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记叙文描写

记叙文描写

时间:2023-06-04 10:47:57

记叙文描写

记叙文描写范文1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描写要求目的明确,特点突出,具体生动。只有这样,才能逼真地再现客观事物和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描写根据对象,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根据角度,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根据详略,可以分为细描和白描等。

记叙文是靠具体的、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换句话说,记叙文写作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状物写景,都应该写得具体生动,有血有肉,如果说来说去就是那么几句空泛的话,是不可能感动人的。

记叙、描写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缺少展示。②对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述和交代模糊。③ 描写概括空泛,语言空洞无力。

【原文展示】

生活中的美

文/黄晶晶

大自然的美绚丽多姿,有雄壮的山川之美,有草原的宁静之美,有灵秀的森林之美……但那些最美丽的风景都比不上我们生活中的美。

在生活中同学之情最美。校园里有许多动人的情景,让人难以忘记。有一次,下雨天,我没有带雨伞,我拼命向食堂方向跑去,大雨淋湿我的全身。这时,一个不认识的同学,马上跑过来,为我撑起雨伞,我们一起走向食堂。我非常感动,我觉得同学之情是世上最美的情感。

在生活中师生之情最美。有一次,我得了重感冒,趴在课桌上,连动都懒得动。班主任老师知道后,为我买来了药,然后送来开水,站在我身边,他看着我把药吃下去。而当我因病遗漏的作业没有做好时,他就特地抽出时间为我补上,不辞辛苦,我要感谢老师的辛勤劳动。

在生活中交警的心最美。一个下雨天,我坐在车里,看着窗外的一拨又一拨的雨水打发时间。突然一个挺拔的身影映入眼帘,他在匆匆的车流中是那样笔挺地站在那儿,是那样潇洒,又是那样融洽。他有条有紊地指挥着交通,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规范、标准,充满了力度和美。雨帘阻断了我的视线,但模糊中我看到了庄严的警服紧贴在他的身上,不知是被汗水还是这无情的雨水渗透。汽车前行,他的身影渐渐地变小、远去,甚至消失,但隐约中我还能看到一抹洁白在风雨中舞动,那是路途上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在生活中父爱最伟大。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大雨,汽车误了点,我看着路边昏黄的灯光而暗自着急。当车一停,我便三步并作两步冲出车门,迅速站到站牌下。我四处张望,正在焦急地等待。这时,一辆摩托车上一个熟悉的身影缓缓向我移来,我一看,原来是我爸爸来接我。我坐着爸爸的摩托车上,感到无比的温暖,经过了一路风雨一路颠簸,终于回到了温馨的家。

生活中的美有许多许多,只要用心去观察,你到处都可以看到生活中的美,只要你去做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美。

(类比起兴,入题简洁。但应注意句子的整齐、对应。)

(对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缺少展示,写得比较空泛,不具体,不生动。)

(班主任形象不鲜明、不突出,缺少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而且有些空洞。)

(这里画面感较强,描写较具体、细腻。“有条有紊”应改为“有条不紊”。)

(父亲形象还不够鲜活,这里应注意对父亲的形象刻画,强化描写,如增加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突出父爱的伟大、崇高。)

(结尾比较简洁,但议论不够深刻,应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学生互评】

生一:这篇文章通过几个事例的记叙,写出了生活中的美,整体行文自然流畅。但是,阅读之后,我们也会感觉到记叙和描写有些不到位,从而影响了情感的表达。比如第一个镜头,校园的下雨天,一个同学为另一个同学打雨伞,记叙和描写就非常空泛,对整个过程缺少具体生动的展示,没有感人的艺术效果。

生二:第二个镜头记叙描写也不够到位,这个镜头主要是写班主任老师为“我”买药、为“我”辅导作业的情况,但是也写得空泛而概括,缺少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写或细节描写,班主任性格不鲜明、不突出,整个形象缺少感染力。

生三:第四个镜头主要是表现父亲的爱,歌颂父亲的伟大,但是记叙、描写都非常空泛概括,没有血肉,父亲形象不够鲜活。整篇文章读来,只有干巴巴的几条筋,没有血肉;只有粗线条的主干,没有枝叶。因此,文章缺少动人心弦的力量。

【老师点评】

这篇文章能够紧扣标题,从同学之情、师生之情、交警之心、父亲之爱等几个不同的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写出生活中的美,整体思路比较清晰。但通读全文,我们会发现,所写的几个方面,作者平均使用笔墨,详略失当,重点不够突出。而在各个事件中,大多泛泛而谈,缺少有重点的描述,缺少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因而使得文章单调、枯燥、乏味。如果做到有重点地叙述,增加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强化画面意识,在语言上再加以锤炼,文章一定会再上一个档次。

【升格作文】

生活中的美

文\黄晶晶

自然之美绚丽多姿,有山川的雄壮之美,有草原的宁静之美,有森林的灵秀之美……但那些最美丽的风景都比不上我们生活中的美。

仲夏的天气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瓢泼大雨驱走了一天的燥热,却给我带来了愁绪。看着一时不会停下的大雨,我无奈地叹气,当我打算冲出教学楼的刹那,头顶突然移来了一方蓝天。我下意识地回头看去,是一个陌生的同学正在为我撑着伞。她向我笑了笑,在涌动的人流中,显得如此温和、柔美。雨水沿着失去平衡的雨伞流到她的肩上,淋湿了她单薄的校服。两个陌生的女孩,一把失去平衡的蓝色雨伞,还有那倾盆的大雨,交织在一起显得那样和谐,那是校园里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坐在车里,隔绝了外面世界的潮湿和寒冷,我看着窗外的抽象线条打发时间。突然一个挺拔的身影映入眼帘,在匆匆的车流中,他显得那样潇洒,又是那样融洽。他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交通,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规范、标准,充满了力度和美。雨帘阻断了我的视线,但模糊中我看到了庄严的警服紧贴在他的身上,被这无情的雨水渗透。汽车前行,他的身影渐渐地变小、远去,乃至消失,但隐约中我还能看到一抹洁白在风雨中舞动,那是路途上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大雨,汽车误了点,我看着路边昏黄的灯光而暗自着急。当车一停,我便三步并作两步冲出车门,迅速站到站牌下。我四处张望,焦急地等待着。这时,一辆摩托车上一个熟悉的身影缓缓向我移来,暗淡的灯光照射在那件有点掉色的雨衣上。不知怎么,我的心微微颤动了一下,我的视线也渐渐地模糊起来。我急切地迎了上去,一边喊了一声“爸爸”,一边接过那递过来的雨衣。爸爸回应了一声,但声音十分沙哑,像是被雨水刺痛了似的。我忽然想起,这几天他正感冒、发烧,现在还迎着风雨骑着摩托车来接我。我那不可抑制的泪水顿时夺眶而出,我感到喉咙一阵哽咽:“爸爸,你……”没等我说完,爸爸便回过头来对我说:“把雨衣穿好,小心被雨淋了。”我的鼻子一阵酸楚,但心里却十分温暖,我感到自己的心灵一下子被什么充满。两个身影渐渐隐在了黑暗之中,但那是人世间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假如有人问我,最美丽的风景在哪里,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在生活中,在充满爱与温暖的地方。

