08-04 17:25:26

养生食品市场分析

养生食品市场分析范文1

原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水产业食品安全管理发展战略。

一、典型国家食品安全管理发展趋势

世界上各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都是在反复经验总结和教训吸取的基础之上不断发展形成的;并且现在的监管机构体系亦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其大致的历史发展脉络基本是遵循着“统分统”的模式。即20世纪初期的单一监管阶段到20世纪中期的分工监管阶段,再到20世纪末期的统分结合监管阶段。可以看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开放的、发展的,同时也是走向整合的。

(一)监管体系结构趋于统一。近年来,为提高食品安全治理的效率,许多国家对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改革。改革大体上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将过去分散的管理部门予以适当统一,从过去重视食物链的重点环节监管转变为现在的加强食物链的全过程监管;二是对传统的分散的管理部门予以适当协调,从以政府部门监管为主转变为重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食品安全监管正呈现出从过去多头监管向现在的集中统一监管;各国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上越来越趋向于走兼并、垂直、高效的管理模式,强化监督管理和科技投入;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加强对消费者进行宣传教育,倡导由政府、企业、学术界和消费者共同保障食品安全的新型监管模式。

从目前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在食品安全治理方面,各国正在逐步走向相对统一。当然,统一的内涵有所不同,有的是监管机关的统一,有的是监管要素的统一,有的是监管方式的统一。无论是哪个层面的统一,都是为了避免多头监管或者重复监管,提高行政监管效能。

(二)食品安全可追溯性和召回制度。欧盟颁布的178/2002号法令中对有关食品的可追溯性、防止有害食品进入市场、食品业者的义务及进出口商的要求进行了规范。其中,把食品的可追溯性定义为:“对一种食品在生产、加工、销售等各阶段的踪迹均可追溯查寻”,即食品在整个生产和流通过程都可以找到踪迹。可追溯性规范的根本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获取食品生产中的一切信息,当产品出现问题时,明确各生产者应负的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投机主义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召回制度则是为了避免已经流入市场的缺陷食品造成对消费者更大的危害,其更多地使用在国际贸易上,只要发现有批量食品存在质量问题并有可能对大众造成危害,生产经营企业就有义务将食品召回。召回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负有食品安全责任的企业受到应有的处罚,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原则。可以看出,可追溯原则和召回制度是相互支持,相互连贯、共同发挥作用的,是一个明确责任,违规必惩的连续过程,是以技术的手段和法律的武器相互配合的过程。

(三)全程化管理。欧盟制定的《食品安全白皮书》的指导原则指出:食品安全政策一定要建立在一个综合、完整的途径之上。食品安全要纵贯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横跨所有的食品部门,在各成员国之间,在欧盟的内外部,在国际和欧盟的决策机构以及在政策制定周期的所有阶段。《食品安全白皮书》强调指出,食品安全保障的各项主要内容一定要构成一个天衣无缝的整体。以往的食品安全监管往往只注重食物链的某一环节,以整个食物链为监管对象的全程化管理,强调食物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存在缺陷,都可能导致整个食物链安全的崩溃,因此必须对整个食物链,尤其是源头进行强有力的治理。一方面治理要延伸到食物链的最前端──种植和养殖环节,甚至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和生产环节,主张通过强化食品消费前各生产经营阶段安全保障的密切联系来实现对食源性疾病的全面预防;另一方面治理要延伸到食物链的最末段──消费,主张对消费者的食品储藏、制作和消费活动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二、我国水产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分析

(一)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方面对水产食品安全的影响主要是在水污染方面。随着工农业的蓬勃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百川归海,海洋环境不同程度地被污染,尤其是近海环境。有的近海沿岸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有的微生物超标,有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近海水域富营养化较为普遍。因此,水产品安全受到很大威胁。尤其是很多海洋生物对某些低含量物质具有富集作用,导致有些水产产品有害物质大大超标,造成水产食品安全隐患。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尤其农田施肥、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导致大量氮、磷物质进入水体,在一些舒缓的水体中,短时间内可导致富营养化。随着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水体生态系统紊乱,藻类通过生存竞争取得优势,迅速增长,恶性繁殖,占据了其他生物生存空间,造成水中溶解氧急剧变化,使鱼类等生物缺氧死亡,水生态进一步恶化。我国太湖、巢湖和滇池,沿湖经济发达、城市密布、人口集中,水污染严重,全湖为V类或劣V类水质。三大湖泊时常出现蓝藻暴发,严重影响沿湖城市和乡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和食品安全。

(二)社会环境因素

1、市场失灵。首先是外部不经济。食品市场上非正规厂商给消费者和正规厂商带来的外部不经济。具体表现在,由于非正规厂商生产和销售的伪劣不合格食品,影响了消费者的正常食用,并给消费者带来了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和不安全感。同时,这种心理负担与不安全感还通过多种途径传递给其他消费者,这种非正规厂商的伪劣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造成的恶劣印象,就会影响正规厂商产品的销售,从而出现外部不经济。其次是不完全信息。对于食品这个特殊的产品而言,由于食品属于后验性物品,即只有通过消费之后才能确切了解食品的品质,也给了生产销售厂商运用各种手段欺瞒哄骗消费者购买不安全食品的机会;并且因为消费者不能事前辨别食品的优劣,很可能出现“逆向选择”现象,体现为消费者会选择价格较低的不合格产品,而正规厂商则会因为产品的滞销而被挤出市场。最后由于在市场机制下,非正规厂商没有披露其产品品质的动机;市场上也没有能够充分担当有偿的信息披露者的角色(或者相对于价格而言,消费者获取这些信息的成本很高),这时候就需要政府的力量来完成信息披露。

2、经营模式。由于农业的自然生产特殊性,家庭农业的组织管理结构是我国占主导的农业组织形式。作为大农业的一部分,水产养殖具有一般农业的技术和经济特征,也主要是小规模的家庭经营。虽然养殖家庭经营具有较高的资产专用性,在每季的养殖过程中也难以切换生产品种,但是如果没有针对具体加工企业(或贩销商)的专用资产投入的话,养殖的资产专用性的并不在销售对象上体现。再加上初级水产品交易的市场化倾向,养殖户很容易更换销售对象(如果价格合适的话)。由于养殖产品往往是信用商品,易于更换销售对象,这使得养殖户具有忽视产品质量安全的冲动和条件。

三、水产食品安全管理发展思路

养生食品市场分析范文2

[关键词] 白象 环境市场 策略

方便面行业的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低,品牌竞争自然很激烈。白象集团作为我国一家主要生产方便面的民营企业,竞争是其必要面对的问题。进入该市场的品牌多,即使在同一品牌下还有不同的品种,培养高的品牌忠诚度并不容易,加上差异化程度不高,要想在某方面脱颖而出实属难上加难。从白象最初的建立到现在,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应审时度势,制定新的营销策略来适应市场发展。

一、市场分析

准确的市场分析是成功营销策略的首要任务,下面主要是宏观和微观环境两个角度进行的:

1.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包含了人口、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法律、社会文化5个方面的内容。

(1)人口环境。有份数据公报中曾提到,截止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中国已经具备了构成大市场的第一基本因素。事实证明对于白象集团而言,这正是其所瞄准的市场机会。

(2)经济环境。从经济环境来看,国内生产总值增涨,人均收入增加,意味着消费者的购买力提高。虽然现全球都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但按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所给出的“恩格尔定律”来看,对食品行业的影响不会太大。据康师傅去年的财务数据,其方便面、饮品及糕饼的营业额分别较去年同期上升40.10%、26.65%及36.72%。这也恰恰被证明!营销专家李志起对CBN记者表示:“经济衰退对快速消费品行业没有很大影响。”所以从经济大环境来看,是有利白象发展的。

(3)科学技术环境。从 1992 年康师傅进入中国市场开始,中国人对方便面的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到近两年面体创新的新宠――五谷道场的出现。可以清晰地捕捉到业内两种主要创新方式:一是以大企业为主的对油炸方便面调味料的价值提升。二是非油炸面的成功上市。主要体现为对面体的结构性创新。科技将使已经成长壮大的中国方便面行业,获得更健康的长久发展。

