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时间:2023-08-01 17:40:28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 教学 激发学生

在高中阶段,数语外和物化(数学、语文、英语和物理、化学)常常是被学校和学生重视的学科,而诸如地理等学科则被认为是“小学科”或者“副科”,因而,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高。但是,高考中过渡忽视地理学科,会严重影响高考的总成绩。那么,针对当前社会、学校、学生大都不太重视地理课的现状下,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去提高自己所教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而后技能就成为了是摆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而又不容忽视的问题。我认为要想求得地理教学的良好效果,重要的途径就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此,笔者就从高中地理教学的角度,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从教学方法人手来谈一谈“高中地理教学”这个话题。

第一,课堂提问法。

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那些不易被理解和使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以提问的方式来得到缓冲,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去思考和推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从而在自主性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新知识的乐趣,同时,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促进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动力。例如,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北半球A、B两点的温度是什么样的”启发学生在考虑纬度影响时,将A点和B点的温度进行查找,并进行很自然的联想:“北半球A、B两点的温度有何不同”然后,教师一步一步来引导学生进行规律的总结,即:“海洋与陆地相比,温度高的等温线就向高纬度凸出,温度低的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落实。所以,课堂提问方法可以发挥着巨大的教学作用,但是,课堂提问的设置要合理、得当、有梯度,让学生的探索热情被激发而不是为了故意“刁难学生”。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问题时候要充分考虑设计到教学过程的安排,强调问题的引导性、教师的讲解性和学生的反馈性,通过科学和合理的课堂问题设置来处理和推动有效的课堂教学和课堂互动,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第二,地理知识图示法。

高中地理是一门以图为基础的学科,具有直观性。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丰富多彩的挂图以及形象生动的幻灯片以及一些自制的简图都可以将晦涩难懂的一些地理知识以一种比较直观和形象的方式来展示,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通过使用这种图示法,可以将学生的被动性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性的“我要学”。例如,笔者在讲到“太阳系和太阳系活动的有关现象”的内容时,就是通过彩色挂图这样最简单,的方式轻松来展示太阳系和太阳系活动的种种现象,让学生首先从视觉上进行直观记忆和理解。然后,笔者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太阳系和太阳系活动的有关现象”的理论性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实现由简入深的学习转变。又如,在“北半球A、B两点的温度是什么样的”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挂图或是地球仪这样直观的教学工具来展示二者的而不同,让学生能比较直观视觉来获取知识和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的讨论,从而达到在快乐学习的目的。

第三,相关知识的类比和比较法。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可以进行类比和比较的同类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相互混淆。但是,我们可以利用高中地理的之一特点来进行积极性的转化,即:将这类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或是比较中得到加深和思考。这种相关知识的类比和比较法可以将容易混淆的高中地理知识变得清晰起来。例如,“九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以地球为例来首先进行各种特征的展示和讲解,然后,在引导学生将其它行星的特征与地球的特征作比较,从而发现其中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以图表的形式做一个总结,最终以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来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内在本质和根本不同。

第四,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谈论法。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范文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并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那么,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该如何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地理的教学实施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想获得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转变观念。

所谓转变观念就是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也就是说教学中学生是绝对的学习主体,而教学实施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人民教师要树立为学生“牛马走”的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跟随”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在这些新观念的引导下,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诉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多媒体设备的辅助

高中地理主要是由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的内容组成的,而这些内容中,很多都需要借助图片来辅助教学实施。但是,如果只是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平面图片,就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开展教学。特别是在对地理图片进行讲解的时候,更应借助这一现代化的技术来为整个的教学实施和教学效率的提升服务。

例如:在“中国的气候”这个部分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选择通过多媒体设备来展示中国从热带到亚热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高原气候带的分布图。利用多媒体良好的呈现效果,有效地将中国地理分界线中的Ooc分界线、南北分界线及一些重要的山岭等内容加以标注,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分布。

此外,不同的气候类型虽各有特点,但有些气候类型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所以,为了加强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将不同气候带中代表城市的风貌以及城市居民四季的穿着等进行展示。

例如:寒温带且为沙漠内陆型气候的代表城市乌鲁木齐,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民常常是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这种形象化的展示不仅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形象认识,还可以很好地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堂实施,从而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

例如:在“圈层的相互作用”这个部分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动态地展示圈层之间的运动。这样就比学生看教材上的静态箭头图来得形象,学生的理解就会更加到位且深刻,教学的讲解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费力,整个的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自然而然地获得提升与发展。

三、设置教学情景

高中地理中涉及很多的人文地理知识,并且不少内容都要放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加以考察。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教师还应注意教学实施过程中相关教学情景的设置,借助这些教学情景的灵活设置,获得高效率的高中地理教学实施。

