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血压治疗有效方法

高血压治疗有效方法

时间:2023-06-01 09:09:08

高血压治疗有效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安宫降压丸;初发难治性高血压;疗效评价

难治性高血压现如今已成为常见高血压疾病类型之一,其患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此类高血压患者若采用西医单一药物治疗并不能起到显著降压的效果[1]。此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于临床多是以多种西医降压药物联合干预,但其临床治疗效果一般[2]。本研究分析了安宫降压丸联合常规高血压治疗应用于初发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选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难治性高血压初发患者共80例,其临床表现均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难治性高血压诊断标准[3],均与院方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平均(59±6.7)岁,高血压病程平均(9±5.4)年。将研究样本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平均(58±5.4)岁,高血压病程平均(8.7±4.6)年;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平均(61±5.7)岁,高血压病程平均(10.5±5.1)年。上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样本采用常规高血压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治疗以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双氢克尿噻12.5 mg、1 g及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及氯化钾缓释片1 g联合应用进行降压,其中双氢克尿噻1次/d,其他药物2次/d。高血压治疗期间患者禁忌烟酒、高盐分及高脂肪饮食,对于肥胖患者嘱每日进行适量锻炼。研究组样本在以上常规三联法高血压降压基础上加用北京同仁堂制药厂生产的安宫降压丸进行治疗(批号:20120371),早晚各服用1丸/d,治疗期间及研究前1 w、研究后3个月两组样本每日进行血压测量。

1.3疗效判定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收缩压下降40 mmHg以上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患者头痛、心悸及失眠等高血压症状消失;有效:患者收缩压下降20 mmHg以上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以上并且头痛、心悸及失眠等症状显著改善;无效:患者血压情况无明显变化并且患者临床症状明显。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包将上述样本资料和研究数据进行处理,P

2 结果

研究组样本治疗满意率为85.0%,对照组样本治疗满意率为67.5%,具体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研究组样本经治疗,效果显著16例,有效19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样本经治疗,效果显著14例,有效15例,本组样本治疗有效率为72.5%。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难治性高血压又称作抵抗性高血压,为冠心病和脑卒中发作及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控制此类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升高,需控制患者的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4]。初发难治性高血压与患者用药习惯有密切关联,多数高血压患者不注意日常用药,降压药物不合理使用,从而将高血压演变为难治性高血压[5]。高血压在中医学中认为肝脏、脾脏为受累器官,治疗高血压即调节肝脾。中医治疗此类疾病即以平肝清热、活血祛瘀及健脾生津为主。安宫降压丸为纯中药制剂,药方来源于“急救三宝”中安宫牛黄丸,其组方包括人工牛黄、黄连、栀子、天麻、郁金等。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方法应用于疾病治疗不断进展,经相关医学人士研究发现,将安宫降压丸应用到常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之中可起到显著效果。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样本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样本临床疗效。综上所述,安宫降压丸在初发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瑞军,李国牛冯艳,等.联合应用安宫降压丸治疗初发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C):2890-2892.

[2]张安东.探讨联合应用安宫降压丸治疗初发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186-187.

[3]张诚.初发难治性高血压120例临床治疗经验与体会[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5,32(5):82-83.

第2篇

【关键词】 中医辨治;高血压;安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45-02

高血压是现在临床上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且多见于老年患者,高血压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据卫生组织调查报告显示:5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死于心衰竭、肾衰竭,这与患者服用西药有着直接的关系。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长期服用西药高血压患者产生强烈的依赖性[1],虽然在一定程度降低血压,维持了血压的稳定,但是对患者的肾、脑、心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甚至于还会产生严重的心慌、恶心、头晕、水肿等症状,增加患者的病痛。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对中医治疗认可,中医辨证治疗能够在恢复人体血压调节系统,有效避免人体其他脏器器官的功能。为了进一步明确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在这里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期间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高血压患者,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0岁,男56例,女44例,西医治疗组50例高血压患者,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0岁,男28例,女22例,中医辨治组50例高血压患者,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0岁,男28例,女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与指标 以我院在2012年期间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两组,西医治疗组(50例)和中医治疗组(50例),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1.3 中医辨治方法 中医辨治治疗要根据患者的病理情况和病理特点,科学施治,具体治疗方法如下:①肝阳上亢型宜以滋养肝肾、平肝潜阳为主,药方:山栀子10g、黄芩10g、天麻10g、益母草10g、桑寄生10g、钩藤10g、杜仲10g、夜交藤10g、茯苓10g;②肝肾阴虚型宜以养阴填精、滋补肝肾为主,药方:茯苓10g、10g、泽泻10g、枸杞子10g、熟地10g、山药10g、山萸肉10g、丹皮10g;③淤血阻滞型宜以理气止痛、活血化淤为主,药方:生地10g、牛膝10g、川芎10g、红花10g、桃仁10g、柴胡10g、当归10g、赤芍10g、桔梗10g、枳壳10g、甘草10g;④痰浊中阻型以健脾和胃、化痰祛湿为主,方用:大枣10g、半夏10g、甘草10g、天麻10g、陈皮10g、茯苓10g、生姜10g、白术10g;⑤冲任失调型宜以调和冲任、滋补肝肾为主,药方:知母、仙茅、黄柏、仙灵脾、当归、巴戟天;⑥阴阳两虚型以滋阴助阳为主,药方:泽泻、附子、丹皮、肉桂、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2]。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6.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X2检验,计量资料用χ±s来表示,方法为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

