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运维工程管理

运维工程管理

时间:2023-06-28 17:32:02

运维工程管理

运维工程管理范文1

关键词:BIM技术;水利工程;运维管理;应用分析

1BIM概述

1.1BIM简介

信息建筑模型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uildingInformationModel)是以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即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BIM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以信息为突破口,对其物理和功能属性进行数字化表达,打破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各个阶段之间的屏障,使设计、施工、运维中各种过程和结果信息始终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数据库中[1],帮助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减少各种项目问题,避免无端浪费及争议,实现工程建筑信息透明化和准确性,实现实时共享,便于各环节、各参与方之间信息地传递,并且不断在更新、丰富和充实。

1.2BIM的发展历程

1975年,乔治亚理工大学教授、“BIM之父”ChuckEastman提出未来可以对建筑体以计算机系统仿真,并命名为“BuildingDescriptionSystem”系统,BIM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2]。20世纪80年代后,芬兰学者提出“ProductInformationModel”系统,1986年,美国学者RobertAish提出“BuildingModeling”。2002年由Autodesk公司提出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这是对建筑设计的创新,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新的重大突破,但尚停留在学术研究领域,缺乏实践案例,无法得到广泛的应用。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高速发展,采用64位引擎GPU的专业绘图芯片同多核处理器协同作用,可执行类并行计算机运算,BIM研究和应用得到突破性进展,全球三大建筑软件开发商,都推出了自己的BIM软件,BIM逐渐成为产业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生产力工具。2004年正式进入中国。此后很长时间内,BIM经历一个很缓慢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大型项目的增多、国内外合作更加密切,近十年迎来了我国BIM技术的较快发展,业内对BIM的认可度逐步提高,应用范围日渐扩展,同时也面临着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1.3BIM的技术特点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基本特点[3]。(1)可视化:“所见即所得”,建筑物得到更加直观的清晰表现,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呈现效果图,便于在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进行沟通、讨论、决策。(2)协调性:在项目施工前期,综合各个专业的设计图纸自动检查,进行碰撞检测,系统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4],并生成报告,将问题解决在设计阶段,避免在施工阶段发生冲突,协同施工进度计划、便于物业化管理。(3)模拟性:在方案和施工阶段可以进行各种模拟,除了三维模型外,还包括4D模拟(3D+发展时间)、5D模拟(4D+造价),如模拟组织施工,节能模拟、进度模拟、造价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消防人员疏散模拟、地震逃生模拟等[5]。(4)优化性: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较高时,现代建筑物的复杂性大多超过了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极限,参与人员的能力无法掌握所有的信息[6],必须借助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设备的帮助,BIM技术即具备这样的优势。(5)可出图性:可快速需要的各种生成平、立、剖图纸,生成明细表,及体积、面积等数据,并且“一处更改,处处更新”,避免传统2D绘图由于疏忽带来的遗漏,造成实施中不必要的损失。

2我国水利工程运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传统管理手段存在局限性

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多集中在较为偏僻的地区,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目前水利工程管理仍以传统的纸质资料和CAD图形作为信息载体,对工程资料进行保存、归档、调用,来保存信息进行设备管理,这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六七十年代所建的众多闸涵,很多是纸质手绘图纸,并且由于年代久、易丢失、材质脆、难储存、字迹辨识困难,其中很多工程只能找到部分图纸,这些资料很难完整表达工程的具体情况。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也在逐步完善电子图表影像资料和推进数字档案工作,可是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还是以相对静态的、独立的传统粗犷形手段为主,信息独立,难以关联、整合,很难将工程管理工作系统化、动态化,影响了工程工程运行管理和维养作业的效率及质量,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存在的局限性日益凸显。

2.2运维过程中存在技术障碍

一般水利工程建筑生命周期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可能只需要0.5~3年时间,但交付使用后,运行、维护、改善和更新的时间将长达20~100年。工程的维护运营阶段占有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绝大部分,工程运维涉及工程管理方、水利勘察设计院、工程施工建设单位等多个专业或团队,多方之间很难对工程做到及时有效地协同管理,工作内容烦琐、效率较差,如在传统的物业管理中采用指派联络员填写表格、参照工程现场照片示意、情况说明等自成体系的独立管理模式,信息相对孤立,各个专业之间沟通不顺畅,信息流动性差,存在一定的技术对接障碍。

3BIM技术在运维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遥感技术等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维养更加智慧、高效。随着BIM应用的越来越多,水利工程的运维管理也在逐渐遇到机遇和挑战,工程运维管理与工程的设计、施工一脉相承,将BIM模式嵌套入工程运维管理之中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提高水利工程运维管理效率,在现行的物业化的维养方式的基础上,将BIM模型与之相结合,对于在设计、施工阶段已装配了BIM系统的水利工程,可以实现BIM技术地直接对接管理,而对于大多数中小型水利工程,可以尝试将BIM模式地工作思维渗透到其运维管理工作之中,根据具体条件,分阶段推进BIM化管理。

3.1在工程项目维修养护施工前

在工程项目维修养护施工前,利用BIM良好的可视化和协调性特点,能够更形象、准确、全面、快速地掌握和传递工程运维管理信息。现行的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模式,在每年维修养护项目开始前,根据工程情况上报维修养护方案,审批后进行公开招标、签订合同、施工单位组织施工、竣工验收。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工程情况,管理单位需要与设计院和施工方进行多次接洽,而BIM技术具有“所见即所得”得可视化效果,将岁修养护需求、方案等通过参数化赋予在三维模型的族构建中,工程得到更加直观的清晰表现,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呈现效果图,利于相关方面进行有效沟通。在维修养护施工前,通过4D模型(三维模拟叠加项目的发展时间)和5D模型(4D模型叠加造价)模拟组织施工,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工序安排来指导施工。这样将技术设施、工艺做法、用料、工程量、资金预算等问题信息打包集成,便于管理方同设计院、施工方等各方精准、高有效对接,利于工程后期管控。

3.2在工程项目维修养护施工过程中

在工程项目维修养护施工过程中,统筹调度工程的进度、成本、质量与安全管理。在进度管理方面,通过不同颜色来细分标注施工状态,将计划施工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对比,生成时间轴,及时调整施工进度并形成记录,提高速度的总体控制。利用BIM技术形成成本控制,通过添加施工日志、工程量月表、项目清单、明细表等信息,实现成本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施工人员、实施时间、新增或更换的配件信息等及时上传到BIM中,形成质量和安全工作的动态记录,提高质量与安全管理时效性、可溯性。基于BIM技术建立的协同工作的平台,有利于各方面人员或团队可协同合作,例如在出现现场变更问题时,一方在授权内做出的变更可同步到其他参与方,具有“一处更改,处处更新”特性,协同施工进度计划,BIM技术模型能够打破CAD时代各专业独自作业、工作流线交错复杂、设计难以更改的壁垒,有效避免了传统2D绘图由于疏忽带来的遗漏,造成实施中不必要的损失,便于物业管理,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

3.3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完成交付使用后,会有很多的文档资料以及数据信息,采用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需要占用了大量的资源与时间对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并且可有效保存的时间也比较短,,还不方便及时调取使用。建立BIM模型,可以将复杂烦琐的图纸、影像资料、坐标参数等数据信息进行整合统一,全面掌控工程各个数据信息之间的相连关系,提升了文档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保存时间和调用价值。由于BIM技术模型包含了水利工程的各种构件的规格大小、安装时间与顺序以及出厂信息、启闭机以及水利工程建筑物等多方面的信息,在工程交付使用后能够有利于后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故障造成的损失。通过导入水文信息、远程监控、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模型等技术手段,综合利用整合平台,进一步强化水利工程运维管理。另外,有防洪防汛、输水、引水功能的水利工程,还可通过BIM技术进行对闸门开度、流量、洪水过程等任务模拟,以及与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的消防疏散模拟、地震逃生模拟等,作为紧急预案的模拟演练。

运维工程管理范文2

近年来国内的建筑工程项目正在不断的发展,相关的技术与也在不断进步。创新思维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带动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以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讨论如何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融入创新思维,以此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质量。

关键词:

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创新思维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与前些年相比也有了一定的进步。行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同时也涉及到诸多建筑系统化管理热点内容,不论是拟定合同还是风险评估,都可以为建筑工程管理添砖加瓦。想要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就必须要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对工程项目施工优先性进行决策。虽然相关工作人员都在研究如何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但是日常工程管理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项目管理效果,下文将对相关问题加以分析。

1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融入创新思维的意义

1.1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建筑行业是当前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必须要满足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浪潮当取一席属于自己的发展位置。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妥善的应用各种创新思维,才能推动建筑工程项目高速发展,使其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将市场管理工作机制当成基础,全面带动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强化工程项目建设指标。

1.2利用创新思维带动工程系统发展

将建筑工程理论体系当成基础,并不断的对其进行优化,优化系统、升级系统,并按照相应的指标来落实工作目标。建筑企业日常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主观判断,并按照管理工作机制来推动其发展,提升管理效率。将创新思维融入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可以带动工程项目实践探索的高效发展,必须要学习一些优秀的管理工作理论,吸引先进管理工作经验,将各种创新思维融入到工程项目管理中,全面提升行业的发展水平。

1.3利用创新思维提升资源应用的合理性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竞争相对激烈,相关工作人员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胜出,就必须要不断的完善管理工作理念。应用创新思维可以有效促进资源应用合理化,而管理模式也会影响到最终的管理工作效果,所以必须要提升创新思维应用的合理性,不断的对管理工作方案进行优化。在确定了人员方案之后,对管理工作制度进行改良,以此来带动人力与物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从根本上提升项目的管理工作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和谐发展。

2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方式

2.1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管理理念创新对促进行业正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筑行业想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思想,就必须要先认识到传统管理思维的滞后性,并不断的对管理工作制度进行强化,保证管理方式的科学性。以建筑工程评价工作机制为例,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的提出各种考核标准,并按照考核标准的内容来完善思维模式,让思维模式可以高效的应用到其中。在项目外在的施工会议阶段,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对项目相关的理念进行创新,尽量多的去接触一些其他企业的项目创新实例,提升项目管理及项目建设 质量。将工作人员外派到其余的企业,去学习一些比较先进的工作经验,并将这些企业工作开展情况和本公司相互对比,总结出弊端。

2.2对制度体系内容进行创新

将建筑工程项目日常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制度层面的缺陷,以及其余各个方面的不良状态作为管理基础,结合管理系统,来对制度模式进行完善,强化管理体系,使其发挥出自身应当起到的作用。因为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管理阶段创新能力较差的问题。目前市面上的建筑施工企业并不能满足日益增强的市场发展需求,所以需要对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内容进行创新,并做好后续管理。从责任划分的角度来看,工作人员可以将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所有细节当做切入点,让项目施工单位指派专业管理人员来对目标进行分割。因为受到责任压力的影响,所以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必须要谨言慎行,提升施工安全性。想要从根本上规避掉其余因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工作人员必须要尽量提升责任划分精确度,并将管理工作机制作为研究的基础,使企业可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趋势。