因此,在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化的元素以及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融入所设置的教学情景,以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中国的工业”这一部分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情景: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制造工厂,但是近些年这些地区却受到了东南亚制造业的影响,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题目,借助学生非常熟悉的珠三角、东南亚、制造业等内容,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区位因素、工业选址等内容加以分析。要解答好这个题目,学生不仅要能够充分地掌握相关知识,还要了解三次工业革命以及西方世界产业等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能够有效地整合这些信息,并且灵活运用。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因地制宜改进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农村中学物理教学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提高农村中学物理教学质量要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此,应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入手,切实上好“第一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强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积极组织科技活动小组,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农村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深切感受,消除学生学科畏惧心理。同时广泛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坚决杜绝“题海战术”。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快乐成长,才能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俗话说“看菜下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村中学在人文环境方面有自己的特点,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和对策,才能使物理课堂教学真正有效。搞好农村中学物理教学,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抓住好奇心,上好“第一课”,培养学生浓厚的学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学生所处环境比较单纯,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较少,对物理世界充满神奇的想象。教师如果在“第一课”就牢牢抓住学生好奇心,激发起对物理的旺盛的求知欲,这就打消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畏惧心理。以往经验表明,许多学生学不好物理的原因,觉得抽象难懂,认为物理是深奥的一门学科,从而产生害怕心理,加大学习难度。为改变这种现状,“第一课”上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列举生活中常见现象:夏天的水到了冬天结成冰;扁担放肩上的地方要磨得平整;当你夜晚发高烧时,父母会用湿毛巾搭在你额上;撬石头的钢钎为何一头做成一个小弯,另一头很长。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现象,让学生感觉原来物理知识就在身边,并不是什么稀奇古怪深奥难懂的东西,扫除了学习道路上障碍。

二、抓好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中经常提到一句话:“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指头尖上”①,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公式定理都是在实验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实验过程中除要求学生按操作规程进行外,一定要细致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并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同时注意把教材内容与农村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讲到热学时,启发学生思考农村的蔬菜大棚,白天打开两面侧门,夜晚为何又要关上。早晨进入大棚,棚顶塑料上为何会有水滴;讲到浮力时,让学生思考木块浮在水面,船能浮在水面的原因,河中游泳、井中打水时的生活体验,进一步探索其浮力的有关的知识。通过切身实践,让学生把课内外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活学活用。正如西方教育家第斯多惠的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教学中我坚持结合教材实际,利用生活中废弃物制作简易教具,例如:1、用饮料瓶制作小孔成像装置;2、用旧导线制作通电螺线管;3、用废白炽灯制玻璃的导电性能随温度变化的实验等等。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创新实验设计,增强他们的实验创新能力。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物理教学中,有些概念和规律非常抽象,要想吸引学生对其感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单一,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效率低,借助多媒体教学能弥补其不足。应用多媒体可以制作成大量色彩鲜明、活泼有趣的音响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其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例如:在讲到原子核的裂变与聚变时,传统方法学生只能是根据老师讲述,学生很难理解微观世界的这种变化过程。用多媒体将裂变与聚变过程放大,并通过动态过程展示给学生,将抽象变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既普及了科学知识,同时又开阔学生视野。

四、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操

农村学生受环境条件限制,开展科技活动方面很少,而科技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操,还将理论用于实践。为弥补这方面不足,在班级组织物理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风。例如:讲到能源时,让学生对本地使用能源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结合通过调查得出本地煤的使用属于主导地位,对当地环境污染很大。同时,结合我校附近工业园区企业引进与矿产开发的问题,开展了科技发明与企业增效创收,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等主题的科技活动大讨论。同学们不仅从中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物理知识,认识工业开发增效创收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利弊关系,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认识。

五、课堂作业量力求少而精,尽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即使现代教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只有使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不可否认,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对存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一、存在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方面看到了将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切实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但是虽然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对影响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找到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根源,并及时加以解决,从而切实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目前影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课堂教学魅力不够

所谓有魅力的课堂教学,首先应该是对学生具有很强吸引力的课堂,而想要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应该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目前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趣味性不够强,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一些词汇或者对话的过程中,本来可以将很多有趣的元素与教学结合起来,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却不能有效的引入趣味元素,使得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自然难以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自然也就难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层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管理不足

现代教学倡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班级进行管理,然而这个管理的概念,与传统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的管理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现代教学不仅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管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管理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而目前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没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三)教学方法不够丰富

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是现代教学的要求,尤其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与技巧,更需要教师将新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意识到实现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的重要性,也能够结合实际教学的要求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然而教师并没有达到实现课堂教学方法丰富化的要求,因此,依然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四)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切实落实

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新时期的一个重要教学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英语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注意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教师由于难以从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角度出发,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有效安排,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时间占较大比重,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二、解决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及时解决问题,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要对教学引起重视,而且还要对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引起重视,只有扫除了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升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魅力

为了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并有效的培养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魅力,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虽然课堂教学时间是十分紧张的,很多知识点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很多知识点也需要学生练习,但是,教师要能够巧妙的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融入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之中,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点,而且对英语学习也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

