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2023-08-02 17:16:09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1

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

1愉悦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愉悦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质,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方法,营造出一个愉悦的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师生互动、教与学相结合,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教学方法之一。

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和情感需求,把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新时代下教育的根本任务。这种主张认为教学应立足素质本位,以愉快教学作为启发教育的手段,变“苦学”为“乐学”,将学生从“苦学”中解放出来,我们称之为“愉悦式教学”

2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

“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是内容引进到地理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们乐于参与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来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将“乐学”思想引进地理课堂中,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以一种愉悦的心态来营造出既民主又平等、既和谐又愉快的地理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轻松获得地理知识和轻易掌握独立解决地理能力的同时,在心理上、精神上、体力上也获得愉快的轻松感。如果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氛围中去接受地理知识、培养地理兴趣,这样就可以全面的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3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的价值体现

如何唤起学生、家长对地理的重视,减轻学生地理学习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改变以往的压迫式教学,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这样的改变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充实教学活动过程,更重要的是,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塑造完美的人格。从另一个角度讲,能否自如的运用愉悦式教学模式,将理论恰当好处的实践于现实课堂之中,也是教师职业素质的一种体现,无形中会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这一些弊端,如忽视了对学生素质教育,传统填鸭式教学,地理理论和实践得不到适当结合等等。本文则基于现今地理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讨论分析,并探讨采取怎么样的教学模式,促使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这种研究也符合地理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培养现代人应具备的地理素质。

3.1改变了课堂中的教学关系,是一种提高师生交互质量的教学方法

地理课堂教学是师生交互交流的一种途径。师生之间互动的性质与质量直接影响地理教学活动效果。在以前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由传统观念(如教育观、质量观、绩效观等)来支配其教学行为,进而对学生施加影响;作为学生则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去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

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这种教与学的关系。它强调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倡、鼓励学生去发表与老师、教材不一样的见解和看法;作为教师,对学生独特个性的见解和看法应该给予理解、鼓励和指导。

在愉悦式地理课堂中,师生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教师由传统课堂教学的施予者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即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引导者、合作者与探究者,教师不再以教育者自居,不再用强制的手段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由课堂教学的客体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由传统课堂教学中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探索、去发现地理课堂教学的有趣之处。这样的地理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关系,还有利于发挥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积极性。这也反映了新课程教育改革下的教育本质,体现了教育中时代精神的要求。

3.2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是一种健康积极的教学方式

教师和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对于不同的地理事物具有不同的观念。地理愉悦课堂就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心理需要的研究,对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的了解,设计与学生心理特点相符合的课堂教学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玩、好动、好乐是学生的天性。地理教学,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情绪受压抑,思维闲置,学习效果差,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多组织有“趣”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娱乐需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比如,在讲解地球运动的时候,可以借用学生的篮球进行演示、讲解晨昏线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头作为地球,让学生分析哪是晨线,哪是昏线。

3.3体现了课堂的民主性质,是一种平等愉快的教学方式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2

关键词: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理想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概述

翻转课堂来源于英语术语“Flipped Class Model”,国内称之为翻转课堂式的教育模式或者颠倒教室、反转课堂等。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原本的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传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通过课后的作业、实践或操作来完成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外针对翻转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单纯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自从翻转课堂引入我国以后,我国许多教育界的研究学者也陆续展开了对这种教育模式的研究,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特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能够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我国大面积大规模的展开,只有部分教育实验基地展开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实验研究,比如山东省昌乐一中。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颠倒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学习教学内容并掌握一定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另外一种是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和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颠倒――学生提前通过观看和学习老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资料,在课堂上面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相互协作,完成问题答疑。

由于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故而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也不再类似传统的教学评价只侧重于定量评价,而是立足于更宽广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关注教学模式对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评价。目前,教学研究者大致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内容分成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的效果以及课堂之后的总结反思等。当然,同传统教学评价相同的是评价的主体和多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主体包括参与的个人、学生家长、学生同学和授课教师。评价等级的设定根据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学生在该教育模式下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A级、B级、C级。评价方式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趋于科学化。

三、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翻转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侧重于学生的课前阶段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机制,课后阶段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

1.教学的课前阶段

在翻转课堂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课前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地理课程的具体知识和教学任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参考资料,当然学生也是这个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需要自主地将老师提供的资料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让教学在地理课堂上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

2.教学的课堂阶段

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对课堂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和老师进行探讨和交流,老师则需要把握课堂的节奏,既要解决学生的疑难杂症,又要安排好教学的进度安排,保证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3.教学的课后阶段

教学的课后阶段也是翻转课堂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老师、学生、同学以及家长的共同配合。这一阶段不仅需要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和实践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要他们对前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和反思。这个时候的评价和反思就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对后期工作的建议和展望,也是翻转课堂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所在,所以需要评价体系的各个主体认真地完成。

四、结束语

我国对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通过概述翻转课堂视角下的教学模式理论及现状,分析了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地理教学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规模地普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时间,也需要在更多的实践和实验中去检验和突破各种障碍,并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志军.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吴地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江南大学,2014.

