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目标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方法

时间:2023-08-03 17:28:09

目标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方法范文1

为全面实施“工业强旗”发展战略,进一步树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的思想,提升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努力打造工业主导型经济体系。旗人民政府制定工业经济目标责任管理方法。

一、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认真履行属地监管指导职责,党政主要领导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工业经济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本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工作。

二、建立并完善工业经济目标责任制。旗人民政府根据各地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为各政府、办事处下达工业经济指标。各地区要将各项工业经济指标下达到辖区各工业企业,定期调度,加强领导,宏观调控,准确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

三、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指导。要经常深入辖区内的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及时将国家产业政策、国内外市场变化等相关信息传递给企业,指导企业在经营管理和项目建设项目中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损失。要加强调查研究,密切关注企业运行中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对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突出问题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予以协调解决。

四、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所属地区工业企业如发生产量急剧下降、效益大幅下滑、生产中断或停产等重大事项,要及时向旗工业经济主管部门报告。

五、进一步完善工业经济信息体系,每月通过报表和信息及时上报各项地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每月报表时间为次月的五日之前。各地每月原则上要上报工业经济信息一条,反映本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动态。

六、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保证本地区工业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生产事故比上年下降。杜绝特大、重大事故的发生。

七、树立工业经济发展大局意识,对本地区发展速度快、效益水平高的原有企业及投资数额大、发展前景好的新建企业,达到规定要求时,要及时向主管部门申请纳入重点企业管理。

八,制定本地区工业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根据本地区实际建立工业项目项目库,为工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九、各地区的工业经济指标将纳入领导班子实际考核范畴,各、办事处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确保各项工业经济指标真实、准确,旗经贸局将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各、办事处进行督察。如有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将按照考核的最低分值计算考核成绩。

目标管理方法范文2

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2

【摘 要】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符合我院专科特色的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和完善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通过检查和评价全院护理管理质量,保证基本指标达标,提出护理质量改进的目标并督促实施项目落实。结果:实施目标管理后患者满意度在提升。结论:目标管理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护理质量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 精神科;目标管理;方法;应用

目标管理是由组织管理团队与组织工作人员基于某一特定或者具体目标达成一致协议,以书面文件形式制定共同目标,并以此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检查和全面评价[1]。护理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护理管理的重要依据,它不仅是衡量护理工作优劣的准则,也是指导护士工作的指南,所以建立系统的、科学的和先进的护理质量标准体系,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人才的培养[2]。我院是以精神病专科为主的一所大专科小综合性质的三级医院,根据卫生部和卫生厅的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标准,我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符合专科特色的规范的护理管理目标和护理质量考评标准。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院制定了护理部、片区、病区三级护理质量管理文件,供全院三级护理质量考评组使用,护理质量管理文件由一系列“x x护理质量评分标准和护理质量检查表”组成,其中护理质量考评项目均自成一表,总分100 分,具体护理质量考评项目及管理目标,见表1。

1.2 考评方法

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全面考评,参加考评的人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考评后有原始记录及双方签名确认,对存在问题以QMS 表形式下发至相关科室进行整改,护理部追踪验证整改效果。

2 结果

(1)实施目标管理后,因护理人员对标准要有适应的过程,病区管理质量平均分下降1 分,其他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护理质量指标均持续达标;见表2。

(2)年护理工作计划达标率虽已达标,但较上年下降2%;其他指标均达标;见表3。

3 讨论

3.1 目标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意义

目标管理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综合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和综合业务能力,对医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护理质量管理文件是医院质量管理的执行文件,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护理管理的核心为质量管理[4]。护理质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健康具有直接的关系,还对医院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形象具有一定的影响,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的督导工作,可使护理管理的工作力度增强,还可对护理质量的科学性管理具有一定作用[5]。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护理目标和护理质量标准执行,就可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2 目标管理以患者满意为主

实施目标管理后,病人满意度有了显著提升[6]。我院每月、每季度由科室、护理部对全院病人满意度进行抽查,出院后电话回访,针对病人及家属反映的问题在院周会上公布,要求相关科室必须整改。通过对病人满意度调查,使医院内部存在的危机及时改进,提高医护人员服务质量,使病人可以安心、舒适的接受治疗,病人的期望值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满足。

3.3 目标管理以保证护理安全为目的

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护理的质量是护理工作的重点[7]。我院针对易发安全隐患的原因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安全措施,每月病区、片区和护理部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监控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3.4 目标管理提升护理管理内涵

我院2014 通过三级精神病医院等级评审,使医院的各项工作有了规范的质量标准和操作流程,医院所有文件均以质量体系要求标准执行,各部门文件均有统一的标识和操作规范。

4 小结

实施目标管理后,医院的护理质量一直保持在稳定范围内,通过三级护理质量的检查,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有效提升了病人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对于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高医院整体效益和护理服务水平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莲英, 林朝明, 杨月娥. 目标管理理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与体会[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9(36):1383-1384.

[2] 周松茂. 护理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和趋势[J]. 医学信息,2014,6(27):31.

[3] 郭小丽, 姜淑霞, 玛依努尔. 买合苏提. 目标管理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构建与实施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5):689-691.

[4] 李宝娥,赵红梅. 护理质量督导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评价[J]. 卫生政策与管理,2013,5(13):125-126.

[5] 郜海霞, 贺梅. 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8:216-217.

目标管理方法范文3

一、目标管理的特征

首先,档案管理的目标代表着所有档案管理员的目标取向,由全体成员制定和实施,全体成员一起制定的目标会让团队更有凝聚力,从而带来分工合作的良性效果以及更高的档案管理效率。故它具有很强的协作性。

其次目标管理也具有激励性质。档案管理的目标既然是有所有人员一起制定的,那么这个目标必定关系着所有人的切身利益,不仅如此,目标的制定除了激励之外还有一定的敦促、警示作用,为了目标完成过程的顺利进行,每个人不得不各司其职,否则将依程序追求到个人的责任这样无形之中就为管理活动扫清了很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障碍,有效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

二、目标管理的具体方法

目标管理的提出者已经对目标管理的方法做出了具体的描述,宗旨是整个目标管理在一个系统内呈现出树状管理的模式,首先所有人讨论出总目标,并且总目标由最高级领导者随时掌控,再将总目标依次按职能类型分为不同的一级子目标给第二级中高级领导人,这些人再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分到自己手上的目标进行细分,这样知道系统内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此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职能和目标。[2]我们知道,这种树状管理模式虽然不利于让最高层领导人与最底层员工的直接交流,却大大降低了大规模档案管理过程中矛盾的产生和浪费情况的出现。这就是目标管理所要表达的核心精神。至于具体做法,首先对于出现管理混乱问题的管理系统,应该先重新将制定目标之前的管理系统进行梳理,对以前档案的基本数据以及编制工作等要做出比较全面的排查,将其中不规范的档案重新整理。其次我们必须注意到每个单位的发展都离不开有塑造性、可提出高度可行性的策略的人才,这在档案馆在执行目标管理方法上也是如此,人才永远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引进人才的时候要注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同时,其性格品质也非常重要,毕竟档案馆管理工作是以枯燥重复的工作为主要,做些小的调整的工作性质。人才引进后做相应的目标制定或审核考核并实时更新其专业素养,同时可以建立类似丛林法则的淘汰制度来促进工作的高效执行。

目标的制定难免会有一定的不足,这时候就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来对目标的价值进行评估。基于档案管理中目标管理工作随着社会不断在做修改以使其更加适应于社会发展,评估的工作也会随之进行。另外,对及时为档案工作者提供相关变化情况对人也要给予奖励措施,并且每当一个目标完成之后,评估组织的人也要本着原则对目标管理工作做相应评估和反思,以期后续工作的提高。

三、目标管理应用于档案管理

由于之前在树状管理的模式的解释和目标管理的特征中,我们已经知道档案管理的一般步骤,即先由所有人讨论出总目标,并且总目标由最高级领导者随时掌控,然后将总目标依次按职能类型分为不同的一级子目标给第二级中高级领导人,这些人再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分到自己手上的目标进行细分,这样知道系统内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此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职能和目标。也可以总结出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实质性、效益性、整体性、动态性。下面进行进一步解释。

目标管理追求实质性,即保持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目标的制定不可轻浮的不合实际情况,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政治形势都是在目标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否则会影响档案管理的发展,甚至导致直接经济损失。对于目标管理的效益性,我们不难知道这是基于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利用最少的成本来获得最大的效益,这点在目标管理里面同样适用。同样,由于树状模型中目标管理最终追求的是最初的那个给一级管理者做调控的终极目标,而不是分给下级的小目标,及时每个分系统有个各自不同的职能,我们最终所追求的目标管理,是要达到子目标全部达到后的整体结果。诚然,整体性也体现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的职能合作也应该是整体均衡发展,而不可以是只专注于一个部门的工作,而忽视了其他的小部门。否则发展的不均衡,分工的不平衡会造成整个档案管理系统的腐败。[2]不利于管理系统的健康发展。而且,由于管理目标的可变性,档案管理也应该随着时间空间的不同而有所转变,以满足不同的目标管理需求,达到最好的档案管理效果。社会在不断发展,日新月异,对档案管理的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化,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对各种社会因素诸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变化进行及时的了解,对应着做目标上的转变,以适应社会。争取在前进中改变,在改变中前进。

目标管理方法范文4

关键词:土建投资;控制;监理目标管理和方法

21世纪,是经济发展的时代,现在建筑工程取得很大的进步,虽然土木工程施工投资控制和管理在现代工程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施工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利于保证现代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1 土建监理的目标管理

