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

时间:2022-03-04 06:15:17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1

关键词:元明清小说;教学研究;授课模式

《元明清小说研究》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以本科基础课“中国古代文学史”为先修课程。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元明清小说发展史,明清小说类型、作家研究,作品的文本解读和理论研究等。本课程在北师大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传统。同时,在师大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各位老师的协作努力下,成为新时期本科生选修课中比较有特色的一门课程。

一、北师大文学院的古代小说研究与授课传统

“小说”是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清两展势头强劲,影响深远。然而,在正统文学观中却始终处于“小道”之位。对其研究,也滞后于传统诗文。

古代小说的研究,最初以序跋评点的方式存在。至晚清,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产生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小说批评。“古代小说研究”作为专门的学科,则依托于小说史研究工作的起步和小说书目文献整理工作的开展。

北师大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和教学方面素有传统。20世纪20年代,鲁迅先生曾应邀担任女师大国文系小说史科兼职教员,主要课程有“中国小说史略”和文艺理论。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一书,是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的奠基之作,至今在古代小说研究界仍然有着崇高的地位。中国古代小说目录学科的奠基人孙楷第先生,1928年毕业于北平高等师范国文系,著有《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戏曲小说书录解题》等。他将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用于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对小说史研究的科学化,贡献尤大。曾任职于辅仁大学的王古鲁,亦在小说戏曲文献的搜集整理方面,很有建树。

20世纪50年代以后,北师大中文系在小说研究方面秉承传统而又有所开拓。启功先生对敦煌变文与《红楼梦》的文献校注和文化研究工作,泽被学人。聂石樵先生与邓魁英先生亦涉足古代小说的研究,对于新时期小说研究范式的确立,卓有贡献。张俊先生的《红楼梦》研究和小说史研究,于天池先生的《聊斋志异》和文言小说研究,皆在当代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其后,郭英德教授、李真瑜教授和陈慧琴教授,亦在古代小说研究领域辛勤耕耘,成绩斐然。

北师大在小说研究与教学方面始终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师大古代小说研究的传统,主要偏重在以下四个方面:(1)古代小说的文献研究,(2)古代小说史研究,(3)《红楼梦》研究,(4)新的理论与方法的实践运用。由于师范院校的特殊性,北师大的古代小说研究,始终是科研与教学双向并重。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深化并传授新的科研成果。在前辈学者的努力下,北师大产生了一大批古代小说的研究成果,如启功先生的《红楼梦》程乙本校注,张俊、聂石樵等先生的《红楼梦》程甲本校注,张俊先生的《清代小说史》等。这些研究,功底扎实,严谨笃实,在学术界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影响。与此同时,北师大在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教学中,较好的传授了古代小说研究的知识与方法,为新时期古代小说研究的深化与推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二、师承前辈的古代小说研究与教学

“元明清小说研究”课程是北师大文学院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学生多为大学三年级的本科生。课程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中古代小说研究的一个深化,也是将小说视为一个单独学科所进行的专门教育。文学院现在可开设本课程的老师有郭英德教授、李真瑜教授、陈慧琴副教授、李小龙博士和本人。师资力量比较雄厚。近些年由于学院的教学安排,本人的授课时间较多。教学中,在继承北师大传统的小说研究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师承张俊师的小说史研究与教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案。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前期的知识储备,在教学上,将重点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古代小说的文献研究。包括书目研究和版本研究两个方面。通过授课,尽量使学生打下牢固的文献功底。

(2)古代小说的原典导读与理论研究。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以点带面,使学生认识到研读文本的重要性。在认真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延伸阅读小说序跋与评点。在解读作品的时候,引导学生用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古代小说,拓宽其学术视野。

(3)小说史的构架。在小说史的讲授中,注意名著经典与二三流作品的结合。既突出一流作品的范型意义,亦不忽视二三流作品的小说史价值。以点带面,使学生对古代小说的发展流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小说史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深化研究具体作家作品。

以上面三个方面为重心,在教学中逐步完善教学方案和PPT课件,使“元明清小说研究”课程的讲授规范化与科学化。在具体授课时,围绕教学重点,次第展开,使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对于大多数不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来说,亦能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学业素养。

三、授课内容的更新与研究视野的拓展

古代小说的研究在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讲授,也始终关注学术前沿和学科发展,注意知识的更新。授课内容紧跟学术前沿,使学生在接受传统小说文献与文学知识的同时,接触新的学科热点。同时,有意识地引入新的观念与理论知识,拓宽本课程的学术研究视野。在授课过程中,本人有意识地让学生对以下三个发面有所关注:

(1)学科动态。引导学生搜集新的学术论著,了解小说研究的动态,改变他们单一的从课程获取知识的模式。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有很大的帮助。

(2)学科热点。如对小说出版与传播环节的研究,往往使学生能够关注影响到小说创作与发展的流通环节。作为流通物的小说,既具有文学价值,亦具有一定的商品价值。再如小说的社会学研究,小说的心理学研究等。通过热点问题的引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一些问题,能够通过现象分析和资料搜集,形成自己的见解。

(3)关心明清小说与现实社会的契合点。如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出时,组织学生讨论《红楼梦》的版本问题。对比87版和10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使他们认识到版本研究对小说文本解读的重要性。这些问题,往往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浅入深,逐步引导他们对学术问题的关注。

“元明清小说研究”课程的开设,始终立足于北师大的教学科研传统,并积极引入学科发展的新成果,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文献基础的同时,不断拓宽其学术视野和社会视野,课程本身亦逐渐形成自己特色风格。

四、电子资源与视频资料的使用

小说研究的电子资源包括文本数字处理资源、版本

图像呈现资源和研究资料的电子网络资源。从教学实际看,这三种资源的使用,对“元明清小说研究”课程的教授皆有比较积极的影响。北师大古代文学研究所,在郭英德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古代文学苑”的建设,首都师范大学亦有古代文学信息化处理的相关项目。这些电子资源,是古代小说研究的新资源,学会使用这些资源,对教学和研究皆具有辅助价值。

小说是叙事文学的最高形式,与诗文等文体相比,篇幅较长。在文本解读时,原有的书本资料使用不是非常便利。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文献资源的出现,给小说的文本解读,提供了便利。本人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这些电子资源,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这些电子资源,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服务。当然,这种利用,并非简单机械的文字检索,而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

小说版本图像资源的使用,则增加了本科生对版本知识了解的渠道。本科生接触古籍的机会较少,使用这些版本图像资源,使他们对小说的版本能有比较直观的认识,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对他们论文的选题和写作的科学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小说的研究资料和电子网络资源,是本科生比较乐于使用的电子资源。对于这些资源的使用,则需要有所指点。鼓励他们参考的同时,明确这些资源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在论文写作时,则要求他们必须核实文本资料。

小说文体具有故事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故其传播和接受与诗文相比,亦具有一些特殊的方式。戏曲影视艺术移植,是小说传播与接受的一个重要媒介。这些视频资料,规模庞大,良莠不齐。挑选和使用其中的优秀作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作品的认知和分析能力。如授课中对《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的影视资料的利用,皆取得了不错的课堂效果。

本课程在现有的信息处理资料的基础上,力图拓宽并深化古代小说的电子文献资料整合,同时,引进古代小说的传播与改编的多媒体资料,丰富课程的授课模式,拓展课程的学术视野。

五、改变讲授模式,增加教学互动

在授课模式上,本人将讲授和讨论的形式结合起来,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使他们在具有参与意识的同时,亦具备一定的群体合作意识。具体措施如下:

(1)分小组布置课题。每小组由组长分配任务,协调努力,共同完成。

(2)改变评分机制,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具体评分时,根据每个同学在课题中承担的任务,给予客观公允的评价。评分标准公开、公平。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期的小论文中,鼓励学生自己选题,在选题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题的选取,需参考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点。尽量选取学生能够胜任并具有一些学术水平的小问题。如在2011学年的讨论题中,有一道题目是“解读周进的艺术形象”。题目不大,但却需认真研读作品,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小说史知识。分析的角度很多,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启发,引导其选取有意义和学术价值的分析视角。

“元明清小说研究”的选修课,留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组织课堂讨论时,也照顾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设置了一些他们可以参与,并且具有优势的小课题。如,讨论古典小说的海外传播,让他们参与到资料的搜集和考察中,发挥自己的语言与国别优势。

从实际效果看,学生对于这种授课模式,普遍是比较欢迎的。绝大多数同学,均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题研究,讨论发言。这种模式,既深化了他们的课堂知识,也使他们形成了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合作意识。

六、课程改革的设想与实践

“元明清小说研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课程。以往的教学倾向于古代小说的文献梳理、文本解读及理论分析。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传媒的优势日益显现。古代小说的研究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影响也日益增大。同时,古典小说名著的传播方式亦呈现多元化的趋向。新的文化语境下,学生对授课的方式和内容也有新的要求,故“元明清小说研究”课程也有改革的必要和需求。本人于2010年申请了学校的教改项目“《元明清小说研究》课程的教改设想与实践”并获得了学校立项。改革立足于传统,并面对现实。课程的开设构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传统古典小说研究方法的更新。继承北师大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传统,给学生传授扎实的文献知识的同时,带给他们新鲜的理论视角。

(2)古代小说的电子文本与文献资料的使用。采取网站链接、资料整合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接触使用更多的优质电子资源,积极参与小说史的学习和研究。

(3)古代小说的电子文献图像处理与版本考察。通过电子资源,使学生接触原来无法看到的古典小说的版本资料,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4)古代小说的当代传播方式与移植艺术。通过社会调查等方式,研究古代小说的当代传播,尤其是网络传播和媒体传播。

