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民经济增长

国民经济增长

时间:2023-06-11 09:33:12

国民经济增长

国民经济增长范文1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国民经济增长;现状;重要;策略

1引言

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房地产经济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拉动我国的消费与投资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价格上升速度快,虽然说国家对房地产的管理十分重视,对房价采取了适当的控制措施,但是城市化发展进程速度加快,城市发展规模扩大,与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依旧是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由此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在此背景下,探讨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发挥的重要性十分的必要,有益于更好地发挥出房地产经济的推动作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2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房地产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发展十分活跃,有益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一是当前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速度快,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房地产经济背后的价值链,加大了对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投入,为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动力。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有国家政策与政府部门的支持,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来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的良好发展。二是在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还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就有利于发挥出协调带动的作用,从多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上,共同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三是虽然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需要意识到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同时,各项市场经济秩序不够完善,缺乏健全的调控机制。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如果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与调控,就会使得房地产价格发展不受控制,房价不稳定,既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四是在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信用贷款风险频繁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房地产行业与多个行业都息息相关,比如说金融行业、建设行业。从金融行业层面上来说,如果房地产市场发展不稳定,各项市场机制不够规范,就容易加大金融行业的信贷危机,也会影响到证券行业的发展形势。五是在房地产行业发展中,出现了过热的局面,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将目标转移到房地产行业,投资比重较大,房地产行业中涉及的资金数量巨大,容易出现投资过剩的局面,而投资比重大,容易引发的问题就是房地产领域发展出现过剩,容易演变为泡沫产业,不利于真正发挥出房地产行业的推动作用。

3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1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作用分析

所谓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指的在房地产行业中,所有的开发法人单位在建筑物、配套设施以及土地费用等投资上的费用支出。从实际中来看,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大部分是采用调查法来进行有关的投资研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对我国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具有很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善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有关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2014年,在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值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有的比重为17%。而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房地产开发投资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作用,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2房地产生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房地产生产指的是在房地产行业与其相关行业的生产活动。从当前来说,房地产生产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房地产的开发与经营,二是房地产的物业管理,三是房地产的一些中介应用等等有关内容。当前,从我国现有的情况上来看,在我国不同的发展阶段,居民的自有房与租房之间的比重都有不同的变化,在计算房地产生产经济时,就需要重视居民自有住房的总产出与其实际的增长值等相关的数据,从这些数据中来更好的分析房地产生产的作用。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经济生产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产业结构,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发展息息相关,比如说建筑材料业、物流业、家电业等等。而在房地产行业的推动下,这些行业的发展,又会极大地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为市场经济发展贡献出更多的活力。

3.3房地产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多人将手中的资本投入到房地产行业中,从我国当前居民的消费来看,在居民总体消费过程中,房地产消费占据着重大比重,并且随着房地产价格的发展,居民房地产消费的投入总额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说,在1978年的时候,城镇房屋的建设面积只有3,800万平方米,而到了2016年,我国的城镇建设面积高达36.3亿平方米,在短短几十年中,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快。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发现,房地产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从当前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来看,购房、租房、水电煤气以及住房的维修等支出在居民消费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其费用支出也呈现出一种多元化房地产消费的结构,消费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发挥消费这驾马车的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

4提升房地产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策略

4.1强化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

当前,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发挥出房地产经济对我国国内经济增长的作用,就需要强化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控制,善于借助宏观调控手段,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就需要完善自身的职能,在开展宏观调控的时候,应该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各个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实际状况,通过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调控当地的房地产价格,完善房地产市场中的秩序,从而来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避免出现泡沫经济的情况。而对于成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二者的房地产消费能力存在巨大差异的时候,就需要政府能够贯彻落实好自身的职能,考虑到发展的现实问题,为二者提供不一样的住房需求。并且,还要完善房地产的住房体系建设发展,来规范房地产市场交易行为,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4.2完善有关的金融政策

在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政策与房地产市场发展之间有很深的影响,特别是从银行信贷来说,有很多人在买房的时候,就会寻求银行贷款的支撑,而银行信贷政策是否科学、合理就对房地产行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了进一步发挥出房地产经济的作用,需要有关的政府部门能够更加重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规范银行的信贷政策,根据实际的市场经济需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措施,发挥出信贷的作用,减少信贷的风险。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还可以借助于转变融资的方式,拓宽融资的渠道,来完善相关的金融政策,进而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运行。

4.3促进房地产经济的综合发展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但是房地产价格的增长还是要进行适当的调控,如果一味地重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房地产行业发展中,任由房地产价格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忽视地区其他行业发展的重要性,房地产价格的增长也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或者是带来泡沫产业,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为此,政府要协调好房地产经济发展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平衡关系,制定综合的发展战略,从全局角度上把控好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促进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

5结语

房地产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为此有关的人员需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各项秩序,协调好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避免出现泡沫经济与通货膨胀等有关问题,从而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宪春,贾海,李皎等.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5(1).

[2]姜文波,李琳.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5(33).

[3]郗曼.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商,2015(24).

国民经济增长范文2

摘要: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进步发展的重要源泉,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另一个主体是国民消费,国民消费是一个国家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主要动力。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程中,消费不仅是生产的目的和归宿,更是促进再生产的起点和动力,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处于一个中间位置。消费在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展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论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篇文章立足于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演进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效益,以及国民消费的水平,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希望本篇文章可以给相关人员一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经济增长;国民消费;演进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3-0118-03

自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又高速增长的状态下。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国民消费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伴随着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不断落实,我国的国民生活水平也伴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提高,国民的消费层次以及储蓄倾向都发生了变化,从而对消费需求是一个有力的刺激。国民消费需求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消费需求的变化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更是我国经济关系的关键元素。[1]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的矛盾,首先,从2008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开始逐步放缓。[2]其次,促进经济增长的国民消费与投资和进出口两个因素相比显现的动力明显不足。当下,我国的国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当外部环境有了新的变化,经济增长的速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联系。

一、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演进过程中的矛盾及问题

立足于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导地位以及作为主力军所需的动力为出发点,经济增长和国民消费是一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两者不仅有着相互影响的因果联系,而且有着相互促进的互动影响。无论是哪个国家,在演变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从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分析,自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长期处在一个相互对立的状态中,这样的情况不仅让经济增长因为缺乏消费需求的刺激和引导而发展缓慢,同时还很难让中国经济发展脱离粗放的发展方式。[3]另外,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之间的对立也是造成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最直接原因。