1.1 土建工程监理工作的目标

在土建工程中,监理目标主要是施工的质量、工程造价以及进度管理。(1)施工质量:在土建过程中,监理部门应当保证工程的质量,有效的运行土建工程的质量体系,确保各个流程的严格把关,并且负责土建各项工程质量报表的审签,另外,监理部T还应当采用预先控制和主动控制的方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控制方法是项目建设监理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2)工程造价:监理部门需要熟练的掌握土建工程的预算,对于工程变更费用要严格审查、对本专业部门竣工结算要参与审核等等;(3)工成进度方面:监理部门要对专业的总进度计划进行检查,对于每个月、每个季节、每一年的工程进度由监理部门负责审查决定以及针对该计划提出合理的修订意见,从而有效的控制土建施工进度,确保该计划科学合理以及满足工期要求。

2 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投资控制的方法

在现代化建筑工程中,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投资的控制对于建筑单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一系列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所出现的问题,企业应当加强投资的控制。那么如何做好木工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呢?首先,施工单位应当充分的掌握建筑施工合同的内容,加强对合同的管理,以合同为投资控制的依据是做好投资控制的基本要求之一。然后,在熟悉了建筑施工合同之后,施工企业应当制定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就是关于土木工程建设的投资,并且该计划必须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最后,针对建筑施工单位的日常投资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检查土建工程每日完成的实际情况,然后将其与土建投资控制的计划进行对比,从而在对比中不断发现投资中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及时想出解决的办法,最终使得实际完成投资情况与投资控制计划一致,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具体提高投资控制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投资计划。为了控制土木工程建设投资,最基本的就是制定投资计划。在计划的制定中,发包人负责土建投资目标和分年度投资计划的详细编制,而监理部需要协助其完成编制工作。监理部有权让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以现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在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基础上编制资金流计划。(2)分解投资目标。在对土木工程建设确定投资控制的计划之后,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对土建投资的目标进行划分,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及时发现投资控制的问题,然后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最终达到实际投资与计划投资一致。对土木工程建设投资目标进行分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第一种是根据时间来进行分解,目标的分解以月为单位,制定出每一个月所要计划控制的投资;第二种是根据土木工程的部位进行分解。(3)日常投资控制的重点。监理部门应当对土建施工的日常投资控制进行监督和管理,随时掌握现代工程的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然后确保支付凭证能够做到实事求是以及签发的计量是以施工承包合同为准的。监理部门对日常投资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视工程量清单。第二,对于价格调整事项要严格把关。在现代化建筑化施工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各种差价或者费用的调整,因此监理部门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把关,保证一切调差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如果调差手续缺乏,则不能够通过调差。第三,对于建筑施工中变化工程,监理部门要严格控制,这样才能保证是施工的进度,所有的建筑施工是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计划进行的,一旦有所变更,就会对其他流程造成影像,甚至会延长工期,增加是施工企业的成本,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四,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不可见预见的因素要进行妥善的处理,降低其所带来的工程量和费用的增加。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生不可预见的事情,例如自然灾害。这些因素会给施工单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是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我们要谨慎的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并且在设计过程中预先分析某些灾害,提前做好防护措施,确保土木工程建设的安全和效益。第五,监理部门要严格监督土建项目的实施,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一定的指导,最终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建设投资控制是监理部门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因此必须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将每日完成的实际情况与土建投资控制的计划进行对比,从而在对比中不断发现投资中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及时想出解决的办法,最终使得实际完成投资情况与投资控制计划一致,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投资控制并不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偷工减料,也不是完全不顾土建工程的质量以及工期,科学合理的土建投资控制实际上是以建筑施工合同为基础,然后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所有费用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与计划投资一致。不仅如此,监理部门应当设置项目管理目标,采用合理的项目管理方法做到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总之,对于又快又好的政策我们应当贯彻落实,严加项目管理,对于土建施工的过程严格把控,只要我们积极的把投资控制做好,就一定能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实现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飞. 浅析项目施工进度管理与控制措施[A]. 工程技术发展论文集[C]. 2015

[2] 殷瑞华. 投资控制在施工阶段监理中的应用探讨[A]. 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 2008

[3] 张少华,黄全儒.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投资控制的监理方法[A]. 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 2010

目标管理方法范文5

【关键词】 图书室管理 服务模式

重藏轻用是书本位的藏书管理与服务模式最基本的特征。图书管理的一切技术和工作总是围绕藏书的大而全或完备程度而开展。衡量图书室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唯一标准,就是藏书的规模和可能产生的查全率,藏书流通的实际结果往往被忽视或置于从属的地位。这可以从这样几个侧面或角度加以描述。

1 不适应以读者为本的藏书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建立和完善

片面追求室藏的大而全,漠视读者需求盲目采购、重复采购或凭个人喜好的现象屡见不鲜;为达到一定职业学校等级评定标准的藏书量而重复采购大量小册书;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毫无价值的所谓旧书修补之中,致使藏书数量大量增加书库容量书满为患,而真正有价值,流通频率高的书刊廖若星辰,读者仍然抱怨借不到想看的书。

2 不适应职业学校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领导对图书室的忽视,挫伤压抑了图书室管理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致使图书室管理员缺乏工作热忱,加之以书为本的管理,使图书室管理员对教学业务联系的情况比较疏,图书室只是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而工作人员并不积极配合学生的阅读情况,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又造成学校领导不重视的恶性循环。

3 不适应当代职业学校图书室理论与实践研究发展的大趋势

当代图书室学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学科视野突破了以藏书管理与服务为对象的狭窄范围,大量引进并消化吸收其相关学科的许多理论成果,学科基础开始向以信息和知识管理与服务的方向转移。图书室工作的实践在理论研究的前导和影响下,虽然在很多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惯性作用,还存在一些以“藏书”为本的作法。但是面向新技术环境和科学理论体系的规范先进的工作模式和业务格局,在不断地建立和完善。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许多职业学校图书室相继进行扩建改造或新建新舍,并在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格局上做了有益地探索,为当代初级中学图书室理论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实践机会。

4 不适应职业学校图书室管理人员高素质的趋势

传统职业学校图书室地位的低下,领导的忽视,不以读者为对象,纯粹的“整理好书即可”的观念,致使初级中学图书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学历较低,缺乏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较全面的业务技能,直接造成服务质量上不了档次;致使对读者态度冷漠,对读者咨询一问三不知,感到厌烦。常常让读者满怀热情而来,失望而归。

如何把图书馆目标管理与图书馆实际相结合,吸取各类型目标管理方法的适用之处及管理思想的精华,建立的一种系统完整的管理体制和方法,并有着坚实而丰富的理论来源。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一些看法:

4.1 建立与师生需求动态平衡的基本藏书体系

藏书是图书室的物质基础。藏书是因为读者的需要而存在,传统图书室非常重视藏书的基础作用。然而,许多职业学校图书室片面追求达标藏书数额,忽略藏书质量和特色结构,使读者在借阅时感到很大的困惑:很多书是不想看的,而想看的书却没有。在这种书本位的图书室管理下,图书室的图书周转率和流通率不断降低,效益低下。因此,我们应当建立动态平衡藏书体系。

4.2 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借阅服务

读者第一图书室的服务宗旨,也是图书馆服务实践的指南。目前也十分普及的图书无证阅览与开放式服务。就是读者第一思想的具体表现。读者与员工一个也不能少,图书馆是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提供书刊和信息的服务场所,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主体,图书馆的核心目标就是为读者服务。图书管理人员是图书实施服务的主体。组织 并提供教职工和学生优质服务。学校的管理目标就是“馆员第一”“读者第一”这两个不同范畴,而有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只有坚持两个第一”图书馆才会不断发展。当然在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管理的要求下,制订若干制度措施本无可非议,是必须。但问题焦点是脱离了“以读者为本”的理念和核心,缺乏人情化管理和亲情化管理。相当多的制度和措施是从减轻图书室员的工作强度着手,是为了室藏的表象服务,而非首先为读者着想,必然给读者带来诸多不便。这有违“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因此,尽量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制订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此外,不要借口保存而拒绝当前读者的借阅要求或降低当前读者借阅的服务质量。高质量、有水平、全方位、深层次地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提供有益的知识帮助,才是推动和提高初级中学图书室事业发展的原动力。

4.3 积极为读者提供电子化、网络化服务

随着技术的发展,初级中学图书室也采用的图书室自动化管理,除了用电子设备进行信息处理,为读者借还书,检索图书外,甚至还可以向读者提供阅览电子图书,了解图书室服务,网上咨询解答等数字图书室服务。

(1)注重为读者提供快速、方便的检索途径。增加适量用于检索的计算机,提供足够的机读目录检索方式,探索发挥目录检索体系检索功能的有效途径,为本校地域内的读者乃至异地读者认识和查询室藏提供条件。(2)加强职业学校图书室网络化、数字化的建设。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网络信息成为读者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初级中学图书室要很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必须在实物室藏建设的同时,重视网上虚拟室藏的信息处理和导航作用。加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存储电子出版物。如今电子出版物的产生以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是知识的载体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必然引起图书室工作和服务方式的根本性的变革。

5 结语

总之,职业学校图书室曾经经历了从闭架借阅到全开架服务的反复论证和实践跨越的过程。我们正在经历从传统图书室向电子化、网络化图书室的战略决策时,作为教学的前沿阵地,也应该考虑把图书室的工作重心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采用新的规范、新的模式促进初级中学教育事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目标管理方法范文6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

