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通信信息工程专业

通信信息工程专业

时间:2023-06-08 11:17:55

通信信息工程专业

通信信息工程专业范文1

关键词:光纤通信;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67-03

当代信息高速公路的骨干网络是由光纤通信网络构成的,若没有光纤的发明及相关有源和无源光纤器件的发明和发展,当今的高速信息网络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当今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微电子学、光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及通信工程等多门学科的快速发展及它们之间的交叉融合。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信息技术领域的电子信息工程师、计算机工程师或通信工程师,除了需要掌握本专业的课程知识以外,也应该熟悉现代信息技g的其他相关主要知识,比如光纤通信网络及其相关器件等。本文从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内容、应用及发展等方面说明其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并研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的光纤通信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

一、光纤通信技术简介

1960年,美国人梅曼(Maiman)发明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1],给光通信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普通光相比,激光具有波谱宽度窄,方向性极好,亮度极高,以及频率和相位较一致的良好特性。激光是一种高度相干光,它的特性和无线电波相似,是一种理想的光载波。继红宝石激光器之后,氦―氖(He-Ne)激光器、二氧化碳(CO2)激光器先后出现,并投入实际应用。激光器的发明和应用,使沉睡了80年的光通信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1966年,英籍华裔学者高锟(C.K.Kao)和霍克哈姆(C.A.Hockham)发表了关于传输介质新概念的论文,指出了利用光纤(Optical Fiber)进行信息传输的可能性和技术途径,奠定了现代光通信――光纤通信的基础[2]。在以后的10年中,波长为1.55μm的光纤损耗:1979年是0.20 dB/km,1984年是0.157 dB/km,1986年是0.154 dB/km,接近了光纤最低损耗的理论极限。1970年,作为光纤通信用的光源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1977年,贝尔实验室研制的半导体激光器寿命达到10万小时(约11.4年),外推寿命达到100万小时,完全满足实用化的要求。由于光纤和半导体激光器的技术进步,使1970年成为光纤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之年。在今后的几十年中,光纤通信网络的逐步商用化带动了相关信息产业链的蓬勃发展[3]。

由于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作为载波的光波频率比电波频率高得多,而作为传输介质的光纤又比同轴电缆或波导管的损耗低得多[4],因此相对于电缆通信或微波通信,光纤通信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综上所述,可见光纤通信技术在现代信息产业技术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光纤通信技术这门课程不仅是光学工程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5],也应该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来开设。

二、光纤通信课程教学研究

(一)光纤通信课程的理论教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光纤通信课程的理论知识可以分为四个相互关联的层次和内容,它们分别是:第一部分,光纤技术的基础;第二部分,光纤通信器件技术基础;第三部分,光纤通信系统和网络;第四部分,光纤与光纤通信系统测量。这四个部分的关系层层递进,逐渐深入。理论学时总共32学时。

第一部分,光纤技术的基础。可以先讲解光纤通信技术的一些概念性和历史性的知识,比如:电信技术的发展,光通信的必要性及技术基础,光纤通信技术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此处,可详细介绍人类对光通信探索的历史及现代光纤通信技术从学术研究到商业应用的发展里程,并附带介绍微波通信的发展里程,然后通过比较使用光波进行通信和使用微波进行通信的优缺点及使用光纤材料和使用同轴电缆进行通信的优缺点,让学生了解光纤通信的巨大优势。然后可以简单介绍光纤传输的基础理论――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现象,重点介绍麦克斯韦方程。最后介绍光纤的模式理论、光纤的结构和类型、光纤的传输特性、光纤制造技术与光缆等知识。其中,光纤传输特性包括光纤的损耗特性和色散特性,这是该部分的重点知识。总之,笔者认为,第一部分内容的讲解方法和手段是非常重要的,不宜讲得深奥,而应该结合动画或者视频讲解光纤的传光原理,使学生易于接受,才能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从而继续学习往后部分的相对枯燥的知识。该部分学时安排为6H。

第二部分,光纤通信器件技术基础。这部分讲述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有源和无源光通信器件,这些器件是构成一个完成的光纤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部件,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理解后面学习的光纤通信网络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基本光纤器件、光学滤波器、光纤放大器和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基本光纤器件包括分波/合波器、光纤活动连接器、光隔离器、环形器和衰减器等;光学滤波器的内容包括Fabry-Perot滤波器、介质膜滤波器、HiBi光纤Sagnac滤波器、Mach-Zender型滤波器、光纤光栅等;光纤放大器的内容包括: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光纤Raman放大器等。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内容包括:普通的半导体激光器(LD)和发光二极管(LED)、FP型双异质结构激光器、动态单纵模激光器、半导体光放大器(OSA)、PN结光电二极管、PIN光电二极管、APD雪崩光电二极管等。对于每一个光纤器件,讲解内容包括这些光纤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具体参数、应用场合等,应结合动画或者视频讲解,甚至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课题上带上一些体积很小的光纤器件实物给学生讲解,比如光纤活动连接器、LD、LED、光纤光栅、PIN光电二极管价格便宜、体积小的光纤器件。该部分学时安排为10H。

第三部分,光纤通信系统和网络。这部分是本门课程的核心和精华部分,包括光纤传输系统、光纤通信网、全光网技术及其发展三大部分。其中,光纤传输系统的内容包含:光纤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光发送机组件、光接收机组件、光放大噪声及其级联、色散调节技术、光纤传输系统设计、光纤传输系统性能评估。光通信网络的内容包含:通信网的拓扑结构和分类、准同步数字系统(PDH)、同步数字系统(SDH)、异步传输模式(ATM)、互联网协议、光纤通信网的管理/保护/恢复。全光网技术及其发展的内容包含:通信网络的发展过程、全光网络中的传输技术(WDM、OTDM、OCDMA和分组交换技术)、无源光网络(G-PON、E-PON、WDM-PON)、光传送网(G.709OTN)、自动交换光网络、全光网的网络管理、全光网的安全问题。对于每一种光纤网络技术,讲解内容包括这些光纤网络结构、功能、应用场合等,应尽量使用PPT的图片、动画进行讲解,PPT上要尽量避免文字上描述。该部分学时安排为12H。

第四部分,光纤与光纤通信系统测量。该部分主要介绍光纤通信工程实施、检测中一些常用的设备和仪器,在本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中都要使用到这些设备,是培养光纤通信工程师的基础技能知识部分。该部分的内容包括:光功率计的使用、光纤几何参数的测量、光纤衰减测量、光纤色散测量、光纤偏正特性测量、光纤的机械特性和强度测量、光时域反射计(OTDR)的使用;光接收机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测量、光纤通信系统误码率和功率代价的测量、眼图及其测量、光谱分析仪、光纤通信系统的在线监测技术。其中,重点讲解光功率计、OTDR、眼图示波器、光谱分析仪等仪器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该部分学时安排为4H。

(二)光纤通信课程的实验教学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而言,毕竟培养的学生不属于光学工程或光电子技术领域的人才,而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身都有很多属于自己专业的实验课程及课程设计,因此,笔者认为光纤通信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应根据该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将来他们最可能需要的工程能力而设置。因而,笔者建议光纤通信课程的总学时设置为48学时,理论教学学时为32学时,7个实验的教学学时为16学r。

根据笔者10年来给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生讲授这门课的经验,认为具体的实验课程设置如下。

1.插入法测光纤的平均损耗系数。采用插入法测量待测光纤在1310nm和1550nm处的平均损耗系数。掌握插入法测量光纤损耗系数的原理,熟悉光纤多用表的使用方法。学时设置为2个课时。

2.光时域反射计(OTDR)测光纤链路特性。用光时域反射计测量光纤链路的平均损耗、接头损耗、光纤长度和故障点位置。了解光时域反射计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学习用光时域反射计测量光纤平均损耗、接头损耗、光纤长度和故障点位置。学时设置为2个课时。

3.光波分复用(WDM)系统实验及其误码率测量构建1310nm/1550nm光纤波分复用系统并测试其误码率,了解光波分复用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熟悉误码、误码率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学时设置为2个课时。

4.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信号眼图测试。构建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并且用数字示波器观测系统的信号眼图,并从眼图中确定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了解眼图产生的基础,根据眼图测量数字通信系统性能的原理;学习通过数字示波器调试、观测眼图;掌握判别眼图质量的指标;熟练使用数字示波器和误码仪。学时设置为3个课时。

5.光纤切割与焊接技术演示实验。利用全自动熔接机向学生演示光纤熔接的全过程,了解光纤的结构和光纤电弧放电焊接原理;了解全自动焊接光纤的过程和使用方法。学时设置为2个课时。

6.光纤光栅光谱特性测试系统的设计实验。测量光环行器的插入损耗、隔离度、方向性、回波损耗参数;利用PC光谱仪、光环行器和光纤光栅设计光纤光栅光谱特性的测试系统;了解光环行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了解光环行器性能参数的测试原理;了解光纤光栅的光谱特性;学习PC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学时设置为3个课时。

7.光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测量光耦合器的插入损耗、分光比和附加损耗等参数;利用光耦合器或者光环行器和光纤光栅设计光带通滤波器。了解2X2光耦合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光耦合器各项参数的测试方法。学时设置为2个课时。

通过以上实验课程,能够使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学生对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器件、基本测量系统等有一个比较感观的认识,而且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它们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特性,为将来在具体的工程设计及进一步深造中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光纤通信技术在国家的信息产业、国防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信息技术与光学信息技术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对于当今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除了需要掌握本专业牢固的知识和技能以外,了解和掌握光纤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技术发展趋势也是必不可缺的。本文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点和光纤通信课程内容的分析,讨论了该门课程与该专业的内在联系,分析其重要性,并根据笔者10年来在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讲授该门课程的经验,提出了本门课程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的理论及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高D.激光技术应用现状与分析[J].物理通报,2007,(11):50-52.