1949年建国之后,国家领导人极力想要以更快的速度落实国家的制度以及相关的各项政策法规,当时,我国大部分的居民存在着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的状态,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与此同时,也将人民作为国家主体的主体需要进行了最大程度上的否定。虽然这样的情况可以站在国家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情形,但是由这种对立的矛盾所导致的劳动力贬值以及消费行为的需求欲望越来越低,进而阻碍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最终只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比较粗放,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获得的经济效益较低。[4]

从1978年开始,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让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的落实有着较大的完善。我国的城乡居民获取收入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这一系列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之间矛盾的尖锐对立,并且第一次认同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需要。伴随着社会面貌的不断变化,人力资本开始呈现出不断增值的态势,国民消费也呈现出强大的需求和能力,这一系列的改善不仅引领着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进行适时的调整,同时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的能量,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了一个好转的良好态势,但是根深蒂固的经济体制的残余以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固有模式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中还存在着很多漏洞和缺陷,与此同时,我国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不顺畅以及消费品市场存在的种种缺陷致使新的问题出现,通货膨胀以及国民消费的选择中的溢出效应,甚至关于消费断层等矛盾都无法逃避。这样就对我国的国民消费的层次不断提升导致了一定的阻碍。[5]

改革开放各项政策贯彻落实以后,尤其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如何评价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引发了不同的声音。我国政府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资料显示,在我国整个八五期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在12.1%左右,与此同时,国家的固定资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可以达到21%,我国基础建设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可以达到23%。这一组数据的对比,可以告诉我们一个结论,当时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每提高1%是依靠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提升1.7%以及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增长提高1.9%来完成的。与此同时,当时中国每单位的国民生产总值的能源损耗都高于发达国家多倍,基本建设的耗用原料更是多于美日韩等国家的六倍之上。这一系列的对比告诉我们,自从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依靠大量的资本投入与资源消耗来完成的。

从1992年到1994年这三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处于一个快速提升的阶段,这三年中,我国的通货膨胀比较严重,可以达到20%以上。与此同时,大部分的商品由于质量以及结构的不同缺陷造成积压滞销。这一结果是国家经济增长实行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所产生的必然后果。此时,我国经济增长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仍旧是延续改革开放之前的粗放发展模式,唯一改变的只是规模的不断扩张。所以,尽管国家经济增长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状态,但是大部分的增长仍旧是脱离了主体需要,最终无法实现价值,造成无效增长。因此,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之间的对立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完全解决,具体表现如下:

国民经济增长范文3

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还没得到遏制;主要原材料、能源、运输等“瓶颈”约束加剧;价格上涨压力加大。

国家统计局4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记者招待会上的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表明,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初步测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106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5634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9443亿元,增长7.7%。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工业企业利润继续提高。国民经济主要方面的运行情况是:

1、农业生产出现好势头。去冬今春,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效。去年9月至今年3月底,共投入劳动积累工38.1亿个工日,投入资金525亿元,有效灌溉面积进一步增加。春耕生产形势较好。冬小麦一、二类苗的比重较上年有所提高。随着各级政府抓紧贯彻落实支持和鼓励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以及市场价格导向的作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播种面积有所恢复。主要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继续增加。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稳定增长。一季度,肉类和水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和3.2%。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2、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318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重工业增长20.1%,明显快于轻工业增长14.9%的速度。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5085亿元,同比增长14.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3143亿元,增长21.1%;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4971亿元,增长18.1%。

企业效益继续改善。1月~2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4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7.9%。一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89%,比去年同期提高0.23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99亿元,增长43.0%。其中,城镇投资完成7059亿元,同比增长47.8%,农村投资1740亿元,增长26.4%。在城镇投资项目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1.1%。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47.8%、53.2%和52.3%。

4、国内市场销售平稳增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31亿元,同比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与去年同期大体持平。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8525亿元,增长12.3%;县及县以下4305亿元,增长7.6%。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分别增长10.2%和16.6%。

5、市场物价继续上涨。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涨幅比去年同期上升2.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4.0%。主要类别中,食品价格上涨7.1%,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2.4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48个百分点。一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4%。工业品出厂价同比上涨3.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5%。

6、对外经济贸易较快发展。一季度,进出口总额2398亿美元,同比增长38.2%。其中,出口1157亿美元,增长34.1%;进口1241亿美元,增长42.3%。进出口相抵,逆差84亿美元。利用外资继续扩大。一季度,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343亿美元,同比增长49.2%;实际使用金额141亿美元,增长7.5%。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实施进展顺利。外汇储备继续增加。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达4398亿美元,比去年末增加366亿美元。

国民经济增长范文4

(一)为经济增长提供优秀的工作人员

只有较高的国民素质,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优秀的工作人员。这些人有能力从事较高层次的经济活动,吸收先进知识和先进理念,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新产业,学习并利用新技术。实际上,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高素质的劳动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具有很大潜能,他们所起的作用涉及许多内容,比如生产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创新企业管理、改善企业营销等,而这些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国民素质基础之上。

(二)为经济增长带来高质量消费群体

只有较高的国民素质,才能为经济增长带来高质量消费群体。众所周知,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没有消费,产品就无法转化成财富,而消费包括两种类型,一种属于低质量的、保守的、基本的消费,另一种属于高质量的、扩张型的消费。当然,第一种消费不能促进经济的实质性增长,第二种消费趋势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这样的消费市场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能够生产出高技术、高质量的产品;二要形成高素质的消费群体;三要形成理智而超前的消费心理。通常来说,消费的增长往往依赖于经济增长,但是只有拥有较高的国民素质,才能促成高质量的消费群体,从而拉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三)稳定国民经济增长的民族自信力

只有较高的国民素质,才能稳定国民经济增长的民族自信心。一般情况下,在经济危机的社会背景下,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就显得非常有效,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国家迅速摆脱困境,从而寻求新的发展动机。如,在具体的金融危机中,如果全国民众能够表现出极强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积极面对困难,促使政府快速进行经济改革,不但可以摆脱经济危机,而且能够恢复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良好的国民素质有利于摆脱经济危机。

(四)有利于形成良性高效的竞争机制

只有较高的国民素质,才有利于形成良性高效的竞争机制。尽管优胜劣汰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器,但是也要建立在较高国民素质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向经济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优秀人才,甚至会形成优秀人才过剩的局面,从而实现高质量的优胜劣汰,从整体上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竞争力。当然,如果一个国家的优秀人才过剩,经济竞争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同时还会使政府更加重视国民素质的提高,从而形成全社会的终身学习氛围;对于个人而言,在这种强大的生存压力之下,必定会产生一种危机感,从而发奋学习和努力工作。

