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学的学习方法

数学的学习方法

时间:2023-06-25 16:23:42

数学的学习方法

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1

一、高中数学的特点

1.高度抽象性

学习数学首先是学习抽象,而抽象离不开观察、概括、比较、分类,因此数学学习方法要求掌握观察、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思维方法,多观察和制作模型,并把实物和模型联系起来。

2.逻辑的严谨性

观察和实验不能作为论证的依据和方法,而要经过逻辑推理,才能得到承认,而逻辑推理在数学中主要通过证明和计算来完成,所以数学学法也就是具体的证明和计算方法。

3.应用的广泛性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表现在数学研究的主要是对象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主要通过提出问题,明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建立数学模型,证明和计算,检验评估,因此数学学法必须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文字描述客观事物,并对之证明、计算、检验。

二、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学习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数学思想有以下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

3.逐步形成“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4.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2

关键词:学生;小学数学;复习方法

对于小学毕业班的学生来说,已经到了小学最后冲刺阶段。本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数年,总结了一些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的技巧与方法,现进行了整理,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小学生数学复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复习效率

(1)复习讲求方法。数学复习要讲求方法,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和效果。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复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时要做到四方面的要求:第一要让学生依“纲”进行复习,要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及技能。第二要给出具体的复习方法,并进行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进行复习。第三要抓难点疑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让学生针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辩论。第四要纠正错误,明确正确答案。教师要能够对讨论或辩论的结果进行及时纠正,让学生明确正确的解题思想。

(2)对学生的学习计划进行指导。教师应该依据小学数学复习指导说明及《课程标准》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并让学生熟知毕业考试的相关内容和题型,明确复习的方向,指导他们合理安排毕业考试前有限的时间,根据学生成绩的差异来确定复习进度。这样,可有效避免学生复习的盲目性,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我们应该用二分之一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复习教材的内容,主要是深刻掌握一下教材中的考点、重点、难点和疑点。其方法主要是学生自主复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特别注意知识的查漏补缺,教师要注意做好检查和答疑解惑的工作,主要是及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及其他突出的问题,做到反馈及时不拖拉,尽量不遗漏知识点。然后,我们再拿出一点儿时间让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并做好阶段性的分项复习。根据不同的复习内容,我们要确定好复习重点和难点,并认真做好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这样的复习可使学生易于掌握,做到融会贯通,达到复习的预期效果。最后,我们再用一点时间让学生进行综合复习,并找一些典型数学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典型题目与知识点、重点、难点相结合,彻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训练学生掌握解题技巧与规律,提高实战能力。现代数学测试的主要方面就是能力的测试,比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因此,在复习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定期有所侧重地让学生做一些有关创新方面的练习,让他们学会抓住应用题中的数学关系和关键条件,能够做到归纳总结,达到解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切记要求学生不要盲目地死记硬背,重在知识点的运用与视野的加宽,增强实战的能力,学会抓住题目的核心规律,找到解题的技巧。

二、教师多在研习教法上下功夫,复习做到用时少且高效

(1)教师经做到集中教学和精讲的和谐统一。集中教学是时间集中、思想集中、一切手段和方法的集中,创造环境和条件,突破难点,带动全面,属于强化教学的范畴。按集中教学的原则,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原有知识结构和体系的限制,重新对知识体系进行规划调整,把那些基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重新编排。通过不断的集中综合,以及引导、讨论、综合归纳等各项活动将知识点、重点、热点更具体化,既牢固了基础,重点突出,又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精讲是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强调与突出,是针对学生自己复习活动与讨论过程中遇到易错、易混淆、不明白问题的认真讲解,其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扫除学习道路上遇到的障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过程中精选一些比较能体现复习内容重点,较贴切、新颖,能激发学生思维并唤起他们思维共鸣的例题进行讲解,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选择例题时要本着以下三方面原则:一是综合性原则。选题能够横向贯穿多个知识点,能够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解题的思路与技巧。二是准确性原则。选题要符合教材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忌严重偏离大纲要求及无形中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三是典型性原则。选题一定要体现出教材重要的知识点,一题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体现“范例”的作用。总之,小学生毕业班的复习非常关键,选题应该体现知识点,重点、难点,特别体现出查漏补缺、学生易混淆的知识,选题体现出规律性、关键性的特征。