(4)政治法律环境。解决三农问题成了当务之急。根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分析,河南是全国的粮食大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小麦总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河南的粮食加工企业发展迅速,白象集团作为一个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值30多亿元,是目前国内方便面最大的民族企业。为河南和全国的粮食深加工转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并直接带动的面粉厂、造纸厂、纸箱厂、精装纸公司、机械制造厂、调味料公司、运输公司等相关企业数千家,拉长了产业链,在促进城镇经济发展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5)社会文化环境。面食是中华民族优秀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炸酱面、拉面、烩面等面食类食品一直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居民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饮食生活也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快捷、简单、美味和廉价的方便面迅速适应了时展的要求。

2.微观环境

微观环境主要是从企业自身、消费者、竞争者、行业四个方面来分析。

(1)企业自身分析。就白象而言,始终坚持“食泽民众、业润社会”的经营理念,专心食品,专注品质,以人为本,以食为天,创新领先,塑造健康的行业典范,不断刷新面食主张,引领新食界。白象的发展促进了全国粮食深加工转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并直接带动了面粉厂、造纸厂、纸箱厂、精装纸公司、机械制造厂、调味料公司和运输公司等近千家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白象集团为促进国家的“三农”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消费者分析。很多消费者离不开方便面,那他们追求的核心产品是什么呢?两“便”和健康。一“便”是方便。例如,网吧中有很大一部分喜欢游戏或者学习电脑软件,这部分人对着电脑就不愿意离开,很多时候会选择方便面这种快餐式的食品;有些单身人士,不喜欢单独去吃饭,会选择方便面。二“便”就是便宜。随着人们对营养膳食愈加重视,消费者对方便面的需要已不仅限于两“便”的简单概念。伴随食品产业近期此起彼伏的“健康“呼声,人们对方便面的健康营养也更加重视起来,究竟怎样才能在保证方便的前提下,使方便面更加符合人们追求营养的需求,已经成为方便面企业和消费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3)竞争者分析。方便面市场的集中度是非常高的,仅康师傅和统一两个品牌就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60%。康师傅在市场份额(在全国占有34%以上的市场份额)和忠诚度上都占据了绝对优势,很难有快速消费品的忠诚度能达到康师傅的76%这么高。统一是惟一一个有实力能与康师傅抗衡的品牌,但它的品牌忠诚度与康师傅的差距还是比较大。二者的产品线非常相似,不仅在方便面市场上,在茶饮料等其他市场上他们也是强劲的竞争对手。

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4月19日,是河北华龙面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日本日清食品株式会社“强强联合”组建成立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同时更要正确认识现在的竞争――双赢。从而使自己占有有利之势。

(4)行业分析。2001年~2003年方便面年度产量

从此表格来看,整个方便面行业就成增长的趋势。

通过以上的市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白象是有发展空间的。从宏观环境来看,虽然面对一定的威胁,但机会是非常多的;从微观环境来看,白象更是拥有很多自身的发展优势。

二、营销策略

结合以上的市场分析,当务之急就是制定新的营销策略来适应市场的发展。我们在这里主要是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来制定营销组合策略。

1.产品策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过去的吃饱,很多人在吃方便面时会加入鸡蛋、火腿肠等食品,这说明方便面没营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曾有企业对消费者在营养与价格的选择上做过一个测试,即消费者是否会购买高价位的营养型方便面,发现人们对方便面的营养价值越来越重视,有超过三成的消费者表示肯定会或会购买营养型的方便面。技术要进步,工艺要改进,产品要出新,这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规律,也是时代的要求。

(1)新营养。基于目前我国居民的慢性病增长较快,年轻人患高血压、高血脂的数量明显增多,均衡营养成为现代都市人面临的重要问题等现实情况。企业可以生产象粗粮,野菜,鱼,中药(亮桑面),儿童面(含儿童所需的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等等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追求健康的需求。

(2)新面饼。大部分的方便面都是方形的,也有圆形,形状上很单一。作为白象而言,是不是结合白象的企业文化,作成象形的呢。还有就是方便面的面饼颜色,可以作成绿色(加入绿色蔬菜汁)菊黄色(加入胡萝卜汁)。从视觉上给消费者以冲击。

(3)新档次。白象一直定位中低价位的方便面,生产高档次的方便面,使其成为馈赠亲朋的佳品,这也算是对于产品档次的一次重新定位。

2.价格策略

在一份《关于消费者购买方便面的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在消费者购买方便面时考虑的因素中,有56.4%的人都考虑产品品牌,已超过价格成为继口味后的第二大因素,其次为价格、广告与包装。在对品牌的消费中,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有较高的产品忠诚度,有36.3%的消费者主要吃一个品牌的方便面,吃两个品牌的消费者也占到34.6%,两者的合计已占到被访者的70%以上,而吃5个及以上品牌方便面的消费者不到3%。由此发现,在方便面品牌集中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就各方便面企业而言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比一味地打价格战可能要更理性。这也就成了白象新的机遇。

3.渠道策略

流通渠道竞争的白热化,促使各厂家除了正常的流通渠道外,纷纷整合通路,根据桶面、碗面等适合特通的特性,另辟蹊径,开拓一些诸如车站、旅馆、网吧、餐饮、团购等等特殊渠道,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和网络规模。比如一些公司在发放一些福利品时,是不是可以考虑发放方便面。现在很多的城市都有社区BBS,是不是可以考虑把这个也作为白象以后的一种销售渠道呢。从而寻求新的潜在顾客。结合方便面这种生活便利品的特性,企业应实行宽销售渠道。同时加强对分分销渠道的监督与激励,在和谐的关系之下,创造双赢。

4.促销策略

(1)广告。发展阶段不同,广告选择的媒体也有变化。白象最初定位中低档时,做了很多墙体广告,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现在的定位是在保持原有市场基础上,进军高档方便面市场,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这时电视媒体就成了不错的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2)公关活动。公关活动是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在与各种公众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获得企业更好的长足发展。其活动也要突出“新”引起新闻界的关注,做到花小钱办大事。例如:目前我国儿童身体素质下降,成为国家很关注的问题。可以组织“观注儿童健康”活动。譬如,暑期夏令营,麦穗游等等。争取到儿童,家长,甚至社会对白象的好评。也培养孩子们从小爱白象,吃白象的习惯(如肯德基,麦当劳;三星集团的三星智力快车也赢得了孩子们的认可)。

(3)营业推广。营业推广是一种适宜于短期推销的促销方法,是企业为鼓励购买、销售商品和劳务而采取的除广告、公关和人员推销之外的所有企业营销活动的总称。作为白象还可以继续采取此种促销方式,因为它作为短期促销方式,效果是很明显的.

(4)“绿色”包装。在白色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绿色营销,绿色产品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社会市场营销的旗帜下,方便面企业也可更好的进行响应。如可溶性的包装(想法来源:小时候吃的高粱糖有层可溶性的包装),方便面中的三个调料包,是不是可以改成可溶性包装,一来可方便消费者食用,开水一冲即可;而来可减少白色污染。应和环保要求,也可以把外层的塑料包装改成纸袋包装。这还有待于企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究。

成功的营销策略,能够使白象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白象的路才能越走越远,才能在竞争中站有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等:市场营销导论[M].华夏出版社,2003

[2]王月秀:市场营销原理[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3]纪宝成:市场营销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养生食品市场分析范文3

关键词:猪肉价格;CPI

一、猪肉价格影响因素及其对CPI的影响机制

(一)猪肉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1 频繁变动的猪粮比扰乱养殖户预期

2 政府调控政策的顺周期性

3 散养比例偏大

4 疫情频发导致生猪供给不足

(二)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机制分析

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猪肉价格也会受到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近两年来迅速上涨的猪肉价格以及居高不下的CPI,很大程度上源于金融危机后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所投放的天量货币。但同时应注意到,由于生猪养殖的周期性特征,生猪价格还具有在货币量影响之外的内在变动机制,且这种与货币量无关的价格变动同时可能传导至其他商品,进而对CPI产生影响。

1 猪肉价格对CPI的直接影响

猪肉价格作为CPI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变动必然会对CPI造成一定影响。我国CPI构成共含有8类商品,其中食品类商品占比最大,权重超过33%;而猪肉在食品类商品中权重超过10%,成为CPI中权重最大的商品之一。2007年4月至8月,猪肉价格上涨幅度达56%,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2007年3月份我国CPI突破3%的警戒线,8月份达到6.5%,创下自1997年以来的10年来最高点。

考虑到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食品类消费支出占比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2011年国家统计总局调整CPI权重,其中食品类商品比重所下降2.21%;但食品依然是CP]中最大的权重部分,食品价格上涨10%,CPI就会被推高3%。2011年6月的CPI达到6.5,创3年的新高。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2.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占CPI涨幅的67.4%;而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6.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46%,占CPI涨幅22.5%。