2.方慧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董满超,栗洁玲,黄莉敏.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初探――以人教版“必修1”中“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3:6-10.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3

【关键词】高效课堂 导学案 高中地理 评价模式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程改革于地理科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 [GS(2010)G0238]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73-01

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理念受到严重的挑战,更新教学理念,跳出以往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框架,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适应新教材教学的必然选择。为了进一步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好地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新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要想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效地理教学目标的有效拟定

课堂教学总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模式要高效,高效教学目标要先行。高效课堂中的高效应该是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的总称。要想在短短45分钟做到这三点,教学目标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离开了目标的指引,我们的教学注定是低效或是无效的。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教学目标,其意义在于找到了教学的出发点、主线索、归宿点。教学绝非信马由缰,任由主观意志、外部环境转移。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恰是衡量教学的标尺。目标教学之所以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得益于教学目标制定的具体(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可控(借助怎样的手段达到上述目标)、可测(检验目标达成的效果)、可补(怎样补救教学的欠缺),得益于教学目标执行的实实在在(课前检测——展示目标——达成目标——补救目标环环相扣),得益于教学目标的科学(符合学科教学实际、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这不就是高效课堂所倡导的吗?

二、高效“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建构优质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也是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具体体现。在本校的运行实践中,“导学案”模式已经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和肯定,并积极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大胆的尝试。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助学方案,在本校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习导引”、“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学后反思”等内容。

“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根据学情、课程标准、考试要求等编写,力求突出高效教学的三维目标,确保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同时还要体现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发展的需要。

“预习导引”尽量采用填空的形式,而所填的内容都能从课本上找到答案,有些难以准确的作答而又比较重要的内容,学生填写比较困难,可以用底划线加以强调,同时进行相关的提示,例如通过阅读什么图完成什么问题等,增强导学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合作探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部分是导学案关键,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所在,设计时必须浓彩重抹。设计探究问题时一般要突出:内容的传承性;素材的实践性;问题的挑战性;排序的生成性等特点。我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情况、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6人,让各学习小组明确合理地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让学生根据目标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和同学们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历体验、感知、探索、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等动手操作活动和思维操作活动,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

“当堂检测”意在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练习要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教师要借助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过程和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学后反思”主要用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及疑难点,以便于能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合理评价模式的建立

高效课堂模式构建,要改革我们过去评价模式。评价模式其实相当于学校的一个指挥棒,学生怎么做,老师怎么做,用什么来引导,那就是评价。一方面我们改革过去已有的对教师课堂教学及教学常规的评价办法,用高效课堂的理念及模式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比如备课,我们现在要看是不是采用“导学案”的备课模式,是不是充分考虑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不是有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性设计,是不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是不是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我们也得改革对学生的表现的评价办法,我们的评价得起到对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激励作用。三是新的评价办法要迅速出台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变了,学习模式变了,旧的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课堂。所以各学校要迅速修改考核奖励办法,否则教师有可能无所适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吴育红,贾凤梅.实施学案导学的关键点.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12):51-52.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4

在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下,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程度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虽然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所需知识的搜索及查阅,但是依然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及有效的课堂教学来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大量的实践证明,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对于高中地理教学具备以下优势:

1.可以有效的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高中地理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记忆力,同样还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传统的地理教学仅能依靠教师的讲解及教材的分析,因此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困扰。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信息资源来加深学生的认知,从而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动态的方式将地壳运动、板块漂移形象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对于学生加强知识点的吸收非常有帮助。地理教学本身是比较抽象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支持下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系统性地理知识的学习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下可以极大地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教学资源的整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结合当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学、情感教学等方式都非常的可行。在高中地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的培养学生的组织、沟通、自主学习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全面的把控。

二、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

1.充足的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实现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可以通过对知识点的分析做好详细的课程计划,可以通过幻灯片、微课课件、动画或者是视频下载等方式来进行教学素材的制作或准备。如在进行高中地理《水循环》课题的讲解前,教师需通过个人的理解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动画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该动画的制作内容必须非常全面且脉络清晰,能够让学生很直观的捕捉到水循环的整个过程,动态的展示可以更加形象地将知识点灌输到学生的脑海里。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填充,在突出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

地理知识是比较立体、复杂的,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准备好的教学材料来开展日常的教学,在相关课件的辅助下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如在进行地表形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角度来进行地表形态的讲解,并且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对于不同地表形态的区分及识别能力。在这些知识的引导下,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地表形态,树立较强的学习意识。

3.及时的进行教学效果的检验与模式的改进。

教师在课程的结束阶段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优势和需要改进的部分,或者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进行效果的检测,阶段性的小测试也是非常有效的。在丰富的实践中,地理老师需要抓住教学的核心,适当的进行引导和讲解,从而实现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完善与改进。

