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垂钓余秋雨

垂钓余秋雨

时间:2023-06-07 09:12:12

垂钓余秋雨

垂钓余秋雨范文1

1、钓深水:秋高气爽,只是显露在早、晚的凉意。从立秋至立冬,整个秋天的气温在26~8℃,水温也很适宜鱼儿在浅水里生存,鱼游向较深的水位也是暂时的、短促的。即仲、晚秋的早、晚水较凉时,鱼会待在深水处,其余时间它们还是在浅水区活动。

2、初秋天气和夏末相差不多,一般都是早晚凉爽,中午炎热,所以中午水温较高,鱼儿喜欢潜入深水或者树荫下休息。所以初秋钓鱼的话应选择在早上或者晚上比较合适(早五点~9点、晚17点~19点)。如果遇上阴雨天气,也是垂钓的好天气。水深建议靠近岸边的浅水处,水深在1米~1.5米为宜。

3、仲秋天气会逐渐凉爽起来,鱼儿也会变得非常活跃,密实性很积极。这时候就不用“起早贪黑”了,全天都可以钓鱼,想啥时候钓就啥时候钓。钓饵也没有特别要求,荤素都行。水水深选择在1.5米~2米最佳,如果是在水库钓大鱼,水深可以选择在2.5米~3米深水和浅水区的交界处。

(来源:文章屋网 )

垂钓余秋雨范文2

鲁 林

我的“悠然园”实际上是我家的楼顶植物园。“悠然园”这名取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为我家住在城里,没有空地种花草、蔬菜,我就想到把屋顶那个平台利用起来,可种花、种菜。于是我和爱人动手开垦起这块园地,我们把几十担肥土挑到楼上,累得满头大汗但仍干劲十足,苦中有乐。一年四季,我们种上各种各样的果蔬,有空心菜、黄瓜、四季豆、豆角、茄子、西红柿……还种了、兰花、月季、水仙……真可谓是个“花果山”。

5年实践下来,我尝到了打理“悠然园”的酸甜苦辣,学到了种植技术,享受了收获的喜悦。

我是农家出身,从小与土地打交道,参加工作后,先在学校里教书,后来被调到政府部门工作,经常下乡从事农村、农业工作,一辈子与“农”结缘。所以我每到一处居住都要开荒种地,在城市没有空地,只得将屋顶平台改造为植物园。第一年春天,我播种“上海青”就喜获丰收;继而种瓜果,果实累累,挂满棚顶,一直长到霜降。不少的近邻、亲朋好友都尝到了我的劳动成果。可惜好景不长,第二年,再种瓜,结果寥寥,连种上的青菜也面黄肌瘦。一位有经验的农民朋友告诉我,这是因为第一年的丝瓜已经把土壤中的养分吸收得差不多了。于是,第三年夏、秋,我就休耕,寒露之后,再种“南京青”,结果长势喜人。

与菜地毗邻,在护栏与隔墙边我还种上了葡萄呢!到了夏天,房内也比较阴凉,真是两全其美。我们种的茶梅“年年身在雪霜中”,红白相衬,从冬到春,连开几个月:还有山茶花、井冈山杜鹃花争奇斗艳,红、黄、白各色,真是美极了……一时间小花园里好不热闹,亲朋好友上门,都要一睹我的“悠然园”芳容,甚至在花丛中摄影留念。

我的“悠然园”可谓一年四季鲜花不断。1月份,有茶花、腊梅;2月份,蕙兰、普陀水仙送出阵阵幽香;3月份,当铁脚海棠花开得正艳,月季又不约而同地开放……令我最感兴奋与不可思议的是:“悠然园”里的铁脚海棠花一年开两度,春天开,12月份再度开;秋天开,到第二年的4月仍不败,5月份竟然还绽放。我心里有说不出的乐!

现在,我每天茶余饭后都到“悠然园”转几次,欣赏鲜花,再劳作一番,其乐无穷。景不醉人人自醉,“悠然园”每天带给我一份好心情。

垂钓之中长见识

董源金

好山好水好风光,垂钓吟曲趣更浓。钓鱼已是受人们欢迎的休闲方式之一,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

退休后,我加入了钓鱼大军。初钓时因不知鱼性,完全靠碰运气,往往是高兴而去扫兴而归。钓鱼看似容易,殊不知,其中却蕴含着不少科学常识。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常在水边走,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时间一长。我对一些常见鱼类的习性慢慢也知一二了。鲫鱼多栖息在水的底层,食杂,尤其喜欢在水流缓的草丛中玩耍、觅食:草鱼以草食为主,亦多隐藏在水底草丛中活动;鲤鱼食杂,较耐高温、污水,也喜隐蔽在水的底层,有时跳跃:鲢鱼一般栖息在水的中上层,性活泼,善跳跃;鳜鱼和鲶鱼,性凶猛,喜食小鱼、小虾,两者都常在水底的乱石中游玩。

垂钓余秋雨范文3

近海钓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与大陆沿岸相毗邻,附近有自然形成的港湾、岛屿、岩礁、沙滩、滩涂、河流人海沟壑;有人工构筑的堤岸、桥梁、码头、海产品养殖区等。这些海域大多地形构造复杂,为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繁衍生长的条件。近海区域由于往复循环的潮汐,海流长年涌动,其周围海水的溶氧量高于深水海域;丰富的甲壳类、贝类以及其他海洋生物,为各种鱼类创造了优越的觅食地,也是鱼类躲避天敌和人为破坏的庇护所,这就为垂钓创造了极好的场地。

钓场选择因人而异,有的可以在家门口挥竿垂钓,修身养性;有的自驾小舟或租用钓船,在附近海域寻求乐趣;还有的已不能满足在家附近的垂钓活动,弃近就远,寻求更强烈的刺激……对于外出进行垂钓时钓场的选择,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几个条件:

(1)场地条件

场地条件包含诸多方面,如钓场容积量大小、海区养殖情况、水质好坏和海水深度、交通地理条件等因素,综合权衡是否适合垂钓。正确的选择条件如下:

钓场的容积量要大。如太小则“英雄无用武之地”,大水面、大场地,无论是船钓、矶钓或者是滩钓,都有灵活选择的余地。特别是船钓,船多、人多,钓场范围大,能避免相互拥挤、重复钓点垂钓的弊端,有利于提高垂钓效果。

海区养殖面积要大。沿海地区多与海产品养殖区,是多数海钓的首选钓场。养殖区有渔排或贝类、海带、紫菜等吊养区,规模有大有小,大则鳞次栉比,一望无际;小则零零星星,一般来说,成熟期和收获期最适宜垂钓,如规模大,收获周期长,可供垂钓的周期也长,鱼类也相对集中。因此选择养殖面积大的作为钓场更佳。

水质要好,水深适宜。这里所说的水质,是指钓场的清浑程度。钓场水质的好坏与钓鱼成效有密切关系,水质混浊通常出现在大潮汛期和天气恶劣时,此时潮流翻滚,风大浪涌,鱼类的视力、嗅觉范围受影响,咬钩的频率降低,有的干脆歇息停止摄食。水质极其清澈能见底,这种现象偶尔也会出现,通常是连续的暖温天气,小潮期,只见水中鱼,就是不咬钩,即使将钓饵送至其嘴边,鱼儿仍然熟视无睹,其原因就是水中含氧量不足,即我们常说的缺氧,使鱼儿懒得咬钩。浑水可以摸鱼,但未必能钓鱼,水至清则无鱼可钓(不咬钩),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判断水质、选择钓场?虽然没有一个标准,但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判断,如沿海内湾多数不受潮汐和潮流强烈冲刷,风力在4级以下,水质通常保持稳定不混浊,可作为大潮期的钓场选择。临海或外缘海域,大潮期无论有无风力影响,通常流急水浑;而在中潮或小潮期,风力在4级以下,水质依然清澈,很适宜垂钓。此外,受暴风雨的影响,水质也会出现混浊。选择钓场时,若心中无数,应询问当地渔民,了解后再确定钓场,不必贸然前往。另外关于海区水的深度,有些海区水深不足3米,周围成片滩涂,虽然有鱼可钓,但个头都很小,宜选择水深5~20米处,无论是鱼类个体或者是品种,实践证明均优于浅水区。

