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概念英语学习方法

新概念英语学习方法

时间:2023-06-06 09:29:47

新概念英语学习方法

新概念英语学习方法范文1

【关键词】 前概念 初中英语 作用

前概念这一新名词在我国研究尚少,在国外的研究较国内则稍微多点。在当前研究前概念的研究中,不难看出当前前概念的研究大多是局限在数学和科学这两个学科之上,在我国便有学者从物理教学方面对前概念的应用。只有很少数的学者在其他学科,例如历史、政治及英语等方面运用前概念教学,并对其进行研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渐成熟,以及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英语学习成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地位的转变以及我国大力进行的教育改革都使得教师不得不采取新的教学策略来进行英语的学习。本文是针对当前教育界中比较火热的前概念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的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了前概念的产生途径以及前概念教学的策略;接着分析了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最后则提出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前概念教学策略。

1. 前概念教学定义

前概念是一种比较抽象的问题,它指的是没有被下概念的一种特性。例如“我们首先是在风景里知道什么是一座森林、一所牧场、一条河流的,我们所存在于其间的生活世界是具体地、直接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强调的是未被规定性与直观性。”这句话就是说我们先认识什么事风景,像森林、河流及山川等都是在我们认识了风景之后产生的直观的认识。

“前概念”的产生途径很多的学者都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总的来说形成前概念的心理途径为:“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知识的负迁移和旧有概念的局限;由语词带来的曲解;进行不当的类比”。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前概念教学策略一般的方法有“通过师生对话显示出学生的前概念;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实验验证、概念重释和比较鉴别等方式纠正前概念中的错误成分;深刻讲授,特别是对于科学概念的教学要给学生以全面的理解”。

2.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作为一个母语为汉语的国家,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存在更多的问题和困难。英语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门语言学更是一门对于外国文化理解的学科,中国人喜好形象思维,而英美国家对于分析性思维能力情有独钟。面对不同文化的碰撞,要学会、学好英语就得以充分了解英语的特点,调动一切资源来进行英语学习。在当前初中英语学习中,初中生仍旧处在死记硬背的学习阶段。尤其在学习英语阅读理解的时候,大多数的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还是固定局限于对于文章中心思想以及段落大意的理解之下。

3. 前概念教学方法对初中英语教学的作用

3.1前概念教学链接语言和教材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之上,教师对于教材并不看重,反而是鼓励学生去买一堆的辅导资料,在课堂上将辅导资料作为了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且让学生不断的做题练题,最终把学生变成了一个学习和考试的工具。面对这种情况,前概念教学便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前概念教学指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不是由概念或是抽象所组成的一个世界。生活世界是前科学的、直观的人之存在领域,是真正的“活”的一个“世界”。基于前概念教学的这一观点,我们在实际的初衷英语教学中,要将语言和教材联合在一起,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真正的英语世界。

3.2前概念教学让学生学习完整的知识

英语知识并不是单独存在的知识,它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于教材上的知识要远远高于对社会知识的重视,“学习知识须在课堂上”是教师们的固有想法。但是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前概念教学也强调课本知识和社会知识是统一存在的。前概念教学策略的运用可以解放教师的思想,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课本以外的知识。

4. 结束语

作为一个新的事物,前概念英语教学并没有被多数人所认识和理解,但是随着其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前概念教学策略所展现出的正面作用,必将在以后的社会里对我们的学科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

[1] 刘冬岩. 实践智慧:一种可能的教学价值[Ml.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 李秋菊. “前概念”英语教学理论――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智慧[D]. 首都师范大学, 2012.

新概念英语学习方法范文2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英语阅读是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和信息载体,对书面信息进行认识构建的言语过程。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普通高中英语毕业生必须达到七级“读”的技能目标,学生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重要信息;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意图: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推理获取信息等。这就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在长期的传统英语教学之中,无论是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都有很大的盲目性,以致造成长期效率的低下,影响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起重要的引导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但长期以来,很多的老师不注重理论学习,按照习惯性的思维方法,或者是为了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过多的加强对词汇和语法的解释,停留在对材料的表面理解上,学生成绩的提高仅仅靠“题海”战术,无法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具体而言,老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首先,过多强调语言知识传授。很多老师把阅读材料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形式,以词汇、语法为主线,将完整而有意义的文章分解成若干个零散的语言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很难理解文章的含义。

其次,采用单一阅读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多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即便不同程度采用一些启发方式,也只是教师设计提问,学生被动回答,学生很难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大为降低。

再次,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很多教师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阅读策略去捕捉有效信息,阻碍他们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同时在教学中,老师实行纯粹的阅读教学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造成很大的影响。以上的种种现象只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的问题。其根源一方面是长期应试教育传统习惯的影响,老师和学生仅仅注重眼前的考试成绩,不注重能力的提高和终身学习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对英语学习的误解,不能很正确理解学习的真谛。针对上面的各种现象,笔者试就英语阅读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有利于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高中英语教学的对策

2.1 老师角色的转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探究、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为此要求老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方法,进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自己的理念,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首先,老师应该从知识传授者的身份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把教师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拉下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有力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根据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而提供有力的帮助。

其次,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老师应具有多学科的、丰富而渊博的知识。新的英语阅读涉及广泛的科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必须对科学、知识等的本质有清楚的了解,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明了的系统把握且作为学生学习活动有力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应该明白在教学中,自己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依靠本门学科知识就能解答的问题,知识的整合性要求教师应具备多学科的、丰富而渊博的知识,才能在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探究方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有力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还该明白学习活动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确定自己的工作重点。

2.2 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新的时代,新的教学要求,不同的学习主题要求老师必须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不断的加强学习。改变过去的传统的看法。新的,适合不同主体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2.2.1 发现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从阅读学的角度来看,积极思考是积极的阅读必然具备的特征。发现式思考是指在阅读活动中极大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去发现、挖掘,把握文章所传达的各种信息,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它强化对课文理解,注重学生对课文的自身感悟,使全体学生能够更容易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在阅读内容中发现问题,并且能自己独立的解决问题。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2.2.2 “概念图”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概念图”是美国康乃尔大学的Joseph D,Novak博士根据Ausubel的学习理论在上个世纪60年代研究出来的一种教学工具,它用节点代表概念、用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我们可以把概念图作为用图的方式来建构知识、组织信息和表征知识的一种教学和学习策略。Ausubel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取决于新旧知识能否达到意义的同化。换言之,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Ausubel的另外一个主要观点是概念有不同的深度,可以非常笼统,也可以非常具体。而且,笼统的概念中包含着不太笼统的概念,在这些不太笼统的概念中又含有相当具体的概念。所以,根据概念具体的程度可以渐进地对概念进行区别。Ausubel认为,学习者应会辨别新概念的层次。根据层次,把这些概念放入他们知识结构中相应的位置上。这样一种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学会为阅读搭建了“脚手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为学生综合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提供了平台。使学生学会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新概念英语学习方法范文3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对策

英语阅读是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和信息载体,对书面信息进行认识构建的言语过程。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普通高中英语毕业生必须达到七级“读”的技能目标,学生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重要信息;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意图: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推理获取信息等。这就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在长期的传统英语教学之中,无论是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都有很大的盲目性,以致造成长期效率的低下,影响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起重要的引导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但长期以来,很多的老师不注重理论学习,按照习惯性的思维方法,或者是为了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过多的加强对词汇和语法的解释,停留在对材料的表面理解上,学生成绩的提高仅仅靠“题海”战术,无法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具体而言,老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首先,过多强调语言知识传授。很多老师把阅读材料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形式,以词汇、语法为主线,将完整而有意义的文章分解成若干个零散的语言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很难理解文章的含义。

其次,采用单一阅读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多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即便不同程度采用一些启发方式,也只是教师设计提问,学生被动回答,学生很难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大为降低。

再次,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很多教师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阅读策略去捕捉有效信息,阻碍他们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同时在教学中,老师实行纯粹的阅读教学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造成很大的影响。以上的种种现象只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的问题。其根源一方面是长期应试教育传统习惯的影响,老师和学生仅仅注重眼前的考试成绩,不注重能力的提高和终身学习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对英语学习的误解,不能很正确理解学习的真谛。针对上面的各种现象,笔者试就英语阅读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有利于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高中英语教学的对策

2.1 老师角色的转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探究、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为此要求老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方法,进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自己的理念,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首先,老师应该从知识传授者的身份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把教师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拉下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有力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根据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而提供有力的帮助。

其次,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老师应具有多学科的、丰富而渊博的知识。新的英语阅读涉及广泛的科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必须对科学、知识等的本质有清楚的了解,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明了的系统把握且作为学生学习活动有力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应该明白在教学中,自己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依靠本门学科知识就能解答的问题,知识的整合性要求教师应具备多学科的、丰富而渊博的知识,才能在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探究方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有力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还该明白学习活动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确定自己的工作重点。

2.2 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新的时代,新的教学要求,不同的学习主题要求老师必须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不断的加强学习。改变过去的传统的看法。新的,适合不同主体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2.2.1 发现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从阅读学的角度来看,积极思考是积极的阅读必然具备的特征。发现式思考是指在阅读活动中极大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去发现、挖掘,把握文章所传达的各种信息,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它强化对课文理解,注重学生对课文的自身感悟,使全体学生能够更容易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在阅读内容中发现问题,并且能自己独立的解决问题。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2.2.2 “概念图”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概念图”是美国康乃尔大学的Joseph D,Novak博士根据Ausubel的学习理论在上个世纪60年代研究出来的一种教学工具,它用节点代表概念、用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我们可以把概念图作为用图的方式来建构知识、组织信息和表征知识的一种教学和学习策略。Ausubel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取决于新旧知识能否达到意义的同化。换言之,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Ausubel的另外一个主要观点是概念有不同的深度,可以非常笼统,也可以非常具体。而且,笼统的概念中包含着不太笼统的概念,在这些不太笼统的概念中又含有相当具体的概念。所以,根据概念具体的程度可以渐进地对概念进行区别。Ausubel认为,学习者应会辨别新概念的层次。根据层次,把这些概念放入他们知识结构中相应的位置上。这样一种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学会为阅读搭建了“脚手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为学生综合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提供了平台。使学生学会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新概念英语学习方法范文4

