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概念英语

新概念英语

时间:2023-05-30 10:34:30

新概念英语

新概念英语范文1

要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就得了解这个国家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各方面的信息。学习英语,仅学习单词和语法是不够的,我们要学习的是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国学生可能对一些英语语法了如指掌,但很少有人知道苏格兰的首府,更没几人能列出英国的5个主要港口。这样学来的英语,又有何用?要把英语学习好,请大家记住一条原则“L=I=K(Language=Information=Knowl?)”。语言就是信息,语言就是知识。要把英语学好,需要先把语言本身忘记,把精力投入到语言所包含的信息上来,尽可能多地了解英国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现状。

“新概念”二:成为有想法的学习者

我们在学英语时,不妨先问问自己:为何学英语?要学习什么?什么时候学习?在哪里学习?和谁一起学习?弄清楚这些问题后,再来学英语,你会发现进步更快,效果更好。我们应该成为有想法的学习者,为了留学深造,或为了移民发展,或为了出国旅游……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学英语,这样学习的针对性更大,动力更足,更有成效。但千万别为了考试而学习英语,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学习方式,到头来会发现,记忆的只是一堆单词和语法而已。

“新概念”三:随时随地学习英语

许多人都以为,教室是学英语最好的地方。其实不然,在课堂上,我们只能被动记忆,而不是主动接收。那么,哪儿是学英语最好的地方?答案是随时随地。洗澡间就是一个好地方,洗澡令人全身放松,在这种愉悦的心情之下学英语,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下次,大家冲澡时不妨朗诵一段英文诗歌,2分钟就足够了,只要坚持几个月,就会发现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突飞猛进。紧张的氛围,呆板而模式化的方法,都将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学英语千万不要让某个固定的地方、一成不变的方式压制了自己的学习主动性。

“新概念”四:每天学习17分钟

中国学生学英语,在时间上十分“大方”,舍得花大段的时间,而效果却并不理想。原因何在,与课堂学英语一样,数小时机械记忆,不利于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其实,学习时间不在于长短,我的建议是每天17分钟就足够了。2分钟在洗澡间大声朗读英文诗歌,练习语言流利度和语感;另外15分钟,用于睡前听一些英语广播,例如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节目。睡觉的时候,大脑并没有休息,仍在不停运转,因此,睡前15分钟收听到的英语信息,能在之后的六七个小时中得到加强。每天只要17分钟,就可学好英语,当然这需要持之以恒。

“新概念”五:快乐地学习英语

如果把学英语当作任务,很难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但如果把其作为一种乐趣,情况就大不一样。无论是洗澡间学英语,还是睡前听英语广播,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快乐地学习。人在快乐的时候,学习是最有效的。大家在学英语时,不妨为自己创造快乐的环境:看书看累了,可以看电影,听音乐;喜欢巧克力,可以边嚼边学;喜欢喝啤酒,也可在学习时喝上一杯。学英语要带着快乐的心情来学,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新概念”六:学会适度“偷懒”

中国学生的勤奋好学是全球闻名,这当然是优点,只是并非学习英语的灵丹妙药。学习是一项体力劳动,我们的身体在一段时间的体力劳动后会感到疲劳,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大幅下降。如果强迫自己坚持,不利于身体健康,学习效果更是大打折扣。因此,累了的时候就需要休息,懂得休息,这也是有效学习的方法。此外,还有一点,书要有选择地阅读,很多书是不需要每一页、每一行地阅读。在英国,学生可适度“偷懒”,即有选择地读书,没必要把所有的书都完整地阅读一遍。

新概念英语范文2

2012年12月的六级考试已告一段落,本次考试首次采用“多题多卷”的考查方式,因此这次考试出现的六级作文题目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其中一个是“computer and man”,另一个是“on maintaining trust”。往年的六级作文题目主要是要求考生针对某个具体话题进行论述,而这次考试的题目话题比较宽泛,算得上是“大话题”。面对这样的题目,很多考生找不到写作思路,不知如何下笔。

 

对于国内四、六级考试而言,“大话题”的考查算得上是个新鲜玩意儿,尽管无法判断这是否会是未来四、六级考试作文的新趋势,但结合2012年12月四、六级考试的其他作文题(比如这次四级作文新出现了图表题)来看,我们着实应该认识到一点:四、六级作文的话题变得越来越广。那么,今后考生应该如何面对这种趋势呢?笔者认为考生可以通过学习《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和第四册来做好写作思路和语言表达上的准备。下面笔者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

 

写作思路

要解决“大话题”的写作思路问题,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知识储备。这种知识储备的一个有效来源便是《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和第四册的课文。这些课文的话题涉及科技、文化、美学、历史、社会等多个方面,基本涵盖了六级作文常考的话题。通过学习这些课文,考生可以对这些话题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写作时要找到写作思路和写作角度问题就不大了。

 

笔者以本次考试的作文题目“computer and man”为例来具体说明。从题目可知,这个作文题目的立意是要探讨计算机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这个话题可以从许多方面展开,而《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22课knowledge and progress (《知识和进步》)就为这篇作文的写作提供了一些思路。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论述了人类文明进步与知识积累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很能启发考生的写作思路。下面我们来看文中的两句话,它们论述的就是人类文明进步与知识积累之间的关系。

 

1. knowledge began to increase as soon as the thoughts of one individual could be communicated to another by means of speech. (人一旦能用语言同别人交流思想,知识的积累便开始了。)

 

2. what is called “modern civilization” is not the result of a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all man’s nature, but of accumulated knowledge applied to practical life. (所谓“现代文明”并不是人的天性平衡发展的结果,而是积累起来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结果。)

 

这两个例句所阐述的内容为此次六级作文提供了一个写作思路:计算机作为人类文明与技术进步的象征,对知识的积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考生可以从人类知识进步的角度来论述计算机与人类的关系,如:人类的进步有赖于知识的积累与传播,而计算机极大地促进了这种进程。如果能够从这种角度来落笔的话,考生的文章必然会与众不同。

 

此外,这篇课文后半部分探讨的是知识的积累对人类文明带来的影响是“双刃剑”。这对考生完成该题目的写作很有启发意义:考生可以从计算机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的角度来写。课文对利与弊的论述可谓精辟,譬如下面这两个句子。

 

3. as is so often pointed out, knowledge is a two-edged weapon which can be used equally for good or evil. it is now being used indifferently for both. (正像人们常常指出的,知识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用于造福,也可以用来为害。人们现在正漫不经心地把知识用于这两个方面。)

 

4. … gunners using science to shatter men’s bodies while, close at hand, surgeons use it to restore them. (……炮兵利用科学毁坏人体,而就在附近,外科医生用科学抢救被炮兵毁坏的人体。)

 

考生在写这次六级作文时可以模仿例句的写作思路:一方面,电脑可以帮助人类更加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电脑又容易诱使人类在游戏、网络上挥霍大量的时间。这种矛盾正体现出了电脑作为“双刃剑”的特征。

 

以上引述的《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22课只是《新概念英语》思路应用于六级写作的一个例子而已。事实上,《新概念英语》的课文(特别是第四册课文)提供的素材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写作考试中。同样以本次六级考试出现的作文题目“on maintaining trust”为例。考生可以借鉴《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44课patterns of culture (《文化的模式》)中“风俗塑造个人行为”的论述来形成写作思路,论证一个信任或不信任他人的社会如何使得其中成员的行为变得更积极或更消极。

 

语言表达

除了写作思路之外,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还会遇到语言表达的问题。一些考生脑子里有很好的写作思路,但却无法将自己的写作思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针对这个问题,考生也可以通过研读《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和第四册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仍以本次六级作文题目“computer and man”为例。考生如果打算从论述电脑的正面与负面影响的角度组织文章的话,就势必面临着如何将写作思路落实在笔头上的问题。比如想表达“电脑有好处也有坏处”,很多考生可能只能写出“computers hav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这样缺乏感染力的句子。如果考生能借鉴上文提到的句子“knowledge is a two-edged weapon which can be used equally for good or evil”,那就很容易把表达变得更生动。考生只需要对这个句子略作修改,便能在作文中写出既有层次又有文采的好句子,如:“computer is a two-edged weapon which can be used equally for doing good or doing harm.”又如,考生如果想表达电脑(或其他什么东西)的变化趋势时,可以借鉴《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51课predicting the future (《预测与未来》)中的一个句子:“computers have become smaller and smaller, more and more powerful and cheaper and cheaper.”这样的表达语义清晰又简练流畅。

 

在写本次六级作文的另一个题目“on maintaining trust”时,考生同样可以借鉴《新概念英语》里的句型。例如,当考生试图描述信任沦丧的社会时,可以借鉴《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28课patients and doctors (《病人与医生》)里的第一句话:“this is a sceptical age … our faith in many of the things in which our forefathers fervently believed has weakened …”这句话非常切题又达意。

 

小结

英文写作的要求无非分成两个部分:知道写什么(写作思路)与知道怎么写(语言表达)。而《新概念英语》恰巧能帮助考生在这两个方面练好“内功”。那么考生该如何利用《新概念英语》来帮助自己备考四、六级作文呢?