交通地理条件。外出垂钓,不是乘船就是驾车,少则几十公里,多则几百公里,这就涉及一个交通地理问题。有些钓场上下船没有码头,车辆不能就近停放,需要背负沉重的钓具,行走几百米,其艰辛可想而知。还有的钓场,退潮时成一片泥滩,如潮水计算不慎,常遭遇“涉水跋泥”之苦。因此在选择钓场的同时,也应当考虑既要安全又便捷的交通地理条件。

(2)季节、气候条件

鱼类体温会随着外界水温变化而变化,季节和水温与鱼类的生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冬季气温降至10℃,水温在12℃以下,鱼类活动迟缓,摄食量减少,为了避寒,它们会潜入深层海区温暖地带栖息。春季气温逐渐升高,鱼类食欲剧增,觅食活跃,深层食物稀少,它们会向浅海沿岸洄游摄食、产卵、繁衍。我国多数海区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常年都有钓场可供垂钓。即使万里冰封的北疆海区也可冬钓,无非是将钓场移至深海区。冬季的海洋上冷下暖,水深在10~30米最暖和,很适合鱼类休息越冬,冬钓深水区,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夏季海洋上热下凉,同样的道理,鱼类也会在酷暑难耐的午间退避消暑,早晚或夜间进入浅区摄食。因此,也就有了“冬钓深,春钓暖,夏季钓早晚”之说。

钓场选择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气候,气候是直接影响海钓的主要因素。一年四季,斗转星移,有其恒定的自然规律。气候变化则难以预料,春季多数是忽冷忽热,阴雨绵绵,“春天小孩脸,一日变三变”;秋季风不断,风大浪涌,电闪雷鸣,倾盆暴雨,天气变化多端;夏季闷热难熬,气压低,水中缺氧,鱼儿不咬钩。不良的气候不但对海钓不利,人身安全也有一定的危险。气候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出钓前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异地垂钓更应根据当地的气象信息以及当地渔民的实地观察,天气条件成熟时才决定出钓,确保万无一失。

(3)鱼汛条件

垂钓余秋雨范文4

“渔樵耕读”图绘画于盘内,构图呈“干”字形。浓黑的远山衬托出相对浅淡的前景。“干”字形构图的下方为一弯曲的田间道路,路的左下方为“渔”,绘一渔夫蹲坐在池塘边举竿垂钓,水面用淡色染出,重色点萍。路拐弯处的右侧为“樵”,绘一樵夫弓背扛柴行于桥上。路拐弯处的左上侧为“耕”,绘一腰系布带的农夫右肩扛锄,左手牵水牛。牛体态肥壮,抬蹄迈步,牛头直视农夫背部。盘的中心为“读”,在几棵大树的掩映下露出茅舍一角,窗内有一男子正在专注读书。整个画面中的水牛、垂钓、阔叶树等组成了一幅江南山水。

“渔樵耕读”历史典故均有出处。“渔”即渔夫垂钓,历史上“渔”的代表是东汉时期的严子陵。严与汉光武帝刘秀为同窗,深得刘秀赏识。刘秀做皇帝后,数次邀其做官,但严子陵坚辞不出,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

“樵”指打柴之人。历史上“樵”的代表是西汉时期的大臣朱买臣。班固《汉书》记载,朱买臣早年出身贫寒,以打柴卖薪度日,但其酷爱读书,熟读《春秋》《楚辞》,后其妻不堪忍受贫困离之改嫁他人。朱买臣后由同乡严助推荐,官至汉武帝时的中大夫、文学侍臣。

“耕”即农夫耕田。历史上“耕”的代表人物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是东晋末年的大诗人和文学家。曾做过几年小吏,因厌倦官场的黑暗,辞官回家,从此隐居寒庐,寄意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冲淡渺远、恬静自然的人生态度和诗文风格,成为后世文人推崇学习的典范。

“读”指读书之人。其实历史上有名的渔翁、樵夫、耕农,大多都是读书人。他们或苦读于乡间,或归隐于山林,或入仕,或出世。而入仕者亦多在晚年回归乡土,退隐林泉。他们向往着高枕青山、闲看白云、遥望明月、卧听松风的静寂生活。归隐,成为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终极追求和最高的人生理想。

“渔樵耕读”中的“渔”唐代诗人多有吟诵。李白的“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渔肥。轻箬笠,绿蓑衣,斜风雨不须归”流传甚广。而柳宗元笔下的“孤舟蓑笠翁”,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时,却独钓一江寒雪,更借渔翁描写自己枯寒孤绝的心境。

北宋哲学家邵雍曾以虚拟的渔樵形象,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写出了著名的哲学著作《渔樵问对》。书中的“渔”、“樵”本身具有象征的意义,是看破世事的高逸之士的隐喻。渔樵形象在宋代诗词中亦有见到。“渔樵耕读”,是两宋山水画中常见的符号,表达了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理想。

“传家二字耕与读”,“守家二字勤与俭”,“耕读”在儒家思想里具有退而善身励志的意思。宋代,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观念的影响,人们对读书人给予了充足的尊重和敬意。

元代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在元人统治时期,读书人却降到了九儒的地位。据清代赵翼《陔余丛考・九儒十丐》载:“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当然,汉人中的文人雅士,亦采取不合作的立场,多寄身山林,遗世独立。中国山水画史上著名的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均束发修道,他们多画山川、疏林、孤树、渔夫,或澄明高旷、或幽寂荒寒,隐逸之气,扑人眉宇。元四家亦喜画野竹,而同时代的王冕专工野梅,用竹梅象征自己的气节和耐寒。王蒙甚至取号黄鹤山樵,以名归隐之志。

垂钓余秋雨范文5

吉林省德惠市鸿雁外语学校五年级 谢佳

“冲啊!以每秒八十迈的速度冲啊!啊!”哎呀妈呀,干啥呢,“鬼哭狼嚎”的?别见怪,这是我们的一惯反应,老师都已习惯了。一听说要去游玩,每个人的兴奋指标起码要超过19998%。

秋风送爽来,俺们乘着“风”,踏着“云”,来到了盼望已久的植物园。

进入仿生大树状的园门,来到了威风凛凛的狮子山脚下。这座狮子山好似一只统治百兽的狮子王,它仿佛在招呼我们快快登上山来,一览无限风光。上山后,才明白什么是王者风范,威严,大气,一切尽在脚下。

沿着花式条石拼成的路面,一蹦一跳“飞”也似地来到了老年人修身养性的地方——垂钓园。虽然鱼儿在睡觉,没工夫答理我们,但也领略了垂钓园的另一番风姿。芦苇丛在微风中摇摆,再配上点沙沙的音乐声,好一个芦苇群舞!微风过后,芦苇丛又静立着,像一个个挺直腰板的士兵,护卫着一池碧水。

旁边的莲花池也毫不逊色,以它的独家特色争得个绿光满面。厚实的荷叶铺满水面,而艳丽的荷花似乎在和我们捉迷藏,不见一朵。它们一定嫌我们来得太迟,已错过了它们的盛装舞步,独留下秋日里的追忆和些许的遗憾!

穿过落叶满地的杨树林,我们一路高歌到达了鑫雨木桥。桥上是人头攒动,挨挨挤挤。水中也热闹非凡,鱼儿欢蹦乱跳争抢鱼食,发出“啪叽、啪叽”的声音,好像也在以优美的身姿答谢游人的慷慨。它们在展示活力的同时,也以桔黄、蓝斑、粉红等色,缤纷着清澈的水世界。此时我真想化身为鱼儿,来一场精彩的花式游泳。

绕过黄土不高原,踏上一条木制长廊,上面布满了无名的藤类植物,牵牵扯扯的蔓儿曲伸攀爬,充满了绿色生机!躺在木椅上斑驳的光影中,舒舒服服地睡一觉,好不惬意!

置身在这秋色怡人的植物园,难怪人们都已“沉醉不知归路”了!