【关键词】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能通过全篇阅读能分析和处理信息过程,并且能读懂作者的意图,能通过上下猜测疑难词语,理解整段的大概意思;能通过本段其他线索推敲出下面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加强阅读能力教学,但是,在我国传统的教育影响下,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当中,老师都是完任务的是教,学生都是盲目的学。这样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低下,影响阅读能力发展。

一、分析当前学习英语现状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位品德兼优的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办法。但是,从长期来看,很多教师不重视创新教学,始终按照以前传教学习惯性按部就班的思维方法。或者是为了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让学生死记硬背英语词汇和语法,不会灵活运用。这样本身让学生始终原地踏步走没有一点进步,在对课文的理解也只是在表面上做文章。成绩提高仅仅靠“题海”战术,更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对语言体验的乐趣。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过多强调语言知识传授,很多老师把词汇、语法为主线传授给学生,将完整而意义明确的文章分解成很多零散的语言知识点传授给你学生,这样顾此失彼,很难使使学生整体理解文章的含义。

其次,采用单一阅读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多的采用满堂灌教学方式,即便采用一些启发方式,也只是教师设计提问,学生被动回答,学习很难在课堂上积极投入,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伤害。

再次,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很多教师缺乏对阅读策略的认识,自己本身也就是一知半解,有的根本没有策略。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阅读策略去扑捉信息,这样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判断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老师实行纯粹的阅读教学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造成很大的影响。

以上就是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长期应试教育传统教学习惯所影响,老师和学生仅仅停留在眼前的考试成绩上,从来不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做为教学目的;另一方面是英语学习的畸形,不能真正的理解学习的真谛。针对上面的各种现象,就英语阅读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有利于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学习英语教学的策略

(一)、老师角色的转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英语教学新课改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体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现实任务目标,为此,要求老师必须彻底改变原有的僵化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式。这就需要老师从自身做起,努力改变观念、树立良好正确的教学思想。

首先教师应该从知识传授者的身份转变为知识促进者或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错误的认知-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引导者进者和合作者,根据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提供有力的帮助。

其次,英语教学改革要求老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新的英语阅读涉及面广泛,教师必须对新的知识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明确的把握,并作为学生学习活动有力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应该明白在教学中,自己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依靠本门学科知识就能解答问题,知识的整合性要求教师应具备各种知识,才能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浅出。给学生学习知识提供有力的保障。教师还该明白学习活动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确定自己的工作重点。

(二)、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新的时代,新的要求,新的起点,不同的学习主题要求老师不断的加强学习,改变过去的传统僵化的教师方法。合理适应学生的教师方式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一半。

1、发现式教学方法的使用。积极思考是阅读前提条件,发现式思考是指在阅读活动中极大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发现和挖掘文章所传达的各种信息,使学生对文章整体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这样可以增强学习理解能力,还可以强化学生的悟性。使全体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不同的疑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启发学生在阅读内容中发现问题,并且能独立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

2、概念图教学方法的运用。概念图是一种好实用教学工具,它用节点代表概念、用连线表示概念关系。我们可以把概念作为用图的方式来建构知识、组织信息和表征知识的一种教学和学习策略。新知识的学习取决于新旧知识能不能表达到意义的同化。换句话说,知识的建构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的向知识网络添加新连接。另外一个主要观点就是概念有不同的深度和广度,可以非常笼统,也可以非常清楚。而且,笼统的概念中包含着不太笼统的感念,在这些不太笼统的概念中又含相当具体的概念。学习者应会辨别新概念的层次。根据层次,把这些概念放入他们知识结构中相应的位置上。这样一种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学会为阅读搭建了桥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为学生综合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提供了平台,使学生学会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句话,阅读是一种积极思考理解信息的活动过程。它既是学习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始于基础,重在方法,贵在坚持。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学习阅读过程中相互配合,积极探索合理有效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按照英语教学标准,成功的完成英语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新概念英语学习方法范文5

一、 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但长期以来,很多的老师不注重理论学习,按照以前传统习惯性思维方法。或者是为了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强制性记忆词汇和语法。这样本身让学生停留在对材料理解的表面基础上,成绩提高仅仅靠“题海”战术,无法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所以说老师在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过多强调语言知识传授,很多老师把阅读材料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形式,以词汇、语法为主线,将完整而意义明确的文章分解成很多零散的语言知识点传授给你学生,使学生很难理解文章的含义。

其次,采用单一阅读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多的采用灌输教学方式,即便不同程度采用一些启发方式,也只是教师设计提问,学生被动回答,学习很难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挫伤。

再次,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很多教师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阅读策略去扑捉有效的信息,阻碍他们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同时在教学中,老师实行纯粹的阅读教学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造成很大的影响。

以上的种种想想只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长期应试教育传统习惯的影响,老师和学生仅仅注重眼前的考试成绩,不重视能力的提高和终身学习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对英语学习的误解,不能很正确理解学习的真谛。针对上面的各种现象,就英语阅读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有利于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学习英语教学的策略

(一)老师角色的转化和教学方法的灵和性。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探究。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现实任务目标。为此要求老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教学方式,进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努力从一下方面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首先,老师应该从知识传授者的身份转变为知识促进者或者合作者。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把教师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拉下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有力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根据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提供有力的帮助。

其次,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老师应具有多学科的、丰富而渊博的知识,新的英语阅读涉及广泛的科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必须对科学知识有本质有清楚的了解,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明朗的系统的把握,并作为学生学习活动有力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应该明白在教学中,自己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依靠本门学科知识就能解答问题,知识的整合性要求教师应具备多学科的丰富渊博的知识,才能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不断深入。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有力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还该明白学习活动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确定自己的工作重点。

(二)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新的时代,新的教学要求,不同的学习主题要求老师必须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不断的加强学习。改变过去的传统的看法。新的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1、发现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从阅读学的角度来看,积极思考是积极阅读必然具备的特征。发现式思考是指在阅读活动中极大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去发现、挖掘文章所传达的各种信息,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它强化对课文理解,注重学生对课文的自身感悟,使全体学生能够更容易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在阅读内容中发现问题,并且能独立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概念图教学方法的运用。概念图是美国一位博士在上个世纪60年代研究出来的一种教学工具,它用节点代表概念、用连线表示概念关系。我们可以把概念作为用图的方式来建构知识、组织信息和表征知识的一种教学和学习策略。博士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取决于新旧知识能不能表达到意义的同化。换句话说,知识的建构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博士另外一个主要观点就是概念有不同的深度,可以非常笼统,也可以非常具体。而且,笼统的概念中包含着不太笼统的感念,在这些不太笼统的概念中又含相当具体的概念。博士认为,学习者应会辨别新概念的层次。根据层次,把这些概念放入他们知识结构中相应的位置上。这样一种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学会为阅读搭建了桥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为学生综合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提供了平台,使学生学会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阅读是一种积极思考、理解和吸收信息的活动。它既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始于基础,重在方法,贵在坚持。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学习阅读过程中相互配合,积极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按照英语教学标准,成功的完成英语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学心理学》

[2]魏永红《认知心理学视角》

新概念英语学习方法范文6

关键词: 概念图 技工院校 英语教学

概念图是将概念及概念之间的联系形象化、结构化、系统化和图式化,是“一种语义网络的可视化表示方式”。绘制概念图有助于学生将新概念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概念联系起来,形成更为精细和广泛的知识网络,从而增强新旧概念在其认知结构中的稳定性,便于知识系统的有效管理和长期记忆。

一、技工院校学生现状分析

技工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学科成绩方面落后于整体水平,而且处于一种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持久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目标动力。表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充分,学习精神不饱满;敏感而自卑;自以为是却不自信;表面自主内心缺乏独立能力,有雄心和抱负却又懒惰。

技工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职业教育,技工学生将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自我意识的变化、人际交往的紧张、求职择业的困惑,产生强烈的心理矛盾。

因此,研究技工院校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树立成才先成人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文化和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将来择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这是技工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概念图片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基础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图片、绘画、多媒体等多元智能材料是十分必要的,它们的有效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法,科学用脑;改变学生的学习心理,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概念图对英语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利用概念图进行课文教学可以形成整体概念,并在头脑中创建有关课文内容的全景图,建立系统和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进而对课文信息进行有效整理和组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另外,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制作的概念图,可以判断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确定其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从而有效指导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

1.听力教学和图片、绘画

“听是分辨和理解话语的能力。从狭义上看,听就是对声音的理解;从广义上看,听是一种积极寻求意义的行为”。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反映听录音的过程中很容易走神,其原因是输入性的语言行为不能让听者有太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因此,容易造成听者的“不关心”和心理上的疲倦,导致听者产生厌倦甚至恐惧心理。

图片、绘画就可以逐渐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在听的过程中,脑海中浮现一系列画面,学生借助图像产生丰富的想象,可以捕捉更多听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2.口语教学和图片、绘画

