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北师大版教案

北师大版教案

时间:2023-01-12 15:19:02

北师大版教案

北师大版教案范文1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在0.3的末尾添上“0”或者将0.30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而且在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能够借助多种方法对两个小数是否相等进行验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提出这样的质疑,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具备这样的规律呢?本课教学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例进一步验证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同时感受到要得到一个结论需要通过大量实例,从不同角度进行充分的验证才能总结归纳得出规律,感受思考问题的严谨性与全面性。

学生在学习本知识时容易混淆的问题是小数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或者整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数的大小是否会改变。因此,本课中通过反例帮助学生验证小数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以及整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数的大小会产生变化,在沟通整数与小数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应用性质解决问题,感受小数性质的价值,同时借助直观图形,培养学生的抽象推理能力。

二、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并理解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抽象总结小数的性质,应用性质将小数化简和改写。

2.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展数学思维和运用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验证交流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是否不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有的同学还提出了特别有价值的问题,认为一组例子不足以说明问题,那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具有这样的规律呢?上节课我们留了一项作业,让大家自己任意选择三组例子,用不同方法进行验证,相信大家一定已经完成了,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选取学生不同实例进行汇报:方法不同,数据选取不同

预设:

1.借助钱币验证,在小数后面加上元角分单位,转化为实际数量进行验证。

如:0.7、0.70,将这两个小数都加上单位元,0.7元是7角,0.70元就是70分,7角等于70分,所以0.7元和0.70元是相等的。

2.借助米尺验证。在小数后面加上长度单位,转化为实际数量进行验证。

如:0.6和0.600,将这两个小数都加上单位米。0.6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6份,也就是6分米,0.600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表示这样的600份,也就是600毫米,这两个小数表示的实际长度是一样的,从图片上看,这两个小数都表示在同一个位置,所以这两个小数是相等的。

3.借助图形验证。借助在图形上涂一涂、画一画,直观的看到结果。

如0.7和0.70,画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将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将7份涂上颜色,表示出0.7,再将另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将70份涂上颜色,表示出0.70,这两个正方形表示的涂色部分面积是一样的,所以这两个小数是相等的。

4.借助数位顺序表验证,将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借助位值进行验证。

如3.5和3.50,将这两个小数放到数位顺序表中,发现这两个小数个位上都是3,十分位上都是5,后面数位上不管有多少个0,都表示没有,也不会改变3、5所在的位置,也就是在3.5的后面再添上多少个0,它的实际大小都不会改变,因此,与这两个小数相等的小数可以写出很多,比如3.500,3.5000等等。

5.借助计数单位进行验证,借助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推理验证。

如0.6和0.600,0.6表示6个0.1,0.600表示600个0.001,我们知道10个0.001是1个0.01,10个0.01是一个0.1,那么,100个0.001就是1个0.1,所以,600个0.001就是6个0.1,因此0.600和0.6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验证,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感受到一个结论的得出往往需要通过大量实例,从不同角度验证才能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二)概括性质

1.通过验证,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如果在一个小数的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不会改变呢?

预设:举例验证。

小结:通过举反例我们发现,如果在一个小数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会改变原有数字所在的位置,因此数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3.小数中有这样的性质,整数中有没有这样的性质呢?

预设:举例验证

小结: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原来数字所在的位置会发生改变,因此,整数的大小会发生改变。

【设计意图:总结发现规律,并结合学生容易混淆的小数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以及整数末尾添上“0”,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清晰认知,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

(三)练习巩固

1.不改变数的大小,你能将下面的小数化简吗?

0.950=306.0900=10.050=40.00=

提示: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整数末尾的0也不能去掉。

2.连一连,将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

0.850

13

2.600

31.090

102.300

31.9

2.60

13.00

10.230

0.85

提示:要细心,关注每一个数字与符号。

3.不改变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1.2800=3.9=0.03=5=

提示:整数改写成小数要先在整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4.将下面商品的价格写成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一支钱笔8角

一斤西红柿三元五角

一个笔记本12元

【设计意图】:应用小数性质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知道运用小数的性质可以将小数化简或改写,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比大小、加减法做好铺垫。

(四)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你知道学习小数的性质有什么用吗?

预设:化简小数、将小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五)课后作业

书8页1-5题。

流程图: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教案: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学会较熟炼地运用切线的判定方法和切线的性质证明问题.

2、掌握运用切线的性质和切线的判定的有关问题中辅助线引法的基本规律.

能力目标

通过对圆的切线位置关系的观察,培养学生能从几何图形的直观位置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重点准确、熟炼地运用切线的判定及性质难点准确、熟炼地运用切线的判定及性质

教法问题探讨发现法

教学辅助手段电化教学教具及

学具

教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

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切线的性质.

新课:

1、探索圆的切线的性质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

在O中,AB切O于点C,

OCAB

切线的性质及推论可简述为

⑴经过圆心;⑵垂直于切线;⑶经过切点,

已知这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两个,则可推出第3个.

知切线,连半径,得垂直;知直径,得直角。

2、切线的判定

提出问题:如图,AB是O的直

径,直线l经过点A,l与AB的夹

角为∠α,当l绕点A旋转时,

(1)随着∠α的变化,点O到l的

距离d如何变化?直线l与O的

位置关系如何变化?

(2)当∠α等于多少度时,点O到

l的距离d等于半径r?此时,直线

l与O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常见的证明切线的题目只有两种情形

⑴已知直线经过圆上的一点,其证法是连结这点和圆心,再证明这个辅助半径与这条直线垂直即可,可简记为:连半径,证垂直.

⑵如果已知条件中不知直线与圆有公共点,其证法是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段,再证明垂线段长度等于半径的长即可,可简记为:作垂直,证半径.

思考,积极联想

思考,感受

观察、分析

观察思考

分析、比较和鉴别,积极讨论

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通过旋转实验的办法,探索切线的判定条件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北师大版教案范文2

小猫吃鱼

教学目标

1.通过给小明过生日这个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得数是零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造情境

(一)出示图片:生日图1

教师谈话:今天是10月12日,是小明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给他过生日来了,小明不仅准备了生日蛋糕,还准备了小朋友们爱吃的东西.他知道小朋友们最爱吃的是鱼,于是,他就去河里钓了一兜鱼,(出示图片:生日图2)回到家中,把鱼倒进了盆里.(出示图片:生日图3).

二、活动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识

(一)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

(二)根据盆里鱼的条数和小猫吃的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列的算式多,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三)小结:我们通过猜想画面的意思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那么这些算式都是减法算式,利用减法我们解决了还剩下多少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思考问题的结果.

(四)教师: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这时,小明又急又气,只好让爸爸、妈妈到超市再买几条鱼.(出示图片:生日图4)

(五)教师谈话: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出示图片:套圈图)

(出示图片:吹泡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启发思维

(一)小朋友们正玩的高兴的时候,这时爸爸妈妈把美味餐准备好了,招呼小朋友们上楼吃饭.

(二)老师:我们为小明唱一首生日快乐歌吧!(出示图片:数学故事)

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四、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你们一样高兴,因为通过给小明过生日,我们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案点评:

紧密结合学生熟悉实际生活的特点,大胆构思,重新创设课件。创设了给小明过生日生活情节,巧妙地将小猫吃鱼这个课题加入这一情节中,从而形成了这一完整的数学故事情境。让学生通过这个情境,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教学时采取紧密结合画面,让学生观察、猜想、推理、探索的方法,并采用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探究活动

鸡毛信

游戏目的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竞争意识及集体观念.

