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8 10:46:25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音乐教育 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教学注重音乐基础与鉴赏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牵引式”音乐教唱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课改的需求。因此,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之下,急需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进而更好的迎合课改的需求。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也可以借鉴诸如数学、物理等科目的成熟模式,再结合音乐课的特点,就可以从本质上对音乐课堂教学起到优化处理的效果。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的两大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音乐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尚存在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难以实现“教学相长”之效我国现行中学音乐教育基本沿用了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虽然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但是仍以“教授”为主,单纯追求知识与技能,教学模式单调、机械,教学过程枯燥、程式化,而对于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初中生而言,这种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难以实现“教学相长”。

2.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当前,在我国现行教学体系中,初中音乐教育多被赋予了德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功能,并被片面夸大,而忽视了初中音乐教育应该以美育为其宗旨,是音乐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这一基本职能。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特别注重知识、技能等非审美的体验,而忽视情感、兴趣、想象、创造等审美体验,种种误区导致初中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缺失,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二、改变初中教学模式,在课上分析验证

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同样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方法,不断地分析验证教学教案设计的合理性,不断进行反思并对症下药。课堂教学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再好的教学方法也有它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分析材料,为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提供帮助。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努力去构建互动课堂,打破传统的灌输呆板的学习方式,比如大多数学生都没去过非洲,当我们给学生欣赏非洲音乐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感到陌生,此时教师就需要把非洲一些部落的历史、风土人情以及非洲音乐的发展过程讲给学生听,并且为学生示范一些非洲音乐特有的动作,比如用手打鼓等等,并让学生进行模仿参与,从而增加课堂互动性,活跃教学气氛。

三、取长补短,不断对音乐教学进行改善

年轻一辈的音乐教师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教学时应吸取年长教师的经验,取长补短。在新课改下,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通常与教材息息相关,绝不能为了追求课堂效果而疏忽了音乐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并仔细设计教学内容。

2、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按其个性气质对其进行个性化教育。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一起探索音乐的奥秘。

四、基于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将逐渐的成为初中音乐教育的主流。基于良好的多媒体平台,可以有效的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对于教学情境的设置,多媒体技术有着其独到的优势。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结合音乐的历史背景,进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对贝多芬《月光》片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创设出基于音乐本质的情景。同时,基于多媒体的视听平台,教师可以自如的进行音乐教学的转变,以及可以进行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模式开展。

五、尊重学生对音乐元素理解。

音乐本身就具有多样化,因而在进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音乐思维范式。尤其是对于音乐元素的挖掘上,学生需要更多的自主空间,也就是说,在尊重学生的情感的同时,还需要为学生保留足够的自主空间。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情感与音乐内涵的碰撞来发现音乐本身的内涵和价值。这一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塑造了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与此同时,音乐课堂的教学气氛更加地融洽。

六、体现人文精神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音乐鉴赏课堂上,鉴赏的内容选择应涉及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音乐内容,强调音乐的文化价值与欣赏价值,实现人文教育需要,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例如,在民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可精心设计西北放歌、婉约江南等不同的音乐形式与音乐内容,让学生在对比中提高欣赏能力,既体会到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又深刻体会音乐的熏陶。

七、有效的教学评价与反思

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反思与评价是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与课堂质量的重要形式。在新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对课堂教学开展多元性评价,尤其注重过程评价,让学生更注重自己的课堂表现,以此作为课堂考核内容。反思教学是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中获得全新实践高度。通过反思,可让教师获得成长经验。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因此,如果缺乏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就可能停滞不前,无法发挥创造性。

由上可见,音乐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通过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相结合,真正发挥音乐的功能与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音乐能力,培养当前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正在创造更多的奇迹,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加。为了适应中国的现状,中国教育部提出了一项新的研究型高素质人才课程改革方案,以培养具有创新技术的人才。研究表明,音乐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影响,可以开拓学生创新的可能性,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音乐是一项古老的艺术,古时的人们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人们听着音乐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音乐教学是一门特殊的科目,主要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的意义和一些技能。音乐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维,提高协作技能训练和整体技能。音乐教学是培养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宝贵工具,而中等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初初中生的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他们日后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在上初中音乐课时,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现实、自身条件和创造的可能性开始,寻找并发现他们的特产和优势,通过音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初中、初中和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音乐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在过去,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家长们并不了解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音乐教学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起到了提高学生的智力,塑造情感和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的作用。歌曲为人们提供了可视化的空间,与教育质量相关的创新和研究技能是学生的重要素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考虑到音乐教学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可以教室中运用现代的教学理念,选择一本适合的教科书,以反映学生学习需求的教育为基础,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技能,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二、初中音乐教学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初中音乐教学用创新能力转变教学观念教学

目前,在中国教育领域,选择人才和检验教育成果的最重要途径仍是研究。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研究中发展的大多数思想都是面向考试的思想的原因。培养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最重要部分是教师改变他们对教育的看法,让教师根据现有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式,并使学生成为课程的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促进他们的成长。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会慢慢适应基于测试的教学方法,包括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良的变化感。有些学生甚至可能会等待老师讲课,认为自己无须参与,最后失去了创新能力。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按照科学定律将教师教育和反向学习的观念整合到日常教育设计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能力。在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技术和空间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创造足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随着教师的教学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随着对知识的渴望不断增加,不良习惯的改变,学习技能的提高,以及创新学习动机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很大的发展。

(二)初中音乐教学依托现代教学手段教学

自信息时代问世以来,科学技术一直在发展,并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信息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并在支持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初中的思想占主导地位,从思维和推理开始,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感觉”,并提高创造力。例如,在教给学生歌曲《黄河大合唱》的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黄河大合唱》的背景,以供学生感受。还可以考虑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学生受教育的背景,例如可以让学生观看,来了解京剧的含义。还可以通过体验来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让学生穿有代表性的服装或者亲自感受各种京剧乐器,现代教学方法在支持这一教学方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初中音乐教学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教学

人类将一些新以前看到过,现在又看到的图像称为幻觉。优美的音乐使学生可以创建不同类型的图像,每个学生可以创建相同音乐的不同图像。因此,音乐的演奏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背后故事的想象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音乐课上,老师必须遵守有关学生发展的准则,并使用适当的教育设计,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并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要求学生通过语言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看法和想象,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例如,教授“感恩的心”,这首歌很早就为学生所熟知。而上课时,老师需要通过音乐引导思想,比如为谁而感激?从这些问题开始,歌曲的含义将被每个学生去想象和解读。学生的想象力是多种多样的,反映了有关学习时的各种想三法、结。语

新时代的变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发展创新型学生是目前教育的重要环节,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使学生可以基于各种迁移经验来扩展他们的思维。音乐课程的学习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教学核心,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组织并逐步开发教学演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看到学习的乐趣,打开创新和想象力的大门,并对现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产生积极影响。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莉萍.初中音乐教学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6) :460- 491.