在现实教学中,英语学习不可避免地出现“哑巴英语”的现象,而语言是用来沟通和交流的,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口语学习。国内外教育专家都认为“情景交际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学到的知识得到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就会相应的提高。因此,教师利用图片、绘画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更好地激励学生进行口语练习,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

3.英语阅读教学和图片、绘画

在学习课文前,要求学生注意课文的插图,了解插图反映的信息,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经过教师讲解,学生能获得阅读材料的更多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给课文画插图,形成一个升华,消除“信息差”。通过绘制概念图,学生可以自主探索和自我评价,其思维的独立性、敏捷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得到训练和强化,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和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英语写作教学和图片、绘画

图画对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通过图画引导学生的写作,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

教师发给学生不完整的写作材料,并提供对未知信息有提示作用的一组图片,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句子、观察图片,进行排列,完成文章的写作内容。

英国教育家道伯提出,写英语作文要保持不断地思考,英语写作要保持直线特征。这就是说英语段落大多呈线性发展,典型的英语段落是主题句开头,而后对主题进行阐述和发展。根据这种写作结构,要使学生懂得: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组织语言的方式是不同的。

三、概念图片与英语教学的结合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听、说操练的过程。句型教学这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图片创设的情境避免句型学习的空洞。在充满乐趣、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学习的内在动机和英语学习的热情得以激发和保持,同时,发散性思维得到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将概念图引入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发挥其创造力的机会。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概念图进行构建、交流、讨论、评价、修正、提炼和优化,以便更清晰、完整地理解学习的知识。图形比词汇更精确,更有感召力,也更易于触发联想,从而增强创造性思维的记忆力。

“教无定法”图画的运用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色彩斑斓的图画为我们创造出一个好听又好看的英语世界,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变得更绚烂、更精彩。

随着社会各界对图片教学的日益重视,英语和概念图的结合将会更完美,极大地强化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贵华.外语课堂游戏设计和应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2]郑建蕾.图文连连看――“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创新,2011,06.

[3]谭记翠.巧用思维导图,强化英语词汇记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1).

[4]裴光钢.思维导图和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7(02).

新概念英语学习方法范文7

关键词:概念整合;正迁移;负迁移

作者简介:焦明环(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大学外语系,讲师;孙宗香(196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大学外语系,副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商务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研究及其认知分析”(项目编号:12532352)、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大学英语语篇教学的认知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Y13-181)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235-02

语言迁移,作为一种跨语言影响,一直是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研究的中心课题。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初学者首先习得的母语L1会对英语L2的习得产生促进或干扰影响。语言迁移被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正迁移是指学习者首先习得的母语L1对L2的习得产生促进的影响。L1与L2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会促进L2的学习。相反,负迁移则是指学习者首先习得的母语L1对L2的习得产生干扰,导致学习者在L2的习得过程中出现错误。本文从概念整合视角出发,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汉英两种语言的跨语言迁移。

一、理论阐述

Turner和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合成是一种基本隐匿于语言运用幕后的心理认知机制。Turner和Fauconnier提出了四类以四个心理空间为基础的概念整合网络,即:简单网络、镜像网络、单域网络及双域网络。这四个心理空间(见图1)分别为输入空间1(input space1)、输入空间2(input space2)、合成空间(blend space)、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两个输入空间包括所建范围的相关信息的附加结构。类属空间包括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抽象属性。两个输入空间由跨空间映射连接起来,有选择性地投射到合成空间得出其他空间都不包含的层创结构。合成空间中的层创结构通过这三个基本过程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和扩展(elaboration)得出。

图1 概念整合网络模型

汪少华、张辉和王文斌等国内知名学者从不同角度证明或探究概念合成理论的解释力。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概念整合理论在语言构建方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是该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方面的应用较少,本研究结合四类不同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型把汉英语两个语言系统看成两个输入空间:母语系统输入空间(Input1)和目标语系统输入空间(Input2)。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会同时受到两种语言系统的影响,两个语言系统空间由跨空间映射连接起来,有选择性地投射到合成空间,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得出一种新的层创结构,即两种语言相同或差异相互影响所产生的语言迁移。本文将分析和阐释汉语L1在英语L2习得中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语言迁移。

二、二语习得中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层面语言迁移分析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汉英两种语言通过概念整合网络模型建立二语之间的联接,逐步建立新的概念体系。在这一过程中,首先习得的母语系统将对目标语系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即正向和负向的迁移。这反映在以下三个层面:语音、词汇和句法(见表1)。

汉英作为人类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和句法方面有许多共性。这些共性对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十分有益,形成了汉语对英语的正迁移。但是这分属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和句法方面也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很容易使英语学习者受母语汉语的影响产生语言错误,形成语言负迁移。本文将结合概念整合理论中提出的四类概念整合网络模型在下文对在语音、词汇和句法方面产生的语言正迁移和负迁移背后的认知过程进行深层次分析。

1.简单网络

简单网络是概念整合网络中最简单的一类。这一网络中的两个输入空间由框架角色对应具体的值的跨空间映射关系连接。输入空间1中只包含无框架组织的一些元素,相对应的输入空间2中只包含一个特定的抽象框架。在语音层面,汉语输入空间提供无框架组织的一些元素即汉语中的个别发音如衣、波和么等,相对应的输入空间2提供英语的语音框架,汉语输入空间中的语音元素被映射到英语的语音框架中,从而造成语音上的负迁移。

2.镜像网络

在镜像网络中,两个输入空间拥有相同的组织框架并且彼此相互映衬。汉语与英语虽分属不同的语系,但汉英词汇和句法在大体框架上也有一定的共同点。在词汇方面,汉英语两种语言都含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和介词等词性。汉语L1和英语L2两个输入空间在词性方面拥有相同的组织框架并且彼此相互映衬,构成镜像网络。在汉英基本的句法结构方面,简单句基本结构都是SVO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汉英两个输入空间各自提供相同的词汇或句法框架并且相互映射,形成镜像网络,这有利于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同类词汇和句法框架的掌握,形成语言的正迁移。

3.单域网络

单域网络中的两个输入空间具有各自不同的组织框架,但只有一个输入空间的组织框架被扩展形成合成空间的组织框架。提供组织框架的那一输入空间被称作源域,而作为重点理解的另一输入空间被称作目标域。汉英词汇和句法除了拥有一些共性之外,还存有许多差异。英语初学者将源域汉语输入空间中词汇及句法的组织框架如一词多性、复杂句连接词“因为,所以”等扩展,形成合成空间的组织框架,从而对目标域英语输入空间的语言组织框架的习得造成干扰,形成语言的负迁移。这也恰恰解释了英语学习者为何会出现“Please careful”这类形容词误用为动词和“although,but”两个连接词同时使用的错误。

4.双域网络

但是有些英语初学者所犯的错误并不单单是单域网络中源域汉语输入空间的组织框架被扩展,影响和干扰目标域英语语言组织框架的学习。有些错误是由于汉英两个输入空间提供的不同的组织框架相互交织所造成的。这种关系所形成的概念网络被称之为双域网络。和单域网络相似,双域网络中的两个输入空间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组织框架。但不同点在于双域网络中合成空间的组织框架同时包括来自两个输入空间的部分结构。两个输入空间的组织框架均部分投射到合成空间来建立新创结构。汉英两个输入空间各自提供自己语言特有的被动句式框架,但是初学者受到这两种语言系统的影响,将两种语言的句式框架混合交织在一起,部分投射到合成空间来建立新创结构,导致英语学习者出现类似“He cannot kill by his wife”这类的错误,产生语言负迁移。双域网络很明显地展现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受到汉英两种语言的双重影响。

综上所述,在四类概念整合网络模型的分析下,当汉英两种语言的输入空间有相同对应物时会产生语言正迁移,有助于学习者对英语的学习。当汉英两种语言的输入空间存在差异时就会产生语言负迁移,不利于学习者对英语的学习。

三、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和研究中不难看出,概念整合这一理论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极其适用于分析阐释二语习得过程中汉英之间的语言正负迁移的认知过程。一方面,这一研究为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认知视角;另一方面,也进一步验证了概念整合这一新兴认知理论,促进了该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illes.Mental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P,1994.

[2]Fauconnier,Gilles.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P,1997.

[3]Fauconnier,Gilles.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Basic,2002.

[4]汪少华.合成空间理论对隐喻的阐释力[J].外国语,2001,(3):37-43.

[5]汪少华.概念合成与隐喻的实时意义建构[J].当代语言学,2002,

(2):119-127.