一、独立学院教学特点

1、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民办教育鼓励政策和措施的不断出台,各地独立学院蓬勃兴起,全国300多所独立学院的办学实践证明,独立学院作为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学校,其培养的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实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强技能、显个性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应用型人才体现在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技术素养, 具备较强的市场意识和创新能力。既能比较全面地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体系,又基本具备本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通俗的说,独立学院的学生理论体系应比较完整,理论水平应高于职业技术学院,更强调实践教学,实际操作能力应高于一般本科高校。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在具体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得到落实。

2、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从目前招生情况看,独立学院的学生属于招生录取的本科第三批次、专科二批次,学生群体相对于传统高校学生而言,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就其课堂表现上来看呈现如下的特点:大概有20%的学生属于积极学习型,反应快,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有60%的学生属于被动学习型,只会埋头听课,但没掌握学习方法,不善于思考,对课堂的提问反应慢,甚至连笔记都不会做;还有20%的学生基本上属于不爱学习型,被动的来到课堂,打瞌睡或是走神,甚至逃课。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学生自卑感强,思想压力大,觉得自己是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处处受人歧视,就业前景不明朗 ,思想包袱沉重,缺乏学习动力,影响了学习与生活;二是很大部分学生从中学开始就一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不知道如何思考问题,特别是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的问题;还有部分同学则是自制力不强,沉迷网络,以致能逃课就逃课,上课也是睡觉。但总体来看,只要给予好的引导,教学方法能改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绝大部分学生是渴望学习的。关键是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否使学生感兴趣。

二、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程特点

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本课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主要是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目标和环境;财务管理的两大价值观念:资金的时间价值与投资的风险价值;(2)财务活动的四个方面:筹资、投资、资金营运、资金分配,逐一介绍每一活动中所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与决策分析方法;(3)财务报表的分析,包括财务报表阅读、财务分析的方法;(4)财务管理的两个专题内容即企业并购的财务管理和国际财务管理。其中并购的财务管理和国际财务管理一般在后续专门课程《兼并与收购》及《国际财务管理》中讲解,也可以单独开设《高级财务管理》讲解。

从课程体系来看,财务管理系列一般包括了《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高级财务管理》,目前职称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财务成本管理》及即包括了这四门课程的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四门课程各有侧重,其中成本会计比较独立,主要讲授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是管理会计的基础;《高级财务管理》主要包括兼并与收购、国际财务管理,集团财务管理等专题性内容,属于《财务管理》课程的进一步深化;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对比,《财务管理》课程一般侧重长期资金的管理,而《管理会计》课程一般侧重于短期资金的管理和企业日常财务决策。在教学上,《财务管理》一般侧重于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筹资管理,投资项目评估,利润分配和财务报表分析等内容,侧重于基本原理的讲解,尤其是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是影响整个管理学学科的基础概念。

财务管理课程的一大特点是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紧密相关,对学生来说新概念和数学模型(公式)多,要求一定的计算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思维偏理科。所以,财务管理一直被认为是难学难教的专业课程。

三、独立学院《财务管理》教学的现状及其局限性

1、特色定位失当,内容多,难度大,教学内容与现实差距大,学生被动学习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比较多,对初学者,尤其是文科学生而言具有相当的难度,而且就我们在多年的企业管理实践来看,目前课程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包括一些比较复杂艰涩的计量模型,在实际工作中是很难应用的,即使要应用也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有所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课程究竟应该突出什么内容?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哪些东西?目前似乎没有切实可行的研究,大都定位模糊,与普通高校,甚至专科院校相比,无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相当雷同,没有自己的特色,学生学起来也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思路,比较被动。

2、教学方法单一,主要是课堂讲授,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缺乏感性的认识,对身边的经济现象包括利率、贷款、股票、投资、分红等往往只停留于表面,所以单纯的讲授教学使得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感觉抽象,难以理解,更难以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所以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学效果不佳。从历次考试分析看,对于投资项目的评估,教学花了很多时间,但每次学生都在项目的现金流计算上卡壳,对看似简单的货币时间价值,在综合应用和思维方面也难以真正理解应用。

3、局限于传统教材教学,缺乏有效的实操能力的训练,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和主动思考的能力、不能学以致用

对财务管理课程来说,传统教材的内容主要侧重原理和方法,里面所附的案例也大多为说明某一个问题而设立的,各自独立又没有注意结合实际情况来设计一些背景和表述方法,显得内容单调而模式化,而且缺乏企业完整财务管理过程的训练。目前的实训教学,会计类的比较成熟,但专门针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已有的实训软件并不完善。所以,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后往往感觉实际操作能力没有提高,直接导致其对财务管理定位不明确,尤其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特色不清楚,对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界限不明确,就业定位也不明确。

四、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制定适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扎实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体掌握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价值观念、筹资管理方法、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利润分配管理方法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2)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技巧;具体掌握投融资规划、资金运作、资产评估、风险管理等实务性工作。

(3)使学生了解企业财务日常工作,包括财务预测、预算、决策、控制、分析及财务风险防范规避;

(4)突出“价值创造”的特色,有所侧重地选取教学内容,在着重于基础性的财务知识讲解基础上, 适当引入制度性和权变性的财务管理内容

以上财务管理的教学目标既涵盖课程的基本理论体系,又突出实用性,是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的。

(二)改进讲授教学法

所谓讲授教学法,在这里是指老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外做作业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侧重原理和方法的讲解,我们在教学中针对财务管理概念多,计算多的特点,合理布置和批改作业,并制作网络版CAI课件,细化章节习题,提供拓展资料,方便学生自学和练习。

在讲授教学中我们还特别强调财务管理思想和理念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和思考方法。我们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状况,设计一些背景与语言描述都较为切合实际的例子,对所学的财务知识加以应用,例如利率调整、金融市场变化等对投资决策进而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金融危机中一些经典案例对学习财务风险和资本结构的启示等,让学生思维得以拓展,使之能在接触、学习一些基本财务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和形成对特定财经现象和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初步的专业思维和理解判断能力,同时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三)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在这里是指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解剖、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兴的教学方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把全班同学按10 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收集资料并分析案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讨论或辩论,老师根据现场讨论或辩论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点评,并把各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和讨论或辩论时的表现当作评定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课程案例分析的侧重点放在财务分析和股利政策,分别安排在期初和期末。其中财务报表分析安排在期初,规定每组在上市公司中选取一个样本公司,行业尽量各组不重复。组内进行分工,最后安排在课堂演讲答辩,老师针对性的点评。目的是让学生确实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能够撰写财务报表分析报告。

对于利润分配,布置学生分组对我国股票分红的方式及一些企业的股利政策实证研究,尤其是贵州茅台、五粮液、万科等,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制作PPT,根据时间,课堂安排展示。

对于财务管理的其它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点,案例教学主要采取老师课堂讲授的方式,比如总论中的财务管理体制、时间价值的计算的例题、筹资的方式和资金成本计算、债券的发行价格、可转换债券的案例、融资租赁的案例、戴尔公司存货管理等。针对学生的兴趣,布置了一些案例题让学生课后收集整理,比如我国发行普通股的上市和创业板发行股票的比较分析,并思考目前中小企业筹资难问题等,对于学生自愿交上来的案例,批改后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

显然,采取多样化的案例教学方式,可以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并且通过引导学生撰写相关财务报告并进行演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专业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解和展示优势。

(四)探索实践操作教学方法

目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财会类专业实践操作体系主要由学校内各级竞赛及社团活动、假期实践活动、课程实训软件、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构成。参加的竞赛目前级别比较高的主要有用友公司全国大学生沙盘比赛及信息化比赛;全国商科院校财会技能比赛;中华会计网比赛等。一、二年级要求学生进行假期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报告,系里组织评阅评优;课程的实训软件目前有会计、审计、税收、财务管理和沙盘等专门的实操软件;专业实习目前有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主的实习基地,毕业实习安排在四年级,结合就业进行。

实践证明,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训,参与各种竞赛,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活动,尤其是充分利用手工沙盘和电子沙盘,加强财务管理实务操作的情景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感性认识和基础性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财务管理课程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1、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梳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实务界的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增加相应的教学内容。

2、进一步探索讲授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结合方式,明确各自的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课时。

3、进一步研究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采取多种方式,合理选编案例。

4、进一步探讨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多种方式有机结合,尤其是充分运用沙盘情景教学法,探索学生模拟企业财务运作包括制度运作的实践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吴瑾瑾等.财经类高校实践性教学问题探讨 [J] 高等教育研究 2008(6)

[2] 阙勇平.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初探 [J] 科教导刊 2011(4)

目标管理方法范文7

 

论文提要:

         管理方法,同人类的一切知识一样,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人们在协调群体的活动以实现一定目的的过程中,根据管理任务和管理对象的情况,制定出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方式。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如果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就说明它是有效的,这种行动方式在人们的活动中经过不断地重复,就逐渐在头脑中固定下来,变成了正确的管理方法。本文就管理方法的形成和详细步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写作提纲与目录:

一、任务管理法---------------------------------------1

二、人本管理法---------------------------------------4

三、目标管理方法-------------------------------------6

四、系统管理方法-------------------------------------9

         管理方法,同人类的一切知识一样,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人们在协调群体的活动以实现一定目的的过程中,根据管理任务和管理对象的情况,制定出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方式。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如果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就说明它是有效的,这种行动方式在人们的活动中经过不断地重复,就逐渐在头脑中固定下来,变成了正确的管理方法。