游戏材料

45封“鸡毛信”.

制作方法

在45张硬纸卡片上分别写上5以内所有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并在左边画片鸡毛.

游戏过程

1.将“鸡毛信”平均分发给参加游戏的学生.

2.出示六个信箱,英文字母为信箱代号.

3.学生按要求投送信件:

(1)把得数是5的信投入A;

(2)把得数是4的信投入B;

(3)把得数是3的信投入C;

(4)把得数是2的信投入D;

北师大版教案范文3

你说我摆

教学目标

1.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具准备

积木、机器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搭积木游戏

(一)搭积木

1.教师:你们玩过积木吗?

这是老师用积木搭的物体,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你能搭出同样的物体吗?(老师挡住所搭物体)

2.教师叙述所搭物体的位置,学生动手搭.

3.比一比谁搭得最象?

(二)自由活动

1.前后两人一组,后面的同学搭好后,说给前面同学听,比一比谁搭得好.

2.说和摆的同学交换.

二、活动二:练一练.

(一)出示图片:练一练

1.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

(二)出示图片:机器人

1.数一数,机器人身上有哪些物体组成的?

2.每种物体有几个?

(三)出示图片:猜猜看

1.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用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摆长方体,可以怎样摆?摆正方体呢?

教案点评:

本节课,通过学生喜欢的搭积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初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从而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在教学中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探究活动

搭积木

游戏目的

1.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游戏过程

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

3.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由各小组推举的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

4.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拼一拼,摆一摆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1.教师提前准备一个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摆的玩具.

2.每个学生准备与教师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

游戏过程

1.教师分

步描述自己的玩具.(玩具不要让学生看见)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逐步拼摆.

北师大版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多种方法解决‘‘物物交换”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比例,并自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为知项,会正确解比例。

重难点:

重点:比例的应用

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法,讲解法

学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理解“以物换物”,揭示课题

师:首先和同学们沟通一下,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件你非常喜爱的物品,你通常采用哪种合理的方式得到它?拿着人民币去商店、超市购买。把时间推得遥远些,回到古代,怎么买,你了解吗?使用金银等贵重金属,就连贝壳也充当过货币的作用,在追溯到远古时期,没有货在没有货币的年代怎样进行买卖的过程?的确,那个时代人们采用以物换物,物物交换的独特方式满足各自的生活需求。给大家讲个简短的小故事:(课件)很久很久以前,有户人家养了许许多多的羊,有一天,这家的主人带着一只羊来到集市上转悠,看看能不能用羊能不能换到自家需要的东西。还真有,他看中了锋利的斧子,砍柴、打猎都少不了。他和带着斧子的那个人商量,我能用一只羊换你的两把斧子吗?那人看看小羊,肥嘟嘟的,能够一家子吃几天呢,于是满口答应,一桩买卖就这么成交了,他们各自带着自己需要的物品满意而归。(以现在的市场价值看,这桩买卖不公平,不是远古时期的人多么多么的傻,而是因为时代影响了交易的方式与公平度)过了那么几天,,做斧子的人还想吃羊,他带着4把斧子去了集市,这次,他会换回几只羊?以此类推,羊和斧子的数量会紧密相连并不断发生变化。在没有货币的年代,人类就是这样以你所需换我所需。从这两次买卖中,你能找到几个比?这两个比有关系吗?既然比值相等,它们能组成什么?把组成的比例说出来。1:2=2:4看,第一个你,前项指?后项指?,这样,第一次羊的数量比第一次斧子的数量等于.....,这里面有一种对应的关系。还能找出不同的比吗?能不能组合不同的比例?2:1=4:2,这是拿什么和什么比,后面呢?也是拿什么比什么?还有想法吗?(台小萱)像这样,按照一定的比例交换自己所需物品的过程叫做以物换物,这其中蕴含着一定的比例,而且直到现在这种方法有时还在沿用,接下来,我们一同体会体会这种原始的交易方法和过程!齐读今天的课题----比例的应用。

二.讲授例题,教授新知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当你看到这样的交换场景,你如何理解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2个换5本,8个换20本等)照这样下去,联想到的越来越多!当这个同学有14个玩具汽车时,能换取多少本小人书?知道怎么解决吗?拿出作业纸1,在作业纸上展现你的想法!

1.画图法

师:给同学们说说你的想法。最后一共换得了35本小人书。有同学和他一样画了图吗?你画的什么图?(课件)老师也做了一个类似的交换过程的展现图,从这一过程中,有比的存在吗?(4:10

2:5

14:35)它们有关系吗?

2.算术法

师:画图是对此题的一种解决方式,不一样的方法有吗?你来。读一读算式,再个同学们简单讲解讲解。听得明白吗?回到在们的(课件)中回顾一遍计算过程,第一步是看14里面包含多少个4,3.5个4,也就是说14是4的3.5倍,接着因为交换规则是4个换10本,3.5个4就可以换3.5个10本,或者说换的本数应是10本的3.5倍。这种算法也不错!又和他一样的吗?还有不同的吗?

3.用比例知识解决

①列比例

师:物物交换中蕴含着比例,讲了这么几种方法,我们还没感受出比例所产生的作用,现在这样,(课件)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你能尝试列出相应的比例吗?拿出作业纸2,开始。来交流交流,谁把你列出的比例和同学说说。解释你的想法,说清楚是拿谁比谁等于谁比谁,关系是对应的,没有搞反,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等的,因此比例关系就成立了!听得明白吗?非常好!(板书:4:10=14:x

)都这样列的?你说,你拿什么比什么?判断这样可以么?也不错(板书4:14=10:x)还有?根据什么行吗,也是一种方案。(随机板书)我们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列出了这几种不同的比例,大家也都认同,而且列法还不止这3种是吗?其实不管怎样列,列比例的根据是什么?等号两边比的比值一定是相等,而且前后项代表的意义也一定是对应的。老师相信,每个同学也都列出了自己感受出的比例!

②解比例

师:在这些比例中都含有一个什么数?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是方程?方程咱们解过的不少,会不会解这些比例呢?联系学过的有关比例的知识,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再解。可以吗?看黑板一起试一试!(板书解比例过程,注意写“解”字,提醒为了不使内外项弄混淆,可以做做记号,比如在外项下面画条横线,内项下也画横线,嗯,可以用虚线,以示区别,当然,在你很清醒,够熟练的情况下,这一步可以忽略,习惯上,我们总是把含有X的识字写在等号的右边。)有了解这个比例的经验,另外两题还有困难吗?哪位愿意来试一试!其它同学在作业纸上解出自己列的比例。一同浏览解题过程,第一步把比列改写成方程,第二步....,这一题的过程同学们默读检查,都没有问题,好样的!虽然是不同的比例,在解的过程中都使用了什么?这三题在哪一步都使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你们说,我把它们都画出来。诶,发现了什么,比例不同,但到了这一步都转化成了4x=140,最后x都等于35,独立解决时得这个答案的举手!35肯定是对的吗?这是在上课时,列了这么多比例,结果总是一致的,当然没问题啦,当你独立完成联系时,有人帮你订正么?你怎样确定35就能满足这个比例呢?检验,是的,解完方程可以检验,解完比例当然也要检验?怎么检验?把求出的结果代入比例验算,看等式是否成立。先带入,4:10=14:35,等式还成立?你怎么算?看比值,还有什么办法。看内外项的积。他借助什么确定比例成立?A比例的意义B比例的基本性质。其实还有一种办法就在黑板上,对于一道题可以列出两种不同的比例,如果解出来的结果一样,是不是也基本是正确的了。