2.3对组织结构进行创新

在完成思想理念创新之后,工作人员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提出新的要求。在创新思维的使用过程中,要不断的对系统组织结构进行深度剖析,并按照管理的要求来使用创新理念。作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有比较丰富的个人专业知识,分别从硬件设计、文化水平以及管理、技术等多个角度出发,建筑工程管理进行辅导。不断的完善项目管理责任制度,并明确项目管理工作人员个人责任与个人义务,通过多样化的奖惩制度来调动项目管理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积极性,为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4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将人才作为主要的竞争目标,利用各种创新思维来实现后期管理。按照创新思维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结合工作开展的情况,提升工作人员的个人专业能力,以此来带动企业发展。将当下已有的管理工作模式与创新机制当成工作开展的基础,并不断的提升工作人员个人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培养与创新思维考核工作阶段,工作人员需要了解与掌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尽量让企业的运营模式可以当前市场发展需求。

2.5对工程技术进行创新

建筑工程,是一种对施工工艺要求比较高的工程种类,涉及到许多技术领域,不论是大型构件还是设备运行、设备安装,都对影响到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从信息化技术的角度来看,如果施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资源,则可以不断的提升创新设计强度,严格要求项目施工人员,使其提升自我修养。

2.6对绿色建筑管理进行创新

和传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相比较,绿色建筑管理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回流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并生成经济效益。相比较之下,传统建筑管理工作方式不仅回报周期比较长,而且利益回收速度也比较慢,很难带动功企业积极性。将绿色建筑融入到其中,可以获取更加长远的经济效益,这一点在生产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将管理机制与绿色评估全面融入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从根本上减少企业传统耗能习惯,并提升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建筑工程项目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绿色管理体系的长效性,相关部门必须通力合作,做好招投标与设计复核等方面的工作,真正达到定量评价。

2.7对组织结构进行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创新思维的本质,就是将企业管理系统和不同的新要素相互结合,提升企业管理工作质量。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管理工作模式的弊端逐渐凸显,所以必须要做好针对性创新,对建筑管理工作制度进行改革,提升工作质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构成要素之一,所以必须要对组织结构进行创新,才能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3结束语

建筑工程企业想要从本质上提升发展水平,就必须要不断的对内部管理工作机制进行创新,通过使用系统理论的形式来优化管理工作制度,并对管理技术进行完善。始终秉承可靠性、安全性原则,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以及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带动建筑施工行业高速发展,并提升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培养满足市场发展硬性要求的工作人员。上文首先从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利用创新思维带动工程系统发展、利用创新思维提升资源应用的合理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融入创新思维的意义。之后分别从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对制度体系内容进行创新、对组织结构进行创新、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模式、对工程技术进行创新、对绿色建筑管理进行创新等方面,提出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方式,希望可以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提升创新思维的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永花.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与发展[J].门窗,2014,09:95~96.

[2]徐旭.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5,06:29.

[3]王秀萍.探析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门窗,2015,09:41+15.

[4]陈曦.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5:240.

[5]钱志伟.探析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26:54.

运维工程管理范文3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中D分类号: TV5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3.013

水利工程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对促进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水管部门一定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水资源安全,充分发挥工程的社会效益。

1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管理体制不完善

水管部门受到传统守旧思维的影响,管理人员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改革与创新,依然用计划体制的思想去处理问题,员工缺乏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员工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管理效率较低,管理人员在没有充分熟悉工程的情况下,就进行盲目的工作,依然用简单和保守的方式进行管理,缺乏创新意识,对我国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制约。

1.2工程运行缺乏市场机制

虽然我国对水利工程的性质进行了划分和分类,并且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规定,但是由于工程建设大多来自政府拨款和国家投资,在建设中出现大量的浪费情况。在工程运营方面,水管部门没有按照国家出台的水价成本计算方法进行定价,导致水费标准较低,无法满足工程维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由于水资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缺乏市场机制,水管部门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1.3工程资金匮乏

由于对水利工程缺乏正确的规划施工,导致工程缺乏资金投入,致使工程进程缓慢,尤其是一些病险工程,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加固。一些新建的工程项目,其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提高部门业绩,在建成之后缺乏科学的管理,工程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

1.4不重视安全管理

虽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规定和规范工程安全等措施。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没有充分落实相关规定,且施工人员缺乏良好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为工程管理的有序开展埋下了隐患。

2优化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对策

2.1完善管理体制

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强化其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要强化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明确自身的责任和权利,通过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提高各部门的管理热情和积极性,并且将责任具体化、目标化,划分到相关部门;建立以及完善进度跟踪制度,对工程各方面的管理进行动态监督,及时发现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采取有效、及时的处理措施。

2.2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运营

水利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而对工程的正常维护需要大量的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为了确保工程的有序运行,促进维护工作的正常开展,水管部门需要向用户收取水费。在制定收费标准的过程中,要遵循公正、公平以及合理的原则,区别对待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以为用户提供用水方便为目的,对居民用水户收取基本费用。而对于商业用水,需要在收取基本费用的同时,科学的附加利润。

2.3加大资金投入

针对当前水利工程的运营现状,大多数工程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而由于亏损导致工程融资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政府要认识到水利工程对居民生活和社会运转的特殊性,在资金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进而保证工程健康有序进行。要出台相应的贷款政策,为工程融资提供便利,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工程建设中,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对水利资源进行合理开发。资金融入有助于水利工程维护工作的开展,为工程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2.4转变管理观念

我国对水利管理进行了有效的创新与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在管理规范以及制度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有效的改善,但是水管部门的守旧和传统思想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等、靠、拖”的情况,因此水管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做好人员的思想工作,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和思想,更新思维模式,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文化水平,并且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期坚持。

2.5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保证工程正常运行的关键,水管部门要给予安全管理以充分的重视,要转变管理思想,充分重视安全生产,并且制定科学的责任制度,如果发生安全事故,要逐层追责事故责任人;要加强对全体人员的安全教育,举办各种安全培训,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提高其安全意识、对于农民要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印发安全手册。

3结语

水利工程是社会经济建设的基础工程,而科学的管理则是促进水利工程安全以及正常运营的关键,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工程的规范化以及现代化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意识、转变管理思维,同时引入综合素质高以及专业能力强的现代化管理人才,进而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应军.水利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9).

运维工程管理范文4

关键词:农田水利;运行维护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兴修水利,利国利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水利工程对农业的支持和促进,对生态的保护和发展,作用巨大,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使其正常运行,造福农民。

1、加强农田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必要性

1.1、运行是建设的目的,管理是建设的延伸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小,投资少,但是效益却十分显著,不但能够提高农业旱涝保收的能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还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资源。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节约资源的战略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目的是工程的运行使用,不是形象工程,不是建好摆给人看的,需要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和效益。建设仅仅是起点,管理好、使用好、真正发挥效益才是目的。

1.2、三分建,七分管,运行管理关系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

水之兴利在于建,利多利少在于管。建设是基础,没有建设就没有田间地头的水利工程,没有建设也就无从谈管理。但是小型水利工程的使用具有季节性强的特点,比如灌溉工程一般是半年用、半年闲,防洪除涝设施有的1a只用几天,有的则几年只用1次等。小型水利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必需要做好运行管理工作,否则将会导致建好的小工程,因平时无人看管、维护而损坏,既是极大的浪费,也将影响农田水利事业自身的良性发展。

1.3、以小见大,小水利的管理水映出水利大事业的成效

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规模小、数量多,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要求不高,但是管理难度甚大。近一时期国家对水利的投入十分巨大,极大地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但投入的重点主要是大江大河治理,而对于小型农田水利事业关注和投入不够。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旱涝灾害暴露出小水利的“短板”问题,说明小水利成为水利行业发展的瓶颈。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模式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解决耕地浇灌及旱田节水灌溉,经历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4种主要模式,4种模式在实际的发展各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具体见表1。政府投入引导模式主要是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来开展建设,突出强化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因而具有很强的政策示范效应,但不能很好地满足小型水利工程之需求。产权流转模式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所有权与使用管理权相分离,根据“谁投资、谁经营、谁所有”的原则,采取摸索拍卖、承包、租赁等方式有效配置各要素资源,使得现有水利存量资产得到有效利用。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重建轻管或只建不管,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当前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主要是补质的,主要依托工程建设进行补助,因此,工程的前期立项工作较受重视,相对而言项目审批过程中对于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要求不高,项目建成后的管理工作在立项目之初就容易被忽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项目建好后就无人问津,待到需要用时可能已损坏,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现象屡见不鲜、

3.2、管理维护经费无保障

3.2.1、部分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水价政策损失

农业水费一般由“国有水费”和“群管水费”(在大中型灌区称为末级渠系水费)两部分组成,对于小型水源工程一般无国有水费。国有水费上缴国有水管单位,群管水费用于群管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群管水费是否充足,直接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为了减少农民水费支出,有些大中型灌区没有实施末级渠系水费政策,群管工程依赖国有水费返回维持运行。但由于水费返回量少且不确定,很难保证末级渠系维修养护费用,末级渠系运行维护状况较差,田间供水秩序乱,甚至无人管理。

3.2.2、部分地区农户水费支出过高,挤压了末级渠系水费计收空间

目前,在一些北方大中型灌区,为减少农户承担的水费,也为了保证末级渠系正常管护,政府价格管理逐渐延伸到群管工程,末级渠系水价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末级渠系水费由水管单位代收代管。但是,由于国有水费标准相对较高,挤压了末级渠系水价空间。这种既想减少农户水费支出,又想保证末级渠系正常管护的愿望很难实现。

3.3、管理维护技术服务体系尚未完善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主要是依靠乡镇水管站与水利站,两者作为农田水利的基层组织,承担着管理服务与技术推广的职能、乡镇水利站人员较多,但有正式编制的人员很少,较少的上级拨款难以满足逐渐增多的支出,由此导致专职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在乡镇水利站尤为紧缺、再加上乡镇机构改革,部分乡镇水管站与水利站被撤销,只有少数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置管理部门、而小型水库所谓的管理部门是由村镇人员兼管,水利渠道缺乏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田水利工程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制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

