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

时间:2023-06-04 10:48:23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1

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发展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价值主张,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小学教科研活动也日益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校长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农村学校教师对教育科研活动还普遍存在着认识不清、动力不足的问题。“只要自己能够把课上好,无需搞什么教育科研”,这是许多农村一线教师的观点。甚至还有教师认为搞教育科研就是不务正业,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看法在边远山区教师中尤为突出。“不反思、不研究、不合作”是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面对教育科研时的普遍态度。教育科研是否真的对教师专业成长毫无裨益?事实并非如此。名师成长经验和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征途上,教育科研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相反,必须要依靠教育科研的跟进,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才能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一般而言,实施教育科研的基本路径是:确定课题(归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反思(运用先进教育理念不断追问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学习(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理论和知识)——行动(用科研的态度和方法去探究、实践)——总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识教育教学规律,把研究成果归纳提炼出来)——推广(把研究成果在一定范围进行验证、推广应用)。

一、“问题——反思环节”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教育科研的前提是要把自己在教育领域中发生的典型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自己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不能视而不见,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特别对于教育教学中的关键事件,要善于观察、收集和分析,提炼总结为问题,围绕问题确立有价值的课题,这是我们经常说的“问题既课题”。事实上,从教育现象到教育问题再上升为教育科研课题就是一个教师对自我经验不断追问和自我反思的过程。教育科研中“问题——反思环节”对我们基层一线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所说:教师成长=经验+反思。“问题——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挖掘和梳理出经验中蕴含的道理,使经验升华为理论,是教师获得实践智慧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学校教科研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引导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反思自我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反思让教师尽快实现个人专业成长。

(一)教学实践中反思

引导教师关注自己班主任和课堂教学实践,特别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关键事件”,及时对相关教育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研究,理性审视自己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育教学实践,正确运用反思的结果优化或矫正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

(二)理论学习中反思

在学校教科研工作中要求教师必须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并结合实际做好读书笔记,引导教师以摘抄、随感、反思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理论学习意识,让教师在持续的理论学习中,充分认识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的不足和缺陷,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完善自我理论修养,提高自我理论学习的自觉性,让读书和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三)同伴互助中反思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研和培训活动,优化教师研训模式,让教师在教研组、备课组和学术沙龙中进行反思学习。这种身临其境的团队研修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很大。

二、“学习——行动环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个教师仅有“问题——反思”意识是不够的。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研究更多属于应用型研究,要以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为突破口,以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为研究的源头活水,把课题研究引入教研组,与教研结合;把课题研究引入课堂,与教学结合,发掘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研究元素。中小学教师必须将其学习反思后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做而论道,在做中学,实施好教育科研的“研究方案”,致力于解决教育问题,促使教师努力成为一名研究者和反思者。这种探究性行动研究是中小学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它强调教师们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通过学习、研究和行动来解决问题,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自觉性。因此“学习——行动环节”可有力促进教师个人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实现教师在认知上的跨越,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环节。

三、“总结——推广环节”带动教师专业成长

在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般沿着“问题—课题—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推广”的研究路径进行。教育科研是一种探索教育规律的活动,它要求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研究结果,达到规律性和本质性的认识,其研究成果应具有普遍推广和指导作用,这就需要一个交流的机制、平台和研讨的氛围,进行阶段总结和推广。比如总结推广中“教育科研沙龙活动”这种形式,既有个人反思,又有同伴互助,还有专家引领,能给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思维交流碰撞提供有利机遇和良好平台。沙龙活动中,可以组织教师围绕课题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积极而有效的交流,与会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阐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使理论和实践能够真正结合起来,让大家在广泛交流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积极发挥课题主研人员、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不断提升教师科研素养。“总结——推广环节”能很好地促进和带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2

在2013版《江苏省义务教育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信息技术课程被确定为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必修内容之一,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者——信息技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反复尝试、不断实践,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学生,提升教研能力。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也因此成为我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与目标。

1 信息技术教师现状分析

通过听课、赛课、与教师交流,发现六合区信息技术教师已具备了比较好的教学能力,教师能够根据课程理念及对教材的理解设计组织教学,并且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在南京市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中,六合区多名教师取得了较好成绩,可以说,六合区信息技术教师已经具备了进行教学研究的基础。

但是,六合区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整体薄弱,体现在教学论文撰写能力不高、科研意识还较淡薄。能及时有效地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体会总结出来,并上升为理论是教师教研能力基本体现,而六合区信息技术教师撰写论文能力、热情都不高,数量少且质量不高。同时,教师在课题研究方面整体较弱,到目前为止只有5位信息技术教师有自己的市、区级个人课题,而省、市、区规划课题没有。是什么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呢?

2 影响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研究的因素

思想上不重视 很多教师认为教科研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教师只要上好课就行了;还有些教师为了评职称,没办法才去写论文、做课题。

教育理论知识不够 教科研不同于技术,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总结、撰写论文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很多教师不缺乏想法,但由于缺少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储备,不懂得进行教科研的方法,有想法不知如何入手去分析研究,缺乏深入思考。

缺乏问题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小组合作如何进行”“学生上课玩游戏怎么办”等,这些“问题”很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而不能及时“抓住”问题,并进行分析研究,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合作意识不强 目前,六合区多数学校只有1名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处于一种“孤立”状态,在学校中几乎没有机会与人合作,长此以往造成合作意识淡薄。

研究时间不足 信息技术学科是非考试科目,学校领导重视不够,随意减少或挤占课时情况时有发生。同时相当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还身兼多职,网管员、资产管理员、学籍管理员、机器维护等,而本职工作——信息技术教学则未能摆上主要位置。在教研活动中,经常会有信息技术教师因学校有事请假等。总之,工作繁忙,角色众多,使得信息技术教师无暇顾及教学研究。