[2]龙泉.光通信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电信网技术[J].2008,(2):30-32.

[3]曲鹏.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展望[J].硅谷,2014,7(24):2-2.

通信信息工程专业范文2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课程体系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作为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工作者,如何以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为指针,围绕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技术创新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问题,是新形势下一项紧迫任务,对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合各方力量共同完成。本文仅就其中带根本性的课程体系问题进行探讨,旨在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1从国家专业目录调整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设置

国家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以后,电气信息类的专业范围不断拓展,涵盖了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各个领域的多个学科,形成诸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新的专业格局。

2从招生与就业分配形势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

如今,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招生与就业分配成为衡量一所学校、一个专业“热门”程度的晴雨表。招生与就业分配又被看成是一个跷跷板的两端,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通过社会发展需求来调节。从高考招生录取来看,由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名字响亮,近年来成为热门专业,造成许多学生专业选择的盲目性,部分地区生源甚至好过传统热门的通信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类相关专业,促使该专业的规模逐年攀升。招生规模的急增,对今后的分配就业造成了巨大压力。因此,近几年来,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看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目前就处于这种境地。相比之下,同属于“电气信息类”的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具有明显的择业优势。他们在应聘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出自己专业主干课程及专业特色,如通信原理、通信系统、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程控交换,等等。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回答,却难以令人信服,所学的无非也是以上这些课程(大多是为了择业而选修的课程),或者是一些与其他专业的嫁接课程。可以说得稍微具体一些的,可能只有数字信号处理,语音处理、图像处理、视频处理等几门,它们大多也是通信工程或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或者本身就是通信工程或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3从国内外著名高校办学特色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

国外发达国家的诸多高校均早已设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并建立了相应的课程体系,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已经很成熟。国内许多著名高校(如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也设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及相应的系列课程,并注重课程体系与专业、学科建设相结合,本科专业、硕士点学科、博士点学科及博士后流动站等协同发展,形成一个合理的层次结构,相互促进,使得这些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各具特色。

4改革与探索

4.1改革的初步成效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是一所以电气信息类专业为重点的多科性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995年设立于电子信息分院(现在的通信与信息工程系),是国家管理的本科专业,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招生。该专业自1996年招生以来,已毕业三届(2000届、2001届、2002届)约200名本科生,现有在校生(99级、2000级、2001级)约600人,近两年(如2002级、2003级)将以每年约200人的速度递增,规模不断扩大。几年来,为了办好该专业,学院有关专家教授、历届系领导以及教研室基层教师进行了多次研讨,制订出现有的教学大纲和专业规划,使该专业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其成果可概括为“四三二一模式”,即四个方向、三年打通、两个重点、一条原则。所谓“四个方向”是指,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将主干课程分成四个限选方向,即通信网络、信息传输、网络信息、电子工程等,各方向又设有相应的系列课程。

4.2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通过几年来的专业建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初具规模和特点。能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学院各级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支持和关心,也凝聚着信息工程教研室全体教师长期不懈共同努力的心血――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申报、筹建,发展规划制订、师资队伍培养,直至网络信息方向系列课程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等等。

5结束语

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相比,我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由于开办历史不长,课程体系不够完备,专业特色尚不明显。如何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使本专业办出特色,仍面临着不断改革和创新问题。这也正是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和探索的一个课题。近年来,我们申报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和“多媒体信息处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分别于2001年和2002列入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我们坚信,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办学经验,结合我校学科、专业方向及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坚持长期不懈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及其它方面的改革,可望使本专业上一个新台阶,在全国高校中具有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通信信息工程专业范文3

如果你属于以下这三类人中的某一类,那你一定要跟随本期《电脑爱好者》深度报道,一起去探究一个结果!

有志向、有梦想,可已经与心仪的专业擦肩而过,不知道如何补救;

有志向、有梦想,可不确定要选A专业还是B专业;

没太多想法,只想选个比较有前途/钱途的专业。

过来人如是说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汇编语言、软硬件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AD/CAM、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新技术等。

感言:大概可以细分为网络和软件、资讯系统三个方向。但无论是哪个方向,一定要有很强的编程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软件要很过硬。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较广,各种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都需要专门的计算机人才加盟。此外,各种国家部门、科研单位、院校等,也在择业范围内。

计算机类相关:

计算机网络工程:它的主要特点是通信与网络结合、网络软件与网络硬件结合,培养网络应用开发、网络信息控制及网络工程技术方面的能力。学习的课程也和计算机网络有关,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安全、网络工程、互联网及其应用等课程都被列入本科四年的学习计划之中。网络工程师、软件开发、网络安全人员是网络工程专业最对口的就业方向,另外,从事网站开发、网络维护工作也很不错。

计算机软件工程:它以开发升级新软件、维护原有软件为主要任务。这个专业的同学除了要学习必修的基础课程外,还要学习程序设计基础、Java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Web程序设计、网络技术及应用、人机交互、多媒体技术等几十门专业课程。毕业生主要在各大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高校、研究所、国防等部门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应用与研究工作。未来几年,国内外高层次软件人才将供不应求。在我国IT职场十大人气职位中,软件工程师位列第一位,软件工程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信息安全:需要系统学习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理论及相关网络开发的知识,主要研究确保信息安全的科学和技术。毕业生可去公安局信息监察、网站、病毒杀毒公司以及涉及信息安全的地方,比如电信、网通的技术安全维护部门,政府各个重要部门的网络安全监测部门。

专家点评: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中新兴的媒体与艺术方向,以数字媒体技术教学为主,培养技术与艺术融合的综合性数字媒体人才,学生不仅要学习系列软件课程,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媒体、艺术背景知识,为广告设计、产品介绍、公共空间展示,娱乐表演等众多媒体领域,培养媒体制作人才。而游戏设计专业就是动漫专业,毕业生会进入游戏策划行业,或对口的游戏公司,或从事多媒体事业,都是很有潜力的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

感言:这是个宽口径的专业,学习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三大块。对学生的数学、物理、英语基础要求很高。学这个专业的学生常常觉得“很赚”,一是学的东西很多,二是因为动手的乐趣多:攒机子装电脑、拆MP3、修手机,甚至为心仪的MM制作电动小玩具等都是我们的拿手好戏。据说毕业后在电子、信息、计算机三大领域都受欢迎:在电子方面,可以做电路设计工程师,有线无线都能上手;信息方面,可以做电信工程师;计算机方面,搞软硬件开发都行。

电子类其他:

微电子学:学习内容专一、目标明确,就是研究新型电子器件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并学会用计算机辅助集成电路分析。可以说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有很多交融之处,不过需要学得更精、更深。该专业对应的是芯片产业,即集成电路。毕业生可做集成电路设计开发、器件制作和工艺的硬件工程师,薪酬相当高。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最早出身于工科电气工程系,原来叫无线电技术,后来出现很多类似名称的专业,例如电子工程、电子技术等,后来把相近的10个专业合并为电子信息工程,各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方向不同。毕业生可在电子、信息、通信、广播电视等部门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开发、运营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用光取代电信号对声音、图像、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传输、存储和信息交换的光通信技术;用光进行临床医疗、器械控制、精密测量、遥感探测、智能制导等应用的光电一体化控制技术等。毕业后可以选择计算机网络、运营商、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光电元件、光电子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工作。

专家点评: 微电子学这个专业有些学校把它划归在物理系,有些学校划归在电子工程系(简称电子系)。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

感言:通信工程专业跨电子、计算机专业,所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当今最流行、发展最迅猛的领域。还包含了网络通信、光通信等方向。毕业生比较容易进入电信、移动运营企业,各种通信类合资、独资企业,研究机构,设计院,各大通信公司、跨国公司或IT企业工作,进入大型跨国公司后出国进修的机会也会很多。

专家点评:通信工程不少学校把它和以上电子类的专业都划归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中,包括两个一级学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通信工程。其下包含二级学科: 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网络与复杂系统和空天信息工程。也有学校单独有通信工程系,并划归在通信信息工程学院里。

咬文嚼字分专业

高考志愿专家李宏建说:“一些名字看似相近的专业其实有着很大的区别。”他列数了几个“很容易错点鸳鸯谱”的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不少学校的这个专业其实是属于图书馆学系,其下还有图书馆学、档案学和编辑出版等专业。培养既能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经济信息、科技信息的管理与应用工作,又能胜任各类社会工作、信息科学研究的人才。毕业颁发管理学学士学位。

信息与计算科学

属于数学系。数学分析、实变函数、复变函数、信息科学基础、编码学、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数值计算软件、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微分方程等都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功课的难度之大、强度之高可想而知。数学和计算机的双重学科背景使得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很好就业。毕业生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应用软件开发或管理网络安全、数据分析等工作。

计算机辅助设计

属于机械系。主要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工程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CAD及二次开发、CAM软件的应用、数控加工技术、现代工业美术造型、工业企业管理、CAD/CAM课程设计等课程。毕业生可从事机械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机械CAD软件的二次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

李宏建表示,出现这些混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在计算机技术被普遍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几乎所有理工科专业都离不开计算机”,他说。这一方面让人感到麻烦,为了填报志愿得仔细区分;可另一方面也有好处,他说:“因为专业虽被分门别类,但是很多专业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各学科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学习某一门专业,其中必然要学习相关专业的很多课程,也能达到预定的效果。”比如微电子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这些专业本身就很贴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只要你对计算机感兴趣,可以把自己的学习重心积极地引导到计算机专业方面上,曲线救“职”也未尝不可。

