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际形势与政策

国际形势与政策

时间:2023-06-05 09:57:45

国际形势与政策

第1篇

许多人认为到目前为止,由美国次债Σ机引发的国际经济Σ机已经过去,中国又将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期,甚至有“新黄金十年”的说法,我认为这样的认识太过乐观,去年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之所以能够从萧条的谷底走出来,不约而同的都是用了将Σ机向后拖延的做法,在美国是暂时冻结有毒资产的处理,在中国则是在过剩的背景下继续加大投资。为了应付Σ机的突然冲击,各国政府这样做是正确的,是为化解Σ机争取到时间与空间,但亦可能使ì盾累积得更多,在δ来爆发的更严重。所以,用“后Σ机时代”的说法更妥当,应该讨论的是在Σ机的后一阶段世界经济的趋势与应对政策问题。 “十二五”期间国际经济Σ机将再度爆发,萧条将长期化 我们先来看美国。 美国爆发的次债Σ机,是世界资本主义进入虚拟阶段后所爆发的第一场全新形态的Σ机。我们只有认识到这是一场全新形态的资本主义经济Σ机,才能从客观、正确的角度认识与把握这场Σ机δ来的发展趋势。 这场Σ机之所以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Σ机不同,首先是因为这场Σ机的爆发不是基于传统的资本主义物质产品生产过剩,而是由于金融商品生产过剩,我们把这场Σ机与上世纪90年代在日本出现的资产泡沫Σ机作一个比较,就可以看的很清楚。原有的资本主义经济Σ机,其根本特征是生产过剩,由于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不仅要输出商品,也要输出资本。当日本资产泡沫破灭的时候,日本拥有巨大的ó易顺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今天,所以日本的资产泡沫Σ机,仍是处在物质资本主义阶段所发生的资产泡沫Σ机,与200多年前发生在荷兰的“郁金香”泡沫û有什ô不同。而美国在资产泡沫破灭时却是拥有已经长期化的巨大ó易逆差,资本输入也已经长期化了,因此是资本的主体已经转移到物质生产领域之外的虚拟资本主义阶段所发生的资产泡沫Σ机。 其次,由于资产泡沫Σ机发生的历史阶段不同,资产泡沫破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也完全不一样。在商品与资本“双过剩”的日本,由于国内生产超过国内消费,因此即便是资产泡沫破灭也不会对企业生产与居民生活产生太大影响,这就是为什ô在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经济只是陷入低增长而û有发生崩溃的原因。而在已经进入虚拟资本主义阶段的美国,由于国内的生产大幅度低于国内消费,进口商品已经占到国内物质产品消费的40%以上,制造资产泡沫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从其他国家换钱以支付实物商品进口,因此资产泡沫的破灭必然会导致国内的产品严重供给不足,使经济增长停滞与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第三,资产泡沫破灭必然会给金融体系内部带来大量有毒资产,在日本,有毒资产的处理方式是迫使一大批企业与金融机构倒闭,形成了大约300万亿日元左右的银行坏帐。由于日本经济在资产泡沫破灭后仍然保留了巨大的物质生产能力,因此日本就能够依靠本国企业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用企业利润一点点把坏帐的窟窿填上。而在美国,当资产泡沫破灭后庞大的有毒资产基本上û有得到处理,而是用修改会计规则和冻结债务清偿的方式,暂时将金融机构的坏帐掩盖起来,所以当这些坏帐再也藏不住的时候,美国就必然会再经历一次金融Σ机的爆发过程。由于美国的物质生产严重衰落,已经不可能象日本那样用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利润填补金融系统坏帐,美国将用怎样的方法修复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就成了疑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如果美国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不能修复,美国创造金融泡沫的能力就得不到修复,美国就走不出这场由次债Σ机所引发的经济萧条。 有人说美元是硬通货,美国人可以用多发美元的方式来支付进口与清偿债务,就是向世界上所有使用美元的国家多收“铸币税”。这样的观点我不同意,因为美国维持长期ó易逆差的手段,并不是靠“铸币税”。铸币税是流出美国的美元,ÿ年也就几百

第2篇

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

作者简介:张多来(1950-),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征难(1964-),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哲学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12@ZH015)的子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70-02

同志在十八报告中指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此类课程的研究。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特殊地位决定高校要加强对它的教育教学研究

1.高校要从这一门课的特殊性来看它的重要性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指出高校本、专科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高校开设这门课,既要承担着向大学生及时介绍国内外发展形势以及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的任务,又要使这门课教学实施过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因此,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搞好这门课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这门课程既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也不同于政治学的纯理论课;既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也不同于专业课。它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是政治性。这门课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及时疏导,解疑释惑,情感交流,从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全面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紧紧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增强信心,坚定信念。其次是思想性。这门课程的思想性是十分明显的,专题讲授过程中要有对涉及问题的来龙去脉的清晰阐述,要有对事件的前因后果的鞭辟入里的分析,要有对相应政策的深入浅出的论证,从而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既要让学生钻研知识与学问,又要让学生掌握德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再次是动态性。由于形势是不断变化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也要随着形势的变化发展相应发生变化。因此,教学内容也要相应调整,每个学期、不同专题,教学内容都是变化的。由于这门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动态性的特点,决定高校要加强对这门课的研究。

2.高校要从课程性质和课程内容来看这门课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对“形势与政策”课有明确的规定,从课程性质说,它是我国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2]形势是我们党和政府制定路线政策方针的根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和基本走向。从课程内容说,“形势与政策”课担负着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重大改革措施等国内形势与政策教育;当前国际形势、外交政策等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通过教育让大学生提高认识,了解国情,了解民情,了解世情,认清形势,把握政策,融入社会,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高对形势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缺乏教研的支撑就不能全面完成这门课的教学内容任务,不能很好实现教学目的。

3.高校要从社会需要和学生运用来看这门课的重要性

大学生读书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踏入社会就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和难题。如何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合作共事?首先是学会认清形势,把握政策,认真研读有关文件精神,吃透政策精神,坚持原则的坚定性,懂得策略方法的灵活性,既不违背上级文件精神又能灵活变通,具有协同创新能力。其次是顺应形势与政策,结合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定准方位,发展自我,不断提高个人自身素质和能力。再次是利用学校学过的有关知识,自觉运用,提高科学的判断力、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理解力,以超前的眼光、开放的视野及时准确地把握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机遇与挑战,坚定理想与信念,不断创新,为民服务,报效祖国,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

二、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需要高校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研究

1.高校要以教学带动教研

在教学方式上,将这门课列入学生培养计划,严格按教学计划开课。在时间安排上,做到四年不断线,前两年釆取理论讲授为主,辅之与实践相结合;在大三期间,以大学生专业的社会需求形势、大学专业学科发展前程和基本走向的形势为教学内容,开展专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如培养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等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大四期间,以学生实习、就业、创业、考研为主,开展相关形势与政策教育。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这样做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四年不断线,常学常新。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研究,通过教学带动教学研究。

2.高校要以教研促进教学

教学与教研,相互贯通。通过教学发现问题,要解答这些问题就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通过研究加深理解,形成论文,然后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以教研促进教学。这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也是教学—教研—再教学的过程。这几年,来南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参观考察的学校不断增多,既有本省的也有外省的,促进兄弟院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研讨,外校来我校参观考察既是动力,更是压力和责任。