 

首先,从写作思路上说,考生在学习《新概念英语》课文特别是第四册课文时,一定要在关注词汇与句型的同时将眼光放在文章的主题思想上。词汇和句型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一种工具,而它们背后活生生的思想才更加宝贵。由于课文所涉及的话题都是许多作文考试经常出现的热门话题,因此考生通过学习课文中呈现出来的思想能扩宽自己的写作思路,有效解决在考试中无话可说的问题。

新概念英语范文3

关键词:动词接续;状语补足语;句式扩展;缩减

一、英语句法教学新概念

英语句法的全部内容概括为三句话24个字。学习者只要记住了这三句话,并理解了这这三句话的意义就掌握了英语基础。这三句话是:无句不动 接续七种;时体语态 限否分明;有简及繁 扩展无限。

三句话从3个方面概括了英语的句法规律:1. 简单句的结构规律;2. 动词的各种变化;3. 复杂句的结构规律。

二、简单句的结构公式

(一)汉语的句子可以没有动词,但英语句子一定不能缺少动词。一个英语句子至少要有一个限定动词词组。例如

――书在包里。这句汉语中没有动词

――The book is in the bag. 用英语表达,一定要有is 这一限定动词。

(二)英语的动词有3类:联系动词(vl)、不及物动词(vi)和及物动词(vt)。三类动词之后一定要有动词的接续。3类动词具体有7种接续:

S(主语) VP (限定动词词组) VPC(7)(7种接续)

(1)主语 联系动词(vl) 表语

(2)主语 不及物动词(vi) - 无接续

(3)主语 不及物动词(vi) - 状补(介词词组)

(4)主语 及物动词(vt) - 单宾语

(5)主语 及物动词(vt) - 双宾语

(6)主语 及物动词(vt) - 宾补

(7)主语 及物动词(vt) - 状补(介词词组)

所以,简单句的结构规律概括为:无句不动 接续七种;句子公式是:S-VPF-VPC, f指动词的限定形式

三、动词的各种变化

英语的变化基本体现于动词的变化,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把握:时、体、语气、主被动态、限定与非限定形式。归纳为:时体语态 限否分明

(一)限定与非限定形式

句子公式S-VPF-VPC中VPF-是动词的限定形式,除此之外动词一定要用非限定形式。例如:Seeing is believing. Seeing, believing是非限定动词 is是限定动词。

(二) 时间概念:过去,现在,将来,过去将来;

(三)体征概念:一般,进行,完成,完成进行;

四、 基本句式的扩展

有简及繁 扩展无限。

基本句式S VP VPC(7)构建后,可以任意地进行扩展。

1.扩展的方法和手段

扩展的方法有2种:并列和修饰。并列连接词主要有:and、but、or、逗号、分号、同位语…等。修饰主要指定语、定语从句、状语、状语从句等。

2.扩展的对象和内容

(1)对句子成分进行扩展。例如:S&S VP& VP VPC& VPC

This is not just a musical about romance (there is no kiss) but a comment on intelligence and the notion that being set free from ignorance will realize your potential (a popular Victorian notion to hold).

(1) 对基本句式进行扩展。例如:S VP VPC & S VP VPC;S VP VPC;

新概念英语范文4

关键词:真实性;对话;《新概念》;《新目标》

教材在英语教育中非常重要。在中国,英语学习更多依赖教材对话学习和其语法阐释。因此教材应当反映真实的语言,学习者才能够真正了解如何与外国人进行日常沟通。最近几年,对话真实性研究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注。由于《新概念》和《新目标》在中国学生中比较普及,那其中的对话真实性也确实值得探究。中外学者如Schmidt,张莉娟等都在此领域做过研究,但是没人比较过这两本颇为盛行的教材中对话的真实性。

一、对话真实性的概念

Roger T.Bell(1981)在《应用语言学导论》中提到,对话真实性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句法方面,语义方面和语用方面。句法方面指对话中的语法的正确性。语义方面是观察语义连贯和模糊,即每个句子语义表达是否清晰,整个对话是否连贯。在语用方面,应注意可信性,可能性,和恰当性。可信性指这个情景是否可信?可能性指每一个参与者所扮演的角色是否可能?这些角色是否是我们所预期他们扮演的?恰当性指他们是否选择了符合语境的话语?

在本文研究的两个对话,来自于《新概念》的第71课和《新目标》8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这两课都与过去式学习有关。新概念中的对话有18句话,其中15句话涉及过去式。新目标中整个对话由15句话,其中9句话涉及过去式。数据分析主要集中在句法,语言和语用三方面。

二、对话对比

在《新概念》对话中,对三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句法方面,总的来说,这个对话涉及过去式的肯定和否定式,过去式的一般疑问和特殊疑问句以及间接引用,没有语法错误。其次在语义方面,对话描述了一个可恶的人一直打电话骚扰玻琳以及玻琳如何反应。对话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没有任何歧义句,并且整个对话是连贯的,最后在语用方面,参与者,背景和目的:玻琳和简年龄约25的未婚女子,两人是好朋友。这个对话可以发生在朋友相聚的任何场合,她们在谈论她们对一位男性朋友的看法。

这个情境是可信的,因为朋友之间经常会谈论对他人的印象当她们第一次遇见一个人,并且有问有答。参与者所扮演的角色不太可能。因为当一个人向她的朋友倾诉最近坏状况时,她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建议。朋友也经常给出建议或对此进行评价,而不是像简那样一直在发问而没有给出任何的回馈或建议。当玻琳说“I said ‘this is Paulines mother,please dont telephone my daughter again!”,这其实是此次对话的高潮,而简表现得却是很平静。换做别人也许会说“how bright you are!”或“did you really do that?”这个对话的语言不是很恰当。从语言功能来说,两人在交换意见时,她们的谈话方式并不丰富。她们经常使用这样的句型“he telephoned again” “did he telephone again?” “what did somebody say to him?”。这个对话有18句话,其中 “he telephoned again…”出现4次,“did he telephone again…?”出现2 次,“what did somebody say to him?”出现2次.telephone 在9种不同的句中出现了9次。这个频率明显超过了平常词汇的使用。在日常交流中,我们不会再相邻的几句话使用同样的词汇。一些其他形式也经常使用,如he called again,the phone rang again,To get sb.on the phone等。因此,这个对话不是很可能,很恰当。因此,在语用学层面,对话中存在一些不恰当的现象。在日常交流中,我们不会这样使用语言。这个会话显得很机械,很多可供选择的表达方式没有得到体现。

《新目标》中对话分析如下,首先在句法方面,对话中没有语法错误。其次在语义方面,对话是关于两个朋友在谈论上个月的假期。对话按照打招呼-提及话题-评价假期-问对方假期-谈论对方的假期。因此意义是连贯的且没有歧义。最后在语用方面,参与者,背景与目的分别为海伦和里克(同学或同事),度假回来刚刚见面。这个对话可能发生他们相遇的任何地方。两人在讨论他们是如何度过假期的。

