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无机化学课件

无机化学课件

时间:2023-06-25 16:22:58

无机化学课件

无机化学课件范文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更大程度上丰富无机化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提高实验教学安全性以及教学效率。该文在论述中医药院校无机化学多媒体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望提高无机化学多媒体教学效果。

关键词:

无机化学;多媒体教学;建议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将文字、图片、动画等不同形式的媒体结合起来,再应用现代通讯技术将这些媒体展示出来。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原理用生动、形象、直观的图片、视频等形式为学生讲解,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故该文就医学院无机化学多媒体教学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1多媒体教学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1.1提高效率

多媒体教学应用于无机化学教学中,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医学院医药类专业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在传统教学中,无机化学中的分子结构、公式、反应理论、化学方程式等只能依靠老师先以板书的形式在黑板上展示,然后再讲解。书写过程费时费力,重复率高,进度慢,效率低,而且板书的结构、字迹工整清晰与否也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解决了这些不足。老师可以在备课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专心讲解无机化学知识即可。多媒体课件还可以重复使用,节省了大量的教学准备时间和课堂授课时间,大大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解决了课时矛盾,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课堂听讲时也不需要分神费力的记笔记,集中精力听讲记下疑难点即可,课后可以重温课件复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1.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形式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形象性和交互性的特点[1],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无机化学教学中,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无机化学知识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图片、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表现出来,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全方位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杂化轨道理论时,因是假设理论,即使老师解释的再详细生动,学生看不到过程也很难理解。运用动画手段模拟电子云分布的变化以及不同基团的影响,制作出动态的分子轨道杂化过程,学生就可以从动画演示中了解轨道及杂化轨道的概念,从而使抽象问题变成动态的直观演示,浅显生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容易也更乐于接受[2]。

1.3提高教学质量

无机化学理论课有很多教学内容都非常抽象,对于这些内容,仅靠老师在课堂上用简单的语言、文字进行讲解描述,大部分学生很难充分理解。但是,利用多媒体就可以将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者无法观察到的化学现象形象、直观、生动地表现出来。例如,在讲到“离子键”时,我们使用三维动画模拟NaCl的产生过程,生动、形象的揭示离子键的形成,从而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直观感受,加强其理解和记忆,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2无机化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确实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在无机化学多媒体教学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2.1内容设计简单缺乏更新

部分教师为了省事方便,一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多以文字叙述为主,图片、视频应用较少,内容基本上是“教材搬家”或是对教材的简单总结,重点难点不突出,与课程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实际应用较少提及,逻辑上设计不合理。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3]。二是课件内容陈旧、缺乏更新,有些老师制作的课件几年不更新,已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三是有些老师为了吸引眼球,设计的内容、选用的素材与教材内容不相适应。

2.2教师照屏宣科

教学是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等多种因素组成的一个复杂过程,教师是这个过程的主体并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多媒体课件仅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还包括激发和诱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以及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一些教师为了图方便,课前不认真备课,不注意搜集教学有关素材,课堂上使用一些别人现成的课件,缺少自己的教学思路,照本宣科,着实一名课件放映员,与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初衷相违背,也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抵触情绪。

2.3“填鸭式”教学

前面已经提到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优点就是效率高,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的信息。这就容易产生一个问题,就是授课节奏过快,教师把时间都用在了面对计算机、操纵鼠标上,忽略了自己学习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缺少与学生的目光交流、语言沟通,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独立思考的时间有限,缺少与老师的互动,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不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学习氛围死气沉沉。

3多媒体教学在无机化学中应用的建议

3.1课件质量要提高

多媒体课件是实施教学的重要载体,医学院无机化学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件的制作质量,因而为实现无机化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必须提高课件的制作质量。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全面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制作课件时,既要简单明了、详略得当,又要突出重点和难点;要依据自身教学经验和学生的接受程度选择合适的多媒体素材,注意文字与图形、图片、FLASH动画相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对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仅形象化、具体化处理,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无机化学的魅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2授课方式灵活

多媒体教学不是简单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多媒体课件的过程,如果这样的话大学里就不需要老师,课件发给学生自己看就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两个重要的主体,一个负责信息输出,一个负责信息反馈。教学的目的是将教师的“教”最终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师首先要全面熟悉课件,保持清晰的讲课思路,灵活组织教学。在课堂上要流畅自如的讲解课件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反映和课堂需求随时做好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的切换。其次,控制好讲课节奏,注意学生的反应,把握好课件中文字、图片、公式等出现的速度,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适时提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总之,无机化学是医学院多个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对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倡和发展多媒体教学,既是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实现无机化学教学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为学生展现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双提高。

参考文献

[1]雷建霞.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管理学刊,2005,18(4):115-115.

[2]牟林,苏瑛.基础化学课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思考[J].科技咨询导报,2007(27):240-241.

无机化学课件范文2

无机化学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所要学习的第一门化学课程。它不仅肩负着完成学生从中学化学学习向大学化学学习过渡的任务,而且承担着使学生系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继的化学基础课乃至有关的专业课打下必要和扎实的基础的使命。[1]因此,如何使无机化学课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体现课程的重要性,已成为当前无机化学授课教师面临的严峻问题。[2] 一、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新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近十年跨越式的发展,已由早期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由于学校连年扩大招生数量和高考考试方案的改革,使我们所要教授的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对化学学习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有比较大的差异。尤其是一部分上海市、江苏省的生源,在高中阶段没有主修化学,化学底子薄,进入大学后学习无机化学感到较困难。 (二)课时大幅下降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转变,国内各大高校对教学计划进行了大幅调整,无机化学课程的课时量被大量压缩。理科化学类无机化学课程的学时已从原来的128学时减少到现在的80~96学时,有些学校甚至更少。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好这门课,让学生学好这门课,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值得我们很好研究的课题。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优化教学内容,不断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根 据理科化学类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无机化学课程组在2008年对化学类专业无机化学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由于无机化学与后续的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之间相互渗透和交叉,[3]该课程如果能与其他三门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很好的协调配合,那么学生在知识的积累与灵活理解、理论思维方法的掌握与应用方面将获得更大的收获。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中包括两大部分: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化学原理部分是四大化学的基础部分,其中包含了一部分的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内容。例如,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四大平衡等章节中的有些内容,在后续的这两门课程中还要被授课教师重点讲授,从而造成了相关内容的重复讲解。因此,在修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时,我们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着重介绍概念、公式的意义,使学生先对其有基本的了解,有关公式的精确推导则留在后续课程中介绍。元素化学是无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多而杂,包括物质的存在与制备、元素的通性、化合物性质等描述性内容,还有许多反应方程式及众多化合物的颜色。根据学时数的减少,我们按族讲解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然后精选典型的非金属、金属元素重点剖析,由点到面地阐述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变化,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多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1.合理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将文字、数据、图形、影像、音频、视频等不同的媒体合而为一,再与通讯技术结合,使之形成统一的综合技术。[4]这种教育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顺利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因此,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目前教学技术的主流之一。在传统的无机化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记忆和掌握大量的基本内容如习题、答案、数据和反应式外,还要进行板书设计,反复不停地书写大量教学内容。特别是在课堂上绘制一些复杂的图形时存在相当的难度,难以做到标准、清晰,并且占用了老师大量的时间。这些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耗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记忆式备课中解脱出来,除了记忆必要的过渡讲解外,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课程内容的设计和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上,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1,5,6]要制作一个好的课件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的,有些老师认为有了别人的课件就可以上课了,实际上每个人的上课风格不一样,别人的课件你运用起来不一定娴熟,课件的制作一定是要自己完成的。当然,制作过程中可以借鉴别人的素材。多媒体课件不是教科书的翻版,画面要简洁,运行要流畅,以简洁、直观为原则,课件文字量不能过多。总之,教师要有效地组织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有效合理地制作好每一张幻灯片内容。 2.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必须讲究一些方法和技巧,并合理地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课程中的一些公式推导及重点、难点和例题应结合板书进行讲解,不能用课件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上课前要下工夫认真备课,做到思路清晰,重点、难点心中有数。幻灯片内容是讲课的提纲、要点,很多内容教师必须装在脑袋里。授课时最好脱稿讲解,不能照本宣科,对重点内容要详细讲解并再三强调。放映幻灯片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些自定义动画播放,使屏幕上的内容像写黑板一样逐字出现,而不是一张幻灯片上的内容一下子全部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并有时间思考或做一些必要的笔记。在讲解一些综合性例题时,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先讨论如何解题,提炼出解题思路,再利用幻灯片详细讲解解题过程。无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在讲解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时,多数同学会感到枯燥无味,[7]我们在这部分采用由点到面、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展开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变化,同时穿插了很多演示实验、介绍化合物在各科技领域的最新应用等,如讲解NO的性质时,穿插讲解了NO分子扮演着神奇的“两面人”的角色、NO分子是“明星分子”等,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p#分页标题#e# (三)不断关注学生的课堂接受程度 教师上课时要用心。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程度,教师要心中有数,控制好课堂纪律,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脚戏,忽视学生的反应,忽视与学生的交互和情感交流,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有的学生听着会走神,甚至打瞌睡。老师不能用课件的演示来代替讲解,教学时既要注意融入情感调动因素,又要密切关注上课时学生的情绪变化,讲解到重要的内容时,可以用提问加讨论的方式进行,还可以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融入其中和学生近距离接触,这样也很利于教师对课堂纪律的控制。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可以采用课堂小练习的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针对课堂内容的重点或难点准备一道练习题,在下课前5~10分钟内让学生当堂做,做完后随即上交。这样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解答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兼顾点名,避免单纯点名浪费课堂时间。这种方法尤其适用大班课堂上的点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的最好裁判是学生。教师对自己的上课方式等是否适应学生,应及时征求学生的意见,好的方面要坚持和完善,不足之处要加以改进。近年来化学学科迅速发展,信息量剧增,教师还应将自己最新的学术成果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 (四)重视实验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无机化学,学好无机化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它的重要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8]要提高无机化学的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无机化学实验课的质量,合理安排无机化学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于实验课时的限制,有些无法在实验课上让学生亲自做的实验,教师可以拍成实验录像,部分在上理论课时播放,部分挂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课后查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外,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留心日常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现象的意识,并试着用化学理论知识去解释之,这样同样会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三、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大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即“授人以渔”。一年级的新生正处于中学教学方法向大学教学方法的适应过渡期,无机化学作为大学一年级新生首先开设的基础课程,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就要体现由被动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的过渡。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的三大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对知识点多做归纳和整合,注意前后所学知识的关联。在《无机化学》教材中,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部分内容多而杂,这是教学的难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必须抓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内部规律,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由物质结构推知其物理及化学性质,通过学习再反观其结构,加深理解,使学生经历“认识一学习一再认识”的过程,最后学习物质的制备、用途、分离、鉴别等内容就比较轻松易懂。[9]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方面。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地开展无机化学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无机化学课件范文3

