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市场监管意识形态工作

市场监管意识形态工作

时间:2023-06-08 10:59:36

市场监管意识形态工作

市场监管意识形态工作范文1

一、统一思想,加强意识形态组织领导

我局积极行动、迅速部署,召开党委会,认真组织学习,使各位党委成员充分认识到党委是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承担直接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风廉政考察评估的基本内容,明确考察评估目标、方式和奖惩办法。

二、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一是坚持局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年初,局党委召开会议,专门安排部署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示范引领全局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把握正确导向。二是抓好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利用班子会、干部大会、党课教育等会议,围绕意识形态工作文件和会议精神进行专题学习,要求干部深入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实质,同时,严格要求党支部认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活动,

(二)强化正面引导,加强阵地建设。一是把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不断激发觉员干部主体意识,把真正有信仰、有能力、有水平的干部充实到基层支部中,充实到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中,增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识;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在内容上,重点学习关于市场监管的系列重要论述,学习省委彭清华书记到省局调研指导时的讲话精神,学习市委七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学习市场监管新业务和法律法规等。通过学习,进一步树牢干部队伍“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主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切实肩负起职责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在对象上,抓住中层干部、党员干部、离退休老干部等关键人员,通过座谈交流、政策宣传、事业关怀、生活关心等措施,让他们经常受到正确的思想教育影响和组织的关怀温暖,从而坚定信仰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在载体上,抓住会堂、饭堂及QQ交流群、微信、短信等场所和平台,及时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确保正式、大众、主流场所和平台的健康、规范、有序,在细微之中保障意识形态工作扎实到位。在措施上,利用党委中心组扩大会、干部职工大会安排部署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进行集中学习。利用“党员活动中心”、“道德讲堂”等,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党的知识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局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持续开展“3.15”、“食品安全宣传周”、“四下乡”(科技、卫生、文化、法律)等活动,大力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健全制度机制,严格追责问责。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之一,对未能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意识形态出现严重错误和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在年度考核、党员民主评议及各类评比中实行一票否决,并予以问责。通过建章立制,逐步形成了从觉委到干部职工、从内容到形式、从落实到评估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抓意识形态工作制度机制

三、加强监管,规范意识形态市场秩序

一是加强文化市场监管。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全县歌厅、网吧、电子游戏厅、演艺场所日常监管,严禁网吧和歌舞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加强出版物市场管理,会同公安等部门经常性检查图书批发零售市场及书店书市,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活动,严厉打击涉及思想政治、民族宗教的非法出版物。二是加强互联网广告行为监管。认真履行职责,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三是加强民情社情政情信息管理。及时收集市民关注的热点、重点、焦点信息,对相关舆情进行分析处理,掌握社会舆论工作的主动权,提高引导意识形态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今年,我局及时处理食品相关的舆情2起。

四、存在问题

(一)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局党委对抓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但仍未达到县委对意识形态工作要求的高度,少数党员干部对意识形态认识模糊

(二)对宣传工作人员的培训不够。基层支部的宣传力量较为薄弱,适应新形势的能力偏弱,在信息整理和宣传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工作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加强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引导,积极组织意识形态专题学习会,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确保全体党员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有更清醒、更坚定的认识。二是召开班子会,认领意识形态责任清单,对照意识形态“一岗双责”责任清单履行责任;定期听取班子成员意识形态“一岗双责”落实情况汇报;将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列入党委工作计划,每年至少召开2次意识形态专题会议,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工作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市场监管意识形态工作范文2

关键词:新常态;民营企业;市场监管

1相关概念的界定

1.1新常态

现阶段,“新常态“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在这一阶段性的代名词。“新”是崭新,与旧的、过去的相反,“常态”是指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一种新的相对稳定的一个状态。民营企业必须以这个新的阶段性特征为立足点,适应新常态,实现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1.2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这一概念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民营”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民营等同于“非国营”,是一种利用民间资本进行经营的一种经营方式。民营企业是指非国有国营的企业。

1.3市场监管

市场监管是指政府或具有市场管理职能的组织,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交易实施监督和管理的行为。

2新常态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从监管主体上看,监督主体不明确导致职责不明、互相撕皮的问题。在监督体系方面,自上而下的监督强化,平行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薄弱,造成监督不力。从监管方式上看,存在监管方式单一的问题。由于我国地区差异性较大,单一的监管方式很难适应新常态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新常态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后,企业的数量确实有大幅增长,但是有许多的企业是有名无实,这些企业对政府市场监管加大了难度。从监管过程来看,存在事前认识不足,事后监管不严的问题。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之后,大大降低了准入门槛,很多企业认为只要办理了营业执照就可以营业,行政许可没那么重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绝不是完全开放。监管不严将直接导致市场体系的混乱,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

3市场监管不力的原因

1)监管部门岗位设置不合理。十以来,我国政府进行了新的行政机构改革,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政府职能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政府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但仍有些地区监管部门岗位设置不合理,出现交叉管理和重复管理的现象。2)监管体制不健全。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新常态的的形势,我国民营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但是政府在市场监管的某些政策方面还没有完全适应新常态,有些原定政策已经不适用于转型升级中的民营企业。3)前期培训不足。在改革的新阶段,不论企业还是监管部门都需要对新常态下的改革充分的认识,进行前期培训。企业年鉴制度的取消,使得许多的企业对于年报并不重视,而往往出现漏报情况。随着新常态的到来,政府应加大对企业和政府人员的前期培训,增强企业和监管人员的管理意识。

4措施

4.1完善监管部门岗位设置。市场监管部门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避免出现机构臃肿、一岗多人的现象。监管部门必须制定相关的制度,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全套的监管措施,并将不同的职责分配于不同的岗位,各尽其职,各负其责。4.2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就是要从正反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监管部门对民营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严管,快速地对市场信息做出反应,并且要有及时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健全激励机制,对于一些民营企业的规范合理的市场交易行为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以鼓舞其他企业向它们看齐。4.3加大民营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培训力度。政府应对民营企业进行专门的培训学习,并且对不同地域的企业进行差异化的培训,这样既可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也能让企业更快地了解和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另外,政府部门内部也应加强政策学习,增强政府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提高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政府市场监管效率。

5结束语

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进入了非常重要的转型期,这是在新常态背景下,民营企业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而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市场监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有些地区仍然存在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方式单一、监管不严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做到事前预防、事中严管、事后处理的整套流程;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做到惩罚分明;加大企业和政府公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监管意识,才能实现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作者:于志婷 李新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小广.新常态下我国2015年经济形势展望和政策建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6):76.

[2]张亚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5.

市场监管意识形态工作范文3

[关键词]有效保险监管,监管理念,监管实践

有效的保险监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和机制,是解决保险市场失灵的手段,它既体现了法制化和程序化的监管理念,又是适度的、经济可行的、技术先进的监管实践活动,随着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和保险监管理念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和演进。

一、有效保险监管理念

(一)有效的保险监管是动态监管

目前,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监管趋势更多采取动态监管,即对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管。随着保险公司外在经营环境以及公司自身的保险技术、管理水平、业务发展以及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状况不断变化,公司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风险也会不断变化,有效的保险监管也应该是动态的保险监管,即不断发展的监管理念、不断完善的监管体系、不断改进的监管手段和不断创新的监管方法,以有效防范化解保险市场出现的风险,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稳定和高效率。

(二)有效的保险监管理念体现了依法监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保险业进行监管必须依法监管。为了保险业和被保险人的整体利益,必须保持监管的权威性、严肃性、强制性和一贯性,以实现保险监管的有效性。保险监管以法律为依据,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强制性,并保持依法监管的持续性和一贯性。同时,有效的保险监管工作应严格遵照工作程序进行,既体现在监管机构内部进行程序化,也体现在对监管对象进行外部监管工作的程序化。

(三)有效的保险监管体现更高的监管实践要求

有效的保险监管是适度的、经济可行的、技术先进、保证市场公平的监管实践活动。有效的保险监管,既追求市场效率又兼顾市场公平。从追求市场效率讲,有效的保险监管必须是适度的,过度监管会导致监管成本提高,影响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积极性,束缚保险业发展,影响保险市场效率提高;监管不到位会导致行业系统性风险积聚,造成保险市场的无序和混乱。因此,有效的保险监管必须是适度的、经济可行的,即使保险市场的收益与成本差额实现最大,使保险市场效率达到最优。从兼顾市场公平讲,有效的保险监管必须能实现保险市场的公平竞争,实现保险监管“公平、竞争、稳定、高效率”的监管目标。

二、影响保险监管有效性若干因素分析

我国的保险监管在结合保险业发展实际基础上,充分吸纳和借鉴了icp原则,并在监管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但有效保险监管理念和实践却仍与预期目标存在距离。

(一)有效保险监管前提条件不充分

根据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的核心监管原则(icp)阐述:有效的保险监管,依赖于国家良好的经济金融政策、恪尽职守的监管机构和符合行业发展实际的一系列健全完善的金融法律框架。首先,在良好的金融政策和制度环境及法律框架条件下,监管机构可以行使其职责,保证监管质量和有效性。其次,经济发展、法律规范和适应行业发展的外部市场环境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起支持作用的市场条件。第三,保险监管权威性和可信性,需要在保险市场的参与者心目中树立。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险监管的独立性:保险监管者的权威和强制力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严格的法律保护,应该具有超脱政府和其他政治力量的强制性权威,在进行保险监管工作中具有较为独立的职能和实施权利,并在法律中有明确界定;保险监管者必须有足够的监管资源,包括人员、信息技术、财政经费;保险监管必须依赖于一个稳定的金融体系,而这些前提条件在目前条件下都是不完全具备的,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保险监管有效性的实现。