[2]赵秀娟.音乐教学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J].学周刊,2012(6) :156.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教学目标 教学导入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59

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注意到音乐教学对学生整体发展的重要影响,音乐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其审美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产生恒久的积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大纲和教育潮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为学生开展更加丰富的音乐教学,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增强音乐创造意识,做出积极的努力。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首先,教学目标要多维化,又要具备针对性、有序性,使每节课都有^高的教学效果。初中音乐的教学目标是比较多元化的,但是又是十分确切的,需要教师结合每个学期的教学大纲进行详细分析,只有明确目标,教学过程才能有方向性,这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基础。但是,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存在课时紧张,教学目标难以完成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和完善,导致学期课程之间没有有效衔接与配合,学生学习起来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针对性。所以,我应该对此进行积极调整。

第一,结合教学大纲对每册课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再结合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哪些篇目需要重点开展,哪些内容需要简单欣赏,这都需要教师提前做好教学设计,这样就可以把重要的教学目标分配在主要的教学内容里面。

第二,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会,然后结合音乐的创作人、创作背景以及时代等因素进行目标的具体设置,既要兼顾知识与技能,又要注重情感价值的教学目标,从而完善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有统一的指导。

第三,教学目标还要做到循序渐进。可以先把学期目标分为单元目标,之后单元目标分为课程目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又可以分为多个层次,目标之间必须从小到大,由浅入深,使学生思维逐步深入,不会产生突兀感和跳跃感。例如,在学习《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时候,教师第一步的目标应该是学生对于基本情感基调的把握,因为这一步比较简单,学生通过对于梁祝爱情经历和悲惨命运的了解就能把握,第二步就是对于乐曲知识的学习,第三步才是对于乐曲的鉴赏和品味,最后一步鉴赏其他的乐曲篇目,把所学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每个目标之间都是相关的,前面为后面做铺垫,使教学步步深入。

其次,教学导入是开展好初中音乐教学的必要步骤。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进行音乐鉴赏和学习。随着教学理论的完善,更多的教师注意到导入对音乐教学的影响,优秀的教学导入能够快速攫取学生的目光,激发其内在探究动力,促进教学的顺利展开。经过不断反思,教学导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第一,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是教师结合与音乐相关的或者与教学内容有所联系的故事作为课前教学的预备内容,先为学生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或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或者调节教学气氛等,达到良好的教学导入效果。例如,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古典乐曲鉴赏,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俞伯牙和钟子期两人互为知音的故事,以此引导学生对于古典雅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音乐产生崇敬感,对接下来的音乐欣赏十分有利。

第二,导入可以是情境的设置。教师先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在这个情境里面,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考,之后进行音乐的教学,学生会很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和要求。例如,在学习《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学生因为从小就会唱国歌,但是对于国歌的创作以及当时对于革命战士以及普通百姓的意义理解还不到位,教师可以先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我国社会的现实发展情况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内外受敌,受到日本侵略者的任意的现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继而开展教学,那么学生很容易就进行学习状态。

第三,利用图片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介绍作品创作背景来作为导入,促进学生对于作品的深入把握。例如,在学习《伏尔加船夫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在导入中为学生展示一系列的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人民饥寒交迫的图片,让学生自觉理解当时的作品创作背景,继而带着情感进入教学过程,这样的导入会更加真实生动,受学生的欢迎。总之,导入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必要步骤,教师要及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知识经验采取合适的导入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

再次,教学过程是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过程要及时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灵活转变,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顺序和生动效果。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组织开展音乐教学的步骤和顺序,这需要需要教师首先进行课前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分化教学步骤,在哪个环节设计什么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做好安排,这样才能实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第一,教学过程需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有活动的教学过程才生动活泼,才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接受方式和学习形式,减轻学习的压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改变以前以自己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先做示范,然后让学生看、听、做,用手打出节拍,之后把班级分成两部分轮流配合打有变化的节拍,使学生在课堂的活动中体会音乐的节拍规律以及变化,从而轻松掌握节拍的划分和变化规律,以及不同节拍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4

中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历经近百年,从时间纬度上对当代中国音乐哲学教育研究作一归纳。当代我国对于明确意义上的音乐教育哲学研究起步比较晚,从三个历史时期进行研究。中国音乐哲学教育美育一、美育研究与哲学观的觉醒20世纪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育作为音乐教育哲学最主要的实践途径和落实方式,在情感教育、美感教育的意义上受到关注。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陷入危机、经历变革的现实基础上确立、发展,正是以改良人心、改造社会为目标。在抗日救亡的历史境遇中,音乐教育对情感、精神的作用,在激发凝聚民族生命力、能聚战斗力的意义上,得到关注阐发并推向实践。1.“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提出――通过古籍研究发现,自春秋以来,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具有三个重要特点,即在音乐教育中重视音乐的政治功能、教化功能和审美功能。中国古代音乐教育这种特点对于今天的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2.真正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提法,实际上是我国上个世纪初蔡元培所主张“美育”认识的深化。他在民国元年任教育总长后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l912)一文,首次提出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将美育作为“育人”目的实现的基本保证。1923年六月教育部颁发的《小学音乐课程纲要》和《初级中学音乐课程纲要》中强调了美育情感教育的重要性。193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课程标准,将音乐欣赏列入了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形成了以唱歌、乐理、欣赏、乐器四方面为内容的中小学音乐课教学内容。这一音乐课教学内容模式一直沿用到20世纪末。直到2000年起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研制,才开始有所改变。新的音乐课提出了新的音乐教育哲学:“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3.蔡元培音乐教育思想代表了中国代新型音乐教育最初的理想目标,至今仍具有现实的启示。这在本世纪新课程标准中的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设置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体现,也与美国提倡的官方音乐教育――审美教育达到了完美的契合。并且从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史不难窥见审美哲学在我国有它存在的内在历史的原因。二、风起云涌,百家争鸣改革开放后近20年,随着国家宏观环境的变化,音乐教育又转而强调智育功能。改革开放后,音乐教育界又先后引进“世界五大音乐教学法”(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以教学法、日本的铃木教学法、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和美国的综合乐感教学法),此后,加德纳(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加纳德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想获得深度的了解,势必要超越单一学科的范围,采取跨领域的研究方式。所以综合学科内容教学,成为发展多元智能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特征。)和戈尔曼(Gorman)的“情商理论”(戈尔曼的情商理论认为,与传统智力理论不同,情绪智力强调能力的情绪因素,他的研究动机在于运用情绪智力概念去解释个体的绩效和成功)又席卷我国,它们虽都从不同角度为证实音乐教育的价值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但是终因其只是从智力和情感技术训练角度立论,因而无法证实音乐教育是每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从而不能成为音乐教育最本质的核心理论。受后现代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音乐教育专业内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情况,如音乐教育者对于审美哲学的理智审视,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人们对哲学问题研究兴趣的高涨,以及艾利奥特创立的新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等等,致使人们急于追寻一种新的哲学思想来批判不断引起人们质疑的审美哲学观。在这种情况下,实践哲学观便应运而生。即在音乐教育哲学研究中,出现了多元化的声音,在国内出现了对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提出哲学批评的学者,充分肯定了音乐作为社会文化建构的思想,提出要构建“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直至当前,中国的音乐教育的现实还是在以审美为核心的指导下在发展着,但我们可以欣喜地发现这种局势在慢慢出现改变。作为多元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多元文化的交流所存在的悖论要有清醒的认识。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诸文化之间如何既互相交流和理解,又能保持文化的多样化和发展固有文化的特色,是一个严峻而艰深的课题。三、批评与反思2009年,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承办的音乐教育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议中,来自国内及港澳台20余位专家和代表,齐集一堂,分别作了相关学术报告,对音乐教育哲学及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等领域的相关学术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当代的音乐教育哲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研究。其中,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朱玉江提交的论文《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主体性哲学反思》一文中,对当代的中国音乐教育主体性哲学进行了反思。他认为,20世纪的我国音乐教育的百年历程始终未能走出“主客”二分的主体性哲学思维定势中。在全球化时代的西方哲学、教育学、文化学研究、音乐教育学发生重大转型的时候,主体性哲学主宰的音乐教育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困境。作者总结为4点:(1)以音乐语言为基础的交往活动;(2)音乐教育是一种主体间的理性对话和理解的过程;(3)音乐教育的意义在生活世界中生成和发展;(4)音乐教育归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主要以人的价值和人的精神作为其研究对象。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余丹红教授的文章《当代中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中若干问题思考》中,围绕所提出的三个问题,点出了当代中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1.当代中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领域往往将音乐教育哲学的纲领性、原则性与普遍性原则暂搁置一边,而搜索、提取一些口号式的“核心问题”“可操作程序”,并不甚顾及上下文关系地将之应用于音乐教育的体系建构、标准制定、甚至政策法规的制定等,使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偏离“大地图”原则而趋于实用主义。2.如何辨清哲学与美学的区别,是我们在音乐教育哲学理论中首先应该理顺的基本概念。毫无疑问,音乐教育哲学中包含诸多美学问题,但是美学绝对不是音乐教育哲学的全部,或绝大多数内容。3.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是历史上下文关系中的产物,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其合理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淡出理论研究的核心地位。音乐教育哲学变革、突破的要求,不仅来自音乐教育实践,来自我们所处的整个时代及文化环境。几十年来,我们的耳边不断地在喊着:音乐是情感的符号,“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等等,这些音乐教育主张并非都是绝对的真理,但至少他给我们的音乐教育者提供了很多参照,或引起我们的反思,让我们回过头来想想我们的音乐教育哲学自身是否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也许正是在这种反思中,加上音乐教育哲学实践的影响,萌动了音乐教育哲学的改革、突破的欲求。