(5)古代小说的改编与当代文化价值研究。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研究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古典小说的传播状态及其当代文化价值。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文献基础的同时,力求结合社会发展实践,古为今用,利用所学知识,服务于当代文化建设。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2

关键词:电子商务;素质化命题;做中考;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随着网络普及,电子商务迅速发展,2013年,武昌理工学院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了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是学校的重点专业,同时是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因此,加强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和素质化命题考试改革,成为电子商务系的工作重点。

“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 电子商务是特别重视实际操作的专业,笔者在武昌理工学院商学院电子商务系讲授《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过程中,依托学院的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结合电子商务创业项目,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网络创业社会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所带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学生,组成了多个电子商务创业项目,参加全国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比赛,获得全国及湖北赛区比赛多个奖项,有一部分电子商务创业项目已经取得项目盈利,学生通过项目社会实践挣得一部分生活费,获得了学生好评。

一、《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素质化命题改革的背景

2014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为727万,相比2013年的699万大学毕业生增加了28万,大学生人才市场供给不断增长的势头,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实际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数量再次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素质化命题可以加深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实现“零距离”就业。

长期以来,我国本科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传统课程体系考试下,有几个突出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例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构建开放式的课程考试体系;激发学生的自我奋斗、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潜能和意识;使课程考试改变单纯的“以知识为中心”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改变传统的“以书本为中心”的考试现象,重视实践考试,重视学生技能的考试。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素质化命题改革,是本着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和考试中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结合,在网络创业项目实践中,如果有项目实践的良好体验,可以成为人生的经验;有受到挫折的体验,可以成为教训,经验和教训都是课程的最好体验。因此,电子商务素质化命题体系是以培养能够进行网络创业实践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实战演练为考试常态的途径。

通过《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素质化命题改革,可以将电子商务网络创业实践和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电子商务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必须在考试中注重实践环节,素质化命题体现在电子商务项目选择、市场调查、市场定位、策划分析、核心竞争力构成、团队组成等多方面,全面考核和提升学生操作技能。从大一开始就让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参加到电子商务创业项目中,在真实项目操作中从“做中考”。

二、《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素质化命题改革的内容

《电子商务概论》素质化命题改革都实施了开发内化教学,以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通过有效的“做中考”素质化命题,开发学生潜质潜能,引导和促成学生将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内化成为素质。改变传统的电子商务教学考试模式,使学生能更加适应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

“做中考”素质化命题改革内容体现在撰写电子商务网店策划书,体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和技能,素质考试命题内容包括:

1.知识素质

(1)网店名称和产品内容:要求说明特点、模仿对象、竞争对手、合作伙伴;

(2)市场需求分析:定位准确,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商业价值、盈利模式;

(3)项目战略:对优劣势进行分析,网店项目目的明确、合理。

2.能力素质

(1)团队组成:人员的具体要求,团队文化,制度建设;

(2)分工合作(表格):团队合作的计划安排;

(3)支付和物流的方式:基于成本管理的观点,采用哪些支付和物流方式。

3.方法素质

(1)网络营销策略:营销渠道畅通,促销方式有效,具吸引力;

(2)财务预算分析(表格):详细的财务计划及相关成本控制管理合理;

(3)电子商务网店经营的成功因素。

在教学和考试过程中,要求学生注册真实的网站或网店,通过电子商务网店的定位、洽谈、交易、支付、物流等真实环节的操作,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 “做中考”素质化命题的具体实施

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有关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以及企业商务和管理知识。因此,电子商务素质化命题内容应当是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企业商务、营销理念的有机整合,即网络知识、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络营销知识、电子商务物流知识、经济法知识等内容的有机整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做中考”素质化命题基本要求是:

(1)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消费者需求、市场分析;

(2)了解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以及电子商务在企业的作用;

(3)学习电子商务各种类型的流程,掌握各种类型电子商务活动的运作;

(4)学习如何进行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如何运用和实施现代营销的理念;

(5)学习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流程,设计和评价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案;

(6)学习如何为企业建设电子商务网站;

(7)学习、了解电子支付以及网络交易的安全管理;

(8)学习如何与企业电子商务实践相结合。

在素质化命题过程中,创设实际电子商务工作情境尤其重要,根据电子商务的具体技能,设置素质化命题的观测点,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或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素质化命题评价表见表1。

表1 《电子商务素质考试》素质化命题评价表

姓名 学号 班级

项目

名称 时间 平均得分

项目主要内容

过 程 评 价

分值 个人自评 小组评定 教师评定

观测点

1、电商网店定位

[1] 策划背景 10

[2] 商业模式和产品特点 20

2、网店经营管理

[1] 市场需求分析 20

[2] 竞争对手分析 5

[3] 合作伙伴分析 5

[4] SWOT和比较优势 10

[5] 风险预测 10

[7] 营销策略 10

[8] 财务管理分析 10

得分

合计

四、实施电子商务课程素质化命题的几点收获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素质化命题贯彻了实践教学导向,告诉学生不能用盼望的眼光等待未来,学生必须用行动具体实施电子商务项目实践,通过参与电子商务创业项目的全过程,体验了从项目策划、项目产品市场分析、项目推广等电子商务实践流程, “做中考”得到了良好的收获。

1.突出了“技能培养”的特点。推行素质化命题,更突出了技能训练是电子商务本科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在素质化命题内容、方法和考核标准上,与行业需要、行业考核标准紧密结合,摆脱了传统考试模式,更加突出了电子商务实践技能的重要性。

2.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过去,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分别由不同教师担任,往往是专业理论课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差,而实训课教师理论水平低,电子商务系的老师有目的地开展了素质化命题研究,交流经验,实现了知识互补。

3.加强了教材的专业性。采用素质化命题,有一整套完整的教学训练程序,而程序中的每个动作要领都有理论结合点,同一结合点上可能含有几门课(按原有课程)上的理论知识。显然,我们原来使用的专业教材不能完全起到上述作用,素质化命题打破了现有的教材体系,加强了专业性,正确地解决了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实践所需知识综合性的矛盾。

4.避免了讲授知识的重复性。原有的考试方法,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致使每科教学各自为政,内容重复,课时膨胀。如电子支付,在《电子商务概论》和《网络营销》中同时都有,增加了课时数,教学效果却不一定好。采用素质化命题,就加强了同一结合点上相关科目的协调配合,避免了知识重复讲授。

5.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实行素质化命题以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特别是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普遍提高。

电子商务素质化命题下,学生处于主动参与式的学习状态。学生是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是典型的任务驱动模式之下的学习,基于真实的交易和管理情境的学习,每个学生创业的思路是不同的,对商品的选择是不同的,店铺的经营风格也各有千秋,遇到的问题更多的是个性化的问题,因此他们的学习是一种主动参与式的学习状态。素质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电子商务素质化命题下,教师教育的重点不再是知识,而是知识+能力;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不再是教什么,而是引导学生做什么,怎么做。教师要有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教师的身份不仅仅是教师,教书育人;还要是教练,真刀实枪地演练;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共同体会创业与成长过程中的幸福与挫折。

参考文献:

[1] 郑永流.法律判断形成的模式[J].法学研究,2004(1).

[2] [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 吴英姿:.乡下锣鼓乡下敲”――中国农村基层法官在法与情理之间的沟通策略[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2005(2).

[4] 陈d.审判中的法条辨析与一般社会观念考量[N].人民法院报,2014-7-23(5).

[5] 苏力.崇山峻岭中的中国法治――从电影透视[J].清华法学,2008(3).

[6] [美]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M].北京:三联书店,1994.

[7] 王洪平,房绍坤.民事习惯的动态法典化(下)--民事习惯之司法导入机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1).

[8] [德]阿图尔・考夫曼、温弗里德・哈斯默尔.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9] 苏力.用法的观点看婚姻[J].法制资讯,2014(5).

[10]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1] [英]哈特.法律的概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12] 杨仁寿.法学方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13] [德]阿图尔・考夫曼.法律哲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14] 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5] 黄锴.法律续造在行政处罚法中的适用及限制[J].政治与法律,2013(8).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3

【关键词】识字教学 电子“字”报 发展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013-02

不论是识字与写字,还是综合性学习,都是新课改语文教学的重要版块。尤其是识字教学,小语界几十年来对它的研究更是久盛不衰。汉字,是我国的通用语言载体,源远流长。从最早的甲骨文到大小篆,再到楷行草直至现今的通用简化字体,它的实用性得以最大化地发挥,相比之下,自身的文化内涵却在逐渐淡化,汉字音、形、义不断演变的过程,是理据性不断削弱的过程,因此,引导学生适当地濡染汉字文化,探究其固有的“理据性”非常有必要。怎样更好地激发与培养学生识字与写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呢?对此课题组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总体思路是以发展性评价为基础,构建和实施中高年级生字识写的综合性学习方案。

一 组内分工,组间循环

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其中列举出了学生需认识的345个生字,其中要求会写225个。教学时,我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7人为一组),每个小组依照课文编排顺序轮流进行生字识写综合性学习,如第一小组负责第一课《老师,您好!》中需会读会写的生字:“崇、浸、项、劳、涌、塑、霞、编、茁、衷”等,第二小组负责第二课《但愿人长久》中的生字。

小组分工,各组设小组长1名,另选3名学生重点负责收集资料,2名学生负责整理、编排文字,1名学生负责相关设计,小组长负责统筹安排,组织交流评价。全班55名学生,共分为8个小组,每一次进行生字识写综合性学习均以某一小组为主,先在组内有目的有步骤地分工、合作、交流,再向全班进行展示与推广,以达到资源共享、互利互进的目的。小组与小组之间依次循环进行。