        人们一直在管理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摸索、寻找着正确的、合乎需要的管理方式。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细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复杂的生产协作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日益广泛的应用,使得管理方法在实践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了。人们开始把管理方法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进行系统研究。在管理的方法中,通用管理方法比专门管理方法更为重要。在现代管理中,管理学家总结的通用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任务管理法、人本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以及系统管理方法等。

一、任务管理法

         本世纪初,人们开始对管理方法作专门研究,最早提出科学的管理方法的是美国管理学家泰罗。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中所倡导的科学管理方法其实质就是任务管理法,任务管理法是人们最早研究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泰罗所说的任务管理,也可以称为任务作业。任务管理法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通过时间动作研究确定标准作业任务,并将任务落实到工人。就是说,工人的作业在于完成管理人员规定的任务,而这种任务又是管理人员经过仔细推敲后设计出来的。这样,组织中的工人都有明确的责任,按职责要求完成了任务则付给一定的报酬。

        任务管理法规定组织中的每个人在一定时限内完成任务的数额,但任务管理法并不是只规定每个 人的工作量,那就是把任务管理法简单化了。规定工作量本身并不能说就是科学管理,这里的关键在于所规定的工作量的定额是怎样确定的。如果定额仍是依靠经验或习惯来确定,那就只是具有任务管理的形式,实质则仍然是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经验管理的区别,不在于是否给组织的成员分配任务,而在于所分配的任务的质和量是否经过科学方法计算来的。任务管理法的最明显的作用在于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而提高效率的关键又在于科学地进行时间动作的研究。泰罗提出的任务管理法的科学成分,也就在于他所倡导的时间动作研究方法。

        泰罗所说的时间动作研究,大体包括以下步骤:

    1.物色比如说l0到15个不同的人员,他们应特别善于做需要分析工作。

    2.仔细研究工人在完成被调查的工作中所进行的基本操作或动作,包括每个人员所使用的工具。

    3.用秒表研究做每一个基本动作所需要的时间,然后选择每一部份动作的最快工作方法。

    4.淘汰所有不正确、缓慢和无效的动作。

    5.淘汰所有不必要的动作以后,把最快最好的动作以及最好的工具分别在一个序列中集中归类。

       经过以上步骤,于是便可得出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标准时间。按照这种方法来规定一个岗位上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量,就有科学根据了。同样地,对每一个行业中使用的每一种工具也进行了研究。科学管理要求对在经验法则指导下产生的同一种工具进行仔细研究,再对这些改革了的工具中的每一种工具所可能达到的速度进行时间研究,并把几种工具各自具有的优点融合在单独一种标准工具中,借以获得方便和提高速度使工人工作更容易些和更快些。

        这种时间动作研究,本身并不复杂,但其对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来说作用却是很大的。时间动作研究专家们发现,许多人们凭经验和习惯天天重复操作的动作,普通存在低效率的现象,比如,通过对砌砖工在标准情况下砌砖所有动作的细致研究,动作研究专家吉尔布雷思先生将砌每块砖的动作从十八个减少至五个,有一个场合甚至减少到二个。只要对动作稍加改变,完成一项操作即可节省时间,不少工作由于要反反复复地操作,如果一次操作节省一点时间,长期积累起来,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就可以大大增加,从而使效率比以前大为提高。

         任务管理法其实质就是通过专门的人员对时间和动作进行研究,从而科学地设计工作任务,使工人满负荷工作,以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目的。但任务管理法只是从生产技术过程的角度研究作业管理的具体方法,涉及的范围基本上没有超出车间管理,而很少从企业经理人员的角度,研究企业经营的全局问题。如果孤立地使用任务管理法,企业规模越大,其不适应性越突出。

        另外,实行任务管理,工人的一举一动都要合乎标准,一切工作安排都要听命于管理人员的指示和下达的计划。它否定了工人在工作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取消了工人对其工作任务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的自主权。忽略了人除了经济需求外,还有更复杂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忽视了人际关系对于人的行为的影响。而人并不是只有经济需求的孤立的“经济人”,在强调人性和个性的现代社会,任务管理法的不适应性也就越发地突出。

二、人本管理法

        从管理学的发展来看,对组织采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是在任务管理后提出来的。本世纪30年代以后,管理学家们发现,提高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提高组织的效率更为重要。组织活动成果的大小是由领导方式与工作人员的情绪决定的,由此管理学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管理中的人本身,这就是以行为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学家主张采取行为管理的方法,即通过分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采用一定的措施改善人际关系,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情绪和士气,从而能产出最大的成果,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

        在人际关系理论的推动下,对于组织的管理和研究便从原来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由原来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对行为的分析,由原来的“监督”管理发展到“自主”管理,由原来的“独裁式”管理发展到“民主参与式”的管理。管理者在管理中采取以工作人员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即实行民主领导,让职工参加决策会议,领导者经常考虑下属的处境、想法、要求和希望,与下属采取合作态度,管理中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由集体来做出决定,监督也采取职工互相监督的方式等等。这样,职工在情感上容易和组织融为一体,对上司不是恐惧疏远而是亲切信任,他们的工作情绪也就可以保持较高的状态,从而使组织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果。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也包含着一系列更为具体的管理方法,常用的主要有参与管理、民主管理、工作扩大化、提案制度和走动管理等。

        科学管理以金钱为诱饵,人际关系理论则主张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心理上的满足。古典组织理论强调合理的劳动分工和对组织的有效控制,人际关系理论则强调对人际行为的激励。因此,人际关系理论的出现,给组织管理带来巨大的变化。从40年代开始,人际关系理论渐渐渗入组织管理实践中去,管理学家在这种管理思想中找到缓和劳资关系,提高工人的士气,借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

        人本管理法是作为对任务管理法的革新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法和任务管理法的重大区别在于:任务管理法要求工作人员的活动标准化,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自由度是很小的,但对完成组织规定的任务较有保证。而行为管理法则有较大的灵活性,工作人员在组织中有相当的自由度,较能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但这样一来,组织内的变动也较大,组织规定的任务有时却无法完成。为了吸取两种方法的长处和克服短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提出来了,这就是目标管理法。

三、目标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的首创,1954年,他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随后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德鲁克认为,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特定的目标,这个领域必然会被忽视。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指示每个人的工作,则企业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专业分工越细,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企业每个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员工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只有完成每一个目标,企业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而分目标又是各级领导人员对下属人员进行考核的主要依据。德鲁克还认为,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能使人们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受他人支配的管理,激发人们发挥最大的能力把事情做好。

         目标管理是以相信人的积极性和能力为基础的,企业各级领导者对下属人员的领导,不是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强迫他们去干,而是运用激励理论,引导职工自己制定工作目标,自主进行自我控制,自觉采取措施完成目标,自动进行自我评价。目标管理通过诱导启发职工自觉地去干,其最大特征是通过激发员工的生产潜能,提高员工的效率来促进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它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有许多优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1.权力责任明确。目标管理通过由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层层制定目标,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纵横联结的完整的目标体系,把企业中各部门、各类人员都严密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中,明确职责、划清关系,使每个员工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同企业总目标联系起来,从而使员工看清个人工作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关系,了解自己的工作价值,激发大家关心企业目标的热情。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把全体员工的力量和才能集中起来,提高企业工作成果。

    2.强调职工参与。目标管理非常重视上下级之间的协商、共同讨论和意见交流。通过协商,加深对目标的了解,消除上下级之间的意见分歧,取得上下目标的统一。由于目标管理吸收了企业全体人员参与目标管理实施的全过程,尊重职工的个人意志和愿望,充分发挥职工的自主性,实行自我控制,改变了由上而下摊派工作任务的传统做法,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注重结果。目标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企业和每个职工在一定时期应该达到的工作成果。目标管理不以行动表现为满足,而以实际成果为目的。工作成果对目标管理来说,既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根据,又是奖评和人事考核的主要依据。因此,目标管理又叫成果管理。离开工作成果,就不称其为目标管理。

        由于任务管理法既规定了工作任务,又规定了完成任务的方法,而且任务和方法都有标准化,职工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培训,并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操作,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限制;而人本管理法又过于强调领导对职工的信任,放手让职工自主去工作,这又难于保证任务的完成。目标管理法将两者综合起来,即组织规定总目标,各部门依据总目标规定部门目标,把部门目标分解落实到人,至于如何达到目标则放手让工作人员自己做主。这样,既能保证完成组织的任务,又能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因而目标管理法与任务管理法和行为管理法相比,是更为优越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需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于是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和其他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

         目标管理可能看起来简单,但要把它付诸实施,管理者必须对它有很好地领会和理解。首先,管理者必须知道什么是目标管理,为什么要实行目标管理。如果管理者本身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目标管理的原理,那么,由其来组织实施目标管理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其次,管理者必须知道公司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他们自己的活动怎样适应这些目标。如果公司的一些目标含糊不清、不现实或不协调一致,那么主管人员想同这些目标协调一致,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第三、目标管理所设置的目标必须是正确的、合理的。所谓正确,是指目标的设定应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和企业的目的相一致,而不能是短期的。合理的,是指设置目标的数量和标准应当是科学的,因为过于强调工作成果会给人的行为带来压力,导致不择手段的行为产生。为了减少选择不道德手段去达到这些效果的可能性,管理者必须确定合理的目标,明确表示行为的期望,使得员工始终具有正常的“紧张”和“费力”程度。第四,所设目标无论在数量或质量方面都具备可考核性,也许是目标管理成功的关键。任何目标都应该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具有可考核性。有些目标,如“时刻注意顾客的需求并很好地为他们服务”,或“使信用损失达到最小”,或“改进提高人事部门的效率”等,都没多大意义,因为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没有人能准确地回答他们实现了这些目标没有。如果目标管理不可考核,就无益于对管理工作或工作效果的评价。