(2)教师要做好备课关。不管是对试卷的订正讲解,还是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无论是复习难点、重点,或是复习基本知识,教师都要对每一堂复习课程认真准备与研习。同时在课下,教师也要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对照《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安排复习进度,并及时做好知识要点与训练重点的归纳、提炼,准确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们不要抛弃教材,远离大纲,切忌搞题海战术,而要做到照顾全面,把握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旨在学生能力的提高。

(3)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整理的空间,评价恰当及时。复习课一定是围绕知识的重点、难点及学生的弱点展开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按知识的条理性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类,才能使学生在解题时游刃有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形成互相评价机制、互相讨论的浓厚学习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增强他们的概括能力。阶段性复习要结合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专门训练,通过自主复习、不断巩固基础知识,强化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解题技巧与速度。

另外,在复习期间,毕业班的数学教师应在一起认真研究复习课程的具体组织安排,采用什么方法上好每一堂课。在课后,用较少的时间及时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疑难点,使教师也能够迅速成熟起来。在学生方面,我建议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数学改错本,办一期数学报刊,准备一个数学记录知识点、疑难点的笔记本,出一份试卷,这些可以在学生中间互相传递、交流、评比,让学生的整体复习效果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3

关键词 学习习惯 引导 学生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现在,有些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二、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

三、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四、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掌握概念的过程一般以认识具体实物为起点,先形成表象,然后抽象概括得到概念。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规律和乐趣,这样长持以久,多思勤动的习惯就会在乐中逐步形成。

五、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六、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尺等,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业,应先制订做作业的计划,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 许多学生做完作业,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上来,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做完作业,先验算,发现问题再看书,看例题对照检查,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教师和家长长期这样要求,就能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七、 课外阅读的习惯

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4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逻辑性、连贯性很强的学科,它是符号、数字、推理与运算、图形的结合,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教师如果不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则极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产生厌学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行为的原动力,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人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一定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中学习方法的掌握,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古人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对今天的学生来说仍是很有用的学习方法,复习时,归纳总结我认为是其中重点之一,掌握归纳的内容是关键,及时的归纳能使学习效果显著,事半功倍。

归纳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种:

一、归纳知识

尤其是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且知识呈现一种上升趋势,若能归纳好,有关知识就能熟练应用。例如:函数内容,八年级内容中,先讲函数定义,然后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进而研究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点坐标与解析式的关系,确定解析式的方法,为九年级学习的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提供了研究的方法。

二、归纳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虽然很多,但总有一些常用方法,例如:证明“线段相等”是很常见的题型,常见方法有:中点定义,等量代换,等量加减,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等角对等边,轴对称性质,中心对称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矩形对角线相等,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角平分线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然后总结常见方法有: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矩形对角线相等,等角对等边,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这样做题中就会比较容易确定解题方法。

三、归纳几何内容分析问题的方法

数学问题的解决,分析问题最关键,综合法最常用,另外还有根据经验猜测法,例如:“五角星形状图形五个内角之和是180度”,则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考虑,把五个内角之和转化为某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四、归纳易错易混知识及考点

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局限于当堂学会,对于作业中出错的问题不重视,以致于在考试中错误的问题仍得不到修正,所以应该让学生学会归纳易错题型及知识点。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中,对于每一步需要注意的问题都要进行归纳,对于去分母这一步要注意每一项都乘以公分母,一定不要漏项,尤其是无分母项一定不要漏乘;另外分子要当做一个整体来对待,必要时要对分子加括号,尤其分子是一个多项式时要加括号,对于去括号这一步要注意符号问题,如果括号前是负号一定要各项都改变符号,不要漏掉后面的项,对于移项这一步要注意,以等号为界限,从等号一边移到另一边才需要变号,只在等号一边交换位置而不过等号,一定不要变号,合并同类项这一步要注意系数相加减中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一定要按这个要求做,系数化为一这一步要注意在结果中系数做的是分母,还要注意符号问题一定不要掉符号。

每章节的考点题型也必需要归纳,例如:分式这一章考点有分式的性质,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分式的化简求值等考点,另外分式的化简求值是中考必考题型。

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5

关键词:自主 发展 数学 方法

在教育改革迅速发展的今天,为了培养出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新的时代赋予教育新的启示:必须要改变单纯以获得知识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即要强调以人为本的学习。不仅要关注获得知识,还要强调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如何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亲身体验。在与同学交流合作中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激发对问题的探究意识。