(二)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师在加强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通过有效的方法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师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对课堂教学的环境、时间等进行有效管理,切实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目前初中英语教室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尚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教师要有较强的学习意识,通过学习不仅在理论层面掌握更多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而且还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应用,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科学习。

(三)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

针对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不够丰富的情况,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引起注意,并有效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在实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相关的方法与技巧。一方面教师在备课阶段应该进行思考,结合课堂教学中要讲解的知识点,教师应该梳理出清晰的线条,对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哪些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不会显得十分被动。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提高课堂教学的随机性,结合实际的教学环境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应用。

(四)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范文5

传统初中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对学生数学成绩过于关注而忽视学生主体性,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不能满足新的教育形式。因此,我们需要从数学教学规律、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1.传统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传统数学教学方法存在种种缺点,但有部分教师仍在使用,要从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发现不足并加以改正,为构建新的、高效的课堂提供意见、建议。首先,部分教师的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过于依赖课本。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而忽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第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够。特别性格内向的同学很少向老师请教问题,部分教师很少关心这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第三,教育观念更新速度慢,部分教师仍旧“沉迷于题海战术”,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最后,教学活动脱离生活实际,部分教师不能将公式、理论等与实际相结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

2.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2.1做好课前备课工作。

教学中以“不上无准备的课”为原则,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充分把握课程教学目标、任务、重难点、课堂活动等,预备若干套课堂教学方案,并针对不同方案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唯有如此才可以做到课堂上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才可以保证教学按照计划节奏有条不紊地进行,课堂教学效率自然提高。例如,对于数学公式、定理,教师备课时不仅要逐字逐句地推敲、归纳,还要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学生在这个公式、定理上可能犯的错。

2.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度。

提高学生参与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手、眼、嘴都动起来,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自主地思考,提高学生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关注学生参与状态、广度、时间、效果等,才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3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相对而言比较耗费脑力的课程,教师要注意营造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以缓解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紧张感、疲劳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中,而忽视其他不利于数学学习的思想。例如,在“勾股定理”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用“勾股定理”产生的背景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就提高了。

2.4善于运用实例、实际问题等。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许多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都能运用。在课堂上依据教学内容多列举一些生活实例、实际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数学思维,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实例中运用数学更容易把握到数学公式、定理、方法等的关键,对数学相关内容的把握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当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教学内容的速度加快时表示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2.5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科技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走进了初中课堂,教师要学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法构建高效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学法丰富、扩展课堂内容,使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进行多方位展示,使学生在自主观察中体会之间的不同,掌握各自的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结语

我国新一轮教学改革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改以来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探讨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希望为数学课堂上的一线教师提供参考意见,为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提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周善经,孙靖.探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52.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课堂教学;整体优化;提高效率

课堂是教育教学实施的主要阵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系统工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而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相关维度进行全过程优化,全面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前准备阶段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要提高常态下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在课前下功夫,即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根据学生学习的现状和教材的要求,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

课堂教学目标要科学合理。它既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语言的规律,又要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要建立在由英语学习态度、语言知识和智能三方面组成的目标体系上,使每一堂课都有培养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要求。同时教师要根据所教内容在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潜心与文本对话,认真研读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揣摩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教材的结构体系;在充分解读学生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将传授语言知识以及训练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目标具体化,使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建立在充分了解教材和学生的客观基础之上。

二、课中教学阶段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中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可看作组织教学过程的最小单位,也可泛指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导入到交际的全部活动,整个课堂由大大小小、环环相扣的各种活动组成。这些活动不是单纯的游戏和步骤,而是学生参与学习和实践的依托,是担负着循循诱导、步步巩固、层层深化、环环落实之任务的教学载体,它们在轻松活泼的韵律中承载着新知学习、巩固练习、操练实践、交流运用之重担。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能否恰当设计与成功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是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的关键。而恰当的设计又是成功实施的前提,故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活动效率必须从根本处切入――优化课中教学阶段。

1.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合理使用教育资源,利用好教材这个载体。要将教材内容实行科学的组合,进行创造性的加工,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加强知识间的相互有机的联系,要把教材中的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重新置于鲜活的语言情境中加以解决,以便顺利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使学生得到发展。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使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相互适应、协调发展。要优化教学情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热情高涨的英语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不知不觉地积极投入学习过程,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为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饱满的热情执教,激励学生积极学习;以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以清晰、准确到位的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模仿、操练和活用语言;以教学活动的变化为依据,变换自身的角色;以紧凑合理、过渡自然的教学环节以及科学有序的训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语言实践中扎实地掌握知识,形成技巧,发展能力,尝试成功,乐学会学,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3.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首先,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符合中学生学英语的认识规律和教学原则。除了对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直接教学法、简笔画教学法、五步教学法等中学英语学科中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掌握外,我们还可以在充分领悟各种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探索其操作原则,明确在教学中可操作的教学模式,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愿望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之中,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其次,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创造各种语言情景,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参与英语学习的实践活动,加速语言材料的吸收和运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4.优化学法指导。