关键词:时机软件原则制作下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现在许多学校都建成了校园网,并与internet连接,构成了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体系。多媒体已成为当前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新潮流。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思想或方法,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使用多媒体课件本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本人是一位从教十余年的化学教师,两年来积极研究和钻研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以下是本人的粗浅的看法,供同仁参考。

一、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机

1、微观粒子运动。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的科学,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肉用眼所看不到的用手摸不着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有借助于挂图和模型,通过我们教师的讲解而使得学生理解。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例如,初中化学中水的分解、氢气还原氧化铜等实验的实质,但凭初中生感知能力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掌握,但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微粒的分开和结合的过程,却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而和接受。高中化学晶体结构、有机物分子空间结构、同分异构、顺反异构、手性碳、杂化轨道、大π鍵、电解池原理、原电池原理、消去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聚合反应、胶体的渗析与电泳等等,都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笔者深有感触的是有关晶体结构的知识,通常需要两三节课的内容,如今用上多媒体课件,只需要一节课就能够充分说明,并且效果很好。诸如氯化钠晶体一个晶胞中有多少个钠离子、多少个氯离子,一个钠离子周围距离相等且最近的钠离子有多少个的问题,几乎不费口舌,学生就能搞清楚。

2、有毒、有害以及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实验。如胶体的电泳、硫化氢的性质与制取、CO、SO2、Cl2等毒性实验。

3、错误的实验操作后果。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气、将水加入浓硫酸以稀释浓硫酸、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等。

4、化学生产流程的宏观演示。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等。

二、适合制作化学多媒体课件的常用软件及其功能简介

适合制作化学多媒体课件常用的软件有:Authorware、Director、方正奥思、Flash、3Dmax等。笔者较为喜欢的是Authorware、Flash、3Dmax三种软件。Authorware是强大的媒体组合工具,能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地组合起来,并具有丰富的交互功能,适用于各种素材准备好的后期组合。Flash是一人简单易学的平面动画工具,适用于做一些微粒运动的平面演示。3Dmax是个大型软件,三维造型及动画功能都很强大无比,一般用于做有机物的空间结构、同分异构、晶体结构等空间要求较高的课件。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

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正确处理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的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由此可见,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不能以多媒体简单的代替教师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只有处理好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定位多媒体课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看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遵循下列原则:

1、多媒体课件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凡是能够用普通媒体如模型、挂图等实现的就无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应该处理好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媒体教学的关系,粉笔和黑板仍然是我们老师的主要教学工具,我们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

2、可课堂演示的普通化学实验绝不能以录像或动画代替。实验媒体是任何其他媒体所取代不了的,它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实验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媒体,化学教师不能舍本逐末,放弃垂手可做的实验而去用计算机模拟实验。

3、多媒体课件应以小的“积件”为主要形式。多媒体课件做好后,应是适合人人使用,不因教学思路和课堂结构的不同而发生冲突。即一个难点对应一个课件,教学思路变了,课堂结构变了,课件仍然可以使用,只有这样的课件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被推广。目前市场上许多教学课件不能大面积推广的原因在此。

4、课件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有些教师制作课件时,将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以及板书等统统编织进去,上课时老师只管按鼠标,一路“next”下去,虽然省劲不少,但交互性太少,仍然是“灌输式”,教学效果并不好。特别是学生自学型的习题式课件,更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反馈功能。

四、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

中学教师除了计算机专业教师之外,一般对用语言编程不太熟悉,故真正直接用语言编程的课件很少,上面介绍的几种软件其入门不需要语言编程的基础,像Authorware,它是一种图标导向式编程工具,很容易掌握,买上一本相应的书,对照书做一些实例,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掌握,若有高手指导,三天就能了解个大概。当然,要能够从容自如得心应手地使用,还需要大量的实践。其它软件的学致如此,其中Flash学习时间要短些,3Dmax要长些。

五、多媒体课件的来源

无机化学课件范文4

一.自然计算机辅助教学自制课件的选题:如何让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为教学内容服务,课件的选择可从这几方面来考虑:

1.宏观世界的物质及其运动,可借助计算机来压缩空间呈现其全貌。

自然这门学科涉及到许多宏观世界的知识,如地球与通信卫星信息的传递、月相的变化、四季星空的运动变化、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等,由于现象受空间限制我们无法看清其全貌,那么我们就可借助多媒体电脑来压缩空间,使其面貌及运动规律全面展露在我们眼前。

2.物体的运动变化受时间限制的内容,可考虑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而让其展现全过程或细节。

例如,自然课本中讲到金鱼游泳时鳍的摆动和青蛙跳跃时前后腿的运动,因这一过程短暂而迅速,学生无法清晰看见,就可利用电脑延长时间,拉大各动作之间的间隙,就能使学生对各细节一目了然。还有一些不适合课堂展示的缓慢的变化现象,如卵石、地层的形成,物体发霉、金属生锈等,可让电脑用缩短时间的办法来展示其全过程。

3.对于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知识,计算机可以采用示意图、动画等方法,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化。

如小学自然“空气”单元中《空气占据空间》、《压缩空气》、《大气压力》,“热”单元中《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这几课均可制成多媒体电脑课件。

4.那些复杂的难以讲清的内容,可利用电脑动画进行剖切、定格、特写,分步演示的方法深层次地揭示事物的内部运动过程。

如“植物”单元中的叶的蒸腾作用、叶的光合作用,“人体”单元中血液的循环、消化过程、呼吸作用,“电”单元中的电铃、电话机的发声原理等。

5.需反复多次模拟展示的内容,利用电脑可方便地反复模拟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节约教学用时。

如肌肉收缩引起人体手臂的屈伸变化、单摆实验、物体的热胀冷缩等教学内容就属于这一类。

6.一些较复杂的实验课,利用电脑辅助教学可有效地进行指导、纠正,甚至还可弥补一些缺憾。

如“水的过滤”实验,这一实验器材组装、实验操作步骤很复杂,使用电脑可进行分步指导实验,将会取得很大成功。用电脑演示闹铃在真空中无法传声的实验及马德堡半球等实验,可避免因环境因素或缺少一些贵重仪器而造成的实验空白。

二.自然计算机辅助教学自制课件的设计:

自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题选定后,有的有现成课件,但教学由于现成的课件不是教学一线的教师设计制作的,所以大部分课件不能符合教学要求,需要我们教师亲自动手动脑来制作课件。正确地创意设计是课件成功的重要环节,所以在设计课件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课件要解决教学难点而设计。

