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时间:2023-08-02 17:16:10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1

关键词:强化策略 初中地理课堂

初中地理课堂在目前的考试体系下是学校中的弱势课堂,学生地理学习的内在需求不足,课堂中问题行为多、学习效果差。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许多地理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处理学生的不恰当行为想以此来保证课堂教学。事实上我们却看到这些教师工作得疲惫辛苦,课堂里的事情还是层出不穷,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为他们陷入了一种强化误区――忽略恰当行为,而关注不恰当行为。

强化是任何能够影响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刺激。行为发生的概率因强化的出现而提高,这类强化是正强化。行为发生的概率因强化的消失或移开而提高,则为负强化。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者倡导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旨在探明学习行为发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刺激,准确地解读行为。根据行为分析理论所揭示的行为原因,正确操纵强化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管理策略

作为一种课堂管理策略,操纵强化的基本假设是:课堂行为是强化的产物。课堂行为的维持或矫正,可以通过对强化的操纵实现。课堂管理的操纵强化策略,主要是指强化形式在正强化和负强化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管理上,主张通过表扬正确行为,来制止捣乱行为。具体的做法有:

1.学期开始时对制度的清晰正面阐释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期开始时,教师要制定清晰明了的课堂规则,让学生明确课堂上应该做出哪些行为,不应该有哪些行为(实际上学生也希望了解)。

只要有可能,对行为的定义和指导应该用正面的词汇来陈述。当大多数定义陈述的是学生“不能”做什么时,那么教师、学生所关注的中心是那些不恰当的行为。当定义陈述的是学生“能”做什么时,教师、学生就会倾向于关注对恰当行为的强化。对于每种不恰当行为的规定,教师要尽量列出三种相应的恰当行为,因为这有利于对学生创设一种正面的、肯定的引导,以强化正确的行为。如在开学伊始第一节课,我会要求:上地理课要带齐课本、地图册、填充图册;上课时书本摆放:左书右图;教师画板图时学生也要跟着画,每节课上的版图是上交作业的一部分;作业要及时交,完成好的在其个人千分考核上加分等。

这些规则的制订和实施强化了课堂中的正确行为,使课堂气氛向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这样做虽然这往往需要延缓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与精神投入,但这样做是值得的。做好这一点,以后的课堂管理就可以少费工夫,学生有问题行为出现后对教师的批评能心服口服地接受,确立了教师的引导地位,也可避免师生冲突。

2.先表扬后批评

先表扬后批评的做法能使学生产生信任感和自我价值感,只要我们先对学生的部分闪光点给予肯定,学生的优点得到正强化,也赢得了学生的心,然后,再批评学生的缺点,这样学生一般都愿意接受,教育效果自然会好,错误行为自然会减少。

另外,当你要批评某种不良现象时,要相应地先表扬其相对的行为。先表扬对学生正确行为给予强化,也让被批评对象知道教师对事不对人,减少其抵触心理。例如,上课铃响后,学生才忙于找地理学习用品,影响课堂学习效率,但有个王同学就每次做得很好(目标行为),因此我就在班里表扬王同学(提供刺激物),并让他介绍经验,原来他每节课后不及于下位休息,而是把上节课用的书理齐收好,把下节课要上的书找好后摆在桌上后再去做其他事,前后时间不超过30秒。于是其他学生觉得很受启发,也跟着这样做(目标行为增加)。

3.以静制动

为了增加和保持学生的恰当行为,学生们应该在他们做出期望的行为时受到强化,而不是当他们做出错误行为的时候才得到关注。研究已表明,当学生们的恰当行为受到强化时,他们将会更加频繁地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如果学生得到最多关注的时刻是在他们做出不恰当行为之后,那么很快他们就学会要故意表现得更差,以便得到更多的关注。因而不当或违规课堂行为自然会重复发生。我在教学中曾遇到这样学生,批评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兴奋剂(特别是地理教师这类小学科教师的批评),后来我决定对此加以有意的忽视,冷眼相对,引导教学继续进行,学生的不当或违规课堂行为因为达不到目的而趋于消退,这达到了负强化的目的。

二、强化教学策略――及时反馈

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但也容易很快失去兴趣,人们俗称“三分钟”热度。如何维持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热情,是初中地理教师应考虑的问题,而及时反馈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反馈,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上的进步,已有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得到肯定强化,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适当的缺点与不足的反馈,使学生从中明确自己的差距,受到鞭策。反馈的方式,可以直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进行。