优化学法指导要从研究学生学习外语的特点、方法、习惯等方面着手,把学法研究与教法研究结合起来并将学法指导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为了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传授知识、指导学法和学生接受知识、学习技能、掌握学法的过程,就要保证课堂结构的整体性、科学性、有序性。即从教学内容整体、课堂教学结构整体出发,设计一个科学有序的学法结构,在各个环节上设计学法“点”,并把学法“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环环相联,以利于学生循序领悟,掌握学法,使学生能生动活泼地、自主地学习。

5.优化课堂教学中的评估与反馈。

课堂教学中的评估应根据教学目标,对语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达成度进行全面的评估。常采用简易多样、经常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如:观察评价、随堂评价、口头评价、表现性评价、教学专题评价、拓展性评价等,逐步呈现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格局,使得评价机制更加灵活多样,提高师生对课程教学评价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的评价活动开始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方向健康和谐发展。

6.优化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由于《新课标》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提出以人为本,围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核心理念。因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成为了当今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具体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强调教师引导地位,充分肯定教师引导作用的同时,应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两个基本的教学原则: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学生能自己会的,教师不教。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来教,把课堂变成“学”堂。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提高长久有效地教学效率。

三、课后反思阶段的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课后反思阶段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和有益的补充,其在完整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十分巨大,通过反思来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回顾、审视、分析总结,有助于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新的课程理念落实在行动中。教师要优化课后教学总结、优化课后作业布置、优化课后整体评价。

总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中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的前提下,根据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课程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大力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切实保证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运行。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范文7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以评教为主的传统评价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而且“教师的好坏,最终是根据学生发生了变化来判断的。达成这个目标的中间标准也必须同这个最终标准相关联”[2]。因此,高中地理课堂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更要评价学生的学,并且要重点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效果。基于此,构建一套以“生本化”为指导思想,并融合地理学科特点的全新的评价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概况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最终价值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通过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把握地理教学的现实状态,获得地理教学的反馈信息。据此,教师可以调整“教”的策略,学生可以优化“学”的方式[3]。从而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对课堂教学的科学管理。

当前我国中小学普遍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经过几十年教学实践的不断检验和修正,逐渐形成的一个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结构以及教师教学基本功等几个主要方面的评课要求[4]。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已克服传统教学评价的诸多不足,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学术界对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过分推崇,犯了非此即彼的二元论错误,课堂教学评价陷入了新的误区,使得我国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挣扎在传统与后现代的博弈中曲折发展[5]。在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过程中,最初的评价标准设计只从教师行为出发,强调教师的教,以教师教的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具体策略是依据课堂教学要素将评价指标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几个部分[6]。后来转变为同时关注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如刘志军等认为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把评价对象界定为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比较恰当[7]。但是,纵观国内学者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指标的地理学科特点不明显,评估指标大同小异。多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指标选取较为笼统,没有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设定,有的甚至可以适用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

2.评估指标较详细,评价要素较多。指标体系一般分为两级,各项指标的权重一般在10%以下。

3.重视地理教师活动的评价。我国中小学教师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教育信念:“教师的教”等同于“学生的学”。所以,课堂评价首当其冲的是教师的教的评价――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之类[8]。具体表现为,评价标准中所列的各项内容基本集中在教师方面,体现出对教的强调和重视[9]。

4.指标的直接可观测性不强。我国多数的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采用的是理论演绎方式,从好课应达到的标准出发,对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逐级分解,但最低一级的指标只是定性的描述,不是可观察的指标,容易导致不同的评课者对同一堂课的评价结论相差很大[10]。

二、高中地理课程目标要求及评价建议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对未来公民在学科教学中的总体素质要求,明确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教学过程中的合作伙伴、自主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评价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以上分析,本着“生本化”的指导思想,结合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评价建议,笔者构建了一个全新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本体系密切联系地理学科特点,侧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对地理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构建该指标体系旨在通过评价改进课堂教学,以达到新课标的总体目标要求。

1.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是保证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关于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国内一些学者研究的比较透彻,值得借鉴,其主要观点为:普适性原则,明确性原则,简要性原则,直接可测性原则,整体完备性原则,地理学科性原则[11]。除此之外,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新的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还应包括“生本化”原则,即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教师教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2.评价指标的选取

根据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参照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依据中学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以及教育相关政策要求,并听取了大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笔者采用理论推演法和目标分解法,推演出了高中地理教学评价指标(含评价要点)。(详见表1)。

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为教师、学生、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活动又可以分别归入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范畴,因此本评价指标体系将一级指标确定为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两项。教师行为包含三项二级指标,分别为教师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基本功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是课堂教学评价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评价必备的要素,因为教学内容的正确、科学是一堂好课最关键的前提;教学过程主要针对的是教师方面的行为,从评价要点中可以看出主要反映的是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区别于传统的评价表,本评价表没有将教学方法作为评价指标单独列出,对其的评价主要反映在教师行为中。