2 猪肉价格对CPI的间接影响

猪肉价格的变动,会导致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进而进一步增加对CPI的影响。在我国,猪肉在消费者动物蛋白类食物中占绝对优势地位。鸡肉、鸡蛋均对猪肉的替代效应,要远强于猪肉对鸡肉、鸡蛋的替代效应。因此当猪肉价格上涨时,消费者的食物支出显著增加,猪肉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后,消费者将选择鸡肉或者鸡蛋等其他动物蛋白类食物来代替猪肉,需求的增加将推动鸡肉、鸡蛋等其他动物蛋白类食物的价格上涨,促使CPI进一步上扬。

同时,猪肉是我国居民动物类蛋白的主要来源,其价格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甚至会影响居民日常支出结构。这种机制同样会对其他商品的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具体影响机制较复杂,此处不作具体分析。

二、相关对策建议

(一)遵循科学养猪的规律,提高养殖水平

近几年,我国生猪养殖饱受疫情影响,直接导致存栏母猪、仔猪死亡,影响下一轮猪肉供给,猪肉供给的大起大落与疫情有着直接的联系。虽然,近几年政府推出生猪保险、加强防疫工作力度等措施;但是,科学养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合理优化生猪养殖结构

从我国目前的生猪养殖状况来看,散养比例超过60%。与规模化养殖相比,散养对疫情的防疫能力较差;承受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较低;养殖弹性偏大。但是,散养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之处。据相关数据显示,散养获得的主要产品产量高于规模养殖;而且,散养不同于规模化养殖所采用的定位栏,能够使得生猪拥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提高生猪体质,瘦肉含量更高。此外,相比于规模养殖户,散养户对于市场的信息更为灵敏,正是其饲养的灵活性,可以有效均衡市场供给。

(三)变顺周期调节为逆周期调节

目前政府的调控手段显示出较强的顺周期性,与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重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猪肉价格波动幅度。因此,面对猪肉价格的波动,政府应该转变调控手段及思路。

首先,应该采取逆周期性的调节方式。当猪肉价格高涨或下跌时,应该放弃补贴政策,让位于市场进行调节,因为价格高涨本身就会对养殖户形成补栏的刺激信号,价格下跌会减少补栏积极性。其次,应侧重于信息方面的宏观调控,建立及时的生猪相关数据平台。包括,由国家设置信息分级预警机制和根据地域建立市场供求信息平台。根据不同地域的生猪市场状况信息,可以有效调控猪肉的流通,理顺猪肉流通机制,缓解部分地区的供求矛盾。

(四)鼓励养殖户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增强避险能力

与其他行业相比,猪肉养殖业对于饲料的依赖性较高。其中,饲料成本可以占到生猪饲养直接成本一半。养殖户可以应用期货市场进行玉米和豆粕合约的操作,来规避其饲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期货交易风险性较大,养殖户往往由于专业知识欠缺和认识不足,形成对期货市场的抵触。这就需要由中期协牵头,期货公司参与,开设相关的期货市场知识宣传班,深入农村进行知识普及,提高广大养殖户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

此外,根据国情,推出生猪期货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基础已经具备,生猪期货理应提上日程尽快推出,从而促进生猪供给和实现价格稳定,推动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生猪期货推出也为众多生猪养殖户提供了规避生猪价格波动的风险。

(五)将农超对接作为猪肉销售的新思路

农超对接是国内很多学者针对蔬菜价格波动剧烈提出的解决途径之一,但是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在蔬菜方面实现农超对接的客观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民与超市存在打交道的困难;蔬菜在超市销售并不能成为利润点,而且蔬菜不宜储存。

与蔬菜相比,猪有一定的特殊性,反而使猪肉可以成为农超对接突破口。首先,与一般的肉店相比,超市规模大,信誉好,冷藏设施更加完善,为其食品安全提供了更多保障,提高居民消费猪肉的放心度。其次,超市与屠宰场都以规模化为主,方便对接。规模是超市和屠宰场盈利的关键因素,只有规模足够大,才能保证盈利。规模化的屠宰厂中具有相关检疫环节,可以将经过检疫的猪肉直接运往超市进行销售,有效地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猪肉价格,为居民提供价低质优的猪肉。

参考文献:

养生食品市场分析范文4

此次社会调从2013年2月份至3月,在雅安市雨城区内,选取了2个大型超市,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校区及家属区、创业商场、小型餐饮店等地,就雅安市雨城区居民(中老年人、中青年人、学生)对绿色食品相关知识进行了160份问卷调查,有效的调查问卷148份,其中男性68人,女性80人,其年龄分布为:20岁以下51人, 21岁~40岁42人,41岁以上的55人。调查内容主要围绕民众对绿色食品的认知情况和绿色食品的消费情况,以问卷调查为主,采访调查为辅。

调查的所有人员中有50%的人知道绿色食品,其中20岁以下人群(主要是学生)知道绿色食品为18.9%,21岁到40岁人群知道绿色食品达到33.8%,有47.3%的中老年人知道绿色食品。男、女性知道绿色食品的比例,女性高出男性十九个百分点。电视是人们获知绿色食品的主要的获知途径,有48.6%的受访者是通过电视节目或者广告听到绿色食品的,此外网络、商场人员推广等其他途径也对消费者了解绿色食品起到一定作用。

绿色食品分类及等级标志调查结果与分析

按绿色食品级别分,包括初级产品、初加工产品、深加工产品;按产品类别分,包括农林产品及其加工品、畜禽类、水产类、饮品类和其他产品。

在我国,绿色食品可分为A级和AA级2类。A级,指产地的生态环境符合规定的标准,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限定的化学物质,按照特定的生产操作规定生产和加工,其产品质量、包装,经检测检验等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AA级绿色食品,是国家最高级别食品,其产品的产地必须符合生态环境的质量指标,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有害物质,按照特定的生产规程进行生产和加工,产品质量、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

绿色食品标志有绿色食品编号和企业信息码,反映了生产企业、核准用标产品和商标。企业信息码:GFXXXXXXXXXXXX,GF为绿色食品标识代码,数字码1~6位为地区代码(按行政区划编制到县级),7、8位为企业获证年份,9~12位为当年获证企业序号。2012年8月1日后食品外包装上统一使用企业信息码。

知道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的市民有32.5%,不知道的有67.5%,在知道绿色食品的人中,有大部分的市民都不知道绿色食的分类。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绿色食品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市民对绿色食品的理解很片面并不深入。我们认为可以加强对导购的培训,先让导购对绿色食品有全面的认知,在向市民推销食品时就可以更好地介绍绿色食品,从而使市民理解更多有关绿色食品的知识,还可以通过促销等活动吸引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关注。

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的区别调查结果与分析

普通食品指符合食品卫生法要求、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一类食品。而绿色食品除必须满足普通食品的要求外还要具有: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产品依法实行统一的标志与管理。

调查结果显示:有66%的受访者表示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有区别,有21%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区别,有13%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其中表示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有区别的受访人中有一部分是从字面上理解有区别。

在调查中,有一部分消费者表示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有区别,经过食用后,没有达到期望,认为实际没区别,有一部分消费者表示市场上的绿色食品是假冒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没区别,有一部分消费者没有正确理解绿色食品含义,认为“绿色食品”就是绿色的、新鲜的、野生的食品,种种原因,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心和认识。

对于绿色食品是看重营养性还是安全性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就雅安市雨城区的调查表明,有22.5%的消费者注重绿色食品的营养性,27.5%的消费者注重绿色食品的安全性,另有50%的消费者既注重绿色食品的营养性,又注重其安全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大部分消费者既注重营养性又注重安全性。现在食品行业出现了许多重大安全问题,使得广大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性。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引起了绝大多数人的关注,因此,食品的营养价值也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绿色食品是安全、营养、无污染类食品的总称,大多数消费者正因此而选择。

是否选择购买比普通食品价格高的绿色食品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通过这次针对“绿色食品相比同一类普通食品价位高是否会选择”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发现57.5%的人会选择选购,其中5%的人优选绿色食品,而42.5%的人不会选择。

绿色食品价格定位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环境恶化、资源危机和食品污染等越来越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危害人类生存与持续发展的生产和产品层出不穷,其中食品污染对人们构成了最直接、最大的伤害,相应地,绿色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些问题:

