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终身学习计划

终身学习计划

时间:2023-06-02 09:22:58

终身学习计划

终身学习计划范文1

论文摘要:信息经济时代澳大利亚教育部出台了一个宏观地涵盖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的总行动计划;本文对此计划的目标框架,学习策略和进程作了介绍。

1998年12月。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信息经济的策略框架》(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the Information Eoooomy) 。《框架》的第二条明确规定:对澳大利亚公民要进行适应信息经济时展的理念教育与技能培训。澳大利亚联邦教育、培训和青年事务部部长大卫·坎普同时指出:“科学和技术正日益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为适应信息经济的飞速发展,迎接新世纪的严峻挑战,澳大利亚公民必须寻找一切机会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为响应政府的这一号召,澳大利亚教育网络咨询委员会ERC(the Eciucatian Network Aus-tralia Reference C}mussiam)组织相关的效育和培训机构,特别是委员会下设的信息经济工作小组IEWG(rnfo}rnation Eoanany Worming}P),起草并修改完善了《信息经济的教育与培训行动计划)( Aza Education and TrainingActiom Plan four the Infoaxration }),并得到了联邦教育、培训和青年事务部〔IElYA(IJep-armnent of Education, 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的认可。x.000年3月,教育部支持该行动计划出台作为指导性文件二并同意了基础教育的行动计划“‘在线学习“’( Learning in an OnlineWorld)。职业教育的行动计划’“为信息经济而学习”(Fleaable Leaning for the Inforrnatiari Ecorbo-mY)和高等教育的行动计划“更新更高(The Way Forward)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

(信息经济的教育与培训行动计划)是一个宏观地涵盖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的总行动计划,旨在提供共同的目标框架、学习策略和进程,以便所有承担教育与培训的部门各自努力达到国家的共同目标。

该行动计划强调教育与培训结构的改革和创新,同时要求在总的框架下,所有相关行业和部门要做到如下三点:

1.制订规划、采取措施以保证所有公民拥有适应信息经济时代生活、工作、终身学习的技术和技能;同时确保为澳大利亚的信息经济培养大量的信息和通讯(ICT)人才。

2.转变行业观念,充分认识信息经济对教育、培训和研究将产生深远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影响。

3一重新审视商业的运作方式,以保证在国际国内的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育与培训行动计划成功与否,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是否摆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1.给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教师、培训者、研究者及所有的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发展机会,以帮助全民适应社会的改革与进步;

2.给教育、培训机构、研究所及图书馆提供价格合理的先进信.息和通讯硬件,并提供长期可靠的技术支持;

3.在网络资源开发、网上信息、网络运行管理方面增进教育与培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

4,政府为教育和培训机构制订适应信息经济和知识社会的综合政策;

5.出台相应的管理条例,以保证澳大利亚的教育和培训与国际环境接轨。

教育与培训行动总计划涉及五个相关的行动领域:人的素质;硬件保证;资源建设与网上服务;政策保障:网上管理与监控。每个领域同等重要,它规定了自己的目标和措施。

行动领域一:人的素质

1.目标:

(1}所有公民能熟练运用现代技术提高创新能力,管理者、决策者、领导者能充分认识信息通讯技术在其行业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适应信息经济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2}培养足够数量的拥有信.息通讯技术知识和研究能力的专业人才,以适应信息通讯及其它行业的需要。

(3}教育与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教师、培训者、研究人员要率先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和研究的实践当中。各级管理和决策者们要提高适应新形势的领导和管理水平。硬件供货商和维护者同样要迅速掌握先进技术。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2优先措施:

(1)在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所有课程中开设“信息通讯技术ICI"’综合课程;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扩大教育与企业的合作;

(2)检查、监控教育和培训机构中现有人员的信息通讯技术水平;

(3}鼓励专业发展的措施,不断推出新的模式,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中的绝大多数工作者能熟练地把现代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学习过程之中;

(4}鼓励运用信.息通讯技术研究有效的专业发展,鼓励研究运用现代技术和提高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行动领域二:硬件保证

1.目标

所有教育和培训机构的硬件提供者必须提供低价格、高质量的先进信息通讯技术设备,包括用户终端和大容量的网络设备,以支持有效的教学模式,使澳大利亚达到世界级的研究和培训地位;鼓励教育与培训部门内部的竞争,同时为国内外企业提供竞争的机会。

2.优先措施

为教育与培训机构提供价格合理、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带宽支持在线学习、教学和科研。教育和培训机构要:

(1}监控本系统带宽的供应和需求,包括成本因素和国际价格比较;

(2)监督资金和立法到位,以保证硬件供货商在国际竟争中以合理的价格经销带宽;

(3)及时提供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最新信息,以保证硬件投入的最佳配置;

(4}调查适应未来发展的带宽的最低要求,以及未来教育和培训机构硬件配置和数量的标准:

(5)调查研究资金投入和硬件维护的方式,探讨教育培训机构、信息通讯行业和服务商之间的合作关系,为硬件和带宽建设创造新的模式。

行动领域三:资源建设与网上服务

1.目标

(1}澳大利亚教育和培训机构要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能力提供网上资源和服务以支持新的学习、教学与研究模式和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以及更好更有效的服务与管理。

(2)澳大利亚要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能力建立强大的网上教育和培训服务系统,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宣传澳大利亚独特的民族文化,并利用网上信息出口创汇。

2,优先措施

在网上资源建设和眼务方面,教育和培训机构要加强系统内部的合作,同时加强与其它行业的合作。教育和培训机构应该:

(1)通过项目资助、联合开发和其它方式推动澳大利亚网上教育和培训资源的建设;

(2}保证澳大利亚网上教育和培训资源的质量,包括技术标准、信.息管理标准和知识产权管理;

(3)建设澳大利亚教育网(EDNA On-line ),作为澳大利亚教育培训资源和服务的公共网关;

{4}调查企业战略的发展,预测澳大利亚网上资源建设的发展潜力,包括国内和国际的注册用户,制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的措施;

(5)鼓励网上资源的创新发展研究和网上资源与教育学关系的研究。

行动领域四:政策保障

1.目标

澳联邦、州和区域政府出台统一政策,认可教育和培训机构在澳大利亚向信.息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关键地位。

2.优先措施

教育和培训机构要制定跨区域的政策,由联邦教育、就业、培训和青年事务部(MCEETYA)认可。并继续支持教育和培训系统研究信息经济问题的唯一全国性组织—澳大利亚教育网络咨询委员会(ERC)的工作。

行动领域五:网上管理与监控

1.目标

政府出台相关的管理和监控规定,诸如知识产权、通讯、网上资源、域名、电子交易及数据保护等,以推动信息经济的发展。这些管理规定将对教育和培训行业的组织和管理,以及教与学的实施产生积极的影响。

2.优先措施

(1)制定和执行在教育和培训机构中合法使用信息通讯技术的计划;

(2)制定和实施未来通讯战略,以提醒教育和培训工作者注意当前和今后将要出现的影响信.息通讯技术使用的管理问题;

(3)确立与政府管理规定中相关领域的特殊地位,如版权和通讯;

(4)通过澳大利亚教育网络咨询委员会( ERC)继续研究网上管理的若干问题。

在国家总的行动计划指导下,澳大利亚各州根据本地教育的实际情况,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教育发展规划,如昆士兰州就出台了《2010年教育发展战略草案)。《草案》明确指出:教师不再仅仅是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掌握熟练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过程。同时,信息技术在学校的管理中应发挥重大的作用。州教育权威机构并承诺:

1‘提供足够的计算机供学生学习;

2‘提供足够的计算机供教师教学与科研;

3.提供计算机网络系统供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交流,并获取广泛的信息资源;

4.提供丰富的网上课程;

终身学习计划范文2

摘 要:“少教多学”的根本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达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目的。就“少教多学”与终身学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深入探讨,借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思想误区,为学习指明方向。

关键词:少教多学;终身学习;思想认识;方向

自参加“少教多学”课题研究以来,我一直把终身学习的思想贯穿到少教多学的工作里,并以其指导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终身学习的习惯养成既有先天因素,更有后天有规划的训练因素。有的人先天喜欢学习书本知识,不管是天文地理还是民间故事,他们乐此不疲,广泛涉猎,顺其自然地成了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或大师,比如,马克思、……然而拥有终身学习天赋的人毕竟是众多成功者中的少数,绝大多数成功人士乃至于大师级别的人,则是通过后天有规划地训练而走向成功的,比如,先秦时期的孔孟、新中国享誉海内外的“三钱”。由此可知,先天就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非常少,而经过后天的有效训练,隔除人们身上的各种缺点与不足,慢慢走向成功,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是完全有可能的,孟母三迁便是不可辩驳的事实。如果没有孟母有计划地教育培训,就不可能出现千百年来令人敬仰的亚圣,而孟母的教育思想就是今天我们所研究的“少教多学”,所以说,“少教多学”的核心就是引领受教育者进入预设的情景之中去,使其全身心地去感受教育者所追求的培养目标,从而获得自己的感知和认识,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意识。从这个角度来看,孟母绝对是伟大的教育家。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成为伟大的教育家呢?笔者认为不仅自身要善于学习,不断接受新事物的挑战,更要勇于挑战新事物、了解新事物、学习新事物、掌握新事物、运用新事物,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引领者,从而以身作则,引领自己的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积极进取、吐故纳新的好习惯。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去全面、系统、详细地了解和学习“少教多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谦虚地请教“少教多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向他们问道取经,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用以指导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通过老师或家长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使每个学生都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能够自主、有目标、有计划地去完成既定的或课余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形成持久的行为习惯,那么,“少教多学”的工作就算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该领域也就取得了应有的成绩。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矣。”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还不够,还要教育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人生习惯。主席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就是要告诫我们要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过去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我们对终身学习的精神更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并积极地去实践。只有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我们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从而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综合素质以及处事应变能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永远处于优势地位。