自主学习是目前已被师生证实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自主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他要求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要重视学生的学。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数学教学中做了几点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一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数学学习应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独立尝试、小组讨论、操作实践、分析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保证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25分钟。二要给学生自己思维的空间。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设计弹性化的、有一定空间域和思维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自主感悟、比较、体验。三要把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还给学生。以往教学大大压抑了学生自主意识,学生习惯性的机械操作,使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还给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权,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中获取知识。

我教学生“多边形内角和”时,让学生自己观察,反复猜想,细致分析,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动手操作,合作研讨,最后归纳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忙碌着。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动手操作、体验数学活动,从而获取了新知。

二、 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首先,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和现实情况一致或相似的情境中学习,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创设问题情境可开拓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诱发学生想象力,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张扬个性。再者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和探索应用是数学本身的特点,可鼓励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安排一个“猜年龄”的游戏:“请大家把你的年龄乘以4,在减去7,然后你说出结果,我就能很快猜出你的年龄。”(若某生所得结果是45,可解方程4x-7=45,得x=13即猜出这位学生13岁)。在我猜对几个学生年龄后,他们对我佩服的五体投地,正当他们对我的神奇之功赞不绝口时,我告诉他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你们也能猜出别人的年龄,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劲头十足,很快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结合各节的教学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创设想象的问题情境,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多向思维;创设质疑的问题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探索与创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勇气。

三、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

合作探究教学策略主要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往互动的能力,学会合作探究、资源共享、分享吸纳的能力。在学生学习数学问题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好的形式。一道题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面对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范围内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在大家充分参与下,将数学知识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重要的多。

例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时,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温度计的示数、地图册中山的海拔高度 ,学生体会数据形式的特征并思考问题:“如何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分小组讨论,在质疑中放手让学生学数学。在此过程中,我关注学困生的参与意识,及时的给予引导、鼓励。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动,形成一种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全程参与的局面,从而让学生从课堂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6

【关键词】 数学;预习方法;学生能力

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为了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地实施,就必须注重学生良好预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本文就高中数学的预习方法谈几点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1 充分认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同时拥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和创造,从而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特别是数学课课前预习更为重要,通过课前预习而“生疑”,“带疑”听课而“感疑”,通过老师的点拨、讲解而“悟疑”、“解疑”,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果。预习也叫课前自学,预习的越充分,听课效果就越好;听课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预习下节内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要达成这一目标,我认为,首要任务是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预习,就是在讲课之前先阅读、粗知要学新课内容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预备性学习,是自学的尝试和演习。预习的目的,一是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大意,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二是凭借原有的知识、能力独立扫除学习“障碍”,尝试性的解决一些浅易问题,检验自己的学识水平,培养自学的习惯和能力。

2 预习应注意的问题

在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实践中,要切实有效地搞好课前预习,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2.1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其有的放矢。

2.1.1 初读:回顾上节或上一单元学过哪些知识。回忆不起来的翻翻上节的课堂笔记或学习小结。泛读教师进行教学的最好时机,更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前提。

2.1.2 品味自我成功的喜悦体验。当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探求而取得成功、受到老师表扬、同学们赞赏瞩目时,都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感。这种体验会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向老师夸奖的高度发展。

2.1.3 产生茅塞顿开、别有洞天的惊喜体验。学生预习新课常会遇到一些靠自己努力仍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如果老师巧妙地设计问题情景、指点解题关键、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结论,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而惊喜之后加以反思,必然会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提高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2.2 掌握好学生课前预习的度。预习固然重要,但不能因其重要就对预习提出过细过深的任务要求。预习过细、花时间太多,多数问题如果在预习中解决了,课堂学习就会觉得没啥可学了;预习过深,使学生望而生畏,总是解决不了,就会影响学生预习的情绪和积极性。

2.3 教师要适时给予鼓励。预习活动中教师要为全体学生创造机会,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鼓励和赞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愉悦;学生一旦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很自然地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地参与、更为积极地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参与意识成为一种持久的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我学习的内在机制。

3 预习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3.1 预习过程要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只有思索才能透彻明悟。通过思索,提高概括能力。 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2 预习过程中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理解力。为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补充内容和方法很多,如果不做笔记,一旦遗忘,无从复习巩固,何况在做笔记和整理过程中,自己参与教学活动,加强了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

