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语文教育

幼儿园语文教育

时间:2023-07-25 17:16:22

幼儿园语文教育

第1篇

有效教学在越来越受到教学界关注的今天,作为一种新兴的观点,目前还未达成一致的共识。简明看来,就笔者对国内外有效教学定义的总结,主要有:教师成功实现教学目的,即能使学生有学习的意愿,并在课堂后能够从事课堂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活动。笔者探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效教学即:幼儿园教师在科学的幼儿语言发展观前提下,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师幼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感知理解教师所教、学会初期的语言交际传递、能互动交流并兼具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活动。

二、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缺乏针对性,难以凸显幼儿发展特点目标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起着统帅、纲领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都由班级教师依照教学大纲统一进行施行,而教学大纲内容是有专门教科研人员及优秀教师组织编写,有针对性的依据特定区域平均水平统一制定的有效性高、可取性强的课程标准。但在部分幼儿园,有些教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虽然对大纲内容进行积极内化,却没有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总体水平进行目标的适宜调整、二次设计,即未能形成生成性目标。从而导致教学内容有时过多过难,幼儿回答积极性不高,出现低效教学的现象。这种一味地盲目遵循大纲目标的做法,不是迁就幼儿语言的自然发展与成熟,降低了水平值,就是偏倚了幼儿言语的最近发展区,抬升了心理预期,且未针对幼儿整体水准进行二次设计的教学活动,确实难以凸显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及发展特点。

(二)内容远离生活,难以体现幼儿兴趣需要教学要能适合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要有益于儿童发展口头的和书面的语言能力。而在幼儿园实际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在选择内容时,只从故事篇幅、时长上做出考虑,而未能斟酌内容的文化背景、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幼儿现有生活经验和语言习得水平,这种不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致使儿童无法理解,耳听得多理解少,使得有效教学大打折扣。比如讲述类故事,没有考虑到内容的启蒙性与教育性是否符合儿童已有生活经验,是否满足儿童兴趣等等。只是经常从教师思维的角度出发来选取所谓趣味性故事,这样低效的教学效果对幼儿欣赏与阅读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帮助不大。另外,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常以讲述童话故事书或观看幼儿影片来指导教学,教师自身讲述技巧性的缺乏,以及讲述过程中有效提问过少,导致幼儿经常只能用“是”或“不是”或者“不知道”的无效答案来回应。如果教师一味只是注重讲述技巧运用,而轻视幼儿语言要素的学习、完整句子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样将不利于幼儿言语建构过程及语言能力的获得。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教育内容把握不到位,幼儿兴趣需要把握不明确的问题亟待解决。

(三)组织形式集体化,难以反馈幼儿实际情况首先,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注重强调“灌输”故事,单单采取叙述的方式教学,却没有在讲述过程中给予幼儿更多思考空间,让幼儿自主创新的构建故事情节。其次,语言教育活动形式主要是单向“输出”。幼儿的听话、阅读的印入性语言来自教师单方的授受,语言教学活动表现为教师主导刺激幼儿听故事,一对多的形式让幼儿缺乏交流回应。在集体活动时,幼儿常以群体形象与教师互动,教师精力、教学时长有限,只能在交流过程中对部分幼儿做过多沟通,而其他幼儿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教学整体效果有效性低。教师在指导评价即课堂提问时,没有给幼儿充裕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忽视了幼儿同伴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的言语“输出”发展不利。这种单向互动的教授形式不利于全体儿童的早期阅读能力、言语技能的发展。

(四)评价结果局限化,难以昭示幼儿全面特征幼儿园语言教育评价需要教师客观对待,要对教学整个环节、幼儿实际发展状况做出科学衡量、判断。很多教师在评价语言教育活动时,针对活动内容本身进行评价过多,而对于活动结束后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具体情况了解不清,没有依据客观的幼儿发展水平及语言上的最近发展区规律进行评价,造成主要从教师主体出发评判教学效果,渠道缺乏变通性,局限化。尤其在幼儿园大班显现的语言活动“小学化”问题屡见不鲜。基于大班语言活动课的关注点主要在幼儿拼音读写、识字能力培养上,导致评价教学活动时,有些教师只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是否达到,教学重难点是否完成,而未能全面的从幼儿兴趣、需要角度出发考虑幼儿语言发展三维目标是否达到,倾听、表述行为是否得到运用,早期阅读兴趣、技能是否得到培养。这种主要从教师主体“中心化”方面作出评价的方式,对幼儿口语表达,讲述、朗诵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发展不利。

三、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实施有效教学的对策

(一)针对目标二次设计,彰显动态化维果茨基认为:“幼儿按照教师预设大纲进行知识学习,而学前幼儿的学习则是按照教师的大纲变成自己的大纲的程度而定的……大纲实施的次序应符合幼儿的兴趣,符合他的与一般概念相联系的思维特点”据此,教师首先要准确定位幼儿言语发展敏感期、言语最近发展区,辨别全班“学情”。在具体规划每课目标时,针对全班幼儿年龄阶段语言水平、接受能力,让教学目标的制订分层化。不同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纵向结构设计时还应横向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使分层教学目标融于教学内容之中,有的放矢的因材施教方能使教育活动更加有效。其次,教师应该对既定教学目标进行二次设计,在动态生成中灵活调适。这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目标设计时有高度应变性与前瞻性。语言课堂教学活动是师幼共同参与、动态变化、互相影响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中幼儿的学习信息反馈情况进行预设目标动态化调整。如幼儿对超出目标预设的某一故事情节的人物感兴趣,可以依据幼儿兴趣需要设定特殊情景故事情节进行二次设计,适时地将预期高层次目标转化为理性的低层次目标,以满足幼儿探究的兴趣与欲望,激发其语言学习动机,发展语言交际能力。据此,可以使预设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创造性结合,从而高效推进幼儿园语言教学。

(二)设计内容贴近生活,达到儿童化蒙台梭利认为语言教育要坚持兴趣性和多途径的原则。因此,教师在内容选择上更需要从“儿童本位”出发,选取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幼儿自身感兴趣并愿意表达交流的阅读故事书,比如贴近幼儿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的,对幼儿价值观有启发性、教育意义且趣味性较强的寓言童话故事、绘本读物。要避免让幼儿让接受那些难以达成共鸣的、充满疑问的,有着不同背景文化的国外童话故事。此外,教师有效的提问方式也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所以这需要教师通过启发性提问,激发幼儿的心理动力,刺激其语言表达的欲望,增加其语言运用的机会。另外,对幼儿发散性思维的拓展,要求教师有敏锐捕捉教学切入点的能力。对幼儿兴趣点的启发式设计提问,不仅应着力于提高幼儿语言元素的“存量”,更应当促使他们能驾驭语言知识的“流量”、“变量”,从而达到“增量”。

(三)组织形式灵活多变,实行多样化语言教育活动涉及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各层次各方面,因此教学形式也应该是贯穿于各科课程之中,形式多样的。班杜拉说过“儿童的语言教育不是一个内部成长的过程,而是通过社会模式的呈现以及社会训练和时间而构成的”。幼儿园语言讲述教育活动包括故事、诗歌教学,在方法上,教师还可以将语言活动贯穿于语言游戏、早期阅读与谈话中去,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会让幼儿更有兴趣的表达讲述,更能提高其口头书面语言能力。首先,教师可为幼儿创造一定的语言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采用分小组交流、个别辅导、重复式集体讲读形式进行教学,在师幼共同读书、讲故事交流过程中,幼儿能对教师示范性语言中语法结构和规则进行选择性模仿,拓展其学习经验同时,强化其倾听、表述能力,激活其阅读兴趣,培养其早期阅读习惯。其次,多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在增加亲子间互动的同时可令教学模式多样化。还可以举办一定的户外活动,让语言教育形式贯穿于随机教学游戏活动中,更有利于幼儿语言交流能力、社会化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另外,不同活动类型应采用与其相适应的活动方式。如讲述活动,就可为幼儿提供图片让他们以边看边讲的形式进行;如是表演活动,就应该采用角色扮演和表演法让幼儿亲身参与、大胆表达。这样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对强化幼儿语言表达大有裨益,他们在感知、理解、体会这些语言材料时,也在观察学习其中人物的社会行为,对提高其集体社交技能、倾听能力也有一定效果。

(四)评价以儿童为本位,促进科学化

1.评价要区别对待每个幼儿都是特殊的个体,她们有不同的智力、言语发展水平,思维特点和学习方式也各有差异。因而教师不能仅根据一堂课的表现以偏概全的去评判幼儿智能的优劣,应该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发展层次做出科学合理评价,从阅读活动、鲜活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幼儿,让他自主地产生对语言丰富的表达兴趣。

2.评价要正向化在语言教育活动中也是如此,教师越是对胆小怯懦的幼儿报以赞扬,强化其成功的语言表达经验,他们会更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师的鼓励与肯定对幼儿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还能激起幼儿更多的语言学习热情,更能提升其交际、思维、学习的能力。

第2篇

【关键词】语言教育;幼小衔接;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7/08-0024-04

幼小衔接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一直为世界各国的教育界人士所重视,也是目前国际学前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所谓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在教育上的衔接。这是儿童发展过程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期。从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到小学以学习为主,两者存在很大差异。从表面看,儿童的入学适应问题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的衔接问题,实际上这两个阶段不仅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而且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幼小衔接的目标和任务,而是应该更加关注能促进儿童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在终身教育视野下思考幼小衔接问题。

为了有效促进幼小衔接,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我国学者提出了“入学准备期”的概念。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上海市2007年颁布的《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将入学准备期提前到幼儿园大班,以实现幼儿园向小学的无缝衔接和顺利过渡。然而,幼小衔接的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小学教师和儿童家长普遍反映儿童入学后在学习上最大的不适应是语文。小学语文课程要求儿童大量识字、写字,要求一年级儿童识字400个左右,会写字100个左右,还要学习汉语拼音,导致许多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很大。语言教育的幼小衔接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和解决。

一、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差异

语言是人类进化和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工具,语言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相关研究显示,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中,阅读能力既是个体学业成就的主要表现,也对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个体的阅读能力主要是在3~8岁形成的,刚好跨越了学前语言教育和小学低年级语言教育两个阶段,因此幼小语言教育的衔接问题急需解决。而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课程的差异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语言教育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课程的意义不同。幼儿园语言活动是指以儿童为主体,以语言为客体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儿童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与周围环境不断交互作用,从而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小学语文课程则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其次,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不同。《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是“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小学语文课程则是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写字、阅读、作文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说,幼儿园比较注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小学更加注重儿童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