2 结 果

西医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6.0%,中医辩证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高血压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除了坚持用药外,中医辨证治疗也是控制患者血压和预防其他并发症的一种有效方法[3]。

3.1 临床现状 目前高血压患病率不断上升,多数患者多采用服药控制治疗,有一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死于心衰竭、肾衰竭,这与患者服用西药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因为西药治疗高血压使得患者产生强烈药物依赖性,但是药物治疗在降低患者血压的同时,却对患者的肾、脑、心功能造成极为严重影响。

3.2 中医辩证治疗 西药治疗高血压在用药不当,或者其他原因极易产生严重的心慌、恶心、头晕、水肿等症状,增加患者的病痛。而中医辨证治疗却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在确保患者血压调节系统恢复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人体其他脏器器官的功能。目前中医治疗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如本组研究资料显示:西医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6.0%,中医辨证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3 中医辩治机制 中医辩证治疗能够有效地根据患者的病理特点,灵活选用治疗方法,一般而言,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主要分为六种情况,即,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淤血阻滞型、痰浊中阻型、冲任失调型、阴阳两虚型[4],在治疗时,通过结合患者的病理信息,达到降压效果,同时,还可以达到调节全身功能器官的作用,确保患者新陈代谢正常。

总而言之,中医辨治高血压,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桂英,马艳分,张彦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中医辨治探讨[J].中医药学报,2010,06:74-75.

[2] 罗红涛,漆成军,王涛.中医辨治结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02:16-17.

第3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中医治疗

Chinese dialectical treatment of primary clinical effect of hypertension.

Jishengli

Center Hospital.of big ShaZhen・SiHui CityZhaoQing・GuangDong

【Abstract】Objective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diseases,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Methods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hypertension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with mild hypertension, moderate hypertension and severe hypertension groups, each divided into 2 groups, I TCM group, II group Western Treatment. Comparison of the two treatment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Result Three groups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is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treatment, p

【Key Words】Essential hypertension;Chinese Medicine

据悉,我国2008年高血压患病人数达1.9亿【1】,很多患者无明显表现,但是,随着疾病的逐渐加重则会影响到患者的机体各系统,形成严重的并发症【2】。我院采用中药辨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0年4月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477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我院治疗前1个月内均未服用降压药物,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将患者按照高血压严重程度分为:轻度高血压组131人,男81人,女50人,年龄在28~67岁,平均(49.76±8.22)岁,病程平均(84.56±37.01)个月。中度高血压167人,男102人,女65人,年龄在34~71岁,平均(51.23±7.45)岁,病程平均(86.89±33.78)个月。重度高血压179人,男98人,女81人,年龄在36~74岁,平均(54.73±8.01)岁,病程平均(88.36±34.63)个月。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率在每分钟60次以下、严重心脑疾病、严重肝肾疾病、COPD、妊娠、哺乳、过敏体质、高尿酸血症、精神疾病。

将每个程度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小组,中药辨证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两小组患者一般情况和疾病严重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中药辨证治疗肝火亢盛证患者处方:钩藤10g,生石决明30g,10g,女贞子10g,黄岑10g,夏枯草10g,珍珠母30g,生地10g,天麻10g,炒栀子10g,桑叶10g,白芍10g,水煎服,每日一剂。

阴虚阳亢证处方:代赭石15g,龙骨10g,牡蛎10g,白芍15g,山药10g,砂仁10g,益母草10g,夏枯草15g,地龙10g,川牛膝10g,酸枣仁15g,水煎服,每日一剂。

阴阳两虚证处方:山茱萸15g,枸杞子20g,肉桂15g,菟丝子10g,附子15g,山药10g,鹿角胶10g,熟地黄15g,太子参15g,黄芪20g,水煎服,每日一剂。

痰湿壅盛证处方:天麻12g,茯苓12g,橘红12g,白术15g,半夏15g,甘草10g,车前子15g,泽泻15g,竹茹12g,山楂12g,牡丹12g,牛膝10g,砂仁10g,水煎服,每日一剂。

1.2.2西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各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1.3观察指标每日为患者测量早晚血压,做到定血压计,定测量,定测量部位,每次由测量三次取平均值详细记录。同时观察并询问患者用药期间是否有不良反应出现。