3.3 预习后要养成写数学学习心得的习惯,提高探究能力。写数学学习心得,就是记载参与数学活动的思考、认识和经验教训,领悟数学的思维结果。把所见、所思、所悟表达出来,能促使自己数学经验、数学意识的形成,以及对数学概念、知识结构、方法原理进行系统分类、概括、推广和延伸,从而使自己对数学的理解从低水平上升到高水平,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3.4 预习后要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要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不自卑的心理品质,对做错的题要反复琢磨,寻找错因,进行更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少问题就会茅塞顿开,割然开朗,迎刃而解,从而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3.5 预习后要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提高表达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问题,同学们应善于合作,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可主动与老师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老师的点拨中,他的思想方法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7

新课标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要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必须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抓好学生数学中“读、听、讲、写、用”的学习。

一、学会“读”

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只强调语文中的读,而认为数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读出来的,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会学”的基础当是会“读。”

1.读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它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读教材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读教材属于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分析相关的问题,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2.读除读教材外的书刊,学生应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即如读报也不仅能使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也能使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动态。

3.读生活,有人说生活是一本很好的书,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也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原型,新课标非常强调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读数学,找数学,在生活中读到的数学知识有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对他们自身来说往往是印象最深的,而且是最感兴趣的。

二、学会“听”

数学学习中的“听”,主要指听课,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而严密的学科,所以,数学中的听相当重要。可能只有一字之差,然而意思却截然相反。数学中的听课不仅指听老师上课,而且包括听同学的发言。

1.听老师上课,主要是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思维过程。既要听老师讲解、分析时的每一句话,更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读教材时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

2.听同学发言,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学间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因此,我们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特别提倡小组交流,博采众长,在组内活动中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之老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有利于自己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养成与人交流的习惯,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群体凝聚力。

三、学会“讲”

新课标提出了综合课程的概念,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的任务之一。数学学习中的“讲”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包括讲体会、讲思路等。

1.讲体会,学生通过读教材、读书刊,听上课、听发言后,通过自己的反思,再将自己“读、听”的体会讲出来,可以加深“读、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讲教材内容,讲报刊杂志中的数学,讲课外读物上的内容概要,讲对老师上课、同学发言的看法,甚至讲自己存在的疑问等。在讲同学发言看法的同时,拓宽了评价的渠道和方式,也对知识进行了再学习和思考。

2.讲思路,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应在解题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哪怕是错误的思路从中也能吸取经验教训,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以学生的作业作为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通道往往掩盖了学生思维的完整过程,是不全面的。通过学生大胆地讲,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思想,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以利于教师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四、学会“写”

数学学习中的“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它是对“读”、“听”的检验,对“讲”的深化。除通常要完成的书面写(做)作业外,还应包括写数学日记等。

写数学日记通过阅读教材,以及报刊杂志、课外读物和生活中的的有关数学内容,把自己的感想或者内容概要写下来,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日积月累,培养兴趣,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8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积极性的源泉,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发现、探究新的知识。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总结了以下几点措施,现提出与同仁共勉。

一、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总是照本宣科地直接导入新课,殊不知,这样生硬的导入只会使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枯燥乏味,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实,新课的导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助力。如在教学“几和第几”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喜欢吃饼。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结果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吃到第四个才觉得饱了。这时,他拍拍肚子,叹口气说:“唉,早知道吃第四个能饱,先吃第四个该多好啊。”故事到此教师可提问:“大家说那个人说得对不对呢?”有些学生能很快想到答案,但有些学生却不大明白为什么。此时,教师再告诉学生学完了本节课的知识就会明白了。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便被牢牢吸引,学习起来十分认真。

二、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实践表明,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过程

中,学生很容易将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产生混淆。这时,教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进而主动学习[1]。

创设游戏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课堂训练时,教师可组织120秒的抢答游戏让学生抢答,在规定的时间内谁答对的题目数量最多即为获胜,同时该生获得一面小红旗。结果表明,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榜样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在古今中外的数学史上,有很多数学家为了追求真理而废寝忘食。如陈景润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而带病推理、演算,草稿纸成吨的故事;阿基米德为验证皇冠是否由纯金铸成,在浴缸中浸泡而忘了洗的故事等。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插入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一定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选择那些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鼓励他们介绍自己学习知识的经验与方法,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更加乐于学习、敢于学习[2]。