(1)需求拉动表现不足。在我国中下层消费者中,基本无力消费绿色食品。

(2)在中上层有能力购买绿色食品的阶层中,并未形成稳定的消费信念和态度。

(3)据调查,由于全国许多城市没有进行展销活动,也未成立绿色食品销售中心,50%的人不知道绿色食品含义,包括一批较高层次的知识分子和企业负责人,以为天然食品、野生食品和绿颜色食品就是绿色食品。因此,没有真正理解绿色食品的概念,不会对它情有独钟。

(4)日常生活中,廉价食品占据优势,而在礼品与高档消费品中,他们着重“名牌”,即使偶然买到绿色食品,也不一定对其产生深刻印象。

绿色食品的购买意愿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雅安雨城区人群对绿色食品的购买意愿达到57.5%,比例较低。

推广绿色食品建议和展望

1.进一步规范食品质量等级管理

我国食品概念繁多:天然食品、保健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QS食品、普通食品、营养食品等等,标志多,说法多,消费者难于理解食品这些概念和区别。因此,建议规范食品质量等级管理,规范食品属性与质量概念。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绿色环保意识

由于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的区别不甚了解,以及环保意识的淡薄,使消费者在选择消费时,更倾向于价格较低的普通食品。将生产者行为、市场监管、传媒、消费结合起来,大力宣传教育绿色食品消费,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增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在消费过程中积极主动的选择绿色食品。

3.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规范绿色食品市场

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不高。自从推行绿色食品以来,我国的绿色食品发展迅速,我国的绿色食品虽然涵盖粮油、果品、蔬菜、饮料、水产、畜产等农产品领域,但与国外相比还不够,绿色食品以种植类的产品居多。据报道丹麦有机食品占食品市场的10%,美、日、欧盟等国,绿色食品的贸易量每年都在以20%~50%的速度在增长,而我国的绿色食品市场份额接近0.1%。

因此我们建议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加强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帮扶食品生产企业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条件生产绿色食品,普及绿色食品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另一方面加强绿色食品相关制度和监督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加强绿色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由于假冒绿色食品的存在,绿色食品给消费者留下了错误的印象。所以,应该从制度和监督的层面上做好绿色食品的生产质量管理和市场规范,加强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和冒用标志查处,杜绝假冒绿色食品的出现,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和消费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维持绿色食品市场次序和形象。

养生食品市场分析范文5

摘要:目的了解公众对食品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认知现状,为进一步展开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100名公众进行随机分层抽样调查,制订调查问卷,匿名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认知程度较低,100名居民中只有48人进行问卷调查的总分在60分以上,合格率为48%;男性居民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认知程度低于女性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低的居民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认知程度低于学历较高的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应抓住时机,进一步加强营养宣教,提高公众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改善人们的饮食行为。

关键词:食品营养;食品健康;调查分析

引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民越来越关注食品营养与安全问题。众所周知,许多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肿瘤)与饮食营养联系密切,如果膳食模式不合理,很容易患上慢性消耗性疾病[1]。为研究公众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现状,以便为今后开展营养宣教提供依据,我们于2014年6月至2016年6年对100名居民进行了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10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50名,女性50名,其年龄为20~60岁,平均年龄为39.5±8.6岁,其中包括小学学历者20名,初中学历者23名,高中和中专学历者25名,大专以上学历者32名。1.2调查方法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包括以下4项:(1)一般情况:被调查者的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等[2]。(2)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认知程度:一共10道题,每题的分数为0~10分。主要包括平衡膳食宝塔的知识和食品中营养素的知识等。(3)对待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的态度:一共4道题,每题的分数为0~25分。该项内容包括是否愿意学习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是否关心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新闻等[3]。(4)日常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的行为,一共10题,每题的分数为0~10分。该项内容包括是否每天按时吃早餐、每天食用主食的情况、每天食用肉类及肉制品的情况、每天食用水产品的情况、每天食用蛋类的情况等。最后将这几部分问卷的分数加起来计算出总分,超过60分即为合格[4]。1.3统计学方法研究观察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两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结果

2.1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认知程度的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00名居民中只有48人进行问卷调查的总分在60分以上,合格率为48%;有86个人(占86%)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认知度较低;仅有25个人(占25%)了解平衡膳食宝塔内容。其中,男性居民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认知程度低于女性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学历低的居民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认知程度低于学历较高的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2.2对待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待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的态度较好,其中95个人(占95%)问卷调查的分数合格,并愿意改变自身不良饮食习惯,愿意学习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2.3日常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行为的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有62个人(占62%)有合理的日常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行为,其中有家庭食用植物油人最多,共86人(占86%),能够每天食用牛奶的人最少,共14(占14%)人。

3讨论

3.1公众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现状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认知程度较低,100名居民中只有48人进行问卷调查的总分在60分以上,合格率为48%;有86个人(占86%)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认知度较低;仅有25个人(占25%)了解平衡膳食宝塔内容,尤其是男性居民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认知程度低于女性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低的居民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认知程度低于学历较高的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大部分人对待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的态度较好并愿意改变自身不良饮食习惯,愿意学习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还有不少人具有不合理的日常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行为,所以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3.2对改善公众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现状的建议3.2.1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普及食品安全知识通过多种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科普知识,使得居民得知食品安全知识,从而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风险意识[6-7]。增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推进全球各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学习,使得我国人民了解世界各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以免经济损失;此外,国家相关部门随时公布食品安全情况,使得人们了解导致食物不安全因素,不买风险高的食品,理性、科学的看待食品不安全事件。进一步增强建设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如果不提高居民诚实、诚信的道德素质,食品安全问题就不能从本质上解决[8]。3.2.2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实行质量认证,推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目前,保证食品质量较有效的措施就是认证制度,通过相关部门认证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可以放心食用,值得信赖。国家可以支持大中型的食品企业进行体系认证或产品认证,从生产原材料,生产场地,生产过程到产品销售的全程监督[9-10]。明确规定养殖场所用饲料及添加剂标准;实施农药、兽药的管理,指导菜农和饲养员科学用药,并建立有效的措施对生产过程中兽药、农药残留与污染进行处理;全面保证我国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成立我国食品安全卫生监控体制。同时,逐渐健全食品进入市场的标准与进度,严格执行,不满足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绝对不能进入市场[11-12]。3.2.3提高食品生产的科技水平,推进食品标准化建设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食品国际采标率已接近80%以上[13-14],然而我国的采标率只有14.63%。目前,我国要加快步伐健全食品质量安全规范,根据国情,积极参考国际标准。制定关于食品添加剂、食品卫生、检疫水平、农兽药残留限量等方面的修订方案,从而提高我国标准水平,向国际标准靠拢[15-16]。提升食品安全标准不仅对全民的健康有益处,也有助于提高全民生活质量,更能打破发达国家先进贸易技术的壁垒,从而提高国力。3.2.4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方面,法律体制是世界各国的根本保证。基于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现状,如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单一,低效等,汲取发达国家经验,增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建立多层式法律体系,以满足我们迫切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需要[17-18]。我国出台的《食品卫生法》,根据现状,应进一步出台详尽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有安全隐患的食品杜绝进入市场;通过法律法规限制对生态平衡有隐患的食品种植、养殖、加工等。同时,食品安全监督力度要大大加强,加大力度惩罚和打击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企业和责任人,完善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把控食品进入市场的关卡。使得全民能吃得放心,睡得安心。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责权利,定期实时监督抽查农产品和畜产品,抽查范围要广泛,次数要频繁[19-20]。只有这样,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能走上规范化的轨道才指日可待,更能确保我国人民吃得好、吃得安全,从而在国际市场上,为中国的食品卫生安全标准赢得良好的声誉。总之,应抓住时机,进一步加强营养宣教,提高公众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改善人们的饮食行为。

作者:王来晓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养生食品市场分析范文6

农场经营总体要求:在确保土地使用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产品结构适应机关食堂需求的原则,优先保障机关食堂供应,其次供给机关住宅小区和市场;坚持因地制宜向绿色生态发展种植、养殖的原则,走协调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

一、自主经营模式

在基础设施按照规划要求投资建设的同时,设立农场管理机构,配备一定比例的管理、专业技术和后勤保障人员,招收种养合同工人若干名,工资按照局要求统筹分配支付。种养品种根据农场规划要求和机关食堂需求进行生产,食堂以保护价收购农场种养产品,实行定购、定产、定销。农场农产品在供给机关食堂有富足的前提下,再延伸供给机关住宅小区和市场。