二 查询整理,创作“字”报

每个小组依照组内分工,以具体的生字为“基点”,进行一定的拓展与延伸,提高“见识”,同时与信息技术课程相结合,充分运用电子文档、电子画报等图文处理技术进行“字”报电子稿编排,简称为电子“字”报。电子“字”报在流程上分为了修改版与正式版,“字”报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对字的“寻根究底”,适当介绍它在家族中的“演变”历史;可以是对某些生字的多种识字法的比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还可以就一些生字的不同组词、形近字、多音字等进行横向比较、多维发散。

具体内容的选择需注重实用性与关联性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生字音、形、义的统一。以生字“崇、浸、项、劳、涌、塑”等为例,第一小组同学从基本信息、常用词组、详细释义、书法演变、成语故事等方面对它们进行编排。既有“面”上的梳理,又有“点”上的透视。图文结合,巧妙编排,通俗易懂,因此得到其他组同学的一致肯定,并形成了一股相互比拼、良性循环的“正能量”。

三 校本开发,课前读“报”

校本课程的概念范畴极其广泛,于我国而言,校本课程强调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多样性的、可供选择的课程。由学生自主设计的电子“字”报就是对我校校本课程的微型开发,这种报刊形式的阅读物具有极好的连续性和一定的系统性,可以由一个班扩大到一个年级甚至更多,由单篇课文的生字扩展至新课标小学阶段的2500个生字。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执教具体的课文之前,激发学生阅读纸质电子“字”报,就是对新课中生字词最好的预习和拓展。在此过程中,学生头脑中的生字“图式”得以丰富,课外阅读能力逐渐提高,汉字的意趣得到彰显,为后续的新课学习奠定保障。

四 厚积薄发,随文识字

一组编报,多组共享。学生在大量自由阅读“字”报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具体课文可谓厚积薄发。通过阅读“字”报学生已充分触摸到生字所蕴含的文化脉络,此时再学习课文就感觉“容易”了。在众多的汉字识字方法中,随文识字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小学生学习生字不是为识字而识字,识字本身不是终极目标,而是为了学习书面语。

如在研读第一课“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时,学生已从“字”报上初步了解到,“浸”自最早古义是将牛赶到河里洗澡,与水有关,通过演变衍生出了“泡在水里、被水渗入”的意象。学生不难说出“浸透”一词的本意是“泡在液体里以致湿透”,此时教师只需适当点拨:“一个人学有所成离不开老师的汗水,老师为此流下的汗水太多了,多到什么程度呢?”至此,学生只要“跳一跳便能摘到桃子”,同时对“浸湿”、“浸入”等近义词以及全文的中心(对老师的感激与爱戴)都能触类旁通了。

五 有序练写,多元评价

2011新版语文课标关于写字教学建议:“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通过电子“字”报,学生不仅丰富了识字过程,而且欣赏了书法艺术。练字虽不等同书法,但练字的过程是学生性情、态度、趣味养成的过程。练字得法与否是学生能否写出一手好字的重要保证,字无百日功,循序渐进是关键。

适时地评价与不时地练字同样重要,发展性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与多元评价,非常适合对学生练字“成果”进行品评。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书写一定数量的生字,并及时地组织小组合作进行发展性评价是学生生字识与写二者能否和谐统一、周而复始的重要“内驱力”。评价的主体应包括学生自己、小组同学、老师或家长,实施发展性评价旨在灵活地运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素养的全面提高。在生字识写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践行发展性评价理念,与新课改评价建议以及综合性学习评价建议可谓异曲同工、相得益彰。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尝试,证明实施中高年级生字识写综合性学习方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识字与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其自主识字能力和写字水平。当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小组的电子“字”报版面不理想,缺少设计的痕迹;学生有时编排的内容零碎、重点不突出等。对此,课题组计划在学生以后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指导,鼓励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学习,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的优势,多与学生沟通,集思广益,进一步落实好生字识写综合性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施茂枝.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0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4

“数字科学”是北京景山学校2008年11月开始的一项校本课程,包括数字科学课和与之相关的科技小组。数字科学课在北京景山学校初一开设。目前,数字科学课程作为北京师范大学项华副教授主持的北京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数字科学家计划:基于数据探究的物理选修课程设计与尝试》,已经从实验阶段进入推广阶段,课题研究的范围也从物理拓展到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多个学科。

数字科学是一门综合课程,包含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四个领域的内容,这一领域在国际上被称为STEM教育。数字科学课程通过一个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案例,让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和制作实验装置,应用其中的数学原理,得到一个科学的结论,并尝试用多种不同的形式表达科学结论。数字科学期望培养“数字科学家”,即培养对任何一个感兴趣的问题,都能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地开展研究的“自由研究者”。数字科学的教学模式是“数据探究”,即通过数据的“获取、存储、分析、表达”来实现结论的定量化、精确化和理论化。数字科学所用到的数学知识涉及初中学生能够接受的基本数学概念,包括:(1)计数、求和、平均值、频数、百分比。(2)比例式、正比例函数、正比例链。(3)反比例函数。(4)一般曲线的最大值、最小值、变化趋势。(5)随机现象与概率问题。

数字科学所用到的软件平台有几何画板、Excel、Working Model、仿真物理实验室、爱乐多,硬件平台有Ledong板、Stargazer、Arduino板、酷乐宅、Makey Makey等。下面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室建设三个角度谈数字科学课程的实施细节。

初级必修课程:数字科学的建设

1.数字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这是一个系统的基于科学方法的课程,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提高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和数学素养。我们对已实施了4年的数字科学必修课程的内容作了更新和深化,并设计了高中选修课程,生成了初级版和高级版的两套教材,以适用于不同学段和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下面是初中的教学计划。

双基要求:

(1)要求学生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开展STEM学习。

(2)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本量的计算机测量:次数、时间、长度、体积、质量和温度。

(3)在技术层面,要求学生掌握几何画板、Excel、Scratch语言,进行数据的获取、存储、分析和表达。

(4)在工程学方面,要求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简单的器材完成课本上的实验,并具备一定的新实验装置开发能力。

(5)在数学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用计算机完成以下数据处理:平均值、百分比、正比例、反比例、绘制曲线和线性拟合。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并确定研究题目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一个研究性学习任务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完成数据探究的能力。

思想教育:

(1)科学观念:实验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找到稳定的定量关系。

(2)精确的概念:通过不断改进的实验装置,提高测量工具的精度和速度,培养学生对准确性的追求。

(3)敢于提出问题:通过提高学生的数据探究能力(完成数据的获取、存储、分析、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4)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是学习的有力工具。

2.单元教学计划

3.教学案例:温度传感器的标定与应用

温度传感器的标定与应用是一个具体案例,它体现了数字科学课程的一般步骤:引入阶段,用Scratch编制互动教学装置,引起学生的兴趣(图1-a);在数据获取阶段,用温度实验确定是温度影响了温敏电阻的阻值,进而控制了飞机的高度,并设计了温敏电阻的标定实验(图1-b);在数据存储阶段,用Scratch测电阻程序将电阻–温度关系存储在txt文件中,为了分析的需要,将txt文件导入Excel中,转换了存储的介质;在数据分析阶段,用Excel拟合得到电阻–温度曲线,并反解得到温度–电阻曲线(图1-c);在数据表达阶段,用Scratch程序应用温度–电阻曲线制作数字式温度计,并将其与酒精温度计比较,验证其准确性(图1-d)。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寻求要研究的数据、找到获得数据的方法、用计算机分析大量数据、通过拟合求得数据的关系、挖掘数据背后关系的实际应用。教学围绕数据展开,培养的是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这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素养。

学生自学电子教材:数字科学教材的建设

数字科学的教材,采用大学科、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方法。用电子学案代替课本,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同时对于没有教师授课的学校,学生可以使用电子学案自学。从移动学习的角度,这类教材非常适合于向平板电脑等移动平台转移。我们对同一个案例通过不同的难度设计,达到了跨学段的课程体系建设。比如,“血迹大小与下落高度的关系”这个案例在教材体系中,就分为初级版和高级版两个版本。

1.初级版教材的学案材料

初级版课程的学案强调基础的分析能力,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材料和技术支持,为学生自学设计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突出情境牵引和移动学习的课程设计思想。

高度的关系”实验的学案设计

要培养自由的研究者,第一步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注重小组反思,比如在活动5中,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题目:血迹直径和滴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下面的这些角度哪些是可行的?我们下一步的实验方向在哪里?

A.(反思角度:数据获取更精确)如何提高测定高度的精度?滴管滴出的圆形血滴是否应该在刻度尺的刻线处?

B.(反思角度:数据获取更精确)如何保证尺子竖直?有没有必要在尺子旁边放一个悬挂细线的重锤,让尺子和细线平行?

C.(反思角度:数据获取更精确)如何提高血滴直径的测量精度?能不能用拍照的方法,利用比例来测量?

D.(反思角度:数据获取范围更广)滴落高度在1m以上。

E.(反思角度:实验的可重复性)我能不能用家中的工具,在家重复这个实验?