再次,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形式和教学方法不同。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教师会组织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注意各领域整合,依托儿童的生活经验开展全语言教育活动,并且重视相关环境的创设。教师注意激发儿童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和听、说、表演、游戏、练习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发展儿童的倾听、表达、早期阅读和文学欣赏等语言能力。而小学语文教师则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授语文课程,方法不多,重在练习。小学语文课程强调听、说、读、写面面俱到,采取分科教学形式,大多是集体教学,每节语文课时间为40分钟左右,要求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这些是对刚入小学儿童的极大挑战。

最后,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课程的材料准备不同。幼儿园教师更倾向于采用丰富多彩的材料来充实语言活动,常运用教学挂图、图书、头饰、故事录音、动画片、剪刀、美术纸等材料,帮助儿童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为儿童的积极参与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而小学语文教师通常只准备简单的材料,每节课最多只用投影和字卡几样教具,儿童几乎没有操作材料的机会。

在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阶段,师生关系也有很大差异。在幼儿园,教师更多的是表扬和鼓励儿童,而小学教师则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儿童提出强制性要求,儿童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教师的认可。总之,对新人小学的儿童来说,与幼儿园迥然不同的语文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师生关系等,都是巨大的挑战。所以说,妥善解决语言教育的幼小衔接问题,对儿童的终身教育以及语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此外,深入研究这一问题还有助于解决幼儿园教师和小学语文教师对幼小衔接的困惑,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我国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语言教育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每年有2100万~2500万幼儿进入小学学习,80%的家长反映孩子存在入学适应困难,主要是语文学习困难。笔者认为,目前语言教育的幼小衔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衔接任务不明确。据调查,目前承担语言教育幼小衔接主要任务的是幼儿园,小学往往置身事外。缺少小学阶段的配合,幼儿园发挥的作用有限,很难真正实现幼小顺利过渡,导致儿童进入小学后在语文课程学习上的困难重重。

第二,衔接流于形式。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没有深入分析幼儿园语言活动与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学习的差异,也没有基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研究如何做好语言教育的幼小衔接,往往以为开展几次与上小学有关的主题谈话活动,或者组织儿童去小学感受一下一年级语文课的氛围,或者是按一年级课堂的样子创设活动室环境,减少幼儿的游戏时间等,就想当然地认为已经做好语言教育的幼小衔接工作了。实际上,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课程学习有很大差异,流于形式的幼小衔接很难真正帮助儿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在语言教育的幼小衔接方面,小学置身事外还容易导致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因为只能被动迎合小学教育的要求,许多大班幼儿的

家长会要求幼儿园教师组织大班幼儿提前学习拼音等知识。迫于家长的压力,有些幼儿园过于强调书写的重要性,将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育内容提前到大班来传授,不但采用一年级的语文课本,而且采用一年级的授课方式,每天长时间要求大班幼儿读拼音、识字、写字等。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很可能导致大班幼儿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因为提前接触了一年级语文课的内容,有许多儿童进入小学后还出现了学习兴趣下降的问题。

三、语言教育幼小衔接的建议

许多国家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尤其关注语言教育的衔接。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规定,儿童进入小学前应知道词音是由开始、中间和结尾的音构成。幼儿应认识、书写字母表中的大部分字母,知道字母表示读音,能了解一些书写方面的习惯(从左向右书写、字和字之间有空隙、词由字母拼写而成)等。英国的《基础教育(3~5岁)课程指南》要求儿童入小学前能正确使用钢笔书写字母,会书写自己的名字,能完成简单的造句,有时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从这些国家的经验看,因为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认读和书写文字,所以幼儿园阶段应该加强早期阅读教育,以提高儿童前阅读和前书写的兴趣和能力,帮助儿童顺利过渡。

在幼小衔接方面,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保持认读汉字的热情,而不是认了多少字,写了多少字。以认读汉字为例。儿童生活的环境是其认读汉字最好的环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引导儿童多看、多认、多说,使儿童自然接触汉字,认识汉字。教师要始终注意避免小学化倾向,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持学习性和游戏性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游戏化的教学手段。既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又帮助儿童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要提升幼小衔接的效果,还要重视家长的作用,重视家园合作。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应采取多种手段,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就儿童目前的语言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以实现幼小顺畅衔接等进行沟通,帮助家长有针对性地制订促进儿童语言教育幼小衔接的计划。以幼儿园教师为例。幼儿园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建议,协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例如,建议家长多与孩子交流,多和孩子玩倾听游戏,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指导家长精心选择图书,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建议家长督促孩子说普通话,要求孩子表情大方,吐字清楚,语速适中,声音响亮等,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督促家长重视孩子的书写习惯养成,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包括坐姿和握笔姿势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大有帮助。

第3篇

关键词:幼儿;幼儿英语教育;现状;对策

当今英语已是一种具有全球化特征的国际通用语,代表世界前沿的科技知识和互联网信息大多用英语来表达。如果不懂英语,国际交流与信息接受都会受到较大制约,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下,英语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的起始阶段,理应先行一步。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敏感期。[1]因此,开展幼儿英语启蒙教育是必要的、可行的。《英语》又是我国中小学的主要课程和中高考的科目。为了适应未来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和中小学教育的需要,“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英语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倍受家长青睐,甚至胎教也进行英语教育。英语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类幼儿园掀起幼儿英语教育热。然而,在我们强调幼儿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的同时,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的条件、质量等问题也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幼儿英语教育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幼儿的身心是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因此,对幼儿英语教育进行研究具有时代意义。笔者近期在粤北韶关和清远两市的幼儿园中随机抽取5所开设了英语教育的幼儿园和2个幼儿英语培训中心,通过给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发放问卷、访谈、现场听课、观察、与幼儿交谈等方式,对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得知:幼儿园英语教育有令人满意的一面,95%的幼儿教师和86.7%的幼儿家长都能认识到,幼儿英语教育着重是培养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发音,对幼儿英语教育结果的评价标准也较多元化;但幼儿英语教育实践的结果却让人忧心忡忡。

一幼儿园英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幼儿园英语教育缺乏规范的管理

由于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而幼儿英语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新生事物,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从《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国家的学前教育指导性文件,到地方的幼儿教育管理条例,对幼儿英语教育的目标、内容、评价等一直没有清晰明确的规定。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再加上人力不够、政策不全、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儿园英语教育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受利益驱使,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吸引生源,积极“创收”,许多幼儿园在不具备合格的软硬件条件下,也盲目开展幼儿英语教育。调查了解到,有一半的幼儿园开设了幼儿英语课程或英语兴趣班,其中大部分是私立园。这些幼儿园无论是教育经费的分配使用、幼儿英语教师的配备或是幼儿英语教育教研的开展都没有明确要求。一些幼儿园为了节约资金,一般一个年级甚至一个幼儿园只有一套幼儿英语教材及配套的教具,教师轮流使用,更不用说现代教育设备的配制,这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也不利于幼儿学习英语。

(二)幼儿英语教育内容脱离幼儿生活实际,出现“跟风”现象

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在幼儿英语教育教材和教育内容方面没有明确的规范和指引,因此在市场机制下,各幼儿园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门,多数是听从经销商的推荐,缺乏主动性、科学性,出现“跟风”现象。笔者从书店和网上调查了解到,现在市场上有关幼儿英语的书籍多且杂,而适合幼儿园英语教育的教材却很少,配套的教具也不多。调查的幼儿园较多的是选用《托福幼儿英语》、《剑桥幼儿英语》、《小星星英语》、《LoveEnglish》等幼儿英语书。通过访谈了解到,大多数幼儿英语教师反应,这些教材难度大,许多内容不太切合幼儿实际。如:颜色color、动物animal、交通transportation、身体body等,这些抽象的概括性的内容不适合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在调查大班幼儿时,大半幼儿直言他们不喜欢英语,原因是英语太难了。怎样才能根据本园实际,选定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知识经验结构的教材和教育内容,是幼儿园英语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幼儿园在选择英语教育内容时,应冷静思考,根据本园软硬件选择合适的幼儿英语教材和教育内容,所选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应是幼儿感兴趣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根据幼儿学习实际状况调整英语教育内容。

(三)幼儿英语教育方式方法单调,小学化倾向严重

调查了解到,幼儿园对幼儿实施英语教育基本上是依托课堂环境,普遍是每周进行两次英语课堂集体教育活动,课程安排缺乏灵活性,基本没有将英语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不符合幼儿教育情境性和生活化的特点,这对幼儿学习英语是非常不利的。在方式方法上,笔者观察幼儿英语课堂,发现大部分幼儿教师基本按小学化的英语教育方式,用讲授的方法进行,从学字母开始,教幼儿机械地读单词、短语和句子。而不是注意情景教育,设置活泼生动的场景,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进入多彩的英语世界。且看一个幼儿英语兴趣班的教育片段:在一个30多人的课堂上,教师教幼儿认识“大”和“小”两个意思相反的英语单词。在没有借助任何直观手段的情况下,教师直接教读字卡“big”、“small”。接着组织句子“Iambig.”“Youaresmall.”让幼儿跟着老师念;然后教读“Big,big,Iambig.Small,small,youaresmall.”幼儿懵懵懂懂地、机械地跟着念,实际上没有真正理解“big”、“small”的涵义。加之人数过多,缺乏良好的师幼互动。不一会儿,大部分幼儿注意分散,开始搞小动作。这种俨然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单调,不合适幼儿年龄特点,而且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严重违背了幼儿具体形象性的心理特点,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兴趣索然。名义上“兴趣班”,却实实在在地名不副实。长此以往,不仅幼儿没学好英语,而且使幼儿对英语产生厌恶感,更严重的是让幼儿形成了不良的课堂学习习惯,严重影响往后的小学学习,后患无穷。

