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

时间:2023-07-24 17:07:46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

第1篇

1 面对新课改,语文课应该怎么上?

为了实现新课标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建议,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核心,我们力图将课堂还给学生,一时间,语文老师成了无所不能的神,变得前所未有的"能干" ;语文课也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课堂上活动多多,形式多多,很多老师都使出浑身解数,力图通过创设热闹,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氛围来实现新课程的改革。同时,有的学校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出现了"新课程流行病"――假民主,假自主,小组合作秀,课件展示会等。把语文课变成了表演课,这种现象,表现在公开课堂上尤为突出。这样一段时间之后,问题暴露出来了:"繁华"落尽,学生的课堂收获却少之又少,纷繁的课堂活动形式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而真正该掌握的知识却被忽略了,教学成绩可想而知。

2 面对农村学生,阅读空间该如何拓展?

阅读能力提高带来的影响就是学生的阅读空间将会更广阔,"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然而,农村初中非常有限的阅读条件和相对闭塞的信息渠道已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在每次考试中,阅读理解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还有名著方面相关的题型,这就让我们这些一线教学的老师大伤脑筋。

3 面对新课改,作文水平该如何提高?

提起作文老师们就感到头痛,目前我们的学生怕作文,老师一布置作文,教室里总是一片哗然,叫苦连天,抓耳扰腮,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总希望交作文的时间延长,勉强挤出来的文章也是胡编乱造,涂涂改改,空话套话一大篇,批改起来真让人头痛,不知该如何作评,其实教学中我们老师也尝试了许多方法,如写读书笔记,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写日记,训练写作能力,甚至范文引路,讲解写作技巧,开展活动,运用多媒体激发写作兴趣等。通过这些方法,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水平有一定提高,但对大多数学生收获都不大,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丰富写作素材,全面提高学生整体写作水平。老师们还没有找出一条明路。

以上三点困惑,是我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的真切感受,通过对课改初期工作的总结和反思,我们的思路渐渐明晰起来:语文课改首先需要的是革新教学观念,而我们之前为了适应新课标,运用了大量新颖的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殊不知,在忙于这些形式的同时,我们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在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之后,我有了以下几点深刻感悟:

⑴ 新课标所提倡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法。

即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语文学习中,与学生生活相近的选文,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疑,自己解答,或者分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然而对那些与他们的生活有距离的课文还是应该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切不可机械地选择教学形式。

⑵ 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增强语感并将书面语言内化为口头语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农村初中,提供阅读的条件有限,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有限,但我们语文老师可以挖掘校本资源,充实阅读教材。首先是办好校图书室,利用好电脑室,其次充分利用《选读课文》和《综合性学习活动》,充分开发报刊的阅读量。

⑶ 受学习环境,教学条件的局限农村初中作文能力与城市学习相比明显偏低。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困惑与对策

一、前言

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只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这样写作时才能充分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写作又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可见,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延伸,写作是提高;阅读与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读是听的深化,写是说的提高,读和听,写和说是统一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读写听说四种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只读不写,或读归读,写归写等读写分离现象。一些学生课外书读了很多,但一说起写文章就头疼、害怕。

二、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及存在的困惑

多年来,初中学校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教学相分离现象严重。虽然很多语文教师讲授作文教学时会刻意强调注意,但不能很好地实现阅读和写作的链接,当然,更何况迁移的知识和方法,但单纯依靠征文每周两个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难实现目标的。另一部分老师关注和重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但不承认两者之间的联系,他们讲授“读”当然讲“阅读”,“写作”课程只强调“写”,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完全分离,完全无视“课本就是一个例子”,忽视研究和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教师作为知识的领导者,但不自觉的将两者联系起来,学生甚至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这直接导致了学生从阅读取得了相应的收获,却不能在写作中很好的利用,造成阅读流于形式,结果不仅是让学生觉得学习“读”没有实际用途,从而缺乏阅读的热情和动力,让学生感到“书面形式”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成为水源,无本之木。

也有许多教师感到困惑,我觉得学生读的文章已经很多,怎么还不会写的文章吗?事实上,失去了作文教学的基本的东西――阅读,去谈论所谓的写作,提高写作水平,是不太可能的。我探索“初中学校语文教学的阅读和写作综合办法”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以及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教学现象脱离所提出的方法的具体实施缺乏,实践希望在语言教学的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积累素材,学习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的写作指导,努力实现一体化教学,阅读和写作,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教学渗透初中在一起。

在阅读中,学生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经验,并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但是,这些知识可以应用在实践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或不是学生阅读的文章阅读深入社会,是提高阅读能力本身是一个考验,只有学到的应用在实际写作,才是真正的阅读的作品,也说明了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所改善,当然,经常阅读学会使用他们的书面,写作技巧也必须相应增加。单一的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都不是“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所提倡的。

三、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整合教学的对策

(一)在阅读过程中学习积累写作材料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的素材是写作的“源”和“根”。但是,“读书”的“蛋糕”,但足够大的一块,怎么能积累一些有用的东西写许多材料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阅读,通常什么事情应该是能够引导学生积累,如何积累,如何申请,所以这个问题后,那么它是不是一直在做它永远?许多教师担心教学任务和工作量问题,我认为,没有必要担心,教师只是引路人而已,等学生们领略到其中的乐趣,养成积累的习惯,他们自会独立积累,积累多了,运用的就熟练了,将面临写作时,写作是一种享受。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不会有非常有效的,但一旦有一定的“量”是写作水平会发生“质”的飞跃。

(二)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如何使用写作材料

把平时积累的材料很好的运用到作文中需要有一定手段和方法。

一方面要根据主旨选择适当的材料。选材要更加具有说服力、表现力和感染力,要具有典型性。写人写景角度要新,写事写物感受要独到,也就是说选材要新颖。

其次,对材料进行详略处理有的材料与中心关系密切,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更有力些,这样的材料就要详细的写;有的材料与中心有关但对于表现文章中心要弱些,那就要简略的写。