3 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加强理论学习,让教师发现问题 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丰富信息技术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开展一系列主题培训活动,如《开展主题式单元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等。同时开展相关的科研讲座,如《如何撰写教学论文》《一线教师如何做课题》等。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他们一起疏理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分析研讨,从中选取有价值的问题共同研究,并长期跟踪指导。鼓励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做个有心人,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现象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开展活动,增强交流 针对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人单势孤”,无法进行校本教研的问题,我们除了加大区级教研活动频率,还根据学校的地域特点,将全区学校分为5个教研片,每片由两名区级中心组成员负责,要求每片两周开展一次活动,活动形式可以是互听课、集体备课、经验交流等,活动结束后要有反馈总结,包括上课教师说课及反思、教师评课等。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的技术优势,搭建了信息技术学科QQ群、博客群、学科主题研究网站,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扩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时间和空间。

要求教师写教后记,及时进行反思 实践证明,如果教师仅满足于在教学中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及时反思,那他永远只能停留在新教师的水平上。我们要求教师不仅反思课堂教学,总结精彩成功之处、思考失败之处,还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否真正实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不仅课后要反思,课前、课时也要反思。课前反思教学模式和策略,上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课后要批判性地进行反思,结合各方面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行为及效果进行分析思考;反思不仅从自己的角度,还要从学生的角度、从专家引领的角度、从同行的评议中、从与家长的沟通中,甚至“超越自我”进行反思。反思后要写500字左右的反思日记,内容包括教学中的成功失败之处、自己的心得、对教学设计的思考、教学机智闪现、学生反馈意见、同行与专家的点评等,学习和加深理解,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教学反思每月整理一次,及时上传到博客群、学科研究网站上,与全区教师交流研讨。每学期还要撰写两篇教学案例,对自己或他人教学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进行反思。

引导教师善于总结 很多教师都是经验型的教师,他们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从没有考虑对这些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时间一长,这些经验就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了。因此,我们在日常教研活动创设一定的研究情境,如进行教学研讨、经验交流、论文评比等,促使教师认真总结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并结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形成教学专题论文。这样既可以促使教师把在教学中产生的点滴体会、反思之后产生的新想法与感受及时进行总结,又可以使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促进教师进一步思考。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3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英语教师

及时,必要的教学反思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20世纪80年代,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

什么是反思?杜威认为是: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题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为什么英语教师要进行反思性教学呢?

首先,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我们的教学改革进入了全新的领域。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怎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怎样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都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流向具体目标。在关于评价改革中,他强调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所以说,新课程呼唤反思型教师。

其次,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和发展。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经验型教师与研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在反思中推进和完善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再次,反思性教学对新课程的实施有着积极的意义。反思性教学的对立面是不加反思与批判的机械的教学行为。在我国,直到今天,“灌输式“教育,”填鸭式“的教学并没有退出教师的讲台。在这一背景下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积极地互动与对话,学生的主体性无法体现;教师也不能创造性的地生成知识和建构意义。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就必须进行反思性教学。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性因素的观点,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设计教学方案和组织教学,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优化教学过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反思性教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自我反思法

自我反思法是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施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反思总结的内容失分广泛:可以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感悟,以及自己对教材,学生,教法等要素的理解;可以是总结反思学生的同时,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事件”。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关注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为事后回顾反思提供原始素材。

二、录像反思法

录像反思法就是通过录像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反思方法的实施程序为:上课和录像观看录像,比较录像的教学过程与预先的教学设计的不同之处。反思评价评价主要教学环节所应用的教学技能和策略及理论依据。根据评价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原先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性总结。

三、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主要是通过与其他教师的讨论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后面的教学理念,来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一种方法。操作程序为:教师围绕研讨主题上课,其他教师带着问题来听课。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内容及设计的理论依据。教师与其他教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教师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写出反思性总结。

四、叙事研究法

相对以往的所谓科学化的研究,叙事研究强调与人类经验的联系,并以叙事来描述人民的经验,行为和作为群体和个体的生活方式。叙事尊重每个个体的生活意义,主要通过有关经验的故事,口径,现场观察,日记,访谈甚至书信及文献分析等,来进行叙事研究。

五、文献检索法

教师要从嘘声作业中,试卷中,寻找教学的事,也要从教学杂志,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不断反思提高教训理论实践水平。

总之,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审视教师的教学行为,英语教师要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与磨练中,才会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远在潮头浪尖。没有反思,教学只会是建立在冲动,直觉和常规之上。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 我们怎样思维[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4

关键词:中学英语;反思性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4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和老师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左右,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一味的去灌输英语语法、大量的练习等形式,所关注的是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在阶段性考试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如何学习,怎样思考,自己工作的改进等思考的较少。在反思性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思考学生的学习,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问题,还要思考如何教,教师如何突破的问题。

一、 中学英语反思性教学的范式

“反思性教学理论是近年来在欧美兴起的教学理论,其主要是指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评性分析的过程,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审视、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出的种种觉察水平,转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① 根据反思性教学理论,中学英语教师运用反思性教学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成果的改善,还能自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反思性英语教学的基本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性,反思性教学要求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反思,这种反思是建立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的基础上的。作为英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变化,也要关注自己的教学效果,有主动改进工作的意识。比如在一堂英语口语课后,要主动反思学生发言不准的原因,为解决问题想办法。

2.反馈性,反思性教学实质是一种信息及时传递的过程,即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的重新审视,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改进的地方及时总结,为下次上课做好准备。这种反馈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来观察,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如作业、考试等形式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

3.有效性,即反思的效果要明显,不能停留在口号上,“由于反思性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尽可能协调好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因素,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果,达到理想的目的。因此,教师通过反思,采取各种措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最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当教师在某一教学活动中采取某一教学方法或解决某个问题,而取得较好的效果时,这说明这次的成功是对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发展和完善。”② 所以,中学英语反思性教学要注意教学效果的实效性,不能问题无限期的拖延,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反思性教学要落实在“快”字上。

二、 中学英语反思性教学实施的环境

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环境,离开这些环境反思性教学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具备包括反思性教学的文化、个体成长空间的良好环境。

反思性文化环境指的是在学校整体教学环境中,普遍存在反思现象,如学校提倡反思、鼓励反思的政策环境,及时反思、课课反思的良好气氛等,这是中学英语反思性教学实施的外部环境,也是中学英语教师实施反思性教学的客观条件。反思性教学能否实施依赖于学校反思教学环境的培养,整个学校形成反思氛围,善于总结,反思性教学才能真正落实,教师才能真抓实干;反之,这种反思就是流于形式,走过场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会遭到教师的抵制,影响恶劣。所以,在全校培养良好的反思性文化氛围是中学英语反思性教学实施的客观前提。