3.高校要以专题研究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湖南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对“形势与政策”课十分重视,制订政策,下发文件。如省高校工委、省哲学规划办联合发文,提高研究级别和档次。近几年我校又获得教育部对“形势与政策”专项课题项目支持,教育部还把我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团队列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共建团队,作为该课程观察点学校之一。全国哲学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研究”(12@ZH015)又把我校列为该课题的子课题之一。这门课有校级、省部级、国家社科基金子课题。通过专题研究既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果,又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时展需要高校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1.高校要加强这门课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基本理论主要是科学认识和分析形势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它是分析各类国内外时事和热点问题的主要依据。要开展对不同时期形势与政策的研究,对国际形势、国内形势的分析和研究。这些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得深一点,讲起来就有力度,就有针对性,就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如的《论持久战》、《目前的形势与我们任务》,都是建立在对当时形势的准确判断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高度,从而正确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又如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南巡谈话》,为我们党拨乱反正,开启中国改革开放航程,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正确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明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什么时侯对形势作出正确判断,路线方针政策就符合实际,党的事业就发展、就胜利;什么时侯对形势作出不正确判断,路线方针政策就不符合实际或偏离实际,就会出现“右”的或“左”的错误路线,导致事业的失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方针、基本政策、基本经验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解决得比较好,事业发展就比较顺利,为此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

2.高校要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政策问题研究

基本政策主要是国内和国际规定、规则等,国内方面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际方面包括联合国、多边关系和国际格局的有关规定和规则。形势问题,从宏观上讲有国际形势、国内形势;从内容上讲,有经济形势、政治形势、就业形势、农业形势、农村形势、工业形势等。每一项大的内容中都有基本政策问题,如外交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产业政策、分配政策、就业政策、体制改革政策、房产政策、环保政策、医保政策等等。这些基本政策要好好研究,研究清楚了,讲起课来就有说服力,就有理论深度,有分析高度,有说服力度,就能打动学生,启发学生,就会有人“愿意听、喜欢听、还想听”。

3.高校要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问题研究

这门课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实事求是原则,这是党的形势与政策观的首要原则和方法;矛盾分析法,这是党的形势与政策观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三贴近”,这是党的形势与政策观的重要原则和方法;还有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实践方法等等。

4.高校要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历史回顾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校就把形势与政策课列入课表,有计划有安排,有组织机构,有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有一定形式的教材。因为这门课教材编写跟不上形势的变化,所以编写教材难度大,也就是说,教材编好了,部分专题内容又变了,特别是具体数字又变化了,跟不上形势变化。我校每年每学期都安排5个专题,坚持“短、平、快”,集体备课,教授牵头,专题组长负责,统一讲稿和课件。经过努力,我校“形势与政策”课2008年被评为湖南省省级精品课程,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012年,这门课程又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往省里推荐评奖。同时,学校又把“形势与政策”课列入责任教授岗位课程。应加倍努力,善于学习,勤于思考,认真总结,好好研究,弄清优势与不足。既往优势和成功经验要发扬光大,不足之处要加以弥补。

总之,高校要加强对这门课的教育教学研究。只有加强研究才能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只有加强研究才能深化教学,才能把它办成校园“焦点访谈”课、特色鲜明的课,深受学生喜欢的课。在十精神鼓舞下,以实现教育梦想托起“中国梦”,因为教育是托起“中国梦”的基石,“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辛勤耕耘。高校教师只有都来“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关注梦想,才能使青年大学生茁壮成长,才能托起真正的“中国梦”,只有通过实现更多“个人梦”,才能早日实现全国人民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 形势与政策 教育 高校学生

1 对高校思想教育中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现状分析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生思想活跃,渴望成才,他们关注形势和政策变化的趋势,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关心国家、家庭和本人的发展前景,这充分表明高校学生也有学会判断形势、把握政策的内在需求。那么什么是形势与政策的内容呢?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政策的制定要以国内外形势为客观依据,而形势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政策的相应调整。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形式,无论是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还是从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弘扬科学精神等方面,形势与政策教育都显示了其独有的作用与地位。其受重视程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而不断的得到提升。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效果不尽如人意,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2 对于高校发展中形势与政策的几点思考

2.1 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高校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

2.2 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若干对策

教学内容上要坚持“精”的原则, 注重基础、把握重点、突出主旋律 。“精”,要求在内容的选取上突出重点,从可讲的素材中提取出最适合当前形势发展,学生最想了解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作为要讲的内容;避免面面俱到,要把所选取的内容给学生讲深讲透,让学生领会并学会运用。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方向、道路信念教育都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新形势更要求我们应充分重视并切实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基本的思想观念教育,以及基本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纪律观念教育。“管用”就是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在思想上、认识上真正受益,避免空洞乏味地理论说教。通过形势政策课,真正能吸引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形势,起到统一思想、引起共鸣、鼓舞精神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

2.3 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存在的几对矛盾及有效的解决方法

(1)形势与政策教育中的几对矛盾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下,国际、国内形势变得异常复杂,并且时时刻刻都在多渠道、全方位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如何引导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五彩纷呈的现实世界里正确认识形势,使他们无论面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还是社会思潮涌动,都能够知行统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门大学问,难度非常大。但从应对复杂局势的措施来看,力度明显不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途径单一,主要是课堂教学,甚至在一些院校仅仅是通过几个讲座、几场时事报告会来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既缺乏针对性,又不能保证教育的普遍性和经常性,效果可想而知!形势与政策我们天天都在接触,它也天天都在发展变化,要把难点、热点、深层次问题讲好,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实际研究比较,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与更新,这就需要教师能潜心钻研、与时俱进地充实教学内容。而从教学实践来看,“形势与政策”课往往由“两课”教师或学校行政工作人员兼任,由于地位上不受重视、教师精力上的局限及资料上的缺乏,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空洞枯燥,这样的课学生当然不会喜欢。

(2)教学形式、方法要灵活、要创新

形势政策课应多开展一些新闻评述、形势分析讨论、信息论文交流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并提高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可辅以音像视听、参观等鲜活的形式配合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可以打破课堂界限,有针对性地邀请内行专家与学生面对面讨论交流。还可以尝试把形势政策课引入第二课堂、引入社团,让学生上讲台,教师做点评,使形势政策课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效果更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众传媒手段的变化,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迅猛发展,给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网络时代,形势政策课的载体要不断创新,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资源,办好多媒体教学,尝试网络教育。在国际上,网上大学也纷纷宣告成立,并以其开放性、资源共享性、灵活性、费用低等一系列优势赢得学员的广泛欢迎。

当前正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和栋梁的青年,他们的素质如何是关乎国运兴衰的头等大事。胡锦涛总书记一再强调: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府,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加强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了解今后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努力实现的目标,认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判断发展形势,自觉把自己的前途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的重要举措,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明智之举。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开发教学的生动性,探求教学的实效性,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形势与政策”教育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第4篇

我学习了形势与政策,通过这次教授的讲解,我对当今变化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一名青年人,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青年人;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有很多的阻碍,因为其他国家会眼红,中国威胁论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外界却把中国比喻为"救世主".中国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对外国的威胁,中国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学习了形势与政策,在看国内外的时事我会看的更深刻,更透彻。这也是我们青年人必备的能力。在以前,每当我看到中国在美国面前总是低声下气时,我就会觉得很生气,很不解,而现在,我知道了不能以一时之气而做出错事。在没能力与之抗衡的时候不应太张狂,随着中国一步步的发展,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同以前了,在国际上说话更强硬了,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了。

综上所述,学这门课程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认识中国,让我们感受社会的形势和国家的政策。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5篇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形势与政策课后心得,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大学形势与政策课后心得一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大学形势与政策课后心得二

当今世界形势风云变化、高深莫测,作为大学生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了解当今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不断提高自己,强壮自己,做好踏入社会的准备。