四、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果广大教师在教学时能够适当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形象、更直观,化难为易,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如在学习“小数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在课下陪父母去超市观察商品标价。又如,学习完“统计表”后,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各班级为“希望工程”所捐图书的数量、类别等信息,制作统计表。结果表明,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五、体验成功,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模仿与探索,其一切行为往往希望得到师长和同龄人的肯定。如果教师能够不断地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就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信心和动力,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各种展示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4]。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这一点,如对于有绘画才能的学生,时常让他(她)画一些课堂上要用的图画;而有动手制作才能的学生,通常让他(她)制作一些教学用具,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层次,时常根据某位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或要求,因材施教。结果表明,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体验到了成功,建立了自信,学起来劲头十足。

六、加强数学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适当组织与开展一些相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更好地提升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可以事先让学生准备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然后要求学生试着将每个图形对折,并保证对折后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在讲“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充分利用了剪和拼的方式,将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使复杂的新知识变成了简单的旧知识,最终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这几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见,在枯燥的数学知识面前,只有加入一定的数学活动,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一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适当地调整教学过程,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争取做到“课开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参考文献:

[1]邵开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4,(19).

[2]欧应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菏泽学院学报,2014,(S1).

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9

    一、巧设情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语言要生动形象,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图)巧设情境,利用游戏,、故事表演等等,巧设疑问,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从而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如;学了三角形的拼组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出自己喜欢的各种图形,并说说自己的构思和用到的哪些图形。

    三、利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地兴趣。如在学习凑十法的加法计算时,让学生用小棒亲自摆一摆,找出进位加法的规律。

    四、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全体参与,启发他的求知欲望,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自信心。小学生对学习的胜任感,直接影响学习兴趣。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尽量寻找他们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表扬、鼓励,从而激发上进心,努力学习。如:你真棒!“我为你而骄傲”“你太了不起了”“进步真快”“你一定会成功的”等激励性评语;“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赞扬声中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成功的喜悦利于学生进步。有了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就不难了。

    五、让数学教学走进学生生活,提升学习兴趣。

    我们数学其实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它的影子,这是我们可以好好利用的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通过教学知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让学生作站方阵游戏,玩手拉手游戏,在游戏中巩固封闭图形的规律。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既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的用途,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从而形成了持久的兴趣,进而养成了积极探导数学问题的良好态度。

    总之,我们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因材施教,灵活多变,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之,事半功倍。

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10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方法;数学学习困难生;讨论法教学模式

一、引言

伴随着本科院校的扩招,高职高专院校最近几年的扩招颇为普遍,这种大规模招生使得学生在校学习知识能力方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招生结构复杂,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还有单招生,更有联合办学的高费生,而本文提到的欧亚交通学院就是其中联合办学的高费生。工科高等数学是理工类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该课程是学习和掌握专业课知识的基础,是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必学的公共课,基于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差异大,学习现状令人担忧,迫使高职院校的数学老师们想办法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这部分学生能学好数学的最基本目的。

二、数学学习困难生的界定

以我校欧亚交通学院为例,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有两方面的界定:一是“疏忽后”困难,二是“先天性”困难。

(一)“疏忽后”困难

此类数学学习困难生是指前期数学学习无障碍,进入大学后因外界原因分散对数学课堂内外的学习精力和时间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为:头脑灵活,一点即通;如果课堂没认真听,课下稍加复习就明白;努力学习时,在课堂喜欢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二)“先天性”困难

此数学学习困难是指大脑控制区域中对数学等逻辑性思维要求更高的学科在这方面表现的迟钝,障碍或失调。这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为:头脑反应迟钝;如果课堂没认真听,课下即使复习也很吃力;即使课堂再努力学习,仍然学习数学很困难;很容易厌学,放弃学习数学。

三、目前高职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越来越不适应新的教育理念,曾经的“教师讲――学生听――做题――复习――考试”慢慢的不再被学生接受, 这种比较传统和陈旧的教学循环模式, 使得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中,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对数学课堂已经习惯了老师在课堂上讲,他们在下面听的这种模式,然后就是记住一堆数学书上的公式,做大量的题,目的只有一个:期末考试别挂科。多少年来,老师的授课内容一成不变,教学方法始终如一,就这样送走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迎来一届又一届的新生;加之数学课教师普遍存在所讲内容与专业知识结合不够深入,使得一些厌学的学生更加意识到学习数学的无用,导致厌学情绪高涨;不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又阻碍着教学改革的实行,由于该课考试及格率低,甚至一些高职院校把数学课取消,另一些院校也陆续减少数学课时;高职数学课陷入困境,因此改变高职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四、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

(一)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以我校欧亚交通学院铁道车辆15Y1、15Y2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时间段:2015-2016第一学期、2015-2016第二学期。