参考文献:

[1]吴淑元.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特点及启示.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5

这本书出版之后,被很多人奉为“新音乐教师的入职宝典”。但是,仅仅只是这样吗?诚然,新音乐教师是这本书的最直接受益者,他们能感同身受地从张晓敏的经历中获得问题的答案。感性的语言背后,渗透着对音乐教师职业认知与职业道德、音乐教育教学的理念与方法、音乐教学研究的途径与方式等方面的理性思考。更深层次地看,还包含着对我国音乐教师教育、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音乐教师素质结构等问题的深入探究。所以,在实践层面上,这本书对新音乐教师和在读师范生具有指导意义,也能使在职音乐教师有所启发。在理论上,则能引发音乐教育研究者及肩负培养音乐教师任务的高校教师的深深思索。

目前,市面上的音乐教育论著林林总总,而这本兼具人文色彩与理性思考的对话集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这是一本入职读本,是一种理论的解读,也是一幅微型的图景,更是一次沉重的反思。

一、音乐教师的入职指南

这本书对于新音乐教师的入职指南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与一般的音乐教育著作不同,这是一本对话录,语言真实质朴,没有因为是“专家”与“新手”的对话而充满虚假的奉承与刻意的说教。郭教授平易近人的解答,也使晓敏老师由胆怯的提问到大方的讲述,他们的交流,也从答疑变成了彼此经验的分享。这样的方式可以让音乐教师减少阅读专业文献带来的技术障碍,由于书中所述贴近生活,他们能最迅速、最高效地获取信息。书中并未频现艰深的专业术语,也没有假大空的口号,只是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为新音乐教师答疑解惑、出谋划策,一起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教师角色,分享他们的喜悦,分担他们的忧愁。

“对于新老师来说,怎么样才能把第一堂课上好呢?第一堂课应该上些什么内容呢?”①“您觉得我应该怎样做才能把教材内容更‘活’地传递给学生呢?”②晓敏老师的这些疑问,是每一位初上讲台的音乐教师都会遇到的。郭教授逐一将问题解答,并且常常会发散开来,由此及彼。让晓敏老师不仅得到问题的答案,还触类旁通地打开新的思路。在这十二封信中,他们分别就如何上好第一堂课,教材使用、师生关系、职业认知、教学内容、课堂氛围、课程评价、欣赏教学、唱歌教学、职业道德、教学形式等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说,几乎囊括了新音乐教师入职时会遇到的方方面面,虽然这不是条分缕析的步骤式行动指南,但这种轻松的表达方式及蕴含的巨大信息量,会更使他们受益匪浅。

这本从新音乐教师入职真实经历出发的小书,可以成为他们探寻未知世界的引路者。绕开难懂的理论说教、避开机械的模仿与重复,循着郭教授与张晓敏的对话,他们就能拨开迷雾,逐渐清晰。

二、音乐教育理论的轻松解读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③可是,提到“理论”两个字,许多音乐教师便条件反射地皱起眉头,认为“理论”是晦涩难懂且“没有用”的。有些音乐教师专业技能突出,但平时很少看书动笔,缺乏理论知识储备和思维方法,无法科学理性地看待与分析音乐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文化底蕴不深,理论修养浅薄成为音乐教师群体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理论”该以何种方式走入音乐教师的视野中呢?恐怕不顾基础,强迫教师们手捧理论书籍去使劲研读是没有用的。我们需要一种更轻松的方式,让音乐教师在心理上解除对于理论学习的畏惧感,初尝理论知识对于实践指导的积极作用,找到突破口之后,再按图索骥、顺藤摸瓜地逐步完善自身的理论结构。那么,一幅全新的思维图景就会展现在音乐教师[前,让他们超越日常经验,能全方位地审视与反思教学,主动进行教学研究和自主发展,树立现代教学理念,走向专业化道路。

《音乐教育书简》正是这样一本轻松解读音乐教育理论的书籍,它行走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汇线上,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阐释与音乐教学息息相关的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的阐述,都是基于晓敏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遇见的困惑而展开的,并非毫无根据的理论说教。这样,音乐教师在阅读时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也促使他们对自身教学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思考。