正因为目标管理对管理者的要求相对较高,且在目标的设定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目标管理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在实践过程中有很大的局限性。

四、系统管理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企业组织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也更加复杂,从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管理课题,如何解决复杂大企业的管理问题。为了解决复杂大企业的效率问题,系统方法产生了。

         系统方法属于一般科学方法论,它以认识、研究和探讨结构复杂的客体确立必要的方法论原则。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认识和考察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部分(要素)与部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考察对象,从而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系统方法是一种满足整体、统筹全局、把整体与部分辨证地统一起来的科学方法,它将分析和综合有机地结合并运用数学语言定量地、精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和规律。它为运用数理逻辑和电子计算机来解决复杂系统的问题开辟了道路,为认识、研究和探讨结构复杂的整体确立了必要的方法论原则。

        在用系统方法考查研究对象时,一般应该遵循整体性、最优化的原则。整体性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出发点。所谓整体性原则,就是把研究对象看作由各个构成要素形成的有机整体,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对象的特征和运动规律,研究对象整体性质。整体性质不等于形成它的各要素性质的机械之和,对象的整体性由形成它的各要素(或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因此它不要求人们事先把对象分成许多简单部分,分别地进行考察,然后再把它们机械地迭加起来,而要求把对象作为整体对待,从整体与要素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指示系统的整体性质。如一个由人群、动植物、山川河流、树木花草、大气环境等组成的系统的性能和活动规律,只存在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单独研究其中任一部分都不能揭示出系统的规律性。最优化原则是指,从许多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出一种最优的方案,以便使系统运行于最优状态,达到最优的效果。它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为系统确定最优目标,并运用最新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把整个系统分成不同的层次结构,在运动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和目标服从系统总体的最优功效,从而达到整体最优的目的。

系统方法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问题,收集资料。在进行系统分析之初,必须首先明确地确定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和范围,研究问题包含着哪些主要因素,分析系统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划定问题的界限,确定的问题才会明白、切合实际。确定问题后就应该开始收集资料,调查、实验、观察、记录、各要素(子系统)的情况、环境情况等。这对于建立模型,对各种模型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比较,将是必不可少的。

        2.系统分析。对于同一特定的目标,实施的途径是很多的,每种方法的投资和效益也会有差别。系统分析在于拟定出尽可能多的行动方案,并进行试验比较,以寻求费用最低而效果最好的方案。分析分析时,总是将复杂系统分解成若干较简单的子系统,再将分解的结果进行综合,进行整体分析。这样反复多次,才可能接近客观。

       各种方案,经过系统分析后,哪个好?哪个差?可行性如何?都有了可靠的依据。但这些方法是否可靠?引用的情报是否准确?还需要决策者再作判断,这是决策者运用智慧及经验的过程。各种数学和计量方法也无法取代决策者的智慧和经验。

        3.方案决策。在一种或几种值得采用或进一步考虑的方案中选择方案,尽可能在待选方案选择出满足系统要求的最佳方案。

        4.实施计划。根据最后选定的方案,将按计划进行具体实施。如果实施中比较顺利,或遇到困难不大,略加修改即可顺利进行,那么整个步骤即告—段落。如果问题较多,这就需要回到前面几个步骤中的一个,重新做起。

在管理实践中,系统方法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最优方案难以确定,因为任何方案都不可能是从任何角度考虑都是最优的,对同一个方案,如果选定的影响因素不同,最优的结论往往也是不同的。方案的取舍缺乏一个明确的指标,这使得系统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显得繁琐,组织最后实施的往往一定不是最优的方案。

参考文献: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管理实践》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目标管理方法范文8

一、作业目标管理法的理论基础

(一)作业成本管理概述

作业成本管理,简称ABCM,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实施作业价值和产品利润提升为目标的一套管理方法,强调对作业实施成本控制。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工作就是分析成本动因,挖掘产生成本的真正原因,采取系列管理活动来消除无效作业并改进增值作业效率,主要内容包括:资源消耗、作业划分、成本对象确认和成本动因分析。根据作业成本管理理论,生产导致作业发生,而作业又导致资源消耗,所以资源消耗量与作业总量决定了企业产品最终成本。

(二)目标成本管理概述

目标成本管理以目标成本计算法为理论基础,通过目标利润倒挤目标成本。要求企业根据产品价值链的特点,始终以目标成本为导向,从产品设计规划开始,持续对成本消耗进行纠偏。目标成本管理是构成企业整体战略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使企业产品能够满足顾客需要,实现可以接受的价格定位。目标成本管理法一般包括成本测定、目标分解、过程控制、分析纠偏和绩效考核等几个必要工作,构成了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管理的管理方法体系。

(三)目标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的异同分析

作为当今两种较为先进的成本管理法,在成本管理过程中都表现出降低成本的优越性和独特之处。

1.相同点

作业成本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从市场调查和顾客需求为起点,产品设计和订单制订都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关系来开展成本管理工作;传统的成本管理法注重企业实际成本管理能力,而作业成本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都将企业可能达到的管理能力作为各项目标设定的依据,强调通过提升管理能力来改变当前成本水平。在成本管理过程中,都注重全面成本管理,要求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注重各环节成本管理的协同效应。

2.不同点

由于二者控制成本的侧重点与使用的技术手段不同,它们在成本管理中表现出一些不同之处。而这些不同之处,也恰恰成为二者融合的基础。

作业成本管理的对象是作业,在管理过程中,通过改进作业,提高增值作业效率,剔除无效作业,达到降低资源消耗的目的。目标成本管理的对象是产品或工序,重点管理在产品设计和规划初始阶段,是通过计划资源供给和成本消耗,将成本控制在目标之内。

作业成本管理的数据来源于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结果,成本归因准确,成本数据完整精确。对作业的管理,体现了成本管理流程中的“横向”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法的数据来源于传统成本核算法,以产品或工序为对象来计算企业产品成本,关注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体现的是成本管理的“纵向”管理。

二、作业成本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融合可行性分析

作业成本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成本管理方法理论,而是在成本管理过程中都给对方留下了改进空间。作业成本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的融合有其可行性,分析如下。

(一)理论研究可行,有融合的理论基础

从目前查?的研究文献来看,境内外已经有不少学者和专家提出了这种融合思想。L Smith研究得出结论,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作业成本法能够与目标成本管理法进行结合,但需要以目标成本管理法为主。Mike Walker认为,必须使用多个内、外部成本标的来使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管理法等成本技术结合起来。Frederick提出,把ABC法应用于目标成本管理法更容易形成于商业计划。国内学者田洪滨、侍旭等提及了两种理论结合的想法,田志学等也提出了整合作业成本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的模式。狄为教授经过研究认为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虽有差异,但是可以相互弥补不足。

从国内外研究文献来看,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管理法的融合是可行的,只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适合的作业目标成本管理模型,一定会给企业带来优于其他成本管理法的效益。

(二)自身短板的存在,有融合的必要

目标成本管理在目标成本制订、成本控制和修正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精确的成本数据来支持,以便进行成本差异分析,推进价值活动的决策。然而,目标成本管理所需的大量数据来源于传统成本核算办法,无法按照成本动因来核算间接成本,成本信息失真的现象非常严重,制约了目标成本管理的实施。

作业成本管理侧重于作业资源耗费,但对资源供给成本考虑不够。企业外部资源供给成本,特别是价格水平,对产品成本影响非常大,需要在产品设计和初期阶段实施筹划。目标成本管理强调在产品设计和初期阶段的成本目标规划,重视资源供给种类和价格水平。

作业成本管理能够有效识别企业“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并通过减少或完全剔除无效作业来优化作业链,而目标成本管理在甄别作业价值方面远不及作业成本管理。

因此,两种理论单独实施存在自身短板,有必要将二者融合一起,建立作业目标成本管理模式。作业目标成本管理,既能从源头上控制目标总成本,又能通过作业管理实施过程控制,对资源供给成本和资源消耗成本都十分有效。

(三)过程控制优势互补,有融合的要求

作业成本管理关注成本动因分析和作业过程管理,侧重于事中管理,属于短期视角上的“战术”型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的重点是新产品的设计规划,将降低成本的重心由生产经营阶段前移至设计规划阶段,强调“源头管理”,以全局视角对待企业产品总成本,侧重于事前、事后管理,属于“战略”型成本管理。有效的成本管理法需要能够对产品成本实现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作业成本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的融合能够满足这一要求。

三、作业目标成本管理概述

作业目标成本管理是以作业成本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为工具,整合两者的成本管理优势,将目标成本管理对象由产品延伸到作业层面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作业目标成本管理将作业成本管理的数据精确计算、作业精细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的成本源头控制、目标评价考核紧密结合在一起。

作业目标成本管理的核心工作是以作业为目标成本计算分析和成本管理的对象,通过作业管理逐个实现各个阶段目标成本。因此,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主线(纵向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支线(横向管理)。