垂钓余秋雨范文6

描述大自然的古诗精(一):

1、山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海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写柳树

杨万里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秋天的山树

山行(唐)王维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春天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春雨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夏天

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9、秋天

《秋词》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10、五岳名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一览重山小

描述大自然的古诗精选(二):

1、《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3、《青溪》

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4、《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6、《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颖是银河落九天。

7、《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3、《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晴。

14、《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5、《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6、《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7、《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8、《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水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19、《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1、《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2、《绝句》

唐·杜甫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3、《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孟浩然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24、《秋登万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2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6、《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描述大自然的古诗精选(三):

王勃《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

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

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

愿为持竿叟。

王维《青溪》

言入黄花川,

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颖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情还有晴。

杜牧《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张祜《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水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洲。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经典诗句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

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瞑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

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

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

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

共醉重阳节。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 ·

· ·

· ·

· ·

· ·

· ·

· ·

· ·

垂钓余秋雨范文7

唐寅《溪山渔隐图》,绢本设色,纵约30厘米,横约610厘米。原卷有唐寅自题:“茶灶鱼竿养野心,水田漠漠树阴阴。太平时节英雄懒,湖海无边草泽深。”画卷引首乾隆题署“渔隐”二字,当是对唐寅诗意的概括,画名即由此而来。根据王宠题跋《溪山渔隐图》最早或归其所有。画卷结尾处的左下角有“清森阁书画印”,表明此卷在王宠逝后曾归四友斋主人何良俊收藏。此卷在明清之际不知归于何人,后归清内府,《石渠宝笈》将之定为唐寅作品中的“上等”。乾隆对《溪山渔隐图》非常喜爱,题引首及七言诗一首,并钤有多方鉴藏御玺。嘉庆和宣统也钤有鉴藏御玺。清亡后,此卷归故宫博物院收藏,现藏博物院。

唐寅《溪山渔隐图》的真伪,在民国之前,并无异议。1928年,故宫博物院曾由丁佛言、关冕均、郭葆昌、容庚、廉南湖、福开森、王福厂、邓以蛰、朱文钧、吴瀛、陈汉第、沈尹默、溥侗等十五位中外人士组成专家委员会,对故宫藏品进行清理和重新鉴定。①《溪山渔隐图》被鉴为“”,并在包首上贴有“”浮签。后来徐邦达在《重订清宫旧藏书画录》一书中,也将此图卷定为“周臣”。②1960年,博物院筹备赴美举办古文物展览,唐寅《溪山渔隐图》也在参展作品之中。院方曾聘请王世杰、罗家伦、马寿华、蒋谷孙、庄严、李霖灿、庄申、曾宪七等十位中外专家成立“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会”的委员们重新鉴定此图卷为唐寅真迹。③无论是说还是周臣说,都表示这件作品是伪作,虽然周臣的绘画水平也很高。正如江兆申对1928年的鉴定所提出的质疑:“不知当时审查诸公何以会认为出于?”④实际上,1960年重新鉴定此作为唐寅真迹,也没有给出依据。由此可见,问题事关《溪山渔隐图》的真伪,仍有进一步探究的必要。

首先,周臣说与《溪山渔隐图》真伪的关系。唐寅画为周臣说出自何良俊《四友斋画论》:“周东村名臣,字舜卿,苏州人。其画法宋人马、夏者,若与戴静庵并驱,则互有所长,未知其果孰先也。亦是院体中一高手。闻唐六如有人求画,若自己懒于着笔,则倩东村代为之,容或有此也。”⑤明末清初姜绍书则坐实此事,《无声诗史》云:“唐六如画法受之东村,及六如以画名世,或懒于酬应,每倩东村代为之。今伯虎流传之画,每多周笔,在具眼者辨之。”⑥何良俊稍晚于唐寅,周臣为唐寅之事容或有之,需要指出的是,即使确有之事,唐寅的作品未必件件出于。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不应该轻下的结论。

其次,五家题跋与作品真伪的关系。在这件作品的拖尾,有王宠、程大伦、陆治、顾德育、居节五人的题跋。关于题跋者及其题跋有几条值得注意:其一,王宠题跋中明言“六如此卷”如何如何,已经表明他对真伪的判断。王宠题跋于“嘉靖癸未”即1523年,王宠是年30岁。同年12月,唐寅卒于家中,年54岁。祝允明为撰墓志铭,王宠书丹。并且在唐寅死后不久,他的女儿嫁给了王宠的儿子王子阳。王唐关系如此密切,加之王宠本人亦善绘画,对唐寅作品的判断不会有误。不仅如此,唐寅跋云“时一展玩,则心于理契,清与趣会”,表明这件作品很有可能当时即归王宠收藏。其二,陆治题跋云:“子畏先生此图画法苍古,出入营丘晞古之间。”已经明确此卷为唐寅所作。陆治绘画与陈道复齐名,他对于唐寅作品的鉴定不应存在问题。其三,程大伦、顾德育、居节皆为吴人,不但年龄相仿,且都是文徵明的学生。他们不仅在时间、空间上与唐寅有交集,而且在书画上也具备很好的水平。他们对于唐寅作品的判断也不会有问题。就题跋五家而言,一家的判断可能会有问题,但是五家的判断一起出了问题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绘画风格的差异。关于周臣是否为唐寅老师的事情,史无定论,只有姜绍书《无声诗史》云“唐六如画法受之东村”说得比较肯定。但是唐寅曾取法周臣的绘画则是事实,王世贞《艺苑卮言》:“周臣别号东村,亦吴人。所得宋郭、李、马、夏法尤深。其用笔视唐生亦熟,特所谓行家意胜耳。唐每有应酬,多从臣磅礴,始落笔。”⑦王稚登《吴郡丹青志妙品志》:“评者谓其画远攻李唐,足任偏师。”⑧唐寅取法宋代院画也是受到周臣影响的结果,并且周臣的作品与唐寅的作品在风格上确有相似之处。尽管如此,唐、周两家的作品仍然各具面目,是可以分辨的。其一,周臣作品比较细碎,画面有拥塞之感,而唐寅作品的构图则注重留白,形成有效的空间分割。其次,唐寅作品的笔法劲洁,无论是皴法还是勾勒都是如此,这一点与他的书法训练有关,也与个人的艺术天赋有关。周臣的笔法则有僵硬、板滞之处,仔细观察,不难区别。第三,从整体来看,唐寅的作品变化多样,不拘一格,而周臣的作品则常有失落,风格类型简单。

综合以上的看法,我们认为《溪山渔隐图》为唐寅真迹,一说并不成立。

二、渔隐主题的分析

乾隆将唐寅作品的主题概括为渔隐,即隐逸的主题。乾隆的这个认识早有王宠和陆治的题跋为基础,所以并不显得突兀。王宠跋云:“六如此卷苍润蒙密,淋漓畅快,时一展玩,则心于理契,清于趣会。令日从事于车尘马足间者不无惭负于斯图耶。”陆治跋云:“子畏先生此图画法苍古,出入营丘晞古之间。丹枫黄叶、瀑布流泉、叠渚回汀,悠然映带,诗翁野老纵谈垂钓。观者参物外之高踪,豁心之纡郁,天机流动,泼泼眼底,非先生灵腕之妙,其能若是哉?展卷披对,使能忘高山景行之想。”两者所关注的都是此作所表达出的清趣与天机,与乾隆所题渔隐的含义是相当契合的。本来对隐逸主题的探讨很难展开的,好在本卷的名家题跋为我们的讨论提供了材料。在进入主题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作品的构图,以便于问题的说明。全卷构图采用三段式。第一段描绘一片生长着丹枫青松的山坡。第二段是全卷的主体,描绘的是溪山的景色和人物的活动。第三段回到自然景物。在了解了这件作品的构图之后,我们将对渔隐的主题作出分析。唐寅大概通过九个不同的景色和人物活动来表现这个主题,分别介绍如下:

其一,秋季。渔隐主题的表达需要一个合适的季节。唐寅将整个画面设置为秋天的景色。秋天所具有的饱满又萧索的意味是很适合隐逸气格的表达。春夏过于热烈,寒冬又过于枯寂。这一点不仅可以从画面的丹枫红叶表现出来,而且程大伦、顾德育、居节诗中的“秋梦”“重阳”“清秋”“秋满”“碧山秋”“石湖秋”“九疑秋”等词语都揭示了季节的主题。在秋季走向凋敝的气氛笼罩下,整个主题的展开将会得到保证。