[6]王文斌.概念合成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回顾与思考[J].外语研究,

新概念英语学习方法范文8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工具;思维发展;知识扩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4)05-0100-07

教学策略是帮助学习者达成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绩效与获取学习策略的方法、措施与技巧的有机结合。教学策略的应然功能是促进进步和学生学习(as promoting achievement and student learning)[1]。教学策略有一般策略(general strategies),也有特殊策略(special strategies)。最优教学策略,是一种特殊教学策略,是帮助大学生最大限度优化学习过程与提高学习绩效的系列方法、措施和技巧组合。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绩效和获取英语学习策略等方面,效果平平,甚至较差,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花费很多时间,却收效很低。实际上,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没有有效策略,更距最优策略甚远。因此,笔者和一批教师尝试创建大学英语教学最优策略,本文是初步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成果汇报。

一、高校师生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普遍认识模糊

在高等教育非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一门或一种课程存在的大学英语,是一个知识领域?还是一种交流工具?问题的答案既显而易见,又模糊不清。这既是一个简单问题,又是一个复杂问题;既是一个伪问题,又是一个真问题。然而,高校师生在这一问题上普遍认识模糊。

在高等教育非英语专业教育教学中,在很多情况下,大学英语课程由一门课程、甚至是一个课程群组构成;无论是一门课还是一个课程群组,基本上都建立在一个知识领域上,准确地说,是建立在一个语言学知识领域上。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2]1,实际上,从主体目标和内容看,是一门语言学知识课。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知识,讲解词汇理论和概念,讲解语法理论与概念,特别是对语法结构项目进行概念分析与系统化处理,往往“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扼杀在语法概念与语法条条的牢笼里”[3]3。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知识课,经常被处理成一个多层次的知识系统,包括许许多多子系统或子子系统,其大者可以称为英语学或英语语言学,中者有英语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小者如英语音系学、句法学等。这个多层次系统,可以是少数语言研究人员的专门学问,不应该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甚至不是绝大多数英语专业学习者的学习目标。《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4]因为“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小”[5]33,而且“我国每年仅需要少量外语与文学、外语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专业人才以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而大量需要的则是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5]37。因此,“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5]33

关于大学英语,2007年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2]1;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6]。要使学生“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英语课势必不能开成一门语言知识课,而应该开成一门交流课或交流工具课。实际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已经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2]5。掌握英语知识或熟悉英语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不等于能用英语进行交际,不止对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如此,对英语专业学习者也是如此。实际上,很多从事英语专门研究的人的英语交际能力不一定都强,英语交流能力强的人不一定熟悉英语学或英语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语言学、英语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历史,远不及英语历史悠久;第一部由英国人写成的英语语法巨著,到1972年才问世[7]。在语言学和英语语言学产生之前,已经出现莎士比亚这样的英语作家。语言是第一性的,语言学是第二性的;语言交流是第一性的,语言知识是第二性的。正因为如此,在英语国家,成年人不需要英语语言学知识,仅用不超过两千单词就可以有效交流;在中国,学生认知七八千单词,具有较为系统的语言或语言学知识,却仍然不能进行简单交流。

导致中国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差甚至缺失的原因,就是英语被处理成语言学知识课,表现为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概念甚至是理论占重要地位;二是讲解取代交流,讲解语言学概念、词汇意义、句子意义、篇章结构;三是语言材料汉译。如此教学,学生脑子里灌满语言学知识或语言知识,主语、谓语、状语、主句、从句、系表结构、动宾结构、前缀、后缀、派生、合成、衔接、意译、直译……,而相形之下,实际语言输入量却极小,输出量更小。语言能力不是概念或理论能演绎出来的,语言交流能力更不是概念或理论演绎出来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是实际语言输入、积累和使用形成的。

二、语言学习、思维发展和世界认知是三位一体的

语言不是孤立的事物。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认为,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语言)民族的语言习惯上。语言学家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认为,人们把世界分解成概念,然后用语言来表达这些概念。语言影响人们的认识与记忆,使人们倾向于用某种方法来看世界;语言决定人们如何体验周围的世界,决定人们如何表达自己的体验。萨丕尔与沃尔夫的这种理论被称为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有句名言:“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The limits of my language mean the limits of my world)[8]。很多学者在探讨语言决定论时,引用维特根斯坦这句名言。的确,维特根斯坦和萨丕尔与沃尔夫有一种认知契合:语言和世界具有同一性,语言发展和世界认知具有同一性;语言和思维具有同一性。

语言和思维具有同一性,具体表现是语言和概念密切相关、甚至合一。可以说,概念就是语言,语言就是概念。一个语言民族的概念靠本民族的语言形成,只有用本民族语言才能获得最准确表达。学习一种语言实际上就是学习这个民族的概念;学习一个民族的概念就是学习这个民族的语言。英语教学,甩掉英语民族的概念,一切努力将是徒劳的;传授与学习英语民族的概念,甩掉英语,一切努力也是徒劳的。

民族的概念,根植于并且蕴含着民族的文化历史和思维模式等,而概念表达手段既可以是语汇,又可以是句法。简单词表达的概念多为原始概念,即简单概念和具象概念;复合词和短语表达的概念是次生概念,相对复杂一些;句法表达的概念更是次生概念,更加复杂,更加抽象。以the Milky Way为例,它和汉语“银河”指代同一事物,但两者决不等同。中国文明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河文明、农耕文明和矿冶文明,因此,河流、金银、石玉等是汉语中的常用喻体,而河又是一个核心喻体。“金玉满堂”、“金枝玉叶”、“金口玉言”、“银辉”、“卧听银簧泻月声”、“历史的长河”等是汉语语境有的比喻或类比,它们蕴含着汉语民族文化记忆。而西方文明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海文明、游牧文明和乳业文明,因此,乳、马、路等在西方很多语言中都是常用喻体,甚至是核心喻体。形容某人脸白,汉语说“面似银盆”,英语说脸“白如乳”(as white as milk);形容某人很壮,汉语说“壮如牛”,英语说“壮如马”(as strong as a horse);不一而足。汉语语境和英语语境都有特有的比喻或类比,这些特有的比喻或类比蕴含着不同的民族文化记忆。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记忆的装备下,见到天上那一星系,汉语民族称为“银河”,而英语民族称为“the Milky Way”便成为一种文化的必然和自然。再以日常寒暄为例,汉语语境中人们说“久仰,久仰”,英语语境中人们说“很高兴见到你”(Very pleased/glad to see you)。又以日常恭维为例,汉语语境中受恭维者说“哪里,哪里!”,英语语境中受恭维者说“谢谢你美言!”(Thank you for your compliment!)或“我被恭维了”(I’m flattered)。这种日常交流差别,源自深层文化差别,限于篇幅,本文不详论。

现在的英语教和学,在处理语汇时,往往注重罗列式提供或记诵每个词或短语的“汉语意义”,而所谓“汉语意义”实际上只是相同或相近事物的汉语指称,或相同或相近场合的汉语表达法,或特定场合的可能的汉语翻译。教师和学生的精力绝大部分投放在英语和汉语语汇、句子、甚至语篇的等式建立上,(教师)讲述和(学生)背诵数不清的孤立的和零散的等式:the Milky Way,银河;as strong as a horse,壮如牛;Glad to see you,久仰,久仰;……。其实任何英语语汇都没有“汉语意义”,它们的原生意义和转化意义都根植在英语话语语境和英语文化语境之中。意义就是话语语境和文化语境,话语语境与文化语境确定意义。讲授和记诵英语语汇的“汉语意义”,是抽空和否定它们的真正的原始意义和转化意义;抽空意义,便抽空语言本身,并最终导致英语教学费时低效。

对于个人或群体,语言学习、思维发展和世界认知及知识扩展是三位一体的。母语习得是如此,第二语言习得也是如此,外语学习也是如此。知识传递的工具有很多种;从语言的角度看,有非语言工具,有语言工具。相应地,知识获取的工具也有很多种,从语言的角度看,也有非语言工具,有语言工具。“知识通常以概念、判断、推理、假说、预见等思维形式和范畴体系表现自身的存在”[9],用语言工具传递知识,就是用语言传达概念、判断、推理、假说、预见等思维形式和范畴体系;而概念、判断、推理、假说、预见等思维形式和范畴体系也主要通过语言传达,特别是通过知识原产语言传递。相应地,用语言工具获取知识就是以语言为中介获取概念、判断、推理、假说、预见等思维形式和范畴体系,为避免或减少误读,最有效语言工具是原产语言。西方翻译界有句名言:“翻译即谋杀。”这句话的确揭示某种真理。甲语言产出的知识(产品),一旦转换成乙语言表达,就被谋杀、被损伤。只有用原产语言传递与获取的知识才是原汁原味的,等值等效的翻译永远是空想。

语言教与学本身应该是语言交流,包括一般信息交流和特别信息交流。前者是一般意念或知识交流,是日常交际;后者是特殊意念或知识交流,是专业交流或业务交流。教育本身就是交流,就是信息交流(transfer of information),是包括消息、思想、知识、策略等(messages, ideas, knowledge, strategies, etc.)的信息交流[10]。英语教与学,作为语言交流,着力点应在于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交流。交流,起点是日常交际,再进一步是社会交往,更高的和更重要的是专业交流或业务交流,并使英语成为学生知识扩展工具。只有在英语学习中进行交流与扩展知识,在交流与知识扩展中学习英语,才能使英语学习者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与用英语直接获取与传达知识的能力。

三、中国高校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割裂语言学习和知识扩展

中国高等教育非英语专业教育教学中,英语课程教学通常把英语学习与知识扩展割裂开来:教师把英语作为纯语言现象或纯语言知识来考察描述和分析讲解,讲授大量关于语言的知识(knowledge about the language);学生学习英语时将鲜活的语言分解为孤立的、零散的语汇和语言学概念,如主语、谓语、动名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等。除了语言学知识外,英语课程基本上是空心课程[11],教材语言材料可能包涵或夹带零散的(非语言学)知识点,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些知识点往往被无意或有意地忽略和抽空。在实际的教与学中,英语不是信息交流工具;学生学习英语十几年,仍然不能用它来扩展知识。获取境外信息或知识产品,他们采用的唯一语言工具是汉语,即使知识产品的原产语言是英语;也就是说,他们习惯于或只能阅读汉语译本,习惯于或只能通过被谋杀伤害的翻译文本获取失真的、残缺的、甚至被扭曲得面目全非的知识产品。本文拟以曼昆(N. Gregory Mankiw)的《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汉译本中几个句子为案例,说明这种割裂与谋杀:

(1)哈里・杜鲁门(Harry Truman)总统曾经说过,他想找一个独臂经济学家。因为当他请他的经济学家提出建议时,他们总是回答:“一方面……另一方面……”[12]