1.4疗效判定显效:经过1个月的治疗,舒张压下降幅度10mmHg以上,达到正常血压范围;舒张压下降幅度达20mmHg以上,未达到正常范围。有效: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舒张压下降幅度<10mmHg,但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下降幅度在10mmHg~19mmHg之间,但尚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下降幅度达30mmHg以上。无效:经过治疗,未达到显效和有效标准。

1.5数据处理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轻度高血压患者组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6%,不良反应1例;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71.88%,不良反应发生8例。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医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轻度高血压患者中西医治疗组与中医治疗组疗效比较[n(%)]

注:中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χ?=5.39,p<0.05;不良反应率比较,χ2=4.60,p<0.05。

2.2中度高血压患者组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6%,不良反应发生2例;西医治疗组78人,总有效率75.64%,不良反应发生9例。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医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中度高血压患者中西医治疗组与中医治疗组疗效比较[n(%)]

注:中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99,p<0.05;不良反应率比较,χ2=5.83,p<0.05。

2.3重度高血压患者组

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不良反应发生3例;西医治疗组89人,总有效率70.79%,不良反应发生13例。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医治疗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重度高血压患者中西医治疗组与中医治疗组疗效比较[n(%)]

注:中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χ2=6.75,p<0.01;不良反应率比较,χ2=6.99,p<0.01。

3讨论

中医理论中原发性高血压可属“眩晕”“头痛”的范畴【3】,认为高血压的主要成因为患者的情志、肝肾阴虚、饮食和气血等对机体产生影响,进而形成疾病【4】。患者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舌红和胸闷等症状。

在中医治疗中,采用辨证治疗的方法,不同类型的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不论是在轻度高血压患者组,还是在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组,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临床疗效均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药中,很多药物都能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在体内的运行,改善患者的微循环状态,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疏通经络,能使阴平阳秘,气血舒畅。例如,药方中的钩藤和天麻,能平肝潜阳,曲风降火;白术和泽泻,能祛痰健脾;大黄可活血化瘀。经实验证实,中药中的某些药物,能很好地扩张外周血管,降低红细胞的数量,减轻血小板的聚集形式,并能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可很好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例如,钩藤能可减少心的输出量,天麻能减慢心率,白术能持续利尿,葛根能降低血清内胆固醇含量,山楂和大黄可降脂利尿,益母草能抑制血栓形成,地龙能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不同中药彼此配合,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处方的加减,并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

总结临床经验,可看出,虽然中药在降压速度上不如西药的效果快,降压的作用较弱。但是,其安全性更高,能从根本上解除疾病的困扰,远期疗效更好,不良反应较少。患者可能会出现少部分的疲乏情况,但相较于西医治疗中的并发症,症状更轻。

总之,中药辨证治疗能很好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疾病,其降压效果稳定,临床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蓉,冯纯慧.中药降压汤合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0):1510-1512.

[2]王平,毛利荣,张大成.平肝息风系列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9):406-407.

[3]郭鑫.八味平肝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7):2001-2002.

第4篇

【关键词】 高血压;非药物治疗

我国高血压人数超过1亿,是目前我国人群最重要的心脑血管病的因素。有效地防治高血压是减少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近阶段我国高血压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大多数临床工作者常常只重视药物治疗,忽视非药物治疗[1]。为验证非药物治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采用非药物治疗50例,疗效满意。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血压都得到了有效控制,血压波动在正常范围之内,头痛、头晕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工作、生活质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现观察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来自健康查体后连续观察血压波动半年以上,血压持续波动在140~150/90~100mmHg,其中男41例,女9例,平均年龄35.5岁。最大年龄35岁,最小年龄19岁。有1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头晕、头胀、头痛,易疲劳,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但各项检查无异常。2例有高血压家族史。50例中均喜好高脂、高糖饮食。吸烟者35例,长期接触微机者25例,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者12例,体重超标20%的18例。50例患者均喜高盐饮食。

1.2方法对所有病历均采取了非药物治疗。

1.2.1健康培训普及高血压知识,减少高血压危害:对无症状体检发现血压高的病人,让其了解高血压发病与遗传、精神紧张、肥胖、饮酒、吸烟、嗜盐、缺乏运动密切相关。然后根据各自相关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自我调整。同时要求病人每周来院复查1次,保证随时发现血压变化情况,及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疾病,有问题及时处理。

1.2.2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态工作和生活压力是中青年组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对待工作生活中的工作压力,设法自我调节,鼓励患者广交朋友,必要时的心理医生指导,保持平和心态,以维持稳定血压。

1.2.3改变生活饮食习惯二十一世纪是全新的科学时代,预防医学、食疗医学成为现代医学的主流。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不适当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营养方式,是引起人体退行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饮食对高血压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饮酒和高血压发病率之间成线性相关,食量过多,高钠低钾或进食过多动物脂肪,营养素过多易导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倡导膳食金字塔的食疗医学,平衡饮食,保持理想体重,维持正常血压。

