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

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

时间:2023-06-05 09:56:32

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

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范文1

结合古代文学中的婚恋主题作品,如《诗经•氓》《西厢记》等,让学生分析、总结、评价历代不同的婚恋动机及不同的婚恋生活。在分析古代婚恋观的同时,结合当今大学生的婚恋动机,如:生理需要、排遣寂寞、排解孤独、寻求刺激、好奇、从众等[3],在众多的婚恋动机中让学生分析其利弊,在讨论中让学生明晰正确的动机并及时修正可能出现的不太正确的恋爱动机。在充分了解恋爱动机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归纳不同的婚恋类型,并结合当今大学生所预想的婚恋类型,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门当户对”“夫荣妻贵“”三从四德”等与当下的功利型婚恋观结合起来讨论。调查显示,当代男大学生婚恋过程中的功利化色彩也越来越明显,交往对象的经济状况和家庭背景往往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67.8%的男大学生希望找一个家庭条件好的作为恋爱对象。不少人认为“:被爱者”只是“爱者”满足物欲的工具,“爱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欲和虚荣心。诚然,财富、地位和学历等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发展状况,在爱情选择中适当考虑是合乎情理的,但如果纯粹为了满足自己的功利要求,而把这些条件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就会使爱情成为一种利用和交易。

二、在解读婚恋作品时针对社会上相关婚恋事件进行评析

在解读古代文学中的婚恋题材作品如《牡丹亭》《红楼梦》等时,分析其社会因素及其对后世婚恋观的影响,结合当今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让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媚俗、庸俗、低俗、拜金主义爱情观。[5]在针对具体实例的分析中,引导学生明白哪些是低俗的,哪些是高尚的,并探讨面对社会上的拜金爱情、“外貌协会”、爱情即性等观念时的应对策略。

三、分析错误婚恋观的危害

在古代文学婚恋题材作品如《诗经•谷风》《长生殿》《孔雀东南飞》等的教学中,让学生分析不同婚恋观的利弊,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错误婚恋观导致的人间悲剧,如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分析错误婚恋观的危害:对个人而言,如果处理好爱情,可促使恋爱双方奋发向上,不断进步,如处理不当,则容易沉溺其中,影响正常生活、学习,甚至从此萎靡不振;对家庭而言,因为感情不顺自暴自弃,并因此伤害自己及他人的家庭;对学校而言,部分大学生公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拥抱、接吻等,影响校园正常秩序;对社会而言,因感情受挫而引发的大学生自杀、报复等恶性案件数量正呈上升趋势。

四、在正确婚恋观教育引导下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观

在古代文学婚恋题材作品如《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金瓶梅》等的教学中,让学生分析不同时代的观,并讨论古代观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以便正确应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和网络文化的泛滥。我国大学生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受过性教育的极少,有些学生在与异往过程中容易出现越轨和其他不当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很好地认识,对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解决,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障碍。大学生在校期间发生性关系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有调查表明,74%的人认为婚前是不合适的,但55%的人却认为只要双方自愿,婚前无所谓。这表明大部分人对婚前是持保守态度的,但性解放、性自由等观念已得到一部分大学生的认可。[6]鉴于此,需在大一学生中增设性健康及性道德教育相关课程,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端正态度,调节学生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并及时评估、调整自身的婚恋行为

在充分认识婚恋动机、婚恋类型及各种婚恋类型利弊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婚恋行为进行自主的、及时的、客观的评估与调控,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婚恋观。

六、配合学校其他教育途径做好课后跟进引导工作

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范文2

关键词:培养;大学生;恋爱观

高校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大学生恋爱一时成了校园的热点问题,好多学生认为大学里没有恋爱,是OUT的表现,短时期内,大学生们悉心的呵护着他们的爱情之花,然而,毕竟还是青春懵懂时期,不懂得担负责任,不懂得处理恋爱跟学业、事业的关系,缺乏理性的认识。只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于爱情的迷雾中体验着代价昂贵的爱情盛宴,于是,因为恋爱产生了诸多的问题,为学校带来不安定因素,因此,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显得十分必要。

一、大学生恋爱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1.生理及心理变化

大学生正处在生理成熟阶段,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神秘,刚刚步入大学的他们,猛然觉得格外放松,学习之外的空暇时间增多,为学生谈恋爱提供了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于是,开始慢慢的物色身边的异性,开始了恋爱的第一步。

2.家庭教育的缺失

孩子考入大学,家长便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制,一味的认为,生活上给足孩子的花费变万事大吉,剩下的都交给了大学老师;现在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寂寞,他们对感情表现得冲动,不理性。这些因素使得失去父母约束的大学生们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的能力,可以驾驭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3.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在大学校园里,草坪上,石凳上,林荫小道上,宿舍楼下到处可见热恋的情侣,成为校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对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有着绝对的诱惑,于是纷纷效仿;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大部分时间泡在网上,一些不良信息充斥着网络,黄色、信息,对正在跃跃欲试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尤其是西方的性开放让一些学生形成了错误的观念,不可自拔。

4.缺乏职业规划目标

尽管高校已经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但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进入大学后,忽然迷失了自己,一下失去了人生奋斗的目标,茫然而不知所措,颓废空虚,忽略了大学生应当担负起的社会责任,亟需一种情感来填补缺口,于是选择了恋爱。

二、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

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来看,恋爱对促其心理成熟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让学生增加一份责任感和成熟感,学会关爱他人,从某种意义上将,恋爱使得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放松,在失意落魄时,能互相慰藉,在遇到挫折失败时,能相互鼓励和支持,由此可以看出,恋爱有着其积极影响的一面。

另一方面,恋爱也给大学生们带来消极的影响,恋爱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虚荣心、讲面子让恋爱中的学生经常请客、送花、购物等,学生作为纯消费者,没有工作赚钱的意识,恋爱无疑增加了正常的生活开销,给困难一点的家庭增加了负担;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一般处在恋爱期间的学生,很少有时间去图书馆,甚至因为恋爱而翘课,错过了一些集体性活动,文化成绩经常亮红灯,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有些一味的生活在二人世界,忽略了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相处,造成同学之间关系生疏,慢慢的将自己孤立起来,一旦感情受挫,对其伤害是及其严重的;如今大学生恋爱的主要形式体现在同居上,婚前成为常见现象,不仅给社会和学校带来不良风气,也影响了自身的身心发展,这种不计后果的行为,让学生社会责任感迷失。既然恋爱利弊共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应该理性的分析,对学生给予科学的引导,既看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弊端。

三、如何培养正确的恋爱观

恋爱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主要体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爱情的真实本质,明白爱情是付出、是承担、是奉献,而不是无私的占有和索取,更不是想当然的生理满足,还原爱情的纯洁和神圣。

1.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爱情是美好的,是人一生追求的目标之一,但不是全部,所以人活着,其主旋律是事业,正如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一样,没有学业就没有稳定的事业,也就无从谈起爱情。大学是人生当中重要的学习阶段,也是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如果学生在这时候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谈恋爱上,没有一个明确目标,也就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所以要劝诫学生在恋爱之前,衡量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做好了准备,是否拥有健康的恋爱观,是否摆正了恋爱和学业的关系。

2.加强心理咨询,保证学生恋爱心理健康

大学生处于生理成熟期,性意识成熟,对异性存在着渴望和幻想,加上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使学生扭曲了心理,误解了学生时期的恋爱情感,致使一些学生道德沦丧,然而学校不能将其视之为洪水猛兽,往往这时候,当头棒喝,容易适得其反,不止起不到教育作用,还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此时应协同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拨开云雾,将心理、生理知识用易接受的方式灌输给学生,从而缓解学生的性心理问题。

3.注重思想疏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大学生情感丰富而敏感,但缺少理性,作为辅导员应因势利导,避免与学生发生情绪上的对立,注意用词,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明白学生想什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做好疏通引导工作,加强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学生行为,严格学生宿舍纪律,杜绝夜不归宿,强化学生应以学业为重。

4.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青春阳光,精力旺盛,喜欢集体活动,乐于参加社团组织,而疲于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往复运动,所以学校应多提供活动的场所和机会,多开展丰富校园文化的活动,让大学生们无暇顾及个人情感,充实他们因没有事做而空虚的心灵,通过各种活动,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为他们营造轻松、愉快的校园文化气氛。

四、结语

总之,对于大学生恋爱问题,高校应本着既不提倡,也不禁止的态度,以疏通引导、教育为主,主动给予关心、重视,鼓励学生以学业为重,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恋爱观。

参考文献:

[1]倪芳,王莉.大学生恋爱状况分析及正确恋爱观的树立与引导[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范文3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正确地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关系,爱情就会给人生带来幸福,否则就可能成为人生不幸的诱因。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存在益处,存在弊端,如何如何应对