首先,这个情景是可信的,每次度完假我们会和朋友或同事谈论自己的假期。其次,每个参与者所扮演的角色也是可能的。两个朋友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他们会互相交换信息,讨论他们最近所发生的事。最后,语言运用也是非常恰当的。在实行询问信息,评价以及问候等功能时,对话没有限定于一种形式,也涉及其他的形式。与《新概念》中的对话相比,《新目标》教材中的对话更加自然。然而,对话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中没有涉及足够的可供选择的表达形式,其核心仍然在形式的练习。事实上,也许编者考虑到学习者的能力,只给出了基本的形式,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能力而给出一些其他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外语交流表达更自然。

通过对比可以得出,《新概念》中的对话句法正确,语义正确但是语用错误。因此对话仅用于练习语法形式,并不灵活真实。而在新目标教材中,对话是句法正确,语义正确,语用上也相对恰当。对话在注重语法形式练习的同时,相对来也说比较真实。但对话的真实性仍比不上自然发生的对话,这需要教材编写的学者和老师进一步的提高。在英语教学中,形式固然重要,但真实性也要进行相应的关注。

三、结论

总而言之,教材中的对话比新概念中的对话相对较自然,但是还有提升的空间。对话真实性与跨文化交际中英语运用有着很大的联系。本文对教材的编写以及老师的授课方式提供了一些借鉴。(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参考文献:

[1]Bell,R.T.An Introduction to Applied Linguistic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London:Batsford Academic and Educational Ltd,1981.

[2]Schmidt T.Authenticity in ESL,a study of request.Carbondale:Southern Illinoise university,1994.

[3]新目标(2013)学生用书八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概念英语范文5

摘要:本文把韩礼德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功能语法体系中的概念功能作为研究的概念框架,从《信息时报》以及 The New York Time中选择了两篇对2011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决赛的报道中具有高度对应性的体育新闻作为对比语料,来对比分析汉英体育新闻语言特点。

关键词:汉英体育新闻 概念功能 语篇分析

一、引 言

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指出,构建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而要在类型繁多的语篇中选择材料进行此视角下的分析,新闻语篇无疑值得关注。本文把韩礼德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功能语法体系中的概念功能作为研究的概念框架,从中美报纸中选择了两篇对2011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决赛的报道具有高度对应性的体育新闻作为对比语料:《信息时报》的“法网决赛,迎来中国金花” 以及 The New York Times的“China's 'Golden Flower' Li Stuns Fans Back Home”。

二、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简介

功能语言学将人类所使用的语言归纳为三大类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即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其中,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或内心世界中各种经历的表达,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两个部分,支配着语义系统中的及物性系统。

及物性是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过程”,即将经验通过语法进行范畴化,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韩礼德把人类的经验分成六种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

其中物质过程是指做某件事情的过程;心理过程是指包含着反映、感知及认知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关系过程是指包括“归属”和“识别”两个类别,归属是指某事物具有哪些属性,识别是指某事物与另外一事物相统一;言语过程是指信息交流的过程;行为过程是指一系列的诸如哭、笑、做梦、呼吸等生理和心理过程;存在过程是指标示某物存在或者发生的过程。

三、对汉英体育新闻语篇对比分析实践

比较数据的相同点,我们可以发现两则语料在六个过程的选择比例上大体相近,但还是有所差别。差别主要由于两国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不同。

(一)物质过程在汉英语篇中都占据了绝对优势。物质过程一般由动态动词来表示,主要用来叙述外界已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大量地选择物质过程,能体现客观性和真实性,强调动作和行为。因此,较高的物质过程比例符合体育新闻中的语场要求:陈述发生过的新闻和当前的形势,提出将来的期望。如:

(1)6∶4、7∶5!经历一场跌宕起伏的破发大战后,中国一姐李娜昨晚以2∶0将俄罗斯名将莎拉波娃淘汰出局,继年初澳网之后又一次杀入大满贯女单决赛。

(2)Trailblazer Li already had the distinction of being teh first player from an Asian country to reach a grand slam singles final at the Australian Open in January.

(二)心理过程带有鲜明的主观意识,因此在体育新闻中的运用并不是很多,汉英语篇中,心理过程的应用比例也是旗鼓相当。

(三)语料中,关系过程使用也较多。关系过程可以用于表达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的关联,并能体现观点和态度。因此关系过程的运用体现了语篇作者的对新闻对象的陈述和分析,更能吸读者的注意。如:

(1)在过去七届大满贯赛事中,李娜有五次至少进入八强,她是个优秀的大赛型选手。

(2)Li, who was identified as a potential badminton talent as a child, was steered into tennis before her teenage years, but had to be coaxed back into the game in 2004 after walking away to study media at university.

(四)行为过程一般只有一个参与者即“行为者”,而且行为者一般是人。这一点与心理过程相似,与物质过程不同。语料中,行为过程的运用了反应了体育运动中所特有的过程。如:

(1)沉重的压力让莎拉波娃在赛点上送出双误,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将中国一姐送进了决赛。

(2)Chinese sports fans were toasting Li Na on Saturday as she became the country's first tennis player to win a grand slam singles title, a triumph described as "miracle" by state media.

(五)言语过程中“讲话者”不一定是人,在言语过程中,“受话者”也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出现。“讲话内容”可能是要传递给受话者得某个信息,也可能要受话者做某件事。在语料中,汉语语篇的言语过程相比英语语篇较少,而英语语篇较重视言语过程。如:

(1)在她横扫白俄罗斯天才阿扎伦卡闯入法网四强后,法网官网就曾经撰文感叹:李娜简直就是为大满贯而生的。

(2)"The Chinese have always been a little behind in tennis, but we kept working hard and today we have won our first championship, and what a groundbreaking victory it was," said Song Qiaosui, 30, who cheered on Li with friends in a sports bar in Beijing's fashionable Sanlitun district.

对比语料差异之处,我们可以看出汉语语篇的物质过程比例高于英语语篇,首先这与汉英语法、句式结构差异有关。第一,汉语语法以名词为重,使用频率上动词占优势;而英语语法以动词为重,使用频率上名词占优势。物质过程一般由动作动词来体现,物质过程的数量与动词数量联系紧密。第二,汉语用词造句成章得最大特点是采用意合法,英语则是采用形合法。由于汉英语言表达句式结构不同,长短相异,且汉语趋动,英语趋静,故预料中汉语的小句数量、物质过程数量及所占比例均高于英语。

我们还发现,汉语语篇中的言语过程的比例明显少于英语语篇。在《信息时报》的新闻中,引用的言语较少,整个语篇我们只能看见一个引号的引用,以及“法网官网就曾经撰文感叹……”这样的言语引用。而在The New York Times的整篇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六处完全引用别人的话语,如:“said Song Qiaosui”,“wrote”,“said the 26-year-old”等。言语过程的比例差异折射出了中西方文化特征。受不同文化背景的中美两国人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偏向综合性思维,强调整体优先,采用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方式,重视内敛、求同、和谐,语言表达含蓄、委婉;而美国人则偏好分析性思维,强调部分的优先,重视外倾、求异,与中国恰好相反。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发现差异形成的表面原因是英汉句法结构不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两个民族思维模式的不同。

语言和思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互为表征。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直接显示。语言和思维方式具有一致性。汉语语言以整体性、综合性和知觉体悟为主的思维模式,汉语民族敏于形象思维,造字构词注重整体概念,突出表现为意合,语法呈隐形,汉语民族的哲学思维模式是主客体认同;英语民族以个体性、分析性和逻辑实证为主的思维模式,善于抽象思维,选词造句注重形合,语法呈显性,英语民族的哲学思维模式是主客体二分―主题显著的汉语结构和主语显著的英语结构之间的转换。

人类思维的过程需要语言,思维的成果也需要用语言来表达,所以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以及蕴含其背后的哲学渊源,导致了汉英语篇的具体差别。

四、结 语

本文通过比较汉英语篇的及物性系统中六大过程,分析了语言模式的选择与其所要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揭示体育新闻语篇背后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限于篇幅,本研究生主要对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即及物性进行了分析,而对同样表现概念功能的语态系统、极性系统没有在本文中进行探讨;而在及物性系统的过程分析中,对参加者和环境成分的关注不够。