(四)幼儿园英语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幼儿园英语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幼儿教师英语水平低下,缺乏幼儿英语教育专业培训和学习,是幼儿园英语教育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粤北的幼儿园英语师资严重缺乏,有些幼儿园只有1-2个老师懂些英语,就承担了全园的英语教学。笔者在一间全园开设幼儿英语教育的市一级幼儿园调查了解到,全园有28位老师,达到三级公共英语水平和专业英语水平的教师比例分别为10.7%(3人)和3.5%(1人),有85%的幼儿教师从未参加过任何英语水平考核;只有一位教师在幼儿师范学校就读时选修过《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只有一位受过英语专业训练的教师的口语较为准确,语音和语调较为规范,其余教师都没有接受过英语口语训练。加强幼儿教师英语培训的力度显得越来越迫切了。幼儿教师的英语水平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获得提高:一是就读幼师和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时的《英语》课程学习;二是英语培训,这是大多数幼儿教师提高英语水平的主要途径。职后培训是引导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可以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成长,也是幼儿英语教师提高英语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调查显示,在开有英语教育的幼儿园里,只有13.3%的幼儿教师参加过职后的幼儿英语教育培训,一学期或一年一次。培训的形式仅是关于某种幼儿英语教材的讲座,培训的内容几乎都是幼儿英语教育方法,没有涉及英语专业基本知识,如:语音基础训练、口语能力训练、教育组织语言训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能提供较系统的幼儿英语教育培训的机构和机会很少;另一方面,参加系统培训费用较高,幼儿园往往从经费考虑,节省开支,采取“舍系统,求简单”的培训方式。为了节省教师培训学习费用,每次培训派一个“代表”参加学习,回来后再与本园教师交流。因此培训的质量可想而知,学习的效果令人担忧。总的来说,幼儿园英语教师数量少,水平低,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状况不佳,造成幼儿园英语师资力量薄弱,从而严重影响了幼儿英语教育的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五)缺乏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儿童在人生的最初几年能学会用母语与他人进行自由地交流,正是得益于自然的母语环境。因此,对幼儿进行英语教育,语境的创设至关重要。据观察,开设了英语教育的幼儿园,只有少数幼儿在早上入园或者下午离园时会跟老师说“goodmorning”、“goodbye”,很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用英语与老师、小伙伴对话的。笔者曾尝试用英语和大班小朋友交谈,问一些日常用语,如“Howareyou?”、“what’syourname?”只有极少数幼儿能大胆地用英语说出自己的名字,并对问话进行回复的。大多数幼儿或闭口沉默或胆怯地离开。从幼儿的表现来看,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幼儿园英语教育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这主要源于幼儿缺乏日常学习英语的环境。(1)幼儿园英语教育未深入幼儿的日常生活,缺乏英语语境。从调查来看,开设英语的幼儿园有主动创设语言环境的意识,普遍开展了英语语言环境的创设工作,但是过于简单,没有细化到日常教育活动的每个环节中。部分幼儿园活动区域布置了一些英语单词图卡,帮助幼儿识记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但是这些词卡内容仅是来源于英语教材里的内容,大多与幼儿的生活实际不相关。这样的环境布置只从教本出发,过于局限,内容的更换也不及时,一个月换一次,词卡最终只发挥“点缀”墙饰的作用,违背了最初的意愿。另一方面,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只有少数幼儿教师能有意识地渗透英语教育,如提醒幼儿“Washyourhands.”“Drinkmilk.”绝大部分老师除了在英语课堂外,几乎不用英语与幼儿交流。原因在于,一些教师缺乏将英语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意识;或是一个幼儿园只有1-2个英语老师,其他教师没有能力在组织幼儿生活活动中渗透英语教育。(2)家庭欠缺英语学习语境。接受调查的家长表示几乎不能进行日常英语对话,只能是配合教师监督幼儿听英语磁带。少数的家长能够为孩子购买一些英语书籍、光盘和磁带,并和幼儿一起用手机或电脑学习英语,尝试与幼儿用英语对话,但是能持之以恒的家长几乎没有。受家长英语水平所限,家庭英语语境匮乏,使幼儿在幼儿园所学习的英语无法得到巩固和运用。另外,接受调查的幼儿教师中有60%的教师认为,家园互动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家长的教育观念问题。家长较注重幼儿英语输出情况,当幼儿短时间不会说、写英语时,家长便对幼儿园英语教育的成效持怀疑态度,不能积极地配合幼儿园的英语教育工作。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急功近利,给幼儿造成心理负担,挫伤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得不到家长的有力支持,也会影响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信心,从而影响幼儿园英语教育的效果。

二幼儿园英语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严把幼儿英语课程的开设

首先,严把幼儿园英语课程的开设关。一方面,我们承认英语对幼儿的发展是有很大价值的,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夸大英语学习的意义。为幼儿的终身发展着想,学前阶段应把母语——汉语普通话的学习放在幼儿语言教育的第一位。任何影响幼儿母语发展的第二语言教育都有可能导致儿童发展的严重失误。[2]另一方面,教给幼儿的英语应是标准、规范的,教育方法是科学的。否则,不科学的英语教育会削弱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不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严重影响幼儿今后的英语学习,给幼儿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后患无穷。为此,要严把幼儿园英语课程的开设关。不教总比教坏的好,教坏了才来纠正就难了。不具备师资条件和良好硬件设备的幼儿园不能开设英语课程。其次,明确幼儿英语教育的目标。如果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幼儿英语教育的目标没有清晰的界定,就不知如何才算成功的幼儿英语教育,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幼儿英语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积极性。通过学习日常基本英语词汇和简单的交际用语,发展听说能力,增强他们的语言敏感性,培养初步的英语语感和文化意识。第三,规范幼儿英语教育使用的教材。引导幼儿园选择规范的幼儿英语教材,科学选择教育内容。在选择教材时,要考虑本园的师资条件,如果本园教师整体上英语水平偏低,可选择有多媒体软件配套的教材,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师资水平的不足。幼儿英语教育内容的选择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切合幼儿生活实际。

(二)创设丰富的英语学习语境,把英语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1)创设语言环境。语言掌握有两种基本途径:即学习和习得。学习是指儿童有意识地、系统地和正规地学习语言的过程;习得是儿童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语言的过程。[3]这说明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是幼儿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因此,在让幼儿学好母语的前提下,创设有利于提高幼儿英语学习兴趣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积极学习英语。首先,布置英语丰富的环境。在幼儿园的外墙、内墙、走廊、楼梯转角等墙面上设计适于幼儿欣赏学习的图文并茂的英语单词、短语、句子等英文图片,或者在幼儿园日常用品上张贴相应的英语名称,在活动区张贴一些与最近教育内容相符的英文图片等,以便于幼儿随时随地浏览其内容,学习英语。其次,创设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英语,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用英语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2)把英语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第一,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英语的发展与其思维、情感、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学习英语必须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完成这一认知过程需要长时间地不断复习和巩固。因此,英语活动要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包括集体教育、区域活动、游戏活动、各生活环节等,让幼儿不断复习和巩固所学的内容。同时,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幼儿大脑神经细胞较脆弱,容易疲劳,能够主动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5-6岁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约8分钟,因此幼儿英语教育活动不宜长时间的集中进行,而应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唤起幼儿的注意[4]。第二,幼儿的英语能力是在日常生活积极主动地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英语教育仅靠教师的英语课堂集中“教”是难以掌握的,应当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教育。用英语组织日常活动,让幼儿有听和模仿的机会。在晨间活动、餐前餐后,可适当播放一些赏心悦目的幼儿英语儿歌、歌曲,让幼儿感受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节奏韵律;或用英语介绍食物,既可以引起幼儿的食欲,又能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英语;在自由活动时,和幼儿一起欣赏幼儿英语的音像故事,或少儿英语电视节目,幼儿通过聆听英语故事掌握英语最基本的词语和句型,使幼儿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在幼儿入园离园时,鼓励他们用英语打招呼、问候。还可以阶段性地组织趣味性的英语主题活动,在游戏中运用英语表达和交往,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在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幼儿轻松地掌握常用的英语单词和短语,从而使幼儿自然而然地获得英语表达能力[5]。

(三)加强幼儿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幼儿英语教师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幼儿英语教育的质量。一方面,幼儿园应加强对幼儿英语教师的培训,不仅要求幼儿教师准确理解和掌握幼儿英语教育目标、原则和教育方法等理论知识,尤其在英语语音和口语方面,加强训练发音的准确性和口语的流畅性;而且还应经常组织观摩示范课等教研活动,开展幼儿英语口语、听力、词汇、英语儿歌和游戏等方面的教育研究,互相听课、相互评议、互相学习,解决教育中的难题,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英语教育水平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幼儿英语教师可借助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自主学习提高。如:录音磁带、光盘、网络等,自我纠正发音,学习他人好的教育经验,丰富英语教育的知识;从而不断改进幼儿英语教育方法,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四)家园合作,多方力量促进幼儿英语教育

幼儿园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幼儿英语教育需要家庭提供生动、切实的英语运用情景,家长的参与是幼儿有效习得英语的关键,因此,英语教师与家长应紧密沟通、密切合作。幼儿园根据幼儿不同年龄发展阶段的特点,制定符合其规律的阶段性英语教育目标,如:设定学期或学年的幼儿英语学习目标,由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完成。幼儿园及时将幼儿的英语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例如,利用幼儿入园、离园环节,与家长交流引导孩子学习英语的方法;通过开家长会、开展幼儿英语亲子活动、开设家庭英语教育讲座,向家长发放幼儿英语学习资料,家访、家园联系册等途径,或是依托现代网络媒体,如组建QQ群、微信群、博客论坛等方式,及时让家长了解最新幼儿英语教育动态,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英语教育观,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活动,将英语学习氛围带到幼儿家庭生活中,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和运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任玲玲,刘霞,张晖.儿童早期二语习得国内外研究综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9):142-143.

[2]周兢.对我国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定位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4,(12):4-6.

[3]李香玲.幼儿英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8,(04):84-85.

[4]高敬.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语文;阅读教学

幼儿在迈入幼儿园的那一刻,已然走上了成长的路。幼儿园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学习路上的基础教育,同时还是引导他们未来成长的核心教育,能够对幼儿的人格塑造产生最为本质的影响。在幼儿园的教育科目中,语文阅读是十分受幼儿欢迎的一个学科。这主要是因为幼儿具有强大的好奇心理,渴望认识和探讨外界的事物,而幼儿语文阅读教材中充满了太多的未知,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幼儿的探索需求,给予了幼儿学习的乐趣。新时期的课程改革,同样涉及幼儿园教学,为了促使幼儿园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幼儿园教师应当尝试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发现他们的乐趣和学习兴趣所在,并以此为基础,创设一些趣味的阅读活动和教学内容,进而使得幼儿的目光集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幼儿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现如今,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开始对教学体制和模式进行了合理的创新,但是很多时候的创新内容并没有太大的适用性,而且有些教学体制的改变,直接减少了对学生的约束,他们更加不愿意停留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随之产生了各种“不愿意学习”的行为。幼儿的内心存在着人类根本的纯真和活泼,他们喜欢无拘无束地进行游戏,同时又对外界事物有着相当高的学习兴趣,渴望去认识和探索。一般而言,幼儿园语文阅读教学应当为幼儿的这种探索提供方向和渠道,但是由于缺乏实质的教学方法,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未能够充分地调动,他们在对语文教材上的图画内容进行学习以后,更加愿意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探讨,不愿意继续停留在教材上。此外,幼儿园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长期采用了教师导读、学生跟读的做法,幼儿在最初的跟读尝试中有着较高的学习兴趣,也觉得非常有趣,但时间一长,幼儿的活跃内心又重新凸显出来,不再愿意受到约束,无趣地进行跟读,进而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效率逐步降低。