学生行为是重点评价的内容,其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兴趣状态、思维状态和反馈状态三项。兴趣状态主要反映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状态是决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思维状态反映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状态,反映的是学生是否真正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而不只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反馈状态即为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所发生的改变,反映的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评价的重点。评价要点制定的依据是新课改的“三维目标”。

3.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

采用AHP决策分析法,分别计算出各级指标及评价要点的权重(详见表1)。但为了简洁和计算方便,各评价要点权重取近似值。经过一致性检验,各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4.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判方法

教师或专家在使用本课堂教学评价表时,评价要点权重仅供打分时参照,只对每项二级指标进行综合打分,满分为100分,将各项二级指标得分分别乘以各自权重相加得出一级指标得分,最后再乘以一级指标得分并相加,即为该评价人员对本堂课综合打分。如某位评价人员对本堂课教学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兴趣状态,思维状态,反馈状态的打分分别为86分,85分,88分,82分,80分,85分,则这位评价人员对本堂课的综合打分为(86*0.105+85*0.258+88*0.637)*0.325+(82*0.200+80*0.200+85*0.600)*0.675≈84.6分,最后将每位评价人员对本堂课的综合打分取平均值即为本堂课的综合得分。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学习效果无法在课堂上即时体现出来,或者有的指标不易在课堂上直接观察,比如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即在评价理论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评价对象的有关资料,经过比较分析做出判断。

四、结论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范文8

关键词: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提高教学质量课堂

心理环境是指在以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活动中,为班级成员所感知和体验到的人际环境,是对教学主体的心理发生了实际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要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的环节是营造出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因为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对整个教学活动有促进作用:它有利于交流教学信息,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克服和消除学生生理和心理上出现的疲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使教学和学习达到最优化等。

1 课堂心理环境的特征

课堂心理环境有其自身的特征[1]:

第一,潜在性。

与其他物化的环境相比,课堂心理环境没有明显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情绪体验的方式展现出来,它会微妙地进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潜在于教学活动中,每一位师生都能真实地感受到它的存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调节课堂气氛,从而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发挥课堂心理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学生也会通过自己对课堂心理环境的体验来调整行为去适应教学环境,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变化性。

课堂教学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课堂心理环境会随着教学过程不断发生变化。首先,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特点,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要求不同,学生的心理环境也不同,因而课堂心理环境也不同。其次,课堂心理环境会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学生的年龄、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的性质、课堂中的突发事件等都将对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环境的知觉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着课堂心理环境。

第三,主观性。

每位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对相同环境的体验也不尽相同,学生的心理环境会随着教师的态度差异而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第四,师生共同决定性。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能单独的决定课堂心理环境,他们共同决定着课堂心理环境。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2 影响课堂心理环境的因素

2.1 人际关系

这个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是衡量课堂心理环境的最重要指标,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心理环境。

2.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着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影响整个班级的课堂心理环境。不同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陈旧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厌烦心理,而方式新颖的教学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是课堂心理环境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课堂气氛产生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并获得发展,它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整个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基础。

2.4 校风班风

良好的校风班风对于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良好班风学风的创建。

2.5 课程的性质

教师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于是课堂心理环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2.6 教师的管理方式

教师的课堂管理风格对课堂心理环境的影响远远大于教授该课程的经验,不同的管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学生行为模式和心理环境。

2.7 课堂物理环境

包括教学的自然环境、教学设施环境、教学时空环境构成。

2.8 社会因素

课堂教学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不一致性,社会发展造成的贫富差距、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带来师生的不平衡甚至人格分裂等,都会对课堂状态、课堂氛围产生影响。

3 营造和谐课堂心理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心理环境以其自身特有的影响力潜在地影响着教与学的过程,同时也影响着教学的质量[2]。因此,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优化所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践中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

3.1 提高教师的品德修养

品德修养主要包括教师的道德素质、个性特征、理论水平、以及心理品质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心理环境主要由教师创设。美国心理学家鲍德威在研究73名教师和1000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说[3]:“情绪不稳定的老师很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而情绪稳定的老师也会使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可见,建设具有良好品德修养的教师队伍是营造和谐课堂心理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品德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重视和引导学生共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心理环境,切实提高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3.2 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方法

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是营造和谐课堂心理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产生心理紧张情况,这与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有关。因此,教师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由“学会”变为“会学”,从根本上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3.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和谐课堂心理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也是学校人际关系中一种基本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做到“三共”、“三带进”。三共即思维共振、情感共鸣、个性共扬;三带进即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中营造师生互信、互爱、互动的课堂心理氛围,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努力创设一个使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进而享受学习的课堂心理环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发挥其潜力,实现其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艳.课堂心理环境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4-7.