1.2.4增强体力活动,建立健康行为长期运动可使身体各部位肌肉收缩有力,血管的弹性增强,心血管机能、机体的免疫力增强。倡导早期高血压患者选择适当的运动方法长期坚持,以减少或避免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2结果

50例病人有39例血压在半年之内通过上述调节方法,血压恢复正常并且保持平稳,无不适感,有效率为78%,3例血压波动较大,稍有情绪波动,血压即出现升高;8例患者血压观察无明显改变,建议加用降压药物治疗。

3体会

高血压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遗传、超重、膳食、高盐、低钾、钙、镁和中度以上的饮酒及精神压力。目前高血压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所谓的非药物治疗就是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的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2]。笔者认为临界高血压和一期高血压治疗的重点以非药物治疗及改变生活方式为首要选择。二期或三期高血压也应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非药物治疗措施。通过经常吸收新的保健知识,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改善生活细节,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高血压的效果。但是在血压平稳后仍需坚持不懈,否则血压还会升高,并发展成高血压病。本组观察充分肯定了非药物治疗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意义,不容忽视。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除以上方法外,传统的中医疗法如针灸、艾灸、推拿、足浴、药枕等方法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也有较好的疗效。其他的气功疗法、催眠疗法、音乐疗法等都对高血压有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血压;防治工作;门诊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血压的发病率已经明显的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最近几年还出现了很多年轻人患有高血压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事实上,高血压的危害还在于它可以引发其它各种疾病,例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和肾病等,为了保证国民的生命健康,我国卫生部门已经提出要大力的展开对于高血压的防治工作。

1我国高血压治疗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卫生部门领导和医学专家就提出了让高血压低头的口号,尽管过去高血压防治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还很低,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把高血压只作为一个疾病放在心血管内科、或者肾脏内科诊治,医师没有从专科的角度去研究怎样使高血压病人诊断明确、治疗理想是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在总结老一辈医学家的经验基础上,同时向多方专家请教,特别是在临床实践之中不断总结。发现高血压既是由不同原因和疾病引起的临床表现,又可导致心脑肾的损害和心血管疾病,因此,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涉及医学各领域,并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即高血压学。

对于高血压的诊治有了理论上的支持后,接下来就应该应用理论指导实践,由于高血压不同于普通的心血管或是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它不仅涉及到各个组织器官的治疗,而且我们也没有发现一个明确的可以根治高血压的治疗过程,所以,当高血压病人的内分泌系统和心脑肾系统出现症状时,就一定要采取系统化的防治措施,以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通过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引发高血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日常的饮食习惯或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等,也包括遗传,甚至肥胖等因素,这些都易引发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我国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通过临床的诊断,判断治疗方法的效果是否良好,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已经对高血压患者有清晰的诊断思路,希望通过设立高血压门诊和高血压病房等相关的措施,能够更好的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医治。

2高血压的门诊总结

2.1提高降压疗效,减少靶器官损伤通过高血压的临床诊治能够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明显降低的效果,直到达到标准的血压值,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更年期的妇女如果患上高血压,其临床表现为容易激动,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针刺疗法降低血压值,尤其是在清晨进行针刺更能有效的起到情绪控制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当高血压病人恢复了正常的昼夜作息时间以后,主治医生不能够忽视对病人血压的监测工作。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来的用于降低血压的药物有很多,包括尼莫地平、心痛定、波依定、利降平以及降压避风等多种临床药物,但要注意的是,医生要根据不同高血压病人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合理的治疗,当选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的时候,应该适当的将少降压药物的用量,以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不至于引发其它的副反应等症状。实际的临床表现表明,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针刺疗法后血压都趋于正常。另外,老年人也是高血压病的高发人群,由于老年患者的舒张压降低、收缩压升高,致使其脉压差值降低,对心脑血管和肾的损伤都较为严重,当应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之后,可以明显的减轻心肌缺损的症状,有效的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胸闷气短等症状,调节心率的同时降低血压。针刺疗法能够有效的降低血压,还可以减轻对于把器官的损害,对头晕目眩、血压不稳等症状也有明显的疗效,因此,针刺疗法应该广泛的应用于高血压的临床诊治

2.2高血压研究门诊诊疗效果分析高血压的可行临床治疗模式可以通过诊疗门诊来实现,通过达标率的提高起到对高血压良好的防治效果。

2.2.1研究门诊的工作模式研究门诊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高血压的治疗很好的在临床诊疗效果上的得到体现,其工作内容首先包括诊疗的程序和中医辨证方案的建立,其更加注重规范与辩证关系的统一;其次是定期的对诊疗方案进行分析评估,目的是为了选择最佳的用药方案进行高血压的治疗;最后就是注重应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对诊疗信息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不同的高血压患者采用不同的诊疗方案这样才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又能够符合临床诊疗的需求。另外,我国的一些临床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是很有利用价值的,我们应该通过临床的病例总结诊疗的方案,建立其高血压患者的症候类型,例如冲任失调、肝火过盛、肾虚乏力等,再结合中医的治疗方案完善研究门诊的工作模式。

