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3-08-01 17:39:52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语文 教学 自主 能力

一、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

课程标准的这段话意思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要正确处理自主学习和主导作用的关系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语文;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使学生不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便会落到实处。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三、要正确处理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第2篇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研究者都提倡教师应成为“反思实践者”,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始终保持动态、开放、持续的状态。但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尚存在非持续性的特征。基于此,本文通过交叉学科研讨,导入管理学相关原理与模型,实现教师教学反思的持续性,提速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从而实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整体推进能力。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 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  "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反思性教学;实践运用

在初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英语作为外来语言易受本土母语的影响,学生对英语结构掌握不够,在英语写作训练中常常出现中文式英语的错误。同时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有逻辑错误,条理性不清晰的错误;也缺乏对英语单词积累,在写作中拼出现单词拼写、使用的错误。反思性教学通过反思来提出问题、研究讨论,有效地解决了初中英语写作的困难,促进了师生共同的发展。

一、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改革,反思性教学的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反思性教学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提高,通过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常规,教师能更多的关注教学过程;这样有助于教师根据新的教学目标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同时学生也能在自我反思中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二、反思性教学的应用

(一)初中反思性教学内容的概述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包含了反思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标准这几方面的内容。目标反思有激励性、多面性等特征;教学内容反思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延展性、层次性、多样性等方面;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模式的反思主要是重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评价标准反思提倡教学评价体系的多样性、开放性,重在引导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差异做出科学合理评价,反对“一刀切”的评价方法。

(二)初中反思性教学的实施

在英语写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反思日记、学生调查问卷、教学听课活动等手段反思教学问题,针对不同学生、不同课程、不同的阶段制定出适应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方法,提高英语写作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在平时先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根据课本中的经典范文,例如七年级上册的unit 1“this is …”,“My name is ….”或者“I’m….”等句式学习,通过口语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There are …people in my family.进而拓展学习句型结构:This /These is/are…That /Those is/are…以及This is my family.或I love my family.等。通过口语练习背诵短文样式,引导学生记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加强学生对所学课堂知识的熟练运用,积累初中英语词汇量,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为英语写作打下基础。

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去谈论日常生活,比如在学习“welcome to our school”这一单元时,我们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学科,通过模仿课文的重点句式“it takes/took…to do sth”和“go to …on foot”等分析总结写作技巧和谋篇布局,巩固课本中基本的句子结构搭建,为进一步的写作打下基础英语写作。

注重英语的语法学习,初中学生对英语的语法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在英语作文修改中应用反思性策略,先修改自己的作文,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的英语写作成果进行自我反省,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同时引导他们互相批阅,一方面可以通过评点发现他人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吸取了别人的优点,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有组织的对问题进行讲解。通过反思性教学的方式,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能力有显著的提高,学生通过反思找准了英语写作学习的方向,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同时老师通过学生的作文也可以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反思教师自身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教师及时纠正教学方法。

(三)实践结果与调整

在阶段性反思性教学过后,通过问卷调查与试题考核的方式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与反馈。反思性教学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对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写作方法、写作评价以及写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写作教学活动中过程中,学生相互反思、相互批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展开英语写作的合作探究,但由于学生们的写作水平的不均衡,在相互评阅作文时并没有准确的衡量标准,英语作文的相互批改活动无法发展。因此,教师应灵活的将反思性教学运用到写作课堂之中,及时发现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力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划,以此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水平。

三、结语

写作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训练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多方面的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教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反思,不断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及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弊端,及时调整教学课程的设计,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在写作教学中始终贯穿“教学理论的建立―课堂实践―反思”这一过程,使英语写作水平在学生与教师共同反思下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 英语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

新课标的重点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注重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培养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面对全新的教学理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把握正确方向,实行有效教学,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效果。

结合自身的从教经验,在英语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是否注重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传统英语教学中,受考试这只无形手的影响,教师过分强调英语知识的教学,以考取高分为标准,而忽略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沟通交往能力,造成了只会考试,而无交往能力的哑巴英语。这是当前英语教学中重点解决的问题。教师作为新课标英语教学的实施者,应向学生明确:学英语的目的并非只为了考试升学,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语言技能,多掌握一门语言,也就多了一种交流的工具,一种认识事物、认知世界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一些直接交流的机会,如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创造情景剧,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英语,给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思维,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把课文中所学词汇加入到会话中,让学生自由用英语交谈,允许学生模仿课文内容,适当增减,自由发挥。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通过问答形式作简要的复述。由单一的讨论内容过渡到综合内容,把几个不同内容的话题串联起来,既复习旧知识,又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长期坚持下来,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能力。