外国学者布克与诺维尔的实验证明了反馈的重要作用。他们令两组受试者以最快的速度与正确性来做同样的练习(减法、乘法、写字母、找出课文中的外国字),连续试验75次,每次30秒钟。在前50次练习中,对甲组增加三项诱因:知道每次试验的分数;试验期间不断予以鼓励,督促他们努力去做;把所犯错误加以分析。对乙组则无这些指示。练习50次以后,两组指示对换,对乙组增加上述三项诱因的指示,甲组则取消这些诱因。结果表明,在前50次练习中,甲组成绩比乙组好;在后25次练习中,甲组的成绩变坏了,乙组成绩明显上升。

强化策略既是课堂管理策略又是有效的教学策略,其核心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上只是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希望同行、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李森,潘光文.行为分析理论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11期30~33

2.胡继渊,沈正元.加涅的有效教学策略思想的浅析及借鉴[J].外国中小学教育. 1999年第5期

3.陈卫萍.强化策略在学生行为管理中的运用与研究[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8-6-1

4.[美]Gary D Borich,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Fourth Edition)[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2

一、高中地理课程的特征和课堂教学困境分析

1.高中地理课程的特征分析

高中地理的课程教学对与实际的结合比较重视,对学生在事实梳理分析基础上,并逐步地对地理原理的运用得以掌握也比较重视。实践性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实施下,高中地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在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主要是以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思想,然后将当前的一些社会发展问题以及人类面临的一些严峻问题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课程的知识难度有了相应降低,在一些探索性的内容上有了增加,这些探究的内容基本是和实际有着紧密联系的,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目标比较突出。

2.高中地理课程课堂教学困境分析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面临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在地理老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还有待加强,对课程资源意识要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指令课程计划比较突出,这就和当前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不能得到紧密结合。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方面也没有达到标准,缺乏对课程资源的识别以及开发能力是一个普遍现象,这对课堂的有效开展就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应用不科学,这对课堂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很大的影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高中地理教师还是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加以充分重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作用的发挥很不利,这一问题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还有广泛存在。如果不能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目标就很难得以实现。

二、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加强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这是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基础。只有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实施应用,这样才能使课堂的有效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还要全面解读课标,实施有效教学设计,从具体措施实施上就要先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制定出因人而异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发挥。然后对学生学习重点加以确定,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要能灵活多样。

要对地理教学的策略加以转变,将地理课堂的良好氛围进行营造。对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要进行合理化的利用,将地理课程的活动教学有效开展。对地理课程要能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这也是学生知识建构的需要。通过问题情境对学生的客观以及抽象知识能同化到学生认知结构当中,能有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及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在导入情境的时候,要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产生共鸣,通过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方式应用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对教师的网络化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进行积极培养。高中地理课程中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就能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老师可直接通过网络化进行展示,学生通过网络化的地理资源的观看就能直观地了解到所需要的知识。在教学的方法上老师也要创新运用,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能方式进行充分利用,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地理课堂丰富化地呈现。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3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必须不断更新,只有把新理念充分渗透于课堂,才会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由于课时较少、教学环境有待完善等因素,导致地理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很难被及时消化吸收,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在生本教育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研究打造高中地理生本课堂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本教育;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研究

本次统计学生的问卷总数为500份,经过筛选,选出有效问卷476份,其中男生243人,女生233人,基本实现性别平衡比例。

(一)大多数高中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于地理的感情,对地理比较喜欢的比例为32%,不讨厌的比例为47%,明确表示不喜欢地理的比例为21%。由此可见,对地理多多少少有一些喜欢的学生是占大多数的,明确讨厌地理的学生还是小部分的,喜欢地理的学生是我们实施的生本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所做的是让喜欢地理、不讨厌地理的学生更喜欢地理,同时那些讨厌地理的学生,要弄清楚他们不喜欢地理的原因,对症下药,让他们改变对地理的印象,进而喜欢上地理课堂,最终提高地理成绩。

(二)大多数高中生参与地理教学的程度不高。调查数据显示,如今的课堂,仍然77%的以老师讲课为主,而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课堂和师生互动的课堂只占23%。86%的学生很想要自己参与课堂,喜欢与老师互动、与同学合作的这一种教学模式。综上分析,学生不喜欢地理课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地理课没意思;老师讲太多;我不能参与其中。既然知道学生不太喜欢地理课的原因,老师就要加以改善。因此,为了教学更有效果,老师应该及时改变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老师应当和学生多加沟通和交流,多多接触,这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会有所帮助。

二、打造高中地理生本课堂的教学策略探析

2.1高中地理教师在打造生本课堂时要重点用好以下五项教学策略:第一是面向全体策略。所有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整个过程师生都必须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第二是互动探究策略。这一教学策略是教师授之以渔,而不是传统的授人以鱼,这样做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互动探究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2.2第三是因材施教策略。因材施教,是指老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班级课堂教学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存在如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智力因素差别的问题,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只有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学生实施有差别性的指导,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负责,精心设计教学,设置不同的发展目标,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辅以必要的个性化辅导、练习、作业等,使教学真正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和成长。当然,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也要注意有效弥补接受式教学的不足。