4.注意事项。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5

一、翻转课堂含义及其发展

翻转课堂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只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才能真正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而只有以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为目的的信息技术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自1991年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创立PI(Peer Instruction)教学法,到2000年美国的Maureen Lage,Glenn Platt和 Michael Treglia在迈阿密大学讲授利用万维网和多媒体让学生在家或者在实验室观看讲解视频、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完成家庭作业;再到2004年萨尔曼?可汗将辅导资料制作成视频,放到 You Tube网站上供学生自主学习;直至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将Power 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过程上传到网络上,“翻转课堂”的模式逐步建立起来。 微视频以其能够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障碍的优势,成为“翻转课堂”的重要手段。

二、翻转课堂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的机遇

1.获取优质教学资源

近年来,大量优质地理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就是彰显大规模优质教学资源进行研制开发与共享的一个良好开端。对于地理教师个人而言,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培训机会,通过学习名师的视频课程,对自己的课程组织进行深度反思,从而会激励地理教师注重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升业务水平。

2.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翻转课堂的出现带来了学生学习地点和时间的翻转,学习地点将不再以单一的学校为主,家里或者是学习同伴的聚集地都成为了学习场所,学习时间也变得灵活。传统课堂的教师是学习资源的唯一来源,学习内容、方式都是听从教师的安排,但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学习同伴和学习视频和教师占有着同等的分量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新型的合作关系,师生共同来探讨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实现个性化学习

翻转课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平台,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来共同学习课程视频,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的地理主题,课前进行研究讨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气候特征讲解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对当地的气候变化进行思考,结合生活当中的实际现象来分析地理知识。学生通过在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对当地居民进行访谈、从当地气象台获取关键的数据,进而做出对当地气候变化的总结报告。这种研究式的学习方式还能培养出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三、初中地理翻转课堂实施要点

1.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目标的制订,详细地撰写教学设计

在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必须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不同的方面来着手,保证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具体性。与此同时,教学设计则对于教学效果存在非常直接的影响,必须密切联系微视频中需要阐述的知识点,对于学习者、学习目标、学习需要、学习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机协调。对于教学设计,可以从实验内容上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从教育技术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初中地理课程具备非常强的基础性,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如何从教育技术的角度来做好教学设计,必须详细地查找和具体的知识点存在联系的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资源等,切实将这些要素都有机地融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之中。

2.视频录制

视频录制是“翻转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视频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录制视频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习惯等。多使用问题式教学,对于启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非常好的帮助。学校为教师录制视频专门建立了工作室,录制时教师的声音应清晰,板书工整,语言精练,解说得体,这也给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个视频的制作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为此,我们地理组的教师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部分内容,并对录制结果多次修改,以达到最佳效果。

3.要注意学生学习心理与微视频使用的关系

学生面对学习任务、学科知识难点及学科思维提升的要求,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微视频的使用要起到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参与度的作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到底哪些点是学生的学习心理历程的关键点,哪些地方需要使用微视频的手段,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4.要注意学生的即时学情反馈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翻转课堂教学的策略之一就是“针对而学情的状态从学生整体来说是多样化的,就每个学生个体而言,又随着时间动态变化,所以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效果一定是建立在对学情的即时准确把握上的。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反馈手段了解学情,调整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6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改变是最为直接的教学创新,也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困境的有力抓手。许多教师在这一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地理教学新颖模式的运用实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他人的成功经验,对地理课堂教学深入研究,以新颖、管用、高效的教学模式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深入开展。

一、地理教学环节需要充分向前延伸

教学环节延伸是突破单纯课堂教学限制的主要思路,地理学科应当与各学科教学工作一样积极拓展,尤其是向课前进行延伸。许多学生地理学习效率低下和其缺乏有效预习有关,课前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准备,就等着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而老师采用引导方式,学生就会对教学内容不熟悉,对相关问题研究不深入,互动过程保持沉默、参与性较差。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环节的延伸,通过有效的预习活动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例如在《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教学前,笔者要求学生进行资料搜集,了解北方地区主要包括哪些地区,南方地区主要指哪些地方,北方与南方自然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有着什么样的差异,这些差异对生产生活以及生活习惯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准备,所获得的信息面广量大,极为丰富。笔者在课堂上设置一个环节让学生进行交流,发言的同学讲得兴致勃勃,其余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与此同时他们获得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许多知识。有了这样的预习环节作为基础,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得到有效提高。