刚入大学之初,面临着新校舍,新同学的我忙着尽快融入与接受这个崭新的环境,很多时候没有时间,精力,意识去接触新闻了解时事,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没有电视、电脑,自己又缺乏订阅报纸的习惯,自己仿佛与外界隔离,连许多近期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都不了解。而如今,自己对国际国内形势已经比较了解,对一些焦点事件也有了自己独特的判断力与看法,不再一味的人云亦云,这完全归功于在校期间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不仅因为形势与政策课为我们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了解中国形势的渠道与窗口,更因为形势与政策课为我打开了关心国内外时事的兴趣之门。在大一到大三,三年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过程中,虽然课程数量很少,时间也不长,但他的的确确培养了我的兴趣,也教会了我如何利用联系的眼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了解世界,认识世界。

记得第一次上形势与政策课时,主讲老师敏捷迅速的思维,滔滔不绝的讲演,丰富多彩的素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个个例子与事件中,主讲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讲演,深入深刻的解读,让我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了解国家政策提出的深刻用意,使我对高深莫测的国内外形势与政策豁然开朗,许多以前藏在心中的疑惑也顿时风轻云散。

从此之后,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也开始感兴趣了,认识到大学不只是一个再进修的高等学府,也是我们认识社会,了解国家,拥抱世界的一个窗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的日子已经远去了,现在的世界,当代的社会需要的是对形势与政策有着敏锐洞察力,能够正确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能做到“识时务者”,一心只知道埋头苦读,不关心国内外形势的井底之蛙只能被自己狭隘的目光所束缚,禁锢,最终留于平庸。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环境制约着一个当代大学生成功的机率,试想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度,发展与进步必然受到其影响,个人寻求更大发展的机会也必然会减少。当代大学生如果

不能认识与把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充分了解决定政策的形势,准确判断政策如何改变未来的形势,逆者社会的大形势而为,可以想象失败是最终必然的结果。因此只有准确灵活的掌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我们才能接着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与劣势,结合自己的目标,制定最终可行的发展方案与计划,并凭借着自己不断的刻苦努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实现自我的发展并最终取得最后的胜利。

其次,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而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有,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形式与政策课是我的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他不仅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开阔了我的视野,同时还培养了我的能力与责任感,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当代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使自己在大学生活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大学形势与政策课后心得三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久也将步入社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一份子,祖国“十三五”的实现离不开我们,所以,我们更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有正义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积极向上,学好专业知识,关心国家大事,为党的事业做贡献,提升自我能力。

所以在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浅显的认识。虽然只是短暂的几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我平时很少看新闻,很少关注国家政策、社会形势,因此对社会形势政策基本不了解。而《形势政策》这门课,正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帮我们了解和分析形势与政策。

我们上课的形式是老师讲解配合ppt演示。虽然每周只有一堂课,但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同学们得兴趣也很大。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随着世界的不断变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形势与政策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着。而这些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是必须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发展。大发展决定小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应该是必须去关注的。我们未来的发展离不开这个社会的大环境,周围的各种变化都会影响着我们的发展之路,特别是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这是一个社会的制度和约束的体现,这是对我们所选择的道路与发展方向的一个约束和限制,所以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运用政策帮助我们发展,懂得变通,更应该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创新。同时,我们应顺应形势和政策的发展和变化去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

作为一名在校学习的学生,我觉得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课程的认知出现一些比较鲜明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重要性的认知存在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不愿意”,个别学生认为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这些是硬本领,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则是软任务,不一定要学;二是“不重视”,部分学生认为专业课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根本没有功夫再来学习形式与政策教育课;三是“不必要”,不少学生认为要了解形势与政策,看报纸、上网、听收音机就行,不必非要来上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课程价值的认知出现了反差或者矛盾,这种消极的认知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个特点: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学生自我评价消极的矛盾。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要求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主动思考,而事实上当老师提出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反应,上课没有积极性。在周围的同学中,我觉得大多数同学对课程感到满意,但是只有部分同学能够认真听课,经过课堂教学,只有小部分同学对形势与政策有了兴趣和收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课堂教学目前还存在各种问题,部分同学感到未能从课程学习中直接受益,课程讲授也未能真正满足大多数同学希望能从课程中增强政治敏感性、了解形势与政策以及党和国家路线方针的意愿。

以上是我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内容的体会,和我对这门课的认识,以及根据周围同学对这门课的认识提出的几点建议。总之,我觉得学习这门课是必要的,要使这门课真正发挥其作用,不仅要从学生自身方面加以认真对待,而且对于老师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方面也应得到完善。

大学形势与政策课后心得四

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随着对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以及对专业形式的了解,面对剩余不多的学习生活,越发觉得学习时间的紧迫,感叹时光的飞逝,感觉大学的生活越来越短暂,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有着更多的期待的同时却不免有一些茫然与恐惧。庆幸学校开展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虽然在过去的教学中也曾经学习过,但大一时的懵懂以及大二时的不够成熟让我在学习之余还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学习的动力好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发减少。丰满的理想总是在骨感的现实中变得那么虚无缥缈。有着一股刻苦学习的干劲却偶尔也会

因为茫然而悄悄停下前进的脚步,未曾真正感到就业压力的巨大。每天习惯花大量的时间认真专研自己的学习,觉得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是一种无以言比的幸福。不愿意这么早就面对未来的社会,就像个不愿意长大的孩子一样,偶尔会逃避似的不去了解时事,不去关心当前的形式政策。但理智又把自己拉回现实,我是当代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从我做起,才能谈祖国之未来,民族之希望,我不能在这象牙塔里做只十足的井底之蛙。于是又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不断了解时事,紧跟时代步伐,学习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自己学习的信心与决心,发奋努力。通过对形式与政策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我庆幸自己还有战胜逃避现实的理智头脑,更感谢老师的授业解惑。偶尔茫然的自己似乎找回了信心与希望。面对未来,不再是那么惧怕。前进道路的方向更加清晰,目标也更加明确了。思想再次得到了升华,就算不那么伟大的说成是为了为国家,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而是为了能让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自己的人生过得更精彩而努力学习吧。老师的讲解让我更加理解当前形式与政策的重要性,增强了我对社会的紧迫感,让我更加全面正确地了解和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式和任务,把握时代命脉,增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时代在进步,我也不能落后,跟紧时代的步伐,不做社会前进的绊脚石。深刻的认识到不全面的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的学习,我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努力奋斗,这样才能争取早日把自己培养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的人才。

大学形势与政策课后心得五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日益上升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中国历来是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处理国际和地区事务。因此,我们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接班人,学会判断形势、把握政策十分重要。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主要任务是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是中国对自己、对世界承担的责任。邓小平指:“中国是个大国,另一方面实际上是小国,是不发达国家,或叫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人口大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大国、人才强国。由于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的人均水平。这种既大又小、既强又弱的矛盾现状在相当长时期内都难以根本改变。对于中国来说也只有解决好自身发展问题才可能在世界上承担更大责任。而且,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中国也应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突出反映在经济上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但仍非经济强国。

一、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分析

据官方数据统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三占世界经济总量7.25%接近美国的1/30但人均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16仍然排在全球100多位。“中国制造”无处不在但中国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仅为0.3%,中国自己的世界屈指可数。中国的国际地位内在蕴含着大和小、强和弱的对立统一,具有复杂性、快速多变的特性中国正处在从大而弱的国家走向大而强的国家、从地区大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历史进程之中,世界历史舞台上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随着国家地位的提升,收获的越来越多,同时承担的责任也越大,需要做出的贡献也越大。

20_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十分复杂与严竣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由美国金融危机深化和世界经济调整所带来的外部环境恶化,以及由外部环境恶化引致的中国经济紧缩和产业结构失衡矛盾的凸显。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大量外向型中小