企业,不以专业论英雄

最后,再看看IT企业在对各专业的毕业生挑选上有何说法。在记者调查的IT企业中,有杀软厂商、多媒体软件厂商、网站、网络游戏运营商,也有芯片制造企业、通信企业、数码产品制造商。其中有跨国公司,也有知名的民企。

一位曾经参与过校园招聘的IT制造企业产品经理告诉记者:“企业对岗位的划分主要包括三大类:技术类、产品类岗和营销类。各个大类的岗位在具体要求上可能有所不同,但是专业要求都有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不少在一线工作的程序员、产品经理都告诉记者,他们中云集着各个专业的人,大家从来不以专业论“英雄”。具体有以下一些细分:

技术类:系统架构、软件研发、软件测试、信息安全、系统管理、网络管理等。专业要求:计算机相关专业,只要有能力专业不限。其中以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需求最大。(职业通路:研发员研发工程师高层市场或管理人员)

产品类:产品市场分析、商业应用分析、数据分析等;专业要求:计算机相关专业,只要有能力专业不限。(职业通路:职员主管中高层管理人员)

营销类:广告、销售等;专业要求: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职业通路:销售助理销售工程师销售/市场经理)

数 字

我国有1023所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通信业的需求明显下降;金融业和运输业竞争激烈;传统工业和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急需计算机人才。IC、网络存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游戏技术等人才严重短缺。在软件人才层次结构上,水平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行业背景的项目策划人员偏少,同时软件蓝领也比较缺乏。还有就是计算机专业教师缺编严重。

社会需求愈来愈向名牌大学集中,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地方大学计算机专业就业率为60%~80%。专科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次就业率低于50%。

约40%的已工作大学毕业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很少部分有用”或“基本无用”。“绝大部分有用”的占被调查者的28.4%,回答“约一半有用”的占被调查者的31.5%。

趣 闻

通信信息工程专业范文4

关键词:三集五大、信息通信、信通运维

1 专业管理的目标

1.1 专业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信息通信作为配套保障部门,除了做好自身的融合改进工作外,主要做好“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信息通信保障工作,确保平稳过渡,提升信息通信系统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水平,打造集约柔性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智能融合的业务应用、统一高效的信息通信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通信网光纤覆盖率和网络可靠性,全面支撑“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促进公司科学发展。

1.2 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根据信息系统调整需要及范围,东阿县供电公司按照信息系统调整工作安排,从组织机构、角色权限、业务流程、业务数据等4个方面做好信息系统调整数据的收集、审核工作。

组织机构方面,根据组织机构、人员变化情况,调整应用系统相关信息。按照组织机构收集模板,收集相关新建单位组织单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库存地等信息收集。 角色权限方面,根据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的变化,新增、修改或删除系统角色权限信息;按照角色权限收集模板,收集相应的用户及角色信息。业务流程方面,根据组织机构和职能变化,调整系统业务流程中的组织归属、对应角色和参与人员等配置信息,梳理业务流程,并按照业务流程收集模板收集相应的业务流程信息。业务数据方面,根据组织机构和人员变化情况,将系统历史数据迁移至新的组织单元下,满足业务数据的延续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混乱或丢失。按照业务数据收集模板,收集相应的业务信息数据。

1.3 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东阿县供电公司安全运检部信通运维班成立,原调度所信息、通信人员按照集团公司批复进行必要的岗位调整,保证员工思想、队伍的稳定,也为迅速转变思路、进入角色,积极研讨信息与通信工作有效融合的方式方法,充分分析“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业务变革对各信息系统的影响,发挥信息通信合力,扎实推进信通各项工作,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组织机构变更情况,调整应用系统的组织机构信息的配置,以适应新的组织机构体系要求,确保“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机构调整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一加一合并,信息通信班的成立如何实现信通工作有效融合,充分发挥信通整合办公作用,东阿县供电公司着力构建新型的信息通信网络,做出了积极、有意义的探索。

2.1 对公司信息通信专业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分别按照从事岗位、学习专业、业务特长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了解现有信息通信专业人员基本情况,明确当务之急是各专业人员要首先保证本专业业务的正常运行,确保“三集五大”调整期间各业务系统的平稳过渡。

2.2 组织开展“三集五大”系统调整风险管控,建立有效的应对方案。针对系统调整带来的数据安全风险,针对人员搬迁过程中带来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针对人员搬迁过程中带来的办公应用系统风险,针对人员搬迁过程中带来的电话资源风险,积极做出响应,制定应对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3 注重培训,加强网络强度。组织信息、通信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近年来所处理或了解的通信信息相关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加强信通专业人员之间的技术、业务交流,提高整体素质。

2.4 做好业务及设备交接工作,加强与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电力线路巡视、运检负责部门、市信通公司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保证在设备界面和业务界面交接完善,避免出现界面模糊现象。

2.5 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准确把握定位,转变工作思路,按照“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宣传发动、制定措施、细化方案,落实责任,实现提升业务既定目标。

3 对专业管理目标的评估与改进

按照“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要求,实行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做实省公司,做优市(县)公司,通过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全面提高管理效率、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

通信信息工程专业范文5

关键词:信息对抗;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中图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7-0022-03

1 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批优秀的信息对抗专业的人才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从采集获取到生成、记录存贮到表示、传递交换到播发以及作为交易工具等都存在信息安全等问题。信息的安全维系着国家的国防、金融、交通、商贸的安全,维系着企业和个人的安全。信息的获取能力和信息的安全保障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一门以研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攻击和防护的技术一计算机信息对抗技术(ComputerInformation Countermeasures,简称CICM)便应运而生了。在社会行将进入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之际,无论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国家的经济生活中,还是在军队、公安、政府、外交等国家重要部门都需要大量掌握信息对抗技术的专业人才。然而,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大学能够培养信息对抗或者信息安全方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我校的信息对抗专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2 我校信息对抗专业本科人才的办学思路

信息对抗专业是一个系统地掌握信息科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的宽口径专业,学生接受信息安全、信息攻防以及民用信息安全防护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的专业训练,能够在科研、教育、企事业、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系统和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操作管理和安全防护等方面工作。

通过调研开设信息对抗及其相关专业的兄弟院校和对信息对抗专业有较大需求的用人单位。我们了解到目前全国有几十个学校开设了信息对抗或其相关专业,但是办学的思路不尽相同。例如,有的学校把信息对抗专业办在计算机系,侧重于传授信息攻防技术系统的安全防护技能、作战运用和监控管理的基本能力;有的学校把信息对抗专业办在电子系,以雷达对抗、电子对抗或通信对抗为教学重点;也有的学校把信息对抗的相关专业一信息安全专业办在数学系,以密码学作为教学的重点;还有的学校把信息安全专业办在商学系,以电子商务安全作为教学的重点。我们认为信息安全专业研究的是信息的安全问题,信息是信息安全的基础,如果没有信息就没有信息安全。因此,学生应该首先学习的是计算机、通信等信息方面的技术,否则就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信息对抗技术。另一方面,信息对抗技术从专业内涵上看具有多学科交叉特性,它是计算机、通信、电子、数学、物理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另外信息对抗学科,是一个知识综合性较强、竞争性很强的新型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该专业的生存周期。通过我们走访用人单位发现,用人单位非常强调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希望大学教育提供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以便新毕业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参加工作后所必须面临的专业技能培训。所以,除了计算机之外,学生还必须学习通信、电子、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确定了自己的办学思路:以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为主,将网络对抗技术作为教学重点,兼学通信,同时加强数学、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信息对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希望由此能够保持我校信息对抗专业的特征,力争在该领域中打造出专业特色并最终形成专业优势。

3 信息对抗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

我院关于信息对抗专业的课程体系体现了我院关于信息对抗专业的办学思路,体现了培养掌握以网络对抗为主的信息对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信息对抗本科人才的基本要求。

3.1 课程体系建设过程

信息对抗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制定,是以西安工业大学发展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的目标为要求,构建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为指导思想,依据教务处关于制定2006级培养计划的指导性意见的相关文件,并参照了05级信息对抗本科教学计划和其他兄弟大学信息对抗专业教学计划,经过了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专业建设骨干的反复讨论、调研、修改制定而成,最后由院学术委员会审核定稿。

3.2 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

(1)必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选修课:公共选修课(6学分)+专业任选课(6学分)。

3.3 学分比例

本专业总共有206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80学分,专业基础课52学分,专业课15学分,专业任选课6学分,公共课6学分,素质教育学分7分。

公共课与专业基础课加专业课(含专业任选课)的学分比例约为50%:50%。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分比例约为70%:30%。

4 课程体系的特色

课程体系制定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加强基础,优化体系,注重实践,协调发展”。

4.1 强调扎实的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

本科教育是一种基础的学科训练和专业教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解决有限的教学学时和不断膨胀的教学内容这一矛盾的唯一出路是进一步提炼基础性教学内容。基础教学内容不仅具有相对稳定、共性强的特点,而且容易内化为学时的科学与文化素质,凭借它可以开辟新的领域,适应新的事业。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科学安排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分比例(1:1),安排好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时间比例(70%:30%),为学生学基础课程提供充分的时间。为了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强调打牢数学基础,开设的数学课程除了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之外,还增加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在专业基础课方面,强调计算机、电子方面的基础课程:操作系统、算法与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工科电路分析、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随机信号分析等课程。