4、加强农田水利运行管理的措施

4.1、明晰产权和责、权、利

一些跨区域的水利设施,首先要明晰产权。明确主管部门,工程的使用和调度由主管部门负责,产权归管理部门所有,使用和调度同样由管理部门负责。对于一部分小型的水利设施,责成乡镇负责管理,同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样可以保证水利工程的使用和维护。制定一定的使用规范和意见。尤其是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往往超过了经济性。

4.2、多渠道、可持续,确保资金投入

首先,项目前期立项阶段应当尽量减少项目县级以下配套比例,或者在有资金保障的情况下尽量集中治理,以免在工程建设之初就因投入不足造成半拉子工程,或者因项目投入分散不能形成完整的工程配套体系,给后期运行管理埋下隐患。

其次,根据小刑水利工程的性质和效益分别制定运行维护管理及资金筹措方案。对于纯公益性质的,各级政府应保障管理维护费用的投入;对于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可以通过市场吸引投入的机制,例如通过第二方对工程进行维护管理,第二方可以通过收取水电费、排灌费等形式获取管理费用。

再次,可以通过建立运行维护补偿基金的形式调动管理单位的积极性。为避免工程建成后因维护管理不到位而造成工程损毁,避免因工程损毁需要重复、反复建设形成的投入浪费,可以在工程建设资金中设立工程维护基金,以补偿和奖励形式促进管理单位加强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

4.3、增强维护管理意识,提升业务水平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工程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全民参与,树立牢固水利运行维护管理理念。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其自身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主体,增强农民自觉维护管理意识。严格遵照“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充分吸纳与运用社会资金,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方的积极性。

4.4、加大经费投入,搭建基层水利技术服务体系

通过多元化的筹借渠道来满足管理经费的需求,以此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如明确乡镇水管站作为县水利局的派出机构,加强配备必要设施和人员,落实经费。此外,大力建设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可使其与乡镇水利机构一起构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基出,进而有效发挥其管理与服务能力。

结束语

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基本设施建设之一,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小型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滞后直接制约着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表现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虽类型较多,涉及面较广,但存在严重的损毁现象,难以有效发挥工程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因此,管护好工程,发挥其效益,以此满足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的需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罗萍.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对策及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10:63-64.

运维工程管理范文5

所谓精细化是指,定义了服务协议之后,有必要针对用工时间精细化用工费用;针对绩效管理精细化,支出和效益的明细账。

精细工时计算

在编制服务级别协议过程中,需要按照运维工作内容确定工程师应具备的工作能力,定义职责与任务。

实践中,运维工作需要由高级、中级和初级工程师构成,根据不同职级承担不同的工作职责。高级工程师具有承担运维规划、运维管理、系统架构、数据修复、系统规划、数据管理、性能调优、安全服务、方案优化、安全评估等职责; 中级工程师具有承担定期维护、故障判断、配置管理、设备保养、信息安全、系统设置、数据备份、软件部署、信息编辑、应用培训等职责; 初级工程师主要承担日常维护、状态监控、运行检测、安全检查、定期巡检、信息采集、信息、系统应用、终端维护、机房操作等工作职责。根据运维工作实际技术需求,结合业务工作核定能够满足运维工作需要的工程师配比系数,为科学合理核定年度运维人工费用提供依据。

由于信息化运维工作性质存在不可预见性,不同业务应用、不同的运维模式、不同的工作需要、不确定的工作时间、信息内容的挖掘深度、信息系统与业务应用融合程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都与运维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计算运维费用确实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目前,按照财政对运维费预算方法,运维成本主要由“基础设施运维费用”和“应用系统运维费”两部分构成。基础设施运维费的计算,由财政部门现场对信息化资产和支付凭证进行核查,根据资产种类划分不同的运维类别,不同类别定义不同的运维费率,依据资产总值乘以费率计算出基础设施维护费用; 应用系统运维费计算,是根据SLA所需人工工时累计后计算出人工成本,实际上是定义运维所需不同级别工程师数量和工资档次,当然这项工作是由财政主管部门根据市场行情评审核定。在确定不同级别工资档次后,核定运维工作需要不同级别工程师的总数量,计算出人工成本总费用。

财政部门在基础设施维护费和人工成本费用的基础上,一般按照(人工成本+基础设施维护费+管理费+利润)的比例审定运维公司税金; 按照(人工成本+基础设施维护费)的比例审定运维公司办公和管理费; 按照(人工成本+基础设施维护费+管理费)的比例审定运维公司利润。

实行绩效管理

在信息化运维工作中引入绩效管理机制,是规范和完善运维服务外包工作的重要手段,是运维管理工作理念创新。运维绩效管理主要工作,是为信息化运维服务公司能够按质量要求,提供可应用、可量化、可管理、可评估的“信息服务产品”进行质量考核,行使监督、控制、协调、管理和奖惩等职能作用。通过绩效管理,及时处置运维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流程,通过流程再造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数量。绩效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1.绩效管理工作。在运维外包执行过程中,运维绩效管理的职责主要是: 从在第三方对整个运维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 对运维公司提供的信息服务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协调解决运维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定期对整个运维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和质量考核; 审核运维费用的支出情况。运维项目绩效管理应该积极为甲方和乙方提供合理化建议,不断提高信息化运维服务管理水平,持续改进服务外包工作的服务质量。

2.监督检查职责。通过运维项目绩效管理,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运维公司日常工作督促和检查工作。按照运维绩效考核的办法,对各公司提供的“信息服务产品”和完成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考核。运用服务产品质量与运维费用奖惩这个资金杠杆调节作用,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工作,不断促进和提高信息技术与业务工作的融合程度,不断促进和提高信息化运维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3.审核费用支出。审核运维费用是项目绩效管理主要职能之一。监督、考核各运维公司日常工作,根据运维公司提供的信息产品质量和实际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差错情况,审查核减责任公司的信息化运维费用或提议对有突出贡献的运维公司进行奖励,是费用审核的主要工作内容。

4.日常管理工作。对运维公司提供的“信息服务产品”进行考核,严把信息服务产品质量关是绩效管理单位日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产品质量优劣是考核评估整个运维工作的重要依据。绩效管理工程师日常应该对各运维公司的工作过程、运维内容、输出的产品以及服务流程、服务规范、管理制度等进行逐项跟踪、逐项确认,定期整理绩效管理记录、装订成册。

总工程师应当建立完善的运维质量考核办法,科学、合理地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各项考核指标通过表格化、图形化的方式,展现整个运维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定期提供内容详实的服务评估报告和服务质量考核报告,与信息化项目建设和运维单位之间建立协同工作的运行机制。总工程师负责每周召开绩效管理例会,形成完整的会议纪要,会议纪要需要甲方、绩效管理方和运维方的各方确认和签字。绩效管理例会亦可与运维例会合并。

5.绩效奖惩职能。绩效管理工程师应该定期向甲方提交绩效管理报告,包括绩效管理周报、绩效管理月报、季度绩效管理工作总结、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总结。根据绩效管理规定,对服务协议SLA中规定的服务内容进行全过程监督考核,对运维体系的运作过程进行跟踪,对运维服务工作根据《运维服务绩效考核管理考核规范》对运维公司行使奖励或处罚职能。

量化运维成本

实践证明,对信息化运维工作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可以不断优化服务流程,不断丰富知识库内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不断促进信息持续应用。将信息化运维成本进行条目化管理,对推动信息化成果转化,促进技术与业务不断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条目化管理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明细账。一是运维费用的支出明细账,也就是花了多少钱,做了什么事,这部分内容在体系框架中已详细进行了描述; 二是运维产生效益明细账,就是通过运维工作究竟提供了哪些信息应用,这些信息最终惠及到哪些使用人。浅显的效益明细账计算思路是: 按照年度运维总成本/加权模块数量=模块年运维成本; 根据功能模块与不同业务之间对应关系,以全市三级法院审判庭、业务处、室、个人为计算单位; 计算运维经费惠及的群体和每人分摊的年度运维费用成本; 按照年度运维总成本/全年审结案件数量,计算每个案件的年运维成本。

北京法院信息化运维管理体系框架构建研究,是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改进过程。如果将复杂庞大的信息系统比喻一条生产“信息服务产品”的流水线,运维管理体系将“运维职能-运维流程-运维行动”形成了链条,成为“信息服务产品”流水线的运行的准则。绩效管理工作恰如这条生产线运作过程中的传感器,持续、动态、监督、监测流水线运作的每个动作,在调控过程的同时向管理者反馈信息,技术部门犹如这条生产线的管理者,依据监测和掌握的数据,实时优化调控流水线的运作过程。这个流程实质上就是对信息化运维服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适宜的工作流程将及时转换到实践工作,先进的理念也将体现在来年的运维服务协议中。从信息化运维全流程管理角度考量这个体系框架,还有不少缺陷,还有许多需要建立和完善的内容,电子政务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研究工作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分析研究信息化运维管理体系框架的目的,是为了在不同的阶段不断促进信息与业务的有机交融,旨在持续推进信息得到有效应用; 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把握和驾驭由信息化发展所引发的工作模式调整和管理思路的改变。无论研究理论还是实践问题,目的也都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升生活品质,积极服务社会公众,努力促进和谐发展; 偏离了这个目标,对信息化运维管理体系框架的研究就失去了意义。

运维工程管理范文6

关键字:IT运维;IT服务管理;IT基础设施库;金财工程

1、前言

信息技术(IT)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一方面,不断投资购建各种硬件、系统软件和网络;另一方面,不断开发实施ERP、CRM、决策支持和知识管理等应用系统。但是,经过长期的投资和建设,越来越多的人发现IT的推广并没有达到他们所期望的效果。概括起来就是“两低一高”,即:效率低,客户满意度低,运维成本高。调查表明造成这一局面的两大关键因素是流程与人员:业务流程设置不合理,人员缺乏合理调度。归根结底还是人们重技术,轻服务的思想在作祟。有一个数据可以给出很好的佐证:在国内IT项目运营阶段的投资通常仅占整个IT投资的20%,而在国外,IT运营成本要占到整个IT项目开销总成本的60%至90%;与此数据相对应的是在IT项目的生命周期中,大约80%的时间与IT项目运营维护有关。由此可见,IT项目运营成败的基础在技术和服务。而服务的关键在管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口号在我国已经深入人心。可是要做好IT运营管理,就需要我们意识到,IT运营管理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种以服务为中心、以流程为基础、以客户满意和服务品质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它需要一种有效的IT管理方法,使IT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并协助企业IT部门由传统的操作导向升级为服务导向。针对企业这种需求应运而生的运维管理方法就是IT服务管理ITSM。