(二)影响保险监管实施有效性的若干因素

有效保险监管,除了要具备上述前提条件外,若取得良好实施效果还需要更多基础条件。在我国实施有效保险监管的基础条件尚不充分,还有许多制约因素。

1.有效保险监管理念不成熟

我国引入有效保险监管时间不长,有效保险监管所体现的依法监管、动态监管、适度监管等先进监管理念尚不成熟,体现为:一是保险法律体系不完善,部分法律条款内容缺乏合理性,监管机构内部工作职责的界定不清晰,个别部门工作职责存在交叉,协调不够;二是受监管经验、监管技术与监管人员等多方面因素限制,保险监管偏重静态监管,监管机构和保险机构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现金流测试和资本充足性等先进的动态偿付能力监管方法应用少,对保险公司的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等方面监管力度不足,容易导致行业风险积聚。三是监管不到位和过度监管。首先,由于中国保监会承担引领行业发展和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的双重职责,在监管实践中,监管机构无法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二者之间关系,造成监管低效;其次,其他外部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某一内容重复检查现象时有发生,造成重复监管问题,多年来形成了“九龙治水”的局面,既无形提高了监管成本,又一定程度上影响保险公司正常经营;第三,由于保险监管是一种外部监管和行政行为,保险监管部门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管机构,二者职能错位,一旦保险公司出现问题,监管当局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容易导致将合规性监管变为对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的微观直接干预。

2.保险市场约束作用不明显

市场约束是市场内生性监督机制,能对保险机构予以全方位的监督约束。我国目前保险监管实践中存在:一是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不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透明性关系市场各方利益,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取决于投保人的信息的真实性,而由投保人的道德风险所形成的信息虚假则是行业普遍现象。二是披露信息利用度不高。市场参与者,特别是投保人对保险公司披露信息的理解程度、反映态度,影响信息披露的效果。由于保险知识缺乏、市场不成熟等原因,具有良好信息披露的保险公司并未获得实质性受益。三是信用环境软约束。由于监管不到位,某些提供虚假信息或者违法违规现象既逃脱监管处罚,也不受市场惩戒,市场参与者逆选择行为会获取最大利益,保险公司高管人员违规成本低,存在违规“冲动”。

3.市场退出机制未有效建立

是否具备适当的市场退出机制,是衡量市场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保证保险监管有效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条件。目前,我国保险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9家,但没有一家保险公司因经营困难、管理混乱、偿付能力严重不足而退出市场,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为维护稳定,不愿也不能让保险公司退出市场,面对违规行为,监管机构进行行政处罚时,考虑诸多矛盾、利益等因素,犹豫不决,监管低效。没有市场退出机制,就会形成政府对保险公司的隐性担保,实施市场退出则须动用公共资源,以尽可能让问题公司继续经营,导致社会资源配置低效,风险进一步加剧,不断增加处置成本,最终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4.监管人员工作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

iais对监管人员有具体要求:监管人员应具有足够的技能和经验,要受到有关利益冲突规定的约束。我国保险监管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与有效保险监管原则要求有一定差距,体现在:一是宏观经济政治分析能力不强,影响监管政策制定和监管工作效果。宏观经济政治环境直接决定着监管政策取向和监管实践选择,也影响某段时期监管工作重点,部分监管人员总是困惑于宏观经济政治形势对保险业和保险监管的影响,缺乏对宏观经济和保险业的准确分析,没有及时监控宏观经济走势及行业潜在的系统性风险,风险识别、监控和评估工作滞后,预警风险能力弱。二是监管创新能力不足,监管滞后于行业发展。虽然许多保险监管人员监管实践经验丰富,但吸收信息渠道不畅,知识更新缓慢,尤其缺乏具有保险精算知识、保险业务知识和熟练驾驭计算机能力的复合型监管人才,在应对不断创新的保险业发展,无法准确度量创新保险产品的风险和合规性,监管创新显得力不从心。

5.监管体系设置不尽合理

我国金融监管实行“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信息交流和工作沟通主要依赖监管联席会议,这就造成监管制度安排的缺陷——监管权力分散、联系会议形式松散、缺乏刚性约束,监管工作沟通和信息交流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银行、证券、保险每个行业的性质、规律和发展阶段都不相同,工作职责和目标各异,在监管实践中难免发生目标冲突;对金融控股集团缺乏监管经验,较难对其总体经营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控;分割的监管模式下,监管机构设置的广度和层级不够,造成一定监管死角,特别是对保险公司基层分支机构的监管。在保险监管多层次体系中,保险公司、保险消费者、行业协会、独立第三方(如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律师等组织)的专业监管力量和新闻媒体的多方面监管效力还没有充分发挥,没有形成强大的保险市场监督力量。

三、提高保险监管有效性的若干举措

提高保险监管有效性是保险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不仅要在监管理念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在监管实践上也要随着保险业发展形势变化而不断调整。

1.形成有效保险监管文化,转变监管理念

保险监管不仅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监管文化是监管理念和价值观在监管实践中的体现,具有道德规范作用。作为系统性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根植于监管人员的内心,体现在监管工作的每一个细微环节。形成有效保险监管文化,一是要正确处理引领发展和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二者关系;二是要将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和动态监管的监管理念融入监管文化,形成监管人员潜意识;三是转变保险监管人员理念和意识中的计划经济和封闭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行政干预的落后理念,树立市场经济理念,杜绝对保险公司微观经营的行政干预。

2.强化保险市场约束机制

有效的保险监管,需要进一步强化保险市场约束机制——保险市场信息披露。一是加快信息披露的法规建设,尽量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让保险消费者充分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提高市场监督能力;二是提高社会公众保险知识和消费意识,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普及保险知识,加强宣传,要求保险公司和行业自律组织对保险知识教育工作重视,只有社会公众的保险知识不断提高,才会最终形成有效保险市场监督;三是适度强调保险公司的社会责任,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

3.建立有效的保险市场退出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公司破产、被兼并是不可避免的,是市场自我协调、优胜劣汰的结果,是保险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结果。保险监管部门要促进保险公司市场退出的法规建设,建立系统性保护制度(保险保障基金制),减少公共资源浪费,但同时也要防范经营者诱发道德风险,大量拓展高风险的保险业务。

4.建立科学的监管人事制度,提高监管人员综合素质

保险监管人员综合素质是实施有效保险监管的关键。由于保险监管历史较短,对市场经济和开放经济条件下保险监管理念、技术和手段的了解、认识和掌握比较有限。提高监管人员综合素质,应当健全保险监管机构的教育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种方式的专业培训,对监管人员进行教育,提高其素质:一是保险监管和保险业务知识素质,包括监管历史、国内外监管理念与实践发展方向与趋势,熟练掌握动态的、适度的监管技术和手段;二是法律法规素质,熟悉保险法律法规,以及与保险业务相关的民商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提高监管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宏观经济分析与把握能力,保险监管不是“闭门造车”,主动培养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变动分析能力,以防范化解宏观经济政策变动所产生的系统性风险;四是科技信息网络技术知识,保险监管人员如果没有必备的科技和信息网络知识,则风险预测和风险识别、管控能力就会无法适应保险产品创新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五是综合素质,分析判断、调查研究、语言表达是保险监管人员必备的基本能力,特别是组织和协调能力的培养。提高监管人员综合素质,还要转变用人观念,拓宽选人视野,完善用人机制,充实一批业务精、政策性强的专业人才,提高监管水平。

5.推进有效保险监管创新

有效保险监管创新应当是与保险业务创新紧密相联的。首先,完善监管流程,从市场准入、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和市场退出等方面入手,对保险监管资源进行整合,体现监管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尽量与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相匹配,通过梳理保险公司的业务线和产品线,实施业务监控和风险追踪。二是推动保险监管方式和手段创新,尤其是提高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的技术手段,引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适时实施动态偿付能力监管。

市场监管意识形态工作范文4

生态县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做好环境保护,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保证。根据县《关于创建省级生态县的实施意见》松委文件的精神和《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的内容要求,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场监管的法定职责,全力开展生态县争创活动,确保生态县建设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特制订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尽职履责,严格市场监管制度,规范市场监管行为,强化市场监管力度,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维护环保节能的社会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生态县创建的组织领导,局成立以吴宝良局长任组长,徐翔副局长、张伟信副局长任副组长,王智勇、叶建宝、何伟明、范大忠、周才发、程昌华、程贤、包根华等为成员的生态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督导生态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场规范管理科,王智勇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生态县的各项创建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严格贯彻落实市场“限塑令”。1、继续深入、广泛的开展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经营者、消费者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遵守国家“限塑令”的规定。2、督促、指导市场主办单位加强市场“限塑”工作的管理,争取由各市场主办单位统一联系生产企业,制作符合国家规定的塑料购物袋。取缔无照经营批发“非标”塑料购物袋。3、加强“限塑令”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严厉查处违规销售、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塑料购物袋的行为。(市场科工商所)

(二)强化市场食品安全管理。1、严格商品市场准入。认真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督促市场主办单位进一步强化索票索证、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帐登记、公示、不合格商品退市、销毁等各项制度,确保市场商品质量安全。2、组织开展场地对接、场厂挂钩等活动,规范上市商品进货源头,引进安全、放心的绿色食品。3、强化质量监测。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上市商品的质量监测工作,严厉查处检测不合格的上市商品,引导放心消费。4、组织专项执法检查。以粮食、食用油、猪肉、蔬菜、禽蛋、奶粉及乳制品等消费量大、消费者申诉举报多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生活必需品为重点品种,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为重点场所,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地区,在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维护有序的市场秩序。(消保委工商所)

(三)严厉打击销售野生动植物的违法行为。会同农林部门,在销售野生动植物高峰期的重点季节,加强对集贸市场、宾馆、饭店、酒店等场所的监管,严厉打击售卖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等不法行为,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责任单位:经检大队市场科工商所)