二、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对策

(一)转变国民思想观念

不同的时代,都有自身的时念,且占据社会发展的主流,相比资金和设备,观念的转变更加重要,领先的思想观念是产生不竭动力的源泉。同样的道理,要提高国民素质,必须转变国民的思想观念,首先要正确认识转变国民素质的意义,不断摒弃“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建立知识资本的新型财富观,将国民素质看作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文化知识第一”的时代观,这也是把握社会发展、顺应经济增长的基本要求。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转变国民思想观念,相关人员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真正意识到提高国民素质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二)促进科技体制改革

提高国民素质,需要促进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改变科技与经济严重脱节的不良情形,最大限度地形成经济建设需要依靠科技进步的良好体制。在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形成三个方面的科技主体,一要使国立基础科学研究机构成为科学创新的主体,将研究重点放在重大基础科学理论上,不断走向国际科学技术的前沿,这样才能为中国科技发展与创新提供科学支持;二要使从事技术应用的科研院不断走向市场,联合企业一起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为经济增长提供技术支持;三要使企业逐步成为产品创新的主体,以便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并为科技的进步提供物质支持。因此,只有真正改革了这三个层次的科技主体,才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三)倡导国民终身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需要倡导国民终身教育,实现教育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努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公办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型办学体制,以便加快国民教育发展的步伐,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首先,需要在推进教学内容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不断提高经济后备军的创新素质和创造性能力;其次,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教育成功经验,使我国国民的终身教育变成人才竞争的自觉手段;最后,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知识、科技和人才问题显得十分突出,这就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深化改革,进行知识更新,实现就业者和待业者的终身文化知识教育,才能改变国民素质的现状。如,可以通过电大、自大、函大、成人技校、其他成人教育等业余教育模式,从根本上为青壮年创造理想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三、结语

国民经济增长范文5

关键词:汇率,经济增长,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

一、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现状

名义汇率是指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相对价梅实际汇率在名义汇率的基础上剔除国内外价格水平后得到,反映了以同种货币表示的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从而反映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经济学家认为真正对经济产生影响的是实际汇率。

在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和依存度越来越高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作为联系国内外经济的桥梁――汇率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图1给出了1978-2006年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各自的发展趋势,图中显示出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间可能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从总的趋势来看,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同向相关性还是占主导地位。

二、人民币汇率影响经济增长的分析

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为:劳动力(L),资本(K),技术水平(A),但是还是有很多间接影响因素,在开放经济下汇率就是核心因素之一。

1.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从图l的关于1978-2006年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趋势,显示出两者可能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然而,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性,必须通过因果检验来判断究竟是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促使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导致实际汇率贬值。作者利用图1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滞后阶数为一年,检验结果见下表:成因的原假设,拒绝它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O.32,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即认可国内生产总值不是实际汇率的格兰杰成因。

对于实际汇率不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格兰杰成因的原假设,拒绝它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0.0044,表明至少在95.60/0的置信水平下,可以认为实际汇率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格兰杰成因,这意味着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确实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图1中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较强的相关性,反映的是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正向因果效应,而不是经济增长引致实际汇率贬值的逆向因果关系。

2.克鲁格曼的“汇率无关紧要”说

有关汇率对经济的影响,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2000)则意识到汇率波动与宏观经济表现的不相关现象,并在其著作《汇率的不稳定性》一书中提出了“汇率无关紧要”命题。在书中,为了论证汇率稳定与否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克鲁格曼比较了德国和美国的产出变化与马克和美元之间汇率变化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几乎不存在任何相关性。这表明汇率与现实经济之间存在着一道隔阂,他用“因市定价”和“沉淀成本模型”来解释汇率与现实经济之间的这种隔离。

克鲁格曼的结论是,由于世界经济的不完全一体化(意味着汇率不可能是稳定的),以及汇率与现实经济之间的隔离,同时内部均衡又重要于外部均衡,因此汇率即使不稳定也是不重要的。既然汇率(外部价格)变化相对于内部价格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因此没有必要为了维护汇率稳定而牺牲国内价格的稳定。

然而,“汇率无关紧要”说是否适合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呢?由于克鲁格曼进行分析的对象都是发达国家的数据和情况,因此不具有世界经济的普遍适合性。事实上,对于事实固定汇率制度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汇率并不像发达国家中一样影响渺小,而是影响经济发展从而影响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变量。

三、经济增长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分析

1.“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分析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是从生产率的角度分析经济增长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其基本思想来自巴拉萨和萨缪尔森各自在1964年发表的论文。该理论认为当一国经济增长速度在较长期内高于对比国时,该国可贸易品生产部门相对不可贸易品生产部门的生产率提高幅度往往也会高于对比国,这使得该国相对于对比国的实际汇率往往会出现升值趋势。

《长期经济成长与实际汇率演变――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假说及其经验证据》(卢锋、韩晓亚,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6年)一文中不仅介绍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假说的理论内容,讨论相关变量度量数据和经验研究文献,并且利用多个发展中国家的最新统计数据考查其主要经验证据并给以分析和评估。

2.克鲁格曼的“贸易差额与汇率”模型

保罗・克鲁格曼和鲍德温(Baldwirl)于1987年提出了一个简单但是具有一般性的模型。

考虑世界上只包括美国和另一个国家,这两个国家各生产一种产品,此产品及用于本国消费,也用于出口。令其他国家的产出是计价单位,定义p为美国产品的相对价格。首先我们假设充分就业,因此美国生产一个固定的产出y,国外生产y*。美国的支出用美国生产的产品表示为a,则a*是用国外产品表示国外支出,那么就有:

pa+a*=py+y* (1)

根据会计恒等式,贸易差额等于收入超过支出的部分,因此买美国贸易差额为:t=y-a (2)

如图2所示,横轴是美国真实支出水平a,纵轴是美国产出的相对价格p,TT是一条等贸易差额线,即与某个给定贸易差额相一致的点的轨迹,反映了不管相对价格如何,贸易差额都等于收入减去支出,即(2)式。直线UU代表美国产品市场出清的点。如果美国居民在美国产品上的边际支出倾向高于其他国家的居民在美国产品上的边际支出倾向,则UU直线斜率为正。

美国贸易赤字下降的同时,美国产品的相对价格p也必然下降。美国真实支出的相对价格也必然下降。但是在以下情况,如图3,相对价格不会发生调整:如果外国(例如中国)产出y*增加,使得UU直线向上移。因此,如果其他国家没有过剩生产能力,就可能发生美国产出下降而没有任何真实贬值的情况。(如图3)

四、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评析

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后,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事实上成为了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