二、地理教学课堂应当提升演示水平

地理学科的教学需要大量的信息作为基础,否则仅仅依靠教师的单调讲解,学生会感到非常困惑,理解效果也较差。教师以往会采取挂图、投影等手段来演示相关信息,现在有了多媒体手段,教学手段的功能已经跃升到了新的层次。教师应当将这些手段的作用体现出来,进一步提高演示水平。例如在教学《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章节时,教师可以结合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国的风情播放一些纪录片,既让学生对周边的这些国家有了直观的了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这样的效果可以为打造生动课堂提供有力帮助。从运用效果看,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介入使地理教学变得更加活泼,尤其是补充了世界各地的地理风貌、风俗人情,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如同从事娱乐活动一般体现出浓厚的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这些方面的研究,在教学课件准备环节做到精心设计、精挑细选,在制作环节要提高信息的生动性、信息量,课堂上可以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灵活演示,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内容。

三、地理教学活动需要体现学生参与

如果课堂缺乏了学生的参与,而完全靠教师唱独角戏,那么整个教学活动很难开展。笔者在地理教学中以师生互动为抓手,提高学生参与效果,每一课的教学都设计提纲对学生进行引领,提纲内容涵盖了教材的知识点,蕴含了地理规律、人文风情等,对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例如在《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课教学中,笔者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当前现状、各地采取的治理措施、哪些措施最为行之有效等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学生针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处疑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大家踊跃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之间观点不够一致,笔者还鼓励他们将各自查找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展示出来以说服对方,学生在辩论中思维深入的程度更深,对学生而言,更能够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如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整治措施等理解效果更为明显。从这一课的教学可以看出,有了学生的参与,整个地理课堂才能够活跃起来,师生的互动才更为有效。教师在地理教学设计中要处处体现学生参与,无论是教学准备环节的信息搜集、课堂思考探究环节、当堂讨论交流环节,还是对地理学习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创新思维的过程都需要学生的参与。四、地理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地理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产生活。初中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较为紧密,教师应当抓住这样的契机,将地理教学和学生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高地理知识水平。例如在《水资源》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水资源保护现状等知识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更熟悉、更主动,理解起来也更容易。在教学时,学生纷纷踊跃发言,从本地区水资源的占用量偏少、污染现象加剧等两个角度,表达了对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决心。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节水意识都得到了显著增强。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针对如何纠正本地区水污染状况开展讨论,开放性的话题对学生思维创新性有着较好的引领促进作用,笔者和学生进行了讨论。有学生认为应该从源头治理,关闭出现污染的工厂;有学生认为要重视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还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对河道进行疏浚,保持水系的流道畅通,等等。通过讨论,升华了学生智慧,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拓展性。总之,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生活开展教学,能够有效增强教学的真实感,让学生有话可说,并在此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新颖教学模式的运用,对先进的经验、高效的模式进行优化调整改造,构建更加适合本地区、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魏茹 单位:江苏省镇江新区大港中学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7

关键词: 问题导学;合作;探究;差异课堂

著名教育家冯恩洪曾这样概括:“现代课堂教学形态万千,但基本上都可以归属为三大流派,即讲授课堂、合作课堂和差异课堂,并且在依次过度转变。大多数课堂正从讲授课堂上走向合作课堂,进行着努力的变革,如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已领先进入了合作课堂,还有一些教育名校通过校本课程的改革正朝着差异课堂在悄然前行。”这些高屋建瓴的话语,无疑是从另一角度在诠释着新课程的理念。我由此感悟,能否在合作课堂的基础上打造出高效的差异课堂呢?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把教学内容转化为课堂上学习小组追逐的问题,并以“问题导学”的形式优化教学环节,让学生个体的学习更加高效并有的放矢,实现每位学生获取最佳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收获。下面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中内力作用的教学设计为例,对差异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具体展开如下:

一、自主学习环节,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运用多媒体展示如下问题:请同学们利用教材等学习资料,解决下列问题,并且以板书形式总结这些知识点间的联系?

(一)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

(二)内力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哪些?

(三)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四)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有哪些影响?

通过学生对上述内容的完成,首先从知识角度,让学生对内力作用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初步掌握。在课堂上先通过限定时间学生自主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互助活动,好中差的学生进行相互讲评,初步学习内力作用的基础知识。其次,教师通过抽查每个小组中任意学生的总结板书,借助多媒体投影进行全班展示,让学生进行评议优劣,再为各小组进行量化加分,为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夯实基础提供动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这一环节里,因有对小组的量化加分,故会促使学生在组内动起来。观察右图“学习金字塔”的学习规律,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行为其学习效果差异很大。其中学习效果好的是学会后“马上应用/教别人”学习效果最佳。这就为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师生追问环节,突出重点与难点

【师生追问】运用多媒体配合图片展示:

(一)读图“喜玛拉雅山的形成和汶川地震的爆发”,分析二者的差异?

(二)为什么说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呢?