(四)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估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全面实行污染项目的前置审批,认真做好对新开办企业的审查,把好登记发照关,坚决制止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的污染行业登记注册。并积极为地方政府当好参谋,对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废物循环利用的企业开办,在注册登记环节实行绿色通道,优先登记发照,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责任单位:注册分局)

(五)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重污染企业的停业、取缔、关闭等行政处罚的执行工作。按要求提供污染减排企业的有关材料。(责任单位:企监科经检大队工商所)

(六)加大城市广告业的管理力度,有效遏制城市道路设置物上任意张贴等不文明行为。(责任单位:市场科工商所)

(七)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作用,在积极引导企业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支持、鼓励企业做好内部技术改造的资本投入,从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废物循环利用等内容为突破口,进一步实现企业质量的提升。(责任单位:企监科)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创建省级生态县是县委、县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各单位要充分认识生态县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好创建工作的开展,确保工作人员、工作措施、工作责任、工作效果落实到位。

市场监管意识形态工作范文5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2019年5月10日至2019年6月10日,县委第一巡察组对市监局党委开展巡察。2019年8月2日,县委第一巡察组向市监局党委反馈了巡察意见。按照巡察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察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巡察整改的组织落实情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整改认识。县委第一巡察组反馈意见后,市监局党委立即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对巡察整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通过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以及关于巡察工作的重要指示,反复对照巡察反馈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县委巡察反馈意见实事求是,切中要害,对于我们提升班子建设水平,进一步改进作风,加强系统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体班子成员和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真正把认识提上去,把自己摆进去,把责任担起来,深刻认识到巡察反馈意见指出的班子的问题就是“一把手”的问题、机关作风问题就是班子的问题、基层的问题就是机关的问题、一般党员干部的问题就是党员领导的问题、业务问题折射出机关作风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制约着事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必须痛下决心,彻底整改。

(二)加强领导,明确整改责任。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的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组织开展巡察整改工作。针对巡察组反馈的问题,刘玉峰同志带头进行自我剖析,主动认领了班子建设、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思想建设、党的作风建设等全局性问题,各位班子成员也按照分工开展自查,认领问题。局党委定期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局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推进会,听取各责任单位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整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细化措施,扎实整改问题。遵循“问题导向、分类整改、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经班子认真研究制订了《拜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县委第一巡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并将整改方案印发到各支部。对能够立行立改的问题,立即整改到位;对涉及面广、比较复杂、需要一定时间整改的问题,强化措施,强力推进,尽早整改到位。对重点问题进行跟踪督办,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同时坚持把整改工作与党的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活动、整顿作风优化环境结合起来,促进整改工作的落实;与班子建设结合起来,促进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促进市监队伍战斗力的提升;与强化内部管理结合起来,促进市监系统“务实、廉洁、高效”监管形象的树立;与市监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年度目标的全面实现。

(四)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针对反馈意见涉及问题,在立行立改的同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避免重蹈“发现就改、改后就忘、忘了又犯”的覆辙。整改期间,我局先后修订完善了廉政谈话制度、“三重一大”制度、考勤及请休假管理制度、公务接待制度、差旅费报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公职人员考勤管理和请假请示制度若干规定,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把市监各项工作始终置于制度监督之下,强化制度约束,规范权力运行。

二、巡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

1.党委会议记录不规范。查阅资料发现,市监局党委党委会议记录没有正规的党委会议记录本,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的40份党委会会议记录都是零散散页。

整改措施:按要求进行了整改,统一专用正规会议记录本,由专人记录专人保管。

完成情况:立行立改。

2.“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不到位。支委会召开次数少且2019年2、3、4月份机关支部记录空缺。2016年至2018年,机关支部的支委会议仅15次,其中专题研究党建工作的仅8次。

整改措施:一是班子成员带头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党建联系点制度,班子成员对所联系的党支部进行业务指导,规范支部会议程序,并对会议记录提出具体要求,做到会议记录有日期、有签名。定期检查支委会会议记录以及支部活动开展情况,对支部召开支委会、组织生活会情况进行检查,并参加所联系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会,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三会一课”列入支部党建工作重点责任清单,党支部书记为党建活动组织第一责任人,签订年度党建目标责任书,每半年向党组汇报党建目标完成情况。

完成情况:已整改。

3.支部活动流于形式。主题党日活动中,党员交流发言,民主议事环节记录简单。如:机关支部的2018年5月主题党日会议记录中学习杨汉军先进事迹只记题目没有记录内容。2019年5月的主题党日会议记录中,王增光的个人对照检查发言也是只记题目,没有记录具体内容。

整改措施:推进落实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规范“主题党日”活动,提高市监局党委的“主题党日”活动质量。规范记录有序。

完成情况:立行立改

(二)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方面存在问题

4.合并后业务整合慢,工作质量不高。由于现在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是由原工商局、食品和药品监督局、质量和技术监督局、酒类专卖局、物价局的一部分合并而成,有的干部对原来自己做的工作熟悉、对新合并过来的业务不了解,工作的衔接配合不到位,业务整合不到位。16个乡镇基层所每个所只有两个人,合并前的各个局的业务基层所都得处理,每项工作都得开展,局内各股室工作单线部署,安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使基层疲于应对,因此导致完成工作标准质量不高。

整改措施:刘玉峰局长召集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一一听基层执法单位负责人在基层工作面临的困难,就人少事多,权小责大,人员年龄机构老化等诸多问题,党组采取了措施尽量减少基层矛盾,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1、制定学习计划,开展业务知识培训;2、对三定方案职能重新梳理,进一步明确基层所职能;3、与县委、组织部、县编办、县人社局等部门做好沟通汇报工作,认真梳理我局空编空岗情况,加大公务员招录力度;4、明确业务股和基层所职能,明确工作职责,开展股所联动活动;5、由主管副局长牵头,对局党组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开展督导检查。

整改情况:已整改。

5.监管存在死角死面。无照经营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整改措施:我局按照市局查出无证无照工作方案要求,制定了我局查出无证无照工作方案,在检查期间共检查3090户,出动执法人员228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00余次,发现无证、无照经营市场主体48户,全县无证无照率为0.33%,已全部引导办理营业执照和相关许可。

完成情况:正在整改

5.“双随机、一公开” 与重点监管、信用监管衔接的不好。 “双随机、一公开” (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还停留在重点检查工商登记事项层面上,即检查市场主体的经营地址、联系方式、前置后置审批等相关情况,对于一些专项检查比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等都没有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没有对食品进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检查记录。“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整改措施:5月份我们局制定了拜泉县市监局关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工作计划已于5月份上报县委、县政府、市市监局,涵盖登记事项、公示信息、广告、专利、食品、消保、质量的“双随机”并与今年8月份全面按照工作计划实施“双随机”抽查,将检查结果全部公示,检查监管档案已装订成册由专人保管。

完成情况:已整改

(三)群众办事难方面存在问题

7.存在“准入不准营”。在商事制度改革后,市场准入实行先照后证,有些市场主体的开办需要相关审批部门出具后置审批,即市监局先发照,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行业要求核验一些条件后发证,经营者才能开始营业。

整改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条举办民办学校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举办民办学校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民办学校应当具备法人条件以及第十九条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但是,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不得取得办学收益,学校的办学结余全部用于办学。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取得办学收益,学校的办学结余依照公司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民办学校取得办学许可证后,进行法人登记,登记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办理,以及《工商总局关于调整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的通知》中第五项,营利性民办学校(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办学许可属于法律明确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因此举办者应当向与民办学校审批机关同级的企业登记机关申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以核准的名称向民办学校审批机关提出学校筹设或者正式设立的申请。

整改情况:已整改

8.存在“准入易准出难”。业户设立时办理营业执照速度较快,但是企业的注销速度还是比较慢,虽然设立了简易注销制度,简化了注销手续,企业在注销时公示时间与方式也极大简化,但一些企业经营者还是觉得企业注销比较慢。

整改措施:根据《黑龙江省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办法》第四条规定,企业申请简易注销登记应当先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简易注销公告》专栏主动向社会公告拟申请简易注销登记及全体投资人承诺等信息(强制清算终结和破产程序终结的企业除外),公告期为45日。公告期满后,企业方可向企业登记机关提出简易注销登记申请。企业应当在公告期结束后30日内向登记机关提交简易注销申请。申请人于5月份到达窗口咨询关于企业注销的事宜,并按照《黑龙江省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办法》进行公司注销的公告,以及在简易注销公示有效期内完成了企业注销,属于登记办法中的正规操作流程。

整改情况:已整改

(四)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问题

9.强化领域内意识形态管理存在不足。巡察查阅资料发现,没有制定本单位舆情监测制度,没有舆情监测的相关记录。没有制定本单位对宗教与宗教传播的管理制度,没有管理记录。没有“扫黄打非”工作记录和对本单位职工“扫黄打非”教育的记录。没有研究人才工作的会议记录。

整改措施: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了2019年党建工作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考核,制定了意识形态工作方案,将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到分管副局长,从而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制定了舆情、宗教与宗教传播制度,完善了舆情记录、宗教和扫黄打非工作记录,完善了研究人才工作会议记录。

完成情况:已整改

10.对意识形态工作保障不到位。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宣传委员兼任纪检委员,违反了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设置专职宣传委员的规定。宣传委员身兼多职,其投入到意识形态工作的精力有限。导致2017年撰写的意识形态研判报告质量不高,被县委宣传部退稿并反复修改。

整改措施:意识形态工作设立专职人员进行管理,确保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完成情况:已整改

(五)扫黑除恶存在的问题

11.在线索摸排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对线索的延伸摸排上还存在不到位的地方,尤其是对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之前、对于新一届领导班子履职之前的线索排查不深入。