这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有利之处主要表现为:第一,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会对汇率进行调节,从而使人民币汇流处不至于大幅度低估或高估,这样就有利于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从而最终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第二,这种汇率形成机制是中央银行集中了庞大的外汇储备,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清偿能力和国有银行的国际信用等级,使中国的金融系统走向强壮。

国民经济增长范文6

中国经济的增长,要有一个上限,有一个下限。我觉得,我们在增长速度换挡期,主要的任务还是守住下限。为此,我们要研究增长速度应该怎么换挡的问题。打个比方,一部汽车在高速行驶的时候,怎么换挡,不可能从五挡直接换到一挡,甚至倒挡,而是从五挡换到四挡才安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四个字――“稳中求进”。那么,“稳中求进”怎么解释?很简单,就是五挡换成四挡。有的人强调要“硬着陆”,认为中国经济从悬崖上掉下去,不摔死也弄个残疾。其实,提出这种观点是由于不懂我们的总基调,不懂我们是五挡换到四挡。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中国经济做到“两个确保”: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和确保城乡居民就业与收入有序增加。

那么,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增长靠什么?我认为,经济增长特别是短期经济增长应重视分析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稳增长显然是靠这三驾马车往前拉。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每一驾马车加了一个定语,即“要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的基础作用”,“要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的关键作用”。把握2015年中国经济,就把握这三个词――支撑、基础、关键。具体来说:

第一,让出口这驾马车发挥支撑作用,就是让这驾马车往前拉,别往后拉。现在的出口形势比较严峻,今年全年的总体设定目标是同比增长6%,但一季度是负6%。出口的问题不完全取决于我们,很重要的还取决于他们买什么东西,那些国家地区有没有钱。我认为,我们今年出口这驾马车经过努力,下半年还是能够发挥支撑作用,能够由负转正的。

第二,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的基础作用。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13亿人,最根本的支撑经济增长的、基础性的东西是消费,所以我们还是要努力地、扎扎实实地去形成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第三,投资是关键作用。怎么理解这个关键作用?打个比方,关键作用就像打牌似的,一季度牌局刚开,还有不少牌没出,特别是关键牌。比方说,铁路投资,“两会”报告中明确讲,今年中国铁路投资八千亿元,一季度投资才占全年铁路投资的1/10略高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说,在稳增长上,投资是关键。

总的来说,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了重大贡献,比如: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我国高速公路现在总里程居世界第二。但需要强调的是,在投资方面,其实官员是不擅长发现投资机遇的,真正能够发现项目和投资机遇的是企业家,企业家的本事就是能够看到市场需求,并且能够通过有组织的办法去满足这个需求。现在在稳增长上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钱往哪里去的问题,是钱干什么的问题。上个月我去调研,期间很受教育。我发现,不是人找钱,而是钱找人。

显然,现在在稳增长上还得靠投资。我觉得我们确实应当有全过程的跟踪审计。有些人光看到反腐败等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保证宏观调控这个政策在全链条上能够得以实施,能够完成和实现我们预期的效果。

(来源:价值中国)

国民经济增长范文7

关键词:国际贸易 经济增长 人民币国际化 深度 广度

人民币国际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民币超越我国范围,自由的在世界各国流通、兑换、交易,并且能够作为支付、储藏的手段,以及具有国际价值尺度的职能。随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人民币需求量在国际市场中也不断提高,致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硬通货不断走强的货币。并且这一趋势被市场预期所强化,使得人民币币值稳定,汇率坚挺成为实际中的强势货币,充分发挥出了人民币的硬通货效应。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存量实现保值增值,能够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对外汇储备增长有效控制,协调与其他经济体系之间的平衡发展,缓解汇率压力,使得我国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话语权。

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同人民币国际化效应分析

(一)国际贸易规模创造人民币国际化硬条件

我国虽然有浮动汇率管理制度,并以市场供求作为基础、参考其他国家货币进行调节的原则,但是在实际中,我国仍旧进行汇率制度的固定管理制度,且只有在经常项目下人民币才能够自由兑换,有限度的开放资本项目,使得其并不具备高度的流动性,以至于人民币并没有打破小货币的现状。我国通过30多年的经济发展,出口贸易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位居世界第二位,经济总量也同样位居世界第二位,然而其中的信用支付、国际贸易结算、大宗商品定价等,则很难看见人民币的踪影,显然我国人民币的地位与巨量经济体逐渐出现矛盾激化。因此,我国政府需要顺应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无可逆转的客观规律趋势所在,有目的、有步骤的化解我国经济体与人民币之间的矛盾。

目前来看,在境外的货币使用中,人民币在资本市场中,仍旧处于非常低的使用率,仅仅被限制在跨境流通中使用,要想人民币成为能够在国际流通的通行货币,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第一,即最重要的一点,要让金融产品以人民币为计价,成为各个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投资工具。第二,需要在境外促使人民币的现金结算形成一定流通度。第三,提高国际贸易中用人民币结算交易的总比重。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现阶段还并未符合这三个条件,因此,可以说我国人民币尚处在初级的国际化阶段。

我国经济的特点以及迅速提升的国际竞争力,极大地提高了普通群众,以及参与国际经济交易者对人民币的信心,从而扩大了其对人民币的需求。同时,我国持续增高的经济总量,能够有效扩大人民币的普遍接受性。

根据世界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01年至2011年的十年间,我国有约四分之一的人民币汇率硬通货效应,即获得百分之二十四的升值,对应贸易上升4个位次,增长7倍,对应进出口贸易依存度波幅在30%,在42%-72%之间波动,其所占GDP比重振幅约为5%。根据贸易条件的理论来看,一旦货币出现显著升值其贸易必然大幅度增长,并且出现高额贸易顺差,能够极大程度地改善贸易条件,而一旦贸易条件明显改善,便能够极大提高人民币的硬通货效应。

经济持续性的高速增长是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力中的优势所在,目前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在世界排名二十左右波动,处于世界国际竞争力的中上游水平。从2000年至2011年的十一年间,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五位,增长五倍,对外贸易、消费以及投资各占三分之一,国际贸易七倍增长,约贡献了1.5倍的外部效应与3.5倍的内部效应,使得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连越两个台阶,上升二十个位次,平均每4个位次上升对应约4%的人民币硬通货效应增长。可以看出,日益增长的经济国际竞争力能够明显增加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人民币借势成为强势货币,这一点对人民币国际化直接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