利弊分析:该经营方式由于掌握了经营主动权,种植产品的质量能够保证安全,种养品种能够与机关食堂的需求相统一。弊端是发展压力较大,招进的员工和技术力量与投资初期产生的效益不能成正比,见效时间慢,不利于农场长远发展。

二、农场外包经营模式

农场不设立管理机构,不配备管理、专业技术和后勤保障人员,引进市场机制,完全用社会化模式经营。采取招投标形式,将农场全部或分块承包给有种植、管理、经营经验的企业与个人,确定租赁期限,签订租赁协议,要求承包者根据农场规划实施投资建设,按照机关食堂需求进行生产,农产品优先满足机关食堂需求。

利弊分析:该经营方式没有投资风险,经济收入稳定。弊端是监管困难。农场承包后,从业人员的聘用、物品采购、利润控制、经营状况都是承包者说了算,对种植和养殖的农产品安全、质量等监督管理很难按照要求标准落实到位,而且承包经营者为追求利润,急功近利,难免会存在短期行为。

三、自主经营包产到人模式

该模式实质为“管理机构+农户模式”方式,主体为农场管理机构,配备相应比例的管理、专业技术和后勤保障人员,将农场分包给有种植、管理经验人,实行责任到人,分片包产到人的方式,明确分包人责权利关系。农场管理机构负责提供水电、种苗肥料、种养工具、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分包人负责招收工人进行生产,以及对生产工人的管理,并按照农场管理机构的要求实施种植和养殖。农场管理机构设立种养考核指标,对分包人生产目标、生产职责和任务、生产要求,实行公正考评和奖罚,分包人及其工人的工资实行底薪和绩效奖励的方式给予支付,通过激励政策和鼓励措施,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结合。

利弊分析:该经营方式既有经营主动权,又能便于监督管理,既能明确责任,又避免了管理上诸多不利因素,产品的质量安全也有保障,有利于农场长远发展。

养生食品市场分析范文7

关键词:香菇;市场运作;研究前景

纵观中国香菇发展史,不泛有吴克甸老先生(香菇人工栽培发明人)们的一生贡献,也离不开千万个带头人的奋斗,离不开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而更重要的是我们遇上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崇尚保健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趋于成熟的社会阶段。市场打开了中国食用菌产业致富之门。

一、香菇市场运作分析

香菇从人类充饥逐步转化到商品,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但当它被人们认识了以后,其发展速度惊人。就八十年代北方,栽培食用菌从好奇——自食——滞销——结束为止。九十年代从干品——试栽——鲜品——试销——批发——市场,不到1年时间,京津唐各大批发市场皆认可了香菇鲜品,并很快发展到山东寿光、沈阳、郑州、济南、太原等市场,香菇产品做到了先入为主,成为北方地区消费的大宗品种,和南方一样,香菇的发展量同步成为市场的消费量,一举超过了双孢菇的总量栽培与销售。

(一)香菇产品的优势

香菇的营养成分及保健食疗作用给其添加了桂冠“保健食品的顶峰”、“菇王”、“蕈中珍品”,其感如肉,味奇香,烹饪做法千奇百样,是抗病毒、防肿瘤、疗诸病、强身健体的上等保健食品。据遵化地区近千户菇农调查,几乎没有再流感发病史。香菇产品的优势已尽人皆知,家喻户晓,成为首选的大众食品。

(二)香菇市场的特点

香菇子实体圆整,肉厚实、不易碎、耐高温,易贮存,是经销商放心的菇类产品;香菇消费量大,是成批交易的品种;香菇耐运输,各种包装都可长途运销;香菇可简单烘干、冷冻销售;制作加工产品品种繁多;含大量的香菇多糖,可用于保健品和药品开发等。

(三)市场运作的启示

笔者亲身参与了京津唐香菇市场的开发过程,从北京大钟寺蔬菜批发市场日接受不到千斤,天津何庄子市场两次送货又退货,唐山荷花坑市场批发商素要保证书(怕中毒)开始,通过出口日本举例,随货发单子,宣传香菇产品的烹饪方法和营养作用,鲜香菇的优势随之显现出来,很快扭转了干品香菇单一充实市场的局面,鲜香菇销售,从1996年开始走向全国蔬菜批发市场,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结合市场上档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香菇品种,把住栽培优种关,确保上市商品质量。培养菇农上市场:在菇农大户中培养闯市场的经纪人,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生产者效益。

二、 香菇市场的变化规律

香菇市场领头各类食用菌,充实了蔬菜市场,成为蔬菜类中的娇娇产品,并开始被细分出来,成为专业的食用菌市场或专区,消费领域也不断涌现出专营的蘑菇酒楼、菌菜涮等餐饮业,使食用菌产业方兴未艾。

香菇,在航空运输中被分类在鲜活农产品范围,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明显受地域性、季节性与自然条件影响,给周年均衡市场供应形成了较为规律性的波动性,初期呈现淡旺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栽培设施的变化,加上淡旺季的价格差吸引,这种淡旺季的量会逐步缩小,最终形成以消费为标准的市场均衡供应。

香菇市场的变化规律,还有节假日,生产基地的高峰期,以及出口业务等影响,都会使香菇市场不断发生变化,如前几年的北京市场,每到周六休息日,香菇每斤销售价格均高出周一到周五的0.5元左右。产地价格每到春节的腊月二十以后,价格增幅更大。

香菇市场价格的不稳定,与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关系不大,它主要取决于可供应量和消费量的不同步,或区域突变,如北京新发地市场,突然增加几辆南方香菇产品车,在不增加当日饱和的取货商贩情况下,南方货主只有降价出售,打乱了原有货主的正常价格交易,出现市价下滑现象。

市场价格的高价期,一般指某市场的供货量的稳定,或趋于不满足;价格低价期一般是主产地的高产期或远距离货源冲击造成。摸清市场规律,有的放矢,科学开发市场,是栽培者和经营商的共同任务。

三、 香菇市场发展前景

人类生存以食为本,生存质量以健为宗。香菇富含多种营养成分,香菇蛋白质中含18种氨基酸,人体必须的8中氨基酸,香菇占7种,还含有多量的谷氨素,各种糖类等,香菇在日本、美国已被列入药典。其中:“香菇乃食物中佳品、味甘性平,能益脾助食及理小便不禁,具有托痘疹外出之功效”。据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发现100克干香菇中含有265毫克的维生素D母,可用于防治婴儿佝偻病和促进小儿骨骼、牙齿、身体等正常生长发育,还含有腺膘呤和各种酶,用于预防肝硬化及治疗因人体缺酶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因含多糖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具有一定抗癌作用,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小组证明水溶性木质素具有刺激巨噬细胞的功效,对艾滋病毒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香菇通过各种生产工艺加工成保鲜、速冻、盐渍、冻干、烘干等初加工产品,还可加工成各种小食品、调料、饮料、酒类、食用油、方便面等,经过水醇酶提取精细加工成保健品、化妆品等,常用可起到明显的防治癌症、预防流感、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脑充血、糖尿病、胆囊炎、肝炎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是提高人类寿命、强身保健的优选佳品。 香菇作为传统的出口产品,随着国内安全生产的规范化和国外农产品反倾销政策的淡化,大国际化出口形势会越来越好。香菇产品消费的广泛性,具备了市场销售的可靠性。只要有人类存在,市场就会越来越广阔。

参考文献:

[1] 张寿橙.赖敏男.中国香菇栽培历史与文化.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3~51。

养生食品市场分析范文8

投资规模:5000元左右。

适宜地区:水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适合人群:城市低收入者和小本生意人。

案例:湖北荆州的雷军从事其祖传的“雷氏鱼糕”加工有近10年了,现在他每天都要加工销售1000公斤左右的鱼糕。

项目特色

鱼糕是以鱼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品味清香鲜嫩,深受消费者喜爱。其食用方法很多,可蒸、可煮、可烩、可油炸,亦可直接食用,明清时代一直作为朝廷贡品。与鸡鸭鱼肉相比,鱼糕在价格上没有优势,但由于其食用方便,极具竞争力。

效益分析

不同地方鱼糕的生产成本不一样,市场价格也不一样。一般每加工销售1公斤鱼糕的利润在1~2元(据介绍,雷氏鱼糕的批发价格为10~12元/公斤)。按每天加工销售500公斤计算,每天可赚500~1000元。