【正文】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人们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认为爱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也有人由于看到他人的不幸或自己经历过不幸,对爱情持悲观的态度,认为美好的爱情只是文艺作品中的演绎,而生活中的爱情带给人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欢愉。

因为爱情是大学校园里的热门话题,也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值青春期,从艰辛的高中步入的大学生,没有了学业的重压,没有了父母的管束,没有了老师的叮咛,就如同打开了鸟笼的小鸟,在蔚蓝纯洁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渴望爱情,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但是,由于大学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许多人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恋爱与性有关的各类问题的困扰。

研究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正确地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关系,爱情就会给人生带来幸福,否则就可能成为人生不幸的诱因。因此,我们这次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辅之以网络调查手段,重点调查了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学生恋爱的相关问题,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业的感情。、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恋爱能发生在任何时候,恋爱不只是大学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我们的调查问卷第一个问题里:“你有谈过恋爱吗?”回答 “有”的人达到了43%,很明显,这个虽然没有过50%,但是,出于中国“男多女少”的这一社会现状,说明了43%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高了。而在我们对于有没有谈过恋爱这个问题的后续个问题里“如果有,那是在什么时候谈的”,选“大学”的竟然高达87%,而且,在没谈过恋爱的人群里说想谈恋爱的也很令人吃惊的达到了93%,当然,这个数字是不能概括一切,可是这个数字已经可以反映了许多问题了,说明了大学里谈恋爱这个现象已经是普遍存在的了。就谈恋爱正确不正确这个问题不是我们研究的范围,暂不讨论,可是基于以上统计的数字我们已经可以对大学恋爱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了。

经过了我们学习研究小组的讨论以及网上调查了解,大学恋爱主要存在2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

1.大学生谈恋爱的益处

2.大学生谈恋爱的弊端

所以,我们就以上两个方面着重进行讨论与分析。

一.大学生谈恋爱的益处

① 增加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

在恋爱的过程中,少不了甜言蜜语的滋润,而在确认一段爱情之前,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自信,在拥有自信的前提下,对心仪的女孩子进行追求。并且在和异流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交际能力与语言表达。

要有效地提高社交能力、可循两方面入手,一是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一是提高对其他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所谓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即为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人如果能够对情境间的细微不同之处加以区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合宜的行为,以适应不同性质、千变万化的环境。而洞察别人的心理状态也是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环。一些人看到别人的行为时,不尝试去了解对方做事时的处境和感受,便马上从别人的行为去判断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重判断而轻了解的取向,是社交能力发展的一大障碍。可是但是本人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发现这两点关键都可以充分的锻炼,因为女孩子是世界上最难以琢磨的动物。

② 可以开阔思维

在开阔思维这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一个很简单的案例经行分析:

光棍节当晚,广东工业大学的男生用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他们的“寂寞”,用宿舍的亮光组成了“11.11,i love u,广工,mm”几个字,寓意为:11月11日,我爱你,广东工业大学的mm们。网友们说,一间严重缺乏女生的大学,光棍节自然成为一年一度的民间嘉年华。确实如此,广东工业大学就是典型的代表。

看过了此案例,我们可以想到在没有恋爱之时都已经有如此广阔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那么在谈恋爱之时呢?谈恋爱就必须得讨好女孩子,所以说,谈恋爱可以开阔思维。

③ 可以从中学会关心别人

俗话说,女孩子天生就是要被呵护的,那么,如果当某个女孩子是你的女朋友时,你还不更加的对她进行呵护吗?这一点我们无需过多进行议论。

④ 了解多一些有关情感的事,有的也可以从中得到锻炼,不至于以后过多的感情用事

感情是双方面的,连上不可能单手拍掌,谈恋爱,首先就是一个过程,无论结果如何,都起码经历过了,因为,谈恋爱绝对能对人进行锻炼。

⑤ 从生理角度来说,谈恋爱可以缓解大学生某方面的需求

这个观点是学习小组里的调查员的观点,本笔者并不太认同,所以不多进行论述。不过这一点是确实是存在的。

⑥大学生在独立生活的过渡期,谈恋爱在生活、学习上的互相帮助有助于减缓过渡期的不适

从高中升入大学的新生,绝大多数年龄在十七八岁左右,很少有单独外出旅行的经验,而却随着近年来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的增大,对生活环境改变的不适等等因素,促进了大学生恋爱这种现象的发展,“找到另一半”也的确对在生活、学习上有着互相帮助并助于减缓过渡期的不适。

⑦ 有助于促进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心理、生理的逐渐成熟,大学生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如何正确地驾驭爱情并且将其转化成人生发展进步的动力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正视的问题。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大学生高尚的审美情绪,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建立起大学生中自尊、自爱、自强的学习榜样,引导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保持高尚的情趣与文明举止,并明确人生的志向与奋斗目标,用理性地思维方式驾驭自我,在以学业为重的同时,学习以人相处的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恋爱观.

二.大学生谈恋爱的弊端

① 过分的沉溺于恋爱,荒废学业,会失去自我,失去人生目标

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有一个很简单的案例:一名大学生正在上课,突然间手机响了,然后就不顾正在上课匆忙的和老师请假要求离校。后来才知道,他女朋友要他陪了,他必须得去陪他女朋友。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这名男生已经沉溺于恋爱之中而荒废了学业了。

② 浪费时间浪费钱财

和女朋友一起,总不能天天只散步吧?因此,谈恋爱在物质方面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而且又是必须的。

③ 和朋友在一块的时间太少

这里我们有一句很形象也挺幽默的谚语:有了媳妇忘了娘。连娘都忘了,那还有什么不能忘呢?虽然这只是少部分人的思想,但是这一现象绝对存在。

④ 没有足够的经验,可能有错觉,很容易受伤,不好受,影响心情

俗话说:恋爱能享尽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样样皆有。有甜,就必有苦,所以,只要有恋爱就必然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啦!

⑤ 浪费自己的感情和别人的感情,或者最后还是分手

有些同学在与异往中,不能准确区份友谊与爱情两种性质不同的感情体验,给双方平添许多麻烦。或者有些恋人由于家庭,出身,种族,信仰等不同而不能够由恋人变为夫妻,最后难免分手收场。

⑥ 泪水会流很多

恋爱会流泪吗?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是你在感动的时候或者伤心的时候,都会流泪,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铁石心肠的人,而恋爱,是最能感人或者伤人的一件事。

【总结】

在经过以上对恋爱的益处与弊端的分析之后,我们已经可以对大学生恋爱进行一个客观的总结了。

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范文4

【关键词】90后 婚恋观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081-02

一、对“9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研结果

2009年9月,全国高校迎来了新一级的莘莘学子。他们和往年的新生一样,青春昂扬,对大学里的一切都既感到新奇,又有着些许的胆怯;他们又和往年的新生不同,他们是1990年出生的大学适龄群体,他们在多年以前,就被冠之以“90后”,成为人们热衷议论的对象。在众人褒贬的声音中,他们终于走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大学。

然而,入学不久,我们就发现,这些“90后”中的一些学生就开始男生女生成双成对的出现,他们管这叫“恋爱”。细问下去,有高中阶段就已经开始谈的,还有的是入大学以来刚刚谈的。他们的表现那样镇静,被师长撞见亦丝毫波澜不惊,其坦然自若的神情反而使师长心里不禁一阵一阵地发颤。我们不禁要长叹:“90后”啊……

那么,“90后”就真的那么个性自由、喜好不羁吗?在恋爱和结婚的问题上,他们究竟是不是如我们常议论的那么随便和不屑重视呢?带着这些疑问,带着向婚恋观本身应有的原本引导这些“90后”大学生的初衷,笔者进行了一次现场谈话及问卷调查。调研结果如下:

1.在入大学以前谈过恋爱的学生占34%。

2.打算在大学里谈恋爱的学生占53%。

3.认为大学毕业工作稳定后是谈恋爱的最佳时机的占60%,认为大学期间是谈恋爱的最佳时机的占35%,认为高中阶段适合谈恋爱的仅占5%。

4.认为恋爱应该以结婚为努力方向的占91%,觉得恋爱就是玩乐、不必想着结婚那么长远的占9%。

5.认为恋爱是男女双方两个家庭的事的占92%,认为恋爱是两个人卿卿我我与双方家庭无关的占8%。

6.面临一个深爱却生活拮据的人和一个经济条件优越却不爱的人,在感情和经济实力不可兼得的情况下,选择真爱感情的占79%。

7.选择婚恋对象时,看重其未来发展潜力的占94%,看重其当前经济实力的占6%。

8.对于大学期间结婚生子的现象,表示“那太早了,不应该”的占88%,认为无所谓,只要时机成熟了就算在读大学照样可以结婚生子的占12%。

9.认为在大学就读期间谈恋爱利大于弊的占46%。

10.假设已经生育孩子,夫妻双方却因发生严重矛盾以致于离婚,认为应该多考虑孩子的成长而不离婚的占57%;有43%的学生表示不会为了迁就孩子而委屈自己的婚姻,会断然离婚,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11.身为子女,如果发现父母产生严重矛盾要离婚,表示会理解父母的离婚决定、保证自己好好生活的占97%,仅有3%的学生表示无论怎样都会阻挠父母离婚。