(2)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13]

例(1)令人费解。杜鲁门总统为什么要找“一个独臂经济学家”?独臂或双臂与经济学家有什么关联?有“独臂经济学家”,是否还有“双臂经济学家”?“独臂经济学家”和“双臂经济学家”相比有什么优势?原文却非常清楚[14]27:

President Harry Truman once said that he wanted to find a onehanded economist. When he asked his economists for advice, they always answered,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

原来,杜鲁门总统并不是想找一位独臂经济学家。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是英语习惯表达法,用来引出两种不同的、尤其是对立的观点或意见,或事物的两种不同面度或效果等。有一种学者对事物做出判断或发表评论时,喜欢采用这种一分为二的立场,左也对,右也可,或没有自己的明确的独特的观点,或不愿意直陈自己的明确的独特的观点,或模棱两可,或八面玲珑。杜鲁门总统不希望用这种人作经济顾问,而想要找一位“onehanded economist”,“onehanded”不指“独臂”,而指观点明确、立场鲜明、不模棱两可。

例(2)中,“皮鞋成本”的直接意义是皮鞋产生的成本。在汉语语境中,“皮鞋成本”不可能有其它意义,但后面的解释却强行赋予它某种特殊意义;但这特殊意义到底是什么,佶屈聱牙的、生涩费解的解释基本上未能确定。原文表达十分清楚[14]624:

shoeleather costs the resources wasted when inflation encourages people to reduce their money holdings.

通货膨胀时,银行存款名义利息会随之上涨,货币持在手中容易丧失名义利息而加剧贬值,因此,人们跑银行存储货币次数增多,跑银行次数增多,鞋子磨损加快;从而产生 shoeleather costs。Shoeleaher costs显然不是“皮鞋成本”,而是“鞋皮代价”或“鞋皮成本”,如果用地道的汉语说,应该是“鞋底磨损成本”,因为,汉语用“鞋底都磨破了”或“鞋底都磨穿了”来形容跑路之劳苦。原文解释中encourage一词被译作“鼓励”,是前文所说英语和汉语词汇等式建立的典型案例,也是谋杀的典型案例。

上述例子很好地说明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概念的同一性。语言与思维方式及概念构造关系紧密,思维方式及概念构造受语言支配,语言表达思维方式及概念构造;特定的语言有特定的思维方式及概念构造,汉语有汉语的,英语有英语的。通过汉语(或汉语译本)获取原产于英语的知识产品,不但费事,而且远离该知识产品的本真面目。因为思维方式不同,英语词汇只有极少量在汉语中有对等物,大部分在汉语中没有对等物,还有少量英语词汇、尤其是新词汇在汉语中根本没有对等物。适于用英语表达法表达的概念,是很难用汉语表达的。

英语教学中的割裂和知识传递中的谋杀,负面影响极大。首先,它使英语课程沦为空心课程,降低英语教学的绩效,制约学习者语言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其次,沦为空心课程的英语课程,抢占学习者公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削弱公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绩效。中国高等教育现行的非英语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中,外语课占不小比例。这些仅是显性学时,为通过各种英语考试,英语耗费的时间远远大于这个数。实际上,相当多的大学生与研究生几乎把学习时间主要放在英语课程上。英语课程已经沦为制约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阻碍,甚至沦为制约中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阻碍。

在这种情形下,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废除英语课程及相关四、六级考试,直接用英语开出部分课程;二是深度改革英语课程教学,优化英语教学策略。前者对于大多数院校是不现实的,后者是较为切实可行的路径。

四、大学英语教学最优策略是将英语作为知识扩展工具

(一)英语作为知识扩展工具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基本思路

英语课程既要有效提高学习者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交流能力,又要有效提升高等教育公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绩效,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最优策略是将英语作为知识扩展工具,将语言教学与知识教学合一,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扩展知识,在扩展知识过程中学习英语,引导学生将英语学习过程与知识扩展过程融为一体,将语言运用能力提升与知识扩展同步进行、整体发展。前面几节已经举例分析语言和思维及概念的相关性,分析语言和思维及概念割裂的危害性。本节再举几例,简析将英语作为知识扩展工具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基本思路。

(3)The future isn’tahead of us. It has already happened. [15]1

(4)It is no longer enough to satisfy customers. You must delight them. [15]33

(5)Ideas Every market offering includes a basic idea at its core. Charley Revson of Revlon observed: “In the factory, we make cosmetics; in the store we sell hope.” The buyer of a drill is really buying a hole.[15]5

从纯语言的角度看例(3)可能显得很奇怪:既然是future,怎么会isn’t ahead of us,怎么会has already happened?相对于常规知识、常规思维而言,这个语句自相矛盾,令人不知所云。然而,这个语句正是要传达一种不同于前人见解的、不同于他人见解的新观点。这个句子就是观点。例(4)、例(5)按语言习惯常规思路看也不好理解。商场明明是卖商品,怎么说是卖“希望”?顾客买钻子,怎么说是买洞?纯语言地看,例(5)一样显得不合常规知识和常规思维。实际上,这个例子阐释的是一种新营销理念和一种理念营销方式。营销理念之新,新在超越商品营销,新在营销商品的终极效果;终极效果是顾客的希望,顾客怀有并想实现希望,自然而然就会来购买带来希望的商品。这里语句之新和观点之新是二位一体的。有效的英语教学,也应该是二位一体的。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时常为解释语法概念而生造句子,为图解词汇而生造句子。造出来的句子符合语法规则,或不包含任何有效思想与有效情感,或不符合社会习惯与文化习惯,与思想、语言与文化脱节。与思想脱节、与文化脱节的语汇和句子,在现实交流中不存在,也不能用于现实交流,教师花大量时间讲授、学生花大量时间学习现实中不存在、也不能用于现实交流的零散语汇和空心语句,其结果必然是前文讨论过的语言和知识两丧失。在这种情形下,英语学习成为一种苦事,“学生常常诉苦:一苦有想法却找不到辞句说出;二苦有辞句却没东西好说;三苦既无东西又无辞句。”[16]76导致学生三苦的,正是这两种脱节。

“如果没有空洞的表达法,没有脱离表达法的思维,便没有表达不出的思维成果。”[16]76克服三苦的策略是克服两脱节,克服两脱节的策略是将英语作为知识扩展工具,促使学生语言和思维同步发展,使语言与思维“两者交织,相互制约,相互促进”[16]76。将英语作为知识扩展工具,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在整个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英语、并促使学生通过英语扩展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需要说明两点。第一,将英语作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扩展工具,不是将英语课程分割成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实际上,实践已经证明基础英语是失败的,更证明专业英语是彻底失败的。所谓专业英语教学,往往只是使用某种专业领域零散文献汇编为教学材料,讲解一些所谓的专业词汇,然后做一遍教学材料翻译。第二,将英语作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扩展工具,也不是提倡双语教学。所谓的双语教学,并不是使用英语来传递原产于英语的最新知识产品,而是用汉语或英语重复表述课程内容,从流行双语教材看,课程讲授的知识经常是原产于汉语的知识;双语课基本上不用英语讲解课程内容,也不用汉语讲解英语文本特有的内涵及汉语文本和英语文本的内涵差异,只是粗率与粗糙地建立本文第二节批判过的英语和汉语语汇等式和语句等式。

(二)彻底改革中国大学英语教学

将英语作为知识扩展工具,是大学英语教学规避上述困境的有效策略与最优策略。要实施这一策略,大学英语教学方法要进行彻底改革。主要进行三大方面改革。

第一是教材改革。英语教材编选语言材料,要同时具有可读性与趣味性,具有思想性与教育性,具有经典性与可模仿性[3]5,要包括知识内容与英语文化内容,但不能沉沦为某一国家文化扩张的工具,不能忽视语言材料的文化取向。大学英语教材语言材料的选择和编排,更要符合语言发展和知识扩展双重规律。符合语言发展规律,既不能是无序的语言材料的随意堆集,又不能是按纯语言学原则、单纯地依据语言现象难度梯级、语言现象覆盖率和语言概念体系编排的语言材料汇编;而是和知识传递相适应的,即从一般知识到复杂知识,从简单知识到高深知识的知识传递文本的有机组织。只有依据语言扩展和知识扩展二位一体原则,依据英语作为知识扩展工具原则,筛选和编辑英语教材语言材料,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和知识同步进展。

第二是教学方式改革。在教学中进行真实的交流,引导学生以真实身份参与实际交流。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不包括交流,零星的、配相的课堂交流也只是基于纯语言现象的虚拟交流,以至于课堂上教的东西学生用不上,学生要用的东西课堂上学不到。而且由于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实际交流及学生自身毫不相关,学生也不感兴趣。改革教学方式,就是把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变成实际交流过程与真实信息传递过程;当然,在实际交流过程与真实信息传递过程中要注重语言材料的知识性和经典性。杜威(John Dewey)认为“教育是经验的不断重组或重构(education is a constant reorganizing or reconstructing or of experience)”[17];实际上,语言教育应该是语言交流经验的重构或重组。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学习兴趣、特长爱好、乃至于观念理想等均有不同,要设法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展示自我,避免虚拟交流。比方说,以旅游为主题进行交流时,说到名胜古迹,不宜统一要求全体学生带虚拟外国游客游某个教材预设景观(如长城,不是每一位学生都到过长城);应该鼓励学生介绍他们身边的或他们到过的名胜古迹。只有真实交流才能激发学生交流和表达欲望;只有激发学生交流和表达欲望,才能通过交流学好语言知识和提升交流能力。