(三)多媒体展示“喜马拉雅山和东非大裂谷”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存在什么规律

(四)地壳运动分类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学生通过前面自主学习环节的学习后,基本掌握了内力作用的相关知识,但从知识的系统全面角度难免会有些遗漏或是重难点还有待突出,故在此设置师生追问环节,做以补充强调。既突出了重点,又强化了知识的系统。如第1题是结合实例来认识和分析地壳运动的速度变化情况,从动态角度强调了内力作用的内容;再如第3题,通过同学分析喜马拉雅山和东非大裂谷,认识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是同时存在的,不同的是前者突出以垂直运动为主,后者突出以水平为主,避免学生对问题认识的片面性。此外,也可以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鼓励学生提出有困惑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堂讨论,并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

三、合作探究环节,巩固提升

【合作探究】

地壳运动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右图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请根据该石柱上地壳运动的痕迹,回答下列问题。

(一)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海湾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二)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三)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那些特征?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8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从根本上讲,教育改革是一种教学思想的改革,是教学由应试教育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转变,在几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初步探索出“自主—合作—创新”三维课堂教学新模式。如下图:

一、具体做法

㈠、精选问题,引发求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从疑问开始,因而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求知欲成为调动学生主动性的起点。作为教学过程起始环节,提出问题是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而提出的激发和引导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实现预定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导学问题。

如讲授“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内容时,可提出: ①比较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和广州“迎春花市”的照片,提出同是春节前后拍摄的照片两地气温有什么差异? ②一月黑龙江省最北部和海南省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度? ③自南向北,我国气温分布有何规律?为什么? ④冬季风对我国南方和北方气温的影响有什么差别? ⑤为什么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台湾岛、海南岛等地难以受冬季风影响?

㈡、指导学习,探索内涵

有了问题,学生自学教材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他们思维活动就具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性质,从而能使其智慧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这种活动中去,学生自学教材的过程就是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方法,同化教材的过程,也是发现知识障碍的过程。

⒈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是一种学习状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自学的形式有多样,如阅读教材、图片,收集有关信息资料等。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注意几点: ①要有自学提纲,时间适当提前,以便学生查找和整理资料。 ②要从简单而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性问题。 ③要准备好必需的挂图、标本、模型及多媒体素材等。 ④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图文对照,思疑结合。 ⑤要介绍不同的自学方法,进行不同的阅读策略训练。

⒉合作讨论

合作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一种学习形式。一般的分组方法是:依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情况、个性特点、性别差异等因素进行分组合作,宜4人至6人作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在安排合作学习小组和指导学习时应注意几点: ①合作学习小组人数要适当,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利于组内学习交流。 ②要设立合作学习小组组长,利于学习小组的组织和发言。 ③宜把前后排邻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方便于进行合作学习活动。 ④及时了解反馈信息,做好督学和点拨工作。

讨论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如在学习完初中地理第三册内容后,组织学生讨论“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经过学生热烈讨论,最后找出若干论据,论证了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于教材的难点、疑点进行点拨、提示、分析,以避免“冷场”。 ②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图,从正反、纵横、交叉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讨论,从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③讨论要在轻松自由、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进行。 ④尽可能发挥全部组员的才智,让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⒊探索创新

创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追求,就是要求在教学中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联系科技动态设疑质疑,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寻问根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找规律、概括特点等,自己建立知识结构,建立逻辑关系,提高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追寻知识奥秘的过程中形成标新立异、追求卓越的竞争意识和顽强品质。

例如在讲“地球气温升高的原因”时,把两种观点交给学生:一种是传统的人人皆知的原因——二氧化碳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增强,气温升高。另一种认为是目前地球处在第四纪间冰期,地球内能的释放,引起火山地震现象增多,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升高,而人类因燃烧矿物质燃料增加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90%,还有森林和其它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还吸收了其他增加的二氧化碳。最后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更正确?” 通过教师的引导,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不断去求知,去发现,产生新的思想。

㈢、创设情境、答疑解惑

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综合性强,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语言,创设地理意境。如适当的加上一些谚语、诗词、成语、歌诀等趣味语言,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实地理表象,使学生听课时如同身临其境,听后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够吸收大部分的知识,基本上能够回答教师所提出的导学问题,但也会有一些疑难的问题,需要教师创设环境、帮助答疑解惑,扫清学习中的障碍,帮助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分辨和修正能力。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第三册关于“根治黄河”这一内容时,学生对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中所采取的“打坝淤地,修筑梯田”这一措施学生理解不深,针对这个疑难点,教师采取先展示“打坝淤地”和“修筑梯田”两幅图片,让学生读书、读图、思考、讨论,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动画演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启迪思维的手段,同时利用各种地理现象,大胆地提出各种假设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㈣、小结归纳、提高自我

学生在自主学和合作学习中,虽经过自学互研、讨论探索,但获取的认识是感性、零散的,只是初步的结论。因此,需要把已学过的分散知识进行归纳,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

总结归纳,通过寻求相互之间的联系,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联系图加以贮存,使之系统化。如在上完初中地理第二册《巴西》一节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以下结构图: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上述的结构图,使学生认清了巴西的基本国情,并对该国相关知识的掌握,起到了纲举目张的效果。简明扼要的知识结构联系图,是对知识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是对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同时,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小结归纳,也是培养学生的系统、发散、创造思维,使学生的自我归纳能力得以有效训练。