其二,湖海。无论是渔还是隐的主题,都离不开水的题材。唐寅将整个画面设计为一片庞大的水面,一切的主题都将在此展开。唐寅自题“湖海无边草泽深”当即就此而言。正是通过浩淼的烟波将湖海中的景物、人物与喧嚣的红尘隔离开来。顾德育诗题曰“湖上即事”或可概括主题。而顾德育和居节诗中出现的“湖水”“石湖”“五湖”“碧湖”“满湖风雨”“江渚”等意象都来源于此。世人常说“人在江湖”,其出处或来源于山水绘画的启发。

其三,山石。水对隐逸题材的表达只起到了一种衬托的作用。在山水画中,真正表达主题的仍是山的题材,在《溪山渔隐图》中也是如此。湖海中的山石构成了画面的主体。尤其中间一段的山石,自画面中央向左右逶迤伸展,造成山水的错落变化,景色也因此而丰富起来。陆治所言“叠渚回汀”即是就此而言。那些由细致的小斧劈皴画出的大小石头,不仅为退隐的诗翁野老提供了活动的空间,而且它的严整与偏移多少表达了他们的性情和心绪。程大伦的“溪亭四面山”、顾德育的“秋满矶头片石矶”“白云遮尽碧山秋”、居节的“屈膝屏前峰数点”“吴王行处锦江山”等诗句就是证明。

其四,树木。对于后世文人画而言,那些简单点染的树木也许无助于主题的表达。但是对于唐寅来说,树木正是他表达主题的主要题材。在画面第一段起首处是一片由石头构成的山坡,山坡上绘有松树三株,青枫一株,丹枫一株。第二段画面从一段平缓的山坡开始,而山坡上则生长茂密的杨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种枫树在后面的画卷中大量出现,为重点表现的树木之一。陆治跋中所云“丹枫黄叶”即指此而言。我们还不能明确那丹枫象征着什么,但是在隐逸的主题中,那些耀眼的颜色也许是提示着唐寅那养在茶灶和鱼竿中的“野心”吧。

其五,扁舟和茅屋。渔隐主题的表达当然离不开具体的环境和道具。应该说,扁舟和茅屋是很好的题材组合。先说扁舟。在全卷的开始,在浩淼烟波中,高士驾一叶扁舟,顺流而下,无论离去还是归来,都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顾德育诗中的“闲理扁舟湖水头”“扁舟来往豆桡轻”当是就此而言。此后扁舟的题材在画面当中两次出现,都对主题的深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再说茅屋。茅屋也是画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画中的茅屋虽然简陋,却有如仙居。尤其邻近画面结尾的茅屋,临水而建,八面来风,正是隐居的好地方。

其六,烹茶。茶与酒是历代文人所不可少的。退居山林的诗翁野老,需要它们来体会生活的味道。在画面前段更为简陋的茅屋中,两高士距坐饮茶,促膝而谈,陆治题跋中所谓“诗翁野老,纵谈垂钓”,“纵谈”即指此而言。而侍者则在另一间茅屋内煮水烹茶。那座培养唐寅“野心”的茶灶也许就是这个吧。而程大伦诗中的“茶香”、居节诗中的“茶熟”意象当来源于此。

其七,饮酒。唐寅的题画诗中没有出现酒的字样,但是程大伦的“水寒留客醉”“重阳应一醉”、顾德育的“临风一醉无余事”、居节的“酒酣月出披蓑卧”似乎都提示了饮酒的题材。我们推测,饮酒的场合是在临水的茅屋之中。这一场景中有四个人物,屋中的两人倚栏而立,似乎酒酣耳热,谈兴正浓。岩边的高士则扶杖前行,随行的侍者也脚步匆忙,也许是乘兴而来,也许是兴尽而返。无论如何,隐逸的主题中不能没有酒。

其八,垂钓。垂钓在隐逸主题中是必然的题材。这也是渔隐主题的重点所在。在画卷后段距离茅屋不远的水面上,有一叶扁舟横行水中。舟中一人行船,一人垂钓。陆治题跋中所言“垂钓”即此场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物,对于垂钓有不同的理解。唐寅的“茶灶鱼竿养野心”、顾德育的“长竿只博余年好”、居节的“满船风雨一钓竿”“一卷鱼经一钓竿”正是这种垂钓文化的不同诠释。

其九,横笛。对于渔隐的主题来说,横笛的题材也许表达的是高山流水的寓意。知音总是少的。在这件作品中,唐寅将横笛的场景布置在了画面的视觉中心。在孤屿红树下,两只扁舟随水漂流,一高士于舟头濯足横笛,一高士则半卧击节,若有所思。居节诗中有“船头仰面吹横笛,明月满身如水流”两句,当是对这一场景的如实描写。也不知唐寅的这种安排是有心还是无意?

三、关于吴门书法

《溪山渔隐图》的书法也值得一提。全卷书法由唐寅自题,明五家题跋和乾隆的题跋、题名三部分组成。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唐寅与明五家都是吴门书家,可算是吴门书法的一次集体展示,而其中除唐寅、王宠作品流传较广,其他几家的书法都很少见,因此显得更加难得。

明代中期的吴门书法,实际上受到了祝允明和文徵明的影响。其中尤其以文徵明的影响为大,“艺文布满海内外,家传人诵”⑨,形成了所谓的吴门书派。需要说明的是,正如绘画中的吴门画派不包括唐寅,书法中的吴门书派也不将唐寅包括在内。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唐寅的书法风格与文、祝都没有相似之处。唐寅书法早年曾取法集王羲之《圣教序》,但是赵孟頫对他的影响更大。王世贞云:“伯虎书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⑩王世贞的说法也许有失偏颇,唐寅的书法并不薄弱。在赵孟頫之后,唐寅又上追李邕,取法其欹侧险劲的结体。受到周臣的影响,唐寅在30岁以后开始学习颜体。值得注意的是,唐寅的书法也受到文徵明的影响。根据端方宝华庵原藏唐寅高人深隐卷上的题跋“高人深隐漫藏修,占得东西事事幽。相像练光拖屋后,何殊鉴影晃源头。绿蒲匀绿纶竿晚,芳蓼分香石濑秋。风景宛然扬子宅,问奇休厌客频游。唐寅画仿幼文墨法并诗”,其中数字与文徵明的书法非常接近。唐寅在《溪山渔隐图》中的题跋书法,其基本面目仍然受到赵体的影响,但是从中也可看到李北海的因素。

题跋五家都是文徵明的学生,他们的书法都受到了文徵明的影响,其中王宠还是吴门书派在文徵明之后的代表人物。王宠书法早年师承蔡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对于王羲之书法的认识是从蔡羽那里获得的。后来他又向文徵明学习。两人的关系在师友之间。值得注意的是,王宠生活在文徵明影响最盛的时代,但是他的书法却另辟蹊径,自树高格,这是他高出时人的地方。王宠的书法以小楷、行草书最为知名,对钟王一系的名家多有研习。文徵明对他的书法评价很高,文彭《王宠真行书十册》题跋云:“家君每称述履吉先生翰墨精美,结构圆熟,楷法深得永兴遗意,尤为世所推重。予亦最爱之,相乞无已,兹成十册,乃其生平用意之作。”何良俊也认为:“衡山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盖其书本于大令,兼人品高旷,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上。”书写此跋时,王宠3 0岁,正处于书法风格的形成时期。在这件作品中,更多反映的是晋人小楷的影响,王宠的个人风貌表现尚不明显。在五家当中,另一个不受文徵明影响的是陆治。与他的绘画仍受文徵明笼罩不同,他的书法基本摆脱了文徵明的风格。就这件作品的题跋而言,陆治的书法明显解散了笔法,不像文氏那么重视笔墨的精致,只此一点,即足以将他和吴门书派的其他书家区别开来。至于其他三家则基本仍在文徵明书法的影响之下。其中程大伦、居节的书法与文氏风格区别不大。就二家而言,程氏的书法略显雄状,而居节的书法则有单弱之弊。与这两家的亦步亦趋相比,顾德育的书法在学习文氏书法的基础上,多少显示了自己的风格。虽然在笔法上与文氏相似,但是在结构上明显受到了赵孟頫乃至“二王”一脉的影响。