(三)教学方法:铁道车辆15Y1传统教学模式,铁道车辆15Y2讨论法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即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2015-2016第一学期,铁道车辆15Y1、15Y2每班均为43人,严格执行两种教学方法应用于两个班级,铁道车辆15Y2的课堂经过前几次的引导慢慢培养出几个有责任心的小组长,分别负责各自小组中课堂内外的学习情况,每一次的课堂学习各组小组长发挥主体作用引导组内成员探究学习本节课内容,参与激烈讨论问题的学生、问问题的学生一次次增多,老师在整个学习环节中只起指导作用,布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分派到各小组长,以便下次课堂的学习;而铁道车辆15Y1的课堂始终坚持传统教学模式。以下是第一学期过后两个班的考试成绩对比情况。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第一学期采用两种教学方法:一班的学困生明显多于二班,虽然二班的高分层次不如一班,但及格人数明显高于一班。

2015-2016第二学期,铁道车辆15Y1为44人、15Y2为42人,经核实:有其他专业的好学生转入一班一个,而15Y2班又有一个学习好的学生转入其他专业,但我们仍然严格执行两种教学方法应用于两个班级;以下是一学期过后两个班的考试成绩对比情况。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第二学期仍采用两种教学方法:虽然一班在本学期转入一名学习成

绩好的学生而二班转出一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但一班的学困生仍然多于二班,及格率仍然

少于二班,本学期二班在90-100分段由上学期的0人增加到3人、80-90分段的考生数目由上学期4人增加到6人,70-80分段的考生数目由上学期12人增加到15人,相比第一学期大幅度提高。

五、结论

通过在两个数学学习困难生的班级实施不同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及一学年的期末考试数据搜集情况得出结论:讨论法显然更加符合素质教育,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解放了老师一言堂,而且也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原本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开拓了学习数学的视野,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这部分学困生数学考试及格率;当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推广到整个欧亚学院甚至全校的高等数学学习中,对于同类院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也不妨一试。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杨立芬.关于财经类高职数困生帮扶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11

关键词:数学;学习方法;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03-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是新课程对每一个老师新的要求,也是每一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方法谈几个方面看法:

一、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的成效有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愉快学习,自主地探索,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首要方法就要抓住导入环节,设下创意情境,提出问题,才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设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老师提出问题:“考考数学家”,当代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曾在法国遇到一个很有名气的数学家,在电车里他出了一道题目:甲乙两人相距50千米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2千米,乙每小时走3千米,甲带了一只小狗丁诺,它每小时走5千米,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时它又往甲这边走,碰到甲它又往乙这边走,问小狗丁诺在甲乙相遇时,一共走了多少千米?学生惊讶又不知所措,老师抛砖引玉,让学生对知识充满了憧憬和热情,老师可让学生先思考,大胆直言,然后老师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十分有趣。

二、要教会学生会读数学书

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只局限于结果,不注意过程,只注意掌握公式,会做基本的题,最易忽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情况在一部分中等成绩学生学习上比较明显,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开始为学生编好阅读题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分类,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圆周角一节时,可布置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1)圆周角是怎样定义的?对比圆心角的定义两者有何不同?(2)圆周角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进行。(3)圆周角定理有那些推论,这些推论如何证明?又如学习立方根时可和平方根知识作比较,学生可以通过类比,比较容易地掌握平方根知识。

三、要教会学生学会质疑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去议,去质疑,在讲解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似是而非的问题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例如一次函教y=kx+b(k不等于0,k、b为常数)k、b的符号,确定一次函数图像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关系,可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质疑,总结出六种位置关系。

四、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

带动学生“做一做”,学生在动手操作、试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让学生用剪刀剪出等腰三角形,然后根据它的对称性,把等腰三角形沿着底边上的中线(或底边上的高线,或顶角的平分线)对折,使两部分完全重合,学生可以发现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等性质,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动手、动脑使其获得成功的,从而产生浓厚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五、让学生学会反思

引导学生“想一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比较一题多解的不同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并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是否减弱,结论是否加强?题设和结论互换后是否成立?问题是否推广?等等,总之教师指导学生探索各种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一般化、特殊化、归纳、类比等方法,要重点给学生介绍逻辑探索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

六、引导学生学会复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复习有多种,根据复习时间和内容,可以把复习分为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课后复习,即每次上课后复习,一般当天进行,而系统复习,是每一章节学完后集中一般时间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多种复习方法和技巧。