(二)经济增长平稳夯实人民币国际化软条件

我国在开放经济的大背景下,需要保持宏观经济动态,平衡可持续地发展下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需要将外部平衡与内部平衡一起实现。动态内部平衡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的核心要素就是经济增长。目前来看,人民币缺乏在资本项目中的高流动性。因此,实现外部动态平衡,也就是所说的国际收支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为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内部效应其实具有两个层面含义。第一层面是指存量效应,也就是我国GDP总量的影响。第二层面则是流量效应,即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所引起的动态结果。我国在35年来罕见地保持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尤其是自2000年以后,在世界经济中我国经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可以说,我国每日剧增的国际竞争力与逐步雄厚的经济实力奠定了重要的人民币国际化物质基础。在经济飞速提升的内部效应中,显著提高了国际竞争力的乘数效应,以及不断加强的进出口贸易外部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以及扩大了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推进了人民币强势货币的不断增强,出现了人民币发展的国际化软条件。可以说决定了人民币在客观条件上的必须国际化,并且为其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软基础。

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同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形式就是跨境结算,我国政府在2008年以后,鼓励对周边国家在进行对外贸易时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并且与多个国家签订了相关货币互换协议。截止2013年底,与我国中央银行签署本币结算协议的国家以及地区共有十四个,涉及到一万三千多亿元人民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量在2010年时为五千零六十三亿元,占据全年贸易总量的百分之二点五。而到了2011年前三个季度时,已经高升至一万五千四百亿元,占据全年贸易总量的百分之八点九,截止2013年底,其结算额已经突破两万六千亿元。然而在这两万六千亿元贸易结算中,来自中资企业境内外关联公司结算额占据了极大一部分,并且按照真正意义来说,这一部分的数据并不应该算做跨境贸易结算。因此,只有向大型跨国企业增加人民币贸易结算,或是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促使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就是离岸市场的发展。任何一个世界上主要储备货币均有着庞大的离岸市场。一个发达的离岸市场能够促进货币的国际化,使其在激烈的国际货币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因此,我国需要对新加波,香港地区以及伦敦等离岸人民币中心加强合作,使人民币能够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结算的主流货币。

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作为股权转让、境内企业并购、新设企业出资、对已拥有企业增资以及提供股东贷款等。这就为人民币的离岸市场外资企业,能够申请将所募集的人民币资金以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回流内地提供可能。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资本管制条件下的人民币回流机制。在2011年,人民币合法境外投资者方案与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方案通过确认。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在2012年时高达600亿美元,其中投资方式为并购的投资额度高达220美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2012年初出台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上海力争到2015年能够确立起全球性人民币产品清算、创新、定价以及交易的中心地位,并且在提出这一目标三年后,进一步将改革规划方向进行明确,并且对建设金融中心的步骤进一步细化。

人民币国际化尽管已经取得初步进展,但是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仍旧偏低,尚处于对货币国际化的初期摸索阶段。越来越多的机构以及学者为了得出我国人民币目前国际化程度的一系列数据,先后对其国际化程度进行测度。中国人民银行的人民币国际化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在2007年至2009年间,美元国际化程度接近一百,欧元国际化程度约为四十,而人民币甚至低于日元的28.2。到了2010年至2012年间,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得到显著提高,其不断增强了资本项目中可自由兑换性,人民币对外商直接投资、贸易结算以及货币互换程度持续改善。根据新货币国际度指标测度,也就是在国际货币储备比与国际投资比中,一国货币境外流通的数量以及范围,发现在2007年至2009年时,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虽然远低于美元、日元以及欧元,不过其呈现出了逐年上涨的趋势。

另外,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中重要的测度指标还包括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国外购买的中国国债,以及人民币是否进入过多国贮备货币篮子,且作为其外汇储备的一部分等。根据调查结果,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人民币能够飞速成为国际通用货币,并且达成速度很可能突破预期时间。相关各界普遍认为我国能够在日后若干年内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即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与自由交易货币。

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同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建议

国际贸易外部效应以及我国经济增长内部效应,有效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具备优秀的内外部条件,为了解决我国经济总量与人民币之间的矛盾,必须使人民币国际化广化与深化。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人民币处于硬通货效应中,这一点对人民币国际化极其有利。

从根本上说,扩大人民币流通范围与使用范围就是其国际化的广化。实际中,我国周边国家已经开始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并且流通日益频繁。政府之间通过近年来巨量的货币互换,将人民币打造成为了区域化货币,并且成为了亚洲地区的硬通货。我国政府正在逐步加强人民币的汇率弹性,不断通过持续增加人民币汇率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一步一个脚印稳健扎实的推动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从根本上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广化。

对于广化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地域扩展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在周边国家使人民币出现硬通货效应;其次,将周边化演变为正式区域化与准国际化;最后,从而真正实现国际化。广化的另一层意义则是扩大人民币的货币职能,这一点也能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让周边国家贸易结算货币使用人民币。第二是使区域性投资货币成为人民币。第三是使人民币成为国际上的储备货币。

同样,想要做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化,需要对人民币在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性不断增强,提高国际贸易结算中以人民币进行计价的份额,同时需要对跨境贸易结算扩大,才能够使得人民币在资本市场中与国际金融中不断提升流动性,从根本上增加资本市场中人民币的交易份额。

增强市场竞争、利率市场化与引导境内境外有效资本流动,是做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化的极为重要一步。更好的将利率市场化实现与巩固,需要建立起更深更广的债券市场。这样一来,在资本流动的大环境下,境内市场拥有较深的债券资产池,能够更好的对利率水平进行调节,从根本上说就是需要将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统一起来发展。相关研究认为,债券市场的大规模设立,能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深化夯实国内金融保障。另外,更需要建立起高包容性的市场机制与降低相关准入门槛。

参考文献:

1.王鸿飞.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影响及未来货币政策取向[J].科学决策,2013(2)

2.许越.人民币国际化收益和成本分析[J].商业时代,2013,9(26)

3.郭建伟,赵媛媛.人民币国际化:现实与前瞻[J].经济问题,2013(1)

国民经济增长范文8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中国经济增长;影响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交易中所占的作用越来越大,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具有重大影响,同时对国内经济消费、出口贸易、金融投资等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影响,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对实现人民币汇率稳定进行分析,从而推进我国经发展结构的进一步完善,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二、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1.经济投资

人民币是我国国内实施交易的重要中间媒介,人民币的稳定,可以保障我国经济的稳定性发展。从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从国内经济投资来看,如果人民币的汇率提高,人民币的使用价值就会提高,经济投资的整体数降低;但人民币的使用价值提高,人民币的实际应用作用增强;如果人民币汇率降低,人民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降低,投资方的经济投资比重增加,经济运行中的风险性提高,社会整体投资行业的运行风险都提高,巨大的运行压力,提高了我国国内经济运行的实际运行压力,导致国内经济投资的风险性与收益性之间的比重失去平衡,不利于我国内部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