……

这些反思的角度,实际上是一种课程支架引导学生从哪些领域思考。教材中设计的课程支架也方便了教师的使用。

2.高级版教材的学案资料

高级版教材的学案通过模块设计,强调数理综合能力的提高。两个版本的教材,兼顾了不同水平实验学校的教学需求。

高度的关系”实验的学案设计

高级版课程主要涉及了更加专业的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学生数学和物理能力的提升设计教材。学案设计的初衷一是方便学生自学,二是方便教师讲授。此外,未来这一套课程还会配合在线参考教学视频,让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受益。

数字科学家实验室建设

北京景山学校是中国大陆最早将Scratch引入到教学中的学校,还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和中国协同教育集团合作开发了基于Wi-Fi的移动学习平台和Scratch科学探究套件。图4为移动终端处理数据的过程。该笔记本支持Wi-Fi,在教室中使用无线网络,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度和移动性,与此同时,通过远程桌面连接的方法,使WinCE系统可以使用一些Windows XP系统才能使用的软件,比如几何画板等。WinCE平台又防止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因为绝大部分网络游戏不能在本系统上运行。因此,学生探究实验PC对于数字科学家计划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设备选择。每间教室配备20台便携移动PC,可以很好地完成数字科学课程的教学。此后,我们还会与更多的电子书包厂家合作,提供更加多元的解决方案,目前正在建设一个DELL移动学习数字科学实验室。

Scratch科学探究套件

数字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得到了北京景山学校的大力支持,我们在和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共同研究各种层级和适合不同地区的配备方案。2009年,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参观北京景山学校数据探究实验室,并从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勉励我们将这种模式辐射出去,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一种先进的尝试,通过课程设计推进中国STEM教育的发展,促进更多STEM课程的百花齐放,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数字科学课程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可以将部分内容深化为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也可以将课程培养出来的STEM素养转换为学生自己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1.数码游戏的制作

Scratch教学是主要的科技活动指导形式。学生可以通过Scratch编制自己的游戏程序,图5是初一年级学生数码游戏设计大赛的部分作品。

2.信息技术实验仪器的制作

通过Scratch语言,学生快速地掌握编程。本研究的重点是将Scratch作为传感器开发工具,用于数据探究实验中,用Scratch编制的显示声音强度的示波器,通过非常简单的代码,就可以实现波形显示,数据采集和输出。

3.用信息技术改良物理实验

图6是用Scratch编程研究单摆摆动过程的机械能守恒问题。用到了摄像头和图像识别等多种技术。

4.互动多媒体装置的制作

将Ledong版、Arduino、酷乐宅、stargazer等传感器引入到课程体系(图7)后,具备研究能力的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将编程渗透到游戏、娱乐和科学探究中来。其学习角色向科学家、交互设计师、工程师等多种STEM领域的职业角色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和喜欢做什么,以及完成一项工作自己需要找哪些人合作,这些能力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目前,项目培养的贾思博同学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比赛二等奖,并顺利地保送清华大学,每年都会涌现出一批“小小数字科学家”,期待着10年之后能够形成一个数字科学家群体。我们还期待着能够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数字科学家项目中来,期待数字科学家课程能够成为中国STEM教育的一个品牌,为推动STEM教育做出贡献,也期待着得到更多学校的支持与帮助,共同培养自由的研究者,毕竟——自由,虽然是一个奢侈的目标,却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张家华,张国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课程的教学资源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8,10,99-102.

奚晓霞,罗会棣,赵永恒.基于WebQuest的建构探究学习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10,20-23.

刘雅林.“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在中学生机器人活动中的运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1-122.

项华,吴俊杰,付雷.数字科学家计划:基于数据探究的科学选修课程设计与试验.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546-549.

吴俊杰,项华,付雷.Scratch及其硬件在数据探究中的教学设计与尝试[D].第一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论文集,2010,8.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5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 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 培养机制

THE CULTIVATION MECHANISM WITH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SPIRIT OF AUTOMATION MAJOR

Zhang Tao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anhe, Hebei, 065201)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type and innovation type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automation major in my university has been improved and matured by construction for several years. The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ses the constructer, contents, styles and effects of application type and innovation type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automation major in my university. The paper especially expounds the cultivation effects, organization relation and mechanism characteristic of the application type and innovation type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automation major in my university.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has useful significance for others.

Key words: Automation Major; Practice Ability; Innovation Spirit; Cultivation Mechanism.

0 引言

华北科技学院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惟一直属的普通高等学校,始建于1984年,其前身是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分院,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建为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初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学校设置有37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七大门类学科,已经形成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安全培训、函授教育并存的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

我校的自动化(专科)专业成立于1999年,2003年升格为自动化(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目前,自动化(本科)专业包括本科、专接本科、第二学位本科等多种本科办学形式,共有4个年级、20个班级,645名学生。

经过几年的发展,自动化专业的综合实力逐渐增强,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逐年提高。2007年,自动化专业被华北科技学院批准成为首批校级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自动化专业被教育部批准成为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编号:TS1Z214)。

本文就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的建立、运行、完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具有我校特色的自动化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的培养效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1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1.1 自动化专业简介

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够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1.2 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

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能够体现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使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并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1.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

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电机拖动、直流控制系统、交流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微机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课程。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必须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课程的理论及其实践。

2.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

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通识基础教育课程、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方向教育课程三个方面的课程,每一方面的课程又包括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两大部分。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如图1所示。

2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改革

2.1 教学内容改革

为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认真研究和借鉴以前运行的人才培养计划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实际情况,我们对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次研讨论证,主要包括教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开课时间、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分配、实验项目的设置、实践项目等内容。

教学内容改革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根据实际条件的变化,适当增加实验课程的学时,适当调整实验课程的内容。例如《信号与系统分析》课程,因实验条件的改善,将原教学计划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教学0学时,调整为理论教学28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二是根据专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适当增加专业选修课程的学时,适当调整专业选修课程的内容。例如《自动化仿真技术》、《自动化组态技术》两门专业选修课程,就是考虑到自动化专业技术的发展现状,突出自动控制系统仿真和组态方面的教学而增设的。

2.2 教学方法改革

正确灵活的教学方法将有助于深化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积极推进课堂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外网络上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研讨、推理,适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发言讨论,最后总结得到合理的结论和推理。通过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怎样掌握新知识、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并会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是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促进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但同样也离不开学生的密切配合和积极响应。关于如何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请参考作者的相关论文《大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2.3 教学手段改革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授教学内容时可以采用黑板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对抽象的微观结构采用形象生动的动画,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扩大教学内容的有效信息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大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存在其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对此,作者进行了研究,请参考作者的相关论文《大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华北科技学院学报,Vol.4,2007)。同时,该论文获华北科技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并在大会上进行了宣读交流,论文的获奖证书如图2所示。

3 我校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

3.1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实践教学体系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我校自动化专业特别重视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和改革。目前,在我校自动化专业已经形成多层次开展、多学科综合、并具有安全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丰富、层次合理,主要包括:

(1)实验类:各类课程的附属实验课程。

(2)设计类:各类课程的课程设计。

(3)训练类:各类技能训练。

(4)实习类:认识实习、生产实习。

(5)综合类: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3.2 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途径――工程训练平台

为实现高等工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达到目标所要求的学生应具备的工程素质,我们认为,一是要求具备良好的师资队伍,二是要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训练。

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成员的职称和学历,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按照“学有所长,利用所长”的原则,使师资队伍成员不断进行专业方向凝练;推出“自动化专业学术论坛”,加强学术交流合作,浓厚团队学术研究氛围。

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训练应采取循序渐进的训练策略。首先,立足于河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华北科技学院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丰富实验资源,引导学生以严谨务实、认真仔细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环节,在实验当中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其次,利用实验、实习、科研、毕业设计(论文)、工程实训等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能力。图3为学生正在进行电动机PLC控制系统训练的过程照片。

3.3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科技创新机制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一是要有相应的机制保证,二是要有具体的实施措施,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机制建设包括:分别成立学生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团队、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小组;学校提供科技创新所必需的活动场地、设备器材、经费支持等。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是进行实验室开放,鼓励学生到开放的实验室进行各种教学实验和研究实验;二是设立创新实验室,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创新实验室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图4为我校设置的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室。

3.4 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效果

经过自动化专业相关部门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情况良好,在招生、就业、考研、科技创新活动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绩。

自2003年开始招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以来,自动化专业的办学规模在稳步发展。近几年,每年的自动化专业招生计划均为210人,入学报到在190人以上,编为6个班级。

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良好,一次就业率较高。特别地,自动化专业作为华北科技学院煤炭主体专业,着力突出煤矿安全自动化这一行业特色,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积极响应号召,投身于煤炭相关企业、为突出我校的安全生产特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动化专业学生积极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取得多项科技创新成果。仅在2011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2项;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2项;全国挑战杯大赛河北省二等奖1项。图5为学生制作的科技创新作品(激光识别智能车),该作品获得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

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考研情况良好,考研录取率一直位居前列,表1为近几年自动化专业学生考取研究生情况汇总表。

4 总结与建议

作者认为,只有坚持循序渐进的培养策略,才能保证学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学生能力培养的层次关系应为:实践能力的基本标准,工程素质是最低要求,创新精神是最高追求,三者的层次关系如图6所示。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校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已经逐步完善、成熟,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在完成教育部规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改革,不断提高和强化教学效果。

(2)构建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布局实践教学层次,加强实践基础能力培养。

(3)构建自动化专业的工程训练平台,通过PLC工程实训项目和单片机工程实训项目等途径,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制作、检验等步骤的全部过程。

(4)构建自动化专业的科技创新机制,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取得科技创新成果。

同时,我校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还应进一步进行改革、充实、提高、完善,以不断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例如,训练类实践教学课程是提高自动化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因此,训练类实践教学课程的下一步改革思路是:教师提出更有难度的训练题目,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实现训练题目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自动控制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训练类实践教学课程促进教学的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涛,潘玉民.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实践教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2 薛鹏骞,潘玉民,张涛,等.煤矿安全检测技术与监控系统[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3 陈金刚,于涛. 本科实践性教学及其管理探讨[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3).