2.3第四是概括总结策略。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向活动过程中,要实时进行沟通及信息传递。老师不仅能够全面巩固和加强学的和所获得的技能知识,同时能掌控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最新动态,当堂调整教学行为,更有针对性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也要及时记笔记并且及时总结,记笔记有助于学生观察时集中注意力,增强鉴别力与思维的敏捷性,及时记下当时自己的思维活动和捕捉到重要信息,有利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有助于课后复习,是温故知新的助推器。第五是多元评价策略。多元评价策略是指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激励、肯定、鼓励和赞扬等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取尊严、自信和胜利的经验;积极的鼓励、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具有指导作用,还具有教育和激励功能,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多元评价,跟踪系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成就,而且要发现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才能,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发展自信,塑造良好的个人品德,培养拥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新一代素质人才。多元性激励评价策略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非常安全的心理氛围,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同时进一步挖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创造性潜能。

三、结语

在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要以生为本,采取多种策略帮助学生总结、整理知识;或者包含重、难点知识的问题,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引导他们一步步攻克难题。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合适地运用各项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教育机智。这不仅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旨,而且是生本课堂教学的关键。一切都要基于高中生需求的发展,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避免华而不实,让学生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4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地理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从大类上划分,地理学科属于人文类学科,然而与政治、历史这样的人文类学科相比,地理学科其中的理科特征又比较强,因此,我们通常把地理学科称为“文科中的理科”。由此可以看出,地理学科是一门兼具文理特色的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学好地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地理课堂上依然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这样不但使得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显得被动,无法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而且使得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收获十分有限,只是掌握了一些固定化的地理知识,地理学科优势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我们在新课改的引领之下,开始重视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获得实际能力的提升。而在地理学科中,这种实际的能力既包括基本的地理知识,又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等各种能力。那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想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一、重视备课工作

备课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备课活动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做好教学知识和教学过程的准备,包括教学基本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教学策略的设计等。另一方面要做好学生方面的准备。对于这一点,很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对象,必然会对教学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在课前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了解,包括学生具备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有了这些翔实的学生信息作为基础,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视导入技巧的使用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导入环节主要承担着引起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新知识的讲授做铺垫等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五分钟时间,但是教师如果能够善加利用这三五分钟的时间,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导入方式,就会使得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式有很多种,包括以旧引新导入法、生活实例导入法、实验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例如,在教学《环境与环境问题》这章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自制了一张幻灯片。我通过网络资源搜集了很多有关水污染、大气污染、海洋污染、土地沙化、森林破坏等环境问题的图片,再配以一些文字说明,使得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我们生活的地球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利用多媒体工具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就这样,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课的热情相较于以前显得更加高涨,教学效果很理想。

三、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学活动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一定要注意教与学的有机统一。然而,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上,我们仅仅是重视教师“教”的过程,却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使得教与学发生了割裂,降低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因此,在地理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一改往日的教师“一言堂”,注意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相应的内容灵活地采取各种学习方式,如讨论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引导发现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例如,我在讲到“自然灾害”这部分内容时,就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书籍报刊查阅、上网查询等方式搜集一些我国近几年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灾害,然后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在我国境内比较多发的自然灾害类型包括哪些?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主要分布的地域集中在哪里?就这样,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且参与的热情相较于教师讲授式的教学模式要更高。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搜集、整理、归纳、总结、团结协作等一系列的能力,从而使得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的发挥,促进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除此以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恰当地运用提问的艺术,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相较于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活动,最终取得的教学效果自然会更好。

四、丰富作业形式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要想实现有效教学,作业设计环节有效至关重要。然而,地理作业往往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封闭等一系列问题,往往不是选择题就是填空题,不是填图题就是简答题,这种作业既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难以发挥作业应该具有的功能。因此,我们要改进作业设计理念,注意对传统的作业形式进行突破,例如,可以布置给学生一些活动类作业,像是一些课外调查报告、课外小制作、专题演讲稿等,使得作业形式不再局限于书面作业形式,而是在类型上更加多样化。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完成各种类型的作业中实现各种能力的提升,使得课后作业不仅成为巩固旧知识的手段,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地理学科中实施有效教学已经成为一个大的趋势。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个契机,争取在地理教学中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使得学生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姚进军.有效教学及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尝试[J].科技信息,2009,(24).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5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我们应积极努力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课堂活动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互助、合作、竞争的思想,使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有爱的享受,得到快乐,得到发展。另外,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客体文化的建设,使之有利于师生、生生融洽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多重互动、主客体间对话的顺利展开,最终使师生互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得到完美统一。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营地,是学生获取新知,锻炼和提高多种能力,养成一定道德情操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的价值趋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那么,怎样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响应新课改,下面浅谈本人的几点策略:

一、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地理兴趣

中学地理往往被喻为“夕阳学科”,得不到家长和学生的普遍重视,进而使部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思想,甚至根本不想学习这门学科。“态度决定高度”,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怎么能取得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我们地理教师应抓住浙江省有关会考、高考的文件精神:高中地理必修模块必须参加会考,也是高三文科考生参加高考的必考科目。学生明白这一规定后,知道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从心态上就会重视地理。如果说态度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那么兴趣则是对基石的直接雕塑。兴趣是人主动、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敏锐,记忆更深刻,想象力更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更坚强,使智力活动效能大大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为此,我们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状地向他们说明学习地理对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魅力。如对高一新生上第一堂地理课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地位,地理有哪些功能以及地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其次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为达到此目的,我们可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如:创设情景、巧妙引入、艺术语言、地理演讲、地理辩论赛、课外地理小组、增举地理时事、联系热点等。

二、活用地理教材,巧选教学方法

活用地理教材,应摆正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从目前的课堂教学来看,仍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墨守成规,本本主义,严格按照教材来教;另一种是心无教材,远离教材。这两种现象都没有正确的教材观。教材只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素材,某些内容与结构并不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可能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情,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整合、重构、创新,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在对教材的加工过程中,特别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操陶冶的关系;教材正文和阅读材料的关系;深度与广度的关系、教法与学法的关系,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自然灾害与防治》一节中,分析“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时,宜选取“西南山区案例”替代课本部分内容,提供小区域比例尺图和该地区的等降水量线、降水季节分布图、等高线地形图等素材,通过学生讨论来归纳西南山区多泥石流与滑坡的成因。这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地理新教材版本不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教材的处理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来选择恰当的教法。好的教法,不仅可以使学生一直保持兴奋状态,还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交流状态、情绪状态和生成状态,适时灵活地因需调整教学方法,尽量做到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富有节奏、充满活力,使学生在多变的教法中,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有效的锻炼。如在《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节的教学中,可通过“案例探究法”,例举当地学生都比较熟悉的某一工厂来探究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而针对“工业与环境”部分的教学,可采用“辩论法”:经过小组分析,推荐代表分别担任“环保局长”、“工厂负责人”、“当地居民”进行辩论;也可直接带领学生去工厂实地考察,了解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再如像区域地理某些部分的教学———“中国行政区划”,可通过拼板游戏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使他们很快掌握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分布。

三、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和谐课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新教材的实施者教师,其观念是否转变,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的关键。“何谓教学?概括地说,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引自: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张华教授)。这一界定,从课堂教学观念来说,更强调的是师生同为主体的交互活动,而教与学则在互动过程中得以统一和实现。然而,从实践层面来看,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采用了“看似而不是”、“形似神不是”的活动教学,实际上仍未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预设,突出教师主导作用、权威地位,灌输活动、传授知识、一人操纵。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实质性的活动空间狭窄化,也难以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火焰。由此可见,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活动观: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师生互为主体,通过师生互为对话,达到目标的动态生成;通过互为对话,使教师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价值取向得到统一、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还有利于和谐课堂文化氛围的建设。而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又是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究的话题。和谐课堂应充分体现在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及主体与客体多重对话的和谐。为此,我们应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文化建设,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存在,变批判为激励,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用一颗心灵唤醒一群心灵。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6

【关键词】地理教学 课堂效率 方法与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图表多,知识点多,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除了要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外,还需要老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抓住地理图表,提高判读能力

图表在地理教学中是最常出现的。地理图表一般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日照图;二是等值线图;三是统计图表;四是区域地图。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判读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既要把具体的地理事物分布落实在地图上,又要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同时要求学生会读图,将图中的隐含信息挖掘出来,做到看清图、看懂图、理解图。主要运用课本插图和相应的地图册进行复习、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换等思维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加强理解和识记。教师要多分析、绘制图表,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特别是区域地图的判读,可强化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重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教学

基础和主干知识包括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和结论。总体来说,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地理教学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和人地关系等。

主干知识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基本依据。地理试题无论如何理论联系实际,但其知识的落脚点都必须落实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或理论的主体知识范围内。重视主干地理知识教学是提高地理教学的关键所在。地理学科主干知识有:各种地图和统计图表;地球运动和经纬网;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区位分析理论及应用;人口、资源、环境与灾害问题。对这些主干知识的教学,既要紧扣课本,夯实基础,又要准确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它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疏通每一个知识点,重在理解,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形成专题,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又要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三、准确把握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