4.2 强调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

新教学计划立足于教学全过程和培养目标,妥善处理好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课内与课外等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对于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信息科技的发展特点,紧紧抓住其基础理论,科学划分课程系列,确定课程内容。在对兄弟院校同类学科专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内容调整、课程整合,并着力增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了体现专业特色,本专业的课程设立主要侧重网络、信息安全、信息对抗三个方面,开设了网络类课程:计算机通信与网络、Internet技术及应用;安全类课程: 信息系统及安全、网络安全技术概论;对抗类课程:信息论与编码理论、信息对抗导论、网络对抗技术、计算机仿真。

在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了电工电子实验、网络工程训练实验、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另外还专门开设了有关信息对抗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另外我们对一些课程的教学大纲、开设学习、开设顺序以及整体学分比例进行了调整,努力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教学环节的整体优化、教育全过程的整体优化。

4.3 强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加强了开课广度,既有涉及计算机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又有涉及电子、通信方面的课程,如:通信原理概论。在开课深度上,既有侧重计算机类学科的基础课程,又有涉及学科或科技发展前沿的课程,如:网格原理及应用。在开课形式上,除了课内教学,学院还将开设前沿技术介绍类的讲座。另外学院还为学生开设了以下选修课:信息战导论、微波工程基础、计算机软硬件对抗技术、计算机图象处理、模式识别与应用、信息对抗策略、MATLAB语言、电子对抗技术、光电对抗技术、网格原理及应用。

5 结论与展望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说明我们的办专业思路和课程体系是合适的。但是,我们创办信息对抗专业的时间太短,还没有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循环,对信息对抗专业的办学规律还没有全面掌握。因此,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本专业中一项重要工作。由于该专业的特殊性,教学计划中涉及的一些课程,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虽然有一些相关内容的书籍,但没有系统的专业教材,这为本专业的一些专业课教材选择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从图书市场上看,相关内容的书籍并不少见。但一是知识不系统,二是内容不精练,三是单一书籍组织不全面。我们走访的这些院校一般采用的是根据课程大纲自己编写的教材,是否完全适合我校的教学还需要进一步调查。所以积极调动专业人员组织编写,在2到3年内编写一到两门专业课教材是非常必要的。

(2)实验室建设

各兄弟院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均建立了和专业课程相关的实验室,而且还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开发工作,以便为专业综合实践和本科毕业设计、研究生研究提供更好的实验平台。

针对本专业现有的专业方向“计算机网络对抗”的特点,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分为两个阶段:①首先购置实验设施和仪器,建立信息对抗实验室,同时为实验室的开发创造条件。这一阶段,实验室建设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建设主干专业课程的课程实验平台。②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验室内已有的计算机和网络硬件条件,做一些二次开发工作以初步满足专业综合实践与本科毕业设计服务,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3)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通信信息工程专业范文6

关键词: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新疆;塔里木

作者简介:王利众(1968-),男,河北石家庄人,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民族大学首批素质教育通识课程建设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48-01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本科院校共计11所,其中综合类院校3所,即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和塔里木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211工程”本科院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疆。塔里木大学是排位仅次于这两所大学的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综合实力排名第三的本科院校,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塔里木大学原名塔里木农垦大学,位于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创建于1958年,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塔里木大学原为农业部直属院校,现为中央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3年9月,现有教职工76人,专任教师65人,副高以上职称占17%,硕士学位的教师占64%。学院包括5个教研室: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研室、计算机软件教研室、计算机硬件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数学教研室以及1个计算机实验室。目前该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通信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通信工程本科专业于2009年开始招生,每届两个班,每班30余人,该专业现有专业任课教师7人。

一、专业课程设置

1.专业必修课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设置的专业必修课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现代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微波技术与天线、信息论与编码技术、单片机与电路、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等。

与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0年版)相比,其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大学计算机基础(由于中央民族大学生源较好,因此没必要开设该门课程)。中央民族大学按照专业选修课开设、塔里木大学按照专业必修课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等(由于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是按照两个主要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即无线通信和通信网络,因此这种设置是合理的)。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未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机械制图、数学物理方法、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网理论基础等。

2.专业选修课

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大一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信工程专业导论。大二?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数据库原理。大二下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信仿真技术EDA。大三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MATLAB及仿真应用、综合布线技术。大三下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Web系统与开发技术、现代传输技术、DSP原理与应用。大四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信工程专业英语、多媒体通信技术、前沿技术专题讲座、宽带无线通信、图像处理与通信。四学年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共计13门。

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分布如下:大二下学期开设专业选修课3门,大三上学期开设专业选修课5门,大三下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8门,大四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16门(由于大部分学生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在前三学年已选够,且到了大四很多学生要考研究生、找工作、忙着联系出国等,故大四上学期能够真正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寥寥无几)。四学年开设专业选修课共计32门。

通过以上数据可看出,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数量远远多于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数量。但在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中也不乏颇具特色的课程,如综合布线技术就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二、其他专业教学环节

1.实验与实践教学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验教学楼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拥有10个多媒体教室、10个公共机房和8个专业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通信工程、数学建模、计算机创新)。通信工程专业所开设的实验课有:电路分析实验、现代电子技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单片机与电路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MATLAB及应用实验、数据库原理实验、通信仿真技术实验、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光纤通信实验、移动通信系统实验、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实验等。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现代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专业认知实习、计算机网络实习等。

2.专业实习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暑假进行,时间为8周(4学分)。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专业实习,为学生联系了多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通信工程专业有关的实习单位,如新疆阿克苏移动通信公司在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师实践锻炼、实验通信机房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大力支持。为了保证专业实习的效果及真实性,每个实习点都有学院专业教师带队,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并保持和学院的经常联系。这种保质保量的专业实习为学生们毕业后走向社会并尽快融入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毕业设计

塔里木大学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时间为12周(6学分)。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严把开题关,提倡毕业设计内容与实际工程相联系,避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弄虚作假。为了鼓励教师搞好毕业设计工作,带一个本科生毕业设计给10个课时的工作量;若所带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优秀,则工作量加倍。为了使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公平、公正,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程序与标准。

4.学科竞赛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非常鼓励与支持学生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全国举办的各项学科竞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在2011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通信工程专业有两名同学分别获得了国家的二等奖,一名同学获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等奖,三名同学分别获得了自治区的二等奖,还有两名同学获得了自治区的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是教育部重点支持的全国大学生四大竞赛之一,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作为创办时间很短的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能在这样的大赛上取得如此成绩实为不易。

此外,为了使学生能够较早地对所从事职业有所认知并做好就业准备,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学生还安排有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

三、结论

塔里木大学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疆,其办学目标为“做塔里木文章,创区域性优势,建综合性大学”,并着力培养具有兵团精神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开拓型人才。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则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发展目标,坚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为内涵的胡杨精神育人,以资源与条件利用最大化、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最优化为学院发展方向,正在把学院建成南疆地区现代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虽然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建立时间还很短,但塔里木大学势必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普顿,王齐荣,肖伟,等.民族地区高校工科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大学学报,2010,(S1):5-8.

[2]武强,肖伟.民族地区高校工科开放实验室平台建设——以大学工学院电子信息系为个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7):16.

通信信息工程专业范文7

关键词:物联网工程专业; 必要性; 培养方案; 信息技术; 高校

中图分类号:TP21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8-7046-02

Thinking about Specialty Setting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YE Miao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Being the third wave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puts forward various new request to the talented person development of the high school. That How to adapt local market request to the new situation and that how to cultivate talent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Institutions to accord with market development is made some reference in this paper, mainly involving the necessity, present situation, market request, Job prospects and training schemes of specialty setting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Key word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necessity; training schemes;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信息领域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部分:信息获取、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这三个部分也构成了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处理拉开了信息产业发展浪潮的序幕,掀起了信息产业的第一次浪潮;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新千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信息产业的第二次浪潮。进入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获取支柱悄然兴起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物联网为信息处理、信息传输支柱提供了大量的需求驱动力和信息源泉,推动信息产业迎来了第三次浪潮。这次浪潮的规模将远超过前两次浪潮,目的是感知,核心是社会化[2]。

因此,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时代大革命。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先进的物联网技术,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3]每一个行业都需要专业的人才,物联网产业也不例外。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物联网人才已经成了时代的迫切需要。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对高校适应市场技术需求,为培养能服务于市场需求的物联网专门人才而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必要性、当前高校开设的情况、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市场需求和设置物联网专业的培养方案做了一些讨论。由于物联网专业还是一个新生的专业,没有统一的一个标准,本文讨论的一些观点只能算是一个抛砖引玉。

1 高校增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需要

1.1 国家信息工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严重冲击,同时在客观上推动了全球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一个国家要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有重点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迎接新科技革命的到来做好产业准备。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对未来经济发展进行战略谋划,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出本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战略,并制定促进措施[2]。比如,美国正在加快实施“智慧地球”科技战略;欧盟制定了“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发挥政府引导示范与企业研发推广的合力,启动了物联网的应用;等等。可以说,物联网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已在世界范围展开。这对我国来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应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尽早谋划,抓紧突破关键技术,努力使物联网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因此,培养物联网专业人才,开设物联网专业是国家信息工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1.2 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求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为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开办的新型专业,覆盖计算机、控制、通信技术(3C技术)和电子、信息安全、系统工程等多个领域,该专业已被列为部级特色专业,重点培养能够运用嵌入式智能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进行信息感知、无线传输、数据存储和处理及应用等方面知识能力的系统工程型和创新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不但是国家和政府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巨大体现,也是国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作出及时反映的重大举措,培养物联网专业人才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求。