2、IT服务管理ITSM

2.1 ITSM简介

IT服务管理ITSM,作为服务科学在IT运维方面的一个子集,提供了一套帮助企业对IT运营进行有效管理的高质量方法。

2.2 ITSM与ITIL

IT服务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80年代英国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开发的IT服务管理标准“IT基础设施库ITIL”被广泛使用后,ITSM才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并被人们所熟悉。但这使很多人错误的以为ITSM是ITIL的子集,特指ITIL的服务支持和服务交付两组流程。针对这种误解,IT服务管理领域唯一的国际权威组织ITSMF(国际IT服务管理论坛)给ITSM下的定义是ITSM是一种基于流程的,通过整合IT服务与组织业务,提高组织IT服务提供和服务支持的能力及其水平的方法。而ITIL只是ITSM实现的一种标准或是一种方法。

2.3 ITSM与传统IT管理

相对于传统的IT行业基于技术来解决IT运营方面问题的方法,ITSM更倾向于把IT项目运营当作一种基于流程导向的服务来对待。ITSM与传统IT管理方法比较见表1。

2.4 ITSM行业标准IT基础设施库ITIL

20世纪80年代,英国中央计算机与电信局(CCTA)为解决“IT服务质量不佳”开发了一套完全独立于服务提供者的管理方法,以提高IT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样IT基础设施库ITIL就产生了。ITIL被汇编为一套“从书”,是IT服务行业最佳管理实践的集合,独立于任何IT服务提供商,广泛适用于不同规模、层次和需求的组织。这套丛书一经推出就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其内容得到多次扩展和重新组织。发展到今天,ITIL成为目前全球IT服务领域最受认可的结构化方法和IT管理标准,全球已经有1万多家知名公司在参考其中的方法管理自己的IT系统。其显著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客户为导向,给客户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IT服务;二是提供整体的服务管理。

ITIL的基本框架包括6个主要模块:服务管理、业务视图、ICT基础架构管理、服务管理实施规划、应用管理和安全管理。其模块间关系如图1所示。

3、湖南省“金财工程”运维管理面临的挑战

3.1“金财工程“简介

“金财工程”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和宏观经济预测分析为核心应用的政府财政信息管理系统(GFMIS),是我国“十五”期间电子政务12个重点建设的业务系统之一。

金财工程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一个应用支撑平台、二级数据处理(中央与地方分级数据处理)、三个网络(内部网、工作专网和外网)、四个系统(预算编制系统、预算执行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五个统一(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数据库和统一组织实施)为特征的,管理与技术有机融合的公开透明、服务便捷、安全可靠的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截止2009年6月,金财工程建设的规范标准制定、网络构建(网络拓扑结构见图2)以及各级数据中心建设已经完成,五个业务系统也已基本部署完毕。相应的安全保障系统及运行维护体系统则随着金财工程各系统的建设在持续建设和完善中。

3.2 湖南省“金财工程”一期运维存在的问题

2009年下半年,湖南省财政厅开始实施第二期“金财工程”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应用大平台、IT运维、政府采购、投资评审、国有资产、公文传输等管理系统。二期建设先期重点开发部署IT运维系统。而在IT运维系统缺失的一期,其在运维中暴露了许多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主要方面:

(1)系统缺少监控与调度。系统缺少对网络设备、中心服务器、机房设备等重要信息资产的监控。对故障发生没有预警;信息中心对信息资产情况掌握也不够全面;财政信息化孤岛现象比较严重。系统对技术人员的监控和调度也是处于缺失状态,完全靠人工实施。

(2)运维人力资源匮乏。承担系统运维任务的政府财政系统信息网络中心承担的任务繁重与其人员编制不适应,人手严重不足。

(3)技术支持不到位。地市财政部门由于自身条件限制,迫切需要得到省厅相关部门的支持,特别是技术与制度方面的支持。而省厅信息中心在这方面提供的支持相对有限,其开通的两条技术支持热线并不能满足地市财政部门需求。

(4)信息机制缺失。当出现大面积故障时,运维人员只能被动地等待用户打电话质询,没有一个主动信息的平台。

(5)没有严格的工作流程。目前虽然有简单的工作流程,但还需要继续完善,特别是紧急操作流程方面更需要加强。在实际操作中,因人手不足、分工不合理等原因,加之没有一套流程管理程序,工作流程只是技术人员自己的事情。就算建立了工作流程也无法严格实施,更无法监督流程的实施过程。

4、湖南省“金财工程”运维管理需求与目标

4.1湖南省“金财工程”运维管理需求

通过对湖南省 “金财工程”第一期建设运维期间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其症结归根还是因为在运维管理过程中没有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仍然依靠以往小项目、小系统上积累的开发维护经验,以人工方式来进行运营维护。有效运维管理的缺失必然造成一系列负面的影响,严重影响“金财工程”服务质量。事实告诉我们,系统规模越大,与管理联系越密切,以前的小系统靠“人治”可以保证服务效率,而大系统则必须依靠“法制”才能保证服务质量。可以说,ITSM是信息化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的必然选择。金财工程中的ITSM的流程管理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规范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因此财政部信息中心已将基于ITSM的运维管理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湖南省财政厅也已在湖南省“金财工程”二期建设中开始规划实施运维管理系统的开发与部署。

4.2湖南省“金财工程”运维管理目标

湖南省“金财工程”二期建设通过在运维管理中引入IT服务管理ITSM,建立运维管理系统,以期达到如下目标:

(1)提高用户满意度。通过建立客服中心,及时响应故障请求,保证问题的及时处理,提高用户对信息中心的服务满意度,树立财政厅为民服务的形象。

(2)变被动为主动的管理模式。改变以前信息中心 “救火队”角色,由穷于应付、事后处理的现状,转变成事前、事中的自动发现、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

(3)变“人治”为“法治”。细化流程以使所有工作都有章可循。参照规程执行,保证每个人提供的服务质量的统一。

(4)加强对问题处理的控制。有效地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跟踪、管理,以及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避免同样的问题屡屡发生。

(5)掌握设备资产状况。通过配置管理对资产项统一编码,使所有资产情况更加清晰,便于查询和管理。

(6)为科学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实时动态监控系统资源的运行情况,为系统的升级扩展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5、湖南省“金财工程”运维管理的ITIL简化框架模型

ITIL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英国诞生以来发展到现在,ITIL的应用领域主要是跨国公司作为整合全球的IT部门IT资源推行的IT服务管理方法。而“金财工程”整合中央、省、地市、区县四级财政部门的IT资源,建立统一的政府财政信息管理平台,其运维需求与跨国公司整合其全球IT部门进行运维管理的需求异曲同工。因此,作为国家“金财工程”二级节点的湖南省省级“金财工程”运维管理同样适用于ITIL框架。

ITIL指导性框架包括以服务管理模块为核心的六大模块。这个框架可以保留组织现有IT管理方法中的合理部分,同时增加必要的技术,并且方便各种IT职能间的沟通和协调。但它并不是一套理论模式,而是以全球最佳实际经验为依据,基于高质量、合理定义、可重复流程等运作为基础,确立的可持续改进的计划。IT组织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按照其指导原则进行本地化实施。

按照国家财政部“金财工程”IT服务管理体系“统一规范、分级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再结合湖南省“分期实施,逐步推进”的部署策略,本文在湖南省“金财工程”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中将ITIL框架的IT服务管理实施规划与业务视图模块剥离出去,建立了一个以服务管理为核心,应用管理与ICT架构管理为支撑,安全管理贯穿全局的ITIL简化框架模型(见图3)。

6、基于ITIL简化框架模型的运维系统框架

6.1运维管理系统层次结构

根据湖南省“金财工程”运维管理的任务与目标,结合其ITIL简化框架模型,本文将运维管理系统设为三层体系结构。第一层为系统应用层,该层承担对整个金财工程的底层ICT平台以及该平台上部署的各财政业务子系统的监控与管理。第二层为IT服务层,该层实现对IT服务的ITIL关键流程管理。第三层为客服层,该层实现快速地响应客户请求,为客户提供多种方式的报障、投诉、咨询、以及业务受理等服务。运维管理层次结构如图4所示。

6.2系统应用层及其功能模块

系统应用层为金财工程“三网”( 内部网、工作专网和外网)的网络设备和各业务系统的业务服务器以及系统安全维护设备提供接口,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底层ICT支撑平台。同时系统应用层提供接口与金财工程部署的各财政业务子系统连接,对各业务子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管理。系统应用层最后还负责监控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

按照系统应用层功能划分,在系统应用层定义三个功能模块,分别是业务系统管理平台(BSMD)、ICT架构管理平台(IMD)、安全管理平台(SMD)。

业务系统管理平台BSMD与ITIL架构里的应用管理模块相对应,负责监控与管理金财工程上线的各项财政业务子系统的运行。

系统架构管理平台SIMD与ITIL架构中的ICT架构管理模块相对应,负责监控与管理整个金财工程的ICT支撑平台,包括金财工程的网络通信平台以及各业务子系统的业务平台相关的软、硬件设备。

安全管理平台SMD与ITIL架构中的安全管理模块相对应,负责监控和管理系统的访问控制、病毒防御以及灾难恢复。

6.3 IT服务层及其功能模块

IT服务层对应ITIL架构中的服务管理模块,一方面对系统提供的IT服务进行定义、评估与改进的服务交互流程管理。另一方面通过与系统应用层的接口,获取金财工程的ICT支持平台和各业务子系统的运行状态以及运维关键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服务支持流程管理。以达到对系统实施有效的IT运维管理的目的。

按照IT服务层功能划分,在IT服务层定义两个功能模块,分别是系统运维服务台(SOSD)与IT服务中心(ITSC)。

系统运维服务台SOSD实现ITIL服务管理模块的服务支持功能。以运维服务台为依托,通过与系统应用层的接口,实现ITIL的突发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与管理流程。

IT服务中心ITSC实现ITIL服务管理模块的服务交付功能。以IT服务中心为依托,实现ITIL的IT服务级别管理、IT服务可用性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三个核心管理流程。

6.4客服层及其功能模块

客服层作为运维管理系统的窗口,通过建立与客户的沟通通道,快速响应客户请求。通过与IT服务层的接口,将金财工程所提供服务的详细信息反馈到客服层,以支持客服层对客户请求的快速响应。同时将客服层的客户请求与处理信息传递到IT服务层,以支持IT服务的评估与改进。

按照客服层功能定义,在客服层包含的唯一一个功能模块就是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CSC通过建立呼叫中心实现客服层的所有功能。如为客户提供多种方式的报障、投诉、咨询、以及业务受理服务,同时为IT服务中心提供服务评估、改进相关数据。

6.5 湖南省“金财工程”IT运维系统整体框架

依照本文建立的湖南省“金财工程”运维管理系统的ITIL简化框架模型,通过定义运维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并定义每层的功能与其功能模块,将湖南省“金财工程”运维管理整体框架设计为三层结构、三个管理平台、两个服务中心、一个服务台。具体系统框架如图5所示。

7、结论

鉴于ITSM是目前业界主流的IT运维管理方法,而ITIL又是ITSM的行业标准,本文在湖南省“金财工程”的IT运维系统框架设计中选择采用ITIL架构。但基于湖南省“金财工程”处于国家二级节点这样的特点,本文没有完全按照ITIL的基本框架设计,而是采用了简化的ITIL简化框架模型。以此在简化IT运维实施复杂度的同时,又保证了IT运维的有效性。本文在ITIL简化框架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IT运维系统的系统框架,为湖南省“金财工程”IT运维系统的部署实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FLEMING, W. Using Cost of Service to Align IT. Presentation at itSMF, Chicago, IL, 2005.