三.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师:同学们对解比例已经有了这么多的认知,我觉得你们完全有能力完成这两道练习?在作业纸上找到这两题,大展身手把?愿意当老师吗?边说边讲解,和他答案相同的举举手,放下,第二道,你来。这道题是将比例写成了分数的形式,你还能分清内外项,有什么经验吗?写成分数的比例内外项分别在对角线的位置上,只要这样对角相乘,立刻方程就出来了。两题都检验了?有时间可不要忘了检验,给自己一个避免错误的机会!一起检验,这是,还可以怎么检验。

2.发散思维

师:两题都做对了吗,对自己的表现还满意吗?其实我还有一个问题,能不能考考你们呢?愿不愿意接收挑战?好,那我问了,解比例时,只有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种途径吗?以第二题为例,你会想到不一样的思路吗?(机动)我十分佩服你清晰的思路和有条不紊的解答!能不能听懂?听不懂课下找这位同学请教。

四.课堂回顾,梳理总结(2分)

师:又到了总结回顾的紧要关头,通过这节课的交流与练习,感觉自己学到些什么?(利用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学会验算答案的对错,便于及时纠正等)概括的说:这节课主要学会了利用比例的意义列比例,然后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最后把解得的结果带入比例进行检验,是这样吧!希望咱们的同学能够把学到的知识更多更广泛的应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20面“练一练”2、3、4、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应用

列比例

注意前后对应的顺序

解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

北师大版教案范文5

乘法分配律

肖毅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7课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课前我已经安排学生进行了前面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一些练习,通过练习,可以发现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规律的掌握是比较牢固的,而对于一些有规律的数字也只是进行简单的竖式计算,没有发现有些数字相乘之后积的特点,没有发现简算的意义。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出简算的必要和方便,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自觉感悟、理解、归纳乘法分配律,知道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2.过程方法目标:在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推理、验证等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探索、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简单应用。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题纸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

学习方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发现问题。

师: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具演示〗课件出示主题图及问题:贴了多少瓷砖?

师:可以怎样计算呢?把你的算式写在纸上。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汇报,实时板书

6×8+4×8

=(6+4)×8

3×10+5×10

(3+5)×10

师:哪两道算式关系比较密切?是否可以用等号连接?为什么?

〖设计意图〗从生活场景入手,利用格子理解分配律不同形式算式的

转化。

二.

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1)活动一,小组讨论找特征。

师:仔细观察,这些等式都有哪些共同特征?

小组讨论,巡视指导。

交流汇报,解释发现。

〖设计意图〗寻找等式的表面特征,一般规律。

(2)活动二。独立写等式。

师:选3个数,写出具有以上特征的一组等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汇报,解释等式。

师:如何证明左右两边的算式相等呢?

〖设计意图〗通过写等式,体会等式中的规律,思考等式成立的原因。

(3)活动三。用符号表示规律。

师:你能用字母,符号,或图画表示出这个等式吗?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

交流汇报,学生评价。

师小结:大家写的这些等式,所反映的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为了交流方便,我们通常用小写字母来表示它。

记作:(a+b)×c=a×c+b×c

〖设计意图〗体验从具体算式表示到抽象符号表示的过程,揭示乘法分配律。

三.课堂练习,深刻理解。

认识了乘法分配律,我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1.

(8+9)×4

8×4+×4

4×18+13×18

=(4+13)×

(7+1)×3

×3+

抢答,并说出想法。

2.

左右两边的算式,哪些能用等号连接,哪些不能,为什么?

(64+36)×7

64×7+36×7

(38+22)×7

38×7+22

25×38+45×38

(25+45)×38

40×50+50×90

40×(50+90)

65×(20+1)

65×20+65

25×(17+3)

25×17+25×3

独立练习,指名回答,说明理由。

3.

(机动题)阅览室有两个书架,分别摆放着故事书和科技书。故事书每层20本,科技书每层15本,每个书架都有4层。

(1)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2)还有一个书架摆放的是漫画书,同样4层,每层10本,

3个书架一共有多少本书?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巩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内涵理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四.

作业布置。

思考:乘法分配律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有没有联系?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体会乘法分配律在以往学习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6×8+4×8

=(6+4)×8

3×10+5×10

(3+5)×10

北师大版教案范文6

参考文献

[1]钟志贤.如何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J].远程教育杂志,2005(4).

[2]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式及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5).

[3]戴尔·申克着,韦小满等译.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4]谢景力.数学概念的二重性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湖南教育,2006(30).

[5]钟志贤.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6]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徐速.国内数学学习心理研究的综述[J].心理科学,2003(5).

[8]2001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司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9][10]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朱德全.基于问题解决的处方教学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06(5).

[12]陈勃,沈继亮.指向问题解决的教育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5).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马复,凌晓牧.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

[3]王锋.“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案例探究分析[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1(9):24-26.

[4]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若干思考[J].数学通报.2007(5):1-5.

[5]徐小建.例谈几何变式训练[J].中学学数学杂志.2005(10):8-1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史宁中.数学思想概论一一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7.

[8]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3.

[9]RaoCR.统计与真理--怎样运用偶然性.石坚等译[M].台北:九章出版社,1998.前言.

[10]M·希尔伯曼.积极学习.陆怡如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4.

[1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教育出版社.1990:190.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李晓文,王莹着.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石中英,王卫东着.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陈秋桔.美国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J].班主任,2003(11).

[6]陈蕊.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案例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

[7]白改平,韩龙淑.专家型-熟手型数学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的个案比较研究[J].1

[8]叶立军.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9]郭桂华,宋晓平.基于“教学用问题”的“新手-熟手-专家”型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对比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8,(2):51-54.

北师大版教案范文7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教材解析能力,而且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如果教师能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比较,并从中提取适宜于所教学生的素材,用于教学实践,将对深化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助益.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学生应通过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具体的基本初等函数,结合实际问题,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初步运用函数思想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1].可见,函数及其应用在中学数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将对国内三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中“函数应用”内容进行文本分析,这三套教科书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A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人教版、北师版、苏教版).通过比较研究,以期对课堂教学和数学教材建设有所启示.

2研究方法

关于函数比较研究的文章较多,各有不同的比较维度.如文[2]作者从知识结构、知识的呈现过程与方式、数学文化的传承、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例题与习题五个方面对中美两国“三角函数”内容进行比较研究,文[3]作者选取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从主要内容与顺序、知识点、知识点的广度与深度这三个指标进行比较,采用了先宏观后微观的分析路径.本文将对数学必修1函数应用一章中涉及函数建模方面的内容从主要内容、呈现过程、表征形式以及例题习题四个方面进行微观研究.分别选取人教版第三章函数应用部分的第二节“函数模型及其应用”[4]、北师版第四章函数应用部分的第二节“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5]以及苏教版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部分的第六节“函数模型及其应用”[6]作为具体研究对象,以探讨三套教科书中“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内容的异同之处.