2.2.2研究门诊的治疗方法笔者结合中药治疗和中西结合治疗的案例对高血压的辨证疗法以及疗效的观察指标进行了总结,得出研究门诊是一种临床与科研结合的诊疗模式,能够提高对高血压的控制率,对于高血压的防止和治愈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的卫生部门也应该重视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近期我国医学方面的权威机构出台了关于我国高血压疾病的防控调查,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血压门诊方面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控制和治疗高血压的办法,并且以高血压研究门诊的诊疗作为基础,结合中西技术对高血压的防治模式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的控制我国高血压的发病人数,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蔡溱,扬樟卫,胡晋红,等.应用运筹学和数据统计方法优化门、急诊药房窗口配方服务[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0):983-986.

第6篇

【关键词】 老年人;高血压;特点;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19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50-02

高血压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病的基础疾病,是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越来越多,60岁以上老年人中约占四分之一患有高血压,数量占世界各国首位。由于老年人生理上的变化,常合并较严重或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靶器官受损,因此心、脑、肾并发症多,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病因构成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为高血压病因的正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男89例,女61例,年龄20-8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反正指南中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非同日2次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1.2 方法 根据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将所有患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记录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因,总结两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价 患者治疗1个月后观察其疗效:①显效:舒张压≥10mmHg并且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②显效:舒张压下降虽然未达到10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水平者。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

2 结 果

2.1 病因分析 150例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91例,占60.67%;继发性59例,占39.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疗效 显效:89例,占59,33%;有效53例,占35.33%;无效8例,占5.33%,总有效率为94.67%。

3 治 疗

3.1 非药物治疗 在药物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均需进行非药物治疗:②戒烟、限酒(男性酒精

3.2 降压治疗 由于老年人的降压速度比非老年人缓慢。在非紧急情况下,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的方法,60-79岁老年人可在3个月内达到血压目标值,≥80岁老年人达标时问更长,数月甚至1-2年。

3.3 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的选择。合理选择降压药物不仅有利于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更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大量临床试验显示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β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的效果和益处。其中,老年人使用利尿剂和长效CCB降压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利尿剂可与CCB、ACEI、ARB联合应用以增强效果。老年病患者在降压治疗过程中,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小剂量联合应用[2],可以明显增加降压疗效,相互抵消或明显减轻不良反应,还可延长降压作用时间,加强对靶器官的保护。治疗目标血压个体化,药物从小剂量开始,缓慢进行,尤其是对老年人,应避免快速降压带来的不良反应。在降压过程中注意老年人的反应,不仅注意调整降压的幅度,还要控制降压的速度,否则就会导致心、脑、肾等器官的血流灌注压减低,血流缓慢,引起缺血及血栓形成。

总之,老年人降压治疗应当遵循个体化原则,平稳、缓慢,药物的起始剂量要小,逐渐增加剂量,需考虑到老年人易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性低血压,故需监测不同血压,尤其是立位血压,同时需观察有无其他的不良反应。本文根据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

第7篇

【关键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原发性高血压 临床疗效

        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临床上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主要临床变现一血压升高为主,其主要特点是发病率高,治疗率低。因此选择合理的降压药来积极空竹血压降低血压是目前临床上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原发性中轻度高血压来探讨分析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我院2010年1月-2010年l2月期间诊断收治的原发性中轻度高血压患者。患者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1级、2级的判断标准。两组患者均无冠心病史、肾功能不全、糖尿病以及痛风者,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者。诊断标准:舒张压在90mmHg~ll0mmHg和/或收缩压在140mmHg~170mmHg(1mmHg=0.133kPa)。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44-81岁。

        1.2方法: 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组40例采取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的治疗方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mg/12.5mg)1/2片,每日一次,如患者反应不足血压仍没有降到140/90mmHg以下,则可增加计量到1片(以下简称为观察组)。另一组40例,采用给予厄贝沙坦的治疗方案,厄贝沙坦150mg/次,每日一次。两组治疗观察均为4周。治疗期间每天8:00~9:00取坐位测量血压。具体要求为,治疗前三天每天测量血压一次,治疗开始后第一周以及第四周每天测量血压一次。并且在治疗前后两组均需要检查患者的空腹血糖,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血脂情况。通过对照研究两组之间的不同,得出结果。

        1.3疗效标准:患者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85mmhg)为显效,舒张压虽未达到10mmHg但降至正常为有效,未达到以上诉述的水平的为无效[1]。

        1.4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2检验。

        2 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4周)治疗后,治疗组对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的治疗上效果明显过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一。