中学英语实施要具备良好的个体发展空间,“反思性英语教学由教师操作完成,而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极大影响,因此.要使反思性英语教学顺利有效实施,就必须使教师全面认知反思性教学。强化其心理认同感。”③ 因此,要增强中学英语教师的主体职业认同,培养老师的主体意识,拓展个体发展空间。只有如此,中学英语才具备实施反思性教学的主观条件,才能真正的领悟、贯彻反思性教学的规则、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反思性教学真正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

三、 中学英语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方法

中学英语反思性教学的实践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一定考虑学校的校情、学生的认知水平,常抓不懈,并结合工作的经验加以总结,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反思常态化,总结经常化。反思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教学目的的实现,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成绩,因此,反思教学过程、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反思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考试中暴露的缺点,要经常总结,及时反思。在反思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方法,比如质疑法、总结法和交流法等,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教学进行反思,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实践反思提升行动能力。实践反思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的谈论、教学方法的改善,还包括对教学情境的模拟和教学效果的估评等。即按照事先预想、课堂实施和课后评估的方式对自己教学整个过程实施反思,为下一步教学提供经验。

记录反思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进行记录,包括教学日志和教案,记录教学过程的经验和得失。通过教学日志的记录反思,英语教师能够对在教学中失误进行分析,对取得成绩进行推广,使教师能够在反思教学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合作反思,共同提高。在反思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团队的帮助,可以通过教学观摩、合作教学和互评的方式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观摩教学反思一方面能够在观摩中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能帮助教学者发现问题,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合作教学反思通过在一个班级里让两个老师来带,特别有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有利于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

集体教学活动,提高反思质量。在反思过程,通过集体学习,集中观摩,或以学科为单位的集中总结都是很好的反思形式。比如在单位集体教学总结中,教研主任要对近期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总结经验,推广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在反思过程中要注意反思的质量,要调动没有英语老师的参与热情,真正让反思性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做到人人参与,事事反思,加快把反思的经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任务之余,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注释

①郑晓梅:反思性英语教学的实践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

②同上

③郑晓梅:反思性英语教学的实践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

参考文献

[1]胡波:浅谈反思性教学中的个体反思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3(6)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5

一、集体教研,变“自我防卫”为积极对话

集体备课是教科研的主要活动之一,是为摆脱独立备课中教师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必要方法。我们从倾听教师抱怨、破解集体备课形式化的尴尬出发,进行问卷调查,征求合理化建议,寻求改进措施,确定了“创新集体备课形式,丰富集体备课内容,规范集体备课流程,加强集体备课督导评价”的工作思路,确保集体教研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努力构建协作式教研文化。为此,我们实施了“双线四式”集体备课教研模式,即备课组、教研组集体备课线和“解析、评说、前瞻、反思”四种集体备课模式。

1.备课组、教研组集体备课线

级部备课组长根据教学需要,随时随地备课,做到三个统一:统一进度、统一导学案、统一达标题。

教研组集体备课线:学科教研组长负责确定教研内容并组织活动,每周进行集体备课(时间为半天,由课程部统一调整课程表,每学科每周有半天时间无课),陆续开展“解析、评说、前瞻、反思”四种形式的集体备课活动,也可以针对阶段性检测进行质量分析,针对小课题研究进行总结交流,针对金点子成功案例进行学习,还可以针对课时(单元)知识树进行构建和展示……要求同学科教师和包学科领导全员到位,人人有事干,人人能发言,人人有贡献。

2.四种集体备课模式

学期初或教学某一单元、章节之前开展“解析式”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在把握课标、熟悉全书内容的前提下,分别担任各单元(章节)或某一课时的主备人,结合学情和教情,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练习、达标测试等方面进行介绍,提出困惑,共同研究举措。其他人可针对主备人的发言提出合理化建议,组长做好总结性发言。

月初开展“评说式”集体备课。教师互相审核学案,全体教师从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内容是否适量适度,环节是否科学合理,格式是否清晰美观,能否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兴趣等方面对每份学案进行评论。完毕后,设计人再对学案进行修改完善。

听课活动之前开展“前瞻式”集体备课。教师在听课之前,围绕活动主题和听课内容交流研讨,各抒己见,探索最佳教学策略与方法,进一步明确听课任务,把听评课过程作为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有利时机,同课异构,努力实现听有所得、学有所获的目标。

每周开展“反思式”集体备课。按照“主题+漫谈”的方式,引导教师总结经验,勤于反思,共同改进。各教研组根据教学实际,以“头脑风暴”、“教学沙龙”等形式,对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攻关。教研组长安排专人随时填好《集体教研活动记录表》。

二、学科教研日,变消极对待为积极参与

为改变教研活动例行公事、被动应付的现状,学校开展每周交替“学科教研日”活动,将教研工作常规化,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讲课、听课、评课等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具体策略是:周一为语文教研日,周二为数学教研日,周三为英语教研日,周四为理化教研日,周五为政史地生教研日(艺体信技组根据工作需要随机安排教研活动)。示范课、研究课、展示课、名师讲堂等活动都安排在本学科的教研日。

“学科教研日”活动让“天天听评课,周周搞教研,科科齐改进”成为现实,形成了“授课前集体备课,讲课中集体参与,授课后集体评价,总结中集体改进”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向心力、凝聚力,打造了自主互助学习型高效课堂。各教研组坚持“众讲齐评有中心,深思解惑共提升”的思路,及时排查不足,梳理教学问题,探索措施方法,总结研究经验,进一步落实了高效课堂的核心要素,实现了整体教学水平的再提升。

三、“前伸后延”式网络教研,变互动难为真教研

为真正解决“互动难”、“假教研”问题,引导教师你评我论、集思广益、勤于反思、积极改进、共同提升教学水平,我们在校园网上创建了“教研在线”栏目,深入开展“前伸后延”式网络教研与常态化教研活动整合研究,搭建教研平台,使一线教师、分管领导随时交流研讨,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前伸”是指前瞻性集体备课,可以是完整的单元解读、教案或学案,也可以是教学建议或困惑。“后延”是指教学反思、听课体会、教后反思等,弘扬“真讲了,才反思;真反思,才改进;真想听,才前瞻;真听了,才评论”的“四真”教研风气,引导教师真正参与到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五课”活动中去,把教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四、人人有课题,变安于现状为行动研究