1.3 信息专业调整的需要

由于整个信息领域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信息获取、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这三个部分也构成了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而电子信息科学、通信工程和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这三个专业正好对应了物联网三大支柱领域。现在的技术发展不再像以前只是对技术做单一的要求,需要对相关的行业和技术做统一有机的结合。物联网专业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开设物联网专业,是对以往的电子、通信、计算机等专业的一个方向调整或者是整合,对优化学科,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5]。

2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市场需求和就业前景

在人才需求方面,各地政府纷纷上马物联网项目,急需大量的物联网人才,而且非常奇缺。例如,无锡到2015年总投资40亿元, 建成引领中国传感网技术发展和标准制订的中国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集聚各类传感网企业500家,实现产值500亿,需要引进和培养高级物联网人才5000名,集聚从业人员5万人。仅仅无锡就需要5000名高级物联网人才,全国需要的物联网人才数量可想而知。

从产业角度来讲,目前已有交通、物流、水电等产业开始应用,产业发展面临非常广阔的前景。国务院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报告中明确表示,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其中的依据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背后是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目前国内无论是物联网还是云计算专业的人才都处于炙手可热的状态。企业的信息化,制造装备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与信息化,制造产品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等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物联网工程技术,而这其中,人才是关键[4]。企业急需物联网工程方面的专门技术人才,高等教育则是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工程素质与能力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手段。

3 目前高校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情况

“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在国内近两年才开始,与物联网工程相关或相近的专业有“传感网技术”专业。在2010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通过审批的140个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据统计首批设立“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本科专业的高校有35所,分别是: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另外,全国有将近20所高职、高专院校以及独立学院开设了物联网专业。总共有50多所本专科院校开设了物联网工程或相关专业。

4 人才培养方案讨论

4.1 物联网核心技术及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支持学科

信息获取、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这三个部分也构成了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也正是物联网产业的三个组成部分。电子信息科学、通信工程和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这三个专业正好对应了物联网三大支柱领域[5]。因此,一般来讲,高校开设物联网专业,最好要事先有这个三个专业的开设基础。

4.2 物联网专业学生培养办学定位

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物联网技术基础理论、物理信息系统标识与感知、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和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技术等知识,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专业知识,具备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从而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物联网行业的人才供给保障。

4.3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需要,具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雄厚、知识面宽广、实验技能强、勇于创新的综合型人才,能够使学生系统扎实地掌握物联网技术基础理论、物理信息系统标识与感知、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和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技术等知识,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专业知识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本专业学习,具备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4.4 课程设置

目前普遍的认识是,物联网可以是个“专业”,而不一定必须是一个“学科”。虽然还有些定位模糊的问题,但只要是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就应该是可以设置的。就像以前的“电子商务”专业遇到的类似的情况那样,不必拘泥于究竟是属于哪个现有的“学科”中。本文这里列出了高校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的初步建议,算是一个抛砖引玉。

主要课程可以有,物联网概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传感器原理、RFID技术、M2M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理论、软件工程、3G/4G通信网络等[6-7]。

5 结论

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发展得第三次浪潮,对高校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高校如何适应市场技术需求,为培养能服务于市场需求的物联网专门人才进行了抛砖引玉的探讨,分析了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必要性、当前高校开设的情况、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市场需求和设置物联网专业的培养方案等一些基本问题。由于物联网专业还是一个新生的专业,没有统一的一个标准,如何规范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也是本文关心和继续研究的方向[8]。

参考文献:

[1] 吴功宜. 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10(21):26-29.

[2] 申明. 物联网离我们是近还是远?[N]. 科技日报, 2009-10-14(4).

[3] 吴玉征. 物联网来了[N]. 计算机世界, 2009-11-16(38).

[4] 赵达. 物联网要产业化[N]. 光明日报, 2011-03-12(6).

[5] 沈苏彬, 范曲立.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9(6):1-11.

[6] 崔艳荣, 陈勇. 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7(2):373-374.

通信信息工程专业范文8

【关键词】一体化监理 组织模式 人员培训 业主满意度

一、“一体化监理”提出的背景

1.多专业综合管理的要求

通信工程建设包括了机房土建、铁塔、传输、设备等几个专业工程,根据近几年通信工程建设的监理经验,通信工程建设各专业施工过程中出现跨专业之间协调难的问题,可能出现往返多次的沟通协调、流程无序繁杂,贻误施工工期,甚至影响工程质量,这种事例屡见不鲜,传统的按工程专业监理的组织架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该模式受制于整体监理费率的下降,存在人员不能及时到位、人员素质不高、信息传递不顺畅等弊端,已经极大程度的制约当今像通信工程建设这种多工种跨专业综合性工程建设的正常实施。

2.现阶段对通信工程监理目标的要求

以实现工程信息和人员专业一体化监理为目标,切实做到信息共享,提高人员利用率和监理工作效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进度、投资与安全目标,最终改善业主满意度。

二、实行通信工程一体化监理的必要性

通过对一体化监理提出的背景分析,实行通信监理一体化变得十分有必要,将从以下几点方面就其必要性进行详尽分析。

1.专业划分过于细致

为了实现与业主方面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划分或主管人员的职能对口,监理企业中往往划分专业非常细致,不仅在大的专业划分上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现在更有以单位工程为专业划分的标尺,在交换专业下还要划分出支撑、核心网、接入网等。从管理的角度讲权责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但造成了监理组织的迅速庞大、臃肿,而不是合理的壮大,不利于监理企业的综合效益控制和管理协调。

2.专业间存在沟通壁垒

由于人员专业划分过细、权责分配更加明确,再加上监理工作本身具有“独立性”的特点,造成转眼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信息沟通不顺畅,矛盾点越来越多,专业间的接口与沟通协调问题越发凸显,较容易造成专业界面上的进度和质量等相关协调问题无人跟踪或出现推诿等现象。

3.人才知识结构有限

由于组织模式按照传统的专业分工,造成一般员工的工作基础、知识结构只是局限于自己负责的专业,对于其他专业甚至相邻专业的具体管理、协调工作、相关的技术知识涉及很少,造成人才的知识结构有限,很大程度上偏离了通信行业对监理职业本身的素质要求,不能发挥监理更大的作用,同时也会造成人才综合技能成长缓慢。就比如交换工程监理,不单具备本专业的知识结构,还应掌握传输专业及配套专业等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发挥监理的作用。

4.专业间人员调动存在局限性

由于知识结构的局限、相关综合技能的成长受到制约,监理人员不具备其他专业的监理经验,再加上人际关系的基础也非常有限,因此监理企业内部专业间的人员调动的灵活性就大打折扣,甚至会因为被动的人员调动造成业主更大的不满。

5.监理人员利用率低

就无线基站新建单项工程来说,基本都会涉及配套、传输管道、传输设备、无线设备等专业,如按照传统的专业监理则需要4名监理员进行现场监理,可见监理队伍十分庞大,专业间存在较多的信息借口,人员利用率十分低,这样的配置往往会出现时间和地域双重的人员资源浪费,给监理企业的运营效率带来了很多难题。

6.工程信息传递不顺畅

工程中有承启关系的项目监理人员如果不在同一专业组中,往往会造成工程信息的不能及时共享,从全网角度分析就会发现工程进度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工程项目间不能及时衔接,造成拖延工期的现象。

三、监理一体化管理的优势和实现方法

1.组织模式的转变

工程监理作为服务行业,以满足业主的要求为第一宗旨,因此在充分研究了通信运营商的管理模式,并借鉴全国各地的通信工程管理模式之后,创新的提出了将信息与生产分离的管理模式,其中信息层主要以业主接口人组成的信息一体化组织,生产层主要由面对现场监理的一体化监理人员组成,这样既保证了在信息层面,有单一的监理工程师对口业主的专业管理员,确保多专业间的信息共享与专业间的信息沟通,又对现场的监理工作实施了按区域划分的全专业一体化监理,通过减小现场人员的工作区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人员专业素质,改善业主满意度。

2.完善的监管机制

企业内部部对项目监理组织的监督、检查、考核、指导,督促项目监理部完成规定工作内容,使其工作处于受控状态,防止出现过大偏差。

3.内外部组织协调的优化

监理一体化项目组织对外接口较多,尤其是企业内部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均集中在一体化项目组织中,因此必须处理好内部各专业之间的冲突、矛盾点,同时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协调,增强员工的综合服务、综合协调能力与信心,将会是监理一体化顺利实施的关键。另外对外的组织形式可以设置为多个“a、b角”和“实习员工”培养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起到从原有组织形式向一体化组织形式的稳步过渡,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外部人员安排的协调压力。

4.一体化监理人员培训的落实

就目前,许多监理企业均被人员流动大、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所困扰。对此,建立健全企业培训制度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措施。

培训要求注意几个要点:一是培训工作一定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二是组织要严密、适宜,讲授要深入浅出,既要有理论,更要重视实践经验和案例,要具有可操作性;三是要注重培训的效果和培训考核。四是实行并加强多专业的滚动学习与实践,不同专业间也可以互相学习提高,拓宽知识面。只要有计划并能循序渐进的抓好一体化培训工作,就能培养出大量的一体化专业监理人员,为实现真正意义的一体化监理做好人才铺垫。

5.提升监理过程文档管理成效

通过一体化监理队伍的建立,加强一体化信息的共享与传递,做好整个项目监理组织的文件、资料的整理,提高监理资料输出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使得监理资料管理更具有系统化和规范化。