企业,正面临着出口需求的快速下滑、生产难以为继的困难局面。因此由美国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调整所带来的外部环境恶化,使中国产品出口以及出口经济面临增幅放缓、利润下降的不利局面,正在影响中国的经济均衡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展望

中国发展面临诸多内部困难。当前中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仍然较多。这些内部问题是中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挑战。总的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是单一的、静态的.而是复合的、动态的。

因此,考虑了国内外许多的因素,使国内宏观调控明确“保增长、促转型”的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做出重大调整,给社会强烈的政策预期引导,防止了经济连续下滑,为缓解产能过剩压力、加快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提供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所以说,20_年我国经济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信心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率先突围,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我们作为学生应该怎么做

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环境、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而且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更有的是,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经过李江老师连续几节课的耐心教导,我真正感受到了解当前国家的形势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形势政策教育可以有效地使理论学习和对实际情况的认识相结合,缓解认识上的反差,解疑释惑,起到“桥梁”作用。用一句话来形象比喻,就像“登高望远”,形势政策教育可以帮助人拓宽眼界、增长见识,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可以帮助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因此,国家把形势与政策课专门设置为大学生一门必修课程,是有远见的安排。

第6篇

【关键词】 高校 “形势与政策”课程 教学原则

【基金项目】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3W01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侯利平,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副部长、思政课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10-0025-02

所谓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管理、教学实施中必须遵循的工作准则,是对教学管理、教学实施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基本保证。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在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必须坚持政治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广泛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一、政治性原则

政治性原则就是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确的政治立场,科学的分析方法,能让青年大学生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任。很显然,“形势与政策”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性。

首先,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看,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特征。《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的和要求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掌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珍惜安定团结的局面,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发学习,健康成长。”可见“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任务一是宣讲党和国家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三是坚定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总之,就是要通过教学,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对我国现行政治制度、方针政策、党的理论等的认同。

其次,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看,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特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可见,“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必须围绕国家政治生活来展开,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

二、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原则就是教学要及时有效,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要坚持及时准确地对党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国际国内形势、高校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作科学的宣讲、解读和分析,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学生对形势作出错误判断、对政策作出错误解读、对社会热点问题得出错误结论。时效性是“形势与政策”课的鲜明特征。

形势是指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是蕴含在事物中的现实可能。由于世界万物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形势也具有动态变化特征,事物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形势是不同的。形势分析的价值在于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因此,在对形势进行分析时,一定要考虑形势的时间节点,及时有效地对社会最新事件作科学分析。

政策是一个政党或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目标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由于社会的变化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遇到的社会问题各有不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也不同,因而确定的目标任务也就不同。政党制定的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成熟的政党会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地修正、完善政策,制定新政策。当政策发生变化时,如果还固守原有政策,是不明智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政策进行解读时,应注意政策的最新变化。

三、广泛性原则

广泛性原则就是“形势与政策”教学要保证在时间、空间上的全面性。从时间上看,是指“形势与政策”教学要坚持实现对各个时间段的全覆盖,使大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都能接受“形势与政策”教育,避免只在个别时段开展教育活动。从空间上看,是指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要坚持实现对学生的全覆盖,使所有在校大学生都能接受教育,避免只对少量学生进行教育。

首先,“形势与政策”教学要面对所有在校学生,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因此,必须在所有班级所有学生中开展教育活动。

其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做到连续不间断,这是“形势与政策”课区别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特征。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具有动态特征,只有保证教学的连续性,才能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另一方面,因为时事具有一定的偶发性,只有保证教学的连续性,才能在国际国内出现突发事件时,及时引导学生对事件进行科学分析,提高学生科学认识形势与政策的能力。

四、针对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原则就是教学要做到有的放矢,是指“形势与政策”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国际国内发展变化的形势,结合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疑点、理论上的难点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教学,为大学生释疑解惑。针对性也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首先,针对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工作重心是不同的,政策导向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就要求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应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保持同步,引导学生关注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理论创新和政策变化,从而促进广大青年学生在思想、行为上与中央保持一致,促进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落实。如同志在党的十之后提出了“中国梦”,进一步强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我们针对这一形势,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突出党的十精神、“中国梦”的宣讲。

第7篇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课 教学模式 安徽大学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国内形势教育、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安徽大学在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性质与深刻把握形势与政策教育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网络化教学改革。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及其教学特点。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第3条规定,“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同时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该课程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平均成绩,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由此可见,与其他四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在教学与考核等环节上,形势与政策课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对特殊的一门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特点及其教学特点。

(一)课程的现实性特点决定课程教学必须直接面向现实。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提高大学生认识和把握形势的能力,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它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分析特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国内和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基本形势和发展趋势,阐明一定时期(一般为三年内)的政策。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渗透在对现实形势的分析和具体政策的阐述之中,因而,它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一般而言,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即课程教学要求密切联系实际、面向现实。而“形势与政策”课则表现得尤为明显,它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现实的,主要讲授当前国际国内的基本形势与政策,或者从时间跨度上说,就是讲授国际国内“近一年”的基本形势与“近三年”的政策。课程的现实性决定课程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直接面向现实。

(二)课程的具体性特点决定课程教学必须采取专题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主要落脚点在于使学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自觉遵守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但“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它既不是完整地阐述有关政策的理论,又不是系统地介绍各种政策,而是以分析形势的方式阐明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

形势包括经济形势、政治形势、文化形势、社会形势、生态形势、党的建设形势等;从范围上看,又可以分为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地方形势,等等。根据教育部“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的规定,“形势与政策”课不应也不可能全面地介绍各种形势,只能根据学生一定时期内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某一方面或某一范围的形势,并阐明相关的政策,从而使学生在对具体形势与政策的正确认识中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而讲授特定具体的形势和政策,较好的教学方式就是专题教学。

(三)课程的动态性决定课程教学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具体性又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动态性。一方面,现实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反映在课程教学上,就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则要求“形势与政策”课围绕教学目的,针对具体客观情况的变化和学生关注热点的转化,调整教案、课件和教学方式方法。由此,课程的动态性决定了课程教学的复杂性,在实际“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每学期只能有教学要点,而不可能会有统一不变的教材、教案和课件,这就要求每学期任课老师重新准备课堂教学材料,重新备课,教学工作量大,需要任课老师多。

上述课程特点及其教学特点,加上学生数量的增加和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一是师资的短缺。因“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涵盖面广、变化速度快的特点,并要求课程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一般的高校的思政部都无法满足其师资要求。二是教学时间的紧张。按照教育部每学期16学时规定,“形势与政策”课大学4年需要开设128课时,这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教育时间,尤其是实践教学必然无法得到保证。三是重复讲授问题严重。“形势与政策”课一般都以教师专题讲座为主,这虽然能够增强吸引力,但因师资的短缺,这就给教师教学造成困难,即一个专题需要讲数遍,甚至十几遍,让教师产生“教学疲劳”。因此,“形势与政策”课需要从教学的内容、形式、手段、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改变教育现状,切实达到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二、安徽大学网络化、自主型、专题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

根据上述“形势与政策”课程特点、教学特点和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迫切需要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进行改革,以解决课程教学存在的困难,增强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目的。为此,安徽大学在总结自身和兄弟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创建安徽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网”,建立教、学、管一体化网络平台,探索出一套网络化、自主型、专题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走该门课程网络化教育教学之路。

(一)建立安徽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网”,以网络为载体构建教育教学新平台,将“形势与政策”课相关的教育教学视频资料、文字资料和图片图表资料等上传到“形势与政策课程网”,开辟专题学习区、辅助资料区、师生互动区、教学管理区等栏目,丰富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提升教学质量。