在介绍了吴门书法之后,这里也附带说说乾隆的书法。乾隆早年学的是其祖父康熙的书法。而康熙的字受其老师沈荃的指导,康熙曾言“沈荃教朕字尽六十年弗衰”。沈荃的书法则师法董其昌和米芾,上溯至晋唐诸家,故乾隆帝早年之书,较多地受到董、米、钟、王的影响应该是可信的。中年之后,乾隆书法受到赵孟頫的影响更大。在《溪山渔隐图》中,乾隆的书法两次出现。两处题跋均非他书法的上乘之作。比较之下,“渔隐”两字略有可观。

注释:

①那志良《抚今忆往话国宝:故宫五十年》第79页,香港里仁书局1984年版。

②徐邦达《重订清宫旧藏书画录》,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③江兆申《关于唐寅的研究》第125页,博物院1987年版。

④江兆申《关于唐寅的研究》第125页。

⑤【明】何良俊《四友斋画论》,《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第872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

⑥【明】姜绍书《无声诗史》,《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第844页。

⑦见《六如居士外集》卷三转引。现版本《艺苑卮言》中此段当被删去。

⑧【明】王稚登《吴郡丹青志妙品志》

垂钓余秋雨范文8

李振华:出身于中医世家,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晚年专心于脾胃病的专题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脾胃病学术思想体系。2009年,李老被授予“国医大师”称号。

幼承庭训学岐黄,勤求博采研效方;

悬壶六旬尽天职,但愿世人寿而康。

传道授业毕精力,喜见桃李芬而芳;

祖国医学普四海,人间处处杏花香。

这是李振华教授写的一首诗,名为《八十抒怀》,不仅写出了他一生与中医的不解之缘,也道出了一位名老中医对人们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1924年,李振华出生于河南洛宁县,父亲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气的医生。最初,李振华想走读书报国之路,17岁那年,他的家乡发生大灾,每天都在死人,父亲对他说:“别上学了,回来跟着我学医吧!”从此,他踏上了岐黄医学之路,至今已有60余载。

健康爱好 陶冶身心

中医一贯强调“养生之要,首在养心”,但这个“心”具体怎么养,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李振华教授提出了爱好养生法,实际上就是从养心的角度来养生。他认为,人要有所依托,有一种健康的爱好,这样才能保持对社会、对生活的兴趣,进而使身心健康。

李振华教授最大的爱好就是书法,已至耄耋之年的他,依然吃得好、睡得香,这与他每天练习书法不无关系。行医的同时,他还是河南中医学院书画院的院长,如今他家客厅里挂了不少他苍劲有力的字。

练习书法讲求姿势正确,即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悬肘松肩,要求平气凝神、排除杂念。表面看起来挥毫起笔只有手在动,实际上是手指、腕、肘、肩带动全身的运动,将精、气、神全部倾注于笔端。整个过程酷似打太极拳,又像练气功。意力并用,动静结合,既增强了手、脑的协调能力,又锻炼了四肢的功能。可以说,书法不但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健身活动。

除了书法之外,李老还向大家推荐了绘画、垂钓、养花、下棋等不错的养生方法。

绘画:绘画既是一种陶冶性情的好方法,也是一种运动方式,无论是站立还是坐着,都要用全身之力,聚精会神。手指、手腕、肘、肩同时运动,协调一致。粗犷之处,一挥而就,大刀阔斧;细腻之处,犹如发丝蝉翅,一丝不苟。当一幅满意的作品完成时,又会产生一种成功之后的喜悦之感,有益身心健康。

垂钓:垂钓可谓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活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对于净化人的心境、锻炼人的意志有着神奇的作用。钓鱼者要有很强的耐力,这是一种体能的消耗过程,又是心态的调整过程,也是培养毅力的过程。

养花:养花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劳动。浇水、施肥、修枝、灭虫等,劳动强度虽然不大,但可舒筋活络,解除疲劳,增强体内新陈代谢。特别是看到自己亲手培育的花草,发芽吐绿、花蕾绽开的时候,那种愉悦的心情是无法形容的。

下棋:棋类是被众多人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斗智的艺术。茶余饭后,两军对垒,杀上几盘,不仅能调节情绪,增长智慧,还能陶冶性情,锻炼意志,其乐无穷。

顺应自然 天人合一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的养生观,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李振华教授提出,大自然有“风寒暑湿燥火”6种气候变化,人要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而变化。无论是饮食还是穿衣服、体育锻炼等,都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否则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黄帝内经》说到一年四季有变化,人们的作息也要与之相适应。春天,万物从沉睡中苏醒,开始萌发,生机盎然。人也应该缓过神来,晚睡晚起,多在户外活动,以舒展一冬没有活动的筋骨,活络气血,排出冬天积郁在体内的浊气。夏季到了,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生物尽力吸收阳光、水分,制造自身所需要的各种养分。人们也随着昼长夜短而晚睡早起,相应调整劳作时间。最关键地注意避暑,少吃冷饮,别用过冷的水洗脸洗澡,尤其要少到太阳底下活动,年轻人最多半个小时,老年人要控制在10~20分钟以内。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虽然秋风爽人,但也隐含着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杀机。为了预防这些疾病,最好爬山登峰,居高远眺,不仅考验呼吸道,也锻炼心脏功能。严酷的冬季,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动物多蛰伏,或减少运动量。人们宜早睡晚起,深居简出,多晒太阳。

总之,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可以改变,人也应该适应环境。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养生道理。

少吃油腻 增寿保健

垂钓余秋雨范文9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可谓是尽人皆知,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他是春秋战国时齐国的第一代国君呢?

话说太公姜子牙名尚,垂钓于渭水,被西伯周文王访得,他协助周武王了殷纣,建立了周朝,又兴兵平定东夷,被封为齐侯,封地就是在今天淄博的临淄。

姜尚修政有德,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齐国于是成为一个大国。

后来齐国历经桓公称霸、田氏代齐、威王逞强、田单复国等,直至公元前221年齐王建被秦朝所灭,临淄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周代齐国都城长达800年之久。这风起云涌的八百年里,姜太公、齐桓公、齐威王、管仲、孙武、晏婴、田单、司马穰苴等名君贤相、英帅良将,不仅创建了“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的东方大国名都,也创建了一部雄壮曲折的齐国史。古老的临淄,从西周初年姜太公封齐建国,经春秋桓公称霸,战国威宣称雄,开创稷下学宫,倡百家争鸣,临淄作为齐国都城达800余年,留下了大量的人类文明成果。

几千年过去,随着世事变迁,曾经的繁华都城变成了寻常巷陌。然而,如果你来到临淄,仍然会从那些秦砖汉瓦、铜钟古剑中嗅到远古的气息,看到一个辉煌大国的背影。

齐国历史博物馆,是八百年强盛齐国历史的浓缩。它位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故城遗址之上,以齐国故城大城与小城相互衔接的特殊形制作外形,青砖砌垒,形似古城堡,别具一格,内部装饰古朴典雅,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顶高15米,与宫城两部的宫殿建筑遗址桓公台东西相望,交相辉映,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馆内的陈列内容是以齐国历史为纲,以时代先后为序,陈列形式灵活、多样、生动、形象,融知识、艺术、趣味性于一体,分设15个展厅,有序馆、龙山文化厅、西周文化厅、桓管霸业厅、韶乐厅、武威厅、城郭厅、稷下厅、科技厅、礼俗厅、火牛阵厅,陈列各类文物精品300余件(套),并辅以雕塑、模型、沙盘等传统艺术形式和灯光、音响、影视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法,全面细致地反映了齐国八百多年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展示了齐文化在华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馆中300余件具有代表性的珍品如大铜孟、人形足敦、仲佶豆、高子戈、燕王剑、鎏金编钟、鹰首匝、牺尊、丙午带钩、齐候匝、桓子孟姜壶、齐萦姬盘、陈纯釜等文物珍品集中于一个典型时代或特殊环境,衬托得太公封齐、桓公称霸、晏婴相齐、田氏代齐、威宣称雄、田单复齐等重大历史事件所涉及的重要人物姜太公、齐桓公、齐威王、管仲、孙膑、田单等,一个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还有电影、电视、沙盘、模拟场景等现代化表现手法,弥补了文物展示历史的空白。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10分钟电影,再现了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宏大场面,运用电动图表展现齐国都城的城池、宫殿、交通干道、排水系统、冶铜、铸铁等手工业作坊遗址;用模拟场景再现了故城王宫的威严、市井的繁华。用陶瓷塑造了五百多个形态各异的历史人物,加之配音,有声有色地再现了“车毂击,人肩摩,举袂成幕,挥汗成雨”的泱泱大国之风貌。