七、要求学生会知识纠错

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12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方法;阅读;听课;复习;练习

一、阅读

1、低年级数学课本的阅读。(1)先讲解后读书。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识字不多,阅读能力有限,教学时,宜先采取直观演示结合讲解,后指导学生看书学习的方式进行。也可将课本上的内容写在小黑板上或用幻灯演示出来,边出示边讲解。然后叫学生翻开书,指出这些内容在书上什么地方,指导他们进行对照,明了书上的图解及叙述意义,以后可逐步提高对学生阅读课文的要求,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复述教师的讲解等。(2)边看边读边引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指导学生边看边读数学课本,培养学习能力。(3)渗透下节新授内容,引导学生预习。每教完一个内容或上完一节课,在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机会后,把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作业补充题让学生做。

2、中年级数学课本的阅读。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学时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边讲解边读书。二是边读书边讲解,让学生读一句,学生自己读完以后,同桌或四人一组互讲教材题意,并按教师提出的提纲回答问题。

3、高年级数学课本的阅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因他们基本具备了独立看书的能力,对教材中一些不太理解的内容,教学时,可采取先让学生读书思考,后由学生或教师进行分析讲解,以讲清学生读书后的疑难点,可分两种方式:一是预习教材。新授课的前一天布置给学生预习要讲的教材,预习前按“三步读书法”提出要求或问题,在预习时自己找答案,并把不懂的例题或难理解的词句记下来,教师在讲课时就共同的问题,讨论或讲解。二是课堂指导阅读。在课堂上先指导学生按三步读书方法看书学习,尔后,根据实际学情,首先让学生讲给全组或全班学生听,并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引导争论,师生共同解答。

二、听课

听课是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师的指导、启发、帮助下学习,就可以少走弯路,减少困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数学知识,否则事倍功半,难以提高效率。所以听课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听课的方法,除在预习中明确任务,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符合自己的问题外,还要集中注意力,把自己思维活动紧紧跟上教师的讲课,开动脑筋,思考教师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从中学习数学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一般化、特殊化等,就是如何运用公式、定理,了解其中隐含着的思想方法。

听课时,一方面理解教师讲的内容,思考或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独立思考,鉴别哪些知识已经听懂,哪些还有疑问或有新的问题,并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课内一时不可能解决,就应把疑问或问题记下,留待自己去解决或请教老师,并继续专心听老师讲课,切勿因一处没有听懂,思维就停留在这里,而影响后面的听课。一般,听课时要把老师讲课的要点、补充的内容与方法记下,以备复习之用。

三、复习

复习就是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再进行学习,以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精炼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复习应与听课紧密衔接、边阅读教材边回忆听课内容或查看课堂笔记,及时解决存在的知识缺陷与疑问。对学习的内容务求弄懂,切实理解掌握。如果有的问题经过较长时间的思索,还得不到解决,则可与同学商讨或请老师解决。

复习还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重点、关键,然后提炼概括,组成一个知识系统,从而形成或发展扩大数学认知结构。

复习是对知识进行深化、精炼和概括的过程,它需要通过手和脑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发展和提高能力的极好机会。数学的复习,不能仅停留在把已学的知识温习记忆一遍的要求上,而要去努力思考新知识是怎样产生的,是如何展开或得到证明的,其实质是什么,怎样应用它等。

四、练习

1、按学习的过程设计练习。根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需要有学习新知识前的准备性练习,获取新知识的形成性练习和巩固新知识的练习。(1)准备性练习。为了缩短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促使知识的迁移,在学习新知识前应根据所学的知识所必须的基础,以及学生认知的特点,设计学习新知识前的准备性练习。例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为了排除学生根据个位上的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2、5整除的干扰,在学习前可设计如下的练习:下列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13、36、93、62、16、42、29、69,使学生看到,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个位上不是3、6、9的数也不一定都不能被3整除,从而为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作好准备。(2)形成性练习。为了促使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时,应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学习新知识的形成性练习。如: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应帮助学生认识面积、面积单位和长方形的面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应从具体感知,经概括表象,到规则抽象。下面的练习设计可看到学生的知识是怎样在有意义的学习材料的操作和练习过程中形成的。(3)巩固性练习。为了即使、有效地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应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性的练习一般先是尝试、模仿的练习,再是检验理解、掌握的练习以及新旧知识的综合练习。如在学习分数、小数乘、除法时,可以针对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作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