二、幼儿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策略

1.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幼儿实际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幼儿园语文教学观念,总是将教师放在了知识传授者的位置,幼儿则处在学生的角色上。但是很明显,幼儿与学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幼儿园的存在,本身是一个过渡阶段,是通过细心引导使幼儿成长为学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给予幼儿一定的规范,使他们明确地找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幼儿园教师则将幼儿视作了学生,采用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本质上也是一种直接教学,而不是合理的引导教学。为此,教师需要优先转变教学观念,对幼儿进行合理的引导,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语文阅读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对他们成长的作用,进而规范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幼儿的实际语文阅读能力。

2.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进行图画引Ы萄

在幼儿园中高段的语文阅读课本中,存在着大量的图画,而幼儿对语文阅读课本最感兴趣的地方也是这些图画,如果教师以语言文字和拼音的方向直接进行教学,幼儿的学习兴趣会十分低,整体的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为此,教师不妨从幼儿对语文课本图画的兴趣出发,进行引导教学。比如,在学习《小乌龟看爷爷》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乌龟出发,描述它的图画颜色以及乌龟这种动物的相关特点,进而引导他们对这一学习内容产生较高的兴趣,使得语文阅读教学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

3.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为幼儿形成一定的语文学习乐趣

幼儿阶段的孩子,最为看重乐趣,无论从事哪件事,都渴望以一定的乐趣为基础。因此,教师也可以将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适时地添加到语文阅读学习中,寓教于乐,产生更高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带领幼儿进行阅读的时候,可以鼓励他们对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扮演,进而运用课文中的角色语言进行交流,使得整个语文阅读课程变得充满乐趣,这样能够让幼儿在享受活动的基础上,无形中接受到更多的语文阅读知识。而且幼儿活动教学比直接地教学更加切实有效,学生也更加愿意接受。

总之,新时期幼儿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适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大对幼儿语文阅读学习的引导,并通过图像引导教学和活动教学,最为科学地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胡静.幼儿园教育情境中教师评价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4.

第5篇

蒙古族幼儿园是幼儿双语教师从事“蒙汉”双语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幼儿园的人、财、物都影响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对6位一线教师的深入访谈,总结整理了幼儿园的各要素中对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有重要影响的几个方面,并据此提出了提升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应对策略。

一、“蒙汉”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幼儿园影响因素

(一)园长

我国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园长是幼儿园工作的主要行政领导。在蒙古族幼儿园,园长是幼儿园的管理者与决策者,更是民族幼儿教育的引领者,对蒙古族幼儿园的发展及双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园长的管理方式影响幼儿双语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人的积极能动性的发挥程度是与管理效能成正比的,园长的管理方式不同,对教职工的影响则不同。蒙古族幼儿园双语教师具有多元文化背景,他们有着豪爽,直接,实在,善沟通又极具自尊的共同特点,不适依强权、刚性的管理方式。这就需要园长具有敏锐的柔性化民族情感管理能力,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情感的支持,巧妙地处理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调查发现,部分蒙古族幼儿园园长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清晰的认识,将自己定位于“官”,“总摆领导架子”(教师E),习惯于以权威的方式来管理教师,“从来没说跟老师谈谈心什么的”(教师D)。这样不顾及情感交流,高高在上的管理方式,必然造成教师要么内心反感,要么心生畏惧,严重影响双语教师发展的积极性,不利于双语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次,园长对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如果一所民族幼儿园的园长非常重视“民汉”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那么他才会制定相应的制度,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保障。例如,将教师教学能力作为双语教师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提升的重要参考。同时积极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例如,增加硬件设施、发放适当的资金补贴等,这样,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才有可能很好的发展。反之,如果园长对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不重视,那么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将陷入困境,“无论你做得怎么样,领导连看都不看,问都不问,还有啥积极的呢?”(教师D)。因此,园长对双语教师教学能力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生源

以往对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将学生作为一个单独影响因素的并不多,而对于蒙古族幼儿园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来说,生源的影响却十分重要。蒙古族幼儿园招生制度比较宽泛,双语班生源以蒙古族幼儿居多,辅以少数汉族及其他民族幼儿,成分多元复杂。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幼儿蒙语水平参差不齐,“有能听懂也会说的,有能听懂不会说的,有会简单日常用语的还有一点也不会的”(教师C),幼儿蒙语水平是形成双语教学教学环境的基础,部分听、说差的幼儿无法与教师形成互动,难以吸收语言知识。一点也不会的幼儿受畏难情绪的影响则故意回避蒙语,全部用汉语来表达。双语教学本身的难度加之幼儿复杂的语言层次,使得双语教师“有时候根本顾不上能力的提升,能进行双语教学就已经很不错了”(教师C)。

(三)时间

时间是一种供给量不变的特殊资源,它不可或缺但无法贮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双语教师的任务很重,除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组织幼儿集体教学、区角活动、写政治、业务笔记以及创设环境等普通幼儿园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外,“本身双语教学对教师来说就有很大压力,备课时不可能像汉语那样,还要选择、翻译,时间根本不够用”(教师C),双语教师在幼儿园的一天显的繁杂忙乱,根本没时间考虑研究啊什么的!”(教师C)。时间的欠缺,使得双语教师如流水线上的机械每天超负荷的运转,而无精力反思和研究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自己应努力的方向,极大地阻碍了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事实上,幼儿双语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同事间的交流合作及各种培训都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离开时间的保障,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显然只能是一种空想。

(四)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是幼儿双语教师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尽管教师培训的作用与意义已经得到了认可,但教师培训的实践却并不令人满意。”访谈中教师们反映,幼儿园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双语教学相关的培训,但整体效果不甚理想。“培训的内容一般比较陈旧,有的内容根本用不上”(教师A),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必然影响幼儿双语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有的培训老师也不怎么了解双语教学的实际,就讲他的理论”(教师F),“教师培训者素质不高是培训流于形式、走过场,对教师技能形成、水平提高效果不大的重要原因”,作为幼儿双语教师培训者,缺乏双语教学实践知识必定影响培训的效果。而且,“集体上课的方式太累人,教师们一坐一上午,学习效果不怎么好”(教师C)。王宪平对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1.7%的教师认为教师培训方式单一会较大地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对幼儿双语教师的培训也不例外。

二、提升“蒙汉”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园长对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支持及引领

依据“生态系统观”理论,我们认为“园长处于微观系统的核心地位,在不同亚系统及其联系中起着独特的主导、调控、中介与缓冲等多种作用,是教学管理者专业发展影响系统中最具有动力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园长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掌舵人,是教师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和引领者。

首先,对幼儿教师双语教学活动的支持。幼儿“蒙汉”双语教学活动无太多经验可借鉴,需要教师不断尝试、创新,这是个不断探索试误的过程。园长应为教师创设一个和谐、信任、放松的氛围,要相信并肯定他们的能力,因为任何一位幼儿教师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个人魅力与专项特长,都渴望被群体认可与尊重。[5]同时,作为幼儿园资源的支配着,园长要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如利用经费组织教师参加会议、进修学历、购买专业书籍及多媒体网络设备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发挥自主意识,积极争取发展。

其次,对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进行相应的指导。蒙古族幼儿园园长不仅是幼儿园的管理者,更是“教师教育者”,是民族幼儿教育的学术带头人。所以,园长在民族教育研究之余应抽出时间定期到双语教学当中去看一看,了解每位幼儿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改进意见,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指导。这样一来,不仅拉近了园长和教师的距离,更能提高教师双语教学的能力。

(二)科学安排双语教师的时间

时间是幼儿教师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只有有了充足的时间,教师的教学反思、与同事间的交流、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等才能成为可能。科学合理安排双语教师的时间,能够更好的提升双语教师教学能力。

首先,时间安排应合理紧凑。要科学安排好时间,就要制定合理系统的工作计划。在工作部署上,要有轻重缓急,将一部分时间主要用于服务双语教学,尽量避免时间花费在琐碎、一般性的事务上。同时要合理整合教师的时间,化零为整,给教师提供整块的自由支配时间。

其次,合理调配现有工作人员的同时引进新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幼儿教育应坚持保教结合的原则,但如今幼儿园保教分的太过清楚,好像保育员就是搞卫生的,而教师就是教学的,这种潜意识的分工模式严重影响了幼儿园的工作效率。幼儿园应该调配人员的分工,将保教老师的任务重组,让保育员适当配课,并在工作中辅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日常用语的渗透。再者,增加编制,提高教师数量,或者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定期来园指导和帮扶,这样既能增加双语教师专业钻研的时间,又能对其教学能力有更好的引导。

(三)构建适宜的编班、班额制度

我国托幼机构大多实行按年龄编班,这种编班的好处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仿,利于教师教学。但对于双语教学而言,只按年龄将幼儿编班,而不顾及幼儿文化背景及掌握语言层次的差距,必定会给双语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幼儿园在参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的同时,应根据本园实际,适宜的按幼儿掌握语言的层次及年龄编班,适当的时候设置混龄班。

编班时的班额问题也极其重要。蒙古族幼儿园诸多双语班实际班额超过了《幼儿园工作规程》相关规定,加之双语教学本身又十分复杂,无形当中加大了双语教师教学的难度,因此,幼儿园应采取积极措施。首先,酌情减少双语班在班幼儿数,争取将班级小化;其次,将同一班中的幼儿根据蒙语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再次,可通过班级之间合作进行联合小组教学。这样不仅利于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更利于教师之间通过互助提升双语教学能力。

(四)加强系统化的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是提高幼儿“蒙汉”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最方便、最节俭的培训方式,蒙古族幼儿园也进行园本培训,例如每天早会组织双语教师阅读蒙、汉文读物,以提高双语表达能力等,但整体来说没有形成较系统的培训方案。幼儿园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园本培训力度,发挥园本培训的独特作用。在培训对象上,将双语教师分层,针对不同层别的教师培训适宜的内容。在培训内容上,运用“菜单”式可选择的培训模式,强化培训内容的动态化,注重培训内容的多元文化实际性和前瞻性。在培训手段上,采用理论讲座、实地观察等多样化培训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总之,“蒙汉”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本文只是从幼儿园的角度进行了浅显的探讨。其实,提升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有很多途径,这也是笔者展开后续研究的重点。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学者来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双语教育,积极投身到幼儿双语教师教育研究中来,为民族地区培养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幼儿双语教师队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燕,邢利娅.幼儿园组织与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7.

[2]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27.

[3]梁杰.教师培训是否能真正引入竞争机制[DB/OL].