问题就是课题,方法便是成果。教师要结合学校教科研工作重点和本学科特点和现状,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将问题分解,化大为小,深入探索影响学生“认知线、情感线”和“学习动力”的因素;并经过实践、完善、提升和再实践、再完善、再提升的过程,才能揭示出内在发展规律,从而提炼出真正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

教研组长根据学校的主课题,结合本学科特点,确定3,5个互相关联的子课题,再根据所选子课题,针对教学中的细节性问题用心设计课题,供本组教师选择,形成系统的课题研究体系,研究时间一般为一学期。开学初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力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期间进行实践和深入探索,积累和丰富过程性材料。学期末撰写富含经验性和成果性的课题研究报告,为撰写高质量的论必要的准备。在整个课题研究中,要坚持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个人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开展课题研究,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五、科学完善的评价制度,

为教研工作保驾护航

学校注重教研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定期修订《教研组、备课组管理评价细则》、《教科研评价标准》、《高效课堂评价标准》、《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集体教研制度》、《研究课、公开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培训学习制度》等,不断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共同搭建广泛交流、深入实践、展现个性的研究平台,营造积极协作的研究氛围。

本着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方式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准确性原则,学校从课堂教学、培训学习、项目研究、教研成果四方面,每学期对教师的教科研工作进行客观公正地量化评价,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根据考核成绩评选教科研先进个人、优秀教研组、备课组等,努力做到教科研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总结、有评价、有反馈,善始善终。

完善的教科研管理和评价制度为协作式教研文化建设做了必要准备,使教科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条理化。各项活动的开展、各种评价的实施,又使研究工作更加务实、公开、公正、明晰。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6

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各类需求的人才离不开教师。因此,从事教育的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校本培训”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为广大教师打开了方便之门,锻炼了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在校本研修培训中,我校组织了有关“各学科教学基本模式”、“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等教学理论的学习。开展多层次教育科学研究,人人有课题,人人学理论,人人掌握科研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2、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进行跨年级、跨学科、跨学段进行听课研讨,教研组在“研”字上下功夫,在自觉主动有效上下功夫,继续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充分调动各年级组长的能动性。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详细的记录。本学期我们继续加强对随堂课的调研力度,加强调讲的范围。面落实了教学工作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考核要“严”、质量要“高”。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向相关学科的教师学习课堂教学的方法。都会选一节本周最难把握的课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这使我受益匪浅。

二、各教研组要积极组织老师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

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特别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每月个教研组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的,每次集体备课,每一堂教研课都是教研组集体的结晶,通过实践来改进和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重难点前移”,推行课堂模式“重难点前移”,提高研修实效。、听课、研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使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的成熟起来,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已形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给我们的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三、关注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四、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五、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7

一、反思性教学模式的结构

反思性教学模式的结构是由四个步骤或者阶段组成:

动机阶段: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个方面。教师职业内部动机来自教师个人和群体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其中包含着教师对教学现状的不满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要求,这是反思性教学的心理因素,也是根本因素。

计划阶段:教师个人和群体的反思动机及这一动机在适当条件下的强化,推动教师形成反思性教学的计划酝酿。在计划酝酿过程中,教师个人和群体基于研究的需要,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并对教学实践加以不断的反思,作出合乎规律性和目的性的判断,这一判断导致了计划的制定,并创设必要的条件,思考计划如何执行。

行动阶段:行动涉及到具体的反思内容、反思的情景、条件和反思的过程,也就是反思的具体步骤、环节,教学反思行为发生的内外环境因素,教学的动态变化过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涉及到教师个人和集体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变化,也就是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优化和对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态度和情感变化,以及教师本身职业理想、价值目标的确立和达成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评价阶段:对教学反思行为的评价,标准只有两个:一是对现实教育问题的解决,二是教师自身教育理念的优化。

二、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反思性教学有许多可行的形式和手段,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笔者认为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写作教学日记,听课和观察,个案研究。

其一、写作教学日志

教学日记是教师个人的记录文件。通过记日记,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使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为行动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养成写教学日记的习惯,作为反思的手段,时常归纳、总结,往往可获得对自己教学实践比较全面的认识。

其二、听课与观察

互动和交流是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听课主要是以相互听课为主的形式,观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教研室为单位,相互听课,相互学习,观察教师是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如:课堂管理、教学方法、学生反映、师生关系等,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听课能使教师彼此切磋,集思广益,互相借鉴,共同进步。这与传统的听课形式有根本的不同,它不是教学的检查、评估,而是通过听课这一形式,教师相互观察教学,同时记下所观察到的情景,发现的问题等,然后彼此客观地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其三、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首先要使教师们熟悉有关概念,然后从所提供的个案中进行概念和结论的研究,同时使教师们寻求与概念和结论相关的问题,并使之与他们的直接教学经验相联系,就先前阶段的问题和所提出的解决办法进行深思和讨论,最后运用有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论证,鼓励教师们为个案寻求可能选择的结论。

三、反思性教学模式促进反思型教师的成长

反思型教师代表了教师专业成长前进的方向,他们在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教学实践、角色定位等方面表现出了不同于经验型教师的特点,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进步。反思型教师强调教材与师生间的对话,由学生主动去建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反思型教师在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时,进行理性推理;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持怀疑态度。反思型教师的教育途径要在宏观的层面上实现,而不仅仅是局限在微观领域的操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专业成长。

其一、教学研究

反思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双重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教师在认真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还应把自己看成是研究者,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出分析和评价,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注意,对经验加以总结,使之形成理性的认识。自觉的教学研究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