1.专题材料学习区。该区储存有每个学期学生必须学习的专题视频资料,每学期学生至少要观看该区4个专题教学视频,作为考核学生课堂学习的依据。专题视频资料是由安徽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根据教育部社政司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组织思政部老师或外聘专家开展专题教学,并把课堂专题教学录制成视频资料上传“专题学习区”,供全校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该区还存储有与专题教案、课件和与专题相关的视频与文字资料。

2.辅助资料区。该区储存有国内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视频与文字资料,分为“国际国内整体发展形势与趋势”、“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国内经济社会形势与政策”、“港澳台经济政治发展形势与中央对港澳台政策”、“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方略”、“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三个强省’战略”六个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每个学期专题教学以外的视频与文字资料进行辅助学习。

3.答疑讨论区。讨论区按专题划分区域,由相关老师针对专题教育及当前“形势与政策”的热点与重点问题,在相关主题区发帖,引导学生跟帖参与讨论学习,形成师生互动式的网络交流模式。负责老师对学生的回帖分别给予阅读和处理,或、或回帖、或退回、或删除,凡是无重大政治立场问题的跟帖,老师都给予。

4.课程管理区。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网”与教务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相连接,实行网络实名制管理。根据每学期学生专题学习情况自动生成学生的网上学习成绩,再由各班级辅导老师根据专题讨论情况输入每位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由系统自动合成每学期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成绩,在大四下学期合成该门课程的总评成绩。学生可以通过输入姓名、学号、密码登录教学管理专区,查看自己的学习记录和成绩,以便根据自己的具体学习情况加强相关专题学习。

(二)以“形势与政策课程网”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网络化教育,拓展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管理方式,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学生学习自主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网络化教育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点,改变学生在传统教育中的被动状态,从而增强教育效果。学生的自主型学习主要体现在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结果等的自主性上。一是学习时间自己安排。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形势与政策”课。这既保证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时间,解决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又提供了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方便了学生课程自主学习。二是学习地点自己决定。学生可在寝室、图书馆、计算机室等多种地点随时学习,改变了传统教育学生必须到教室的机械惯例,有助学生日常学习。三是学习内容可以相对自由选择。每学期只要求学生观看两个专题教学视频,但“专题学习区”会提供4—8个甚至更多的专题视频放在网上,供学生选择观看,同时“辅助资料区”提供的六个栏目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字、视频等资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内容进行学习。这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四是学习成绩可自主查询。网络化教育的学生学习成绩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动生成的,学生可在网上自行查看自己的学习成绩,帮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为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提供依据。

2.教师教学专题式。教师是教育的主导,网络化教育也要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专题式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专题的选择、编写、讲授、上传等环节上。一是专题的选择。安徽大学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统一管理,由思政部负责制订教学方案,教务处负责教学管理,学生处积极配合,分院系组织实施。专题的选择,主要由思政部“形势与政策”课程组根据教育部社政司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专题。二是专题的编写。思政部“形势与政策”课程组根据专题的内容和涉及的相关学科情况,按照集体备课制度,确定由一位老师负责,其他老师辅助的方式开展专题的编写工作。三是专题的讲授。由负责专题编写的老师主讲,轮流选择安徽大学一个自然班级(根据院系专业来划分班级)开展课堂教学,并全程录像。四是专题的上传。根据录像的视频资料,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上传到“形势与政策课程网”上的“专题学习区”供全校学生在线学习。

3.课程管理网络化。教育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教育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安徽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教学管理活动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网”实现,从而使纷繁复杂的管理过程变得简单便捷。一是有关教、学、管各方面的制度进行网上公布。网络化教育要有必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如“形势与政策”课简介、实施方案、教育管理办法、网上学习指南等。学生通过网上学习,了解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学习要求与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二是学习记录自动生成。“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生观看专题视频资料、阅读辅助材料并开展相关讨论,系统自动生成学习记录。三是网上学习成绩自动生成。网络化教育只要学生观看专题教学视频,并达到一定的学习记录数量,网络就自动生成学生的网上学习成绩,给予合格与不合格的评价。

由此可见,安徽大学通过建立“形势与政策课程网”,探索网络化教育,形成了网络化、自主型、专题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新模式,对于解决传统课程教学形式呆板、资源陈旧、师资短缺等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丰富了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安徽大学“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值得注意的问题。

安徽大学网络化、自主型、专题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新模式需要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网络化教育要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作补充。虽然利用网络进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学习选择的范围,可以适当减少甚至替代某些课堂教育。但是课堂教育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一方面课堂教学的一些优越性是网络教学所不可代替的,课堂教学的空间感、互动性和切身体验感觉也是网络所不具备的。另一方面,学生网络化自主学习可能会趋易避难,使得一些重要的、必须掌握和了解的知识被忽视或过滤。所以,网络教学需要辅之以课堂教学,另外实践教育也是网络教育难以替代的,它要求学生深入社会,亲身体会。在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日益被网络取代的时候,与人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即使采取了网络教育的形式,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二)网络化教育的内容要不断更新。利用网络进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丰富了教育形式,但是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网络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乐于学习“形势与政策”课,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需要不断丰富网络教育内容,不断补充辅导资料,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日常化,以增加学生的系统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否则再新颖的形式也毫无意义。

第8篇

【关键词】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问题、重要事件和大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大学生正确判断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传达和解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引导大学生正确、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与意义

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是否能正确认识形势、是否能很好地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事关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问题。形势政策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二、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实效中存在的问题

形势政策教育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是重视与否的问题,也有是形势政策课本身的课程特点形成的,还存在因为教学所身处的环境因素造成的。具体来说,有这么几方面的问题:

1、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研究力量不足,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目前,许多高校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上,投入力量不够,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许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专职教师较少,大部分由学校党政干部、辅导员兼职,专兼职比例不合理;在年龄结构上,教师中年轻辅导员占据较大比例,受阅历、理论功底、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制约。[1]

2、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流于形式,实践性不足,教学形式单一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绝大部分以课堂讲授为主,对于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和接受度不高。在教学的实践环节上也存在严重缺失的情况,尤其是形势政策教学内容绝大部分都是现实性的社会实际,脱离实践环节,那么很容易导致教学与社会实际无法衔接,学生在接受教育和引导的同时很难与社会现实对接,缺乏实效性。

3、在时效性上,形势与政策课往往不够

许多高校在学期初便编写好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样在后面实际教学中往往不能反映当时社会中发生的热点问题和实践,教学内容还停留在关注几个月前发生的事情,过时的热点、时间和问题点往往都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和了解,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热情,教学上再将其提出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丧失新鲜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时刻变化,无固定教材,对教师水平要求较高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特点不同于其他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时刻在变化,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又必须满足时效性的要求,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课程的教学内容选题上,需要有丰富的经验、敏锐的眼光、深厚的理论功底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

三、新形势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新时期下,形势政策教育以及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都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教育教学面对的对象也有新的特征和表现,所身处的时代也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从自身到环境,从教学主体和教学对象,从教学方式到教学内容等方面都需要去研究和探索,深入改革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有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合理配备专兼职教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要建设一支以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要配备高素质的专职教师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形势与政策课专职教师,要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编制。也可聘请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担任特约报告员。

2、改革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

例如安排专题、报告会、宣讲会等方式,积极邀请党政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等来校为学生做形势报告。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现实中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人士的报告,能够有效、直接、可信的为大学生提供形势政策教育,内容更为贴心学生和社会实际,从教育效果上的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和信服。

3、动态编写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要求内容必须满足时效性的要求,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应动态的编写教材,可以采取在授课时间段内分多次,根据当时社会热点、事件和问题等编写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符合形势政策教育的时效性要求,但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负担较重。动态编写教学内容,应结合当时社会实际,安排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编写上要有深入性和预见性,将理论融入实际,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思考,客观和正确对待当下所发生的事情,理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4、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新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新颖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