[2]洪瑕.重视课堂心理环境的几点思考[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6(4):93-95.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范文9

摘要:在新课改大背景下,部分校长和老师对推进高效课堂工作认识上有偏差,从而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那么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如何进一步抓好落实。下面简单谈谈我的理解。

关键词:高效课堂;方向;不容质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096-02

很多人还没有理解何谓高效课堂。严格说,如果从字面上理解,是为了高效而高效的课堂那就错了。高效课堂,首先是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准许不同的学生自主地学;其次,重视和放大每个学生的自学体验;再其次是培养和强化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高效课堂之所以能够被一线教师广泛认同和接受,我想原因大概就在这里。“高效课堂”的理念是“适应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鼓励启发式教学,运用导学案及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其实质是培养学生能力及素质,进而提高成绩,最终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最近听到一些对高效课堂质疑的声音,怀疑高效课堂到底能不能提高学校的质量。我个人的观点是,高效课堂的方向不容质疑。高效课堂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这一点永远不会过时,永远需要研究。课堂教学追求高效率、高效益永远是正确的。高效课堂改革不仅仅是课堂改革,应该包含教师理念的改变,学生学习和管理的变化,更应该还包含学校管理的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式的改革,效果会更明显。之所以部分教师对高效课堂产生质疑,是错把一些外在的、形式化的、教学方式理解为高效课堂,比如学生一定要围成一圈、上课一定要发导学案、教师上课一定不要讲等等,似乎只有这样做才是高效课堂,否则就不是高效课堂。这是对高效课堂一种不太全面的理解。所谓高效课堂,首先是结果要好,质量要高。如果课堂教学的质量不高,说明课堂教学本身就不是高效的,需要及时反思和调整。

小组学习、合作学习都是高效课堂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分成小组,围圈而坐是不是就马上实现了小组学习?是不是学生就一定能做到高效率的合作学习?答案是否定的。就如同教师不适应高效课堂对他们的新要求一样,学生一下子也不会适应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新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指导与培训,没有扎实有效的培训,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无法落实。有些教师面对已经分组围圈而坐的学生,仍然喜欢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分组又有什么作用?导学案仅仅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一个工具而已,不应该成为检验一节课是不是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洋思中学、永威中学都没有使用导学案,难道他们的课堂不是高效的?魏书生在全国各地做示范课,从来没有发过导学案,谁能说他的课不是高效的?笔者并不反对使用导学案,但是如果教师对导学案的作用没有认真研究,编写导学案时照抄教材和教辅资料,使导学案成为习题的简单堆砌,那么导学案不但不会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反而会成为师生的一种负担。高质量的导学案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明确学习的目标,指导学习的方法,精选学习的内容。没有高质量的导学案,就没有高效率的课堂,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对许多使用导学案开展高效课堂的学校而言,不妨用以上三个条件评价一下学生所用的导学案,也许可以找出影响课堂效益的一些因素。尽量减少教师课堂上讲授所用的时间,同时提高教师课堂讲授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是当前推进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三讲三不讲”可以作为衡量教师讲授是否高效的标准,所谓“三讲”指“讲思路、讲联系、讲方法”,所谓“三不讲”是指“学生会的不讲,学生看书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以后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课堂的低效往往在于,学生需要讲的,教师没有讲;学生不需要讲的,教师偏偏要滔滔不绝地讲,比如高三数学复习课,有的教师把学生不需要记忆的求导公式在黑板上完完整整地抄写了一遍,是高效还是低效?以上三个方面出现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普遍性。这些问题的出现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不能认为这些问题是高效课堂所造成的,也不能因此而对高效课堂采取质疑、抵触的态度。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是不是我们的做法真正符合高效课堂的理念?或者,是不是把一些不符合高效课堂理念的做法,与真正意义的高效课堂混为一谈?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对外地高效课堂名校经验的研究与学习,实现学校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的全程优化、全面优化,是消除这些质疑,加速推进高效课堂的必然选择。推进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学校和教师所做的工作没有达到这一目的,只能说明我们在推进高效课堂中所做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或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偏差,不能由此质疑高效课堂的大方向。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至少要落实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学习目标,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否则,教和学都是漫无目的的,谈不上高效。二是精选学习内容,要整合教材与教辅资料,节约学生非常宝贵的学习时间。三是指导学习方法。这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常规工作,学习方法包括如何读书、如何小结、如何交流、如何复习、如何改错、如何记忆等等多个方面,真正的高效课堂,是非常重视学法指导的课堂,学法指导应该渗透到每一节当中。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自然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学法指导缺失,或者一学期偶尔做一两次学法指导报告,绝对难以实现高效课堂。四是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一节课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时间怎么分配,就是课堂教学的流程问题。过去习惯于先讲后练、精讲精练,现在提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还有一种说法是“不学不教”,也就是说“教必须建立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之上”。“满堂灌、讲的越多越好”显然都不是高效课堂。我个人的观点,这四个方面的工作,缺少其中一个,就不能说实现了高效课堂。