作为教师,有了教学科研的自觉性之后,还应掌握一些研究方法。比如,对问题的分析研究、课题论证、课题申报、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方法的选用以及研究成果的提取与展示等等,都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其二、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所谓行动研究,即教师自身采取措施改进教学行为的行动过程,其中贯穿着自我质疑、自我解惑。行动研究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规模比实验研究小,它主要瞄准具体的某个教学环节、步骤、方法,通过搜集教学素材,发现其中的问题,然后开展研究。教师可独立思考,或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也可参考有关理论、模式以及与学生座谈,提出设想,制定出计划;然后在教学实践中试验计划以确定其有效性。教师对这一系列研究过程、方法及有效性进行归纳总结并写出行动研究报告。行动研究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经验总结,而是与教师自身的长远发展紧密相连的自我教学研究。

其三、终身学习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8

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不断重视,各种指导性政策和行动计划相继出台,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被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各种倡导让幼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建议不绝于耳。然而,幼儿教师专业化不只是教师个人努力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的过程。在教师专业角色定位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看到,让幼儿教师像专家学者一样,花费大量的精力,遵从严谨的学术规范和研究范式,在教育实践和教学现场,去总结或证明幼儿教育中的“普遍规律”,或者去发现新的幼儿教育原理,这都是超出了教师个人努力能达到的水平和职业角色应有的定位。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朱家雄教授曾倡导:“幼儿教育实践应着眼于最优化地解决问题,着眼于‘行得通’,而不应过多考虑是否与‘正确’的理论相符。幼儿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没有一种或数种理论能够理想地涵盖和指导如此繁杂的实践问题。”幼儿教师在开展教育研究中面临什么困难,又该从哪儿切入,本文试图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发现,予以说明。

二、幼儿教师在教育研究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研究水平低,研究议题重复、抄袭严重

从研究的成果方式来看,幼儿教师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经验总结和理论体会文章的水平上,而研究水平较高的行动研究和研究报告则较为少见。经验总结的内容也大多是对教育现场中的某些行为片段进行“想当然”的反思和解读,反映的是教师作为观察者主观的评价和判断。限于个人理论水平和思维深度的不足,幼儿教师无法通过思辨或者经验总结的方式,论证某项工作做法或论证某项教育措施的科学性。利用统计数据、遵循科学严谨的实验范式的研究,就更加难以胜任。实践中常发现,幼儿教师在选择研究议题上往往陷入雷同重复,经验总结的观点往往是直接在网络上搜索已公开的类似文章,进行改编和加上个人在工作中的具体案例加工而成的,抄袭严重,缺乏研究的价值。

2.缺乏严谨的教学反思能力和行文规范习惯,写作质量不高

目前,大多数幼师都是中师毕业后通过在职进修提高学历。由于缺乏高中和大学阶段较为系统的作文写作训练和学术论文规范,导致幼儿教师在总结教育研究成果时,出现很多概念性的错误,行文表达存在很大的问题。下面,以幼儿教师教育研究过程中的“教学反思”为例,说明其写作在行文规范和逻辑结构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说课式回顾与评价。如:“上完这节课后,我总体感觉还是有收获的,对某些问题又有了深刻的认识;本节课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活动开始前,活动进行中,活动结束后,我分别是怎么做的;针对个别孩子,我是怎么做的。”这种对教学反思的总结,其核心只是对自己做出评价和回顾,回避问题本身。行文表述时也基本上是“东一下西一下”地举例子,例子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第二:关注突出问题,但条理不清。如:“整个活动进展得很顺利,孩子基本明白老师的要求,在环节一中,孩子发言基本正确。但孩子也存在某些问题,有一部分孩子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导致进行不下去,等等。”这种教学反思更像是说课式的自我圆场,把现象、分析和措施三部分混在一起,自说自话。大多幼儿教师对教育研究的问题反思水平停留在这个阶段,认为“经验总结”就是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化解释。但这种“经验总结”从方式和结果看,都是无效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第三:学会概括,分得清问题、分析和对策的差别,但都归咎于幼儿的问题。如:“描述问题:通过这次活动,目标基本达成,幼儿最后完成比较好,评价时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比较吵闹,有部分孩子没完成……分析问题:因为老师的示范讲解中,先抓住了要……(说明自己没做错)吵闹的幼儿基本上年龄较小,他们不安定影响到其他幼儿,没有完成的幼儿之前没有进行过相关准备活动,等等。改进措施:鼓励他们,用语言提示,积极表扬,进行集体检查作业等等。”这种反思和“经验总结”往往回避教师自身可以改进的地方,说出改进的措施往往都是逻辑正确、完全通用但缺乏建设性的经验做法。

3.获取不到免费的学术文献和研究规范的渠道

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最终主要是以论文为成果形式。然而,幼师在职接受的关于论文规范和写作培训,并未获得关于如何查阅和免费获取学术文献的渠道。众所周知,查阅文献的能力高低是阻碍幼儿教师是否能了解研究课题的前人研究,并按规范的论文要求写作的关键问题。培训幼师的这些专家学者,自身所在的学术研究单位定期购买了中国知网、维普网的使用权限,有足够的学术资源支撑。在培训时经常对如何获取学术文献这个问题轻描淡写,一笔掠过。除了提出让幼儿园和幼儿教师通过购买相关文献数据库的充值卡或到当地图书馆借阅帐号等建议外,没有更为便捷、免费的渠道。幼儿教师不是专职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员,获取学术文献的时间和费用难度,成为了幼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拦路虎。无法了解所研究课题的前人研究,无法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掌握基本的论文写作规范,再怎么培训如何成为“研究者”,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没有“授人以渔”。

三、对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建议

1.从行动型研究切入,找到正确的研究方向

行动型研究是指教师提出并论证进行某项教育工作的设想,并按照这个设想完成该项工作获得(有物质形态的)结果。这类研究形成的成果是以准研究报告为主要的形式。幼儿教师成为“研究者”,首先是对自身教育行为是否有实质性转变的研究。当前,幼儿教师知行不合一、知行脱节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要求幼儿教师从实践中总结出“普遍规律”和“有效经验”,无异于强人所难。因此,应将教育研究的重点放在对自身教育行为是否能“最优化地解决问题”的行为历程上。行动研究是在问题产生的自然教育情境中进行,并且最好由该情境中经历到问题、体会最深的教师参与进行,最能得到结果。行动研究是以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教师愿意参与研究,就能受到研究结果影响而改变行为。这也是提倡幼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应有之义。行动研究也最符合幼儿教师的研究水平。传统的学术研究,堆砌了大量的文献数据,要讲究信度效度、要注意控制研究历程、讲究选择样本、要借助统计数字的证据等,甚至报告的书写格式还受到严谨的限制。行动研究不必遵循学术研究的方法理论和研究形式,研究报告也不受限于一定的格式,其研究框架简单易懂,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因此,这种基于幼儿教师教育反思能力的研究范式,是适用于幼儿教师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方向。