第三是教学评估改革。本文中教学评估主要指学生学习业绩评估。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学生学习业绩评估基本上只有课程考试,形式经常是考教分离式全校同年级统一课程测试。统一课程测试,客观题占绝对主导位置,主观题占极小比例。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是考学生是否理解语言现象,是否能辨别词汇意义(并根据“意义差别”选择填空),是否理解句法结构(并根据结构规则选择填空)。一切考题都是纯语言的和纯虚拟的(或虚构的),几乎完全排斥交流的和真实的语言和知识活动;一切考题都定位于单元的和唯一的预设答案或预设选择,几乎完全排斥多元的和多样的语言和知识现实。这种纯语言的、纯虚拟的单元的和唯一的预设答案或预设选择,经常是偶然的和武断的,经常脱离思维实际、知识实际与交流实际。这种考试既限制学生的语言发展,也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限制学生的知识扩展。不仅如此,现行教师教学业绩评估几乎完全依据学生考试成绩而不依据学生实际交流能力和知识进步,这进一步促使教师将学生带离交流的和真实的语言和知识活动,带离多元的和多样的语言和知识现实。大学英语学生学习业绩评估应该以交流的和真实的语言和(非语言学)知识活动为本位和重心,以多元的和多样的语言和(非语言学)知识现实为导向和目标,直接以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和知识扩展工具,考查学生英语交流和交际能力,以及用英语扩展知识的能力。

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三项改革三位一体、密不可分;三项改革缺少一项,另外两项都不可能实施和取得效果。

五、简短的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和知识扩展工具,让学生充分接触真实的英语语言材料,接触真实的语言交际现实,接触真实的原产于英语语境的知识和文化,在交际和知识扩展中提升语言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品质,在语言输入中提升思想交流和知识获取和传递能力。这种策略,从理论上看,是一种最优策略。

参考文献

[1]Kindsvatter, R., et al. Dynamics of Effective Teaching[M].3rd ed. White Plains: Longman Publishers USA, 1996: 29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

[5]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S]//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7]许国璋.评夸克1985年的语法[M]//许国璋.论语言.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344.

[8]Wittgenstein, L.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M].Trans. Ogden, C. K.[sine loco]:Routledge & Paul Ltd, 1955: 149.

[9]冯契.哲学大辞典[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010.

[10]UNESC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 ISCED 2011[S].[sine loco]:UNESCO, 2012: 7.

[11]冯燕.空心课程论[J].现代大学教育,2006(6):32-37.

[12]曼昆,G.经济学原理(上)[M].梁小民,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8.

[13]曼昆,G.经济学原理(下)[M].梁小民,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57.

[14]Mankiw, N. G. Principles of Economics[M].[sine loco]:The Dryden Press, 1998.

[15]Kotler, P. Marketing Management[M].The Millennium Edi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2000.

新概念英语学习方法范文9

所谓自我概念,即人们对自我感知(初级形式)和自我认识(高级形式)的统称。它是一个有机的认知系统,由多种要素构成,如感情、态度、价值观和信仰等,将单一个体呈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看法及思想等组织起来,其中,包括自我形象,自尊,以及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最早由William等(1997)提出,认为自我概念是学习者根据自身经历而逐渐形成的对自我复杂的、动态的观念体系。自我概念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着学习者阅历的不同而不断更新发展,同时,也是一个难以轻易解读的认知过程。但就目前而言,对国外自我概念研究影响最为广泛的则是Shavelson和Marsh(参阅Byrne1996:288-293)。Shavelson等(1976)认为自我概念是一个有层次、多维度的范畴构建,并可以从其多维性、组织性、稳定性、发展性、可评价性和区别性等多方面加以阐释说明,从而提出来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层次理论模型,并在该模型中对自我概念进行定义和分类。其中,位于最顶层的是一般自我概念,同时,一般自我概念也可分为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如外语教育研究中的英语自我概念便属于学业自我概念下的具体细化学科;而非学业自我概念则涉及社会、群体、身体及情绪等自我概念。而测量自我概念的主要手段和形式则包括问卷和访谈等。其中,以Marsh设计的多版本自我描述问卷为首选,因其测试年龄段广,测试内容多样化等优点备受研究人员推崇,在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构设效应。基于上述理论,国内外语教育学者也编制了自己的调查问卷,针对自我概念的好坏与外语成绩的高低展开分析研究。其中,王初明的“自我概念与外语语音学习假设”影响深远。王初明(2004)指出,语音作为外语学习中的一环,虽然只是学习者在初级阶段所接触的知识,但是学习者的语音掌握程度将影响其今后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概念,进而影响整个外语学习水平,并通过实例数据分析,证明英语语音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成绩。随后,潘春梅(2007)以实验对照的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外语语音学习假设”,提出通过“写长法”以写促学,提高英语自我概念,并以此促进学生外语学习。此外,在此之前,也有研究者从总体角度,探讨英语自我概念与外语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郑蕴(2010)通过对工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自我概念调查中,发现工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自我概念不仅与其英语成绩密切相关,且呈正相关趋势。英语自我概念程度越高的学生在考试中越容易获取高分;而自我概念较低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则容易缺乏信心,通常分数较低。由此可见,将自我概念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当中刻不容缓。

二、如何帮助学习者创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1.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自信心

长期以来,中国外语学习者最为薄弱的一环便是实际运用口语进行表达的能力。一节外教英语课或一节大学英语课很少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使用英语完整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哑巴式英语”也由此而来。一旦需要开口表达,多数学生都表现得颇为焦虑,不知如何应对。久而久之,更是对口语表达欠缺信心。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多为学生创造运用外语表达的机会外,还要在倾听学生参与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帮助学习者树立外语学习的自信心。Hedge(2002)把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比作是教育者、组织者、咨询者及帮助者。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真诚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与传统严肃严厉的师生关系不同,当代师生关系提倡教师与学生平等融洽,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不应再有教与学的对立面现象,因为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学习成绩。同时,面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也不可采取粗暴指责的态度一味批评学生,而应在适当的鼓励肯定后,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渐培养出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信心。

2.制定合理教学内容及任务,让学生感受外语学习的成就感

不论学习者的年龄水平如何,外语教育工作者在制定教学计划和任务之时,都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现有水平及接受能力,既不可安排难度严重超过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教学内容,挫伤其外语学习的自信心;也不可单纯为了追求学习成就感而安排难度过低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对外语学习失去兴趣。不论哪种情况,一旦学习者对外语学习产生了消极抵触的态度或情绪,那么教师将很难再扭转局面,调动学生重新投入到外语学习当中。“教学即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和能力为起点,经过教学的互动过程,最后达到教学目标”(严明,2009:11),因此,外语教育的第一步便是要正确判断学生现有程度水平,制定合理适中的教学内容。这也与Krashen提出的“i+1”可理解输入理论不谋而合,即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理解性语言材料的难度,要略高于学习者现已掌握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如此,既可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感受征服外语学习的成就感,又可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绪氛围。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外语学习氛围

MarionWilliams和RobertLBurden(1997)认为,给学习者提供的环境应该能够强化学习动机并充分考虑学习者情绪、心理及社会因素,如此,教师才能帮助学习者加强语言的学习。因为在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成绩不仅受自身智力水平、记忆能力、思维强度以及注意力集中程度等认知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其学习态度、学习动力或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干扰,故而,教师在外语教育过程中,除了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外,还要积极关注学习者的心态、情绪或动机等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状态。随着现代科技及知识的日新月异,教育者可利用的教学方法和媒介也举不胜数。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多媒体在当代教学中的应用,外语教育同样也是多媒体发展的一大受益人。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从视听等多个视角丰富学习者的外语课堂、辅助教师教学,还能为学习者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此外,教师也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如为学生编排英语戏剧或开展英文歌曲比赛等。

三、总结

新概念英语学习方法范文10

关键词: 隐喻 隐喻能力 词汇教学

自亚里士多德提出隐喻这一概念以来,隐喻一直是修辞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但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表达思想的语言形式,而且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隐喻研究因此超越了语言本身的范畴。而在英语教学中引入隐喻概念,培养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将有助于学习者的目标语思维方式的培养,进而加强其语言交际能力,有助于全面掌握目标语。

1.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长期以来的外语教学实践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我国的英语教学是一种认知教学即“应试教育”。教育者注重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的传输和考试技能的培养,学习者将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基础知识的记忆上。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大多依赖“死记硬背”,而缺乏灵活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其次,不少学生在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进入明显的“瓶颈”状态。由此可见,“死记硬背”的词汇习得模式存在较大的弊端,不仅会阻碍学习者语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更可能使学习者丧失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而教育者只有从转变教育模式入手,积极探索学习者学习方法和方式的转变和提高,才可能使英语的“教”和“学”摆脱“瓶颈”状态,以新的加速度前进。

2.隐喻及隐喻能力

隐喻是人类思维所固有的基本特性,而且“所有的语言都具有隐喻性”(Lakoff&Johnson,1980),“语言本身就是一个大隐喻”(Haase,1996)。隐喻意义是两个类属不同的语义场之间的语义映射,是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和结果。例如在句子“Life is a journey.”中,对目标语“life”的理解就建立在与源域“journey”的意义上,或者说喻体“journey”的显著特征“时间较长且不确定”就被赋予给了本体。因此,隐喻将原本不是同一范畴的东西归并到同一类别中,由事物的相似性引发联想,实现意义的传递。同时,隐喻富有表现力;增强了表达形式的形象性,可以将人的主观经验、情感等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隐喻既然是语言和认知共有的根本属性,隐喻能力的培养也就必然是外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丹尼西(Denesi,1993)曾指出,外语学习者所产生的语篇有时从形式上或者交际性方面都无可挑剔,但让人听上去总不那么自然。在他看来,外语学习者以目标语的形式结构说话,却仍然以其母语的概念结构思维。因此,培养学习者隐喻能力,实际上是培养其目标语的思维方式,进而达到准确、自然表达的目的。