第6篇

【关键词】早期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幼小衔接

一、早期阅读活动的作用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教育活动,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内容上看,当前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三大任务是: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书写教学。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前阅读、前书写、前识字经验的学习,对于即将入小学的大班孩子来说,早期阅读的经验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书面语言的学习,而幼儿阶段的语言发展主要是口头语言,那么幼儿园与小学在书面语言的学习上就有一个断层,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正如一座桥梁,架在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小学化

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适应,如刚入小学的孩子适应不了小学的教学方法,上课没有精神;学生适应不了小学知识点过多过难、环境的突然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怕学心理。这是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工作问题,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于早期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衔接工作中,若不做好二者之间的衔接工作,将会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的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小学化,有的教师就认为:要搞好幼小衔接工作就是提前用小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如南京某高校的附属幼儿园开设了拼音字母、汉字书写等课程。但教学的内容幼儿大多不理解,不能接受,只能机械的记忆,死记硬背,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幼儿园教学小学化,这样会使很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造成“我都会,不用学习”的错觉,上课也不专心,很快在幼儿园所学的知识优势也会很快消失。

目前大多幼儿园都依据自己对早期阅读教育目标的理解而进行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这往往造成入学儿童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也就给小学的教学活动带来困难,这种教学过程给将来的小学学习带来一定的压力。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现在要思考的是: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应该怎样做好衔接工作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小衔接工作的建议

(一)肯定并正确理解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目标,合理安排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

肯定早期阅读活动目标的合理性、正确性,建议教育工作者正确的理解目标内容,合理安排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首先,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早期阅读环境。早期阅读活动需要向儿童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幼儿园大班的环境布置、区角游戏等应结合小学语文学习特点,帮助幼儿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理解小学语文学习的内容。其次,幼儿园结合小学教学特点,在大班进行一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的渐变工作。第三,幼儿园应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幼儿以后进入小学的语文学习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教育观,并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

我国不同地区的幼儿教师的文化水平差异较大。大城市的幼儿教师经过正规培训的人数较多,而大多数城镇、乡村的幼儿教师只经历过一些类似夜校的培训,一般是中专毕业,有的教师文化水平甚至更低。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素养,较好的综合能力,幼儿园内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综合素质低造成的,教师知识有限,对早期阅读的认识有限,教学中出现很多失误,造成了小学教师教学困难,所以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教育观,重视自身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语言素质和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在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时真正做到得心应手。

(三)利用座谈会、参观等活动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教育机构间的交流工作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机构,这两个机构在自己的领域内做了很多有关早期阅读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两个教育机构间的交流工作太少,以至于在早期阅读的衔接工作方面产生了许多问题。建议幼儿园与小学应该多组织一些交流工作,例如座谈会的形式,将幼儿教育工作者与小学教育工作者组织到一起,共同解决问题。交流的内容包括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还可以让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互相参观校园,互相学习,了解彼此的工作,这样有助于教育工作者理论结合实践探索出一条即适合幼儿发展又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早期阅读活动的道路。

(四)利用家长会、观摩活动、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家园合作

早期阅读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不仅需要幼儿园、小学共同努力,还需要家长的参与,才能充分做好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

首先,幼儿园应有计划的组织家长会,家访活动,发放有关早期阅读活动的宣传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理念,如:早期阅读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以及错误的早期阅读活动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其次,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组织一些早期阅读活动的观摩课,并且合理利用观摩活动与家长进行近一步的讨论与交流,让观摩活动成为一项有意义、对幼儿有帮助的活动。

第三,利用网络这个工具,调动家长配合的积极性。幼儿园为了孩子更快的适应小学教学,会在适当的时间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这时可以通过校信通、好友群等平台,多通道的与家长及时沟通,也相应减轻家长们沟通难的负担,同时让家长配合老师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孙龄芳.对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5(9)

[2]蒋丽珠.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第7篇

一、量力而行,审慎行事

幼儿园英语教育是一种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是一门看似容易实则易的新兴学科。没有合适的教材,没有称职的教师,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起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必须深入了解并研究幼儿园英语教育的特点、目标、内容和方法,充分权衡幼儿园的自身条件,尤其是师资水平。否则必然事与愿违。

二、着眼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有人认为幼儿园英语教育无非是教幼儿认些单词,说些句子。这是一种既不严肃又有害的观点。持有这种观点,就会不论条件,一哄而起。有些幼儿园教师为了追求所学单词、句子的数量,随意增加学习时间,加重幼儿的负担,影响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有些家长甚至逼迫幼儿学英语,结果“倒”了幼儿学习英语的“胃口”。幼儿园英语教学是一种启蒙,一种熏陶,是一种素质教育,要把重点放在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以及语言能力、全面素质的提高上。作为启蒙教育,必须注重幼儿英语学习能力(如听音、选词造句,以及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自然得体地进行初步的日常英语交往能力),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集中注意、善于模仿、不怕出错、勇于实践、友好大方、乐于交往等),教会幼儿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形象感知、观察对比、情景想象、联想记忆等),促使幼儿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三、听说为主,不搞认读

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优势在语音。语言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具有一种独特的自然吸收、自然习得的能力,他们正处在学习口语会话的最佳时期,因此,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和外语学习的基本规律出发,幼儿园英语教育应注重听说为主,不搞认读。让幼儿在大量的听说实践和自然交往、自然重复中习得英语,形成语感。目前许多幼儿园进行以认读为主的英语教育,结果是扬短弃长,把原本有声有色、充满异国情趣的未知世界,变成一大堆冷冰冰的印刷符号。这实际上是把中小学的内容放到幼儿园来教,人为地造成重复教育,这样做还会给小学的汉语拼音教学带来困难。

四、寓教于乐,寓学于嬉

游戏是幼儿学习英语的最佳方式,不少教师已经在这方面下功夫。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还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也就是说要从幼儿的特点出发,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英语歌曲、故事、儿歌等多种资源,调动各种手段,设计、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寓教于乐,寓学于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习得英语。

五、师资培养,刻不容缓

从某种意义上说,师资是决定幼儿园英语教育成功的关键。称职的幼儿园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和语言实践能力(如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清晰标准的语音语调,尤其是自然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如对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心理和身心发展规律的了解掌握)、设计适合幼儿的教育活动能力、创造有利于发展的语言环境的能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的能力、灵活多样的活动组织能力及因势利导的随机应变能力等。毋庸讳言,目前的幼儿园英语师资队伍并不是很理想,要保证英语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外聘教师不是长久之计。从长远观点来看,应有计划、分阶段地把具有一定英语特长的幼儿园教师送出去学习进修,也可把英语专业教师(能懂得幼儿英语教学的更好)请进来辅导帮助,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寒暑假或其他时间,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专门的幼儿园英语教师师资培训班。当然最根本的还是教师在现有条件下自学进修英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素养,尤其是自己的口语会话能力。

六、注重文化的培养

第8篇

关键词 本科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方向 培养体系

引言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是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根据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于2003年开始设置并正式招生的本科专业方向。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设置是我院教育系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教育系的办学空间和办学层次,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为了提高办学质量,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合格成才,顺利就业,经过对省内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情况的调查分析,我们确立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办学理念和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并重的办学思路,在学生入学之初,在开始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加强英语口语基础的训练,强化幼儿园英语口语,现已形成了课堂教学、课下操练、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教育教学体系。

1 背景

经济社会发展对幼儿英语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幼儿园英语师资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本科专业主要培养中等师范学校的英语师资,而幼儿园一线英语教师则主要来源于中等师范学校,也就是幼儿园教师英教化,还有一个来源就是过剩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来从事学前教育的英语教学工作。随着我国师范教育体制由三级师范向一级师范过渡,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开始承担起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培养任务。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具有本科学历的毕业生也开始承担的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工作,专业的幼儿英语师资与英语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培养的只有中专学历的英语教师应该有什么区别?如何培养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学生既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又具备全面发展的专业技能?这是我们创办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幼儿英语方向面临的一个非常实际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学生需要学习系统的国际音标与语音、幼儿园英语口语、幼儿英语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和学前教育教学技能类课程,如何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具有从事幼儿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在毕业时能够迅速适应幼儿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具有很好的专业技能迁移能力和教学策略生成能力,能够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经过对国内外英语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与省内外高校的同行交流办学经验,到幼儿园与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研究幼儿英语教师基本素质的内涵,组织全系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实际,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讨论,认识到必须实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和以教材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必须在加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突出技能训练,尽快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技能培养过程尤其是特殊技能的形成过程。

2 内容

目标明确、切实实施、科学评价

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探索英语语言知识和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培养,尤其是专业技能的形成过程,一方面要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一方面形成实施教学的运作体系,同时要具备完整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2.1目标体系的构建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英语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能胜任幼儿园英语教学工作,能从事幼教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结合英语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侧重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可以将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专业技能分为基本技能与综合技能,基本技能主要为英语语言的听、说、声乐、琴法、舞蹈、绘画、手工制作、口语等8个基本方面;综合技能主要为学习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等3个基本方面。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迁移能力,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达到本科幼儿英语师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具有幼儿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

2.2实施教学的运作体系的形成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主要培养幼儿园英语教师,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期,对于幼儿英语教师来说,发音是否准确、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至关重要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般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外,还应具备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特殊职业技能,这些技能主要不是在课堂上学会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从操作层面上探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方法和途径,其中包括课程教学、课外训练、幼儿园见习与实习、技能训练与竞赛以及科研训练等。

2.3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引导幼儿英语方向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制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标准》,规定考核项目、考核方法以及成绩评定办法。通过课程考核、技能展示、英语儿歌、故事竞赛活动以及论文评比等多种途径对学生技能进行科学的评价,既可以激发学生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使教师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情况,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

3 途径和方式

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科学研究相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工作要突出课程渗透、空间拓展、时间贯穿、强化基础和注重规范等教学理念,主要通过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幼儿园实践、技能训练与竞赛以及科研训练等途径进行。

3.1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课程教学包括专业课程、活动课程以及素质课程的教学,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应突出“课程渗透”的教学理念,即在各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都要注重突出学生英语语言运用技能和其他技能结合运用的培养。不仅重视学生的外语、计算机、普通话等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而且还要重视音乐、美术、舞蹈等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

握。音乐(声乐和琴法)课程从第一学期开始,连续开设不能少于六个学期。美术、舞蹈课程开设不应少于四个学期。所有理论课程教学都有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时间,所有教学法课程则以实践教学为主,英语语言的相关课程贯穿始终。教学的考核工作突出技能考核,以防止“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3.2课外活动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应突出“空间拓展”的教学理念,即不仅注重课堂教学时间的技能训练,更要注重在课外的一切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参加外语角的活动、参加社团组织,经常进行与幼儿英语教学关系密切的舞蹈、绘画等技能训练活动,既可以进行集中的强化训练,如每周利用早晨和周一晚上集中训练。也可进行分散训练,组织志趣相同的学生互相帮助。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锻炼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技能素质。