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也不是提倡一堂课从开始到结束都依赖这种手段来进行教学。如果一堂课从头至尾都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那么由于教学手段的单一性,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而且也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都只集中于屏幕,无法关注老师的讲解。所以一个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应该有侧重点,要为解决教学难点而设计的。例如,在《热对流》一课中,水、空气的对流是教学难点,用电脑动画的形式将水、空气对流的过程展现出来,易于学生的理解;而对于热对流的应用通过看挂图学生就能理解了,就不需用计算机这一辅助教学手段了。

2.课件的设计力求体现交互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当重要,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容忽视。而计算机本身就具有人机对话的功能优势,如果在设计课件时考虑到它的交互性,让学生与计算机实现人机对话,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大大提高,同时也使教师及时得到教学反馈,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消化器官》一课时,就利用电脑设计了一个巩固练习,请学生到电脑上,用鼠标将各消化器官的名称移动到相应的位置上,做对了的学生由电脑奖励一个红苹果,并送上一小段动听的音乐,答错的学生电脑就送上一句鼓励的话,并请他(她)再试一试。这个小练习一出现,学生的学习劲头马上就调动了起来,纷纷举手要求上前一试身手,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真正地体现出来了。

3.课件的设计要突出主要内容。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在设计时要突出主要画面,无关信息如菜单、按钮应尽量减少或缩小,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求学生重点观察的部分要摆在显著位置,颜色可鲜艳些,并可采用闪烁、画圈等方法提请学生加以重视。给学生阅读的文字要短小精悍,可设计成大号字体,颜色要醒目,尽量做到最后一排学生也能清楚看见。

4.课件的设计要加入智能因素。

以前计算机辅助教学侧重于演示,所以课件也常以线性结构进行设计,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现在提倡要以学生的学为主,要由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所以课件的设计就要以非线性的结构进行,也就是要加入智能因素。例如,在《杠杆》一课中,由于学生在完成杠杆省力还是费力的实验后会出现三种结果,所以在课件设计时,就要预先考虑设计成三个分支,在教学时,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的灵活控制计算机,很自然地改变支点、重点、力点的位置,并正确出示相应的结论,这样也使学生体会了成功的喜悦。

5.课件的设计要多学习其他电教媒体的优点。

在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时,应多借鉴其他电教媒体的优点,将它们化为己用,恰如其分的背景音乐、精确清晰的录像片段,只要选用得当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上《火山和地震》这一课前我就到苏州市电化教育馆借阅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录像资料片,从中发现有一段火山爆发的镜头生动形象,于是在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时我就把这一段镜头也放了进去,利用电脑重新剪辑定格、特写、放大,结果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非常有助于对学生火山的认识。

无机化学课件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课程;问题;措施

目前,占相当比重的县级职教中心开有计算机硬件方面的课程,其目的是普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但由于课程本身的一些特点,如抽象、乏味、知识点繁杂,难教、难学、不易掌握等;同时,也由于县级职教中心在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不足,使得该课程在结构、框架、整合、实践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原本不应出现的问题,如“老师难教,学生怕学”等,严重阻碍了硬件课程的有效开展。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做法。

1计算机硬件课程的三个问题

1.1“重软轻硬”与“重软怕硬”同时存在:当前最为流行的计算机教材大多是以软件知识为中心的,这既与人们的认知和教材编写者的迎合潮流有关,也与硬件课程的开发难度相对较大有关。于后者,一方面,计算机硬件课程的真正落地,需要教师要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否则课程的有效开展即无法真正进行;另一方面,对计算机各零部件的结构及其运作方式的熟悉与熟练掌握,需要学生付出较大的精力,非亲自动手实验而无以掌握;两者结合,既造成了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也因很多县级职教中心在资源配置方面(包括硬件资源与教师配置)无法达到,而造成了事实上的课程的无法真正落地。

1.2教学内容的了无新意与教师专业素质的有待提高同时存在:计算机硬件教材的编写与教材更新,无法做到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的飞速发展和前沿科技的飞速更新同步进行,这就使得目前在广大的县级职教中心所使用的相关硬件教材的教学内容普遍显得陈旧不堪,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使部分学有兴趣学有余力追逐前沿技术的学生对教材非常不满,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硬件教学内容的抽象、乏味、知识点繁杂等特点,又使得另一部分学生对此难以消化吸收,兴趣缺乏与畏难情绪并存。从师资角度来说,受制于县级职教中心的地域存在、职教层级、人员待遇等因素,使得学校无法吸纳更多的具有更为专业背景的人才来进行相关硬件课程的规划、管理、教学、开发与整合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造了成整体教学效果的低下与不足。

1.3实验教学安排不合理与专业特色不突出同时存在:学生在计算机硬件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有关理论知识是必需的,但这不是该课程的重点,其重点应是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操作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如前所述,很多在县级职教中心就教于相关硬件课程的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有所不足的,实际的工作经验是缺乏的,这使得学校在实验课程的开设过程中,第一,缺乏对相关实验的宏观管理,各实验分开进行且各实验之间缺少必要的关联性建设;第二,受制于经费、场地、设备等因素制约,部分实验课程会因条件的不足而无法真实落地进行,也就在实际上造成了教师对实验课程进行的敷衍,不能进行深入的实验设计与思考。与此适应,学校的专业建设毫无特色也就不奇怪了,只是盲目跟风市场或抄袭他校模式。表现在学生身上,则无相关能力考核,专业素质也不能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就业竞争力不足。

2计算机硬件课程的改革和改善措施

2.1构建科学的职教中心教学课程体系:能力建设始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就业的根本。基于这种认识,学校的计算机硬件课程建设应突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建设与培养。由此出发,学校的硬件课程设置必要进行一定的科学规划,进行详细的、阶段性的硬件课程划分,如将课程划分为基础、应用和提高三部分,并使其排课与相关软件课程的排课达至一定平衡形成“软”与“硬”两者间的有效互补,构成一定的课程体系,进而可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类型与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获取相关知识与能力。这样,既可使学生清晰的认知硬件课程的重要性及其与软件课程的关系,也可使之与相关专业课程有效结合形成合力,从而为有效地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服务。

2.2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优化教学方式: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水平与效果的高低,而在职教中心的硬件课程教学过程中,相对较低的生源素质更是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教师应随时通过多种方式,如自我学习、进修、随时关注课程前沿科技等,来提高自我专业素质;同时,还要注意丰富与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有所扬弃,如对学生在硬件课程学习方面的认知研究与兴趣培养等。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教师要尽量结合教学内容与课堂实际采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这样,教师在有效应对硬件课程中某些教学知识带给学生的抽象与乏味感的同时,也有利于合理安排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二是,教师要注意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以交互式、任务式等授课与学习的模式来开启学生的学习动力源,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相关硬件知识与能力的探究和培养。

2.3改变考试方式完善考核制度:采取试卷考试制度是传统的硬件课程考核的首选。但其弊端与漏洞的持续存在,与当下信息化发展浪潮下的学生成长和发展非常不协调,也引起相当多的硬件课程研究者、广大教师以及多数学生的不满和反对。因此,改变考试方式完善考核制度,即既要考核学生也要考核教师,尤有必要。即以对学生的考核来说,无论其考核细节如何,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实验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应是考核的中心和重心,并应涵盖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如日常作业完成、课堂学习表现等,以较为全面、真实地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总之,顺应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职教中心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要予以解决,非如此不能改善课程教学的不良现状。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最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服务。而这也是该课程的优势与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李书辞.浅谈新形势下中职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卷宗,2014,11:242-242

[2]潘婷伟.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改进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217-218

无机化学课件范文6

会计信息化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和会计学专业复合而成的交叉性学科,其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计算机类课程、会计类课程和交叉类课程。工科专业下的会计学方向实际上就是指会计信息化或者计算机在会计的应用。从图1中可以看出,真正体现会计信息化特色专业的课程应是交叉类课程的设置,相应地承担这部分课程的教师应该具备会计学和计算机复合型专业知识,而这也是当前教师队伍中所缺乏的。以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为例,计算机类课程由信息工程系承担,而会计类课程由经济管理系承担。会计信息化方向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见图11.计算机类课程设置。表2给出的是工科背景下的会计学方向计算机类课程设置情况。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主要的计算机核心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导论、C/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概论、软件工程、面向对象技术等。此外,有些学校开设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资源管理、软件项目管理等不同程度的交叉性课程。2.会计类相关课程设置。表3给出的是工科背景下的会计学方向会计类相关课程设置情况。从表3中可以看出,会计类相关课程可分为: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金融学、市场营销、经济法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如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战略管理、税法等。从表3中也可以看出,软件工程(会计学)在课程设置上呈现出以下特点:①本着会计核心课程优先原则,将会计的核心专业课程几乎全部开设;②经济管理类课程选择性开设,一般主要开设管理学、宏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等基础课程,其余课程在课时剩余时开设;③相对于纯会计专业,一些例如财务报表分析、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发展史、纳税会计、金融会计、预算会计、资产评估等课程,因总课时限制未进行设置或放入到选修课中。3.交叉课程设置。表4给出的是工科背景下的会计学方向交叉课程设置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①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设置的交叉课程一般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ERP、财务软件应用等,但四个学校具体所设课程又不尽相同;②以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为例,交叉性课程可以分为理论复合型课程和实务复合型课程;③计算机审计方向的交叉类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审计实务、信息系统审计、计算机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等;④有的学校设有特色的交叉类课程,如金融信息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ERP沙盘应用等。