王燕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与词汇教学》(2007)中总结到:隐喻能力主要包括人们能够识别、理解和创建跨概念域类比联系的能力,这里不仅包括能被动地理解、学得隐喻,而且包括能创造性使用隐喻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创新思维能力。

3.隐喻理论与词汇教学

广义的词汇教学就是整个英语教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按照Lakoff & Johnson的隐喻普遍存在的观点,隐喻可以视为二语习得的基础性目标,同时也被视为语言流畅自然表达的目标。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其与词汇教学的关系。

3.1多义词的习得

教师可以结合概念隐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隐喻意义。按照隐喻的构成,Lacoff & Johnson把概念隐喻分为方位性概念隐喻、实体性概念隐喻和结构性概念隐喻。

方位性概念隐喻指参考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概念隐喻。空间方位来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相互作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概念。如上―下、前―后、中心―边缘等,人们将这些具体概念投射于情绪、身体状况、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抽象的概念上,如Prices are going up,They’re up in London,up-and-coming,be down on sb.,high spirit 等。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跟“体认”相关的表达,如the mouth of a pocket,the tongue of fire,the teeth of a saw等,这些隐喻将身体特征赋予自然,既形象又亲切。这样的词汇教学,使学生既能在无形中扩大词汇量,同时又能对目标语概念结构思维有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

实体性概念隐喻是将抽象的符号概念转换为具体的甚至是可以计算层面的实体和物质,从而将喻体的特征赋予本体之上。如“Life is a container.”将“container”的内涵赋予“life”,就对应出现了have a full time,life is empty,get the most of one’s life等表达。除此之外,很多实体名词的词类转化,如名词转化为动词或形容词,也属于此类。如bridge可引申为“连接、弥合”之意,经常使用于bridge a/the gap的表达中。同时,我们注意到bridge有“鼻梁”之意,可看作方位喻的一个佐证。

结构性概念隐喻是对一种概念的结构域的延伸以指称另一概念域。如“Time is money.”等都是结构性概念隐喻,所以也就对应出现了budget time,kill time,steal time,hide one’s time等表达。而我们经常看到的“father”到“先辈”,“mouse”到“鼠标”等都是结构性概念隐喻的表达。

由此可见,概念隐喻在英语语言中大量存在,绝大多数多义词就是如此,隐喻的多义性可以说是隐喻化的结果。因此,了解概念隐喻有助于学习者对词汇隐喻意义的深层把握,同时,对于扩展其词汇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2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扩展

隐喻承载了目标语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成语、俚语和俗语表达。一方面,不同民族基于共同的认知结构,扎根于不同文化中的隐喻便可能重合,形成“文化共核”,才使理解不同文化中的隐喻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隐喻也具有民族性和约定性,体现着文化的冲突和差异。如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对“龙”、“狗”等动物的喜好不一,产生了很多相异的表达,比如“乘龙快婿”、“望子成龙”、“an old dragon”;“狗仗人势”、“狗奴才”、“lucky dog”、“love me,love my dog.”等。“tie the knot”来源于一种婚俗:牧师或家长在婚礼上把新郎与新娘的衣服结在一起,以此象征一对新人的永久结合。

因此,学习者隐喻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将很大程度上扩展其对目标语文化知识的扩展和认识,从长远看,其交际能力,即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将会有大的发展。

3.3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Littermore(1998)提出,隐喻能力是一种松散性类推和发散性思维的心理过程,隐喻类推需要把各种信息进行比较,通过发散思维、想象找出两种事物的相似之处。反言之,提高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对语言能力及其语言的创造和再生都有积极影响。

如学生在理解了“Life is a journey.”这一结构隐喻后,更容易理解“Give the children a good start in life.”“Her career is at a standstill.”和“Are you at your crossroads in your life?”等表达,甚至基础较好且有想象力的学生会创造与此类似的隐喻表达。而传统的词汇教学往往传输给学习者所谓“绝对的、确定性”的真理,忽视甚至扼杀了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创造新的且为目标语所接受的隐喻表达。从这个角度看,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将会有极大的提升,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4.结语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一再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对隐喻及隐喻能力的阐释说明,培养隐喻能力有助于学习者提高语言学习及运用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只有将教学方式从单纯的“认知教学”转变到“思维教学”上来,才能真正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Lakoff G.,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刘振前,时小英.隐喻的文化认知本质与外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新概念英语学习方法范文11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虽然记忆了很多单词,却并不能对其灵活的运用。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在讲解二语单词的过程中运用的是一语译词。两国语言不论在文化还是地域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有些单词是无法做到完全对应的,甚至没有真正适合的词语能够进行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有做到通过二语词汇的形式来理解记忆新的二语单词,才能达到活学活用的程度。本文通过运用框架语义学的相关知识,解决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分析并探索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2.框架语义学的相关概念

框架语义学是美国语言学家Fillmore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继格语法之后所提出的又一理论成果。Petruck认为,框架是许多相关概念集结的系统,要理解其中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必要理解整个系统,介绍其中某个概念其他相关概念也会随之而出。[1]

2.1 框架与词汇意义

框架语义学是描述和解释词汇意义和语法结构的重要手段。语义框架提供词语的意义在语言中存在以及在话语中使用的背景和动因。[2]因此,想要理解一个未知含义的词汇,必须先了解这个词汇所在的整个框架的概念结构。词或词义并非逐个直接关联, 而是通过词或词义跟共有的背景框架和方式标示相关联, 词义在这种关联中彰显框架的特定元素。[3]正如“leaf”这个单词,在英语中的定义是绿色瘦扁的物体,但它只有在树或是植物中才有意义。

2.2 框架的组成元素

框架有两大元素组成,分别是概念元素和意象元素。概念元素是显性的,元素本身可以用语言文字所展现。在一个框架中,一般由多个概念元素组成。例如,在电脑这个框架中,主机、鼠标、键盘以及显示屏都是电脑的概念元素。在性别这个框架中,只存在两个元素,男和女。当一个框架中只存在两个概念元素时,一般两个元素的意义是相对立的。意象元素是隐性的,不同于概念元素,并不是所有的框架中都存在有意象元素。它一般存在于日常用语或文学著作当中,而在科技方面的词汇上,意象元素是不存在的。例如,提到节日这个框架,不仅仅有春节、国庆节、清明节这些概念元素,也存在喜悦以及难过这两种意象元素,春节是合家欢乐的节日,所以脑海中会自动浮现出饺子,春晚,年夜饭以及红包等愉快的意象元素,清明节则是祭奠亲人的节日,浮现出的则是小雨、鲜花、墓碑以及眼泪等难过的意象元素。

3.基于框架语义学的二语词汇教学

基于框架语义学的二语词汇教学是一个较理想的词汇教学方法,二语框架的构建是一个区分、重构和新建的过程。

3.1 二语框架的区分

如果二语词汇恰好与一语译词在框架上能够互相对应,这时只需要对二语框架进行区分。而二语框架的区分主要是针对二语词汇中的同义词来进行。框架语义学对语言意义的重要发现之一是, 同义词并不在于它们究竟能够用来识别什么事物, 而在于它们怎样把该事物置于更大的框架之中。[4]例如,“absurd”和“ridiculous”这两个形容词均含有“荒谬的”之意,但引导的框架却截然不同。“absurd” 强调指违背常理的荒谬;“ridiculous” 强调荒谬到令人发笑的地步。根据事情的荒谬程度,选择适合的词语,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学习者在学习二语词汇的过程中,应注意区分同义词分别所属的不同框架,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英语教师应该在教授词汇的过程中,注意与之相关的同义词的区分,在教授新词的同时,让学习者学会区分新词与已知同义词之间的区别。

3.2 二语框架的重构

不同于二语框架的区分,虽然二语词汇与一语译词的框架能够互相对应,但框架中的某个或某些元素却无法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对比分析框架中各个元素,特别注意一些隐含含义的区别,并对二语框架进行重构。无法对应的框架元素可能是概念元素也可能是意象元素。例如二语的“wedding”和一语中的“婚礼”虽然所属框架相同,但无论在形式、着装、举行的时间、地点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概念元素的不同,学习者必须了解西方的婚礼文化,并对二语框架进行重构。意象元素这种隐含意义上的差异也应该得到学习者的重视,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分析并重构二语框架。英语教师应当在教授二语词汇的同时,将一语译词与二语词汇的隐含意义进行对比,不仅让学习者了解词义,还要让学习者能够用英语的思维去重新理解词汇,重视与本国传统理解之间的差异性。

3.3 二语框架的新建

当二语词汇无法与一语译词相互对应,或是在一语译词中无法找到与二语词汇相对应的框架时,就需要新建一个二语框架。学习者把一语译词的意义完全等同于二语词义, 而一语译词是翻译, 并非定义。5有些是二语框架对应一语多个框架或是二语的大框架对应一语的小框架,反之亦然。还有些则是二语框架元素承载了本国文化所独有的特色,别国的学习者无法通过一语译词来理解。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者只能够建立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二语词汇的含义。例如,英语中的“lover”,既可以表达“爱人,恋人”,也可以表达“情人”。在汉语中,“爱人,恋人”属于[婚姻]的框架,而“情人”属于[非婚]的框架。英语中的“lover”表达了汉语中两个截然不同的框架,学习者由于受到文化的影响,一般会根深蒂固的认为“lover”只有“情人”的意思,所以在表达“爱人,恋人”的时候,并不会选择使用“lover”这个词语。这是二语框架对应了多个一语框架,还有的情况是一语框架对应多个二语框架。例如,汉语中的“肉”既可以指代“人的肉体”,也可以指代“人类所食用的肉食”,而在英语中,这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框架。“人的肉体”用“flesh”;“人类所食用的肉食”用“meat”。学习者需要深入了解二语中所特有的框架,才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新概念英语学习方法范文12