整改措施:1、召开全局大会和机关支部、基层支部扩大会议,深化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制定了干部职工个人问题整改清单,填写问题自查表格和承诺书,梳理存在的问题,突出重点,狠抓落实。2、制定一系列的重点行业的线索摸排方案和具体措施,积极走访企业、群众,深入摸排线索;对易滋生黑恶势力的行业、场所开展明查暗访,深挖线索。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场硬仗

完成情况:已整改。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党委带头,以上率下,坚定不移地向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看齐,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担当。认真反思总结,把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作为促进市场监管工作健康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让整改过程成为提高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的过程,成为促进全系统作风转变的过程。

(二)进一步明确措施。针对巡察反馈的问题,健全问题、责任和任务“三张清单”,对照清单逐一销号、逐项落实。切实做到责任不落实坚决不放过,问题不解决坚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坚决不放过。对已经基本完成的整改任务,适时组织“回头看”,切实把巡察成果用好、用足、用到位。对需要长时间整改的任务,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有序组织强力推进。

(三)进一步完善制度。以此次巡察为契机,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深刻剖析原因,深挖问题根源,认真汲取教训,做好制度建设的“废、改、立”工作,把整改和制度完善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人实系统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把整改具体问题与共性问题、整改显性问题与隐性问题结合起来,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将巡察成果转化成为市场监管事业健康发展的源源动力。

(四)进一步凸显成效。把整改工作同当前正在开展持续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活动结合起来,抓好窗口单位作风整顿。落实好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推行“马上办、一次办”和一个窗口受理,一个事项一站办结,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快捷服务。把整改工作同深刻领会报告结合起来,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进行学习,推动党的精神在市监系统落地生根,进一步促进就业、维护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企事业人事管理等人社各项工作,不断改善我局服务质量,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市场监管意识形态工作范文6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建筑市场监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必须依据法律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增强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守法经营意识,进而不断提升建筑市场管理水平,促进建筑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关键词: 建筑市场依法提升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67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而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环境是最好的发展环境。党的十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的要求,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在我们现阶段建筑市场执法管理过程中还是存有一些不完备的情况或者漏洞,例如行政执法队伍理论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执法程序不规范、行政执法监督有待加强等。因此还应在理清建筑市场管理执法的法律依据、增加执法工作的透明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加强执法监督手段等方面进行提升。在建设监察执法中树立法治意识,让建筑市场经济活动航行在良好法治秩序的大道上。以日常监管、行政处罚及企业不良行为记录为主要手段,积极探求新思路,谋划新举措,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建筑市场监管,提高建筑市场管理水平,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建筑市场执法管理人员应树立增强服务、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思维,着力提升建设执法活动的公信力。“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理念是执法实践的思想基础,保障建设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是提升执法公信力的前提,是新时期建设执法人员必备的思想素质。综合运用开放、市场、科技、法治“四种思维”管理方式,增强建筑市场执法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创造性。树立起市场开放思维,着力解决城镇建设水平不高的问题;树立起科技创新思维,着力解决对建筑市场的服务、监督、管理方式转变的问题;树立起法治思维,着力增强对建筑市场依法行政的能力。把握建筑市场规律,找准工作职能定位,运用法律手段保障改革创新成果,以法治思维和法制方式促进建筑市场科学发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工作能力,推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稽查执法中,严格履行《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任务和要求,摒弃重监管轻服务的旧观念,始终坚持贯彻“严格规范建筑市场,热情服务建设企业”的理念,认真对待各个企业的诉求,体现建设执法的人文关怀、柔性管理和亲情执法。努力实现严格、公正、廉洁执法与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有机结合,注重完善现场检查、立案调查、证据收集、听证告知、违法处罚等程序公正的具体要求,确立法律监督是一种程序性监督的理念。对建设处罚案卷整理工作的法律合规性和程序合法性严格检查。确保建设行政处罚案件均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正确;质量上精益求精,力求让建设行政处罚案件都经得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进而建立规范的建筑市场秩序,维护了建设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对企业服务、监管和处罚的有机统一。有效提升了建设执法管理水平。为促进建筑市场的科学发展营造公平正义的执法环境。给企业以安全感、稳定感,为发展提供最可靠的环境保障。

在当前一个阶段,要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监督管理制度,实现常态化稽查执法,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进行精细化管理,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检查,加大力度解决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要切实保证建筑相关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解决好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等问题,要依法依规严格查处,违法开工的项目要立即停工,责令整改,记入不良行为记录;二是要切实解决好建设工程发承包应招标未招标、应备案未备案等逃避执法监管的问题,私自签订不规范合同及“阴阳合同”降低工程款、劳务费不按时结算等极易引发农民工的风险;三是要加强建筑市场执法队伍建设的问题,强化对监管人员的法治理论和业务水平培训,建立一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建筑市场执法人员队伍,提高建筑市场管理人员依法监督能力和建筑专业水平;四是要着力解决合同约定的项目经理长期不到位的问题,解决施工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不到位的问题,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增大,新结构、新工艺层出不穷,建筑市场监管和维稳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将建筑市场监督执法制度性巡查与日常程序性管理相结合,开展综合执法大检查和专项检查活动,进行各环节和总过程的共管齐抓,加大对违法违规建设行为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无资质施工、非法挂靠等违法行为,有效维护和净化了建筑市场秩序,健全完善市场准入清出、资质后续监管、不良行为记录等多项制度,基本形成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企业自律”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形成建筑市场监督管理的合力,共同促进建筑市场的规范。积极建立对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的联合管理,形成以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主线的监管理念,把企业备案、招投标管理、施工许可前踏勘和合同履约情况、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劳务管理等环节结合起来,建立动态监管制度,及时查处建设工程的违法违规行为,保证常态化监管工作的时效性,发挥稽查执法人员对施工现场情况熟悉的优势,将各方主体的现场施工行为反馈到建筑市场中,实现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的统一监督管理,保障和促进建筑市场的规范、有序、繁荣发展。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断创新监管体制机制,突出重点,标本兼治,规范了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建筑市场管理水平进步显著。夯实建设市场管理的基础,极大确保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建设工程质量目标,切实保障建设工程的安全使用,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财产安全。

整顿规范建筑市场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必须通过常态化的巡查、集中化的联查严肃查处建筑市场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针对管理的薄弱环节健全制度,完善各项机制,强化监管力度,加强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好法律法规和业务技术培训,增强建筑市场各方主体法律意识,把治标与治本有机结合起来,常抓不懈,就能从根本上促进建筑市场秩序的好转。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党的十提出的奋斗目标而奋发努力,我们党的辉煌与壮举接踵而至,令世界刮目相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将会是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基本路径和主要方法。公众权力意识的觉醒,对个人权益保护诉求的提高等,都在挑战着粗放式的建筑市场执法。建设执法活动必须依法办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建筑市场执法管理队伍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城市梦”、 “宜居梦”恪尽职守、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向党致以壮丽的颂歌,不断提升和完善建筑市场执法管理水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续写新的光辉!

市场监管意识形态工作范文7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群众法治意识得到提高,舆论监督的力度得到加强,各种问责机制逐渐完善,自上而下的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迅速得到强化,工商监管工作的问责风险日益凸现。如何正确认识和防范问责风险,对于确保工商队伍的稳定和安全,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工商系统在监管执法中的问责风险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工商监管问责制的重要性

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权力要受监督、制约,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就会产生腐败。权力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拥有多大的权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

工商部门作为监管市场经济的行政执法部门,实现工商部门转型升级,必须有良好的行政作风作保证。而良好的行政作风,则来源于健全的监督约束机制。健全的责任机制是行政法治的生命。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中必须自觉接受监督、明晰责任。一是有利于完善监管职能;二是有利于摆脱监管困境;三是有利于提高监管效能;四是有利于改善工商形象。

二、工商监管面临问责风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和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政府和部门责任追究的力度,加快了政府由“权力制”向“问责制”转化的进程。在2009年1月13日省工商局召开的全系统视频会议上,卢炳辉局长在会上提出:今后凡出现纪律作风问题、被上级暗访曝光的单位,所在单位的主要领导一律予以停职。工商系统市场监管形势的不断变化,给工商人员带来了更多的问责风险。

(一)监管任务日益繁重,监管难度日益加大。一是近几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间投资的举措,催生了大量市场主体,直接加大了市场监管的工作量。二是随着监管职能的延伸和工作领域的拓展,造成了工商职能泛化,需要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各类创建活动工作中投入大量精力,使工商监管任务更加繁重,工商执法风险不可避免。三是基层工商所应对专项行动、突击任务多,职能不清、责任边界模糊,无法实行严格的定岗定责。岗位不明确,容易产生工作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等问题。同时,由于职责不清,易产生“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使得工作不到位,最终影响基层工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工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监管执法水平有限。一是个别人员纪律作风不强,容易造成问责风险。今年以来,工商系统在督察中发现了个别窗口及办案单位的工作人员作风散漫、不假外出、擅离职守、上班炒股玩游戏、上网娱乐聊天、着装不规范、执法程序不规范等纪律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的现象。二是工商人员业务监管不到位,容易造成行政疏漏。少数干部责任心不强,巡查不到位,检查不记录、不登记,甚至根本不进行实地检查,仅凭在台账上、业务系统内制假造假,应付检查,蒙混过关。一旦面临问责,只能是无据可查,无证可取,无言以对,干部个人和工商部门都将面临严重的不作为风险。三是个别人员工作作风简单生硬,执法中可能出现矛盾和冲突,容易激化干群矛盾。

(三)监督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一是对一些轻微违反纪律作风行为、不良现象起不到惩戒作用。特别在基层工商所,所长只能采取口头警告等软性措施,约束机制的缺失不利于队伍管理。二是工商干部在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时,缺乏可供遵守的具体规定和细则,缺乏制度规章的保障。面对风险,只能凭经验规避,凭运气免责。