6.人员利用率及监理工作效能的提升

实施一体化监理,可以实现项目监理组织的综合水平均有较大提高,骨干人员稳定,员工工作积极性高,业主满意度提升的目的。如在旧的监理组织模式下,新建某无线基站单项工程原需要4名左右的现场监理,现实行一体化监理后,则只需1名一体化专业监理人员就可以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很大程度提升了监理的管理效能。

四、通信一体化监理的展望

现阶段通信工程建设一体化监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完整的“一体化监理”还有很大差距,监理企业,包括运营商在内同样需在工程建设中总结和交流一体化监理经验,争取“一体化监理”更加完善,更具有可行性,更具有可推广性。

参考文献:

[1]李大春.通信工程监理企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当代通信专刊

通信信息工程专业范文9

北京邮电大学(以下简称北邮)是2001年教育部批准设立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18所高校之一。北邮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从2002年起招生,目前在校本科生规模360人。

北邮从1993年开始招收密码学硕士生,1998年设立密码学博士点,2003年同时设立信息安全硕士点和博士点,2004年密码学博士后流动站正式获得批准。此前,从1981年开始,北邮就以“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为基地,培养信息安全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目前,北邮以信息安全为研究方向的在校研究生规模略大于在校本科生规模。

在信息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北邮的策略是:以研究生培养带动本科生培养,以科研促进教学,形成产、学、研、用之间的良性互动。北邮信息安全类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学科的培养均以“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

下面结合北邮多年来在信息安全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比较全面地介绍我们自己的体会,希望有助于国内兄弟院校更好地承办信息安全类专业,有助于互相学习,整体提高我国信息安全类专业的教育水平。

体会1:良好的生源是确保高水平教育质量的基础。由于我国信息行业的强劲发展势头,使得北邮的整体生源情况很好,北邮的高考录取线始终处于全国前列。但是,信息安全专业并不是北邮的主流专业,因此,作为一个新兴专业,“信息安全”要想在北邮占据生源相对优势必须面对十分艰巨的竞争。为此,我们在校内主打“特色牌”和“综合牌”:把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控制、管理、应用与安全结合起来,特别侧重网络与信息安全、通信系统安全、现代密码学、数字内容安全的理论与应用。形象地说,我们把北邮的信息安全专业办成了所有其他主流专业的不可缺少的核心技术支撑专业,不但使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以毕业后能进入信息安全专业读研究生为荣,而且还吸引了不少其他专业的尖子生利用在学期间的转专业机会挤进信息安全专业。

从最近两年的统计数据看,北邮信息安全本科专业在全国的招生录取线一般都超过当地重点录取线的70-100分以上,在大部分省市超过北邮的平均录取分。

体会2:明确的培养目标是全体师生齐心协力的关键。北邮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始终锁定在培养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可在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信息安全系统、计算机安全系统的设计、开发、研究、教学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为了实现该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许多非常规的措施,比如,以个性化培养模式来培养杰出学生(北邮信息安全专业对学有余力的本科生采用3+1模式,即最后一年除了开设专业选修课之外,开始进行毕业设计,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锻炼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安排优秀学生尽早加入到研究生的研究课题之中,体会“学”与“研”结合的真谛(个别大学生早在一年级时就成为了研究生的科研助手);跨学科培养,逐步形成核心课程体系,鼓励开设特色课程;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参加各类课外活动。

事实证明,到目前为止,北邮信息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达到,而且培养效果令人满意。北邮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由北邮安全专业的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北京邮电大学BuptUnited团队在CSIDC 2006年度国际设计竞赛中,取得全球第二名的优异成绩。(由IEEE计算机协会主办,微软公司赞助的CSIDC 2006年第七届国际计算机设计竞赛是世界性的顶级赛事,对于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领域内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一项在世界范围内最为重要、最为活跃的赛事。其参赛作品:A1 Coal Mine Enhancement System经过初赛、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总决赛的激烈竞争,从全球100多所高校的185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最终取得了全球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并获得1.2万美金的奖励。这一名次创造了中国大陆大学生在此项赛事中的最佳记录。)同时,北京邮电大学BuptUnited团队在微软举办的“WESC 2006年度国际嵌入式开发大赛”中取得全球第五名的好成绩。北邮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的创新竞赛活动,在北京邮电大学第六届学生“创新奖”中获得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1人次。

至今,北邮信息安全专业的毕业生中大约有2/3的人员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20%出国深造),另1/3到国内电信、信息及信息安全的大中型企业中就业。

体会3: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是打造信息安全类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法宝。过于注重考试和书本知识的学生不是信息安全类专业的好学生,“个人英雄主义”也不是信息安全类专业的学生素质要求,“情商”和“智商”对信息安全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同等重要。基于这些认识,北邮特别重视对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以下四个素质和三项能力的培养:

* 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好,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团体意识强。

*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

*专业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求实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较强,有很好的科学素养、综合分析素养和创新精神。

*身心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好,能够在激烈的信息安全智力竞争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即使是受到失败的打击。

*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通信技术应用能力,自学能力较强,具有跟踪掌握该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验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

*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科研能力,甚至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

体会4:强大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根本保障。北邮信息安全专业的师资主要来自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师资队伍中有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导师、教授、副教授等近三十人。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随时都感受到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信息安全类专业需要如下各种类型师资的和谐搭配。

(1) 科学家型的师资:信息安全是对抗性极强的专业,许多科学难题有待攻克,同时也需要学生掌握解决各种新出现的科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与能力。北邮虚心向科学院的相关专家学习,聘请他们以多种形式担任北邮信息安全专业的师资。

(2) 工程师型的师资:信息安全面临大量工程课题,许多工程项目知识并不能通过简单的课堂教学来传授,因此,必须聘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师资来直接指导学生。北邮信息安全专业主要通过在大型企业中建立本科生教学实习基地等形式来创造本科生与工程师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3) 企业家型的师资:如果中国的信息安全企业不强大,那么中国的信息安全事业将永远没有主动权。中国不但需要信息安全的业务骨干,也同样需要信息安全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完美的“儒”“商”融合必须从师资开始。北邮的教授们带头创业,并积极鼓励学生创业创新。

为了提高国内信息安全专业类专业的师资水平,考虑到信息安全是一个新办专业,各开办学校需要一个交流的平台,2003年,由北京邮电大学发起,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余所高校,组织成立了“全国信息安全专业师资交流与培训互助组”(简称“互助组”)。如今,“互助组”已经进行了四次全国性的大型活动:全国信息安全专业教学经验交流和师资培训研讨会(2004年10月北京);全国信息安全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2005年5月北京);全国信息安全专业实验课程师资交流与培训研讨会(2005年8月绵阳);全国高校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2006年7月绵阳)。目前,“互助组”还正在筹备全国高校信息安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交流会。

随着教育部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的成立,今后,“互助组”的师资培训与交流活动将以适当的形式纳入到教指委的活动之中,而且“互助组”的成员单位也将以适当的形式参加教指委的更多的活动。

体会5:信息安全类本科专业规范建设刻不容缓。专业规范是本科专业建设的“小宪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信息安全类专业的许多高校都是在没有专业规范的情况下,借助各自在信息安全类专业的研究生培养经验举办富有特色的本科专业。2004年,受教育部相关机构的委托,北京邮电大学牵头,相关大学参与,共同研究制定了“信息安全专业规范(科学技术型)(工程技术型)”。该“专业规范”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实验条件、毕业实习、工程实践等方面对信息安全专业进行了规范。但是,随着信息安全教指委的正式成立,急需出台更加全面、适应面更广的信息安全专业规范。

体会6:信息安全专业教材与课程建设是核心。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规范制定之后,教材和课程建设就必须进入议事日程了,这又是新成立的信息安全教指委的另一项紧急任务。

2004年北京邮电大学组织出版了一套信息安全的专业课系列教材(共六本,《现代密码学基础》、《信息安全概论》、《网络安全》、《入侵检测》、《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该套教材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部级教材规划”和北京市 “精品教材立项”。目前正根据使用情况以及专业课程的需要对该套教材进行修订和再版。希望教育部信息安全教指委能够组织全国专家,尽快出版更加权威的系列教材,以供相关高校急用。

信息安全专业是一个对实验及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根据专业建设的要求,北邮于2005年出版了《信息安全实验教程》(国防工业出版社),并组织了全国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课程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邀请了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有特色的学校进行了交流。同时,根据“互助组”相关学校的要求,我们帮助一些学校完成了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建设工程(包括湖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防灾高高等专科学校等)。北邮将乐于为更多的高校建设合格的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

在本科教学中,精品课和精品教材的建设非常重要。2006年,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基础课“现代密码学”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2007年,该门课程被教育部信息安全教指委推荐申报部级精品课。如今,北邮正继续建设信息安全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精品课及精品教材。希望在教育部信息安全教指委的指导下,国内有更多信息安全类专业的精品教材和精品课程诞生,这将有助于提高信息安全专业的整体地位,有助于早日将信息安全设立为一级学科。

在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实习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满足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需要,北京邮电大学在四川绵阳建设了一个占地面积40亩,设施齐全师资雄厚的开放式“全国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基地”,目前该基地已接待包括北京邮电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绵阳师范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中国防灾高等专科学校等学校的信息安全及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多种模式的实习及实训(长、中、短期模式:“3+1”、3个月、10天)。建议教育部信息安全教指委积极指导信息安全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制定统一的基地标准。

体会7:信息安全类专业建设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教育部信息安全教指委的正式成立无疑会大大加速国内信息安全专业的整体建设,但是,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比如:

*目前信息安全专业学科的设置与国家对信息安全保障及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相符合。“信息安全本科专业”还是目录外专业,可以分别授予工学和理学学士学位;国内各高校根据自己的优势,把信息安全专业放在理学院、计算机学院、通信学院、信息学院,等。