参考文献:

新概念英语范文6

1、每天抽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熟读每篇课文,课文下面的单词记一下,应该还有几个语法解释也要看好,因为新概念解释的都是比较重要的。

2、加强默写,强化训练 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

3、每篇都读熟,不一定背下来,当然背下来是很好的,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但是一定要读熟,越快越好,当然每篇不要浪费太多时间,一天到两天最好,时间我已经说过了,一星期能一个单元是最好了。自己计划好,一定要坚持。

(来源:文章屋网 )

新概念英语范文7

概念隐喻高中英语词汇教学面对我国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只重视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不良现状,教师应当积极吸收国外概念隐喻理论的精髓,将概念隐喻纳入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之中。简要来说,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与明喻不同,它是一种将A和B双方进行隐藏的比较的修辞方式,在词汇教学中运用概念隐喻,能够有效地提升记忆单词的速度,能够加强词汇记忆的保持度,对于英语词汇学有裨益。

一、概念隐喻理论的内涵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作者Lakoff和Johnson将隐喻这种比较普遍的修辞手段定义为认识隐喻。与传统的隐喻理论不同,莱克夫与约翰逊认为隐喻本身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问题或者一种修辞手法,它更是全人类、全世界认知方式中的一种,是人们为了理解一种比较复杂或者比较抽象的概念而用一种简单、明了的方式去解释,这便是概念隐喻。概念隐喻内涵丰富,主要包括结构隐喻、本体隐喻以及方位隐喻。概念隐喻理论在国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于英语词汇学习有巨大的辅助作用,因此我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大力吸收概念隐喻的精髓,并运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概念隐喻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有效性措施

(一)运用概念隐喻,注重掌握词汇的基本意义

英语词汇包含基本意义与引申义,Sweeter认为,正是隐喻促进了语言更加多变与新颖,从而产生了我们所说的一词多义现象。其中基本意义是基础,而单词的其它意思是通过隐喻的修辞手法间接延伸产生,单词的其它延伸义与基本意义不可分割。为此,教师在单词教学中,教师要强调英语词汇基本意义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基本意义背后的概念隐喻,通过学生的认知建构达到掌握英语词汇的目的。例如在教师讲授head这个单词的引申义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其基本意义,即“人的头部”。接着教师可以出示包含head单词的词组,如the head of page,学生可以通过单词的基本意义延伸到“纸的头部”,即“页眉”,从而掌握这个词组。另外,还有“政府的首领”即:the head of government,也是由人的头部这个含义引申而来。

(二)运用概念隐喻,融入文化内涵

词汇历时久远,在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分析概念隐喻中引入文化内涵的介绍,找出东西文化的相同点与差异性,使学生在文化熏陶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理解概念隐喻。一方面,隐喻具有普遍性与适用性,如狼在中国文化中有“凶残、狠毒”之意,有词语“狼心狗肺”指的是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的人。在西方狼wolf也有类似“凶恶”之意,如as cruel as wolf.一方面,由于地域不同、民族各异、价值观有别,文化又具备差异性,反映在隐喻上也存在不同。例如在中国,动物“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象征着富足与吉祥,如“鲤鱼跃龙门”,给人一种吉祥富贵的好兆头。然而在西方fish地位却大大降低,如成语a cool fish翻译为汉语指的是“之徒”,由褒入贬,表现出东西方在文化与隐喻上存在着不同之处。因此,教师在巧用概念隐喻以提升高中英语词汇有效性的过程中,要重视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使学生迅速、准确地掌握英语词汇。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进行概念隐喻的意识

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过程中,注重使用概念隐喻,使学生通过概念隐喻学习英语基本词汇、多义词以及习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掌握概念隐喻的方法来自主进行词汇记忆。除此之外,英语词汇内容丰富,英语教师不可能在英语课堂中将所有的词汇纳入教学范围,因此学生掌握概念隐喻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词汇是极其必要的。

三、结语

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往往不重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机械记忆,这种方式造成学生记忆单词速度慢、记忆保持时间短的效果,长此以往,一方面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一方面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对英语词汇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要巧用概念隐喻,如在学生学习词汇基本意义的过程中进行概念隐喻教学;在应用概念隐喻时纳入文化内涵的讲解;最后培养学生自主运用概念隐喻进行英语词汇的意识。

参考文献:

新概念英语范文8

一、针对不同性质的概念采取不同的练习

(1)应用新概念的练习。讲完“分数乘法的意义后”让学生说一说下面各式的意义:30×45 45×30 1O×4 23×15。

(2)关键问题设计重点练习。如学习小数加法后,重点加强“小数点对齐”的练习。

(3)加强对比性练习。有比较才有鉴别,对比是建立概念的一种好方法。有助于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有些学生虽然能背出概念,但碰到具体问题,就不会区分或作出判断。如质数和互质数,质数是根据一个数本身约数的个数来确定的,而互质数是根据两个数是否有公约数1来确定的。

(4)加强判断性练习。刘一些相邻、相近和容易混淆的概念,出一些习题让学生进行判断、选择,这样既巩固了概念,也发展了学生的判断能力。

(5)进行综合性练习。这样的练习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数学概念。如一个三角形内角的度数比是2:3:5,这个三角形各角的度数是多少度?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它涉及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按比例分配、三角形按角分类等概念。

二、多种形式地巩固概念

新概念建立以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才能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 举例说明概念

学生理解概念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记住概念的基本点,正确地说出概念的意义,并能说明一个对象是否属于这个概念的外延。

例如,学生初步理解了“整除”这个概念之后,对于18能否被3整除,21是否被4整除,为什么?要求学生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通过模拟的练习,不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这些重要的概念,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加强练习、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概念练习题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问答题――要求学生用概念的含义回答问题。

(2)填空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数学名词或术语。

(3)选择题――要求学生从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4)判断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概念判断命题是否正确,从正反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5)改错题――要求学生指出概念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通过这些强化训练,为学生创设经常运用概念的机会,使学生在运用中巩固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以便于作业中正确地运用概念。

三、在生活中理解和应用概念

当学生已经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基本掌握了概念的含义后,为了丰富知识的外延,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具体的生活实例,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来剔除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抽取其本质属性,帮助学生构建自己正确、清晰的知识框架。学习“圆柱体的知识”时,当学生对圆柱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大堆的实物,让学生指出圆柱体,再想一想,家里还有哪些物体是圆柱体。这样通过许多的实例,形成的表象也更加鲜明,因而对于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概括也更为明朗。

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不能停留在背诵、记忆概念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必要的训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吸收,以达到牢固、灵活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充分运用本班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男生占全班的27/56,女生占全班的29/56,第一小组占全班的1/8表示什么意思?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这一知识后,可以开展一个“逛超市”的活动,这样不但起到了练习的效果,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作者单位:河北省阳原县同梁堡中心校

如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刘桂芹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通过几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让“双差生”学英语是什让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这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来,则可事半功倍。有一次,笔者把班上的几个常逃学到街上打电子游戏的学生叫到宿舍,打开电脑,让他们见识“红色警戒”、“沙丘2000”、“星际争霸”等游戏,很快地,他们就融入游戏之中。但每每就在他们指挥若千军万马,即将解放全人类,实现心中梦想时,屏幕上却出现了数行的英文提示,这些学生全傻眼了,这时我就在旁边轻描淡写地给予翻译。学生顿悟:玩,也要懂英语。事后,我发现英语课上,这几个学生“重新做人”了。可见,巧妙地迁移学生的兴趣,正如“四两拨千斤”。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

二、用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学英语热情

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有鉴于此,教师可 编写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习英语的热情升温。

三、让学生制作教具,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对于初学者,直观教学尤其显得重要由于条件限制,学校缺乏必要的挂图,笔者就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画。对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图片,提前一个星期布置下去,要求他们用彩笔画在白色的硬纸片上,在纸片的背面再写上图画所表达的单词及其音标,为了便于以后保存,我对纸片的大小作了统一的规定。这样,在课外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制作图片,课上他们都期待着自己的“作品”出现。开展画图片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图片的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愿意来上英语课。此外画图片,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也可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将要教的新课,达到预习的同的,真是一举多得!