12.生活在这个离婚事件多发的时代,仍旧相信存在忠贞的厮守一生的爱情的占94%,有6%的学生认为现今的感情靠不住,不相信爱情。

13.在恋爱盛行的大学校园里,仍“单身者”表示不会追随大众的脚步草率恋爱,相信缘分到了自然就会有爱情的占100%。而对于一旦恋爱失败之后,怎样对待旧日恋人的问题上,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表示会豁达、乐观地结束恋情,并且宽容的对待对方。

二、“90后”大学生对婚恋观的看法

1.“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基本是乐观的

在调研结果的第4、5、7、12、13项中,我们可以发现,“90后”大学生对于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恋爱关系的认识,超过90%的学生的认识是符合事实的。并且,在经济利益驱动明显加剧的当今社会里,“90后”大学生在选择婚恋对象时,不是强调对方即刻必须拥有丰厚的经济实力,而是只要有远大的发展潜力、肯奋斗肯进取就可以,这样的认识率居然高达94%,可见这一代人对“拜金主义”是远觑的,这无论对于婚恋本人还是双方家庭都无疑减轻了不少压力。第13项的两个100%,更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2.从“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可以看出他们是理性进取的

人们曾一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等字眼来形容“90后”,但是从调研结果的第5项我们清楚地看出,高达92%的学生认同恋爱结婚以后要孝敬双方父母,所以婚恋是两个家庭的事,他们与社会是融合的。

在对“大学期间结婚生子”的看法上,调研结果第8项88%的数字充分表证了“90后”大学生清晰且理性的思维路线。而对于“离婚”的看法,站在子女的角度,调研结果第11项97%的数字充分展示了“90后”大学生理解父母、自立自强的性情禀赋。而第12项调研结果,坚定的94%,昭示了“90后”大学生自信、真诚、向往真善美的美好情感,这不得不让我们为之感动。

3.“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亦存隐忧

任何年代的人群的认识都是极少完美的,“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亦不例外。在结婚与恋爱的关系问题上,尚有极少部分学生认为恋爱是暂时的游戏,不需要认真;还有极少部分学生活在两个人的恋爱圈子里,不问家庭和社会;尚有小部分学生存在在读期间接受结婚生子的可能愿望;更有不再相信世间有真爱的个别学生等等。这些“少部分”的现象隐约透露了“90后”大学生中间存在的需要学校和社会加以引导的方面,这是我们不能疏漏的攻守阵地。

更值一提的是,从调研结果第1、2、3项看出,对于恋爱时机的选取,认为工作以后再谈恋爱的仅占60%,有40%的学生认可大学甚至高中期间谈恋爱,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打算在大学里谈恋爱。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可以从第9项调研结果看出,“90后”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谈恋爱差不多利弊各占一半。这样的比率预示着将有大量的学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必不可缺。

4.从“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体尝无以名状的味觉

调研结果第10、11项,解读了“90后”大学生对现今社会“离婚”事件的看法。与其说是“看法”,不如说是“心情”。作为子女,他们充分理解父母的苦处,不惜自己悲伤也要支持父母的决定。而等到他们有了子女,一旦也面临夫妻艰难的矛盾时,他们的做法却也和他们的父母惊人的相似――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将来不会为了孩子而选择不离婚。这一“延续”似乎让我们心痛。作为教育者,我们呼唤社会的责任,呼唤为人父母的责任,我们要传递给我们的后代真情的希望、信守的触动,而尽量不是伤害。

此外,调研结果第6项,在感情和经济条件面前,仍有21%的学生选择妥协经济条件。其实在设题时,就意在引导学生唤起或许被埋藏了的“真情至上”,但即便如此,选择“将与深爱的人携手共度,不问生活拮据”的仍然未达80%。这不得不让我们认识到,在今后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里面,需要继续加大对真情的感召、对正面感动教育的宣传、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弘扬。

此外,在询问到不能容忍婚恋对象的哪些缺点时,学生们首选欺骗,其次是消极不上进、不孝敬;诸如虚伪、自私、自卑、小气等等也在之列。一名学生讲:“爱一个人,就要尊重他,支持他,不能成为他的阻力,要成为彼此的动力,这样的爱情才会长久。”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对“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充满了信心,亦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充满了信心。

参考文献

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 现象 引导方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220-01

伴随着高等教育院校逐年以扩招的方式递增,大学校门的门槛越来越低,进入高等院校接受教育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如何应对高等教育并提高高等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已经成为很多教育者以及社会讨论的问题。目前,大学生在校谈恋爱已堪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必修的一门课程”,并在学生中相互影响。恋爱产生的各种弊端,来自学生身心的健康以及社会的影响,每年也都在递增。仔细分析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在生理上已基本成熟,但在心理、情感、道德观察、交往能力等方面,还很欠缺,不具备成熟的思维和抉择能力。

一、大学生恋爱现象的弊端分析

(一)心理素质薄弱,承受能力差

大学生由于思想不够成熟,考虑问题过于单纯以及极端化,面对爱情带来的伤害不能很好地处理并解决。其中,面对异性追求以及失恋,心理承受能力低就不能很好地把握。有的同学在追求过程中,一方不同意,就一蹶不振,逃课或者辍学,认为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丧失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有的同学一旦失恋,就悲观堕落,更有思想偏激者视对方为仇人,做出极端行为造成他人身心上的伤害,甚至是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盲目的恋情缺乏责任感

由于刚摆脱高中紧张的学习环境,面对大学宽松式的教育,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很多没有自主学习意识的同学就会感到空虚寂寞,枯燥乏味,为了消遣选择恋爱,为了丰富生活而选择恋爱。还有的学生,为了追求这种所谓的风气而去谈恋爱,并与他人攀比恋爱的次数,炫耀自己,极大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爱情缺乏认真的态度,只重视恋爱的过程,而轻视恋爱结果,更没有考虑到爱的责任。

(三)耽误学习时间,高消费恋爱

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可以爱情、学习两不误,但对于刚步入大学的新生,他们并没有从高中的应试教育走出来,自主学习的意识很差,并没有在一个新的环境下,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有一大部分学生都会迷茫,没有学习的动力和目标,这时候盲目恋爱,就更难保证他们能权衡两者的关系,随之而来的就是耽误学习的时间。加之,当今大学生还是依靠家庭来支付学校的费用以及生活上的开销,他们选择爱情,对爱情的浪漫程度要求还很高,恋爱还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大学恋爱的高消费谈恋爱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问题。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二、如何正确引导在校大学生正确恋爱观

(一)正确认识爱情中的失恋

徐志摩曾经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爱情是不能强求的。理智地选择终生伴侣,寻求志同道合的爱情才是正确的。爱情中的失恋在所难免,如果你爱得深,觉得自己放不开,就看一下还有没有挽救的可能,如果没有就要学会忘记。我们要认清失恋并坦然接受,失恋者需要明白,感情既然“变质”就不能强迫,要努力着接受这一挫折,挫折不是惩罚,而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有些学生不愿正视失恋的现实,认为很“丢面子”,整天抑郁不振,一方面觉得对方对不起自己,另一方面却认为一定是自己哪方面不好才会被“甩”。其实失恋的结局是一样的,而导致失恋的原因却是千差万别。凡·高有句格言:“会爱的人才会生活,会生活的人才会工作”。

(二)学会爱的权力和责任

加强对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爱情的内涵,爱情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理需求,更是一个人带给他人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一方面只强调爱与被爱,而不承担爱的责任和义务,就陷入了感性的爱情观,这种爱情观只会因为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而带来一些严重的后果。

(三)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在面对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素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首先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一定要要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学习是爱情的动力,建立在理性和奋斗目标之上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才能真正能体会到爱情的真谛。毕竟,生活需要物质,我们不能用物质来衡量爱情,但是我们生活需要物质。

(四)遵从恋爱道德,树立大学生的美好形象

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范文6

告别了紧张的高中时期,我们来到了学习、生活、情感都非常自由开放的大学。在这里我们可以任由感情的释放,当然恋爱将成为一项必修课程。4月15日,我们全部组员就大学生谈恋爱这个话题进行了调查。

上午,我们把已经准备好的一百份针对大学生谈恋爱的调查问卷发给一百位同学,让同学们即时完成了问卷答题。随后又针对我们问卷的答案进行了分析。对此我们作出了如下这样的分析:

调查显示,“赞成谈恋爱”的同学占64.1%,同时9.1%“已经谈成”,26。4%的同学认为“学习期间不想恋爱”。另外一些同学恋爱动机简单化许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应选择一个终身伴侣,他们恋爱,只是因为需要爱和被爱。还有一些同学急着找女朋友、男朋友想恋爱。

有趣的是,专业不同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现状有影响。其中,工科专业的男女生“从未考虑”的比例最高;“曾经谈过,目前未谈”和“失恋”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外语专业男生和艺术专业女生;艺术专业男生以 “正在谈恋爱”的比例最高,后者高达40.8%。

另外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学习成绩对大学生变恋爱现状具有一定影响。与人们一般所认为的不同,成绩优异的男女生正在谈恋爱的最多,而学习成绩差的男女生“从未考虑”和“失恋”的最多。

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应将重心放在学习上,以学习为主,尽量不要因为谈恋爱而景响学习。没错,大学生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增加阅读量与知识储备量以及提高人文内涵。尽管有部分学生谈恋爱影响了学业有的甚至荒废了学业,部分学生没有协调好没有掌控好时间的分配,可并不能否认谈恋爱的作用。

大学三、四年的生活虽说是丰富多彩,可很多时候也是孤独寂寞的,对于这一点上过大学的朋友会明白的。这时谈恋爱可以减少孤独丰富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换位思考与关爱他人、掌握为自己负责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与素质恰恰是走上工作岗位上的需要。诚然大学生要多读书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工作岗位上需要的这些能力与素质。但谈恋爱不要耗费大学生朋友过多的时间,要知道你还是学生,你还没有收入,你的学费都是父母亲提供的。你在大学里读书承载着父母的对你的巨大期望,你应该将这种期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如果你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谈恋爱上就是一种不负责任,不仅仅是对父母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谈恋爱时需要成本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本事自己挣钱而不要靠家里人供应,如果你能做到笔者非常敬佩你,你是个男子汉。如果你还是靠父母亲“救济”,对不起,你必须承担责任,对父母负责,对父母对你的期望负责。

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越来越差。大学生要想找到工作,必须要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的塑造主要是在大学里。大学生朋友应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增加工作技能,为自己在竞争中获得好工作增加筹码,而这必然要耗费大学生的时间。

最后,我们全体组员也发表了我们自已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我们认为:我们要有正确的爱情观和行为习惯,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摆正事业和爱情的关系;爱情需要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我们要有爱情,但我们必须将爱情和学习的关系处理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我们五个人通过这次活动,更加明确了大学生谈恋爱的利弊,同时更加了解我们大学生目前对恋爱的想法和意见。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不仅增加了我们彼此之间的友谊,还让我们体会到了怎么做一份市场调查,怎么样了解社会。这次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我们很珍惜这次机会。

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范文7

诚信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规范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1]。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社会诚信教育的构成部分[2]。诚信缺失已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突出问题,并体现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各个层面。如何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成为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问题。

1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1.1 在教育领域的表现

1.1.1 考试作弊:大学生的诚实更多体现在学习成绩上,在现实中考试作弊现象很多。据《中国青年研究》报道,一份对892名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82.74%的大学生曾有过作弊行为,包括夹带纸条、传答案、代考、高科技舞弊等[4]。作弊者手段越来越高,忘记了诚信对他们的约束。

1.1.2 抄袭作业及试验数据:在学习上缺乏兴趣和刻苦钻研精神,只想坐享其成。抄袭作业和毕业论文等现象比比皆是。毕业在试验中调整试验数据,抄袭剽窃别人论文。这在许多学生学习生活中已习以为常了[3]。

1.1.3 借图书馆资料不还:部分大学生借图书馆资料不归还,更有甚者撕下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章节。以及涂画图书现象。

1.1.4 就业资料弄虚作假:现在大学生实行双向择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在求职就业中弄虚作假,伪造假文凭、假证书等。

1.2 经济上的表现

1.2.1 拖欠学费:国家规定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有部分学生确有家庭经济困难,一时拿不出应缴全部学费,学校不容易分清谁是最困难的学生,这就给有意欠费者造成可乘之机。就出现部分学生产生从众心理,互相攀看,将父母所给的学费存入银行或挪作它用。

1.2.2 不及时偿还助学贷款:国家采取的助学贷款方法,对家境贫困的同学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其中部分学生毕业后不及时偿还贷款,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的境界。调查资料结果显示,一年级欠缴学费最少不足5%, 二年级后,不按时缴还助学贷款利息和本金的学生大约20~30%,毕业班成了欠费追缴工作的老大难。还有一份调查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还账比例高达10%[2]。其结果也使后来的贫困大学生上大学之路越发艰难。

1.3 生活上的表现

1.3.1 手机恶意欠费:部分学生利用电信部门购手机卡不需登记本人详细资料,以及话费结算时间的可以滞延,就频繁换号,有意欠费。

1.3.2 恋爱动机不诚: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在校谈恋爱结婚的成功率不足12%。对大学生恋爱动机进行分析,其中性满足、情感亲密、自我确认、自我证明占较大比例,结婚动机的比例很小。很多大学生对恋爱呈现出非责任化,对恋爱的态度不严肃,缺少最基本的诚信。

1.3.3 人际关系淡漠:北京某大学在对42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有近一半的人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对“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小心”的回答中,表示完全赞同的达45.8%,而完全反对的只有0.5%。现实中部分同学没有把诚信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

2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2.1 加强诚信教育: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包括三方面,教育工作者要让大学生自觉建立道德防线,把诚实守信作为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家庭教育也很重要,父母也要做好学生的表率,从各方面给孩子施以影响。还要深入社会,在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中受到教育。教育工作者也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在诚信教育中的好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使诚信更富实效。

2.2 完善监督机制:在诚信教育中,不仅要增强诚信意识,培养诚信理念。而且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不诚信行为进行规范、监督、约束和制裁。北京大学生首次实行信用卡,让信用成为一张社会“通行证”、“公证书”。通过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每个人的行为,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1)建立有效的舆论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为了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有效的舆论监督机制可产生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另外,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如设立光荣榜、标兵网等,以宣传和树立典型榜样为主,表彰鼓励“诚信”的好人好事。对失信行为给予相应的惩戒,既可以在道义上谴责,也可以政治上予以惩处。(2)建立信用政策法规和监督机构:建立信用政策法规是构建大学生诚信管理体系的前提,使大学生在诚实守信方面有章可循[6]。建立大学生信用监督机构,对大学生的信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3)创建诚信测评体系:诚信测评体系主要用对大学生诚信状况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要作为大学生评优评先、组织发展、信用贷款发放等的主要依据。这样,诚信问题才能引起大学生的足够重视。赵宏强等[5]设计测评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学习诚信、经济生活诚信、精神生活诚信、择业诚信。并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守信、较守信、不太守信、不守信四个等级。定期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老师评议,考核学生的诚信状况,三者的评分分别为20%、50%、30%。

2.3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有助于督促学生重视诚信,自觉维护自己良好的信用。朱慧媛[4]认为大学生诚信档案应包括:诚信承诺书,诚信纪录的个人意见,部门意见和学校意见,诚信测评结果等。这份诚信档案应与学生的人事档案一起,将诚信记录延伸到社会,这一全过程是对大学生最好的诚信教育。

参考文献:

[1] 姬道兴. 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探索[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5):114.

[2] 高 健,谭 冲.浅谈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J].职业圈,2007,(19):78.

[3] 黄笑伟.大学生诚信缺失及诚信教育[J].工会论坛,2007,13(5):116.

[4] 朱惠媛.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4(3):108.