【评析】

修改后的文章重点突出,详略非常得当。作者有重点地选择了三幅画面来表现生活中的美,这三幅画面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生活中的美。同时,作者增加了富有情感的细节描写,具体感人。特别是父亲接“我”的场景更是详细描写,综合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法,生动而具体。同时,在语言方面,作者也进行了精心的修改和锤炼,使得文章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记叙文描写范文2

一颗黑痣准确概括人物外貌特点——

[例段1]宛如出水芙蓉的荷花姐还有一点最与众不同的面部特征,那就是她两道弯眉的中间长有一颗不大不小不上不下不偏不倚的圆圆的黑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美人痣。(中考佳作《荷花姐》)

在例段1中,作者对荷花姐面部有一颗黑痣这一细节进行了仔细刻画,准确地概括出了其外貌特点,突出表现了荷花姐外貌之美。

一个背影准确刻画人物形象特征——

[例段2]夜深了,我……不经意地又翻到了《背影》,但是,读着读着,文章中的父亲变成了我的爸爸,他正肩扛锄头迎着朝阳走向田野。我再一次看到了爸爸的背影,他的背影很高大,背影的周围有一个大大的光环,我努力地仰视着,但那光芒太耀眼,照得我泪流满面……(优秀习作《读〈背影〉,真感动》)

在例段2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这一细节进行了仔细刻画,把辛劳的父亲在懂事的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准确地刻画出来了,而那个高大的光芒四射的“背影”只能属于父亲!

一组对话准确表现人物心理状态——

[例段3]几步棋以后,那边有点儿发蒙:“嗨,我的‘炮’呢?”“不是被我‘吃’了吗?”“吃了?啥时候的事?我咋没注意呢!不会的呀,一定是你玩赖了。”于是,一番唇枪舌剑,一阵面红耳赤,大家也跟着哈哈大笑。(中考佳作《初三之乐趣》)

在例段3中,作者对课间对弈时的一组对话这一细节进行了仔细刻画,既表现出同学们在初三苦中寻乐的“棋之趣”,又准确地表现出他们有些心不在焉的现实心理状态。

一次争执准确体现人物性格特点——

[例段4]第二次争执发生在爸爸妈妈之间。

“什么破录音机!又卡带了。”这是妈妈的第N次埋怨了。

“光能听到声音,却看不到现场、看不到人……唉……”这是妈妈的第N+X次不满了。

“老崔头(妈妈一贯这么称呼爸爸),咱们也买台VCD吧……”这是妈妈的第N+Y次请求了。

“你以为我不想买VCD?你以为我不想既听声又看人?你以为我心疼钱?你以为……”爸爸的反击终于开始了。(优秀习作《周末听歌》)

在例段4中,作者对爸爸妈妈的争执这一细节进行了仔细刻画,把妈妈有埋怨、有不满、有请求,但讲究争辩策略的个性特点,以及爸爸不说则已,一说就是连珠炮式反击的个性特点准确地体现出来了。

一串动作准确表现人物思想品格——

[例段5]李伟扔下自行车就冲了上去,他伸开双臂挡在那个小同学前面:“要什么冲我来!别欺负小孩!”那几个人见有人挡着不好下手,一边嘴上说着“你等着”,一边灰溜溜地走了。(优秀习作《李伟其人》)

在例段5中,作者对李伟的一串动作——“扔”、“冲”、“伸”、“挡”这些细节进行了仔细刻画,准确地表现出李伟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等优秀思想品格。

一个场面准确反映人物意志品质——

[例段6]忽然,耳畔传来“笃笃笃”的声响,高跟鞋!老师的高跟鞋!于是个个正襟危坐,装模作样,有读“学而不思”的,有背“地球绕太阳”的,有画抛物线的,有比画左手定则的……你别说,同学们的反应还是蛮灵敏的。(中考佳作《初三之乐趣》)

在例段6中,作者对自习课上“淘之趣”的场面这一细节进行了仔细刻画,准确地反映出同学们忙不忘淘、亦忙亦淘、反应灵敏且略带顽皮的意志品质。

一声炸雷准确反映人物当时处境——

[例段7]“正式上课之前我说个事儿。这男女同学之间是应该相互帮助,但我希望大家要帮在明处,别背后偷着帮,那样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咔嚓”一声响了个炸雷,狂风挟着暴雨铺天盖地而来,雨水打在玻璃窗上啪啪作响,淹没了老师的“女高音”。(优秀习作《那雨·那伞·那人·那虹》)

在例段7中,作者对一声“炸雷”这一细节进行了仔细刻画,其实,“炸雷”是一语双关之笔,它分明是炸响在“我”的心头,准确反映了“我”当时的处境。

一半馒头准确反映人物生活状况——

[例段8]我急忙走进厨房,想给您做点吃的,无意间,我看见了饭桌上那硬邦邦的半个馒头和那早已经干瘪了的几棵小葱……(中考佳作《面对您无私的爱》)

记叙文描写范文3

在阅读检测中常有这样的怪现象:课内阅读分析在老师反复讲解后扣分明显高于课外阅读,这是为什么呢?除去课内阅读分析试题较难的因素外,大部分是由于课内分析题考察更细致、更具体,而学生的阅读理解力还处在粗放型的状态。如何提高学生精细化阅读能力,能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文本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实现《国家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呢?或者说如何切实有效增强课堂阅读教学效果呢?