        表一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表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临床上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主要临床变现一血压升高为主,我国大约有1.6亿的高血压患者,并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中,目前临床上血压的控制率仅为6.15%,原发性高血压对人体的脏器有巨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人体脏器的衰竭,因此临床上对于如何控制高血压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降压药的弹药有效性为30%-70% [2],故如何在临床上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分析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结果表明其有效率明显高于以厄贝沙坦为治疗方案的对照组,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依从度。

        厄贝沙坦是一种具有长效强力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能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来源以及其合成途径,从而能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对人体的作用,能有效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从而降低血压[3]。同时厄贝沙坦还能降低醛固酮的水平,从而降低血容量,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同时还升高血钾。  

        本文通过一个疗程(4周)的观察治疗发现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疗效非常显著,其有效率(95%)远远高于使用厄贝沙坦为主要治疗方案的对照组(75%),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临床上治疗原发性中轻度高血压效果显著,在较短时间内是血压降至正常,是一种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药物,值得临床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杨光,玄春花,关立克.厄贝沙坦/氢氯唾嗓复方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 6(5):460-461.  

第8篇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导致血液中葡糖糖堆积过多,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由于长期存在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功能慢性受损,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并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极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临床上通过降压治疗糖尿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随机选取的3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收治的3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8~70 岁,平均年龄为56岁;病程为2~12年,平均病程为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和高血压诊断标准。将3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其中观察组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54岁,平均病程5.6 年。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56岁,平均病程6年。进行对比治疗前,各项指标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压为(159.5±11.4)/(106.6±6.2)mmHg,平均空腹血糖为(10.6±2.3)mmol/L;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血压为(160.5±9.3)/(105.6±6.1)mmHg,平均空腹血糖为(10.8±3.5)mmol/L。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血压、血糖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采用不同方法对比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50mg 厄贝沙坦,1次/d;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每天口服30mg硝苯地平控释片,1次/d,两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通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症状的变化情况,及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等,3个月疗程结束后跟踪观察症状的复况及血糖控制情况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3天,每天对30例患者测量血压一次,取 3 天平均血压为治疗前血压值,治疗期间,每周测量血压 2~3 次,取平均血压为治疗后的血压值,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舒张压下降 10~15mmHg 以上,其它临床不良症状消失,患者各种体征恢复正常为显效;舒张压下降 10mmHg 以下,但能下降到正常值,患者不良症状和各项功能得到好转为有效;舒张压或收缩压未下降,患者不良症状无改善,或

病情加重为无效。

2、结果

2.1 疗效比较

3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治疗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疗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 6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血压比较

如表1所示,经过临床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明显,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出现恶心1例,头晕1例,无患者出现头痛症状,不良药物反应发生率为 13.33%;对照组出现恶心2例,呕吐1例,头晕1例,头痛1例,不良药物反应发生率为 33.33%,可见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因此治疗控制患者血压对治疗糖尿病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心血管等高危疾病的发生率。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方法多样,但基本已由单一药物控制血压向联合药物控制综合因素转变。在治疗过程中应当积极改善血糖的浓度,并适当联用 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长效钙拮抗剂治疗高血压,进行综合治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规定,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是控制血压130/80mmHg 以下,在此期间需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降低患者血压,避免其药物副作用影响患者的血糖、血脂及并发症的发展。通过联合不同药物的治疗方式,不断改善患者各项机体的功能,加快治疗的进展。

当前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药物应是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长效钙拮抗剂,根据医学研究发现,其中钙离子拮抗剂可对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进行选择性的阻断,对患者血管具有扩张作用,进而达到降低患者血压的目的。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主要是通过阻滞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更充分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水钠潴留、血管收缩与组织重构作用。还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蛋白尿作用。本研究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对患者血压、血脂进行有效控制,达到降低血压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通过3个月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降低程度及机体各项功能的恢复情况,其结果显示,采用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和厄贝沙坦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 %,而采用单一药物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同时两组血压控制效果和不良药物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表明观察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高、见效快、副作用少等特点,具有非常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彭夏.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130 例治疗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0(06):102-103.

第9篇

【摘要】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轻、中度的前后疗效对比。方法: 85例原发性高血压轻、中度患者停服降压药2周后,每日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5~10mg,每日1次,疗程8周。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轻、中度的降压总有效率为:91.8%,血压控制稳定,不良反应影响轻微,无须停药。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高血压轻、中度有明显的降压作用,降压平稳,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轻,有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故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关键是控制高血压。根据2002年调查数据,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绝大多数是轻、中度高血压(占90%),轻度高血压占60%以上[1]。在社区中,高血压呈现“三低”现象,即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据2004年调查资料,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7%[2]。服用降压药物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治疗原则,为了解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高血压轻、中度患者的疗效,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治疗的85例的高血压轻、中度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照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的定义及标准,连续3次非同日血压标准:收缩压为141~180mmHg和(或)舒张压91~110mmHg的高血压患者,除严重的心、脑、肾病患者和继发性高血压外。入选的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为58岁。