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范文8

大学生是否可以谈恋爱已是无需讨论的话题。现在的热门话题是:大学生谈恋爱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有人认为,上大学谈恋爱可以增进人生阅历,对今后走向社会乃至步入婚姻都有好处,是一门必修课。却亦有人认为,谈恋爱要讲缘分,大学生的各方面准备还不成熟,目的性太强,反而有害,应该是一门选修课。

今天我们就“大学生谈恋爱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进行探讨,请大家各

抒己见,畅所欲言。

正方

A学生――“歪评”大学校园谈恋爱的8大好处

1 自信。特别是在每晚的宿舍卧谈会时,他们能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让附庸者佩服得五体投地。

2 充实。不会在非上课时间去干一些无聊的事,如玩拖拉机、和打游戏。

3 俭约。他们用最少的钱去度过尽可能长的时间,一袋瓜子能在马路上巡逻数趟。

4 勤快。他们爱好洗衣,洗头,五讲四美。

5 高效。不会为通过英语四六级挑灯夜战。他们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但至少一半的成绩归功于每晚为其占座位的她(他)。

6 奋进。特别是对金钱的渴望让他们养成了艰苦奋斗的作风。

7 容忍。他们宁愿讨得几秒钟的欢悦,委曲求全而暂时放弃自己的观点。

8 渊博。为与她有共同话题,他们总是敏捷的捕捉最新的影视歌舞信息,或者是罗纳尔多和米洛舍维奇最新资讯。

中立

教授――大学谈恋爱的经济学分析

我们上大学究竟是上的什么?我们既要追求成功的事业,还要有美好的家庭。

男生喜欢女生,第一感觉是外貌,所以会很在意一个女生的长相。所以,为了找个漂亮的女孩恋爱,男生的经济压力会成正比上升。而且恋爱会浪费时间,桎梏我们的思想,时间就是金钱,思想就是钻石,所以,我们的机会成本太大。此外,事实证明,女生到了三十就很难嫁人了,所以女生恋爱要趁早,眼光要独具一格,而且要思前想后,关于你的“投入”和“产出”要懂得分析,有女生从别人手中抢来了一个很成功的男人,那么也许明天,他就会被别人抢走。而对于三十岁还没有结婚的男人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他很糟糕,二是他很蠢,对待这样的男生,女生更要格外小心。

总之,如果恋爱没给大学生带来良好的收益,那就别浪费时间了。过充实的大学生活吧,不要为了现在不完整的爱情浪费了自己的美好青春。

反方

谈恋爱肯定有坏处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 花很多时间,拿了老爸的钱养别人家的女儿,而且还不知道最后能不能赚回来。

2 容易恋爱的太投入,结果脱离组织活动,过自己的“小日子”,最后可能被组织除名。

3 女孩子比较吃亏,因为男孩子一般要求比较多,比较深入。而且假如最后分手了,男孩子一般都会比较伤心个把小时,最后没办法就会马上再找一份新的感情来弥补心灵的创伤。而女孩子伤心的程度可能会重一点,纸巾瞬时间消费量会高出许多,且感情伤害比较持久,另外身体的创伤永远不能恢复。

4 引发很多恶性事件,例如跳楼、跳湖等,这都给学校、家庭造成很多麻烦,给抛弃你的那一个也造成心理的障碍,以后再用人有心理阴影。

最后总结一下,对于男生来说,大学不拍拖的确是白过。对于女孩子来说,同居了分手的风险是很大的。

正方

B 学生――“大学不拍拖,等于白读大学。”

从本人qq的问卷调查中统计可得,结果很令人震惊,居然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和师兄弟对于大学时没有拍拖,悔恨终生!“都不知道青春是怎么过的?!”,这成为了他们的心声。

其实恋爱是有好处的:

1 校周边经济发展,例如饭馆、果汁店、旅馆、药店的生意。

2 生活比较多彩一点,很多男生不恋爱的,就是打球、抽烟、打牌,实在浪费人生。有女朋友就不同了,在校园里拖拖手散散步啊,去图书馆看看书,去当家教挣钱等。

3 工作后再找对象的机会就少了,天天就在小圈子里埋头苦干,看来看去也是那几个面孔,选择范围就窄了好多,谈对象的机会很少很少,另外工作一忙,谈恋爱这种奢侈的东西很难去享受。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广州三十左右的剩男剩女还那么多的原因之一。假如在大学有拍拖,且毕业后能分配在同一个城市里不太远的地方,那么最后成功的几率就很高了。

4 无论最后成功不成功,都会是一段美好的回忆。说实话,很多男生可能都盼望最后不成功,游戏一场就好。

5 帮忙警察叔叔解决了部分社会问题。因为大学的年纪都已经是成年人了,既然是成年人就有成年人的需要,假如不拍拖的话许多男生就会受到某些产业的诱惑,这集中在校园网上泛滥的日本片(据本人观察,在男生宿舍的任何一部电脑中你都能找出至少五部日本片),这种片看多了,难免有些同学受不了就实施行动去了。

反方

某大学女生――“速食爱情”的苦涩

大学生活在忙碌的学习和各种各样的业余活动中飞逝而去。看着周围的姐妹们一个个芳心被虏,到了周末一人留守的时候真让人自觉伤感。为了排解心中不快,我到一个朋友那里串门,于是认识了斌。

也许是我感到寂寞,很快我们走到了一起。但太容易得来的东西往往不会去珍惜。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暂,只是一场时下流行的“速食爱情”。相恋时彼此不了解,分手时对他的认识也没有增加几分。初恋经过短短三个月无疾而终!痛定思痛,我终于明白,爱情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该得到的时候自然会得到,决不能为“没谈过恋爱就是没走八人生”的谬论而急功近利。

恋爱是人生的必修课,但不要死心眼地认为爱情是大学的必修课。爱情是不期而至的,可以期待,但不可以制造。如果只是为了恋爱而恋爱,那么在人生的学分上只会留下不及格的一笔。

正方

俞敏洪――大学不恋爱,大学时代会有重大遗憾

在大学中,我们要做的几件事情就是:第一,把自己的知识结构打造完整,第二,就是要在大学里尽可能的多交朋友,要知道不管是中央领导还是企业家,他们身边最密切的人几乎全是大学同学;第三,如果有可能的话,在大学里谈一场比较专一的恋爱,因为环顾我北大的生活一片灰色。我想我怎么会灰色呢?其实,不是因为成绩不好,而是因为在大学5年我从来没有过花前月下的时光,所以这一直成为我大学时代的遗憾。去年北京大学让我给所有北大新生做开学典礼的时候,我给他们强调一句,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谈恋爱,而且谈恋爱也不用害怕失败,因为自杀也自杀不了,未名湖就那么浅,跳下去还能爬起来。

中立

多方人士――大学恋爱需顺其自然

1 爱情是一种感觉,如果遇到了你的白雪公主,那么我认为不分时间,即使是小学。如果只是玩玩,那么不要尝试,因为会浪费你的美好青春,不如多充实自己。恋爱是自由的,但是还是要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那就是填饱肚子。所以,一切随缘,我们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成就梦想。

2 大学恋爱与经济没有矛盾,首先恋爱你可以简朴些,不建议为了恋爱疯狂的花费钱,为对方买各种各样的东西,二人

在平等互利互惠的前提下又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再者可以一起出去打打工挣些钱,且恋爱一定要志同道合者!不要因为漂亮帅气而恋爱,否则将来会后悔的!

3 大学谈恋爱,有利有弊。先说利大学里恋爱没有社会上恋爱那么多金钱因素;为以后的家庭生活做好准备:先度过两人间的磨合期。再说弊: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学业;给父母造成过多的经济压力;如果失败,容易给后来的再度感情造成一定的影响。

反方

某大学男生――能否“上课”和顺利“毕业”

爱情是两个成熟个体相互探索的过程。大学生在心理上和思想上还不成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举一个例子,我身边的一位同学和她男友恋爱,除了上厕所和休息之外,天天腻在一起,而且三天两头发生小矛盾小磨擦,然后再哄对方开心,感觉着就像是在玩游戏。

大学生谈恋爱的人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确实发现对方与自己比较合适,于是开始一段感情生活,还有一类出于盲目心理,为了满足一下暂时的虚荣心,随便找一个,只为装点门面。大学生恋爱,充其量是一门选修课,更是一门看你态度如何的选修课。没有端正的态度,根本就不配“上课”;而有了正确的态度,也不见得能顺利“毕业”。

我赞成不能为了恋爱而恋爱,但同时我觉得也不能视其为洪水猛兽。大学生们都是20岁左右的人,而且大学提供了容易坠入爱河的环境,没有必要苦苦挣扎。当然也不要去追随潮流,没有人会强迫你恋不恋爱,正如没有人管你吃不吃饭。

论点总结

1 谁都能应付得了恋爱吗?