4 施步洲. 构建工程实践能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6).

5 汪建华,俞贵邦. 工程实践能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

6 张涛,孟凡甡,张昔平,朱雄. 大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专辑.

7 张涛,孟凡甡,薛鹏骞. 大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影响[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7(3). (华北科技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8 张涛,孟凡甡. 我校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及其特色[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专辑.

9 张涛,靳文涛,薛鹏骞. 丰富和完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9(3).(华北科技学院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优秀论文二等奖)

10 苗志全. 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建设大学生创新实验中心实践探索[J]. 教育科学博览. 2012(4).

作者简介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6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1。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院、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1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不能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1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5年4月26日或2005-04-26。

4、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注标准要参照《韩山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标准》(韩教字[2005]53号)执行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论文查重吗? 在写作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过程中,不少同学有疑问: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论文查重吗?上学吧论文查重给大家整理了一份参考文章,提供一些参考,欢迎查看。

查重是一个匹配的过程,是以句为单位,如果一句话重复了,就很容易判定重复了。查重软件是中国知网CNKI学位系统TMLC/VIP。其运作模式是将论文电子版输入电子数据库,然后数据库会根据现有的所有存在的知网的或者网络上的电子数据进行匹配,软件检测到如果有13个相同的字,就认为是雷同。

开题报告中的正文,在开题过程中是不会查重的,但是在论文答辩之后,学校会对论文进行查重,这个时候,如果开题报告的正文和论文正文是一样的,那么会被查重的。

为了谨防论文查重之后没有时间进行论文修改,大家可以到上学免费论文查重网站采用现在国内领先的系统:知网、paperfree论文查重、万方、维普进行查重。

毕 业 论 文(设 计)开 题 报 告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 》(何文茜)等;

(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

毕 业 论 文(设 计)开 题 报 告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2006年11月2007年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07年2月2007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07年3月2007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07年4月:定稿。

预期效果:

本文结合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阐释,尝试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5.已查阅参考文献:

书籍: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金宏达,《华丽影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张新颖,《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M】。北京:3联书店,2001年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类时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6、吴战垒,《电影欣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7、陈卫平,《影视艺术鉴赏与评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8、聂欣如,《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学术论文:

1、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5卷第4期第51页。

2、 李祥伟《丑趣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象》,学术论坛, 2005年第6期第140页。

3、 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报,2004年第4期第38页。

4、张江元《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第26卷第4期,第54页。

5、屈雅红《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6卷第6期,第33页。

6、何文茜《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2期,第39页。

7、何蓓《犹在镜中 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0卷第4期第40页。

8、申载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9卷第5期第12页。

9、吴晓,封玉屏《电影与张爱玲的散文写作》浙江社会科学报, 2004年第1期第204页。

网络资料:

1、《恐怖情节心理分析》

2、《绽放在暗地里几个唯美的惊惶意象》

3、陈文珊《女性月亮鬼气试论《聊斋志异》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院(系)审查意见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7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 北京 100068)

摘要:电子教材因其功能性、灵活性、丰富性、交互性、富媒体性的特征,为教材建设开拓了一片新的领域。文章分析了电子教材的优势,并从职业院校尤其是艺术类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目前所出现的问题着手,提出在艺术类高职院突破传统大力发展电子教材的主张。

关键词 :电子教材;艺术类职业院校;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159-04

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电子教材在21世纪掀起了一波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突破性改革,国内外的研究大多显示出了积极的研究态度。通过分析英美等国电子教材的发展,吴秉健归纳总结了电子教材发展的五个阶段,并将发展电子教材的国家分为三类,即对电子教材所需要的软硬件都提供持续投资的国家、对电子教材发展有需求但缺乏发展费用的国家、有进入电子教材领域的意愿但仅在部分领域获得了发展的国家。目前,我国的电子教材发展属于第三种类型,对于电子教材的研究还处在发展上升时期,有着十分广阔的研究和推广空间。

对于电子教材的改革,我国业界学者已经开始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随着时间的推移,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也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黄荣怀、陈桄等人在对电子教材发展进行可行性研究后认为,电子教材是我国教材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正公平、消除数字鸿沟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伴随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变化,传统的纸质教材的稳定性、封闭性和静态性与现代教育情境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动态性之间存在必然冲突,因此,对传统纸质教材进行改革,大力发展电子教材成为时代大背景下不可或缺的研究。

电子教材的定义及其优势

业界并没有电子教材的标准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技术水平的发展,电子教材的定义经历了从纸质教材的电子版转向网络化、更加与时俱进的电子化版本的阶段。在电子教材初期发展中,电子教材的定义仅仅局限于纸质教材的电子化,即通俗来讲的电子版教材。电子版教材仅仅是将传统厚重的教材数字化,将内容简单地进行复制和呈现。它的存在使得教材的售价变低,避免了较高的价格对学生所造成的负担,同时电子版的教材可以轻便地储存在电脑等媒介中,使得学生的书包不再沉重。然而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版教材的存在不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它已无法适应学生对丰富内容的需求,与纸质版教材一样,电子版教材开始逐步被电子教材所替代。

对于电子教材的定义,业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共同的认识,比如电子教材是一种多媒体化的人机交互的学习媒介,它符合、遵循学生的阅读习惯,并适应教学的要求,是具有可扩展性、丰富性、交互性、便携性等特点的教学软件。

对比传统纸质版教材,电子教材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功能性、灵活性、丰富性、交互性、富媒体性。

功能性 功能性是指电子教材在开发的过程中对比传统纸质教材添加进了一些实用的软件功能,比如盖尔斯(Guess)就提出,搜索、标记、强调、分享等等这些功能的加入,是电子教材与纸质版教材的区别之一。根据Chu的调查,内容的可搜索性以及随时随地性是电子教材的最重要的两个特点。龚朝花等人在对全国各地19个相关单位的教育部门、中小学教师、家长、学生、内容提供服务商的调查中也显示出学生希望电子教材具有随文笔记、书签等功能。

灵活性 灵活性是电子教材较纸质版教材而言的,是指在使用过程中,电子教材更能够处理知识的滞后问题,可以跟随知识更新的速度,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需要。电子教材可以按照用户的需要,随时增补内容、扩充电子文档,还可以十分轻松地转换成为语音格式。值得关注的是,像计算机这种更新速度极快的学科,传统的纸质教材显然无法满足需要,当学生手中的纸质版教材还停留在Office 2003版本的时候,Office 2013版已经悄然入世。如果学生还依旧学习老版本的纸质教材,当走出校园的时候,他们所学的知识已经陈旧并不再适用。因此,电子教材对于变化较快的学科有着灵活性的独特优势。

丰富性 丰富性指的是电子教材在内容方面的编排比纸质版教材具有更好的关联性,可以将更多的学科知识相互融合,电子教材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需求编排版式,插入内容,并可以按照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进行相关学科的知识搜索。并且利用电脑技术,还可以对电子教材加入如超链接目录、页面滚动、翻页效果等丰富的编排内容,使学生较好地从传统纸质教材过渡到电子教材过程中去。

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在使用过程中电子教材可以使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产生互动,进而提升人们之间的交流,提高并促进教学的发展。Sun等人在对使用电子教材的学生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学习的过程并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而更应注重其丰富性和交互性的过程。电子教材作为一个平台,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与教师、与同学进行互动,进而提高其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当学生利用电子教材平台完成作业等工作后,教师可以将结果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反馈给学生家长,这也增加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为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打下基础。

富媒体性 富媒体性就是电子教材可以使多种媒体的内容共同存在于纸质版所不具备的媒体中。人们常见的纸质版教材大多在媒体方面配有磁带、光盘等内容,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才能进行学习,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时间断档,而电子版教材利用其电子平台的优势,将影、音、图、文、网等媒体内容集中于一个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哪类资源可以第一时间点击,使学生产生整体认识。丰富的媒体资源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避免视觉疲劳,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并且刺激学生去操作,以进一步学习。

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问题

近十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壮大,2012年全国共有1 297所高职院校。面对众多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制定出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无法避免的课题。安蓉认为,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诸多领域中,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的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同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难点。自从2002年国家开始大力推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之后,高职教材也遵循着大学教材的发展脉络朝着“做教材”、“做课程”、“做资源”的三个方向努力。

然而与大学教材不同,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有着自己的标准和原则,并不是简单地进行本科教材缩减,抑或是简单地理论阐述。高职培养的学生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要求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更加注重高职教学的实践性,而目前此类教材依旧较为缺乏,实践性课程也大多由教师直接带领学生进行,缺乏正规的教材指导,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因此,选择合适的教材形式,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性课程学习,是高职教材目前编写过程中需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艺术类职业院校存在着缺少实践性课程教材的问题。艺术类职业院校大多以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门类对学生进行艺术技能培训,在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课大多以教师一对一辅导、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教师大多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水平,自己设置课程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舞台表演等实践课程学习,获得相应的舞台表演经验,从而为今后走出校门进入艺术团体工作打下基础。然而这种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不规范性、不科学性。教师虽然能够对学生因材施教,但教学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水平,难以规范性地衡量教学效果。因此,从规范艺术类职业院校课程的建设方面来说,采用何种形式去规范教学大纲,统一进行教材建设,是艺术类职业院校发展面临的一个问题。