四、开展竞赛,调动学习兴趣

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学词,来一个拼“单词大王”竞赛,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因地制宜,诱发学习英语兴趣

近年来出国打工的人猛增。出了国的人,更是深刻地体会到懂英语的好处,由于这些申请出国的人或已经出了国的人,就是学生所熟悉的人,因此他们觉得可信,刘英语也有了兴趣,当然笔者也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告诉他们学英语并不只是为了出国打工,真正的用途是为了让中国走向世界。

新概念英语范文9

[关键词] 概念隐喻 财经报道 隐喻意识

一、 引言

隐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偏离常规的语言使用,是一种修辞手段,主要起语言装饰作用。80年代初,随着Lakoff和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问世,一种与传统理论不同的新型理论登台亮相,即概念隐喻理论。许多语言学家已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隐喻进行研究。目前概念隐喻研究在我国处于升温阶段,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对于在英汉财经类报刊文章中出现的隐喻现象,国内尚无人专门进行论述。本文试图从这一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此文能够引起从事商务英语教学及其他相关专业同行们的关注,以便拓宽这一领域的研究范围。

二、隐喻和概念隐喻

传统观点把隐喻当成一种辞格,而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存在于语言,而且存在于思维和行为中,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是概念系统中的一种跨域映射(a cross-domain mapping)。比如英语里有LOVE IS A JOURNEY 的隐喻,这其实是源域(JOURNEY)向目标域(LOVE)的一种映射,映射的结果是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建立起一系列存在的(Ontological)和认识上(Epistemic)的对应关系,即目标域(LOVE)中的实体(如情侣、共同目标、困难、恋爱关系等)系统地对应于源域(JOURNEY)中的实体(如旅伴、交通工具、目的地等)。概念隐喻理论区分了隐喻和隐喻语言,前者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系统的映射,如LOVE IS A JOURNEY,后者是概念隐喻在语言交际中的具体体现, 如dead-end street。

总之,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和进行抽象思维的主要机制,它能帮助我们用比较具体的、高度结构化的事物去理解相对抽象或无条理的事物。

三、 新经济形势下,英汉报刊财经报道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目前,语言学家对于经济篇章中的隐喻研究多局限于经济学教材,对于媒体经济篇章中的隐喻涉及较少。顾名思义,财经报道(financial coverage)是有关财政、经贸等问题的报道,包括工业、农业、经济、商业、金融和消费等各个方面。财经报道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及时了解、精确掌握英汉财经报道的信息内容,除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对这类报道大量运用隐喻的特点有所认识。当今世界,金融危机尚未完全过去,许多国家仍然在经济衰退中挣扎,欧洲的债务危机波及全球股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经济领域中的活动对普通读者来说是比较陌生和抽象的,为了方便读者了解经济领域的活动,财经报道中常常运用大量的概念隐喻,形象生动地描述经济的运行及发展。

笔者长期从事商务英语专业《经贸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大量阅读英语经济篇章的过程当中发现正确理解经济文本中的隐喻表达方式对于深入理解全文的内涵至关重要。因此笔者认为如何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是经济篇章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考虑。本文所选取的英语隐喻表达均来自国际知名英文原版《商业周刊》杂志,汉语隐喻表达则来自国内著名经济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通过分析这些隐喻实例,旨在探讨概念隐喻的广泛运用及其在人们认识新事物过程中发挥的认知功能。

1.“上下”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指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LAKOFF指出,空间方位来源于人们与大自然的相互作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概念。人们将通过身体体验获得的“上下”、“内外”、“前后”、“深浅”、“中心―边缘”等具体概念投射于情绪、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上,形成了一系列用方位词语表抽象概念的语言表达。如:I’m feeling up; He’s really low these days;他们个个情绪高涨;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MORE OR GOOD IS UP; LESS OR BAD IS DOWN广泛应用于描写经济发展状况、价格、价值、商品的质量、数量。它们以空间位置的变化来表明质量和数量的变化,其物质基础是:在容器中增加物质时,平面上升;减少物质时,平面下降。

(1) Many people blamed the Greek crisis for the sudden drop in American stock markets last Thursday.

(2) The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fell nearly one thousand points in minutes, then largely recovered.

(3) The plunge renewed debate about the risks of electronic exchanges and high-speed computer trading systems.

(4) 周一,亚洲股市率先以“涨声相迎”,涨幅普遍接近甚至超过2%,随后开盘的欧洲股市大涨逾1%。

(5) 一向被视为国内房价风向标的深圳楼市再度领跌全国,一手房成交均价在最近四周内环比累计下降超过三成。

2.经济危机与“灾难” 隐喻

“灾难”隐喻是一种结构隐喻,即以一种概念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两种概念相叠加,将涉及“灾难”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灾难虽不是我们每个人的直接的身体体验,但这样一个概念图式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因为有关这方面的描述常常出现在电影电视、新闻媒体中。通过隐喻映射,把“灾难”概念结构映射到相关的目标域上,就有了“FINANCIAL CRISIS IS A DISASTER”这样的概念隐喻。人们对金融危机的认识和理解是由“灾难”概念所构成的,人们意识到经济危机不亚于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其波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更甚于一场自然灾害。基于这个概念,派生出大量的隐喻表达式,例如:

(6) He cautione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resist a response tha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the country from what he called a "100-year storm."

(7) The Chairman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quiry Commission, Phil Angelides, summed up the impact of the 2008 global financial storm in the United States.

(8)近年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从反面印证了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

(9)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蔓延,希腊等国家的“破产”会导致危机急剧恶化和升级,引发更多信用风险,再掀国际金融风暴。

同时,基于“灾难”隐喻,还派生出了“PEOPLE OR BUSINESSES AFFECTED ARE VICTIMS” ,“GOVERNMENT AID IS RESCUE OR RELIEF”等次一级的概念隐喻。例如:

(10) Greece has to cut thirty billion dollars as part of a bailout deal with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1) 欧盟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1万亿美元的救援难以平息市场。

3.“健康” 隐喻

健康与平均寿命和生活质量相关,而疾病则与痛苦和死亡相连。在“经济状况是人的健康状况”的概念隐喻里,当我们用健康概念来描述经济运行时,就体现了这种联系。

(16) Greece′s chronic debt crisis is hard to be cured.

(17) America′s financial industry now looks healthier.

(19) 因为各国政府刚刚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知道世界金融市场目前非常脆弱,所以都积极采取措施来控制它的蔓延。

(20) G20成员国必须加强合作,才能使全球经济重新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个人如果健康,就没必要治疗,一旦身患疾病就必须进行诊断和治疗,其“逻辑”如下:(1)如果企业或行业健康,政府无需实施任何干预;(2)当企业失去活力且利润下降甚至濒临破产倒闭时,政府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诊断、治疗和干预;(3)如果企业重新恢复活力并且开始赢利,说明“治疗”是有效的。

(21) For banks that need more capital, they will face a "stress test," a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ir health.

(22) They are taking measures to ease the pain of laiding off many employees.

(24) 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股市,必须对上市公司进行全面的“体检”。

(25) 对国泰君安本身乃至整个证券市场都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促使中国的股市尽快走出低谷,实现良性循环。

4.经济转型和“路径”隐喻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一场重大的的科技革命。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面临着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挑战。摆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新的机遇和风险并存的旅程,每个国家都必须面对、别无选择。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谁能抢占先机、跑在前面,谁就能占上风。在相关的经济报道中,存在大量的PATH隐喻及其表达式,这个根隐喻下面又蕴含着更多次一级的隐喻。其背后的物质基础是:我们对运动的认知,来源于我们直接的身体体验和对空间的感受。经济运行本身就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与运动概念的内部结构有相似性。经济发展通过“路径”隐喻来具体形象化,有利于读者更深刻地了解新经济形势,预见经济建设任务之艰巨和持久,衡量已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并采取务实的态度。

1) ECONOMIC ACTIVITIES ARE MOTIONS ALONG THE PATH

(26) The Americas have moved a long way towards more secure energy supplies.