3比较与分析

3.1主要内容维度

教科书是由章、节构成.每一章的章标题表征这一章的核心内容,章由若干个节构成,每一节的节标题就是整节内容的主线索,全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这里所论及的“主要内容”是指三套教科书中的节标题及下属的二级标题.根据梳理与分析,三套教科书中所呈现的主要内容见表1所示.

表1主要内容比较表

版本

内容

人教版北师版苏教版

主要内容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2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

21实际问题的函数刻画

22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3函数建模案例2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①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②数据拟合(信息技术应用)

由表1可知,三版教科书中均涉及“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部分,只不过北师版叫法不同而已.其差异如下:第一,人教版中“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是其所特有的,即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2];第二,北师版中节标题为“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突出“函数建模”,就篇幅而言,北师版这一节总篇幅11页,而“函数建模案例”就占6页;第三,苏教版中“数据拟合”内容是其余两版教科书所没有的,是其特色设计.

人教版教科书的设计能够很好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内容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深层次的理解函数及其应用;北师版大篇幅的“函数建模案例”,表明其对学生的函数建模能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度重视;苏教版的特色内容是“数据拟合”,表明苏教版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

3.2呈现过程维度

尽管三版教科书主要内容都围绕“函数模型的应用”这一个主题,但阅读教科书可明显感觉到它们之间的不同,主要是三版教科书呈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与表征形式存在差异.表2列出了三版教科书主要内容的呈现过程.

表2呈现过程比较表

内容呈现过程

人教版引入(如何选择适当的模型刻画实际问题)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例题1、2)

练习1比较分析探究不同函数增长差异练习2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例题3、4)练习3例题5、6总结概括练习4

北师版实际问题的函数刻画(问题1、2、3)小资料练习1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例题1、2)练习2函数建模案例(问题提出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信息技术应用)练习3

苏教版引入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例题1、2、3)总结概括练习1信息技术应用即数据拟合(例题4、5、6)练习2

由表2可知,三版教科书的呈现的主要模式均为:引入―例题―练习―总结概括―练习,但差异也很明显.相对而言,人教版中例题与习题的数量较多,特别是在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部分设置了4道例题,且在例题3、4与例题5、6之间设置了一个练习3,其中例题3、4中函数模型(函数解析式或图象)是已知的,而例题5、6中没有给定函数模型,相应的在练习3中第1题需要学生列出函数解析式,第2题给出了函数解析式,例习题相互映照;北师版中增加了问题与小资料部分,以问题的形式引入函数模型,这里的问题并不像例题一定需要正确答案,仅仅是为了渗透利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大篇幅的函数建模过程使得例题的数量较少;苏教版设计简洁明了,其特色是信息技术应用部分(涉及一半的例题与习题).

由此可见,人教版教科书将例题与习题密集穿插设计表明其注重知识的衔接与过渡,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较多的例习题降低了学生理解问题的难度,可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北师版小资料的设计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及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新颖的问题引入模式使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苏教版强化了信息技术的运用.

3.3表征形式维度

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因此与函数相关联的内容必定出现图表、图象、旁白等元素.图表、图象、旁白等是教科书的组成要素,它既是对教科书形象化的解释和直观化的概括,又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3].为了便于分析比较,将其表征形式分为以下几类:表(表格)、数学图、非数学图、信息技术图、数学层面的旁白以及非数学层面的旁白,具体结果见表3.

表3表征形式比较表

版本

类型人教版北师版苏教版总计

数学图1411025

表115521

数学层面的旁白92213

信息技术图06410

非数学图1269

非数学层面的旁白0134

总计35272082

横向比较发现:教科书中数学图与表的运用最多,分别占总量的305%和256%,数学层面的旁白、信息技术图、非数学图的数量分布较为均衡(分别占总量的159%122%、109%、),非数学层面的旁白较少,仅占总量的49%.

纵向比较可知:①人教版中表征形式总量明显多于其余两版教材,但不同形式的运用却严重的不均衡,数学图、表以及数学层面旁白的数量占总量的971%,没有运用信息技术图与非数学层面的旁白;②北师版除数学图(占总量的407%)的运用之外,其余形式的运用相对稳定;③苏教版中缺失数学图的运用,其余形式的运用相对均衡.

人教版教科书运用了大量数学图与表,表明注重用形象化的表征形式;北师版较为均衡的运用了不同的表征形式;苏教版运用非数学图的数量较多,一定程度上会减轻学习数学的压抑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也会影响到数学知识的理解.

3.4例题习题维度

例题、练习题、习题是建构教科书的主成分.由31、32的分析中知,主要内容的建构都离不开例题、例习题、习题.本文换一种思维方式,从每一道例题(问题)、练习题、习题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函数模型的数量为统计量,从而剖析例题、问题、练习题、习题与函数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见表4.

表4函数模型比较表

版本

函数人教版北师版苏教版总计

二次函数67821

一次函数65516

指数函数81413

幂函数2024

一次分段函数2002

对数函数1001

总计25131957

分析发现:①6类函数模型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二次函数(占总数的368%),其次是一次函数与指数函数(分别为316%、228%),几乎每一版本中对这三类函数的涉及都较多,表明这三类函数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②仅指数函数而言,人教版中出现的次数较其余两版本要多一些,这与人教版中例题与习题的大容量有关.③一次分段函数与对数函数数量较少,北师版与苏教版均没有出现.

人教版中不仅对课标中提到的四类函数都有涉及,而且相关函数模型数量、种类多,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北师版中涉及的函数模型量最少,且比较简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苏教版较为适中,在学习基础模型的前提下,有一定的推广,且剔除了较难理解的对数函数模型,这种设计可能适合学生的学习.

4结语

综上所述,三套教科书主要内容都包括“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部分,主要模式都为引入―例题―练习―总结概括―练习,基础函数模型都有涉及.但三套教科书都有不同的建构特色,人教版教科书的特色是:适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课程标准对实际教学要求的实现;注重知识间的衔接与过渡,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夯实学生数学基础.北师版教科书致力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苏教版教科书关注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知识的一种表达过程,是为教学服务的,每一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是基于数学课标、教育现实建构的,有其存在的可行性与价值,不可避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也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每一个教师与学生.因此对不同版本教科书中同一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对更好地教学与教科书建构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16.

[2]周军.新课程理念下中美两国“三角函数”教材的比较研究.数学教学,2012,(9).

[3]陈月兰,袁思情等.中美教材“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比较.数学通报,2013,(8):11-16.