增强课堂阅读教学效果涉及的内容、方法、技巧面广量大,我只是从描写角度切入,以求以点带面,易于实践。描写大量出现在记叙类文本中,绝大部分初中学生最喜欢这类文体,这也是初中阶段教学最主要的文体类型;加上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体中运用最多,在说明文中也时常出现,选择从描写角度切入,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复练习,是我总结出来的最佳的角度。

初中生的直观感受仍旧明显强于他的理性认知能力和思考水平,这种身心发展特点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首先要关注的,只有适合他们需要的、能够习得的阅读能力才是最好的阅读教学方法。他们对记叙类文本阅读兴趣浓厚,也很有成就感。而记叙类文本故事性强,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饱满,对学生也很有吸引力。除了记叙文,记叙类文本还囊括小说、戏剧和初中生要学习的大部分的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我在日常教学中侧重这类文本的精细化阅读,从描写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品味文本的语言、写法、内涵,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力。

首先,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主要内容后,最感兴趣的文字部分是比喻、拟人、排比修辞句,要找出这些文字相对难度较低,小学阶段只要辨别这些修辞,中学阶段则要求能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学生一开始只能从文字表面理解修辞的效果,在具体课文个体语句中,经过多次练习后,能够从表现事物、人物特征角度进行赏析,进而对表情达意、内涵主旨有了深入的认识。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写景名篇《春》时,学生很容易就找出了其中的比喻、排比、拟人句。在赏析语言时,学生一开始只会用“生动形象”四个字来解说。于是我问第四自然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一组排比比喻句写出了花什么样的特征,学生稍作思考便能够七嘴八舌作答。然后我又问假如你看到这样的景象心情会如何,与作者的心情相比有何异同,进而细化学生自己的阅读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除了口头作答外,更要让学生把自己和他人的思考的成果用自己的语言用文字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做既能强化学生的认知,又能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养成表达精细的习惯,使他们说得容易,写得顺畅。

其次,修饰性短语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找到的描写性成分。在阅读时引导学生充分关注这些偏正短语,可以让他们对事物的声、色、形、态、数量、大小、质地、性质、状态等有深刻的感受。这也是学生较易把握的,但是学生在阅读中常常会忽视。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这些短语成分,可以帮助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认识精细化。如《三颗枸杞豆》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林子里今天格外美丽。一绺一绺的阳光,像金色的丝绸。一只大花蝴蝶冒冒失失撞在我额上,又慌慌张张飞走了。我赶忙追上去,书包在屁股蛋上“咣咣当当”地跳,练习本、铅笔、橡皮,从里边飞出来,撒了一路。我顾不得去捡,一股劲儿向前追去。大花蝴蝶飘飘荡荡落在一朵蒲公英上,我正想猛扑过去,忽然发现前边的草丛中有一个黑乎乎的人影。

一绺(liǔ)是一小束的意思,写出了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时的大小、形状,也暗写了树叶的稠密程度,冒冒失失写出了大花蝴蝶无意中出现又动作不太灵敏的状态,可以想见蝴蝶个头之大,不能随风轻盈飞翔;慌慌张张看出了蝴蝶受到惊吓的情形;咣咣当当从听觉角度既写出书包里东西多、撞击频繁,又写出“我”奔跑之疾;作者详写这些内容,体现出“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依恋,也显示出“我”无心学习的心理与缘由;“前边的草丛中有一个黑乎乎”写出人影的位置、数量、色彩,给人以突然出现的惊吓,这些词或短语在有意识地提出后学生通过思考、诵读、讨论几乎都解决了。这种类型的词或短语经过强化学生也能自己找出来。这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景物描写相对人物描写容易找出其中的关键性词句并进行赏析,而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赏析要困难一些。其中找出动作描写并理解其表达效果是最困难的。

比如《孔乙己》是课内重点讲读篇目,学生缺乏时代背景知识,课堂上老师讲解很多,学生仍旧是一知半解,不能够把握住阅读的关键。但同类型的《范进中举》虽然存在语言阅读障碍,却并不影响到学生对范进个性的认知,这不仅是《范进中举》的主题没有《孔乙己》的深广含蓄的原因,更是因为后者的动作描写更精炼,与学生的认知程度不相适应,学生兴趣不浓。在两篇文章的外貌描写阅读中不存在明显的困难,《孔乙己》的动作描写的阅读理解偏差很明显。在教学05和08届学生时我以学生表演课本剧的形式进行教学,这两届学生对孔乙己的内心世界了解得入木三分:05届学生特意找来了一个草垫,自制了一件破烂肮脏的长衫,匍匐着走进“柜台”要一碗酒,全班同学看到这一幕时鸦雀无声,深深震撼,这一组同学的表演被全体同学品评为最佳导演、最佳表演。同学点评也极其深刻:孔乙己至死都没放下并不被所有人认可的“读书人”的身份,至死不悟,被封建科举的毒害之深由此可见,而短衣帮和长衫帮的冷漠也显示无遗。11届学生由老师课堂讲授为主,05、08届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优于11届学生。可见理解动作描写让学生模仿人物行为进而理解人物内心比单纯由老师讲更有效。教师要舍得、放心把课堂交给学生自主理解,相信他们的创造力。

要想提高学生对动作描写的敏感度,除了细心外还需对文本进行细致深入具体的分析,但是如果说平时不对学生经常进行思维训练,仅由老师咀嚼学生记忆的话,就不能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学会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更不可能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学生知道赏析哪些内容,并学会赏析的方法,形成技能,老师从修辞、修饰限制性短语、人物描写入手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还可以由此出发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性文本特别是生动的说明文中的描写性内容,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在作文中也可以恰当运用描写,使文章生动起来。

记叙文描写范文4

1.通过研读文本,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2.学会捕捉细节,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请生分别简析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三个人物形象。

【屏显】

(1)魏公子―无忌:

(2)安德烈・索科洛夫:

(3)王熙凤:

生1答(1):谦逊、大义、仁而下士。

生2:急人之困、有政治远见。

生3答(2):忠厚朴实、坚忍不拔、受尽摧残却依旧心存善良。

生4答(3):美丽、精明能干、位高权重。

师:同学们,这些个性鲜明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是叙述类文章中永恒的经典。那么我们在写记叙类文章时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生1:不知道些什么?

生2:不知道如何写?

师:那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品读经典,看看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如何表现的。

【反思:此处检查预习,一方面旨在展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预习情况;另一方面想以本为本,通过对高中语文教材的阅读和分析,来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做铺垫,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细节,积累记叙文描写方法。但实际上,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概括,由于有少部分同学的阅读面广,早前读过原著,此处,应该相对明确为高一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性格特点,否则,王熙凤性格复杂多变,不易概括。】

二、课堂研讨

(一)阅读经典,体察人物,归纳文中的描写方法。

【屏显】

1.苏教版高中选修教材《史记?摇魏公子列传》

描写方法:

生:齐读本段文字。

师:该段文字节选自《魏公子列传》,刚才检查预习时着重概括了魏公子性格特点,除了魏公子以外,还有魏隐士侯嬴,大家再读,结合文本思考,为了表现这两个人物都用了那些描写方法。

生:再读语速稍慢,多了些思考,并独立思考或相互小组热烈讨论。

师:请考虑好的同学展示你的答案。

(思考讨论,个性展示)

生1: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

师:还有补充吗?