[2]STUART D. GALUP,RONALD DATTERO,JIM J.QAUN AND SUE CONGER. An Overview of IT Service Management[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09, 5(52):127-129

[3]孙强、左天祖、刘伟, IT服务管理概念、理解与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曹汉平、王强、贾素玲, 现代IT服务管理:基于ITIL的最佳实践,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 全国财政系统“金财工程”座谈会会务组,“金财工程”建设目标和总体规划,金财工程建设指导手册,2002

运维工程管理范文7

关键词:地铁 资产管理 成本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技术管理 标准化

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速,以高效、快捷、正点、舒适、环保为特点的城市地铁发展方兴未艾,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深远影响。由于票价政策和客流水平的非可控性,作为地铁运营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是地铁运营企业减少亏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首要的经营管理手段。本文结合地铁运营企业资产密集型特点,从资产管理领域入手,对地铁运营成本管理展开探讨,并提出成本管理提升具体措施。

一、地铁运营企业具有资产密集型特点

地铁属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巨大,单条线路投资超过百亿,平均每公里造价超过4亿人民币。地铁运营企业资产密集度高,设备数量众多,结构复杂,联动性强,安全可靠度要求高,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资产管理难度大。庞大的资产体系是提供客运服务的根本和基础,正确熟练操作各项设备并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是地铁运营企业的核心业务。与资产维护相关成本在地铁运营成本中所占比例最大,占运营总成本的50%左右。设备进入架修、大修、更新改造阶段资金投入更为惊人。地铁运营企业属于资产密集型企业。

二、资产管理是地铁运营企业的核心业务

地铁资产包括车辆、自动售检票、机电、供电、通信、信号、房屋建筑、线路设施、运输设备、机械动力设备等大系统,大系统下又细分复杂的子系统,各系统协调运作,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的客运服务。地铁资产管理是以安全、效率运营为目标,运用各种技术、经济和组织的措施,对资产从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调试、使用运行、维修维护、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以保证设备状态的良好,并不断提高设备的技术素质和能效,以保证设备的有效使用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地铁运营企业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服务的产出主要靠车辆及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转来完成;而设备维护的工艺复杂,要求极其严格,企业的核心工作不是生产产品而是资产的维护。资产就是企业利润的源泉,资产的安全运行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客运服务质量取决于设备的出力状况,只要设备安全平稳的运行,收入就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出来,设备的可靠性直接决定地铁服务质量以及乘客安全,地铁资产设备安全运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资产管理是地铁运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领域。

地铁运营成本不含折旧及贷款利息,主要包括人工薪酬、能耗、生产维修费、营运费、行政管理费等五大成本项目,生产维修费与资产管理直接相关,主要包括车辆维修、其他机电设备维修及基建维修产生的备品备件、工器具、维修耗材等物料消耗的费用、委外维修费用、车辆架修、大修费用等,运营初期约占运营成本的10%,生产维修费随运营时间逐年增加。资产管理水平不仅决定生产维修成本的控制情况,在资产全生命周期对运营成本各项目均有深远影响。

(一)资产管理与运营人工成本控制的关系

地铁运营企业人工成本所占比重最大,约为运营总成本的35-50%,运营初期比重最大。员工构成中一线客服人员约占45%,资产维护、维修人员约占45%,资产维护、维修人工成本约占运营人工成本的50%。提高维修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持续优化维修队伍人力资源结构是企业减员增效的重要途径。企业资产管理水平高,设备维护技术人员对设备掌控能力强,修程修制制定科学、经济、可靠,设备维修以预防为主,故障率低,减少应急抢修事件的发生,一线客服人员以及维修维护人员均可以适当精简。着重培养专家型专业技术工程师,提高设备状态判断以及故障预测能力,提高设备检测自动化程度,逐步降低人工巡检频次,打造简而精的维护维修队伍,可促使资产维护维修模块人员组织架构得到优化。

(二)资产管理与能耗成本、营运成本控制的关系

地铁运营企业属于能耗大户,能耗成本占总成本25%-30%,资产管理在规划、设计、使用运行、改造更新等环节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把节能的理念融入到建设期的设计、运营期的技改技措以及更新改造的过程中,为后续能耗成本的降低十分有意义。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对于牵引用电、通风空调用电、照明用电基于节能降耗理念在设备使用层面制定操作规则,降低日常运营能耗。在新线建设过程中,设计建造方听取运营经验,从源头开始的成本控制的工作效果更为明显。以电扶梯设备为例,如果设备可靠程度高、设计合理,就可以减少因为看护电梯而增加的保安费用。在地铁设计的过程中考虑运营期保洁的难度,也可以有效的精简保洁人员,从而降低保洁费用。

(三)成本管理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

从资产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来看,资产管理中融入成本控制的思想对于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地铁运营企业在资产运维的过程中对于技术和管理都有很好的积累,作为真正的“业主”,根据经验在新线建设的过程中从节约建设投资、降低运营成本的角度提出好的设计建议,运营的要求与需求在设计与建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减少运营筹备期及试运营期工程整改项目的数量,减少相关资金的投入。一般来说城市第一条地铁筹备运营时由于资产设备维修部门缺乏管理和技术经验,积累和沉淀不足,可能导致备品备件、工器具、生产耗材等采购和储备不合理,造成资源的浪费。开通初期维修队伍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质保期因素,控制人员编制,可以适当缓解运营初期亏损较大的问题;同时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自己的维修队伍,提升运维能力,防止在质保期结束后产生大量的委外维修,造成成本的叠加浪费。在运营期,通过技术练兵、技术创新、修程修制优化、技改技措以及精细化管理等方式不断优化维修队伍结构,强化维修能力,提升资产使用效率,防止维修不足或过渡维修,促使日常维修物料消耗成本以及维修人工成本有效节约。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现节约投资以及成本管控理念,为后续的生产成本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把成本管理思想贯穿于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是地铁运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头戏。

四、贯穿于资产管理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难点

地铁资产管理从规划设计开始直至更新改造及报废的全生命周期时间非常长,并且环环相扣,如果前一环节对于成本管理重视不够或考虑不周,后面环节成本控制工作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所以资产管理连续性强、管理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成本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地铁资产体系包含的专业非常多,技术要求高,设备地理位置分散,人员配置较多且分散,所以资产的维护工作透明化程度低,管理难度大。

五、地铁运营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基于地铁运营企业资产密集型特点,在资产管理领域开展地铁运营成本管理工作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资产维修维护人力资源管理,持续做好组织架构及薪酬体系优化工作

人力成本是地铁运营企业运营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项,如何控制人力成本显然是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人力资源管理应本着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有效控制人力成本的理念,根据运营所处不同阶段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设备自动化技术的进步、社会可利用资源的丰富、内部员工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对企业组织架构设置的合理性、劳动组织的优化以及薪酬体系的完善实行动态管理、持续改进。特别注重研究资产设备维护维修管理以及相关内部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员工专业技术水平,优化维修队伍组织架构。可通过减少人员编制的同时提升平均工资水平的措施以达到维修队伍简而精的目的。维修人力资源管理应充分考虑维修委外可利用资源,把外委人力资源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统筹考虑、合理分配,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把企业自身好的管理理念、管理要求、管理规范向委外单位延伸,通过对委外服务合同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干预的方式降低外委成本。

(二)鼓励技术创新,提高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技术管理核心实力

在保障安全生产及优质客服的情况下将成本管理意识深深的融入到技术管理工作之中,高度重视技术委员会作为地铁运营企业发展根基的核心作用,不断充实加强技术委员会的力量,完善其运作机制,把效益、效率放到与安全、质量同等重要的地位解决成本控制技术方面的难题.

地铁运营企业本身注重技术练兵、技术研究、技术创新逐步摆脱技术上受制于设备供应商的被动局面的同时,集团公司以运营为依托加强地铁设计、研究机构的建设,鼓励技术创新、加强科研力量,为运营及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从设计源头贯彻成本控制理念,形成集团化经营的规模经济效益。

(三)通过信息化、标准化手段实现成本管理的精细化

加强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做好EAM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提高工作效率进而达到减员增效的作用。在EAM系统建设过程中强化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管理思想,以工单为主线对设备维护和维修成本数据进行动态采集分析、跟踪和控制。在每一张工单中记录维修设备、维修内容、维修消耗材料和工时、维修质量等信息。通过工单对材料和人工工时进行统计,使得任何一笔费用都与有关的设备、库存、项目、部门和人员之间建立明确的关系,把所有的成本项目分解到相应的设备上或部门上。通过2-3年数据的积累逐步建立包含维修工时及工料消耗的标准定额体系,促使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的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成本决策更加科学。

(四)以完善的维修成本核算体系和较高的成本分析水平支持资产管理成本决策

目前多数地铁运营企业维修成本核算体系不精细,没有按照具体业务模块及成本动因进行有效的细分,粗放的成本核算体系决定了包含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的全过程成本管理工作难以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无法建立清晰、具体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生产成本按成本动因进一步细化,将人工成本按生产模块细分为客运服务人工成本、资产设备维护人工成本、生产相关人工成本。客运服务人工成本主要包括站务人员、乘务人员的薪酬,资产设备维护人工成本指的是车辆及其他设备维护维修人员的薪酬,票务、调度、安全技术、物资等其他生产部门的人工成本列入生产相关成本。设备资产维修维护的人工成本、物料消耗成本、委外维修成本按大系统进行划分,便于不同线路相同系统之间资产维修维护全成本数据的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一方面各线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好的经验,促使物料消耗、人员配置、委外方式等更加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论证设备系统设计的技术经济性,以实际经验保证后续新线建设设备设计及选型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崔南方,张安.现代企业资产管理——EAM系统的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运维工程管理范文8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mode of the project has the problems of low efficiency, high cost and low degree of information. To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model, the projec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BIM is constructed. And taking a residential district as an example, a new idea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IM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s proposed from five aspects: space management, asset manage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public safety management and energy management.