“少教多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更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精神。因为“少教多学”所追求的不再是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使受教育者成为只会照搬教条的书呆子,“少教多学”所追求的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独立学习能力,最终形成独立人格且具有独立认知和独到批判精神的现代人,成为一个“朝闻道,夕死可以矣”的为追求理想人格而终身学习的完人。

“少教多学”是终身学习的出发点,终身学习是“少教多学”的归宿。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把握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少教多学”的过程中积极推进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并有计划、有目标地落实终身学习的具体方案,让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终身学习的行为习惯,并反过来指导自己的求知学习。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优化知识结构,在终身学习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形象、升华自己的精神面貌、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最终成为一个会学习、人格健全、情操高尚,对国家和社会都有用的时代英才。

终身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 未来技能计划;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终身学习 ;新加坡

中图分类号 G7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7-0064-04每个成功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国家都需要有良好的教育为其培养大量的人才,新加坡就是其中的典型。新加坡独立建国仅50余年,就将一个贫困落后的港口城市变成一个发展神速的现代化国家,用新加坡人的话说:科学务实的职业教育功不可没。新加坡的教育理念既超前也现实:教育不仅要培养科学家,也要培养技术工人;不但要培养管理者,也要培养会扫地的人[1]。

新加坡“小国寡民”,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创新力,这同国家对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的高度重视不无关系。政府不仅重视中小学教育,而且非常重视国民的技能培养,投入大笔经费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以增强国民的就业保障,并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一、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提出的背景

新加坡于1965年立,当时的教育部长杨玉麟宣布:“教育计划必须伴随经济计划,为国民提供技术教育和训练必须被看作是取得经济成功的基本要素。”政府相信,帮助失业人群最好的方法不是为其提供财政资助,而是帮助他们增进自身技能来促进其就业。

1991年,新加坡工业与贸易局经济计划委员会制定了一个战略发展计划,亦即在30~40年内将新加坡建设成为高科技、高工艺、高产值集约型产业的一流发达国家,具体目标是在2030年人均国民总产值赶上美国的水准。为配合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工艺教育学院代替了工业与职业训练局,推行了包括“工读双轨计划”“产业训练者计划”“混合型学徒计划”“见习生计划”等在内的系列计划。实践证明,职业技术教育是新加坡工业化启动的关键,是其经济腾飞的滑翔板。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资讯科技革命、环境变迁等趋势,为了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新加坡政府于2014年9月成立了未来技能委员会(SkillsFuture Council),成员包括政府、产业界、教育和培训机构的代表。委员会主席由副总理兼经济及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担任,劳资政学联手推动国民的职场技能提升。委员会的四大核心任务是:帮助个人在教育、培训和职业上做出明智的选择;应产业需求构建完整且优质的教育及培训体系;与雇主联合设计技能架构,依据员工个别潜能进行培训,以提升其职业能力;培养终身学习文化。

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说:“未来技能的目的不是告诉年轻新加坡人须在某个阶段就锁定某种行业,但我们得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强项与兴趣,选择教育道路时不是被截分流,而是在获知各课程与他们的职业发展机会后做出明智选择。”

二、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的具体内容

新加坡未来技能委员会自2015年起,陆续针对理工学院与工艺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在职员工以及企业推出不同专案,以协助其提升竞争力,包括: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未来技能培训补助计划、未来技能中途职业加强津贴、未来技能进修奖、未来技能领袖培育计划、未来技能导师计划等。

(一)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

新加坡政府于2015年4月在物流、零售、食品制造业与餐饮4个领域率先推出“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学生通过面试与适合的雇主配对,获得在职培训机会。毕业后到企业工作并接受系统化在职培训与指导,同时还能修读获领域认可的课程。通过这项计划受聘的学生可获得5000新元的奖励。为支持企业在栽培人才方面所投入的资源,雇主也能获得最高15000新元的津贴。

在此计划下,学生毕业后加入所配对的企业,雇主须为对方提供在职培训与指导,毕业生则可边工作边进修,通过实习工作获得企业认可的技能,同时报读专科文凭、高级专科文凭等课程提升技能。政府的目标是到2025年,让1/3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参与这项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

(二)未来技能培训补助计划

政府于2016年投入10亿新元推动未来技能培训补助计划。该计划将定期补助年满25岁的新加坡公民参与技能培训课程,预计超过200万名公民可获得500新元补助,且不限使用期限。该项补助可用于在职进修技能课程,亦可累积补助金额,用于未来更适合为技能增值的培训课程。

(三)未来技能中途职业加强津贴

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挑战,未来技能中途职业加强津贴鼓励40岁以上新加坡公民提升现有技能或学习新技能,以在就业市场上保持竞争力。40岁以上符合申请条件的员工将获得高达90%的学费补助。

(四)未来技能进修奖

有意进一步自我提升的公民,可以申请未来技能进修奖,奖项的目标是促进事业处在初期和中期的新加坡人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形成一个健康的技术生态系统。成功申请者每人将获得5000新元现金,协助其发展与提升专业技能。未来每年将颁发2000个进修奖,涵盖的课程从短期技术培训到博士课程,范围广泛。例如,为了鼓励物流业的发展,新加坡政府计划在2016年为从事物流工作的公民颁发50份未来技能进修奖,鼓励他们掌握这方面的深层技能。

(五)未来技能领袖培育计划

要使员工成为一个领导管理者,除工作经验与能力外,还需与区域或全球市场接轨,并担任关键职务。政府提出未来技能领袖培育计划,协助企业通过工作轮调或到海外工作等方式,培养具有潜力的员工成为企业领导人。为此,政府持续与企业合作,提供相关优质的领导管理课程。

(六)未来技能导师计划

为协助中小企业培养管理阶层指导下属的技能,政府与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共享的未来技能导师人才库,使中小企业得以接触不同专业领域之导师资源。该项计划由新加坡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SPRING)指派企业伙伴,协助感兴趣的中小企业招聘和管理导师。导师来源涵盖不同领域之技能高深且经验丰富的退休者,或具备高级管理经验的专业在职人士。

三、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的特色

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期望使国民不管处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通过学习和训练发挥潜能,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包容作出贡献。

(一)以职业生命周期为主轴,为不同阶段的职业人士提供定制化服务

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职场新手,或是人到中年的专业人士,以及银发苍苍的退休人士,都可以从该计划中受益,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并提升技能。比如,“在职培训计划”使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将实习项目与工作配对两个环节衔接起来,促进学生的实习与工作匹配,并达到边工作边培训的目的;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而言,则可以选择同技能需求相匹配的课程模块,申请课程研修奖金,定制个人职业发展路线图。对于步入中年的职场人士,政府则提供继续深造技能的补助金,并为他们提供跨部门轮换或导师制等服务。退休人士则可以修读许多满足其个人兴趣的课程,以丰富其晚年生活[2]。

与此同时,该计划还提供了在线授课、晚间和周末课程,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选择。政府还推动各类机构对这些课程学分的认可,以使它们得到更广泛的承认,并为人们进一步深造提供凭证。

(二)政府提供持续和稳定的资金支持,并确保人人受益

政府过去每年平均投入6亿新元用于技能培训,而在2015年至2020年间,政府将每年平均投入10亿新元,大幅增加培训开支。正是依托这些资金,修读课程的公民需要支付的费用不高。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政府和社会组织还会额外提供培训补助金,以帮助他们提高技能并改善生活状况[3]。该计划的口号是“你的技能,你的资产,以及你的未来”,这极大鼓舞了每个人的⒂胍庠浮

(三)组织架构清晰,并鼓励多部门协同合作

目前,未来技能计划由新加坡劳动力发展局负责实施,但为保障该计划的顺利实施,政府将在2016年底前成立“新加坡未来技能局”和“新加坡劳动力局”两个法定机构。其中,未来技能局隶属于教育部,承接劳动力发展局目前负责的技能培训项目,主要负责推动与统筹未来技能计划。劳动力发展局将重组为劳动力局,仍然隶属于人力部,负责发展劳动力队伍,与企业携手精简和优化人力结构。在政府部门之下设立法定机构,可以更灵活地招聘人员和使用经费,并使这项计划得到强有力的组织支持。

(四)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

政府谋划政策并提供资助,市场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培训服务,而雇主、雇员和学生享受服务。目前该计划提供超过1万门课程,种类达到57个,它们都是由政府认证的培训机构提供的。大学、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等专业培训机构也提供种类繁多的课程。比如,律政部与教育部和新跃大学合作开设刑事和家事法律方面的培训课程,建设局与工艺教育学院合作推出计划以培养建筑人才。

与此同时,基层组织和社会机构也参与其中,比如人民协会在2016年1月推出了“未来技能@人协”计划。新加坡全岛15所民众俱乐部和联络所(类似于中国的居民委员会)参与该计划,共有超过200项课程开放报名,种类超过45个,包括插画、糕点、按摩、手机、社交媒体等课程。新加坡人可以使用未来技能培训补助,修读这些简单易用的课程。通过市场化运作并多管齐下,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助推该计划实施,激活了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关注、参与和投入。

(五)政府将推出一站式网络平台

在未来技能计划下,政府将推出一个全新的一站式网络平台,让新加坡人设立个人化的学习档案,为自己的技能培训规划方向和进度,最小的用户将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从小向新加坡人灌输持续提升技能的重要性。这将协助年轻人发掘并培养个人兴趣,掌握职场所需的重要技能,让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人才,并将人的终身学习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目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提升劳动力大军的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趋势,是关乎未来竞争力的重点。无论是每年大批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各个城市流动的农民工,或是职场中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更新和提升,以赶上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工作需求。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更加强调终身学习和技能培训,着力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打通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教育和培训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可用之才。