[4]刘绍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北师大版教案范文8

关键词:本科 市场营销 专业建设 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232-01

1 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首先要确立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类型相对划分为应用型和研究型,根据培养人才类型确立具有差异化的培养目标,并实施相应的教学组织。在培养学生基本的综合学术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各种实践技能、判断能力及决策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市场营销专业的概况,了解市场营销专业的性质、特点,所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体系构成,所学习的社会实践类课程与实习类课程的特色和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的条件,撰写毕业论文的要求和条件;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毕业后的深造方向,营销专业学生应具有的分析企业营销实际问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最终应达到以下培养目标:基础扎实、专业面宽;掌握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分析原理和方法;掌握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具有良好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市场营销管理和综合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开拓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成为营销领域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2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建成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知识结构、学术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学风严谨、教风优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团队职称结构层次较高。高级职称比例相对稳定,中级职称比例逐年提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逐年提高,其余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团队成员的年龄实现老、中、青的合理配置,梯层式结构显现团队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市场营销教学团队应依据发展需要,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全面提升教学团队素质,完成更多高水平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

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大学访问学习,到国内知名大企业实习,实现教师百分之百具有企业实践经历。鼓励团队成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参加各种市场营销相关的教学研究会议。了解专业现状和动态,实时跟踪专业前沿,掌握专业发展趋势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

3 青年教师培养目标

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科学管理、重点培养。

3.1 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以提升教师学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一方面可以完成在职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将学科中的最新知识应用到教学工作中。

3.2 加强青年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的培训和管理

实施以老带新制度,在教学方法、教学途径、教材编写、教案制作、论文写作、课题申报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及时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规律。

3.3 定期进行团队内青年教师的研讨与交流,成员之间互通有无、相互帮助,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民主、宽松的团队氛围和学术氛围,提高市场营销教学团队的竞争力与凝聚力,增强团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4 支持青年教师独立申报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以科研促进教学

鼓励青年教师多出成果,对获得部级、省部级科研与教学课题、出版高水平著作、发表高水平论文的青年教师给予奖励。

3.5 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

为青年教师开阔视野,了解前沿学术动向、学习先进教学方法提供平台,使整个市场营销教学团队的水平能够稳定在市场营销学术领域的前列。

4 教学体系建设目标

4.1 课程体系建设

形成基于人才培养的课程特色,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合理的课程体系应以《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策划与案例》等课程为龙头,主要涵盖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企业管理》、《品牌管理学》、《广告学》、《企业形象设计》、《国际市场营销》、《零售业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服务营销》、《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商务谈判》等核心专业课程。

4.2 专业教材建设

以精品教材为重点,加强精品教材建设。加大对重要专业课建设的投入,采取措施提升课程教材建设质量。定期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论证,每两年完成一次教学计划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课程教材,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及时更新已有教材。尽量使用国家教育委员会认可的市场营销专业优秀教材,或者各高等院校自己组织编写的优秀教材,或者译成中文的国外知名大学使用的优秀教材。

4.3 实验与实践教学

强化案例教学,注重实验与实践等应用型课程。让学生全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围绕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着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课中,通过营销专业软件的开发,开设企业经营模拟和营销沙盘模拟实践性课程。高校还应与企业合作建设与市场营销相关的实践教学基地。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百分之百使用多媒体教学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大视频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比例,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提高课堂知识传授效率,有效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营销领域知识动态。充分运用快捷的网络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网上辅导和学习的互动。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全部在教学中应用,实现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有机互补。加大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培养学生分析实际营销问题的技巧与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鸿飞.营销策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孟韬.市场营销策划[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3]张鸿.营销策划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4]张海.营销策划原理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孟韬,等.营销策划方法、技巧与文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6]叶万春.营销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郭国庆,等.市场营销学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北师大版教案范文9

关键词:说课 评课 课程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 机制

课 题:本文系“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PHR201107303)研究成果。

随着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确保高职教学质量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为此,笔者所在学校提出了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策略。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是办学的永恒课题。一个科学的高效的教学运行和质量保障机制是确保高职教学质量的根本。这些年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抓说课,抓评课,创新了说课评课体系机制,把构建、实施新型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落到实处,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说专业课程体系,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质量

说专业课程体系,可以简称为说专业,实际上就是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任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是由若干课程群科学组合而构成的,因此又常称为课程结构体系,简称为课程体系。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专业课程体系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际就是高等学校专业办学的一个基本系统。在高职示范校建设过程中,重点专业的建设就是紧紧抓住这个基本系统(专业课程体系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怎样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才能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呢?以前,高等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是由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制定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已经下放给各个高校自行制定。我国新生的高职教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一些高职院校开始职业课程开发。随后,出现了职业课程改革的浪潮。高职示范校建设就是在这种形势下,由国家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作为高职示范校建设单位,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经过反复研究实践,学校借鉴了我国基础教育首创的“说课”机制。基础教育的“说课”,主要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说课”,一般是一节课或一次课的“说课”;其好处是将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结合起来,可以形成教学智慧的叠加,逐步形成最优化的课程教学方案。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通过开展“说专业、评专业”的活动,即以说专业课程体系为核心,引领专业的各项改革和建设,包括课程开发、设计、建设和实施等等。不但要求各个专业说出专业课程体系方案及其构建过程,而且要说出理论依据;说完以后进行点评、反馈、修改。通过多次的反复的“说专业、评专业”,最终形成了5个重点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设、数控技术、金融保险)课程体系和专业建设实施方案。通过上级管理部门组织的层层验收,获得了优秀的评价,并于201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二、说课程整体设计,评价课程实施方案的质量

一般来说,传统教学是不讲究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每学期开学,教师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填写一份教学日历表就可以开始上课了。现在为了确保每门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要求每门课程的教师做好整体教学设计,并且通过说课进行课程评价。现代职业课程理论和课程设计理论指出,要符合课程开发构建课程标准,还要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以便促进和达到课程教学质量的整体优化。整体教学设计是根据每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教学要求(课程标准)来进行的。

整体教学设计的内涵主要包括基本设计方案和教学进程表两大部分。其中,基本设计方案包括:课程基本教学信息、课程定位;课程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项目或教学情境)设计;教学基本模式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表达和学业评价)设计;教学实施过程设计;学业评价反馈系统设计和课程资源设计等内容。课程教学进程表包括:项目或子项目(课程单元)标题;能力目标;认知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业评价;学时分配等内容。根据目前高职生的学情和学习风格,教学过程设计还特别强调“理实一体化”、启发式、师生互动式教学方式。

说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主要是说上述这些内涵和如何设计的,还要有根据地说明为什么这样设计。也就是说,要具有高职课程理论以及课程设计理论的依据,同时还要工学结合,将有关专业理论与专业岗位实践融合起来。

专家、同行、研究人员、管理人员等都可以参与说课点评或评价。目的是提高课程整体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三、说单元课教学设计,评价教师执教能力和素质

单元课是课程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从单元课教学质量可以看出教师具体教学设计的思维能力和实施能力,看出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及其修养修炼,看出教师的基本教学素质和教学理论水平。目前国内外教学设计论著实际上涉及的主要是单元课教学设计。

单元课教学设计的内涵,也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单元课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单元课教学方案设计包括:单元名称、课时/ min、上课班级、上课地点、学习目标(能力和知识等)、学习内容(重点和难点等)、教学模式与策略(模式、方法、手段和评价等)、课外作业、课程资源、教学反思等内容。单元课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min等内容。

教师说课结束后,由专家、同行、研究人员等组成的专家团队要对教师的说课进行细致的点评或评价。专家团队还会到教学现场观摩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最后,专家团队还要对教师的单元课教授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

四、构建说课评课机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说课可以在课前进行(设计性说课),也可以课后进行(反思性说课),形式灵活。说课是教研活动的有效方式。说课这种形式很贴近课堂讲课,它主要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组织、监控能力。由此对教师的授课评价也就可以参考说课评课的方式进行。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经过长期教学质量跟踪和教学质量控制方法的探索,摸索出一条说课评课机制,不但确保全院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而且培养出一批批青年教师,提升了他们职业教育的执教能力。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创新“说课评课”体系机制,构建了新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践证明,“说课评课”体系机制是构建可靠的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机制。这种机制不仅可以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促进教学研究,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说课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李兴良,马爱玲.教学智慧的生成与表达――说课原理与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育委员会.说课论[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北师大版教案范文10