新形势下,网络环境,多媒介是当代社会的特点,学生们普遍适应和接受网络和多媒体的环境,将其运用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来,更能为学生群体适应,学习的方式也更为学生所接受。网络时代下,社会热点、事件和问题往往第一时间在网络上表现出来,同时网络也成为社会最为直接和便捷的言论渠道,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在网络条件下可以及时方便地切入社会当下,切近社会实际,切合教学实践,结合教学的引导,可以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多媒介的运用可以为形势与政策课带来丰富的教学工具,影音、微博、博客等媒介都可以成为形势政策教育的载体,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更多的关切社会实际,多媒介的方式可以更好表现社会实际,更容易为学生所喜欢和接受,教学效果也能达到更好。

5、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实践环节的教学,积极安排学生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进入社会现实的“大课堂”[2]

实践教学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内化为自觉认同,并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认识。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采取各种形式的方式开展,在开展实践教学前,任课教师需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实际设计若干调查研究选题,学生可在教师设计的选题大框架下自行选择方向,撰写实践方案,并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培训,根据学生专业和专题方向组织定制学生实践队伍。实践教学的开展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校内实践、志愿者活动、专业实习等。校内实践教学应制定每学期的主题,设计若干实践教学的题目,结合学生的特点,以项目化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志愿活动形式的实践教学应结合专业特色组织志愿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参加志愿活动,有效拓展实践教学空间,使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需要,帮助学生融入社会,增强社会归属感,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可以与专业实习形式的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适时组织学生深入乡镇农村、基层企业参加专业实习,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既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3]

【注 释】

[1] 高明章.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探析. 思想教育研究, 2009.9.

[2] 高敏. 探索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新机制.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3.

[3] 陈月霄,叶飞霞,游龙桂. 新形势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优化初探.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6.

第9篇

(一)本课的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

1.国际形势。了解国际形势新特点、世界重大事件和我国对外政策。认清国际形势变化的多种因素,了解党和国家采取的对策,从而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化解不利因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第一,大国关系及其走向。主要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根本原则,了解时下中美、中俄、中欧、中日关系及特点;第二,国际热点问题。了解热点的形成以及我国对待这一热点的态度和热点的发展趋势。

2.国内形势。了解我国国情和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及政策,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建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基础上,在对国家发展历史进程的了解中,产生荣誉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目前,国内重大热点问题概括为“十七大”期间聚焦的热点,中央全会、“两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3.分析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一分为二,坚持两点论;区分主次,抓住本质;见微知著,把握形势和政策的发展趋势。

(二)目前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改进方法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贯彻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方针指导课程体系建设,讲究教育教学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特长,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的培养教育。具体教学中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热点问题与基本理论、基本形势教育相结合。形势与政策中热点问题十分引人注目,而且是形势与政策无法回避的问题。热点问题教育是“形势与政策”课的生命力之所在。我们在该课教育教学中十分注重利用热点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通过热点问题讲述基本理论、基本形势。如最近发生的中东地区的和平“路线图”计划,全面介绍有关事件的历史背景、事件起因、实质、影响、发展趋势等,进行全面分析。将一些基本问题、基本理论讲得清清楚楚,深得学生欢迎。

热点问题是当今社会现象的凸现,热点问题里蕴含着的丰富理论和形势是复杂的历史背景、多种矛盾交织的必然反映。形势与政策离不开热点问题,热点问题既是形势与政策的热点,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兴奋点。利用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在效果上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将热点问题与基本理论、基本形势结合起来进行教育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2.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我们观察处理问题的准则。在“形势与教育”课的教学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事实说明问题。

在国内的形势教育教学中,要重视讲事实、讲事件,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将事实原原本本地告诉学生。如我国的反腐倡廉形势教育教学中,就列举了大量事实和和典型事件,说明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廉政建设、反对和铲除腐败问题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大学生耳目一新。从这些真实的事件中,让大学生感悟到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感悟到我们党、国家的希望和前途,

在信息化的今天,坚持实事求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存在出发,用事实和事件说明问题,以事实说话。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要使大学生更信服这门课,从而主动地自觉地接受这门课,形成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正确的认识和看法,树立起形势与政策课的权威。同时,也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面都认识到在传媒多元化的信息时代,政治课的生命力所在。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高校政治课教育教学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形势与政策”课涉及许多基本的理论问题,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军事学、外交学等。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性、针对性又非常强。如一系列突发事件、热点问题等。在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中,必须与时事问题、实践问题、热点问题、重要问题结合来讲,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转贴于  多年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过程,我们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进行党的十六大精神教学时,一方面既要讲授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又要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和未来20年的具体奋斗目标来讲授;另一方面讲授我国的经济形势时,既要讲经济理论,又讲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说明问题。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键在结合上。讲理论要有实践支撑,讲实践要有理论指导。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实践主要反映在形势方面,理论则主要反映在政策方面。理论随实践的深入而发展、充实、提高,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改革开放也是这样,好的政策会促进改革开放,反之则不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搞好了,形势与政策课就会不乏味,学生听完课才会有启发,从中受益。

多年来,我们正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处理得当,使“形势与政策”课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程,是最好的政治课。在两课评估中,我们的“形势与政策”课连续两次被黑龙江省评为省级重点课程。

4.坚持用数字说明问题。数字是事物的统计。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用数字说明问题。在授课的过程中运用大量数字来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如:讲授国内的经济形势时,离不开数字,将各种数字列成多种表格,一个表格中包含有一系列数据,学生一看表格,对照表格中的各种数字,对形势就认清了。数字是晴雨表,数字是事实,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形势”。讲形势离不开数字。通过出示大量数字,大学生对我国的外贸形势、西部大开发形势、重点工程建设形势等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中,各种简单的和复杂的数字引用得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纷纷反映,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在、具体、形象、生动,是一门比较好的政治课。

5.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牵涉到许多学科,知识十分广泛。同时,“形势与政策”课又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思想教育课,所以,对这门课的教学要十分注意将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为了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到课率,我们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强调信息量更大,知识面更宽,编写讲义引用材料要新,知识含量要大。通过形势与政策课讲授,使大学生们切切实实感受到新信息、新知识、新科技的感染力,知识科技的魅力。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政治课,我们在知识的传授时要注意大方向,做到用坚定正确政治路线贯穿全课、用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的影响学生。在充分讲授知识、分析形势后,将落脚点归结到党和国家正确领导和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上。形势为政策服务,政策指导形势发展。知识的正确传授也是大学生形成良好世界观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寓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一体,才能达到入人耳脑的目的。空洞的政治说教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事与愿违。

由于我们较好地处理了该课的知识性与政治性的关系,强调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知识性与政治性的有机结合;强调知识性,不忘政治性;强调形势是入门、政治是落脚点,使《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既充满青春活力,贯穿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因此,大学生对这门课评价也一直很高。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内容更新快,知识含量大,政策性强,授课要求相当严格,一般比较难讲好。但由于我们在20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注重知识性,讲究政治性,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紧密结合,突击热点问题,用事实、用数字说明问题,增强了吸引力,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事实证明,高校“形势与政策”等政治课虽然难讲,但只要教师认真备课,采用正确地有针对性地教学,注重知识性、信息性、趣味性、娱乐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一定能讲好,起到高校政治课教育人、鼓舞人、鞭策人、吸引人、培养人的重要作用。

第10篇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原则课堂教学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而且是区别于其他必修课的一门特殊的必修课。说它特殊,就在于它的设置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1987年国家教委做出在大学生思政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必修课的决定;到1988年和1996年两次专门发文对该课程的具体实施和课程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到1998年、教育部两部委又联合发文《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规定要将该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再到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第16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又专门强调了“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紧接着和教育部就出台了专门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党和国家多次就形势与政策课制定文件,足见其特殊性和重要性,为该课程的有效进行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