(28) Mr. Obama has linked clean energy with economic growth. He also warne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falling behind in developing nuclear energy.

(29)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是否美国能在电动车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30) 新能源车的中国之路,车企发展任重道远。

2) DIFFICULIES ARE OBSTACLES ON THE ROAD

(31) Greece’s budget deficit remain the biggest obstacle on growth.

(32) Overcoming these hurdles will not be easy.

(33) 光支持电动车的发展将会阻碍电动车外其他新能源车技术的发展。

(34) 从2010年开始,席卷全球的召回风波也成为丰田中国之路的拦路虎。

3) MANNER OF CHANGE IS MANNER OF MOTION

(35) Energy security has leaped to the top of many investors' minds because of ongoing geo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ends.

(36) China, as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oil consumer, recently overtook the U.S. as the largest buyer of Saudi oil.

(37) 借助新能源汽车,成了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好利器。

4)PROGRESS IS FORWARD MOTION

(38) For the past seven years, China’s car industry has moved quietly forward with total vehicle sales rising to 7.2 million in 2010.

(40)20年的时间过去了,汽车工业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

四、了解概念隐喻的文化特性,提高商务英语报刊的阅读能力

束定芳(2000)把隐喻的功能概括为修辞、语言学、认知和社会等四大功能。隐喻的认知和修辞功能在英汉报刊财经报道中体现得很普遍。为了加强新闻语言的形象表达,提高消息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财经报道大量使用隐喻,使读者感到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新闻内容颇有亲切感,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然而,概念隐喻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的制约,呈现出一定的文化独特性。例如,英语和汉语都用颜色词隐喻经济现象,但对颜色的偏好各不相同。金融英语中的blue chip(蓝筹股)是指稳而值钱的热门股票,汉语则有在此基础上派生的red chip(红筹股,指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股票)。此外,还有大量与红色相关的用语,如红利(分给股东的股息)、分红(按股份分配的利润)、“股市连续三个交易日飘红”等,这些表达方式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对红色的偏爱,与英语文化不同。隐喻的文化独特性给准确理解含有隐喻的句子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导致大部分的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反映对于经济语篇的理解比较困难。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讲解经济语篇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学生对概念隐喻的文化差异的识别和了解,对提升学生理解经济语篇的能力至关重要。

五、 结语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通过对英汉报刊财经报道中的主要隐喻类别进行归纳和分析,论证了Lakoff的“隐喻无处不在”的观点[7],证明隐喻不仅存在于日常语言里,而且广泛存在于财经报道――这一特殊语篇当中。这表明概念隐喻具有普遍性,英汉隐喻同样源于身体体验,具有相同的生理、心理基础。在英汉报刊财经报道中,为了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和可读性,隐喻性表达比比皆是,通过分析隐喻性表达和概念隐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能迅速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经济语篇的阅读能力,这也为商务英语阅读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

参考文献:

[1] 梁改萍. 论隐喻在英语经济类报刊文章中的应用[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7)

[2] 束定芳:论隐喻的认知功能[J]. 外语研究,2001(2).

[3] 张健: 英语报刊财经报道的语言特点[J]. 外国语,2003(2)

新概念英语范文10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英语词汇教学;隐喻

1 引言

词汇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材料,扩大词汇量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因此,探讨如何有效地改进英语词汇教学自然成了外语界普遍关注的课题。然而由于英语词汇量大,词义变化复杂,可遵循的规律较少,词汇教学一直被认为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再加上长期以来对词汇的认识存在着种种误区,导致英语词汇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一些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词汇教学的新方法,试图把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结合起来。

2 概念隐喻应用于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

20 世纪80 年代初,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隐喻不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语言只是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在语言表达方面,隐喻是一种正常的表达方式,而不再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方式。2、 隐喻的表达是基于相似性基础上的跨域映射。隐喻包含两个域: 源域和目标域。前者通常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而后者一般是人们不太熟悉的、抽象的概念。通过将源域映射在目标域上, 目标域从而得到理解。3.隐喻是基于身体经验的, 它是身体的、经验的。我们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阐释效果。因为有些经历是人类共同具有的, 有些则受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制约, 所以有些隐喻具有文化普遍性, 有些则具有文化独特性。

3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

概念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 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新词含义、多义词以及词汇运用、词汇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利用隐喻来学习英语词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教学的角度看,要将隐喻引入到英语词汇的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应关注以下问题:

3.1 重视基本词汇的隐喻意义

人的思维过程是隐喻的。据统计, 普通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方式是源于隐喻概念。Lakoff 等许多学者认为日常语言中充满了隐喻, 而隐喻意义丰富的常常是基本范畴词汇。因此我们在重视基本词汇教学的同时, 应该要重视词语隐喻意义的介绍, 特别是基本范畴词汇隐喻意义的讲解, 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词语内部的基本词义和隐喻词义, 并认清两者之间的联系。以heart 为例: 由于heart( 心) 在喜怒哀乐等各种特殊生理和心理活动表现出的独特地位,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来喻指这些活动有关的词语, 而作为普通义( 仅指心脏) 的用法相比较起来要少得多。如:heartache( 悲痛, 伤心),heartburning( 嫉妒, 不满) , heartfelt( 诚心诚意的) , heartsick( 垂头丧气的) , heartless( 无情的,残酷的) 等。在习语中的隐喻用法更多, 如: with all one’s heart( 欣然地) ; have a heart( 同情, 谅解) ; have one’s heart in one’s mouth ( 深为惊恐) ; take fresh heart at sth.( 对……有信心) ; wear one’s heart on/upon one’s sleeve ( 表露自己的感情) 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隐喻思维再创造新词新义中的作用有助于学生从认知的角度理解词汇构成, 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使词汇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更有意义, 也可鼓励学生利用隐喻思维大胆联想, 积极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帮助他们探寻隐喻的规律性, 以基本词汇为基础扩大词汇量。

3.2 引导学生通过隐喻来理解、记忆英语多义词

通过概念隐喻分析多义词。换句话说,多义词的原型意义(基本意义)直接来自于人类的经验世界――具体的概念域,其它意义是在具体的概念域映射于抽象的概念域的过程中产生的,即多义词义项之间的联系是基于概念隐喻产生的。因此,当人们命名新事物,会运用隐喻手段,利用两个认知域的相似性,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实现跨域映射,最终用源域中概念相应的词汇去表达目标域的概念。如“face”这个词,在入的身体部分中位于头的前部,从额头到下巴的部分,包括五官,通过隐喻发展为表示空间的词如:the face of the earth(地面)、the face of a building(楼的正面)the face of a clock(钟的面);再一步通过概念隐喻延伸到“外表、名声、尊严”的意思,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表达face value(票面价值)、lose face(丢脸)。另外,a sad face(悲伤地面容)、a dice has six faces(一个骰子有六面)也是“face”这个词的延伸出来的。除此之外,很多表示颜色的词语(红、黄、蓝、绿、黑等)、关于植物的名称(桂树、橄榄枝、苹果等)也具有丰富的隐喻意义。

3.3 应用概念隐喻帮助学生进行文化差异的比较

隐喻与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人类不同民族隐喻认知的普遍性和认知结构存在的共性,不同的语言会存在一些相似的概念隐喻。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很多相似的隐喻表达。例如英汉语言文化中都有:Love is a journey(爱情是旅行)、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eye of a needle(针眼)、mouth of a hole(洞口)、flesh of fruits(果肉)等。我们将这类具有相似性或等同性的词汇称之为英汉文化共核词。在英汉语言中,相同颜色可表达截然不同的隐喻意义。绿色在西方文化中可能被联想为“缺乏经验”如:green hand(生手)、as green as grass(幼稚);而在中国文化中,绿色代表希望和新生,但也有贬义的意思,如戴绿帽子(be a cuckold).英语中的sheep(绵羊)是褒义,但goat(山羊)有“好色之徒”的意义。荷花在中国具有除淤泥而不染的纯洁之意,而在西方,lotus却被赋予“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文化含义。