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重要的地理理性知识。在地理知识的教学中,对概念的教学一要准确、全面;二要进行适当拓展。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时,首先要运用各种地理直观方法,形成地理观念;其次要运用地理逻辑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找出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第三要做到定义或论点条理化。地理原理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地理理性知识,是前人对地理事物、现象的理论概括。对地理原理的教学主要呈现在分析应用上。教学的方法一般是:先分析原理,总结规律;再结合实例,拓展运用;接着推理演绎,寻求步骤;最后强调重点,突破瓶颈。

四、结合生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7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做出了新的规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从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入手,讨论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策略,谋取为地理学科建设提供借鉴。

教育既包括能够提高人的知识技能,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包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育活动的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教育作为国之根本,需要经历长期的发展过程并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教育工作者编纂的教材更加符合时代特征,更加适应当代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使命题人员的工作有了依据,教育部门有了评价教育工作水平的标准,这也是国家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由试点教学到普遍范围内实行的实施过程,其内在的可行性逐步得到了认可,必要性也逐渐显现。古语有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来形成人的知识渊博,无论是“天文”还是“地理”指的都是现在的自然科学,可见地理学科在我国教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也在改革的深化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使学科的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

一、教学策略的含义

教学策略指的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特定的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具体内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达到内容、形式、方法的结合,有较大的灵活性。

二、地理教学目标的制定

针对新课标对地理学科的要求,教师制定的教学方案需要在灵活变化的同时,保持知识的整体性不变。传统教育形势下初中地理教学的时间相对较短,教材内容和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教师经常把全部时间用在知识的讲解上,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很短,增加了课后的学习负担。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提出让学生“减负”的理念,教师的教学内容上的制定要更加符合学习需要,在有限时间内既做到知识的传授又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如在学习“地球表面温度带划分”知识点之后,需要给学生2分钟时间进行笔记整理和知识点要点的记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案的拟定中做好对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并在课堂教学中依照既定目标组织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做好及时反馈,依据具体情况及时变更教学目标。做到在教学目标制定上,遵循整体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丰富地理学科教学组织形式

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模式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设置了严格的界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课程标准中提倡“探究与合作”,它既是一种学习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能够打破与学生之间的界限加强交流,师生间共同探讨教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模式的前提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知识的探讨;教师还可以采用分组教学,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组别的划分。户外教学的开展则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内容,与自然界的具体实物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教师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山上观察植被覆盖情况和岩石构成,在同学领略大自然的奇妙之时,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见识,这也是教学地理的另一初衷。另外,这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等高线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必学内容,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对等高线不太了解。为了让学生了解,可以制作一个假山模型,在教学过程汇总,以此模型为依托,在教学时通过教学米尺绘制等高线。同样,在此次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这也是初中地理地图上必须学习的地理基础知识。通过知识的讲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四、地理教学方法上的灵活多变

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选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不但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老师的负担,也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为什么有的老师自身知识水平很高却不能够教出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选取好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可以采用传统的任务型教学法: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形式交代下去,再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我总结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也可以实现富有新意的交际教学法:增加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参与度,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换位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老师工作的辛劳,教师也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认识到自身教学方面的不足。

如在学习地球“经纬度”划分时,可以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画图比较。除了以上两种教学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将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研讨法和非指导性教学法等方式灵活地综合运用,避免单一教学方法的枯燥,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越来越浓。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8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理念 课堂趣味 教学手段

国家教育改革步伐一直在前进,随着教育改革,课程标准一直在修改。新课标的出台对各学科发展都提出指导性意见。高中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随着课标变化,地理课堂教学也得做一些调整适应课标变化,本文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1.新课标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一些要求,需要地理教师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同时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上新课标提出的建议就是在遵循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且知道如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出一些调整以适应新课标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教师教学理念的积极转变

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自己则扮演引导者角色。以往老师在课堂上主要采取填鸭式授课方式,不管学生接受能力如何,学习状态如何,只是把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这种授课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老师付出了很多,但在一堂课四十五分钟结束后,学生掌握得却很差,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所以老师的陈旧理念必须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需要老师不断学习,时常进修,把握最新教育动态,及时接受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把最新教学方法带入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2.2增加课堂趣味性

中国自古就有“寓教于乐”的教育传统,这个传统之所以到现在还被我们认同和接受,是因为其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处在游戏中的孩子总是快乐的,如果课堂中教师能使所授知识更有趣味性,那么课堂效率肯定会有很大提高。另外,地理这门学科本身很容易在课堂中实现知识的趣味性,地理与日常生活的结合非常紧密,课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比如,为什么冬天经过了大风雨雪天气后,第二天天气会特别晴朗,并且伴随气温降低?再如为什么“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这些现象学生完全可以用高中地理知识予以解释。当把这些环节添加到课堂中以后,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了解得更透彻,而且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会有所提高。