“谈恋爱要趁早。大一嫩,大二娇,大三忙推销,大四没人要,”如今,大学里的爱情还有多少纯洁和责任可言,每个人都忙着悲悲喜喜,而从来没想过自己是否做好准备,承担应付爱情中的一切。

曾经有一位同学倾诉失恋的痛苦,却发现自己对女孩的爱从没任何实质行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他心底的答案是:“我只想轻轻松松地谈场恋爱!”如果仅仅因为寂寞而恋爱,那还是选修经济、法律课程实在些。因寂寞产生的爱情,多半是靠不住的,因它没有以责任为核心。

2 我们无法选修所有课程

大学生谈恋爱是选修课,而非必修课。诚然,在大学里不谈恋爱是少了一种经历,一种体验,是有几分遗憾,但试想大学里开设的哪一门选修课没有价值和意义呢?但是不是每个人都一门不落地去选学?每个人都有当下自己最重要的事,却不都是恋爱。那么,当恋爱与其他课发生冲突时,自然会有不同的选择。

恋爱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但它从来都是个严肃的问题,要我们认真去面对。“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没有必要去刻意尝试。重要的是,在这几年里不断完善自己,健全自己,使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得到提升。

3 恋爱是件奢侈的事

说它是件奢侈的事,主要是针对贫困生而言――在大学里谈恋爱也得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杂志上曾登过一个故事。因为家里太穷,哥哥被大学女友抛弃。祸不单行,恰时他因身体有病被退学。因为承受不了双重的打击,哥哥寻短见自杀了。所以当弟弟上大学时,母亲担心再失去第二个儿子,就每月寄100元给弟弟作为“恋爱经费”。弟弟深知这钱来之不易,不肯乱花,可他也知道母亲为什么担心,于是他随便找了个女友,拍张合影寄回家算做谈恋爱。这样的恋爱纯粹是为了应付母亲,自然不会破费太多,女友终于忍受不了弟弟的吝啬,愤然离去。故事告诉我们,恋爱对于贫家子弟来讲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

4 爱情中学习的东西课堂无法给予

一个人的一生总该有爱情,假如你为她(他)心动并且彻夜难眠,那么就去爱吧,表达爱,付出爱并收获爱。如果你是大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慢慢酝酿和呵护一份感情。你会变得精力充沛,目光有神。更重要的是,你会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一份关爱可以发出怎样的光芒,一个生命可以得到怎样的尊重。

也许会失恋,但谁能苛责爱情给我们的一切呢?沧海桑田,也许正因为海枯石烂的誓言不再啊!哪怕失去了爱情,仍然会得到很多东西,至少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会不断想起这份感情,那些单纯的快乐和深沉的幸福,那些不顾一切的冲动,那些自欺欺人的掩饰和傻傻的等待都会流水般地逐渐在你走上社会之后,变成沉稳、冷静、清醒的判断和利害得失的分析。

5 在对的时间碰到对的人是幸福的

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范文9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原因

“诚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其诚信程度近年来备受质疑。惠济贫困学子的国家助学贷款的步履艰难让社会对大学生的诚信鲜见一斑。2007年8月,扬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率达到17%,违约金额高达112万,工行总部停止与扬州市6所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协议。大学生诚信缺失对高校和社会提出一个严峻地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指其经济失信行为,还包括在生活、学习中违反道德或犯有严重过错的行为。高校一直在教育学生要做到“明礼诚信”,但触目所及的诚信缺失现象比比皆是,而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一)学习方面诚信缺失

1、考试作弊。考试替考、夹带、偷看等作弊在高校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且,作弊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作弊人数不断增加,形成特殊的小群体;二是出现了以赚钱为目的的“职业”,有组织、有分工、全程服务;三是作弊者的心态变得比较坦然,“麻木不仁”,孕育出畸形的作弊亚文化;四是作弊手段推陈出新,作弊工具现代化,运用手机、隐形耳麦等先进通讯工具传递答案等。

2、学术抄袭。有些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程)论文,不是认真查阅资料、仔细钻研,而是找别人的论文采取“浆糊加剪刀”、“鼠标加键盘”的方法,拼凑出来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学生就直接把别人的论文,换成自己的名字当作作业,出现很多雷同的论文,毫无创新性。论文写作本来是训练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巩固所学课程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此种“创作”法使其意义尽失。

(二)经济活动方面诚信缺失

1、毕业后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以来,为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解决了在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来源,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很多学生毕业后就将其“遗忘”得干干净净。2007年8月8日,福建省教育厅首次在网站上公布了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学生名单,涉及福建省16所高校共121人。大学生的贷款积极,还款拖沓,将一个非常好的惠济万千学子的工程推到尴尬的境地,甚至影响了学弟学妹的助学贷款。

2、恶意欠费。部分大学生向父母要了学费不交,用来买电脑、谈恋爱、旅游、炒股、甚至,能拖就拖,能欠就欠,使学校苦不堪言。手机等欠费后长期不交,更有甚者在手机卡尚存几元钱时拨打一个长时间的长途电话,然后扔掉旧卡更换新卡,恶意逃欠;信用卡透支后,不到催缴从不还账。

(三)求职就业的诚信缺失

1、求职简历的“注水”。一般来说,求职简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不少大学生为了竞争好的工作岗位,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充实自己“实力”。在一些招聘会上甚至出现同一所学校同一届有数位学生会主席的荒诞事情。

2、轻诺寡信,随意毁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通过签订协议,以合同形式确定双方相互选择的权利和义务。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饥不择食”地与招聘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当发现条件较好的招聘单位时,就撕毁已有协议,另择高枝。使招聘单位的用人计划落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四)与人交往诚信缺失

1、人际关系虚假。主要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做人不真诚,势利眼。处处吹牛,夸大个人的能力;时时承诺,而从不兑现。个人交往中借钱不还,借物不归。

2、恋爱态度不严肃。当前,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十分普遍,有些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但也有一些学生对感情的把握缺乏正确的态度,缺少责任,更多地抱有一种游戏态度,多角恋爱。恋爱不成,轻生、伤害对方。

3、网络欺骗。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传播工具之一的网络日益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但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大量资讯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由于网络交往时人们行为的符号化,传统道德关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撒谎、诈骗、等行为是在鼠标的点击中发生的。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利用网络的虚拟特性,在网上信口开河虚假信息,发送电脑病毒,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带来了许多危害。从个人角度来说,没有养成诚信品质,不利于大学生成才;从他人角度来讲,损害其他学生的正当权益;从学校角度来看,大学生诚信缺失有损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形象和信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透析

(一)传统诚信观念作用范围与当代社会特点脱节

在我国,传统农耕生活千百年的延续,导致社会生活圈相对集中,活动范围较为固定。大多局限于亲朋、族人、乡人等有血缘、地缘关系的熟人之间。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伦理道德观念就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使得人们为了友好相处和长期生存与发展,不敢贸然违背诚信道德原则。在熟人和亲属之间做人做事能够做到合情合理,诚实守信,不欺诈。但现在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快,人流、物流快速交汇和流通,我们所面对的更多的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传统的诚信观面对转型中的社会显得苍白无力。(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

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权力贪污受贿、生活腐化堕落、搞行业不正之风等等,影响了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青年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政治领域的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产生诚信缺失。

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走私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也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

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教育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论文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三)社会运行经济利益至上

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产物,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对社会反映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的道德现状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利益仍然保持着彻头彻尾的主观性和纯粹的利己性的时候,把利益提升为人类的纽带,就必然会造成普遍的分散状态,必然会使人们只管自己,彼此隔绝,使人类变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受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也难以抵御社会中的各种负面影响,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从而导致与社会主流道德的背离现象。

(四)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直接因素,但当前的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主要表现为:

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

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多是通过灌输法;除去讨论法和实践法,没有发掘出更好的形式,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诚信教育路径狭窄、诚信教育队伍乏力也影响了诚信教育的效果。

(五)大学生缺少自身诚信修养和实践

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虽然主观上觉得诚信很重要,待人处事应该以诚信为本,但在实际行为上却没有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认为别人都这样,我也这样无所谓了。因而导致有的大学生随波逐流,经常做些不诚信的事情。这正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所在,亦是人类固有的趋利本性在失控时的外在表现。

(六)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力、轻品德”的现象,家长对孩子的功课抓得很紧,却很少顾及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导致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

此外,对中国家庭来说,宠爱是在教育子女上的一个通病。有的长辈怕后代吃亏,平时言传身教的,是如何损人利己、如何占便宜、如何去弄虚作假、如何沽名钓誉……。因此导致其子女个性特别强,自私自利。这不能不说是失信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结语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有其相应的根源,对这些原因的深度透析有助于我们寻找到有效防范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方法和对策。诚信在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坚守诚信是每个人的最基本道德要求,更是大学生的言行准则。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扬城6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被叫停[EB/OL]./news/2007-08/07/content_887204.htm,2007-08-07.

2、晁霞.诚信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课题[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12).

3、福建公布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学生名单[EB/OL]./10026/10032/2007/8/9/10396893.shtml,2007-11-20.