例如,晓敏老师在第一封信中就提出来如何上好第一堂课的问题。她由于害怕自己是新教师而权威不够,所以第一堂课就给学生提出了诸多要求,但结果却发现“没有人愿意与我交流”④。看看郭教授深入浅出的解答吧:“教师的威信,主要是靠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职业道德、学识修养、教学水平与效果,以及与学生的亲密关系等因素慢慢建立起来的,它需要一个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⑤这样的话语平实易懂,却蕴含深刻的道理,不仅能直接指导音乐教师处理问题,还能激发他们的思维,促使进一步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理论的轻松解读并不等于淡化理论,或把理论知识浅薄化。而是在音乐教师理论修养普遍偏低的现实下,用相对通俗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引领他们逐步走入理论学习的园地,成为兼具实践和研究能力的新型人才。

三、音乐教育现状的微型图景

随着晓敏老师支教工作的不断深入,她不断地提出新问题,虽然充满随机性,却也是实际的音乐教学情境下遇到的真实情况,其中一些还是广受音乐教师和音乐教育研究者们关注,甚至颇有争议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一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微型图景。

例如,在第五封信中,晓敏老师问郭教授如何处理好流行音乐与高雅音乐之间的关系。郭教授提出,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教育的目标,一个是音乐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指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受教育者自由、充分、和谐、快乐地成长;音乐的目标是通过音乐教育传承和创新音乐文化。那么,那些利于受教育者成长,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音乐,就是学校音乐教育适合的音乐。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而言,没有好和不好的音乐,也没有高雅和低劣的音乐,只有适合和不适合的音乐。通过这样的深层分析,读者都能对这个问题有更多理性认识,虽然得到的不是具体的做法,但却能内化成自己的理念与观点,切切实实地指导教学。

再如,在第九封信中,晓敏老师与郭教授深入探讨了歌唱教学的问题。还有第五封信中的新教师的人际交往、合唱团的建设;第七封信中的音乐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第八封信中的“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等问题,无不从各种角度反映着音乐教育的现状。

所以,说这本书是一本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书籍也不为过。只不过这些问题是产生于晓敏老师的真实经历中,其分析也是渗透在事件的描述中。晓敏老师与接龙中学的学生,只是音乐教育实践中的一隅,我们不能说这就代表了所有的教师与学生,但也能一叶知秋,见微知著。读者能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背后,读出我国当前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隐患,能够从这幅缩略图中看到音乐教育的全景。

四、音乐教师教育现状的沉重反思

晓敏老师与郭教授的对话不仅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给予新音乐教师以指引,其背后的深意更是值得进一步探索。书中并未直指音乐教师教育的沉疴,但这些令人忧虑的问题却时刻浮现在字里行间。

很多人拿到这本书后纷纷感慨:“我刚参加工作时要是有这本书就好了!”晓敏老师也在第一封信中描述了她第一次上课时忐忑不安、漏洞百出的情形。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新音乐教师即将走向岗位时手足无措的情景。冷静反思,这与高校音乐教师教育培养质量有关。下面的几点反思并不完全根据晓敏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来阐述,而是从整体的角度加以总结得出来的。

反思一:音乐教师职前教育目标定位是正确的吗?

晓敏老师是层层选的支教志愿者,可见是优秀大学生。即使是这样,她也有着很多困惑的问题要求助郭教授。她在接受了合唱团排练的任务后,“脑子一片空白”,很不自信。并且开始后悔在大学里对指挥课重视不够,高难度的民歌也让她非常胆怯。这些“被培养”的音乐教师,在培养之初是否就准确“被定位”了呢?

郭教授说,中小学音乐课堂需要的是全才而非专才,只有某方面特长的人,在面对教学工作时会无所适从,束手无策。他把音乐教师比喻成策划、制片、导]、指挥,而不是“]员”,如果音乐教室是一个大舞台的话,那么,这个舞台的主角是学生。音乐教师,应该是个全能型的音乐人。

然而,“尽管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押‘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但是我们在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并不明了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特性。”⑥在人才培养时,过度重视音乐专业技能,忽视教育专业素养,音乐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的发展极不平衡。虽然形式上开设了相关教育专业课程,实际上却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反思二: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合理的吗?

晓敏老师曾提到,她对于90后的高中生几乎一点都不了解,对于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得当地使用教学方法、如何用活教材,她都难以准确把握。可见,教育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对于未来的音乐教师是何等重要。

目前,高校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构成。在课程设置的比例上,普遍存在重学科专业课程,轻教育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的现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是培养音乐教师专业内涵的主干课程,最能体现音乐教师专业特点,是音乐教师教育区别于其他专业教育的重要标志。而教育实践课程则是准音乐教师们在走上岗位之前的练兵与模拟,对今后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整个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教育类课程比例偏小,与其他课程的结构失衡,势必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失调。如果说把教育类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比作胜任音乐教师的两翼,那么,最能体现学生作为“教师”的那一翼则先天营养不良了。

十二封信笺,承载了太多内容。不同的人,能从书中读出不同的内涵,各取所需,耐人寻味。书本的装帧设计也别出心裁,宛如一封信件,寄往每一个热爱音乐教育的人的手中。

①郭声健、张晓敏《音乐教育书简――中小学音乐教师入职读本》,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页。

②同①,第24页。

③恩格斯著《自然辩证法》,《马列著作选读》(哲学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0页。

④同①,第5页。

⑤同①,第12页。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拓展;策略设计;实践反思

音乐课的有效拓展教学是指以文本为载体、以发展音乐素养为目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课堂学习资源进行必要的迁移延伸,以促进学生扩大音乐视野、增进感知体验、建构新知识,同时促使学生在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与创造能力以及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认知、理解能力方面能获得充分地发展。总结多年来对音乐课堂教学拓展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初中音乐的有效拓展教学主要可通过“丰富表现形式的‘感受式’拓展、加强审美体验的‘活动式’拓展、开阔人文视野的‘文化式’拓展、触发创新思维的‘思考式’拓展、优化教学手段的‘纵横式’拓展”五种策略来实施。

一、有效拓展的策略

1.丰富表现形式的“感受式”拓展

根据教学内容对作品进行多种表现形式的拓展,是教师丰富教学手段和发挥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在拓展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教材的内容、学生的特长,搜集到的不同表现形式的音像资料、教师的优势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围绕音乐作品进行相关表现形式的拓展设计,使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有充分地体现,容易被学生所感受、所理解。

2.加强审美体验的“活动式”拓展

根据拓展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音乐体验的重要手段。在拓展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设计与上课主题相关的拓展活动,比如:拓展欣赏时的聆听活动、评价交流活动,拓展表现时的创编活动、表演展示活动等,引领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了解相关的知识、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不但可以拓宽知识面,而且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与情绪,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表现与创造能力。

如:我在人音版实验教材第13册“天山之春”单元《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时,在学生学会歌曲的演唱后,鼓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参与到歌曲的演绎活动中。学生有的用铃鼓、串铃、双响筒来设计简单的小合奏为歌曲做伴奏,有的用舞蹈来表现,有的则二人组合,用口琴吹奏加拍桌子模拟手鼓的节奏来表现。

在整个拓展表演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创编欲望被激发,以亲身参与体验的方式表达了自我的审美、表现能力。