关键词:BIM;运维;管理;系统

Key words: BIM;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management;system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6-0036-03

0 引言

项目运维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维修技术,由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在项目的运行维护期内对人员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环境和空间进行规划、维护、维修、应急等多功能多层次的管理,其目的是为使用人员提供周到的服务,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宁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维护和提高运维管理的价值,努力实现质量、安全、费用三大目标。但项目在传统的运维管理模式下,因具体项目决策、设计、施工阶段的数据资源很难完整地向运维阶段有效的传递,造成建筑物的运维阶段和前期工作脱节,运维管理阶段的各参与方无法及时有效的传递信息,这些都影响建筑物运维管理效率。

随着越来越多的超高层、超大体量建筑物的出现,运维管理涉及的专业和范围更广,管理内容更繁杂。基于BIM技术的项目运维管理模式可为运维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突破传统运维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为各参与方提供一个创建信息、管理信息、共享信息的平台,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管理的效率及集成度,使得运维阶段变得可视化、精细化、智能化、集约化,使运维管理这项复杂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化,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帮助实现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普及发展。

1 传统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管理水平现代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建筑物运维阶段管理逐渐演变成综合性、多职能的管理工作,但在长期的运维管理实践中,传统的运维管理模式出现效率低,成本高、信息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各阶段工作脱节

各阶段工作的信息传递缺乏连续性、一致性,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下运维阶段与前期决策、设计、施工阶段脱是分时段开展的,前期工作的设备资料、建筑物基础数据总是无法完整准确的传递给运维阶段,使得运维阶段基础资料缺乏,基础资料与前期资料不一致,导致运维工作展开困难。

1.2 信息集成化程度低

运维管理各参与方,例如住户、业主、运维管理方、设备生产商之间相互独立,没有统一集中的平台,信息在传递和组织过程中缺少信息交互的纽带,运维工作内容及经验无法实现共享,影响运维效率。

1.3 数字化程度不够

传统的运维管理模式主要通过二维平面图纸、表单进行管理,缺乏直观性的材料,在设备实施、隐蔽工程进行维修保养时,出现问题都无法进行及时修复,带给住户很多麻烦。

1.4 专业性管理人才缺乏

运维阶段管理工作内容繁杂,工作人T不但包括网络维护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第三方代维人员,还有机电设备、设施的运营、维护,结构的健康监控,建筑环境的监测管理人员等,这些人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专业素质,然而现阶段市场上缺乏专业性、综合性的管理人才。

1.5 能源利用率低

传统运维管理手段落后,在资源能耗方面存在巨大的局限性,满足不了现代建筑的智能、绿色、可持续发展等要求,比如说建筑物内部火灾发生,传统的运维管理往往不能及时处理灾情,避免不了财务、资源的浪费。

2 基于BIM的项目运维管理系统

BIM运维管理系统的构建应该从建筑物的早期建设开始,运维数据要从决策阶段进行集成和完善,即BIM运维管理应该贯穿于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通过将互联网与BIM进行融合,将数据与虚拟的模型进行云端共享,基于BIM运维管理系统将运维阶段的静、动信息进行集成、分析、管理等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共享,方便工程运维管理各方对运维信息的实时、全面掌握,同时引进BIM应用复合型人才,提高系统应用水平,最终实现运维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显著提升。

2.1 管理系统框架

基于BIM的项目运维管理系统,是通过Autodesk的Revit核心建模软件和IFC标准的模型数据导出功能,对各个阶段收集的数据和后期设备参数进行整理,对各项系统层次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功能,实现多方面信息的数据共享,多角度的数据分析统计,构建运维管理系统框架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输入基础的建筑物、设备各方面的参数,通过资料库收集施工设计资料,提供操作接口、基础信息数据、设备信息,建立运维管理信息数据库;

②借助第三方系统,通过统计调查分析,提供运维系统运行及环境数据、信息集成接口,组建运维管理信息系统;

③集成信息,建立BIM模型,输入运维计划,得到一个具有相关数据接口和达到相关深度的BIM模型,仿真运维动态;

④对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制定紧急问题应急方案,实现建筑物的运维动态、智能化管理。

2.2 系统管理功能

基于BIM的项目运维管理系统具有信息管理与模型管理两大功能,该系统依据框架层次和功能差异,通过确定工作平台与工作界面,细化模型中与工程资料、工程中的运营数据等关联的问题[1],以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2.2.1 信息管理功能

数据是BIM信息模型构建的基础,BIM技术结合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其强大信息集成功能,通过各平台数据的导入,BIM系统对运维阶段的动态信息与资料进行收集与管理,实现项目运维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反馈,以及各部门协同工作,基于BIM也能够实现远程信息交流,信息同步更新,为不同参与方、不同阶段提供了协同的工作平台。

2.2.2 模型管理功能

基于BIM的模型管理,BIM技术可以实现在软件中以及网页中对模型的快速定位,通过对浏览方式、模型的精细度、观测方位的选择[1],以及对相关构件的属性显示来达到设施设备维护管理的要求,同时可以对模型界面中的资料进行信息的后期完善,使运维阶段变得可视化,通过BIM技术还能够进行节能模拟、日照模拟、风向检测模拟,直接实现对建筑物智能化管理。

3 基于BIM的项目运维管理系统的应用探讨

项目运维管理主要包括空间管理、资产管理、维护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和能耗管理五方面内容。将基于BIM 的项目运维管理系统应用于某居民住宅区,在管理过程中各参与方可以运用BIM技术,结合居民小区运维管理具有的区域独立性、居民密集性、使用功能多样性和小区产权多样性四大特征,对居民小区进行空间、资产、维护、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运维管理,以下从五个方面对BIM运维管理的应用进行探讨。

3.1 空间管理

应用BIM技术对空间进行可视化管理,合理的安排室内设计和室外总体空间的规划,分析其使用状态、收益、成本及租赁情况;通过第三方软件的查询定位可轻易查询到租户信息,并提供给客户定制化功能服务;对于小区制定的规范和制度,以及小区的违章信息,用公约的形式直接推送给终端客户,住户还能选择性的关注商户的活动情况、促销信息等;BIM运维不仅能够实时监测车库停车情况,还可以在车库入口处,通过显示屏显示已经占用的车位和空着的车位,方便客户找到合适的停车位,减少不必要的拥堵和时间、资源浪费;BIM运维应用到3D电梯上,物业管理人员可以清楚地看到电梯的使用状况,通过对时间和人流的分析,能够帮助管理者制定电梯运行策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2 资产管理

借助BIM技术对住宅区进行资产管理,对于机电安装的设备设施,资产中的报警芯片会提醒设备需要定期维修的时间以及设备厂家等信息,这样有利于设备的及时更新与维修;由于一些较昂贵的公共设备设施或物品有被盗风险,通过BIM运维使用无线射频技术和报警装置能够快速准确追踪到贵重物品所在地,可立刻报警追回,保证企业与客户的资产安全;BIM运维还可以记录租赁合同,监督租赁双方在允许的范围内享用权益,对于一方出现违约活动能够及时制止纠正,保护另一方的利益。

3.3 维护管理

维护管理主要是指设备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基于BIM技术的管理系统集成了对设备设施的搜索、查阅、定位、维修功能,可以查询设备信息、设备运行和控制、自助进行网络报修,还能进行设备的计划性保修;所有的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在BIM模型上直观显示,例如绿色代表正常运行,橙色表示需要及时维护更新,红色表示出现故障[4];对于每个设备,还可以查询其历史运行数据;另外可以对设备进行控制,例如某一区域照明系统的打开、关闭等;除设备外,BIM运维还可以及时处理对有损坏的房屋及时修缮更新,延长房屋的使用年限;运维管理中最复杂的部分是隐蔽工程的管理,BIM运维可以管理复杂的地下管网,如污水管、排水管、网线、电线以及相关管井,并且可以在图上直接获得相对位置,便于管网维修、更换设备和定位。

3.4 公共安全管理

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将BIM技术应用到安保管理,进行视频监控、可疑人员的定位、安保人员的定位、人流量监控(含车流量);在消防事件的管理中,基于BIM技g的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第三方感应器感应着火信息,在BIM信息模型界面中就会自动触发火警警报,着火区域的三维位置立即进行定位显示,控制中心可及时查询相关的周围环境和设备情况,为及时疏散人群和处理灾情提供信息[2]。

3.5 能耗管理

BIM运维通过将互联网、传感器和控制器连接起来,对租户的用电量用水量定时推送消息,及时对异常能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警告和标识,可以大大减少耗能;BIM运维可以检测室外天气情况,日照强度,空气信息,分析房间内的实时温湿度变化,配合节能管理,结合绿色理念,对末端设备进行调整,将信息推送给住户,帮助住户合理安排出行,以求节约资源[2]。

4 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项目在传统运维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BIM技术,构建基于BIM的项目运维管理系统,并以某住宅小区为例,为该项目运维阶段的管理提供可行方案,使运维管理这项复杂繁琐的工作变的简单化,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更好地实现项目运维管理目的,丰富和发展类似管理系统,对未来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婷.肖莉萍.基于BIM的工程运维管理信息系统架构研究[J].建筑经济,2015(05).