最后,在两个相连材料之间安排过渡有时文章中要把两个材料相连,但是读起来联系又不是那么紧密,这就需要在两个材料之间安排过渡。用一些既关联上一个材料又关联下一个材料的语句或者语段将两个材料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

(三)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成文技法

文章的开头结尾一般来说分为点明中心开头和交代四要素开头,还有的是描写环境开头;结尾又分为 交代结局、总结中心、抒发感情、首尾呼应结尾等。

同时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用一定的写作手法可以能使得所描写的人物、动物和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可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激情,给予了学生阅读的动力,使得写作教学最终服务于阅读教学,真正实现阅读写作的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年07期

[2]张宏英,关于初中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0年10期

[3]滕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较法之谈[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年04期

[4]王胜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的结合[J];学周刊;2011年19期

[5]程明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阅读空间[J];学周刊;2011年01期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跨文化差异 困惑 跨文化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36-01

引言: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想法,会有不同的行动。随着世界零距离的到来,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的沟通工具,其重要性越发凸显。那么,为什么正儿八经的标准的英语有时会令外国友人“大吃一惊”呢?其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忽视了跨文化的差异,完全不考虑对方是怎么想的,而是把我们东方人的想法强加到西方人的头上去,其结果呢当然是牛头不对马嘴,令对方百思不得其解了。

语言,讲究的是使用的环境。不同的环境,同一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可能会不一样,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词多义”。中文如此,英文亦如此。很多中英文的表达存在共通的地方,也有很多表达存在跨文化差异的地方,共通的地方学生好理解,跨文化差异的地方我们老师要充分重视,并通过中西文化的比对让学生理解加以记忆,再通过课堂操练加以巩固。

那么,什么是“跨文化差异”呢?简单地说,就是不同的文化给人们在行动,思维,观念,理解上造成的差异。

一、跨文化差异给学生造成的困惑

(一)词汇上的困惑

中国人讲究人脉关系,西方人对此不讲究,因此, 无论里外亲疏,舅舅姑父姨夫叔叔伯伯统称为uncle; 与母亲同辈的女性统称为aunt; 甚至男女不分,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统称为grandparents;表兄弟表姐妹堂兄弟堂姐妹统称为cousin。以颜色为例,在汉语中,红色代表吉祥,给小孩压岁钱即给红包;而在英语中,具有类似象征意义的却是绿色,红色则会让人联想到“流血”等潜在的危险。 而You look blue.的意思是You look sad .“红茶”的英文是black tea 而不是red tea英文中的black coffee 在汉语里则是“浓咖啡”,而汉语中的“浓茶”在英语里却是“strong tea” . freeze一词在口语中有“保持不动”之意。曾经有一留学生因走错路而误入一私人住宅,房主人持枪说到“Freeze”但他不知这是口语中“不许动”的意思,结果继续前行而丢了性命。英美刊物里对“亚洲四小龙”的翻译是“Four tigers of Asia”, 而不是 “Four dragons of Asia”。“龙” 在中国乃神圣吉祥和权威之象征,是中国人的图腾,中国人又称“龙的传人”;而在西方人眼中它是种可怕之怪物,乃灾难之兆。“old”一词,在汉语里表示对人的尊称,而西方人则认为是老朽无用之意。所以,他们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了,尤其是女士她们更喜欢别人恭维自己年轻。由此可见,不同的文化,词汇的含义也不尽相同。

(二)口语上的困惑

初中教材中有不少Making telephone calls的对话。学习电话用语时,学生常常会纳闷:问对方“你是……吗?”不是说“Are you …?” 而是说“Is that…speaking?” 问对方“你是谁?”并不是“Who are you?” 而应说“Who’s that?”回答“是我。”应该说”It’s me .”如果你第一次听到外国朋友对你说:“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幸运)。”你没准还会误会了呢。你想关心对方的月薪,问:“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 其实是侵犯了他人的隐私,还有如询问对方年龄、婚姻、去哪儿、去干什么等都会令对方反感。这些都是由于跨文化差异所致。再有打招呼、问候、各种礼仪等因跨文化差异而形成不同的语言表达。如初次见面用How do you do?不熟的用Nice to meet you .熟悉的用Nice to see you .由此可见,不同的文化,人的观念也不一样。

(三)阅读理解上的困惑

“在某人的帮助下”不是“Under one’s help”而是“With one’s help” “雨下得好大。”为何是“It rains heavily.”而不是 “It rains big.”;为何日期前有in, on 之分。为何有人称和数的变化等。

不同文化之间必有差异。为此,我们平时就要重视跨文化差异的教学,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那么,什么叫“跨文化意识”呢?通俗点讲,跨文化意识就是对异族文化不同点的认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进行顺利的交际,也就避免了交际过程中的种种误会。

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可见,课标提醒我们: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其意义非凡。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呢?以功能话题为例。初中英语教材的编排是以中心功能话题为主线的。一般来说,一个中心话题即一个单元。教师备课时应吃透教材,对每个中心话题的中英文化差异要做充分的比较与准备。授课时能让学生突破这些障碍以实现跨文化交际。比如“Why not go shopping with me?”如果单纯按语法规则回答成:“Because I am busy.”,则错得离谱了。貌似特殊疑问句,其实是表达请求和建议。在学功能话题时,教师应作中英文化的比对并指明异同点,要求学生加以理解记忆并通过课堂实践加以操练巩固。通俗点讲,可以让学生对两种文化进行多方位的对比,比如,找出打招呼,问候,礼仪,节日,习俗,忌讳等方面的不同点,以及相同意思的不同表达,通过比对学习不断操练从而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那么,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途径呢?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贯穿于词汇、口语和阅读理解等教学中进行。

结束语

初中英语教学应该跳出只注重听说读写而忽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误区,除了注重语言教学外,也要重视差异意识之培养,并不断解决跨文化差异给学生造成的困惑,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意识,以利于他们进行交际。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通过中英文化的对比找出跨文化差异,帮助他们突破障碍,并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加以锤炼。如此方可在交际中运用得体。

参考文献:

[1]杜现臣.《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中学英语教学参考》,2001.6.