*在研究生层次“信息安全”是一个二级学科,造成了事实上我国信息安全专业设置比较混乱的局面:一些高校的信息安全学科基本上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二级学科;也有一些高校将信息安全学科作为通信与信息系统或者数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与信息安全关系密切的信息对抗学科一般被放在电子工程学科下;作为信息安全的核心学科“密码学”所属的一级学科是“军队指挥学”,这显然与当前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

*由于专业设置的问题,导致课程体系也有不少问题:多数学校举办的信息安全本科专业都是密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信息与通信工程等相近学科课程体系的扩展或延伸,缺少系统观点与方法;现有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某个相近学科课程体系的扩展或延伸,在课程中注重密码学、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单纯安全理论与技术知识的传授,缺少系统观点与方法;大多数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数量少,且没有规范的专业课教材,学生能够获得的知识体系也有缺陷,还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体系。

*信息安全实验教学模式还有待改进,至少需要克服如下问题: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不强调实践能力;实验内容单一,而且缺少综合性设计实验;不强调实验环境的真实性而以模拟情景为主。

*实验条件还比较落后:实验手段和条件不具备,绝大部分高校都没有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仅进行简单的加密/解密、防火墙或者入侵检测等实验;对于网络对抗等更深入的实验涉及较少;缺乏相对稳定且符合一定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

通信信息工程专业范文10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高端新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244-02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1,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由于全国各省经济发展方向不同,发展的速度不同,各地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有较大差异,总体来说,对本专业人才需求量大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北方的渤海一带及南方的广东、福建、浙江一带,内地省份需求要少些,南方的要比北方多些[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从事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4][5]。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面向工厂企业,面向基层,面向广东省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党建为保障,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并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2001年开办以来,逐渐形成了信号与信息处理和测控系统两个专业方向。

1.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专业。该专业通过电路分析、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基础、EDA、通信原理、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等理论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矩阵代数、概率和随机过程、傅立叶分析数学知识,通过进行单片机、DSP、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以及在毕业设计中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基本掌握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使学生能够从事雷达信号的合成、图像的各种变换、CT扫描工作,以及车牌、人脸、指纹识别等工作。

2.测控系统方向专业。该专业通过电路分析、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传感与检测技术和自动控制原理等理论课程的学习,进行单片机、DSP、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以及在毕业设计中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基本掌握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常用测量、控制、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可以在电子行业从事单片机、嵌入式系统测试与设计研发工作、电路板的设计工作,以及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监控与管理。

三、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规划总体目标

广东省“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含了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化为重点,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主线,以抢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制高点为目标,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通过做大优势产业(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等)、培育新型业态(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增值服务、新一代空间信息等)、突破高端环节(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等)、提升基础产品(关键元器件、专用电子设备等),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跨越,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超大规模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电子信息产业的高技术性质决定了急需高层次人才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尽早突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壁垒。

四、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

1.建设目标。为契合广东省“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是:进一步明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方向、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就业优势,形成以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导向的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专业建设主要着力点是:以现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专业方向为基础,在未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规划中,逐渐形成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等专业方向。它的主要思路是:以本专业的信号与信息处理和测控系统两个研究方向为基础,进行电子信息工程高端新型特色专业建设,让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的学生基本掌握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使其能够从事雷达信号的合成、图像的各种变换、CT扫描,车牌、人脸、指纹识别等工作;同时这还可以让测控系统方向的学生基本掌握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常用测量、控制、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制作,可以在电子行业从事单片机、嵌入式系统测试与设计研发工作、电路板的设计工作,以及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监控与管理。

2.建设内容。①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学校进行电子信息工程(高端新型)特色专业建设方案的论证,确定具体的培养方案、实施办法;同时,组织论证并确定进行特色专业建设需开设的课程,确定各个相关课程建设的负责人,编写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实验大纲。②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新教材建设。学校安排新开的相关课程的任课老师和实验教师的进修、学习;同相关生产企业建立联系,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本专业的教材建设,鼓励教师在教学讲义的基础上,完善、整理在高级别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或专著。③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为更好地进行以高端新型产业为导向的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的办法,鼓励本专业年轻教师进修,取得硕士、博士学位,鼓励本专业年轻教师积极申报高一级职称,强化、优化本专业职称结构;同时,引进相关专业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弥补师资的不足。④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考察并购买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所需的实验设备,在原有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技术相关的实验室,满足学生实验教学的需要;购买教师从事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技术研究所需的科研仪器,满足教师科研需求,实现科研、教学工作的相互促进;安排学生到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生产实习,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现场意识、生产意识、工作意识;安排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给学生做技术报告,让学生提早介入生产实践。学校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包括人员和实验设备优势,开展和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合作办学,扩大本专业在广东地方的影响力。⑤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学校强化教师在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技术方面的科研,争取高级别的科研立项,在高级别专业杂志发表高水平文章。加强校企联合,教师紧密贴合现场实际情况,开展科研工作,为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难题,为企业生产服务,提高本专业在广东地方企业中的影响力。教师在进行科研的同时,让一些高水平的学生参与到研究项目中来,提高学生的技术研发能力,为将来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学校可以用科研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更好地联系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⑥建设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建设和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学校将现有资源,如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试题库、多媒体课件、重难点分析等进行整合上网,实现资源共享。⑦巩固教学成果。学校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广东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制作大赛,争取获得较好名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更好就业提供保证。学生在参赛的同时,能够提高我校在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学校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申报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技术方面的专利。

通过改革和建设,学校培养了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并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内容的相关参考规范,发挥推广和示范的作用。

通过以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技术产业为导向的电子信息工程(高端新型)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明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突出专业特色,使本专业的发展符合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要求,符合学生就业的要求,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宋毅.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14-16.

[2]张国云,李文,李宏民,等.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1):90-92.

[3]耶晓东.某高校信号处理课程群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25-27.

[4]徐科军,黄云志.以科研促进DSP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6):94-96.

通信信息工程专业范文11

关键词

专利

信息素质教育

卓越计划

专利检索与分析

专利课程

2010年6月,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目前已有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被批准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在5个方面采取措施推进这一计划的实施,其核心是在企业设立一批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高校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

以国际专利为基础的自主知识产权是衡量科技创新的重要指标,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世界上90%以上的创新成果可在专利文献中找到,了解专利信息可以节省60%的研发时间。因此工程类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应当顺应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加强专利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拓展。国内文献称之为“专利情报教育”,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应在过去专利情报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因此在名称上宜用“专利信息素质教育”。

1专利信息素质对于工程类学生的重要意义

首先,专利信息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查找、收集、分析专利文献和专利信息的能力。

其次,只有具备相应的专利信息素质,才可能提升创新能力。

第三,基于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多数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或科研单位从事或涉及技术研发、科技管理,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拓展海外市场,需要进行专利申请和保护,而专利信息的收集、分析与服务是其中最基础的一环.在从事新课题研究之前,若忽视专利信息的检索和分析,将导致重复研究、盲目研究、专利侵权或落入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陷阱等严重后果。

第四,增强工程类学生的就业优势。目前许多高科技企业亟需有工程技术专业背景的知识产权人才,特别是专利流程工程师、专利许可工程师、专利工程师和专利分析工程师等。

2我国工程类学生专利知识及专利文献利用现况

我国工程类学生的专利知识的总体状况表现为:专利知识欠缺、专利文献利用意识薄弱、专利文献检索和分析的技能缺乏、很少查阅专利文献进行科技创新,更谈不上对专利文献的有效利用,即使有了科研成果也不知道是否适合申请专利、专利申请文件如何撰写、专利申请的步骤等。

以浙江某工科大学为例,我们对在校工程类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了专利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共9道题.对1554份有效答卷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

为何学习过知识产权相关课程的学生比例非常高,但了解专利知识的学生又非常低?原因在于大部分工程类学生学习知识产权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法律基础课,同时有少数学生通过全校公选课或讲座进一步学习知识产权法律、专利文献检索等知识。但是这些课程中涉及的专利及其检索利用知识的相关章节非常有限,有的学生学过不用就忘了.51%的学生知道专利文献,但极少利用专利文献。当被问及为何冷落专利文献时,学生回答是:不知如何检索专利文献;或查了专利文献但存在阅读障碍;或认为写毕业论文不是创造发明,不需要参考专利文献。

从全国的情况看,我们通过检索和统计万方数据系统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年国内主要高校工程类学位论文发现,学位论文的学术参考文献中各文献类型利用的比重从高到低分别为期刊、图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标准和专利。专利被排在末尾,且参考文献中有国内外专利的绝大多数是博士论文。

以上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工程类学生对专利的认识存在误区,以及我国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缺乏针对性,导致高校培养的工程类学生存在软肋,即专利的检索分析技能以及专利法相关知识非常欠缺,国外专利文献的阅读能力较差,丧失创新能力。

3我国程类学生的专利信息素质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3.1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薄弱

我国有一些高校对专利知识的普及以及在创新教育方面还是比较重视的,且有了一定的积累,例如:武汉大学近几年开设了通识课“专利信息与发明创新”,18个学时。这是图书馆脱离“科技文献检索”类课程在学校单独开设的有关专利知识的课程;2002年起山东建筑大学张明勤教授开设全校公共选修课“创新与专利”;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设置“专利文献与专利”课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向研究生新生开设“知识产权与专利申请”课程,从入学开始就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开设选修课“专利信息检索”;中国计量学院教授梁嘉麟开设“发明与专利”选修课。但是这些与专利相关的课程除了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其余均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专利信息素质教育没有被提高到应有的程度。课程内容也不够系统化,有的偏重创新设计、有的偏重文献检索、有的仅是基础知识普及。各高校图书馆在专利信息素质教育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但是以讲座形式的偏多,没有形成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体系。