二、是否注重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传统英语教学中,大多采用“灌输式讲解法”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教法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懒惰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当前英语教学中,摈弃这种传统教法,以学生为主题,采用积极引导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在学习及应用英语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在长期教学中总结了以下方法:

1、根据学生掌握英语的程度,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长期目标与短期安排相结合,坚持每天做好课前预习,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教会学生正确的发音,打好语音基础,这样在遇到生词的时候,可以自己查阅字典,读准发音,学习新词汇。

3、每天坚持听录音,并积极地模仿标准的英美人发音,加强听力训练,增强英语语感。

4、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它,既锻炼了客服困难的意志,也提高了自身学习的能力。

5、英语学习具有遗忘快的特点,要温故而知新。

三、是否对学生进行有效性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学评价能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助于反思及调整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评价通常采用即时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互结合的方式,即时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表现,及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改变进行评价,通常为口头评价,充分发掘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阶段评价则是在完成某一个阶段的英语学习后,对学生进行的测试评价,这种评价主要以测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通过教学评价,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策略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发展与完善。

实现英语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任重而道远;作为新课标的实施者,教师只有不断地对自己及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才能使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反思,坚持反思,我们一定会在反思中获得突破,总结经验与规律,更好地完成新形势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

引用文献:

[1]雷雪琴.关于初中英语教学反思的浅滩[G].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姚宏东.新课背景下,如何进行深刻而有效的教学反思[G].陕西教育(高教)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教学

引言:

语文,不仅仅可以让人学识丰富,而且可以改变人的精神,涤荡人的灵魂,塑造人的修养,所以语文给人精神上的震撼是其他科目所无法比拟的。语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一生都受用不尽的,尤其是那些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生活的思索.正因为此,语文成了各个阶段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迅速形成的时期,求知欲强,对外界的环境也非常渴望,而语文中很多寓意深刻的篇章都可以对学生的求知欲起到很人的满足,而且语文有的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多方而的原因使得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效率非常低,很多学生都是被迫走进课堂,整个课堂毫无生机可言,因此,创新初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思路迫在眉睫。

一、创新课堂组织与设计方式,提倡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最主要的教学场所,是目前阶段教与学最为集中呈现的地方,因此课堂组织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的教学,都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块黑板,而且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能是处于被支配和被管理的地位。

一般来讲,学生是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完全服从教师。而伴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变,学生的思路也在改变,他们渴望自主,以及丰富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其实,课堂组织形式怎样才算有效?没有一个固定答案,是不是只有课堂安安静静,学生规规矩矩地听课才算有效?未必、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是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迅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组织形式,就是有效的。

例如:把班内的学生按照智力程度、学习爱好、性格差异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也可以按照兴趣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如写作兴趣小组、语法兴趣小组、占文兴趣小组、诗歌兴趣小组等。让同学们定期自己组织课堂,每小组组织一次,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初中学生又处于一个非常渴望被关注的年龄段,因此,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潜力一下子都会被发掘出来,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二、创新教案设计方式与思路,推动学生参与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是教学开展的基础,主要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不管什么类型的教案,针对的无一例外的都是学生,因此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很乐意学习,这是教案设计的难点所在。以往我们的教案都是按照人纲设计的,基木上是固定的模式,而且是自己设计,有的教师还不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教案。

其实,教案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教和学的过程更加有效地进行。因此,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教案的设计,让学生提出他们公认的最喜欢的案例,或者最喜欢的学习方式,然后整理和加精。这就好比教师提供毛坯房,学生们选择房子里而贴什么颜色的壁纸,当然什么颜色的壁纸都不影响居住功能,但是而对人家都喜欢的颜色必然会心情愉悦。因为与学生年龄差距比较人,教师难以了解学生们真正的心理,所以由学生民主推荐一些素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是习非常有效的。

三、教师要反思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恰当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与方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对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一方面要潜心研究教材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使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实际状况,尤其要针对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和理解分析能力方面的差异,体现分层目标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以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学目标的适应性。

另一方面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具有立体性,有没有体现能力、知识、与情感三位一体的目标。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应性与全面性的反思, 有助于教师在卜一步的教学中确定更科学、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路。