第4篇

造成英语听力的困惑的因素:

困惑一:初中生所遇的生词多,不知所云。

这是英语底子较差,或条件较为落后地区学生的困惑。产生这一困惑的原因大概有四。其一:知识因素,即英语的基础知识,如单词、词组、语法等功底薄弱;其二:“哑巴英语”现象还广为存在,学生只能看懂而不能听或说出英语。其三:综合素质不高,不能全面了解各种学科与人文知识.其四: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缺乏。

应对措施:

1.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是训练听力的好方法如遇到生词,写到黑板上,用动作加以解释;用已知的同义词来解释生词的含义。这样持之以恒,由少到多,学生即可温故知新,又能提高听的能力,效果很好。

2.“哑巴英语”现象是应试教育留下的后遗症。“患者”只能通过眼睛接受信息。只有打破陈旧观念,从放声朗读抓起。真培养学生朗读英语的习惯。朗读语句、段落不仅要求单词读音正确,而且语句的语音、语调要正确。这样,经过大量的反复朗读,才能领会语句之间的内存联系,促使学生形成语感,语感反过来又会促进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

3.听力材料一般都渗透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等情况。这就要求中学生不仅只学书本知识,而且要关心社会新闻,博览群书。

4.在听力过程中,文化背景知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正确理解。例如:Mrs. Smith has a green thumb. Her roses are so beautiful. 如果听者不了解have a green thumb 是美国习语,意思是指“很会种花种草”,自然无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对英美文化的导入。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还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注意。学习涉及英美文化方面的中英文书籍,了解讲英语地域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等,以增加对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另外,可利用英语电影,电视及录像等媒体直观地获取相关信息。

困惑二:初中生语音、语调、重音、连读等能力较差。

语音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要提高听力,首先要过语音关。发音不准,就不能听懂和不能正确理解所听到发音标准的内容。有些学生平时不注意英语单词的正确读音,甚至不会正确发音,这样即使词汇量再大,也会影响正确理解所听内容,有的学生读单个的词读得准,但不懂连续、弱读、失去爆破、重音移动等可使单词的读音在语流中发生变化,也无法正确辨认和理解所听的材料。

应对措施: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基础教学。语音教学方面,可在学生一上初中时,集中上几节语音课,教国际音标,纠正有些学生的不正确发音。还要教给学生有关语调、重读、弱读、连续、失去爆破等基本语音知识,并有针对性强化训练。

困惑三:语速太快。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规定:能听懂语速为每分种10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词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但要在题与题间隙几秒内理解并答题,似乎需要一些答题技巧。

应对措施:

1.要求学生在答题前要预览一下题目和答案,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去听,达到有的放矢。例如有一题提供 A Moscow B England C China 三个选项读了题之后,我们就会锁定目标,继而寻找地点。

2.要善于作简要笔记,要眼、耳、心并用。动笔记录时还应注意运用简单的数学、代号、缩号等符号,以简易为主,看懂就行。例如:Peter is older than Jack, but Tom is the youngest of three.

Question: Who is the oldest of the three?

我们作出简单记号:Tom

3.善于捕捉关键词。我们要在第一时间内把全部内容听懂、听明白是相当困难的。但我们要善于捕捉文中的关键词,大胆猜测句意。例如:Where,When,Who, How old 等。

4.要留心句中的“路标”。英语句子中的but, and等关连词可以看成是听力道路上的路标。

例如:―Do you go to school by bike?

―Yes, I often go to school by bike, but today, I go there by bus.

Question: How does the man go to school today?

只要听者耐心听but后的内容,很容易得到答案。

困惑四:心理上的困难。

心理紧动主要出现在测试或大型考试中,由于求胜心切,又怕不适应考试的内容和语速,心里总感到被动、无把握,从而产生过度紧张的心理。结果是越想听懂越听不懂,越听不懂心理越紧张,脑子出现暂时的空白,造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被动局面。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几分钟,哪怕几秒钟,对信息的摄入也会出现断层,导致无法正确理解所听材料。

第5篇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困惑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就目前而言,新课改存在着定位不够明确、课程的内容有着“繁琐、困难、生偏、陈旧”、课程的实施过于强调对分散性讲解、通常进行一些比较机械的重复性的工作、小学语文的学习和现实的生活之间不能够很好的融合、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教的学工作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片面的追求学科的一个知识系统构架等等一系列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村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困惑,从而影响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1]。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扰

在很长的时间以来,我国的农村教育都是一个不被重视的局面,总是处在一个教学的边缘地位,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即使是在新的时期之下,我国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在农村的教育问题上,也拨了一批资金进行辅助,但农村的教育却还是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教育范围大、校点较多、师资教育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热情,教师的结构不合理等等。就小学语文教育这是一个基础性的教育工作而言,其所存在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

1.新课程改革的认知困惑

很长时间以来,小学语文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度非常高的一门学科了,全社会都普遍将视线关注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之中。不难发现,在新一轮的课改的实施过程当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艰难程度是显而易见的。在农村的小学中,教师面对新的课程教材往往会有一种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一些比较年轻的老师,因为接受能力稍微强一些,通过自主的一个学习和培训往往会对新课程的内容略有所悟,但是一些年纪稍微大一些的教师因为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接受能力又比较的慢,所以往往对新课程的内容有一种一头雾水的感觉。他们在新课改的这样一个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缝当中不断徘徊,不知道具体的方向在哪里。但当还是要靠分数来决定成绩的时候,就又会朝着的过去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发展。