2.内部经济消费

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我国内部经济的变化具有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会造成国内物价发生变化,人民生活收益与物价之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内部经济结构的消费结构,出现内部经济消费水平降低,人们将大部分人民币用于储存或者购买金融投资,国家内部资金的灵活运转的速率减低,导致我国国内出现商品供应大于需求,内部市场的商品购买力降低,企业的生产的产品无法及时变成经济效益,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性减低,长期处于这种恶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怪圈中,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负增长的发展状态,对我国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此外,人民币汇率降低或者提高,导致人民币的流动性降低,同时国内消费主要应用于食品消费,恩格尔系数上升,小康社会的生活结构的建设无法实现,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长远性建设与发展之间产生阻力,对我国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外贸交易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也会产生影响。进出口贸易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而变化。当人民币汇率提高,我国商品出口的经济效益提高,但进口的贸易逆差增大,对我国对外交易的经济收益造成影响。例如:人民币升值时,我国出口贸易的资源、劳动力等部分出口优势作用降低,我国的对外出口贸易的成本提高。此外,我国进口贸易中,产品生产的整体技术、运输等运输成本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提高,经济运行成本增加,导致企业的经济压力提高,对我国海外经济收益产生较大损失,从而对我国国内经济长期稳定性发展造成影响。

三、针对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完善措施

1.合理应政府的宏观调控

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充分发挥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发挥我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调节作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推进我国人民币汇率变化,国内经济可以依据人民汇率的变化情况,平衡我国国内经济发展中工业、农业、第三产业之间的经济稳定增长,促进我国经济运行管理,人民币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合理调节国内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经济效益的作用,拉动内部经济增长,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发展。

2.拉动经济内需

实现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一步全面性开展,合理调节人民币汇率的内部消费中的应用比重,政府可以给予一些消费补贴,例如:商品销售进农村,给予农民和商家经济性补偿等措施,实现拉动我国内需增长,拓宽国内企业的销售市场,从而完善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内部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实现平衡内部经济稳定性发展,达到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内部经济产生平稳增长的良好市场环境。

四、结论

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是我国经济结构稳定,社会主义经济结构适应世界经济整体局势的重要体现。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实施合理的人民币汇率稳定措施,对中国经济,实现我国内部经济的稳定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蔚,苏振天,钟劲飞.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开放拉姆齐模型的拓展[J].经济问题,2014,09:43-47.

[2]邱嘉锋,王珊珊,侯庆志.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进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传导机制的视角[J].经济纵横,2012,09:31-34.

[3]汪琳.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商品价格传递效应及应对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4]林婷,胡益鸣,雷智凯.人民币汇率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0:28-31.

国民经济增长范文9

关键词:信息消费;经济增长;格兰杰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1-29 -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不断发展,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产品的供应日益增多,我国信息消费逐年增长。21世纪以来,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能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00多亿元;在美国、日本的人均信息消费支出分别为3400美元和2400美元,而我国仅为190美元,我国的信息消费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就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言,信息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怎样的关系?在我国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背景下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多文献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我国居民信息消费。丁志帆(2014)运用数值模拟分析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差异化福利效应,得出信息消费增速变动的福利效应有很明显的群体差异性。沈小玲、郑亚琴(2013)运用ELES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消费结构地区差异明显,信息消费“棘轮效应”明显。叶元玲、赖茂生(2012)通过聚类分析,研究“十一五”前后各省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指标,剖析地区信息消费水平和信息消费意愿不平衡的原因。马哲明、李永和(2011)运用回归方程,分析农村居民信息消费与其收入的关系,得出1985-1997年,农村居民的收入决定其信息消费,1997-2006年,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决定其收入。尽管上述文献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我国居民信息消费进行定量分析,但他们的研究都没有从宏观角度研究我国信息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本文采用1978~2014年我国居民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等数据,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模型,引入劳动投入、资本存量、技术进步和信息消费等要素组合,并通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进行系统的分析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 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一)理论模型

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模型的函数表达形式研究我国信息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假定技术不变,即A为常数。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Y(t)=K(t) αL(t) βAγIC(t) θ (1)

对(1)式求时间t的导数,则有:

(2)

增加满足标准假设的误差项和常数项,(2)式变为:

Yt=c+αKt+βLt+θICt+μt (3)

其中,Y代表总产出或实际GDP,K是资本存量,L是劳动投入,IC是信息消费。

Kt、Lt、ICt分别表示总产出、资本、劳动投入、信息消费的增长,α、β、θ分别表示资本、劳动、技术进步、信息消费对产出的弹性。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在考虑信息消费约束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框架下,探讨我国信息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以我国1978-2014年度数据为样本,选取数据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78-2015》进行相关的处理,具体处理如下:1.总产出(实际GDP):将GDP数据用平减指数换算成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GDP;2.劳动投入(L):采用全社会从业人员度量劳动力投入;3.资本存量(K):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公式为Kt=It/Pt+(1-δ)Kt-1,其中,Kt是第t年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价的实际资本存量;It是以当期价格计算的投资额;Pt是第t年定基价格指数,δ参数是折旧率;4.信息消费(IC):本文采用尹世杰的观点,以医疗保健、交通与通讯、文化教育娱乐用品与服务等信息消费含量高的消费作为信息消费的构成内容,并把每一年的居民信息消费总量折算成以1978年为基期的实际信息消费量。

三、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由于本文所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应该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以避免“伪回归”。本文采用五种方法进行水平序列和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检验方法具有不同的检验效率,虽然五种单位根的检验上显现的结果有差异,但总体来看,可以认定四种变量属于一阶单整,即I(1)。

(二)协整检验

由于1nGDP、1n K、1n L、1n IC四个变量存在着一阶单整,所以判断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协整关系,即长期稳定关系。本文首先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来确定最佳的滞后阶数,如表2所示。根据表2提供的各滞后阶数下五个指标的估计值及检验结果,初步确定VAR模型最佳滞后阶数为2阶。

基于VAR(2)模型,应用Johansen协整检验判断1nCDP、1nK、1nL、1nIC的协整关系时,确定滞后期为1。通过模型选择的联合检验,确定最佳的协整检验模型,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特征根检验和极大特征值检验统计的结果:在0.05的显著水平下不接受没有协整向量的原假设。这表明1978-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与居民信息消费、资本存量、劳动投入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协整关系为:

1Ncdp=0.1871Nic+0.2041nK+0.7811nL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通过协整检验的结果说明我国经济增长与居民的信息消费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关系需要进一步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居民信息消费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会反作用于信息消费。

(四)差分分解分析

为了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用差分分解法进一步的验证。验证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表明,信息消费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总体上低于20%;资本存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微乎其微;劳动投入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比较大,维持在20%左右。图2表明,经济增长信息消费变化的贡献率逐步上升,达到71%的峰值,此后开始下降;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量对信息消费变化的贡献率从期初一直在增加,但资本存量的贡献率明显比劳动投入量的贡献率大。综合图1和图2分析,表明我国居民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远小于经济增长对信息消费的拉动作用,我国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劳动投入量,我国经济仍属于粗放型经济。

四、结论

本文在采用多变量的分析框架下,利用我国1978~2014年35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Johansen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居民信息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经济增长与劳动投入量、资本存量、居民信息消费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居民的信息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小于劳动投入量和资本存量的推动作用。2.我国经济增长与居民信息消费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在经济增长和居民信息消费之间,二者可相互促进,因此在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方面应考虑到居民信息消费的作用。3.信息消费对经济的增长的贡献小于经济增长对信息消费增长的贡献,我国经济增长仍处于粗放型阶段,但以信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仍具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志帆.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差异化福利效应研究[J].财经科学,2014,(02):51-61.

[2] 沈小玲,郑亚琴.我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结果分析[J].北方经贸2013,(11):41-43.

[3] 叶元龄,赖茂生.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需求的区域比较[J].情报杂志,2012,(05):144-150.

[4] 马哲明,李永和.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与其收入关系研究[J].情报杂志,2011,(11):1701-1704.

国民经济增长范文10

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从2005年7月21日起发生改变,确立为一种新型的浮动汇率制度。它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同时参照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这里选择中美之间的汇率来反映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是因为中美之间的外贸额度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所以美元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结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数据,2006年以来,我国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一直延续升值趋势,2006年至2008年期间,人民币升值速度较快,2008年以后,人民币升值速度放缓。

二、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分析

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

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持续升值,则可以反映该国的经济运行良好,经济实力在逐渐增强。中国的实际情况与此契合,用GDP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指标,近年来,我国的GDP总量在逐年增长。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的对外升值是大势所趋。

2.双顺差以及外汇储备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持续着巨额的双顺差状态,包括经常项目以及资本与金融项目这两个层面。另外,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外贸方面等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些因素使外汇供给大量增加,外汇由此贬值,本币升值。

3.国内外利差的影响

理论上进行分析,当两个国家之间利差扩大时,资本的逐利性使得外国资本流入国内市场,获取资本收益。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美联储采取连续降息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中美之间利差进一步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

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增长利弊分析

1.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方面

(1)本币升值会提高人民币的对外支付能力

本币升值使得人民币的对外购买力提高,国内居民的福利水平会得到提高。另外我国有很多资源都需要进口,人民币升值以后,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负担,提高海外并购能力。

(2)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

在我国出口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占比很大,这些企业的产品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的替代性很大。人民币升值以后,会迫使我国的企业以技术的优势以及发展模式的创新来代替原来的价格优势,从而帮助国内企业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一直是双顺差状态,国际收支失衡严重。本币升值以后,出口企业的价格竞争力会减弱,就会减少外汇收入。另外本币的升值使得对外购买力提高,有利于扩大进口,增加外汇支出,从而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

2.人民币升值的不利方面

(1)不利于出口

我国很多出口企业按照“薄利多销”的外贸模式,维持其利润。本币升值以后,这些出口企业最大的优势被削弱,肯定会降低我国出口企业相对于别国企业而言的国际竞争力。出口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占比很大,出口受到抑制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

(2)不利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

我国鼓励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这样可以带动国内的就业,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当本币升值以后,外币在国内的购买力下降,这样会提高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劳动力成本,企业因扩大企业规模所需购买的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成本也由此增加。所以不利于引进外资。外资受到抑制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

(3)不利于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资本具有逐利性,会流向能带来较高资本收益的市场。人民币的升值使得外国资本有了在国内套利的可能性,从而大量热钱流入国内。由于国内的金融市场目前还不够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金融监管还不到位,监管部门难以较好的管制住这些热钱,会造成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四、应对人民币升值不利影响的建议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方面是要扩大内需,提高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程度,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有力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引进外商直接投资

政府要完善有关政策和法规,增强外商进入国内直接投资的信心。另外要提高政府等公职部门的办公效率,提高外资利用率,为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3.稳定金融市场

首先,政府要加强金融监管,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来稳定国内金融市场。其次,政府应努力进行金融体制改革,逐步稳妥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进程,为经济发展清除障碍。

国民经济增长范文11

论文摘要:文章试图对通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一定的计量分析。为此,首先将国内部门分为通信产业部门和非通信产业部门,并以这两部门的生产函数为基础,推出最终的计量模型,然后根据有关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通信业对经济增长的综合边际产出贡献很高,从而说明对通信业应该继续加大投入,引导和扶持通信产业的发展,发挥通信业的先导作用,进一步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引言

通信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产业。通信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群发展,体现了信息经济的发展趋势,改变产业结构,使之更具活力;它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改变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素质。通信业已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当前及未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支撑。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性进程中,通信业的重要性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回顾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通信业从弱小到强大、从落后到先进、从曾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到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通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然而,通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何?通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究竟有大?本文尝试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此进行探讨。

1 计量模型分析

1.1 理论模型

本文尝试用菲德模型来分析通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菲德模型是菲德(G.Feeler)于1983年提出的一个用于测算出口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两部门模型。该模型把社会经济活动分为出口和非出口两个部门,由于出口部门面对的是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促使它不断提高其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非出口部门正好吸收这种由于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带来的外溢效应,从而增强其自身实力。因此,出口对于GDP增长的贡献可能要比出口本身增长所形成的GDP增量大。菲德的两部门模型就是用来估计出口对于非出口部门外溢作用以及出口与非出口部门之间要素生产力差别的数学模型。

通信产业作为一个部门,与经济中其他部门的联系十分重要,任何希望估计通信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必须关注通信产业对非通信产业的外溢作用。鉴于通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和外溢作用,将借鉴菲德提出的两部门模型来测度通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菲德模型的思路相似,把通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类同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国内部门划分为通信产业部门和非通信产业部门。

模型建立如下:设各自的生产方程为:

P = f(Lp,Kp) (1)

N = g(Ln,Kn,P) (2)

其中P和N分别代表通信产业部门和非通信产业部门两部门的产出量,L和K分别代表劳动力和资本两大生产要素,下标代表部门。(2)式生产函数假设,通信产业的产出水平P将影响非通信产业部门的产出。