销路提示

1.锁定居民的日常消费,各大超市和菜市场是鱼糕的主要市场(产品包装应做到清爽、卫生)。

2.酒店、宾馆、火锅店、川菜馆等餐饮场所也是其重要市场。

3.鱼糕因其风味独特、易携带、食用方便,还是走亲访友时的好礼物,经营者可针对性地开发礼品鱼糕。

核皮工艺品

投资规模:1万元左右。

适合人群:手工艺爱好者。

案例:河北省承德市的高云奎生产的核皮工艺品,根据游客的需求专门设计,在承德的旅游市场上很受欢迎。

产品特色

核皮工艺品主要以野生山核桃核、桃核、酸枣核等为原料加工而成。核皮工艺品有精美的纹理,有人工无法完成的镂空效果,加上庄重的自然色调,尽显自然古朴,又不失精致与高雅,极具观赏与收藏价值,是家居装饰、馈赠亲友的理想物品。

效益分析

根据其工艺的复杂程度及耗时长短,核皮工艺品价格高低不一。目前在旅游市场上,工艺简单的核桃皮像框、笔筒的价格在15~30元之间,而一套工艺复杂的桌凳则高达千元以上,利润非常可观。

经营建议

1.多借鉴和揣摩由其他原料制造的工艺品的加工工艺和造型风格,并结合核皮这种原料本身在色彩、纹理、质感和抗力等方面具有的特点,做出独具特色的工艺品来。同时,从功能、造型等诸多方面不断挖掘和拓展,以丰富产品种类。

2.在销路上,可以走精品家居、特色工艺品及旅游产品渠道,当产量和种类达到一定规模时,可以开设专门的形象店,展示和销售产品。

苦瓜果酱

投资规模:20万元左右。

适合人群:资金充裕的农民或有意于农副产品加工的投资者。

新闻链接:2004年12月1日,《世界商业评论》专题介绍了以苦瓜为首的苦味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六大好处。

产品特色

苦瓜果酱指的是用苦瓜和水果(如苹果)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酱制品。经过特殊的水果处理,水果清香冲淡了苦瓜浓烈的苦味,同时融合了苦瓜和水果两者的营养成分,不失为一种营养丰富、食用方便、适口性好的功能性食品。

市场前景

在人们对饮食消费越来越讲究的今天,在口味、营养和功能上越有特色的产品生命力越强。苦瓜果酱因为保留了苦瓜的营养成分和食用功效(消热祛暑、清心健脑、防治糖尿病、强化肠道和骨髓造血功能、增强人体免疫细胞活性等),还将不同水果的口味和营养融入其中,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性、风味型保健食品,有着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

经营建议

1.系列化开发。通过与不同水果的搭配,生产出不同口味和营养的产品,以增强其适应性,扩大消费群体。2.主攻超市、社区便利店,在产品包装和终端陈列上多花心思。

田鱼干

投资规模:可大可小,几千元即可启动。

适宜地区:水稻产区。

适合人群:普通农户或城市低收入者。

案例:浙江省青田县龙现村的杨明康烤制1000公斤田鱼干,赚了4万多元。

项目特色

田鱼干,以近年日益受到市场青睐的稻田放养鱼为原料,风味独特,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其价格也比普通鱼干较高。加工田鱼干,投资少、风险小,而且原料来源广、工艺简单,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小本加工项目。

效益分析

加工1公斤田鱼干,成本在100元左右,而其收购价格在140元/公斤以上。每加工1公斤田鱼干,可赚近40元,效益非常可观。

经营建议

1.大规模稻田养鱼或与本地农户合作,确保原料供应。

养生食品市场分析范文9

肉食品全产业链安全生产技术体系是指为确保肉食品安全而围绕从饲料加工、养殖生产、屠宰加工、肉品加工、贮藏配送、销售到检测溯源整个肉食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所建立的食品安全生产集成创新体系。

2肉食品安全国内外研究进展

饲料及其原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微生物污染均可能通过饲料使畜禽致病,从而危害人类健康[9]。相关研究表明,饲料中适量微量元素可以补充畜禽营养需求的不足,促进畜禽的生长,但是过分添加微量元素不能被畜禽吸收而被排泄出来污染环境,如添加高铜、高锌、砷制剂等,所以应该控制其添加量。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对畜禽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10],可以替代抗生素在饲料中作用,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亦可减少和控制饲料中抗生素添加量。优质、安全的肉食品必须有优质的原料作保证,而优质的原料必须有畜禽养殖安全生产技术体系作保障[11],畜禽生产过程常因环境污染、畜禽疫病和药物残留所导致的安全隐患,这些原因均在养殖环节表现得更为明显。关于肉食品安全生产相关研究,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畜禽屠宰加工方面的研究和应用。鲍清岩[12]利用通过对屠宰加工行业中检疫环节的研究和分析,针对传统检疫方式的特点和不足,提出了射频识别技术与屠宰生产线控制系统相结合的应用方式,实现了检疫样本的准确对应和智能识别与管理。畜禽屠宰加工要严把检疫关,严格执行动物检疫有关规定,杜绝采纳存在安全隐患的畜禽,同时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如二氧化碳致晕技术、真空自动采血技术、立式蒸汽隧道烫毛技术、自动定位火焰燎毛技术和同步检疫技术等解决畜禽屠宰加工过程的交叉污染问题;同时,提出无公害猪肉安全生产体系的构建[13]。畜禽的屠宰过程打破了本身的防御体系,肌肉组织又含有适合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14-15],在后续的分割、贮藏、包装、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极易遭受微生物的污染[16-17]。分割工艺差异、机械化程度低、手工操作多等因素,导致分割过程微生物污染难以控制,所以对分割过程中具体污染途径和微生物增殖速度的研究尤为重要[18]。畜禽屠宰后鲜肉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在高温及长时间烹调加工畜禽肉过程中容易生产一类具有致突变、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19]。在肉食品销售过程中,采用市场准入制度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20],规定肉食品能够进入市场销售的质量底线,借助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从而为市场主体提供一个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关于肉食品全产业链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检测技术,对饲料及其原料有效组分与危害物质进行追踪检测,主要用以显微镜观察[21]、检测蛋白质[22]和检测DNA等为基础的方法[23]对饲料组分检测;但是目前相关饲料成分检测的方法存在问题,大部分方法不能有效地将允许畜禽组织成分和禁止的组织成分区分开来,比较容易出现假阳性[24]。畜禽疫病防治与诊疗是肉食品产业链安全生产体系的重点也是难点的问题,疫病潜伏期差别大,而且有些疫病容易传染、变异和耐药性,这就给防治与诊疗检测增加难度。大量研究表明,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25]和蛋白质免疫技术[26]可以有效地对畜禽疾病诊断,便于疫病防治。关于肉食品全产业链的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和药物残留的检测分析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法[21]、仪器检测方法[23,27-28]和免疫分析法[29-31];但是相关检测方法都只能做到定性分析,而未能定量分析。

3肉食品全产业链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

肉食品全产业链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创建,应包括饲料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畜禽养殖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畜禽屠宰加工安全生产技术体系、肉食品流通安全保障体系和快速检测技术等整个肉食品产业链集成创新体系。

3.1饲料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

饲料安全的主要因素有饲料原料品质、安全贮存、配方中对各种投入品用量与安全的控制、饲料加工工艺的合理设计和参数的恰当选择、操作过程的管理和加工后饲料贮存管理等。只有严格控制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才能生产出安全的饲料。饲料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饲料原材料及投入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二是饲料生产加工过程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三是饲料产品在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3.1.1饲料原材料及投入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饲料原料必须执行国家《饲料卫生标准》,使用添加剂必须是农业部《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目录》,药物添加剂要符合《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由于抗生素进入肉食品产业链将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因此,可以通过综合开发和应用寡聚糖、活菌制剂、中草药、天然植物提取物等免疫增强剂,取代抗生素;同时利用酶制剂和有机微量元素,降低矿物质及无机微量元素的用量,确保“饲料无忧”。3.1.2饲料生产加工过程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在饲料是生产加工工程中,应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推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加强投入品特别是添加剂用量的管控,严格执行配方标准和加工工艺参数,制定科学的作业指导书,确保在饲料生产过程中按特定程序和标准操作,实施饲料配置过程安全控制、确保饲料安全。3.1.3饲料产品在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饲料在出厂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抽样检测,饲料在销售和使用过程容易受到微生物等污染,所以在使用前还必须对每批饲料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所有指标都能达到无公害饲料标准,养殖单位应与饲料生产单位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确保饲料安全的可追溯。同时,通过建立临界限的检测程序、纠正方案、有效档案记录保存体系、校验体系,保证最终产品中各种药物残留和卫生指标均在控制限以下,有效杜绝有毒有害物质和微生物进入饲料原料或配合饲料生产环节,才能确保饲料质量安全。