相比较而言,一些年轻的老师计算已经接受到了新课程的内容,可是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没有设备进行新课程的教育工作。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也就只能机械的对学生传递一些所谓的“新课程”,而这样的后果就是新课程的实施基本上还是一纸空文[2]。

2.新课程改革的本土化问题

所谓的新课程改革,其实并不是由我国自主开发研究所提出来的,其本质上是结合了国外的一些教育经验与我国自身的教育方式所提出的一种新教育模式。实际上,在现在的农村的一些小学中已经开始实行新课改的教学内容了,可是由于其依旧采取大班式的教学方式,所以即便老师的激情再充沛,教学情境设计的再新颖,当看到一大班的人数的时候,五六十双的眼睛齐刷刷的望向老师的时候,老师就会产生一种困惑。因为老师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保证课堂处于井然有序情况下的短短一节课的时间之内,能够让那个每一位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此外,由于农村的中小学的生源相对的较差,学生的知识面不宽,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一部分的学生并不喜爱学习,甚至会感觉知识很让人厌烦,而一些能力较强的优等生,也因为无法从老师那里获取到更多有营养的知识进行补给,同样会产生一种厌倦的情绪[3]。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扰解决措施

对于农村小学中的学生而言,教师最清楚他们的需求,也最了解适应他们的教学模式,因此农村学校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实行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倾听教师的声音,建立以教学为基础的教材选择机制;二是要提高教师的观察和发现能力,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优化课程资源的配置;三是建立完善的新课程培训制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改变培训的形式,提升培训效率;四是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构,从评价内容中不断改进和创新培训机制。

小学的学习阶段是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但是现如今的社会却还是重视考试的分数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把小学语文这样一门文艺性质很强的学科蒙上了一层功利化的色彩,这样的后果智能偶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所以,要想新课程的实施有效,就需要从本质上将分数决定一切的这样一种观念给改变了,进而培养学生的一个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上述方式外,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硬件设施进行建设,同样也是极为必要的。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新课程的推广不能只是一纸文书下达就可以彻底解决的问题,在相应的政策支持基础上,有关部门还必须对农村小学中例如投影仪、教室、有关教具等一些教学设施进行换新改进,才能将农村的办学条件改善起来,从而达到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的教学工作不应只是建立在分数的基础上,而应该注重能力的一个培养,才情不是表现在试卷上的,而是生后运用过程当中的。只有针对新课程改革下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从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需要出发,才能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进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加快推动新课程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黄中华.新课程下农村小学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基础教育研究[J].2010(10).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 教学活动 困惑 措施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政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开放性,重视教学实践改革,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在全新的教育发展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目标更加丰富。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初中政治学科知识,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情感收获。不断提升的教学难度,让初中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始开发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中的困惑分析

1.教学思想上的困惑

在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政治教师的思想观念对于教学改革的进度有直接影响。一些政治教师的思想没有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他们仍然觉得灌输教学法是最高效的教学方法,认为课本是至高无上。这样的教学思想,必然会让死记硬背成为学生的政治学习方式。还有教师的教学思想过于封闭,一直利用教学前辈传下来的传统教学手段,认为一种经典的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政治学习需求。教师思想上的误区,影响了创新元素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融入。

2.教学方法上的困惑

教学改革,可谓是一场年轻战。教学改革让教学活动变得更有创新意义,更具有青春活力。许多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学习全新的教学思想,开发了更多有意义的教学方法,能够积极去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要求。但错误的理解,会让高效的教学方法变得无效。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没有原则地减少自己的教学内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精准性。教学方法应用失误,影响了初中政治教学效率。

3.学科定位上的困惑

一直以来,初中政治学科没有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许多教师与学生认为政治没有必要认真去学,只要抽时间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背下来就好了。这就使得很多学生会在考试之前临阵磨枪,利用短暂记忆去取得一个满意的考试成绩。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总是引导学生划重点,用课堂时间将政治重点内容划出来,给学生布置背诵作业。学科地位不足,影响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更新。

二、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优化措施分析

1.加强教学思想的转变

要解决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中的困惑,需要初中政治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走出应试教育思想的限制。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引导者角色。教师要全面分析初中学生的新知识认知能力、心智水平以及个人学习需求。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组织教学活动,用政治教学去规范学生的思维,杜绝负面思想潮流的冲击,才能实现政治教学目标。初中学校管理者要利用教师会议的机会,组织教师一起学习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日常教学标准,让教师就不理解的内容进行讨论,使之建立正确的教学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科学化。

2.加强教学方法的改善

灌输式教学方法具有局限性,虽然能够促进基础知识传播目标的实现,却不利于初中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中,教师要从单一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更加关注初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利用初中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实施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自我新形象》时,如果教师让学生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个人形象的期待,无疑让课堂学习成为回答问题的过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肯定学生主体地位,就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可以将问答环节改成一个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每人说出五个“我是……”的句子和“我希望我是……”的句子,以此来促进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对自己提出期待。这一活动有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也让课本理论知识与初中学生的个人生活结合在一起,提升了教学活动的创新性。

3.加强教学思路的创新

解决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中的困惑,需要教师重新整理教学思路。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活动的完整性,将知识、情感与行为教学结合在一起,使政治教学内容被应用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提高政治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会让初中学生的政治学习观发生改变,不再认为政治课本上都是无用的官方话语。比如,在讲解《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时,教师可以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部分条款引入到课堂中,并针对每一个条款举出一个应用的实例,像童工问题、家庭暴力问题等,都很有震撼性。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真的能够利用法律去保护自己,法律具有权威性,有利于学生政治学习理念的转变,不断提升政治学科在学生心理的地位,促进教学改革的成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政治学科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政治教学活动的质量对于初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学校管理者与教师要给予初中政治学科以足够的重视,大胆进行创新,利用科学的方法实施课堂教学,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只有解决改革中的困惑,才能让政治教学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刘建辉.对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困惑与协调的探讨[J].新课程,2015,(08):171+173.