2.教育反思应从记录教育故事开始

幼儿教师的教育反思能力,是开展各项教育研究的基础性能力。然而,带着“反思”的压力反而是促使教师过早的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或者草率下定义的最大动因。改变这种反思习惯,需幼儿教师放弃用道德判断代替描述行为的“标签式”的教育反思方式。如,“幼儿不听从老师的指令,所以……”,这种用老师的判断代替事实行为的反思方式,无法了解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幼儿教师应以教育观察者的角度,学会用欣赏和客观的描述,对孩子行为背后潜藏的经验故事进行合理化的假设。例如,“孩子站在群体旁边一分多钟,没有参与到同伴的角色游戏中去,猜测其原因可能是在观察别人是如何扮演的,自己还不清楚要扮演什么。2分钟后,很愉悦的选了两个角色帽子,主动要求扮演角色了(假设后通过观察不断修正和验证假设)”。这种基于客观行为的观察描述和思考,能不断提升教师对幼儿行为和教育情境的分析能力和研究意识。

3.掌握免费获取文献的渠道和方法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9

    关键词:山西;骨干教师;教学反思;反思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o11)30—0038—03一、问题提出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llj教学反思方法是指教师对具体的反思内容进行思维加工时所采用的外显方法,主要可分为教师的内部对话和外部交流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在使用时根据所借助的外部力量的不同而又有了不同的分类。通过了解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方法,可以对教学反思的现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调查设计

1.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围绕反思日记、课堂教学录音录像、与学生交流、与同事讨论交流、观摩他人教学、网络互动、行动研究等七种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从它们在教学中各自使用的频次情况、该方法的反思效果情况、及该方法对教师自身教学反思水平的反映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共设计单选题22个,开放题2个。

    2.调查对象选择。本次调查对象选自某县l0所小学的62名语文、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由个人报名、学校推荐的方式产生,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被试均为所在学校的教学骨干.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也都有着时间长短不一的反思经历,在反思方式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实践和认识。

    3.调查实施。调查实施于该县教师集中进行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期间。填写问卷时处于统一的环境中,能够保持较好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向教师做了明确说明,该问卷仅供研究使用,不会涉及到个人信息的透露,请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感受填写,无优劣、对错之分。发放问卷62份,收回62份。问卷信息用spss.16.0软件统计和分析。

    三、统计结果

1.被试基本情况。被试基本信息情况统计显示,62位被试平均年龄为3l岁,平均教龄为10年,具有小高职称的教师为l5人,占24.2%:小一职称的人数为43人,占69.4%;未填写的人数为4人, 占6.5%。从学历层次来看,37人为本科学历, 占总人数的59.7%;25人为专科学历,占总人数的40.3%。

    2.对进行教学反思重要性的认识情况。40人认为非常重要,19人认为比较重要,2人认为不太重要,1人认为一点都不重要.认为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的教师比例占总人数的95.2%。由此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们普遍认识到了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3.七种教学反思方法使用情况。

    (1)坚持每天都写教学反思日记或反思卡片的教师人数为48人,占总人数的77.4% ;坚持每周写一次的人数为13人,占总人数的21%;(2)用录音录像设备将课堂教学录制下来进行反思的教师,仅有2人在每学期使用一两次,其余59人都是一般不用:(3)通过课后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总数达到了42人, 占总人数的68.9% ,另外的l9人一般不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反思;(4)通过与同事交流、教研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则达到了58人, 占总人数的95.1% ,而3人是一般没有,占4.8% ;(5)在平常教学活动中通过观摩其他老师教学以及观看教学视频的形式来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教师人数为52人.占总人数的85.2%。而9人则一般没有,占14.5%(一人数据缺失);(6)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网上论坛、聊天等网络互动形式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人数为11人,占总人数的17.7%,而51人则一般没有,占82.3%;(7)对以往教学通过开展行动研究的形式进行教学反思的人数为31人,占总人数的50.8%,而30名教师从未进行过,占48.4% , (1人数据缺失)。

    以上结果表明,写反思日记是所有参与调查老师所采用的最为普遍的反思方法,62人都写反思日记,其中坚持每天都写的占77.4%,经过笔者调查后的访谈得知,该数据与该县教育局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教师以“作业”形式来交反思日记的举措有着重要关系。另外,与同事交流、观摩他人教学、与学生交流这三种方式较为普遍,分别有95.1% 、85.2%、68.9%韵教师采用,这也反映了该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是注重及时的教学交流和改进的.而教学录像、网上互动和行动研究这三种教学反思方式则在该县小学教师中遭遇冷落.只有极少数的教师偶尔采用,这与其他地区的调查数据出入较大 ,究其原因,笔者访谈后得知主要是与该县地处偏僻的山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都较低.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无论是在硬件设施上还是教师自身素质上都不具备相应的条件。

   4.七种教学反思方法使用效果。7人认为写反思日记进行反思的效果很好.占总人数的l1.3% :46人认为使用录音录像设备将课堂教学录制下来进行反思的效果很好。占总人数的74.2% :6人认为通过课后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的效果很好,占总人数的9.7%:18人认为通过与同事交流、教研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的效果很好。占总人数的29%;12人认为通过观摩其他老师教学以及观看教学视频的形式来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好, 占总人数的19.4%;10人认为通过网络互动来进行教学反思的效果很好, 占总人数的16.1% ;14人认为通过行动研究来进行教学反思的效果很好的.占总人数的22.6%:1人认为写反思日记进行反思的效果很差,占总人数的1.6%,没人认为其他6种方式进行反思的效果很差。(本文转载自fw789.com 范文中国网)     在调查中涉及七种教学反思方法的使用效果上。46人认为使用用录音录像设备将课堂教学录制下来进行反思的效果很好, 占总人数的74.2% ,但与上一项调查相应的数据却显示,在被调查者中只有2人每学期用一两次录音录像设备来进行教学反思,这两个数据的反差也说明了教师们对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来提高自己教学反德思效果的强烈愿望。