二、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表5给出的是工科背景下的会计学方向人才培养基本情况,从表5中可以看出:①除大连交通大学外,其他学校均采用了四年制大学本科教育。②除大连交通大学授予管理学学位外,其他几所院校皆授予工学学位。③关于培养目标及要求方面,大部分学校设置相关专业主要在于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强调学科专业的融合与交叉,而江西财经大学在强调复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④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进行五年制本科教育,授予管理学学位的同时,可授予第二学士学位。2.培养方向。以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为例,其《201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软件工程(会计学)规定了两个方向,方向1为具有软件背景的会计学方向,方向2为具有会计学背景的软件工程方向,具体课程设置模块见图2和图3。图2给出的是具有软件工程背景的特色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模块,从模块中可以看出,公共基础课占40%,剩余的60%中软件工程课程18%,专业方向课42%,专业方向课占多数,故将软件工程作为背景。而图3给出的是具有特色专业背景的软件工程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模块,从模块中可以看出,公共基础课占40%,剩余的60%中软件工程课程42%,专业方向课18%,软件工程课占多数,故将专业方向课作为背景。以江西理工大学2010级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为例,总学分为205.5分,公共基础课74个学分,占36%,会计学方向课程88个学分,占42.8%,软件工程课程43.5个学分,占21.2%。而大连交通大学学分制要求,五年内总学分不少于283分,其中公共基础教育91个学分(32%),会计学专业教育73.5个学分(26%),软件工程专业教育50.5个学分(18%),实践教学68个学分(24%),若将实践教学内容依次拆分为公共基础课、会计学方向课和软件工程课,其各自所占比例与江西理工大学基本相当。从两所院校的实际课程安排看,两校的软件工程(会计学)人才培养方向更倾向于软件工程背景的会计学方向,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大连交通大学授予管理学学位也是合理的。

三、工科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的认可度较低

以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为例,目前该专业认可度较低。在学生报考时,很多考生和家长会有疑虑,对该专业存在质疑。质疑的理由无非是:①软件工程本身就是新专业,设立时间不长,教学质量存疑;②收费较高,高校设置该专业招生的动机受人质疑;③会计学放到软件工程下说法新鲜,没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考生和家长难免对该专业迟疑。在学生毕业时,学生找工作和考研时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主要表现为:①考公务员时,该专业的学生因授予工学学位,故不能报考会计学相关专业的职位,只能看作是计算机类的考生。②考研时,面临两难的抉择,很多文科生在报考计算机类或软件工程类专业时望而却步,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考会计专业研究生,但是面试时该专业是否被会计系教师或报考学校认可也尚未得知,何况有的学校会计学硕士在进行调剂时明确限制外专业调入,软件工程(会计学)是否能被看作是会计学相关专业尚无准确定论。③就业时,很多招考会计的单位都会对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有些迟疑,怀疑这个“杂牌专业”。的确,类似软件工程(会计学)这种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现在社会认知度还较低。

(二)课程设置难度较大

从上述现状中也可以看出类似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的难度系数较高,主要表现为:①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的学分相对于其他专业较多,具体表现为门次多且很多都是高学分的课程。②各高校无论在设置计算机类课程、会计类课程、交叉类课程时都各不相同,说明目前在高校尚未存在着统一的课程标准。③课程设置偏重于计算机类还是会计类没有准确的定位,各分一半显然效果不佳,但过分偏重一方,另一方则会较弱,以致无专业深度。④在安排完计算机和会计核心课程外,没有较多的空间再安排管理类或经济金融类核心课程,所以很多学校只开设了管理学、宏微观经济学等寥寥几门,这显然是不够的。⑤有的高校在三年级时尝试分方向进行培养,除授课和课程安排上有难度外,这种做法又会使学生对该专业更加疑惑,不知该如何自我定位。⑥软件工程专业偏重于实践应用环节,往往大四一年是在外实习,从而使在校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课程设置难度大大提升,很多课程处于很难取舍的状态。

(三)专业学习难度较大

从教学的角度看,类似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教学安排难度很大,计算机类课程可由计算机学院或系部承担即可,会计管理类课程由经管学院或系部承担即可,交叉类的课程由相应的专业老师负责即可。但是,从学习者即该专业的学生角度看,学好跨学科专业难度较大,特别是这种横跨工学和管理学两个大学科门类的专业。其难度较大的原因包括:①学习该专业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为文科生,学习离散数学、C语言、Java语言等相关计算机课程难度较大,有的无兴趣,勉强通过考试而已。②计算机相关课程知识多属于显性知识,且结构化特征显著,而会计管理类知识多属于隐性知识,很多是需要经验的体会,且非结构化特征显著,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显著,势必会造成初学者无所适从,从而增加学习的难度。③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课程较多,很多是高学分,这也无疑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在一个学期内要吸收和消化平均十几门课程知识,难度较大。

(四)复合性较弱

跨学科交叉类专业设置的成功关键取决于交叉性意识的强弱,其理想的结果为强会计强计算机,但往往会造成强计算机弱会计、强会计弱计算机,甚至弱计算机弱会计,究其原因在于复合型较弱,具体表现为:①由于单独的计算机课程和会计类课程设置较多,且总学分有限,故复合型课程的门数和学时有限,学习不能深入。②在单独的计算机课程和会计学课程讲解时,是完全独立的体系,日常教学中往往呈现“两张皮、无交叉”。③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教师少,复合意识本身就不是很强。④目前大多数学生只是单纯地学完计算机和会计类课程,没有主动意识将两者有效地进行结合,而很多复合型课程在第6、7学期开设,此时很多学生忙于考研和就业,学习精力不集中,故复合效果大大降低。⑤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持续性有效需求还比较弱,现在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会计软件的应用操作上,普通会计学生也可以完成,更专业、更高端的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尚待进一步激活。

(五)人才流失

从长远看,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且势必会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但目前高端、持续性有效需求尚未完全形成,故势必会造成大量复合型人才的流失。而且,这种流失现象已在学生未毕业时表现出来:①很多学生选择该专业时具有盲目性,有的是好奇心驱使,有的随意填报,更有的是为了低分录取有本科读,因此很多新生在进校时就明确不会从事该行业;②计算机类课程的难度使部分学生毕业时更愿意从事纯会计工作;③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就业对口的会计管理类软件公司人才需求量小于供给量,就业环境和工作压力也使得很多学生望而却步。

四、建议与对策

软件工程(会计学)等类似专业的出现适应了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是新兴商务软件产业在教育上的一种反应,与重庆理工大学等学校所开设的会计学(会计信息化)专业对应,都是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不同的是一个是在软件工程工科背景下复合,一种是在会计管理学科背景下复合,所以两种专业设置的出发点和培养目标是相同的,只是培养方式和具体的培养要求有所不同。其实,在会计学科与之类似的专业设置还有法学(法务会计)、会计学(法务会计)。会计信息化和法务会计可以堪称会计学科类两大经典的跨学科复合型特色专业,本文从以下方面探索如何促进软件工程(会计学)等类似专业更好地发展,尽早摆脱当前的尴尬局面。

(一)提升专业认知

既然明白了会计信息化和法务会计等类似学科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那么政府、教育界、会计界、企业乃至全社会都应该逐步达成共识:无论是哪个特色方向,我们都应该认为它和财务管理、审计学一样是会计大类专业,同时也可以被认为是计算机类或法学类专业,提高该类似专业在社会的认可度,让毕业于该专业的学生们享受他们本来就应该有的但迟来的待遇。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朝就可以实现的,这需要政府、教育界、会计界领导的重视与推进,需要我们该学科领域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努力,更需要该学科领域学生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全面提升软件工程(会计学)类似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其社会竞争力,进而提高该专业的关注度和知名度。无论是该学科领域的教师、学生,还是从事该领域的工作者,我们都应“韬光养晦、居安思危”,坚信一个理念,即复合型专业的明天是光明美好的,而走往美好明天的道路是曲折的,不断推进该学科领域的发展和深入。