3.3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

幼儿园英语教育见习与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幼儿园英语教育见习与实习要突出“时间贯穿”的教学理念,即依托一定的实习基地,确定实习的内容,学生在校学习的四年时间里不间断地进行英语教育见习和实习。

首先,建立实习基地,选择办学条件较好的幼儿园或双语幼儿园作为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实习基地,与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其次,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将模拟实习、幼儿园教学实习、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将集中实习、分散实习、穿插实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使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实习相互补充,以提高学生就业时的适应能力。

第三,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可以将幼儿园实习分为三个时间段:从一年级开始,每周安排半天去幼儿园见习,帮助学生及早认识幼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职责,在见习与实习中培养学生对幼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以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英语教学。三年级开始随幼儿园各科教学法、尤其是英语教学法、幼儿园游戏理论等课程的开设进行短期实习锻炼,让学生承担幼儿园英语教学工作。到四年级再利用八周时间集中进行专业实习。

3.4技能训练与竞赛

为了提高幼儿英语方向学生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在完成扎实的英语语言教育的同时,应经常开展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技能训练与竞赛应突出“强化基础”的教学理念,即把最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的基本技能作为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促进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技能训练采用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两种形式,集中训练主要由有关技能课程专业教师进行课堂和课后集中辅导,分散训练则由团总支、学生会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用英语描绘出相应场景,唱好英文歌、弹一曲好琴、画一手好画、写一笔好字、讲一口好故事、有较好的舞蹈表现力等,同时每学期都进行专业技能的竞赛活动,树立竞赛优胜者为技能标兵,发放证书,给予奖励,激励全体学生积极投身于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之中。

3.5科研训练

科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写作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形式,在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上应突出“注重规范”的教学理念,即通过严格的毕业论文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不仅具有一定的科研写作规范,更重要的是具有科研道德规范。具体指导方面,可以成立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进行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训练,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课题关,要求学生选择角度小,贴近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的课题进行研究,最好是进行实证性的个案研究。二是写作关,明确专业水平较高,并发表过一定数量论文的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从论文选题到基本规范进行具体的指导。三是答辩关,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题答辩,第二阶段是论文最终答辩。只有通过开题答辩的学生,才能参加最终的答辩,答辩以后,凡是需要修改的论文还必须进行认真的修改才能最终定稿。

4 意义与效果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实践教学体系在学院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目前,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完成,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过程中为培养合格的幼儿英语师资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也为省内外同类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幼儿英语师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4.1理论意义

丰富了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确立了幼儿英语方向本科人才培养应面向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指导思想,在重视学生做人教育、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幼儿英语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了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方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我国学前教育史上具有开拓创新意义。

4.2实践意义

经过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实践教学系统训练的学生,专业思想巩固,业务能力较强,英语运用能力表现突出。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前已经成为从事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熟练工”,因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剑桥教育集团、省、市政府机关幼儿园来我院挑选人才,首届幼儿英语方向毕业生全部就业,其中多数在幼儿园一线就业,还有一部分学生考上研究生和公务员。毕业生就业率100%。

第9篇

摘 要:在渭南地区选取10所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从幼儿园开设英语课程的现状、师资队伍、英语课程实施情况、教学效果、家长的配合情况等得出结论:在各种现实问题面前,目前在渭南地区幼儿园中实施浸入式英语教学是不可行的。

关键词:浸入式 幼儿园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c)-0101-02

1 浸入式英语教学

浸入式(Immersion)是指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即儿童在校(园)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只用第二语言面对学生,不但用第二语言教授第二语言,而且用第二语言讲授部分学科课程。也就是说,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1]

该文的“浸入式英语教学”这一术语来源于“浸入式外语教学”,它是一个年龄在50岁左右,比较年轻、新颖、受欢迎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开始于加拿大的法语浸入式教学,随后被借鉴到其他外语教学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加拿大法语浸入式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次革命,它的成功使传统的外语教学有了一个新的方向。于是在我国高校先后出现了所谓的双语教学、浸入式教学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热”这股浪潮在国内已经四处蔓延,无所不在,这股浪潮似乎已经涉足幼儿园这一领地,英语教育的低龄化问题已经摆在面前,然而如何实施却是个问题。伴随着浸入式外语教学在美国、新加坡、荷兰等国的成功经验,我国的幼儿园英语教学也开始借鉴这一模式,然而这一英语教学模式在幼儿园的英语教学中是否可行,尤其在像渭南这样的二线城市的幼儿园英语教学中?

2 渭南地区幼儿园英语教学现状

2.1 仅30%的幼儿园开设英语课程

笔者走访了10所幼儿园,其中5所幼儿园为渭南市下设县级幼儿园:澄城县县幼儿园、大荔县实验幼儿园、合阳县县幼儿园、蒲城县县幼儿园和华阴县实验幼儿园。4所为渭南市重点幼儿园,其中以哈佛幼儿园为主要研究对象,1所为渭南市郊区幼儿园。在所研究的10所幼儿园中,其中5所县级幼儿园以及市郊区幼儿园均未开设英语课程,在4所市级幼儿园中,仅仅3所幼儿园开设此课程,所占比例为30%。

2.2 幼儿园英语教师现状

在开设英语课程的3所市级幼儿园中,其中2所幼儿园有自己的固定英语教师,一名是刚刚毕业的英语专业的大专毕业生,另一名是其他专业毕业,但热爱英语,故在承担幼儿的保育工作的同时兼职英语课程。另外一所开设英语课程的幼儿园没有自己的全职英语教师,但开设了英语课程。采用了临时聘请渭南师范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来授课。

2.3 幼儿园英语教材选取

被调查开设英语课程的3所幼儿园,幼儿所使用教材为《剑桥幼儿英语》、《洪恩幼儿英语》还有被誉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时代佳英”幼儿英语教育研究》等。这些教材均以彩绘本为主,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内容均比较贴近幼儿日常实际生活,应用性较强。比如:自我介绍、打扫教室卫生、当秋天、玩滑梯、玩跷跷板、数数等。这样的教材使知识点的迁移性较强,便于幼儿应用和记忆。

2.4 幼儿园英语课程实施状况

关于幼儿英语课程的实施情况可以从课前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手段、课后家庭温习以及英语学习环境四点入手。

备课是教师课前对教学的准备,教师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上好课。幼儿园英语课程内容非常简单,但是如何让幼儿消化这些内容却很难。由于教师教龄短,没有教学经验,且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在所调查的幼儿园中,英语教师均不备课。认为教材太“简单”而没有必要备课。

由于没有备课,缺乏思考,课堂上就采用了老师读,幼儿反复跟读,老师读一遍,幼儿读三遍这种机械的模式。再有,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整个英语课堂上,大部分幼儿在跟读,个别幼儿到处乱跑,压根不知道这是在上课。环境吵闹,部分跟读的幼儿甚至听不清老师的发音,只是机械地大声“朗读”。例如:drink,drink,drink,drink water.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课后,幼儿均有配套练习。一周两次英语课,课后有英语作业,幼儿的英语作业都是听力,根据听到内容来判断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圈笑笑脸,错误的圈哭哭脸。出现的问题是,其一,家长知识层次跟不上,父母忙于上班,爷爷奶奶不懂英语。不能保证帮助幼儿完成家庭作业;其二,部分由父母接送的孩子,谈及英语课后作业,均认为英语就是玩,不用完成作业;其三,部分家长认为,课本配套的磁带需要磁带播放机,家里根本没有这机子,还有部分家长嘲笑幼儿园购买的教材可笑,用他们的原话说就是“都啥年代了,还用磁带,太落伍了,还是大城市好”。

课程的开设和实施离不开环境,环境包括有机体以外的影响人的发展或受人的发展影响的任何事件或条件。环境主要有物理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该文从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两方面展开调查。物质环境是看得见的环境。在幼儿园里,物质环境又分为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两种。在所调查的幼儿园中,无论从室内还是室外,均未看到有任何英语标识。经了解得知,资金不到位是一个问题,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园方、教师对英语环境不够重视,认为没有必要,忽视了环境潜移默化的语言教育作用。语言学习的另一种方式是在语言交际中获得。但在所调查的幼儿园中,根本不存在人际语言环境。师师之间,师生之间,幼儿之间达不到用英语来交流的程度。只是在偶尔的课堂中会存在师生之间的交流。

2.5 幼儿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幼儿构成了幼儿园英语教学的主体,而幼儿园的英语教学不同于中小学的基础英语教学,不用过度关注英语语法以及书写能力的培养。幼儿园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英语学习兴趣以及听说能力。所以,幼儿及其家长的喜好成为评价幼儿园英语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调查中发现,75%的家长对实施浸入式英语教学这一想法非常满意,但对实施效果持怀疑态度。90%的幼儿对浸入式英语课非常喜欢,但问及所学内容,却一概不知。从幼儿的知识反馈以及家长的态度可以看出,对于如何尽可能地提高浸入式英语教学的效果迫在眉睫。

3 渭南地区幼儿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发现,渭南地区幼儿园英语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幼儿园开设英语课程的大环境还不成熟,仅个别幼儿园开设英语课程,而从开设的效果来看,只是做做样子,争取生源;其二,师资力量匮乏,教师队伍年轻化,无任何教学经验及相关专业知识;其三,像渭南这样二线城市幼儿的家长素质跟不上教学的要求。仅个别家长会督促幼儿完成课后作业。

4 结语

根据渭南地区目前幼儿园开设英语课程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得出: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在渭南地区幼儿园中实施浸入式英语教学是不可行的,家长们切不可盲目听信幼儿园所鼓吹的完全浸入式英语教学,忽悠了自己,从而也忽悠了孩子,给孩子的后期英语学习带来障碍。

参考文献

[1] Robert Kenh Jonhson,Merall Swain.Immersion Education: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M].Tronto: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第10篇

一、非“常”的教育,非“常”的需要

1.什么是幼儿园双语教育

幼儿园双语教育,实质上是语言教育,不是简单地进行两门语言的教学,而是把双语教育渗透到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同时把行为和情感目标作为幼儿园双语教育的中心。双语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幼儿学会多少单词,学会几种句式,而是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让幼儿自然地习得语感,强化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弱项――口语发音练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幼儿将来系统地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2.外语学习是否影响母语学习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语言中枢正处于发展变化阶段,他们对语言的模仿能力和领悟能力特别强,而且听觉敏锐、心理障碍小,比较容易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在学习上无心理负担,喜欢玩语言游戏,让学习过程变得更简单。因此,人在幼儿期已经具备了学习母语的同时学习第二种语言的能力。