推进高效课堂关键在于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必在形式与模式上过多纠缠。从全国来看,高效课堂有多种流派,多种操作模式,但其理念都是一致的。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一种载体,但不是非要导学案不可,蔡林森校长在近期的《人民教育》上发表了题为《高效课堂岂用导学案来支撑》的文章,不赞同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其观点值得学习和借鉴。从现在情况看,有一些校长、教师认为,高效课堂就是“上课发单、学生围圈、教师靠边”,否则就不是高效课堂。这是对高效课堂的误解,或者说是对高效课堂形式化、简单化的理解。课堂是不是高效不看形式,关键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实践证明,仅仅做到了“上课发单、学生围圈、教师靠边”,不一定就是高效课堂,有时反而效果更差;没有做到“上课发单、学生围圈、教师靠边”的课堂,未必不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新的教学模式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它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课中用心设计、课后爱心关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学习高效课堂理论,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笔者想说,“高效”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没有尽头,却只有更高效。

作者简介:叶宝刚,男,陕西宝鸡人,陕西省宝鸡教育学院数学系。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范文10

关键词:探究;地理教学;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

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新课改下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以上精神,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笔者在高中一年级阶段将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从教学的实际来看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教学观念上的优点

1.传统课堂的教学强调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更侧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活动式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获取的过程,更侧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2.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地位的权威性,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活动式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主要是引导的地位。

3.活动式课堂教学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方法上的优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的方法比较的单一,活动式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从对比的课堂案例可以看出同样是讲述地球自转,传统课采用的方法:启发法、讲述法。活动式课堂教学采用的方法:启发法、小组讨论、模拟实验与游戏、三维动画投影等。教法上的改变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过程上的优点

案例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是教师一言堂的形式,学生一味的听讲,活动过程少或者是几乎没有教学活动,有的设置的活动也只是在教师设置的框架下的一种问答式的活动,这是一种典型的接受式的教学模式。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通过实验演示等形式创设一定的教学活动背景,再通过学生的互动探究小组合做的形式探究问题,最终获得学习结论,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一般结构:

开始问题引入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讲授课堂小结课堂练习

四、教学效果上的优点

1.传统课形式比较死板,学生没有相互交流、探讨的机会;活动式课堂教学趣味性强,学生通过游戏、分组探讨等方式进行,学生参与度高,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2.传统课的教学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知识的掌握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当时可能接受,但是容易遗忘,并且在实际的问题解决中也可能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比较差。活动式课堂教学是学生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获得,易将知识点内化,并且通过参与活动探究、知识讨论,对所学知识理解增强,不容易遗忘,且实际觉问题能力也得到提高。

五、教学难点的处理

传统课在处理地方时及区时难点上,以挂图讲解,学生在理解上还是有困难;活动式课堂教学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学生易于接受,且更易形成直观概念。

六、教学评价

传统教学方法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活动式课堂教学注重课后活动的评价,采取自评与他评方式相结合,不只注重成绩,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科教创新,2013(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范文11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现状;策略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普遍较低。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然而在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得不到保证。因此,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就成了地理教学的当务之急。

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学条件都正在不断地改善,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而且教学手段不断丰富,但地理课堂的效率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 教师备课不充分。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尽管也是高考科目,可学校安排的课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很多教师觉得时间紧,压力大,备课的时候就打算以讲为主,通常只备教材不备学生。课堂上讲授完了,就感觉到放心了,而实际上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少,时间一长,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教学效果自然就跟不上了。

1.2 教学方法不符合学情。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基本杜绝,但另一种极端的教学方式“满堂问”也随之出现了。实践证明,“满堂问”这种教学方式效果也不好,学生该有的浓厚学习兴趣没形成,该有的良好学习习惯没养成,该掌握的知识始终不能很好地掌握,事实上,这也是一种被动的学习,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2. 构建有效课堂的途径

2.1 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高中地理教学是以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宗旨的。因此,要想组织好一堂地理课,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明确哪些内容应该理解,哪些内容应该掌握。只有在准确理解与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高中地理大气环流部分的教学,要理解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大气环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而不是将大气自然的物理学原理作为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表述已经从“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转变为“给出三圈环流示意图,说出图中三圈环流的名称,标出气流运动方向并说明其成因”,使教学目标更具体,更清晰,更贴近学生实际。

这样,降低了不必要的难度,而且有了示意图作为载体,就可以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来说明新知识的地理成因。