(二)校企合作与双学位式培养

提升软件工程(会计学)等类似专业的认可度不是一朝完成的,目前就业和考研时的尴尬局面依然会存在,为缓解这种尴尬局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①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将用友、金蝶、新中大、浪潮等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商务软件企业引进学校,走向课堂,实现“校内培训、校外实习、推荐就业”全方位的互利合作模式。②借鉴大连交通大学培养模式,五年制培养双学位人才,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两大学科基础知识、进行充足的校外实习和毕业实践,也可以让学生在就业时有了双重保障和多种选择。③鉴于四年制的限制,学校可采用双学位的培养模式提升该学科学生的竞争力。对于那些有精力和能力的学生而言,可以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二学位,着重开设非会计核心类的其他会计相关课程以及经济管理学科的其他课程,本着不重复设置课程的原则即可。在学生修得一定学时,获得相应学分的前提下授予管理学第二学位。毕业工作时,工学和管理学双学位证书势必会对就业有所帮助。

(三)二维式复合课程体系设计

图4给出的是二维式复合课程体系设计图,横轴代表会计类课程,纵轴代表计算机类课程,有四个交叉点。其中:A代表理论层次的复合或交叉,是将会计、管理与计算机相融合而成的交叉性课程,比如: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ERP、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资源管理、计算机财务管理等。B代表基于会计、管理理论思想的计算机实践环节,是指将会计、管理应用到计算机实务中,严格意义上讲很难剥离出该类课程,因为计算机作为应用工具,往往是将其思想应用到其他领域。C代表计算机实务与会计、管理实务的融合,主要是指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技术的实践环节,即利用面向对象技术、Java设计语言等软件开发工具进行会计软件、财务管理软件、审计软件的开发,设计出简单、易操作的管理类应用系统,比如工资系统的开发等。D代表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思想的会计、管理实践,即计算机在会计、管理领域的应用,该类交叉性课程复合性较强,主要有财务软件应用(各类主流软件的实践操作环节,如用友U8.72、金蝶K3、SAP等)、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数据挖掘或数据仓库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计算机审计实务、ERP沙盘应用(企业模拟经营)等。由此可见,在二维式复合课程体系设计图中,强叉课程主要是将计算机理论与会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相融合,在本科教育中更多地偏重于该类课程的设置,但应该注意的是,在条件适合的情况可设置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开发动手能力。

(四)强化复合与交叉

软件工程(会计学)等类似专业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复合性和交叉性,不是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整合”。李刚(2008)曾在文中建议基于整合观念的AIS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应从专业层次和课程层次展开,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的设立已基本实现专业层次的构建。至于课程层次的构建,笔者认为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按照二维式的复合课程体系在理论和实践环节开设复合型课程,强化知识的交叉和复合;二是在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审计、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项目管理等复合性课程教学中,应淡化知识的简单叠加,强化知识的整合和交叉,应突出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管理知识的特色,应重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并通过案例分析等实践环节强化知识的整合,提升教学效果。

(五)准确的专业能力定位和人才分流

无论是软件工程背景下的会计学方向(方向1),还是会计学背景下的软件工程方向(方向2),无非都是在说明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该如何进行准确定位。实际上是在讨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应偏重于计算机还是管理,在培养中不可能对半分,肯定是有所偏重的,但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其实,软件工程和会计信息系统学科中强调信息系统开发应遵循结构化的开发思想,即坚持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三步走。前两步的实现既需要扎实的会计学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又需要应用软件工程的开发思想和方法,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和设计,基础的程序编程语言也是必须的。最后一步是系统实施和维护阶段,或者主要是程序编程阶段,需要软件工程师来完成。

无机化学课件范文7

[关键词]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会计行业

0引言

随着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开始应用在很多领域,会计行业也不例外,已经成为会计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很多企业开始在会计实务中融入会计电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培养专业的会计电算人才是非常关键的,需要各高校对会计电算专业提高重视程度,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教师也应通过采用合理的教学形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与综合能力。

1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不足

1.1教师过于注重传授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缺乏结合

在日常的电算化教学中,教师更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堂中也只能学习理论知识,并没有接触电算化软件,导致很多学生在实践时不了解操作方式,无法操作软件。很多学生在学习操作技巧时,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在会计电算化课堂中,学生只能大概了解操作软件的理论知识,若教师讲授更多的理论知识,学生会渐渐忘之前学过的知识,从而无法独立完成实际操作。

1.2没有合理设置会计电算化课程,不具备科学性

在高校教学中,会计电算化专业涵盖了很多科目,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还包括管理学、会计操作以及财务会计。但在课程设置中,部分高校并没有考量会计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时间,所提供的教学时间学生只能进行基础操作与学习简单准则,无法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导致学习进度较快,学生却无法深入理解基础知识,从而很难提升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效率。

1.3缺乏丰富的教学形式,实践内容过于简单

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学流程是教师在会计电算化课堂中传授理论知识,之后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循环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相关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模拟操作也要依据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形式并没有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4示范版本软件相对单一,缺乏适用的教学软件

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很多高校并没有针对专业本身设计教学软件,都是将财务软件公司商务软件的示范版本作为教学软件。现阶段所应用的教学软件种类较少,并且所应用的示范版本软件相对单一。学生本身就对网络版本的软件缺乏了解,在操作此类软件时需要面对复杂的步骤,加大了实际操作的难度。企业中应用的软件是网络版本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学生并不了解,在之后的实际工作中也会不适用操作此类软件,感到无从下手,无法合理应用在学校学习的操作知识,导致出现就业难的情况。

1.5教师队伍过于单薄,难以保障教学质量

教师在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时,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更需要懂得如何处理会计知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很多教师都缺乏工作经验,在走出校门后就由学生的角色转换为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基本都源于教材,没有系统学习计算机技术,既具备计算机能力又具备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少。很多年轻教师缺乏实践能力,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不了解。在会计电算化课堂中,只能通过教材向学生讲解操作步骤,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进行结合,学生也无法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导致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2优化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相关策略

2.1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师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对学生的基础能力与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对于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借助多媒体教学形式,向学生介绍现阶段应用比较广泛以及取得良好效果的财务软件,提高学生对财务软件的认知能力。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为学生布置课下作业,使学生从各种渠道去找寻财务软件,并进行试用,进一步了解会计电算化的软件,通过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

2.2合理设置课程,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

在高校教学中,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操作性,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为目标。通常情况下,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基础是计算机能力、系统开发以及会计理论,但现阶段的教学情况并不允许,部分高校提供的时间无法同时开展会计与计算机课程,需要设置实践课程,彻底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科学设置课程。

2.3丰富会计电算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时,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主动参与会计电算化学习,自主完成课堂任务。兴趣是学习的开端,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这过程中可以借助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形式等其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4明确教学软件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在学习一章节内容后,教师应开展相应的实践操作课程,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实际操作计算机之前,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况安排具体任务,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操作方法,学会合理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相关指令,可以独立自主解决相关问题。在进行具体操作时,也可以根据理论知识更充分地理解软件操作流程。教师在实践课程中,应强调软件模拟的特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更应考量学生的就业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课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模拟工作流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根据工作要求展开实际操作,拉近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工作岗位的距离。目前,虽然有很多应用广泛的财务软件,但是却很少有应用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财务软件。很多高校也会为会计电算化教学购买一些财务软件,但这些软件并不具备练习功能,学生无法将课程内容与财务软件融会贯通。针对此问题,教师在选择教学工具时可以挑选适用的财务软件,并为实验课程选择其他两种财务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对这几种财务软件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明确这几种财务软件操作流程之间的区别,从而在之后的工作岗位中更好地操作财务软件。

2.5建设强大的教师团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专业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掌握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但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单一。高校也没有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导致学生无法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注重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一个与社会交流的机会,可以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组织高校教师到企业学习,使教师不断拓展自身的专业知识。高校也应与其他高校加强交流,邀请优秀的会计电算化专家来学校讲座,并定期聘请软件公司的专业人员在实践课程中进行指导,使教师受到熏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拓展自身的知识体统,从而才能更好地传授会计电算化知识,更加熟练地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进一步实现培养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目标。

3结语

会计电算化教学面临着教师仅注重传授理论知识、示范版本软件单一、缺乏适用的教学软件、实践内容简单、没有科学设置会计电算化课程和缺少实践环节等问题,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如科学设置课程、丰富会计电算化教学形式、建设强大的教师团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办法,希望能够为培养优秀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提供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1]林思澄,刘伟.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6(19).

[2]麦海娟,麦海燕.基于MOOC的课程教学过程重构研究——以北方民族大学会计电算化MOOC为例[J].商业会计,2017(21).