3.开阔人文视野的“文化式”拓展

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差异性。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相关的音乐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的“文化式”拓展,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渗透相关文化的素养、理解多元文化的特点,养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如:在人音版实验教材第16册第五单元“化蝶”第三课时的教学中,我针对本单元的越剧选段内容《十八相送》加以拓展,以拓展课的方式为学生专门上了一堂地方戏曲综合课《乡韵越剧》,使学生通过听、看、唱、演的方式体验了越剧的念白、唱腔与程式化的动作表演,增进了他们对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了解。

4.触发创新思维的“思考式”拓展

在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问或讨论,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的重要环节。教师以预设性和随机性的设问,引导学生根据音乐作品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以及生活等方面的知识产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上。通过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的方法,表达对问题的认识,是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手段。

在设计相关问题时,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包括学生的阅历和文化程度)以及本学段的教学内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其次,教师要关注教材内容的主题,在相关音乐、相关文化以及音乐情绪、音乐形象、音乐表现手段等方面进行思考;再次,教师要注意问题表述的准确性与艺术性,面对学生设问时,教师要注意表述的方法和态度,以引导为主的方式,鼓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善于归纳和整理学生的认识和见解;最后,教师要注意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和想象力的发挥,可以运用评价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归纳和整理。

5.优化教学手段的“纵横式”拓展

在拓展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从拓展的使用手段角度,灵活运用“纵拓展”与“横拓展”,以优化拓展的手段。

“纵拓展”即围绕教学内容从相关文化、表现形式、音乐游戏、模拟活动等手段进行深入研究和拓展,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如:同一部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以作品内容创编的音乐场景等。“横拓展”是围绕教学内容,引申拓展的相关民族、相关文化、相关作品、相关的场景等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地域音乐、中外音乐在音乐风格对比上的印象,提高音乐修养。如:同一民族的不同作品、同一作品的不同演唱形式与不同的演唱方法、同一乐器演奏的不同作品等。

如:在人音版实验教材第17册第二单元“西北放歌”第一课时《黄河水手歌》的教学时,在学生通过学唱本课歌曲,初步体会到陕北民歌音调粗犷高亢、节奏自由悠长、方言韵味浓郁的特点后,我用“横拓展”的方式,让学生来听辨《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三十里铺》《紫竹调》《走西口》《马灯调》中哪几首是陕北民歌,并说明理由。学生通过对比歌曲间在音调的高亢与否、声腔的粗犷与否、方言的咬字特点方面,有了之前的学习经验,能很快地作出正确的选择。

二、实践反思

1.建立有效拓展的教学途径

(1)依据拓展层面,寻求拓展切入点

音乐教学中开展有效拓展,其内容应紧扣文本的中心,帮助学生感悟音乐作品的内涵。根据文本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可依据三个层面去寻求拓展的切入点,即:拓展文本的表现层面,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文本的知识、技能层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力、创造力;拓展文本的情感层面,升华学生的情感,发挥音乐的德育功能。

(2)围绕拓展切入点,设立拓展方式

在做拓展教学预案时,教师可围绕不同的拓展切入点,设立相应的拓展教学方式,如:激发兴趣的主题式拓展、落实知识技能的训练式拓展、升华情感的情境式拓展、发展潜能的自主式拓展,扩大人文视野的综合式拓展等。

(3)选择最佳切入点,确定拓展内容

围绕文本的教学内容,在深度挖掘出多个可行性拓展切入点后,教师可结合课前预测学生对主体教学内容的兴趣点与关注度,综合考虑不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师生的技能特长、拓展内容的音乐性,最终选择一个最佳切入点,来确定相关的拓展教学内容。

(4)根据既定内容,合理安排时段

确定最终的拓展内容、方式与形式后,教师应合理安排相应的时间段来开展拓展教学。比如:预习新课时,查阅有关音乐信息、搜寻相关音像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简况及主要代表作品等就可安排在课前拓展。

(5)精心组织过程,及时反馈评价

除了做好课前预设的每一项工作,在实施拓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处理好应课堂的生成状况而进行的随机提问,做好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体验、表现、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另外,根据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教师在学生的实践活动后再及时地给予孩子们一个活动的反馈信息,对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态度、效果等方面作出客观的评价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导向性评价。

2.把握有效拓展的关键点

(1)拓展要守本

音乐课与其他课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课的音乐性。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在动听的音乐中完成的,课堂上丰富的音乐活动,教师自身充满音乐性的教学行为,使音乐课时刻给人以美的享受。初中音乐课中所涉及的综合式拓展教学内容,既可以是加强情感德育的,也可以是姊妹艺术知识的关联,还可以是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但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拓展内容与形式,都只能是作为一种辅佐手段,必须与音乐文本的内容形成一个整体,为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而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守音乐的本位,凸显拓展教学内容、方式、行为的音乐性。

(2)拓展要务实

在我们的音乐拓展课堂中,让学生学得快乐固然提倡,但在快乐学习的背后,教师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喜好,追求课堂表面形式上的热闹而进行肤浅化的拓展。教学中既然有拓展的必要和空间,那么,教师就应通过实质性的拓展内容,有深度的拓展来帮助学生养成储备丰富的音乐知识的能力、扎实的音乐表现技能与敏锐的音乐鉴赏能力,而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通过几个趣味性的音乐游戏、活动来获得心理上一时的愉悦与满足即可。因此,对于实施拓展教学,教师唯有追求拓展设计上的翔实,拓展操作上的扎实,才能实现拓展的实效。

(3)拓展要灵活

在实施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现行的初中音乐教材的框架,以教材各章节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等作为切口来进行发散性、辐射式的拓展教学。尤其是有时在某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会遇见学生倍感兴趣却又觉得陌生的教学内容。此时,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专题“拓展课”的形式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使学生通过拓展课的学习,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空间。

适度、合理地开展有效的拓展教学,不仅是对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与变革,同时也促成教师对教材处理极富创新性,学生的音乐能力获得长足进步。深度挖掘教材资源,灵活、适当拓展文本相关的内容,可以为有效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有益途径。“拓一方教学乐园,展你我才能智慧”,让有效拓展教学似锦上花,赋予初中音乐教学以无限灵动的课堂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娟妙.教师教学的十大误区.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04-01.

[2]龙卫军.音乐教学中教材与拓展教学的思考.音乐天地,2007(2).