4 结束语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为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科学更有效的英语词汇教学之路的大门。它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得词汇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因而在教学上是切实可行并值得大力推荐的。

参考文献

[1]蓝纯. 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2]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汪榕培. 英语词汇学教程[M]. 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新概念英语范文11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认知;英语复合名词;意义的建构;整合网络

    1、引言

    复合名词(compound noun)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由词素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组合构成并表示名词概念的词汇结构[1]。复合名词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其表层形式不一定是概念结构的直接反映,其词义也不能简单地通过组成词素的语义来理解,所以词义的分析和提取问题较难掌握。Fauconniers[2](182)提出语言是概念整合的结果,概念整合理论为探究人们如何建构意义开辟了新视野。英语复合名词正是整合了组合词汇中原有的词素语义义项,以此实现复合词的语义建构。过去对英语复合名词的研究多从其结构和形式的角度出发,从认知角度对其语义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不多见,并且忽略了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因素在意义建构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将从认知角度,运用概念整合理论的四个子网络对英语复合名词的语义建构进行分析,从概念及概念之间相互作用的心智层面来阐释其意义生成机理。

    2、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对英语复合名词意义建构的认知阐释

    Fauconnier[3]在其着作《心理空间》中提出了 “心理空间(Mental Space)理论”,系统地考察了人类语言结构在认知系统中的体现。他指出,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维会话时,在大脑中临时、动态建构的一些相关信息的概念包概念包(Conceptual Packet)。心理空间在语法、语境和文化等压力的综合作用下建构起来,这些心理空间相互映射,创造出一个动态的概念网络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在线整合加工形成自己的层创结构从而构建意义[4](113-129)。Fauconnier & Turner等人在心理空间理论基础上发展了“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5](149-151)。

    概念整合理论结合了神经科学、认知语言学、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其核心思想认为:将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框架结合起来的一系列认知活动,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特别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种认知过程,被认为是贯穿于整个语言系统的世界范畴化的普遍原则。 Fauconnier把人们的思维和意识流动想象为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认为人们在认知操作时把概念从一个空间映射到另一个空间。在典型的概念整合网络中,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1 & input space 2(以下简称I1&I2)包含来自自身范围的相关信息,同时也包含文化、语境、观点和其它背景信息的附加结构, 人们从来自不同认知域的两个输入空间中有选择地提取部分意义并将之整合起来,进而产生一个新的层创结构。

    整合空间的层创结构通过以下三种相互关联的方式来产生: (1)组合(composition):溶合输入空间的相关对应元素并投射到整合空间的过程; (2)完善(completion):利用相关背景框架、认知和文化模式以及概念结构,从而在整合空间中提取所激活的型式结构(pattern)不断完善并形成一个更大的层创结构;(3)扩展(elaboration):根据它自身的层创逻辑(emergent logic)对整合空间进行运演(running the blend) [6](141)。根据Fauconnier[5](149-151)、Fauconnier & Turner(2002)的观点,概念整合的整个认知运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

    该图代表概念整合中四个空间交互映射的认知模型,其中四个圆圈代表心理空间,连接中间两个圆圈的两条实线表示输入空间1(I1)和输入空间2(I2)之间的对应映射关系,连接各圆圈之间的虚线表示输入空间(input space)、类指空间(generic space)和整合空间(blend space)之间的连接,整合空间中的方框表示以上三个空间部分地投射而形成的层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层创结构的产生过程,就是意义的运演和形成的过程。正因为有不断的认知思维和心理运演在此展开,整个认知模型昭示出一个充满动态的认知运作过程。

    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复合名词意义的建构具有较为强大的认知阐释力,汪榕培[7](38)认为两个词一旦结合成复合词后,语义就不是原来两个词语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从中引出新语义,复合名词的意义建构本质上是一种新的概念化的过程,是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描述新经验、形成和理解新概念的过程。熊学亮[8]提出词义是一种规约意义,人们在使用某一词语的概念域时,会激活一种固化的长期记忆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与一定的预存场景知识相匹配,形成相应的概念结构,表现为词的特定意义。王寅[9](181)认为意义是一种基于身体经验的心理现象,是人类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大脑与客观世界互动的结果。具有动态性、相对性、模糊性,不能用简单组合和形式主义的方法通过运算获得,意义要靠整合方式对其加以描写。

    通过上述描述,我们能够得出该理论对语言意义建构的强大阐释力:因为概念整合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概念整合看作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普遍的认知方式,它突破了传统的语言理解假说,从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提出了语言理解的认知机制,它是将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框架结合起来的一系列认知活动,也是一种意义建构的理论,对语言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概念整合理论让读者把语言单位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信息与背景知识和相关的环境信息整合在一起,可以提供对语言理解的一个崭新的认知视角,并通过揭示语言结构中的相关信息,说明语言使用者如何分派和处理语言结构的指称关系。它可以丰富语言学研究的手段与方法,促进语言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语言意义建构过程的认识,从而提高对语言理解的准确性。下面,我们以英语复合名词意义的建构为例加以说明。

    3、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英语复合名词意义的建构

    Fauconnier & Turner把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分为四种:简单网络( simplex  networks)、镜像网络( mirror networks)、单域网络(single-scope networks)和双域网络( double-scope networks)[10](120-131)。其中简单网络和镜像网络比较简单,单域网络和双域网络略显复杂。概念整合网络充分体现在英语复合名词的意义建构过程中,英语复合名词语义可以由概念整合理论得到合理的解释。英语复合名词种类繁多,一般从词类角度可分为N+N 如silkworm;Adj+ N 如high street, red pencil;Gerund+N如sleeping-pill;V+N如pickpocket;N+Gerund 如sun-bathing ; V+Adv如get-togethe; Adv+V如outbreak 等等。而张子宪[11](I) 对《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中的复合名词统计约为5566个,而其中N+N复合名词就占2871个,本文将专门分析N+N复合名词的意义建构。从语法角度可分为偏正型、修饰型、并列型等,从语义角度分为离心型和向心型。关于英语复合名词的构型、句法和语义关系研究可参见Jackson & Amvela[12](85)、王文斌[13](140-145)及其他相关的专着和论文。尽管概念整合理论主要思想在认知领域正在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但人们对概念整合网络的四种子网络却知之甚少。下面将详细论证这四种概念整合网络如何为英语复合名词意义的建构提供合理的解释。

    3.1简单网络中英语复合名词的意义建构

    简单网络是最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两个输入空间容纳了需整合的认知信息元素,其中一个包含了完全概念化了的抽象框架,而另一个则包含了还未被完全概念化的可用以构筑新概念的成分[10](120)。在由简单网络构建的英语复合名词中,中心词构建的输入空间包含了一个有力的框架(frame),由另一个成分构建的输入空间包含了一些成分(role),框架和成分分别由这两个输入空间投射出来。在整合空间中,它们以最简单的方式得到整合。如果凭直觉,由简单网络构建的英语复合名词不像经历了一个概念整合的过程,因为一个输入空间中的框架和另一个输入空间中的成分具有相容性,两个空间不产生冲突,因此,这种复合词就成为最简单的一种。例如复合词“star fish”,其中I1中fish包含框架,I2中star 包含成分,天上的星星与地上的鱼根本是两回事,当想到每种鱼都有形状,读者头脑中产生star-shape的形状时,I1 &I2投射到整合空间,读者才能产生形状像五角星一样的“星鱼”的概念。又如“elephant fish”, 这里的“elephant”并非真指“大象”,可大象与鱼似乎是风牛马不相及,在整合空间中, 人们对“大象”最突出的概念结构是“体积庞大”和“长鼻子大耳朵”, 然后根据“鱼”在头脑中的概念结构,尝试把两个空间进行叠加和映现,而根据人们的常识, “elephant”与“fish”两者放在一块,整合空间中代表“体积庞大的鱼”的概念比“长鼻子大耳朵的鱼”的概念似乎更合理, 所以最终形成“big fish”这样的层创结构。此外plastic judge(丧失职业道德知法犯法的法官),cobweb page(很久没更新的网页)也可用简单网络分析其意义建构。这一概念整合过程主要在于说话人能利用认知模式的关系来建立映现由此建构了英语复合名词的意义。