[3]张兰兰,蔡静.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8(4).

无机化学课件范文8

关键词:考试模式;高等教育;组卷

Reform in examination mode of high education

Liu Zhengyi , Wu Jianguo, Li Wei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presents reform in examination mode of high education. Student can select many courses in a semester by his ability. He applies for examination at the end of semester. Examination system generates one electronic test paper instead of many test papers according to examination courses. The paper includes single choices corrected by computer, short answer questions, and essay questions, programming questions and drawing questions corrected by teacher.

Key words: examination mode; high education; test paper generation

期末考试是普通高等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根据国家对高等学校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按照统一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对学生学习和行为的表现,进行阶段和全程的质量考核、记载、评价和处理。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考试需要经历出卷、送印、取卷、发卷、监考、收卷、改卷、登分、统计、检查、入库一系列繁琐过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计算机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无纸化考试平台可以全面地、客观公正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考试作弊现象发生,减轻教师负担,优化全校资源,真正实现学分制管理。无纸化考试是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和教学考试管理需求而出现的一种先进的可付诸实践的考试技术,已经在一些客观题型占主导地位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英语考试中得到应用。其优点主要在于从事先建好的题库中随机抽取考题自动生成试卷并由机器评分,真正实现了教考分离和客观公正,且便于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巩固所学知识。但试题的题型局限于机器易于判断的选择题和判断题,对于复杂的计算机编程题、简答题、画图题等难于实现,也有一些考试软件尝试采用VB或VFP对存盘文件进行模糊识别,但其计算出的分数很难做到准确,以至于无法正确评判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因此,有必要改革高等学校考试模式,建立可以代替传统考试的无纸化考试平台。

1答卷及批改方案设计

为真正实现无纸化考试,需要考虑2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从学生角度来看,需要用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代替传统的笔进行答题;第二,从教师角度来看,应该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阅卷,甚至让计算机代替教师自动阅卷。

传统的纸质试卷一般具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编程题、画图题这些题型。采用无纸化考试后,对于选择题,学生在答题时,在固定的位置上填写ABCD这些选项;判断题,在固定的位置上填写叉或勾;填空题,在固定的空格上填写一些文字,包括数字或公式等;简答题、论述题或编程题,在固定的位置填写一段文字或程序代码;画图题,在固定的区域内进行作图。想要输入单纯的文字、数字,可以利用键盘即可完成,但是公式或图形,则没有对应的键盘按键,这就需要设计一种软件来实现公式或图形的输入,仿照Word中嵌入公式编辑器和画图工具的方法,在电子试卷中增加一些工具按钮,用来插入公式和各种图形,包括常用的箭头、长方形、圆形等;为加快学生答题速度,也可增加一个输入板,让学生从输入板输入,然后以图像形式保存答题内容。

选择题、判断题的批改可以采用原有的机器阅卷技术;编程题可以将学生写的程序用对应的语言编译器进行编译运行以测试其正确性。而其余题型,包括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画图题,因为公式、图形及大段文字,让计算机完成阅卷工作显得力不从心,无法确保批改的正确性。对于这些计算机难于批改的题目,将考生的答题结果随机提交给专业课程教师,由人工批阅,可通过短信平台发送短信或发送邮件通知改卷的教师,提醒他到指定地点进行批阅或上网批阅。这样的人工批阅,比起传统纸质的人工批阅,更加公平和方便。首先,教师看不到笔迹,避免了不公正现象的出现;同时,也减少了大量试卷装订封住考生基本信息的繁琐工作;另外,也给阅卷教师带来便利,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阅卷。

2课程考试方案设计

目前,高校教师大都不愿意给大四上学期的学生上课,原因在于,学生忙于考研和找工作,一般都选择逃课或者在课堂上做自己的事情,因此无法展开课堂互动,教师也觉得无法授课;在大四下学期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撰写毕业论文时,也遇到相同的情况,往往是教师找学生,而不是学生主动找教师。原因很简单,学生忙于找工作、参加面试和应对研究生复试,名义上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实际上最多一个月完成,严重影响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需要改革目前的课程考试方案,使得学生能够在4年的时间内,既学习到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能掌握一些工作技能,并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考研和参加面试。

试题库是无纸化考试的基础。试题库存储试题内容及相关属性信息,如试题所属的知识点(章节)、难度等级等。试题库需要长期从事本门课程讲授的教师进行出题,题目应包含覆盖若干门课程的综合题,并在每次考试后及时根据获得的考试反馈意见修正试题库。试题库在开始建立时,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一旦建立起来,就可以一劳永逸。

试题库建好之后,学生在一学期内只要有能力,可以选修多门课程,学完之后,进行考试申请。无纸化考试平台接受学生的考试申请并随机安排考试时间和地点。考试时学生输入学号、姓名和准备考试的多门课程,根据考生个体的特征编制命题的约束规则,定制试题难度、数量、分布等条件,并自动从试题库中选取满足规则的试题组成试卷,仅一张试卷测评学生多门课程的学习情况。由于随机抽取,学生必须掌握申请考试的多门课程,才能进行考试;同班级学生考试时间地点内容均不同,杜绝了互相抄袭的作弊现象;由于每个学生1学期只需考1份试卷,减少了学生考试的次数,避免了考试机位不足问题的发生,且提交给专业课程教师批改的题目数量也是有限的,从而最大限度上减轻教师负担,使其有更多的精力致力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和提高以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由于试卷综合性较强,对学生要求较高,因此,允许学生补考一次。

3组卷策略

这样设计的课程考试方案最大的问题在于一份试卷如何涵盖多门课程的所有知识点,由于课程增多,一份试卷中每门课程对应的题目减少,如何用少量的题目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给组卷带来了新的难题。

综合型试卷与一般的专业试卷有所不同,内容涵盖多门课程,既包括单门课程的题目,也包括涉及2门及2门以上课程的题目。一份普通试卷具有以下约束条件:

(1)试题唯一性约束。试题不能重复出现,否则不能成为一份合格的试卷。

(2)试卷总分约束。总分必须控制在100分,其中每道题目的分值可以是静态赋值,也可以是动态赋值。

(3)试卷考试时间约束。试卷的估计用时应与指定的考试时间大致一致,一般为120分钟。

(4)试题题型分布约束。试卷题型种类应适中,一般控制在5种或6种。

(5)试题难度分布约束。试卷的难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既能测试考生学习情况,又具有一定区分度。

(6)知识点分布约束。试题的知识点应均匀分布,不能有相同的知识点出现。

(7)区分度约束。试题的区分度应将学生学习的好坏区分开来。

综合型试卷的约束条件除了具有普通试卷的约束条件外,还具有一些新的约束条件:

(1)试卷综合型约束。试卷中应包括单门课程的试题,还应包括涉及2门及2门以上课程的综合型试题。

(2)试卷综合难度约束。试卷的综合难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知识点综合分布约束。试题的知识点应均匀分布在多门课程中,不允许有相同的知识点出现。

基于以上约束条件,计算机在试题库中广泛搜索,找出符合用户指定条件的最优试题组合形成试卷。

4总体架构

无纸化考试平台采用B/S架构,考生通过客户端浏览器登录服务器端上的考试系统可以进行考试申请,整个系统包括信息数据库系统、试题库系统、考试软件系统、考试管理系统4个部分。信息数据库系统包含所有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等;试题库系统包括课程信息、组卷规则信息、考题信息和试题答案信息等;考试软件系统包括考试模块和评分模块等;考试管理系统包括考试申请、试卷分析、打印成绩等模块。学生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拥有的权限,方便地在网上完成考试申请、查询、试题维护、主观题批阅等一系列功能,并根据实际定制自己需要的界面布局结构。

5结束语

高等学校的考试模式多年来未曾有过本质变化,尽管有少数课程实现了电子化,但均以纸质考试为主。随着时展,应改变传统的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考试。高等学校考试模式改革的特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5.1 机器阅卷和随机人工阅卷相结合

客观题采用机器阅卷,主观题采用随机提交给任意1位任课教师人工阅卷的方式,尽量做到客观公正。

5.2 学生考试时间和地点随机产生

学生在学习完选修的所有课程之后可以申请考试,由计算机随机分配时间地点,杜绝同班级同学之间的抄袭现象。

5.3 一份试卷考查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

考试时,由计算机根据学生学号和姓名及申请考试的多门课程,按综合型试卷约束条件搜索试题库,从多门课程试题库中抽取试题进行组卷。1份试卷涵盖学生申请考试的所有课程,包括综合题,可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5.4 短信或邮件通知教师阅卷

通过短信平台或发送邮件方式通知教师阅卷,及时反馈考试成绩,充分体现现代通信技术所带来的便利。

参考文献

[1] 王丽,李敬有,王大鹏.高校公共计算机课程网络无纸化考试现状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3:33~34