四、作业目标成本管理应用流程

作业目标成本形成的基本步骤是:一是运用目标成本管理法确定建筑工程目标总成本;二是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法将建筑工程划分为各个作业;三是将目标总成本细分到各个作业,形成作业目标成本。

作业目标成本管理从市场调查与作业和确定与分解开始,通过目标成本确定、作业分解、成本控制和考核评价四个重点工作。

(一)市场调查研究

对市场进行充分调查分析,掌握业主消费特点和消费目标,对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等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同时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企业的目标利润。根据目标成本管理法,倒挤出企业可以接受的目标成本,也是能让业主满意价格下的目标成本。

(二)制订资源消耗管理计划

资源消耗管理计划的制订需要结合各作业消耗资源的特点,编制资源消耗计划,对资源消耗的标准数量、标准价格进行计划管理。

资源消耗的标准数量目标。该目标的制定要结合工程的实际工程作业量和项目部管理和技术水平,对资源消耗进行数量限制。例如,材料费用、人工费和机械费,可以依据施工定额,企业历史消耗信息及施工图纸等进行确定。

资源消耗的标准计划价格。由于建筑施工项目工期跨度长,资源的价格会随着项目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资源消耗的计划价格必须以市场价格为参考,预测工期不同阶段的价格浮动程度,最后确定资源消耗的计划价格。

(三)作业目标成本的确定

企业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及生产计划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进行流程分析和专业划分,确定作业和作业中心。要依据市场调研报告,招标文件、产品设计图纸及企业历史成本数据及政策法规等信息来开展成本预测,为作业目标成本的核定积累数据。作业目标成本的制定需要刚性,随意调整将会失去目标控制的意义,但是不考虑例外成本也会降低成本控制效果。

1.作?I的划分

作业的划分是实施作业目标成本管理的前提,作业划分的恰当与否关系到作业目标成本管理能否有效执行。作业的划分要达到以下要求:①作业界线清晰,易于资源分配;②作业责任人明确,易于作业管理与考核;③与商务报价接轨,易于市场对标分析。本着成本效益原则,作业划分的种类和数量不宜过多。

2.目标成本的确定

目标成本的确定,通常可以使用目标利润法、定率估算法和据实计算法等方法。目标利润法,是根据项目合同总价扣除目标利润后测算出来的目标成本,即实施项目所需最大限额的成本费用。该方法比较简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工程项目;定率估算法,需要将工程项目分为若干作业单元或子项目,参照同类项目的历史成本数据,结合耗费资源的价格水平及项目技术和管理水平确定历史成本的浮动比率,最后算出和汇总作业中心或子项目的目标成本。该方法适用于工程量大、工艺流程复杂的工程项目。据实计算法,是根据图纸工程量、合同工作范围及市场资源供应价格预计所有作业消耗的资源总成本。该方法需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精确的资源消耗数据,工作量大,难度高,实际运用较少。

3.目标成本分解

确定了工程成本控制总目标后,需要进行分解。目标成本分解工作是作业目标成本管理法能否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步骤,决定着作业成本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能否有机整合。目标成本分解的过程中,实际包含四类分解:成本项目分解、责任人分解、阶段目标分解与作业目标分解。

首先,将目标成本总额按照施工计划,分为年度目标成本和月度目标成本;其次,按照作业成本动因,将阶段目标成本分解到各个作业,形成一级作业目标成本;再次,将期间(阶段)目标成本分解到各个作业,形成期间作业目标成本;最后,按照“目标成本管理责任”规定,将作业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到各个成本管理责任人。成本管理责任人一般根据项目管理机构及作业层来确定,包括负有管理责任的各职能部门、分项目部及各专业施工队、班组。目标成本的分解越细,责任越能落实到各个员工头上,落实将越彻底。

(四)成本控制与作业改进

成本控制是指运用系列管理工具和方法对各种成本进行计划、监控和纠偏的过程,对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资源消耗行为进行纠偏,使各项成本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内。要挖掘内部管理潜力,对内部作业链和外部供应链,在工程设计、物资采购、作业管理等环节,采取一系列的配套管理措施。引导和激励员工采取各项降本行动,从资源供应、资源消耗及流程再造等方面,减少资源消耗量和降低资源消耗价格。

作业改进,要以保质、提效为指导思想,对目标作业进行增值性分析,通过技术改进、管理提升及资源供应链优化等手段,减少和消除非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效率,以达到作业目标成本的设定值。对于增值作业,项目部主要通过提高作业效率,变相降低作业成本;对于低效作业,项目部采取降本措施,直接降低作业成本;对于无价值作业,可通过改变作业形式进行价值作业转变,实现无效作业向价值作业的转变。

(五)作业目标成本分析和评价

1.作业目标成本分析

要定期组织作业目标成本分析会,将实际作业成本与设定的作业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可以采用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及趋势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发现成本薄弱环节,从作业层面挖掘目标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识别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作业目标成本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期间目标成本进度分析、目标成本差异分析与成本动因分析。期间成本进度分析,通过当期实际成本完成进度与实际施工进度的差异,分析年度、月度成本发生水平,测算项目剩余工期内将要发生的成本,筹划未来将要发生成本的控制方案和措施;目标成本差异分析,将各项成本的实际发生情况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二者的成本构成比例的差异原因,进而找出成本管理薄弱环节,为下一步的成本动因分析和作业改进提供数据;成本动因分析,是对项目作业的分析,目的是根据目标成本差异分析的结果,追索并消除低效作业或无价值作业,从而降低整个作业链成本。

2.作业目标成本评价与考核

可成立由项目主管领导、计划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目标成本管理委员会”,对作业目标成本的管理进行评价,提出考核建议。

(1)实行月度考核与年度考核并行制。作业目标成本管理强调的是过程控制,追求的是项目总体的低成本,最终实现工程利润最大化目标。作业目标成本月考核,能够体现成本过程控制的效果,对提高员工开展成本控制的决心和兴趣,激发主动性和成就感有积极的作用。月度与年度考核避免了管理层的短视行为,对实现阶段目标有积极的作用,保障了工程合同成本控制总目标的实现。

(2)设立作业目标成本绩效考核奖。作业目标成本管理绩效考核奖主要分两类:物?|奖励和精神奖励。根据考核结果,项目部要及时对做出杰出贡献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物质奖励。同时,将作业目标成本管理的业绩定为评优评先和人才培养、管理干部提拔的重要参考依据。

目标管理方法范文9

关键词:公安队伍 目标管理 管理创新 创造性

公安队伍管理机制包含多项内容,目标引导机制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在社会管理机制不断创新的历史时期,公安队伍目标引导机制也需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进行创新,本文试对这个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1.何谓目标引导机制

目标引导机制就是目标管理方法的制度化。目标管理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1965年,管理学家乔治・奥迪奥恩出版专著《目标管理》,使这一理论得到进一步充实与发展。

所谓目标管理就是一个组织中的管理者依据管理的任务同其所管辖的人员共同制定工作目标,建立目标责任制,进而以目标为标准对个人进行评价、奖励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包含三层内涵:一是个人的工作目标是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商定的结果;二是管理者的总目标和被管理者的具体目标是开展工作的依据;三是以实现目标为考核个人的标准。

目标管理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法表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目标管理是自我管理。传统的管理方法是偏重于执行管理者的要求为重点,而目标管理是以偏重于完成目标为重点。目标的制定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协商结果,体现着被管理者的要求。目标的实现由被管理者独立自主地完成,反对管理者过多的干涉。因此,从根本上说,目标管理是一种自我控制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的优势就在于:被管理者摆脱了管理者的直接控制,这样就使被管理者有利于建立工作责任感,有利于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有利于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第二,目标管理是系统管理。传统的管理方法主要表现为自上而下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则侧重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体现为系统的特征。目标管理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协商,将总目标逐级分解,转换成被管理者的分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权、责、利已经十分明确,而且,总目标与分目标方向一致,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所以,目标管理是系统管理。这种管理方法的优势在于:通过总目标的制定与分解,一方面,集体中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管理,这能够使集体中的所有人员明确共同的目标,有利于增强集体或系统的观念;另一方面,总目标的分解,又有利于各子系统明确在集体中所承担的责任和应发挥的作用。第三,目标管理是结果管理。传统的管理方法倾向于整个管理过程的监督与控制,而目标管理则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在目标管理中,工作结果是第一位的,工作结果是考核和奖评的依据,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管理者并不过多干预。所以,重视结果的目标管理方法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通过明确被管理者为实现整体目标做出了多少成绩,这样有利于克服被管理者的懒散和虚假,敦促被管理者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对结果的重视,而减少对过程的监控,这样无形中可以调动被管理者完成任务目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公安队伍目标引导机制创新的必然性

目标管理是许多行业所采用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对于公安队伍而言,进行目标引导机制的创新,即推行目标管理机制同样有其必然性。

2.1公安队伍推进目标管理是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可以说,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是时代的潮流,是大势所趋。2004年6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1]社会管理创新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基于此,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成为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所强调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公安队伍推动管理创新是时展的必然要求。而公安队伍管理创新首先就是目标引导机制的创新,恩格斯曾指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2]警察的工作都是在一定的目标引导下的工作,所以,推行目标管理,确立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目标,是公安队伍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