(一)政策先行,加强职业教育,提倡终身学习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普遍存在轻视职业技能和职业教育的倾向,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应从政策上向职业教育倾斜,采取多种措施扶持职业教育:强化劳动准入制度,使“先培训,后就业,未经培训不得就业”成为一种制度;成立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评审机构,规范管理职业资格证书等等。同时提倡终身学习理念,重视持续教育和继续培训,解决人力和技能差距,以支持企业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引导人们认识到自身价值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终身学习等途径得到提升。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技能提升的持续性

在经费供给方面除了中央财政拨款,还可多渠道筹措资金,使职业教育投资主体与资金来源向多元化发展。可以鼓励调动企业、个人对职业教育投资,甚至可以吸收国外资金和贷款来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借鉴新加坡征收“技能发展基金”的做法,向企业集资,支持保障职业技能培训。新加坡政府鼓励各种捐赠,凡是有捐赠的个人和企业,政府按1∶1配套,并且按1∶2.5的比例给予免税,比如企业捐赠100万元,政府将配套100万元,捐赠人同时可以得到250万元的免税单。

(三)鼓励职业学校为社会学习者定制课程模块、开放实训资源

充分利用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态势,鼓励职业学校提供在职人士不断学习和终身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的社会学习者设计模块化的课程,比全日制课程要更为紧凑,持续时间要短,开设时间要灵活,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让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模块灵活地接受培训。同时鼓励职业院校开放实训基地(实训室)资源,为社会学习者技能训练创造条件。

中职学校可提供兼职证书课程,修完后可获得国家承认的技能资格证书。高职学校可提供兼职文凭和后文凭课程。兼职文凭课程为成人有工作经验者提供更灵活和方便的提升机会。后文凭课程满足持有文凭或学位的在职专业人士,以迎合成年人寻求扩大和深化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或为成年人改行提供不同的专业培训。

(四)开发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提供网络课程

考虑到社会学习者业余学习的便利性,建议政府开发设计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平台,鼓励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等单位开发网络在线培训课程,政府认证后给予一定资助,扩大学习者的选择范围,为成人有工作经验者提供更灵活和方便的学习机会。

每个成功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国家都需要有良好的教育为其培养大量的人才,新加坡就是其中的典型。新加坡独立建国仅50余年,就将一个贫困落后的港口城市变成一个发展神速的现代化国家,用新加坡人的话说:科学务实的职业教育功不可没。新加坡的教育理念既超前也现实:教育不仅要培养科学家,也要培养技术工人;不但要培养管理者,也要培养会扫地的人[1]。

新加坡“小国寡民”,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创新力,这同国家对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的高度重视不无关系。政府不仅重视中小学教育,而且非常重视国民的技能培养,投入大笔经费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以增强国民的就业保障,并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一、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提出的背景

新加坡于1965年独立,当时的教育部长杨玉麟宣布:“教育计划必须伴随经济计划,为国民提供技术教育和训练必须被看作是取得经济成功的基本要素。”政府相信,椭失业人群最好的方法不是为其提供财政资助,而是帮助他们增进自身技能来促进其就业。

1991年,新加坡工业与贸易局经济计划委员会制定了一个战略发展计划,亦即在30~40年内将新加坡建设成为高科技、高工艺、高产值集约型产业的一流发达国家,具体目标是在2030年人均国民总产值赶上美国的水准。为配合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工艺教育学院代替了工业与职业训练局,推行了包括“工读双轨计划”“产业训练者计划”“混合型学徒计划”“见习生计划”等在内的系列计划。实践证明,职业技术教育是新加坡工业化启动的关键,是其经济腾飞的滑翔板。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资讯科技革命、环境变迁等趋势,为了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新加坡政府于2014年9月成立了未来技能委员会(SkillsFuture Council),成员包括政府、产业界、教育和培训机构的代表。委员会主席由副总理兼经济及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担任,劳资政学联手推动国民的职场技能提升。委员会的四大核心任务是:帮助个人在教育、培训和职业上做出明智的选择;应产业需求构建完整且优质的教育及培训体系;与雇主联合设计技能架构,依据员工个别潜能进行培训,以提升其职业能力;培养终身学习文化。

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说:“未来技能的目的不是告诉年轻新加坡人须在某个阶段就锁定某种行业,但我们得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强项与兴趣,选择教育道路时不是被截分流,而是在获知各课程与他们的职业发展机会后做出明智选择。”

二、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的具体内容

新加坡未来技能委员会自2015年起,陆续针对理工学院与工艺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在职员工以及企业推出不同专案,以协助其提升竞争力,包括: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未来技能培训补助计划、未来技能中途职业加强津贴、未来技能进修奖、未来技能领袖培育计划、未来技能导师计划等。

(一)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

新加坡政府于2015年4月在物流、零售、食品制造业与餐饮4个领域率先推出“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学生通过面试与适合的雇主配对,获得在职培训机会。毕业后到企业工作并接受系统化在职培训与指导,同时还能修读获领域认可的课程。通过这项计划受聘的学生可获得5000新元的奖励。为支持企业在栽培人才方面所投入的资源,雇主也能获得最高15000新元的津贴。

在此计划下,学生毕业后加入所配对的企业,雇主须为对方提供在职培训与指导,毕业生则可边工作边进修,通过实习工作获得企业认可的技能,同时报读专科文凭、高级专科文凭等课程提升技能。政府的目标是到2025年,让1/3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参与这项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

(二)未来技能培训补助计划

政府于2016年投入10亿新元推动未来技能培训补助计划。该计划将定期补助年满25岁的新加坡公民参与技能培训课程,预计超过200万名公民可获得500新元补助,且不限使用期限。该项补助可用于在职进修技能课程,亦可累积补助金额,用于未来更适合为技能增值的培训课程。

(三)未来技能中途职业加强津贴

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挑战,未来技能中途职业加强津贴鼓励40岁以上新加坡公民提升现有技能或学习新技能,以在就业市场上保持竞争力。40岁以上符合申请条件的员工将获得高达90%的学费补助。

(四)未来技能进修奖

有意进一步自我提升的公民,可以申请未来技能进修奖,奖项的目标是促进事业处在初期和中期的新加坡人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形成一个健康的技术生态系统。成功申请者每人将获得5000新元现金,协助其发展与提升专业技能。未来每年将颁发2000个进修奖,涵盖的课程从短期技术培训到博士课程,范围广泛。例如,为了鼓励物流业的发展,新加坡政府计划在2016年为从事物流工作的公民颁发50份未来技能进修奖,鼓励他们掌握这方面的深层技能。

(五)未砑寄芰煨渑嘤计划

要使员工成为一个领导管理者,除工作经验与能力外,还需与区域或全球市场接轨,并担任关键职务。政府提出未来技能领袖培育计划,协助企业通过工作轮调或到海外工作等方式,培养具有潜力的员工成为企业领导人。为此,政府持续与企业合作,提供相关优质的领导管理课程。

(六)未来技能导师计划

为协助中小企业培养管理阶层指导下属的技能,政府与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共享的未来技能导师人才库,使中小企业得以接触不同专业领域之导师资源。该项计划由新加坡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SPRING)指派企业伙伴,协助感兴趣的中小企业招聘和管理导师。导师来源涵盖不同领域之技能高深且经验丰富的退休者,或具备高级管理经验的专业在职人士。

三、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的特色

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期望使国民不管处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通过学习和训练发挥潜能,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包容作出贡献。

(一)以职业生命周期为主轴,为不同阶段的职业人士提供定制化服务

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职场新手,或是人到中年的专业人士,以及银发苍苍的退休人士,都可以从该计划中受益,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并提升技能。比如,“在职培训计划”使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将实习项目与工作配对两个环节衔接起来,促进学生的实习与工作匹配,并达到边工作边培训的目的;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而言,则可以选择同技能需求相匹配的课程模块,申请课程研修奖金,定制个人职业发展路线图。对于步入中年的职场人士,政府则提供继续深造技能的补助金,并为他们提供跨部门轮换或导师制等服务。退休人士则可以修读许多满足其个人兴趣的课程,以丰富其晚年生活[2]。

与此同时,该计划还提供了在线授课、晚间和周末课程,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选择。政府还推动各类机构对这些课程学分的认可,以使它们得到更广泛的承认,并为人们进一步深造提供凭证。

(二)政府提供持续和稳定的资金支持,并确保人人受益

政府过去每年平均投入6亿新元用于技能培训,而在2015年至2020年间,政府将每年平均投入10亿新元,大幅增加培训开支。正是依托这些资金,修读课程的公民需要支付的费用不高。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政府和社会组织还会额外提供培训补助金,以帮助他们提高技能并改善生活状况[3]。该计划的口号是“你的技能,你的资产,以及你的未来”,这极大鼓舞了每个人的参与意愿。

(三)组织架构清晰,并鼓励多部门协同合作

目前,未来技能计划由新加坡劳动力发展局负责实施,但为保障该计划的顺利实施,政府将在2016年底前成立“新加坡未来技能局”和“新加坡劳动力局”两个法定机构。其中,未来技能局隶属于教育部,承接劳动力发展局目前负责的技能培训项目,主要负责推动与统筹未来技能计划。劳动力发展局将重组为劳动力局,仍然隶属于人力部,负责发展劳动力队伍,与企业携手精简和优化人力结构。在政府部门之下设立法定机构,可以更灵活地招聘人员和使用经费,并使这项计划得到强有力的组织支持。

(四)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

政府谋划政策并提供资助,市场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培训服务,而雇主、雇员和学生享受服务。目前该计划提供超过1万门课程,种类达到57个,它们都是由政府认证的培训机构提供的。大学、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等专业培训机构也提供种类繁多的课程。比如,律政部与教育部和新跃大学合作开设刑事和家事法律方面的培训课程,建设局与工艺教育学院合作推出计划以培养建筑人才。