(四)监管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不高。的规定、办法、制度大多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实践自发采用,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和体系,对运用条件、范围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而且许多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对种类繁多的各项规章制度尚不了解,不熟悉具体的概念特征和操作要点,降低了监管执法的质量,引发问责风险。

三、对工商监管问责制的几个思想误区

各地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事故频发,一些干部受到了党纪、政纪、甚至刑事处分,不仅个人的前途受损,而且危及家庭。执法风险和问责的压力是基层工商人员最大的工作压力。实践中仍有不少人对问责制不了解,有的人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影响而对问责制抱持否定、排斥或忽视态度,因此在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中不能自觉、正确地对待问责风险。

(一)“逃避”心态,对问责制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行政监管执法过程中,难免存在违法运用、不当运用或出现失误的情况,因此需要健全问责机制加以监督约束以使其有效运作,使各项行政行为得到强有力的监督和保障。但有的基层人员认为“多做多担责,少做少担责”,精神压力大,怕出事、怕得罪人,怕被投诉的思想比较普遍,不愿意承担巨大的工作压力,反而造成行政不作为,加大自身的问责风险。

(二)“消极”心态,还没有树立监管问责意识。基层的同志常说,工作累一点还不怕,就怕出事。因为风险有时是自己无法预见和控制的,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新的

形势下,违规行政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犯“恶意之错”,由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态,造成行政质量不高、效能低下、程序错误都将受到惩处。

(三)“侥幸”心态,认为问责风险离自己很远。相继出台的《行政许可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国家赔偿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都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劣质行政、瑕疵行政已经上升到违法犯罪的高度。但是目前我们一些干部对此仍处于一种麻痹状态、冬眠状态,认识不足,把握不住,审视不够,错误地认为工商部门有责任无风险,认为行政赔偿职务犯罪离自己很遥远。

四、防范和规避问责风险的几点建议

工商部门的行政监管执法涉及面广,稍有不慎就会滑向违规行政的边缘,可以说责任无处不在,责任无时不在,随时面临着被责任追究的可能。应从以下几方面防范和抵御问责风险:

(一)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风险观、责任观。一是要正确认识权力和责任的辩证关系,克服麻痹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二是不能因为问责风险客观存在而杯弓蛇影,惶惶不可终日。要执法肯定有风险,但只要遵循各项规章制度,履行职责,风险是可以防范和避免的。三是要有为百姓解难,为社会尽责的胸怀,明白担负起这些责任所应具备的能力和所应达到的水平。

(二)政务公开,让干部群众了解工商的行政职权。一是全面梳理工商部门行政执法职权职责的来源和依据,特别是执法主体、执法职能、执法依据、执法职权等,使工商干部自身明确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从而规范执法行为。二是将涉及基层工商所的执法职权在工商所服务大厅的触摸屏、电子滚动公开屏、政务公开活页平台,以及工商所的对外宣传栏公开。收集管理对象对工商部门的意见、建议,并把工商部门的改进措施、处理意见及时反馈给管理对象。三是接受群众问责和查询工商所的行政职权及依据等内容,做好对部门、对群众的解释、沟通、协调工作,畅通民意反馈渠道,形成了执法职权公开透明、规范运行的良好环境。

(三)提升素质,强化执法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一是明确工作岗位标准,制定工作流程和业务指引。积极探索制定各级各类执法监管人员的岗位素质标准,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监管执法岗位的职责范围、工作重点、工作质量要求,明确干部每个岗位、各个环节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到什么程度,从而明确行政执法责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二是以履岗能力为重点,强化教育培训力度。根据工商行政管理转型升级的需要,抓好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转型,着力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履岗能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能够执行方针政策、掌握执法办案技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层专业型执法人才队伍。三是强化动态管理,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商所干部交流,促进基层干部队伍“人才流动”,从而激发基层干部的创新精神,增强基层干部的履岗能力,培养工商管理工作的“多面手”,以个人履岗能力的提高推动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完善机制,健全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一是利用电子监控设施对登记大厅、工商所等窗口的工作人员的上下班纪律、着装、服务态度等情况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控。二是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开设举报信箱、举报电话、12315投诉电话、红盾投诉网站等4个投诉渠道,还聘请社会监督员,形成了一个自我规范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制约机制。三是加强绩效考核,建立问责机制,定期对干部职工实施绩效考核,要对制度进行细化和量化,实行执法责任制、失职追究制、告诫制、否定备报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缺位、错位、越位等现象。四是制定执法职权问责,说明、约谈与回访等相关配套制度,及时了解干部职工思想动态。

市场监管意识形态工作范文8

今年*月初,县局党组在认真学习、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顺势而动,紧紧围绕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服务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制定了《*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服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九十条”意见)。这是全县工商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场主体的实实在在的举措,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明确任务,细化措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提高服务水平,确保“九十条”意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

为指导和推动“九十条”意见的贯彻落实,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阶段的安排部署,*月*日至*月*日,我带领登记注册科相关人员,深入基层工商所和监管服务对象之中,采取召开座谈会、谈心会、设立征求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就如何抓好“九十条”优惠政策的落实、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经过深入查找和挖掘存在问题,广泛分析原因,我们深该认识到,要落实“九十条”条意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关键在于转变职能作风,创新体制机制,坚持职能做到位,服务不缺位,不断提升行政效能提高服务质量,建设“服务型”工商。

一、当前在落实“九十条”条意见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来,全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建设“服务型”工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下了很大力气,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县局和一些工商所多次被当地政府评为“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行风建设先进示范窗口”等,这说明我们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中作用是突出的,成效是明显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停征“两费”后,我们的工作与当前职能转型的需要、与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和不足。

一是落实“九十条”意见的认识不深,观念模糊。一些部门和同志没有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和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来认识“九十条”意见,没有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结合起来,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对落实“九十条”意见态度不积极,精神不振奋,存在消极应付情绪。

二是贯彻“九十条”意见的行动不快,方式单一。一些部门对贯彻落实“九十条”意见思想不统一,行动迟缓,没有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及“一会两站”点多面广的优势,对“九十条”意见宣传范围不大,宣传形式还停留在办黑板报、散发传单在传统方式上,导致广大办事群众对“九十条”意见的认知度不广、理解度不深;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工作方式还停留在较低层面,习惯于穿老鞋走新路,对“九十条”意见的理解停留在浅层次,具体执行时办法不多,态度简单粗暴,缺乏平易近人的工作态度和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

三是执行“九十条”意见的力度不够,浮于表面。少数干部职工安于现状,工作中缺乏危机感、紧迫感,不思进取,碌碌无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大;部分部门和个人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不强,对企业、个体户的服务没有沉下去,往往挂在嘴上,停留在纸上,没有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

二、落实“九十条”意见、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与途径

(一)树立服务理念,不断增强服务发展的向心力

依法管理就是服务。近几年来,我们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秩序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一些危害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的违法违章行为还存在,我们要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转变“重监管、轻服务”观念,树立以“执法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思想,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和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来认识“九十条”意见,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结合起来,转变思想,振奋精神,下大力落实“九十条”意见,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群众满意的消费环境。一要做到事前监管与事后监管相结合。增强监管的预见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把好事前监管“入口”关,对不具备条件的,禁止进入市场,对已进入市场的,加大日常监管和市场巡查的力度,让消费者放心,群众满意。二要做到专项执法和日常监管相结合。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种类实施分类监管,做到市场经济发展到哪里、各类市场建设到哪里,工商行政监管就落实到哪里。三要做到处罚与规范相结合。在实施处罚时明确告知企业错在哪里,应怎样纠正。通过处罚,引导和督促企业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四要做到内部监管和外部联动相结合,广泛联系公安、卫生、文化、环保、城管等部门建立行政执法协作网络,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执法合力,确保执法效果。五要做到监管与服务相结合。既关心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也关心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和谐;既坚决制止以强化监管为由,人为设置障碍,影响发展,又切实防止在促进发展中放弃监管,把监管寓于服务之中,在促进科学发展中体现监管职能,通过加强监管实现科学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机制的运行成本和风险,确保地方经济始终处于平稳较快增长的运行状态。

(二)创新服务方式,不断增强服务发展的亲和力

服务方式不仅是管理者能力素质的体现,更是服务者政治素质和执业道德的反映,直接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因此,转变服务态度,创新服务方式是构建服务型工商、推动“九十条”意见贯彻落实的关键。我们应围绕建设服务型工商的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改变工作方式和方法,全面推行“服务化监管,人性化服务”。一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推行和落实“九十条”意见的良好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及“一会两站”点多面广的优势,深入工厂、企业和田间地头,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宣传媒体,大张旗鼓宣传“九十条”意见,提高广大办事群众对“九十条”意见的认知度和理解度。二要通过加强教育、健全制度、规范操作、强化监督,严格落实“六项禁令”,开展文明科室、工商所创建等活动,杜绝“冷横硬拖、吃拿卡要”现象,切实解决执法不文明、执法不规范、执法不严格、执法不公正等执法痼疾。三要通过建立服务机制、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实行绩效考评等方法,提高服务效能和质量。通过推行以“登记事务教导制、查处违法疏导制、规范经营劝导制、兴企维权引导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指导,积极营造亲民和谐的监管服务环境。四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网上受理、网上注册、网上年检、网上查询、网上申(投)诉”等电子网络服务功能,为经营者和消费者构建便捷高效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五要通过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政务,提高工作透明度,扩大当事人知情权,增强工商亲和力。