[3]石国锋.例谈如何有效开展音乐课拓展教学.中国音乐教育,2010(6).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7

【关键词】音乐教育 问题 策略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笔者在对当前初中音乐教育进行反思回顾时,发现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因此,我们只有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音乐教育的价值,提高我们的音乐教育质量。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课改实施以来,音乐教育又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本人还是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观念问题

尽管新课改搞得红红火火,但从现实的音乐教育来看,部分领导和老师以及学生个人都对音乐教育存在着偏见。因此,音乐教育仍然摆脱不掉在学校里的副科地位,老师们在教育观念上对音乐教育认识也不是很到位,引不起足够的重视,教学中因循守旧,不愿变革,这些教育观念都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教学方法问题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在音乐教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走近音乐,并养成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的习惯,促进学生终身音乐学习。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教学,而教学方法则起着关键作用。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很多音乐老师仍沿用传统单一的传授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第二,音乐老师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法上把握不好度,不能充分发挥出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作用。

3、满足不了学生兴趣需求问题

当前教材中的很多音乐作品,虽然大多数都是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很难满足这些90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需求,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这种教学满足不了学生的兴趣需求,自然学生在音乐课中也就很难得到快乐和音乐的享受。这也成为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改革当前初中音乐教育问题的策略

针对当前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早解决,才能进一步推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下是笔者提出的几点策略:

1、转变对音乐教学的观念

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必须重新对音乐进行认识,以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开展为契机,转变观念,充分体现音乐教育教学在学校发展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立足于音乐学科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紧紧围绕学科性质和价值把培养音乐兴趣、爱好、学习音乐的态度,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和情趣,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扩大文化视野等作为重要的方面构建素质教育式的音乐教育。

2、完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性

首先,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们要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音乐兴趣、音乐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改变我们以前传统教学中单纯地满足于课堂教学的老方法和老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多开展社会音乐实践活动。通过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并且鼓励音乐创新,教学中应努力鼓励学生解放思考,独立思考,敢于求疑。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师的辛苦教学说到底还要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此外,我们还要把握好使用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法的“度”。在音乐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教材的情况以及教学方法的优势,合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避免滥用对音乐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

3、发挥音乐优势向学生进行美育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发挥音乐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向学生进行美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让学生们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持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此外,我们还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力争让学生们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发展审美想像,丰富审美情感,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开发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兴趣需求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8

关键词 音乐学习 心理 感知 记忆 想象 思维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音乐学习的主要心理过程作为多元一体的心理结构机制,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四个阶段。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这一系列心理活动的共同参与,但是这些心理活动不是机械的并存和相加,也不是孤立存在和独自运作的,而是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1感知

感知是音乐学习主要心理过程的基础,是整个音乐学习心理的开端,可细分为感觉和知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在音乐学习中,感觉是音乐认知活动的初级形式,是学生对音乐语言诸要素如旋律、节奏、力度等个别单位的反映。感觉包含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五种,在音乐学习中听觉与视觉显现得尤为重要。如学者在进行演唱或器乐演奏时,视感受器在接受乐谱上的符号的刺激后,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冲动,并在传入纤维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感觉通路传向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再在大脑的指示下进行具体操作。学者在进行练耳练习时,由耳朵接受钢琴上发出的音波刺激后,内耳上的毛细胞产生兴奋,再通过传入纤维传向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知觉也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但知觉更高级,有概括性的感性映像。音乐音响并不是孤立单纯的音响,而是完整的艺术综合体。在音乐鉴赏课中,学者在初级感觉的基础上调动知觉,不仅辨别出音乐作品中的音高、节奏、力度等基本要素,还能在此基础上对作品的风格、调式、和声等作出相对认识。

2记忆

记忆是音乐学习主要心理过程的中级阶段,是其在时间上的持续,是学者对音乐学习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中间环节。音乐学习中的记忆是指过去的音乐体验与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当我们听着一首乐曲能够想起该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等时,这就是所谓的音乐记忆表象。其由视觉、听觉、运动三种类别组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记忆分为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两种。无意识记忆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不运用任何具体的方法,也不经过任何努力的记忆。如在听到乐曲时,身体会随之产生律动这就是无意识记忆的表现。有意识记忆是指事先具有明确目的、采用具体的方法并经过一定努力的识记。在音乐学习中,器乐弹奏的方法,理论知识的解题思路等都是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识记的。

3想象

在音乐学习中,想象是学者对已有的音乐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音乐是非语义性、非具象性的艺术。因此在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想象对于学者显得尤为重要,但任何音乐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感觉、知觉和表象材料加工改造的结果。根据有无自觉的目的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在音乐活动中不自觉、没特定目的的想象为无意想象,梦为其典型形式。创作、审美主体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以往音乐经验的基础上展开主动、自觉的想象为有意想象。如在音乐作品欣赏中,学者将旋律想象成具体的情节和鲜明的形象等。

4思维

思维是音乐学习主要心理过程中的高级阶段,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对音乐对象的概括及间接的反映。思维是特别复杂的心理活动,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一般运用三种思维:(1)动作思维。是以大脑控制肢体,以实际动作解决问题的方式,多用于音乐技能技巧问题的解决。如在进行器乐演奏时,通过调整坐姿、手型、发力方法等解决音色问题。(2)形象思维。是通过感知的表象为支撑的认识过程,主要依靠“音乐语言”(音乐材料及要素)来思维。如在音乐鉴赏课中,学者通过想象去理解分析作品,浮现相对应的音乐形象则体现了形象思维的运用。(3)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或理论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来解决理论性的问题。

综上所述,音乐学习的主要心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四个阶段。他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各行其责,又相互联系和影响,共同作用于音乐学习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吴跃跃.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2] 马达.论音乐学习的心理基础[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2(4).

[3] 陈晓.音乐学习的主要心理过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9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思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教育质量。所以,笔者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为基础,重点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案进行详细研究,从而对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思路展开了以下的分析和探讨。

一、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思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专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思路研究时,我发现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初中音乐教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特别是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的使用,缺少对学生专业课的耐心以及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音乐学习兴趣等等。

(二)不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兴趣的培养。特别是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对于音乐教学不重视。而音乐教学是促进初中时期学生内心世界变化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三)忽视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很多初中音乐教师一般只会采取传统音乐的教学方法,不会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忽视如何利用音乐课堂来创设教学情境。这大大阻碍了我国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热度以及延缓了我国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缺乏完善的课堂教学方案

在完善教育制度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种类的问题。例如,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师分配不均匀以及没有一体化的音乐教学管理制度等等。所以,随着音乐课程不断被广大人们所重视,解决目前我国所出现的初中音乐教育问题迫在眉睫。

二、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

(一)重视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重视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研究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思路最基本的原因。第一,初中学校在招聘音乐教师时,一定要注重对于教师的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检验。尤其在教师的专业素质方面,一定要安排应聘教师“实验上课”,设置实验小课堂,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于音乐学习这方面的问题,让教师回答,从而提高教师上课过程的心理素质能力以及应对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处理。第二,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各方面的素质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提高。第三,教师要注重初中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爱好,了解班里学生的音乐基础以及声乐的练习方法,从而结合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来进行科学的音乐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另外,教师也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案。如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氛围。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