四、教师要反思教学评价内容是否全面

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都是以测试的方式进行。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采用试卷分数这一单一的标准,然后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是不全面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认真反思教学评价的内容是否存在单一性的问题,不仅要从卷面分数这一量化标准对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更要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情感等进行综合分析,在语文能力方面,侧重朗读能力、普通话发音、汉字书写等语文基木功,对这些基木功进行评价时可以采取等级制的方式。

另外,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情感状态,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如何、投入程度如何,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兼顾的内容。通过全方位、科学的评价,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认真总结,进一步优化评价模式。

五、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组织得是否科学

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上的过程是核心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回过头分析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还要坚持教师灌输的单向模式,是否在教W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研究。

另外,教师还要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是否存在形而上学的教改倾向,如合作学习小组作用发挥不够深入、存在形式主义、思考提纲设计不够科学合理、难度过低等,要对整个教学过程有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学手段运用得是否恰当、有效等方面展开分析,以便寻找到教学组织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下一步的教学设计中讲行弥补和优化。

第6篇

关键词:初任小学英语教师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29-02

1 初任小英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理论剖析

1.1教学能力的概念界定

唐光学等从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任务和教学内容的角度认为:教师能力是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性,它由许多具体的因素所组成、反映出个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运用特定教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1.2初任教师的理论依据,

初任教师也称为新老师,目前对这一概念没有具体的诠释,基于本文的需要,笔者参考了金美玲在硕士论文《延边地区初中初任教师教职适应研究》中,对“初任教师”这一概念的解释,将其界定为: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已经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进入教师队伍,但自身尚处于专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没有达到成熟、专家水平的教师称为初任教师,其参加工作时间界定为1-5年,这样的定义有两个依据:一是从我国现有学制来看,初任小英教师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掌握教学方法,参透教学原理,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二是从其成长规律来看,初任阶段从“生存向成熟”过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初任教师则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

1.3初任小英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初任小英教师,新课标新教材和当前小学教改的不断深入要求:小英教师应该具备发散思维,开创“用英语思维”的教学模式 ,正确利用非智力因素,用心培养开拓型人才,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合作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促进创新能力提高的灵丹妙药。利用激励性评价手段,促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教学设计要注重反思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提问。

我们在每个环节做到:教中思,思中教,才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必须把自己打造成一把“利剑”,以一种新视角新思量定格自己教学水平,不断地提取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技能,掌握一般教学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学科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来吸取教学执行、教学监控、教学机智等能力的成长,才能使自己课堂逐步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

2 苏州工业园区初任小英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现状

2.1苏州工业园区初任小英教育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总面积288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区东部。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苏州工业园区在近19年里的经济、文化、教育方面都有了飞速的发展,这其中也包括小学教育,到2013年,含九年制学校(小学)有22所了,小英教师职工290人,新进小英教师(近5年)占75,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小英教育正在有条不紊的发展中,具体表现在:(1)苏州工业园区小学入学率达标,入学率为100,缀学率为0.21,符合“普九”巩固提高标准。(2)苏州工业园区小学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做到进一步巩固小学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加大力度推广新课标改革经验,重点抓小学新课改样本学校以探索新课程条件下普通小学教育模式。

虽然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的小英教育取得了可喜的、长足的发展,但是基于新课改后小英教育的需求,初任教师大幅度的增多,也就意味着需要加强对初任教师的培养。根据问卷调查显示,苏州工业园区小英初任教师的培养形式以新老教师相互交流为主,包括听课后的教学反思的沟通,笔者认为培养形式上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教学能力的培养有:老带新(导师制或师傅制)、多听经验丰富教师教学课、参加区里教学能力竞赛、观摩教学课、相互听课、专题讲座、教学思考(课后总结)等。

2.2苏州工业园区小英初任教师非常重视教学能力的培养

从图1可以看出小学初任教师认为教学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同时侧面反映出小英初任教师自身对教学能力培养的意识很高,这样的现状对小英教师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奠定的很大的基础,为园区小英教育事业的发展又推进了更高的层次。正如一位新区初任小英教师所说:作为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教学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教学能力很欠缺,对教材钻研、教案撰写、课堂掌控能力以及教学机智等方面都需要更高的提升来迎接现代小英教师的要求。