2.2第二,公安队伍推行目标管理是公安队伍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公安队伍管理体制的改革也逐步展开,根据公安工作的特点和面临的发展形势,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都认为:公安机关必须落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法律制度,推进公安队伍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也就是说,要创建一个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机制,把各项工作放到一个相对稳定和规范的管理框架中,使公安机关的各项工作始终能够保持高效、协调和有序运转,使公安机关的各项工作不会因个别人的变动而改变,把个别人的影响降到最低水平,有效的解决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的“领导说了算,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的随机、随意的工作状态。推行目标管理正是顺应了这一要求,因为,根据目标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一个工作目标一旦确定下来,就不得随意更改或调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维护目标的稳定性和严肃性。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只要承担目标任务的个体还存在,那么目标管理就不能中止。所以,推行目标管理机制正顺应了公安队伍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建设要求。

2.3公安队伍推行目标管理是充分调动各级警察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必然要求。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凸显出来,党和国家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更严的要求。要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关键要建立一支纪律严明、作风正派、业务过硬、富有战斗力的公安队伍,因此,每一名公安干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成为造就这样一支队伍的基础和前提。推行目标管理则是造就这样一支队伍的重要手段。正如前文所述,在目标管理机制中,目标的设定体现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共同意愿,目标的实施过程则是管理者的充分放权和被管理者的充分自主。所以,目标管理,一方面可以使管理者从具体的事务中超脱出来,使管理者能够着眼宏观抓大事,着眼全局抓长远,克服事必躬亲的弊端,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使被管理者充分发挥自主意识,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的去完成自己的目标。因此,公安队伍推行目标管理是充分调动各级警察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手段和必然要求。

3.公安队伍目标引导机制创新的具体举措

公安队伍目标引导机制的创新就是目标管理方法的创新,根据目标管理理论的思想和公安工作的实际,目标管理方法的创新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3.1目标的制定。制定目标是目标管理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目标是目标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公安队伍的管理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具体而言,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深入调查研究,确定整体目标。目标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过高的目标会给被管理者造成过大的压力,过低的目标又会使被管理者因过于容易完成而无法激发其创造性,从而失去目标管理的作用。所以,公安队伍的管理者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整体目标。二是要充分研讨协商,实现目标分解。整体目标的分解既是整体目标进一步具体化过程,也是让全体干警进一步了解公安工作整体目标的过程。所以公安队伍的管理者必须充分创造条件,与各职能部门充分协商,将整体目标贯彻到每个职能部门及每个人身上,使人人都有目标,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为达到总目标而身负责任。三是要协调各方要求,形成目标体系。目标分解并不是取消整体目标,而是要形成一个目标体系。目标体系一般包括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等。一般说来,远期目标、整体目标在目标体系内处于最高层次,它们在方向和内容上规定了各部门及个体的具体目标。远期目标、整体目标与近期目标、个体目标之间是整体与部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目标间环环紧扣,形成公安工作目标的有机整体。

3.2目标的实施。工作目标一经确定,就需要贯彻实施,否则,再合理的目标也是一纸空文。所以,目标的实施也是目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具体而言,这个环节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充分信任,合理放权。目标管理在行为上主张自主、放权的原则,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是尊重、信任和支持,被管理者在承担目标并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这样才能充分激发被管理者的主体意识,使他们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保证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当然,这并不是说,管理者在目标分解后就可以放手不管,相反由于形成了目标体系,一环失误,就会牵动全局,所以管理者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也是不可缺少的。二是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充分放权的基础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就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于管理者而言,要宏观把握,把工作重心放在综合性管理上。更为重要的是,管理者要完善制度建设,着力拓展工作广度和深度,开创积极进取的工作局面;对于被管理者而言,应根据自己所需要实现的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实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实现工作目标。三是要掌握信息,反馈调节。由于工作目标是在预测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在实施过程中与现实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工作展开后的信息反馈就十分必要。这就要求管理者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在掌握目标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后,一旦发现各环节出现不平衡与不协调的情况,管理者就有必要对各种不平衡情况进行调节,防止管理失控,影响整体目标的实现。

3.3结果的考评。结果的考评是目标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科学有效的实施结果的考评,将能够激励被管理者积极投身于下一轮目标管理的实施。因此,结果的考评对目标管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合理的进行结果的考评,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成立具有公信力的考评组织。实施目标管理的公安机关应建立相对稳定、具有公信力的考评组织负责整个机构的目标考评。考评机构的组成人员要能得到全体被考评人员的信任和拥护,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考评的结果能够获得被考评人的认可,从而实现目标管理的有效性。二是考评标准要公平、公正、公开,并制度化。公平和公正的考评标准是保证考评结果具有激励性的保障,如果考评标准不能做到公平和公正,必然造成考评结果缺乏公平和公正性,这样也就无法调动被考评者的工作积极性,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因此,考核标准要做到公平和公正,并及时公开。同时,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环节,结果的考评要长期进行下去,还要求考评的标准要基本保持稳定,所以,考评标准的制度化也是做好考评工作的基本要求。三是考核结果的奖惩要及时兑现。考评的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推动目标管理进入新的的循环。所以,考评结果出来后,管理者就应及时的按事先约定的奖惩标准予以兑现,对实现目标,考评优秀的进行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肯定他们的成绩,调动他们下一步的工作积极性;对没有完成目标,考评不合格的给予批评教育及适度的惩罚,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本文系广东警官学院重点课题“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五大机制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2009-Z0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37.

[2]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9.

目标管理方法范文10

关键词: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践

重大工程项目一般是指国家战略项目,是区域性开发的控制性工程。为保证重大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项目业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积极探索、认真研究,加强实践。按照“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原则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1.工程建设管理的组织模式

项目的管理组织在建设重大工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按照传统的工程建设的管理组织方式,业主班子将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组织机构。在设计项目管理组织时,项目业主以市场经济的思维方法构思项目管理组织的模式,形成投资多元化、管理社会化、经营市场化建立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总体构想,实行重大项目工程建设的社会化管理。

作为建设的业主要负责项目的建设及运营,对项目总体规划与设计实施强有力的管理。业主在各参建主体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倡导管理创新,通过贯彻对合同主线实施“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思路,促进各参建单位形成自觉的质量品牌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及顾全大局的观念,使工程进展较顺利,质量、工期、投资等方面均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加快工程进度、质量、投资、控制,进一步明确职责,规范运作,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机构一般设置为“九部”,即:工程建设部、计划合同部、物资部、工程技术部、财务管理部、党群工作部、总经理工作部、环保移民部、人力资源部。除此之外,充分借用和发挥社会专业力量,将部分专业工程委托社会化的专业部门或机构对其的实施进行管理,形成了项目业主与社会专业机构是以经济关系建立起来的具有特色的大型项目的工程管理组织结构模式,实现工程项目的社会化管理。在工程的具体事务管理中,项目业主按市场化经营的方法进行运作,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为项目建设管理提供服务 ,使建设得到有力的社会支撑。如设备的采购、货物的仓储、设备和大宗材料的运输、有关的辅助服务等均按市场原则通过经济合同来实现。社会化管理使业主的工程事务管理工作量大大减少,业主班子的人员规模可以降低至最低点,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降低了建设成本。项目业主可以集中精力管理重大问题,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定思路、定标准、定制度,一手抓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一手抓工程招标和合同管理,在总体上就把握住了项目建设的方向。各社会专业机构在统一的规范和规则下,各司其职,负责相应专业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实行社会化管理,还可得到社会上最优秀的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项目建设服务。

2.工程招标采购的方法

2.1 项目招标

重大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分标按照标界清晰,便于合同管理,优化施工布置,减少施工干扰的原则进行。针对招标项目规模大、技术要求高,项目业主要制定招标管理办法,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规范招标工作程序。对项目立项、招标组织、招标程序、招标方式及投标条件、标底编制、评标委员会、保密事项等都要作规定,明确责任。对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建筑安装项目,一般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对投资在200万元以下的建筑安装项目,一般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对部分监理等服务项目和零星机电设备项目,采用询价后的邀请招标方式,邀请投标人不少于三家。

招标过程中,重点把握以下几点:①认真审查招标文件,保证招标文件的合法性和严密性。②认真组织开标工作,保证竞争的公平和有序性。③认真组织评标工作,保证评标过程的合法、公平、公正、合理。在评标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计委等7部委联合的《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来执行。外聘合格专家在评标委员会专家总人数的2/3以上,评标办法在开标前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发给所有投标人,评标委员会专家采用综合评分法和独立评标。按照评标委员会推荐2~3命中标候选人,业主招标领导小组定标的程序确定中标人。招标评标的整个过程要有有关监督部门人员全场跟踪监督。

2.2 无标底工程招标实践

无标底工程招标是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采用的一套完整的工程招标方法,它的核心是在工程招标时不编制招标的标底。它不以“标底”作为工程招标的衡量准绳和评标尺度,而是通过一套严密、科学的招标操作程序和评标办法来决定工程合同的授予者。实施无标底工程招标,按市场规律组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 ,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评标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招标者应具备的评标方法和指标参数的合理确定、招标文件的严密编制、工程招标的有序组织、以及对投标单位资质管理和选定等的综合能力。

3.合同管理

目标管理方法范文11

论文关健词: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综合指标评价法 蛛网模型

一、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概念

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在推进项目管理的同时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给自己进行定位,因此需要有一个测定和改进能力的标尺。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正是要建立这样一个标准,来指导企业培育和提高项目管理能力。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是一种项目管理评价方法。用以衡量组织按照预定目标和现有的条件成功地、可靠地实施项目的能力。它不是一个数学解析式或一个图标,而是一整套科学的体系和方法,也是表征一个组织项目管理能力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项目实施的成功率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是评估组织通过管理单个项目和组合项目来实施自己战略目标的能力的一种方法,它还是帮助组织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工具。’‘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通过建立不同级别的成熟度等级来表征项目管理的成熟度水平,一般分为五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是:混乱级,简单级,规范级,精益级和战略级。