电子教材在艺术类高职院校中的价值所在

龚朝花等人经过研究发现,在调查中,排在优先使用电子教材的学科前几位的分别为美术和音乐(占66.8%)、计算机(占65.2%)。与其他科目相比,电子教材相对于传统的教材能更好地继承教学过程中的图像运用、知识点讲述以及内容编排等方面的特色,也就是说,在美术、音乐、计算机等这类可以嵌入更丰富的多媒体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课程,大多与美术、音乐等课程相似,注重示范性、多媒体性,因此,在艺术类高职院校发展电子教材,是一个体现学校艺术特色、展现学校与时俱进的一个方向。结合电子教材的优势,与其他高职院校相比较,艺术类高职院校编写电子教材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子教材的多媒体性对于艺术类高职院校教材有着更实用的功能 以京剧表演课程教材为例。在传统的纸质教材中,这种表演课教材大多以一个行当作为突破口,对行当进行综述介绍、包括唱腔念白以及表演的特色等,教材还会以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介绍要如何练声、气息如何掌握等等,最后对各种经典唱段进行解析。传统纸质教材往往会配以DVD等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对照学习。然而,京剧表演教学是一门实践类课程,在探访中也有教师表示虽然已有相关的教材,但感到教材不适用于自己的学生,因为教材中大段的文字并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会,教师们表示教材在实际使用时应更多地强调示范的功能。因此,运用电子教材应在尽可能减少文字的基础上,加入丰富的图片、音频、视频、相关内容链接等多媒体资料,教师随时都可以向学生“示范”,学生也不用再自己去翻找资源,在电子平台内第一时间就可以看到教师的示范,并在丰富的媒体资源中体会不同演员在同一出剧目上的不同处理,这将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节约学生寻找资料的时间。因此,电子教材作为一个平台可以帮助艺术表演类学生加深对本学科的认识。

电子教材的另一特性——交互性使得艺术类学生之间具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 利用平板电脑或者其他移动终端上的摄像头,学生可以直接摄录自己的表演作业或演出的相应视频,并提交到电子教材的作业平台,供教师和同学进行点评,这样既促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也可使教师第一时间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掌握及时进行反馈。与此同时,电子教材作为一个储存媒介可以直接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加以保存,以便学生进行复习。

电子教材在艺术类高职中的应用,更可以促进艺术类高职院校规范性教学,并利于高职示范院校发挥带头作用,大范围推广经验 购买了电子教材的艺术院校,可以看到同专业院校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看到教师的评语以及相应的分析,这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也是一个监督。学生的日常作业完成情况、教师的作业评判情况等都在电子教材平台一目了然,同时也可以促进同专业学生及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对于艺术类高职院校,可以以编辑电子教材作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渠道,同类型其他院校在看到电子教材后,也可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因此,电子教材不仅规范了艺术类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还可以对本专业其他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起到普及和推广的作用。

结语

与其他高职院校不同,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电子教材与所开设课程的内容与性质有关,发展电子教材并非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科书”,而是发展一整套对艺术实践课程有用的“软件包”。运用各种现代技术制作的电子教材,在艺术类职业高职院校教学建设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彰显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也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参考文献:

[1]Chu H. Electronic Books:Viewpoints from Users and Potential Users[J].Library Hi Tech,2003,21(3):340-346.

[2]Guess A. E-Textbooks-For Real This Time?[J]. Inside Higher Ed,2008,3.

[3]Nicholas A J,Lewis J K. The Net Generation and E-Textbook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yber Ethics in Education(IJCEE),2011,1(3):70-77.

[4]Smith B A.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E-Book Format on Student Acceptance,Usage and Satisfaction[J].Capella University.Retrieved from Google Scholar,2008.

[5]Sun J,Flores J,Tanguma J. E‐Textbooks and Students’Learning Experiences[J].Decision sciences Journal of Innovative Education,2012,10(1):63-77.

[6]安蓉.一种新型高职教材:解决方案式的模块化教材[J].职业技术教育,2002(31):49-50.

[7]陈桄,龚朝花,黄荣怀.电子教材:概念,功能与关键技术问题[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2):28-32.

[8]龚朝花,陈桄,黄荣怀.电子教材在中小学应用的可行性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1):19.

[9]黄荣怀,陈桄,龚朝花.我国基础教育电子教材可行性调查研究报告[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10]刘士平.做教材 做课程 做资源:谈高职教材策划的三重境界[J].科技与出版,2013(6):48-49.

[11]田金栋.多媒体电子教材建设刍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0(18):17.

[12]王炜波,肖荣璐.职业教育电子教材(课件)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2):20-22.

[13]吴秉健.国外电子教材发展研究综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9):20-23.

[14]吴敏.电子教材和课件评估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大学教学,2002(12):23.

[15]杨万里.基于探究,合作,创新教育理念的电子教材研发[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41-46.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8

关键词:行动导向过程性教学能力培养

从2008年开始,采用了项目化教学课程开发,采用行动导向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重视过程性教学,实践环节强调基于工作过程及开放式设计。这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养了一批应用电子技术方面的学生,学生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课堂教学基本实现了学生从“厌学”到“乐学”的转变,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1 课程概述

1.1 课程的作用

我省近几年来,制造业相当发达,对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量很大。浙江省有几万家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每个企业的电子产品生产流水线上都需要大量的电子电路装配、调试和检测检修技术人员。

数字电子技术对后续课程有相当大的影响,学生在今后的电子电路设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电子产品试制等实践过程中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此,数字电路对于电子类专业学生来说,是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开设《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十分有必要。

1.2 国内外该课程开设情况

国内外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都普遍开设这一课程,本课程对于电子类专业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相当重要。大学本科一般都分成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非电类专业一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合起来开设电子技术课程,中职一般也合起来开设电子技术课程。我们学校也是分开来的,我们学校电子技术课主要强调是项目化课程,让学生边学理论边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理论知识。

2 课程改革与创新

近年来,我们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及实践环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 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电子产品不管多复杂,都是有若干个电路组成,每一个电路由若干个电子元器件组成。电子电路说到底就是应用电子技术提高实际电路的性能,这一切都离不开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因此,本课程主要是针对数字电子技术,关键是学生有积极性学好这门课程,我们设计了五个项目,由浅入深进行教学,项目一是组合逻辑电路的制作,这部分设计了四个任务,项目二是时序逻辑电路的制作,这部分设计了三个任务,项目三是555电路的应用和制作,这部分有两个任务,项目四是电压发生器、RAM和温度计的制作,这部分有三个任务,项目五是综合电路设计与制作,这部分有两个大的任务,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课程的开发采用我们在德国学习的成果,项目化课程的教学方法,由五个项目组成,分别是:组合逻辑电路的制作;时序逻辑电路的制作;555电路的应用和制作;电压发生器、RAM和温度计的制作;综合电路设计与制作。

我们制定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标准及教学设计方案,编写出版了理实一体化教材《数字电路分析与实践》,2009年6月由中国电力出版社以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规划教材的形式出版。

2.2 教学方式改革

2.2.1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

首先,本课程将数字电路分成五个项目,有四个难度等级,从而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遵循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在教学过程的初期,教师讲解较多,学生自主较少,被动学习为主;在教学过程的后期,以小组形式、自己学习、按行动导向教学法组织学生学习,教师讲解越来越少,学生以自主制作为主。学生在完成具体制作过程中,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不断提高,完成从初学者向高级初学者的过程。

2.2.2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课程组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随着教学的不断进行,教师传授减少,学生自主增加。主要方法有:

①讲授法:在元器件集成电路阶段,由于学生是初学者,教师对逻辑函数及各种门电路要讲清楚。要边讲边练边演示,边动手制作。

②操作示范法:在学习初期,在学习门电路阶段,教师要多做操作示范,在实验箱上放上集成门电路,接上电源和输入开关,输出接上发光二极管显示。

③网络教学法:将优秀的网上资料下载下来,并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有更多的时间观看学习,提高电路的应用能力。

④视频教学法:视频教学直观形象化,它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可帮助学生消化知识难点,有助于记忆。

⑤行动导向教学法:该方法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该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主要职能从“授”转变为“导”,包括引导、指导、诱导、辅导。行动导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要求学生自己独立计划与决策、独立实施、独立检查与评估,并应尽可能地由学生在行动中进行反思。具体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教学内容共由五个教学项目、有十四个任务组成,分别采用项目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行动导向的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下面举例说明行动导向教学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高林,鲍结.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胡汉章.数字电路分析与实践.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6.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9

关键词:电子技术实训“六步”教学法教学改革实践

《电子技术实训》是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内容占总课程学时数的70%以上。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能够认识和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会设计简单电子产品,会焊接和安装小型电子电器产品,会调试和维护小型电子系统,操作现代化电子产品制造设备的能力。

该课程实施教学改革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总结如下:

一、课程内容总体设计

通过对电子技术实训技术岗位的调研分析,得出实际岗位要求,结合课程教学大纲,总结出本课程的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电子技术实训的基本过程和电子产品制作的基本方法,掌握电子新电路和新元器件及先进的电子产品的制作工艺。

能力目标:掌握单、双面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及表面安装电路设计制作的技能。能从事电子类产品的生产、质量检验、计划管理、调试维修以及电子产品的辅助设计与开发。

素质目标: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操作习惯、信息获取能力、良好的职业行为、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三种目标进行归纳,以3个电子产品为载体,以电子技术实训流程为主线选取教学内容,设计出3个学习项目,根据学习任务开发出相应的能力训练项目。将综合素质细化,与能力训练项目相对应。其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二、教学单元设计

1、《工作任务单》及《学习工作单》设计

一个《工作任务单》对应一个教学单元,将每个学习任务以《工作任务单》的形式出现,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如同在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单》包含教学方案、问题阐述、任务布置、学习评价四个部分。