广西师大出版社现有员1700多人,至今共出版图书8,000多种,总印数达10亿多册,总资产3.5亿元人民币,年发行码洋6亿多元人民币,所出版的图书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广西师大出版社也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教材管理先进集体、先进高校出版社,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先进出版单位。在近10年行业机构及媒体组织的综合评估中,综合实力均列中国大学出版社前10名,在地方大学出版社中名列第一。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员雷颐先生称赞道:“广西师大出版社已经成为我们知识界、学术界一个共有的家园。”广西师大出版社艰辛和努力的发展历程,的确给人以许多启示。

以教育和学术人文为特色的集团成长轨迹

近年来,广西师大出版社为履践自身的文化使命,在以教育出版为中心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出版方向,优化图书结构,出版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图书,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广西师大出版社旗下现拥有杂志社(编发期刊5种:《作文大王》、《英语大王》、《数学大王》、《新营销》、《市民》)、印刷厂、大学书店、电子音像出版社4个下属企业,以及北京、广州、南京、南宁、上海五家公司和桂林独秀金图图书股份有限公司。以上各个公司所从事的业务各有侧重,北京、上海的两家公司主要从事学术人文图书的策划、生产和营销,南京、广州的两家公司和桂林独秀金图图书有限公司则是专门从事助学读物的策划、生产和营销,而南宁公司则以出版时政读物为主。

据何林夏董事长介绍,在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6年~1998年)主要以出版教材和教辅图书为主。此时,民营书店刚刚起步,业内对它们还持有严重偏见,视之为“投机倒把”的散兵游勇,但广西师大出版社在大学出版社中率先与民营书店合作,迅速在全国建立了高效的教辅销售网络,1998年销售码洋达2亿元。第二阶段(1998年~2008年),广西师大出版社依据自身的战略规划,决定走“内涵发展,自我裂变”的道路,先后在北京、广州、南京、上海和南宁成立全资或控股的公司,从事图书策划和营销业务,开发资源和市场,这五家公司连同印刷厂、印务公司、大学书店等一共14家下属企业,年利润超过5,000万,销售码洋超过5个亿,成为具有集团规模的综合性出版社。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的成立为契机,出版社新班子确立“突出主业。多元发展”的道路,目标是要把广西师大出版社办成一个以教育和学术人文为特色的产业集团。

畅销书:用地道的好书赚钱

如今,一个出版社的生存与发展,经济效益好是有力的保障。在不少出版社以各种方式挖掘经济增长点时。广西师大出版社所采用的方式,用总编辑、北京出版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瑞林的话讲,就是“用地道的好书赚钱”。

何林夏董事长表示:“近年来,广西师大社逐年减少品种量、加强单品种精耕细作,不少图书在受到读者赞誉的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比如。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思考中医》、《走近中医》、《周有光百岁口述》、《民国采访战》、《安迪・沃霍尔的哲学》、《孟宪实讲唐史》、《蒙曼说唐:武则天》《乱世红颜》、《王立群说之秦始皇(上下)》,还有许倬云、木心、陈丹青、梁文道等作品系列,以及“米其林旅游指南”、“生活地图”、“玩全攻略”等旅游图书,都有不俗的表现,销售纪录和重印率不断刷新。2009年,广西师大出版社已经或即将推出一批高品质的图书,如易中天答问先秦诸子的《我山之石》、名门之后赵珩记录传统文化的《旧时风物》、女权主义者波伏娃的传记《激荡的一生》、陈舜臣非虚构作品代表作《日本人与中国人》、王明珂学术著作《游牧者的抉择》、许倬云多年心血集成的《历史大脉络》、长衫先生李里的《蒙书讲义》、天涯热博萨苏的《警察手记》、平民刘义光读史心得《历史的性格》、贾志刚的历史演义《说春秋》系列、享誉世界的文学家纳博科夫的传记《纳博科夫传:俄罗斯时期》等。

“在畅销书的运作上,广西师大社的北京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一书即是十分成功的案例。”何林夏董事长举例说,这本书是北京公司首次与海外大型出版机构联合打造国际畅销书,编辑、版权、营销等部门协同作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翻译、编辑、印刷等一系列出版环节。该书的出版发行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归功于以下几点:一,高度灵敏的职业嗅觉。北京公司听闻郎朗有可能在2008年奥运开幕式上表演的信息,又从版权方得知,郎朗当时正在用英文创作自传,稿件还未完成,出版时间只是大概确定,该书英文版版权由兰登书屋旗下的Double Day(双日)出版公司拥有。北京公司了解到郎朗在书中对“竞争”、“梦想”、“牺牲”、“坚持”等理念进行了坦率介绍,同时还展示了他对西方古典音乐的理解,自传兼具艺术性与商业性,认为借奥运东风做郎朗自传,好比水到渠成,风吹花开,于是当机立断购买该书的版权。二,较强的策划能力。当时国内另外几家颇具实力的出版社也有意引进该书。为此,北京公司在与Double Day公司谈判时,精心制作了一份营销报告,报告包括详细的营销方案、对该书前期市场的调查反馈以及未来市场的分析预测等,还展示了北京公司之前的成功案例。虽然在竞争版权时,北京公司的报价不是最高的,但完善的营销方案,为最终的成功增添了重要的砝码。三,快捷高效的工作效率。2008年初,Double Day把郎朗的定稿发往北京,为了减少8月北京奥运会对新书宣传工作的冲击,北京公司决定在奥运之前的两三个月推出该书。短短3个月,北京公司组织完成了翻译、编校、出版等一系列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北京公司组织专业译者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翻译工作,由具有丰富翻译经验并且喜爱郎朗音乐的译者李灵与郎朗进行顺畅的沟通。翻译完稿后,又成立了由经验丰富的编辑组成的专业团队进行审稿,终于在4月底将新书推出,使得该书的中文版先于原版(英文版)提前与中国读者见面。7月,该书的德、法、西、日等版才陆续出版。

“改革与创新是出版社发展的最重要的途径”

图书的市场化,要求图书出版必须与市场接轨,在市场主体到位的基础上,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出版企业股份制改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出版社改制引发“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各种议论的时候,广西师大出版社却率先实 现改制,给其他出版社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作为改制的先行者,广西师大社在改革中确实也遇到不少的难题:包括联合重组出版资源的愿望与大学出版社受资产关系、区域封锁限制而难以实现横向联合的矛盾;包括清产核资、授权经营、改革成本、清理不良资产等难题,包括改革配套政策及时跟进的问题i包括改制后的大学社在资产管理、企业运营各方面还难以成为完全的市场主体,与一般出版社相比要承担更多税负的问题;包括转企改制后的出版社与大学之间的各种关系问题。包括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客观要求参与资本收益分配而股权激励等手段的实现面临较大阻力等。”何林夏董事长表示,这些问题是大学出版社在改革过程中普遍遇到的,目前还不能说已经有了完善的解决方案,尚在探索中前进。