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范文10

关键词:大学校园;道德秩序;检视;反思

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西方思想的涌入,加之个体的主体意识苏醒,不但使个人的人格从依附性向独立性的转变成为可能,而且,也使我国当前社会出现了典型的多元文化特征。当个体主体性被过分张扬,使道德完全建立在个人绝对选择基础之上时候,个人价值判断就会代替公共价值认同,最终走向价值相对主义,社会道德共识崩溃,社会陷入道德的无序和混乱。任何社会都必须要有统一的价值信念系统的支撑,需要有科学健康、合乎社会发展规律与趋势的道德价值导向与评价标尺。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善恶清晰、荣辱分明的价值环境与尺度,那么,社会道德将失去对个体应有的规范、导向和激励功能,社会将变得物欲横流、私欲泛滥、乱象丛生。

当前,对于那些生长于市场经济境遇下的大学生而言,由于大学时代是一个特定的人生阶段,是青年学生立志立德的关键时期,当前社会转型和变革的宏观背景客观上促使他们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同时,也为其丧失基本道德反思和评判标准提供了可能,很容易使大学生以尊重个人价值选择为借口,在多元妥协中模糊了一些基本道德价值观念走向,基本是非、善恶、美丑界限被杂乱无章的多元价值观所混淆,使伦理底线面临着被弱化和解构的风险。为检视当代大道德秩序现状,课题组在黑龙江省5所高校开展了调查研究活动,以问卷形式通过对1600名大学生展开调查,反思和检讨当前学校园道德秩序的深层次原因,为构建合理和有效的道德建设新模式提供数量上的依据。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秩序调查与检视

第一,在关于个人价值观上,过于注重个人利益实现,功利色彩太浓,出现价值迷乱现象。本次调查表明,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价值,学习、择业和人党动机等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问卷调查中,有大约34%的同学回答在选择工作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待遇或者收入”,在回答“根据您观察,现在许多学生积极要求入党的主要动机”时,选择比例最高是“直接有利于就业”(37%),其次是“理想信念追求(2l%)”,再次是“谋求仕途发展”(33%)。45%对“当前许多学生打算做学生干部,你是否愿意成为学生干部,并且甘心情愿为学生服务”回答表示“不愿意”。34%的大学生对到西部地区支教可能因为待遇低的问题而表示“不会同意”。可见,目前大学生部分学生中确实存在着片面追求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实现,一定程度上将造成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潮的蔓延和人生价值的偏斜。

第二,关于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方面,表现出是非混淆,荣辱倒错。调查数据表明,有大约11%的大学生经常性借款消费,即便是借款消费,出于完全的学业方面需要只是占到33%,将近66%的比例消费在手机、笔记本、MP4、恋爱、名牌衣服的购买上。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女同学花费在衣服、化妆品、上网、通讯等方面的比重要占到生活费用的70%左右,男同学则侧重于交友、吃饭、吸烟、通讯、上网等方面,这一部分比例则占到生活费用的80%左右。有近10.4%同学回答“在公共汽车上是否愿意给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让座”这一问题,回答是“不愿意”。

关于大学生男女交往、恋爱及问题。调查表明,26%的同学认为男女交往方式无需注意,可以任意而为;46%的同学认为大学校园中恋爱中男女亲热方式如拥抱、接吻等“正常或者无所谓”;只有23%的同学回答“应该注意场合”;对于“男女大学生谈恋爱期间你是否同意发生性关系”这一问题回答,有24%同学填写“同意”,有36%同学填写“无所谓”;有21%同学回答“有过与恋爱对象外出开房间”经历,其中,有接近8.9的同学回答是“经常外出”;对于“你是否同意与你的恋爱对象租房同居”这一问题回答,有近31%同学回答“同意”;有近15%的同学回答有过与恋爱对象校外租房同居的经历。

关于考试作弊,12.3%被调查同学表示必要时候,会考虑考试作弊;对于“你是否痛恨考试作弊”这一问题回答,有10.6%同学回答“无所谓”;有近6.1%的同学表示“曾经考试作过弊”,有近7.2%同学表示“想过考试作弊”;有7.0%的同学回答在可能会补考与考试作弊能通过之间,会选择考试作弊。在回答“考试作弊被抓,你是后悔自己行为,还是抱怨命运太坏?”这一问题,有近7.8%的同学回答“命运太坏”。另外,关于论文抄袭方面,词查结果表明,居然有将近67.7%的学生有过抄袭行为,并且,有70.6%的同学的态度认为论文抄袭“无所谓”。56.3%的同学表示在课堂上有过玩手机或者发短信的经历。

关于迷信与宗教问题,部分同学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与倾向也是不容小觑。调查结果显示,有近17.6%的同学表示“完全相信或者比较相信电脑算命”,“有时候相信或有些方面相信的”的占到12.2%,明确表示“不相信”的占61.4%,此次调查还显示26.5%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有过迷信行为。尤其是在以网络占卜、扑克算命、星座、血型预测的各种形式为自己算卦的分别占到被调查对象的35.5%,34.2%,46.5%和43.%。关于对传统世俗迷信、鬼神传说、面相、手相、占卜、特异人体功能几方面的迷信程度调查结果显示,非常相信的占调查对象的3.2%,有时相信和有些相信占35,8%,不清楚的占32.3%,不相信的仅占28%。调查还表明,女生的迷信程度显著高于男生(t=2.873,p

第三,关于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呈现出网伦理失范、自我迷失和价值迷乱特征。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经常上网的占到56%;在回答上网目的时,回答“无聊、上网聊天交友”的学生达到了68%,回答“用于收发邮件”的学生占到69%,回答“查找专业资料”的学生占到56%,回答用于“打游戏”的占到62%。另外,回答见网友的学生达到23%,与网友发生性关系的达到了5.6%。另外承认自己已经网络成瘾的学生达到了5.3%。承认因为网络而耽误学业的学生占到了33.1%。调查结果还表明,浏览过黄色网站的同学占到了55.4%。发送过黄色图片或视频的同学占到了1.6%。

第四,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结构、心理状态还没有完全成熟,大学生因心理不健康等因素造成的思想和价值观的矛盾日益增多。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认为自己苦恼的问题依次是就业压力(78%)、学习压力(54%)、人际关系压力(53%)、家庭经济压力(42%)、情感压力(21%)、集体缺少温暖(18)、其他压力(10%)。

二、当前大学校园道德秩序失范原因剖析

(一)深层次社会文化传统使然

当代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的根本是人格的转换,即从依附性人格转向独立性人格。在人格转变过程中,个人的主体价值被无限制地放大,很容易使人格异化。人格异化的突出表现是个人是欲望的奴隶,以自己物质利益为核心,不讲诚实守信,见利忘义,其结果往往不择手段实现个人利益。同时,主要以眼前的利益为准,不顾长远利益,其典型的特征就是过渡追求物质主义,注重最大的感官享受,主体不能被侵犯,只在生活之内寻找生活意义,精神生活追求退居次席。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在打破专制划一、彰显个人主体性方面具有积极的价值。同时,在多元价值视野中,个人主体性的过分张扬已经开始出现,不同的价值选择都拥有了被尊重的道德空间。如果过于强调多元的个人价值,很容易在多元妥协中模糊了一些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念,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界限被杂乱无章的多元价值所混淆,社会就会丧失基本的理论标准,人们就会荣辱不分,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二)多元文化思潮碰撞和激荡加剧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格局中,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越来越激烈。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由于社会集团及人们的利益逐渐趋向于多元化,作为意识形态的荣辱观也必然趋向于多元化,这会使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人的荣辱观差异愈发明显。这些差异荣辱观在诸如社会风气、道德、法制因素社会外部条件下之间相互碰撞相互作用下,会使一部分人的荣辱观发生扭曲和趋向消极;第二,我国同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各种形式的交往和交流日益频繁。在这些交往和交流中,各种不同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互相碰撞、互相影响也在所难免,发达国家的多元化价值观、道德观等积极方面对中国人的影响越来越大,其消极方面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远高于积极作用。

(三)市场经济双刃剑的消极影响

市场经济在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民主法制建设,推动人们的主体意识觉醒,推动人们尊重市场规律,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道德意识淡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匹配、不协调,所引发的贫富差距拉大、权力寻租、经济特权、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等现象,对于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而言,其消极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确立起自主、独立、自强的精神,在各种竞争性活动中张扬着个性,表现出追求公平、平等和活力的精神;另一方面,容易因为市场经济的逐利性诱发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价值相对主义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降低对纪律的服从,以尊重个人选择为借口,滑向与集体的对立面;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使大学生在行为选择上表现出的信念动机不足,利益性动机强化;而相对主义会使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中迷失自己,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四)大众传媒迅速扩张,互联网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影、互联网等的迅速发展,在给大学生们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窗户的同时,也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尤其是消极影响迅速扩大。不容否认,大众传媒所散播的多元价值信息、模糊的道德评判以及以尊重个人价值为借口为反道德行为的辩护等,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影响巨大,尤其是互联网带给大学生前所未有冲击。总结来说,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容易导致大学生对网络虚拟“理想世界”的依恋,拒绝现实世界;第二,大量的信息包括垃圾信息、色情信息、暴力信息等对大学生来说,可能因为真假难辨,良莠不齐,容易动摇和改变他们本就不稳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第三,在性格上容易造成大学生的孤僻、冷漠、怪异等心理问题,尤其是性格内向和自卑者利用网络提供信息平台充分展示自我,而在现实世界中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闭锁。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合力,渗透不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当前的“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它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但是,“两课”正在遭遇巨大的信任危机。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对学校正在进行“两课”教育普遍反映效果太差,对其持有反感态度的学生达到被调查对象的88.5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另一重要力量是辅导员。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自己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满意;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其所起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是极其有限。专业课教师缺乏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且教书育人的意识与理念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几种教育力量各自为政,难以形成为高效、有序的教育合力。