教学单元设计中的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如表2所示。

学习工作单是学生在实践完成后,对各知识点、技能点的回顾,需要以作业的形式上交。

2、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学习任务的教学实施采用8节课连排,这样有利于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及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将学生4~5人组成一个小组,在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在实训室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实施

该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1、任务布置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下发工作任务单。通过实物、图片、现场录像等,展示该任务的目的和意义。

2、相关知识讲解

通过讲演结合、学做结合、讨论互动等教学方法,将课程中相关知识点、技能点传授给学生,熟悉教学设备,使学生获取并掌握所需的理论及实践知识。

3、工作方案制定

在计划与决策阶段,学生小组通过讨论、查找资料等方式,设计工作方案,列写工作计划表。

4、任务实施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按照工作计划表中的内容进行任务实施。学生设计并制作印制电路板,在生产流水线上模拟实际生产程序(包括生产组织、生产管理、质量监控、物料管理)进行电路的焊接调试,完成电子产品的制作。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的考核。

5、成果展示

任务完成后学生小组制作PPT进行成果汇报。

6、产品检验与点评

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学生做出的产品进行检验,包括电路设计检验、电路板性能检验、电子产品质量检验等。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整个制作过程,点评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电子产品的设计及制作、仪器设备的操作、团队协作及语言表达情况。

四、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所以要加强过程性考核,考核项目包括学生自评、教师对小组评价、教师对个人评价及作业考核。

学生的综合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和作业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如下所示:

综合成绩=(学生自评20%+教师评学生30%+教师评小组50%)÷学习任务总数(n)×70%+作业考核30%

五、课程特色

1、以电子技术实训技术岗位开发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电子技术实训技术岗位的生产流程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发出体现电子产品制作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学习任务,并增加安全用电常识、质量控制及经济成本内容,将其融合贯穿到学习任务中。

2、操作能力强

每个学习任务自始至终都需要学生按照生产工艺流程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亲自动手完成。

3、教学方法创新

实施以电子技术实训流程为主线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教学组织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效果

1、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的学习,自制出3个电子产品。学生自制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成功,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2、学生通过自制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直接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辛岚.职业教育中CAD教学改革研究[J].职教研究,2006,(8).

[3]王建,赵金周.电工基本技能实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10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质量工程

作者简介:江捷(1965-),女,浙江奉化人,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王铁流(1954-),男,天津人,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教授。(北京100124)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5002211200601)、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专项规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0703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71-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都趋于多样化。作为教学活动重要载体的教材,其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将更为突出,才能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定位人才培养的需要,体现不同学校的办学特色。

在扩招形势下为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教育部实施了“质量工程”,将“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等列为重点建设内容。[1]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启动了“万种新教材建设项目”,加强新教材和立体化教材建设。[2]在此背景下和多项市级教改项目的牵引下,立足地方重点院校进行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系列化、立体化教材建设,并以此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一、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

1.在素材选取上,坚持求真务实

美国著名教育家奥苏伯尔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恰当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3]因此,教材建设必须处理两个关系:一是学生原有知识和本课程的纵向关系;二是相关课程之间的横向关系。在大众化教育快速发展的现阶段,教材建设应该与学生的现有认知状况相适应,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衔接,以求真务实为原则,不能过分追求“档次”和知识的“新”与“深”。

2.在知识结构上,力求严谨清晰

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认知过程和思维方法的载体。[4]因此,教材内容的组织应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和人类认知规律,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延伸等环节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5]

3.在内容表述上,力求言简意赅

教材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必须体现学生本位的原则,以有利于学生知识构建为目标,把教材的可读性、可学性放到重要位置。在内容表述上,应突出重点、难点,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化繁为简,以简洁的方式描述复杂的概念和理论。

二、立足地方重点院校,编写理论教材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这本教材是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最新制订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分类指导”原则,立足地方重点院校,根据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学生实际,由从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凝练并不断改进而成的。该教材已作为我校北京市精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的指定教材,连续三届实际用于课程教学,受到学生和同行专家的好评。

1.系列配套

以《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为核心,与之配套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数字电子技术多媒体课件》《数字设计基础》(双语教学版)《数字设计基础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均已同步出版,《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程》也已纳入出版计划。它们与“数字电子技术”试题库(中文版+双语版)、电子教案等配套使用,基本涵盖了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自学和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系列化、立体化教学资源。

2.以学习者为本,增强可读性

教材编写过程中,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利于学习为出发点。内容编排顺序合理,逻辑性强;叙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易于自学。

3.保证基础,面向发展和应用

在强调基础内容的完整性和基本理论系统性的同时,将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融入教学内容,妥善处理传统内容的继承与现代应用的引进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可编程逻辑器件”一节,教材结合目前流行的Altera公司的MAX7000系列产品,介绍了CPLD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增设了“基于CPLD的数码管扫描显示”等三个必做的数字电路综合实验。在“硬件描述语言VHDL基础”一章,基于问题的编写,配以典型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适合学生快速入门,即学即用。

4.精选内容,优化讲法

挑选最基本的内容、方法和典型应用,注重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思路的阐述,力求再现知识发生和技术发展的过程。在“触发器”一章,始终以问题引出讨论,以固有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提出组织教学。例如,“如何才能使电路具有记忆功能”,有了基本触发器,“为什么还要设计同步触发器?为什么需要同步?如何实现同步”、“为什么要设计主从触发器?如何设计,才能解决同步触发器不可避免的空翻问题”、“为什么要设计边沿触发器?如何才能提高触发器的抗干扰能力”等等。

5.从例中学,学以致用

教材正文与例题、习题密切配合,示例丰富。例题选取兼顾典型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从例中学”,加深理解,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课程基本内容,并学以致用。例如,在介绍了格雷码的特点后,就以学生熟悉的汽车调速系统为例,分析了5个档位速度应如何编码,以及用格雷码为什么可以解决换挡抖动问题。

6.发散思维

对典型例题在讲述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的同时,给出多种解题方法并加以比较和归纳,启发读者进行发散性思维。例如,在介绍利用集成计数器实现任意进制计数时,列举了清零法、置数法、分解法等多种方法,并比较了这些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三、以学生为本,编写配套助学教材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是为配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而编写的,既可作为学生的学习辅导教材,也可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全书共分十章,每章均由内容提要、教学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习题类型与解题方法、典型例题解析、习题解答六部分组成。其中:“内容提要部分”归纳总结了各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要点;“教学基本要求”将各章主要内容划分为掌握、理解和了解三个层次,为学生复习和自学提供了方向和目标;“重点与难点”提炼了各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习题类型与解题方法”归纳了各章的常见习题类型,逐一给出了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典型例题解析”举例说明了各种常见习题类型的求解过程,对部分典型题目给出多种解题方法,并加以比较,归纳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习题解答”对《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中的所有习题进行了详细解析。

本书在编写风格上力求简练、突出重点。力图从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等方面给读者以指导,使其举一反三,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为便于阅读,本书的内容体系、章节顺序和习题编号均与《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保持一致。该书已与《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同步出版,并作为配套教材,实际用于教学,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四、扭转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的依附,编写实验教材

1.实验教学“独立化”

为逐步扭转长期形成的实验教学在内容上依附于理论教学、在时间上滞后于理论教学的观念,方便学生的超前学习和实验预习,推进“从做中学”,笔者以实验模块为主线,用简练的语言、浅显的示例,系统讲述了相关的知识要点,使学生只需阅读实验教材,即可完成基础性实验设计,达到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2.实验内容“阶梯化”

增加大量不同难度的实验题目,使实验内容阶梯化,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也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验的实际完成数量和质量,给出合理的分数。通过实验内容和难度的“阶梯化”,在保证实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使学生实验成绩“阶梯化”,为电子竞赛等选拔优秀学生。

3.实验项目“生活化”

适量补充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研究性实验项目,为优秀学生提供发挥空间。这些项目只以任务书的形式规定要实现的功能,没有具体设计方案,要求学生自由选题、自愿组合,合作完成。设计报告按贡献大小依次署名,作为教师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

4.实验手段“虚拟化”

利用美国NI公司提供的虚拟设备,增加动态参数测试、动态过程演示等专题实验,使学生建立对虚拟仪器、虚拟实验的初步认识。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程》已于2007年用于我院06级实验班的实验教学,拟进一步充实完善后正式出版(已纳入我校出版社的出版计划)。

五、结束语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系列化教材建设的各种思路都源于教学实践,各项建设成果也都回归教学实践,服务于本科教学,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教材建设成果也将课程建设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周济.实施“质量工程” 贯彻“2号文件”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3):4-8.

[2]教高(2007)2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07,(3):9-11.