3.2畜禽养殖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

畜禽养殖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投入品安全、疫病防控以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等方面。因此,畜禽养殖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应包括生态养殖环境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和科学养殖安全体系等。3.2.1建立生态养殖环境体系养殖生态环境可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而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建立生态养殖环境体系,严格按照GB/T18407.3—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农业部NY/T388—1999《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和NY5027—2008《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等标准的规定,确保畜禽生产环境安全。3.2.2建立疫病防控体系建立疫病防控体系是确保养殖安全的重要手段,动物疫病防治是养殖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动物疫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养殖环节应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同时,利用疫病诊断实验室,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抗体水平进行测定,对病菌病毒进行分离与诊断,利用先进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达到快速准确诊断疫病的目的,及时分析确诊病症,做到对症下药,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保健计划,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养殖场生产和疾病监测记录,从而制定养殖保健计划和有效制定免疫程序,建立养殖场疫病监测与保健体系,实现全程保健、健康养殖,从源头控制疾病的发生。3.2.3建立畜禽养殖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建立科学的用药制度和针头监管制度、以及出现药残超标及断针时的应急处理技术。建立并保存免疫和全部用药记录,治疗用药记录包括生猪编号、发病时间及症状、治疗用药物名称(商品名及有效成分)、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疗程、治疗时间等,避免药残超标及断针的产生。严格遵守规定的用法、用量及休药期,建立药物使用监控体系和用药追溯制度。同时,在养殖环节建立并推行良好农业规范,建立并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从养殖环节确保肉食品安全。总之,养殖过程应建立“六大统一”新型养殖安全保障体系,具体为:建立统一饲料供应体系,确保饲料安全;建立统一良种繁育体系,确保品种优良;建立统一防疫体系,确保防疫安全;建立统一饲养标准体系,实现标准化生产;建立统一饲养管理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建立统一产品收购体系,确保产品的可追溯。

3.3构建畜禽屠宰加工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在畜禽屠宰加工中实行高度自动化生产,并最大限度地保持畜禽的自然风味和提高卫生质量;同时最大限度地发展综合利用,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通过经常检修设备,生产环境监控,提高肉食品加工操作者技能及安全卫生意识等;添加剂的使用必须遵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屠宰加工遵照HACCP管理体系。创建并完善畜禽屠宰加工安全生产体系。在肉食品加工过程,要建立肉食品参杂检测体系,不同组分肉食品分别加工,避免与其他肉类参杂,并标明肉食品中的各个成分及含量,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双向电泳和免疫学技术等手段对其参杂进行检验[32]。避免出现类似宜家“马肉风波”事件,而对肉食品行业造成不必要困扰。

3.4构建肉食品流通安全保障体系

肉食品流通环节尚缺少统一明确的具体规定,亟待国家出台肉食品储运、销售的法律法规或管理办法。对进入市场的肉食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20],按照GB/T19221《农副产品绿色零售市场》标准建设,创建统一“配送、标识、标准、持证上岗、管理”的营销模式。肉食品市场销售单位必须向消费者提供带有原产地标志的销售标识,发现问题以便以最快捷的方式追溯查处。在销售过程中利用快速诊断检测技术替代感官检测;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构建“流通无忧”。

3.5创建肉食品产业链安全生产快速检测技术

在肉食品“从源头到餐桌”全过程生产中,动物疫病、违规使用或误用药物、滥用添加剂等造成猪肉产品不安全的主要因素。建立应用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和设备,建立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饲料污染物检测技术、活体病菌(疫病)检疫技术、猪肉及制品的污染物检验技术和药物代谢与迁移规律研究,实现有害因子代谢和迁移的安全性监测,是有效开展猪肉的安全生产和长效管理的有力手段和关键。因此,针对肉食品生产中主要的和可能存在的有害因子(生物性和化学性有害物),从快速现场筛查和高通量检测体系着手,建立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典型病源微生物高通量筛查分析平台和基于光谱、色谱技术的化学有害物质的高通量筛查分析平台,研究建立化学污染物、活体病菌和肉品加工二次污染物的检验检疫技术等关键检测技术,有利于动物药物代谢监控、产品安全迁移检测和溯源监控,保障肉食品质量安全。

3.6建立肉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

按“从源头到餐桌”的科学理念,针对肉食品安全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创建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的肉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有利于监测任何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同时,应用数码技术与微卫星DNA标记,研究动物源性猪肉个体鉴别和产地鉴别研究;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及脉冲场凝胶电泳等基因分型方法,研究猪肉中病原微生物溯源系统,揭示猪肉各个环节中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各种危害因素的来源和变迁规律,建立肉食品产业链安全可追溯体系。

4结语

养生食品市场分析范文10

关键词:养生粥 市场研究 网络问卷调查 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c)-0204-03

“药食同源”是中国传统医学的观点,这一观念深入中国的饮食文化。在《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医书早有记载[1]。养生粥是药食同源的概念的体现,养生粥概念的历史也同样是源远流长。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用“火齐粥”治齐王病;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便是有力例证。该文通过对养生鲜粥店的市场研究分析,了解养生鲜粥店的市场前景,为投资者研究市场定位、产品定价、营销模式、销售网络和企业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内的大学生与上班族为主要调查对象,累计调查172人,有效为152人。其中男性64人,女性88人。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网络问卷的调查,并对完成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予以抽奖奖励的机制。调查内容包括:(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2)受调查者对养生鲜粥店的接受度;(3)受调查者对配有专业营养师坐镇的鲜粥店的态度。

1.3 统计学分析

将调查结果录入Excel2003做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该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受调查者主要为18~40岁的来自于广东省的一般上班族,其中男性64人占42.1%,女性88人占57.9%,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学历以大专或大学本科以上为主,月收入范围主要在2000~6000元范围内的人群。(见表1)

2.2 受调查者对养生鲜粥店的接受度

2.2.1 关于食疗对健康积极作用的看法

关于食疗对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64.47%(98/152)的人相信,32.24%(49/152)的人对食疗的作用持一般态度,仅有3.29%(2/152)不相信食疗的作用。

2.2.2 受调查者对配有专业营养师坐镇的鲜粥店的态度

对于配有营养师坐镇的鲜粥店,88.8%的被调查者对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欢迎。其中分别有31.6%受调查者表示“非常需要,如果可靠,会经常去。”,33.6%的受调查者表示“刚开始一两次会去尝鲜”。仅有11.2%的受调查者表示完全不需要。

此外,该次调查发现,对配有营养师坐镇的鲜粥店的态度与受调查者“是否相信食疗”有关,与工资水平、性别因素无关。(见表2)

2.3 养生鲜粥店的市场定位调查

2.3.1 受调查者对养生粥的功效的选择偏向

该次调查发现,不同养生功效的养生粥受支持程度不同。其中,最受欢迎的功效依次为“调理脾胃”“美容养颜”“益寿养生”。不同性别在不同养生功效除了“美容养颜”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功效(“调理脾胃”“益寿养生”“安神减压”)在不同性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差异。(见表3)

2.3.2 受调查者选择保鲜粥店考虑的因素

调查发现“环境卫生”“味道”“食材新鲜”“保健功能”对受调查者在养生鲜粥店的选择均有较大的影响。对“安全”“味道”“功效”“价格”四个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分析发现“味道”“安全”是受调查者最关注的因素。(见图1)

2.3.3 养生粥的进餐时段及价格接受范围

调查发现,较多人选择喝粥的时段是早餐时间,此外宵夜时间及胃口不佳或医嘱需要也是较多人选择喝粥的时段(见图2)。价格方面,36.8%受调查者认为养生鲜粥的价格在10元以内较为合适,53.3%受调查者认为20元以内合适,仅有9.9%的人可以接受更高价格。

3 讨论

该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市场调研,并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2]以提高受调查者参与。