(六)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高等教育改革、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难尽如人意

随着高校扩招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但是,与之相匹配的高等教育改革、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却无法在短时间内跟上,这就造成学生对学校的各方面条件和服务不满意,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和生活服务与管理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希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大学生对社会和高校自身的评价。高校的硬件设施是进行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但是,其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则是重中之重,甚或是超越硬件设施。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品质,端正服务态度,这些都关涉到大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与走向。一次温暖的服务会改变一名学生的人生观,同样,一次冷酷的服务也会改变一名学生的价值观。

三、结论

从上述原因的探讨和分析过程中不难看出,今天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价值观的滑坡与扭曲,并非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高校及自身的原因。一方面说明高校目前的道德秩序的无序和混乱状态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另一方面,也足以说明大学生作为知识和有思想的群体,对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反思今天德育模式的成败得失,构建新的德育模式,重构大学道德秩序,引领大学秩序道德秩序健康和谐发展,是当代高等教育建设与发展的题中之意。

参考文献:

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范文1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越来越讲究,国内3G网络的日益成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逐步到来,手机凭借其先天的移动性、便携性、互动性、智能性等优势,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的便捷渠道。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也加入到手机上网的大军行列,手机成了他们的随身必备品。据报告,中学生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69.3%,学生群体在整体手机网民中所占比例也远远高于其他群体,学生群体成手机网民主力军。面对中职学校的学生使用手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如何看待中职学生对手机的使用问题,如何看待中职学生对手机上网的问题,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普通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中职学校的学生手机上网的原因分析

学生手机上网除了网络自身的发展迅速,网络上各种知识、信息丰富,能够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外。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手机网络的风气影响,让很多学生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感觉手机上网应该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原因有学生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聊天、发徽博以及对网上新奇的事物的好奇等多种因素,促使了学生用手机上网。

二、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

(一)中职学校的学生手机上网的益处

1.更新知识,开阔视野。现在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中职学校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手机上网能够获得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学习和生活有较好的指导作用。通过手机上网可以充实头脑,只要留心就可以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能够阅读各大报章杂志,眼界大大辽阔。

2.便于和外界交流。现今的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学生家长在外打工,孩子在家委托给长辈或亲戚代养,家长为了便于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

3.能够获得更多的资讯。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网络便是知识和资讯的巨大容器。网络能让中职学校的学生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资讯,弥补生活中视野狭隘,信息贫乏的现状。

4.可以缓解压力。手机上网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网页浏览,把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传上去,开一个讨论区,发一些贴子,和大家交流,可以听听音乐,可以和朋友聊聊天,有利于缓解压力,放松自己的心情。

(二)中职学校的学生手机上网的弊端

中职学校的学生使用手机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但并非所有的使用者都能使用其利好一面,中职学校的学生使用手机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弊端:

首先,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现在很多学生上课手机都在网上,偷偷地看偷偷地回短信。在课间、午休、睡前、半夜就更多了,一些学生几乎达到痴迷状态,不但严重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和休息,也影响到其他同学;课堂上,心不在焉,听课的效果如何能好,课外很多时间都花在上网上,没有时间弥补课上的不足,很多学生承认上网耽误学习,上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其次,成了早恋的帮凶。有些同学会利用手机去作为谈恋爱的“良好工具”,手机便成了早恋的帮凶,毕竟在学校里耳鬓厮磨、卿卿我我的场合和机会较少,很多陷入早恋泥淖的少男少女在欲望的诱惑下,转而利用手机频繁发送甜言蜜语、互相约会,从而避开家长和老师的干预而进行非正常交往。手机方便他们“增进感情”。因此引起的中学中男女生交往过密、早恋甚至越轨的现象已时有发生;因为早恋中断学业的,为“爱”离家出走的也不鲜见。

第三、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一是心理健康。网络文化混杂着种种不良因素,网上“文化侵略”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侵袭,网上黄色流毒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网上黑色信息对青少年精神的毒害、网上暴力文化,五花八门。每位手机用户都毫不例外地经常接收到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正处在生理发育期,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的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些影响严重地对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构成威胁。一是身体健康。手机辐射危害青少年健康。有关专家指出,青少年的免疫系统较成人脆弱,因而特别容易受到手机辐射的影响。手机辐射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很多使用手机的学生,白天常把手机挂在胸前,晚上就把手机放在枕头边,这样手机辐射危害是不可避免的。

三、管理对策

(一)学校加强对中职学校的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首先应该教育学生提高自身的修养,组织学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增强中学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自觉抵制不良道德行为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公德意识教育,让他们在网络世界中感觉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培养他们的网络公德,可以树立正确的公德意识,继而运用于现实社会中。其次,学校为学生在校园内创造绿色上网创造条件。

学校创设条件在校园、宿舍区域安装磁卡电话、200卡电话,教师办公室的电话也应适度向学生开放,以满足学生正常联系的需要,以化解由禁带手机带来的通讯需要的压力。学校网络教室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学校开设上网指导课程,科学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上网,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满足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又有效地避免学生沉迷于手机上网。

(二)家庭要加强和孩子的沟通,对孩子手机上网进行科学引导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课堂,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应该教育孩子如何使用手机,应该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手机网络的利与弊;其次,家长不能盲目的溺爱孩子,当孩子要求使用手机时,要正确给孩子做教育,增强孩子的判断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理解劳动挣钱的艰辛,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再次。家长为孩子配备手机时,可以配备功能简单的手机。即使是智能手机,也应该到手机营业厅关闭相关的网络服务,因该服务需要服务密码才能开通,家长可给孩子的手机号码设定服务密码。

(三)社会为学生营造手机上网的优良环境

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范文12

我能理解校方的心态。即便真为情杀,他们也希望为逝者避讳。在中国的校园,师生恋成功了就是佳话,失败了就是丑闻,何况闹出了命案。但是我仍然想借此传闻来讨论一下师生恋的问题。就算这一桩是误传,师生恋也在别处存在,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而且有媒体已经在讨论了。

首先我想说,无论程教授是否与女学生关系暧昧,那个男生都没有行凶的理由。快意恩仇是一种野蛮的私刑,与文明的教化背道而驰。作为一个学法律的学生,他的行为的确让学校蒙羞。

但是,假如三角恋的传说属实,我也对他的处境深表同情。一个青涩的学生,要去和功成名就的教授做情敌,本来已经处于大大的劣势,更何况传闻中这位教授是他的女友的导师,手里拿着她的分数、评语和文凭,这些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她的未来的东西。

不用说鲁迅和许广平、沈从文和张兆和等伉俪的故事,我知道,就在平凡的人们中,也有无数纯真动人的师生恋。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师生恋的问题,正如无论历史上有过多少和谐美满的一夫多妻家庭,现在也不允许它存在了一样。

师生恋并不是一个伦理问题。从伦理的角度,我并不反对师生恋。爱情应该超越年龄和阶层的限制,尽可能多地实现当事人自由意志。不过,这种自由意志的实现,依赖于当事人自主的可能性。

很多人赞同师生恋的理由,也是恋爱自由。但是,正是从自由的角度,我对它持反对态度。当老师部分地掌握着学生的命运的时候,学生不可能和他自由地恋爱。这是一个权力关系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关系都是一种权力的博弈。前提条件就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很难实现真正对等的自由恋爱。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崇尚恋爱自由的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禁止或限制师生恋。尤其是导师和异性弟子之间,连单独谈话的机会都不可能太多。

当下的中国,学生学习任务重,就业压力大,如果不幸被不喜欢的老师钟情或骚扰,处理起来十分棘手。很多老师就利用学生这种不知所措的心态,以手中的权力谋取了私欲的满足。又加之社会风气浮躁,暴力影响青年,师生恋导致的凶杀悲剧,媒体报道出来的都已经很多了。

如一夫多妻一样,妇女缠足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但是整体上弊多利少,所以要坚决禁止。同样的道理,不管有过多少浪漫故事,师生恋也应该被禁止或者限制。

我并不是说,师生恋悲剧的遇害者就是咎由自取。恰恰相反,他们是学校制度缺失的牺牲品。我的意思是,这并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制度问题。一个老师才华横溢,又具浪漫气质,并不是他的错。感情也很容易冲破道德的樊笼,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它更会变成脱缰的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