㈤、组织检测、评价自我

学生经过自主、合作学习后,其效果如何,需要经过检测来完成。凯洛夫认为: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两个必要的、紧密联系的阶段。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组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测。一方面,学生通过完成测评试题,检验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测评中学生暴露出来的薄弱甚至错误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制订补救措施。同时在测评时,要注意学生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二、效果与体会

⒈模式面对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思维、情感等品质的综合要求。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同一思维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分析和综合过程,是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基础,它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水平,是学生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精神,以及克服困难、挫折的意志和毅力,为学会与他人协作和客观评价自己提供了可靠的时间与空间的保证,也为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开辟新的天地。创新学习是思维过程的高级层次,是学生对知识的抽象和概括过程,是在原有的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的分析和综合,是更高级的分析和综合,就是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对问题做出与已有程式不同的答案,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从而使学生产生联想创造。

⒉模式充分反映了师生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规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教师只有掌握了反馈信息,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对本身的教进行调节或对学生的学进行引导,进而保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高度积极状态。因此,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设法不断地从学生那里获得实质性反馈,并对学生的反馈及时地给予评价。同时,要为学生创设激发兴趣的情境,并采取一切调节、控制手段,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学习过程符合科学的认识规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创造的目的。

⒊模式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学中以学生为核心,全面和谐培养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灌输对象,转变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表现为:学生自学生疑探索质疑合作释疑拓展创新。教为主导,就是在教学中以教师为向导,全面把握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向,及时进行调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的导向作用表现为:教师激发引导信息反馈点拨指导启迪创造。这就是新模式的内在意义,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内在动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⒋模式实现了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虽然能吸收了大部分知识,但是也会有一些疑难的问题,需要教师创设情景,帮助答疑解惑,扫清障碍。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同时要求教师创设出一些具有深度、梯度、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要给出一定信息,当学生思考误入弯道,或出现思路阻塞、中断时,教师及时“点拨”和“引导”,补充信息,架起知识的桥梁与阶梯,疏通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从而达到思维的更高层次,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9

高中阶段的学习可以说是最为重要最为艰难的,高中课程安排较多,所学几乎贯通文理,教学时间十分紧张,知识面覆盖广泛,各种知识集中汇集。可也就是在这种高强度、高压力的教育教学之下竟也出现了闻名全国的类似衡水中学这种学霸频出的重点中学。就高中文科生所必学的高中地理来说,笔者认为高中地理在文科几门必学课程里的难度仅次于数学,而高中地理有一部分内容和计算挂钩,这一部分内容往往较为抽象,是仅凭老师课堂说教o法直观感受和理解的。所以在旧的学习模式下,由于太过于抽象,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空间内客观存在的事物,缺乏可以具体描述的一个实物模型,所以往往导致地理计算题出错率较高,从而影响高中地理整体水平。所以,在高中地理这一部分课程设计中,就特别需要谨慎小心。

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个流传范围比较广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是一个由国外推广而来的新型教育模式,它打破了以往固定的课堂式教学,学生可以在家里完成对最新知识的学习,包括预习,学习新知识,而在课堂上,老师不再是填鸭式一字一句地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可以成为第二学习场所,学生在课堂需要和老师互动、交流,完成对在家里学到的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和深化,有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马上提出,由老师答疑解惑。这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无聊、枯燥的集体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上课地点和上课时间是自由的。对于老师来说,可以减轻管理压力,优化上课效果,使老师有更多时间、精力去研究更深层次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对于学生来说,自由的上课地点,宽松的上课时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配合互动交流,既能使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愧是一个双赢的教学模式。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我们如何将其运用到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呢?这是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具体设计。

1.高中地理的结构程序安排。

打破传统高中地理古板枯燥的上课模式,将学生的授课地点多样化,课堂主要用来答疑解惑,上课多为视频教学,视频短小精悍,这样有利于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广大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更清晰明了,提高学生上课效率。再配以课堂互动,激发学生思维的扩散性,在学习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与老师建立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学习高中地理不仅是了解地理现象,更要能很好地掌握现象产生、发展的原因,知道地理是个有因有果的知识体系。所以,应用翻转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更加清楚明白。

2.高中地理的设计理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依靠的是学生的自主自觉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学生的学习已经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终端来完成对知识的了解和探究,进而完成一系列的预习、复习、巩固任务。高中地理老师可以应用这一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来设计自主的有前瞻性的学习方案和课程设计,起到对学生引导的作用。比如,在制作多媒体幻灯片时,可以利用动画制作教学视频演示课件,通过多媒体音乐、图画、视频等多方面演示,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在高科技广泛应用的时代,顺应时展潮流,物为己用,共享高科技不失为明智之举。