垂钓余秋雨范文10

放风形式:可以用一辆车,两个轱辘,两条腿,或者……一颗心。

森林氧吧――红螺寺

怀柔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红螺讲故事……

也许是红螺寺太有名了,很多人不知道,这里其实是离北京城最近的森林氧吧之一。有人开玩笑说,在红螺寺那片北方罕见的幽深的竹林中深呼吸,吸进来的“仙气”和氧气不知道哪个更多。

红螺寺距北京市区只有50公里,开车一个多小时怎么也到了,可这里远远不是一个寺院那么简单:事实上,整个寺院掩映在千亩林海之中,正所谓“碧波藏古刹”,全部算起来,景区山山水水的总面积有6平方公里之多。

红螺山是红螺寺的一道天然屏障,在红螺寺周围形成了一个冬暖夏凉、空气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在每年的春夏秋三季,这里始终雨量充沛,潮湿温润,有利于各种植物的生长;独特的地貌,充足的雨量,造就了这里别具特色的生态环境:寺周围各种树木有600多种,植物种类60多个,林内生活繁衍着多种鸟类和野生小动物。

生态奇迹――喇叭沟

北京之北,那处谜一样的原始森林,即将呈现出最炫的颜色……

专家说北京最北的喇叭沟是个“生态奇迹”――在距离北京如此近,周边环境已严重恶化的条件下,还能保有这样大面积完整的原生林环境体系,着实令人惊叹。据说,由于无霜期短,这里秋天来得也早。十月初,海拔1000米以上的树叶就已经是该红的一片火红,该黄的一片金黄了。

骑车去吧――灵溪峡谷

灵溪峡谷位于北京门头沟区妙峰山风景区附近,距市区约35公里,是一片刚刚开发的自然风景区。这里山峦起伏,峡谷夹于两山之间,峡谷的尽头有一座小型水库,有小河沿峡谷流出,依地势形成一个个水潭、瀑布。两侧的山上绿树成林,山花掩映,山谷之中怪石密布,草木葱郁,流水潺潺。山风轻轻拂面,鸟鸣不绝于耳,置身于一片清新与宁静之中,仿佛踏入了世外桃源。

骑车去吧!美丽的金秋十月的灵溪峡谷……

自行车路线介绍:

由石景山区苹果园地铁站出发,向西北方向,沿金顶街、五里坨、三家店进入门头沟区,沿109国道前进,进入山区,道路依山势缓缓上升,右侧是嶙峋的山石,左侧是静静流淌的永定河。经过军庄镇、陈家庄到达旦礼,此处有一“Y”字型三岔路口,右侧路口立一牌楼,上写“妙峰山风景区”,不要管它,沿左侧路口前进,经过一座隧道后右转,前进3公里左右到达下苇店。在下苇店的丁字路口沿右侧道路直行进入下苇店村,沿109国道一直前进,在路的右侧先遇到一个小彷口,路边有牌“游人止步”,不要进入,后又遇到一路口通往上苇店,也不要进入。公路在山谷中前进,到达一座桥梁前,道路左侧有一岔路口,立广告牌“妙峰山灵溪风景区”,由此左转进入较窄的一条马路,109国道则与我们一沟之隔,渐渐拉开距离。沿路前进大约2公里,到达路的尽头,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一灵溪峡谷。

去爬山吧――云蒙山系

云蒙山系位于京郊密云县和怀柔县的交界处,方圆500平方公里,主峰高达1414米。群峰叠起,峭壁千仞,有北国小黄山的美称。植被覆盖率高,品种丰富。沟谷纵横,瀑布清潭成串,尤其是莲花瓣下的牛心索瀑布最大,宽约30米,一瀑三叠,总落差达86米,极为壮观。还有许多大而深的潭,如莲花潭、碧潭、虎穴潭等,景色美不胜收。

自助爬山路线介绍:

这是出名的新手上路路线,路线有一定强度,同时又容易完成,本次穿越是从密云水库边的一条山间小道“自在天”到黑龙潭景区,一路翻山越岭、披荆斩棘,从一条荒废很久的山路穿越到已经废弃的村落冷风甸,那里座落着被户外人士称为“豪宅”的无人山庄。瓦房大院,门窗俱全,在周末各户外驴友穿越路过,在此扎营,篝火点店,喝酒谈天。次日拔营出发,经天仙瀑轻松出山,一路流水潺潺,休息合影,离开大山,返回北京。

放风内容:溜达

放风形式:怎么舒服怎么来

来,先看看下面的事情,你做过多少?赶快从那些没做的事情中,挑一两件顺眼的,偷偷试试,找找感觉

1、用手插入米缸的米里面插来插去

2、走街上铺的方砖时,特意一格一格地走(脚不能走出界,要完全在格内)

3、用镜面反射阳光,照来照去

4、铺张纸在硬币上面,然后用铅笔在上面描,描个形出来

5、吃完瑞士糖之后,将糖纸包回原本四四方方的形状出来

6、超级市场踩着购物车行走

7、贴张写着“我是”(或类似)的纸条在朋友的背后

8、拍别人左边,站在别人右边

9、踩别人的影子

10、把别人放在门口的拖鞋丢下楼

11、下楼梯时坐在扶手上面滑下来

12、在扶梯上往相反方向走

13、下雨打伞,总是故意地转手中的伞

14、家里没人时,对着镜子学跳舞/演戏/唱歌

15、在街上见到狗就扮猫叫,见到猫就扮狗吠

16、下雨的时候,拿起伞故意往雨大的地方走来走去,听雨打在伞上啪啪的声音

17、玩家电包装里的那张有很多泡泡的塑料膜,把泡泡一个一个按破

你可能不屑――这都是小孩干的事。可是,当你尝试着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否忘记了压力,抛弃了烦恼,感觉像小时候吃了大红果冰棍一样开心呢?

心理学家说:“当成年人回归到童年状态时心理最放松,因为孩子的脸从来不带面具。”

下面介绍的溜达路线,就是让你摘掉面具,回归童年。让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

故宫

这是很多北京人没去过的地方,来京游客想去的地方。

去故宫一定选在某个非周末、非节假日的时候,否则,乱哄哄的旅游团和五颜六色的小旗子把什么感觉都掩埋了!如果时间不允许你奢侈,就赶在关门前的一两个小时进去,直到管理员开始催促你离开。那时,游客稀少,空旷静寂,夕阳斜照在红墙灰瓦上,雄伟的殿堂在天幕下别有一番沧桑感,这正是今日故宫最具魅力的所在。

当然,最惬意的还是――用半天的时间,用一个慵懒的下午,在故宫里转悠,走走那些已经有些残破的青石砖路,仰望那些高大宏伟的宫殿,在御花园的长椅上小憩一下,待到太阳偏西,你就从故宫的后门走出来,经过午门,沿着高大的外墙走上一圈――别人转山你转城!一直转到故宫的正门(与景山遥遥相对),体会一下走在皇城根下是什么心境。然后倚在护城河的护栏上看著名的“角楼余晖”,那可是多少驴友等待的风景呀!