[2] 陈明.无纸化考试系统综述[J].计算机教育,2007,3:12~15

[3] 殷大发.无纸化考试系统的研究和开发[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4,3:82~85

[4] 李桂英,叶惠文,柯铭健.计算机文化基础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2007,1:60~63

[5] 余征.B/S模式下的三层结构在英语网络考试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3:9655~9657

[6] 王珊.无纸化考试系统组卷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东北林业大学,2008

无机化学课件范文9

关键词:实用性;多媒体课件;编译器;VBA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1-7508-03

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不应该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只有把板书、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交替使用,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1]。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多媒体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过程过多的依赖多媒体,照屏宣科,稂莠不齐的多媒体课件,结构不清晰,重难点不突出,教学过程紊乱等[2]。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多媒体课件质量以及教师如何正确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两个方面,其中多媒体课件质量是关键。

一些教育研究所、学校定期举办多媒体课件的比赛,并制定相应评价标准,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多媒体课件的建设质量。通过查阅很多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发现,评价指标主要集中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方面,对多媒体课件是否符合课程教学特点关注不够。本文在传统评价基础上提出实用性是衡量多媒体课件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并以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为例,就如何建设实用型多媒体课件给出一些具体做法。

1 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

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与课程对象相关,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特点不一样,实用性具体表现也不一样。但一般来说实用性体现在易于操作、易于接受、易于扩展等方面的要求。易于操作是指多媒体课件要操作简单,对平台和操作者要求不高;易于接受是指多媒体课件要符合学生的视听感官习惯,让学生乐于接受,链接结构复杂、界面切换无序等难以接受的;易于扩展是指课件便于人们对其进行内容和结构的增加删除和修改,使课件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和便于他人共享使用。

2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在多媒体教学中体现出的特点主要有:1)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演示和讲解程序源码,而程序源码有的较长,在保证字体大小前提下一屏无法显示完全;有的程序需要调试运行验证结果;2)课程体系相对固定,多媒体教学中的示例程序有时需要更新或扩充。

3 建设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用型多媒体课件的具体措施

3.1 课件制作工具平台选择

目前常用的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工具有:Adobe Director、Adobe Authware、 PowerPoint、Flash等[3],其中PowerPoint是MS Office的一个组件,软件容易获得,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并且支持幻灯片的隐藏和支持VBA编程。选择PowerPoint作为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多媒体课件建设平台,能够满足课件的实用性要求,使课件易于操作、易于学生接受和扩展使用。

3.2 课件力求全面便于共享使用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相对固定,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目标要求不一样,存在同一门课程不同授课对象的教学大纲和课时是不同的。基于这样的现状,可以集中课程组老师按课程体系建设一个广而全的课件以供共享使用,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隐藏部分幻灯片或进行内容扩展。

采用分工合作、共同备课的形式建设课程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可避免重复劳动,另一方面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使得课件无论从体系结构还是内容组织上都更加优化。

3.3 课件与程序源码分离易于扩展,易于学生接受

由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在多媒体教学中常需要演示讲解程序源码,传统的做法是将源码直接写在课件中,这样不方便程序源码修改等课件扩展的操作,因为修改程序源码就是修改课件,而不同长度的程序源码将可能导致课件结构发生变化或破坏课件风格一致性;而且一些较长的程序源码一屏无法完全显示,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来回切换屏幕,在视觉效果上不易学生接受。

我们利用PowerPoint中的控件以及简单的VBA编程[4]实现课件与程序源码的分离,利用滚动条在固定区域内显示程序源码。具体做法是:在幻灯片中放置TextBox控件,设定其MultiLine属性、EnterKeyBehavior属性、ScrollBars属性;再放置CommandButton控件,编写CommandButton的Click事件:将指定位置的程序文件hello.cs(以《C#程序设计》的Hello World程序为例)文件内容读出并赋值TextBox控件的TEXT属性,另外再放置两个CommandButton控件一个用来放大字体,一个缩小字体。这样就可以利用TextBox控件中的滚动条浏览程序代码,并可以根据需要放大或缩小程序代码的字体大小。

上述3个CommandButton控件的Click事件如下:

这样便实现了课件与程序源码的分离,便于以后的扩展使用;无论程序源码的长短都在一个固定的文本框内利用滚动条显示,不用再来回切换屏幕,并且可以放大缩小程序源码的字体大小,视觉效果好。

3.4 课件中直接调试执行程序源码,简化操作

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运行课件中的示例程序,常规的做法是首先在集成开发环境中打开示例程序,然后编译、执行,执行完再切换到课件中。这样操作有两点不足,一是需要人为中断多媒体课件的放映,转到程序开发环境,示例程序执行结束后再次切换继续放映课件,教学过程显得操作繁琐且不流畅;二是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语法变化很多,同样的问题,可能会有多种解决方法,按以往常规的做法需改动原程序文件,然后再次编译、执行,同样操作步骤较多,不够简洁。

我们采用在课件中直接调试执行程序源码,简化操作,使得多媒体教学过程更流畅。以C#程序设计为例,首先调用.NET框架SDK的CSC命令编制一个C#编译器,然后就在需要执行程序的位置调用预先做好的编译器对该段程序进行编译执行即可。具体做法是:在放置程序代码的TextBox控件下方放置一个CommandButton控件,将其Caption属性设置为“运行”,编写该控件的Click事件:将TextBox的内容保存到一个临时程序文件中(如temp.cs);然后调用预先做好的c#编译器.exe即可得到程序结果。

C#编译器.exe的关键代码如下:

这些控件的组合(含属性设置和CommandButton控件Click事件代码)可以复制粘贴到任何一个需要放置程序源码的位置,只需改动“显示”按钮Click事件Open语句中文件名为实际调用程序源码文件名即可。

4 总结

该文在传统多媒体课件评价的基础上指出实用性是衡量多媒体课件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并提出体现多媒体课件实用性的易于操作、易于接受、易于扩展等基本要求;结合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特点,给出了课件力求全面便于共享使用、课件与程序源码分离、在课件中直接运行程序等具体做法,为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建设实用型多媒体课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素云.高校多媒体教学效果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151-153.

[2] 赵文杰,王超.由“照屏宣科”所想到的——多媒体教学的反思[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5-97.

无机化学课件范文10

    (一)纸版教材的建设

    纸版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纸版教材是教学的核心,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具,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的主教材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贾桂芝教授担任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无机化学》。该教材的编写理念是突出中医药院校学科专业的特点,强调其应用性以及与中药学相关专业的关系,力求做到既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又给学生展现中药知识的背景,体现出中医药学科的特色,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5年的教学实践,教师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该教材在使用中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建议和意见,进行过多次修改,重新出版后已经进入“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的遴选行列。为使学生在学时少、教学进度快的情况下仍可达到“知识面宽,信息量大”的教学要求,我们配合主教材专门编写了《无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为学生剖析知识点和典型问题,并结合课程的难点和重点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习题来加深理解。

    (二)网络辅助教材的建设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日益普及,各高校几乎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络,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可以随时向学生提供上网服务。此外在教学楼、图书馆以及学生宿舍内部都有网络接口,这些条件使无机化学课程网络教材建设成为可能。因此我们借助校园网络,运用数据库、媒体制作工具、网页制作工具建立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无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4],全面实施了网络辅助教学。网站主要设立了以下四个板块。

    1.教学文件。包括授课教师简介、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介绍课程基本要求、考试方法、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学习重点内容、学习方法等,方便学生随时了解授课教师、教学要求和进程,促进学生提前制订学习计划,建立正确的方法和计划,有的放矢,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2.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主要介绍为学生指定的课程参考书,教师自行研制的电子课件,无机实验基本操作录像、同步习题练习、教学内容背景知识介绍等。在学校教改资金的资助下及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课程组制作了实用、内容丰富的电子课件。课件内容在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上尽量采用动画、视听、图片等内容,学生可以随时下载电子课件,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前预习、课后复习,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条件。课堂教学内容背景知识介绍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充分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资源板块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由被动灌输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3.交流论坛和留言板(无机化学BBS):我们利用目前非常成熟的论坛架设技术[5],建立了师生交流论坛。交流论坛可以使师生交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既可以同步与学生在线答疑,也可以异步(留言答疑)为学生解惑。当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首先在论坛上寻找相关的答疑过程帖子,如果没有相关问题的解答,即可新的问题与教师交流互动,大大提高了答疑的效率,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与此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论坛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意见,教师可以通过交流论坛及时得到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我们在辅助教学网站的应用过程中惊喜地发现,交流论坛不仅是师生之间交流,同时也是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网站。一些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就得以解决,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营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4.学科前沿。该板块将本学科一些最前沿的知识介绍给学生,利于培养学生对前沿知识的敏感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关注技术进步和技术前沿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网络教学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网络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中人数及地点的限制,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重点,促使了学生内因作用的发挥,使他们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符合人类认知的发展规律。我们的网络辅助教学实践表明,教学网站是一项十分受学生欢迎的第二课堂活动,是纸板教材的补充与延伸。既能使学生全面了解无机化学的教学,也能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学网站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资料丰富、方便快捷、无时空限制的互动窗口。在建设无机化学精品课的过程中,课程组在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充分体会到,立体化教材体系可为师生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促进学生由被动接受向自主探究学习转变,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水平。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工作已成为教学改革和精品课建设深入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无机化学课件范文11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育技术 课件