劳动力(L)与资本(K)总量可以表达为:

L = Lp+ Ln(3)

K = Kp+Kn(4)

社会总产品( Y)就是两部门产品之和,即:Y = P+N (5)

菲德模型将不同部门的劳动和资本边际生产力的相互关系表达如下形式:

其中fl代表通信产业部门劳动力的边际产出,fk代表通信产业部门资本的边际产出,gl代表非通信产业部门劳动力的边际产出,gk代表非通信产业部门资本的边际产出,δ是两个部门之间相对边际生产力的差异,理论上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零,正的δ意味着通信产业部门的相对边际生产力高于非通信产业部门。

对(5)的两边求微分得:

dY =dN+dP = gkdKn+ gldLn+ gpdP+(1+δ)gkdKp+(1+δ)gldLp(7)

根据(3)、(4)、(5)、(6)、(7),可以推导出如下回归方程:

(8)式中,α、β表示非通信产业部门资本和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γ代表通信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全部作用, 为通信产业的外溢作用) 分别是总产出、劳动力和通信产业产出的增长率;P/Y是通信业产出占总产出的比例。将国内投资视同于资本存量的增量,由于资本存量的增量在统计数据中不存在,一般用固定资产投资来代替。于是(8)式可以改写为:

参数γ代表通信产业外溢作用与两部门间要素生产力差异两种作用之和。将一个常数项和一个随机误差项加入到方程(9)中,同时假定随机误差项具有零均值、同方差的特性,则方程(9)就成为所需要的回归方程。

通过方程(10),对的系数γ的估计,可以得到通信产业部门对于经济增长的全部作用;需要说明的是,该模型将整个经济区分为两个部门是一种理论上的简化。同时,非通信产业的产出不仅依赖于配置在本部门的劳动和资本要素,还取决于同一时期通信产业的产出量。因此,这里存在着一个假设:通信产业部门对经济中其他部门的外溢作用发生在同一时期。这个假定与现实可能不太相符,但使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分析结果影响不会太大。

1.2 样本的选择

在本模型的计算过程中,Y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代替,GDP用当年价格计算。L用年末从业人数表示,从业人数合计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使用情况。I用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代替,它包括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历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之和,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通信产业部门的产出P用每年通信业务总量代表。样本区间为1998-2005年。样本选取时间从98年开始,是因为1998年邮电分家,通信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显著。上述指标的相关数据均取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通信年鉴》。如表1所示:

该回归模型采用的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为了消除数据的波动性,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平均平滑处理。处理数据结果如下表2所示:

1.3 模型回归结果

利用EVIEW统计软件对方程(10)做LS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从方程(10)的回归结果看,所有的回归系数估计值α、β和γ都通过了统计的显著性检验,R2达0·671254表明了方程的拟合效果好。从方程(10)的估计结果,得到最关心的系数γ的估计值为1·764966,γ就是通信业对国民经济的全部作用。γ=1·764966的含义是: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通信部门每多生产出一单位的产出,国民经济将增加1·764966单位的产出。

2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计量分析,得出的结果是:通信业对国民经济的全部作用参数的估计值γ为1·764966,也就是说,假定其他条件不变,通信业每多生产一单位的产出,整个国民经济GDP将增加1·764966单位的产出。这就说明了通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带来的巨大作用。

通信业对国民经济贡献不仅包括对GDP的直接贡献,其更大的贡献在于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产生的渗透作用与倍增作用,尤其是对其他产业的推动和带动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改变、资源节约利用等改革需求越来越迫切,通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必须为有效推进国民经济转型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这不仅要求通信业加快自身发展,更要求通过它改变人们的经济行为,改造提升其他产业,提高社会的整体经济效率。通信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群发展,体现了信息经济的发展趋势,改变产业结构,使之更具活力;它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改变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素质。通信业已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当前及未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支撑。基于上述的计量分析结果,笔者认为应该加快通信业的发展,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上要向通信业倾斜,以发挥通信业的高效率,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国民经济增长范文12

论文关键词:消费水平;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措施 

 

1 消费水平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有着直接的依存关系 

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由消费、投资、出口三部分组成,消费是其中的主要部分。所以,消费的变动必然会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消费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在客观上有合理的比例,在数量上有很大的依存关系。在国民收入的增长较快、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也增长较快,而在某些时候,消费水平的增速会高于或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稳定合理,国民经济就可以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当消费的增长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正常比例就会遭到破坏,生产正常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则成为一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消费需求不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积累,低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比例同样会遭到破坏。 

2 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有一定的依存关系 

消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其变动必然会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而最终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函数就是消费率,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率变动有明显的影响。在合理的经济增长率区间,当消费旺盛,经济增长率就高,消费不足,经济增长率就会滑落。当然,消费率也不是越高越好。消费率长期过高,会挤掉投资,使经济增长不能持久,但消费率也不能长期过低,长期过低就会使高速扩张的生产能力与低消费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过剩危机”,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3 提升国民消费水平的具体措施 

随着收入持续增长和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力随之提高而带来消费观念日渐转变和消费预期增强,这必然会促使消费支出增长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3.1 积极发展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培育城镇新的消费热点 

把消费信贷引入农村,这是以农民日益增加的储蓄为基础的,由于农村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的消费市场,且农民的消费热点产品货源充足,所以在农村开展消费信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释放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并且建立农业保险机构,可以减轻自然灾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我国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自然灾害—方面使得农民的收入减少,另—方面也使农民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增加储蓄。因此,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就要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农业保险。 

3.2 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为突破口 

当前结构调整的关键,就是要从最终消费需求入手。第一,要抓紧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坚持市场化方向,创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建立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保障机制;通过对低收入群体加薪,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二,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财政要更快地向公共财政转型;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村居民的不确定性。第三,要改革现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分配机制。制定能够调动城市政府主动接纳农民进城的积极性的公共政策;积极建立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的补偿制度。 

3.3 全面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调整产业结构,首先,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市场机制。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市场机制上,可以通过设立设备规模、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技术性指标作为市场准入门槛;其次,要加快提升技术进步贡献率。各级财政应及时将政策支持重点转移到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创新、产品创新上来。 

3.4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这实际上是又一次消费品再分配,有利于保障退休人员有基本的消费金。医疗保险制度则可以为广大职工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住房保险制度中,住房公积金的建立增加了工资中的住宅消费基金,也增大了住宅消费的能力,对保证住房投资和住宅消费达到较高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要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保障下岗职工的最低生活消费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