从表1显示,在教学实践中,初任小英教师很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以上途径来提升教学能力,在调查过程有位教师这样说:应素质教育之需,英语教育需要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熟练的课堂教学技能、高水平的英语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平时教育学指出,教师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尤其作为一名语言教师,考虑到所任教学科的学科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如是否口齿清晰、是否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体态语言是否亲切自然等等。而小学英语教师的重中之重则是时时刻刻应不忘反思我是否给了我的学生们准确的英语语音和语调。

就初任小英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笔者还听到一位老师这样说:经常在教学中采用教学随笔、与新老教师交流、写反思日记来逐步提高自己,掌握优美的英语语音语调,形成亲切得体的教姿教态,提升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强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与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是每一个教师,当然也是每一个小学英语教师应该不断为之努力的方向。

3 苏州工业园区初任小英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建议

3.1苏州工业园区初任小英教师自身因素的提升

3.1.1苏州工业园区初任小英教师教学理论修养不足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新的技能将应运而生,比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育教学反思的能力等。表现为着眼于视角狭窄、广度和深度,甚至方法单一,造成理论功底认为自己仅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困惑问题分析却很吃力,在中国教育基础下,英语作为二语教学来实施基础教育,需要小英教师以自身专业素养来制造上课环境,感染学生,体现英语教师的魅力和与众不同,就如在访谈中一位教师所说:阅读理论文献,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是很有价值得,可以不断提高自我理论修养与水平。另一位老师说:别人的理论只能拿来借鉴和指引,尤其是英语这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在教育实践中还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来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的问题。

3.1.2苏州工业园区初任小英教师教学技能的欠缺

作为初任小英教师,笔者认为可以从经验技能、分析技能、实践技能和交往技能入手。经验技能侧重于在教学实践中收集资料并包括在英语课堂中老教师如何调控学生积极性,以及教学语言的使用,经过细致罗列教学中的信息,增宽教学技能积累的广度。

分析技能与实践技能,可以说是如影随形地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似如“let’t go to the park.这一教例,撰写教案时纪要了解知识背景,注重重难点的框架在课堂中设计让它充分展现并联系起来,既要关注教学过程,又要分析教学活动,如”But how?”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以及教具的选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操作性要勇于剖析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探索问题根源才能不断铸造成教学中各种技能的提升。

有学者认为教学过程就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有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有同事之间的交流,有团体之问的沟通,只有在这些互动中学习、研究、切磋,教学反思能力才会获得提高。一位教师典型性的回答是:“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老师,我不具有十足的调节能力,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学习。不过教育实践过程也是一个摸索的、向他人学习的过程。只要开放心态、与同事产生对话关系,相互倾听、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会在互动中受到启发,才会从多元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才会产生不同的反思方法。才会得到共同发展。

3.2苏州工业园区初任小英教师教学能力外在因素的辅助培养

3.2.1经常性的教研活动

初任小英教师有活力、富有创意、热情高涨,但他们仅凭一腔热血来进行教学时无序的和盲目性的,在听课、开课基础上笔者认为教研组需要初任教师加入到教科研中,用心去寻找教育教学问题,不断思考、琢磨与研究。

初任小英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环境辅助素质很重要,特别关心教学目的和结果,非常需要与他们人进行广泛的交往,教科研多提供这样的机会,通过沟通合作来确立教师发展观,形成较适合作载体,就如学校开展“英语沙龙 ”,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效果做出评价,使初任教师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与努力的方向。

3.2.2学校层面

新课标倡导注重学习共同体,学校层面应为初任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人的行为是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开展校内培养形式基础上,可以搭建跨桥沙龙的交流,笔者认为在调查研究可知,小学在考核教师时大都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成绩高低的唯一标准,而想要初任教师在高要求的英语教育形式下,站稳讲台,最关键的因素是依据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广,学校采用发展性评价制度,鼓励反思,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反思成为小学初任教师的职业习惯和生活方式。“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而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以关心教师尊重的需要、发展的需要等高级需要及其满足程度为追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施冠慨译.初任教师的辅导[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3.

[2]李国会著.初任教师研修制度之研究[M].台北:台湾书店,1988.

[3]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陆有铨,马和明.走向研究型教师之路[M].杭州: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2002.

[6]王卫华主编.新教师的入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7]王春光,邓涛.小学教师修养概论[M].长春: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2007.

[8]张立昌.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7).

[9]傅梅芳.教育反思能力――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能力[J].继续教育研究.2002(2).

[10]金美玲.延边地区初中初任教师教职适应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9.