与此同时,基层组织和社会机构也参与其中,比如人民协会在2016年1月推出了“未来技能@人协”计划。新加坡全岛15所民众俱乐部和联络所(类似于中国的居民委员会)参与该计划,共有超过200项课程开放报名,种类超过45个,包括插画、糕点、按摩、手机、社交媒体等课程。新加坡人可以使用未来技能培训补助,修读这些简单易用的课程。通过市场化运作并多管齐下,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助推该计划实施,激活了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关注、参与和投入。

(五)政府将推出一站式网络平台

在未来技能计划下,政府将推出一个全新的一站式网络平台,让新加坡人设立个人化的学习档案,为自己的技能培训规划方向和进度,最小的用户将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从小向新加坡人灌输持续提升技能的重要性。这将协助年轻人发掘并培养个人兴趣,掌握职场所需的重要技能,让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人才,并将人的终身学习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目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提升劳动力大军的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趋势,是关乎未来竞争力的重点。无论是每年大批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各个城市流动的农民工,或是职场中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更新和提升,以赶上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工作需求。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更加强调终身学习和技能培训,着力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打通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教育和培训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可用之才。

(一)政策先行,加强职业教育,提倡终身学习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普遍存在轻视职业技能和职业教育的倾向,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应从政策上向职业教育倾斜,采取多种措施扶持职业教育:强化劳动准入制度,使“先培训,后就业,未经培训不得就业”成为一种制度;成立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评审机构,规范管理职业资格证书等等。同时提倡终身学习理念,重视持续教育和继续培训,解决人力和技能差距,以支持企业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引导人们认识到自身价值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终身学习等途径得到提升。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技能提升的持续性

在经费供给方面除了中央财政拨款,还可多渠道筹措资金,使职业教育投资主体与资金来源向多元化发展。可以鼓励调动企业、个人对职业教育投资,甚至可以吸收国外资金和贷款来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借鉴新加坡征收“技能发展基金”的做法,向企业集资,支持保障职业技能培训。新加坡政府鼓励各种捐赠,凡是有捐赠的个人和企业,政府按1∶1配套,并且按1∶2.5的比例给予免税,比如企业捐赠100万元,政府将配套100万元,捐赠人同时可以得到250万元的免税单。

(三)鼓励职业学校为社会学习者定制课程模块、开放实训资源

充分利用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态势,鼓励职业学校提供在职人士不断学习和终身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的社会学习者设计模块化的课程,比全日制课程要更为紧凑,持续时间要短,开设时间要灵活,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让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模块灵活地接受培训。同时鼓励职业院校开放实训基地(实训室)资源,为社会学习者技能训练创造条件。

中职学校可提供兼职证书课程,修完后可获得国家承认的技能资格证书。高职学校可提供兼职文凭和后文凭课程。兼职文凭课程为成人有工作经验者提供更灵活和方便的提升机会。后文凭课程满足持有文凭或学位的在职专业人士,以迎合成年人寻求扩大和深化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或为成年人改行提供不同的专业培训。

(四)开发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提供网络课程

考虑到社会学习者业余学习的便利性,建议政府开发设计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平台,鼓励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等单位开发网络在线培训课程,政府认证后给予一定资助,扩大学习者的选择范围,为成人有工作经验者提供更灵活和方便的学习机会。

参 考 文 献

[1]龚雅雯,王泓翔,张素惠.新加坡职业教育及训练发展现况与策略之探讨[J].技术及职业教育学报(台湾),2015(8):18.

终身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单元教学计划

新课标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与过程突破以往体育课框架,它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维度的目标,根据新课标中目标达成引领教学内容,这五个维度目标如何体现在教学实践中?选项教学是高中课改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爱好和需求,给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条件和发展空间。如何全方位体现课改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里就要求执教者要进行科学设计,要有好的水平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而单元教学计划是水平教学计划的深化、细化。

笔者就选项教学中设计单元教学计划的实践情况进行讨论,以期求证最好的单元教学设计为体育与健康教学服务。

一、高中选项教学顺应了时代和学生发展需要,选项的单元教学计划应全面体现课改理念

高中选项教学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的,学生内心蕴藏着渴望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极其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有了这份热情,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自己爱好、喜欢的项目,学生总会有一种奋发向上、充满幻想的心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会积极进取,大胆探索,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鉴于这些优势,笔者在设计选项单元教学计划时更多考虑:首先是学生的自主性与参与度,其次是学生自我效能感,第三是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第四是教学的整体和有效性。

二、以水平教学计划引领单元教学计划,以目标达成引领教学内容

高中选项教学是以水平五、水平六来制定水平教学计划的,在构建单元教学计划过程中,既要注意水平教学计划的整体构思,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多维度学习目标的实现。单元教学计划是水平教学计划的一分子,是课程目标的子目标。在选项教学中构建单元教学计划时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下面五点:

(一)熟悉课标、教材,明确选项单元教学计划目标

课标是实施教学的法定依据,明确课标的理念、目标、要求,熟悉教材,以华东师大版为例,该书理念超前,站在较高的位置来关注体育与生活,拓展了健康教育、人文教育、安全教育,强调运动技能的健康价值;突出健康部分、体育文化以及体育与健康的权利与义务等部分的知识。笔者在制定篮球选项单元教学计划时,对选项教材进行分析:精学的、粗学的、介绍的、锻炼的四类,明确了教学是让学生掌握篮球运动一定技术动作、方法,熟练运用其技术技能,掌握篮球科学锻炼常识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会学习,培养正确的心理素养,不断增强身心健康,树立终生体育观,终生享受篮球运动乐趣。

(二)熟知选项学生实际和特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学生会学,教学生学好,因此,设计单元教学计划必须对教学对象作认真的了解与研究。选项学生因为在同一年级,在年龄、生理等方面有共同之处,但在思想、心理、习惯、追求等方面有许多明显的区别。笔者在选项后及时进行问卷摸底,在选项学生中成立学习小组,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和体育锻炼水平,紧贴他们发展最近区,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合作,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与他们建立了学习共同体,在课内外做有心人,眼看、耳听、心想,让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形象印在脑子里,既抓住他们的共同点,又了解他们各自的个性特征,有的放矢进行组织指导,与他们共同品味学习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形成了荣辱与共的学习集体。

(三)依据选项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和设计选项教学内容、教学程序、课时数

笔者在设计篮球选项教学中,注意了篮球运动技术学习的连贯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根据篮球选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心理等安排教学程序。明确主次教学内容,做到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引导训练,妥善筹划,力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且安排教学程序不拘泥于一个模式,有效果第一的观念,有创新的意识。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引导他们学习技战术、规则及篮球运动的魅力;通过教学比赛中规定不能运球,来提高学生传球配合能力;通过篮球游戏来挖掘学生对花样篮球的认识和掌握。

(四)设计和选择有效教学方法,促进选项单元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加以选择。教学方法不宜单一,应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加以优化组合。譬如在主题教学中穿插情景情感法;在目标教学法中融入游戏法;在分层教学法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在预防纠错法中加入师生互动法等等。不管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始终要做到一个“动”字,贯穿一个“趣”字,体现一个“创”字。

(五)设计有针对性的体育与健康课外作业和课外活动,促进选项单元教学的延伸

笔者在制定课外作业计划时,始终贯彻课标,做到健康第一、以生为本,抓住主旋律是育体健身娱乐身心,譬如心理拓展训练、挑战自我、我行我最棒、我说你做、过三八线等,既实用又灵活。在设计体育与健康课作业着眼于突出重点,落实教学目标;有启发性,避免机械操练、抑制学生的创造性;着眼于素质教育,力克进入误区;形式多样,开发学生素养;负荷适当,避免学生过重负担;有弹性,使各个层面的选项学生均能得到有效的训练。

终身学习计划范文5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要通过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学习,全面提高自身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依法执教水平。因此,拟定一份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是一个很重要的开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范文(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为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较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除了要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提高自身能力,更要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让自己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并抓出工作成效, 按照本阶段教师培训相关内容、要求标准和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 特拟定以下的学习计划。

一、计划目标: 通过 学习,能很快地熟悉 教材,努力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力求达到:

(1)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职业纪律和道德规范,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2)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认真撰写导学案。熟悉所任学科课标,教学工作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3)熟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管好课堂,完成学校分配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

(4)熟悉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5)把握教材重难点,自如地驾驭和处理教材。

(6)开展教学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二、计划内容:

1、认真学习师德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与素质教

育理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等。

2、突出新课程教材改革对教师知识能力的新需求和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培养。

3、结合自身,提高专业素养,积极参加国家、省、县教科局组

织的继续教育培训。

4、通过实践活动积累经验。

5、常练教学基本功。

三、学习形式及措施

(1)以自学为主,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

(2)认真完成作业,作好学习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3)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课标解读、教材研讨、观摩示范课。

(4)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和互联网个人自主选择式学习。

(5)勇于实践,勇于开拓创新。

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范文(二)作为一名新世纪的老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不停地收获,才能使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这一行业更是如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成长与进步。为使十二五期间个人学习能取得成功,特拟定如下计划:

一、加强师德修养的学习和法制知识的学习。德胜才者是君子,才胜德者是小人,各行各业都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有着不同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更是要树立崇高的师德,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使他的工作热情如潺潺而流的小溪永不枯竭。在与家长、同事的合作中,也必须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才有助于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在今年的继续教育学习中,我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让大家都喜欢的老师。 依法执教是教育教学的宗旨, 学校在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法律知识的传授也是生活与学习的需要,为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一定加强法律的学习,为法制知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做铺垫。

二、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学习。 在“四新”的学习中,我一定积极学习及上级各部门所组织 的培训,并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课后积极反思。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将学到的知识渗透在课堂,学以致用,使继教的成果服 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在课余时间,一定加强关于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学习,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向其它先进的单位和个人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好自学笔记,定期梳理,及时总结,吸取先进元素整合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之中。