[2]杨吉庆,李厚瓒.浅谈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困惑与协调的探讨[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S1):134-136.

第7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倍感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在此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的老师欢迎你们返校,并祝贺你们即将开始新一个阶段的学习,预祝你们在新的学期里取得更大学业进步和自我发展。

高一、初一的新同学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吧,你们有幸与这样一批老师牵手,有缘和这样一所校园结伴,老师真要衷心地祝福你们——退去稚嫩,规划好高中生活。

高二、初二的同学们,你们怀着对新学期的期待与梦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起跑线。有人这样说,高二是一杯可乐,活力四射,个性张扬。老师多么期待你们能够积蓄能量、自我约束,为高三的行军冲刺备足粮草。

作为毕业班的教师代表,作为一名毕业班的教师,我更想对毕业班的全体同学说几句心里话。亲爱的同学们,你知道今天的你们在我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吗?在我心里你们就是准备踏上征程的勇士,你们磨拳搽掌,跃跃欲试,从你们的眼睛中,我读到了执着,读到了坚定和信念。

选择了高三、初三就选择了感受辛苦的味道。晨曦出现第一缕阳光之前,你们已经在教室里朗朗读书;晚霞收起最后一抹嫣红之后,你们依然在教室里专注地做题;夜空中,几个小星星眨着困倦的眼睛时,你们夜自休的身影仍然映在教室的窗上。老师们都知道你们的辛苦,你们的累。而高考、中考又让你们不能停止,要继续前行。作为老师的我们,对于你们所正在经历着的, 感同身受。可是,我们依然知道这就是高三和初三的生活。

选择了高三、初三就选择了感受寂寞的味道。和昔日好友玩乐的时间几乎没有了,和家人饭后聊天的时间似乎也很难得了,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与练习,讲义,试题战斗着,很多原本轻松的时刻都被学习占据,你们会觉得很孤单,感觉自己很可怜。因此感到寂寞时,可以往身边看看,会看到你朝夕相处,忘我学习的同学,抬头也会看到讲台上专心备课的老师,你还寂寞吗?

选择了高三、初三就选择了感受 困惑的味道。困惑可能来自某个数学题目,可能来自某个英语的选择题,也可能来自语文课上的某段古文的理解。当然困惑更可能来自于不知道自己脚下的路通向何方。高考是人生第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高三的征程上,你会时常觉得自己处在一种左右为难,放弃与坚持的岔路口上。其实,这种困惑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这样的困惑或近乎迷茫中,只要你朝着梦想的方向,坚持不懈,有一天,你不再困惑时,你发现自己就真的长大了。

同学们,在这最后100天冲刺的日子里,我代表我们全体毕业班教师庄严承诺:我们一定会恪尽职守,努力钻研,精心授课,耐心辅导。我们愿做石子,铺就你们通向似锦前程的道路;我们愿化雄风,托起你们自由翱翔的翅膀;我们愿为渡船,载你们从现实的此岸到达理想的彼岸!最后预祝全体高三、初三同学金榜题名,为母校争光!祝简阳中学的未来越来越美好!

谢谢大家!

第8篇

    自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五年多以来,新的课程改革确实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比如:教师比以往更加好学了;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得到越来越多的普及和推广,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与困惑,特别是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广大参与课改的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特别多,如:拔尖的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水平都较以前同级的学生高出许多,但差生所占的比例也比以往高,学生的分化从八年级开始凸显;学生水平高低差距大,使教师在授课中难以兼顾,增大了授课的难度等等。回顾五年多的课改情形,从浮华的背后,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忧虑与不安:尽管新课改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课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参加初中片区英语教研活动中以及平时和课改第一线英语老师的交谈中发现有些问题与困惑颇具代表性,现将其列出以供参考。

        问题与困惑一:小学与中学的英语教学严重脱节:

        我县要求小学三年级以上全部开设英语课。这样小学生进入初中之前就已经学了三、四年的英语,初中英语老师往往对他们有较高的期望值,认为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能顺利地适应初中英语学习,初中英语教学应该很简单了,但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没有了新鲜感,有的对英语产生了恐惧感,有的甚至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书写不规范、发音不准确、用汉语注音等,这一切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经了解得知:在小学,只有语文和数学是主科,英语是副科,学校到家长乃至学生,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英语学习是上初中后的事情;小学的英语课开设流于形式,每周只有一、两节,而且经常被语文、数学占用,时间上没有保证;师资严重不足,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小学语文或数学老师经过县进修学校一年培训的培训,就走马上任;大多数小学的英语课只是读读单词和课文,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只停留在能读就行了。可以说在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的条件还不够成熟。

    对策:

(1)条件不成熟不开课。

(2)严把教师关,引进英语科班出身的大专毕业生。     

(3)县进修学校教研室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进行业务指导,经常开展教学观摩和教研活动。

(4)保证英语课时,每周四节。

(5)把英语纳入小学升初中初考的考试科目。

       问题与困惑二:教材的词汇量大、内容多、语法较零碎,操作难度大:

       我县选择的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有较广泛的适应性,既可供零起点学校使用,也可衔接任何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供非零起点七到九年级学生使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却发现这套教材对农村中学来讲,起点较高,而且词汇量大:“go for it”七年级阶段词汇量就超过了一千(而英语大纲规定的词汇量也不过八百多),因而学生上七年级后,仅仅是英语词汇量方面,就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抱有畏难情绪,很多学生背单词都背哭了。而且“Go for it”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不象以往那样知识成体系,单词、词组的重现率低,语法较零碎,不成系统,教学中难度较大。再加上不少单词太长、拼写太难,对于刚上七年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实在太费劲。这样一来,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教师的授课质量 。由于学生单词记不住,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教单词和复习巩固单词,老师就只能在赶进度中上完课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能跟得上的同学跟上,不能跟得上的同学就成了差生,两极分化提前发生,落后面越来越大。

    对策:

(1)认真研究英语教学大纲,对大纲不要求的词汇,不当作考试内容。

(2)难拼写、不常用的单词尽量不当作考试内容。

(3)学校应适当增加英语课的节数(每周至少六节)

(4)建议部分农村初中实施英语分层教学 

        问题与困惑三:评价体系陈旧落后,使教师在新课改中缺乏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理念理顺了教学与评价(考试)的关系,使评价的内涵得到极大扩充,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更主要的是要“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都以其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这样的评价体系最易操作,简单明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接踵而至了,由于学校评价教师只看学生笔头考试成绩,只重考试结果,甚至把这作为教师评选先进的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敢完全放开手脚,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提高学生的笔头考试成绩(而并非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一来,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也就难上加难了。

对策:

       (1)根据不同年级,听、说、读、写,采取不同的分数比例,如七年级上学期口头与笔头的比例为6:4 ,下学期为4:6 ;八年级上学期口头与笔头的比例为3:7 ,下学期为2:8。

       (2)期末县统考应有口试题目。

       问题与困惑四:巨大的负担、低收入与最光辉的职业不成正比

        教育被誉为千秋大业,可是很不相称的是,低工资养着穷教员,小米粥糊口斯文人。如今,虽然拖欠工资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数额低,入不敷出仍然让人忧心忡忡。前年调了几百元的工资,老师们都高兴了一会儿,没想到半月不到我县的各种物价竟飞涨到与北京相同了。年轻老师一个月的工资只能买25公斤猪肉。于是,好学生们是绝对不会去读师范的。读了师范也基本不回本地教书的。为什么?答:好累,能挣钱么?学校靠着仅有的、老是拨不下来的办公费养着,好多学校因修校舍、硬件设施配备、师资培训等带账几十万到几百万。可是,学校还得运转,设备还需运转。人们就这样艰难的过着。问到新课程,问到新教育,老师们神采飞扬;问到人员流动,问到工资奖金,他们却三缄其口。长期负重,他们似乎习惯了,麻木了。或者无法抗争,也就默认了。

对策:

(1)充实农村英语师资队伍,加强英语师资培养 

(2)制定师资培训计划,进一步抓好教师在职培训 

(3)健全教研队伍,积极开展各级教研活动 

第9篇

大家上午好!

我是宁国中学高中部语文老师李鸣晓,非常荣幸能代表此次阅读教学论坛高中组做主题汇报。下面,我将从现状、困惑、尝试、建议与规划五个方面反馈我们小组的讨论心得。

此次相聚在一起的高中语文老师,来自浙江及安徽的各地市,学校几乎涵盖各类型,从省示范至普通高中、职业学校、民办学校等齐聚一堂。在交流后,我们普遍达成当下语文教学现状的共识:一是应试教育模式影响巨大,语文的审美性、人文性在冲击高考分数的模板式教学下很难得到体现,语文教师心急如焚却无力回天。二是基于学科特点,语文学科在高考中很难拉开差距,各类学校中均有语文是“后妈生的”的感觉。有好事人为高中各学科排位:数学第一,理综文综第二,英语第三,语文最末。而在此情况下,学校的行政偏向性,班主任的重视程度都让语文学科走入不起眼的脚落,漠漠心伤。

我们全组老师讨论时无可奈何却又想力挽狂澜,是以在交流中形成诸多困惑点,特向杨老师及北大语文研究所提出:①从学校高考升学率角度考虑,如何在不影响整体成绩的情况下,让语文科目受到重视?②从日常教学角度思考,阅读欣赏与试卷训练所获成绩不成比例,高考能否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从评价机制上改变这种现状?③从教师成长角度考虑,如何练好语文教师内功,且能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得以彰显?④从学生发展角度思考,学生读书兴趣如何引导?如何让高中学生在短期时间内感受到实效?

此次为语文阅读教学论坛,单就阅读教学而言,我们小组又有以下困惑:①教材与配套读本如何协调处理?②阅读教学单独的评价体系怎么建立?③阅读教学实践的优秀范例又在哪儿?

我们的困惑太多,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的困惑实在太多。其实,我们都曾努力尝试过。在小组交流中,我们看到了浙江省的学校阅读课已开展多年,且已形成一定体系;安徽的合肥一六八中学等已将阅读课纳入高一范围。以我所在的宁国中学高中部为例,我们学校在09年分层教学后,14年借鉴江浙模式,开始将阅读课纳入高一及高三必修课程,并开设了二十五门选修课,其中包括《动漫·游戏与文学》《大师的爱情——民国那些神仙眷侣》等阅读欣赏型选修课程,初步尝试走班教学。我们努力的去做,正如小组中孙凯老师所说:“做该做的,做能做的,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

也正是基于此,我们才惶恐地向北大语文研究所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能不能从深度广度上加强对我们一线学校切实的指导,如开设教师及学生阅读的书目,给阅读以具体操作的指引;又如提供阅读评价表格,方便直观评价师生阅读效果;再如及时分享高考的前沿信息;还有更宏大遥远的念想,如高考语文考卷的调整以使阅读及阅读教学的作用真正得以显现。

我们一线语文老师知道,路还是要靠自己走出来,我们只是希望杨老师和北大语文研究所能成为这条路上的明灯,指引我们少走些弯路。

最后,向大家汇报一下高中组的初步规划:

我们拟定从教师成长与学生成长双方面入手,达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高度。教师角度,拟定依照北大语文研究所开出的书目,每月从中挑选一本教育教学名著精读,在QQ群中写下点滴感悟,一年后形成文集,力争出版;同时加强交流,不定期安排组员赴某校交流;此外,已先行的学校或个人随时在群中分享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学生角度,拟定用成果展示的方式将学生阅读效果呈现在组员面前,研讨改良,最后形成跨学校的学生文集。

第10篇

一、困惑与思考

1、修与必修的界定

困惑:许多高中语文老师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必修课程的教学,除了重视了过程性的三维目标、凸显学生自主性之外,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差异不是很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选修课该怎么上呢?是不是只是让学生来一个“自主选课秀场”之后,让它沦为另一形式的“必修”呢?