1.2 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入选病例治疗前均停服降压药2周,后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mg/片,每日1次,每次5mg。 2周后血压控制欠佳患者剂量加倍,再服用6周,疗程为8周。

1.3 观察指标和方法 : 用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停用降压药2周后血压为治疗前的血压。治疗期间门诊病人每周测量血压3次,住院病人每天测量血压2次,并且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第4周以及第8周的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在治疗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但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在治疗期间不变。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一次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和超声检查。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中指出疗效分为3级,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未降至正常但已经下降20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表示,治疗前后及心率变化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85例患者用药8周后,总共显效54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8%。治疗后血压变化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

表1 治疗前后血压、心率的比较(±s)

治疗前 治疗后第2周 治疗后第4周 治疗后第8周

收缩压(mmHg) 156.3±16.5 134.6±12.3* 127.2±9.8* 126.8±6.3*

舒张压(mmHg) 101.1±8.2 89.3±8.4* 84.3±8.2* 82.2±7.5*

心率(次/分) 78±8 80±7 81±6 82±8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其它指标 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和超声检查差异无显著性。

2.3 不良反应 头晕6例,头痛3例,面部皮肤发红3例,轻度踝部水肿4例,不良反应率18.8%,均未予特殊处理,未影响用药。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钙离子拮抗剂中的二氢吡啶类较广泛运用于降压;二氢吡啶类对高血压的治疗具有以下优势――高钠饮食,饮酒不会影响钙离子拮抗剂的降压疗效;适用于老年人纯收缩期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有动脉粥样斑块者等[2]。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一种二氢吡啶钙拮抗剂,它是一个外周动脉血管扩张剂,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并能够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血管平滑肌和心肌。在口服后6~12小时,血中药物浓度达到高峰,药物半衰期约为35~50小时,生物利用度为60%~65%[3]。本组结果显示,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有显著疗效(P

参考文献

[1] 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

[2] 郭冀珍,赵连友等.高血压防治策略――基层医师培训读物.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1―114

第10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b)-061-0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危因素,但高血压又是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长期有效地控制血压能够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病危险。因此,降压治疗已成为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策略,血压控制达标是整个降压治疗策略的核心。本研究旨在评价苯磺酸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耐受性。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54例高血压患者,年龄46~75岁,平均(56.2±7.4)岁。其中男性49例,女性5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血压测量方法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要求,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1.2研究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实验前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并同时完成血压、心率、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基本检查,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若治疗2周血压仍无明显下降,则调整给药剂量每日10 mg口服,达到目标血压后,再改为5 mg,每日1次,口服。每1~2周由专业医生随防一次,记录血压、心率、自觉症状及不良反应等情况。

1.3疗效评定

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未达10 mmHg,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Hg: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对照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降压效果

显效23例(占42.6%),有效28例(占51.9%),无效3例(占5.5%),总有效率94.5%。

41例患者经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每日1次,治疗1~2周内血压逐渐下降;13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每日1次,5 mg,治疗后2周,血压下降不明显而增加剂量至每日10mg口服,其中9例有效,另4例无效。心率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比较无明显改变。见表1。

2.2实验室检查

54例患者服药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的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对比检查均无明显变化(P>0.05)。

2.3不良反应

有1例女性患者在服药1周内出现面红;2例患者服药3周时出现轻度乏力。此3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前述症状逐渐减轻,均能继续服药治疗。

第11篇

关键词:难治性高血压;导管射频消融术;去肾交感神经术;临床研究

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且发病人群的平均年龄在不断的减小。多年来使用各种减压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效果仍不理想,目前有采用去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案例,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操作简单、有效、安全,为有效治疗高血压病提供了新的方法[1]。下文是根据我院对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72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得出的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172例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男性98例,女性74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4.5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实验组有男性45例,女性41例,年龄在46~78岁,平均年龄57.8岁;对照组有男性53例,女性33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52.6岁。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均符合卫生部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世界卫生组织对高血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座位舒张压大于90mmHg,收缩压大于140mmHg,(1mmHg=0.1333kPa);病程都在3~7年,平均病程(5±0.7)年;所有服用降血压、抗冠心病药物的患者都停药1w;患者都自愿参加这次研究[2]。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面,且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手术前对实验组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无创动态血压检测仪监测血压24h。实验组患者置于平卧位,从右股沟动脉进行穿刺建立手术通路,进行肾动脉造影,连接射频消融仪,将消融导管置入肾动脉主干,沿一侧肾动脉主干取4~6个靶点以螺旋形由远至近消融,以同样方法消融对侧肾动脉,最后肾动脉造影观察有无肾动脉夹层,手术后患者继续使用原来的降压药,对患者手术前后对2组血尿常规、血糖、血脂等进行检查,并随访半年,检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3]。