生2: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

师:你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

生2:“公子执辔愈恭”、“公子颜色愈和”、“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可见是神态描写;“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其中“人”和“从骑”的表现则是侧面烘托魏公子的镇定和仁而下士。

【反思:检查预习部分将学生预习部分内容直接通过实物投影仪来展示,更为直观,让学生自己在投影仪前,对展示内容进行相互评价,要求落落大方,这样可让学生多一些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屏显】

2.苏教版高一必修二《一个人的遭遇》

描写方法:

生:自由朗读本段文字。

师:让我们换一种心情,换一种思维方式,来感受一下《一个人的遭遇》中如何描写主人公安德烈・索科洛夫半路捡到的“小可爱”。

生:再模拟人物朗读。

(思考讨论,个性展示)

生1: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比喻。

生2:夸张,比如“叫得连车厢都震动了”。

【反思:此处不妨多问一下,“小可爱”为何会有如此表现?安德烈索科洛夫为何没有躲开这个“脸上溅满西瓜汁,尽是灰土,头发蓬乱”脏的要命的小家伙?可适当讨论:由于战争,两个人心心相惜,孩子没了父母,大人没有了孩子,在经历了从生活不幸的极端到极度的幸运,这是从绝望地深渊一下子仿佛到了云开日现的欣喜若狂。这样不仅是为写作而写作,也是思考战争的惨烈与人性的本真,我们应珍惜和平生活,发奋读书。】

【屏显】

3.苏教版高一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

描写方法:

生:朗读本段文字。

师:本段文字让你最印象深刻地是什么?

生:一位身份显赫、性格张扬的女性形象。

师:这样“刺眼”的女性形象是如何呈现出来的?

(思考讨论,个性展示)

生1: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

生2:侧面描写,比如“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生3:能否将外貌描写说成是肖像描写,王熙凤身上的首饰佩戴描写,是不是也能叫肖像描写呢?

师:可以,肖像描写,就是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还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衣着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

师:读得很好,分析的也很到位。为增加同学们对王熙凤的了解,再来观看一段王熙凤的出场剪辑视频。

【反思:此处将学生由单方面阅读语言文字引向听觉和视觉俱佳的影视剧作,声情并茂地全方位感官。另外,关于王熙凤的肖像的经典描写必须朗读感知:“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该描写也是对王熙凤另类性格的一种影射。”(《林黛玉进贾府》节选)】

小结一:前面三段文字都是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节选,各自在表现人物方法上,《魏公子列传》节选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比喻+夸张;《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运用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通过瘦身,将复杂的句子化繁为简,这样,我们对于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精彩文段、句子的欣赏和理解就会一目了然,也就在心中构建了记叙文写句成段的基本脉络和框架。

(二)活学巧用,解构扩展,运用细节表现人物。

【屏显】

句子:妈妈,我想吃西瓜。

要求:加入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或氛围营造)、动作描写等方法,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思考讨论,个性展示)

生1:我斜视着窗外火炉般炽热的骄阳,鼓足了劲说:“妈妈,我的口好啊,我好想吃西瓜。”

师:很好,有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但是要提醒一下,表现人物方面,最好选择一个角度去集中表现,不要两个人物都使用同样多的笔墨,否则影响人物的丰满度。请大家就接着刚才同学的接着往下写。

生2:屋子里,像蒸笼一样,热得汗水都浸湿了我的T恤衫,我斜视着窗外火炉般炽热的骄阳,鼓足了劲对着闷坐在门内侧的妈妈说:“妈妈,我的口好啊,我好想吃西瓜。”

师:不错,又有了环境描写,天气的热被很好地表现了,而且母亲地状态有所体现了。

生3:我在“妈妈,我的口好啊,我好想吃西瓜。”后面加上“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弱地叹了几声,皱着眉,起身推开半掩着的门,顺手提走了门旁装了麦子的小布袋,径直地踱向屋外。”

师:有了动作描写,而且母亲的神态又丰富了。

生4:在“径直地踱向屋外”后加上“临近傍晚时分,天地一片昏暗,由于天气突变,我焦急地透过窗户向外望,远远地看到您仿佛被阵阵惊雷声催赶着似的,愈佝偻的背让您走起路来很有些吃力,却分明地看到,你的那只原本提着布袋的手,却换成了装着圆圆的、沉甸甸地透明的塑料袋,摇晃着向家赶来。”

师:非常好,情节的悬念设置,扩展自然,合情合理,一位寡言、慈爱、却又坚强地母亲

形象呼之欲出。

三、课堂检测

大胆想象,恰当描写,外加简单而夸张的手法,对李咏和葛优两位明星人物的肖像特征作幽默、诙谐的描绘,让读者对人物特征能够心领神会。

(独立完成5-6分钟,个性展示)

生1:现场的朋友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你们好!您现在收看的是非常“6+1”,边说边动手比划手势,一头大波浪式的卷发,披在他那张老长老长的驴脸上,活像一金毛狮王。

(掌声)

生2:瞧,他那贼眉鼠眼的小样,撅着一张樱桃小嘴,两颊凹陷的就像闹了饥荒似的,偌大的一对招风耳,突兀的长在脑袋的两边,顶着一个大光头,朝你面前一站,嘿!仿佛整个世界都亮了。穿着很讲究的西装,一双锃亮的尖头皮鞋两手插在口袋里,自以为帅气地扭过头来:“小样,道歉有用的话,还要警察干嘛!”

(再一次雷鸣般的掌声)

师:非常地精彩,想象力惊人的丰富,人物描写入木三分。

【屏显】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奥古斯特・罗丹

师:罗丹的话,激励和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

【屏显】

作文写得好,描写不可少。

作文写得妙,细节很重要。

小结二:刚才大家扩展描写的母亲用麦子换西瓜的场景,正如罗丹所说的那样,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爱,而是缺少对爱的体验。母爱,伟大的人性光辉令我们所有人肃然起敬。纵观整节课,通过我们对经典文段的分析和解构并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关键还要大家坚持观察,用心观察,进而去描写你所观察到的,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文章一定会精彩起来,请大家相信,做文章如同过生活,细节成就精彩。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记叙文描写范文5

一、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不同经历、身份、性格的人,他们的语言内容和风格各不相同。好的语言描写应该在塑造人物方面下功夫,力求一字一言都有用,都能传神。请同学们阅读王熙凤出场时的一段语言描写,看看它对塑造人物有什么作用。

“天下真有这般标致的人物,我今儿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孙女,愿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的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这段语言既夸赞了黛玉,又讨好了贾母,就连迎、探、惜三姐妹也心里美滋滋的,一个乖巧善变八面玲珑的王熙凤顿时活跃在我们面前。这就是语言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二、语言描写能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吴伯箫的《猎户》讲的是访问打豹英雄董昆,其间还穿插了对尚二叔的回忆,回忆完尚二叔,又穿插了百中老人,请看作者是怎样将情节过渡到百中老人的:

“咱们先绕道去看望‘百中’老人吧!”顺路陪我们的林牧场场长仿佛看透了我的心事,就这样自动建议。

作者用场长一句建议就将情节转到“百中”老人身上了,然而不巧的是,百中老人又不在,情节似乎进入了死胡同,可作者又通过一次人物对话完成了情节的过渡与发展:“场长说,‘走吧,老人跟董老大最熟,说不定到红石崖去了。’”

就这样一句话,将情节又引到了到红石崖访问董昆的原路上去了。

语言描写的两个作用当中,要数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最为重要,也最难把握,下面我们谈一谈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如何进行语言描写。

三、语言描写个性化

所谓个性化是指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处境、身份、职业、经历、心理活动以及性格特征等,用一句俗话来概括,那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

下面是一段对话,起因是小明向桌底下扔废纸,正好被 老师逮个正着,请同学们分析老师的语言特点。

“咦,你这是……?”卫生老师瞥了一眼讲台,惊讶地望着小明。“这…这…我”小明挠着头,不知怎样自圆其说。望着不知所措的小明,老师莞尔一笑,“小明,听说这学期关于如何搞好环境卫生的墙报评比,你们班得了第一?”“嗯,嗯……”小明支吾起来。“如果你们班的卫生,因为……”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别,别扣分……”小明冲口而出,叫出声来。“扣分?”卫生老师看了看手中的记分册,感慨地拍拍小明的肩膀,说:“分,有什么用?你想想看,你扔废纸的地方,就是老师每天教你知识,教你做人的地方。这里也该是一方净土哇!你们班的分,我不会改的,我相信,你知道该怎么做。”说完老师转身走了。

这里老师没有粗暴的批评,没有扣分的要挟,有的只是循循善诱,耐心讲解的话语,每一话都能体现老师的身分职业与思想修养,这就是语言个性化。

下面是从课本中搜集整理的一些精彩人物的语言,体会一下,它们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态或性格。

(1)“不好,不好,这是匹瞎马,”老孙头一边拉着马缰绳一边说。(周立波《暴风骤雨》)

(2)“怎么了,你?”水生嫂疑惑地问水生。(孙犁《荷花淀》)

(3)“可千万别出什么乱子,”别里科夫总这样说(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4)“我真傻,……”祥林嫂一边望着天一边说。(鲁迅《祝福》)

分析:(1)句体现了老孙头爱马,怕别人抢先夺走的心理,是其狭隘自私的性格体现。(2)句反映了水生嫂对水生的关切,尤其倒装句,更体现了这一点。(3)句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胆小怯懦、对新思潮异常恐慌的沙皇走狗。(4)句揭示了丧夫失子后祥林嫂凄苦的内心世界。

四、语言描写时的辅助因素

为了让语言更生动形象而具特色,描写中可适当加入一点对说话人神态、动作、心理、语气的描述。

请阅读下面文段,找出描写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这些辅助因素对语言描写的作用:

例文:小明和吴刚是学校“错别字医疗队”的小队员,今天他俩利用“双休日”去检查街上的错别字。“吴刚,你看,目标!”小明兴奋地指着一家杂货店门上的“令”“氿”二字对吴刚说。听到喊声,店老板好奇地探出头来,疑惑地看着他俩说道:“目标,什么目标?”“叔叔,你的“令”售烟“氿”中的两个字写错了。”吴刚高举着右手的招牌说。“错了?”老板不屑地晃了晃脑袋。“这是国家废除的简化字,不能再用了。”小明一本正经地说。老板听了撇了撇嘴,不以为然地转向旁边的几位顾客,“这些学生,不好好上学,尽管闲事,这字谁不认识呀?”没等顾客们反应过来,一个小女孩从柜台里跑出来仰着稚嫩的小脸喊道:“爸爸,这俩字不对,上次我把这个“令”和“氿”写上去了,老师还批评我了呢!你不是教我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吗?”店主人的脸刷一下子红了,“啊,啊……”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记叙文描写范文6

动作描写就是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古今中外的作家在创作中都非常重视动作描写。俄国作家阿・托尔斯泰说:“描写人物时,您千方百计去发现能代表他的内心状态的动作。”“有时,只要一个这样的动作,就足以描绘出那人物的特点了。”要把人物写活,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必须选择人物有代表性的具体动作来描写。

动作可以说是反映人物精神、性格的一面镜子,人物细腻复杂的感情和曲折微妙的心情变化,都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很好地表现出来。因此,只有描绘出人物一系列的行为动作,才能使人物的性格鲜明,形象丰满,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动作描写按描写内容可分为单一动作描写和动作群描写。单一动作描写指重笔特写凸现人物的个性。动作细节,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重笔特写凸现人物的个性,揭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动作群描写指浓墨泼写体现人物性格。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浓墨泼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具体,生动,栩栩如生。

【典例分析】

例1: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巴尔扎克《守财奴》)

分析:老头儿76岁,梳妆匣内是金首饰。“一纵”“扑上”,动作像老虎一样灵活、凶猛。76岁的葛朗台如饿虎扑食,形象地刻画出一个爱财如命的拜金主义者形象。

例2:他们在那山坡前,战经八九个回合,八戒渐渐不济将来,钉钯难举,气力不加……那呆子道:“沙僧,你且上前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他就顾不得沙僧,一溜往那蒿草薜萝荆棘葛藤里,不分好歹,一顿钻进,那管刮破头皮,搠伤嘴脸,一毂辘睡倒,再也不敢出来。但留半边耳朵,听着梆声。(吴承恩《西游记》)

分析:“一溜”“不分好歹,一顿钻进”“一毂辘睡倒”等动作描写只能属于猪八戒,将其自私可笑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3: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曹雪芹《红楼梦》)

分析:一段精彩的“笑”的动作描写,一连写了好多个人的“笑”,同样是“笑”,却是千姿百态,紧扣各人的身份和性格。

例4:书记官站起来,开始宣读书。……结果他的声调就混合成不间断的嗡嗡声,听得人昏昏欲睡。法官们一忽儿把胳膊肘倚在圈椅的这边扶手上,一忽儿倚在那边扶手上,一忽儿闭上眼睛,一忽儿又睁开,彼此交头接耳。有一个宪兵好几次把刚要开口打呵欠的那种痉挛动作压下去。……玛丝洛娃听着书记官朗读,眼睛盯住他,时而呆呆不动地坐着,时而全身一震,仿佛打算反驳似的,涨红了脸,后来却沉重地叹了口气,把手换一个放处,往四下里看一眼,随后又凝神瞧着宣读的人。(托尔斯泰《复活》)

分析:法官们的动作变换体现出他们的漫不经心、草菅人命,玛丝洛娃“震”“涨”“叹”等动作表现出全神贯注、抗争无门,两者形成鲜明对比,震撼着读者的心。

【技法指导】

1.精确用词,细化动作过程。

冰心的《小橘灯》中有一段文字对小姑娘做小橘灯这一动作过程的描写:“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橘碗的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屋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精确的用词,体现了小姑娘动作的熟练,生动地写出了小姑娘特有的气质及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出来的生活能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2.描摹动态,突出人物个性。