运维工程管理范文9

【关键词】运维一体化;运维管理;管理模式

引言

国家电网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国家电网的加快发展和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电网的物理形态、运行特性、功能定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科技水平、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对专业化、精益化管理提出很高要求,对驾驭大电网、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重大挑战。大检修体系是国家电网公司生产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是适应特高压、智能化大电网发展要求,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从单一的有人值守到无人值守,从集控站到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相应发生转变,引领电网安全运行。

1、运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运检一体化管理是逐步进行的,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

1.1近期目标 在1—2年时间内,在现运行维护工作的基础上,将普通带电测试、设备简单维护消缺、易损易耗件更换、变电站辅助设施维护等专业程度不高、安全风险较小、经过短期培训可以实现的维护性检修工作纳入运维站工作职责。

1.2中期目标 在实现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在1—2年时间内,,继续拓展变电运维业务范围,通过1-2年的专业融合,将专业性较强的带电测试、专业巡检、设备消缺等不停电维护性检修业务纳入运维一体化范围。

1.3远期目标 在实施前两个阶段运维一体化的基础上,在1—2年时间内,变电运行与维护实现高度的专业融合,运维人员掌握运行、维护的专业技能,装备配置到位,满足开展运维业务的需要,实现变电设备全部运维业务一体化。

2、运维一体化模式下运维站的职责

2.1设立统一的调度监控中心,实现监控与调度一体化

由调度人员司职监控或由监控人员司职监控范围内的设备调度,负责对全部变电站的远程实时监控工作,并负有一定的操作职能及联系职能,如在后台进行设备“运行”与“冷备用”之间的部分操作,转达计划操作预令,进行紧急事故处理与汇报等。

2.2成立运维站和运维检修班

负责变电站的操作、工作许可及验收、事故处理、巡视、以及一般性的维修维护工作。负责管辖变电站设备检修或其他工作时履行工作许可、验收及终结手续;负责及时核对系统图,确保其接线与现场运行方式一致;负责变电站技术管理及文明生产;参加新建、扩建、改造变电站工程验收及投运工作;负责所辖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的编制和修改工作;负责所辖变电站技术资料管理。

2.3做好一般性设备检修维护

近期目标时负责所辖变电站普通带电测试,如:红外测试、铁芯接地电流、接地导通、接地电阻等;远期目标时负责所辖变电站专业带电测试:超高频和超声波局放检测、油色谱带电检测分析等,专业巡检,例行试验等工作。

3、运维一体化模式下的运维管理工作推进

3.1培训先行,提升素质

培训工作贯穿于实施运维一体化的全过程,着力于人员综合技能和素质的提升,培养出适应开展运维一体业务要求的运维人员,确保各项运维业务有效实施。针对三个阶段变电运维一体化项目,通过双向培训、轮岗等多种方式,实施差异化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关业务。重点加强新岗位、新设备、新业务培训,加快培养“一专多能、一岗多能”专业化人才队伍以技术管理创新为支撑,创新培训管理方式,优化调整业务流程,统筹配置生产资源,全面提升员工综合业务水平。加强培训考核,要在现场工作中不断的总结,有创新的建立考核和竞争机制的培训制度。

3.2建立制度标准,优化调整业务流程

建立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相适应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完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卡)。明确运维作业与检修作业业务界面,防止安全管理真空。由于管理地域大、范围广,会造成检修公司运维站管理困难,长期属地化管理造成的工作差异性,变电运维人员存在业务技能水平层次不齐,对所辖变电设备熟知程度不一。在运维站运行的过程中,可按照“精、准、细、严”四个字,“细化、量化、流程化、标准化、协同化、严格化、制度化、精益化”八个化梳理、总结提高例行性工作。如大型工作的操作准备流程化、协同化和精益化;例行工作细化、量化;就要通过培训加强运维站的管理,同时规范统一变电运维各项工作的标准和流程,减少地域性差异。

3.3强化变电运维一体化装备配置

根据运维业务开展需要, 运维站、750千伏变电站应配备相应的带电检测仪器、试验仪器、工器具等装备。

3.4健全激励保障机制

制定变电运维岗位工作标准、安全职责。根据运维人员岗位职责的变动和工种技能的增加及提升情况,奖金分配向运维人员倾斜。

3.5加强专业化管理

由于少人管理多站,应委托专业公司处理站内繁杂事务,提高值班员值班集中度。操作队主要负责设备的操作、巡视、事故处理和一二次设备的正常维护等。其它一些诸如卫生保洁、绿化、照明、上下水系统、变电站门卫和车辆等非生产类的维护都是交由专业公司处理。这样,后勤服务标准化和制度化。使各类工作比较好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也使运行人员从繁忙杂乱的非生产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来处理生产类的工作。以适应国网公司 “三集五大”体系的发展,规范电网设备生产管理,促进运维站站运行维护管理水平的提高,保障电网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

3.6建立统一的班组文化

运维一体化初期运维站的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各自的工作习惯、思维方式和文化素养各不相同,这就首先要求我们尽快强化班组的文化建设。使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文化理念凝聚成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团队;让每名员工明确工作目标,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妥协与让步,正确认识和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端正价值追求。企业员工要把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作为自已人生的价值追求。理解并支持企业改革中的困难。正确处理个人与企业、眼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才能不被名利所诱惑,不贪图安逸、不攀比享受,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企业事业发展中感受幸福,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要重视和团队每一个成员的沟通和讨论,相信每一位成员都能为团队做出贡献,要尽可能的以体谅的心态来看待每一位成员、尊重每一位成员,这样就能做到团队目标明确、成员各负其责,并且相互认同,成为一个真正的团队。

运维工程管理范文10

[关键词]:扬水工程;维修项目;管理

Abstract: Since put into operation of Ningxia Hongsipu pumping project in 1998, many flaws and the engineering problems have been gradually exposed in the years of operation, which requires funds for require invested by the operation department annually. Based on years of management experience in project maintenance,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 has established the management systems.

Key words: pumping project; projec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红寺堡扬水管理处下设17个站所,管辖14座泵站、149.67公里干渠(含支干渠)、466座渠道建筑物,担负着灌区七十多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工程及基层泵站主要分布在中卫市中宁县、吴忠市的红寺堡区、利通区和同心县。渠道工程点多线长、基层泵站分散、地处偏僻、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是扬水工程的基本特点。部分工程1998年投入运行,建设较晚的红寺堡四五泵站也于2004年投入运行,总体工程当时受投资制约,工程设计建设标准低,经过多年运行,逐渐暴露出许多缺陷和遗留问题。在2010年前,由宁夏扶贫扬黄工程总指挥部每年投入一定资金进行缺陷维修和项目完善;从2011年开始,工程的维修由红寺堡扬水管理处自筹资金进行工程维修,每年投入的资金在八百多万,通过对工程的维修,从运行方面消除了许多隐患,也积累了一定的工程维修项目管理经验。

做好工程维修计划,抓好落实

泵站和渠道工程是红寺堡灌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保障线。一直以来,我们把机电设备和渠道工程的管理维护、安全运行、可靠供水作为最大职责来履行。在积极争取扶贫扬黄工程总指挥部资金消除工程遗留问题的基础上,每年压缩其他开支,多方筹措资金开展工程岁修和日常维修养护工作。

在每年的2月份,管理处工程管理科根据上年运行状况和基层水管单位的申报,确定维修项目,做好工程维修计划。

1.1确定维修计划

首先,对于上年的工程运行状况,由于管理科室平时注重资料积累,基本上掌握工程的运行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确保安全”的原则,并对照基层水管单位上报的工程缺陷确定维修项目计划。其次,由于扬水工程点多面长,每年需要维修的项目较多,进行维修项目计划时就要分清轻重缓急,对工程安全运行影响较大的项目优先考虑计划。第三,遵循管理处本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维修项目。

1.2合理编制维修预算

在维修项目计划确定后,按照水利定额进行预算编制,确定预算价格,对于维修项目一定要到现场确认工程内容、工程施工程序以及工程量,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针对现场状况进行预算编制。在编制维修工程预算时要考虑维修项目较小,可参考本地工资标准及当地物价水平和地区税金等因素计算项目投资。

1.3落实维修计划

对于维修计划每年要报管理处进行审批,并将审批后的维修计划报水利厅灌溉局备案。在管理处审批通过后,由工程管理科组织落实,财务科筹措资金,监察室监督落实,工程公司安排施工。

强抓维修项目实施阶段管理

在工程维修管理方面,建立并实施维修工程合同管理制度,管理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工程管理科在维修项目计划方案下达后,立即组织实施,在每年三月底前必须将影响春灌渠道运行的项目完工,消除工程隐患,确保渠道安全运行;在秋季渠道停水后,立即组织秋季维修工程的实施,以保证渠道冬灌的顺利进行。

2.1施工单位选择

由于我处维修项目均不超过50万元,可以不按照《招标投标法》进行招标选择施工单位,由管理处工程管理科下发工程任务通知单,由管理处下属单位工程公司进行维修施工。

2.2强抓项目实施管理

在工程项目实施初期,工程管理科同工程公司一同到工程维修地点进行现场安排,现场进行工程技术交底,明确项目方案、项目内容、项目工程量以及工期和材料标准、质量要求。

在工程实施工程中,工程管理科对工程施工进行直接监督检查,提出了“精、细、严、实”的要求,首先从工程原材料生产厂家进行把关,确保原材料质量可靠,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材料,下发工程暂停通知单,要求改正;其次对工程隐蔽部位进行联合验收;对关键部位,进行现场监督施工;第三对重点部位进行全过程监控;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工程质量,杜绝质量隐患。

在抓好工程质量的同时,强抓现场安全管理,工程公司项目责任人也是安全责任人,设立现场安全员,明确职责,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并将安全行为贯穿于工程始末。

把好工程验收关,确保工程质量

在工程验收方面,严把验收关口,工程竣工后由工程公司组织技术人员现场自验,对不合格的坚决返工,在工程自验合格的基础上,工程公司申报项目竣工验收,由工程管理科组织有关科室进行联合验收,有效提高了维修项目质量。在验收过程中,由主管副处长牵头,以工程管理科、监察室、财务科、施工单位和使用管理单位共同参与、同步监督制约的方式,进行联合验收。使用管理单位参加联合验收,强化了渠道工程维修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弥补了工程使用管理单位在维修工程建设中的管理缺位,提高了维修工程质量。

运维工程管理范文11

资产管理是地铁运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领域

地铁运营成本不含折旧及贷款利息,主要包括人工薪酬、能耗、生产维修费、营运费、行政管理费等五大成本项目,生产维修费与资产管理直接相关,主要包括车辆维修、其他机电设备维修及基建维修产生的备品备件、工器具、维修耗材等物料消耗的费用、委外维修费用、车辆架修、大修费用等,运营初期约占运营成本的10%,生产维修费随运营时间逐年增加。资产管理水平不仅决定生产维修成本的控制情况,在资产全生命周期对运营成本各项目均有深远影响。

(一)资产管理与运营人工成本控制的关系

地铁运营企业人工成本所占比重最大,约为运营总成本的35-50%,运营初期比重最大。员工构成中一线客服人员约占45%,资产维护、维修人员约占45%,资产维护、维修人工成本约占运营人工成本的50%。提高维修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持续优化维修队伍人力资源结构是企业减员增效的重要途径。企业资产管理水平高,设备维护技术人员对设备掌控能力强,修程修制制定科学、经济、可靠,设备维修以预防为主,故障率低,减少应急抢修事件的发生,一线客服人员以及维修维护人员均可以适当精简。着重培养专家型专业技术工程师,提高设备状态判断以及故障预测能力,提高设备检测自动化程度,逐步降低人工巡检频次,打造简而精的维护维修队伍,可促使资产维护维修模块人员组织架构得到优化。

(二)资产管理与能耗成本、营运成本控制的关系

地铁运营企业属于能耗大户,能耗成本占总成本25%-30%,资产管理在规划、设计、使用运行、改造更新等环节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把节能的理念融入到建设期的设计、运营期的技改技措以及更新改造的过程中,为后续能耗成本的降低十分有意义。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对于牵引用电、通风空调用电、照明用电基于节能降耗理念在设备使用层面制定操作规则,降低日常运营能耗。在新线建设过程中,设计建造方听取运营经验,从源头开始的成本控制的工作效果更为明显。以电扶梯设备为例,如果设备可靠程度高、设计合理,就可以减少因为看护电梯而增加的保安费用。在地铁设计的过程中考虑运营期保洁的难度,也可以有效的精简保洁人员,从而降低保洁费用。