然而,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却呈现出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教学效果堪忧的现状。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社会的、学校的、教师的、学生的等。在此,仅就教师如何提升教学教学效果加以探讨。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教学手段、有效的教学方法、生动的教学内容和创新的教学组织等,使得该门课程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实效性得以提升,这是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的重大课题,更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在几年来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通过借鉴前辈们的经验和自身的琢磨改进,总结出“活色生香”的教学原则,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活色生香”教学原则涵义及其特点

1.教学原则的涵义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了解近期国际国内时事,理解由此制定的方针政策;引导其用从正确的角度、用正确的态度和观点来关注社会、看待世界;提高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分析能力,最终树立科学的形势观、政策观。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综合手段和方法来实现。“活色生香”便是我们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集中概括出来的教学原则。

2.特点

(1)“活”,指内容鲜活,形式灵活

形势与政策课要散发出迷人魅力,需要生动鲜活的教学内容和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长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内容存在滞后现象,教学形式有待拓展丰富。虽然教育部社政司每年都分两次印发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起到了教学大纲的规范作用,然而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定位和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没有也不可能有具体稳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即便是在新学期开学时从出版社购入的教材也是在几个月以前编写的,已经存在较大的时间差。需要根据形势的最新发展对教材内容加以补充更新,避免在课堂上拿已经冷却了的旧闻说事儿的尴尬场面发生。

当前的在校大学生几乎都“90后”,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都有一些新特点:价值挂念多元化、自我意识和个性特征强、视野开阔时代感强、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等。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总是大话、空话和套话,形式和手段枯燥落后的话,势必不能吸引学生,很难让他们接受,能给予学生的实际帮助也不大。需要用更加丰富多样的手段和新颖生动的形式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

(2)“色”指突出特色,富有声色

形势与政策课要拥有强大吸引力,需要形成自身特色,富有声色。尽管有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中的“规定动作”,但每个学校也可以结合具体的省情、地方情,特别是校情和生情创设自己的“自选动作”。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应有不同特色,不同学校从各自校史校情中也能挖掘出不同特色的内容,形成拥有各自特色的形势与政策教育。

要使形势与政策课富有声色,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展教学实践基地,将形势与政策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将课程建设得有声有色。

(3)“生”指贴近生活,充满生气

形势与政策课不应当是理论的说教,而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相贴近,充满生机与活力。无论是哪一门思政课,它的最终落脚点都应当回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最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做出正确选择上来。因此形势与政策课要突破一张讲台、一番说教、一种形式的局面,结合学生思想、心理、自我发展等实际情况,结合他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点点滴滴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当前“90后”的青年人从思维到行动都更趋活跃,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若不积极改进,很容易被他们画上“刻板”“无趣”等符号;只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程才能使他们愿意听、愿意学、主动听、主动学,从而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实效性。

(4)“香”指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目标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时事,理解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树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提升对形势的辨别分析能力,从而从正确的角度用正确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势与政策课需要从教育内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加以创新,将贴近生活的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融入学生的各个方面,使之产生思想上的认同和共鸣。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以“授人以渔”,将各种现实问题摆在学生面前,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教会他们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他们完善自我、促进发展留有余香。

二、“活色生香”教学原则的内容

1.教学内容引人入胜

(1)凸显“新”

政策性、动态性、时效性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三个重要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必须在十分有限的准备时间内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不断变化与教学运行规范有序的矛盾。对此,我们的做法是提前制定、适时调整、与时俱进。在每学期开学前根据教育部的教学要点做好基础计划;开学后开课前又根据时事的变化发展对基础计划加以调整,精心选择当前最热点、学生最迫切需要了解的相关问题,通过邀请专家和资深教师把关,教师集体备课、制作课件;各教师上课前再根据事件进展加以补充完善。比如在讲解“当前经济形势与我们的任务”专题时,在开课前及时加入了四川灾后重建成果、学校周边最新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等新内容,学生往往更有兴趣。

(2)体现“特色”

课程要办出特色,还需要与校史、学校办学特色等紧密结合。比如我校作为元帅的母校,将“精神”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题放进大一新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既使学生强烈体会到伟大校友带来的榜样示范作用,也直观真切地感受到百年老校积淀起的深厚底蕴,还能更深入地领悟学校“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办学特色。再通过纪念园、校史展览馆的参观,乃至帅乡乐至的调研,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调动,为该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教学方法和形式关系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我们在抓好教学内容的同时,要积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一是通过组织教师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搜集图片、视频等资料;二是充分发挥校园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作用,在网上开展讨论、答疑等活动;三是针对当代大学生拥有较强表现欲的特点,开展主题发言、课堂小辩论小演讲等形式的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提升自我能力、表达个人看法的有效平台。

3.教学手段丰富多元

在课堂教学之外,重视发挥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作用,运用丰富多元的教学手段提升课程吸引力和实效性。我校充分运用学生的第二课堂丰富的社团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素质教育“五个一”工程、到企业的专业参观实习、纪念园和校史展览馆等校内教育基地、故乡和郫县法院等校外教育基地等,大力拓展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让形势与政策课理论联系实际,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4.教学语言精彩亲切

“90后”学生追求时尚,时代感强,有着属于他们的话语方式。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了解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想法、知道他们的喜好、合理运用他们的话语方式。如果能将书面语言转换成他们日常使用的网络语言,自然使学生感到有趣、产生亲切感。这对于拉近师生距离,模糊彼此间的“代沟”,实现师生间的认同、信任,有着巧妙的催化作用。

三、“活色生香”教学原则的应用效果

在几年来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要上好这门思政课,既要讲求科学,还要讲求艺术。“活色生香”的教学原则带来了教学艺术的提升,凸显了思政课的魅力,增强了思政课的实效。

1.受到学生的欢迎

“活色生香”教学原则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课堂上改变了以往抢占后排座位的现象,大家争相往前坐,生怕错过了精彩内容。大家评价说——“内容很精彩,方法很生动,氛围很活跃”“原来形势与政策课是如此好听,我们爱上这样的课”……

2.得到老师的肯定

通过几年来的不断摸索、实践、修改、完善,“活色生香”教学原则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在学校督导组的听课评价和教师相互间听课交流中都被给予了充分认可。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活色生香”教学原则是在追求和谐创新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建立起来的,在尊重国家教育部教学要点和相关教材的基础性的同时,更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型和学生学的主体性,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

4.为增强思政课实效做出有益探索

“活色生香”教学原则的运用,增强了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实效性,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独特效果,为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类理论课的创新提供了值得借鉴之处,为增强思政课实效做出了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研[2004]13号.