我们对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单位――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61所高校的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状况进行网络调查,仅有不到半数的学校开设专利相关课程。大多还是选修课.其中80%以上的高校图书馆设有专利检索、专利文献利用的讲座。但是仅靠讲座,无法对工程类学生的专利信息素质有实质性的提高。相比之下我国台湾地区的专利教育较系统,有16所大学开设专利相关课程,涉及专利申请、专利分析、专利实务、创意设计与专利突破等各个方面。

3.2企业更需要掌握工程知识和专利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于2011年2月2日在中华英才网主页搜索职位,输入关键词“专利”进行检索,结果显示1552条,每页20条,选取前15页,总共300条招聘信息。

主要岗位有专利检索员、专利流程师、专利分析师、专利人、专利工程师、专利主管、专利翻译、专利律师,其中专利人、专利工程师和专利分析师的职位数排在前三位,分别占43%、3l%和14%

从各信息的单位性质来看,企业对专利人才的需求超过知识产权机构,分别占51%和43%,其余为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和律师所。

主要工作内容为专利及商标申请、专利分析、专利开发规划、专利检索、专利文件撰写和专利挖掘。

其中专利申请是招聘单位最需要的工作内容,其次是专利分析以及对专利开发的整体规划。专利分析和专利检索的要求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层次,对高级检索及分析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即专利挖掘。同时招聘单位要求具备工程学科背景,所以企业需求的是既懂技术又懂专利的检索、分析和申请的复合型人才。

4国外工程类学生的专利信息素质教育

在调查中,某国内知名企业的专利主管说,在讨论专利问题时,能明显感觉出国外研发者的专利意识大大强于国内。具体表现在:他们是真的懂得专利文献是什么,比如有哪几部分组成;知道权利要求的作用,并知道如何解读权利要求;会自觉运用专利文献,并自觉避免专利侵权问题;就专利问题很容易沟通,不用再对基础知识作解释,等等。这要归功于国外先进国家从小到大不断灌输创新意识和实施创新教育,其中包括专利意识和专利教育。

日本根据不同的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从幼儿直到成人。针对大学生和研究生推行的是实务能力的训练,工业产权标准教材《专利篇》,以职业高中(工业)和理工大学工学课业的学生为主要对象,目的是使他们能够把握日常研究活动中可成为专利的技术,掌握从申请文件的制作直至权利取得的实务能力。

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德国洪堡大学等工科高校在校内设立专利信息中心,支持对大学生的专利信息素质教育以及科研成果的工业转化。德国2002年出台鼓励大学教师创新发明的法案,明确规定学校作为产权所有机构,负责发明创造的保护和转化,发明人享有从发明的推广和转化中受益的权利,发明人从发明实施净收益中获得30%的奖励。这极大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专利意识大大加强,教师一般都会检索和分析专利文献、撰写专利文件,带动了学校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

5国内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设想

5.1课程的总体框架

国外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真正体现了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的目的.目前国内企业对工科背景的专利复合型人才需求也比较旺盛,而相应的人才非常缺乏,短期培训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有必要在高校建立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使工科学生对专利信息在企业的应用有更深的了解,从而便于今后迅速进入职场,从事研发工作,增强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创新力。我们借鉴国外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提出课程总体构架,见表2:

5.2课程中需要加强的容

目前各高校基本把《知识产权概论》作为通识课,但是针对工程类学生应侧重专利制度、专利权、国内外专利法、WTO相关条约、专利战略等内容。

“专利检索和专利分析”部分应加强培养工程类学生对专利文献的分析利用,其中对外文专利文献的阅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重要方面,另外特别需要增加专利地图制作的内容。

“专利申请实务”是国内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中的空白项,其中专利说明书的撰写又是一种法律与技术相结合的文件,所以这类课程对目前国内的教师和工程类学生是一个挑战。

“创新发明方法”对于工程类学生是及其重要的,由于新兴工业国家成功的一大因素是引进和利用国际专利,所以可以引入专利回避设计,它是企业知识产权策略中避免侵权发生的重要措施,同时也可能是代价最小的一种竞争手段,特别是对于后来者而言,回避设计往往能后发制人.所以引入专利回避设计具有现实意义。

通信信息工程专业范文12

[关键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计算机类课程; 教学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13 . 070

一、不同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几种模式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许多专业都开设了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已成为许多高校的通识平台课程。

计算机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应用,不同行业对计算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高校中对应的不同专业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要求也会不一样。

我们不妨将计算机的研究和应用简单分为以下4种类型:① 计算机学科研究和应用类;② 工程技术和工业控制中的应用类;③ 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类;④ 其他方面的应用类。这样可清楚地看出不同类型的专业对计算机的不同要求。

1. 计算机学科研究和应用类的教学要求

计算机学科研究和应用类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

这类专业的特点是研究的目的和对象就是计算机本身,因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会把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原理与结构讲得非常全面和深入,以使学生具有研究与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这种类型的学生将来主要在it行业就业。

2. 工程技术和工业控制中的应用类的教学要求

这类专业较多,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土木工程中的工程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

这类专业研究的目的和对象各不相同,但其有两个共性:一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工程技术和工业控制中的各种问题,即属于工程类和计算类的问题;二是其对计算机的要求主要是应用,即应用计算机快速解决问题。因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几种工具软件或计算软件,解决工程中的问题即可,而没有必要对计算机系统内部的原理与结构作过多过深的教学。这种类型的学生将来主要在工业制造业或一些工程类、计算类的研究所就业。

3. 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类的教学要求

这类专业有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等专业。

这类专业也有两个共性:一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管理和商务中的各种问题,它们属于管理类;二是它们对计算机的要求也主要是应用,即应用计算机提高管理效率,减少差错。这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会计算机能干什么,而且要学会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特点,去规划和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因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对计算机的各种应用要学习比较多的内容,特别还要将计算机的应用与管理相结合,但仍然没有必要对计算机软硬件内部的原理与结构作过多过深的教学,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般的了解就行。这种类型的学生将来主要在一些管理类或信息类的行业就业。

4. 其他方面的应用类的教学要求

计算机还可在教育、医疗、数字多媒体及其他生活方面应用,相关学校也开设了相关专业,如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艺术素养,还要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这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主要就是讲授计算机在一些专门领域的工具软件的应用,如利用计算机进行动画设计等。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专业和领域对计算机的应用和要求有很大的差别,学科所跨的领域也比较宽,不可能也不应该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甚至名称类似的课程可能由于专业特点不一样,教学的内容的侧重点也应不一样。所以,一个学校不同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完全靠一个计算机系或计算机学院来统一开设,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只有每个专业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计算机教学模式和内容的研究,开设适合本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才能将专业特色体现出来,才能将专业建设得更好。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特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既不同于计算机专业,也有别于管理专业,更不是计算机专业与管理专业的大拼盘,而是基于现代管理理论,借助先进的计算机工具进行信息管理和信息处理的学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的一个专业。在该专业中计算机类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素养和技能、支撑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其在课程设置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构建适时、科学、合理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体系是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点,决定了该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特征,即以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科学为支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管理与技术并重,培养以应用为目标,管理、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技术型管理人才。这一方向和目标要求在教学中以计算机作为工具,注重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树立“技术进步促进管理理念的发展,管理理念通过技术实现”的思想,让学生获得信息化管理与决策的专业技能。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高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方向上主要有信息技术导向型、管理导向型、信息资源导向型和公共管理导向型4种模式,这些模式虽各有自身特点和优势,但无论何种模式,其课程体系的共同特点都是计算机类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计算机类课程与管理类课程分界明显,不能充分体现计算机技术与管理思想的融合与及本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特色需要。

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习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加强管理的水平,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该以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具有信息分析能力与企业管理创新的知识,具有驾驭信息资源知识与能力的新型管理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指学生能够在某一领域内将与其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具体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成为理论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高级技术工作者。其不同于研究型和学术型人才,也不同于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出来的技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没有必要对计算机系统内部各个组件的原理、结构及工作过程作过多过深的介绍,而是应该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把计算机同管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应以计算机如何为管理服务或管理中如何应用计算机为主要宗旨,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程序和案例贯穿其中。

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构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内在规律性,使其区别于其他专业。

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几个要点

(1) 多用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以及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达到帮他们进行复习的效果。

(2) 多用实例或多媒体演示。对于一些难点,或不好理解的知识,老师应多举一些实际例子或现场操作加以辅助说明,如有可能,应利用一些多媒体手段(如动画、电影片段)进行演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多做课程设计。有条件的课程可打破传统的作业模式,将做习题改成做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尽量来源于实际工作中,通过做课程设计可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

(4) 不断完善实践体系。各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通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有步骤、分阶段地来完成。这里每个阶段的内容设计,都必须和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相关联,如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信息化调研与咨询、网站设计、软件项目外包等。实践教学环节是能否实现信息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5) 灵活的考试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有条件的课程可打破一次考试定成绩的考核方法,实现考试多样化,采用笔试、口试、操作演示、开卷、闭卷、小论文、项目规划、项目设计或开发、答辩等形式全面考核学生整体水平。

三、结语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展,不同的领域和专业对计算机的要求各不相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也无法用同一标准来统一,只有深入研究各领域和各专业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各领域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吕永林,师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类课程体系设计[j]. 计算机教育,2010(6): 15-18.

[2] 王学颖,黄淑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3):378-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