鲁迅的《社戏》中精心选择了一组典型的动作:“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一“点”一“磕”,一“退”一“出”,好一群“弄潮的好手”,灵活而又老练!一组恰到好处的动态描摹,显示出水乡少年的干练、天真、活泼而又顽皮的性格。

3.抓住细节,表现内在情感。

朱自清的《背影》中有一段经典的“望父买橘”的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通过对行动不是很方便的父亲艰难地爬铁道为“我”买橘子的动作描写,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

【实战演练】

1.寒风呼啸,写一段母亲在庭院中扫雪的文字。(150字左右)

思维拓展:冬天扫雪肯定和平常扫地不一样,想一想,在寒风中扫雪该用上哪些动词?怎样串起来才能最恰当地体现母亲的辛苦?同时,寒风呼啸,院子里会怎样,母亲会怎样?可辅以其他相关的描写,更好地突出母亲的动作。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体育运动进行相关的片断描写。

思维拓展:这个文题很宽松,可选择面也很广。因为题目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运动,所以更好切入。在写作的时候,如果写个人的体育运动就要注意运用好相关的动词,把过程描述清楚。如果是群体体育运动,就要突出重点,展现出最精彩的一面。

3.请写一段老师从教室门外走进课堂到正式上课这一过程的文字。

思维拓展:把握住老师的动态特征、步伐、体态,通过身体语言揣摩他内在的思想感情。抓住最能体现该老师性格特点的动作着力描摹,做到要言不繁。

4.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记叙文描写范文7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训练 写作方法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过状物来表达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 best 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 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 enemy—enemies, behave, honest, i agreed with…; will you please not do sth.?/will you please do 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写作话题,我们已经学习了《good friends》一课,刚才也复习了文章的重点词汇及短语,相信大家对“friends”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写作训练,就是围绕着“my best friend”为题目,进行的写作训练。请大家先拟好提纲,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的要求为:

介绍一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60词左右。

接着让同学纷纷进行发言,先作口头语言的交流练习,有同学开始发言: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because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又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li hai. he is taller than i, and i am heavier than he. 还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more outgoing than i. we both like sports an

d w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we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经过这样的口头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脉络及内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则会下笔如有神了。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与读的技能属于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而说与写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过程,是语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显,语言的输出是建立在输入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围绕所理解和吸收的口头及书面信息开展说和写,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运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在听与读的基础上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赵永青 从语篇思维模式看英文写作教学,《现代外语》2005.2

2.林才回 行动研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1

记叙文描写范文8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训练 写作方法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过状物来表达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 Best 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 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 enemy—enemies, behave, honest, I agreed with…; Will you please not do sth.?/Will you please do 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写作话题,我们已经学习了《Good friends》一课,刚才也复习了文章的重点词汇及短语,相信大家对“friends”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写作训练,就是围绕着“My Best Friend”为题目,进行的写作训练。请大家先拟好提纲,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的要求为: 

介绍一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60词左右。 

接着让同学纷纷进行发言,先作口头语言的交流练习,有同学开始发言: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because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又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Li Hai. He is taller than I, and I am heavier than he. 还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more outgoing than I. We both like sports an

[1] [2] 

d w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we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经过这样的口头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脉络及内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则会下笔如有神了。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与读的技能属于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而说与写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过程,是语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显,语言的输出是建立在输入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围绕所理解和吸收的口头及书面信息开展说和写,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运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在听与读的基础上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记叙文描写范文9

一、抓记叙的要素

在阅读记叙文时,需抓住六要素,即人物、地点、时间、事情起因、事件经过及结果,以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结构与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而有的记叙文,其所记事情较为复杂,地点与时间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比如《藤野先生》一文,鲁迅由东京写起,而后写了仙台,接着又写了北京的寓所,内容随地点与时间的转换而逐渐深化,逐步显现中心。在阅读的过程中,若没有把握地点、时间的变化及相关知识,那么学生就难以把握课文的脉络。因此,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需要抓准记叙的要素。同时,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还需弄清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理清主次,避免孤立片面的分析。另外,在对记叙要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还需将其与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作用

记叙的方法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其中,顺叙指依照事情发生、发展与结果的顺序进行描写。这一叙述方式使脉络更清楚,条理更清晰。

其次,倒序则是将重要的、突出的情节或结局提前写,而后依照事件发生与发展的顺序往下写,即主体部分还是以顺叙的方法展开。因此,倒叙是顺叙的局部变通形式。同时,顺叙环节的结尾处和开头先写的结尾应能够遥相呼应,这样写结构才是完整的。换时语句、段落是如何相连的。

另外,则是插叙,即因内容需要,在叙事时将对原情节的叙述中断,而插入相关的事件或情节,而后继续原先的叙述。这样,可交代有关背景,充实内容,为下文的叙述作铺垫。总之,在进行记叙文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从如下方面切入,把握记叙顺序,提高阅读效果,如辨别顺序类型;思考为何文章采用这一顺序。

三、理解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在记叙文中,其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并辅之以议论、描写、说明、抒情等。因此,在阅读记叙文时,若想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需理解议论、描写、说明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一,描写包括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又细分为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可表现人物的性格与思想、揭示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有着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提示环境、季节与时间特征等作用。而社会环境描写,则交代社会背景与人物活动场所,并为下文作铺垫。

第二,抒情包括间接与直接抒情这两种形式。通过抒情可以引起情感共鸣,增强感染力。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既有叙述,也有描写,还有抒情,如:“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与依恋之情。

第三,议论包括夹叙夹议、先议后叙及先叙后议三种形式,有着升华主题、统领全文、承上启下等作用。此外,在记叙文中,还有说明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事物的功能、性质与状态等特点。在记叙文中,说明服务于叙事写人。

四、指导阅读技巧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即如何概括文章的内容、明确文章的中心、理解文章句子等。

第一,文章内容概括。如要素归纳法。首先找文中的主要人物。其次,了解人物怎么了或者做了什么。而后对地点、时间、事件的起因与结果加以补充。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通过反推内容法来验证是否正确。题目扩展法。有些课文,其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只要稍加充实拓展,就可以归纳文章大意。摘录句段法:在有些课文中,其重点段落、过渡句或总起句总结了文章的大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稍加整理或直接引用,就可以把握文章大意。

第二,明确文章中心。这可由文章标题、开头及篇末切入,可直接引用中心句,如《枣核》一文中,末段直接点明中心。亦或抓住关键句或点题句,并利用适当的词语揭示文章中心。另外,注意抒情与议论语句。此外,还可由时代背景切入,以深刻理解其折射的内涵。譬如《最后一课》,当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后,可更易于把握文章的中心。