中国分类号:G434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的日益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I)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中最重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CAI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网络通信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情景方式上单一、片面的缺点。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目前,CAI正朝着网络化、标准化、虚拟化以及合作化的方向发展,当今席卷全球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就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完美展现。然而,和众多的新生事物一样,我们对CAI的认识也走过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如何正确而深入地认识CAI并且充分发挥其优势,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使用课件教学不等于实现了CAI

CAI给许多教师的第一感觉就是其多媒体表现形式,甚至就认为,只要将板书内容投影出来就实现了CAI。"CAI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这已成了大多数人的思维定势。产生这种认识的根源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丰富内涵。我们把凡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学科教学的所有活动都纳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范畴,认识到这一点,将极大地开阔我们的视野,我们会发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天地是如此的广阔。

当然,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CAI应用的现状,由于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绝大多数CAI的应用只能停留在课件的层次上,但CAI绝不仅仅是课件,它包含了许多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内容,并且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全部过程。我们知道,教学实践活动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讲授、实验、答疑、作业与测试,课件仅仅在传授这一环节实现了CAI。我们要利用计算机来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就是要在五个方面都全方位介入,利用计算机超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充分共享。

二、不是任何课程的任何内容都适合采用CAI课件方式教学

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从无到有、方兴未艾,在各门学科中的应用如火如荼,然而在应用CAI课件进行教学时,往往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任何课程都一哄而上使用CAI课件教学,表现形式也越来越花哨,仿佛只有这样才紧跟形势,站在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前沿。这种不顾课程本身的特点、不结合CAI应用实际情况的做法,常常与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初衷背道而驰。许多学生反映,虽然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但是由于采用投影,讲授速度过快,在初期的好奇心平静下来之后就发现课堂理解跟不上,听课很累;有的课程甚至只是简单的板书搬家,用投影方式显示从前在黑板上的内容,丝毫不能吸引人的注意,更谈不上创新。

从本质上讲,CAI课件是一种信息的发送方式,相比传统教学方法,具有高速度、大容量、模式固定化的特点,它要求信息的接收者具有与之相匹配的响应速度和理解能力,这样才能跟上课件信息发送的节奏,在讲授与理解之间保持平衡。而且课件一旦形成,其流程就相对固定下来,但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其精髓在于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这种交流与影响势必造成教学过程中事件的非预见性。课件的设计不可能把对这些事件做出的"反应"全部纳入可控流程,而恰恰是这些非预见性的事件实现了教与学的全过程。当课程涉及的原理复杂、理论抽象时,课堂上就容易出现"预定"流程以外分支,如果一味采用课件方式讲解,授课老师只能放弃做出反应,从而使学生出现理解障碍,其效果适得其反。这就是课程内容与课件属性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CAI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受到诸如场地、经费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所能利用的手段受到极大限制,无法充分施展现代化CAI的优势。于是由于物质条件不到位,我们无法针对课程的实际情况采用最合适的手段,就不得不面对课程内容多样性与表现手段局限性这第二种矛盾。这两种矛盾就带来了课程的适应性问题,即课程的内容是否适合采用CAI课件手段来表现。

三、使用CAI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教学

我们注意到计算机无法实现真正具有教学意义的交互反馈。CAI的应用中,计算机与人的交互只是一种预先设定好的在特定的情况下显示相应内容的过程,这种交互活动不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调整,更不可能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同时,计算机也无法像教师那样对学生的情绪变化做出相应反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进行干预,根据学生的反馈合理调整CAI的策略与资源,将学生最希望获得的知识以他们最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兼顾效率与效果。

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任何教育工具都只能作为知识的载体,而知识的传承只能由人来完成。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CAI就无从发展,甚至可能被扼杀。CAI的生命力在于能延伸教师表达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也只有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才是CAI的发展方向。CAI的应用旨在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支持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点难点,解决传统教学不易解决的问题,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其重点是在"辅助"二字上,也就是说CAI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切不可本末倒置。既然它是一种手段,就不能离开人的使用。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树立自己的主动意识,要力图去主宰CAI的应用,而不是让CAI来影响自己的思路。

无机化学课件范文12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计算机专业的相关工作人员成为社会最急缺的人才类型,几乎各行各业都在以计算机实现本行业的结构变革,所以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是十分广阔的。但是,现代社会依然存在“找工作难”、“用工荒”问题,表明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原因在于“灌输”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只会学、不会用,导致学生无法在毕业之际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为此,教师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组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文将从适时引入网络资源、优化教学情境、展开线上教学辅导三个角度分析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策略分析

中职生有着自身的学习特点,他们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意志力薄弱,但是好胜心强,求异心理较重。针对这个学情特征,教师应主动调整教育技术,以现代化教育手段辅以常规的课堂教学,丰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多给中职生留出足够的探索时间。实际上,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身将让中职生们掌握一定的信息操作技能作为教学基本目的,如果中职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素养,那么便可使其更好地应对职业需求,实现长远发展。

一、适时引入网络资源

适当引入网络资源可以丰富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满足中职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因为现在几乎每一个中职生都有用计算机满足个人学习、娱乐需求的应用经历,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能。这就表示教师无法按照常规的教学安排组织课程教学,而是要以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便于中职生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领域发展自己的信息素养。就如在“Word2013”一课教学中,本班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以Word2013进行文本编辑的基本方式,也经常利用这个软件写作业。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并未应用过Word2013,不懂在Word2013中编辑文档的操作流程。由于本班学生操作Word2013软件的水平不一,所以我并不会对学生提出统一要求,而是鼓励中职生以网络资源展开自主学习,分别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与Word2013有关的操作知识,如Word2013的文字排版功能、页面页脚设置、页码编排方法、图画插入方法等等。

二、优化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是传播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解难答疑的基本活动,也是训练中职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基本场合。为了让中职生更好地发展,教师可以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保证情景的真实性与形象化,让中职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激发出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中职生良好的学习心理。PowerPoint2013软件是制作课件最主要的工具,学生们虽然在学习中常常通过多媒体课件展开学习,却鲜少有亲自制作的经历。为此,我便亲自利用PowerPoint2013制作了一个动态电子相册。这个电子相册是以我提前收集到的学生照片为主的,以背景音乐与PowerPoint2013中图片切入效果保证了画面的丰富性,使学生对PowerPoint2013这个软件的各个功能产生了极大地兴趣。这就说明本课教学情境达到了激趣目的,便于学生主动学习PowerPoint2013的各个操作技巧。另外,我还要求学生以“幻灯片文字输入与格式设置方法”为主题,鼓励中职生自主设计学习课件。学生需轮流展示,全班同学客观点评,选择最佳课件,由我小幅度调整后直接在课堂上应用。

三、展开线上教学辅导

展开线上辅导教学是为了让每个中职生都能及时接受教师辅导为目的的。众所周知,每一节课都有固定的时间限制,且每个课程都有一定的课时安排。但是,班级人数过多,导致教师无法及时在课堂辅导中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专业成长。为此,教师应该针对中职生的学习计划,与学生商讨线上教学辅导时间安排,展开一对一的教师指导与专业服务,以便让每一个中职生及时内化在课堂学习中无法理解的课程知识。本班所有学生都配有手机,而我便希望学生可以将手机作为学习平台,及时与我沟通,向我提出学习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微信、QQ留言功能或者发邮件的形式说出自己的学习困惑,只要收到学生消息,我便会第一时间回复,解答学生疑问。就如在“演示文稿设计系统”一课中,中职生需学习幻灯片的美化、PPT的制作技术、演示文稿的放映与打印知识。但是,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也就使其出现了不同的学习问题,比如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美化幻灯片,有的学生则在演示文稿打印操作中出现了问题。如果我无法在课堂上解答他们的疑问,那么学生便可在课后利用互联网向我发送线上辅导请求,我会一一解答。总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教师应该以现代通信技术的便捷性、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与信息化教学方式的灵活性组织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中职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