在进行分析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思路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去学习、去观察、去实践,按照学生独特的个性以及兴趣爱好,“因材施教”,解决初中学生对于音乐课堂所产生的疑惑。首先,在进行音乐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不同的音乐基础进行教学,全面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程度、个性的发展以及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不能对于所有的学生都一概而论,这是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其次,教师要按照现在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抛弃传统型音乐教学的缺点。同时,教师要根据现在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采用丰富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环节的多样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学校也要注重对音乐教学进行一定的宣传。音乐是我们人与人沟通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所以,我们不能只重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同时也要注重使用音乐和创造音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三)注重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教师要重视分析音乐课题与其他学科的不同点,注重课堂过程中的情境教学。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生活的一种形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学习方法。所以,我从以下几点来着重分析如何创设教学情境。第一,借助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及方案,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教师应重视学生对于音乐技巧的使用以及理论知识的了解,并着重强调: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案来进行强行灌输理论知识以及音乐技巧,应该运用科学性的音乐教学方案来教育学生学习音乐,培养其兴趣,增加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感、艺术性以及创造性等等,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音乐所带给我们真正的乐趣以及兴趣。只要让学生先从理论上了解和认识音乐课堂的重要性,才能够更快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第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创建教学情境。以八年级第一单元青春的旋律《青春舞曲》为例。在上音乐课之前,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课件。课件内容要多注重对于音乐学习的技巧以及音乐学习内容的制作,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创造音乐。同时,也要让广大中学生对于国内外音乐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解。特别注重我国从古到今音乐的发展史,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音乐的发展史,同时也能丰富学生本身的知识内涵,为以后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教师应多选择图片教学和视频教学,让学生多看一些著名的音乐剧,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操,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更大限度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思考力。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关键的因素。

(四)建立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方案

首先,学校方面,要注重音乐教学的课程安排,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另外,学校也要注重师资力量的投入,对音乐教学方面也要进行一定宣传。其次,教师方面,要分别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优化教学方面等来分析如何建立一体化课堂教学方案。指导思想要从音乐教学的利弊入手,且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于音乐的看法以及音乐的兴趣爱好,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合理、科学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案。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音乐思想的宣传,让广大学生更快、更好地与音乐融合。而且,在优化教学方面,教师要重视从课程安排、多媒体教学、音乐专业技巧等方面切实提高音乐教学效率。教师要关注国内外初中音乐教育的课程和科学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以提高初中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为目标,吸引学生热爱音乐课堂以及音乐。最后,在建立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应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基础,吸其精华,弃其糟糠,并借助国内外音乐教学的先进方式,加以融合,就能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10

江苏少儿出版社初中音乐教科书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歌曲《嘎达梅林》,教材提供的歌曲是二声部歌曲。

高中湘版教材《音乐鉴赏》之《少数民族音乐》篇章中,对蒙古族短调民歌进行介绍时,提供的作品案例也是《嘎达梅林》。

二、作品分析

20世纪30年代,科尔沁草原蒙古族民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了保护草原和牧民,争取自由与幸福,勇敢地进行武装起义,最终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化作一首永世流传英雄传奇的歌曲。

同名长篇叙事诗歌《嘎达梅林》是科尔沁草原人民集体创作、整理和加工而成的,成为蒙古族文化的名片。 2008年,入选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典的蒙古族短调民歌在历年的苏少版教材中都有体现,旧版将其作为欣赏部分,而改版后则直接放在了歌唱环节中。教材以三度音程关系为主要创编手法,在演唱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蒙古族短调民歌的理解。

三、编创意图

编创后的《嘎达梅林》在合唱声部编配的实际过程中,按照我校的生源情况进行了不同层次和程度的设计。高中教材中涉及的《少数民族音乐》篇幅中有《嘎达梅林》的介绍,结合初中新版教材,选择此首歌曲,在初中和高中生中进行试教,实在地考量下学校不同学段的学生对合唱这一群众性活动的认知度、了解度以及接受度。

四、使用说明

(一)简单的二声部教学

教学实施反馈(学生参与兴趣、目标达成情况、教学反思):

学生参与兴趣:很难得一上课就进入二声部旋律,学生倒也没有诧异,而是表现得比较淡定。伴唱哼鸣让学生觉得很容易,在全班同学一起演唱时,大家都很有积极性,感觉很容易驾驭。

目标达成情况:对于没有任何合唱接触的初中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音较多,旋律性不强,所以学生完成度不高。后来进行调整,简化了音的配置。发声位置在不断的提示下,初中学生可以基本达到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掘旋律的规律,帮助他们找到窍门,掌握伴唱旋律。在无伴奏的情况下,音乐素养较好的班级完成的质量较高。

教学反思:1.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这样简单的合作有兴趣,在音乐课的常规教学中,将这样的合唱也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规项目。

2.大量接触容易驾驭的声部,普及与提高学生对这一演唱能力的把握。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上手略快,较好点的高中班级学生可以快速掌握。

3.能够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做好团队的音乐文化建设。实践后发现,初中班级中,竖笛吹奏好的班级识谱能力也好。对于简单的二声部歌曲来说,乐谱可以较快哼唱,对于节奏与音准的把握也相对较好。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打好基础,中音竖笛的教学可以辅助识谱的能力加强,也对合唱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三声部的歌唱教学

教学实施反馈(学生参与兴趣、目标达成情况、教学反思):

学生参与兴趣:学生带着对上一个简单声部的信心继续演唱新的声部,但明显感到有难度。唱歌的自信心会受挫,也有个别学生会有畏难心理,会不太情愿张嘴。

目标达成情况:一开始无论初高中学生,单独演唱都需要老师的伴奏辅助,特别是“嘎”字的加入,节奏不容易卡准。整体试唱下来发现,中间声部的加入明显有难度,学生在演唱时有点困难。自己在识谱时节奏掌握不准,需要教师一步步带着多唱才行。脱离伴奏时演唱,并不能在所有层次的班级中顺利达成,修改过的旋律更为简约。相对而言,学过乐器多的班级能把握得较好。

教学反思:1.要考虑根据不同层次的班级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创编,潜移默化地引导其对音乐美的关注与接受,从流行到中外经典,再到艺术作品。

2.合唱时要加强对歌唱状态、吐字、音色等的同步渐进训练。节奏的把握也是重点,学生需要一定程度的模仿。教师的示范很重要。

3.慢慢锻炼学生的视谱能力、表情表演能力以及对老师指挥有一定的理解与默契。中间加进旋律对学生而言是个挑战,常态的轮唱对于实验班的学生也已经吃不饱,而新旋律的加入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需要帮学生“拔一拔”。

(三)进行三部的合唱教学

教学实施反馈(学生参与兴趣、目标达成情况、教学反思):

学生参与兴趣:综合了前两个学习成果,学生兴趣盎然,对挑战很有信心,充满新鲜感与期待感。学生演唱积极,充满热情。

目标达成情况:三个声部的演唱对于“零起点”的学生而言,很有难度。大部分的初中班级,一节课只能完成二声部的合唱,中间声部的加入需要在下一周课中进行。而高中生基本上能触碰到这一声部,但是能力较弱的班级只能唱一唱,三个声部和不到一起。稍微好一点的班级,可以三个声部合唱,但是中间声部要多安排一些学生,人数上不能三个声部平均分配。