我们知道,要学习语言,环境是最重要的。0~6岁婴幼儿的语言接收系统呈开放状态,能够自然地习得语言,只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环境,除母语外,婴幼儿也可以同时习得一两种外语,甚至可能更多。我们这一代都是从初中才开始学习英语的,为什么口语表达能力不如现在的孩子,最大的原因就是初中以上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第二语言有心理障碍,不敢大声朗读,觉得难为情,但是在幼儿园,只要你拿出苹果,孩子会毫不犹豫地用非常自信的声音大声告诉你这是“Apple”。

3.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承担“双语教师”的责任

据统计,幼儿园有三种类型的双语教师,一是本园教师,是指本班老师,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在进行一日活动时结合双语进行活动;二是英语专业教师,是指进入幼儿园工作的英语专业教师和外聘英语教师,一般这一类的老师每周上几次比较正规的英语课,带幼儿学念一些新的单词,做一些热身的律动,说一些好玩的绕口令等。条件好的幼儿园,还会聘请外籍教师,这是第三种。外籍教师不仅能组织幼儿进行双语活动,还能引导师幼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习俗、传统等,幼儿园本园的老师也从中获益匪浅。

二、非“常”的教育,非“常”的方式

部分老师跟家长认为,双语教学是让幼儿多认识几个单词,多会说几个句子,因此,不尊重幼儿本身学习的特点和年龄特征,过多地强调学习结果。幼儿园双语教学更应注重的是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和敏感性,而不是幼儿入学前的提早训练的准备。双语教学的单一化、形式化、小学化,违背了幼儿园双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宗旨,加重了幼儿学习的负担,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产生对英语的厌恶情绪,给幼儿学习英语带来一定的难度。

1.创设双语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实践一:

在日常生活中的自主性游戏环节中,引导当服务员的幼儿要有热情,懂礼貌,但是往往发现“服务员”们只是机械地说各种礼貌用语,如,“你好”“再见”,却不是很热情。在学习“Hello”和“bye-bye”以后,引导幼儿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用英语与客人打招呼、交流,发现“小服务员”变得非常热情,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微笑,争先恐后地为“小客人”服务。

实践二: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玩的游戏之一,孩子们不止喜欢当“爸爸妈妈”,还喜欢当“小客人”去做客。“Daddy”“Mommy”“Baby”等一系列的单词,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都能运用得当,而且在熟练之后,幼儿就不再难为情,喜欢和“家人”交流,说一些简单的英语。

2.创设双语生活环境,引导幼儿自然习得语感

双语日常活动训练,是指以双语活动为主,日常活动为辅进行多次、多方面的练习,让小朋友们在课堂上学会技能,在生活中运用技能,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有效地运用双语。比如,去散步的时候,教师说“let’s go……”,幼儿接说“walking”,知道是去散步的意思,并能快速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排队等。

3.创设双语教学环境,鼓励幼儿主动进行口语表达

实践三:

节日教育是双语教育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本学年进行了“Merry Christmas”和“Happy New Year”系列主题双语活动,幼儿在活动中理解了这两句英文的含义,并且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说。在进行自主性游戏活动的时候,为幼儿准备圣诞树、圣诞帽、彩带、彩球等物品,把活动环境布置得很有节日气氛,引导幼儿在进行双语活动的时候,用“Merry Christmas”和“Happy New Year”跟老师和其他小朋友打招呼,经过几次游戏之后,发现幼儿已经熟练掌握了这两个较长的句子。家长反映,幼儿在家里也乐意用英语祝大家新年快乐。

三、非“常”的教育,非“常”的配合

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老师之间的配合、师幼之间的配合,更离不开与家长之间的配合,双语教育要想取得理想的成果,首先要扭转家长的观念,让他们明白幼儿园双语教育与英语教学的不同之处,并且能配合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游戏化双语教学。

1.积极转变家长观念

通过家长会、家园之窗、家访等多种形式,向家长介绍幼儿学习双语的目标和方法,并向家长展示双语活动及孩子的年龄特点与需要,帮助家长转变教育理念,变单纯追求孩子掌握单词量、句式为把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使家园教育协调同步。

2.有效指导家长合作

建议家长在家里设置英语角,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听英语磁带、看双语VCD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获得语言信息。在家庭中开展一些双语的亲子游戏,运用己有的知识进行亲子间的交流,既使幼儿在家里学习,又能促进亲子间情感培养。

3.鼓励家长参与活动

有部分家长对于幼儿园实行的游戏化、生活化的双语教育不给予理解和支持,这样的情况下,建议邀请家长来园参与幼儿的双语活动,让家长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孩子学习双语的乐趣,并且鼓励家长带领幼儿一起玩游戏,在活动中感受幼儿园双语教育的魅力。

第11篇

[关键词]比利时;学前教育;私立公助;毛入园率;净入园率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4-0051-05

比利时位于欧洲西部,国土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000多万。和英、法、德等西欧国家相比,比利时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要小许多。但是,比利时是世界上最早完全普及学前教育的国家,是世界学前教育普及运动的旗帜。本文概要述评比利时的学前教育,旨在为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比利时学前教育发展简史

和欧洲多数国家一样,比利时的学前教育运动也产生于19世纪初期的慈善活动。比利时第一所幼儿学校(infant sch001)于1827年在布鲁塞尔成立,仿照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的幼儿学校模式,由荷兰社会改良协会(DutchSociety for Social Improvement)资助。因为那时比利时被合并为荷兰王国的一部分,而当时的荷兰国王威廉一世鼓励社会创办慈善事业。荷兰王国对建立幼儿学校的市镇给予补助。

1830年,比利时独立后。比利时天主教会致力于发展幼儿学校。与此同时,政府也致力于发展初等教育,并于1842年颁布了第一部公共教育法。该法规定,每个市镇必须有一所初等学校,如果没有的话,政府就要兴办一所,但不管是公办还是私立,初等学校都由公费资助;该法同时规定给予私立幼儿学校财政补助。

在天主教会和政府的双重推动下,幼儿学校发展迅速。到1857年,比利时全国已有380所幼儿学校,其中218所由天主教会兴办,24所由政府兴办。138所由私人兴办政府补助。幼儿学校侧重于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同时也教一些读、写、算的知识。

不过,当时幼儿学校的教育质量并不理想。教师没有受过正式的培训。同时,政府对幼儿学校兴办者的要求也主要从宗教和道德方面考虑,而不是从知识水平的角度考虑。

19世纪中期,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思想和方法开始在比利时传播并日益受到重视。比利时第一所福禄培尔幼儿园于1857年在布鲁塞尔由私人创办。第二年,在政府的支持下,第一个“福禄培尔教师”培训机构在布鲁塞尔诞生。

在总目标方面,福禄培尔幼儿园和旧式幼儿学校差别不大,两者都是为了保护儿童,防止他们在德、智、体方面受到社会上不良影响的伤害,并让他们形成遵守规则、勤劳和讲卫生等习惯。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福禄培尔幼儿园把侧重点放在教育方面,而旧式的幼儿学校则把侧重点放在看护方面。

在1878至1884年自由党执政期间,福禄培尔幼儿园得到较快发展。1880年,政府启动了以福禄培尔理念为指导的公办幼儿园示范计划。制定了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和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要求,同时停止了对私立幼儿学校和私立幼儿园的资助。但是,在1884年天主教党上台后,这些计划都被取消了,因为天主教党认为福禄培尔对宗教教育重视不够。

不过,随着福禄培尔幼儿教育思想的普及,执政的天主教党逐渐改变了看法,认为福禄培尔幼儿教育思想和方法也可以用来为宗教教育服务。于是,政府于1890年启动了以福禄培尔幼儿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旨在激发幼儿自主活动的幼儿园示范计划;从1894年起,又逐步恢复了对私立幼儿学校和私立幼儿园的资助。

进入19、20世纪之交,学前教育思想在比利时已经被广泛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学前教育看成是儿童从家庭到小学的最好过渡,不管是对贫穷家庭的孩子来说还是对富裕家庭的孩子来说都是必要的。因此,学前教育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到1900年,比利时3~5岁幼儿中已有49%在学前教育机构就读,到1910年,相应的百分比上升到了60%。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比利时出现了一场学前教育思想讨论。在新教育运动的影响下,不少比利时人开始质疑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思想和方法。批评其过于刻板和机械。有些人更赞成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认为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是以儿童个人的活动为基础的,儿童有更大程度的自由。然而,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也受到一些人的批评。认为其不太现实。相当一部分人开始赞成比利时心理学家德克罗利(Ovide Decrolv)的幼儿教育思想,主张教学内容要围绕核心概念,并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在大讨论的基础上,政府于1927年启动了新的幼儿园示范计划,该计划折中地体现了福禄培尔和新教育运动的教育思想。同时,政府延长了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年限,将原来的小学毕业后加2年培训提高到小学毕业后加3年培训。总的来说,这次改革被广泛接受。新计划十分重视儿童的智力活动和感知活动,同时也十分重视游戏,目的是促使儿童更加主动地参与活动。[s’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比利时学前教育的发展进入到普及阶段,入园率持续上升。至1961年,适龄幼儿的人园率已达91%;至1970年,几乎达到100%。那时,除比利时外,世界上入园率最高的国家是法国,1970年,法国3~6岁幼儿的入园率也只约为75%。所以,比利时是世界上最早完全普及学前教育的国家。

在普及学前教育的同时,比利时也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资格要求。1957年,将教师的培训年限增加1年,并改为初中毕业后加4年培训:从1970年起,培训教师的任务改由高等院校承担。

二、比利时学前教育现状

(一)学前教育概况

比利时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和多文化的国家,国内长期存在着民族和语言纠纷。为了化解这些纠纷,1970年以来,比利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政治改革,将原来中央集权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改成了联邦制政体,并设立了语言区(community)和行政大区(region)两套地方行政系统。语言区有3个:法语语区、荷兰语语区和德语语区,各语区均设有自己的议会和政府。行政大区也是3个:瓦隆大区、弗兰德大区和布鲁塞尔首都大区,各大区也设有自己的议会和政府。语言区和行政大区之间在地理上大部分对应,小部分交错;但两套议会和政府在责权方面有明确的分工。语言区主要负责教育、文化和语言方面的事务,而经济、交通、能源等方面的事务则由行政大区负责。其他地方行政机构有省、市和乡镇;全国有10个省、589个市镇。㈣