三、巩固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不断进步

1.巩固三笔两画:针对本人的个人情况,字和画是弱点,本期我将继续加强这两项基本技能的学习,在备课、填写相应资料的过程中,认真练习钢笔字,按时完成教育局所发的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练习册。

2.加强网络学习,多动手制作课件运用于教学,并向有经验的教师多多请教,

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运用水平能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3.善于总结经验,勤于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等总结性文章,使自己的经验不断积累。

总之,在本期的继续教育学习中,我将本着多听、多想、多学、多做的宗旨,踏踏实实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实践,在终身学习的意识下,切实做一个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使自己成为一名更专业、更优秀、更适应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老师。

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范文(三)伟大领袖: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这说明,学习多么重要。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只是要学习,而且还要善于学习,才能进一步推进新课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不断充实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等。为此,作为教师,我要通过自主学习来满足现代教育需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师德学习。

1、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并认真记好学习笔记。

2、认真自学《中国师德手册》、《中国教师身心健康密码》,并认真记好自学笔记

3、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校行政的各项决议,不怀疑、不猜测学校领导和校行政的决定。

4、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关注留守儿童。

3、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校为家。

脚踏实地工作,站在为自己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教育负责的角度做人做事。

4、继续认真学习《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十不准》等法律法规,并按其要求去做。

二、学科学习。

1、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所教学科各个学段的全部教材,吃透所教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灵活掌握所教教材的方法。

2、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积极投身提高教学技能的竞赛活动中,苦练内功,强化素质,提高能力。

3、抓住任何一次外出或任何形式的学习的机会,认真做好学习记录,写出学习心得。

4、多听课,向教师学习,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多学习,勤实践,多反思。

5、认真学习新电子备课,为班班通的到来的运用增强知识储备,

适应新的教育需要,做合格、甚至是优秀的新时代的教师,让学校放心、家长满意、学生叫好!

终身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社会体育;家庭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15-01

当前,我国的体育事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小康生活目标的逐步实现,全民性的健身热潮日益高涨,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对科学健身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根据我国宪法中关于"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的规定,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由一个国家宏观领导。社会各方支持。全民共同参与,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体育健身计划。它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配套的社会系统和跨世纪的体育发展战略规划。全民健身计划将以全体国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有步骤地开展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健身活动。它对提高国民体质和健身水平,对两个文明的建设,对于国家、民族繁荣昌盛和兴旺发达,对子孙后代的强健幸福,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而终身体育就是落实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基础和保证。

1.美操对终身体育的认识

在世界性终身教育思想影响下,终身体育在国外得到相应的发展。1968年前苏联中央体育研究所所长A.V克诺布柯夫等人就首先提出"6岁-100岁"为止的锻炼身体的观点;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关于青少年体育运动会议"都曾以"从终身教育看青少年教育中的体育运动的作用"为主题进行讨论,批示"终身教育对学龄儿童、青少年、劳动者、家庭妇女,高龄人和残疾人等没有机会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提供机会","在人生各时期各领域中,根据需要,不管在任何时候学习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保障器材和环节"。这些国外终身体育的研究成果和论述,对我国终身体育的研究起了促进作用,全民健身计划就是伴随这种国际环境应运而生的,且具中国特色。

2.终身体育主要特征

2.1 广泛性:终身体育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活领域中个人的职业、性别、生活环境及不同健意状态的体育内容、特点、形式和条件。人们通过各种身体活动,以促进身体各器官机能水平的提高,满足人们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个人的,同时也是整个社会所共同的。

2.2 终身性:终身体育贯穿予人从生到死所受的连续体育过程的始终,所经历的体育教育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学前、学校、社会。

2.3 科学性:从事体育锻炼要根据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机能水平、环境条件等,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对促进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有良好的作用。反之,如果违背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违反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等,违背科学锻炼的方法和原则,其结果得不偿失,事与愿违。

3.终身体育如何实施

终身体育从纵向的方面要贯穿人的一生,从横向的方面涵盖着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实践证明,对人的教育仅仅依靠一个时期、一个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学校、社会、家庭是体育教育的三个渠道,他们应该在终身体育中从不同侧面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3.1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中学生处在6-22岁年龄段,是从学龄儿童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关键时期,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身体生长发育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其一生。所以,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

3.1.1 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学习、锻炼。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是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对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不仅具有近期的效果,而且具有长远的影响。由于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状况的差异,锻炼身体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也相应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培养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能力,以适应和协调不断变化的情况,取得预期的锻炼效果。

3.1.2 培养兴趣、爱好,养成锻炼习惯。兴趣和爱好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驱动力。初中以下的学生往往以满足心理要求为主要倾向,表现为以直接兴趣为主,如喜欢游戏和球类活动等。高中学生由于对体育锻炼的目的性更明确,间接兴趣逐步成为主要倾向,即对体育活动的结果产生兴趣。如认识到参加耐久跑能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虽然跑起来感到又苦又累,但仍然能坚持参加长跑。高中阶段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培养间接兴趣和爱好,并且逐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3.2 家庭是终身体育的后盾。

3.2.1 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知识及能力。时代在发展,新的锻炼方法及运动项目在不断涌现,环境条件在不断变化,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家长要不断地向孩子学习,因为少年儿童在学校里接受了比较系统的体育专业教师的指导,加上少年儿童的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这样不仅能提高家长的体育素质,还有利于帮助孩子强化学习终身锻炼的兴趣、知识、方法。

3.2.2 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体育活动,培养每个家庭成员的体育兴趣、意识及体育能力。当今社会对体育作用的理解与以前有很大的区别。以前体育活动的首要目的是增强体质,而现如今体育的娱乐、休闲、社交功能日益突出,故家庭应多组织一些感兴趣的运动,如外出旅游、野营等野外活动,以及一些小型的竞技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等,使每个家庭成员都不断地体验到运动带来的愉快享受,认识到体育之健康身心的功效,树立良好的体育观,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则珊,主编.终身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

终身学习计划范文7

[关键词]]学分银行;学分转换;累积制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建立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建立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统筹开发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等。学分银行制(CreditBankSys-tem,简称CBS)是学生通过在大学或是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修习课程或是通过教育部的学分认证考试等多种形式获得学分,将之存入个人在学分管理系统注册的账户中,累积达到一定数量,最终获取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一种学分管理方式[1]。在推进终身学习上,一些国家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前行一步,而且大多已把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列为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大力推进终身学习认证制度的构建,以此促进终身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国外在学习认证实践上的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1、美国学分银行

美国最早开始学分转移的实践,并主要在两年制社区学院与四年制大学之间进行[2]。根据美国政府责任当局的报告(2005年),在评估学分时,主要有三个标准:(1)转出院校的认证类型。对转出院校的认证指的是“对院校和学习项目进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提高程度进行外部质量评价的过程”,认证是为了便于学分转移。从而向学生、家长和公众表明,该机构在师资、课程、学生服务和设施方面符合基本标准。认证类型分为地区认证和国家认证。大部分公立、私立的非盈利性大学和院校都是地区认证。国家认证机构的认证对象主要是盈利性院校、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院校。(2)按照衔接协议或转移协议进行评估。衔接协议是方便学生在院校之间进行学分转移的常见的政策工具。美国一般都在院校层面定义衔接框架,由各个院校和大学自行开发。这样的自主权使得各个院校之间学分转移标准存在显著差异。(3)转出院校和接收院校课程的相似度。在没有统一的学分衔接协议的情况下,学生学分是否能够转移就取决于接收院校的选择了,一般根据课程的不同能够转移的学分也不同。院校会通过课程的大纲或者与转出院校的相关人员联系,将课程与自己学校的课程进行对比,最后得出评价。这些工作通常需要招生人员、学术顾问或者相关教师来共同完成[3]。

2、加拿大学分转移制度

在“泛加拿大学学分转移协议”的支持下,学生在圆满完成大学前两年的学习后,如需转学至一所大学,只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已获得的学分就能在加拿大几乎所有的院校得到认证,而不会产生另外的费用,无须重复以前的学习。第一,符合接受大学的录取条件;第二,取得了课程的合格成绩,达到了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学习的水平;第三,已获得的学分与将要注册学习的课程相关,否则这些学分可以作为选修课程计算。两年后学习的学分就不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学分转移。加拿大地域广阔,不同地区教育水平和教育制度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不同省份和地区之间、不同类型院校之间(如社区学院、技术类院校和大学)的学分转移协议各不相同,他们都采取了各种方法来认证学生以前的学业成就,包括设立对应课程、认证尚未授予的学分、对已获得的证书进行学分认证等措施。

3、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制度

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制度(EuropeanCreditTransferSystem,缩写形式为ECTS),隶属于欧洲委员会,最早可追溯到1953年在巴黎召开的“关于进入别国大学学习时文凭等值的欧洲大会”。大会制定并通过了依照派出国家大学颁发的证书,接受(东道)国家大学可以根据合约吸纳学生入学的原则,有32个国家参与。欧盟委员会制定实施了“伊拉斯莫斯计划”和“博洛尼亚进程”两个计划。伊拉斯莫计划是一个双边和多边的协作网络,多所院系之间相互承认学生取得的学术成果。根据协议内容,各院系通过对课程进行比较认定,实现相互之间的承认。“博洛尼亚进程”是1999年在欧洲开始实施的,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欧洲29个国家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举行会议,并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BolognaDeclaration),确定了到2010年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发展目标,博洛尼亚进程正式启动。博洛尼亚宣言的主要内容为:建立容易理解以及可以比较的学位体系;建立本科和硕士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体系;建立欧洲学分转换系统;促进01学生和教师的人员流动;保证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促进欧洲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合作等。得益于以上两个措施,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制度迅速发展成熟起来。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制度对学分和学生的课业负荷量做了明确规定,且整个欧洲采用统一的方法,建立了ECTS分级标准。制度运行所需要的主要文件包括:信息包裹和课程目录、学习协议和成绩记录单。其中,信息包裹和课程目录是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制度最重要的文件,它对学院信息、等级课程信息和有关学生的一般信息做了明确规定。它不仅用于描述课程清单,而且对教学计划、学习课程单元和课程模块都有详细的描述,另外,还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来帮助学生做出选择。学习协议是欧洲学分转换和积累系统必备的文件,其作用在于保证学生所通过的课程的学分顺利转移。而成绩记录单是制度文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用来记录学生留学期间的表现,是学术认证的重要工具。