2.3教师教学技能和方式的提高

如今,随着我国对教育领域投资的不断加大,学校中的教学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告别了以往纯粹依靠老师一张嘴和粉笔授课的年代,换成了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设备。用这些多媒体设施,不仅省去老师很多事情,而且使学生乐于接受,更愿意接受所学知识。现在课堂中多媒体设施都实现了网络覆盖,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把一些地理知识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举一个例子,高中地理课本中有关地球自转公转的知识,很多学生学起来很头疼,尤其是那些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对这方面知识理解起来难度更大。针对这一点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找一些关于地球自转公转的三维图片和视频,把这种现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4实现课堂内外互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体现的是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知识,而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只看课堂上的掌握情况,还需要课下加以复习巩固。课上课下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课堂上有老师的约束,课下则更多地靠学生自律。如果学生自律能力差,则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约束力。对老师来讲,可以适当布置一些课下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不过不宜过多,过多会引起学生反感,起到相反的作用。对家长而言,主要起到监督作用,在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可以和孩子互动,共同探讨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实现孩子和家长的共同提高。所以,想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外的努力必不可少,二者实现互补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结语

新课标是国家为最终实现教育改革目标制定的各学科实施细则,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要想在新课标下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必定有一个探索的过程。以上分析给出了一些探索性建议,老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强化课堂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手段和技能,同时结合课下同时进行,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更好地适应新课标要求,为我国教育改革实施和推进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魏春松.地理新课改杂谈[J].地理教学,2012(20):59-60.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9

一,引入环节的有效性是课堂成功的关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要想在教学中获得“低投入、高产出”,引入是否成功常常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但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低效或者是无效的引入现象。有的老师在教学“国家”和“地区”时候,过于看中形式的引入,例如在教学《日本》时候,既想用日本的国花“ 樱花”引入,也想用日本的象征“富士山”景观图片引入,还想用日本的工业产品引入等。由于形式太多,反而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抓不住重点。这是一种低效的引入方式。学生已经不太关心老师要讲什么问题了,完全被材料吸引过去了。所以不管引入形式如何,是图片也好,是歌曲也好,是新闻报道也好,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如当在教学《天气与气候》时候,我直接用一句话引入;请同学们说说自己体验最深的一次天气过程。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因为很多学生经历过一些比较极端的天气现象。比如经历过比较大的暴雨,台风等天气现象。有的同学说曾经一次与父母开车出去,突然路上遇到暴雨,可是继续往前走时候,发现突然间没有雨,再回头过去刚才的那个地方,还在还在下雨。这时我就进一步去引导他们把描述天气的词语要素写下来,并说出天气的一些特点;如短时间,多变的,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天气是不同。这样我就用一句话把天气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特点都融合在一起,比较简洁,明了,而且比较贴近学生身边的事情,学生学习兴趣比较高。这节课的引入,无论从形式还是指向性来看,目的都非常明确。虽然时间短,但很有用。所以从内容、方法上看也是非常有效的。这可以说是一个有效引入的案例。

其实,引入新课采取什么方式都行(比如视频、歌舞、图片、电视剧、生活现象等等),但注意要与核心内容相联系,不能面面俱到。引入的形式应有利于学生的参与,有利于地理学习不断地深入,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层次;其次,引入选择的内容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为顺利切入主题做好知识和思维的准备;第三,在引入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引入与本节内容的关联性。第四,引入环节时间上要适度,能促成新课顺利展开即可。

二.提问环节的有效性是课堂的重要体现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恰当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启动思维,进而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学记》中载:“善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之以容,然后尽其声。”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若问题提得好,学生感兴趣,那就是有效地提问。否则,那就是低效或无效的提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看到一些低效或无效的提问现象。如,按照座号轮流起来回答问题就是一种低效的提问环节。因为学生关注的是自己个人的问题,不是关注老师所提的其他同学的问题。还有类似现象如先叫学生起来后,再提出问题,其他学生由于看到不是提问自己就不积极思考了。这样的提问方式容易凸显学生的个体性。不利于整体学生的发展。所以这样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无效的。那么怎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呢?例如,在教学日本的地理位置时候,设计这样的问题: 某国试飞的导弹由于出现故障,一下子坠落在30°N~45°N ,140°E~145°E的海域,日本立即提出抗议,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不仅有效性强,而且具有可探究性。提到日本要抗议,学生自然就会去思考为什么了?自然就强调了了解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了。

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考虑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想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提出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中,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上要呈现梯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问题,使其感受探究中增长知识的喜悦。如在学习欧洲西部畜牧业时,设计如下问题:①看图片说说欧洲人喜欢吃什么?②为什么他们喜欢吃牛羊肉?③为什么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结论)上述三个问题从生活现象入手,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学生经过猜想、验证过程,获得新知。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将问题的设计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是考虑到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其次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所讲知识的重点、难点。并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给学生的思考提供思路,给学生留一定的回答时间,保证教学过程的进一步深入。第三,避免问题的随意性,注意问题之间的前后联系,对本节课所设计的问题要整体设计,问题间的设计要逐步深入,层层递进。