3.高中地理的教学时间。

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时间都节省了好多。学生在课前知识获取环节有较自由的时间选择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课堂内由于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部分知识点,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答疑解惑强化记忆,在脑海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框架,提高学习效率;课后在复习中,由于多媒体视频讲课可以看回播,能强化记忆,有效复习,这样即使面对高中地理广阔的知识面,繁杂琐碎的知识点,生涩难懂的细节计算题,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吸收。

其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的课程教育教学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是有显而易见的优势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新型模式会更加广泛、行之有效地推广至全国,相信我国在新模式下的教育教学会更加出色,我们拭目以待。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10

一、小组分配

小组分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每个小组中小组成员的人数应当适中,不能太多或太少。太多不利于操作,太少不能体现合作的目的。最好4到6名学生为一组。另外,同一小组中成绩相当的学生不能太多,否则会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不能达到合作的真正效果。最好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不尽相同),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便于组内成员互帮互助,同时需要一位有责任心、有一定管理能力、对地理学科有浓厚兴趣的组长,构建组内合作、互助,组外竞争的学习机制;或者是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

二、课堂设置

教室内四面黑板,学生分组对桌而坐,形成学生之间质疑、探究、互助、交流的合作环境,达到课堂的百家争鸣、互助共赢。

三、课堂教学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四个环节:明确目标――自主探究――交流评价――巩固拓展。

(一)明确目标

这是课堂教学前的探索(包含了温故知新、创设情境、分配任务)。教师可根据课标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明确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学什么;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如在讲授八年级《地理》下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节时,可以先后出示几个词语“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塔里木盆地”“手鼓舞”,请学生根据这几个词语猜测所指的地区。这几个词语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具代表性的。在学生的联想中引入新课。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发挥想象,掌握知识。教师还可紧紧围绕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编制并印发“预习提纲”或布置“预习思考题”,学生依据上述“提纲”或“思考题”,进行搜集资料或思考预习。比如,在上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这一节中,我让学生搜集各地区不同聚落的建筑特点。在预习中,小组成员可以由组长安排,每人找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不同的聚落建筑,再由组长或其他同学整理准备汇报。这样既分工又合作,共同配合完成预习任务。

(二)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是小组合作的基础。如果在讨论之前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独立思考,那么讨论的问题就没有在学生头脑中生成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这个时候就匆忙让学生展开讨论,势必会造成小组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占领很大优势,中等生和学困生无法提出自己真正主观的意见,而小组中的优等生也没有办法真正采纳有效的建议。这样的讨论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因此,在小组合作讨论之前,教师必须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集体来解决,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力量。

(三)交流评价

这是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分成几个步骤:1.各小组将各自的学习成果、感受及有价值的信息,采用板面演示的方式书写在小组黑板上。2.小组代表阐述本组学习收获,进行全班交流、讨论、质疑。3.各组交流对所学习知识、疑难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及时评价引导、启发思考,提升完善。落实学习目标,突破学习重点,解决学习难点。4.学生记录下对问题讨论、释疑的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地球表面有六块大陆,为什么却被划分成七个大洲?印度在我国以南,但印度南北方的饮食习惯的差异为什么与我国相似?世界两极为什么不在赤道附近?等等。

(四)巩固拓展

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归纳学习要点,整理学习笔记,说出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总结。还可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检测,相互检查学习目标完成情况;教师还可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课堂检测,如背诵、默写、提问、答题等,确定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要求学生当堂巩固。或组织一些以小组为单位的智力竞赛等等。

四、小组评价

有效实施评价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教师注意从每个教学环节对小组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记录入档。保证每天、每节课都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并注意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转换为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同时,教师要改变往的观念,不能针对一个学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11

关键词:道德课堂;高效教学;探索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在教学活动中明确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此外,还要按照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纲要要求,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德育的理念,要将道德教育回归到道德课堂中实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高中地理高效教学和道德课堂模式的构建。

一、高效教学和道德课堂的概述

道德课堂就是“符合道德标准”的课堂,是在新课改实施背景下提出的更高标准的教学要求,是一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它要求教师要用符合道德的方式创造出充满尊重关怀和民主的教学环境,在身心愉悦、精神自由和人格健康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学业进步和身心发展的有力推动。在道德课堂中,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强调的也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同高效课堂相一致的。

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通过使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以获得较大容量的真正有效的知识,充分培养和锤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健康全面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效教学的核心就是要保证学生的充分参与,其基本目标应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高效教学和道德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中的探索与

实践

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要完成“高效教学、道德课堂”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有效探索,教师首先需要树立正确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众所周知,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的效果与价值。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先进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满足新课改的高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学习新课程理论,更新自己的教材教法,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不断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2.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高中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的作用,通过教学活动中有声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教师要用亲切和期待的眼神,使学生产生安全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还要用热情洋溢的微笑和友善慈祥的面容,给学生传达最直观形象和真切的感受。除此之外,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得体的身体语言,随时随地地感染学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利用自身的情感因素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楷模,给学生示范正确的行动导向,将德育贯穿于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3.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道德素材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依靠德育加快对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就要先准确把握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道德素材。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并确定教材中知识结构内容与道德教育内容的结合点,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德育引入高中地理知识的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抓准时机,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力,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提高自身素质,塑造现代人格,迎接新的挑战,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外活动