该次调查发现,影响受调查者对养生鲜粥店的态度主要因素为受调查者对食疗的认可度,而与其工资等级、性别等因素无关。在养生功效方面,“调理脾胃”“美容养颜”“益寿养生”的功效最受调查者青睐,其中美容养颜的功效在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受青睐程度有明显的差异,这与女性比男性更注重美容养颜的普遍认识相符。而在影响养生鲜粥店的选择因素中,安全与味道是受调查者最关注的因素,而养生粥的功效的关注度则相对靠后。考虑由于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4],引起百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提高;同时由于近年来营养保健食品行业鱼龙混杂,不少打着“保健”“养生”的口号的虚假宣传频频曝光[3],使得消费者对“养生”“保健”的信任度和热情度下降所致。此外,该调查还发现,而受调查者通常选择早餐时间喝粥,其次则为胃口不佳或医嘱需要及晚餐时间,选择午餐时间喝粥的比重最少。考虑常见的粥所提供的热量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学习要求,同时也与膳食宝塔的能量供应要求中的早晚能量摄入较午餐少的要求相符[5-6]。

通过该次调研,对开展养生鲜粥店业务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食疗概念的推广,提升消费者对养生鲜粥的消费动力。在推广养生鲜粥店的过程中,应该加强食疗概念的推广,加强消费者对膳食营养重要性的认识,让消费者清楚养生鲜粥对身体的益处,从而提升消费者对养生鲜粥的消费动力。

其次,注重营养师专业知识的提升[7],重点关注调理脾胃功效的养生粥的研发,注意消费人群定位的重点。在研发阶段,应重点关注调理脾胃功效的养生粥的研发,同时加强对养生粥口味的改良,并保证养生粥的安全性。此外,还应根据男性与女性关注的养生功效的不同重点,结合男性与女性的营养需求的差异,研发适合不同消费人群的养生粥产品。

再次是注重养生鲜粥店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8]。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实行食品安全责任制度,定期对食材及产品抽样检查,尽量做到产品材料可溯源制度。

最后要根据市场接受程度,制定合理价格,灵活调整营销战略。该次调查发现,20元以内是大部分消费者认为较为合理的价格,根据市场接受价格,合理控制成本,推出符合大众接受度的养生粥产品。

参考文献

[1] 刘青萍,蔡光先,晏峻峰,等.药膳食疗标准化的思考[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132-133.

[2] 樊茗h.网络调查数据质量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1.

[3] 张志祥.我国营养保健功能食品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农产品加工,2014(3):22-24.

[4] 刘峻岐.食品安全现状与食品质量管理问题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20):110.

[5] 吃好午餐,健康一天[J].医药与保健,2012,20(2):62.

[6]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人民出版社,2008:205.

养生食品市场分析范文11

食品分析教学改革

《食品分析》是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技术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同学们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以强化基本能力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对本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两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实验教学的改革

食品分析是一门应用学科,它通过理论讲授食品分析的原理,并通过一定数量的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强化,最终达到使学生能借助资料及已掌握的技能,从事食品分析检测工作的目的。因此,食品分析教学效果好坏的评价,主要表现在学生从事食品分析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上。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大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和现场工作能力的培养,关系到他们的人才市场竞争力。为此,食品分析实验在食品分析课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实验课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摸索,我们对该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探索。

1.增大实验课比重,加强实践性教学

食品分析是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其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实验教学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实验在食品分析课程总学时中占的比重应很大。就目前而言,食品分析理论和实验总共有80学时,若按通常的比例(即实验占总学时的1/3左右)分配学时,实验教学的量明显不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简称“三种能力”),关键在于实验教学,必须增大实验课的比重。为此,我们把实验学时增加到48学时。实践证明,实践教学的增加不仅没有影响理论教学,反而促进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设计综合实验比重

过去实验教学偏重于“照方抓药”式的操作,学生在实验课上经过一番“验证性”实验后,交上一份实验报告就算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缺乏科学思维和创造性激励。实验课要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应用技能的目的,就要对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将过去为验证理论安排实验课,改为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而安排实验课,不断加大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的比重。特别是在综合训练中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项目、目的等要求来设计实验。允许失败,允许标新立异。对于仪器分析项目,如果改变操作条件,则需作充分论证并报告管理人员,在确认无危险无损害的前提下,也可作探索。让学生在结果讨论中充分论述并总结,对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意识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抓好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预习是实验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写出预习报告,明确实验目的、内容,弄清实验原理,了解实验仪器,着重考虑实验步骤,使学生在实验前做到心中有数。学生进入实验室,由教师检查预习报告并计入成绩评定之中;教师上课时,改变了过多讲授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的做法,只须向学生提出重点、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实验结束后,由教师检查学生原始数据记录而后签名、登记才能离开实验室。

4.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课时,我们尝试合并实验项目,利用某一实验项目的间歇穿插另一个项目。例如进行直接干燥法测定淀粉水分含量实验时,利用学生在进行干燥的空隙时段,我们又安排了蛋白质含量测定实验中的样品消化部分;利用测定豆饼灰分时置马福炉灰化的空隙测定味精中的铁含量;考虑到都要使用pH计,将鲜桔总酸度的测定和市售酱油氨基酸总量的测定两个实验组成一个项目安排在一起。这样做既充分利用了有限课时,又防止学生在实验间隙无所事事,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接触了更多的实验内容,掌握了更多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对实验时间的合理安排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强化实验教学检查与考核

食品分析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为了完成食品分析工作,所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采用的分析手段和掌握的实验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进行该课程的考核时,对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检查固然重要,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亦是不容忽视。为此,我们改革考核方式,采取笔试和现场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进行综合评定。理论教学考核主要采用笔试的方法,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已学内容的灵活应用能力。期末的笔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通过考勤、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定,占总成绩的30%。实验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结合的方法,平时成绩占60%,期末占40%。而期末考核部分笔试占50%。除考核基本知识外,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某一项目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等,现场考核占 50%,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通过口试考核基本实验知识。

三、结束语

在食品科学研究中,食品分析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在食品加工的整个过程中,食品分析起着“眼睛”的作用,对保证和监督食品质量意义重大。最终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卫生质量更是需要食品分析的结果来加以确认。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社会对食品分析工作重视前所未有,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了使学生在《食品分析》课程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环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难得的大好机遇面前,我们因势利导,趁势而上,对该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尝试,取得了以上不小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彭爱红.食品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集美大学学报,2003,4(3):10-102.

养生食品市场分析范文12

刚性需求增长 营销手段创新 政策法规利好

2015年10月1日起即将正式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格的处罚和最严肃问责”的要求对食品行业进行监管。新法的实施,既是对市场的规范,也是行业发展的新机遇。在日前于上海召开的中国保健(营养)食品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由于刚性需求持续增长,国家有关政策扶持以及随着新法实施带来的市场新变化,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国民健康巨大刚需正在被释放和激发

“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将有3种需求被释放,旅游需求、房车需求和健康需求。社会整体的消费模式将从注重衣食无忧转变为讲求生活质量,从而大大加速营养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推广。而2014年中国GDP为63.6万亿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同比增长10.1%。”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主任张中朋指出,我国对健康行业的巨大需求正在被释放和激发。 “当前,中国是全球营养健康产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将是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会长张大超介绍,2010-2014年,我国保健食品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从2010年的2600亿元到2014年的约4000亿元,年均增幅10%-15%。他认为,激发保健食品市场持续不断发展的是我国健康需求的巨大刚需。

张大超指出,巨大的社会需求催生了政策扶持。2011年12月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营养与保健品制造业首次被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并提出到2015年,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形成10家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此外;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10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2014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均对营养与保健食品行业发展形成利好。

新法触动保健产业 完善体系需要过程

新,《食品安全法》涉及“保健食品”内容共13项条款,对入市前的许可管理、生产管理、市场监督、广告管理、违法处罚都给予了规定。在本次论坛上,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黄健生对新《食品安全法》有关保健食品的规定进行了逐条分析。他指出,新《食品安全法》主要有5点新内容:包括保健食品入市前产品管理从由中央管理改为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保健食品入市前产品管理从单纯的注册制改变为注册制和备案制并行;为实行备案制,要建立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和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明确与保健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明确企业的法律责任和更严格的监督管理。黄健生认为,新《食品安全法》将终结近几年保健食品发展的无序状态,对国家、行业、消费者都是有利的。

新《食品安全法》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在积极工作,使保健食品管理体系尽早达到“良好运转”状态。新《食品安全法》对保健食品企业的监管力度空前,企业要有清醒的认识,生产经营要符合法律的要求。

黄健生表示,为了实施新《食品安全法》,国务院正修订《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制定《保健食品注册和备案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政府部门将向全社会征求对法规草案的意见。这些法规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因此,企业应主动参与法规的制修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新规定的完善需要过程,所有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新法实施引行业变革 企业应努力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