教学反思:1.合唱教学这一设想在实际操作中,经过教师的二度创作,是很有可行性的。但是具体的几级目标完成,需要因班而异、因生而异,需要适时调整进度。

2.要综合考虑课堂教学目标。初中课堂加入了中音竖笛的教学,每个单元都有二声部歌曲的演唱,还有欣赏部分的素材要拓展,除歌唱与竖笛外,有的单元主题可以设计其他活动。一学期十几节课时,需要统筹、合理安排,否则容易走极端。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11

初中音乐教学唯有将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几个环节充分整合起来,打造一个活跃、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的提高和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的问题

很多音乐教师不能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认真对待。在这个基础上,教学结构和目标也就无从谈起,也不利于?W生素质的提高,对未来个人的发展也是一个阻碍。由于音乐课属于副课,并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以升学率作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项长期任务,短期内难以完成,于是就忽视了音乐课程的重要性,要么课时安排少,要么干脆不开,使得音乐课形同虚设。如很多学校虽然有开设音乐课程,但经常被其他科目的教师以多种理由霸占,有的学校甚至直接取消这门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讲授,疏忽了学生的主体性,只是局限于教师传统的“自导自演”方法,拘泥于提问、回答的方式,这种方式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缺少积极性,也使得音乐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另外,由于课程不受重视和课时较少,要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行创新,仅凭教育者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与此同时,音乐无用论等思想又误导了学生,导致其轻视音乐课程,对教师的教学热情产生反作用。综合以上因素,初中音乐教师更加拘泥于课本知识的单纯讲授,于是导致学生的音乐视野狭窄,知识面单薄。音乐课程的资源消耗较大,应该具有语音室等先进的设备,但多数学校因资金不足或者不予重视等原因难以配置,即使拥有配套的基础设施,也处于长期锁闭的状态,于是导致音乐教学与当代社会的信息化科技化的发展脱节。

二、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策略

在现当代的教育背景和教育形势下,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要善于更新教学观念,以推动初中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教师要认清当今的音乐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从中,只要我们教师认真冷静思考就不难发现现行音乐教学中已出现了很多不能完全适应时展的问题: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学生的音乐学习呈现出两种背离的现象,一种是学生只会唱而不太了解音乐的常识,因为这种学生拥有良好的唱的天赋;而另一种则是只了解常识而不会实践。因此,教师在音乐的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时代的要求培养全面了解音乐的学生,要更新教育观念,不要向以前那样认为只要教会学唱歌就完成了音乐教学任务,要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学生美育的全面发展。更新教学观念,在时代经济的指引下提高我们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为确保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音乐的环境,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能感觉到浓厚的音乐氛围,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音乐老师在设计、创新教学环境过程中,应重视教学环境的营造,创造音乐情境,利用音乐语言、实物演奏、音乐效果渲染、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为教学营造一个形象生动的情景,以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教室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场所,室内环境的设计质量,对学生的心理有较大的影响。它对于学习音乐的积极主动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室的设计必须具备强烈的音乐氛围,音乐设备布置整齐有序,黑板、墙面等绘有和音乐教学相关的乐器图、乐谱表、乐理基本知识等。此外,按照教学任务、内容的要求还应该合理摆放桌椅,最好是按排布置,当然还有圆形、半圆形或者其余的摆放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课桌椅的布置应该符合教学任务、内容以及学生活动的要求,不必苛求一种固定的模式。

初中音乐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获取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初中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能力,但因为平时接触人文艺术的机会较少,音乐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零散。许多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研究学生实际情况,往往先入为主,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音乐知识储备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注意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学手段基本以反复欣赏音乐和分析作品为主;教学过程中也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较少有师生的交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体现,这样学生很难对学习的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产生兴趣,从而也就影响了学生对音乐鉴赏过程的体验,影响学习效果。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12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总是以其独特的魅力而感染人、吸引人。就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而言,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师生间的思想沟通,因而加强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审美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必要性。初中音乐教师只有将情感教学合理应用于审美教育中,才能更好实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1.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1.1 情感是音乐审美教育中重要的心理因素: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类的感觉器官,并且使人产生一定的情绪反应,以情感表现出来。当人们产生积极的情感时,人类情感就会在体验中得以升华,以充分发挥其情感教育功能。音乐的审美心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感知、情感、理解和想象。由于情感是音乐审美教育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因而初中音乐审美教育中运用情感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1.2 情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我国教育部门对初中音乐课程中情感教学的地位有着明确的规定,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音乐有利于激发人类的情感。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音乐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激发音乐的创作情感。初中音乐审美教育中,以情感而教育学生,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为此,情感教学应该是音乐审美教育中的核心任务。

2.初中音乐情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2.1 对情感教学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就目前情况看来,初中音乐老师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都没有很好的掌握,而且也没有从整个教育的大背景出发,只是单一地将情感教学方法应用在其中,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长此以往,还会影响整个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最终导致其无法将情感教学方式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

2.2 严重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白,音乐是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它不仅需要学生对相关概念深刻记忆,而且还需要学生积极调动自身的音乐细胞,努力参与到其中。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来,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并没有明白情感教学的真正意义,从而使得学生在初中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很难带动自身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将情感教学应用在其中,就根本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3.将情感教学应用在音乐课堂中的相关方法

3.1 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方式。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音乐作品总是以一种特殊的情感而存在,初中音乐作品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但是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将情感因素充分展现出来,进而感染学生,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音乐教学是情感教学的实施,是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是开展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作品剖析法进行情感因素的挖掘。这一过程中,并非简单的对某一音乐作品情感因素的挖掘,而是强调被挖掘出的情感因素如何被有效表达。首先,就情感挖掘层次而言,音乐是感性的,初中学生的思维也是感性的,所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才能更好对音乐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分析,以获得整体体验。其次,就情感展现层次而言,情感因素取之于音乐作品,更高于音乐作品,情感展现就是学生对审美能力的提升。

3.2 优化初中音乐教学内容:通常,初中学校的音乐课程内容是严格按照教育部门推出的《课程标准》而选取的,而初中音乐教学内容符合教学要求。但是,初中学校开设的音乐教学内容更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年龄结构、审美能力实际,既能加强初中学生对音乐教材的适应程度,又能满足初中生对音乐审美的需要。为此,笔者认为,初中学校有必要优化音乐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合理调整,使音乐教学更加深入人心。首先,教师对初中音乐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有选择性的开展音乐教学,摒弃与学生发展实际不相符合的部分。其次,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融入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对初中音乐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而且能够实现拓展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彩的课堂教学。

3.3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情感因素:音乐是一门有声艺术,而声音在音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有声音的音乐,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多欣喜,所以用声音的形式以表达音乐情感,并将情感融入音乐教学中,有助于审美教育的开展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既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又是音乐美的传播者,脱离教师的学生,则无法真切的感受到音乐美。为此,教师应该充分调动自身的情感因素,进而充分发挥审美教学成效。

例如:教师在开展音乐审美教育活动中,亲自参与创造性教学的研究实践,与学生共同表演,组成一个整体,既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又容易激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而对音乐作品有着更好的理解。教师以其饱满的情感状态,参与到学生的作品创作中,必将深深感染学生,提高音乐教学成效,有助于审美教育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