思考:必修课侧重于知识的掌握、积累与运用,而选修课更看重对知识的理解、感悟、体验、实践与探究;必修课侧重做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储备,而选修课更看重学生的兴趣培养、体验拓展、探究纵深,有着更鲜明的自主性;必修课要保证语文教学的基础与均衡性,而选修课则关注个性的培养与发展。

2、选修与高考的关系

困惑:在当代中国,任何一项教育改革,如果无视高考这根神奇的魔棒的威力,其推行过程必然是四处碰壁,其结果必然是头破血流。选修课,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教学目标的飘忽,让一向习惯于操练“规定动作”的语文老师失去了主张。这真是“给我更大的空间,我反倒感到茫然;给我更多的自由,我反而失去方向”。如何搭建架通选修课与高考的桥梁,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挥之不去的“苍茫心事”。

思考:与新课程相呼应的新考纲提出:“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如果不通过选修课着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必然无法成功应对新高考。就在2007年9月12日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会上,教育部长周济透露,目前的中考和高中招生制度将进行重大改革,以克服我国教育中“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的“致命弱点”。今年琼、宁、鲁、粤四省区新鲜出炉的新课标高考试卷,已经出现了选做题,其着眼检测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相信今后这样的考题会更多,权重会更大,所以开好选修课与高考并不对立:我们所真正该关注的是,如何搭建选修课这―平台,以及怎样有效地用好这―平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应对新高考。

3、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定位

困惑:“选修”,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有所“选择”,有所“研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理所当然应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选修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谁将掌握更大的活语权呢?老师若在选修课堂上,仍然实行满堂灌,越俎代庖,包办一切,那岂不是变成了“有进无修,你选我教”了吗? 思考:选修课上,教师角色具有多元色彩,既是组织者、管理者,也是参与者;既是施教者、引导者,也是学习者,地位上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不要紧握话语权不放,而应积极参与、融进学生的研修活动,学会倾听,与学生平等对话。

诸多困惑构成的层层迷雾,萦绕在语文教师的心头,不由得我们不去思考。如何拨散迷雾见青天,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选修课修习之路呢?

二、寻找突破口

1、迅速切换教学理念,切实构建师生鉴赏、探究、研习的平台

选修课,实质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延伸、拓展、提高和升华。简单粗暴地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或将必修课的补习课,上成应试的训练课,上成大学的选修课,都有悖于增设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初衷。《论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字的本义,就是小鸟反复地练飞的意思。选修课,该是且学且习的课程。所以选修课应将“自主、合作、探究”落到实处,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在合作中探究,在研习中感悟,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悟有所得。

2、教师要重视业务的“再充电”与“升级”

如果一个语文教师业务素养浅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迂腐,势必严重制约选修课的实际效能。所以,除了观念的更新,语文教师的业务的“继续充电”就成了重中之重。所以,教师应该自我继续教育,重视在岗进修,多读书,勤钻研,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努力做一个主动学习、勤于积累、敢于创新的底蕴丰厚的高中语文教师。

3、评价方式要有弹性

第11篇

高中生由于当前所处的特定时代及自身发展所处的特定阶段,决定了其在入学之初往往会面临如下困惑。

(一)人生价值理想选择的困惑

理想与人生价值的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传统的单一价值观和理想选择因受西方文化思潮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而面临挑战。基于此,广大高中新生在诸如“怎样生活才有意义”、“我未来要做什么样的人”等理想、价值问题上面临困惑。

(二)因缺乏自主力而产生孤独无助的困惑

当下高中生大多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且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学到初中,为了升学进入重点学校,进而以后进入名牌大学,家长们包揽了几乎所有的家务,许多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缺乏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步入高中后,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由于离开父母、寄宿学校,生活上便没有了依赖,遇到小小的生活问题,往往就会束手无策。另外,由于升学或者分班的缘故,此前在初中时期建立的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必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环境和来自四面八方的陌生面孔,这同样会使他们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三)自我定位的困惑

由于高中新生在入校后必将面临如上所说的位次上的“重新洗牌”,许多新生自然地会出现自我定位的困惑。如果老师(严格地说是班主任)不加以疏导解惑,就将会严重影响部分同学的学习生活,因此应引起新生班主任的足够重视。

(四)心理上的困惑

高中新生处于青春期,其心理素质发展变化迅速,自我独立意识、自尊心、自信心提高明显,但高中新生的学习生活恰恰不利于这种转变的顺利进行。许多同学学习的自尊心极强,却偏偏遇到强手;许多同学自我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却偏偏被学校和老师“牵着鼻子”走;从部分同学自信心的确立方面看,因城乡素质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在进入城市中学后,感觉自己许多方面的素质远远不如城市同学,这使他们往往在拥有诸多特长的城市同学面前自惭形秽,从而出现较强的心理失落感。以上诸因素的存在使许多高中新生出现明显的心理困惑。