    而与同事讨论、观摩教学则是在教师教学中运用较多.效果反映也较好的一种教学反思方式,可见,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教师通过反思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主要还是来自与同事的交流与相互学习。

    5.七种教学反思方式对自身反思水平的反映情况。

    (1)写教学反思日记:8人认为不太能反映, 占12.9% ;33人认为能基本反映, 占53.2%;15人认为能较好反映,占24.2%;6人认为能很好反映,占9.7%。

    (2)用录音录像设备进行反思:1人认为不太能反映,占1.6%;9人认为能基本反映,占l4.5%;21人认为能较好反映, 占33.9% ;30人认为能很好反映,占48.4% 。

    (3)通过课后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6人认为不太能反映,占9.7%;24人认为基本能反映,占38.7% ;27人认为能较好反映,占43.5%;5人认为能很好反映。占8.1%(4)通过与同事交流、教研组讨论的方式:4人认为不太能反映, 占6.5% ;22人认为能基本反映, 占35.5% ;26人认为能较好反映, 占41.9% ;10人认为能很好反映,占16.1%。

    (5)通过观摩其他老师教学以及观看教学视频的形式来反思:5人认为不太能反映,占8.1%:23人认为基本能反映,占37.1% ;25人认为能较好反映,占40.3%;9人认为能很好反映, 占l4.5%。

    (6)通过参与网上论坛、聊天等网络互动形式:7人认为不太能反映,占l1.3%;31人认为能基本反映,占50%;2o人认为能较好反映,占32.3% ;3人认为能很好反映,占4.8%。

    (7)通过开展行动研究的形式: 3人认为不太能反映,占4.8% ;19人认为基本能反映, 占30.6% ;21人认为能较好反映, 占33.9%;17人认为能很好反映。占27.4% 。

    四、分析与建议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该县小学骨干教师普遍认识到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反思日记是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最常使用,但被认为是效果最差,也最无法反映自身反思水平的教学反思方法;通过录像方式反思是在教学活动中最不常用,但被教师认为是效果最好。并最能反映自身反思水平的教学反思方法;与同事交流则是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较常使用并且认为效果较好,且能较好反映自身反思水平的的教学反思方法。

    为了提高教师反思的水平,提升反思的效果,进一步促进教学反思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作用的发挥,应遵循自愿原则使教师反思日记不仅成为习惯,更成为有效的手段;对与同事交流这种反思方式应进一步规范化,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场所,举行反思的主题会议,创设一种良好的反思氛围翻:此外,教师应真正提高自己进行反思的积极性,在平常的教学和生活中,随时做好参与到反思的行动中来的准备,积极尝试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师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掌握教学反思的方式也是提高教师反思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10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浮浅的经验,只会形成浅薄、粗糙的认识和见解,而一部分教师仅仅停留或满足于经验表层的重复,囿于习以为常的教学惯性,这也是一些教师只能成为教书匠的原因之一。教学反思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帮助教师把经验与理论、思想与行动联结起来,将学习、实践、研究融为一体,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行为和能力有实质性的发展。下面本人以美术学科的教育教学简谈一下教学反思的视点选择与途径:

一、教学反思视点的选择

1. 从难点疑点处挖掘教学反思论题。美术教学中的难点疑点无处不在,为教师的反思活动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问题”源泉。教师只有学会质疑、存疑、设疑、问疑,才能不断地在疑问中产生反思动机,在问题的寻找与问题答案的索解中重新认识教学的取向与实施方式,同时也促进教师博览群书,积极地“充电”,理论联系实际,在反思中纠正、完善、解决教学难点疑点,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能够得到修炼提升。

2. 从成败得失处发现教学反思论题。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精彩成功之处,总结精彩,发扬光大,无疑能引领教学走向完善。但是即使再成功的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美中不足之处。比如实际的教学过程与预设的教学意图不相一致,面临突发事件等等,在教学反思中捕捉这类事件,有助于完善日后的教学。例:在初教自编美术教材《沸腾的操场》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确定在主角的动态刻画上,而忽略了画面中作为背景的群众人物,结果学生作业缺少背景衬托,没有了沸腾的氛围。课后我反思主、次角同等重要,主角需要次角的烘托,才能全面开花,获得圆满。教学是个不断趋于完美的过程,经常反思能逐步纠正教学经验的狭隘性和片面性,提高对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引导教学优质发展。

3. 从学生学情中寻找教学反思论题。学情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教学效果的高低,主要以学生为衡量尺度。教师要有足够的灵敏,从学生的眼中发现他们对教学的感受和需求。美术教学是一个教学过程弹性比较大的课程,充满了灵活性和创造性,学生学情的状况比较机动多变,如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学生的建议,学生之间的争论、思维碰撞,学生的评价反馈等等,都是教师选择论题的有效着眼点。学生学情中处处都有论题值得研讨、挖掘、探索。

4. 从教学理念中提炼教学反思论题。理念本身属于主观范畴或人为的精神产物。教学反思离不开相关教学理念的参照和指导。“任何一种教学行为的背后都折射出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师尝试教育理论的应用,用理论作为反思的依据和支撑,以更加专业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揭示和证明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关认识、准则、标准,从而自觉地剖析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在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矫正,提升合理性水平。

5. 从整个教学活动中促成教学反思论题。教学反思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整个环节。教学前的反思集中在教学定位、设计理念和方法上,反映出教师对教学的前瞻性预测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去备学生、备教材。教学中的适时反思是对教学过程的及时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美术课堂是一个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场所,教学中颇具挑战性,教师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能力,增强随机应变的的教学机智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才能具有驾驭课堂和直面复杂教学场景的胆量。教学中进行反思是对课堂实际行为的有效提升。不仅在教学前、教学中反思,更重要在教学后反思。教后反思是回顾性的反思,教师及时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并纠正短处,使实践经验得到巩固和升华,将反思得到的启示、体会、对策转化成为后续教学的具体举措,丰富和深化教学认识,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与缺失,进一步助推教学反思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途径