论文关键词:概念隐喻;词汇教学;隐喻性词义

一、引言

目前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方式单一枯燥;教师不厌其烦地带领学生朗读单词,了解词性,对与课文相对应的义项进行造句释义。这种孤立讲解词汇的结果是学生每节课虽然学习了大量的词汇,但对所学词汇的理解缺乏具体感,在实际写作和阅读中往往不能活学活用;而且对词汇的记忆也不牢固。加之,高职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薄弱,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他们的词汇量往往不能达到要求。

学习者词汇量的大小及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其英语水平的高低。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词汇量的提高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发展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可见词汇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期以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语言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作为语言诸要素之一的词汇变化尤其显著。对于每一种事物、每种感觉和经验,人们不可能创造出完全独立于其他词汇的单词。大量的词义演变都是通过隐喻方式进行的;隐喻在词义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词汇教学,可以使词汇教学方法更加符合认知规律,并提高教学效率。Www.133229.Com本文拟从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现存的问题出发,结合概念隐喻理论,探讨其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二、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首先出现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 lakoff & johnson 1980)一书中,而后在“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lakoff 1993)一文中得到系统的阐述。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主要是以隐喻为特征,所以人类的认知系统是隐喻构造的。概念隐喻是从日常表达式中归纳出来具有典型性的认知机制, 可反映客观事物,尤其是反映一些抽象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概念隐喻在一定的文化中又成为一个系统的、一致的整体,即概念隐喻体系。在隐喻结构中,人们利用对两种毫无关联的事物进行感知的交融,实现从源模型向目标模型的映射。

(一)概念隐喻类型

根据lakoff&johnson的分析,以认知功能为依据,概念隐喻大致可分为三类: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

结构隐喻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种概念。例如,基于概念隐喻time is money,“money”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一个概念,所有用于谈论money的词语都可以用于time这个概念。于是产生了“节约时间”,“花费时间”和“浪费时间”等说法,时间被视为象金钱一样宝贵。

方位隐喻是参照空间方位而建立的一系列隐喻概念。空间方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概念,包括前—后,上—下,中心—边缘,里—外,深—浅等。通过方位隐喻,人们可以利用日常熟悉的空间方位来理解其他如情绪、身体状况、数量及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英语中,用表示方位的词语来表达抽象概念较为常见的概念隐喻有:happy is up;sad is down,more is up;less is down,high status is up;low status is down等。

在实体隐喻概念中,人们把抽象、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一些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而有形的实体。在这类概念隐喻基础上,无形的概念可以被量化,分类,识别其特征和原因等,从而达到便于理解的目的。例如,现实生活中的“inflation(通货膨胀)”是个无形的抽象实体,可被看作是具体的物质(entity),于是就产生了概念隐喻inflation is an entity,也使以下表达方式不难理解:how can we deal with inflation?;inflation is backing us into a corner[1]等。实体隐喻最具代表性的是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

(二)跨域映射

跨域映射是理解概念隐喻的关键,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形成一系列本体或认识上的对应,用源域的结构和知识体验去谈论和思考目标域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将源域内的概念特征投射到目标域上,使目标域内的大量实体具备源域内概念的特征从而达到认识理解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概念隐喻中,源域内的概念为人们所熟悉且便于理解,而目标域概念较抽象、难理解。跨域映射关键在于确定两个不同概念域的相似性。

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可作为探析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新视角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加客观地了解其认知机制,下面用实例来具体说明。在英语国家,人们谈论抽象概念“life”时,不自觉地会运用概念隐喻life is a journey。根据上文所述的认知机制,源域(journey)的基本结构包含travelers, destination,changes, impediments等实体;而目标域(life)的基本结构则包含people living a life,life goals,movements,difficulties等实体。

两个概念域之间的实体可以构成系统的对应关系。源域中的认知结构可以粗略地描述成:一些旅行者跋山涉水前往目的地,途中经过了一些不同的地方也遇到一些困难,有时难免会失去方向。通过跨域映射,我们就不难理解:he’s gone through a lot in life.(生活中他饱经风霜。)旅途中,地点不停地变更意示着生活中的变化经历。通过概念隐喻life is a journey的认知映射,类似的表达可得到较好的理解,如give him a good start in life. i’m at a crossroads in my life. he’s over the hill. she’s without direction in her life. i was in dead-end job.

三、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语义学角度为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纬度。该理论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些启示。

(一)重视基本词汇隐喻意义的教学

英语中基本词汇使用频率高,义项丰富,并且与其它词汇搭配数量众多。它们用于指代那些与人们有最直接接触的基本范畴事物。人们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不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与表达,而是不断地认知、思考、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思想。为了完成这一过程,人们并不是无止境地创造新的词语,而是将新认识的抽象概念与已认知的具体事物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利用已知事物来思考、表达新概念,于是产生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投射,这种隐喻性思维发展了词汇的语义。大部分隐喻性思维是由基本范畴等级发展而来。词汇语义的变化使一个词具有了多义性。sweetser(1990:19)曾指出,在词义的变化过程中,隐喻起着主要的构建作用。它直接导致语言新颖性的产生,间接导致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2]多义现象是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通过隐喻手段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

如上所述,大量的词义演变都是通过隐喻的方式来实现。词义的这种演变方式非常普遍。概念隐喻将词义的扩展加以认知化、系统化。词义的一系列隐喻性扩展是由两个认知域的相似性所产生,根据其相关性由一个个概念隐喻统辖。[3]表示人体部位的词语都有隐喻含义,部分隐喻含义可以由概念隐喻people are objects衍生而来。例如“head”在人的身体部位中位于最上端,通过隐喻引申为表示空间的词语如head of stairs(楼梯顶端)、head of page (页面顶部);再进一步通过概念隐喻延伸出蕴涵“重要、领头”的意思,于是就有了以下表达:head of government (政府首脑) 、head of the family (家长)。除了人体部位的词语,常见的动物名称(老虎、狮子、狼、狗等)、颜色的词语(红、黄、蓝、绿等)及花草树木等也具有丰富的隐喻意义。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能积极使用的词汇量仅停留在高中水平。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向学生灌输一种理念:词汇不是任意获得新的意义,而是通过人们的认知建构获取;建构方式主要是概念隐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基本词汇意义理解所蕴涵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找出两个概念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使其提高词汇水平。

(二)重视英汉概念隐喻文化内涵的分析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意义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隐喻是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共同属性,所以隐喻与文化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隐喻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是文化的反映。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概念隐喻的普遍运用一方面说明了隐喻认知的普遍性和不同民族认知间存在的共性;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很多表示抽象思维的隐喻表达法都是相同的。比如:人类在幼儿时期就形成了方位意识,在语言输入中,表达方位的词语很多也容易被理解,其中不乏隐喻的方位表达,这已经形成了定势思维。例如英语国家人们形成了这样的概念隐喻“good is up;bad is down”,汉语中也不乏此类表达如“情绪低落、视力下降、身体每况愈下、地位提高”等。

另一方面,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隐喻概念也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理解隐喻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背景,在英语学习中对概念隐喻的正确理解必须要了解目的语社会文化知识。例如对句子 “she spoke with a touch of vinegar.” 的理解关键在于vinegar的隐喻含义。汉语中“醋”的隐含意义是“忌妒”;而英语中vinegar的隐含意义却不同,表示“尖酸刻薄”或“不高兴”。另外,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中有关颜色的隐喻理解也不一样。汉语中嫉妒别人常表达为“得了红眼病”,而英语中则说green-eyed。

处于英汉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有着不同的概念系统、认知结构、认知方式和认知习惯,不同的价值观和民俗心理,因此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隐喻的理解文化背景尤其重要,它影响着对词汇隐喻的理解,因而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应把跨文化知识传授融入到词汇教学的方方面面,只有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跨文化知识,才能正确推断词汇的隐喻意义。

(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地构建概念隐喻

由于概念隐喻是系统的跨域映射,具有系统性,所以可对其进行分析和构建。它的系统性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从语言层面上看,系统性是指由于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存在着系统的部分对应关系,一个概念隐喻会衍生出大量的、彼此和谐的语言表达(如time is money可衍生出waste your time、spend your time、 save you hours等表达);从概念层面上分析,不同的概念隐喻又共同构成了一个协调一致的网络体系,影响着人们的言语和思维。[4]它包括内部和外部系统性。首先,概念隐喻之间的蕴涵关系(如time is money, time is a resource, time is a valuable commodity)或同一目标域通过不同的源域实现(如love is war, love is magic, love is a journey, love is madness等),从而构建起一个协调一致的概念隐喻体系。其次,对于由相同源域来实现的概念隐喻形成了系统的概念隐喻表达体系。最常见的例子是方位隐喻(如 happy is up, high status is up, ra tional is up, conscious is up等构成了一个以up为中心语义网络)。

学生日常阅读中自主地构建概念隐喻,形成丰富的积累,使单词记忆趋向形象化,有助于提高词汇习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