长安街上的公园

金秋温柔而干爽的阳光下在长安街上的公园溜达,闻着红墙的味道,踩着落地的黄叶,感受秋风的。闭着眼,你却看到了儿时的那片蓝天……景山公园――上到山顶(大概不到20分钟),看看北京著名的中轴线――前门、天安门、故宫的几大殿、景山、鼓楼、钟楼;也顺便参观下崇祯皇帝上吊

的歪脖树。

北海公园――欣赏九龙壁,悠坐五龙亭,荷香登白塔,相伴垂钓人。北海自有其闹市取静的妙处。

中国美术馆及沿线――看个展览,那儿几乎随时都有值得一看的展览!带着愉悦的心情,从美术馆往西,过沙滩,遥望著名的“北大红楼”和“”纪念广场后,沿文津街,一路步行。这是北京最有名的文化街,两边便是故宫、景山、北海、中南海、老北京图书馆。

什刹海――想要感受老北京的精华,就要去胡同,要看胡同,就要去什刹海。

对于北京这座“无水之城”来说,什刹海是非常珍贵的一片水域,由前海、后海、西海组成,与北海和中南海连通一气,可以垂钓,可以赏荷,可以看山,可以静待日落。

走在什刹海岸边的林荫小路,可以看见小树林中有提笼架鸟的老人聚在一起聊天,停靠了自行车的树旁,通常有恋人们挤在坐椅上卿卿我我;细雨中也不乏撑了雨伞的垂钓者,在深秋已开始败落的荷叶中构成一幅“雨钓残荷”图,黄昏时分更有倚在银锭桥头守候夕阳的身影,那便是著名的小燕京八景――“银锭看山”。

什刹海附近不仅有钟鼓楼、广化寺这样的建筑、古迹,而且有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徐悲鸿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这样的名人故居、纪念馆,既有恭王府、顺亲王府、涛贝勒府这样的豪宅大院,也有北京市民文化――胡同的典型代表:烟袋斜街、甘露胡同、大小石碑胡同等,是品味京味儿生活的理想选择。

走过后海北岸边,沿途欣赏小巷老宅四合院,然后参观宋庆龄故居后绕西海、后海南岸回到银锭桥,穿过烟袋斜街,到鼓楼大街上,赶在4点关门之前,走过近百级的台阶登上钟鼓楼,凭栏远眺北海的白塔和一片片旧房的屋顶。

颐和园――颐和园里出名的万寿山、佛香阁、十七孔桥,但最值得看的是西堤、石舫、长廊。要想遍游颐和园,没有一整天时间是办不到的,其实也没那个必要。找个阳光明媚(或阴雨霏霏的也别一番情致)的下午,从最西面小门进去。进门后可先到后湖转转,那条苏州街有兴趣可以去,要是你去过江南我看就免了吧!然后就去走西堤,这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游人稀少,可以尽情欣赏湖光山色。

当夕阳夕照时,隔湖拍几张石肪的照片很有味道。然后沿着昆明湖岸向东走,漫步长廊,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北靠万寿山,南临昆明湖,长廊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是颐和园的经典。行至知春亭,夕阳已将天色和湖波染成金黄,此景可入画,乍见之下,不觉呆立。

银杏――北京十月的银杏、金秋的童话。

提供几个最佳的银杏欣赏地段:

1、北京东三环农展馆(也就是三里屯酒吧街附近)的使馆区。但如果你想明目张胆地拍摄,一定会遭到值勤武警的阻挠。

2、玉渊潭、钓鱼台一带的街边。

垂钓余秋雨范文11

老张:用相机捕捉美好生活

记录美好瞬间的摄影艺术一直广受人们喜爱,而随着近几年单反相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加入到了“摄友一族”。65岁的老张便是其中的一位,谈起摄影,他有着说不完的话:

80年代那会儿我还在工厂当工人,下班后没什么娱乐,就自己闷在小屋研究相机。后来,结了婚有了孩子,日常的琐碎让我无暇再经营这份爱好。一直到退休之后,我的一位老友来我家看望我,无意中说起他加入到了一个老年摄影群,群里经常组织一些摄影活动。我想着,反正也闲得慌,不如跟着他一起去看看。

参加了一次活动,我那颗“摄影心”就被再次激活了。买设备、学技术、谈体会……忙碌中,我开心地发现,自己找到了人生新乐趣。

摄影群经常组织采风活动,大家带上相机、三脚架等装备一起去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拍摄照片。其实拍照片倒不是主要目的,我是要享受这趟旅行的过程。我们一般都选在一些不热门的乡野农村,在那里住上几个星期,天气好的时候就拍片。如果遇上阴雨天,也可以品品美食、跟老乡聊聊天。湖北武当山、蜀南竹海、江西婺源……这几年,我走了不少地方,也拍出了不少摄影作品。

大城市的生活虽然条件优越,但也会让人产生疲惫。出外走一走,能重新认识人生,发现自己原来忽略了这么多美好的瞬间。人生的美好原来都在路上,而我们前面几十年居然都错过了。

要用数码相机就得会用电脑。于是,我开始自学电脑并学习使用各种软件,特别是PS软件。很多操作步骤是英文的,我不能立刻记下来,就自创“动作步骤法”,将每个流程的每个步骤细分,写在笔记本上,进行对照实践,经过自学,我掌握了图像、文字、视频等各种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摄影可以锻炼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还要动手又动脚,比单纯遛弯有趣多了。另外,我的性格也变得开朗,连老伴都说我像是年轻了十几岁。而且,通过摄影,我交了不少好朋友。我们在一起共同钻研摄影技术,分享摄影的快乐。

对于未来的打算,我决定要活到老,玩到老,一直玩到自己走不动的那一天。

老刘:夕阳中垂钓

与老张重拾旧日爱好相比,老刘迷上钓鱼则显得有些偶然,但爱学习的老刘却迅速完成了从“白丁”到“高手”的转变――

我学会钓鱼,是在刚退休时的一场大病之后。那时候我居家养病,老友怕我憋出病来,就在出外钓鱼时也喊上我一起。

起初我自然是空手而归,慢慢学习后稍有斩获。于是我兴趣渐浓,装备了精良的钓具,还订了一份《中国钓鱼》杂志,研究钓法磨炼技艺。时间长了,我对各种鱼的食性有所了解,如鲤鱼吃素,鲇鱼吃荤,草鱼荤素皆食,逮个蚂蚱或掐个草尖挂上,就能钓到草鱼;在钓法上鲤鱼钓底,草鱼钓半水,鲫鱼最好用台湾钓法,上鱼快又灵敏;鲤鱼吃食慢,草鱼吃食快,鲫鱼嘴小,浮漂点上几点,沉下两目,即可抬竿。

渐渐地,垂钓成了我退休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清人王士祯有一首钓鱼诗写得好:“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我觉得,这才是垂钓最高境界。当老友们钓兴渐无的时候,我却钓兴日浓,常常一个人外出垂钓。有时坐在水边,望天阔云淡,河水澄碧,垂纶水中,思绪悠长。有时兴发,索性光了脚伸入水中,踩在青石茵茵的苔藓上,滑滑的侵润肌肤,只觉得心爽气清,心旷神怡,心被洗净,病被洗除,洗除了思绪中世俗的尘杂。有时坐在河边,不知不觉间,仿佛自己也成了水中游鱼,天边翔鸥,身心透亮,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有时累了,躺在青草地上小憩,泥土的醇味,水的腥味,草的青味透进脏腑,熏得昏昏欲睡。有蚂蚱在脸上跳过,有青芦叶在耳畔轻拂,渐渐地便进入了梦乡,梦境中一片洁白,一片青绿,一片澄碧……待从梦中醒来,伸展着身体四肢,仿佛经过了一次羽化的过程。

老冯:围棋之乐

变化无穷,意境深远,围棋作为一项古老的智力游戏,不知俘获了多少人的“芳心”。退休的老冯就是其中之一。老冯说:

屈指算来,我爱上围棋已有6载,虽棋艺不精,但它却似最熨贴的亲密爱人深得我心。历朝历代帝王国君、文人雅士喜欢围棋的不胜枚举。更有朱元璋怕人民丧志,禁止全国人民下围棋,自己却躲在宫中独自对弈。由此,足见围棋之魅力无穷。我当初迷上围棋时,虽不能冠之以废寝忘食,但也可谓乐此不疲。一有时间不是外出找人厮杀就是邀人来家纹枰手谈,为此老伴颇多怨言。

一次,我与棋友互相不服,挑灯夜战到晚上十一点才悻悻回家。老伴长期积累的怨气全数爆发,秀眼一瞪,柳眉一竖,先是一阵粉拳鼓捶,继是撂起棋盘、棋子往我怀里一抛:“你搂着它们睡去吧。”围棋易学难精,它不像象棋有森严的等级,也不似麻将有繁琐的规则。它每个子都是平等的,可以放在棋盘上你想放的任何位置。但是,放下去就一子千钧,妙手、臭棋立竿见影。然而,它又是最能充分发挥人的想像和智慧的。围魏救赵、金蝉脱壳、声东击西、欲擒故纵、趁火打劫……全在于对弈者的运筹帷幄和审时度势。因此,超一流棋手风格迥异,藤泽秀行的华丽,李昌镐的平静,马晓春的飘逸,聂卫平的严谨,曹薰玄的狡黠,赵治勋的凶狠,都是这些高手们对围棋的独特理解。