2.2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新课标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新课标还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等。这些都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思考题或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如讲到全球环境问题之一——温室效应时,笔者首先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温室效应浅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温室效应?接着,请学生观看有关“温室效应影响”的视频,并讨论总结出温室效应的主要影响。最后,观看“关于温室效应发展”的教学录像片,结合已有背景知识思考并讨论:人为因素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有多大,各种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与我们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之间有何联系。这样一步步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2.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若能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必然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环节,例如:学习天气系统时,可引用台风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在水循环知识的学习中,可让学生先思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是否有科学性错误;在分析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时,可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些的合理引导,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4 教学方法多样化。教无定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已有知识的状况、学生的自学能力、备用教学媒体等客观现状,选择一种或者多种适合课堂教学的方法,优化整合,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如在《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节的教学中,笔者采用“案例探究法”,例举当地学生都比较熟悉的某一工厂来探究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而针对“工业与环境”部分的教学,可采用“辩论法”:经过小组分析,推荐代表分别担任“环保局长”、“工厂负责人”、“当地居民”进行辩论;也可直接带领学生去工厂实地考察,了解工业对环境的影响。总之,教授不同的内容可变换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发现法,探究法,研究法,自学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角色互换法等),让教学动静结合,富有节奏,充满变化,在教法变化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耳、动手,不断刺激不同的兴奋中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5 加强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师必定是反思型教师,所以新课程非常注重教师教学反思这一环节。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教学反思能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这样的教师才会不断成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经验,然后运用于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灵活机动,选择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地理课程标准讲究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提升到教学目标之中,要求针对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应当明确指出,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是“最好的”。企图在教学中只运用某一种方式的认识和做法是绝对错误的。我们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选择不同择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例如:案例式教学的运用得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就有了一次深刻的感悟。说实在,备这节课时我认为这节课是有点闷的,讲的都是概念和规律,没有什么闪光点能提起学生兴趣。结果开始的5分钟讲“城市形态”时真的如我所料,学生只是默默的接受着知识,虽然还是有问必答,但是一点提不起兴趣。因为书本上举的例子是:团块状城市——成都;分散状城市——重庆;条带状城市——兰州,这些例子对于生活在小县城的学生来说太陌生了。突然,坐在后排的同学冒出一句:“老师,咱们峰峰矿区是什么形态啊?”我愣了一下,脑子里马上浮现出矿区的轮廓图,而这时,班上的同学也活跃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矿区的城市形态。这时,我突然好象看到了这节课的曙光,原来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自己熟悉的身边事。我灵机一动,说:“既然同学们对自己居住的矿区这么感兴趣,那么下面我们就以矿区为例,来研究一下城市的功能分区。请同学们用几分钟阅读一下书本内容,思考一下,矿区的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分别在哪里?”然后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主要轮廓,在中间写上“滏阳东路”,并用圆圈圈上。这时我发现同学们的眼睛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知道,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完全被激起了。接着我让学生以自由为原则,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方框中大概标出矿区的学校、区政府、商业广场位置,再一起分析这三种功能区布局的特点。结果这节课下来,同学们的涌跃程度前所未见,所有规律不用多加解析,都是他们从自己画的县城分布略图中总结出来的,下了课还纷纷地上在讲台上指着图研究。想不到这节课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教师通过自己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多激励、活氛围;多用图、建联系;多引导、促探究;多设疑、创情境;多归纳、显规律;多训练、辅方法等多种教学方式的选择使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范文12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工作;预习;目标;方法;评价

有效的管理是保障课程教学质量最大化实现的保障,也是高效率、高效益课堂顺利实现的基础。所以,本文就从如何做好预习环节的管理工作、教学目标的管理工作、教学方法的管理工作以及课堂评价的管理工作四个方面着手,对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论述,以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一、预习环节的管理

所谓预习是指学生对要讲的课事先进行自学准备,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保障,也是保障课程最大化实现的基础。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太注意预习环节的存在,往往是让学生简单地复习,或者是自主阅读或是自主看书,没有目的、没有目标,这样的过程既发挥不了预习的作用,也锻炼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做好预习环节的管理工作,将漫无目的的“自主”转变为有目的的“自主”,以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比如,在课改下,我们要做好预习指导工作,将“自主预习”转变为有目的的预习,如,我们可以借助“习题”预习来减少学生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即,在预习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将一份简单的练习题或者是问题出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这样的过程不仅能提高预习质量,而且还能减少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的管理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方向,也是课程价值的直接体现。所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是将其拓展成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这样的改变也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管理要发生转变,要深入挖掘教材价值,要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以确保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能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地实现。所以,在教学管理中,我们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管理,要认真学习,要在不断完善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的管理

众所周知,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保障。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灌输式教学方法、一刀切的方法转变为课改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目的就是要在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但是,在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彻底转变教学思想

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导致很多教师很难摒弃,这就致使新的教学方法得不到有效的应用。比如,在先学后教方法的应用中,很多教师在先学和后教两个环节的时间管理上分配不合理,导致先学环节的存在成为摆设,整节课的重心依旧在“后教”过程中,再加上在该环节的点拨中选择的是“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本质与其他课堂没有区别,根本没有真正发挥出该方法的价值,严重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2.选好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高效课堂能否顺利实现,对学生健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很多教师都是在机械地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导致一些方法根本不适合课堂,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些难度较大的课程,教师选择自主学习法,这样势必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信心的保护。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做好教学方法的管理,要注意常见的问题,要切实发挥好每种教学方法的作用,以确保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四、课堂评价的管理

评价是每个课堂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在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教师的评价依据、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角度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多元化的评价中重新找到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做好课堂评价管理,改变单纯的说教式评价方式,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都做出准确的评价,进而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以及改进的方向,最终使学生在教师有效的管理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作为一线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而且对课堂效率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