他说:“广西师大社从成立之日注册的就是企业法人,此后,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不断更新发展思路,从积极而又谨慎地探索与民营书业的合作、实行分省独家制到催生民营书业联合体;从多渠道营销模式的探索、首开与电视媒体的互动到打造助学读物畅销产品;从加强三项制度改革与建设、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到推进本社向现代企业管理要效益;从完善人才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到全面整合和建立本社的产业链条;从跨地域跨领域跨媒体的发展到出版社集团的建设,23年来,在坚持不断改革创新的思想指导下,积极探索‘内涵发展,自我裂变’的发展模式,使本社从一个单一的教育类出版社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出版机构,从一个单体的出版社机构成长为一个出版集团。其中我们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改革与发展的前提,改革与创新是出版社发展的最重要的途径。”

两岸出版:期许能更深入合作

此前,广西师大出版社与台湾多家出版社都有长期合作关系,比如定期发送书目、新书信息和交换样书等,与台湾出版社合作的百家讲坛图书《蒙曼说唐:武则天》、《乱世红颜》、《王立群读之秦始皇(上下)》、《孟宪实说唐史》在台湾均有不俗的销售成绩;中医类图书也是拳头产品,如《思考中医》、《走近中医》的台湾版本,也持续热卖;但这些合作相对都是非常有限的。基于广西师大社多年来在学术人文图书领域的努力以及在品牌、行销等方面的积累,何林夏董事长期许:“希望跟台湾的社科人文出版机构建立起更多更加畅通的信息交换和意见沟通的渠道,以此促进双方的合作成效。广西师大社出版的旅游类图书在大陆市场销售情况不错,希望能进一步开拓台湾市场;在学术人文的板块里,本社的‘珍稀文献’图书也颇具规模,在国内外的学术界也赢得了较高的评价,也希望多跟台湾学术研究机构、图书馆界有更多的接触,拓展合作和交流的空间。”

北师大版教案范文11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材;医师职业精神;教材编写

教材是重要的知识载体,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材种类繁多,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为例,目前全国各大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很多。主要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现在已进行了8次修订,在修订过程中,不但对知识进行了更新,而且在形式上也有很多创新[1]。比如第五版开始增加了人文方面的插图,并以插入框形式将著名实验、科研进展、临床问题等专业内容与社会历史文化等有机结合,旨在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启发思考、拓展知识面,赋予教材人文内涵。提示培养医生不仅要传授医学知识,还要培养人文精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案例版)》教材,将基础知识与临床案例相结合,体现了培养医学生早接触临床理念[2]。继此,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各章节以案例导入,正文中适当加入一些临床应用板块,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基础与临床衔接[3]。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电子书包)》,迎合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网络及上网设备在医学生中的普及为基础,使医学生全天候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可能,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指导作用[4]。另外,也有教材改变了传统将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容截然分开的编写模式,尝试将两门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以人体发育为主线,将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发生、发展、结构与相关功能密切结合,使其真正成为一门课程[5]。还有教材针对高职、专科等层次教学,相应地将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两门课程整合,使内容更加紧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避免了两门课程内容的重复,进而减少授课学时,减轻学生负担,给学生留有更多自学时间[6]。这些教材编写模式,也为目前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开展的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取的经验[7]。总而言之,虽然目前组织学与胚胎学等基础医学学科教材编写形式多样,但还是注重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的承载,对职业精神层面的渗透不足。

1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现状

通过基础与临床知识的学习,培养医学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医疗技术的科学精神,教师在授课及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医学生向善、求美、利他、关注服务对象情感体验的人文精神,将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相统一,即是医师职业精神的内涵。目前,对于医师职业精神培养,主要是通过实践教育让医学生初步认识医师职业精神。一般新生入学后,学校会组织医学生参观学校的相关场馆,进行医学生誓言宣读等活动,这些活动全体学生都要参与,但是活动时间很短,并不能在医学生心中产生深远影响。此外,随着医学生医学知识的积累,个别医学生可以参与社区导医和导诊等诊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从感性和经验层面体验医疗工作的目的、价值及意义,但是这种方式不能使所有学生都有收获,尤其是那些不太愿意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这使得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缺位。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以自己的经历结合理论知识为学生讲解一些职业道德和医师职业精神内容,但这也只是个别教师的行为,或者说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不能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常态化。

2职业精神养成是医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我国医师职业精神制度建设是从1988年卫生部颁布《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开始的。2005年,中国医师协会签署《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再到2011年颁布的《中国医师宣言》对医师职业精神进行了相关规定[8]。在这些规定中承诺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终身学习,并强调守护健康、促进和谐,是中国医师担负的神圣使命,该神圣使命依赖于医学生的培养。虽然职业精神培养需要在社会的熔炉中锻造,但也需要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教师的言传身教。医学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学科分支最多,知识更新最快,并且医师工作环境复杂。这些特点决定了医师要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在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不仅要对新事物、新知识有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还要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医学家吴瑭曾说“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另有“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均指出作为医生不仅要追求医技精湛,还要追求医德高尚[9]。医生只有不断追求卓越的品质,才能胜任医生角色[10]。

3将职业精神教育渗透在教材中的意义

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随着对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不断深入,医学生对职业认知日渐清晰,但是繁重的学业以及间接了解到的医师职业压力,使部分学生出现专业倦怠,甚至产生弃医的想法。因此需要及时让医学生认清医师职业,培养医学生关怀、尊重、理解、责任、博爱、奉献的优秀品质[11],而这些品质的养成仅靠参观、宣誓或一两次的社会实践是难以实现的。所以有必要将职业精神培养内容以某种形式编入各学科教材中,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了解相关知识,得到不间断的熏陶。医学生刚入学时,对医师这个职业并不了解,对医疗行业认识片面,要么是积极的,要么是负面的,而学校这个大环境相对比较单纯,很容易做到修正医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将职业精神培养提前到基础知识学习阶段,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在这个阶段学生可塑性强,接收积极的、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同时,把基础医学相关知识与临床工作相结合,既能体现基础医学知识的重要性,也能提高医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促使其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加深刻。

4将职业精神教育渗透到基础医学教材中的可行性及形式

4.1教材的多样化使重编教材成为可能

当前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医学生培养已成为共识。编写或修订教材是将现代教育理念融入教材之中,因此将职业精神教育内容编入教材也是可以实现的。

4.2现代化技术发展为教材编写提供保障

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开发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网络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展现与本课程知识点相关的医师职业精神知识及经典案例。以学科知识点为依托,向职业精神扩展,充分展现基础医学知识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医学生学习基础医学的兴趣,加深对基础学科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4.3在教材中适当应用文本框形式

文本框内容可以包括本学科发展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或著名科学家的事迹,描述他们的敬业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引导医学生把内在成才需求和实现社会价值相结合,自觉追求卓越,深化对医师职业的认知,培养职业精神。也可以以本专业知识为切入点,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让医学生体会到学好基础医学知识是为以后处理临床问题提供有力保证,进而使医师职业精神得到升华。例如,在组织学消化管章节阑尾部分,可以选择这样一个案例:在因妇科疾病进行手术过程中发现阑尾有轻度炎症,是否需要将阑尾切除呢?可以将这个案例从本学科知识层面、临床思维维度、职业道德角度等多方面进行评述,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是不确定的,也可以是明确的。再如,在胚胎学部分,学习先天畸形(唇裂、无脑儿等)相关章节时,可选择一些典型案例,从科学、人文、社会等角度分析如何处理不同先天畸形病例,使医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医师不仅是救死扶伤,还要从患者、家庭、社会等方面考虑。也就是说,作为一名医师不仅要有科学精神,还要有人文精神,并能使两者统一。总之,本文通过对基础医学学科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材编写提出一个初步设想,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各大出版社及教材编写者一些启示,使编写的教材能与时俱进,更好地承载医学知识和传承良好职业精神。

参考文献:

[1]成令忠,李继承.组织学与胚胎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白咸勇,谌宏鸣.组织学与胚胎学(案例版)[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苏衍萍.组织学与胚胎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4]曾园山.组织学与胚胎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6.