[11]张岩.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2]陈淑娟.论新课程背景初任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第7篇

一、清晰岗位职责

语文作为学生三大主要学习科目之一,教师所要承担的教学责任比较重。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如外界的岗位竞争、教学考核、事业发展压力;家长成才心切给予的压力;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质量等多方面压力,教师要对方方面面负责,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想做到面面俱到,反而是面面欠缺。

因此,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明确语文教师的教学责任――教书育人,将自己的精力完全集中到语文教学中去。一方面,教师要以教为本,保证学生最少能够达成课标所要求的基本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以生为本,教学不能脱离学生,一切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更好地发展而展开,做到对学生负责,对“语文教师”四字负责。只有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卓越成长作出积极贡献,才是对家长、对学校、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最大的负责。

二、制订多维教学目标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师一切教学活动的导向。多维教学目标的制订,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教师在制订语文教学目标时,必须以教学大纲的学科教学要求为基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与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尤其要考虑到学生群体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等,这样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实际的效用,教师才能看到一个明显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课时,教师从教学目标的制订上除了传递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思想以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感悟文字带来的美的感觉;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相关的电影,提升学生影视鉴赏力等。

三、强调教学精细化

所谓教学精细化,主要是指教师根据自己制订的多维目标,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来让学生在品德教育、情感教育、个人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一定要有所创新,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运用到适合的教学资源或者媒体。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能够全方位的提升教学质量,十分符合多维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求。

例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与媒体,来达到教学的目标。从课堂的教学手段来说,我采用了情景教学、生活化教学以及启发式的教学策略。先给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景,让他们去感受主人公心中所想;然后提倡合适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启发他们的思维;最后,他们结合生活的实际来谈谈他们对文中一些观点的看法。同时,我还运用到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们来开展学习讨论,这样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素养。

四、创新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当前基础教育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通过这些教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入新教法、新模式,既能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给课堂注入活力,又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促进课堂教学发展。

在引入新教法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要以实际教学需要为出发点,不能单纯地为创新而创新,做到以教为本。其二是在应用前要充分观摩他人所设计的优秀教案、实际教学过程及教学心得,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其三是教师应在前人基础上加以优化、完善,每个地方、每个班级的教学实情都不一致,教师要根据自己班上的实际学习情况,对相关教学模式加以“本土化”,从而更契合本班学生学习特点,使其更好地发挥出本身优势。

五、持续性的反思改进

一方面,教师反思不能自己说了算,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唯一受众,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最具发言权,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必须立足学生、立足教学、立足课堂,与学生保持积极、良好的沟通,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作出评价。教师再针对学生评价依据,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反思其中不足或巧妙之处,有意识地调整自身教学行为,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及自身教学艺术。

另一方面,定期的反思记录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系统地记录了反思,教师及时作出总结,才能更加直观地去进行对比感知自我的进步,同时系统的反思记录有利于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实践才能出真知,反思才能完善自我,这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遵行的教学准则。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更新观念;师生关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就是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探索全新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培养目标与传统教学有了很明显的区别,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已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做好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是摆在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理论是实践的依据。要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成功,语文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时常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以求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引导者。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思考、学会探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2)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新课程改革的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而是一个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的参与者,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3)教师要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勤于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且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些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顺利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与学的双边互动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两个最基本元素,我们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双边互动的过程。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重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只有将教师、学生与一切课堂教学资源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成功。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脱下“权威”的面具,以真实自然的形象面向学生。在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为独立完整的个体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对话中去的,彼此之间要相互接纳、包容和理解。

三、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

新课程标准别强调了语文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合作探究、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其独特的优势,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合作小组的划分要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成绩和能力等条件的差异性,努力做到取长补短。

四、运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注重培养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整体性的评价。教学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督促学生学会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近期的学习成果等内容进行评价,可以列表总结,也可以用日记记录,并且在记录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寻找改进的方法。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是符合社会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勇于实践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为新课程改革做出教师应有的

贡献。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创新,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有了创新思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困难将会迎刃而解,因为语文的学习更在于想象力的挖掘,学生只有有了能够自由想象、自由创作的空间,才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不断探索的热情,才能打开创新的大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采用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使学生在收获快乐的同时,收获语文学习的方法技巧,反之,则会适得其反具体方法如下:

一、民主的课堂氛围建设,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只有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确保学生能致力于语言学习,不受任何干扰和影响。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去思考、探索。良好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真正全力的配合教师的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在课堂中能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能给学生更多自我学习、思考的空间,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而且能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使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教师应尽量避免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误区,积极引导学生的创新和思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自由读书、自由思考、自由发言的课堂上主动的学习、探索,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去运用他们的想象,因为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是不竭的力量源泉。教师可以有效组织学生通过图片展示、小组合作竞赛、辩论以及课外交流讨论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热爱语文学习,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与技巧,能够学以致用、学懂会用。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加以正确的引导。例如让学生想象课文中省略号后的内容或者大胆延伸课外知识,让学生自由想象,然后描绘自己想象的画面。这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摆脱课本的束缚,而进行自由的想象、加工、创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学生的作文以及阅读水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有质的飞跃。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生活,因为,艺术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

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鼓励学生都向着标准答案靠拢,相反,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大胆质疑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同时,自己的创新思维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不盲目相信标准答案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良好开端。而不是让学生记住标准答案,这样是不能得到大家认可的,更不是二十一世纪发展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开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异想天开”并不是贬义的,而是一种大胆思考、大胆质疑的表现,所以在考察学生的时候,仅仅采用传统考试的方法是片面的,那种规定标准答案的考试形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多元考察学生,综合评价学生显得格外重要,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学生的实践经验、小组竞赛等形式有效的评价学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缺点,并能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同时也能使学生敢于质疑,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思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应以明确的目标、合理的教学方法使语文创新教学循序渐进的进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有方法的开启学生创新的大门、打开智慧的钥匙,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更适应于时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佘琪.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年1期

第10篇

关键词:提高 农村初级中学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74-01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战场,它的质量的优劣,对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起作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洪泽县岔河中学语文组,研究出一套整改方案,然后开展实验。在这几年的实验中,始终做到了突出课堂,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培养良好的习惯,做到课内垦荒,课外收获,抓住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特征,全面实施 “农村特色”的素质教育。在农村,学生受家庭、地域、文化氛围等特定因素的局限,相对决定了其生活视野与城市学生的差异性,而要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必须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在课堂内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事与愿违,农村中学每天的课表都是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滴水不漏,一节自习课不留,为什么呢?校领导害怕无老师上课,容易出安全问题。为此,语文组的同行们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伤透了脑筋,把自己的设想诉诸于文字综述如下,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导。

1 当前农村初级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从调研的课堂综合情况看,随着师资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初级中学语文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总的来说,效益还是不高。如对有的课堂进行相应的练习抽查,平均效益仅只达40%左右,最高的不超过65%,低的仅只达 5%。比如2011年全县期末统测,内容是默写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七言绝句,结果是学生搞不懂“七绝”是什么,更谈不上能写出来。这说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仍是低劣的,其主要原因有:

1.1课堂这个主阵地没有调动起来

有许多教师一上课就是解题,介绍时代背景,划分层次,归纳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一节课讲完了就布置一大堆思考和练习,然后下课。而学生呢?带着一双耳朵,从头听到尾,疲惫不堪昏昏欲睡,好的能动笔记一记,因为太多,有的也懒的记了,这样,老师只顾在黑板上讲,讲台下面的情况就不得而知,根本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恹恹欲睡,其教学收效的低劣也就可想而知了。老师脱离了学生主体,而“做功”甚微。由于教师唱独脚戏,学生成了听众看客,学而未学,动而未动,练而未练,思而未思,学习的主体成了“空壳”,动脑、动手、动口的读写听说思全面训练就只有一听了之。

1.2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全

课堂上教师上课内容无针对性,随心所欲。可以说,在课改以前,目标多,重难点多,每节课、每篇课文,就生怕讲漏讲不全,见到课本上有什么就讲什么,从语文基础知识的字、词、句、到文章写作分析的方方面面,凡是看到的想到的无所不讲,以致学生忙于应付,疲于奔命,陷“题海”而难拔。这样一来,师生均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学生怎么能获取知识的迁移能力,而不致煮夹生饭呢?