(三)深化服务内容,不断增强服务发展的渗透力

服务内容是构建服务型工商的有效载体。我们要站在“服务”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对职能的认识,细化对职能的要求,正确选择自身职能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最佳切合点和服务经济发展的最佳着力点,认真落实“九十条”意见,不断增强服务发展的渗透力和实效性。就我县实际而言,结合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要求和县委、县政府*年工作目标,我们认为应把握以下三个基本着力点:

*、求真务实,用足用活政策,服务率先发展。按照“非禁即入”、“非禁即可”的原则,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我们就要放开领域、放宽条件、放手支持,放心发展。一要进一步减少审批、审核环节,积极推行“一人核准”的企业登记注册模式,全面落实*条意见及相关规定,在“放宽领域、放宽条件、放手发展、支持改制、提升效能”五个方面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保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全面落实,使各类投资者进得来,待得住,有发展。二要建立大项目服务机制,全力支持县上制定的大项目带动战略实施。对所有大项目做到超前介入招商、落地跟踪服务、运营定期回访、解决急难问题。大力推进品牌发展战略。三要开展驰著名商标争创活动,打造地方企业旗舰,提高地方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要利用政策、知识和信息优势,积极引导靖远羊羔肉等特色产业和服务外包、创意产业、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地方产业优化升级。

市场监管意识形态工作范文9

(一)在守初心中增市场监管定力。

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本质内涵,是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毅然决然的历史担当、质朴真挚的为民情怀、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初心是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党员干部的最大危险是忘记初心、丢弃使命,必须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作为全局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市场监管人要自觉做党的初心使命的坚定守护者,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用重要指示精神指导市场监管工作实践,时刻牢记“监管为民”的市场监管工作本质要求,寓监管于服务之中,把监管作为责任,把服务作为本分,使市场主体更活跃,市场竞争更充分,市场环境更规范,广大群众更满意。要牢牢把握市场监管局承担的市委、市政府11项重点工作,守底线、促发展,抓重点、带全面,推动济宁市场监管“1+1+6”工作重点任务逐项落实。

(二)在担使命中破市场监管难题。

要在回顾党的光辉历史中重温党的初心,体悟党的使命。要旗帜鲜明讲初心,把绝对忠诚融入血脉、铸入灵魂,以绝对忠诚做好“两个维护”。要舍我其谁讲担当,坚守共产党人的风骨、操守、胆魄,在“大竞赛大比武”中比学赶超,自觉当“战士”,绝不做“绅士”。要从严从实讲规矩,坚持严格自律,带头遵纪守法,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上下功夫,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持续整治市场监管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要甘于奉献讲情怀,正确处理公私、义利、亲清、得失等关系,摒弃“小我”,成就“大我”,加快理念融合、队伍融合、业务融合,努力构建安定和谐、政通人和的市场监管温馨大家庭。

(三)在找差距中明市场监管方向。

要坚持对标学习,开展“省内学青岛、省外近学徐州、远学深圳”活动,全力做好跑上去、走出去、沉下去三篇文章,鼓起争先进位、对标赶超的精气神。打造彰显“一流队伍、一流业绩、一流形象、一流贡献”的市场监管铁军,树立起“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市场监管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四)在抓落实中见市场监管实效。

要坚持专业立局。致力于提高市场监管干部专业化能力水平,加快推进职业化、专业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检查队伍建设。以大讲堂、大比武、大培训等为基本形式,下足“绣花”功夫,大力培育专业精神、丰富专业知识、锤炼专业作风、提升专业能力,厚植市场监管竞争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当好“放管服”改革的先行者、高效监管的实践者、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者、安全底线的守护者。要坚持执行强局。建立执行力档案,为每一个科室、每一名干部写实性画像,鼓励市场监管党员干部在“优化营商环境”“双招双引”“文明城市创建”“大气污染防治”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上苦干实干、奋勇争先。要通过“七赛七比”和“十破十立”比拼干劲、较量智慧、竞赛毅力,让干则必成、干则干好、干则一流成为干事创业的工作标准,一周接着一周干,一月接着一月干。要增强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更好地应对市场监管领域的挑战、风险,克服阻力、化解矛盾,勇作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市场监管人。

二、“促发展、拉高线,保安全、守底线”,双线并行,切实筑牢新时代市场监管之基

(一)关于市场监管主责主业“保安全”和“促发展”的关系。

新时代市场监管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要准确把握市场监管工作规律,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力提升我市市场监管工作质效和水平。新时代市场监管人要主动对标关于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不负信任重托,扛起主责主业,努力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要以更强担当捍卫政治安全,树立底线思维,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各项工作抓得实而又实,确保政治社会大局安全稳定。要以更大作为护航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辩证思维开展工作,依法打击市场领域违法犯罪,保护企业和创新主体合法权益,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和发展环境,为扩大开放提供优质服务和安全保障。要以更实举措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坚持依法严打方针,纵深推进市场监管领域问题专项斗争,切实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注重运用系统思维,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努力使人民群众消费的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改变保安全和促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以及“两张皮”的现象,必须形成双向发力的导向和格局。让“保安全”和“促发展”在市场监管业务中,在服务大局工作中,有机融合、相互赋能、相得益彰。

时代在发展,实践在推进,认识在深化,市场监管工作也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各地经济发展千差万别,不能上下一般粗,左右一般齐。鼓励基层在符合精神的前提下,结合各自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一些成熟的做法要逐步上升为制度设计。

1.着力优化市场环境,大力提升质量水平。以“拉高线”为牵引,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规范竞争行为,深化标准引领质量提升,用工作的高线肩负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光荣职责。

要围绕总书记提出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当好“放管服”改革的先行者。

要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着力强化竞争政策,当好市场公平竞争的维护者。

要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着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

2.牢牢坚守安全底线,切实维护人民利益。守好安全底线,提升业务标准,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要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坚持产管并重,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着力防范市场风险,当好安全底线的守护者。切实抓好《问政山东》《问政济宁》、市长热线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要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着力树立消费至上的理念,当好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者。

要围绕总书记提出的“显著提高违法成本、充分发挥法律震慑作用”,着力实施市场综合执法,当好高效监管的实践者。

三、“比激情、强执行,拼干劲、争一流”,全力锻造市场监管铁军。

激情在希腊语里是“enthoes”,“en”意思是“在里面”,“thoes”是神,激情就是我们“心中的神,心灵的火”。作为一名新时代市场监管人,如何让“心中的神,心灵的火”附体,始终让自己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面对艰险敢于攻坚,面对落后敢于奋起,面对竞争敢于拼搏,在全局上下形成比激情、强执行、拼干劲、争一流的干事创业氛围。

(一)用心耐心,在“心”字上多用劲

新时代的市场监管人是“放管服”改革的先行者,是公平竞争的维护者,是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者,是安全底线的守护者,是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是高效监管的实践者。市场监管工作点多、线长、量大、面广,如果还仅仅依靠过去人盯人、普遍撒网的监管老路子,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新的市场监管形势下,如何减轻企业负担,减少社会成本,提高监管效能,惠及百姓生活,是我们的使命担当。这就要求我们市场监管人,不管处在什么位置,从事什么业务,都要主动工作,主动思考,全身心的投入,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往往,用心工作的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常常会耐心对待、耐心思考、耐心寻找答案,因为耐心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不因小可而止步,不因挫折而气馁,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直到把本职工作干好、干实,干出激情、干出效率、干出干劲,干到一流。

(二)专业专注,在“专”字上显特色

专业是市场监管的一大特点和优势。市场监管是由原工商、质检、食药、知识产权、反垄断以及价格监督检查等部门全部或部分人员,组成的崭新队伍,涉及法律规章600多部,业务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如果我们没有专业的特种设备监管人员、没有专业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技术、没有专业的法律知识、没有专业的信息化技术支撑,我们用什么去监管市场。我们要抓住机构融合的机遇,从整合监管力量、科学设置岗位,明确资格条件,加强考核培训,明确管理权限,统筹调配使用,保障薪酬待遇,加强约束监督等八个方面加强市场监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更大力度的推动市场监管干部专业化,队伍职业化,让我们每一名市场监管人都是各自领域的行家里手,都是市监系统的多面手,都干的激情四射、效率倍增、干劲十足、勇争一流。

(三)精准精细,在“精”字上下功夫

市场监管领域属于微观领域,都对应具体而实在的业务,每一项工作都要落实、落细,下足绣花功夫,拿出绣花本事去推动落实。绣花”功夫,是一种精细的功夫,是一种务实严谨、极端负责的态度,既包括精准发力、精细管理的技巧方法,“按图施针”的规则意识,也包括持续用功、铆劲实干的耐性与韧劲。只有用“绣花”功夫做好“放管服”改革,才能让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只有用“绣花”功夫做好公平竞争维护,才能让市场竞争秩序更加规范;只有用“绣花”功夫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才能让放心消费城市创建开花结果;只有用“绣花”功夫做好安全风险防范,才能让市场安全更加保障有力;只有用“绣花”功夫做好高质量发展,才能让质量强市战略落地生根;只有用“绣花”功夫做好综合执法实施,才能让执法监管高效统一。全局上下唯有下足绣花功夫干工作,才能把控细节、打造精品。在市场监管的路上不论条件、原因如何,都要号准市场“乱脉”,针针扎到市场“稳穴”上,招招治到市场“乱象”上,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通过“七赛七比”、“十破十立”活动,比激情,强执行、拼干劲,争一流。

(四)求好要好,在“好”字上见分晓

市场监管意识形态工作范文10

基层反映: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盲区多”须强化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难点在农村,薄弱点也在农村。随着小餐饮、小食杂店、小加工、小作坊在农村市场的活跃,在极大方便广大农民群众饮食需求的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充分暴露出来。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将农村食品安全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中已成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特别是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