三,课堂活动环节的有效性是课堂的生命线

在新课程理念提出来以后,老师们纷纷在课堂上引用了各种各样的活动,那么活动的有效性该怎么去考虑呢?例如在教学《中国行政区划》拼图张广告纸时候,把一张广告纸撕破,再让学生复原,之后追问学生是怎么把它拼好的,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是根据缝隙与轮廓来那个完成拼图的。这样的活动设计对中国区划的拼图有指导作用。同时教会学生记忆的策略,如用口诀法、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天气预报以及饮食与餐馆名称来记住它们的全称和简称。最后用游戏的方法检验效果,让学生在娱乐过程中完成对名称的记忆,对于枯糙抽象的东西通过有趣的记忆方法轻松的完成。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前一个活动为后一个活动做铺垫。如果各个活动之间没有联系,就把课堂给割裂了,学生的思维就会一次又一次地被打断,这样的课堂活动是低效的活动。只有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和较好的实施步骤,才能实现其教学目标,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并获得满意的课堂效果。课堂活动的设计一定要精细,不能盲目追求趣味性带来的热闹气氛,更应该明确其教学目标,并做到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活动中问题的设置应该具有可拓展性。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思维得到更好发展。预期的教学目标得到较好地实现。甚至生成合理的新的教学目标。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10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现在我国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社会市场对创新型多元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他们的能力要求也日益增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教育机关也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课程目标进行了调整和优化,高中地理课程就是明显的例子。我国高中地理课程虽然很早就被列为统考科目,但是其分值和重视程度普遍较低,且其课堂教学方法简单,考察学生地理能力过于单一,基本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平时也很少进行检查和总结,这种状况持续了很久。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则加强改进了这一点,大力提倡提高学校对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视程度,加强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实施,全面提升高中地理教学队伍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高中学生地理综合素养和能力。笔者主要围绕着提高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展开,首先阐述了教学有效性的概念,然后就其实施策略提供了一些个人见解和建议。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简述

教学有效性,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学的效率,学生们吸收如何和是否有所提升则是评价和衡量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指标。换而言之,就是指教师通过某段时间的教授,然后学生们这段时间中所收获到的知识和进展。这种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概念,同时也代表了现代教学的目标和策略。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指在教师实现了其课堂教学的基础任务以外,还必须要使得学生能够有更高的教学效率和效益。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让教师和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最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最大的知识收获,那么如何在高中地理了课程上实施有效教学呢,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明确地理教学重点和目标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重点是一些知识点的记诵,基本上只考察学生是否记记得相关知识,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现在新课改后对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和目标有了新的定义,不仅仅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力,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还有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感情价值的培养,因此高中地理教师首先就必须要明确其教学的重点和主要目标,要教会学生在理解地理知识的基础上,从这些知识中学会到了,体验到了的地理素养,通过培养学生这些能力,才能够让学生获得发现问题信息,分析数据以及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能力。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要案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体,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结合课程重点和教学目标来精心构建课件,在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并在设计教案时,多多引用当前国际或社会上发生的与地理相关的文章或事件,这样不仅能够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还能够更让学生印象深刻。与此同时,地理教师也要根据课堂内容的次重点来进行分配其教学时间,并设置紧密的课程教学结构,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地理知识脉络,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

(三)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

高中地理课程知识涉及范围多,一些专业名词多,很多内容都有相似交叉点,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爱好,多多加入一些互动性、探究性、合作性强的活动,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真实体验和求知,从而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全球洋流的分布状况或规律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西亚沙特等国家严重缺水,那么能否用南极大陆这边的冰川来解决呢,通过这种活学活用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和关注相关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四)加强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具备的丰富多变、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融洽度,还能够全方位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激情,继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教授,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知识点的不同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学习城市热岛效应这类问题,教师就可以在课前设计相关问题,例如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哪些地方,对当地都有什么影响,如何缓解呢等等,然后让学生根据书本内容信息来分析得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这种创设情境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找出问题答案的能力。此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转换角色,给其他学生设计问题,通过转换角色的教学方式来启发学生去发现各种地理规律和知识,这样学生在获得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发现自身的弱点和不足,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以上所述主要从几个方面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方法,但是有效教学实施方法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师们就应当根据学校地理教学环境和特点,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状况,来精心设计其教学方案,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全力刺激并开发学生的地理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关于地理知识的高效学习和吸收。提高地理课程教学效率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同时也需要高中地理教师们的不懈努力和提升,才能够使得高中地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戴秀鹏.浅论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2011(35).