1.3训练不力

课外作业过重而形成的无目的性的题海战术。小结如下:①是课堂上教师讲的时间多,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体验的时间少,甚至没有学生训练的时间;②是学生训练单一呆板,对读写听说的能力缺乏有机的系统的训练。③是见题就做,机械重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没有创新。故而,达不到举一反三的能力迁移和学生求异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④是讲求的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而不求语文学习的得法。语文不仅教知识,而且教感悟,教技能,教习惯;诚然,技能、习惯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但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2 如何促进初级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根据初级中学语文教学的得失,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特点,立足农村的实际情况,现对2008年以来就我校语文组开展的提高农村课堂效益的实验研究,总结于此。

立足于农村初级中学实际,借鉴现代先进教学理论,推陈出新,创建有地方特色的语文教学新观念。优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课堂环节,有机结合实际,摸索出有地方特色并切实可操作的中学语文教学规律,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推动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向纵深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上至人文科学,下至自然科学都是语文所涉及的范畴,可以说是一门集创新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非常明智的一个选择,在文学的世界中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空间,激发学生浓重的好奇心与好胜心,以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适当的添加联系实际的探究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育方式。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要想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训练。怎样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呢?需要教师设立一个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不存在过多的压力,思路始终保持在一个愉悦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形成一个特别开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才敢于对原有的理论进行反向思考,才会标新立异,有助于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的扩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的相信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要把握住学生发散思维的主要方向,不能够偏离事实标准。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互动,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各抒己见,并且课堂问题的设计要跟随大多数人的能力来设定,才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还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要与教师进行及时地讨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积极地接触学生的思想禁锢,对于偏离路线的思想及时地拉回正轨道中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勇于参与课堂活动进而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进一步形成。

其次,要培养学生对于新事物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一切探究开始的源头,只有学生对于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才会去主动地进行学习与研究,才会对于未知事物的结果有一种执着,然而这种执着就是推动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石,才会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日后的探究中有所发现。语文是学生走上正确学习道路的基础,是学习好其他学科的基石,因此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还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思想。人的一切活动来源于大脑,任何的行为都取决于学生的思想变化,培养一个正确的学习思想是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条件。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创新性思想对于未来发展的意义,是当今社会必须具备的一种自我竞争能力,要想将自身培养成橐桓鋈面型人才,那么创新思维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二、初中语文教学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1.正确解读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实践能力

提到“实践”二字,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的是培养学生的课外活动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大都是被认为是如此,但是这仅仅是培养实践能力的一部分,正确的理解培养实践能力的意义,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一步。语文是以人文科学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能力不仅是指课外活动中的能力,还指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能力以及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课本后的习题也是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一部分,提高初初中学生的实践能力,要从多个角度同时进行思考。

2.有针对性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要对授课教师的能力进行一定的提高,只有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才能够将自身的知识储备应用到课堂中,最后传输到学生的大脑里。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趣味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并且制定与学生互动的项目,让学生能够踊跃发言,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注重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强化训练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还是有非常高的要求的。注重这几项的主要原因就是让学生能够在日后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具备足够的能力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思维,具备独立思考事情的能力,以及具备选用正确语言的能力。而强化训练就是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为重点,根据学生自身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为目的,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通过这种强化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取得进一步的提高。

4.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正确引导是一方面,而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热情,制定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堂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模拟现实中具体事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思考问题,这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能够体会到不同于课堂中的活动模式,更多地与别人交流,全面增强自身素质。

三、结语

总的来说,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生活中也扮演者不可忽略的角色,是学习生涯是学生学会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展开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地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晓.李海林语文课程改革.反思与建设―中学语文高层论坛暨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第29届年会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10.

第12篇

一、人文性的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首要

在以往的语文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语文课的工具性,政治性,忽视了语文课的“人文性”,语文课给人们一种工具感,使初中语文教学缺少了人情味,没了情感,知识就没有了生命,学生就没了对语文艺术魅力的认知,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初中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积极的情感对人的行为动机产生积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语文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鲜活人文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和习惯,使初中语文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门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都重要,故而,加大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新课程教学必然发展趋势。

二、语文课堂要走进学生情感生活

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语文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入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语文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课堂为起点实现语文的生活化(例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景、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模拟生活进行语文实践),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满堂灌”的模式,在一些有关初中语文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语文课,认为语文没有给他们自由的空间,注重强调了知识接受的范围。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语文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定位到该课程建构的基础上。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强调主体意识,主人意识等内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情感上的整合作用

初中生语文形成的过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所以新课程标准在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1)选用了有关心理反映的文章,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2)增加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文章;(3)选用了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的文章;(4)加大了对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消极作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的文章;(5)选用了对中学生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提高生活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文章;(9)选用了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谦让、合作和共享等有益于别人和社会的亲社会行为的文章;(10)有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