第11篇

为使广大居民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把握国内外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及科技,切实提高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不断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为社区发展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特制定本制度。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广大居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渠道,在居民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这一制度,有利于帮助广大居民了解国情、省情、民情,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增强居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有利于教育和引导广大居民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发奋学习,健康成才。

二、形势政策报告的主要内容

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宣传教育;加强我国、我省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部崛起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的宣传教育;加强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的宣传教育;加强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的宣传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的宣传教育。

三、形势与政策报告的基本要求

以马列部为依托,社区领导应将作形势政策报告与深入居民院落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要定期了解居民的情况,研究解决广大居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问题。社区领导每年至少为广大居民作一次形势政策报告,并将这项工作列入年度述职内容。

根据居民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要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要抓住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机,挖掘社区资源,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进教育效果。要通过对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事迹的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形势与政策报告会举办的次数。形势与政策报告会每年举办不少于4次。

第12篇

一新形势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及特点

“形势与政策”课是针对大学生思想特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形势,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珍惜和维护国家当前稳定的大局,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责任感,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形势政策观为指导,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1政治性和政策性

政治性和政策性是“形势与政策”课最突出的特性。通过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我们可以看到,“形势与政策”课就是主要通过政策性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辨别能力,从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2时效性

时效性是“形势与政策”课最鲜明的特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包含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两个方面:形势教育是指向学生介绍国际国内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社会热点问题等;政策教育是指向学生宣传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制定的方针、政策。形势是在不断变化的,而政策的制定又是以客观形势为主要依据,并根据形势的发展而进行调整的。因此,无论是形势教育还是政策教育,其内容都是动态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3涵盖的知识面广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领域广,包括有政治、经济、历史、科技、文化、教育等。其中既有宏观问题,也有微观问题;既有现实问题,又有历史问题;既有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问题,又有外交、军事领域方面的问题;既有国家政策法规的宣讲问题,又有社会现象剖析的问题等。所以说,“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这既是它的优势,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挑战。

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思想认识严重不足

“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一门必修课。但是长期以来,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存在不够重视的问题。相对于其它的课来说,“形势与政策”课被部分老师、学生认为是不重要的课程,学分少、学时少,不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同时,学生对于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差,认为只是在走形式,并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因此,在思想认识上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形势与政策”课在许多方面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投入,使得该课程在教学与管理上呈现被边缘化的现象。

2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形势与政策”课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同时,没有固定的教材和内容,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定位不准确,参与感严重下降。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讲的内容是老师主观决定,听的内容是学生被动接受,课堂往往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常常不理想。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学生越来越不重视”形势与政策”课,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是极大的打击。

3师资队伍不稳定、不专业

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队伍存在不健全、不稳定、不专业的现象,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在从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师资队伍中,兼职教师占全体教师的绝大多数,由于担任相应的行政职务,兼职教师投入到教学中的精力往往不够,加之对专业的研究不足,专业素养不高,因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形势与政策”课往往是集体备课,备课的内容都是某几个老师在负责,大多数教师完全没有参与到资料的收集和专题的研究中,对课程的责任感不足,这样一来从课前到课中到课后,教师的领悟和讲授都会受到限制,不全面,也不生动。甚至有部分教师只是在“照本宣科”,仅仅完成任务而已,这样就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还存在部分专职教师因为该课程专业发展的局限性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不愿意花心思在教学上,必然也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1给学生发放“动态教材”

无论怎样改变,课堂教学依然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教材,它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源泉之一。拥有一部好的教材是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动态性特点,无法编撰固定的教材,很难最大程度地满足课堂授课的需求。因此,建设一部“好教材”,成为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长期形成的教育模式中,学生更加习惯于自主学习教材与教师授课相结合的模式。由于没有教材,会导致“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学生往往都是毫无准备,毫无头绪地听老师讲课,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吸收的系统性,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内容中很大一部分是国内外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不断变动的,为了在教学中能够体现这些内容,必须编制“动态教材”。我们可以将教材分为两部分,一是以一个学年度为周期,收集国家的基本政策、路线方针、重大问题的历史由来、本地区的基本情况以及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等,编辑成册自主印刷,在每个学年开学的时候发给学生。这些内容相对稳定,可以一到两年修订一次。二是结合每一讲的专题,编制电子教材,主要介绍近期内特别是近一两个月内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本专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和要点等。任课教师可以在授课前一周以电子版的方式发给学生,保证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当前的热点问题,确保教师授课时有所凭借。这样一来,可以增强教学前、中、后的互动性,使教师教学和学生上课都有本可依,从而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课堂的吸引力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局面,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积极性。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一般是很宽泛的,课堂上所讲的教学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具体化。教师在课前应该主动通过网络、向学生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关于某一专题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更好地来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体现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要求。许多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外,还可以将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式、辩论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有机结合,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比如: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讲授法,使学生能够了解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然后采用提问法或小组讨论法,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让学生走上讲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再加以点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也可以考虑选择情景教学,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站在各自角色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看到理论和实际的差距,最终得到认识上的提高。

3分层次、有区别地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

研究显示,各个年级的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更希望教师能够系统全面地讲解国内外形势与党中央的政策;二年级的学生则要求教师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系统讲解;三年级的学生则更关注与其自身发展有直接关系的社会经济形势及其变化对他们的就业、未来发展的影响。总体上看,二、三年级学生要求教师只讲授他们关注的某一个专题即可,而一年级的学生则要求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讲授。因此,针对不同年级的授课,教师应该学会变换教学方法,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一年级应该全方位地讲授,注重对“教材”的利用,让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特殊性有全面的了解,逐步适应今后的教学模式。从二年级开始,教师可以增加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和讨论,让学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和平台。针对三年级的教学,教师应多采用专题辩论、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师少讲,学生多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加以点评和总结即可,以此来达到本课程实际的意义及效果。

4走出课堂,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习效果

当今的大学生对社会实践非常渴求,而“形势与政策”课又是与人民生活、国家建设、社会变革等紧密相连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程的实际特点和大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社会去了解、去体会、去感受,从而让“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目的真正达到。一方面,在课程安排和考核上,就应该加入社会调研的内容。结合团委、学生处等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来完成调研。例如:可以通过参观新农村、新城区、进社区、下乡等进行社会调查,宣传党和国家的新政策,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亲身体验国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亲耳听听农民的感想,体会当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充分了解国情、民情、党情。另一方面,结合形势与政策的专题,也可以通过学生组织,组织与课程相关的校园活动。比如: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可以开展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等;利用主题演讲、辩论赛、青年志愿者等活动来讨论“金融危机下,我们如何应对?”、“大学生创业,你怎么看?”等主题。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发地在社会实践中去了解形势,掌握政策,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和特点,任课教师不仅政策理论水平要高,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对国际国内形势有一定研究,还要能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具有一定政治、经济、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并花精力组建并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严把关口,提高质量。在教师的来源上要专兼职相结合,专职为骨干,兼职为主体,组建不同的教学小组。让专职教师担任专题教学负责人、教学小组的组长,兼职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加入不同的教学小组中,参与在组长领导下的专题调研、专题备课。各小组最好包括有专业教师、学生工作的领导干部、辅导员等各个不同岗位的人员。针对每一讲专题,统一设计教学大纲、教学讲义和课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专长和研究方向集中精力研究其中的一个专题,在某一个专题领域开展深入的研究,积累在这个方面的教学经验。这样让所有的专兼职教师都参与到备课环节中来的模式,可以提高教师本身的重视程度和理论水平,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同时,应加大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培训,包括新教师的培训和老教师的提高培训,加强经验交流,提高教学水平。通过以老带新、考核上岗、观摩教学、讲课比赛、外出学习、专家报告等机会,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6多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对教学中播放的视频影像等印象极为深刻,比如:汶川地震救援、问题、中东问题、大学生就业等,学生了解的积极性很高,常常反映要多放一些这种贴近时事的精彩视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多媒体手段,可以极大地增强课堂吸引力。我们甚至可以让学生结合专题自己在互联网上选取有价值的短小的视频进行分享和讲解,一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来也丰富了教学形式,有利于课程的发展。与此同时,学校应当在校园网设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网页、专栏,结合一些时事热点问题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讨论、疑难问题解答等活动,给学生抒发自己观点的渠道,再配以教师的正确引导,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这种形式所达到的效果远比避而不谈、不准学生讨论要更好。此外,还可以上传一些辅资料,比如《时事报告》《参考消息》等刊物、《信念》《大国崛起》等有价值的VCD等,丰富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实现多元化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