1.3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可采用多次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除此之外,还要检测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中的高浓度脂蛋白、低浓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含量来检测。疗效判定:根据卫生部规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中相关判定标准可将高血压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座位舒张压降低幅度大于20 mm Hg,或是大于10 mm Hg,但降至正常标准;有效:座位舒张压降低幅度小于10 mm Hg,但指标恢复至正常标准;无效:舒张压降低指标未达以上判定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以(x±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效果很好,显效57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治疗效果一般,显效25例,有效32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为66.28%,且两组比较有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血压、血脂变化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变化情况,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还是心脏疾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如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即中风)及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判定标准,舒张压大于90mmHg,收缩压大于140mmHg,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140/90mmHg以下;高危患者血压目标更宜个体化,一般可为130/80mmHg以下。肾交感神经激活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理论上,只要将肾交感神经阻断就可有效的控制血压水平,经皮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是目前高血压治疗领域最热门的一项技术,治疗有效率高,可明显降低血压,减少降压类药物的使用,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4]。

参考文献:

[1]何勤.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8):750-752.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第12篇

【关键词】 高血压糖尿病; 氨氯地平; 贝那普利

doi:10.14033/ki.cfmr.2016.32.0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2-0147-02

作为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有50%的糖尿病患者会合并高血压[1]。该病病程较长,并发症较多,该病发生后对于患者健康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观察可以发现,高血压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老年人本身体质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因而笔者分析,临床治疗的关键是对患者血压进行控制,对肾功能损害进行逆转。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均不不甚理想,同时,当前临床上尚未找到有效的方法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预后较差[2-3]。相关研究指出,采用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该病效果良好,因而笔者就此展开研究,本研究以122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2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严重肝肾疾病或精神病等可能对本次研究产生影响的疾病患者,排除依从性较差者。将12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61例患者,男32例,女29例;年龄33~65岁,平均(47.6±3.5)岁;病程2~15年,平均(7.2±1.3)年。对照组61例患者,男31例,女30例;年龄33~65岁,平均(47.5±3.4)岁;病程2~15年,平均(7.4±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包括胰岛素控制血糖、口服降糖药物、饮食控制、加强运动等。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氨氯地平治疗:每日清晨口服5 mg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江西施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83362),1次/d。连续服用14 d后,待患者收缩压降低到130~180 mm Hg,按照其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药物剂量,改为10 mg/次,持续治疗8周。同时给予研究组氨氯地平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用法用量同对照组,辅以5~20 mg贝那普利(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54771)口服,1次/d。持续治疗8周。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停止使用与本病相关的药物,防止对本次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同时严格限制患者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过大的食物,防止对疾病产生影响。

1.3 疗效评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1)疗效评定标准:以患者治疗后血糖得到控制,尿糖检查呈现阴性,舒张压降低20 mm Hg以上(包括20 mm Hg),为显效;以患者治疗后血糖得到控制,舒张压较治疗前降低10~19 mm Hg,为有效;以患者治疗后血糖和血压均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4]。总有效=显效+有效。(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61例患者中显效39例,有效19例,无效3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5%(43/61),其中显效18例,有效25例,无效18例。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得到一定改善,但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一种常见慢性疾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疗程长,且不能完全治愈[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便是其中一种常见并发症,通常情况下,一旦机体出现代谢异常,会进一步影响器官组织,减弱血压的控制能力,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病于中老年人群。当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方法为药物治疗,但由于很多患者对自身病情不太了解,对疾病的危害不够重视,临床的治疗效果不佳[6]。常规的治疗药物种类较多,但多数很难对患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均出现较大程度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近年来临床中接收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数量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且患者的病情也更加多元化,这无疑给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很难再满足临床需求,而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成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7]。

氨氯地平为临床上常见的钙离子拮抗药,有着较强的辨识血管能力,能有效抑制主动脉收缩,能长期对病变处产生作用。此外,氨氯地平还能有效对全身血管进行扩张,提升血流量,降低血海确保患者血压处于平稳状态。而且,氨氯地平不会对患者血糖和血脂的水平产生影响,不会对胰岛素的作用效果产生影响,便于长期服用。氨氯地平还能有效控制药物对肾脏的毒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8]。而贝那普利是临床上一种常见利尿剂,能通过抑制远曲小管皮质再吸收功能,有效促使保钠排钾,达到良好的利尿效果[6]。此外,贝那普利还能有效对糖尿病发展进程进行延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两药联用,能促使药物生物利用度提升,达到良好的协同和互补作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本次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共122例患者进行分析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1%(58/61)、70.5%(4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采用氨氯地平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明显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申敏,万立新.社区干预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2):90-92.

[2]廖海彬.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8):139-140.

[3]鲁努.中重度高血压治疗中缬沙坦与双氢克尿噻联合用药的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4):88-89.

[4]杜月凌,陈绍行.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J].世界临床药物,2005,26(10):592-595,602.

[5]徐俊涛.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0):110-111.

[6]祁东梅.依那普利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0):2607-2608.

[7]梁宇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策略[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2):75-76.