4、韩国的学分银行制度

韩国的学分银行体系建设始于1995年,当时,韩国教育改革委员会提交的《关于促进开放式终身教育社会和教育体系的改革设想》,该报告提议采用学分银行制来“实现非正规教育的价值和功能”。1997年,韩国率先在全球实行学分银行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标准化课程。标准化课程是学分银行的核心,它指的是为每一个学科量身定做的总教学计划,具体阐述了教学目的;课程及总课程、主课程、选修课程的必修学分,学士学位的获取要求;评分和教学质量控制等。标准化课程是在有关专家的协助下,由人力资源开发部与教育发展委员会联合制订,并根据社会变化、学术和技术发展、师生要求等每年进行更新。它一方面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另一方面又详细描述了多种可能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目的,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2)管理体制。学分银行的管理机构是设立在韩国教育开发院的终身教育中心,附属在大学或大专的终身学习中心是具有授予学分资格的教育机构的主体。运营学分银行制需要很多机构合作,如:教育人力资源开发部,韩国教育开发院,省级教育办公室,以及被学分银行认定资格的教育机构。一般来说,教育人力资源开发部制定学分银行发展的政策及计划,拟定标准总课程,批准授课内容及授予学位。韩国教育开发院主要负责从注册到获取学位的管理工作,省教育办公室是学分银行的信息中心。(3)运行方式。申请者首先填写一张学生登记表和学分申请表,把表格交给韩国教育开发院之后就可以开始累计学分。学分的累积可以通过选修学分银行认定机构提供的课程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参加大学或大专提供的业余课程来进行,还可以把先前的学习成绩、证书等拿来转换学分。按照规定,两年制准学士学位80学分,三年制准学士学位120学分,学士学位140学分。在学分累计达到相应标准后,学生可以填写学位申请表,上交韩国教育开发院或者省教育办公室。经教育开发院核实该教育机构的有效资格,证明学分的有效性,学生们就能够从教育部或者相关大学拿到学位。(4)教育机构及评估。按照韩国《学分认证条例》的规定,可设认证课程的各类学校有: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或由终身教育法案批准的私人教育机构、职业教育和培训法案批准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高级技术培训学校或相关部门的专修学校、具备成人继续教育功能的大众传媒机构、与大学或职业培训中心挂钩的企业等。其中的非正式教育机构必须经过正式评估,其依据主要是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学管理等[4]。

5、日本的终身学习认证

日本于1990年7月颁布了日本第一部专门为终身教育制定的法律———《关于整备振兴终身学习推进体制的法律》,简称为《终身学习振兴法》。根据《终身学习振兴法》,1990年,文部省成立了“终身学习审议会”(简称“终审会”)。对终身学习政策进行具体审议是“终审会”的基本职能,“终审会”的审议结果经文部大臣认可后形成了一系列终身学习的相关政策。1999年,“终审会”在《广泛运用学习的成果》咨询报告中提出,要用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扩大社会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积极对在高校之外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制定并推行“终身学习护照”,构建有利于学习成果互换的认证系统。在具体的终身学习实践中,日本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多样化的学习评价体系和认证途径。一是学分的认可。1991年,文部省根据“中教审”的咨询意见明确规定,社会成员在社会上参加学习取得的学分在通过文部省认定机构的鉴定后,大学可以作为学校学习的学分予以认可。二是技能的认可。为了大力支持各种符合条件的机构积极从事终身学习成果的认证活动,日本文部省特别制定了“认定技能审查制度”,但以往比较严格地控制被审查的技能种类和各种鉴定机构。现在,为了适应终身学习成果评价的需要,文部省已渐渐放宽了这种限制。三是学位的认可。为了适应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的需要,日本在1991年成立了学位授予机构,对学有成就者颁发学位和专门士称号。

6、澳大利亚资格框架

在过去的十年中,澳大利亚一直在用一种创新的方式来发展和提供教育。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将15种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资格证书连接在一个国家体系中,成为了整个体系的基础。AQF为学生进入高水平的学习,从一所院校转到另一所院校学习提供了方便,并使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有选择性和灵活性。学生在学习AQF资格证书时,能够保证所在院校是政府授权和全国认证的,学位或者其他的证书都是有效的。AQF也使得雇用单位和他国政府便于认证资格证书。对先前学习经验(Recognitionofpriorlearning,简称RPL)的认证是AQF的重要特征。RPL使所有社会成员都有获得资格证书和进入正规教育和培训体系学习的机会,并且使人们更容易在各个教育与培训部门之间、教育与培训部门与劳动力市场之间流动。加拿大所有院校都承认AQF,但是每所院校都有自己的RPL政策。

7、总结

终身学习计划范文8

摘 要:建设学习型城市不仅是国家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措施,还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公民终身学习目标、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抉择。文章以英国格拉斯哥学习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习中心网络”“社区学习和发展”两个重点项目的分析,得出格拉斯哥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三个特点,为我国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习型城市;格拉斯哥;建设项目;特点

一、英国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背景

1968年,美国教育学者罗伯特・赫钦斯(Robert Hutchins)在其《学习型社会》(The Learning Society)一书中正式提出“学习型社会”概念后,对学习型社会(城市)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就逐渐成为各个国家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此外,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国际机构和相关知名学者的研究对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欧洲将1996年定为“终身学习年”的举措直接促成了英国“学习型城市网络”(Learning Cities Network)的建立,该网络“把终身学习视为组织原则和社会目标,学习型城市促进了市政部门、私营部门、非营利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合作,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融合”[1]。1998年,英国政府的题为《学习的时代》(Learning Age)绿皮书提出“要建立学习型社会,使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都能有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机会”。随后,英国政府有关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诸多文件,将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学习型城市的发展。

此外,“20 世纪 70 年代的中东石油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迫使英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和经济结构,使英国从以依赖石油的重工业、化工工业为主的工业经济,迅速地向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转变”[2]。这种变化对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为在21世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维持发展势头,英国社会必须做出改变。建设学习型城市有利于英国政府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这些人才应具有应对快节奏工作的能力、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以及其他终身学习能力。

二、格拉斯哥学习型城市的建设项目

格拉斯哥作为英国第三大城市,其最初的社会发展是由以造船业为主的重工业推动的,但20世纪初的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使其社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直到20世纪80年代,诸多大型企业的投资将格拉斯哥的经济带出了低谷,社会实力才逐渐恢复。格拉斯哥现在采取的是以造船、旅游和文化业为主,建筑和艺术设计为辅的社会发展模式。新的发展模式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人才必须具备更加全面的技能和现代化的学习能力,而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培养此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以前,格拉斯哥政府进行了民意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参与调查的对象中有67%的人在过去的一年中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学习;92%的人表示他们喜欢学习新事物,82%的人感到学习对自己很重要,83%的人相信学习在新世纪中会变得更为重要[3]。为实现培养新时代人才的目标,以及使所有组织和市民都能从终身学习中受益,格拉斯哥政府启动了一系列学习型城市的建设项目。

(一)学习中心网络

“Real学习中心网络”(Real Network of Learning Centres)是格拉斯哥提高市民学习参与率的旗舰项目。该网络于1999年建立,这一年也是格拉斯哥宣布建立学习型城市的时间。参与建立学习中心网络的各利益相关方包括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的代表、市议会代表、企业代表,建立该网络的宗旨是“在所有层面以一切办法为格拉斯哥的市民提供最高质量的学习”[4]。中小学、企业、社区中心、大学都积极投入到这一网络的建设之中,学习中心网络通过网络化的学习渠道,仅在5年内就拥有了30万的用户量(包括个体和企业)。学习中心网络将国家学习网络(National Grid for Learning)和人民网络(People’s Network)的资源进行整合,使市民能够实时观看学习视频。

“Real学习中心网络盒”(Real in A Box)是学习中心网络项目的子项目之一,主要为会员企业的员工提供网络学习平台,目前已吸引很多企业参与其中。工人教育联合会(Workers Education Association)与学习城市组织(Learning City)合作实施这一项目。格拉斯哥主要的大型企业也参与了学习中心网络盒项目。例如,马里奥特酒店(Marriot Hotel)就在酒店内为员工开辟了专用学习空间,使员工可以在自己选定的时段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涵盖了从正式学习到网页浏览等不同层次。只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学习中心网络就会为会员企业提供网络或面对面的特定领域商业培训。

除了上述项目以外,学习中心网络还开发了针对社区学习的“Real游泳中心”(Real in the Swimming Center)项目。通过创新合作模式,游泳中心项目将游泳馆注册会员的数量提高了40%,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的健康水平。[5]

学习中心网络项目注重企业与学习型组织的合作。学习中心网络为企业员工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而企业则为学习中心网络的用户搭建平台,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这是一个多方受益的过程,学习者获得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企业则收获了更高水平的员工,政府部门将社会建设和发展水平提到了更高的层次。

学习中心网络项目仅在实施1年后就在图书馆中建立了32个学习中心,在小型企业中建立了98个学习中心,在大学中建立了2个学习中心。例如,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Glasgow Caledonian University)通过参与学习中心网络项目,为学生和教师建立了一个拥有150台电脑的大型信息通信技术中心。技术中心内还配有咖啡店,意在鼓励人们享受学习。