高中地理教师要在地理课堂内外有目的、有组织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适时适度地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地理知识的表演游戏等课外实践活动,还可以采用制作地理图表等课内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优良品德。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具体内容,给学生布置课后查找资料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和素质。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构建高效教学和道德课堂的模式,不仅需要教师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外,还要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还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道德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将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真正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最后教师要充分肩负塑造灵魂陶冶情趣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重任,还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郑明进.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基本视角[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Z1).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12

有效的地理教学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是指学生每节课都能掌握地理知识,形成地理技能,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过程;有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学习知识的速度,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学生所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熟练的程度,是否达成教学目标;有效益,是指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是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是否产生继续学习地理知识的愿望,对今后地理及其他科学习是否产生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我积极尝试高效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出生本化五步课堂教学流程:学案导学----学生展示----质疑探究----建构知网----当堂训练,提炼为“学―展―疑―建―练”五步教学法。现就教于方家。

1.学

(1)独学。课上把自学案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学生按自学案进行独立自主学习。自学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擎,是方向盘,它引领学生走向地理知识,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预设课时目标,并把目标转化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地理教材、地理图册和辅导资料独立学习。

(2)对学。学生把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同桌小组中讨论解决,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到群组。地理学科学习特点是“任务驱动活动化”学习,需要学生在对子中进行互学,对学环节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3)群学。每个对子小组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到群组中解决,并且要找出群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巡视各组,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引导学生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2.展

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展示重点和难点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展示,既有利于新知的形成,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自编歌诀展。学生针对新学内容,采用歌诀展示。在学习《澳大利亚》一课时,通过多媒体呈现学生总结的澳大利亚歌谣,“独占大陆的国家,库克船长发现他;特有动物大袋鼠,广袤草原闲溜达;鸭嘴鸸鹋和考拉,远离大陆慢进货;气候环状多样化,咱是冬来他是夏;地广人稀好牧羊,农牧生产机械化;煤铁资源储量大,三个美名传天下;人口集中东南部,暖湿气候好安家;港口悉尼墨尔本,首都却在堪培拉。”

画图讲解展。学生在学中国地形时,在黑板上画板图,勾勒中国的主要山脉,填注主要地形区,边填边讲,把四大高、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特征给同学们讲出来,讲解准确清楚。

模拟实物展。学生在学地球自转、公转时,几个学生进行演示,体验到地球运动的特征。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学生能够根据课本模型,用橡皮泥表示山脉、山脊、山谷、鞍部、盆地等地形。学习地球仪时,用乒乓球或废篮球制作地球仪,标注重要的经线和纬线。

主题分解展。在学习中东时,主持人说道:这是一片连结欧亚非三洲的土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这片土地上起源。战争与和平,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为油而战,因水而争,使这片土地长期动荡不安,战火连绵。几千年历史纷争留下来的恩怨还没有化解,新的错综复杂矛盾又使这片土地成为当今世界的焦点。请各组从“中东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是什么?中东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中东石油资源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中东为什么一直为水而战?”四个话题选择一个进行展示讲解。

在展示过程中,教师把握时机,适时追问,搭桥引路,迷途自返。

3.疑

在展示完重点知识后,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地理问题,然后教师围绕本课目标进行筛选1―2个问题再次通过投影呈现给学生,组织学生探究,并进行班级展示。

如学习初一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中“气温的分布”时,学生根据学案自学“气温的垂直变化”素描图和“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等值线图,从垂直和水平角度分别总结气温分布的规律。学生在阅读等值线图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而北半球等温线比较弯曲?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图,经过小组讨论,得出南半球以海洋为主体,北半球陆地地面积较比南半球面积大,由于海洋陆地热性质不同而导致的。接着教师出示“世界1月气温分布图”“世界7月气温分布图”,进一步观察北半球陆地和海洋等温线弯曲情况,总结气温分布特点。

4.建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地理教学是学生地理知识的建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建构本节课知识网,绘制地理知识树,并把本节课知识树纳入到上一目中去,同时引出下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使学生明白地理知识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一节分三课时完成,其中纬线和经线是第二课完成的内容,此时组织学生绘制知识树,纬线和经线是一层次,其次是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是第二层次,然后继续画第第三次知识,分别是定义、特点、划分、表示符号和特殊线。画完本节课知识树后,然后引导学生在把上节内容再补充出来,这样在画知识树过程中,做到上挂下联,复习上节知识,突出本节课重点,又开启下节内容,从而使地理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不断消化、融化、内化。

5.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