二、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在国内发展概况

1,关键过程域法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中的每个等级都由几个关键过程域组成,关键过程域是指为达到该成熟度级别,企业应该完成的一些关键活动,关键过程域具体表现为一组目标,这几个关键过程域共同形成一种项目管理等级水平。通过测定关键过程域的完成水平来判别成熟度的等级。

该方法的关键是恰当的选取关键过程域。这种方法简洁明了,操作简便。但定性的描述多而缺乏定量分析,主观判断多而客观分析少。因此关键过程域是一种比较模糊和笼统的项目管理成熟度的测定方法。精确性比较差:往往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2.层次分析法

针对项目管理中的每一个等级.通过专家问答的方式获得评估值,再根据评估值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达到本等级,如果达到了这一等级的要求,再进行下一等级的测定,当评估值不能达到卞一等级的要求时,则本等级就是该项目管理的成熟度等级。其中,每一个等级提问的问题都有所不同,而且评估的重点涉及项目管理不同的知识领域。测定评估值时按照高级管理者、中级管理者和内部员工代表三个层次设立不同的权重以期做到真实性、操作性和普遍性三者的结合。

评估值的测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项目管理的成熟度模型的定量化。但是评估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对一系列的选择题的提问完成的,因此测定的准确性对选择题的数量以及质量具有较高的依赖性。而且每一个等级都要设立一定数量的选择题,既使得测定工作十分繁琐,又很难保证评估的质量。评估时需要由低到高的逐级测定才能最终确定成熟度的等级,因此评估过程不得不在多个等级中进行,测定工作重复并且效率不高。

3。综合指标评价法

该方法的显著特点是它将评估体系建立在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上。参照项目管理的过程能力指标,建立起两个层级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相应一级和二级指标的评估得出该项目管理的成熟度等级。并通过绘制蛛网模型将成熟度等级中各能力指标的情况表示出来。

(如图1)该评价方法具有很多优点:

(1)系统性强。该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按照项目管理的过程能力指标建立,包括了项目管理的五个基本的管理过程:启动过程、计划过程、执行过程、控制过程和收尾过程。该指标体系为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建立奠定了系统和恰当的理论基础。

(2)定量化。在确定了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用专家评分的方法具体测量每一个二级指标。并进而计算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标值,得出该指标所处的等级。通过对二级指标值的测量和一级指标值的计算实现了对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定量计算。

(3)直观性强。该方法通过蛛网模型将整个项目管理成熟度状况比较直观的呈现出来,而且可以清晰的看到一级指标的成熟度等级状况。

(4)通用性好。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结合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按照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来进行。适用于不同行业以及不同规模的各种企业。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三、对综合指标评价法(蛛网模型)的改进

1.现有模型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上述分析可知,用综合指标定量分析的方法是一种通用性较好,应用较为广泛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测量方法,但现有的模型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评价指标中侧重于项目管理的过程能力指标,而缺乏像项目团队文化和项目管理人员这样的软指标。项目管理的成熟度并不完全等同于项目管理的成熟度。由于没有任何过程是孤立存在的,组织方式、支持该过程的系统、组织的主流文化等都会对每一个过程的推进情况产生影响。可见;过程能力并不能代表项目管理能力的全部。项目团队文化反映了管理成熟度’‘软”的方面,项目要求有所倡导的团队文化,现代项目管理核心理念,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项目管理人员反映了项目管理成熟度“人”的能力方面,须符合专业资质要求。这些软指标在表征项目管理成熟度时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成熟度等级的提高,项目团队文化等软指标必然会相应提高,同时项目团队文化的改善必然促进企业成熟度的提高。

2)重叠性问题。①蛛网模型虽然可以表征成熟度的等级,但还存一些问题。项目的过程能力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企业在到达某一等级后还会继续往前发展。因此,它们中的许多指标可能已经超越了本等级,甚至有的指标还未达到本等级,只是加权平均估算出成熟度状况。

②这样一种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只是模糊地表达了项目管理成熟度,对于项目管理能力中的不足和优势却视而不见,不利于发现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不利于确定进一步改进的重点和突破口。

③项目管理成熟度从一个等级到更高等级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过渡,实际上大部分情况下企业不是处在某一个等级上而是处在过渡过程中,因此,仅以某一个等级来反映成熟度指标往往不能反映其真实的情况。

2.对模型的改进

l)在原有的项目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中增加项目团队文化和项目管理人员两个要素,进一步完善该指标体系。见下表。

目标管理方法范文12

关键词:目标成本管理;企业经济管理;应用实践

目标成本管理是基于目标成本的管理形式,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其不仅仅是单纯对企业成本进行管控,而是在充分考虑企业成本与收益的情况下,对企业发展目标进行规划与挑战,为企业制定更科学的规划,以改善企业经济管理的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加理想的发展目标。目标成本管理中企业在中的应用有助于企业以最低的成本投入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帮助企业实现更好发展。

一、目标成本管理及其特点

目标成本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综合规划管理的成本方法,具体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将目标成本作为企业经营过程中规划控制成本的指导,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投入,提升资本增值效益的目的。基于成本管理总目标,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员工都需要细化目标,如技术目标、资金目标、成本目标,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目标成管理是目标管理与成本管理的融合,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严密性。封闭连续的管理回路对于开展高效的管理工作有着重要作用。目标成本管理中将预定效益作为目标,又将其作为评价员工绩效的依据,通过设定目标—目标分层—达成目标—监控评价—激励奖惩等流程形成严密封闭管理系统,为目标成本管理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二是未来性。目标成本管理要求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必须明确详细目标,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企业未来成本的投入控制中,围绕降低成本开展经营生产,对成本发生进行有效控制,以便实现目标成本管理的目标;三是综合性。目标成本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成本管理方式,能够综合运用各类成本管理方式,利用各类成本管理理论来为目标成本管理服务,以实现成本管理的总目标。作业成本管理、全面成本管理、功能成本管理等管理方法都可以作为实现目标成本管理的方法;四是效益性。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必须将实现资本的最大增值盈利作为的目标成本管理的最终归宿。由于成本反映了企业资本的消耗,与企业资本增值效益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目标成本管理需要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作为指向,关注成本效益分析,将提升企业增值效益放在首位,以经济效益作为评价不同部门、各个员工成本管理绩效的标准之一。

二、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1.强化目标成本管理意识,建立目标成本管理思想企业经济管理重要的应用目标成本管理,通过目标成本管理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从提升企业基层员工、各级领导的成本控制意识入手,建立目标成本管理思想。一是企业领导要充分意识到目标成本管理的作用,将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具体到细节、落实到实处;二是在企业中配备专业的目标成本管理人员,其需要具备基础会计职业素养,以高水平的经营意识、竞争意识的效益意识来实现目标成本管理目标;三是转变传统生产管理管理理念。将目标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的基础工作,注重整体布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方法、手段进行全面研究。包括企业战略建设、方案实施、市场调查、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通过一系列环节来研将以最低成本获得最高效益。

2.丰富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实现目标成本管理目标企业在进行目标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高效的目标成本管理方法。一是要通过价值工程来降低成本。如在进行目标成本管理时可以融入价值工程理念,使得生产目标能够以最低总成本实现,从而提升产品的价值。又如可以在进行目标成本管理的过程中结合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是以企业生产产品或服务为对象的成本管理方式,其将企业整个生产过程看作整体的作业链,通过对作业与作业成本的确定、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并反映,以便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又如,可以应用全面成本管理法,其强调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个流程都参与到成本管理中。注重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全员一同参与的主动性,通过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与主动性来实现成本管理的一致性,以便在最低成本的状态下进行组织生产运营。

3.引用目标成本管理系统,提升目标成本管理效率企业在执行目标成本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管理内容过于繁杂、管理范围过大、管理内容的复杂化,传统成本台账、Excel表格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多元化的目标成本管理要求。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过程,历经周期也相对较长。因此,引用目标成本管理系统对于提升目标成本管理销量来说十分关键。目标成本管理系统能够实时反映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动态情况,有助于企业目标成本管理质量的提升。目标成本管理系统的选择需要结合企业运营流程与特点,通过合理的系统来展现目标成本管理的动态过程。所采用目标成本管理系统要简单易学,便于上手。

4.建设目标成本管理考核责任机制,落实目标成本管理执行建设目标成本管理考核责任机制,实现目标成本管理考核的常态化管理。企业要针对目标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考核,以便第一时间发现目标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措施。目标成本管理考核责任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追踪体系。对企业内各个部门成本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追踪考核,评价成本控制执行情况,如执行不到位则需要深入分析原因,提出相应改善措施。定期向企业财务部门、策划部门等汇报目标成本控制执行情况。在定期汇报中要明确实际成本控制与目标成本控制之间的差距,并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切实可行措施;二是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由企业领导与各个部门管理层总结分析在目标成本管理实施的效果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企业会计人员有针对性的调整平衡成本指标,对目标成本管理执行中的偏差进行调整,以便提升目标成本管理的执行性;三是建立严格考核制度。目标成本管理的考核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严格执行是直接关系到目标成本管理的成效。企业在开展目标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将每一位员工开展目标成本管理实际情况与绩效、奖金、福利挂钩,将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结合,以调动员工积极参与目标成本管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