(二)社区学习和发展

“社区学习和发展”(Community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项目于2008年4月启动,旨在根据不同人群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诉求提供不同的学习和发展机会[6]。社区学习和发展项目秉持以下五点理念:一是增强人们影响家庭或社区的能力,学习型城市的构建就是为了通过终身学习来影响个人,进而改变家庭和社会;二是鼓励并支持市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三是追求学习机会的平等,反对歧视;四是鼓励人们在学习之后能够做出自己的决定,而不是盲从他人的意见;五是呼吁社会各方进行有效合作。该项目的设计理念既看重个体的发展,又重视整个社会的进步,并通过个体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在具体实践层面,社区学习和发展项目坚持以下几点操作准则:设计能够调动社会弱势群体参与积极性的活动;鼓励社区与外部团体的合作;培养积极的公民意识;建立更为强大的社区;支持不同年龄段的市民的个人发展。社区学习和发展项目包含一系列的子项目。“格拉斯哥成人读写和计算能力战略计划”(Glasgow’s Adult Literacy and Numeracy Strategic Plan)是社区学习和发展项目的子项目之一,其目标在于提高成人的阅读、书写和计算能力,该计划在鼓励公民个人进行终身学习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社区学习和发展项目的子项目还包括“战略性青年合作”(Strategic Youth Partnership)、“格拉斯哥社区能力建设”(Building Community Capacity in Glasgow)等。

总体而言,社区学习和发展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例如:社区内组建了有影响力的团体及组织;公共服务部门增强了对社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市民的自信心、技能水平、对社区活动的参与热情都大幅提升;市民有机会接受更多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并有丰富的工作岗位可供他们选择。

三、格拉斯哥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特点

第一,根据国家总体战略规划建设学习型城市,在终身学习思想的指导下开发多样化的学习项目和计划。无论上文提及的学习中心网络项目、社区学习和发展项目,还是于2006年启动的十年发展计划“格拉斯哥的一步”(A Step for Glasgow)、于2010年的超级大学建设计划“新格拉斯哥校园”(New Glasgow Campus),这些项目和计划都是依据国家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总体目标而设计的。统一的发展理念有助于学习型城市的整体建设和地区发展。除文章中列举的项目以外,格拉斯哥学习型城市的建设还有很多网络项目、实体项目、远程项目、国际化项目。多样化的项目和计划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可以更好地调动学习者的兴趣,符合不同目标群体的需要,在学习型城市的长期建设中也更具活力。

第二,在建设学习型城市时,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并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其中。一方面,学习型城市建设全面考虑到城市自身的经济、人口、历史文化等特点,量身定制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纲要和项目。另一方面,在学习型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了社会各方的力量,成立了格拉斯哥发展局(Glasgow Development Agency,GDA),该机构的职责是“汇聚各个辅助部门和机构的力量,与市民合作构建终身学习社区”。[7]

四、启示

英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实践经验,如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硬性要求,鼓励企业、学校、市民等利益相关方投入到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大力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确立为长远目标。我国幅员辽阔,社会情况更为复杂,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时若不能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只追求表面成果,就将失去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意义,既不能合理利用地方资源,也不能在培养公民终身学习和促进经济发展上取得满意的成效。我们应该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让企业在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时获得应有的利益,大学在共享学习设施时能够得到国家的支持和资助。

参考文献:

[1][4][7]Hamilton R, Jordan L. Learning Cities: The United Kingdom Experienc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tersund, June 22-24, 2010[C]. Sweden: Pascal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2010.

[2]刘健红.英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及其实践模式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12):114-116.

[3]张创伟.西方学习型社会:实践与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29.

终身学习计划范文9

通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为此,我感到高兴和欣慰,一来是自己的努力终于看到了想要的结果;二来感谢学校领导及各老师的指导和协助,为使自己的教学事业更进一步提高,我做出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预期目标

作为校级骨干教师,本学期我要认真贯彻学校新学期学校主要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依据区进修学校教学会议精神,以课改为中心,以科研为导向,注重课堂常规教学,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加强自然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研究,开辟教学改革新领域,进一步让自然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分项发展目标

1、专业技术方面:

(1)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苦练基本功,一专多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承担学校安排的自然课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有关的课外活动。

(3)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4)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我将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从中获得知识和锻炼的能力。

(5)在自身素质方面,做到在理论上多学习,实践中多摸索,总结中多讨论、多反思。在学生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探究能力为重点,辅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

(6)实验中要加强安全观念,学生实验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操作规程和步骤进行,确保人身和仪器设备不受损害。

2、具体措施:

(1)本学期里阅读两本教育理论的书籍,并写好读后感。

(2)研究一项课题《自然课长期作业的设计与研究》,并写好中途报告。

(3)针对课题研究,上一门自然科学拓展性课程。

(4)本学期12周左右上一节片级公开课,开展与本学科教师的手拉手活动,要有实效,积极进行研讨及反思,共同进步。

(5)在课堂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学生爱游戏,好动的特点,创新一些适合学生的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学、会学。

(6)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本学期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制定评价表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7)结合学校“学习型团队”的创建工作,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自学、集中学、反思、交流、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理论和新课标学习,以学导行,以学促教,以学提升个人素质。

(8)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要灵活、合理使用网上下载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恰如其分的使用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乐学、爱学。

(9)课堂教学做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终身学习计划范文10

1.成人学习心理研究是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的薄弱之处

国际上心理学在人类动机研究领域颇为活跃,如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等,无疑为学习动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国外对成人学习开展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理论观点。我国台湾地区重视成人学习心理的实证研究并有丰厚的积累。国内则是进入80年代后才逐渐加以认识的,近年成人学习力求深入教育心理层面,但对许多问题的探索偏重于理论思辨,比如叶忠海主编的《职工教育心理学教程》,探讨职工学习心理基础和准备,以及职工教育中学与教的心理学问题。高志敏在《成人教育心理学》中,按照人的成年期发展,阐释成人学习的心理特点和一般规律。还有《青年学习心理学》、《成人学习理论》等都主要从基本理论和知识概念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这些有代表性的文献中不乏古今中外成人学习的理论精华,对于学科建设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成果。但由于成人学习者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目前鲜有量化分析的研究。近年来多元统计方法的发展及计算机技术介入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但涉及成人学习者,针对群体学习心理的实证分析为数不多,几乎是空白。零星的研究成果,或主要针对成人学校的学员(比如电大、成职校),或以年龄、职业进行群体划分,且样本量一般比较小,在科学解释和理论推导上,略显分量不足。

有关研究表明,成人学习者具有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性,有丰富且个性化的学习经验。他们对参与社区教育的看法是什么,成人为什么学习,他们想不想,愿不愿,能不能,会不会学习,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多维度进行综合实证研究分析,才能找到答案。因此,从研究成

人学习者独特的经历和体验入手,了解、掌握他们学习的意识、学习的观念、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准备、学习的基础以及学习的行为,对成人学习心理进行科学研究,有助于深化认识,克服社区教育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

社区教育实验本身是新生事物,尽管我们要学习国外的经验和理论,但中国社区教育的问题和规律,只有立足于本土去实践,去探索,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才能有效掌握和解决。

本课题是一个有理论价值的应用课题,其创新意义表现为:

v本课题选择社区教育、社区文化、成人学习心理多视角探讨成人学习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揭示社区成人学习的一般心理特征以及相关因素,提升经验,阐释理论,研究选题角度较独特。

v究竟应该如何评价社区成人学习,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理论和现成的方法,本课题将在总结提升实践经验基础上,在评价方面作尝试性探索。

v本课题将涉及成人终身学习多方面的内外关系,也将涉及成人学习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力求从整体性、系统性和特色方面有所创新。

2.社区教育正在成为我国成人教育新的增长点

社区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社区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回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建立学习型社会,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求的必然结果。2000年,教育部确定了北京等八个大中城市的城区作为社区教育实验区,启动了社区教育的改革实验。改革实验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社区教育以成人教育为重点,成人教育深入社区,正在从补偿性教育转变为发展性教育,沟通教育与社区的联系,以满足社区成员多样化学习需求。“九五”期间,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已经起步,出版了一批有学术质量的成果。厉以贤的《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叶忠海的《社区教育学基础》、黄云龙的《社区教育的管理与评价》、马叔平等的《论社区教育发展模式》都从基本理论、战略规划、宏观管理等方面,概括了当前我国社区教育的新经验、新观点,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九五”课题《面向21世纪中国社区中的终身学习的调查与研究》,运用社区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论,从未来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未来社会人的生活基本单位——社区建设出发,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社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变动对终身学习的影响,探索实现终身学习目标的途径。

相比之下,社区教育在中、微观教学领域的研究略显滞后,与社区成员与日俱增的学习需求和积极性形成明显反差。如何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如何整合社区成人学习过程中内外各种因素,如何组织教学,设计课程,开发教材,都面临诸多挑战和困惑。因此,尤为迫切地需要深入实际,在社区教育情境中进行问题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应然”与“实然”。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课题作为社区教育的基础环节和前提条件之一,着眼于跨学科的综合实证研究。主要借鉴国内外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成人学习理论及动机评价方法等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从调查研究入手,通过实地抽样,开展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现状调查,重点了解社区成人学习的需求、动机、态度和行为特征,探讨社区成人学习的优势和资源,建立适应多样化需求的成人学习模式,为规划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区的发展提供依据,并对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提出积极建议。

课题重点研究的六个专题:

1.社区成人学习心理特点及其理论研究

2.社区成人学习需求及动力的调查与评价

3.成人参与社区教育的动机取向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4.建立社区成人学习的激励机制和终身学习的模式

5.以居住小区为单元的学习型社区发展思路与实验研究

6.社区终身学习发展趋势与构建学习型社区

课题确定的四个研究目标:

1.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现状进行描述,提供一个实证研究的统计分析结果和专题研究报告。

2.通过一定规模的社会调查,了解社区成员的教育需求和动机取向,对规划社区教育,设计课程和培训项目,编写教材提出研究建议。

3.结合实际,编订成人终身学习评价量表。

4.总结经验,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探讨各种学习动力的培养和激发,并提出具体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建立社区成人终身学习模式和激励机制。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社区成人学习问题研究是一个介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课题,既涉及社区发展和社会学习组织的建构,又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本课题研究设计打破以职业或年龄划分成人群体,概括群体学习一般特征的研究模式,从社区发展、社区文化(文化特质和心理归属)切入,探讨对成人学习理念、态度、需求的影响,旨在促进个人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持续改变,同时对社区发展的精神动力作出深入解释和理解,以期促进构建学习型社区的进一步研究。

本课题为应用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问卷法、统计法和比较法进行。在开展一定规模的社会问卷调查的同时,采用座谈和个别访谈,进行个案的质的研究,使调查真实、生动、丰富,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有机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理论问题在

终身学习计划范文11

论文关键词:社会人员;学分积累;职业教育;终身教育

针对企业和社会人员自身对劳动技能和素质亟待提高的需求,某市电大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把教育送到企业中,搭起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劳务人才素质提高需求之间的桥梁。在社会人员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中的引入学分积累的模式,走出一条为某市滨海新区服务,开展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特色办学之路。

一、学分积累的提出

(一)问卷调查

2009年8月,我们以了解企业经营现状、人才需求、合作的可能性为题,组织人员走访了区内部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共计15家,开展问卷调查。行业涵盖电子电器业、仪器设备制造业、高技术研发以及汽车产业配套业等。

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企业均表示非常急需与本行业对口的,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线务工人员;对于社会人员学历要求,90%的用工企业表示,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要有机结合,课程设置要有较强针对性,在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和应用能力强,有技能,用的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使他们获得相应的学历。在企业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十方物流有限公司,正在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打造“百年十方”的企业人才建设规划。为此十方公司提出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全体职工素质,奠定可靠的人才基础,不断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决策。

(二)学分积累的策划

企业对人才需求说明电大教育服务滨海新区可以大有作为,可以发挥电大学历教育所具有得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一是某市电大滨海学院的学历教育(中专)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同时为学习者设置灵活的学习时间,便于解决外来工的工学矛盾;二是全国电大学分互认,采用单科累进,学分积累的培养方式,使流动性强的外来工得到学习积累能够在全国电大系统互相承认;三是电大网络学习资源丰富,涵盖了学历、非学历、职业技能、心理、法律和生活常识等教育内容,适应外来工学习多样化的需求;四是学费低廉。十方物流有限公司因而最终选择与某市电大滨海学院合作办学。

对十方物流有限公司外来务工学员培养,学院既考虑到企业的人才需求,又要充分顾及到外来务工学员的学习特点,把学分银行的理念引入到对社会人员的学习规划中。采用学分积累,制定弹性学制方式。

二、学分积累的实施

(一)过程

1.招生录取。既然学校是帮助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那么用工企业的推荐选拔是社会人员报名学习的前提条件,由企业推荐贡献大的生产一线骨干员工,参加由本企业组织的专业技能考核和某市电大组织的入学水平测试,并以此作为重要依据面向企业公示录取学员。此举充分发挥企业的激励机制,激发了务工学员的荣誉感。招生录取工作的创新,提高了企业参与支持力度,迈出了校企合作的第一步。

2.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与传统模式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必须按市场和用工企业的需求来设计专业和课程,如果仅仅采用传统课程是缺少使用价值和生命力的。

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外来务工学员的需要出发首批设置了机电一体化和物流管理两个专业,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了教学计划,把企业需要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全部纳入了教学计划。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课程设计包括了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程和毕业实践环节4个模块,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均紧紧围绕企业岗位需求。

在课程评价中,考虑到学员的实际情况,学分以平时大作业和练习为主的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加权平均的成绩来计核,每门课程实践课程不低于学习总量的40%。为了保证学习质量,对于出勤、作业等制定严格要求。这样一来,强化了对学生施行过程管理。

本案某市十方物流有限公司提出,职业道德规范、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港口物流与运输、汽车构造及维护保养、仓储与配送作业、现代港口工作组织等课程希望纳入教学计划。学校考虑到该企业是某市港的物流企业,应该突出港口物流方向的特色,经与企业和教育行政部门反复协商终于出台由市教委通过、企业满意的教学计划。

3.师资资源。本案除教学计划中文化基础课选用传统学校师资外,大胆启用了潜在的师资资源,整合包括滨海新区各领域专家、大型企业的内部讲师、甚至是企业的骨干员工,加入到应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来。按照高校教师任职条例,为他们申报电大教师任课资质。从实践过程中看,他们所传授的实际工作经验是院校师资无法比拟的,也是学习者和企业所急需的。这些师资在完成本案培养策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支持服务:(1)学习信心与辅导支持。电大教学一贯提倡的自主学习模式。而本次与企业合作,经过对外来工入学水平测试分析,发现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多数还是比较薄弱的,如过多强调自主学习,忽视外来务工学员的特点,他们将很难获得学分和完成“学分积累”的。为此本案从实际出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模式,如:传统组班学习、混合式学习、案例式学习、小组协作学习、行动学习等模式,大幅提升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此外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从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入手,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困科目有针对性地重点帮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技巧;(2)学习地点与资源支持。十方物流有限公司从开展企业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出发,创建了职工终身学习教室,利用某市开发区社区学院数字化学习中心学习资源平台,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公司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每人一个电子档案,无论是参加公司内的还是公司外的学习与培训全部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公司学习教室为倒班工人24小时提供学习支持。通常在面向社会办学时无法应用的技术在企业内部是可以应用的。如企业的办公系统、企业员工拥有的个人邮箱、终身学习教室的学习系统等等,都在本案中得到了充分利用。

5.学分替换。学分替换是未来学分银行实施的核心环节,本案中高中毕业生参加中专学历班学习,原高中课程可以替换现文化基础课程如数学、语文、英语的课程学分。程序是学生提供已修课程的相关资料(课程名称、课程标准、成绩);由相关专家进行比较并提供学分互认建议,由学校教务部门正式批准。又如学员参加了物流员级以上的职业资格培训达到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者,可以替换中专学历专业基础课模块的课程如“物流学基础”等课程。公司还将职业道德规范、港口物流与运输、现代港口工作组织等课程根据员工工作岗位安排全员培训,参加培训的员工,学习行为和考核结果与学历班的学员一样计学分,给暂时没有机会完成学历教育的社会人员“存学分”。成绩合格换取单科结业证。此项制度减轻了学员的学习负担,促进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课程的互通。实践证明学分互认依据双方课程标准中相同的要求来实现是可行的。

(二)效果

首批82名社会人员,通过学分积累,达到规定的总学分,“支取”了毕业证书。学分积累的培养方式,为企业培养了“学有所用,用有所成”的技能人才,企业发展和职工个人获得双赢。进一步打通了外来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通道。2011年对十方物流有限公司回访,首届毕业生中34.6%的学员岗位技能等级得到提升。提升了企业和职工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在我为“百年十方”献一策活动中,15人“好建议”被公司采纳,并给予奖励。无论什么基础的学生,都力争用最短的学习年限,用学分兑换学历证书,对学生既有“压力”又有“诱惑力”,事实上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自觉性。对于持续开发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学习型企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一线职工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三、意义和启示

所谓“学分银行”(school credit bank)是一种模拟或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信息储存、学分认证管理、学分流通消费、学习信用管理的银行化管理模式。“学分银行”的主要内容为累积学分。学分积累是衡量学生在课程方面经历的发展水平的一种课程评价制度。它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将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特点是淡化结果评价,注重过程评价,淡化学生的分数,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本案学分积累设计以符合企业全员参与,提高职工素质和技能的愿景为基础,加强岗位学习信息、学分积累,完善全员培训三方相结合,达到提升员工素质的目的。要求学完一门课经考试合格获得单科结业证书并记录学分;参加技能培训、考证也计算学分,然后按全部应得学分累积。

弹性学制即学分统计打破学年界限,以整个学程(如本科、专科、中专阶段)为单位,统筹计算学生修习的学分。在规定的年限内,允许学生提前或推后毕业。弹性学制为外来务工学员提供了更大的学习自由度,照顾到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学分累积达到学历教育教学计划规定毕业最低学分和最少学习年限,即可兑换学历证书。

终身学习计划范文12

当前,我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新技术革命,正在不断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利用卫星电视网络,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即世界上的所谓"三大通讯"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开展的现代远程教育,更是使我们的学习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体系被打破了,知识与信息的传播,存储与检索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

一、现代远程教育改变了我们的学习环境。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它以教育技术和媒体为课程载体,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开放的学习模式,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学习者除了拥有最基本,最主要的包括教材、学习参考资料、学习指导在内的文字教材外,还可以收看著名专家的授课音像。为了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沟通和联系,各学校还根据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者自学的基础上安排适当的集中面首辅导课,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解答疑难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等。

二、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远程教育的学习是学习型社会人们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它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还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相融合的,发掘学习者内在潜力的学习活动。由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环境和它所具有的显著特征,学习者想要达到学习目标,就必须努力更新自己的学习观念,对学习活动进行计划,调节,控制和评价。如果没有做好心理各项准备,调节和端正学习态度,学到东西没有多少,面对你的是残酷的现实——重读,不过关,补考。

现代远程教育的的学习环境给我们在继续教育和深造提供方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新技术革命带来了崭新的学习环境,不但知识的增长速度惊人,知识的更新周期更是大大的缩短。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已成为21世纪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须。因此,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更新自己,适应现实的社会;对于我们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者来说,更应具有内在的自发的学习动机。

2.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