[5]成令忠,王一飞,钟翠平.组织胚胎学———人体发育和功能组织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6]于恩华,唐军民.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M].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

[7]张宏颖,李华,郝立宏,等.以器官—系统为导向的基础医学循环系统整合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75-76.

[8]王德.医生的职业精神[J].中国医学人文,2016,2(4):2.

[9]曲凡,王丽宇.论儒家五常思想与医生职业精神之契合[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2):39-40.

[10]向茜,李勤,张晋,等.浅谈医生的职业精神[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6):1101-1102,1105.

北师大版教案范文12

(赤峰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本文指出了进行《物理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物理学科教学法》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思路、方法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评价体系等诸方面开展的教学改革探索研究及实践的具体情况,并进行分析讨论,得出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 :物理学科教学法;教学改革;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68-03

基金项目:赤峰学院优秀课程

1 引言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科教兴国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根据中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包括科技人才在内的优秀的专业人才,需要学校的教育和培养.为此,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包括科技人才在内的优秀的专业人才工作.高校物理教育专业担负着为以中学为主的各级学校培养输送合格师资的光荣使命,认真探索研究和完成这项光荣使命,尤其是认真开展教学研究及实践,是我们高校物理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承担的《物理学科教学法》2013年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在学校和教务处的有力支持和指导下,按照有关要求积极认真地开展了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工作,经过两年两轮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找到了一些可行的做法,实践中产生了良好效果,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因此,本文专门对我们所开展的《物理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研究及实践进行总结,以便与同行共同探讨研究,进一步做好《物理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学工作.

2 《物理学科教学法》课程简介

《物理学科教学法》这门课程是物理教育专业的重要专业理论及实践课,是对于师范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关键作用的一门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法》是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交叉学科,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中的各要素及其相关关系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物理学、教育学(包括教育技术)、心理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紧密联系中学物理教学实践,系统地探索研究物理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积极实践,为各级学校培养具备较高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合格的物理教师.同时,也是涉及到认真贯彻落实我校“双改”要求的物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所以,建设好这门课程,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 《物理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思路和方法

《物理学科教学法》课程肩负着培养中学物理教师的重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物理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怎样建设好这门课程,是我们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研究、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首先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可行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物理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先进的教育理念、物理课程改革的有关要求为指导,结合中学物理教学需要和物理学专业学生的主观条件以及教学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物理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方案,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完善,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改革成果.

4 《物理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研究及实践

按照我们制定的《物理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方案,我们团队积极认真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不断改进、提高和完善,取得良好的效果,积累了行之有效的做法及经验.

4.1 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育思想是指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通过充分学习当代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树立了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以如下六项工作为重点开展了各项工作:一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发展;二是注重教学质量和保证教学效果;三是提高可测性和量化要求及其效果.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四是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我的教学效果如何?”“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更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五是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改进教学.六是加强团队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提高,我们团队教师之间经常进行沟通,交流信息,密切合作,开展教学探讨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4.2 教学内容的改革

我们紧紧围绕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按照国家对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和当代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积极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教学参考书我们选用了符合当今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物理教学论》等教材.同时,在教学中贯穿了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安排了让学生撰写教案、说课稿,并进行讲课、说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4.3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培养当代社会所需的人才和提高教学效果,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教学需要,加强了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和灵活运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加强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培养了当代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受到学生的欢迎.

4.4 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手段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保证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在教学中,以产生最佳教学效果为标准,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各自的优势,通过不同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取得良好效果.比如,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播放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实录的同时,进行分析评价;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播放课程资源开发案例的同时,进行讲解;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播放仿真实验的同时,进行讲解;安排学生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利用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进行讲课和说课训练等等.

4.5 评价体系的改革完善

教学评价体系,不但涉及到能否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学行为,还要涉及到能否保证教学效果.我们学习参考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评价体系,积极进行了评价体系的改革完善.按照学校有关要求,结合教学实际,采取了作业、课堂表现、教学设计、撰写教案、撰写说课稿等平时成绩,讲课、说课等实践技能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阶段成绩相结合的多种考核方式的综合运用,实现评价体系多元化,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促进了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和阶段性复习总结的自觉性,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实践技能,提高了教学效果.

4.6 课程资源建设

我们重视课程资源建设,在开展教学改革的同时,系统地进行了课程资源建设工作.修订了教学大纲、更新了教学内容,进行了新的教学设计,重新编写教案,重新制作课件,更新和完善了习题库和试题库,重新制定了评价方式及评价体系.经过探索研究,通过两轮教改实践中的改进和提高,建设了受到学生欢迎、得到同行和职能部门认可的、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包.准备了各项网络课程资源,当学校网络系统具备条件时,实现网络连接,给学生学习交流提供方便.

4.7 教学团队建设

建立优秀的教学团队,是搞好课程改革的主观因素和重要保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尤其是通过建设学校优秀课程的过程中,围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不断加强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学习;重视教学团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加强教学团队之间的合作,重要的事情在共同充分的探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共识,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积极改进各项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学技能;采取阶段性的反思的具体措施,分析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发扬优势,改进不足,使我们的教学团队不断完善.通过以上各项工作,促进了我们教学团队全体教师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建立了结构合理、能力较强、团结协作的优秀的教学团队.

5 分析讨论

通过优秀课建设,我们教学团队树立了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优化了教学内容;加强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不同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取得良好效果;实现评价体系多元化,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提高教学效果;建设了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包;建立了结构合理、能力较强、团结协作的优秀的教学团队.我们的这些工作,按照优秀课要求做的比较理想,但是按照精品课程的要求,还需要继续加强和进一步提高.

6 结论

通过优秀课建设,我们教学团队树立了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更加优化,更加贴近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加强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加强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培养了当代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各自的优势,不同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取得良好效果;实现评价体系多元化,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不但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实践技能,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两轮教改实践中的改进和提高,建设了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包;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建立了结构合理、能力较强、团结协作的优秀的教学团队.我们的这些工作,经过实践的检验,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得到了同行和职能部门的肯定.

参考文献:

(1)张红霞.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阎金铎.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第三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陈刚.新编物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孟昭辉.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6)J·M·索里,等.教育心理学[M].高觉敷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7)栗洪武.学校教育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乔际平.物理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9)赵超先.物理教学论与物理教学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杨九俊.教学评价方法及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1)孟昭辉.中学物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4)王义高.当代世界教育思潮与各国教改趋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5)金世柏.发达国家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现状与趋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

(16)今日中国教育改革探索课题组.今日中国教育改革探索[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0.

(17)曹磊,谭树杰.各国物理教学改革剖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18)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