1. 写教学后记与反思随笔。叶澜教授曾经说过,“写一辈子教案成不了名师,写三年反思日记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多么重要。教师应及时回顾、反思、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切身感受体验以及教学灵感、顿悟等等,把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并长期坚持。记录的方式也很多样化,美术教师可以以绘图、博客等形式记录随感,还可以在网络上和其他教师达成资源共享。如果一个教师能以研究的心态投身教学,以写促思,以写促改,积少成多,积小智为大智,那他就离成为优秀教师的梦想不远了。

2 . 坚持阅读和学习。知识信息时代,教师职前所积累的知识储备遭遇挑战。教师应常在阅读和学习中进行反思,多阅读关于教育教学理论、关于本门学科的书籍和刊物,在阅读中引发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思考。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多了,会在无形中提升品位、修养,对于提高教艺、搞好科研都有好处。要成为教学者,首先要成为学习者。教师要在学习中保持对教育实践与职业活动的不停思考,才能更有效地实施教学反思,实现更有价值的研究。坚持阅读和学习,名师之路就在每位教师的脚下。

3. 寻求同事合作和专家帮助。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讲的是人际交往中的智慧助长问题。教师的反思要加强与同事和专家的合作与交流,寻求其帮助。人是有差异的个体,在认知水平、思维能力上不可能都相一致,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人际合作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彼此的孤立与封闭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从别人的课堂学习长处,吸取经验;或者经常一起教学研讨,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也可以邀请同事听课,让他们为自己的教学把脉问珍,使反思走向开放、大气和灵性。与专家进行对话与交流,接受专家的专业引领,得到理论方面的启迪,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学到对专业成长有价值的东西,拓展反思的深度与广度,达到在教学理论、教学能力等方面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目的。此外还要积极参加听评课、赛课、培训等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开启灵感、拓展视野、打破思想狭隘的有效途径。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11

本学期,我教研组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教研专业人员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离经验,在多媒体教学上,学校更是大力推广,做课件、用课件,用好课件的思路在教学中广泛使用,效果显著。学校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离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在中心校领导的大力督促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我组的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显著的效果。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兴趣,增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的意识,使教师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优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教研组制定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计划方案,并由专人负责,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监督。

每周各教研组有固定的教研时间,在形式上也较上期有所变化。本期注重全乡学校联手,共同探讨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

1、我组本期的校本教研采取教师自主学习,课题研究,集中探讨,教学反思,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

2、加强理论学习

校本教研是教师自身发展内存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之一,教师是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积极主动的个性化教研就来源于校本教研,教师要学习前沿教育理论,掌握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注重学科整合,教师个人要积极投身到校本教研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我校把组织教师进行业务理论学习的工作放在首位,制定方案,确定专题,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学习形式,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本教研中我们在学习中做到了“五个结合”,即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结合,课改实验区的优质课堂实录与本校的课堂教学应用结合;课后反思与校本教研经验交流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结合;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业务能力考核结合。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理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每周教研时间至少观看两节课改实验区优质课堂实录,并认真填写述课表,通过课后反思进行经验交流,通过校本教研解决教学疑难困惑,使学习学习、应用、反思、交流提高融为一体。

3、重视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校非常重视这一环节,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的记录。

(1)记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记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

(3)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4)记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来看,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法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5)记教学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修订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求每节课后要有反思,学期中考后,有阶段性反思,期末有全期反思,学校适时进行经验交流,真正使教学反思成为提高自己业务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并将反思列入教师考评。

4、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

随着多媒体课的开展,教师从中体会到这种方式的优点:课堂容量大,教学方式新,表达思想的方式多元化,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每节多媒体课都是一节优质课,课堂质量大大提高。教研组研究教学中的教法、学法,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听、评课,吸取经验,找出不足,然后修改,为以后讲课打基础。

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的校本教研有了方向,思路也清晰了,以学生为本,结合诱思教学理论,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集体教研总结反思教学中的得失,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中。

5、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理论水平

本学期,我组充分利用培训资源,多渠道进行教师培训。我们对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业务理论学习。充分利用校本教研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课堂教学培训,新课改经验交流等,学校为各科教师提供所教学的各年级新课改教材,要求教师加强自学和研究,增大对新课改的研究力度,拓宽任课教师的知识面。这样有效地提高了我组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

6、强化校本教研管理

对于每周教研活动的具体情况都要进行记录,教研组长认真做好每次教研记录,加强对人员的点名,保证按时出勤,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对出勤情况都有详细记录,对听课记录及时检查,对评课表述课表及时整理,使校本教研工作不断改进,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

7、在新的学年里,我们要继承上学年校本教研中的成功做法,汲取成功经验,不断改进。使集体备课经常化,校本教研制度化。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12

一、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内容

1.教师角色定位的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倡导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想,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和学习。而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的学习意识,教师则必须从“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

2.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它们之间紧密相连,相互促进。新课改背景下,首先高中数学教师要以新课标为导向,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以学生实际、教材实际、数学所传递的文化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3.学生学习方式之的反思。数学探究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数学探究重在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重在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重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反思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1.营造反思氛围,形成反思集体

(1)数学教师在互动、交流中提高反思能力。反思的进行需要相对宽松、民主、和谐的学术环境。经常组织一些教师间的互动交流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让教师没有拘束感,活动起来畅所欲言。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听课、相互学习;课后,教师之间坦率地交换意见和提出建议,对课堂中的情景进行热烈而细致的讨论。这种详细描述式的反思常常发现自己平常没有意识到的不足。

(2)行动研究,重视各种数学研讨活动,为反思寻找机会。教学中,有些问题常常并不是教师的个体反思、讨论所能完全解决的。因此,要弄清楚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需要教师与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这种反思方法称为行动研究法。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研究者的研究探索活动这种相互交换意见、取长补短的合作,使得教学工作过程变成一个研究过程,研究过程又变成一个工作过程。教师的教学反思是研究的基础和来源,研究的成果又将进一步提高和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近年来,教育科研、教学改革等领域的研讨活动异常活跃,这就给数学教师创造了有利于强化反思过程的各种机会,在参与这样一些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

2.通过阶段性复习教学,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