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一方面,食品经营者自律意识不强,没有建立完整的进销货台账,也没有养成食品进货索证索票与保质期查验习惯,不仅不利于保证农村食品质量,也不利于食品安全事故的控制与追查。另一方面,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购买食品时重价轻质,对尚没有引起食品中毒后果的问题食品没有到消协投诉或相关部门举报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劣食品在农村的蔓延。二是食品质量更难保障。随着城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的加大及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致使一些“三无”、过期、不合格以及假冒伪劣食品在城里市场找不到温床。因农村消费水平更低,农民识别假冒伪劣食品知识缺乏,也没有养成查验品牌与保质期,辨别真伪的消费习惯,这些假劣食品转而栖息在农村市场。三是经营场所卫生较差。由于农民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食品经营硬件设施简陋,环境卫生恶劣,食杂店生活用品与食品混放。甚至一些无证无照的小餐饮,不仅从业人员未办健康从业证,而且没有消毒灭菌设备、居住区与消费区不分,交叉污染隐患严重。四是食品监管难度较大。农村地域广阔,经营分散,很多食品经营者以家里的自建房作为经营场所或加工场地,如不是通过群众反映或举报,监管部门很难找到。五是食品监管力量薄弱。虽然各乡镇街道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市管部门设立了基层监管分局,但其他食品监管部门因人员编制问题没有设立专门针对农村食品安全的派出单位。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点多面广,一线执法人员监管任务重,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知识缺乏,再加上执法人员较少,人员老化现象严重、执法装备落后等问题,要面对不法分子不断翻新、更加隐蔽的制假售假手段,监管的专业性、长效性与全覆盖性明显不足,难于形成高压态势。

加强农村食品监管的几点建议:一是以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为切入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通过广播电视宣传牌等媒介和发放宣传资料、组织现场培训等方式加大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农民识假辨假能力,让合法经营、安全消费、打击假劣食品成为农民自觉自愿的行为,让农民成为维护食品安全的“志愿兵”。二是加强培养农村的卫生习惯,通过宣传教育督促,让干净卫生成为农民日常经营与消费的习惯。二是以推进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整合提升监管能力。借助政府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快整合食品安全监管资源,切实提升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充实加强农村监管力量,在待遇、编制、经费补助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基层执法力量,在农村形成广覆盖、专业化的监管体系。提高外聘食品协管员的待遇,建立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整合现有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增加检测设备、完善检测资质、提高检测水平,检测资源配置能够基本满足农村食品安全检测的需要。三是以促进全员参与为依托,完善农村食品监管网络建设。一是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建立政府食品监管网络平台。通过各部门之间有效的综合协调,进一步整合监管资源,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建立政府食品监管网络平台,形成监管合力。二是全员参与,健全完善群众监督网。充分发挥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的作用,积极邀请他们参与农村食品市场监督检查,同时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构筑有效的群众监督网,实现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全覆盖性与时效性。

四是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诚实守信的良好消费环境。在农村食品药品经营户中开展星级食品经营户评选活动,通过对五颗星示范企业的公示与宣传,以点带面,强化食品药品安全责任意识,通过对一两颗星的失信企业或没有星的违法违规经营户的警示,充分发挥经营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大力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真正使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一种有制度保障的资源,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五是以加大农村食品市场整治力度,营造规范有序的农村食品市场。一是严厉打击无照无证经营,杜绝未取得健康证明的从业人员从事散装食品、餐饮、食品加工行业。二是要加大对农村小餐馆、小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的频次,对有意或多次销售劣质、变质、过期食品的经营者从重处罚;三是要严把食品进货关、贮存关、销售关,督促农村经营户依法经营合格食品,切实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市场监管意识形态工作范文11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市局领导的安排,现在,我把**市局今年以来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有关情况分三个方面作一简要汇报。

一、关于机关效能监察工作的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机关关于加强机关效能监察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行业作风为重点,以强化服务为宗旨,从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规范行政行为入手,不断增强和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和勤政观念,推动了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更好更快地完成。我们做法是:

(一)针对特点抓教育,不断增强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自觉性。近年来,按照各级上级机关的部署和要求,我们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的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对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工商部门的作风建设还远远没有达到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的程度,粗冷硬横、推诿扯皮的服务态度没有从根本上杜绝;特别是那种领导说了再干、催了再办、拖了再转的拖拉作风和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传统的机关形象依然存在。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转变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自觉性,我局党组从抓思想认识入手,先后多次召开了中层干部和全体人员会议,层层进行思想发动,针对部分干部职工中存在的模糊认识,重点解决和克服了三种情绪:一是抵触情绪,讲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开展效能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针对性,使大家认识到,效能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机关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二是克服消极情绪,避免和防止思想不重视、行动不自觉、态度不积极等消极现象的产生,教育大家决不能抱有临时观点,走过场、搞形式,要扎扎实实、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三是克服畏难情绪,教育全局同志认识到,开展机关效能监察,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反映了我们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和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自我加压的勇气,要以高素质的工商队伍形象为红盾增添光彩。全局同志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每位同志都郑重地写下了决心书,使机关效能建设成为每个同志的自觉行动。

(二)围绕规范建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为了统一和规范干部职工的思想行为,结合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把制度建设作为机关效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满负荷工作、全方位管理融为一体,研究制订了适合本系统工作的《人员规范化管理规定》计16章114条,主要健全和完善了以下几种机制:一是健全了目标机制。针对体制改革后的新形势,建立起了一套内涵丰富、外延周密、钢性量化、便于操作的科学责任制度;二是健全了制衡机制。把执法权力进行了科学的分解配置,在收费上实行收费、管理、检查“三权制约”;在办案上,实行立案调查、审理定案、执行处理“三权分离”;在登记发照中,推行了受理审查、复核初审、领导审批“三权嵌制”,形成了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的科学运作链条;三是健全了监督机制,通过实行《首问责任制》、《行政执法说情责任追究制》等措施,把制度监督同部门监督、社会监督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衔接紧密、覆盖周严、运作灵活、反应敏捷的监督体系;四是健全了考核机制,对传统的考核进行了变革,使之与效能建设衔接配套,同步进行。第一,把单向考核变为双向考核,改变了过去局机关单向考核基层所的做法,基层所也能按照业务的对应关系逆向考核局机关;第二,把单一考核变为全面考核,改变过去只考核业务工作的做法,以促进整体工作与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三,把静态考核转化为动态考核,建立起了学习、工作、纪律等专项记录天天记,随时考,记在本上,亮在墙上;第四,把分散考勤变为集中考勤,取消各科室所分散考核的办法,由专职科室统一实施;五是健全了奖惩机制。以有功即奖、有过即罚的行政手段激发干劲,激励士气,激活局面。为保证制度效果,我们还设立了督查小组专抓落实,做到既有制度又有保证制度落实的办法。《人员规范化管理规定》制定出以后,我们把它打印成册,下发给各科室所,被同志们形象地比喻为规范形象的“紧箍咒”和督导自律的“高压线”。

(三)突出重点抓建设,树立工商人员迅捷高效的职业形象。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对我们工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把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作为效能建设的重点,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了培育“内强卫士素质,外树红盾形象,积极开拓奋进,努力争创一流”的工商系统精神的活动。为使这一系统精神能够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把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工商队伍形象展示给全社会,我们狠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教育宣传,向干部职工经常讲,反复讲,一方面讲意义,一方面提要求,让大家不仅记在心里,还要时时对照,以不断激励自己。二是领导带头实践,要求系统内的各级负责同志以身作则,做系统精神的倡导者和带头人,时时事事以“开拓奋进、争创一流”的精神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思想上,一心一意干事业,一心扑在工作上;在行动上,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抓出好班子,带出好队伍。三是实施典型带动,在不同层次上树立标兵单位和模范个人,并利用会议介绍、现场参观、转发材料等多种形式,予以推广,利用这些典型带动和促进系统精神的落实。在第二季度考核中,我们从不同侧面总结了八个单位和个人的经验和做法,在全系统进行了推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了认真履行好对社会开展的承诺服务,9月中旬,我局根据市纪检监察机关的安排,在市电台开播的热线中,现场向社会各界开展了咨询服务,回答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对工商系统的行政执法、社会服务、队伍建设等重点内容向人民群众作了庄重的承诺,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

(四)改进作风创一流,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局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以来,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良好反响,虽然时间不长,但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1、机关作风大为改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早来晚走养成习惯,迟到早退的没有了;加班加点任劳任怨,牢骚怪话没有了;受理业务主动热情,推诿扯皮的没有了;言谈举止文明礼貌,粗冷硬横的没有了;坚持岗位兢兢业业,擅离职守的没有了,企业、业户普遍反映,到工商局办事,现在是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随意拖延、故意刁难的现象没有了,不少业务是随来随办,立等可取,有的甚至是登门服务。7月12日,私营业主***投资1800万元,申请设立有限公司。注册分局闻讯立即派出专人,服务上门,办照到厂,比法定时间提前了一个多月。***激动地说:“没想到执照办得这样快,效率就是金钱,提前开业一个月,能创效益10万元”。今年以来,收到锦旗3面,感谢信37封。

2、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职能作用得到加强。机关效能监察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干部职工争创一流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干劲,促进和带动了工商行政管理整体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地运作,实现了“四个突破”。

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三无”、“六小”企业得到了坚决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市场日常监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各类市场监管措施进一步落实,暴市、冒市现象得到了杜绝,“样板市场”创建活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七月中旬,**市市场管理工作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

个体私营经济规范和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清理无照经营,严格主体资格,使市场准入由环节把关转向了经营过程的严格监管。下半年以来,共办理各类营业执照3400余户,比上年同期增长500%。

打假清劣以及各类市场的专项治理活动实现了新的突破。今年以来,结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大了执法力度,围绕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商品,集中优势兵力,实施重拳打击,推动了打假清劣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市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章经济案件320起,查获的假冒伪劣商品总货值达2600余万元。