[3]梁前德,王青林.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的基本依据和价值取向[J].中国大学教学,2008,(6):94-96.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11

关键词:Proteus;仿真;虚拟实验室

Proteus是英国的Lab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开发的软件,主要功能是仿真各种模拟和数字、交流和直流的电路软件。Proteus软件把单片机仿真与电路仿真相结合,直接在基电路原理图的元器件上调试和编写单片机程序。仿真库里有51系列、PIC系列、AVR系列、摩托罗拉68MH1系列、MSP430系列以及ARM7等常用的嵌入式控制器和嵌入式处理器[1]。Proteus能够很好的对单片机扩展芯片进行仿真,如数码管显示器、LCD显示模块、总线驱动器、各种可编程接口芯片、矩阵式键盘、实时的时钟芯片以及各种D/A和A/D转换器等。现在许多开发环境都是软、硬件结合,那么此款软件可视化的相互仿真[2]。该软件平台既可以模拟仿真的硬件系统,而且还可以把编译好的程序装入仿真芯片。通过仿真系统的运行,可以与焊接好的硬件系统的电路板一样看到运行的效果。

1 虚拟实验室的构建

虚拟实验室的概念是由美国的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William Wolf教授于1989年提出的。它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化的虚拟实验室环境,借助于图像仿真与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上创建一个可视化的虚拟实验环境[5]。

结合实际情况虚拟实验室的构建主要是以Proteus软件为核心,是以建立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单片机实验的虚拟实验室。学院购买了正版的Proteus软件,以及实验室里面配备相应的微型计算机。学院共五个专业,模电、数电和单片机课程基本上都开设,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便利,而且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进行电路的设计,可以很方便为开设更多的综合性与设计性试验打下基础。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给学生演示例题、试验仿真效果。使学生增加对本门课程的兴趣,从而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特别是对单片机课程,完全可以在虚拟实验室进行授课。另外一个的优势是可以为学生省下很多资金去购买电子元器件,这样不仅学生可以很好的去学习这门课程,而且教师可以用此软件去做一些项目的仿真,这样大大可以节省时间和一些不必要的项目开销。

2 教学实例

2.1 利用555多谐振荡器设计一个输出为10Hz的方波

在电容的C1一端和555的输出端3分别连接示波器的A,B端,如图1。单击仿真按钮,自动弹出示波器界面。通过选择和调整相应按钮和按钮,把电容的充放电波形图和输出方波显示出来。单击仿真停止按钮,示波器自动关闭,最好不要在示波器上关闭示波器,否则下次仿真运行时示波器不会再出现,需要从主菜单的“Debug”“Digital Oscilloscope”中调出[3]。而在实际电路中,需要很多电子元器件和示波器。学生很快的就可以看到仿真的结果。

2.2 利用软件仿真超声波测距

2.2.1 超声波测距原理

2.2.2 系统仿真

系统是由单片机与超声波模块构成,以发射接收信号实现测距,如图2。使用单片机来实现对程序的控制,超声波模块主要负责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仿真过程中,通过给P2.7加一个开关,模拟测距返回的Echo信号。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仿真软件没有系统所使用器件模型的局限性。仿真主要用于测试系统其他部分,连接上测距模块后,可以一步检测距离计算与显示的准确性。

实验室建立主要实验有:(1)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2)用P0口点亮二极管与流水灯实验;(3)用二极管灯显示加、减、乘、除法结果;(4)利用定时器显示秒表;(5)独立键盘与矩阵键盘控制数码管显示数字;(6)串行口通信方式1的单工通信控制流水灯显示;(7)电子钟的设计(综合性实验);(8)多机通信实验(综合性实验)。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仿真实验室内容的扩展,不断的更新和提高仿真的深度,从而培养更多的学生。

3 结束语

通过Proteus仿真软件可以看出,用这种纯软件的方法来取代传统的单片机开发硬件电路和软件仿真相结合的方法,从而避免了因焊接电路板带来的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大大的缩短了程序开发的周期。投资少,有明显的经济优势,而且不受必须到实验室才能做实验条件限制。从而为学校培养综合型的电子信息类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毅刚.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课程的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赵广元.Proteus辅助的单片机原理实践[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3.

[3]朱清慧.Proteus教程-电子线路设计、制版与仿真(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丁平,马晓明.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虚拟实验室的建立[J].电子质量,2011,5:72-74.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12

2007年全国高中物理全面实施了新课程标准,新课标的实施给大学基础物理教学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结合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和大学物理教学现状,笔者从知识点、思维方式、新课改选修内容三个方面分析当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大学物理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标准;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一、引言

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几乎应用于自然科学的每一个领域,同时物理学也是近代高新技术的重要源泉。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其功能不仅仅是一门为后续课程服务的基础课,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2007年,全国高中物理全面实施了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与旧教材相比,高中物理新教材更强调科学探究方法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改变,对当前《大学物理》的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加快推进《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在做好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顺利衔接的同时,仍然保持其生机与活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发现当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二、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衔接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知识点重复性较大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材体系依然按照经典物理学的五大分支,即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为主线,大学物理同样也是以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为主要框架。相对高中物理,大学物理只是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新的发展,分析工具由初等数学变为高等数学,但物理概念及规律没有太大变化。对于刚刚领到大学物理教材的大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从整体上感觉大学物理只是高中物理知识的重复,而没有显示出大学物理的独立性和实用性,难以激发学生学学物理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无法实现大学物理的教育功能。

(二)教师授课方式不同

高中物理新课标指出,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目标为: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在此目标指导下的高中物理教材图片丰富,实用例子甚多,且每章都有精彩的导入。高中物理由于教学内容少,课时多,所以教学进程相对较慢,任课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营造课堂的学习气氛,对于引入的每一个概念,都能通过演示实验、讲解小故事或者生活现象等方式进行形象解读,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接受。长期下来,学生已经适应并习惯了高中教师的这种上课方式。而大学物理更加偏重于对物理理论的整体把握和更加严格的数学推导,在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课堂教学信息量大的情况下,教师会通过复习上节内容来导入新课题,或者直接导入新课题进行讲解,很少有时间进行趣味性的导入。所以部分学生在进行大学物理学习时,会不适应大学教师的讲课方式,不知该如何进行大学物理的学习,显得很被动,比较迷茫。

(三)学生基础差异大

由于高中进行课程改革后.实行模块选修制,《物理(选修3-1)》和《物理(选修3-2)》是必选的,有些地区《物理(选修3-3)》《物理(选修3-4)》《物理(选修3-5)》要求只需选修两本,但是很多学校为了挤出更多时间,甚至只选其中一本,这样学生间高中物理知识基础差别就很大,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很难把握一个合适的进度,以符合所有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在讲解力学部分的动量守恒定律,在高中属于《物理(选修3-5)》,有些省份没有作为考试内容,所以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动量的概念,而在大学物理教材是假定学生完全掌握动量一系列的知识的,直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微分形式引入动量定理,无论教材例题还是课后作业,都很少有对概念的直接考查,相关题目难度较大。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物理概念理解不透,因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不知从何处下手,结果导致慢慢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上好绪论课

为了消除学生“大学物理只是在重复中学内容”的心理,教师在绪论课中除介绍该课程的发展史、地位、学习方法以外,一定要从内容、思维方式以及数学工具三方面强调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不同。高中物理中,运动学部分的研究对象只局限于没有大小的物体,即质点的平动;动力学部分,只局限于恒力;电磁学部分只限于匀强场(包括电场和磁场)中的有关问题,而且重点还是在于对于力及研究对象运动状态的分析。而大学物理中的研究对象没有这些限制,任何运动、任何物体都可以,变力做功,电磁场更偏重于场性质的分析。大学物理不仅要讲“是这样”,更加要讲“为什么是这样”。例如:高中物理是直接给出质能方程E=mc2,通过一系列的例子说明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而在大学物理中则由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再通过动能定理引发新的动能概念,爱因斯坦对最后结果赋予物理意义,由此得出质能方程。在大学中,应用更多的是微积分知识,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微积分的物理含义,理解求导就是求一个变化率,而积分是求导的逆运算,是无限分割再求和的思想。还要引入矢量的概念,矢量的运算和标量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而自然引入矢量代数部分。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讲解矢积和标积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所学过的物理量中哪些属于矢积结果,哪些属于标积结果。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绪论课上,明确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和联系,克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轻视或者畏难两种极端情绪,对能否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和重视显得至关重要。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课堂活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经过新课标教育的学生,主动思考能力有所提高,大学物理教学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脱离“填鸭式”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实践证明: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现阶段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最为核心的策略。例如:在大学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对重要物理概念理解不透,在解决问题时还是采用中学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往往不得解而进入死胡同。因此,大学物理教师在引入知识点时,可采用高中物理的局限性作为切入点,这样既能复习原来的概念,又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以讲解功的概念为例:可以先回顾高中所学功的定义及可加性,告诉学生这就是功的定义和性质。进而提出如果F是个变力,而且物体的运动是任何轨迹时,那么这时功的表达形式又是什么样的?这时可以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有了前面关于冲量的讲解,大部分学生都能给出功的积分形式。而对于高中反复强调的知识点,像牛顿运动定律和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等章节内容,教师无需再详细分析,完全可以提前一周安排学生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做课件,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在讲台上讲给全班同学,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之后教师再给予总结,使学生都能清楚了解所学内容。运用这些方式,教师既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三)积极探索个体化教学

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是先行课与后续课的关系,大学物理教师应深入了解高中物理新课标的要求,在开课前对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组织作相应的调整。通过物理分层次教学活动,发现学生的潜能差异,通过多种途径的物理教学,激发个性学生的特长,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虽然变换教学组织形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可以解决因选修内容不同而造成的学生对知识把握情况不一样的问题。但在按专业、班级进行大班授课的情况下,分层次教学目前在笔者所在学校还在探索中。例如:针对大学物理某一部分内容,像热学,组织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开课之前,在指定的时间内集中对其进行一定的学习指导,使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能够有一个补习的机会,以便顺利步入正轨。经过几年的探索,这种方式被证明是最简单易行的,并且能达到开课的目的。

四、总结

大学物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基础课。大学物理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了解高中物理的实际情况,做好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和模式,适应新的教学实际;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大学物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实用,从而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吴杰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马文蔚主编.物理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吴百诗.大学物理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必修3-1)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必修3-2)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必修3-3)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柱,2006.

[7]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必修3-4)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