记叙文描写范文10

关键词:写作现状 生活真实 表达方式 细节描写 潜在意识

全面分析中学生记叙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这几方面:一、文体“四不像”[1]。说是记叙文,文章没有具体的人和事,说是议论文,文章缺乏说服力。二、文章平铺直叙,没有悬念。最大问题在于以叙代描[2],情感失真。文章全篇没有一个具体详细的故事,通篇往往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一个事件的概括叙述,没有生动形象的描写。学生往往把所要表达的意思通过干巴巴的文字直接告诉读者,而不是通过故事让人物自己去说、去做。这样的文章缺乏再现当时人、事的魅力,也就是缺少让人感动的大环境,较少能以情感人[3],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而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尤其是记叙文的生命。《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认为“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离骚》、《庄子》、《史记》、《红楼梦》莫不如是。那么,考场记叙文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

一、述亲身经历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写别人的故事,自己不能融入其中,感情体验不深,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这就告诉我们,作文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自己浓烈感情的结晶。所以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

二、遵生活真实

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情中,感情“真”首先需要事情“真”。 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或者说自己真正经历过的事情不足以表现文章的主旨。真实固然好,但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应该符合生活的必然规律。

文学并不是现实生活的拷贝,文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却高于现实生活[4]。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再加工,允许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或别人经历过的事作一定的糅合和改造。换句话说,作文中的事并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

那虚构的故事能不能给人真情实感呢?应该说,虚构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关键是要注意这两点: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肯定经历过。大多数作家笔下的主人公都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存在,但我们总能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他们的影子。二是要模拟相应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样呢?

作文是真实思想的负载,真实情感的沉淀,真实自我的释放。真实是作文的灵魂[5]。只有真实的东西才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三、写故事,明人事要素

记叙文必须写好人事要素,有具体可感的故事,文中作者感情的抒发,情感的宣泄必须借助故事这一载体[6]。化虚为实显真情,记叙文不能只有空洞的口号,必须选取真实可感的生活画面展开描写,才能让文章血肉丰满。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选取几个生活片段连缀成篇以体现文章的中心。这里重点强调记叙,有的同学写起文章来只是一味地抒情却忽略了具体的记叙,所写情感也就无所依托。须知感情的来龙去脉需要通过记叙来交代。

写好人物是根本,写好典型事件是关键。在作文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人,主要是单位、姓名、年龄、相貌、性格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要使文章感情丰富血肉丰满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而受到感染,必须有真实可感的故事。

四、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要写好真挚的感情就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7],起码必须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记叙和描写相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记叙是通过一般的叙述,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 那些只有故事框架、概括叙述和空洞议论而缺乏具体生动的描写的记叙文绝不是好的记叙文。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在考场上,切忌以叙代描,要想使自己的记叙文获得高分,就要善于通过生动的描写揭示出鲜明的主题。

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五、增多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细节不细[8],这个"不细",就是指它的作用不小。曹文轩说“写作不过就是真实地 、充分地 、独特地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当我们心底的真情爆发了喷涌了,当我们的文字个性化了细节化了的时候, 我们笔下的作文就一定会打动人心。”

人的成长变化往往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表现出来的。而最能撩动我们心弦的也往往是一些小事。我们要善于选取一些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一些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

六、表露潜在意识

潜在意识,也叫潜意识,指的是人的深层意识。有许多人,在许多场合想到的意思,往往不能说,不便说,或者不该说,不敢说,想到的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潜意识。但在作文时,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没有真情实感。因此,要想作文有真情实感,最好大胆一些,充分展露自己的潜意识,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有真情实感固然好,但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是真情实感就可以入文。应当知道,只有高尚的真情实感,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要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所抒之情必须符合真善美的人性定位。 我们有的同学喜欢罗曼蒂克情调喜欢写“泪”“愁”“无端的烦恼”或超脱现实的自由,这些情感往往缺乏积极意义是不符合时代主旋律的。为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昂扬奋发的思想情感。

脱去浮华的外衣,化绚丽为平淡,让作文走向本色,走向生活,走向心灵,在生活中感悟,在细节中蕴涵丰富,在心灵中展现个性。就让我们用我手写我心[9],用我心抒我情,情满人间花自开!

参考文献:

[1]曹如民等著.《学会写文章》[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

[2]李启明编著.《学会写作真本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7).

[3]张中行著.《作文杂谈》[M].中华书局,2012(4).

[4]王士雄编著.《写作学门道》[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2).

[5]夏D尊,刘薰宇著.《文章作法》[M].中华书局出版,2007(10).

[6]陈果安,高静著.《小说的欣赏与写作》[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11).

[7]张文质著.《我的写作是献给自己的祈祷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4).

记叙文描写范文11

关键词:记叙文 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

在我们小学的语文教科书中, 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是记叙文, 其中有不少是直接写人的记叙文。这些写人的记叙文, 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及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这些写人的记叙文, 让学生们知道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去与人相处……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 让学生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 也受到了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那么, 我们的老师该如何用好这些文本, 让那些沉睡在文本之中的一个个人物都鲜活起来, 并逐步感染、影响我们的学生, 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 想结合人教版教材, 谈谈如何教学写人的记叙文。

一、关于对教材的一些理解

人教版教材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那就是选文的精美。在这些精美的文章中, 呈现给学生的有许多形态各异、个性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 有的出现在记事的文章中, 也有的就直接出现在写人的记叙文中。无论是一年级, 还是六年级, 每学期教材中都有一些专门写人的文章。这些文章中, 有写历史人物的《司马光》中的司马光、《李时珍》中的李时珍、《王冕学画》中的王冕、《西门豹》中的西门豹; 有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诚实的孩子》中的列宁、《飞机遇险的时候》中的、《军神》中的; 有写英雄人物的《王二小》中的王二小、《》中的、《丰碑》中的军需处长、《我的战友》中的、《倔强的小红军》中的小红军; 有写中外名人的《爱迪生》中的爱迪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鲁迅、《小摄影师》中的高尔基、《向命运挑战》中的霍金、《詹天佑》中的詹天佑; 还有写生活中的普普通通人物的《小珊迪》中的小珊迪、《挑山工》中的挑山工、《少年闰土》中的闰土、《小抄写员》中的小抄写员、《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

二、课标对这类文本的教学

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人的记叙文虽然没有一个直接、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 但在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中, 对叙事性一类的文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低年级段, 能阅读浅近的故事, 对感兴趣的人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中年级段,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在高年级段, 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 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无论是低年级段的故事, 还是中、高年级段的叙事性作品,都包含着写人的记叙文这类文本。因此, 写人的记叙文这类文本的教学同样应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要求。

三、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人物,试图找出身边人物的“招牌”动作或者话语:

生活是一切写作的现实源泉。尤其是记叙文,尤其是写人记叙文,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如果学生只会闭门造车,就不能刻画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所以,引导学生花一周的时间去观察父母、身边的同学,仔细看看他们的样子,他们独特的动作和语言,并选择性记录下来。

2. 写人常用描法指导

人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因而也就常常成为人们说话、写文章的内容。要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刻画出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就要对人物各方面有意义的特征进行细腻、逼真的描绘。

(1)肖像描写。这是对人物外形的描述,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饰以及随身器物(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张飞的丈八蛇矛)等。描述肖像,是为了使人能由表及里地看出人物的生活经历、身份境遇、性格特征、内心世界,所以要抓住最具个性特征、最能表现人物内在特点的地方,切忌面面俱到,同时还要注意描写顺序及所发生的变化,最终只画出一个“人”的标准像。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对主人公的描写,都十分生动。

(2)动作描写。判断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他的声明,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要看他的行为,看他做什么,怎样做。“做什么”,“怎样做”,这就构成了一个人在具体条件下的具体行动。描述行动是人物描述最有力的手段,因为这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如果没有“大闹天官”,没有“景阳岗打虎”,没有“三拳打死镇关西”,孙悟空、武松、鲁智深的形象恐怕要大为逊色。这虽是文学创作的经验,但描写现实生活的人物时也可借鉴。描述行动,尊特别注意动词的选择。作者不仅注意到人物“做什么”,还特别注意到人物“怎样做”,这样,通过描述行动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灵,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有没有典型性。作者支使人物行动的时候,就要尽量剔除那些虽然生动,有趣,但并不能表现典型性格的情节。”(《关于艺术的技巧》)行动描写应掌握两个原则:一、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二、人物的行动应当经过选择,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三、要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四、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使小学生写好人的记叙文,除了要做到以上所提到的几点教学建议外,还要注意日常的积累。

参考文献:

[1]蒋成云.立足整体 关注细节 有机整合——例谈写人记叙文教学人物形象把握的误区及对策[J].小学教学设计,2007,(Z1) .

记叙文描写范文12

一、开篇点题向“明”

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曾经在其高考作文专题讲座中讲过,记叙文写作要像“二锅头”,不要像“碧螺春”。二锅头不算是好酒,但是味道浓烈,一口饮下,酒意翻滚;碧螺春是名茶,但需要慢慢细品,才能感觉到香醇。记叙文作为叙事性较强的文体,在开篇就应该将文章的题旨揭示出来,而不应该追求所谓的委婉含蓄。记叙文写作开篇点题要直接明了,给读者一个鲜明的指向,让读者明了叙事与题旨的关系。如《感动就在你身边》一文,作者就深谙开篇点题向“明”之道:

正如在水里自由嬉戏的鱼儿常常疏忽了身边的水流、在天空自在飞翔的鸟儿常常忘了周围的空气一样,我们是否也因为忙碌和粗心而淡忘忽视了身边不经意的感动呢?感动就在你身边,需要潜心寻觅和默默珍重。

作者在开头以鱼儿、鸟儿忽视常见的水和空气作类比,揭示了我们也常常忘记品味、珍视身边不经意的感动,点出文章的题旨,开门见山,形象鲜明。

二、叙述描写向“情”

记叙文主要以叙事为主。记叙文的叙述和描写除了要符合客观事实外,特别要融入情感。正如白居易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记叙类文章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所在。记叙文切忌就事论事,在叙述中不带任何感情地交代事情经过,而应该借助环境、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熔铸人物情感于细节事件中,才能真正让记叙文耐读、耐品,才能散发出感动的气味。如文中作者这样来叙述:

漆黑的夜色笼罩着整个城市,只有街道旁的路灯散发着圈圈光晕,为这个夜晚添了几许光亮,却依旧掩盖不了那无边的黑暗。凛冽的寒风从身边掠过,消失在前方无边的黑暗中。

这段细节是环境描写,为下文作者的“霉运”铺垫了相衬的环境氛围,下文的叙述就显得非常自然:

我推着破胎的电动车,顶着寒风向前缓慢移动:哎,怎么会这么倒霉!放学被老师留下“喝茶”,原来一起回家的好友有事先走,车骑到半路居然破胎,怎么什么事都赶在了今天?想着想着,一阵凄凉的感觉涌上心头,泪水充满了眼眶。抬起头不想让泪水滑落,却发现朦胧的月光也如此凄冷。不争气的泪水滴在手上,在灯光下闪烁着。

四周一个人也没有了,地面上只剩下了我孤单的身影,无休止地变长、变短,踽踽独行。路旁凋零的树枝在风中摇曳着,在地上投下参差婆娑的影子,不停摇晃,仿佛也在讥讽我的霉运……

这段叙述综合了动作、神态、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并没有多用笔墨去写作者遭遇怎样的霉运及遭遇霉运的详细过程,而是通过细节突出对作者情感的描绘、烘托,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自然读起来有滋有味。

三、情节设计向“巧”

记叙文的情节切记不能平铺直叙,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而应该有所设计,设计出波澜起伏的情节,在“巧”字上下功夫。可以通过误会法、巧合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设悬念、埋伏笔等,将情节巧合化、曲折化,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如此文,作者紧接上文进行了这样的转折描写:

突然,后背被人轻拍一下。惊讶地转过头,竟然是一起回家的好友,她骑在车上,冲我微笑着。当她看到我满是泪痕的脸时,一丝担心爬上了她的眼睛。她把车架在路边,转过身来轻轻为我拂去脸上的泪珠:“怎么了,放学的时候不还好好的吗?”“没事的!”我想挤出一个笑容,可挤出的却是一滴滴泪。她轻轻拥住我:“不想说就不说了吧,不哭了,我们回家!”于是,我的影子不再孤独,同路朋友相伴,一路笑声一路歌……

她送我到楼下,才匆忙离去。看着她离去的背影,一阵感动涌上心头。转过头正想上楼时,开门的声音传来,原来母亲一直在等我。

应该说,作者的描写很细腻,情节设计一开始虽然也有转折,但还在正常的理解范围,正当我们以为这就是作者所有的情节设计时,作者突然写到母亲一直在等我,就这么一个情节却独具匠心,原来前文对同学的感动情节的描写是为了衬托母亲。同学等我的感动我已经了然、感受到,那么母亲无数个晚点等待呢?

四、结尾提升向“深”

记叙文的结尾是提升文章思想、深化文章主旨内涵最为重要的地方,可以说一个好的结尾是文章最大的亮点,一个糟糕的结尾则足以毁了整篇文章。记叙文结尾关键在写出深意、写出力度。如文中作者结尾这样写道:

我不是孤独的,因为感动就在身边;我将不再孤独,因为我已学会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