新概念英语范文12

【关键词】隐喻思维;概念系统;词汇教学

1引言

英语词汇是学生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仍可以看见学生带着各种词汇助考宝典正在攻克词汇。学生对词汇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影响他们能否快速提高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的关键因素。它不仅制约许多英语学习者眼前的学习也制约着他们今后的发展。英语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任何一种语言技能的形成都必须以一定的语言材料为基础。词汇技能也同样是外语教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然而, 由于学习者没有理解词汇知识深层次的内涵,不能利用词汇各种内在的联系来强化和建立他们的心理词汇网络,从而真正地习得词汇。如何更好地促进英语词汇的习得,实现词汇教学与自然习得的结合?隐喻思维作为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 就是解决上述问题重要工具。因此,本文将以隐喻思维理论为基础从概念系统的视角来探讨一下对英语词汇的教学的启示。

2隐喻思维的本质

隐喻(metaphor)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etaphora”, 该词由“meta”和“pherein”合成,意思分别为“over”和“to carry”,合起来意思是“to carry over”(带过来,拿过来)。因此,隐喻就可以理解为一种把事物从一处转向另一目的地的媒介。过去人们只是把隐喻当成一种普遍的修辞方式用于诗歌或其他特殊文体。随着认知语言学的逐渐发展,隐喻作为一种概念思维的工具重新成为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隐喻在语言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人们予以了全新的认识。即隐喻是一种思维和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认知活动,以事物的相似性为基础通过另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2.1 人类隐喻性概念思维的普遍性。德国哲学家ernst casier提出了著名的“隐喻思维方式”(metaphorical thinking),指出它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他认为:“人类的全部知识和文化从根本上说并不是建立在逻辑概念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隐喻思维这种先于逻辑的概念和表达方式之上。lakoff在其与johnson合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 中指出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们感知世界,对周围世界进行概念化的手段,隐喻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存在于人类的语言,而且存在于人类的思维和行动中。我们所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从本质上说是隐喻性的。概念的形成是隐喻性的,行为的形成是隐喻性的,结果,语言的构成也是隐喻性的。”世界万物在人的大脑中都有其概念, lakoff和johnson认为这一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即在一种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另一种概念,这就是人类的隐喻性概念思维。概念隐喻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个个句子中。

2.2 人类隐喻性概念思维的系统性。

在lakoff和johnson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明确提出 “隐喻与其说是发生在语言的层面,不如说是思维的层面” (lakoff&johnson,1980)。隐喻式表达只是跨概念域映射的外在表现。有许多跨域映射的例子,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人类熟悉的空间概念:happy is up, unhappy is down, north is up, south is down , more is up, less is down, purposes are destinations, world is a stage等等。

②人类熟悉的物体概念: argument /person/race/trouble/ coma etc. is container, people are plants等等。

③人类熟悉的物质概念:argument is liquid, anger is fire,smile is light, gloom is light, intelligence is light, time is money, money is water等等。

④人类熟悉的事件概念: argument is war, life is a journey, events are actions等。

⑤属性概念隐喻化:water(n.) -water(vt.),flower(n.)-flower (vi.), rain-rain vi. 等等。

⑥功能概念隐喻化,hand(n.)-hand(vt.),eye(n.)-eye(vt.) 等等。

⑦物料概念隐喻化等等。

这些基本的、自然的经验基础构成了隐喻性概念系统的基础。概念系统主宰着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我们在世界上的活动以及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3 隐喻性概念思维在人类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人类隐喻性概念思维也是词义发展和创造的重要机制。隐喻化是增强语言表达力,保持语言系统开放性和活力的重要因素。汪榕培在英语词汇学教程一书中指出:“英语词汇的词义扩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在起作用。”隐喻帮助我们理解并形成对抽象事物或新事物的概念,是一种用已知来同化未知的认知手段,即用熟习的具体事物来理解和认知新的抽象事物。因此。人类隐喻思维是词义发展和创造的重要机制。

①隐喻性概念思维是一词多义产生的机制。例如:iron(《郎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意义为:1.铁 2.熨斗 3.铁头球棒 4.镣铐 5.坚强意志 6.用熨斗熨平。从这六个意义,第一意义是词汇本义,第二、三、四、义是由第一义通过物品与其原材料的关系隐喻而来,虽与本义有不同,但与本义“铁”有紧密联系。 第五个义项是由本义的属性隐喻而来。第六个义项是利用物品的用途、功能而产生的隐喻。

②隐喻性概念思维也是新词产生的机制。随着时代、社会,思想以及科技的发展, 新出现的事物在现有语言资源中没有适宜的词来表示,常用熟悉的事物来描述,尤其是在飞速发展的电脑网络领域更是如此。因此出现了大量的隐喻式新词汇。主要有以下几种:

a:单词合成词:software, chatroom, scrollbar, on-line, backspace等;

b:词缀派生词: e-book, cyberspace, cyber culture, interface, multimedia等;

c:缩略词: cai, wps, vcd, modem, e-mail等;

d:词义延伸:surf, window ,package, escape, desktop, mouse ,virus等。

3.3 隐喻是大量英语习语形成的重要途径。

习语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一组词组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特定的意义和功效,这也是英语学习的难点之一。它囊括了成语,谚语,俚语,短语动词等固定词组或定型语句。英语成语从字面意义扩展为隐喻意义,从而形成成语的整体意义,这个过程就是隐喻化的过程,因为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本身就是由于客观世界的现实使人的思维中出现了隐喻的概念。因此,了解习语中的隐喻化概念是学习英语习语的关键。

4隐喻思维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4.1 从隐喻思维的角度讲解隐喻化词汇 。掌握词汇是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学生常用的学习记忆词汇的方法大都是效率很低的重复死记法,既费时又低效。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隐喻对人类认识事物、形成概念、发展词汇概念系统均起了重要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带领和帮助学生对教材中的隐喻化语言进行挖掘和探求,从隐喻思维上把握词汇的概念系统,在记忆单词方面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培养隐喻思维,把握词汇概念系统的内在联系。在英汉词典中多义词的词条下罗列的词义都有一定的联系,最基本的是中心义项,其他义项则是由中心义项通过隐喻产生的,有的已经成为该词的“字面词义”,有的仍保留明显的隐喻意义。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隐喻思维来理解掌握英语多义词。如:英语中的关于钱的隐喻概念为“money is water。”从多义词bank的意义即可了解其隐喻用法。其基本义是“堤、岸”,引申意是“银行”,“堤、岸”和“银行”有什么关系呢? 堤岸能蓄water,银行能存money; 因此,堤岸和银行都有储蓄的功能。河中的水流为current,银行流通的货币为currency;水可流动( flow),与之对应的money flow表示“货币流通”;水可冻结( freeze),资金帐也可冻结( frozen account)。

4.3 从隐喻化过程讲解短语动词的构成机制。英语短语,尤其是短语动词,数量大、内容丰富,一直是英语词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隐喻的认知功能为我们解密和记忆这些纷繁的短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可用up的隐喻概念说明构成短语动词的隐喻性。以catch up with为例来:本义是“追上跑在前面的人”,可隐喻出以下意义:1.赶上(时代进步) 2.达到(要求或标准)3.获悉(消息)4.(麻烦等)缠住。在此基础上学生也不难理解和记忆词组feel up, go up, turn up,等惯用形的意思了。教师如能让学生认识到隐喻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映射规律,学生学习短语动词势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结语

隐喻思维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外语教学者的重视。词汇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隐喻思维规律为学生地掌握词汇概念系统提高词汇学习实效提高了一个有效途径,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以适应社会各行各业工作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边旗.隐喻与大学英语词汇习得 [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2)

[2] 李四清。英汉成语中的隐喻模式及其隐喻机制的研究[j].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issn 1593-8080,usa

[3] 刘振前.隐喻的传统理论与理解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10)

[4] 刘振前.隐喻的范畴化和概念化过程[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 (4)

[5] lakoff,g.& 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6] 汪榕培.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7]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