(三)成本管理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

从资产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来看,资产管理中融入成本控制的思想对于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地铁运营企业在资产运维的过程中对于技术和管理都有很好的积累,作为真正的“业主”,根据经验在新线建设的过程中从节约建设投资、降低运营成本的角度提出好的设计建议,运营的要求与需求在设计与建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减少运营筹备期及试运营期工程整改项目的数量,减少相关资金的投入。一般来说城市第一条地铁筹备运营时由于资产设备维修部门缺乏管理和技术经验,积累和沉淀不足,可能导致备品备件、工器具、生产耗材等采购和储备不合理,造成资源的浪费。开通初期维修队伍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质保期因素,控制人员编制,可以适当缓解运营初期亏损较大的问题;同时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自己的维修队伍,提升运维能力,防止在质保期结束后产生大量的委外维修,造成成本的叠加浪费。在运营期,通过技术练兵、技术创新、修程修制优化、技改技措以及精细化管理等方式不断优化维修队伍结构,强化维修能力,提升资产使用效率,防止维修不足或过渡维修,促使日常维修物料消耗成本以及维修人工成本有效节约。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现节约投资以及成本管控理念,为后续的生产成本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把成本管理思想贯穿于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是地铁运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头戏。

贯穿于资产管理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难点

地铁资产管理从规划设计开始直至更新改造及报废的全生命周期时间非常长,并且环环相扣,如果前一环节对于成本管理重视不够或考虑不周,后面环节成本控制工作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所以资产管理连续性强、管理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成本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地铁资产体系包含的专业非常多,技术要求高,设备地理位置分散,人员配置较多且分散,所以资产的维护工作透明化程度低,管理难度大。五、地铁运营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基于地铁运营企业资产密集型特点,在资产管理领域开展地铁运营成本管理工作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资产维修维护人力资源管理,持续做好组织架构及薪酬体系优化工作

人力成本是地铁运营企业运营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项,如何控制人力成本显然是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人力资源管理应本着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有效控制人力成本的理念,根据运营所处不同阶段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设备自动化技术的进步、社会可利用资源的丰富、内部员工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对企业组织架构设置的合理性、劳动组织的优化以及薪酬体系的完善实行动态管理、持续改进。特别注重研究资产设备维护维修管理以及相关内部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员工专业技术水平,优化维修队伍组织架构。可通过减少人员编制的同时提升平均工资水平的措施以达到维修队伍简而精的目的。维修人力资源管理应充分考虑维修委外可利用资源,把外委人力资源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统筹考虑、合理分配,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把企业自身好的管理理念、管理要求、管理规范向委外单位延伸,通过对委外服务合同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干预的方式降低外委成本。

(二)鼓励技术创新,提高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技术管理核心实力

在保障安全生产及优质客服的情况下将成本管理意识深深的融入到技术管理工作之中,高度重视技术委员会作为地铁运营企业发展根基的核心作用,不断充实加强技术委员会的力量,完善其运作机制,把效益、效率放到与安全、质量同等重要的地位解决成本控制技术方面的难题.地铁运营企业本身注重技术练兵、技术研究、技术创新逐步摆脱技术上受制于设备供应商的被动局面的同时,集团公司以运营为依托加强地铁设计、研究机构的建设,鼓励技术创新、加强科研力量,为运营及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从设计源头贯彻成本控制理念,形成集团化经营的规模经济效益。

(三)通过信息化、标准化手段实现成本管理的精细化

加强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做好EAM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提高工作效率进而达到减员增效的作用。在EAM系统建设过程中强化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管理思想,以工单为主线对设备维护和维修成本数据进行动态采集分析、跟踪和控制。在每一张工单中记录维修设备、维修内容、维修消耗材料和工时、维修质量等信息。通过工单对材料和人工工时进行统计,使得任何一笔费用都与有关的设备、库存、项目、部门和人员之间建立明确的关系,把所有的成本项目分解到相应的设备上或部门上。通过2-3年数据的积累逐步建立包含维修工时及工料消耗的标准定额体系,促使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的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成本决策更加科学。

(四)以完善的维修成本核算体系和较高的成本分析水平支持资产管理成本决策

运维工程管理范文12

关键词:IT运维 运维体系 监控平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192-01

近年来,伴随行业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业务数据增长快、网络环境复杂、应用系统影响面广等特点进一步凸显。如何应对信息化建设运维挑战,管控IT运维风险,实现向管理要效益,成为地市级烟草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地市级烟草IT运维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地市级烟草信息化部门面临着运维管理的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运维采取看管型模式,粗放管理效率不高。

目前采取的“设备灯亮、系统在转”的传统运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信息部门管理员更多的担当“救火队员”,一旦核心系统故障出现,更是全体出动进行业务系统数据恢复,忙于救火。运维人员终日忙碌,但难以提高信息化管理质量。

(2)尚未建立绩效考核标准,流程不顺职责不清。

由于信息化工作的技术特殊性,目前多数地市级烟草公司缺乏IT工作量化考核工具,未能有效计算IT人员的工作绩效,而故障或问题的出现,很多时候需要多个部门协调才能解决,在日常管理工作流中,无法进行有效协作,出现缺乏主动配合观念,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另外,缺少对流程有效的监控和跟踪,没有严格规范、明确有序的流程和控制手段,无法实时了解和掌握整体运行维护情况和现有状态。

(3)设备资产缺乏科学管理手段,无法有效规范监控。

资产管理仍停留在人工管理的范畴,由于IT设备和软件资产数量庞大,设备类型众多,暴露出诸多管理问题,例如:IT 设备台帐不能方便反映设备维修历史记录;设备和软件的配置信息不详,或者配置信息经过长期维修调整已经与实际不相符合;IT 设备预算编制、物资采购、设备调拨、报废等管理流程处理效率低,监控不到位等。

(4)运维管理过度依赖个人,知识库尚未建设。

无法有效克服信息分散和过于依赖个体的不确定性,给传统运维模式带来了无形压力。在具体任务中,因为没有技术工具记录任务目前完成状态,无法实现历史信息查询,经常出现问题重复处理、耽误业务、浪费人力等问题。此外,以往事件处理记录比较分散,缺乏相应科学、持续的记录查询手段,如果运维人员岗位变动,那么相关经验以及长期积累的运维知识也将随之而去,不利于信息化管控水平的提高。

2 IT运维管理体系设计理念

考虑传统运维方式的弊端,设计IT新型运维管理体系,即基于“IT管理理念+系统工具+过程方法”的全新IT服务管理组合,建立科学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化流程,突出相互联动制约,强化内控机制;完成集中式一体化总控,覆盖IT运维中所有的技术、管理要素,实现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有效融合,降低风险管理,提升保障能力;层层分解管理要素,精化细化操作权限,落实以身份管理为基础、权限控制为核心、操作审计为保证的综合管理模式,实现权责分明,互动有序。重点以以下几个方面为抓手,实现向管理要效益。

(1)基于ITIL流程和理念,建立科学的工作流程。

(2)实现统一监控平台,实现集中有效管理。

(3)建立合理的、高效的流转设置和协同机制。

(4)完善实时、准确的配置管理库,完整提供所需的配置项信息。

(5)追踪资产生命全周期的资产管理,提高IT资产使用率。

(6)建立知识库积累,克服依赖个体的不确定性。

(7)量化运维人员的运维工作,制定运维考核标准。

3 IT运维管理体系模块设计

运维管理体系包括制度流程管理、IT监控管理、资产台帐管理、信息化项目管理、互动交流平台、系统管理等六大功能模块。

制度流程管理。及时相关制度和标准,以规范和约束信息运维工作;定义各项运维工作流程;持续改进运维流程,优化部门间协同机制,实现信息运维整个流程的规范化。

IT监控管理。建立网络设备、机房设备、数据库、PC机等设备的实时监控,实现异常智能告警、根源分析、故障诊断和根源分析等功能;实现业务关系拓扑、机房拓扑、物理连接拓扑等以及所关注的各项数据信息的集中展示,在同一界面展现各自的运行状况、健康度和相互关系。此外,完成OA系统等其他相关系统的无缝整合,实现资产配置数据同步更新。同时,提供报表查询和分析功能,将各种IT基础设施的性能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为IT运维监控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资产台帐管理。该模块实现所有IT设备的电子化台帐管理,确定配置管理的层次和分类,记录配置及变更情况,追踪资产生命全周期,对资产的采购、物资调配、升级、报废过程准确记录。另外,记录软件资产的故障处理、数据库操作等日常事务,实现痕迹化、时效性管理,方便查询和分析运维单据。

信息化项目管理。该模块贯穿信息化项目的始终,准确记录从设计立项、开发建设、验收鉴定、推广应用等全过程,重点审计关键节点上关键人员的关键操作内容。实行“立项—实施—中期评估—验收”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有利于掌控项目的整体运作情况,确保项目的实施效果。

互动交流平台。该平台是将专业功能向服务功能延伸的具体实现,提供服务受理、信息、交流互动、查询分析等功能。用户通过服务受理这一功能,完成包括IT设备需求申请、故障处理申请、数据查询申请、软件功能申请等申请行为。信息部门借助信息模块,让用户了解和掌握IT日常简单维护知识,各部门所具体使用的IT设备的具体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及时更新一些温馨小贴士,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有机融合。用户可以通过交流互助模块,提出问题,提供解决方法,营造一种共同参与的氛围。另外,利用查询分析功能,能够实时了解问题处理状态,实现有效监控。

系统管理。此功能模块用于定义用户角色、分配权限,以及设置权限控制策略。将体系的用户分为运维层用户、管理层用户和服务层用户。运维层用户主要使用监控平台和操作台,管理层用户主要使用管理平台,服务层用户主要使用服务受理和互动交流平台,各类信息正是通过系统的各种功能,在不同的用户层中流转,将各层用户无缝连接起来。

4 结语

该体系系统融合了网络管理和流程管理等技术手段,将制度和流程固化到管理服务中,以量化的方式核定运维工作,有助于缓解IT资源监控运维压力,优化协同机制,加强监控管理,有效解决只以技术为导向的用户系统支持传统运维方式的不足,为运维部门提供方便高效的资源管理工具,全面提升设施运维效率和服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冀松杨.ITIL及其在银行IT服务管理中的应用[J].金融信息化论坛,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