在教育方面,联邦政府只负责决定全国教育行业退休人员的事务、义务教育的年限和毕业文

凭的最低要求,其他一切事务都交由各语言区负责。每个语言区都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制度。各语言区教育当局全面负责本区教育政策的各个方面。所以,不同语言区之间在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方面存在一些差别。㈣

在3个语言区中,荷兰语语区人口最多,有600万;法语语区次之,有400多万;德语语区很小,只有7万多人口。下文即以人口最多的荷兰语语区为例来介绍比利时的学前教育概况。

在荷兰语语区,学前教育由语言区教育部负责。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但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主要面向2岁半至6岁的幼儿(每年9月1日前年满6周岁的孩子进入小学学习)。学前教育由各类幼儿园实施,幼儿园为全日制,时间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3点半。学年从每年9月1日起到次年8月底。每学年平均工作日为182天。

荷兰语语区的幼儿园分为三大类:(1)语言区公办幼儿园(community Education),其主要特点是没有宗教课程,约14%的幼儿上这类幼儿园。(2)地方政府公办幼儿园(OfficialSubsidizedEducation),约22%的幼儿上这类幼儿园。(3)私立公助幼儿园(Private Subsidized),主要由天主教会兴办,约64%的幼儿上这类幼儿园。

宪法规定,家长有权为孩子选择他们认为适当的教育。因此,家长有权自由选择三类幼儿园中的一种。为了保证家长享受这一法定权利,政府总是设法保证在一定的距离内有可供家长选择的语言区公办幼儿园。

对于2岁半至6岁的幼儿,上幼儿园是他们的法定权利。为方便幼儿入园,在幼儿2岁半到3岁期间,幼儿园为幼儿提供7次报名入园的机会;3岁后,幼儿可以随时报名入园。对于到了6岁但仍然不够成熟的孩子,可以继续留在幼儿园一年。如果幼儿有特殊需要,也有权进特殊学校接受特殊学前教育,目前约0.8%的幼儿接受这类教育。在进特殊学校前,要由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对儿童的残疾类型和所需教育作出鉴定,以便家长作出正确的选择。不过,由于宪法规定教育自由,家长并不是必须将有特殊需要的孩子送进特殊学校。同时,近年来全纳教育思潮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政府也支持全纳教育,接纳残疾幼儿的普通幼儿园可以得到额外的经费补助。从2001年起,还可得到一笔基建费,用以保证残疾幼儿所需的设施。但到目前为止,在普通幼儿园接受教育的残疾幼儿为数不多。

以上叙述的是荷兰语语区的情况,法语语区的情况也基本如此。差别较大的是三类幼儿园的比例。在法语语区,公办幼儿园的比例较高,约10%的幼儿上语言区公办幼儿园,约50%的幼儿上地方政府公办幼儿园,约40%的幼儿上私立公助幼儿园。

在入园率方面,如前文所述,早在1970年就几乎达到100%,几十年来一直保持在这一水平上。目前的情况是,全国3~6岁幼儿的毛入园率在120%左右,净入园率为100%;2岁半至3岁幼儿的入园率约为85%。

在教师培训方面。目前比利时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要求是接受过三年制非学术型的高等教育,所受的培训是关于2岁半至6岁的幼儿教育。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小学及初中阶段的教师相同。在独立的幼儿园里,园长一般由幼儿园教师担任。但是,比利时独立的幼儿园并不多,一般情况下,幼儿园总是和小学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初等学校(Basissch001),在大多数初等学校里,校长通常是小学部的教师。

(二)学前教育办学经费

在比利时,学前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学前教育法定的免费年龄是2岁半开始,达到法定年龄后,幼儿无论是上公办幼儿园还是上私立公助幼儿园,都是免费的。幼儿园不收报名费,并且免费提供必要的教育材料,语言区直属幼儿园还提供廉价午餐。不过,幼儿园可以向家长收取额外活动所产生的一些临时性杂费(如郊游的费用),每年在150美元左右,大约占幼儿园总开支的4%。例如,在2007年,比利时学前教育的总开支占全国GDP的0.6%,生均花费为5247美元,其中96.4%来自政府拨款,0.2%来自私人团体,由家长承担的份额占3.4%。

在荷兰语语区,教育经费几乎全部由语区政府承担,占语区政府总预算的40%以上,语区政府对公办和私立学校一视同仁。以1998年为例,语区教育总预算是2463亿比利时法郎,其中23%拨给了语言区公办学校,18%拨给了地方政府公办学校(Official subsidized network),59%拨给了私立学校。从1999年起,语区政府拨款额以各类学校的合法学生人数为依据。

语区政府拨款的90%用于教职工的工资,语区政府承担了所有三类学校(语言区公办、地方政府公办和私立公助学校)的全部工资。除了工资外,另外10%是办公费和管理费。在语言区拨款额方面,三类学校之间有些差别,语言区公办学校要高于其他两类,但差别不太大;同时,省和市镇政府还会对另外两类学校进行拨款。

(三)学前教育课程

比利时没有统一的学前教育课程,幼儿园教师可以自己决定采用什么课程,故教师的个人特点和能力结构可能对课程安排产生较大影响。不过,教师一般总是用《学前教师工作指南》中的基本原则来指导自己的日常工作和课程设计。主要的指导原则有5条。

1.围绕主题组织活动

比利时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幼儿感兴趣的主题设计的。每隔一两个星期,教师就要设计一个新的主题,主题通常和季节的变化或节日相联系。

2.以先感知后表达的顺序安排活动

在比利时,幼儿园教师常采用先感知后表达的循环圈来计划和安排活动。感知阶段的实施方式有参观访问(如参观面包房、医院、公园)、请客人(如邮递员、警察、渔民)来幼儿园讲课,或在教师指导下观察事物(如一篮苹果、一窝小鸡、一串葡萄)。教师组织孩子开展感知探究活动,指导他们观察,并努力扩大他们的词汇量。感知阶段后,安排表达活动,表达活动通常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用以帮助幼儿消化感知阶段获得的印象和体验。

3.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决定活动主题,并制订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的种类、实施的时间、所需的材料以及操作性的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要考虑对孩子发展有益的各种活动的正常“剂量”。教师在安排活动时就要考虑到“剂量”适当的问题,并积极进行日常干预。许多时候,教师让一些孩子改换另一项活动并不是因为前一项活动已经完成,而是因为教师感到所有的孩子都必须体验一下该周计划中的所有活动,以扩大他们的经验范围,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地发展。

4.以儿童为中心

在幼儿园里,教师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以儿童为中心。儿童中心原则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大量时间让儿童自主活动,幼儿园活动(包括认知活动)以游戏为主,重视画画、角色扮演等艺术

表达,营造非正式的整体氛围(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们边活动边说话)。

5.重视培养儿童亲社会倾向

在幼儿园里,教师总是努力培养孩子的亲社会倾向和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培养孩子讲礼貌、善于倾听、自我克制、坚持不懈、独立工作的习惯和能力,尤其是重视培养他们亲社会的态度,要求他们友好地对待他人。

三、比利时学前教育的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综上所述,从比利时独立开始,政府就十分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政府不仅积极建设公办幼儿园。也全力支持私立幼儿园。早在1842年,就确立了资助私立幼儿园的制度。目前,政府给予私立幼儿园几乎全额资助,从2岁半开始,幼儿上公办和私立幼儿园都是免费的,家长承担的费用只占学前教育总成本的4%。正是在政府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下,比利时成为世界学前教育普及运动的先锋。毫无疑问,作为世界学前教育普及运动的榜样,比利时的经验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但考虑到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启示有以下两点。

(一)进一步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到目前为止,不少地方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如浙江省3年入园率已达到92%,上海市3年入园率已达到95%以上。但是,全国的平均水平仍然较低,2009年我国幼儿的毛入园率只有51%,还不如比利时100年前的水平。当然。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已受到党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明确规定:2015年,我国学前3年毛入园率要达到62%;2020年,学前3年毛入园率要达到75%。应当说,对于一个具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样的目标是十分宏伟的。不过,和比利时相比,笔者仍然感到需要进一步加快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进程。

第12篇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教师;语言教学;行为探析

幼儿园小班可谓是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此阶段语言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后期语言风格的形成,因此对于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定要重视起来。在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开展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及沟通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为以后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学前班语言教学开展的意义

在现今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各教育机构及学校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开展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旨在培养幼儿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不可少的就是沟通,语言沟通是搞好人际关系,与人相处的关键,进行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工作,有利于教学事业的发展,为幼儿园幼儿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小班的幼儿还未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开展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让教师在其中指导,引领幼儿学习语言知识,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锻炼幼儿园幼儿的语言能力,提高幼儿之间的交际能力,促进幼儿之间的感情,让幼儿在欢乐中学习,欢乐中成长。

二、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中存在问题

我国教育制度在不断改革,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给教师在教学上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就幼儿园教育来讲,在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中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教育的发展,以下就是笔者总结的关于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年龄小,尚未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无味。

(3)有些幼儿吐字不清,跟不上教学进度。

(4)教学中开展活动少,激发不了幼儿积极性。

三、幼儿园小班教师语言教学行为探析

1.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对于一些上学较早的幼儿而言,在幼儿园小班时可能说话吐字都还不够清晰,要锻炼其语言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精力,教师在这一情况下要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在教学过程中观察每个幼儿的语言能力,对于吐字不清者要重点培养,在课堂朗诵中多给予其朗诵的机会,从而发现语言中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教师的教学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感染幼儿的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自己的语音语调是否平稳,声音是否柔和等情况,这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中起着关键作用。

2.互动式教学,善于提问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与学生多互动,互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还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提问的方式可以引发幼儿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自由回答,提高幼儿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3.对教学内容要进行隔段巩固

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训练出来的,这需要教师不厌其烦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巩固,因为幼儿的记忆力是比较短暂的,需要不时的巩固才能增强其记忆,从而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目的。幼儿园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还不知道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带领幼儿走进语言世界,让幼儿领悟语言的魅力。

4.开展有意义的语言教学活动

幼儿园幼儿都比较喜欢玩,针对这一特性,教师应制定相应的语言教学活动,让其在玩耍中学习语言。在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针对不同的能力训练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语言知识,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伙伴们之间的交际能力。提高语言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小班幼儿各方面还未成熟,教师在开展语言教学中要注重学习过程的互动,互动可以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增进师生感情,更易让幼儿接受语言教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知识。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讲授中发挥自身的语言色彩,让幼儿喜欢倾听教师的讲解,从而学习语言教学中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敏红.认知先行的聋校学前班语言教学实践活动[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04):143-144 

[2]许娟,洪晓曦.整体语言教学理论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华东师范大学,2008(3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