3、效能意识明显增强,廉政建设不断深化。各“窗口”部位“证、照、案、摊、费”方面的不正之风基本杜绝;市场管理人员吃、拿、卡、要,的行为大大收敛;秉公办事、依法行政、廉洁服务蔚成风气;拒贿拒请拒人情日益成为同志们的自觉行动。7月19日,**工商二所查获一起售假大案,为免于处罚,当事人当晚将顺达西装一套、现金600元等礼品送到了所长***,被王伟严辞拒绝,展示了工商人员廉洁勤政、一尘不染的执法现象。

二、关于省局党风廉政建设经验交流会议的贯彻情况

10月下旬,省工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经验交流会议之后,我局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狠抓了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学习文件,在思想上狠抓提高。为了认真地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局党组层层召开会议:一是局党组扩大会议,认真学习***组长的讲话精神,明确意义,统一思想,研究措施,制订方案;二是召开科所长会议,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认真找差距,深入查问题;三是召开机关全体人员和副所长以上干部会议,深入动员,贯彻方案,提出要求,使全体同志在成绩面前看到了差距,统一了思想,鼓舞了干劲。

(二)结合评议,督促检查,切实把会议精神落在实处。为确保把会议精神贯彻好、落实好,结合人大评议工作的开展,我们组织专门督察小组对全系统行风廉政建设情况开展了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着装仪表,组织纪律,作风建设,执法和服务等有关方面的情况。为了更广泛地接受社会监督,我们要求各基层单位向乡镇人大作一次全面的工作汇报,征求意见,接受批评。同时,向辖区内的个体监督员广泛地开展一次征求意见活动,现这项活动正在进行中。

(三)在全系统开展一次思想、纪律和作风整顿。通过对照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发动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查找本单位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本着“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这一原则,抓住人大评议的契机,把我系统的行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推向深入。

三、下一步打算

(一)抓认识,不断强化机关效能监察工作的力度。认真学习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学习为动力,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对开展机关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使机关效能监察工作成为每个同志的自觉行动。

(二)抓作风,努力树立工商人员的良好形象。继续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学习的纪律作风,开展以军事理论、军规军纪、基本队列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全体干部职工令行禁止、严格规范的工作作风,以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形象展示新时期工商人员的执法风采。

(三)抓制度,不断拓宽机关效能监察工作的广度。认真贯彻、执行《人员规范化管理制度规定》,通过规范管理,完善机制,督导自律,使广大干部职工不断转变服务态度,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把机关效能监察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在实处。

(四)抓承诺,开展“优质高效、文明服务”的机关作风建设活动。下一步,我们将把军营中紧张快速的工作作风与机关效能监察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在全系统开展“文明服务,优质高效”的竞赛活动。机关统一制订各种警示牌,全局全面开展服务承诺活动,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提高工作效率,为业户排忧解难,进一步促进全系统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水平的运作,为**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市场监管意识形态工作范文12

一、立足时代背景。强化对营造良好市场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一)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是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发挥工商职能作用的重要延伸

市场生态环境新理念的提出,是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把对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探索提到了新境界、推上了新高度。生态环境是一个自然科学的概念,将这一自然科学的概念引入到社会科学中,借鉴自然生态环境的性质和规律,运用于市场监管领域,从而使市场经济秩序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和谐统一。所谓市场生态环境,是指市场运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基本条件,是市场经营主体之间的相互竞争、制约和合作关系的总和。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通过达到投资与消费的安全性、交易与竞争的公平性、信息的对称性、资源的流动性等动态平衡,使市场内利益各方实现和谐、共赢、可持续发展。“市场生态环境”这一新概念,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新时期、新形势下工商监管的职能和任务,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预见性,揭示了监管与发展相统一的规律,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二)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是贴近辖区实际,实现区域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在成功举办奥运会和国庆60周年活动之后,北京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市委市政府认真总结首都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把建设世界城市作为首都工作新的奋斗方向。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给予“总部经济”为主要发展模式的西城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围绕“三个北京”的目标,西城提出了新“三区战略”。即努力使西城区成为“人文北京”的示范区、“科技北京”的精品区和“绿色北京”的先行区。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给辖区经济主体提供更加宽松优越的发展环境。拉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推动西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是实现新“三区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三)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是落实“四个只有”要求,切实转变工商职能的重要举措

国家工商总局周伯华局长提出了“四个只有”的指导思想,与“四个统一”、“四个转变”、“四高目标”共同构成了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理论体系。深入阐述了新时期工商机关的职能作用,指明了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发展方向。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是“四个只有”在基层工作实际中最好的践行方式和实践途径。是工商工作适应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的根本落脚点。我们要深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把“四个只有”和营造首善的市场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有力的市场监管执法,打击违法行为,优化投资环境,维护交易公平,保障消费安全。为区域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综合素质。为营造良好市场生态环境提供智力支持

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关键因素在于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不断推进执法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提高履职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适应现代化经济监管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提高监管能力人手,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大力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深化岗位职责管理,全面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综合素质。努力构建一支政治上过硬、业务上过硬、作风上过硬的工商干部队伍。

(一)深化价值观建设,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提供思想保障

2010年,北京市工商局提出了“职业六感”的价值理念,即融入首都工商集体的职业归属感,个人职业发展与工商事业发展休戚与共的职业使命感,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的职业责任感,运用公权力服务社会的职业成就感,同舟共济争创优秀团队的职业荣誉感以及充满人文关怀的职业幸福感。这是“两甘精神”的具体体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首都工商统一职业价值观的内涵。以“两甘”精神为核心的统一职业价值观是首都工商队伍建设的灵魂,是我们带队伍、干事业、促发展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支柱。继续深入开展以“两甘”精神为核心的统一职业价值观建设,不断增强干部“六感”理念,有效提升各项工作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执行力,以开展大讨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统一全局建设良好市场生态环境的思想认识,形成思想上热爱工商事业、行动上于好本职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专业化培训的针对性,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提供人才保障

围绕分局“学习力建设”年主题活动,以“建设学习型班子,带出学习型队伍,创建学习型机制”为目标,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更新观念,强化干部对营造良好市场生态环境的理论思考和自觉实践;强化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党性政风教育,提高干部的道德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坚持专业化培训导向,实现练兵比武常态化,促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普遍提升,有效激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强化绩效考核,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提供机制保障

以绩效考核为核心,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工作常量、工作标准和督察考核”相融合的“六位一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是基础、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是过程、工作标准和工作常量是要求、督察考核是手段”的理念,将关键点控制和风险点防范引入岗位职责,形成更加规范和符合工作实际发展的岗位职责。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与深化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明确科所职能划分,实现执法资源的科学整合,进一步完善人员调配机制。

三、围绕区情特点。全力打造具有西城特色的首善市场生态环境

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就是促进市场各要素的和谐发展,做到监管与服务的统一,把做好市场监管工作同服务市场主体、促进市场发育、完善市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经济健康发展中办实事、求实效。在服务中加强监管,在监管中体现良好的服务。

(一)结合辖区实际,建立客观、科学的市场生态环境评价体系

市场生态环境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什么样的环境才是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标准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的探讨和完

善。西城区作为北京市中心城区和首都功能核心区。具有国家行政办公职能、综合性文化职能、商业商务活动职能、高品质生活居住职能等,特殊的区域定位和环境因素给我们营造良好市场生态环境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立足区情,我们提出了营造具有西城特色的“首善”的市场生态环境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场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客观地设定监管绩效考核标准,科学评估辖区市场秩序指标,提升对辖区市场秩序的整体监管效能,全力打造首善的市场生态环境。

(二)紧贴职能,打造具有辖区特色的登记注册服务产品

认真贯彻落实市工商局《贯彻国家工商总局关于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文件的意见》,建立对园区内大中型企业的“跟踪登记制度”,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对照中关村、德胜园区发展模式,以金融街区为服务工作突破口,打造“金融街区企业品牌”,研发适应街区发展的信息服务产品。建立“登记注册服务工作站”,为金融街区内的高端用户提供贴身服务。以“社会所需、市场主体所求、工商机关所能”为原则,加强企业注册事前行政指导,为企业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搭建交流平台。

(三)强化风险源控制,实现辖区市场秩序风险日常防控能力的有力提升

借鉴奥运会和60年大庆保障期间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依托市场主体监管系统,健全市场秩序风险的日常防控机制。结合监管重心的转变开展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相关机制,细化工作标准。强化对风险环节的“痕迹化”管理,规范日常检查工作流程,强化痕迹巡查,规范巡查档案管理。

(四)深化工商行政指导,不断提高行政指导效能

进一步完善助成性行政指导和调停性行政指导的项目和机制,科学评估行政指导在预防违法、规范行为、化解矛盾、改进机制等方面的效能。在全面梳理行政指导依据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行政指导程序,统一行政指导统计口径,完善行政指导评估考核方式。加强对行政指导典型案例的整理汇总。强化课题调研,抓住立项、审批、实施、考核四个环节,确保行政指导工作顺利开展。在行政指导立项中,加强调查研究,咨询论证,使指导项目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普遍立项的基础上。抓好重点行政指导课题的转化应用工作。

(五)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椎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加强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推动“社会化检测机制”建设,探索多种形式的经营者风险防范措施,引导帮扶有条件的食品经营单位建立自检实验室及检测设备,实现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关口前移;进一步强化对“食品检测进社区”的分类指导,强化社会监督工作机制。探索“商场超市、食杂店及有形市场分类准人”的监管工作机制,优化执法效果。强化流通环节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社区食品店物流配送机制”建设。在辖区食品批发企业中实施“一票通”制度,推行电子台账制度。

(六)完善“四个机制”,进一步加强消保维权网络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