[2] 邢建龙.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11

【关键词】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理想

【中图分类号】G633.55;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概述

翻转课堂来源于英语术语“Flipped Class Model”的翻译,国内称之为翻转课堂式的教育模式或者颠倒教室、反转课堂等[1]。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原本的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传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通过课后的作业、实践或操作来完成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外针对翻转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单纯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自从翻转课堂引入我国以后,我国许多教育界的研究学者也陆续展开了这种教育模式的研究,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特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能够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尽管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我国大面积大规模的展开,只有部分教育实验基地展开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实验研究,比如山东省昌乐一中,该学校挑选了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分别对高中课程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地理和历史八门专业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本次实验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将引进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同我国改革后的教育模式以及学校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寻找最优的教育模式和融合点。实验结果的调查研究表明这种教育模式能够被大学数的学生所接受和喜爱,他们认为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教学成果。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颠倒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学习教学内容并掌握一定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另外一种是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和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颠倒――学生提前通过观看和学习老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资料,在课堂上面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相互协作,完成作业问题答疑[2]。

由于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故而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也不再类似传统的教学评价只侧重于定量评价,而是立足于更宽广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关注教学模式对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评价。目前,教学研究者大致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内容分成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的效果以及课堂之后的总结反思等等[3]。当然,同传统教学评价相同的是评价的主体和多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主体包括参与的个人、学生家长、学生同学和授课教师。评价等级的设定根据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学生在该教育模式下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A级、B级、C级。其中:A级是最优的结果,该评价等级表示在翻转课堂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能够非常积极主动的去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B级是中等的结果,该评价等级表示学生态度不够端正,不能够非常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而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取得的学习成果一般;C级是最差的结果,该评价等级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的情绪低落,不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学习任务。评价方式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趋于科学化。

三、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一方面翻转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侧重于学生的课前阶段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机制,课后阶段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质量的总结和反思、知识体系梳理[4]。

(一)教学的课前阶段

在翻转课堂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课前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地理课程的具体知识和教学任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参考资料,当然学生也是这个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需要自主地将老师提供的资料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让自己在地里课堂上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

(二)教学的课堂阶段

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对课堂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和老师进行探讨和交流,老师则需要把握课堂的节奏,既要解决学生的疑难杂症,又要安排好教学的进度安排,保证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效果,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学的课后阶段

教学的课后阶段也是翻转课堂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老师、学生、同学以及家长的共同配合。这一阶段不仅需要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和实践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要他们对前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和反思。这个时候的评价和反思就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对后期工作的建议和展望,也是翻转课堂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之所在,所以需要评价体系的各个主体认真地完成。

四、结束语

我国对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通过概述翻转课堂视角下的教学模式理论及现状,分析了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地理教学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规模的普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学要时间,也需要在更多的实践和实验中去检验和突破各种障碍,并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志军.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吴地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江南大学,2014.

[2]方慧霞.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12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生本课堂

在初中这一时期,学生提高自身知识能力水平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在初中地理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初中地理知识的水平,提高初中地理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创新性技术应用型人才,笔者使用了一种高效的生本课堂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的应用,有效达到了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在高效生本课堂的设计过程中,老师首先应该深入了解生本课堂的概念,再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来制订具体方法。构建高效生本课堂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初中地理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

一、高效生本课堂的概念

高效生本课堂是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深入实施而出现的一个新兴名词,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目的是培养学生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知识水平等。这种教学模式有效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不足,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学生也不再是一直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可以在高效生本课堂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

高效生本课堂的具体形式就是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主体,老师欣赏学生、引导学生等,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使用合理的组织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老师制订的教学目标。高效生本课堂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初中地理教学构建高效生本课堂的具体策略

1.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订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它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老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之前,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心理特征,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老师应该深入了解教材,认真备课。在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老师也应该突出教学目标,让学生有重点可以学,这样也能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丰富的地理知识。

2.采用情境创设法激发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学生还处于之前的兴奋状态无法迅速进入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老师在前几秒的教学中,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拉近学生和教学内容的距离。特定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初中地理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

3.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老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还可以适当采用小组活动方法,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到更多的初中地理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小组活动之中,还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主动探索知识,在这样的过程之中,学生无形中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课后练习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初中地理知识水平,不仅仅需要课堂中的努力,老师还应该设置一些好的课后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课后的练习活动也是对课堂知识的一种检测,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初中地理知识水平。

为了顺应当今时展的要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性人才,提高各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才可以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为自己的各种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初中地理教学活动来说,应该重视改变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顺应新课标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总的说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不仅仅需要老师制订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更需要学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老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构建高效生本课堂策略的实施对提高学生地理方面知识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林关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感悟地理中的生活――例谈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途径[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