二、班主任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一般而言,新生的班主任通常是对新生进行个体教育的最恰当人选,这主要是基于班主任所担任的角色和工作性质而言的。首先,新生班主任通常是新生进入校园见到的将与其高中生活密切相关的第一位老师,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很容易对这个“第一位老师”产生信赖感,形成新环境下的亲和力;其次,许多学生家长往往在语言、行动上表露出将学生的学习、生活托付给班主任管理的意愿,因而学生往往会从家长与班主任的互动与交谈中产生对班主任权威的心理认同。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体会,我认为做好新生班主任工作有几点共性的东西,即行动上的两个“务必”和方法上的两个“抓手”。

(一)两个“务必”

1.务必尽快融入新生群体,以帮助学生完成生活和情感上的“断乳”。这是一个不算新的话题,但很重要。入学初,班主任应尽快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身体状况、思想品德等基本情况,如可利用新生入学班会了解学生行为表现,通过学生履行报道手续的办理过程观察其做事的能力,通过直接与学生接触了解其思想状况,等等。班主任应经常走进教室、宿舍与学生交流,关心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尤其是在开学后的1―2个月,要多到班级、宿舍和学生交谈,以了解他们的冷暖、心理的波动,及时化解心中的困惑,从而拉近与同学的距离。这种了解与距离的拉近很重要,了解了学生,便可因人而异开展教育。班主任对新生熟悉与近距离接触,新生往往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消除孤独、提防、无助等不良感觉,在心理上去除对父母、原有老师、同学的依赖,从而完成生活和情感上的“断乳”。

2.务必使新生做好人生价值定位,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从初中到高中不仅是学生学业的转折,而且是其人生的一次跨越。进入人生发展的新阶段,明确方向很重要。班主任应让每位同学都知晓确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对此,班主任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除了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会独立生活、注意心理调适等常规外,还应努力帮助学生做好人生的价值定位。这里,尤其应注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引领学生,帮助学生在思想中剔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读书无用论”等颓废思想。有了正确、宏大目标的引导,相信新生会慢慢学会面对现实,确立新的学习目标,投入新一轮的竞争中。

(二)两个“抓手”

1.尽早打造班级特色文化。对一个班级而言,一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每个师生的个人行为就都将与文化中内蕴的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逐渐合拍,进而可逐步形成班级的特定作风和精神。班级文化中内蕴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虽然不具有像“硬件”那样的“刚性”,却有柔中带刚的特点,它的柔软性只是形式上的,具有一种无形的“促逼”力量,使人们内心有一种紧迫感、柔性压力感实现共同的集团目标。基于此,新生班主任应及早与学生一道打造班级特色文化,并努力使这种文化引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力避因班级文化的缺失而使学生出现行为、价值“失范”现象。这种做法胜于枯燥地说教,强于刚性的纪律管束。

2.在班级管理中确立师生平等理念。高中新生在刚进校时,由于环境的“突变”,以及自身心理的阶段特点,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心理困惑。高中生的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决定了他们不仅需要管教型的老师,而且希望能有一位与自己平等相待、坦诚相见、彼此尊重的班主任,这样的班主任“介乎师友之间”,可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学生自然会向其吐露心声,遂得其指导。平等的理念包含诸多内容,如对所有学生平等的思想,不仅体现在宽厚对待优秀的学生上,而且体现在对待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及经济困难的学生上;平等理念还体现在班主任对待犯错误学生所表现出的态度方面,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要有包容的心态,心平气和地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与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与发展,让学生从内心反省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第12篇

关键词:电子白板 英语课堂 魅力

新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如何以高质量的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我是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了以下一些困惑:

困惑一:教材新、容量大、课时紧、时间不够怎么办?

困惑二:如何采用新方法、新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困惑三:新教材要求高,如何达到课堂教学高效?

造成以上困惑的原因有很多,但根本的原因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低下,解决办法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如何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如何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如何保证这些时间的有效、合理利用,如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并能有所升华呢?我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充分展现了英语课堂的魅力。

一、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构建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我在教学初中一年级下册Module 12《Western music》Unit1“It’s so beautiful!”一课时,在Step 1 lead-in中,先提问后呈现西方音乐家图片,同时使用插入功能插入音乐家名字,并使用同色块遮盖相关内容,需要展示时再移开,以便在同一版面呈现内容相关但又需要不同步展示的内容(先掩盖后拖动呈现);接着呈现维也纳背景知识,为学习对话做铺垫。当我隐去白板课件中的“幕布”,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时,课堂上爆发出一声声惊呼和赞叹,学生的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他们的好奇心都被吸引过来,个个全神贯注于屏幕上。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我呈现出教学内容,教授lively、modern、noisy、rock、sound、violin、through、both、voice、drum、pop(=popular)、Western、hmm、by、opera、believe等词汇,引导学生们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跟读、拼读单词和词组。随后使用白板的淡出、淡入功能,推举一位同学上来操作,运用鼠标点击,单词就会快速不停地滚动变换,随机选中幕布上的单词、词组,其他同学采用“排排坐,吃果果”的方式站起来拼读单词和进行词义解释。对这种新颖有趣、操作性强、参与度高的课堂活动,学生们跃跃欲试,热情很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互动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Module 12《Western music》Unit1“It’s so beautiful!”Step 2 Learn the new words时用插入功能插入生词,图片以重叠形式插入呈现,然后拖动图片与单词配对学习,教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上台操作。Step3 Listen and number,使用插入媒体功能播放Part 1录音(如出现意外临时改用窗口播放器处理),用手写功能进行单词标号。Step 4 Watch and read follow the flash about the dialogue.使用插入功能插入课文对话动画视频(或窗口播放器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文对话视频,然后根据问题做选择。使用批注功能。Step 5 Complete the sentences with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words from the box,使用书写功能,让学生进行操作等等。这些环节中都体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过程,学生在互动中快乐地学到了知识。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