垂钓余秋雨范文12

车出宝鸡市,沿渭河东行45公里,那条沿秦岭北麓逶迤曲折、滚滚不息的石番溪河,使出现在眼前了。我们下车顺河南行二三公里,来到一个葫芦形山谷。这里地势略为开阔,风光秀美,两岸奇峰耸峙,崖壁峭立;漫山怪石突兀,古柏参天;溪流蜿蜒荡漾,明澄似练,犹如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中国山水画,悬挂在天地之间。好一个清静、幽雅的所在!相传三千多年前的名人贤士姜子牙,就在这山青水秀、林茂石奇的地方,度过了10年隐居垂钓生涯。

同行的宝鸡友人老卢向我们介绍说,姜子牙是商朝后期人,出生在东海许州(今许昌),长期以屠牛、卖炊为生。后来在商纣手下做了一名小官,由于纣王昏庸无道,他一气之下弃官出走。听说西伯侯周文王有纳贤之德,便来到离西岐城不远的这个深山凡谷隐居。姜子牙名在这里钓鱼,却意不在鱼,而是专钓王与侯。他用的鱼钩是直的,而且离水面三尺。俗话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当时,他已是一位70有余的白发老翁了。

走着听着,我们不觉顺溪旁小径而下,来到一个名叫“磁泉”的深潭。磁泉南岸,垂柳底下,横卧着一块七八尺长的光洁石头,仿佛水牛的肚背露在水面,这便是著名的钓鱼台。石面北沿,有两道两尺长、五寸宽、三寸深的膝痕,相传是姜子牙在此跪钓所留下的痕迹,虽经千百年风雨、溪水的冲刷,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它也许是我国流传下来的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名钓台了。我抚摸这千古遗痕,不禁想起宋代大诗人苏轼“安知渭上叟,石迹留双骨”的诗句来。细细看去,膝痕旁边,还有一条白色天然石印,粗如拇指,笔直如竿,那石纹上还缠着一根细若麻线的花纹呢。传说这是姜子牙搁置钓竿的印迹。这当然不可信,然逼真之状,令人赞叹不绝。

钓鱼台拐弯处的河滩中,屹立着一块六层楼高的圆锥形巨石,上面足有八九丈见方,下面却只有长宽尺把的石根着地,巍巍伫立,颇为奇观。湍急的溪水从左右两旁流过,看起来巨石好像摇摇欲坠,实际上稳若泰山,大有“中流砥柱”之势。巨石北侧,刻有古人所题的“孕璜遗璞”四个大字,刚劲有力。老卢指着那巨石绘声绘色地介绍道:姜子牙在此垂钓,前9年所得无几,到了第10个年头,有一天他忽然钓得一条金色的大鲤鱼,活蹦乱跳,其形不凡。子牙当即取下腰间快刀,将鱼剖开,一颗鸡蛋大的石子从鱼腹里滚出。他顺手捡起朝旁边一丢,不料这小石子边滚边长,当飞滚到溪流平坦处时“咚”的一声立住了,小头着地,大头朝上,越长越大,顶天立地,恰似一个巨形莲座,史书上称之为“璜石”。璜者,半壁之玉也;璞,指半成器的玉石。古人题刻的“孕璜遗璞”实在是寓意深长。后人传说石中有宝,有缘人扔一小石子能落其上,璜石可予赐福得子,久而久之,那巨石顶部便碎石成堆了,像戴上一顶高高的帽子,上面还长着一些小树和野花。说话间,随着一阵嬉笑声,只见一群青年男女正朝着巨石挥臂投石哩!

钓鱼台对面的西山顶上,立着一块天然平台,台前陡壁如削,山势十分险峻,然而石面却很平整,可容纳数十人之多。传说周文王就是在此处发现正在对面山下垂钓的姜子牙的,故称“望贤台”。我们坐在台盘上,兴致勃勃地听老卢讲述文王访贤的故事,我们的思绪也被带入到那久远的年代……

自从姜子牙钓鱼得璜后,名声越来越大。周文王听说姜子牙就在附近深谷隐居垂钓,便派儿子武王前去恭请。谁知子牙不予理睬,只是将钓竿猛地一甩,钓上来一条小鱼。子牙随口说道:“钓钓钓,大的不到小的到。”武王一听,感到话中有话,只好赶紧回宫禀告父王。文王听后,觉得如此不凡奇才,不亲自去谒请,岂不有眼不识泰山?于是,文王亲自选定吉日良辰,武王相陪,百官尾随,浩浩荡荡,向深山进发。文王求贤心切,一口气登上望贤台,隔河相望,见姜子牙果真在溪畔垂钓,便匆匆下山,直奔钓台而去。文王走至近前,只见子牙把那短竿长线轻轻一甩,钓上来一大一小两条鱼,口中念念有词:“钓钓钓,大的小的一齐到。”文王急忙上前躬身施礼,两人对坐泉边,饮酒畅叙。姜子牙论古道今,说出许多强国富民的良策。文王大喜,请老翁进宫辅佐,子牙满口答应。文王将子牙扶上辇车,亲自为他驾辕拉车。不料,半路上车绳断了,辇车停了下来。子牙问文王:“君拉我多少步?”文王答:“八百零八步。”子牙笑道:“好,君拉我八百零八步,我就保你江山八百零八年。”进宫后,周文王封姜子牙为军师,又封子牙之徒武吉为将军。姜子牙大施其才,武吉骁勇杀敌,齐心协力辅佐周室,伐商灭纣,制定强国富民的国策,天下得到大治,完成了兴周大业。后来,周朝江山果然维持了八百多年。

说到这里,老卢怕我们不信,笑着说:“此事,史书上有记载,怕是假不了。”他的话,自然使人想起宋代宰相叶田写的一首诗来:“白发苍苍钓渭滨,宅心非是为金鳞;丝纶昔日长多少,牵制周家八百春。”我接过话茬,笑着说:“当然当然,有诗有证。你真不亏为‘宝鸡通’!”

我们站在高高的望贤台上,极目远眺,座座青山相连,条条绿水相绕,青山绿水间,白云飘拂,茫茫苍苍,磁泉、钓台尽收眼底。而这时,山下的石番溪河细如玉带,游人更是小似蚂蚁,真是站得高看得远哪!此情此景,不禁使我想到:周文王治国有方,贵在纳贤。他不辞辛劳,亲自进山访贤,居然爬到高山之巅发现人才,站得可谓高矣!他亲自为姜子牙拉绳驾车,如此尊重、善待,让其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度量可谓大矣!如若文王气度小,眼光短,不能纳贤举能,那么,周朝江山莫说八百载,恐怕连八十年也难以维持。

从望贤台下来,一路上有文王庙、太公庙等古建筑群。文王庙依山而筑,居高临下,十分壮美:庙堂重瓦巍檐,楹檀斗拱,雕梁画栋,巧夺天工。太公庙坐落在文王庙下面,庙内正堂塑有头戴斗笠、身背葫芦、手执钓竿的姜太公塑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太公庙有三间大殿,门前有四棵翠柏,故素有“四柏三间庙”之称。如今的“三间庙”为后人修建,但那四棵参天古柏却是唐代贞观年间所植,算来已有1400年之久。树尖已为风雨雷电所折,却依然龙钟多姿,古意盎然,葱笼郁郁,生机勃勃,那苍劲挺拔之态,真让人赞叹不已。相传这一带,常有成群的仙鹤出没,因而当地人把仙鹤、松柏同姜太公的功名联系起来,写成对联挂在庙门口:“江山留胜迹,松龄岁千古;宇宙垂功名,鹤语寄春秋。”在这片鸟语花香的幽境里,我们虽然没有看到翩翩起舞的白鹤,心里倒也油然升起一股对古贤人和慧眼识贤的古圣人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